鸡精对人体有没有危害,鸡精对人体有没有害处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9 0
鸡精和味精,到底哪个对身体伤害大?糖尿病人能吃吗?今天告诉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一个人在炒菜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些调味品的鸡精和味精,就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两种调味品,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对我们的身体伤害比较大的呢?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到底能不能够吃这两样调味品,会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生活中味精也成了做菜时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但是很多人对于味精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重口味的我,习惯煮东西加大量的味精来调味,对味精有较大的依赖性。

后来由于家人极力反对,说了很多关于味精的危害,我就逐渐减少对味精的依赖,甚至直到现在做饭做菜都不用味精来调味。

可对于味精的说法,有千千万万种,化学物、致癌物等等等等,而近几年,随着生活,很多人也开始用鸡精来代替味精调味,关于味精危害说法万千,可最终呢?鸡精和味精到底谁的危害大?

1.味精的危害

味精也并非人口中所说的化学合物,它的原料是玉米淀粉,也称得上所谓的天然食物。而味精中含有谷氨酸钠,进入人体消化后,会被解成谷氨酸,催化后又转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当人体适量摄入可以清理大脑蛋白质以及糖类促使代谢,而摄入过量会出现种种负作用,比如眩晕、头疼等系列作用,所以对于人体不易摄入过量,以防所带来的危害。味精虽不是化学物,而其中含有钠物质,若过量容易造成高血压疾病。

2.鸡精的危害

鸡精源于味精的做法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而成,它所含谷氨酸钠以及多种多样的氨基酸,能对人体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而鸡精对人体也是略有危害,若做菜加入过量鸡精易导致人体摄入过量谷氨酸钠,远远超过了机体代谢的量,轻则中毒,重则致癌,严重危害身体,甚至易导致肥胖症、高血压症状,而鸡精高温下会分解为致癌物,所以自身健康,还是少食或不食。

3.味精跟鸡精哪个更危害健康?

前后者间,危害之处不分上下,而鸡精是味精的升级产品,同样含有谷氨酸钠,钠盐等物质,如若体内摄入过极易造成危害,更好不食,而对于前后者,可选前者危害更小。

如果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疾病的困扰的话,也会严重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伤害的,平时的是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改善,给我们的生命带来非常好的帮助才是更好的,否则的话也会严重的危及我们的生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困扰。

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很多人都被骗了

文|整点科普

味精作为一种提鲜的调味料,在八九十年代可谓是家家户户必备。然而,目前市面上却鲜少见到味精的身影了。

有数据显示:

我国的味精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减少,2013年时的味精需求量为114.6万吨,2018年时约为100万吨,而今已经下降到约80万吨/年,生产味精的企业也在迅速减少。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源于一个说法:味精伤身,杀精又致癌。很多人因此放弃使用味精,或者使用鸡精替代。

有媒体进行了一项随机采访,约65%的人表示会放少量的鸡精或味精,约有5%的人表示不会再放,约30%的人则选择会继续放。

那么,味精是否真的会致癌呢?它的主要成分究竟是什么?


味精的发现与流行

味精的发现源于偶然。

  • 之一阶段:

1866年,德国博士H·Ritthasen(里德豪森)在小麦面筋中偶然分离到了氨基酸,因为是谷物中检测到的,所以将其称为谷氨酸或麸酸,是一种植物蛋白质,具有一定的鲜味;

  • 第二阶段:

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实验中发现,海带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的晶状物,即L—谷氨酸钠结晶体。

经检验,它和里德豪森所发现的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具有强烈的鲜味

窥探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池田菊苗率先将这种味道命名为Umami(鲜美的味道 ),研究出批量生产谷氨酸钠的工艺后迅速申请了专利,并取名“味之素”,风靡全世界。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迅速走红,稳坐调味品市场行业的之一把交椅,家家户户都在用。

  • 第三阶段:

1921年,吴蕴初通过实验发现了“味之素”是由谷氨酸钠而来的奥秘,受里德豪森的启发,他着手研制从谷物中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并取名“天厨味精”,打开了国货味精之路,吴蕴初也成为中国的“味精之父”

在1965年之前,生产味精都是通过酸水解的方式将面筋或大豆的谷氨酸钠分离出来,这种方式耗时长,成本也高。

1965年后,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来提取谷氨酸钠,大大提升了效率。

然而好景不长,树大招风,味精还没有红多久,便被贴上了“致癌”、“害人精”的标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味精致癌的说法从何而来?

