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油肉大米的家常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0 0
家乡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无论我走到哪,家乡菜的味道,永远是我熟悉的味道。

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无论我去哪旅游、去哪工作,永远也忘记不了家乡正宗菜的味道。我们这里的人,到外地,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有碗清汤饸饹,就最美了。

山西以面食为主,经常吃烩菜。我们晋城以清汤饸饹为最常见的面食,而做此面食最讲究的就是菜的味道。清汤饸饹的菜需要胡萝卜、豆角、豆芽、粉条,也可以加入豆腐和土豆等等。胡萝卜和豆角洗干净切成丝,过水粉条在水里泡好,把这些东西放到到一起,浇上点香油,放少许盐和味精,用手搅拌均匀,让这些不同的食材在一起互相感染,混合好的菜离很远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菜做好就开始下面,醒好的面就像待嫁的姑娘一样,白净净、光亮亮的。下饸饹原本都是用饸饹床,得手工压,俗称“压饸饹”,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机械饸饹床,拽一块合适大小的面团,放进饸饹床,机器一开动,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饸饹就从机器中自动被挤压至锅中,锅中的饸饹面宛如蛟龙在水中翻滚,把煮熟的面条放进碗里,浇上刚才拌好的菜,上面再放上些肉丝肉片,散点芝麻盐锦上添花,一碗清汤饸饹就做好了。吃的时候把肉菜面拌开,吃起来香气扑鼻,面劲道有力,再配一个蒜就更美了。老晋城人说清汤饸饹是最有“家”的味道的。

除此之外过油肉也是我的更爱。作为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之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

晋城过油肉的主料为瘦猪肉,更好是里脊肉或元宝肉。将猪肉顶纹切成柳叶片,用蛋液、湿淀粉拌匀。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热时将挂糊均匀的肉片下入油锅,边炸边用肉叉把肉搅开,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热肉片则会结疙瘩,油凉又会脱芡。炸熟后用手勺滗住瓢沿,倾瓢滗尽油,然后投入葱花、蒜片、姜末、木耳、黄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许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酱油、盐、味精及绍酒,加水勾芡,装入汤盘即成。

过油肉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各县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菜招揽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这道菜显示地方风味。山西过油肉片大,晋城过油肉片小;山西过油肉为干食,晋城过油肉为汤食;山西过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类辅料,晋城过油肉则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晋城点过油肉时,一定得讲清要山西过油肉还是晋城过油肉,否则很容易混淆。

*** 晋城过油肉,勾芡很重要。不仅是过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视勾芡。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 *** 共同特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 *** 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了某些酱汁调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汤汁增多了。通过勾芡,使汁液的浓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汤汁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增鲜、美型的目的。在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晋城菜肴中的汤食较多,厨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勾芡经验。晋城过油肉之所以区别于山西过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晋城人就爱吃清汤饸饹、过油肉大米,无论走到哪都不会变,无论时空怎么变幻,都不曾改变我们的家乡味道。

欢迎大家有机会来吃晋城的清汤饸饹和过油肉吧!

地道的山西过油肉做法,肉片嫩滑、醋香浓郁,配米饭吃太香了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5c0000bvaf3pu9b9d2bu28b6m0","duration":184.54,"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24627258,"thumb":{"web_uri":"tos-cn-p-0000/21ffb8b54b294ee7924068523e2aaa6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84.54,"file_size":21538031,"w":854,"h":480},"normal":{"duration":184.54,"file_size":17056921,"w":640,"h":360},"ultra":{"duration":184.54,"file_size":21537751,"w":854,"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68dccef684fbce091580c8e99020132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过油肉:色泽金黄鲜艳,质感外软里嫩

欢迎关注人文地理荟萃,更多精彩内容......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

“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 *** 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做法一

材料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

辅料:冬笋20克,木耳(水发)15克,黄瓜25克,淀粉(蚕豆)20克,鸡蛋12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黄酱3克,香醋3克,花椒3克,小葱10克,酱油15克,姜3克,盐2克,黄酒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35克

烹制 ***

⒈ 扁担肉(里脊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横放在砧板上;

⒉ 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转着片成0.33 厘米厚的长带片;

⒊ 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长6.6厘米,宽4 厘米的斜方形片;

⒋ 冬笋削皮,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⒌ 黄瓜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⒍ 水发木耳摘蒂,洗净,大片的切小;

