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打滚的起源来历,驴打滚的起源地区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3 0
这道美食别出心裁,在清朝时期誉满京城,吃起来更是老少皆宜

作为新中国自豪的一份子,我们从小成长在国旗下,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城市—北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今天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北京的美食一样是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就有驴打滚这一北京传统风味小吃。

驴打滚这道美味小吃其实在东北地区、老北京、天津卫等地是由来已久的。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我们现在吃到的驴打滚一般情况下都会是红、黄、白三色组成,且色泽鲜艳分明。让人一眼望去就很有食欲。更让这道美食加分的是,在进行 *** 完成前的收尾工序时,会撒上一层金黄的黄豆面。也是因为这一层黄豆面的缘故,使得这道小吃在外观上看起来使人想到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也因此得以命名为“驴打滚”。

对于“驴打滚”的名字来由,清人雪印轩主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也曾表达过这样的疑问:“红糖水馅巧安排,黄米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这也体现出当时对于驴打滚不熟悉的人的困惑。的确如此,在驴打滚的 *** 原料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中,没有一样和驴肉有关的,是一道彻头彻尾的素菜小吃。

正宗的驴打滚,它的外皮上会沾满一层诱人食欲的金黄色豆面,里面的豆馅也是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就算是将一整块驴打滚吞入口中,也会明显的尝到豆面、豆馅层次分明的美味口感。不得不说,驴打滚以其别具风味的特点,征服了老少食客。

对于驴打滚的做法,我们一样可以从《燕都小食品杂咏》一书中得知,“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源,驴打滚也不例外。从已有的资料来看,驴打滚最早出现在东北地区,一开始被人们叫做豆面卷子。在北京被称为驴打滚的食物,在早期是东北、铁岭等地的满洲人为了解决饥饿而 *** 的一种古老面食。早年的驴打滚 *** 粗糙,人们只是将黄米面蒸熟, *** 过程中为了使口感更软和,会多加些水。

在清军入关后,由于清八旗子弟对于驴打滚这一类粘食情有独钟,驴打滚也随之传入北京,并很快在接受粘食的京城盛行。而粘食的起源则与地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自古以来承德地区就盛产一种黍米,而驴打滚的主要材料—黄米面中的黄米就是这种米。根据《热河志·物产》的记载:“黍,土人称为黄米”。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实际上就是满族人,在他们取得政权前,过着早出晚归的游猎生活。粘食耐饿的特性使得满族人有着吃粘食的习性。到了现在,驴打滚已经是一种特别的大众化小吃了,人们在 *** 的程序中也大多选择用江米面来替代黄米面,但其外层滚上的黄豆粉面使其色泽依旧呈金黄色。许多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着驴打滚供应。

其实驴打滚的 *** 起来并不是十分困难,相反还特别简单。对于 *** 驴打滚,最重要的是掌握好面团的柔和度。当然,在和面的时候,水要一点点的倒入,倒的水太多的话会使面团太软,影响口感。

北京人从什么时候与满族人一般喜爱吃驴打滚这一点,在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具体考证,只能得知他们对于豆面糕的喜爱由来已久了。在张江载先生写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记载,“驴打滚,乃用黄米粘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燕市各大庙会集市时,多有售此者。兼亦有沿街叫卖,近年则少见矣。”由此可见,在老北京的市集、庙会等活动中,驴打滚已经非常普遍了。

关于豆面卷子到驴打滚这一名称的由来,相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疼爱一个 *** 尔族的妃子,她就是香妃。香妃在到北京后,出于对心上人和家乡的思念,从而茶饭不思。有一天,香妃曾经的爱人偷偷潜入皇宫的御膳房,这时的乾隆皇帝正让御膳房的众人想让香妃吃饭的 *** 。香妃的爱人就乘机做了一道祖传的江米团子希望与香妃取得联系。后来,太监在报菜名的时候,观其像野外的驴子打滚而扬起灰尘似的,就念到了驴打滚这一菜名。香妃在得知爱人的消息后,就吃下了饭菜,驴打滚也因此出名,并很快传到来皇宫外的北京民间。

