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印度尼西亚野生动物摄影师 Ajar Setiadi拍摄的青蛙照片引起网友争议。
他的照片揭示了这些迷人动物的“迷惑”行为。在一张照片中,一只雨中的青蛙像一把伞一样拿着一片叶子;在他的另一张照片中,你可以看到两只青蛙似乎在一起跳舞。
根据摄影师本人的说法,他像对待宠物一样对待这些动物,让它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同时他打开相机捕捉这些特别的照片。在他把这些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后,收到的不是掌声,而是网友的吐槽,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动物根本不可能在自然条件下摆出这些姿势,明显就是摆拍。
我们都知道,动物摆拍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甚至是虐待动物的表现。很多看似令人震惊的造型都是人为的行为,摄影师为了达到效果,甚至在动物的身上涂上胶水,就好像上面的那张青蛙拿着花朵的照片一样。所以那些看似美丽的照片的背后,都是用动物的生命做代价。
踩进扁扁的绿脚掌,提起“蛙身”再撸上袖管,最后捧起圆鼓鼓的“蛙头”套到头上。就这样,蘑菇(化名)从一个纤瘦轻盈的窈窕淑女摇身成了一只略显臃肿的“蛙巨人”。
通常,“蛙人”出街,脖子上总会挂一个收款码,手提着一串小青蛙气球,吆喝着“卖崽”。而北京青年报记者却发现了一批像蘑菇一样特立独行的“蛙人”,他们出街不为“卖崽”挣钱,纯粹是想卸下社交防备,变身“社牛”,“疯玩”到底。
01 “社恐”穿上蛙服,
尝试与陌生人互动
穿青蛙服上街“卖崽”的视频早已攻占短视频信息流的主页。那天,蘑菇也刷到了一个卖崽视频:“父子俩都穿着青蛙服,爸爸手里牵着一根杆在前面走,杆上挂着很多小青蛙气球,儿子则拉着杆子的另一头,在后面乖乖跟着。特别逗。”
“青蛙父子”
蘑菇瞬间被这只“丑”青蛙圈了粉,“我恰好很喜欢那种脑袋大、嘴巴大的丑东西,它们看起来就‘人畜无害’,比较好接近。”蘑菇说,自那之后,她的心里也种下了一颗小小的“妙蛙种子”,“有朝一日,我也要过一把‘蛙瘾’。”
机会很快就来了。5月20日是个周六,天气好到让人觉得不出门就是浪费光阴。蘑菇和朋友皮皮(化名)以及另外一个好友相约一起变装后去逛奥森公园。在此之前,蘑菇从二手平台的同城卖家手里租了一套“蛙服”,想要趁此机会给皮皮提前庆生。
穿好青蛙服,皮皮像戴头盔那样,双手将青蛙头举过头顶,然后小心地罩住脑袋。在蘑菇和另一个好友的指引下,她挺着大肚皮颤颤悠悠地转身,钻进电梯,来到楼下。三个人各自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前后呈一字型排开,向着奥森公园行进。
迎着风,皮皮戴的青蛙头已经开始向左边微微倾斜,她只能一只手扶住头,单手骑车控制车头,一路奋力保持着平衡状态。一只硕大的青蛙摇摇晃晃地蹬着小单车出现在马路上,引得路人们纷纷侧目,朝她投去新奇的目光。
来到一个红绿灯路口,皮皮垂下自己的两条青蛙腿,点地刹车,她稳稳地停在了一个骑山地车的男生旁边。然后鼓起勇气轻轻地拍了一下那名男生的肩膀。在对方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丑”青蛙时,皮皮又歪着头挥了挥手。这时,反应过来的男生立马拉下口罩,笑着掏出手机,和皮皮来了一张 *** 合影。
其实,皮皮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社恐”,那天,她“打头阵”穿上青蛙服也是希望能在生日这天突破一下自己。
“青蛙皮皮”突破了自己
路上,皮皮几乎和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挥手打了招呼,“但她多数时候都隔得比较远,羞于上前,如果别人没有给她回应,她就原地‘emo’了。”蘑菇还记得当天特别温馨的一幕:当时有一群小孩子刚好路过她们,为了给皮皮鼓劲加油,蘑菇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是青蛙姐姐的生日,意外的是孩子们竟挨个走到皮皮面前,奶声奶气地祝她“生日快乐”。
没过多久,奥森公园的大门出现在眼前,正当蘑菇她们还在担心“蛙人”不能进入公园时,门口的保安竟然笑着冲皮皮敬了个“蛙礼”。就这样,三个人开开心心地往园里走,但不知何时,她们发现身后多了两名保安员“护航”,吓得她们赶忙停下解释:“不卖东西,不卖东西。”对方才离去。
