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爱上郫都100个理由
在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里,新华字典中的“郫”字独一无二,其字形和读音与众不同。“郫”是四川最有“风味”的汉字,专为这片土地而生,你从中能探究到古蜀文明的源起,能看到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度和丰富内涵。
中华的汉字博大精深,往往一字多义,不同的字组成词之后又会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含义。常人穷极一生或许也难以明晰这种变化之万一。但在汉字中有一类独特的字,它们往往只作为地名而存在,这样的字不多,但每一字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故事和传承,那是中国汉字对华夏无限江山的钟情。
“郫”便是其中之一。
若是去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只能见“郫县,地名,在四川”这寥寥七字,极简,却已抓住这个字的精髓。但若细究,在《古汉语词典》中,倒是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含义。
在古代,“郫”有三个意思,其一为地名,也就是郫县。班固的《汉书·扬雄传》之中写到:“遡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故而可知,“郫”便是岷江以南地势低洼之处。古蜀之郫邑为都,秦国之郫县为县。古蜀时期的郫是作为古蜀国的都邑而存在的。在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一个地方能够作为都城,必然需要有平坦的地势,以及充沛的水源。岷山以南的洼地是岷江水流入成都的门户所在,正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不二之选。
其二是江名,岷江的支流。《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这二江便是流江和郫江。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中阐述郫地名的来历为:“郫江之右也”。宋代赵忭的《成都古今记》也说:“郫县因郫江得名。”但究竟谁因谁而得名,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探明的谜题。
其三是姓氏。这是如今郫都区一个渊源颇深的罕见姓氏。《姓考》中对其依稀还有记载,只说当年黄帝任姓后裔的后裔曾分封于郫,故而后世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其实这三种意思都没有脱离这片地域而存在,无论古今,“郫”这个字都与郫县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无法分割。
在篆书中,“郫”字的写法是左边一个“卑”和右边一个“邑”。篆书是秦国的通用文字,这种文字赋予了“郫”字独特的含义。“卑”字意为“从属之物”,这两个部分加起来便有了一个特殊的字形上的意义,那便是“从属的城邑”,用今天的话说,便是陪都,或是副邑。
“郫”这个字究竟为何会有这样一层意思?其实是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
在秦灭巴蜀之后,便在原来的蜀国范围内建立了蜀郡,蜀郡下辖若干县,郫县便是其中之一。但郫县与其他县不一样,因为它非常靠近古蜀的中心区域成都,郡守张若在修建成都城时,也一并修建了两个副邑,郫邑和临邛,也即是如今的郫都和邛崃。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从古郫邑到原郫县,3000多年来城址未移,2300多年来城名未改。2016年12月,撤郫县设郫都区,从成都近郊县跃升中心城区。昔日之成都府郫县,今日之成都市郫都区,古朴而又时尚,古老而又青春,厚重而又灵气。
成都郫都区是什么地方?成都郫都区是个什么?
近日成都郫都区出现感染病例,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消息有点懵,为什么呢?“郫”这个字竟然不认识。。呜呜。。
郫
所以我就去查了下这个字到底念什么,发现原来大有趣味,下边把我的发现分享给大家哦。
郫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Pí 。形声,字从卑从邑,卑亦声。“卑”意为“从属物”。“卑”与“邑”联合起来表示“从属性的城邑”。本义:从属性的城邑、副邑、陪都。
我查阅了下这个字的出处发现基本这个字像郫县的专属字一样,基本很少有词组用到的。
郫都区古称“郫”,在古史传说中,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注意看:古蜀国蜀王杜宇、鳖灵,很有意思的远古传说人物出现了;大家一定记得唐朝李商隐的一首诗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是不是很熟悉?“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的望帝就是上边提到的古蜀国蜀王杜宇,
古望帝陵
关于望帝杜宇的传说有几种,我简单归纳了下综述如下,
古蜀国史料记载起源于公元前16世纪左右,当时为蚕丛氏族羌族部落,商王朝时因为反抗商朝被商朝军队打散,从此部落分散;后来一部分分散的后人躲入蜀地建立了柏灌氏羌族,
公元前1063年,柏灌氏部落由于势力衰弱,被南边的新起的鱼凫氏冉族部落兼并了。蜀山氏冉族部落兴起。冉族是从岷江上游的土著民族。后来鱼凫氏冉族取代了外来的比较显眼的羌族在蜀地的优势统治地位。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然后在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于是蜀王修建鱼凫城,成立了蜀国。
看到没,终于到了这个出名的望帝杜宇出场了,
建都郫邑的开明氏蜀国。望帝杜宇把位置传给杜灵后,杜灵成了新的古蜀王,号称开明帝,然后又传了12代。前368年开明氏九世给了他弟分封了一个苴国,并且迁都成都。而前316年蜀苴最终被秦国所灭。
按照正常历史记录这个望帝没啥好讲的,后面还有还多代才亡国,那到底是什么会流传出杜鹃啼血的惨剧呢?