驴打滚的名字和来源确实十分有趣,驴打滚更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最出名之一。

参考文献:

《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张江载

《燕都小食品杂咏》 雪印轩主

《热河志·物产》 库提要

驴打滚(豆面糕) 中国知网

北京著名糕点“驴打滚”,竟然是一个太监发明的


“驴打滚”是北京著名的糕点,因其主要原料是黄豆面,又名“豆面糕”。这种糕点 *** 过程很简单,分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先用黄米夹馅卷成长卷,再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打滚。

好吃的驴打滚,名字好几个意思成悬念。


一个意思是说清朝乾隆末期,驴打滚儿那个时候还并没有被发明出来,当时在宫里面的慈禧每天吃宫里面各种各样的饭菜,时间长了也会产生腻烦的感觉,但是厨师也是在想方设法想要满足这位老佛爷的口谕,在当时有一个御膳房的大厨,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想着用米粉和红豆沙做出一道新的菜品,希望能够博得老婆的欢心,但是没有想到,在这道菜刚做完的时候,有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的名字就叫小驴。


小驴一不小心就把刚做好的菜品碰到了装着面粉的大缸里面这个面粉就是做驴打滚,最主要的黄豆粉,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做了,所以说小鱼儿直接就把这道菜品端到了老佛爷的面前,没有想到慈禧一吃就吃上口味了,还为这个大厨,这到底叫什么名字,当时大厨也被一下子问蒙了,于是乎就说这道菜叫驴打滚儿。这就是驴打滚儿这道菜品的来历。


第二种说法也是和清朝皇室有关,这次比慈禧更久远一些,是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在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将新疆地区的一个首领的妻子抢到了宫中当了自己的妃子,这个妃子就是香妃,香妃来到京城后,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每日茶饭不思,这可把乾隆给急坏了,马上就传旨给御膳房,命他们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大大有赏,这些御厨们个个都在想办法,给香妃做了好多山珍海味,但香妃都不想吃。


乾隆命令白帽营的送吃的给香妃,就在香妃被抢到京的同时,香妃的丈夫也乔装打扮进入了北京白帽营。正好碰到给香妃送吃食的机会,他就趁机做了一盘家中祖传的小吃,江米团子,而香妃看到这个小吃就知道是自己的丈夫来了,立马打起了精神,吃了起来,乾隆龙心大悦,问其名字被回答说是名叫驴打滚,从此乾隆经常让人送驴打滚入宫,后来驴打滚就传入民间,成为人人都爱吃的小吃。因为满族人喜欢打猎,经常早出晚归的,吃粘食比较耐饿,所以驴打滚就迅速成为了风靡了当时的北京城。

驴打滚的黄豆面皮和红豆沙馅层次分明,卷的也很均匀,外表是黄色的,豆香馅甜,入口即化,口感软糯。

除了驴打滚,上面的你认识几个

比豆浆油条都好吃,一碗就吃到撑但还想吃

说起北京特色

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全聚德烤鸭?果脯?稻香村糕点?...

还是一脸懵逼的问:

北京有特产吗?

北京当然有特产啦!

下面小编就带你了解北京的本地特产,

哪里可以买到正宗北京特产,

快要过年回家不知道买什么的小伙伴们,

赶紧带点北京特产吧~

1

北京秋梨膏

唐代宫廷的一种药品,一直到清朝才由御医传出宫来的。放凉开水调开,喝起来甜丝丝的,有淡淡的梨香味儿,因为秋梨本身就有润肺、止咳、去渴、清心的作用,和其他食材一同制成秋梨膏更是对上火、烦躁、咳嗽,燥热病症有好的疗效。家里有老人或小孩咳嗽的,秋梨膏是个贴心的选择!

