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畔,摄影爱好者赵迈惊喜地发现,近两年湖区鸟儿变多了:“我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还有许多以前没出现过的鸟儿。”
微山湖之变,折射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记者从近日在山东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山东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变,岱青海蓝、万物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图为野生鸟类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微山湖栖息。记者徐速绘 摄
生态修复,鸟儿回来了
近年来,山东建立起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2年,山东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3%,同比改善5.2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均达到100%。
流经济南市区的小清河,见证着山东水生态的嬗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小清河,河道垃圾遍布、鱼虾绝迹,水质不断恶化。
“不能让小清河成为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红说,当地关停搬迁沿河工业企业66家,推动8家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从源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同时,我们补齐污水处理短板,新建2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污水处理能力达209.8万吨/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说,如今的小清河水清了,成为市民健身、垂钓、观光的好去处。
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创建,长岛列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滨海湿地3000余公顷、岸线28公里得到整治修复,95.4万公顷海域被划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胶州湾等地候鸟翔集、栖息越冬,黄河刀鱼、江豚消失多年后重现黄河口……
图为市民在济南市华山湿地公园休闲健身。记者徐速绘 摄
体系优化,生态治理加强制度保障
杨华章是山东东营的一名“生态警长”。他上班之一件事,就是通过指挥大厅13块屏幕和252个监控探头画面,远程巡查1045平方公里的辖区。接着,他穿戴好装备,前往湿地和芦苇荡中巡逻,每天至少3小时。
在东营,像杨华章这样的“生态警长”有219名,守护着沿黄河138公里、滨海464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区域。近年来,山东深化“生态警长”机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生态派出所”“生态警务室”。去年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污染环境案件402起,非法采矿案683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186起,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案件2147起。
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为黄河入鲁水质装上了“安全锁”。按照协议约定,2022年山东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图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记者郭绪雷 摄
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更“绿”了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山东临沂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说,“全村人民决心优先守护绿水青山,一条生态富民路便就此铺开。”
2021年,蒙阴县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了山东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经核算,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270万元,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为生态建设注入了金融“活水”。如今,这个曾靠开采矿石过活的村子,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4.2万元。
价值观念的转变,正推动山东各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烟台市打造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低碳清洁供暖等29个应用场景,全市财政绿色采购占比达88%;枣庄市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威海市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开花……
目前,山东305家发电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累计成交额占全国58%以上。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光伏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
山东:打造绿水青山秀美家园微山湖畔,摄影爱好者赵迈惊喜地发现,近两年湖区鸟儿变多了:“我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还有许多以前没出现过的鸟儿。”
微山湖之变,折射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记者从近日在山东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山东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变,岱青海蓝、万物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修复 鸟儿回来了
近年来,山东建立起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流经济南市区的小清河,见证着山东水生态的嬗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小清河,河道垃圾遍布、鱼虾绝迹,水质不断恶化。
“不能让小清河成为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红说,当地关停搬迁沿河工业企业66家,推动8家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从源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同时,我们补齐污水处理短板,新建2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污水处理能力达209.8万吨/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说,如今的小清河水清了,成为市民健身、垂钓、观光的好去处。