青蛙公园之旅的开端有惊无险,但随着她们往公园中心走,人群变得熙熙攘攘,蘑菇明显感到皮皮有些“应付不来”了。于是,她接过“蛙服”穿上,真正的“社牛”要登场了。
“青蛙蘑菇”
02 “社牛”登场,
“蛙服”帮忙释放天性
如果说“青蛙皮皮”让人感觉乖巧懂事,“青蛙蘑菇”则有着喷薄而出的热情。只见她转圈、比心、飞吻,一路蹦蹦跳跳地和迎面而来的路人打招呼,隔很远时她就开始立定、挥舞手臂,等待对方过来击掌。如果路人拒绝和她互动,蘑菇甚至会追上去拍拍对方的肩膀,然后举起大大的手掌,再次索要回应。“路人只要看到了我,我就不会‘放过他’,我会追着他们互动,要不这青蛙服岂不是白穿了。”蘑菇笑着说。
路人跑过来和蘑菇击掌
在奥森公园逛了一圈,她收获了无数大小粉丝,有一对龙凤胎宝贝看见“青蛙蘑菇”就直冲了过来,他们一人抱着一条“蛙腿”,搞得蘑菇哭笑不得,只好艰难抬脚前行。
一群女生正在草坪上春游野餐,蘑菇毫无违和感地加入了她们,女生欢呼着拉她一起拍照,玩累了,蘑菇就乖巧地坐在她们面前,其中一个女生一直在温柔地摸着蘑菇的大“蛙头”。这时,旁边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男孩闯进了蘑菇的视野,他正趴在草坪上拍 *** ,看见“蘑菇青蛙”,他抬起头、瞪大眼睛,更靠近了一些,后来,在男孩妈妈热情地邀请下,蘑菇也出镜陪小男孩一起进行了拍摄。
蘑菇和路人们的互动瞬间
蘑菇还遇到一位看起来有些落寞的男生,他一个人坐在桥边,长久地低头盯着手机。出于好奇,蘑菇慢慢凑了过去,但不经意间瞥到了对方的手机屏幕,“他好像一直在等一个女孩子,等了很久。”
蘑菇说,当她靠近时,明显感受到了对方的低气压,那一刻,她也有些慌了神。但蘑菇还是小心翼翼地往男生那边挪了挪,挥挥手打了招呼,看到男生用短暂的微笑给予回应,蘑菇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她心里想得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快乐能感染对方,至少能给他一丝安慰。”
从下午 4 点多戴上“蛙头”,到6点多回家休息,蘑菇的这场“蛙人社牛solo”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之一次长时间包裹在青蛙服里,虽说收获了无限快乐,但代价也是不小的。
蘑菇166cm的个子站在青蛙服里,视角也相当别扭。她只能平视,如果想要看到脚下的路,必须用手往下扒青蛙的嘴,勉强试探着前行。
蘑菇回忆,光是下楼的过程,她就有好几次险些踩空,“你的身后和脚下都是视线盲区,要是有小朋友贴着你,转身时还可能碰到他们。”但这些困难比起“火热”的体感温度,简直都是小事一桩。变装的俩小时,暴热的感觉传遍了蘑菇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青蛙蘑菇”
草绿色的蛙皮摸起来是 t 恤材质,但蛙皮里面还有一层棉的内衬,蘑菇稍微一停下来,就会感到闷热难耐,而更让她崩溃的是,蛙服背后的两个风扇并不是帮助散热的,而是为了让青蛙的肚皮鼓出来。而且,风扇需要用充电宝供电。因此,蘑菇在身后背了一个书包,专门用来放巨大的充电宝,全程也只能负重前行。
尽管又热又累,蘑菇却坚持着全程没有摘下头套。“纯粹是玩得太开心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而且我也怕破坏了小朋友们的美好幻想。”蘑菇说。
03 穿上“蛙服”的银行职员、律师:
是一种释放
其实,蘑菇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银行职员,负责后端的审核工作,这要求她必须时刻保持严肃紧绷的精神状态,“虽然我的岗位不需要迎客,但是也会有很多规矩:要及时关注客户的流水,核对数据也必须一丝不苟。”因此,蘑菇说她穿青蛙玩偶服也是为了给自己解压。
蘑菇的性格本身比较外向,她觉得,穿上“蛙服”更能放大自己的这一性格特点,能让她玩得更加欢脱,“套上青蛙服,就没人能认出你来,出街也可以‘无所畏惧’。但在平时,我上街不可能主动去和陌生人搭话,也不会看到陌生人就拍拍人家。”
蘑菇在“搭讪”外卖小哥
蘑菇把穿青蛙服出街的图片发到朋友圈后,和预想中的一样,获赞无数,她的很多朋友纷纷留言,“等凉快一点,也亲自体验一下”。蘑菇和同事们已经约好,等今年万圣节,她们会穿青蛙服一起出席变装派对。