传说开始是这样的:
传说中的望帝杜宇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神人,他与另一个从江源中出来,名叫朱利的奇女子(一说朱提女子梁利 结成了夫妻。杜宇教民务农,深受民众爱戴,后被众人拥戴为首领,他率众建立国家,在“郫邑"建都, 又传说是在“瞿上”建都,自称望帝,成为之一个称帝的蜀王。
当时的四川,在三峡一带尚处淤塞,四川盆地是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围嶂。川内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过来的大水无处排泄,于是盆地内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杜宇虽然竭尽心力,筑堤开堰,又带领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标不治本,依然不能平息灾难,杜宇因此忧心忡忡。
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见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鳖灵担任蜀相之后,主持政务,兴利除弊,将蜀地治理得更好。此时常年的洪水依然是川内的主要灾难。鳖灵经过观察,决定把巫山的峡道开凿清理,让川内的河流得以顺峡谷而出,不再四处泛滥。于是他率领川中健儿,在巫山一带开凿石壁。经过数年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今天的巫峡开凿畅通,使得原本淤塞横流的川内江河,都从巫峡顺势而出,一泻万里,形成奔流不息的滚滚长江。
鳖灵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甚至数年之间不曾回家探望。通过治理水患,他在民众中也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望帝杜宇见状,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
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昔日统治全蜀的君主,如今成为闲居的老人,自然难免一点点惆怅。谁知道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一说未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
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那会儿虽然没啥“封建伦理束缚”,但道德指责的帽子还是很重的。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
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杜鹃鸟的别称很多,如“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都是源自这个故事。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
(插一句话:古蜀国文明其中三星堆文化是大家最熟知和感兴趣的话题。)
了解了下古蜀国的历史也就知道了原来这个郫都区这么大有来头,我顿时兴趣大增,有去那里探查游玩一番的冲动了。
郫都区几个游玩景区如下
望丛祠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及周围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杨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
三道堰镇位于郫县北部,成都市西北部,距成都市22公里,郫县县城6公里,东与新都区,北与古城镇,西与新民场镇,南与红光镇、团结镇接壤。三道堰镇因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三道堰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古老小镇,历史上是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水乡于2014年4月29日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二级公路郫彭路和成彭快铁纵贯南北,沙西线横跨全镇。
成都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展示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其为新派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内分为序厅、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川菜原料展示区等。川菜博物馆从征集藏品到开馆历时十余年。 典藏馆以文物、典籍、图文陈列展示历史的川菜文化,游客可以了解川菜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及川菜文化的形成。在这里可以看到川菜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不同器具,了解当时的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当时的审美需求。互动演示馆现场演示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是川菜非物质文化核心内容,它们是动态的、经验的、艺术的,只能通过演示的形式陈列。游客可以参与互动;川菜的香和味,游客能通过味觉亲自感受;游客还可以了解川菜的就餐形式:冷餐、雅间、筵席。与一般餐馆把厨房藏起来不同,在这里厨房位于正中央,通过相关的互动演示和参与,来展示川菜技艺这种非物质文化。 灶王祠是川菜博物馆的又一个旅游景点。灶王是传统的川菜文化以及四川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间,灶王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祟食尚饮,游客可以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 品茗休闲馆展示了川菜文化“茶饭相随、饮食相依”的特点,川菜文化是燕集文化,宴饮、娱乐、休闲融为一体。饮茶品茗是川菜文化的组成部分。川人饮茶形式不拘一格:春秋之季在阳光之下喝坝坝茶;盛夏之时在树林中、在林荫下饮茶纳凉;茶房品茗则四季皆宜。在这里,游客都可以得到体验。