⒎ 葱去根须,洗净,切青豆大的片;

⒏ 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⒐ 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黄酱、花椒、酱油、盐拌匀腌渍半小时;

⒑ 冬笋片焯一下,清水过凉放小碗中;

⒒ 冬笋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黄瓜片、鸡汤50毫升、黄酒、味精、酱油、湿淀粉调成芡汁;

⒓ 炒锅上旺火,放入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拨散,约滑5~6 秒钟倒入漏勺内沥去油;

⒔ 炒锅再放回火加入猪油,放入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入过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调好的芡汁,颠翻炒匀,淋猪油即可出锅。

做法二

原料

主料:猪扁担肉200克

辅料:蒜瓣5克;罐装冬笋20克;黄酱2.5克;水发木耳15克;香醋2.5克;黄瓜25克;花椒水5克;净葱白5克;酱油15克;鲜姜2.5克;精盐2克;绍酒5克;湿淀粉85克;味精2.5克;鸡蛋2个;芝麻油15克;鸡汤50克;熟猪油500克。

烹饪 ***

⒈扁担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横放在砧板上,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转着片成0.33厘米厚的长带片,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长6.6厘米,宽4厘米的斜方形片。

⒉冬笋、黄瓜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木耳大片的切小,葱切青豆大的片,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3.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黄酱、花椒水、酱油(5克)、盐拌匀腌渍8小时。

⒋冬笋片焯一下,清水过凉放小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黄瓜片,鸡汤、绍酒、味精、酱油(10克),湿淀粉(10克)调成芡汁。

⒌炒锅上旺火,放入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拨散,约滑5~6秒钟倒人漏勺内沥去油。炒锅再放回火加入猪油(15克),将姜末、葱片、蒜片炒出香味,将过好油的肉片放入,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调好的汁,炒匀,淋猪油(15克)即可。

菜品特色

⒈过油肉是一个官府名菜,后来传到了太原一带,并逐渐在山西传播开来。经过历代厨师的改进,此菜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由于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刀工,从腌浸到烹制,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明显体现了山西地方风味特色。山西人好吃醋,对醋的炒用在烹调中很有讲究,此菜的用醋 *** 便是一例。

⒉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⒊山西“过油肉”一菜还有很多姐妹品种,如“红白过油肉”即用猪通脊和鸡脯肉为主料 *** ;“海参过油肉”即用水发海参做为菜的主要配料。还有“过油肉加腰花”等品种,质感不同,风味各异,既可佐酒,又可用来拌食面条,是一道非常理想的佳肴。

小贴士

⒈“过油肉”一菜以油传热,因过油而名,火候对此菜最为重要,是成败的关键。操作时油温要求165℃左右,过油更佳,可使肉片达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泽金黄的效果。油温若高了,肉片粘连,外焦内生,油温低了又易脱糊、变形、肉片柴老干硬。

⒉肉片深浸的时间要充足,才能确保此菜质感的风味,中途要搅拌几次使其更加滋润均匀,并加盖和用湿布盖上防止风干。

⒊此菜在加热调味过程中,采取了点醋的 *** 调味,醋要点的适时、适度、适量,方能达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时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时机。

⒋烹制此菜必须用洁净的熟猪板油,才能使菜肴发挥出应有的风味,用肥肉炼的猪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

闻名山西晋城的6大特色美食,尤其第3种,吸引着外地游客由衷品尝

晋城是山西省地级市,不止有魅力的风光,还有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是古老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更是老百姓身边的家常,凝聚着一方土地最特色的烟火气,延续着一座城市的生活情结。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闻名山西晋城的6大特色美食,尤其第3种,吸引着外地游客由衷品尝,一起来看看吧。

一、清汤饸饹

清汤饸饹是更具晋城特色的一种面食,老晋城人说清汤饸饹是最有“家”的味道的。如果你在晋城,就会发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饸饹店,晋城的饸饹能做出很多花样,什么口味都有,但清汤饸饹是晋城饸饹面的一种典型吃法,小编我以前最喜欢那种用老床机子压出来的那种,味道好好!现在都是机器压制了,感觉失去了灵魂!不过还是很美味,你们吃过吗?