购买指南:信远斋,恩济堂等老字号都有秘制的秋梨膏出售

2

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解放前,北京的一些店铺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状的铜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为“小孩酥”。北京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家里的小朋友一定超爱哟!

购买指南:各大超市均有出售

3

密云金丝小枣

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密云金丝小枣色泽殷红,果实小,果皮薄,果汁较多,味道极甜,即可鲜食,也可晒制干枣。干枣肉厚且富有弹性,枣核很小,剥开果肉可拉出许多金黄色的糖丝,与鸭梨、核桃并称密云三宝。把金丝小枣带回家,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漂亮!

购买指南:各大超市均有出售

4

王致和臭豆腐

王致和臭豆腐有300年历史,发明人是安徽文人王致和,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种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分解了蛋白质,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使味道变得非常鲜美。如果你也爱这个独特的味儿,就把它分享给家乡的小伙伴吧!

购买指南:京城各大副食商店

5

六必居酱菜

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六必居酱菜晶红透亮、又香又脆,除了老干妈以外,它是小潮妞下饭必备神器!

购买指南:北京各大菜市场都有卖哒,实惠又好吃!

6

稻香村点心

过年带什么回家?想必大家跟小潮妞一样,除了烤鸭之一个想到的就是稻香村了吧。稻香村这么有名不是没有原因的,精细考究的各式糕点、新鲜的熟肉、用豆制品做成的几十种全素宫廷菜、各种干果炒货,还有在别处难得一见的江米酒酿、年糕、炒红果等传统美食……糕点是真好吃啊,送给亲朋好友倍儿有面!

购买指南:各稻香村门市有卖,送人特别好看而且又好吃!

7

北京果脯

北京的果脯蜜饯 *** 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北京果脯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

购买指南:农贸市场和超市都有卖哦~

8

茯苓夹饼

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茯苓夹饼虽是小食,却又健脾开胃的功效。相传,是为慈禧太后特制,后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好吃的茯苓夹饼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购买指南:稻香春门店(据说稻香春的茯苓夹饼更好吃,是稻香春不是稻香村哦!)

9

牛栏山二锅头

二锅头是蒸酒时第二次流出的酒,所以叫二锅头,虽然是一种普通白酒,确实最纯净的好酒,浓度高,却不烈,醇厚棉香。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二锅头酒是北京的传统白酒,有红星二锅头、牛栏山二锅头等品牌。老爸爱喝酒的话,就给他带两瓶呗,十来块一瓶,好喝也不贵!

购买指南:北京各大超市都能买到!

10

北京桂花陈酒

桂花陈酒,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北京葡萄酒厂酿制的桂花陈酒,以多年陈酿的上等白葡萄酒为基酒,配以桂花为香料,是一种高级无药料的滋补饮料酒,饮后幽雅宜人,有舒 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之功效。

购买指南:各大超市有售,家里的姨妈阿姨应该会喜欢哦!

11

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起源于清朝光绪十四年慈禧统治时期,驴打滚原名叫豆面糕,是慈禧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在小编心中,驴打滚绝对排得上北京更好吃的小吃前三名!不过路途遥远的话还是不要带了,还是刚做好的时候最软糯~

购买指南:牛街!白记!

12

怀柔板栗

怀柔栗子不用多说了……香甜软糯趁热吃!回家路途遥远的,还是建议买生的比较好哦!

购买指南:街边小摊、市场有售……

13

冰糖雪球

过年的时候,油腻的东西吃多了?来几颗冰糖雪球,酸酸甜甜解腻助消化!一年到头才能回一次家,当然要多吃点好吃的,山楂助你开胃哈哈哈!

购买指南:只要气温不太高,冰糖雪球都能保存哟!北京街边很多地方都有卖,便宜又好吃!

14

金糕(山楂糕)

金糕始于清代,原叫山楂糕,据说当年慈禧太后也是极为喜爱它的味道!过年的时候,酸酸甜甜晶莹剔透的金糕也许比大鱼大肉更受欢迎~相比其他零食,开胃健脾的山楂老人也能吃,孝心都藏在这块小小的金糕里了呢!