有意思的是,“蛙服”解放天性的魔力可能远不止于此。
在蘑菇眼里,她的男友是一个“超级社恐”,平时特别拘谨,总是喜欢给自己设置很多条条框框。当蘑菇把自己穿青蛙服的照片发给男友时,没想到他竟然问:“玩偶服是不是明天还在?那我们可以一起穿出去玩。”
晚上八九点钟,趁着天气稍微凉快了些,蘑菇和朋友们再次整装出发。当天,蘑菇的男友刚好有同事聚餐。这时,蘑菇又用开玩笑的口吻问男友:“可以在你们聚餐时穿着青蛙服去找你,跟你的同事们打招呼吗?”本以为男友会觉得没面子,结果对方却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
这样的回应简直让蘑菇又惊又喜,尽管最终她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及时赶到,但后来听男友说,为了等她出现,他故意拖延了时间,让同事们晚点散场。
穿上青蛙玩偶服,犹如披上了现实版“momo”马甲(“momo”不特定属于某个人,是网友们用来匿名隐藏在群体之中的方式),赋予人以勇气。
来自深圳的小杨(化名)也有同样的感触。她是一名律师,为了给当事人留下沉着冷静、不浮躁的印象,平时总会刻意让自己保持“低调”。但在25岁生日那天,她决定做回真实的自己。“之前有从b站上看到一些穿玩偶服出街的小视频,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我决定‘疯一下’。”为此,她在生日当天花100元租了一套青蛙玩偶服,和朋友一起去了深圳滨海公园。
小杨和朋友
“穿上的是玩偶服,摘下的是面具:那个需要在人群中保持冷静、理智、客观的面具。”小杨说,穿上玩偶服的那一刻,就像坐上了时光机,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甚至想跟小朋友做朋友了。“因为大家看不到我的脸,所以我可以无所顾忌。走路可以蹦蹦跳跳、扭来扭去。”
小杨觉得,正是因为这样可爱的卡通形象,路人才变得非常包容,“倘若脱下玩偶服,依然在街上边扭边走,恐怕会招来异样的目光。所以,这个玩偶服既是一种释放,更是一种保护。”
“青蛙小杨”和小朋友们成了好朋友
04 蛙皮之下,
快乐至上
“跟风买了青蛙服,真的很好玩,但缺点是比较闷热,正在纠结要不要退掉。”
“别退了,这玩意能治‘社恐’,我就是专门买来发疯的。”
这是某社交平台上的一条帖子和跟评。北青报记者发现,穿玩偶服上街作为一种独特的解压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虽说“卖崽青蛙”的最初目的是靠贱萌可爱、“人畜无害”的卡通形象吸引路人,“卖崽”挣钱。但如今,越来越多人抛弃了“卖崽”这一属性,他们不以此谋生,只为取悦自己。
“青蛙蘑菇”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穿“蛙服”上街玩,有不少人分享了他们穿玩偶服出街的快乐体验,也有人专门拍摄了vlog记录下自己的“社牛”瞬间。
网友毛茸茸说,穿上“蛙服”在大街上“发疯”,真的太快乐了,“没想过这辈子能在万达门前的空地上打滚,感觉整个长春都是我的。”在网友PARTYDAY看来,仿佛平日的矜持、严谨和放不开都能统统收进青蛙玩偶服里,解开了束缚,也真正地放开了自己。
如今,这些青蛙玩偶俨然成了街头的新物种。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从众多玩偶形象中挑中青蛙服却并非偶然。
据了解,“卖崽青蛙”的设计者是江苏南京的一位宝妈,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画片《葫芦娃》中的蛤蟆精。在动画片中,蛤蟆精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配角,它们是蛇精手下的小喽啰。它们出现时,最经典的一幕就是连跑带滚地来到头领鳄鱼精的脚下,慌里慌张、结结巴巴地喊:“报——不得了了,葫芦娃打过来了。”
《葫芦娃》里的蛤蟆精
而穿越时空从二维穿回现实世界,蛤蟆精变成了“卖崽青蛙”,手里的钢叉也变成了一串青蛙气球,但性格胆小、缺乏技能、存在感不强的形象特点和内核始终没变——他们自称“生活所迫,卖儿卖女”,也正是这副“苦哈哈”的形象俘获了网友们的青睐。更有网友调侃,“小时候,人人都喜欢能降妖除魔的葫芦娃,长大后,大家却从青蛙精身上找到了更多的身份认同。”