还有一个农科村,据称为农家乐发源地,蜀中之一,全国知名。
总的来说古蜀国的遗址现在都很难寻觅了,只能从部分残垣断壁,只言片语来获取一些信息了,现在成都更多的是公元后的文化以及三国后的蜀国文化遗址居多了。
等疫情结束我要亲自去呆一段时间游遍西南蜀地,遍访属地名山大川,遍品川菜美食(这个才是心里话)
网友称郫县改为郫都区缺乏历史内涵,成都市民政局答复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针对网友提出的郫县改为郫都区缺乏历史内涵,成都市民政局近日答复称,取名“郫都区”既在县级行政区划上保留了千年不变的专有地名,又传承了郫县深厚的历史文脉。
2016年12月,四川省 *** 官网发布文件《四川省人民 *** 关于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的批复》,内容显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
2020年12月23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刊发网友提问称,“郫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建成史比成都早得多,是古蜀国的都城。郫县撤县改区,改的这个地名真的令人失望!——郫都区。命名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人们能从中看出什么历史内涵?记得很久以前网友们就有过关于郫县改区后名称的讨论,有过许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蜀都区、鹃城区、望丛区。”
“在中国汉字中,‘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对‘郫’字都只有一种解释:‘郫县,地名,在四川省。郫Pí形声,本义是从属性的城邑、副邑、陪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郫县,此为郫县建置之始。’”上述这名网友强调。
对此,成都市民政局于2021年1月11日正式予以答复。成都市民政局回顾了郫县撤县设区的取名经过:“2015年,由原郫县 *** 组织开展撤县设区区名征求及论证工作,先后多次召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民主人士、企业代表及村(社区)居民代表等,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经过历史文化界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审慎研究和充分论证后,从待选区名中拟定‘郫都区’为区名,同年12月报送了《郫县人民 *** 关于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的请示》。”
成都市民政局在答复中表示,“郫县古称‘郫’,史载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2700多年前的蜀王杜宇和鳖灵,都以郫县县城为都城,至开明九世才从郫县迁至成都。正式建县始于秦灭蜀国初期(约公元前314-前311年),至今有2300多年历史,‘郫’字一直作为专属地名沿用至今,是历史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成都市民政局强调:“郫县从望帝时期就一直是历史朝代的都城或者都城附属城市,取名‘郫都区’既在县级行政区划上保留了千年不变的专有地名,又传承了郫县深厚的历史文脉。同时,‘郫县豆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已经名扬中外,保留‘郫’字也有利于发展壮大‘川菜产业’。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作为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郫县城市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取名‘郫都区’符合郫县从农业县向都市区转变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符合成都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规划。”
据《成都商报》此前报道,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李殿元曾撰文指出,有人曾建议改郫县为“望丛区”或“蜀都区”,但他认为,“郫”字只有郫县还在作为地名使用,若这样改名,中国汉字将从此少一个字,是中国文化的莫大损失。而“郫都”这样的名字,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能保持“郫”字存在。
原郫县县志办主任卫志中也认为,随着城市发展,郫县设区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更名“郫都”区,不仅没有中断文脉,甚至让文脉延续得更长。“‘郫邑’作为都城的历史大约有400年左右。”他认为,“郫都”的“都”,将郫县曾作为都城这段历史续接了起来。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施鋆
中国最难读的地名,读对一半就是学霸!被人读错名字,伤自尊!
读错别人的名字,很尴尬!
然而,你有没有考虑过?
地名也是有尊严的!
TA们,也不想被读错!
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各省、市、区
最容易读错的100多个地名,
看看你以前读错了多少?