购买指南:金糕张的金糕最为出名,不过有些超市和农贸市场也都有卖哦~

15

北京烤鸭

说起北京的特产,任谁的之一反应也是烤鸭!!烤鸭历史悠久,距今已经1600多年,号称天下之一吃,是清代宫廷御菜,带回去给家人绝对倍儿有面啊!不过真空的烤鸭确实比现烤出炉的味道差很多……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驴打滚:黄米粘面,红豆为馅

“驴打滚,乃用黄米粘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驴打滚又叫豆面糕、豆面卷子,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

相传,东汉初年,光武帝驾前大将马武屯兵于京北上口村一带,生活条件艰苦。有一天,马武不经意间看到驮运粮草的毛驴在地上打滚儿,浑身沾满黄土,便让伙夫在黄米面里卷入红豆馅,再将外表滚上黄豆粉,小吃“驴打滚儿”由此得名。

驴打滚。 糖小院供图。

过年想吃驴打滚?掌握好食材和步骤在家也能做。据面点大师、糖小院创意总监张丽华介绍, *** 驴打滚前需准备250克糯米粉、260克清水、豆沙馅、黄豆面等食材。将清水倒入糯米粉中和成面糊,装入托盘后上锅蒸20分钟。在案板上均匀撒上黄豆面备用,将蒸好的糯米粉团放在黄豆面上,再在糯米粉团表面撒一层黄豆面,以防止面皮粘连。把撒满黄豆面的糯米面团擀成长方形薄饼,在擀好的面饼上方涂抹好豆沙馅,然后从面饼较宽的一侧起卷,逐渐卷成层次分明的圆条,卷好后再撒上一层豆面,然后切块装盘即可。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传统小吃驴打滚主要是用什么做的?12月23日蚂蚁庄园课堂答案

传统小吃驴打滚主要是用什么做的?这是蚂蚁庄园12月23号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很多用户还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编会为大家详细介绍12月23日今天蚂蚁庄园课堂小鸡饲料答案。

蚂蚁庄园回答知识送饲料活动开始啦!

蚂蚁庄园非常好玩,养鸡的同时还能做慈善,最近的知识问答还可以免费送饲料。

今天的问题是:

传统小吃“驴打滚”主要是用什么做的?

驴肉

黄米面、黄豆面

答案:黄米面、黄豆面

小伙伴们快去领小鸡饲料吧!

以上就是12月23日蚂蚁庄园小课堂的问题答案。

来源:闽南网

驴打滚里为什么没有驴肉?

都知道咱大中华的美食那叫个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菜式和烹调技法上。

因为太过丰富,连起名儿都颇带点随心所欲的意思:就比如找不着老婆的老婆饼,看不见蚂蚁的蚂蚁上树,没瞅到驴的驴打滚……

讲到这个京味传统小吃:驴打滚,绝对称得上是小时候的美味儿。

哪里像有驴的样子呢?

想必也是有不少人好奇,明明外表是团团小块,非常可爱,闻起来香,吃起来香甜软糯。

明明是一副糕点的面孔,却拥有驴打滚的名字,还有就是明明没有驴,为啥不叫猪打滚、牛打滚……

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小编搜索到这几种不同的说法!

1、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食物,想吃点新鲜玩意,大厨左思右想,想到用江米粉和红豆沙做一道新菜,刚做好,结果一个叫小驴的太监给碰到了装着黄豆粉的盆里,可是重新做时间来不及,就这样端在了太后的面前,却受到了好评,问其叫什么,大厨转念想随口说出“驴打滚儿”。

2、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驴打滚上面撒了一层黄豆粉,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软软糯糯 *** 弹弹

3、(1)传说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乾隆急坏了,下旨:“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不但升官,还赏银。”

看到有如此高的赏赐,大厨们大显身手,但香妃连看都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人把香妃家乡吃食送进宫。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它驴打滚。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见,睛睛一亮,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地不得了。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