味精致癌的言论与一位美籍华裔有关。

1968年,赵浩民给新英格兰送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

每次在美国的中餐馆吃完饭后,脖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感,心跳也会加速,心律不齐,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他怀疑,这是因为中餐馆使用味精作为调味料的后果。

而在美国纪录片《1000种死法》中,有一个名叫迈克的胖子非常喜欢吃中餐,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中国菜。

突然有一天,迈克的双臂一阵刺痛,紧接着瞳孔放大,随后晕倒在地,不治身亡。

而他的死因分析也很有趣:

中餐里的味精含量太多,由于吸收了大量味精,导致持续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并造成死亡。

随后,便有媒体引导,中餐馆的味精会使人出现头疼、喉咙肿胀、胸口疼或者呼吸急促的现象,并将这情况归为“中国餐馆综合症”

人们开始害怕味精,并拒绝食用,美国大部分中餐馆不得不贴出“不在菜品中添加味精”的声明,科学界也开始研究味精。

人们之所以认为味精致癌,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听起来就是纯化学物,而非天然的东西对人体来说,大部分都是有害的;

也有说法称,味精被加热到120℃之后,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这听起来更像是致癌物了。

久而久之,味精致癌的说法便广为流传,它也开始从厨房中消失。



味精真的是“害人精”吗?科学告诉你答案

面对味精致癌的说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表示:

如今的使用量和使用 *** 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来说是没有任何害处的。

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致畸性和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并未发现味精具有任何致癌的特性,证明它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而大鼠实验则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后,与生育相关的组织器官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中毒性病理改变,其它器官也没有任何异常现象;

1999年,我国进行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结论与之一致,即味精并没有致癌作用

人们认为味精加热后所产生的焦谷氨酸钠会致癌,但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出的几百种致癌物中,并未包含焦谷氨酸钠或味精,至今也没有权威的文章证明味精会致癌。

实际上,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即谷氨酸和钠盐。

谷氨酸是蛋白质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它能够被人体吸收、消化和分解,我们每天吃的肉、蛋、奶、鸡汤甚至海带汤中都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钠;

而钠则是人体所需要的元素之一,从成分来看,味精确实是无害的。

而焦谷氨酸钠也不会致癌,约0.6%的味精在低于100℃的情况下加热一小时确实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含量极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科技信息》中有文章提出:

焦谷氨酸钠不仅无毒,还能增加大脑中的焦谷氨酸的含量,对大脑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种种实验结果以及权威机构都表明:味精无害。

那么,人食用味精后,为什么会出现头痛、喉咙肿胀、呼吸急速等一系列症状呢?


人食用味精后,为什么会出现各种不适现象?

事实上,任何食物的摄入都有剂量要求,就如同饭可以吃,但不宜经常吃撑是一个道理,味精虽然只是一种调味料,但也不例外。

谷氨酸存在于日常所食用的材料中,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但是,高浓度的谷氨酸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和脑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欧盟食品安全采用100倍的安全系数,重新制定了新的谷氨酸和盐类的安全摄入量,为 30mg/kg,即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谷氨酸和盐类的上限是1.8g

而所谓的高浓度谷氨酸钠,指的是摄入量超过40mg/kg,也就是说,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要一次摄入超过2.8克的味精才可能出现神经中毒的现象。

