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780000bt8oe26qu43uicbdrgrg","duration":79.343,"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12028780,"thumb":{"web_uri":"tos-cn-p-0000/9a4c6022b2164430a8b5ba057bbccd0f","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9.343,"file_size":9729067,"w":852,"h":480},"normal":{"duration":79.343,"file_size":8806743,"w":640,"h":360},"ultra":{"duration":79.343,"file_size":9721845,"w":852,"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3290fbcdd9cc209adc49a07d7583203e","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教你做蒜蓉蚝油菜心、健康低脂,比肉还好吃,一分钟学会{"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e20000bpm9hc57gl1tmhn78b80","duration":76.812,"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4573070,"thumb":{"web_uri":"tos-cn-p-0000/da45cfd8ed0c41909e54722fa01a47b9","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6.812,"file_size":13716890,"w":854,"h":480},"normal":{"duration":76.812,"file_size":9794208,"w":640,"h":360},"ultra":{"duration":76.812,"file_size":14948856,"w":960,"h":540}},"is_encrypted":null,"md5":"4944e3d8c8cab83c7c4d7ae31b6c5b49","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为什么广东人做的蒜蓉菜心,又脆又绿又好吃?原来技巧在这里!{"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2257br75oskkm7rkmt0","duration":79.80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4223554,"thumb":{"web_uri":"tos-cn-p-0000/c7b829f4d96b4a47a17d7c9a53dd3a91","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9.808,"file_size":12903857,"w":854,"h":480},"normal":{"duration":79.808,"file_size":9863736,"w":640,"h":360},"ultra":{"duration":79.808,"file_size":13785040,"w":960,"h":54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c1ae0e12e193d27bea3792f794c90969","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投入不熟的农业项目,结果如何?(二)——我所经历的迟菜心种植上篇文章介绍了我们做好了项目启动前的各项合约和制度准备,预防了投资者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分歧。
可是,种植项目启动后,却发生了很多预想不到的事宜,最终,导致项目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
那么,迟菜心种植启动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没有良好结果的呢?
请继续看我下面的这篇文章。
我们当时刚刚租赁下来,还没有耕种的土地
租赁好土地后,老何准备分三批来种植,每批间隔15-20天。因为增城迟菜心的生长时间是60天以上,有的品种要达到90天。成熟后的迟菜心,也就十几天时间,如果不及时采摘,就变老了,失去了高端优质蔬菜的商品价值。
为了防止迟菜心整体成熟,集中上市,我们不能及时采摘和销售出去,未能及时采摘的菜就会变老,也是为了延长迟菜心的上市销售时间,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分批种植。
耕种的之一批土地,一台拖拉机半天就结束土地的耕犁
老何在10月5日,先耕了之一批土地,大约十多亩。他在2亩的土地上,撒了迟菜心的种子,以便育好菜苗后,移种到随后耕好、育肥的土地上。
我们土地旁边的农户早我们半个月左右种植的迟菜心苗
土地周围,都有修好的灌溉渠,水质还是非常好的
正式播种前,他带我去看了其他人提早半个月种植的迟菜心,菜苗绿油油的,密集而茁壮,长势喜人。
半个月后,也就是迟菜心的种子种下去两个星期了,我再到地头上,看到老何播种的迟菜心苗,稀疏、纤细、瘦弱,土地也不平整,泥土也不像周围农民土地那么细碎,当时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看到我的质疑的表情,老何告诉我,没事,过段时候多施肥,及时浇水,除了杂草就可以了。就算有问题,他可以向周围的村民要一些菜苗,及使补种就可以了。