满满的黄豆粉 层层小豆沙 看着都香

(2)还有一种说法,自香妃被抢进宫后,香妃的丈夫也跋山涉水从新疆来到北京,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

当时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好吃的东西送进宫去给香妃吃,觉得这是好机会。于是就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香妃见到这江米团子,就会知道是她丈夫来了。

当被端到香妃面前时,香妃一见,睛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

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地不得了。从此,艾买提就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驴打滚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驴打滚为嘛叫驴打滚?还有菜叫苍蝇头?

在成长的道路上,

总有这样的几个“千年疑问”

驴打滚为什么叫驴打滚?

没有驴也没打滚啊?

夫妻肺片也不是拿夫妻的肺片做的啊?

老婆饼里的老婆呢?

鱼香肉丝也没有鱼啊?

佛跳墙到底是什么啊?

为什么这个名字那么与众不同?

爱讲小故事的味儿姐,

今天给大家唠唠,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1

驴打滚真的打滚了吗?

作为天津人,驴打滚,大家都吃过吧,

对,就是长 ↓ 样的东西。

在味儿姐小的时候,

一直以为驴打滚和驴有关系!

而且它做出来确实有一个“滚”的样子。

然而,还是学识不够啊。

驴打滚原来是因为:

太监“小驴”失手把面糕掉进了面缸,

由此得来。(就是这么简单)

驴打滚是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

起源于清朝光绪十四年慈禧统治时期,

驴打滚原名叫豆面糕,

是慈禧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

1888年5月8日,慈禧游玩颐和园后顿感饥饿,责令总管李莲英通知御膳房赶快备餐。

李总管不停催膳,慌忙中太监小驴儿不慎将豆面糕掉入面缸,不知所措的小驴儿捡起来就跟着李总管送了过去,慈禧见后就问李莲英:‘这个没吃过,叫什么名。’李莲英敏想片刻机智回答:‘这个叫驴打滚。’从此以后,北京便有了驴打滚小吃。

2

老婆饼为什么没有老婆?

老婆饼是怎么有的?

相传在广州,

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

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

他老婆吃后嫌弃地说:

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

没一样比得上我娘家的点心冬瓜角!

这位师傅听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气,

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给他尝尝!

隔日,

这位潮州师傅就将“冬瓜角”

带回茶楼请大家品尝,结果大受好评。

就有人问师傅这到底是谁做的是谁做,

师傅说:“是潮州老婆作的”。

于是,“老婆饼”因而得名。

所以这个老婆饼,就是这个“冬瓜角”。

3

佛跳墙是和佛家有关系吗?

味儿姐反正是一直没有吃过这道菜的。

因为 → 吃不起。

这到底是一道什么菜?

和佛家有啥关系?

或者是不是和坐禅有关?

会不会又有老佛爷有啥关系?

一天,有几个秀才去酒楼饮酒品菜,

小二即捧此菜上桌。

坛盖揭开,顿时满堂荤香,令人陶醉。

有人脱赞曰:妙哉!,妙哉!

如果佛祖闻到此味也会破戒跳墙来品尝。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

有位秀才即兴赋诗道:

坛启荤香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

众人应声叫绝,拍手称奇。

从此“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

4

夫妻肺片?这么重口味吗?

味儿姐觉得最惊悚的菜名,

非夫妻肺片莫属了。

这是不是食人族发明出来的?

难道要把肺拿出来切了?

△图片来源昵图网

夫妻肺片——由于夫妻俩默契配合,

被称作“夫妻肺片”。

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因 *** 的凉拌牛杂(又称废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

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

一个 *** ,一个出售,

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

5

过桥米线是要过桥才能吃?

对于过桥米线,味儿姐还是分外留恋的,

因为很爱吃!