有些人喜欢吃重口的食物,在添加味精的同时也会添加许多调味料,而这些调味料中本身就含有谷氨酸钠,多次添加往往会造成味精摄入量超标,所以会出现不适现象。

总而言之,味精致癌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很多人都被骗了,它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但须注意摄入量不要超标。

鸡精和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答案终于来了

要说哪个国家美食最多,我想我们国家应该是当仁不让排在之一位,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也是很受欢迎的。说到做菜,除了食材和烹饪 *** 之外,调味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合适的调味料能够让菜品的口感更加丰富。味精和鸡精就是十分常见的调味料,不过现在有人认为鸡精和味精会伤害健康,所以做菜的时候都选择不放味精和鸡精。那么鸡精和味精到底会不会危害健康呢?现在我们就来深入讨论一下。

味精的成分是什么?

味精当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 味精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和大米,它们当中含有谷氨酸,谷氨酸是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谷氨酸和钠离子经过电离结晶之后会形成谷氨酸钠,所以说味精是植物提取之后再加上人工合成所 *** 的。至于说味精当中的成分有没有危害我们一会儿再说。

鸡精的成分是什么?

鸡精当中的主要成分和味精是一样的,也是谷氨酸钠,不过鸡精在味精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核苷酸,盐分,糖分和适当的香料,鸡精之所以有鸡汤的鲜味,其实是核苷酸的味道,核苷酸对人体同样也是没有什么危害的,而且核苷酸能够起到提升鲜味的作用,现在鸡精比味精更加普及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汤的鲜味更浓吧。

鸡精和味精影响健康吗?

前文我们说过,不管味精还是鸡精,主要的成分都是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对人体是没有什么伤害的。有人可能会说鸡精和味精加热之后会产生致癌物质,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味精加热到100℃半个小时会产生0.3%的焦谷氨酸钠,不过这种物质对人体没有致癌的作用,而且很多人都是在炒好菜之后才添加味精和鸡精的。所以说适量的鸡精和味精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危害,不过食用大量的味精的话,会造成血液的谷氨酸含量升高,影响钙和镁的吸收,有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头晕恶心的情况,所以说食用鸡精和味精要注意适量。

总体来说,适量的味精和鸡精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过量的食用还是有影响的,另外痛风的患者要少吃鸡精,因为鸡精当中的核苷酸经人体代谢之后会变成尿酸。

鸡精是“害人精”,对身体健康危害大?事实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经常做饭的人都有自己比较偏爱的一些调料,而厨房中的一些调料之间还会存在的“竞争”的关系,比如酱油和蚝油,鸡精和味精,其实作用都差不多,但是很多人选择的时候就存在一些不同,尤其是鸡精,很多人对它的认知其实并不全面,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说说鸡精的“故事”。

生活中鸡精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不管是做菜、做汤都可以加一点,用于提升饭菜的味道,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鸡精了,有些人单纯的因为鸡精的口感不好,而有些人是被一些网上的鸡精对身体健康有害的文章吓的,比如“鸡精致癌”、“鸡精会造成胎儿畸形”等等,于是鸡精就有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称号——“害人精”,事实真的像是网上说的那样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说法,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鸡精鲜味重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添加剂多,因此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比较大,想要知道鸡精是否存在这样的危害,首先把它的成分表拿过来看一下,其中含有最多的是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食用盐、大米、食用香精、鸡肉等,越是成分靠前的,其中的含量越多,而谷氨酸钠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物质,是构成蛋白质必要的氨基酸之一,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因此鸡精是“害人精”的说法也就不成立

其实鸡精和味精主要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很多人认为味精的味道比较单一,长期吃容易腻,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添加了带有鸡肉鲜味的呈味核苷酸,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提升鸡精的鲜味,还能丰富口感,可以说鸡精就是味精的升级版,不管是营养还是口感都得到了相应的升高。