我不好说什么,但总觉得,有些不是很对,但自己不是很懂种植,又找不出问题和原因来。
随后,进行的第二批迟菜心的耕种,我们发现问题出来了。
刚刚移植的第二批迟菜心
老何之前每天都要老薛给他转钱,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了,却从没有报过账。
第二批耕种,需要支付耕田费和播种费,而之一批耕种时,产生的费用都还没有报账,老薛就以此为由,没有转款给老何。
老何打 *** 告状到我这里来了,让我出面协调,让老薛及时转款给他。
我和老薛其实都知道,老何这样做是不对的,一起同他沟通交流,提醒他尽快报账,我们需要让投资者知道投资款的用途和去向。
种子没有选好,长势同优良品种对比鲜明
而最重要的是,大家认购的投资款,都已经交齐了,老何自己认购的几亩地的投资款,却没有交付一分钱,他自己始终没有做任何解释和声明。这也是老薛觉得不能再付款给老何的主要的原因了。
僵持几天后,老何同老薛在 *** 里吵起来了,老何准备撂担子不干了,老薛则也表示自己不愿意管钱了。
我出面协调,追问老何认购的投资款何时能到账,老何表示,他现在手头没钱,但可以以自己管理种植的劳务费来抵扣。
我们三人约好,见面深入沟通交流,照片是我拍摄的。
这和当初大家签署的投资合同约定不符,我当即表示这样不妥,让老何尽快完成投资款的交付。
但此时,主动权已经不在我们手里了。老何明确表态,他没钱,如果老薛不愿继续转款过来,迟菜心种植项目就只能打住了。
当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老薛得知情况后,只好做了让步,当天将余款转给老何,让他落实后续事宜。但同时,老薛悲观的说,老何这样搞,估计没有好的结果,他感觉老何不守规矩。
长势好的这部分迟菜心还是相当不错的
拿到钱的老何,购买了鸡粪、鸽粪等有机肥,并迅速完成了第二批土地的耕种。
因为上次的矛盾,老薛不想再和老何见面了,有事情,都微信或者 *** 联系老何。我就继续到地头,同老何保持每周,最迟半个月的见面交流。
第二批迟菜心种植结束半个月后,再到地头,我看到迟菜心的长势依旧不好,追问老何究竟是什么原因。
此时,老何才对我说了实话,是他当初选用的种子质量不好,造成发芽率不高,长势也不好。
长势不好的地块,本来有补救措施的,但没有及时实施
他需要马上采取扑救措施,大概需要购买4亩左右的菜苗,每亩大约4000-4500株,每株1毛钱。菜苗的长势要追上来,需要及时施肥,需要雇佣人工,更好多施一次肥,就需要多付一次人工费,目前大家交付的投资款,是不够的。
事已至此,我告诉他,让他马上在投资者群里发布款项使用数据,告知大家目前用了多少钱,资金的用途和去向,预计还需要多少钱?还有那些工序要做?然后让大家追加投资就可以了。
正在耕种的第三批土地
老何表示他会统计好数据后,发到群里,告知全体投资人。可是,过了3天,他依旧没有发。我追问他,他说太忙了,没时间统计数据,所以发不了。
我马上同老薛做了交流,老薛把他转给老何的款项的转账记录,全部发给了我,我做了汇总和核实。由我向老何追问和确认,他收到投资款后的用途和去向。他在2天后,才发给了我,都是普通收据,没有盖印章的。
款项支付,其实是有很多疑点的,老何不能提供每次支付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凭证,只有收据。我还是根据老何给的收据金额做好账,在群里做了财务数据的公布。
购买的鸡粪放在田边,准备随后施到菜地里
随后,我告诉老何,让他在群里,发布他随后将会产生的支出,告知大家预计需要追加的投资金额,以便大家筹款。
他始终没有公布他的未来的预算,也没有提醒需要大家追加的投资金额。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到了11月20号左右,我再到地头,看到之一批和第二批长势不良的迟菜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追问老何,为什么没有在群里告知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需要追加的投资数额。
老何说,是他自己在当初预算费用时出现了偏差,自己多次向大家打了包票,不再让大家投钱了。加上他手头没钱,没法支付自己认购的投资款,造成资金缺口有5万多。
他想自己解决,不想让大家失望,就找周围的村民借菜苗,本来说好给他菜苗的村民,事到临头,不借给他,反而每株要2毛,他没钱支付,又不好意思告知大家,就这样拖延到现在还没有处理。
老何的堂哥帮我们做防虫处理的准备工作
至于施肥,因为每个人工每天150元,他没有钱支付,请不到人,就没有施肥。他补救的办法,看我能不能私人借给他钱,他有钱了,随后就能及时解决问题了。
我终于弄明白原因了,其实,就是他的预算出了差错,他又对大家拍了胸脯,不敢面对大家,自己又解决不了,就一直拖着。
而我,本来就背负了外债,本次投资款,自己也是费好大劲筹齐的,再拿出几万块钱,一是自己实在没有,二是回到家,给家里人说了,大家都坚决反对借款给他。于是,我只好委婉的拒绝了。
田间追肥
我们种植的迟菜心,因为资金不够,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减产就成了必然。我在群里向大家做了说明,大家表示了配合和理解,没有人指责老何,虽然大家已经有些不满了。
11月25日,之一批迟菜心终于可以采摘上市了,我们准备通知大家,开始全员营销。
减产就减产吧,把现有的迟菜心顺利卖出去,我们还是可以赚到一些钱的。
我们在地头上
于是,我们召集了一次远程视频会议,让大家做好宣传和销售准备。
接下来的营销工作,可谓又是一地鸡毛。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营销工作没有做好的呢?请看我的第三篇文章!