其实味儿姐一直觉得过桥米线这个名字,

有故事,

结果没想到,真的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秀才的妻子。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的那层鸡油可以让汤保温,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

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

也为纪念这位贤妻,

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6

红烧狮子头和狮子的头

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名字听着就厉害死了,

连狮子的头都敢红烧?

然而我吃了那么多年也没见狮子头啊?

红烧狮子头原名“葵花斩肉”。

听着文艺多了。

史书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 *** 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阳菜肴倾倒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

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

一次,郇国公宴客,

府中的名厨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

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

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

有如“雄狮之头”,

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高兴的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7

松鼠桂鱼为什么可以一起吃?

据味儿姐了解,松鼠,是不可以吃的,

跟别说松鼠桂鱼了。

△图片来源昵图网

后来大了,

知道了松鼠桂鱼里根本没有松鼠。

而是这道菜 *** 过程

中会发出类似松鼠的叫声。

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

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

“松鼠”呢,就可以“吱吱”叫了。

8

狗不理,做包子的不理人

其实味儿姐小的时候一直都不理解,

狗不理他为什么要叫狗不理?

它也好吃,没有不理的理由啊。

那么多好听的名字,

怎么就叫狗不理了呢?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

其创始人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

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

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

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

所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

“狗子卖包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

都叫他“狗不理”,

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9

苍蝇头,我可以选择不吃么?

这个就真的算了吧,

头也就算了!

驴打滚的起源来历,驴打滚的起源地区-第1张图片-

苍蝇头是个什么鬼?

这也太可怕了,完全重口味啊!

知道了事情真相的味儿姐,

决定以后认真多问长见识!

这道菜源自宝岛台湾,

是一道又香又辣的家常菜,可下饭了!

因为这里的“苍蝇头”,

其实是指“豆豉”!

话题·讨论

味道都很不错,只是没想到,

仔细看看,还会有这么多典故或者是故事。

征集类似的您知道的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

您想吃什么,或者吃的时候知道了些背后故事。

驴打滚为啥不叫猪打滚?!

讲到这个京味传统小吃:驴打滚,想必也是有不少人好奇,凭啥不叫猪打滚、牛打滚……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两个有趣的典故!

一说,是软糯的糕点,摔进黄豆面的缸里,腾起来的粉末就想驴儿在打滚的模样(大秘秘觉得,猪滚起来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不接受);另有一说,慈禧颐和园游玩觉饿,吩咐李总管备膳,李总管反反复复的催餐,可急坏了当班太监小驴儿,一个不小心将糕点掉入面缸滚了几滚,慈禧说这玩意新鲜没见过,叫啥?李总管一个急中生智,驴打滚的美名就出来了。

1.糯米粉加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至没有颗粒,成面糊过筛备用

2. 方盘底部铺上保鲜膜,再刷一层色拉油防粘,倒入面糊把方盘铺满,中火蒸10分钟即可。

3. 熟黄豆面加入红糖混合均匀,筛在案板上备用

4. 蒸好的面皮扣在案板上,去除保鲜膜,取适量红豆沙摊平在面皮上,卷成卷儿

5.卷起的面皮再均匀撒上一层黄豆面,切块装盘即可完成

1、蒸面皮时,铺保鲜膜、刷油可以让面皮在熟后更容易取出;

2、蒸面皮时要中火蒸制,火太小费时,火太大容易起泡;

3、切块时,可以在刀上蘸冷水,防止粘刀。

驴打滚——最“名不副实"的传统美食

说起北京,除了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著名景点紫禁城故宫,以及让人闻“味"丧胆的豆汁儿外,似乎就没有什么让其他人一提起北京就会想到的代表物了。而今天要说起这道驴打滚,相信许多人听到的之一时间会想到的是东北三省,却不知道这道听上去似乎是炖煮荤菜的"菜",仅仅只是一道美味而简易的传统甜品。

是的,著名北京小吃驴打滚里面没有驴肉,就像鱼香肉丝里面没有鱼,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狮子头里面没有狮子一样不可思议,而关于为什么驴打滚会叫这样的名字,那就我们今天要说的。