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创建,长岛列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滨海湿地3000余公顷、岸线28公里得到整治修复,95.4万公顷海域被划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胶州湾等地候鸟翔集、栖息越冬,黄河刀鱼、江豚消失多年后重现黄河口……
体系优化 生态治理加强制度保障
杨华章是山东东营的一名“生态警长”。他上班之一件事,就是通过指挥大厅13块屏幕和252个监控探头画面,远程巡查1045平方公里的辖区。接着,他穿戴好装备,前往湿地和芦苇荡中巡逻,每天至少3小时。
在东营,像杨华章这样的“生态警长”有219名,守护着沿黄河138公里、滨海464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区域。近年来,山东深化“生态警长”机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生态派出所”“生态警务室”。去年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污染环境案件402起,非法采矿案683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186起,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案件2147起。
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为黄河入鲁水质装上了“安全锁”。按照协议约定,2022年山东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观念转变 生产生活方式更“绿”了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山东临沂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说,“全村人民决心优先守护绿水青山,一条生态富民路便就此铺开。”
2021年,蒙阴县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了山东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经核算,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270万元,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为生态建设注入了金融“活水”。如今,这个曾靠开采矿石过活的村子,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4.2万元。
价值观念的转变,正推动山东各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烟台市打造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低碳清洁供暖等29个应用场景,全市财政绿色采购占比达88%;枣庄市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威海市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开花……
目前,山东305家发电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累计成交额占全国58%以上。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光伏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河刀鱼20年后再现身。好消息是环境有改善,紧接着坏消息来了如图原文。早晨起来头条一个消息弹出,消失了20多年的黄河刀鱼又出现了!好消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今年以来很少听到好消息了。
但是“活着就要远行”君便开始担忧了。这真的是好消息么?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可能就没听过黄河刀鱼这个词。索性百科里查了一下:
黄河刀鱼是生长在黄河下游的珍稀鱼类,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属于鳀科,又叫“茅刀鱼”,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像一口尖刀。其脂肪丰厚,且肉质细嫩,烹调无需多少佐料,肉味香美。
整个百科,除了吃,美食,药用价值,就是吃。也有环境重生之类云云。但是下面还是配图“炸黄河刀鱼”
还是美食。除了美食,似乎消失了20年的濒危物种,与我们人类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地球上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这里包括动物和植物。
物种的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行为导致,环境恶化、过度开采、过度捕捞、过度的等等等。确实是,100年前,人类只有10亿人口,如今是80亿。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那么就得占用更多的自然资源。
今天的黄河刀鱼。我们看到了环境治理的一小点功效。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些不法的商家开始售卖、一些蹭热点的网红去直播,肯定还有人哗众取宠的大摇大摆的吃着黄河刀鱼......
刀鱼想了,我历尽千辛万苦,隐居几十年,到头来还是逃不过人类的口条。
既然是好消息。水利部说了!那么相关的立法部门呢?是不是应该及时立法,严格法条。
如果发现捕捞、售卖、吃食黄河刀鱼等濒危物种的,一律终身拉入黑名单,接受最严格的法律制裁。
禁止捕捞的法律是关键啊。
好消息!黄河刀鱼二十年后再现身!法律说了,捕捞者死刑!
这样才是真的好消息!
否则那就是告诉诸多吃播、吃货、告诉诸多不法商家赶紧去捕捞吧!
一个环保主义者的发声。
看作者的环保生态说:
平顶山热又咋了?关我啥事!我是吃瓜群众,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送平顶山上热搜的高考,是地面真正下沉的现实。真相太残酷了...
我为什么写地震?人类到底把地球咋地啦?我们都是搬运工(醒醒)
关注活着就要远行,读原生态文学,看辩证历史,品生活哲学。
山东美食,没有人比我还了解!欢迎来辨近期淄博烧烤名声大噪,火遍全国,一位难求。不禁让我想起来山东的美食地位。
八大菜系为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可以说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以一己之力为北方菜系撑住了脸面。<赞><赞><赞>
山东各地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下面我们来盘点山东地方美食。
济南:甜沫、奶汤蒲菜、雪野鱼头、莱芜香肠、油旋、口镇方烧饼
淄博:博山豆腐箱、油粉、周村烧饼
滨州:郭子饼、乔庄水煎包、芝麻酥糖
潍坊:朝天锅、潍坊肉火烧、潍坊和乐
德州:德州扒鸡、保店驴肉、宋楼火烧
东营:广饶驴肉、利津水煎包、黄河刀鱼、黄河口大闸蟹
烟台:焖子、莱州梭子蟹、福山大面
泰安:泰安三美、红绿八宝饭、豆腐宴
聊城:呱嗒、临清进京腐乳、临清八宝布袋鸡
威海:蜢子虾酱、媳妇饼、威海清汤
青岛:海鲜锅贴、酱烤鱿鱼、青岛大包、海草凉粉
菏泽:单县羊肉汤、壮馍、曹州耿饼
枣庄:滕州菜煎饼、山亭羊肉汤、枣庄辣子鸡
日照:西施舌、绿茶香薰鸡、莒县全羊汤
济宁:甏肉干饭、汤漂鱼丸、孔府糕点
临沂、蒙山红烧兔子头、临沂全蝎、糁
大家还知道啥?欢迎推荐!
春暖花开,欢迎全国各地好朋友到山东,吃起来,喝起来!