虽然说鸡精从成分上来看对健康并不是存在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大量吃对身体健康也是存在不利的因素,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少的食盐,而食盐过量不仅会增加高血压的出现风险,还有可能会引起脱发的出现,因此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上,正确的使用鸡精是很重要的。以下3点是鸡精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平时多加注意。

1、投放的时间

我们使用鸡精的主要原因是提升饭菜的鲜味,而其中含有的一些提鲜物质在高温的条件下容易分解,降低食物的鲜味,因此在使用鸡精的时候更好是在出锅之前放,既不会被高温破坏鲜味,又能保持鸡精原有的营养。

2、使用剂量

鸡精中含有食盐的成分,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可以增加食物中盐分的含量,如果你在已经加入食盐的情况下,再想要加一点鸡精,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剂量,这样可以在保持鲜味的基础上,降低食盐的食用量

3、尿酸高的人群不建议食用鸡精

大部分人都知道嘌呤的产物是尿酸,因此高尿酸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含有嘌呤的肉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鸡精中含有的核苷酸的代谢产物也是尿酸,如果经常吃鸡精也是容易增加尿酸的含量,引起痛风出现的风险。

鸡精虽然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危害,但是还是遵循过犹不及的原则,生活中适当的使用可以提升食物的鲜味,过量也是可能增加高血压出现风险,但是远没有到网上说的那样,如果可以的话,把它当做食盐一样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味精吃多了会致癌?鸡精比味精更好?一篇全都告诉你…

本文专家:窦攀,北京大学之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味精曾和食盐、酱油、白糖一样,同属于家家户户必备的厨房调味品。

但当下的生活中,人们一边吃着味精,又一边怕味精:

吃味精,会致癌?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越来越多的家庭里,味精慢慢地消失了!

那么味精真的会致癌吗?鸡精一定比味精更健康?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什么是味精?

上世纪日本人从海带中提取出谷氨酸,将其取名为“味之素”。

20年后,中国化学家吴蕴初使用水解法生产出谷氨酸,将其称为味精。

所以,味精是用大米、玉米、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后再提取、精制,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

味精的鲜度极高,能 *** 味蕾、增加食品的新鲜风味,常添加于汤料和肉制品中。

味精进入人体后可以被消化吸收,并参与到正常的新陈代谢中,其分解产生的谷氨酸,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也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味精致癌,比盐和糖更可怕?

*** 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味精致癌,味精比盐和糖还可怕。

有传言称,当温度超过100℃时,味精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健康甚至致癌。那么,这是真的吗?

科学解释:

味精中约含有80%~90%谷氨酸钠,在过长时间的高温烹饪时,确实有一小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比例非常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建议菜肴出锅前加入味精,主要是更好地保持味精的完整性,以保留更多的鲜味,但这并不代表 “高温使味精致癌”。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规定,味精的ADI(每日容许摄入量)是0mg~120mg,即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量不超过120mg。

但1987年和2004年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

而且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味精的各种毒理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为“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 *** 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

鸡精比味精好?

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其主要的成分就是味精(含量40%)和盐,此外,还有少量的助鲜剂核苷酸、鸡肉提取物、淀粉、膨化剂、香精、色素等。

可见,鸡精的主要原料仍然是味精。

有些人误认为,鸡精的成分相对较多,所以鸡精比味精更有营养价值。

这可就错了,因为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鸡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既然没有什么区别,日常做菜过程中又该如何使用呢?

放了鸡精味精,还放盐吗?

从烹饪的角度看:“盐味百味之王”,如果盐不到位,其他的味道也无法体现出来。

味精的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所以在无食盐的菜肴里(如糖拌菜)不宜放味精。

从健康的角度看:为了防止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为5克。

有些人在炒菜时,放盐很节制,但放起味精来就大手笔了。

殊不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5克味精的钠含量相当于1克盐的钠含量。

所以,如果菜肴里已经放了较多的味精,应尽量少放盐。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但是因为味精不咸,所以很容易食用过量而察觉不到。

特别提醒,这几类人群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

比如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群,应特别注意减少味精和食盐的摄入。

如何正确使用味精?