一、驴打滚的历史传说

驴打滚起源于东北地区,那个时候还是叫豆面卷子的驴打滚在北方商队的带领下出现在了北京,豆面卷子当出现的那会还没有后来驴打滚的名字,说是当年的权掌天下的慈禧太后,因为吃腻了宫中的食物,下令让御厨做点新鲜的玩意呈上来,慈禧太后要是吃的满意了,便重重有赏,但若是做不出来便就满门抄斩。当时掌管御膳房的是一位江姓的厨师,江厨师顶着巨大的压力翻来复其的思索了几日,最后决定将上次自己回家时尝到的豆面卷子做出来呈上去。

江厨师抱着忐忑的心态做好了豆面卷子刚打算端出去的时候,一位名叫小驴子的公公进来催促,两个人相撞最后让做好的豆面卷子落进了黄豆粉缸里面,重新做已经来不及的江厨师最后硬着头皮将裹着黄豆面的豆面卷子呈上去,没成想慈禧太后倒觉得甚是不错,询问江厨师菜名的时候,江厨师看着一旁侍候的小驴子,张口便来了一句”驴打滚“,就此闻名北京。

当然了,比起着一种说法,现代的人们似乎更喜欢另一种关于驴打滚的历史传说,每年暑假都在各大卫视重播的《还珠格格》可谓是一代人的童年经典回忆,当时许多的的女孩都为了剧情中主角们的爱恨情仇叹而兴,后来更是在看到了美丽的香妃与心上人不得不分开的时候痛哭流涕。

据说香妃被乾隆纳入后宫后就一直郁郁不乐食不下咽,这让喜欢香妃的乾隆颇为恼怒,下旨让御膳房做出能让香妃吃的下去的食物,厨师们绞尽脑汁送上了山珍海味却依旧没有被香妃吃下去,无奈的乾隆只能够让人从香妃的故乡为她带来吃食,就在这个时候香妃的心上人也跟着香妃来到了紫禁城内,听到了民间关于乾隆新宠的种种事迹后,思念香妃之余也不免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与在深宫中的香妃联系,于是便为宫侍送上了满洲那边的吃食,最后呈到香妃的面前,香妃一眼就认出了这是自己与心上人最喜欢的一道甜品,思念心上人的香妃打起精神吃了一口,这让乾隆格外的高兴便问宫侍这是何菜,机敏的宫侍想到入宫前看到驴在黄尘中打滚的模样,于是张口便道“驴打滚”,自此驴打滚承载着一代君王的乾隆对自己香妃的喜爱,流传到民间。

二、驴打滚的起源

虽然关于驴打滚的传说故事有许多种,但事实上有据可依的说法是因为驴打滚在黄豆面中翻滚蘸取面粉的模样,同驴在地上黄尘翻飞的模样相似,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变为这道简单美味的小吃起了一个诙谐有趣的名字,让原本就好吃的驴打滚更加的有趣起来吸引客人。

就连在清人作者雪印轩主所写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都有诗写到“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就连张江裁所写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中也有记载称”驴打滚,乃用黄米粘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燕市各大庙会集市时,多有售此者。兼亦有沿街叫卖,近年则少见矣“,表明了驴打滚这道小吃的火爆程度,是最热闹的庙会中的必备品。

都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说起驴打滚北方人或许还能够明白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道小吃,可南方人就不一定了。就我所知许多南方人在听到驴打滚这道菜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觉得残忍,因为他们以为这道菜是像烤全羊一样,将研制好的驴串起来放在火上烤时不时的翻转才会叫“驴打滚”,却不知道这道看似荤菜的“菜”其实只是一道“名不副实”的老北京传统小吃。