- 北京市
潭柘寺:柘读zhè,寺有一千七百年历史;
爨底下:爨读cuàn,生火做饭之意;
妫水河:妫字音读guī,春秋时有美女息妫;
大栅栏:dà shí lànr,注意儿化音;
演乐胡同:乐在此读yào。
- 天津市
蓟县:蓟读jì,一种草本植物;
双港:港在这里读jiǎng;
宜兴埠:埠字的标准读音bù,但在这里读fǔ。
- 河北省
蔚县:蔚读yù,不读wèi;
井陉:陉读xíng,不读jīng;
蠡县:蠡读lǐ,顺便记一下和西施有关的范蠡;
藁城:藁读gǎo,在诗文中“藁砧”指代丈夫;
涿州:涿读为zhuō;
乐亭:lào ting,亭发轻声。
- 山西省
隰县:隰读xí,《卫风·氓》“隰则有泮”;
洪洞:洞读tóng,例如“苏三离了洪洞县”;
临汾:汾读fén,汾水、汾酒同理;
忻州:忻读xīn。
- 内蒙古自治区
扎赉诺尔:赉读lài,赐予、赏赐的意思;
巴彦淖尔:彦读yàn,淖应读nào,林妹妹《葬花吟》“强于污淖陷渠沟”;
磴口:磴读dèng。
- 辽宁省
阜新:阜读fù,易误读为“bù”以及“fǔ”;
桓仁:桓读huán;
岫岩:岫读xiù,此地产玉,名为岫玉。
- 吉林省
珲春:珲读hún,注意与下文瑷珲的珲区别;
桦甸:桦读huà。
- 黑龙江省
穆棱:棱是多音字,在此读líng,不读léng;
讷河:讷 读nè;
肇州:肇读zhào,起始之意,金代认为这里是“祖宗肇兴”之地;
瑷珲:读作ài huī,历史书上的“瑷珲条约”在此签订,1956年改名为“爱辉”,2015年恢复为瑷珲。
- 上海市
莘庄:莘读xīn,不读shēn;山东莘县的莘,读为shēn,不读xīn;
五厍:厍读shè,注意比车库的“库”少一点;
颛桥:颛读zhuān,想想谐音“砖桥”比较好记;
蕰藻浜:蕰读wēn,浜读bāng。
- 江苏省
盱眙:读xū yí,这里盛产小龙虾;
邗江:邗读hán,京杭运河的一段叫“邗沟”;
邳州:邳读pī;
甪直:甪读lù,注意比“角”少一笔;
栟茶:栟读bēn;
浒墅关:浒读xǔ,不读水浒传的hǔ。
- 浙江省
丽水:丽读lí,《千字文》“金生丽水”;
台州:太读tāi,天台山的台同理;
嵊州:嵊读shèng;
鄞县:鄞读yín;
诸暨:暨读jì,西施故里。
- 安徽省
歙县:歙在这里读shè,多音字,还读xī;
六安:六读lù,有一种茶叫“六安瓜片”;
亳州:亳读bó,注意比“毫毛”的“毫”少一笔;
枞阳:枞读zōng,多音字,还读cōng;
黟县:黟,读yī;
濉溪:濉,读suī;
蚌埠: 读音为bèng bù;
砀山:砀读dàng。
- 福建省
长汀:汀读tīnɡ,例如“汀上白沙看不见”;
琯江:琯读guǎn;
东庠:庠读xiáng,注意偏旁,当地人读xiǎng;
曾厝垵:读音为zēng cuò ān,垵字正规应读三声,但是当地人一般读一声;
筼筜湖:筼筜 yún dāng,是一种竹子,韩愈有诗“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 江西省
铅山:铅读yán,不读qiān,地名专用字音;
钤山:钤读qián;
婺源:婺读wù,旅游胜地读错了买不到票哦;
弋阳:弋读yì;
长堎:堎读lèng,此镇与滕王阁隔江相望。
- 山东省
莒县:莒读jǔ,不读lǔ;
茌平:茌读chí;
临朐:朐读qú;
郯城:郯读tán;
单县:单读shàn;
曲阜:正确的读音qū fù,孔子故乡;
鄄城:鄄读juān,不读yān;
芝罘:罘读fú,是一种打猎用具,秦始皇曾经在这里立石颂德。
河南省
浚县:浚读xùn,多音字,还读jùn;
武陟:陟读zhì;
泌阳:泌读bì,不读mì;
渑池:渑读miǎn;山东渑水的渑读shéng;
荥阳:荥读xíng,而四川荥经的荥读音yíng;
中牟:牟,读为mù,不读móu。
- 湖北省
黄陂:陂读pí,多音字,还读bēi以及bō;
郧县:郧读yún;
秭归:秭读zǐ,屈原故里;
监利:监,读jiàn,不读jiān;
猇亭:猇读xiāo;
蕲春:蕲读qí,李时珍故乡。
- 湖南省
耒阳:耒读lěi;
郴州:郴读chēn,秦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筻口:筻读gàng;
枨冲:枨读chéng。
- 广东省
东莞:莞读guǎn;
番禺:番读pān;
沥滘:滘读jiào;
巽寮湾:巽读xùn,八卦之一;
硇洲岛:硇读náo,有种矿物叫“硇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吴圩:圩读xū ,也许你去过南宁吴圩机场;
百色:百按古音读bó。
- 海南省
儋州:儋读dān,苏轼曾经的贬谪地,《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重庆市
涪陵:涪读fú,涪陵榨菜的故乡;
綦江:綦读qí,青黑色的意思,《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