二、晋城炒凉粉

晋城人心里一定会有一个特色小吃叫炒凉粉儿,到晋城玩,必吃的美食就是炒凉粉儿,尤其是夏天,爽滑筋道的凉粉经过高超的刀工变成了整齐的凉粉方块,经热油烘炒,洁白的凉粉已变成了金黄,闷会儿上铲翻面,淋汁再扣再闷再翻,滋出粉略有焦干,铲粉滑落碗中,不香都没有道理。

过油肉大米的家常做法,-第1张图片-

三、阳城杂格

阳城杂格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著名的特色小吃。可谓久吃不厌,让本地男女老少作为早餐,也吸引着外地游客由衷品尝!如果你不是土著阳城人,吃上一碗后总会用怀疑的眼光问道,这萝卜片、粉条、猪血、牛肉粒混在一起,哪是羊杂格?土著阳城人的会解释半天,这就不是羊杂,这是阳城特有的杂格。

四、晋城过油肉

晋城过油肉是晋城市地方的特色名吃,很受当地人的青睐。过油肉在其它地区也有,但晋城的和别的地方不同,晋城的过油肉是汤的,肉的形状是肉丝而不是肉片,小时候一碗米饭一碗过油肉,就是嘴里经常说的过油肉大米,就像下了一次馆子,吃到满嘴抹油舍不得擦嘴。

五、高平烧豆腐

高平烧豆腐是晋城高平市特有的特色小吃,将蒜蓉与豆腐一起煮,方方的一块一块,一面白,一面略焦黄,沾蒜泥,小时候2毛钱一块,师傅拿扁担挑着,走街串巷的叫卖,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停下来花几分钟的时间去品尝几块烧豆腐,去晋城的话,这个美味的食物你们可不要错过了哦。

六、小米煎饼

小米煎饼是晋城阳城的特色美食,是由小米发泡醒发煎饼鏊摊制而成,小米在水里泡过以后用石磨磨出来的汤,发酵完成后放碱面中和酸度,稠米饭状,开始摊煎饼,然后摊在容器上,煎饼的中间可以放鸡蛋也能放糖,用来蘸着吃,本地人住新房子的都会摊煎饼,路过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可以去吃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闻名山西晋城的6大特色美食,尤其第3种,吸引着外地游客由衷品尝,当然,山西晋城的特色美食岂是一篇文章能够写完的,你还知道哪些呢?记得留言评论哦,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山西菜上不得台面?过油肉之一个不服!


如果用一道菜代表山西味

那一定就是过油肉



“过油肉?新疆菜吧!”


在山西,不难听到这样典型的“外省人发言”


过油肉,明明是山西面的绝佳拍档。 图/汇图网


提到山西美食,人们常常只想到。山西的面食也真是好,拉抻拨削压擦揪抿剪切,一双巧手实实把简单的面团玩出了花。或许是面食称雄,反倒削弱了晋菜的存在感;又或许是山西菜的个性实在温吞,在西北菜、鲁菜、东北菜的环绕之下存在感日益走低。


楚云飞的一句自嘲,说出了多少山西人的无奈?

图/《亮剑》


以至于就连过油肉,这道号称“三晋一味”的山西“省菜”,也时常被认作是西北风味。


过油肉,是地地道道的山西风味。 摄影/康辉


山西菜需要被看见,不妨就从一盘过油肉开始:黄澄澄的肉片像是三晋大地的黄土,点缀其间的黑色木耳是脚底的煤炭,绿意蓬勃的蒜薹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它就像山西人那么温厚沉默,那么家常平实。背靠着悠长的历史,脚踩深厚的土地,烹制热闹温馨的生活。




过油肉,山西人微酸的乡愁



过油肉的名字就像山西人一样朴实,“过油”两个字,既是做法,更是精髓。


油亮的肉片让过油肉格外诱人。 图/视觉中国


用料不算复杂,里脊肉片为主,蒜薹洋葱木耳做配菜,葱姜蒜提味,都是家常食材。切成铜钱大小薄厚的肉片,稍稍腌制后裹上蛋清拌匀,在油锅中浅浅滚上几滚,肉片变成金黄色,随后切段的蒜薹、切片的洋葱和泡发的木耳一同下锅过油,然后捞出。