小杨对此表示认同,在她眼里,蛙皮之下其实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普通人,蛙的迷人也在于它写实的“人”设。比如,蛙会拎着公文包坐地铁,带着没卖出去的“崽”瘫坐在公交座位上,也会像怕迟到似的把共享单车蹬得要起飞。
“‘青蛙’生活艰苦,但是仍然坚持‘卖崽’,是一种搞笑又励志的打工人形象,看到它就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亲近。”小杨说。
“‘要接纳自己’是我体验穿‘蛙服’上街的另一种意义。”在小杨看来,通过穿“蛙服”上街,她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可爱、喜欢表达情绪又略微疯狂的人,而不仅仅是冷静、专业的打工人,“我要努力找回本真的自己,收获单纯的快乐。”
不过,小杨也提到,经过这次放飞自我的体验,当脱下青蛙玩偶服再出门逛街时,她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每个人都需要平衡好自己的状态,在什么环境就扮演什么角色,做恰如其分的事。只不过,心底里,我还是更喜欢那个单纯快乐的自己。”
撰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实习生 王欣婷
统筹/林艳 张彬
(图片为受访者供图、部分源于 *** )
情报站|呱呱呱!济南大明湖表情丰富的青蛙,每张都能萌化你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互动编辑 王雪飞
呱呱、呱呱
济南大明湖的青蛙却不叫
这是为什么?
7月4日,壹粉“钟福生”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一组青蛙的照片。大明湖里的青蛙颜色很多也很好看,大自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美感,它们的神态也给人类增加了很多乐趣。
瞧它,总是喜欢泡在这个湖水中,鼓鼓腮帮子,像是有话要对人讲似的。
偶尔有青蛙跳到湖中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
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有趣事、暖心事?欢迎大家来情报站与我们分享吧!~
【参与方式】下载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在情报站发帖+文字/图片或视频上传即可。找记者,上壹点!快来@在线记者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假面骑士极狐爆笑梗图及表情包汇总 呱呱蛙这表情包火出圈了假面骑士极狐即将完结,这部作品到最后没想到也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而对于这部剧放送到现在,诞生出来的各种玩梗图,这次也来具体的总结一下,很多图确实作为表情包来说很不错,不过感觉更多的时候是翻译和字幕组的功劳更大一些。
首先是早期的一个景点表情包,来源于营收哥查明了咩雳大叔之后的真实身份的感叹,用法还算是广泛,用来吐槽自己遇到的和见过的一些奇葩和极品角色。
而之后就是洗头哥这个经典的表情包了,用来嘲讽基洛利的,洗头哥实际上人不算坏,就是可惜就他自己也活成了纯粹工具人和棋子的模样,用完就被抛弃了,说起来他身边那个秘书,好像中后期就没什么存在感了。
而苏尔的这个小表情,配合怎么,你不服气这个台词可以说相当的传神了,也算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个表情包。
不过极狐最知名,同时也火出圈的表情包,应该就是景和的姐姐被牛牛干掉之后,突然黑化还是攻击牛牛的这个场景,呱呱拉还有贝洛芭看乐子然后表现出来的神演技的表情包,这表情包一定程度上火出圈了,因为用起来太方便了,主要是看到自己喜欢和中意的画面,都能无脑用。
而后续的表情包,基本上算是极狐的黑点和爆典的梗图为主了,比如说恨罪不恨人这种言论,这说法本身没问题,但是要看放到什么事情上,还有具体的语境。
当然还有对于景和这个人设的吐槽,这里就不多说了。
表情包‖悲伤蛙合集,想哭却哭不出来,好难过
▲ 蛙蛙:“看我这大长腿的完美曲线,够不够诱人?”。 摄影/食摄欧丽,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蛙蛙那么可爱
怎么吃才好呢?