北碚:碚读bèi。
- 四川省
郫县:郫读pí,郫县豆瓣是川菜的灵魂之一;
珙县:珙读gǒng;
犍为:犍读qián,犍牛的犍读jiān;
邛崃:qióng lái,卓文君的故乡;
筠连:筠读jūn,不读yún;
阆中:阆,读làng。
- 贵州省
永燊:燊读shēn;
岜沙:岜读biā,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读音,但就像biangbiang面一样,入乡随俗(字典读bā);
大磏:磏读qiān;
浞水:浞读zhuó。
- 云南省
勐海:勐读měng,傣族语音译字;
禄脿:脿读piǎo;
漾濞:濞读bì,此地盛产核桃;
者竜:竜读lóng。
- *** 自治区
那曲:正确读法是nā qū;
噶尔:噶读gá。
- 陕西省
洽川:洽读hé;
栎阳:栎读yuè,不读lè;
柞水:柞读zhà;
吴堡:堡,读bǔ;
虢镇:虢读guó,历史地名专用,杨贵妃有个姐姐被封为“虢国夫人”。
- 甘肃省
崆峒:正确读法是kōng tóng,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话应该不会读错;
颉崖:颉读xié;
垲坪:垲读kǎi;
枹罕:枹读fú,鼓槌的意思;
吴砦:砦读zhài,王维诗《鹿砦》。
- 青海省
茶卡盐湖:卡读qiǎ,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
窎沟:窎读diào。
- 宁夏 *** 自治区
潘昶:昶读chǎng。
- 新疆 *** 尔自治区
巴音郭楞:楞读léng,不读lèng;
焉耆:耆读qí。
- 香港特别行政区
寨乪村:乪读náng;
坪輋:輋读shē;
红磡:磡读kàn, 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
作壆坑:壆读bó。
- 澳门特别行政区
凼仔岛:凼读dàng,当地一般写作异体字“氹”。
怎么样?你读对了多少呢?
来源:诗词世界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国最容易读错的地名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出去玩
唉呀妈呀...
一万个字不认识
尤其是地名
别慌!
今天在你出发前,赶紧突击一下,
帮助你在女朋友面前使劲炫耀。
等看到这样的导游图的时候,
你就当当当的一顿说
是不是很有文化?
来,跟我读!
· 正 · 文 · 来 · 啦 ·
山东shandong
山东莘(shēn)县
山东莒(jǔ)县
山东茌(chí)平
山东临朐(qú)
山东郯(tán)城
山东无棣(dì)
山东兖(yǎn)州
山东淄(zī)博
山东曲阜(qūfù)
山东鄄(juān)城
山东芝罘(fú)
曲阜
陕西shanxi
陕西栎(yuè)阳
陕西吴堡(bǔ)
河北hebei
河北蔚(yù)县。
河北井陉(xíng)
河北蠡(lǐ)县
河北藁(gǎo)城
河北涿(zhuō)州
河北涿(zhuō)鹿
河北邯(hán)郸
吉林jilin
吉林珲(hún)春
吉林桦(huà)甸
辽宁liaoning
辽宁阜(fù)新
辽宁岫(xiù)岩
安徽anhui
安徽枞(zōng)阳
安徽濉(sūi)溪
安徽蚌埠(bèngbù)
安徽砀(dàng)山
安徽歙(shè)县
安徽黟(yī)县
黟县
江苏jiangsu
江苏睢(sūi)宁
江苏盱眙(xū yí)
江苏邗(hán)江
江苏邳(pī)州
江苏甪(lù)直
江苏氾(fàn)水
江苏栟(bēng)茶
浙江zhejiang
浙江嵊(shèng)州
浙江鄞(yín)县
浙江诸暨(jì)
上海shanghai
上海莘(xīn)庄
上海
山西shanxi
山西隰(xí)县
山西临汾(fén)
山西解(xiè)池
江西jiangxi
江西婺(wù)源
江西弋(yì)阳
湖南hunan
湖南耒(lěi)阳
湖南郴(chēn)州
湖南汨(mì)罗
湖南芷(zhǐ)江
郴州
湖北hubei
湖北黄陂(bí)
湖北郧(yún)县
湖北秭(zī)归
湖北蕲(qí)春
四川sichuan
四川阆(làng)中
四川郫(pí)县
四川珙(gǒng)县
四川犍(qián)为
四川邛崃(qiónglái)
四川筠(Jūn)连
四川荥(yíng)经
重庆chongqing
重庆涪(fú)陵
重庆綦(qí)江
重庆北碚(bèi)
重庆
云南yunnan
云南勐(měng)海
黑龙江heilongjiang
黑龙江穆棱(líng)
天津tianjin
天津蓟(jì)县
新疆xinjiang
新疆尉(yù)犁
新疆喀什的什,发shi的轻读音
喀什
广东guangdong
广东东莞(gǔan)
河南henan
河南汜(sì)水
河南浚(xùn)县
河南泌(bì)阳
河南渑(mián)池
河南荥(xíng)阳
怎么样,记住了没!