菜心怎么做好吃?教你一种懒人的做法,配上白米饭,越吃越香{"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38b0f20000bqnlq89k81tgmteoodfg","duration":67.199,"width":640,"height":360,"file_size":4471321,"thumb":{"web_uri":"tos-cn-p-0000/440953fb7ae74a57b34d31efc0bd80ea","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67.199,"file_size":5201688,"w":640,"h":360},"normal":{"duration":67.199,"file_size":5203139,"w":640,"h":360}},"is_encrypted":null,"md5":"ef716017a2934f54d1543548cd426a1c","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白灼菜心作者:豪哥妈
用料
菜心 500g
油 适量
蒜 1个
生抽 适量
盐 少许
糖 少许
做法步骤
1、蒜切好备用
2、菜心洗净备用
3、用锅放水烧开加点盐将菜心入锅再淋些油焯2分钟
4、捞起装盘
5、洗净锅在加热放油把蒜末爆香
6、加入生抽、糖、盐再添少许的清水煮匀
7、最后把做好的汁淋到菜心上就可以了
(观看视频教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香哈菜谱” 或 “xiangha100”)
没有阳光土壤,蔬菜如何生长?探秘海丰神秘的植物工厂核心提示
在植物工厂,蔬菜不但不需要土壤,还不需要阳光,还能防台风、防日晒、防暴雨,让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在室内自然模拟光的照射下,植物生长架上的生菜长势喜人。种了一辈子菜的黄伯告诉记者,传统种植的生菜,从播种到长成一般需要三个多月,但植物工厂的生菜只需40多天。以往一年最多只能种两茬菜,植物工厂却能做到一年四季不间断。
种植效益高
告别靠天吃饭 人工补光营养液栽培
走进产业园内的新学士蔬菜雾化栽培科技园,一座巨大的穹顶大棚矗立在记者眼前,像一个大碗倒扣在地面上。大棚内是一个酷似旋转滑梯的立式结构,构成了其独特的立体栽培空间。令人惊奇的是,棚里的蔬菜并不长在泥土里,而是长在白色PVC材料制成的管道和孔洞里,但其品相和田地里的蔬菜相比,丝毫不逊色,反而更加嫩绿。
据园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园区占地超100亩,眼前的大棚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用了立体栽培新技术,蔬菜种植空间利用率是普通大棚的28倍,还能防台风、防日晒、防暴雨,让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种植效益大大提升。这里的蔬菜之所以不长在泥土里,是因为大棚采用了3T栽培气雾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办法,将可供植物生长、具备物理杀菌等功能的营养液在蔬菜根部雾化,大幅减少了水和农药的使用量,而且病虫害少、生产周期短。
大棚不远处是植物工厂,这里的蔬菜不但不需要土壤,还不需要阳光。在室内自然模拟光的照射下,植物生长架上的生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娴熟地将绿油油的的生菜打包装进泡沫箱中。
年近六旬的黄伯伯是之一批来植物工厂上班的员工,他边摘菜边向记者“炫耀”植物工厂的厉害:“我种了四十多年菜,可以说是种菜的‘一把好手’,来到这儿才发现原来菜离开泥土也能活,而且更靓更好吃。”黄伯伯还告诉记者,传统种植的生菜,从播种到长成一般需要三个多月,但植物工厂的生菜只需40多天。以往一年最多只能种两茬菜,植物工厂却能做到一年四季不间断。
科技含量高
全监测、可溯源 每一颗生菜都很安全
汕尾市合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利)是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是海丰县蔬菜产业园建设实施主体之一,位于海丰县城东镇北平村,环绕黄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蔬菜种植的理想宝地,目前拥有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面积2000多亩。
从园区规划布局沙盘中,记者看到合利不但计划建设占地2000多亩的现代标准农田种植基地,还有加工冷链中心,用来培育幼苗、开展技术试验的育苗大棚,具备物联网系统、溯源系统的数据中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中心,以及具备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功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一幅满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蓝图跃然纸上。