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吃货,带她去吃蛙。普通群众:“什么蛙?蛙还能吃?”吃货:“跳水蛙、馋嘴蛙、炭烧牛蛙各来一份。”
可食用蛙一般分为牛蛙和美蛙两种,青蛙是保护动物,不可以吃哦。
牛蛙原产于北美,1959年从古巴引入我国,不小心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但入侵并不成功,反倒成为抢手的“盘中蛙”。牛蛙个头相对较大,适合炭烧、水煮、干锅等做法。
▲ 热辣似火的烧牛蛙。 摄影/孤岛_222,图/图虫·创意
很多人以为美蛙就是长得好看的蛙,其实它是美国青蛙的简称。1987年从美国引进后开始养殖,个头比牛蛙小,肉质更加洁白细嫩, 是跳水蛙、美蛙鱼头火锅的首选。
吃蛙江湖群雄争霸,有四川花式做蛙的百变辣,有重庆蛙火锅的江湖麻辣,有湖南吃菜怕不辣的口味酱香辣......到底哪里才是你“对的蛙”?一试便知。
四川蛙,百变辣
四川人在四川,不是在吃兔,就是在吃蛙;不是在吃蛙,就是在去吃蛙的路上。四川人吃蛙,追求的不是极致的辣,而是多种辣椒碰撞出的复合辣味,辣得丰富,吃得巴适。不同口味的辣,对应着不同做法的蛙,正所谓“一菜一格,百蛙百味”。
四川哪里更爱吃蛙?自贡内江了解一下。
自贡和内江在当地也称“自内帮”,更受欢迎的仔姜系列菜,是盐帮菜独具特色的代表,仔姜鸭、仔姜兔、仔姜肉丝、仔姜蛙......无论怎样变换食材,都很百搭。不过最适合盛夏的,还是那水灵灵、 *** 嫩,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的仔姜跳水蛙。
▲ 上图:口味 *** 的仔姜跳水蛙。 摄影/幕艺摄影/幕艺;下图:仔姜特有的辛辣为蛙肉注入独特风味。摄影/btpic/PAOPAO工作室,图/视觉中国
仔姜丝是自贡人做蛙的一大特色,加了仔姜丝的蛙肉,有一种特有的辛辣。在红汤的映衬下,蛙肉雪白的肌肤袒露无遗,将炒好的蛙“跳入水中”水煮,混合着仔姜、小米辣、九叶青花椒、泡辣椒、姜蒜泥的鲜辣 *** ,猛嘬一口,蛙肉瞬间跳入口中,柔嫩爽滑到不行。
如果说仔姜蛙是一股子热辣,那么和它做法相似的泡椒牛蛙,则是更加浓烈的酸辣。灯笼椒、二荆条、野山椒、泡姜打好底味,再加入鲜花椒或瓜条增添一点点清香,待汤汁慢慢渗入蛙肉,入口浓浓的酸辣泡椒味,再闷热的天气也能让你瞬间清醒。
有汤吃的是蛙的鲜嫩,无汤吃的是蛙的干香。
干煸牛蛙,在旺火的催促下将蛙肉快速缩紧,更大限度减少蛙肉的水分流失,当地人喜欢搭配土豆条、青笋条来丰富菜品的色泽和口感。焦脆的蛙肉下包裹着干香的麻辣孜然味,此时最应该来一碗白米饭。
▲ 焦脆干香的干煸牛蛙。 摄影/幕艺摄影/幕艺,图/视觉中国
冷吃牛肉、冷吃兔你一定见怪不怪,其实,当地还隐藏着一种别样美味——冷吃蛙。将处理好的蛙肉直接入锅,生煸生炒约半小时至完全干香,待辣椒的香气和蛙肉充分交织在一起,“冷了”就可以享用了,嫩弹的口感让人越嚼越上瘾。