三、驴打滚的价值

驴打滚作为由北方传到北京来到美食,代表着的是当时中国贸易经济的交流发展,承载着的是南北方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标志。驴打滚现在已经是北京标志性的小吃之一,关于它的历史故事也引来了不少的游客好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而说起驴打滚本身的营养价值,原料中含有江米的驴打滚虽然富含极高的热量,但是其 *** 的材料却是富含营养,其中的主要食材江米就是属于温和的滋补食材,能够补充气血强身健体,包含着维生素与人体内重要的钙和铁。虽然驴打滚作为一道知名的甜品,但是却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传统美食,或许驴打滚对于减肥中的少年少女们和还处于换牙期的小孩子有一些不太友好,但是本身来说甜而不腻,香而不油的驴打滚确确实实是来到北京后,绝对不可以错过的一道营养美味的著名小吃。

四、结语

驴打滚和其他“名不副实”的菜品一样都拥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它承载着南北方文化的深入交流,让内陆的人仿佛透过这道简单的驴打滚看到了塞外的绝佳美景,虽然感受不到那种自由的策马奔腾时随着强劲分流迎面而来的漫天黄土,但是品常一下甜爽清新的裹着黄豆面的驴打滚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雪印轩主《燕都小食品杂咏》

2.张江裁《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

3.唐鲁孙《中国吃》

「天津」“熟梨糕”里没有梨!“驴打滚”里也没有一只驴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老婆饼”里也没有老婆……

同样,在天津,“熟梨糕”里没有梨!

熟梨糕

熟梨糕也叫“甑儿糕”,是天津卫的味道。

去桃花园赏景时,我遇到了卖熟梨糕的小车。

老板告诉我:熟梨糕是用大米做的,把大米磨成米渣子后蒸熟,备好。

然后就熟练地将雪白的米渣子填到特制的小木甑子中,垒放在蒸锅上蒸一两分钟,木甑子垒起来如同木塔高耸,十分有趣。

蒸好的熟梨糕倒出来是一个梅花形状,在上面涂抹上各种颜色的小料就做成了。

小料有橘子、苹果、菠萝、草莓等等味道,红红绿绿,五颜六色,看着就喜欢。

熟梨糕一份十元,一共六个,到也不贵。

入口糯软、平淡,全靠或酸或甜的小料来提味。

天津小吃就是这种味道吧——平淡。

后来,我在天津的街头小巷也遇到沿街叫卖的熟梨糕,扩音喇叭将蒸熟梨糕时均匀喷出的“嗡儿嗡儿——”的蒸汽声送入远近每个人的耳中,我猜这是熟梨糕和天津人约会的信号。

熟梨糕里没有一只梨,为何起这个名字呢?

大概是因为熟梨糕中的“梨”与“哩”字同音,“熟梨”应该是“熟哩儿”谐音。所以,外地人就不要在“熟梨糕”里找梨子了。

驴打滚

河北有驴肉火烧,但“驴打滚”里绝对没有一只驴子!

“驴打滚”是由糯米面夹着豆沙馅儿卷成的长卷,因为长卷下铺着黄豆面,将长卷滚在豆面儿上时,样子就像野驴打滚一样,扬起阵阵灰尘,所以叫“驴打滚”。

我没有见过驴子撒娇,所以想象不来。

关于“驴打滚”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是在东汉时,光武帝刘秀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马武,他为了提高军队的伙食质量,创制了这种食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东汉时期,士兵的待遇很高。

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想吃点新鲜点心,御膳房冥思苦想做成的一道点心却被一个名叫“小驴”的小太监打翻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子里。御厨无奈,只能将错就错送上去,慈禧却爱上了这一口,询问菜的名字。御厨想起都是因为太监“小驴”才得了这道菜,所以回道:这道菜名叫“驴打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太监的名字也可以随便起,不一定非叫“小桂子”。

实际上,驴打滚是八旗子弟爱吃的食物,由北京传到天津,最终风靡民间。

龙猫个人觉得“驴打滚”入口绵软、香甜可口,比熟梨糕要好吃,可多买几个。

(关注龙猫,分享天津之旅)

标签: 驴打滚 起源 来历 地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