黄河
长途跋涉,奔腾万里
经过九曲十八弯
流入齐鲁大地
她不仅留下了众多壮丽的自然景观
还慷慨地给予山东丰厚的美食馈赠
黄河鲤鱼
黄河西瓜
黄河刀鱼
……
下面就与好客君一同
跟随母亲河的脚步
品味黄河给予山东的那些独有味道~
# 黄河鲤鱼#
济南北临黄河,故烹饪所采用的鲤鱼多为黄河鲤鱼。此鱼生长在黄河深水处,头尾金黄,全身鳞亮,肉质肥嫩,是宴会上的佳品。
来源:美食前线喵记
《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据说“糖醋黄河鲤鱼”最早始于黄河重镇——洛口镇。厨师在 *** 时,先将鱼身割上刀纹,外裹芡糊,下油炸后,头尾翘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
来源:新浪山东
糖醋黄河鲤鱼这道菜色呈琥珀,艳丽夺目,汁明芡亮,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甜中有酸,醇而不腻,具有独特的风味,逐渐发展成为鲁菜济南派系的代表菜之一。
# 黄河大米#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黄河大米产于地处济南近郊的黄河之滨,自明清时期就大面积种植,有“一亩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饭百家香”之说。
来源:济南时报
黄河大米冰清玉洁,晶莹透亮。蒸之煮之芳香四溢,回味甘醇,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来源:济南时报
黄河大米非天然形成,而是当地人民顺应天时地利创造的新产物。这是人与天地的一份亲近,也是人凭借一己之力,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的一种见证。
# 黄河西瓜#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据章丘县志记载,黄河西瓜从明朝就开始栽培,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籽如宝石瓤如蜜,黄河西瓜甜到皮”之说。
来源:章丘广播电视台
黄河特有沙质弱碱性土壤,富含矿物质,为黄河西瓜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瓜细嫩多汁,甘甜爽口。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 黄河刀鱼#
黄河刀鱼产于东营黄河入海口,主要在河海交汇处生长,属洄游鱼类,其形似利刀,脊背金黄,腹部银白。
黄河刀鱼富含脂肪,肉质细嫩,刺多而柔软,鱼肉味道鲜美芳香,食后终生难忘,可以称得上人间珍馐。
组图来源:文旅东营
黄河刀鱼不仅是鲜嫩味美的绝佳菜肴,同时还有健脾、益气、养血的保健功效,是儿童与老年人的有益补品。
# 黄河口大闸蟹#
黄河从东营市中部由西南至东北穿越入海,多年来,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淤淀成了黄河三角洲,适宜养殖大闸蟹。
黄河口大闸蟹膏满黄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三亮四香”特点,即背壳青的发亮,肚皮白的发亮,绒毛黄的发亮,肉香、黄香、油香、膏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组图来源:文旅东营
俗语有言:蟹肉上席百味淡。黄河口大闸蟹更是以膏白肥美、蟹黄鲜甜享誉中外。
# 三疣梭子蟹#
来源:文旅东营
黄河口一带的滩涂和浅海既有厚软的淤积泥沙,又有丰富的食饵,最适宜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三疣梭子蟹在黄河口地区一年有春、秋两次收获期,汛期长,产量高,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蟹类。
来源 ***
三疣梭子蟹体大肉多、脂膏肥满、肉质 *** 、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等矿物质。三疣梭子蟹可 *** 多种菜肴,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来源 ***
其吃法多种多样,可清蒸、煎炒,也可一切两半炖豆腐吃,还可稍加腌制而鲜食(俗称“炝螃蟹”)。挑选膏满活蟹将膏黄剔入碗中,经风吹日晒凝固制成的“蟹黄饼”,成为当地一种风味特佳的待客海味食品。
#黄河口文蛤#