“我们把农产品像工业品那样加工、经营,通过加工、包装,经物流系统、信息化物联网平台销往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地餐饮行业。现在,广州的点都德、陶陶居等著名餐饮机构采购的就是我们合利生产的菜心、芥兰。”汕尾市合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清向记者介绍道。
在合利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蔬菜包装上面都贴有二维码,记者扫描了其中一棵菜心的二维码发现,这颗菜心的产地实时视频、上市时间、全生长期图片、农药肥料使用表、质量合格情况等信息都一目了然。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就是合利建立的“智慧农业溯源平台”,每一件产出品均拥有唯一的“身份证”,记录了从田间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节点信息,实现全程可溯源可监管可防伪,确保守好每一道食材质量检测关卡。
菜农收益高
龙头企业带动 信息化种植轻松获益
为了带领周边农户奔康致富,合利大力推广“公司+ *** +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
水归塘村村民林家其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与合利签订了5.8亩的蔬菜种植收购合同,由合利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一年可以收割4拨菜心和芥兰,每亩每拨平均产量810斤,一年产量就有18792斤,市场的保底收购均价为2.50元/斤,这样算下来,光是种菜他一年就可以赚到将近5万元。另外,农闲时他还可以在基地帮忙割草,每割一公斤蔬菜报酬1.2元,熟练的话一天能割300多公斤,收入就有360多元。“以前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有得保底,心里踏实多了。”林家其笑着说。
另外,合利还与城东镇北平村的325农户签订了200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每亩地年租900元。2018年年底共兑现了田租180余万元,平均每户田租收益5500多元。
“我们将继续开展联农利农活动,发挥农业企业产业扶贫优势,尽早完成信息化种植模式5000亩,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实现真扶贫、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吴春清充满信心地说。
小档案
汕尾市海丰县蔬菜产业园
作为广东省40个农业大县之一,汕尾市海丰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正逐步形成水稻、蔬菜、荔枝、茶叶“四大农业产业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圈层结构”的近圈层,海丰县委县 *** 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发展目标,充分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海丰县蔬菜产业园是2018年度之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据统计,2018年园区总种植面积14.3万亩,总产量25.9万吨,分别比增6.7%和11.6%。园区蔬菜总产值达到10.3亿元,比增9.6%。
【策划】严亮 赵文君
【统筹】赵文君
【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剪辑/解说】 陈欣欣
【作者】 陈欣欣;南小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白灼菜心,广东更受欢迎的一道菜,清淡美味又营养,做法超简单的大家好,我是汉豆腐,一个爱吃爱玩爱做菜的粤西客家人!
如果喜欢我做的菜请点击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做菜视频以及文章,欢迎大家观看!
过年了,大家每天都大鱼大肉吃得不亦乐乎,是否已经吃腻了呢?今天豆腐给大家分享一道广东更受欢迎的一道菜,这道菜不是白切鸡也不是扣肉,而是一道平平淡淡的白灼菜心。
白灼菜心看起来平平淡淡,却有一股清甜味
白灼菜心,一道普通的青菜,却是广东更受欢迎的一道菜,如果按受欢迎的程度来排名的话,豆腐觉得白灼菜心排之一,白切鸡排第二,扣肉排第三,不管是年夜饭还是酒席,白灼菜心都是必备的一道菜,而且白灼菜心基本上都会光盘(白切鸡跟扣肉都会剩下不少),由此可见白灼菜心多么受欢迎!