够你用几天的吧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
在旅途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涪陵
铅山
北京大栅栏
东北鸭绿
......
博大精深的多音字和生僻字,
简直成了开口错音的重灾区,
而这一现象在地名读音上,
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
那些一读必错的经典地名吧!
一
多音字“灾区”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
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的“脾气”
许多字看着熟悉,可其实一读就错。
比如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
你以为它读
不,它其实读作
在六安
当地人也会一脸迷茫,
这...?是个什么地方。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铅山县
其地名读音十分有趣,
“铅”这个字怎么看都是
然而它实际的读音却是
铅山
历史上因产铅而得名,
但由于“铅”这个字在铅山方言里读yán,
因此铅山
再说说千年文化古城安徽歙县,
歙县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
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
该县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秦朝建县,
距今有2230多年历史。
安徽人对歙县之“歙”
一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歙字,由“合”、“羽”、“欠”组成。
左上角的“合”字,为“一口人”,
即古徽州尚未涉商的男丁。
左下角的“羽”象征着
未成就事业时期的男子。
而右边的“欠”,篆文貌似“龙”,
象征着经商有道,终于事业有成的又一代徽商。
歙县
与前面的几个地名相似,
河北省张家口的蔚县也有着特别的读法。
蔚县,古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
字典上蔚县的蔚,
读音不是“蔚然”、“蔚蓝”的
而是蔚县
对于当地人来说,
把蔚县
蔚县
蔚县
二
异省异音
除了单一地名多音字重灾区,
“异省异音”的情况也是让人十分挠头,
换了个省连读音也变了?
这谁受得住...
比如,同样是“莘”字,
在上海是莘庄
而到了山东却成了莘县
上海莘庄镇
山东莘县
而“荥”字,在河南读荥阳
在四川又变成了荥经县
河南荥阳
四川荥经县
江西的浒湾镇明明读音是浒
到了河南却变成了浒
江西浒湾镇
浒湾镇是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下辖的一个镇,
素有江南重镇的美称。
明初时候,许氏家族迁至于此,
因为建村于抚河湾而得名许湾,后为浒
河南浒湾乡
浒湾乡位于新县城北10公里处。
因“群虎饮于湾”而得名虎湾,
又因滨临小潢河,假虎为浒曰浒
三
生僻字考试
看到这里,你以为挑战完多音字地名
就是人生巅峰了吗?
NO NO NO,打起精神,
下面的生僻字地名
才是令人怀疑人生的开始。
山西隰(xí)县
《尔雅》曰:“下湿曰隰”。
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
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
地湿,因名隰。
山东茌(chí)平
茌平区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
茌平,公元前221年置县,
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
河北蠡(lǐ)县
蠡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京、津、石三角腹地,
保定、沧州、衡水三市交界处。
四川郫(pí)都区
郫都区古称“郫”,在古史传说中,
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
安徽的黟(yī)县
黟县是古徽州六县之一,
位于黄山西南麓,因黄山古称黟山,
县因山而名,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对着这些罕见的字,
内心深处不得不感叹一句:
不认识你是因为从没见过你啊!