谷氨酸钠是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变成毫无鲜味的物质,并具有不良气味;在酸性溶液中,则不易溶解,并对酸味具有一定的抑 *** 用。

此外,谷氨酸钠的最适使用浓度为0.2%~0.5%,最适溶解温度为70℃~ 90℃。因此,在使用味精时应注意:

糖醋味的菜肴、酸汤类菜肴不宜使用味精。

菜或汤即将出锅时再加入味精,这样既不破坏味精,又使味精能迅速的溶解在汤汁中,产生鲜味。

拌凉菜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将味精溶解,再拌入菜肴。

在本身含谷氨酸钠较多、鲜味极好的菜肴(如炒鸡蛋、用鸡或海鲜炖制的菜、用高汤烹制的菜)中就不必再添加味精。否则,不仅浪费,还会影响菜肴的天然鲜味。

综上所述

“高温使味精致癌”并没有科学依据

味精和鸡精本质上没有区别

还有如果菜肴里已经放了较多的味精

应尽量少放盐

建议出锅前加入味精

来源:科普中国

味精、鸡精真的对人有害吗?它们有啥区别?看完终于清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小的时候,家里煮汤、煮面时总会搁点味精、鸡精,起锅时撒一小勺,整个汤的鲜味都被提出来了,好喝到一滴也不剩。但长大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家庭做饭基本都不搁味精、鸡精了,大家似乎都在一瞬间达成了共识:“味精、鸡精这种化工合成制品,对身体有害无益,可能导致掉头发、缺锌、癌症、肥胖等健康问题,千万不能吃”。没由来的歧视就这么传开了,至今仍有无数人这样相信着。那么,味精、鸡精真的“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吗?

01

吃味精、鸡精

真的对人体有害吗

味精是含有谷氨酸的钠盐,学名谷氨酸钠。鸡精则是在谷氨酸钠的基础上加入了食盐、糖、鸡肉粉、辛香料、鸡味香精等成分的复合调味品。

谷氨酸钠是味精、鸡精鲜味的来源。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谷氨酸钠并不是所谓的“化工合成制品”,最早是和酱油、蚝油等常用调味品一样,取自天然食材。

最初谷氨酸钠是从海带汤中提取而出,只因为它是一种被提取出来的纯粹的化合物,所以看上去有那么一些“工业”。而后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人们学会了用淀粉、糖蜜等做发酵底料,经谷氨酸发酵菌发酵生产大量谷氨酸,最后提取精制成谷氨酸钠,也就是和海带汤提取物一模一样的——味精。

谷氨酸钠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恐怖,它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为谷氨酸和钠盐吸收。

谷氨酸对人体并无毒性,它是一种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不仅从味精中来,也天然存在于众多天然食物的蛋白质中。身体在代谢吸收这些谷氨酸时,并不会区分它们是来自天然食物还是味精。而据FDA数据显示,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从食物的蛋白质中摄入约13g的谷氨酸,从添加的味精中摄入的谷氨酸则约仅为0.55g。如果吃味精中的谷氨酸会中毒,那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服毒”,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谷氨酸钠加热至120°C以上生成的焦谷氨酸钠,也并非人们传言中的“致癌物质”,目前并无科学证据表明谷氨酸钠或焦谷氨酸钠可致癌。

不仅是致癌,其他致人脱发、缺锌等之类的传言,基本都没有科学依据。自味精问世百年以来,各国科学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诸多研究,至今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味精对人体有害。多年来FDA曾收到多起关于食用含有味精的食品产生不良反应(如头疼、出汗、心悸等)的报告,即“味精症状综合症”。然而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味精和这些症状之间存在确切联系。许多吃完味精自我感觉不舒服的人,在实验中并未重复表现出不适。除却一小部分人确实对味精有短暂反应,一般人群对味精的敏感性低于1%。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正常摄入味精通常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目前,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协会(EFSA)等权威机构都认为味精是“公认安全的物质”(GRAS)。2006年,欧洲食品安全协会为包括味精在内的几种食品添加剂确定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同时考虑了它们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指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终生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NOAEL,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更大染毒剂量或浓度。)