白灼菜心一般是最后上的一道菜,用来解腻
今天豆腐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白灼菜心最简单的做法,清淡美味又营养,大家可以试一下。
白灼菜心:
用到的材料有:菜心、大蒜、生抽、花生油、盐、白糖
下面是白灼菜心的具体做法:
1.菜心洗干净备用,大蒜剥皮后剁成蒜末备用。
2.锅里放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少许盐,一勺白糖,一点花生油,最后把菜心放进去,焯水30-40秒就可以了
3.把焯好水的菜心捞起来控水,把菜心摊开晾凉,不要让菜心堆成一堆,到菜心稍微放凉的时候就可以把菜心装盘了。
4.把剁好的大蒜洒在菜心上面,然后放入生抽,最后浇上热的花生油,我们清淡又营养的白灼菜心就做好了,做法是不是很简单?
注意:
1.水开之后也可以放一点鸡粉,也可以不放,看个人口味。
2.焯好水的菜心记得一定要摊开稍微放凉一会,不然菜心堆在一起会把菜心闷得软烂,影响口感。
3.可以把大蒜先用花生油炒香,然后在浇在菜心上面,这样做出来的菜心会更香。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 *** 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清远2月1日消息2023年一元复始,粤北山区气温降至15℃以下,连州菜心迎来了丰收时节。
“现在全部是自动化,一个人可以管理四五百亩农田。”“95后”村民陈辉河,望着绿油油的菜心基地,满脸自豪。就在几年前,他还只能靠跑船勉强维持生计,如今管理着30多人,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陈辉河的故事只是连州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一个缩影。2018年10月, *** 总书记到清远市考察时指出,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力度要更大一些,措施要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连州三面山岭延绵,一水瀛环(央广网发 潘贤强 摄)
连州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这里世代居住着28个少数民族,是广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连州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如何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呢?
“12221”送小菜心走向全国
从广州出发,向北沿许广高速行驶200多公里,记者抵达了深处粤北山区的清远连州,这里种植菜心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眼下正是收菜的时候,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在西岸镇冲口村的连正菜心种植基地,村民们一边忙着收菜,一边忙着补种新一茬菜心。
“这两年菜心产业发展势头很猛,2022年底更是供不应求。”望着碧叶连天的菜田,连州市专业菜心企业负责人陈洪辉介绍说。
少时的陈洪辉,由于父亲创业失败,家里债台高筑,初中毕业的他没有继续学业,而是去珠三角打工。这个在田地里长大的孩子,敏锐地发现城里人很喜欢吃菜心。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把家乡特色菜心推广出去。
陈洪辉(左)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2008年,年仅24岁的陈洪辉在村里盘下近30亩农田,用泡沫箱装着近百斤菜心去广州卖,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后,终于与广州4家酒楼签订了合作协议。
仅仅过了3年,陈洪辉又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当时,连州菜心主要在本地销售,种植规模不大,量小价低。我就想通过规模化种植,让连州菜心走向珠三角。”
如今,陈洪辉的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3880亩,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2000户,其中就包括“95后”的本地小伙子陈辉河。
2018年以前,陈辉河还在珠三角地区跑船,一年收入只有4万多元,如今不仅收入翻番,还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单是我们合作社的分红,一年就有十几万元。2022年菜心行情好,年收入比2021年上涨20%!”站在菜田边,陈辉河一边熟练地操作农用无人机,一边讲述着他的故事。
陈辉河在田间操作农用无人机(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022年,连州菜心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值超12亿元。在连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永锋看来,菜心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就是5个数字:“通过‘12221’行动,一边抓好种植标准,一边拓展市场营销,最终提升种植户的信心!”