最后重新起锅烧油,葱姜蒜炝锅,主料配料一起翻炒、调味、勾芡,一道过油肉就做好了八九分。


主料配料起上阵,煸炒均匀才能色美味香。 图/有滋有魏


过油不同于油炸,过油用油量少、火候更小,适用于片状食材。这道关键工序,增添了肉片滑嫩的灵魂口感,加上油亮的外型,成为过油肉更大的特色。


之所以说以上做法只做成了八九分,是因为地道的过油肉,还少不了花椒大料水陈醋的点染。


过油、烹醋,是烹饪过油肉的灵魂操作。 图1/有滋有魏,图2/康辉


花椒大料水顾名思义,就是花椒大料投入滚水中熬煮,汤色转黄、香味散发后关火盛出的调料水。花椒的麻和大料的醇两种味道进入水中,所以也被称作“二味水”,是山西人最常用的调味品。淋入锅中,过油肉便有了微麻的滋味。


陈醋更不用说,最地道的山西味道。就像汪曾祺所说,“山西人真能吃酸”,沿着滚烫的锅边淋上一点陈醋,酸香味在“刺啦”一声后扩散,空气中弥漫醋香,过油肉入口后也有了微酸的回味。


当然,对于离不开碳水的山西人来说,过油肉既是一道菜,也是百搭的浇头。饸饹面、刀削面、拉面、手擀面、抻面——一碗好面条,配上一份有汤有肉有菜的过油肉,就是一餐好饭。


过油肉作为面条的浇头,好吃到上瘾。 图/汇图网


如果恰好还有一碗晋祠大米——三晋之源晋祠周边,难老泉水灌溉的几千亩水田,在华北难得生长出来的一种甘甜大米——做一份过油肉盖浇饭,更是无数山西游子记忆里的味道。




百变过油肉



美食作家高文麒曾在文章探讨过山西人饮食习惯的由来:华北山区,物产相对单一,人们习惯了在同一食材上不断创新,比如千变万化的面食。而过油肉这道经典菜式,也在不同地区衍生出了不同做法。


晋阳饭庄版过油肉,用爽脆的黄瓜做配料是一大亮点。 图/视觉中国


太原为中心的晋语区,老式过油肉代表着过油肉的基础风味。除了黑色的木耳,绿色的蒜薹,黄亮的肉片,有些太原过油肉还会放笋片。1959年,北京筹建晋阳饭庄,还曾派厨师来省城太原学习过油肉的做法,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过油肉仍是晋阳饭庄的招牌菜之一。


有趣的是,过油肉的发端并不是太原,而是晋东的古县平定,而且平定过油肉至今还保留着独特的做法:白菜过油肉


平定过油肉,白菜柔软吸汁,更加入味。 图/刚哥厨房


取大白菜帮切段,替换蒜薹,菜帮浸入汤汁,更加咸香入味。绿油油的蒜薹换成 *** 嫩的白菜帮,少了蒜薹的韧劲,平添了清爽的口感。


更有趣的是,刘慈欣写作的娘子关镇娘子关电厂就就位于平定县,自古以来山西的东大门。诞生在平定的过油肉代表着山西的味觉传承,诞生在平定的科幻则书写着这块古老土地对外来的畅想。


在晋北重镇大同的菜谱中,过油肉也是绕不过去的大菜。作为传统的“大同八大件”之一,过油肉在大同衍生出了加台蘑黄瓜玉兰片(干制笋片)等配菜的做法,但总体上与老式过油肉相比,基础用料和做法上变化不大,成菜色泽更加红润,口感也更厚重鲜香。


大同过油肉,没有玉兰片可不行。 图/我是明小厨


在与大同南北相望的晋城,过油肉演化出了另一种最特别的吃法:大米过油肉。大米过油肉更大的特色是汤水浓厚,菜如其名,拌饭拌面皆宜。


与传统过油肉相比,晋城过油肉肉片切得更小更薄,还会选择豆角西红柿做配菜,演化成了一道用汤碗盛的汤菜


汤汁浓厚的过油肉大米,拌饭爱好者的极致享受。 图/太行一家


既然是面食大省,山西人对面食的执着,也渗透进了经典菜的创变之中。小花卷与过油肉的组合,在山西大大小小的餐馆中流行已久。焖在菜里的小花卷吸足汤汁,肉香加上面香,小小的面疙瘩置身肉片中间,嫩滑不失酥脆,偏偏滋味无穷。常常一盘过油肉焖花卷端上桌,其中的花卷成了食客的首要目标。