河海交汇,大河息壤,黄河入海挟带的大量泥沙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黄河口文蛤生长繁育创造了很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口文蛤肥、大、鲜的特有品质。
“黄河口文蛤”素有“天下之一鲜”的美誉,是东营市沿海一带特有的蛤类。其肉质白而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为蛤中珍品。
组图来源:山东旅游商品
黄河口文蛤自隋唐起就是皇宫海珍贡品,宋朝名相王安石曾写诗赞咏:“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清朝乾隆皇帝之一次品尝到如此美味,连连称赞“美哉美哉”,一时高兴,挥毫写下“天下之一鲜”几个大字,传为民间美谈。
来源 | 文旅山东
家乡的黄河刀鱼摄影丨李金峰
前几天,外地的好友到我所在的小城办事,提出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我感到有些为难,对于舌尖上的文化我是一个地道的“文盲”,对于这个小城的美味我更是知之甚少。为了不负好友信任,我绞尽脑汁搜索关于特色美食的印象,于是,浸透着浓浓乡情的黄河刀鱼的美味首先充盈了我的大脑。
我明明知道,由于前几年黄河出现断流,黄河刀鱼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却怎么也抵挡不住记忆中皮酥肉嫩、两面金黄的煎黄河刀鱼的诱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一家酒店点了黄河刀鱼,没有想到的是,还真有这道菜。一向不善言辞的我,竟然在席间滔滔不绝地向朋友介绍起我与黄河刀鱼的渊源,我眉飞色舞的样子,自己都觉得有些夸张。
餐桌上的黄河刀鱼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味,却打开了我对黄河刀鱼记忆的闸门。
农历的三月中旬左右,黄河刀鱼开始成群结队从大海游进黄河口,然后逆流而上,开始每年一次的洄游旅程。我们老家把黄河刀鱼叫做“倒鱼”,这或许与其“倒行逆施”的习性有关吧。那个时候总是好奇,黄河刀鱼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大的力气游向上游呢?后来,村里的老人告诉我,黄河刀鱼从大海游进黄河里,为的是游到几百里外的湖里去产卵,孵化出的小鱼再顺水而下进入大海。老人们还告诉我,刚从海里游到黄河里的黄河刀鱼体力消耗比较少,在黄河垦利段的黄河刀鱼肉质肥嫩,鱼刺细软,是更好吃的。
农历三月中旬前后也是农村“刷机”(传统的纺织老粗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将经线上浆捋顺)的更好时节。如果听说谁家“刷机”,住在一个胡同道里的大娘婶子们都会前来帮忙,一直要忙到下午,所以中午是要管饭的。
那年我们家“刷机”,因为家里穷,根本拿不出什么好吃的,于是,母亲让我到大队渔业社的船上去买黄河刀鱼,招待帮忙“刷机”的大娘婶子们。我欣然领命,我知道只有这个机会才能吃到黄河刀鱼,解解馋。
当年我七岁,拿着母亲给的钱,蹦蹦跳跳地出了家门,翻过黄河大坝,沿着河滩麦子地里的小道,甩开双臂向黄河边跑着,无暇顾及被惊飞的小鸟和从身边突然窜出的野兔,恐怕把买鱼的钱弄丢了。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河边,手里攥着的钱已经是湿漉漉的,把钱交给渔业社的人后,一颗悬着的才放了下来。
渔业社的船上并没有现成的黄河刀鱼可以出售。因为黄河刀鱼离开水就死,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储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现捕捞现售卖。另外,黄河刀鱼喜欢结伴而行,会形成鱼汛,有经验的渔民看准时机撒网,往往一网就收获颇丰,渔民从不担心无鱼可捞。
渔民从船头拿过一顶草帽扣在我的脑袋上,嘱咐我在河边等着,然后说笑着跳上了渔船,在双桨 “吱呀、吱呀”的伴奏下,渔船慢慢划向水流较缓的地方抛锚。之所以选择流速慢的河面抛锚,是因为黄河刀鱼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为了减小水流对自身的阻力,它们会选择水流缓慢的地方集体逆流而上,在这里撒网捕捞到的黄河刀鱼也是最多的。我便趁此机会脱掉鞋子在浅水里来回地跑,看着脚下激起的朵朵水花特别开心。
一袋烟功夫,渔船划回岸边,我便趴在船帮上数着散落在船舱里明晃晃的黄河刀鱼。黄河刀鱼个头不大,大点的差不多筷子那么长,扁扁的身子,圆圆的短嘴,细细的鳞片,小小的肚子,体态匀称,遍体银白,像闪着寒光的利刀,这也许是黄河刀鱼学名为 “刀鲚鱼”的缘故吧。