味精的ADI为30mg/kg/天,NOAEL为3200mg/kg。以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每天可摄入的味精量为1.5g,不能一次性摄入超过160g。

02

鸡精、味精对健康的威胁

在于可能过量摄入钠

相信此处大家有疑问:1.5g好像也不多啊,如果是小孩那就更少吧。既然没有那些传言的害处,为什么还要设这么严格的限制呢?

不要忘了味精、鸡精分解后会生成不少的钠。众所周知,高钠摄入可能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和胃癌的发病风险,无论小孩还是成人,都应尽量避免摄入高钠食品。孩子每天的钠摄入量不应高于2300mg,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应更低。盐是我们日常摄入钠的主要来源,奶类、主食、肉、蔬菜、水果、零食、调味品等各种食物中也含有隐藏的钠。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味精,不加以控制的话很可能会大大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所以,味精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控制量。如果饭菜里加了味精、鸡精,那么就应该酌情少加甚至不加盐。此外,在做饭的过程中要注意投放的温度(适宜温度为70-80°C),更好在汤菜出锅前放,以免谷氨酸钠过热分解为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那味道可就大打折扣了。

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都是我们做菜时可能会使用的调味品之一而已,大家不用魔化它。和酱油、蚝油等常用调味比,味精风味有别,但并无好坏之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总调味料的用量,少油少盐,避免重口味,这样我们才能吃得更健康,更安心(偶尔解解馋可以,日常别多吃噢)。

参考资料:

<1>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52072/

<2>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expert-answers/monosodium-glutamate/faq-20058196

<3>http://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medicine-and-dentistry/glutamate-sodium

<4>http://www.cas.cn/kxcb/kpwz/201408/t20140827_4193033.shtml

<5>黄继红,蔡凤英,关丹,卢涛,杜丽平,侯银臣,廖爱美,魏兆军.中国味精工业100年综述.中国调味品,2020,45(03):167-171.

<6>王冀宁,曹阳,王雯熠.复合调味料鸡精质量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中国调味品,2021,46(02):170-174.

欧茜医生

(科普中国)

鸡精,味精对人体的危害,你知道有多大吗?#食品安全

鸡精和味精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不能掉以轻心。过去,日本人发明了这些食品,国外也有报道称它们对人体无害,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误导。我有亲身经历。

我们住在农村,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整个河流,导致下游的一个村庄被称为癌症村。许多人患上了食道癌和胃癌。当时我们对环境还不太了解,他们只是为了赚钱而开办工厂,却给许多人带来了伤害。因此,我认为鸡精是一种化学制品,它的生产过程与植物无关。如果它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那么它排放的污水就不会含有致癌物质了。这是资本家的阴谋,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享受美食,例如海鲜包子汤或传统的熬骨头汤。这些食品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对身体更好,比所谓的鸡精味精好得多。

我是营养师刘娇,我会继续分享更多健康知识,记得点赞关注哦!

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对身体有害处吗?一文读懂它

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大家的生活组成。味精酱油醋,可谓说的上是大家餐桌上的必备。有的人认为味精酱油醋吃多了对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会让身体出现不好的事。长期吃味精酱油醋对身体有害处,是真的吗?

长期吃味精酱油醋确实会影响大家的身体,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清淡饮食的人活的更久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所以,长期吃味精酱油醋真的对身体有害处吗?其实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不会过度影响身体。

什么人不能吃味精?