一些看似大同小异的做法,有时只需加入一两种“因地制宜”的食材,就能让蛙“重获新生”。
云南小瓜是宜宾烧烤中更受欢迎的蔬菜单品,当地人将仔姜蛙中的丝瓜、青笋替换为小瓜,改用美蛙焖制,小瓜独特的清香让蛙肉焕然一新。
▲ 上图:云南小瓜焖制的蛙肉带有独特的清香。摄影/PetarBogdanov/Getty Creative,图/视觉中国;下图:香气独特的酸汤牛蛙。 摄影/heiwuyingshi,图/图虫·创意
攀枝花盐边的酸汤牛蛙,习惯加入当地的彝家酸菜,点缀藿香或薄荷,吸满特殊香气的蛙肉,让人像吃了折耳根一样上瘾。
泸州人同样喜欢蛙与鱼的搭配,不过不是鱼头,而是美蛙鱼肉。将鲜嫩的草鱼肉与蛙相搭,有种水煮鱼遇上蛙的感觉。
鸡换蛙,辣子鸡变身辣子蛙,在辣子堆里找蛙肉,可以收获双倍快乐。
▲ 升级版的辣子蛙肉更为焦嫩。 摄影/杨大文janvinyang,图/图虫·创意
可爱的兔兔人见人爱,可爱的蛙蛙花见花开。喜欢吃兔头的成都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诱人的美蛙鱼头火锅。
自美蛙“出道”以来,可谓是铁打的蛙蛙,流水的CP,鱼头、肥肠、鸡肉、鸭血......当然,最经典的原配,非“鱼头”莫属。据说,人们尝试过将美蛙和鸭、排骨、牛肉等搭配组合,发现只有花鲢鱼头不会破坏美蛙原有的鲜味,且恰好能与美蛙的鲜味完美融合。
经典的香辣味型锅底,下入鱼头,一般可选牛蛙或美蛙,搭配当地酸菜和泡青菜,待锅子翻腾起热气,捞起一条蛙腿,再夹一块鱼肉,麻辣鲜香,有鱼蛙相恋内味了。
▲ 花鲢鱼头+美蛙=美蛙鱼头铁打CP。 摄影/幕艺摄影/幕艺,图/视觉中国
美蛙鱼头火锅不只在成都备受宠爱,在视火锅如命的重庆,江湖地位同样不可替代。
重庆蛙,重麻重辣
在重庆,如果火锅排之一,蛙绝对排得上第二。
重庆的辣是性情,麻是态度,相比四川吃蛙,重庆的口味更麻辣,江湖气更重,出品豪放份量大。很多连锁品牌也喜欢打重庆的品牌,总感觉好像更接地气,更招揽人气。
▲ 有谁能拒绝这一锅诱人的“满江红”呢? 图/视觉中国
重庆的美蛙鱼头火锅,相比四川会更加突出锅底的麻味和辣味,除辣椒外还会加入大量青花椒,配菜会加入紫苏、酸菜、芹菜等增加口感上的层次变化。有的店还可以即食即涮,自己亲眼目睹蛙肉从 *** 到成熟的过程,吃的时候更显本味。
重庆的水煮蛙,煮出了“满江红”的气势,暂且不说好不好吃,这满眼的红灿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咽口水。
水煮的更佳配料组合是泡灯笼椒和茂汶花椒,有的还会加入子弹头辣椒、二荆条、皱皮椒,辅以辣椒面、花椒面、当地的泡青菜增加风味。水煮的蛙肉最为嫩滑,鲜香中透着一丝麻辣,用舌尖轻触即可骨肉分离,“吸溜”几下就能轻松搞定一只。
▲ 极具江湖特色的重庆麻麻蛙。 摄影/Grown Pixel,图/视觉中国
麻麻蛙的做法与水煮蛙类似,但需要加入大量青花椒来盖过辣味,突出它的“无敌麻”味。
灵魂全在最后的“浇油”,“呲啦”一声,重麻的同时重辣,当地人常说不麻不是好呱,极具江湖特色。越吃越麻,越麻越香,越香越想吃,完全停不下筷子。