我们大队的社员在大队的渔业社买黄河刀鱼根本不用称,交上几毛钱,渔业社的人会把刚捕捞上来的黄河刀鱼用柳条枝子串起来,不管多少条都交给买鱼的人,买鱼的人如果嫌少,还可以要求渔业社的人再打一网。
我那个时候贪玩并不着急回家,提着黄河刀鱼慢吞吞地往回走,走到半路上,就在河滩上挖一个坑,把黄河刀鱼埋在潮湿的沙土里,然后一个人在沙土地上傻玩,当感觉肚子咕咕叫时,才想起回家。
当我提着黄河刀鱼跑回家里时,已经是正晌午,母亲一边埋怨我回来晚,一边接过黄河刀鱼开始拾掇。母亲用拇指和食指把黄河刀鱼的内脏和鱼鳃一起从鱼头部掐出来,鱼鳞也没有刮,洗净控干水后直接摆放到铁锅里,铁锅里也没有放油,然后点燃柴草,用细火慢慢地煎。黄河刀鱼遇热后通体出油,不长时间,锅底上慢慢地出现了油花,发出“滋滋”的声响,母亲用铲子把黄河刀鱼翻过来,再煎另一面,黄河刀鱼的两个面都煎得金黄出油时,母亲小心地把黄河刀鱼盛出来放进盘子里,然后撒上盐,香味顿时弥漫整个屋子。
我在母亲身边站着,不停地咽着口水,不肯离开,两眼直直地看着母亲把煎好的黄河刀鱼一条一条盛到盘子里。当最后一条出锅后,母亲从挂在房梁上的竹篮里拿出一角冒着热气的包皮子饼(里面是玉米面,外边是白面的烙饼),卷上一条黄河刀鱼塞进我的手里。
我站在原地,低着头大快朵颐。刚出锅的黄河刀鱼外边是脆生生、黄澄澄的嘎渣儿,鱼肉细嫩,鱼刺虽然多,但是鱼刺又细又软,根本不用担心卡着,吃在嘴里,鲜香无比。我吮着手指,抬起头时,母亲慈祥的目光正注视着我。
40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黄河刀鱼,除了美味诱发满口生津外,更多的是感恩家乡和亲人对我的养育之情。
作者简介
刘同民,微信昵称南山牧马,东营市垦利区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感情,感恩家乡沃土的养育,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前段时间在清风湖玩路亚,在我旁边一老头打网,一网收上来,问我这是什么鱼,他说没见过,我一看竟然是黄河刀鱼,之一次见,听说不常见的鱼
朋友请我吃饭,两人来到一个餐馆,干炸黄河刀鱼是这个小店的特色菜之一
十块钱一条,一人要了一条尝尝,稍微咸了一点,再淡一些味道会更好
老厨白菜是我最喜欢吃的,十八元一份
又要了个蘑菇汤,15块钱
汤做的不错,我喝了三小碗
两人要了一碗黄河大米,三块钱一碗,量真够大的
两人开吃,结果还是没吃完,打包带回一些。一共花了58,吃的不错
舌尖上的山东-独具一格的东营名小吃东营隶属于山东省,在山东省的北部,地处于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河入海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入海的样子,观赏河海交汇的景观,还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
东营境内风景优美,境内有河、湖、海、山、林,因为是黄河入海口,所以境内湿地很多,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孤岛槐树林温泉、龙居黄河展区生态等等还有很多,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东营除了美景之外,还有很多好吃的啊,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历史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东营比较有名气的小吃。
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是东营利津县的特色小吃,始于清代,扬名为国民时期。利津水煎包为发面煎包,一般分为肉馅和素馅两种。其点是:一面煎至金黄焦脆,其这三面都是白色嫩软。陷多皮薄,香而不腻,老少皆宜。
黄河故道鲜鱼汤
黄河故道鲜鱼汤是利津县的特色菜之一,一般是用活鲫鱼、黑鱼、青鱼、鲶鱼等,这种鱼都是从黄河故道打捞上来的的野生鱼,经常多种工序制成,其汤呈乳白色,味道非常鲜美。
北岭丸子
东营利津县北岭乡 *** 的特色小丸子。也是当地人办重大宴席必有的一个大件。是用精瘦猪肉、加盐、淀粉、水、蛋清及其它调味品制成。北岭丸子所用水是纯净的黄河水,而且添加色素、香精等化学特质。其特点是:弹性好、低脂肪,还有就是好吃。
沙锅牛尾
沙锅牛尾是当的传统名吃,属于鲁菜系。一般是用牛尾加干贝和火腿片干来作这道菜,也有加山药和胡萝卜的,其特点是:牛尾炖的又软又烂,汤味都渗到肉中。想想都流口水了。
蛋黄明虾