1、哮喘患者:味精确实不应该多吃,因为食用太多的味精,会让人产生头晕和身体四肢没有力气的感觉,并且有哮喘症的人可能会引发哮喘复发。患有哮喘症的人多吃了可能会出现过敏的现象,严重的人就会复发哮喘出现支气管痉挛,甚至会危及生命可能会丧失生命。

2、老年人:有的人会因为老年人的年纪变大,味觉味蕾丧失和婴幼儿味觉没有发育好,所以就多放一些味精来增强食欲。但是呢,老年人如果食用过量味精会影响他的肾脏功能,减弱老年人的排毒功能。

3、婴幼儿:对于婴幼儿来说,食用了太多的味精会影响幼儿的脾胃功能,导致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变差。所以味精吃太多,确实会影响身体。

那为什么不能吃酱油醋?

酱油醋可以吃,但不要多吃,因为食用过多的酱油醋对身体确实有伤害,但伤害不大。大家都知道,酱油有很久的历史了,一些老人们,对酱油醋情有独钟。但是这些老人们并没有出现什么身体情况,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心。大家身上如果有伤痕在恢复的时期,不要吃酱油醋,因为酱油醋里含有黑色素,黑色素会沉积,所以吃酱油醋的话,容易会让人留疤。

但是网上有人说,长期吃酱油醋会让人变黑。这个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大家自己给自己黑找的理由。酱油是用大豆做成的,并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且,酱油醋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调料,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上划开了浓重了一笔,很多人都吃酱油醋,对身体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味精确实不能多吃,但酱油醋可以,但酱油醋吃多了,会对其他东西感到寡淡,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听说鸡精比味精更好?鸡精吃多了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味精和鸡精都是常见的调味品,在炒菜时适量的放上一些,都可以起到调味的作用。或许很多人认为鸡精和味精差不多,但也有些人认为鸡精比味精要健康、卫生。

味精和鸡精到底哪个更好呢?

一般来说,很多家庭中比较喜欢用味精来调味提鲜。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不仅可以用于提升菜品的鲜味,还可以用于汤和调味汁。

鸡精是一种复合鲜味剂,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化学调料 *** 而成的,其中含有一种核苷酸的物质,这使这种调味品带有了鸡肉的鲜味,所以被称为鸡精。鸡精可以用于所有使用味精的场合,可以起到增加食欲、提升鲜味、提供营养的作用。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鸡精比味精要更健康,而吃多了味精则有可能致癌。事实上吃味精是不会致癌的,不过还是要适当添加。的确,鸡精比味精要更健康,不过,鸡精是用味精和一些盐调剂而成,用鸡精调味提鲜,就需要少放一些盐。

鸡精相对而言比味精更健康,还体现在鸡精不仅有味精所具备的营养,还具备一些味精所不含有的营养物质,除了谷氨酸钠之外,鸡精还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的摄入一些,对身体有好处。

鸡精尝起来比较鲜美,可以增加人的食欲,对患厌食症以及食欲不振的人有所帮助。鸡精还可以补充人体中的氨基酸,对增进和维持人的大脑的机能有所帮助。

虽然鸡精比味精健康,但也不意味着鸡精就比较营养。

鸡精并不是用鸡肉做的

鸡精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中的是用鸡肉 *** 而成的。鸡精食用过多反而对人的身体不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甚至可能会导致身体肥胖。鸡精中还缺乏钙、铁、核黄素、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长期食用会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虽说不会引发疾病,但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人的心情。

有些不良商家还喜欢在鸡精中加入一些激素,孕妇食用之后会导致回奶,变得肥胖。而未成年人食用之后,则会导致性早熟。一天之中食用鸡精过多,还容易出现喉咙干痛,多梦的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鼻塞、头痛的症状,对身体有所损伤。

鸡精相对比味精好一点,但鸡精食用过多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所以,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都要适量食用。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味精是“害人精”,对身体有害还会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提及“谷氨酸钠”,很多人可能一脸懵,但提及它的俗称——“味精”,大家不会陌生。而自从味精被发现以来,关于它的话题就一直没停过,近年来,关于“味精加热会致癌”之类的传言更是反反复复出现,今天就来全面分析,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一、味精加热后会致癌?