在重庆大大小小的蛙单品店,总能在招牌菜中看到干烧蛙的身影。不同于四川加芽菜、泡椒节、豆瓣酱的做法,重庆的干烧蛙要用到大量的豆瓣酱,口味相对更重。而各家的“法宝”,正是那一罐秘制的辣酱。集鲜辣、酱辣、麻辣于一身的“诱人辣”,让干烧的蛙肉回味悠长。
▲ 口味多变的炭烧牛蛙。 图/视觉中国
持续火爆的重庆烤鱼给了炭烧牛蛙灵感,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炭烧蛙还演变出了麻辣、泡椒、香辣、酱椒、青椒、番茄、黑椒等特色口味,实现了“一蛙八味”的蛙生巅峰。
裹粉炸制的蛙肉外焦里嫩,小火慢煮让蛙肉“喝饱”汤汁,搭配宽粉、土豆、青笋、紫苏等各式配菜,一顿饭可以轻松吃到多种口味。
从吃蛙的气势来看,能不输川渝两地的,怕是只有湖南了。
湖南蛙,酱香辣
湖南不只有可爱的口味虾,还有馋人的口味蛙。小龙虾受季节影响无法全年供应,而蛙产量稳定“四季常青”,人气同样不输小龙虾。
四川人吃菜不怕辣,湖南人吃菜怕不辣。相比四川吃辣的丰富、重庆吃辣的麻辣,湖南吃蛙更燥辣,由内而外散发出酱香味的辣。
如果说湘西怀化的仔姜蛙、郴州的泡椒牛蛙、长沙的干锅蛙,都无法表达出湖南人吃蛙的个性,那麻辣馋嘴蛙一定可以扛起湖南吃蛙的招牌。
▲ 口味更加厚重的麻辣馋嘴哇。 摄影/幕艺摄影/幕艺,图/视觉中国
馋嘴蛙的做法是从水煮蛙演变而来,更大的不同是水煮蛙需要现炒料、更鲜香,而馋嘴蛙则需要提前炒好料,类似于火锅调料,炒制时可直接加入,无论是口味还是色泽,都更厚重。如果能炒得一手好料,定会做出口味不错的馋嘴蛙。
湖南人做菜少不了酱椒,湖南人吃蛙少不了酱椒牛蛙。将青二荆条泡成酱菜, *** 时加入野山椒、黄贡椒滑油收汁,鲜青椒味混合一点酸辣,不像酸汤牛蛙那样重口,却也拥有自己独特的酱香酸辣。
剁椒鱼头体型庞大,如果想吃“迷你版”的剁椒菜,可以来一份剁椒牛蛙。先将牛蛙蒸熟,盖满剁椒,浇油的瞬间激发出的剁椒香气,将蛙肉包裹,入口则是剁椒味十足的软嫩蛙肉,完全掌握了剁椒鱼头的精髓。
▲ 香辣牛蛙生蚝煲。 图/湘厨刘坚
1.0版本的“蛙鱼鲜”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于是湖南人开发出了2.0版本的香辣牛蛙生蚝煲。细嫩的蛙肉被生蚝的鲜味穿透,动人的“蛙蚝鲜”就此问世。
如果想要体验极致且通透的辣,一定要感受一下姜辣牛蛙的 *** 。姜辣菜中的惊悚代表是姜辣蛇,姜辣牛蛙虽没那么恐怖,但吃起来伴着姜块和辣椒滚烫的辣,同样能让你收到心灵和肉体上的“双重 *** ”。
姜辣菜十分驱寒,更适合天冷的时候吃,而在冬季,湖南人还有一道压箱底的拿手蛙菜——干锅腊牛蛙。
▲ 干香四溢的干锅腊牛蛙。 摄影/heiwuyingshi,图/图虫·创意
腊牛蛙的做法和腊肉相似,只不过风干和熏制的时间都相对更短,一般只需不到一天就能做好。风干后的腊牛蛙更易储存,口感干香,做成干锅类菜品再合适不过。
还有什么蛙,同样顶呱呱?