过油肉配小花卷,碳水爆炸的快乐。 图/汇图网


另外,过油肉虽然是家常菜,山西人却很少在家 *** 。一则用油较多,二则对火候掌握要求高,不如随便坐进一家小饭馆,通常都能吃到香滑可口的过油肉。在传统的红白大席上,过油肉也必不可少,挥舞着锅铲的厨师,给到访宾客每人盛上一碗过油肉,再附上两个大馒头,是山西乡村大席上的常见景象。甚至在不少人眼里,用大锅菜盛出来的过油肉,有着特别的香味。


谁小时候没眼巴巴地盼着大锅里盛出的过油肉呢。 图/懒汉觅食记


如果以上的各类做法与你所见的过油肉不同,那也并不稀奇。所谓“一地一味、一家一味”,过油肉在山西流传已久,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宗与否,但只要过油点醋淋二味水的灵魂操作保留下来,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味道。




过油肉为啥总被当成西北菜?

这得从丝绸之路说起



过油肉是正正经经的山西菜,但许多外乡朋友却常将它认作是西北菜。尤其是新疆版“过油肉拉条子”,用西红柿青椒皮牙子取代了蒜薹与木耳, *** 中见清甜,承包了不少外乡人的过油肉初体验。


新疆“过油肉拉条子”,红润油亮,饱腹感十足。 图/汇图网


在新疆过油肉里,“奇台过油肉”十分出名。据《奇台县烹饪志》所载,过油肉在奇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今天在新疆各地依然有许多“奇台过油肉”的招牌。奇台靠近北疆,与山西相隔千里,黄土高原的味道是如何流传到这里?


在口口相传的民间记忆里,过油肉是伴着“骆驼客”的驼 *** ,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新疆的。


不止是新疆。明清时期,“晋商”的足迹从汾河东岸起,踏遍了大江南北。过油肉,作为山西老客心中最经典的家乡味,也随着晋商开枝散叶。从西北到东北,又向南到江浙,哪里都能一尝过油肉的风采。


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 制图/F50BB、孙璐


山河表里,壮美却也封闭的山西,曾经如此开阔,如此富庶。过油肉沿着细细的丝路传向西域,西域之美也在山西凝聚。于是上世纪30年代,从海外归国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到山西大同考察云岗石窟,才能发出这样激动的赞叹:


“在云冈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入旺盛而有力的外来影响……它们通过南北两路,经西域各族和中国 *** 到达内陆。”


过油肉,承包了多少山西人的味觉记忆? 摄影/李平安


今天的味觉江湖,“重口味”大行其道,重油重辣重盐成为潮流,麻辣鲜香的川渝菜、用料扎实的东北菜、奇味叠出的云南菜、来自广西的酸臭螺蛳粉轮番出圈。


温温吞吞的山西菜,开始变得面目模糊。在山西随处可见的过油肉,也便时常隐没在“西北菜”的影子里,渐渐在省外难觅踪影。


在山西人眼里,过油肉的形象从不模糊。 图/图虫创意,摄影/chenfengpic


但在山西人心里,过油肉的形象从来都是清晰的。


黄澄澄、油亮亮,散发着微微陈醋酸香的过油肉,勾连着太多回忆,由不得人忘怀。拨一筷子过油肉,就好像拨开了历史的风尘,那漫山遍野的古建古风、山河之下的煤炭矿藏都如在眼前。所有操着晋语的人都不会忘了这盘过油肉,就好像他们不会忘了这片深沉的土地,不会忘了在一餐餐饭菜中匆匆流过的时光。


文 | 阿满、猫骑士

文字编辑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顾嘉玮

地图编辑 | F50BB、孙璐

文章首图 | 康辉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里脊肉这么做,拌面好吃,搭配米饭更有味道,

“一碗过油肉,两碗白皮面,滴点香蒜醋,赛似活神仙”,描述的就是山西的过油肉,只要一回到山西,没事的情况下,下车之一件事找一个饭馆,点一道山西过油肉,再来一碗白皮面,然后过油肉拌面吃,加入老陈醋,来上一瓣蒜,放开肚皮,狠狠地吃一顿,吃过之后那叫一个舒坦,爽快,过瘾。