他口中的“12221”,指的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从2019年开始推行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即:建立“1”个农产品市场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得益于这套体系建设,连州菜心2022年底的田间交易价均价达到每斤2.8元左右,直接送达终端的销量占比超过50%。“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的利润更丰厚了!”何永锋说。
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州菜心基地(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一隅之变,折射出连州探索共同富裕的初步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连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6,远低于全国比值。同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当地GDP增速,收入分配向农村居民倾斜。
在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来,过去农民种出了农产品无法很好地变现,就是因为进入不了国内大市场。“现在通过 *** 的扶持,将他们纳入大的流通体系,实际上是让农民实现了机会公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按照未来的布局,连州誓将把一颗颗小菜心孵化成百亿级大产业,背后承载的不仅是无数“陈洪辉们”的心中愿景,更是一条依靠乡村产业振兴走出来的“共富路”。
千年文脉拓宽“文化润富”之道
距离西岸镇菜心基地不到20公里的燕喜山是当地的一处名胜之地,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纪念馆就掩映在绿林之中。
作为“千年古城”,连州与一代大文豪刘禹锡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在连州任刺史,期间兴文重教,成就了这里“科第甲通省”的美誉。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连州刘禹锡学术研究会会长曹春生研究刘禹锡30多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连州刺史刘禹锡》,推动建设刘禹锡纪念馆,参与电影《刘禹锡》的摄制。
在他看来,讲好刘禹锡在连州的故事,对于丰富连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很有意义。退休后,他每两个月就会举办一次讲座,培育文化新人,让历史文化持续滋润这片土地。
穿过燕喜牌坊,来到连州中学,刘禹锡青铜塑像矗立其中。千年文脉滋润之下,这座“百年老校”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魅力。
连州中学植被丰茂,人文气息浓郁(央广网发连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连州教育一块重要的“试验田”,连州中学设置了配备广州六中师资团队的“广州六中班”,并定期组织两校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让教育成为共同富裕更大的助推器。”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表示,“自从设立了‘广州六中班’,学校吸引了不少在外借读的学生回来就读。”
过去十年间,连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连州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67%,高考上线率100%。
在连州,尊文重教的传统,还印刻在当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我是瑶族人,这是我们瑶族历史的活化石,反映了瑶族的文化艺术和习俗。”从1987年起,在三水瑶族乡文化站工作的高旺娇,开始挖掘记录瑶族的布袋木狮舞。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都给了不少资金支持,大家积极性也高了,三水乡也有了一支20多人的固定舞狮队!”高旺娇不无感慨。
连州市三水乡挂榜村木狮队在表演瑶族布袋木狮舞(央广网发 连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瑶族布袋木狮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扩展项目,非遗的“种子”也在这里不断滋养、壮大,当地多所小学已开展了瑶族布袋木狮舞的培训。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和外在的精神标识。在潘正焕看来,共富之路,不仅要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富”起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连州文化的根脉绵延千年,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盘活资源,这里的人们正持续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力量。
产业融合共谱“共富双赢”画卷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连州如何夯实产业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是“共富路”上亟需面对的问题。
瑶族工人李俊(央广网发 李间一 摄)
在清远民族工业园,记者见到了瑶族“85后”青年李俊。2021年,李俊入职民族工业园的一家企业后,不仅月薪涨了两千多元,每天下班回家时间也减到20分钟左右。
这一增一减,让李俊多了一份幸福感。“我很早就离开家到外面打工,十几年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能陪伴家人。”
像李俊这样每天从家里往返公司的瑶族工人占到公司全员的1/3,这也是清远民族工业园的普遍现象。
建于2008年的清远民族工业园是广东省之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产业园区,也是清远市委、市 *** 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整合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自治县和阳山县优势资源建立的一个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试验区。
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利益共享,引入高端产业是关键。以李俊所在的连州市某电子纱制造企业为例,其产品主要是印刷线路板(PCB)产业链的最上游产品——电子纱,占据了电子纱全球5%的产能。
摆放在车间内的电子纱(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从电子纱到电子布、铜箔,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线路板上下游产业链。”清远民族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传明介绍,截至2022年12月底,园区入园项目累计153个,总投资金额达204.74亿元。
在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连州的文旅产业也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行走在毗邻“广东地下之一河”——连州地下河的东陂镇,腊味飘香而来。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晒满了腊肉、腊肠、腊鸭等腊味,甚为壮观。
东陂腊味(央广网发 连州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州地下河方向吹来的河风,再加上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这里形成一个‘漩涡’,让东陂成了一个天然的腊肉风干场。”站在自家挂满腊肠的顶楼平台上,清远市乡村振兴新闻官朱敏艳在直播中热情地推介着家乡特产。
“不仅推广农产品,我还要把连州推介出去!”在朱敏艳看来,连州拥有18个广东省古村落,是广东拥有最多省级古村落的县城,直播正是外界了解连州的一个窗口。
2023年是朱敏艳返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以前每年来连州地下河的游客超百万人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相信我们的农特产品销售量接下来会翻一番!”