除了罕见的生僻字,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特殊的字,
它们凭借自身与常见字极高的相似性,
在人们口中“欢脱”的错误流传着。
湖南的郴(chēn)州,常被误读成彬(bīn)州,
“郴”和“彬”虽然只有部首不同,
但其读音却有天壤之别;
湖南的耒(lěi)阳,和“来”简直傻傻分不清?
巴音郭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
常被误读成巴音郭愣(lèng),
眼一花,木就变心了;
巴彦淖尔
内蒙古的巴彦淖(nào)尔
被误读成巴彦卓(zhuó)尔,
读半边的套路,可不是所有字都适用~
安徽的亳(bó)州,
经常被人画蛇添足读作毫(háo),
小小一瞥就这样差出了一个世界!
其实,不常见的读音和生僻字出现在地名里,
大多与当地方言有关,
尤其南方的方言有大量古音遗留,
而现代普通话中没有保留这样的发音。
所以有些字用在其他词语时参加了古今的音变,
用在地名上则保留古读。
比如广东省的番禺县,番读作「潘」,
这其实是古音的保留,
而现在的广州话里
「番薯、番瓜<南瓜>」等方言词中,
「番」也变读为
「番禺」读 正是「古无轻唇音」的残留。
还有一些字是因为汉字衍变而产生的多音,
比如地名「十里堡」中的「堡」,
其实通假「铺」字,原意是驿站,
后来「堡」衍变出了bǎo的读音,
但人们还是按照原来通假字「铺」的音去念,
就出现了外地人念不对的地名了。
有一些不好读的地名,
今天借助着歌曲、 广告等
已经不容易再被读错,
东阿
由于阿胶的推广,
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已经深入人心。
洪洞
「苏三离了洪洞县」这句京剧唱词
使更多人认识了洪洞的正确读音。
看完了这些多音字和生僻字组成的中国地名,
你是否有勇气挑战去读呢?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坐标,
到了一个新地方,只有读对了地名
才能更深刻地去认识了解这片土地。
(动历史)
央视推荐学习的“最容易读错”的字!——地名篇 建议收藏拼音是我们语言学习的之一门课程,同样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相去甚远。央视新闻推荐了我们日常最易读错的汉字,我梳理分类并发散地扩充了相关知识。今天先和大家看看最容易读错的地名。大家一起看看吧,挑战我们的拼音是否过关。
之一关:
- 蚌(bèng)埠(bù)。蚌埠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有“珍珠城”的美誉,也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蚌”一词本身是多音字,当指河中的一种软体动物时读作(bàng),比如鹬蚌(bàng)相争;当指地名时,读作(bèng)。埠(bù)一词是指停船的码头,由于很多码头后来成为市镇、故又引申指有码头的城镇,或泛指城镇。不要和曲阜(fù)混淆哟。
- 茌(chí)平:茌平区位于山东省西部,为聊城市市辖区,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而单独的茌字,也是一种姓氏,据说源于姬姓或姜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徐州市以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地区。
- 忻(xīn)州:山西省版图更大的市,有五台山,雁门关等风景胜地。抗日期间著名的战役,忻口会战也是在此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在忻州市岢(kě)岚县神堂坪乡哟,不要以为是太原!单说一个忻字,他是中华姓氏之一,忻姓据传是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泛舟东去至浙东定居后自号陶朱公,改姓忻。为什么范蠡的后代改姓为“忻”?有两种说法至今流传:一种是顾名思义,就是心中有斤两、很会做生意的意思,因为范蠡以经商成为巨富;第二种说法是,范蠡起了归隐之念后,一个人在屋内踱步沉思,看到院子里正在欢笑嬉闹不知忧愁的孩子,顿时想起一个“忻”字(古同“欣”),改姓为“忻”,是希望家族欣欣向荣之意。
- 秭(zǐ)归:秭归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是三峡工程大坝库首。也是屈原故里。秭本义是数词,指10的24次方,出自《风俗通》:“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OMG,这个是多大啊,让我算算几个爽等于一个秭。
邛崃(qióng lái):隶属四川省成都市,系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也被称为“茶马古道”的之一站。
- 阆( làng)中:,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红楼梦》中有一首经典的诗曲《枉凝眉》里写道:一个是阆( làng)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里的阆苑仙葩指仙界的花草。
- 郫(pí)县:现为郫都区,成都市西北部市区,境内有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有吃货的福利:郫县豆瓣酱!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45 篇 原 创 主 文-
前些年,素来以严谨闻名的央视曾闹出笑话,在播报安徽歙(读shè)县新闻时,错把歙念成xī,也曾把安徽黟(yī)县的黟字标错音。
中国地名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以至总是难以避免念错地名。老司机,就问你一句,自驾出行时,你有没有闹出过这种笑话?