“三晋名菜之一位,十大名吃自古传,蘑菇木耳过油肉,色香味全真好吃”。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从选料到炒制上都与众不同,虽说山西面食是山西饮食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但是在山西也有着“三晋一味”的传统美味佳肴,那就是过油肉。过油肉是通过用油来把肉做熟,这种特殊的做法而成名。在2018年,中国菜正式发布了“山西过油肉”被评选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


过油肉最早源于北齐六镇,那边的汉民偏向鲜卑族的“啖肉”习俗,是当时汉族与鲜卑族饮食文化在并州融合做形成的一种食物,并州就是现在的太原地区。当时的做法是将肉切块放在釜中,放入猪油,盐,酒等调料,煮到八成熟,捞出放入油中腌透,吃的时候在捞出,煮熟或者炙烤,拌上韭菜大葱,美味又熟得快。后来,唐高祖李渊起兵时,由于过油腌制的肉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快捷,李渊的行伍中就有专门的小兵挑着油罐,里边放着过油肉行军。相当于现在的肉制品一样。后来李世民夺得天下,过油肉也成为宫中的一道御膳。


到了明朝,过油肉更受到皇宫贵族的青睐,餐桌上经常有过油肉端上。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汁晋王,在太原建立晋王府,设典膳所,过油肉更是随着晋王又回到太原,成为王府秘菜。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成为滚赋予民间宴会上必备的一道菜,到现在依然是山西民间宴席上必备的不可缺少的主打菜,二过油肉后来又随着晋商的脚步传到了全国各地。

1957年山西省组织饮食名家举办大赛,名家名厨做为评审,而名厨吴万库精心烹制的过油肉被评为了山西十大名吃,后来又经过名厨张殿华,白宝山,方明锁等名厨参加全国举办的烹饪大赛,均获得了“金奖",山西过油肉更是名传天下。


无论是原来皇宫中的御膳,还是晋王府中的名菜,无论是官府宴会还是民间宴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是在山西,尤其是太原,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菜馆,只要是吃饭时间,你都能看到过油肉,一提起过油肉,“香酥软嫩,有而不腻”的味道已经在口中感觉流淌了。

过油肉是山西最出名的一道肉菜,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只要有宴席,必然有这道山西过油肉!过油肉炒好以后,色泽金黄,鲜艳好看,肉质外软里嫩,汁与芡透明适量,不多不少,不薄不厚,味道咸鲜,香中带有一点点醋的味道,虽说是过油而做成的菜,但是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肉进入嘴里咀嚼时简直是味蕾的一场盛宴。在山西除了正宗过油肉外,还衍生出许多过油肉品种,如:阳泉过油肉,红白过油肉,大米过油肉,台蘑过油肉,白菜过油肉等。


大米过油肉:是山西晋城一带喜欢吃的一道特色菜,晋城的过油肉中,连汤带水的,肉嫩汤香,搭配米饭吃味道更胜。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点就是加入西红柿,汤水多,口味独特。那边人甚至有一句俗语:"来碗白米饭,来盘过油肉,配上葱椒蒜。越吃越爱吃“。

阳泉过油肉:是阳泉一带的特色小吃,做法主要以五花肉为主而成,正宗过油肉都是切成肉片,阳泉过油肉是切成柳叶状或者条状,用淀粉鸡蛋勾兑的芡汁抓匀,过入油中的做法。

过油肉注重的是选料与配菜,主要是在做菜的过程中技术上下功夫,火候的掌握,调制的技术,都是很重要的。据说,正宗的过油肉配菜用的是黑木耳,冬笋,蘑菇炒制而成。现在一般饭店为了迎合客户的口味,以及材料的问题,开始加入各种配料,有洋葱,蒜苔,青椒等菜。一般饭店的配菜现在基本是黑木耳,蒜苔,葱头这三样来配菜。


过油肉配菜:黑木耳,蘑菇,冬笋最合适!

用料:之一步,猪里脊肉,300克,黑木耳5克泡发,蘑菇冬笋适量,鸡蛋两个,花椒大料适量泡水。做法:之一步,首先把里脊肉切成3毫米厚,长5cm宽4cm的肉片。第二步,然后把肉片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料酒,打入一个鸡蛋,适量淀粉,然后净手抓匀。腌制5分钟。第三步,锅中加入600克油,烧热,油温七成热,把抓匀的肉片下锅,炸至金黄色出锅,准备好漏勺,出锅的肉片控油用。第四步,锅内留油适量,烧热下入葱,姜,蒜,炒香,再下入肉片翻炒,加入准备好的花椒大料水,然后依次下入蘑菇,冬笋,木耳,翻炒20秒,然后放入盐,鸡精,料酒,老抽或者酱油,翻炒均匀,加入50克水,烧开收汁,出锅前加一勺老陈醋,即可出锅装盘!(这道菜配米饭或者馒头,上班时带到公司当便当,满满的幸福感,如在家可配手擀面或者刀削面吃,劲爆)!备注:配菜可根据个人口味换成蒜苔,葱头,青椒,黄瓜等!