蛋黄明虾是东营当的特产,其做法是:将面包放平,然后把虾、蛋黄放在上面,再放上虾胶、猪油,然后在蘸上鸡蛋和生粉,最后下油锅炸制而成,外焦里嫩,即有虾的鲜美又为蛋黄的香味。很的特色。
史口烧鸡
史口烧鸡是东营区史口镇的特产,也叫是史口五香肴鸡。是选用当地农家所羊的小柴鸡,经过多种工序制成,其特点是:醇香入骨,酥脆可口。而且吃的时候不需要用刀,用手一抖,骨肉就自行分离,不管是热着吃还是凉着吃,都很好吃。
黄河刀鱼
东营为黄河的入海口,每年盛产新鲜刀鱼。刀鱼营养丰富,在我国长江口、珠江等水域也有。但是唯有黄河口刀鱼最为珍品。这里的刀鱼脂肪丰富,奇香无比,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炸、可炖、可氽丸子、清蒸都可以百吃不厌。
广饶肴驴肉
广饶肴驴肉是东营广饶县的传统名吃,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这里产的肴驴肉肉很质但很容易咀嚼,味道浓香却不油腻。因其汤中配搭中药,即使夏天蝇不叮虫不咬,不会变质。广饶肴驴肉世代相传,一直保持很好的声誉。所以很有必要尝一下。
黄河口大闸蟹
也叫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产于东营黄河入海口,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其营养丰富。吃法也有很多种,但是这边一般是清蒸。
龙居月饼
东营名吃之一,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盛行90年代。是用精粉、果脯、冰糖、白糖、青红丝、核桃仁、花生仁、驴油、花生油等料制成。
东营河口肴野兔
野兔肉为野生兔子的肉类,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适用人群广泛,口感非常鲜美。
北岭丸子
北岭丸子是山东利津县当地人民举办重大宴席时备受推崇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它来源于民间传统的烹饪技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它只出现在个别家庭宴席上,进入八十年代后,是北岭乡陈、赵、岳、李四家先后把北岭丸子这一地方名吃推向市场,并逐渐做大作强,成为利津饮食文化的代表。
龙居丸子
这个也是当地比较具有特色的一个小吃,之所以会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本身就是选用后腿精肉为主要的原料,加入调料与纯正的黄河水一起烹调,这样子做出来的丸子口感特别好。
盐窝全羊汤
盐窝的羊汤选用当地优质山羊,肉鲜质美,色泽光亮,汤呈乳白色,无肥油附着,汤汁优美,不善不腥,入口滑润。羊的营养价值甚佳,怪不得有人说“三天不喝盐窝的羊肉汤,浑身都不舒服”,虽有夸大其辞之说,但足以说明盐窝“全羊汤”的魅力所在。
更多内容请及时关注小编,小编会为您整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方便您出行尝到当地正宗美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个省区,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最后向东汇入渤海。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先后跨越了三级地理阶梯,水面落差高达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由于水面广阔,支流众多,黄河流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在国内的大江大河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长江和珠江)。
黄河源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资源调查中,国内专家共发现了147种黄河鱼类,隶属于32个不同的科,堪称“鱼类宝库”。其中,比较名气比较大的鱼类有黄河鸽子鱼、黄河鲤鱼以及黄河刀鱼。
由于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渤海,于是便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在抵达渤海后,盐度会急剧升高,里面的淡水鱼都到哪里去了?会不会被河水冲进海洋?
首先要弄明白,黄河里的鱼真的会“随波逐流”吗?