朱敏艳在直播间推介家乡特产(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旅游+农业”“旅游+美食”“旅游+文化”……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连州近年来以“旅游+”为核心,催生了一连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更为难得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地还尤其注意收入的二次分配。
“当地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20%会返回给村集体。这样一来,农民不单有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还获得了二次分配,共享到更多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潘正焕说。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城,连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但连州的“共富路”,没有过多依靠外来“输血式”的帮扶,而是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加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持续激活内生动力。
兔年新春伊始,连州建市29年来首次在大年初七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吹响连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为推动连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勤春来早,连州这座古城正加快步伐,不断探索县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百家读城】
古城展新韵 奋斗谱华章
□曹春生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我出生在湖南郴州,12岁时母亲牵着我的手,翻过骑田岭,沿着秦汉古道来到了连州。从此之后,我便与连州结缘半个世纪。连州的山水养育了我,我也深深地热爱着连州这片土地。
连州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西汉初立县,隋朝开皇十年置州,拥有2500多年历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最早的地方之一。
八百里湟川,润泽一域田园;两千年文脉,滋养一方百姓。
在连州,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古色”厚重,“红色”赤热,“绿色”盎然,三种颜色尽显连州底蕴足、生态美、产业兴的壮美画卷。
连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条蜿蜒的秦汉古道,承载着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梦想。韩愈、刘禹锡出长安、入岭南,古道承载着他们贬谪岭南的艰辛,也见证着他们以文化开化岭南的不朽功勋。在这座古城,每走一步,你都犹如穿越千年时空,与历史邂逅,与传奇对话。
连州是一座红色之都。红七军将士曾在这里浴血战斗,留下了一段鱼水情深的佳话。长征时期,红军部队在连州人民的帮助下突破了 *** 军队的围追堵截。抗日烽火中,中山大学等一批中高等院校迁至连州办学,在动荡的岁月里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抗日救亡画卷。教育家郭大力在这里翻译了首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成为中国传播《资本论》最早的课堂。
连州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之城。有人说,厚重悠久的历史,亦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锐意进取的束缚。但连州厚重的人文历史底本,反而是它更轻盈地创造新历史的基石。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举办,打开了世界看连州的重要窗口;狠抓4个“百亿级”产业建设,小小的一棵连州菜心被打造成连州人民的增收菜、富民菜;连州水晶梨、东陂腊味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全国;医共体实践改革在全国创出经验,群众看病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潮涌湟川河,古城蝶变续华章。
风起巾峰山,新城崛起绘宏图。
“千年古城”连州,有两张城市名片,一张是人文的,唐代文豪刘禹锡和韩愈;一张是旅游的,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未来或许将迎来第三张名片:城乡融合的绿色山城。
(作者系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王雪薇 夏燕
编审:李红笛 杨海全
视频:官文清 黄璐璐 王倩
片头手绘:陈志杰
来源: 央广网
我家菜心从来不炒着吃,刀一切,水一焯,出锅瞬间扫光{"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490000bsul4mfh9fqdf26f5ttg","duration":59.42,"width":854,"height":482,"file_size":7084674,"thumb":{"web_uri":"tos-cn-p-0000/fc109158c4814988b0bafc931a96369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59.42,"file_size":5871211,"w":854,"h":480},"normal":{"duration":59.42,"file_size":4208016,"w":640,"h":360},"ultra":{"duration":59.42,"file_size":5871211,"w":854,"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988dd1faa56d9c9d2e4e037502ac053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