山西名菜-过油肉

过油肉是中国传统菜肴,在山西、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从选料到 *** 上都与众不同,山西过油肉较为出名,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于明代晋东名城平定(今山西省阳泉平定县),各地做法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山西过油肉“被评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2022年6月,被评为十大晋菜。

过油肉是山西的一道名菜,在山西,几乎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做的一道菜,也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一道菜肴,很多在外工作或者学习的山西人,回到家以后,就馋这一口过油肉。

相信对于每个山西人来说,对于过油肉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妈妈炒的过油肉、红白喜事上的过油肉,想想就能让人食欲大开,经常吃过油肉的朋友,只要一闻味道,就知道正不正宗。

过油肉是用猪身上最嫩的里脊肉,斜刀切成铜钱大的薄片,用蛋黄面粉抓糊。葱切马蹄,蒜切片,姜切米。锅内的油烧至四五成热时将肉放入,色呈淡黄时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蒜炝锅,再加入辅料和肉片,先放上醋以增香保嫩,再加入酱油、黄酒翻炒,倒入事先兑好的清汤、淀粉、花椒水翻炒几下,淋少许明油,出勺装盘。此菜色泽金黄,味香肉嫩。

大家还知道山西有哪些美食吗<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过油肉,号称“三晋一味”,山西十大名菜之一,配米饭更是一绝

大家好,今天与你分享的是一道山西名菜之一的过油肉。过油肉的做法比较多,比如说: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其实,这些都是经过了改造的,并非传统的过油肉。传统的过油肉需要的配料油=有冬笋和木耳等,接下来,就与你分享一下传统过油肉的 *** *** :

食材准备:里脊肉、冬笋、木耳、青蒜、鸡蛋、盐、糖、山西陈醋、料酒、胡椒粉、淀粉等。

加工 *** :

1、 将里脊肉洗净,改刀成片;肉片中加入适量盐,抓揉起粘,将蛋液(一个全蛋液)分多次加入肉里,边加蛋液边继续抓揉;加入适量干淀粉,抓匀,淋入少许食用油,将抓拌均匀的肉片封油腌制备用;

2、 将冬笋改刀成片,与泡发后的木耳一同入沸水焯烫,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 另取一碗,加入适量料酒、香油、醋、糖、盐、胡椒粉、酱油、淀粉和少许清水搅拌均匀,制成碗汁,备用;

4、 火上热锅宽油,油温5成热时下入浆好的肉片,炸至定型后捞出控油;

5、 火上热锅,留少许底油,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冬笋与木耳略加翻炒,倒入碗汁,待碗汁糊化后,放入炸好的肉片,翻裹均匀,最后放入适量青蒜,翻炒几下,利用锅内余热将青蒜的香气逼出,即可出锅。

温馨提示:

1、 肉片上浆时,蛋液一定要多次少量的往里添加,这点很重要;

2、 好的山西陈醋是这道菜的灵魂, *** 时请选用**牌陈醋(不写名字,避嫌广告,哈哈)

感谢您阅读我的美食短文,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安康!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美味菜肴,请点击关注我。文章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摘!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你阅读了我的美食短文,如果感觉好的话,请推荐给你的好友,与他(她)一同分享,同时也一起来参与 *** 美食的过程。相信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用心 *** 的美味佳肴获得家人或朋友的赞赏时,那种被认可的感觉无与伦比!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帮忙点赞、收藏、评论、分享。期待着与您一起探讨、交流。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华饮食文化,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新高铁沿线美食前探,别流口水哦~~

新建太焦铁路正联调联试

这条铁路开通后

除了给沿线民众带来更多出行选择外

也扩大了郑州2小时高铁“朋友圈”

丰富了大家的旅行目的地


身未动,心已远

心未动,胃先行

太焦铁路沿线都有哪些特产美食

小编这就给您逐站盘点


焦作站(焦作市)