味精主要由谷氨酸钠构成,以淀粉或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法生产而成,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化学合成物”。

虽然味精在受热后,尤其是超过120℃时,确实会产生一些新物质,比如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是无毒的,也不存在致癌机理,很多营养品、护肤品当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不会出现大家所传的致癌问题。多说一点,由于焦谷氨酸钠没有鲜味,所以为了鲜味考虑,通常会建议在临出锅前再放味精。

另外,从它的主要成分角度(谷氨酸钠)来看,谷氨酸在组成蛋白质方面有一定作用,而钠也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所以从这点来看,味精的存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也提到:味精本身无害,安全性很高,可在多类食物当中根据需求酌情添加,且没有规定安全摄入量。

所以,大家在平时做菜时放点味精来提鲜时,不需要过度担忧,这样并不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威胁。

二、正确食用味精,还能帮助降血压?

味精无害,但有的人在食用味精后会出现口干、头疼的情况,这是为何?

这当中的罪魁祸首便是“钠”,味精当中含钠,如果味精吃多了,相当于钠(盐)吃多了,容易使身体中的水分减少,自然会觉得口干;而钠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引起脑水肿,甚至挤压神经,从而造成头疼的情况。

所以,虽然味精没有致癌风险,但从其它角度考虑,还是建议要注意控制味精的摄入量,尤其是在调味时,不要酱油、盐、耗油、老抽等一堆乱放,很容易导致钠超标,最终危及健康。

味精不仅能提鲜,美国《营养》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还显示:正确食用味精,用味精代替部分食盐,可以帮助降低总钠摄入量的7%-8%,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味精当中的钠含量只有12%左右,仅为食盐中钠含量的1/3,同时味精又具有提鲜、增加食物风味的作用,所以如果可以用味精替代部分食盐,便能间接减少食盐的摄入,进而降低血压,保护心脑及全身健康,且食物风味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三、如何正确使用味精?

味精虽然作为常用调味剂,但很多人却容易进入使用误区,最终因错用可能产生了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影响,要注意避免。

1、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

因为味精主要由谷氨酸和钠离子组合而成,而前者摄入过多可影响人体对钙、镁离子的利用,后者可提升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所以要严格注意控制味精的摄入量。

2、不是每道菜都适合加味精

比如炒肉菜,肉类当中本身就有谷氨酸,与钠“相遇”后,便会产生谷氨酸钠;另外,酸味菜,比如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也尽量不要放味精,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鲜味也会明显下降;还有就是甜味菜,比如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也不宜放味精,不然不仅无法提鲜,还可能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

3、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比如饺子馅,这类食材需要经过蒸、煮、炸等烹饪过程才可以食用,而味精不耐高温,超过100℃,就会发生变性,失去鲜味。

4、菜临出锅时放味精

由于味精超过100℃时会发生变化而失去鲜味,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建议快要出锅的时候再加入会比较好。

5、不宜在低温状态下使用

温度太高不行,温度太低也不行,比如做凉拌菜的时候,因为温度太低,味精不易溶解,便很难发挥提鲜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影响食物口感,所以更好不放,如果一定要放,建议可以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总结:味精不是毒药,并不会致癌,它只是一种常见的、安全的调味品,只要正确食用,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大家无需过度担忧。

参考资料:

<1>《味精加热后有毒且致癌?》.科普中国.2021-01-15

<2>《味精到底安不安全?》.中国医药报.2020-11-04

<3>《味精替代部分盐,有助降血压》.生命时报.2019-12-02

鸡精对人体有没有危害,鸡精对人体有没有害处-第1张图片-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鸡精 人体 有没有 害处 危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