牛蛙品类人气大增,引来诸多连锁品牌“吃蛙”的同时,还催生出一系列网红蛙单品。
无锡的铜锅炭火牛蛙,锅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除了酱香麻辣的炭烧蛙,还可灵活搭配生蚝、大虾等任意食材,看着霸气,吃着过瘾。
▲ 网红蛙单品:铜锅炭火牛蛙。 摄影/鲸尾视觉,图/图虫·创意
浙江丽水有个名为石蛙石衣盅的菜肴。石蛙学名为棘胸蛙(食用蛙的一种),肉质弹性十足;另一个“石衣”为石耳,“双石”组合不仅滋补,还自带山岚清香之气。
别看上海人不怎么能吃辣,加了朝天椒一起炒着吃的牛蛙面却能吃得下。以牛蛙做面的浇头,汤汁是上海人的口味,吃下来有些微辣但又不失上海菜的温柔。
▲ 温柔中透着一丝辣意的牛蛙面。 摄影/浮华半生,图/图虫·创意
云南的烤牛蛙,褪去了蛙肉一贯的娇嫩雪白,焦褐色的外表下散发着刚被炭火炙烤过的特有香气,入口便知,是一只有故事的蛙。
广东的砂锅牛蛙煲,利用其快速成菜、保留食材本味的特点,更大限度还原了蛙肉的稚嫩。
▲ 砂锅牛蛙煲。 图/视觉中国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广西人笑了。
站在食物链顶端无所不吃的广西人,根本不屑于吃蛙,当地的家常特色菜是酸辣小蝌蚪。一群黑漆漆、密麻麻的小蝌蚪被炒成菜或做成汤,画面实在“太美”,此处就不放图了请大家自行脑补。
一心想成为入侵物种的牛蛙,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被吃成了一本“攻略”。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入侵物种是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是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吃,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会想出来的。
还有哪些蛙蛙~是你的更爱?
- END -
文丨苏宸
封图 | 视觉中国
*特别鸣谢
贺杰、刘坚
参考资料
《鱼蛙“相恋”之美蛙鱼头》静静、劉富國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表情包:暴走的青蛙表情包一组暴走青蛙的表情包,有人喜欢么?
注:表情包来自:逗比拯救世界--专业的表情包搜索网站
最后上头了,一个吃瓜表情包乱入。
注:更多表情包,可以去看:逗比拯救世界--专业的表情包搜索网站
世界上最可怜的青蛙,打伞的树蛙饱受摄影师摆拍虐待2013年,印度尼西亚的一位摄影师抓拍到一只树蛙在倾盆大雨中抱着一片叶子躲雨的情景,这组图片一放到网上,就立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可爱的蛙。
照片中的小树蛙傲娇淡定的姿态显得萌趣横生,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懂得根据暴雨方向调整手中雨伞朝向,十分聪明。网友们更是为其配上了动情的文字:小树蛙在“雨伞”的庇护下岿然不动一直持续了30分钟。在没有你的雨里,我等待雨停。
不过在一片排山倒海的赞美声中,也有网友对这组照片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认为这是摆出出来的造假照片。博物杂志官微也指出,树叶很明显是经过摄影师嫁接过的,因为图中的树叶根本不是同一片。而且蛙的皮肤本来就下雨天湿润,雨滴对它们来说是享受,根本不需要去打伞。再加上雨滴过于均匀,可以确定是用喷壶制造的下雨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图中的蛙腿上有大块渗血,显示了它被外力扭伤过。
很显然,树蛙打伞的这一难得的瞬间就是由喷壶造雨和弱得任人摆布的蛙以及天南星科的叶片 *** 芦荟叶子里摆出来的,而并非拍摄者所说的是在邻居家的院子里看见的自然景象。更让人气愤的是,像这样通过虐待动物来抓拍“美好”瞬间已经不是这位摄影师之一次做了,在此之前,他还摆拍过很多其他动物的照片,诸如壁虎、蜻蜓、螳螂等。
·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