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是焦作地方特产,主要指古怀庆府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四大怀药”远销世界各地,久负盛名,尤其是怀山药被称为“怀参”,和“人参”等相提并论,可见其被珍视程度。

武陟油茶

武陟油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焦作名吃中堪称一绝,既是饭,又是茶。它是由多种天然绿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类、果仁等加上多种天然调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滋补功能。



焦作柿饼

焦作柿饼与别处柿饼不同,晒得干、体积小、不易腐坏,用刀切开从横剖面看到柿心空,四下有裂纹,人称菊花心,可以 *** 糕点。



焦作西站(博爱县)

博爱牛肉面

白色瓷碗中,清亮亮的汤里,白萝卜、香菜、蒜苗,放些炸好的辣椒,标准的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喝口汤,清汤中透着一股肉香,吃口面,滑爽柔韧,令人回味。



博爱牛肉丸

博爱牛肉丸用牛肉和红薯淀粉及各种香料精制,干吃酥脆,用老汤煮食,连汤带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和蒜苗段,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晋城东站(晋城市)

馔(zhuàn)面

馔面,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的一种流传很久的传统面食,它色金黄,味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色香味俱全。


大米过油肉

大米过油肉 *** 原料有猪瘦肉、蒜苔、西红柿等。晋城大米过油肉的特点是多汤水,肉嫩汤滑,搭配米饭堪称一绝。


阳城烧肝

阳城烧肝,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



高平东站(高平市)

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是一道地方名肴,属于晋菜系,包括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软米饭、天和蛋、扁豆汤、素丸子汤、粉皮芥末汤、肠子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高平烧豆腐

高平烧豆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将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此菜皮黄肉白,松软筋道,辛辣鲜香,风味别具。


李圪抓,又写作“里圪抓”,是晋东南的方言的译音,是一种小吃,类似馅饼,但 *** 工艺上有别。全名羊肉李圪抓,以羊肉、韭菜、粉条拌馅,也有素馅。



长治南站(上党区)

肚肺汤

肚肺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原料煸香后加浓白汤、绍酒烧沸,装入煲内煲2.5小时至汤汁浓白,放精盐、味精调味,撒上胡椒粉、香菜即可。



揪片

揪片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面片口感爽滑劲道。



长治东站(潞州区)

上党腊驴肉

腊驴肉是精选肥瘦相间的新鲜驴肉,配以陈皮、肉桂、白芷等中药材,再加入调味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驴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特别适合老人、儿童、体弱者和病后调养的人食用。


调和饭

调和饭又称和子饭、和则饭,也称和和饭,在晋南一带也称米淇,是比较常见的传统小吃,也是当地居民的早晚餐食谱中最常见的。其基本组合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


酥火烧

酥火烧色淡黄纯净,味香酥可口。可做主食,亦可做点心。是一种用白面粉、鸡蛋作原料,以熟驴油和面,制成柿饼大小,用煤炭火烙烤而成的色黄、质酥、味醇、形美的小火烧,所以也叫"驴油酥火烧"。



襄垣东站(襄垣县)

襄垣扯面

襄垣扯面现分两种做法,也可以说分两种流派。一是以夏店镇付村为代表的做法:面放少许盐,蘸碱水抖面,连闪带弹,出锅后面色微黄。二是以龙王堂关家沟为代表的做法:面加盐,不加碱,以案面摔打为主,出锅后面呈白色。



荤汤素饺

荤汤素饺也叫"腥汤素扁食",是襄垣县传统小吃。其特点是:荤汤香鲜味美,素饺清淡爽口,肉片肥而不腻,素馅淡而入味。



每一道美食都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作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吃货

只有吃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才算真的不虚此行


等新建太焦铁路开通后

就约上朋友

去“打卡”心仪的美食吧~

舌尖上的青城味道——过油肉

视频加载中...

过油肉历史上是由山西商人,“走西口”带到呼和浩特并且进行了改良。老菜过油肉,除了木耳不加任何辅料,油而不腻,盛在盘子里的肉都是“杏干儿色”,吃到嘴里鲜嫩味美,还原上好里脊肉的绝佳口感。配上一碗米饭,是对正宗传统过油肉的更大尊重。

视频 *** :王惠捷 乔宏

标签: 家常 大米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