需要说明的是,黄河中的淡水鱼并不会单纯地随波逐流,有很多鱼类反而还会逆流而上,从下游洄游到上游(比如黄河刀鱼、花鳗鲡等)。因此,黄河水的流向并不代表淡水鱼的流向,即便黄河水持续注入渤海,里面的淡水鱼依然生活在原先的生境中。
黄河口卫星图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很多黄河土著鱼都是定居型的,始终生活在固定的河段中。比如上面提到的黄河鸽子鱼,其学名是北方铜鱼,目前的野生数量非常少,主要分布在甘肃至宁夏约200公里的河段内。顺便多说一句,目前的黄河鸽子鱼已经处于濒危的生存状态,在多次科考调查中都没有被发现,是一种极为珍稀的黄河土著鱼。
极为罕见的黄河鸽子鱼
再比如黄河刀鱼。在上世纪70年代,黄河刀鱼曾有过150多万公斤的捕捞产量,一斤只卖一毛多。如今,由海入河的洄游型刀鱼已经非常少见,这和黄河长期的断流以及闸坝的兴建有很大关系,二者直接阻断了刀鱼的洄游与繁殖路径,导致野生群体大幅减少。
东平湖
庆幸的是,黄河刀鱼并没有因此绝迹。在黄河下游的东平湖中,还存在着数量丰富的定居型刀鱼,这些刀鱼终生生活在湖中,生活区域非常固定。同样,定居在黄河干流、支流以及其他湖泊中的鱼类也是同样如此,并不会随着黄河水的流动而被排入渤海。
刀鱼、鳗鲡等少数鱼种,确实能在海水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淡水鱼和海水鱼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强行把淡水鱼投放到海水中会引发强烈的应激甚至死亡。如果盐度进一步升高,那么即便是海水鱼也会受到威胁。比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约旦交界处的死海,其盐度超过280,是海水盐度的8倍之多,地球上的任何鱼类都难以在此处生存。
死海
不同的水环境,盐度也大有不同。全球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我国近海的平均盐度为28~32。在黄河入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汇,盐度一般为3~16,淡水河流的盐度一般都不超过3。在黄河流域,有两种特殊的鱼有着很强的耐盐能力,之一种是生活在河口地区的广盐性鱼类,另一种则是过河口的洄游性鱼类。
首先说一说广盐性鱼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花鲈。花鲈在国内也被称为海鲈、白花鲈、七星鲈、鲈鱼等,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处,经常可以见到花鲈的身影。
花鲈
研究表明,海鲈最适宜的盐度为16左右,这正好对应入海口处的盐度,相比于黄河鲤鱼、黄河鲶等淡水鱼,海鲈的耐盐能力明显更高一筹。至于在黄河口生活的花鲈,到底是属于淡水鱼还是海水鱼,这一点大家就仁者见仁了。
第二种就是洄游性鱼类,鳗鲡是典型代表。鳗鲡在海洋中产卵,幼苗孵化后会成群结队聚集到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长肥育。等到发育成熟,新一批的鳗鲡便会返回海洋中繁殖后代。因此,鳗鲡也能够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环境,比如花鳗鲡、日本鳗鲡等。
鳗鲡
问题来了,黄河口的鱼类是如何适应盐度变化的?
在黄河口,上游的有机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近海,浮游植物异常丰富,由此也吸引来了众多的掠食性鱼类。据统计,黄河口附近共有600多种海洋生物,有些鱼类甚至还形成了一定的捕捞规模,比如黑鲷鱼、鲈鱼、鲻鱼等等。正是因为物种繁多,黄河口也赢得了“黄金海岸”和“百鱼之乡”的美誉。
黄河入海口,东营渔港
在河口地区,鱼类对外界外界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只要盐度变化0.2个单位就能引发应激反应。这在当中,鱼类的侧线神经系统起着盐度监测与感知的作用。
海水鱼和淡水鱼调节自身盐度的机制是不同的。淡水鱼会积极从外界摄入盐分,并通过皮肤扩散、鳃部扩散以及排尿等途径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海水鱼则相反。
对于洄游性的鱼类,由海入河或者由河入海时体内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生长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鱼鳃中氯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调节盐分的能力增强;再比如,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氯细胞对钠离子、氯离子的排放量将明显减少,从而影响渗透压调节。
另一种广盐性鱼类:鲻鱼
得益于这种适应性,花鲈、鲻鱼等鱼类可以通过人为的移植驯化,逐渐降低水体的盐度,使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利用淡化技术,人们培育出了很多淡化品种,南美白对虾就是典型的案例。苗种淡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之前只能在近海养殖的鱼虾品种在内陆地区也得以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养殖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语
在2002~2008年的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黄河上游的鱼类有44种,中游的鱼类有100种,下游的鱼类有101种,其中有些鱼类的活动范围很广,有些则很狭窄。
黄河民众捕鱼
即便是在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下游水位暴涨、流速加快,但下游的鱼类并不会因此减少——由于流速加快,大坝下游的鱼类形成了逆流而上的应激反应,同一河段的鱼类由之前的26种反而增加到了35种(2011年的调查)。这也从侧面表明,大多数鱼类都生活在干流、支流以及湖泊中,并不会随黄河水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示意图
总之,黄河中的鱼类绝大部分都始终生活在黄河流域,只有刀鱼、鳗鲡等洄游性鱼类才能跨河入海,在两种生境中生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