在这个靠导航走天下的年代,可能你会觉得念错就念错呗,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只是尴尬,付之一笑或调侃一下就过去了。但其实,念错地名不只尴尬那么简单。
说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当我们自驾走到一些没有信号的地方,如果没有导航的指引,就只能用上原始的获取路径方式:问路。如果你去问路的时候,按照自己的理解、发音,往往是问了,当地人家也有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而且,截止至2018年末,我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72个,建制镇数量从2176个增加到21297个。数量之多,不是专门研究这门功课的人,在有些场合难免会因念错字而难堪,甚至容易成为一种笑柄。
为了避免闹出这种笑话,今天我分成三部分:历史文化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地区、地名生僻字,挑出161个地名的正确发音及其少数民族语言背后的含义,看看你能读对多少?
一、历史文化地区
说到历史文化地区,众所周知,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属于广义上的中原地区,这一带历史渊源极为丰厚,地名上带着独特历史意义的同时,在发音上也总是让人误解。
河南
渑池的渑:曾经在报道“渑池矿难”中,央视新闻播音员把它读作了yíng,看来“苍蝇”确实是深入人心啊!其实,它正确读音为miǎn,当作古水名渑水时,读shéng。
柘城的柘:读zhè,不读tuò。
武陟的陟:读zhì,不读shè,陟有登高、晋升的意思。
荥阳的荥:读xíng,不读yíng。而四川荥经的荥,读音为yíng,不读xíng。
长垣的垣:读yuán,不读héng。
中牟的牟:读mù,不读móu。
睢县的睢:读suī,不读jū,地名专用字音。
汜水的汜:读sì,不读fàn,地名专用字音。
酂城的酂:多音字,用于地名读cuó,不读zàn,也不读cuán,地名专用字音。是河南永城西部的中心集镇,也是永城辣椒的主产区之一。还有一个酂阳镇,也河南省永城市西部,是目前豫东更大的食用菌和优质棉生产基地。
浚县的浚:是多音字,念jùn时是动词,表示疏通,挖深的意思;在地名中念作xùn。浚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浚县泥咕咕被中国 *** 列入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浚县庙会,则被誉为“华北之一古庙会”。
河南泌阳的泌:读bì,不读mì。不过,河南人和泌阳当地人一般念泌(bei)阳,这是沿袭下来的古音。
泌阳原叫“沘阳”,原来,在后来甲骨文的写法中,“北”字后来简化为“比较”的“比”,加之泌水河“唯我向西”,与众河相北,所以就叫把这条河命名为比水了。
收割后的泌阳田间风景,图@ *** 泌阳县委宣传部
河南还有个沁阳市:沁的读音为qìn。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因故城位于沁水之阳而得此名。
话说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这阎、冯两部原计划是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围歼在河南的蒋军。
可是最终,冯的军队却没能按计划在 “沁阳”开战,而是跑来了泌阳。好家伙,这沁阳、泌阳,在黄河一北一南,差着200多公里呢。
究其原因,原来是冯的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这样一来,冯的军队误入泌阳,没能会师,结局自然是失败,因此这一仗也有人说,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河北
蔚县的蔚:多音字,读yù,不读wèi。新疆尉犁,也应读yù lí。
井陉的陉:读xíng,不读jìng。
蠡县的蠡:读lǐ,不读lí。春秋时有位政治家叫范蠡(lǐ);今陕西礼泉,古为醴泉,也读lǐ。
藁城的藁:读gǎo,不读hǎo,地名专用字音。
涿州的涿:读zhuō。涿州以及涿鹿,均在河北。
乐亭的乐:读lào,不读yuè,也不读lè,这是唐山当地的发音。同样的,山东乐陵的乐,也读lào。
大城的大:读dài,不读dà。
冉庄的冉:读rǎn。
鄚州的鄚:读mào,不读mò,地名专用字音。
深泽的泽:读zhái,不读zé。深泽“以界内水泽深广名之”,县名在本地方言都叫“深宅”,是石家庄市最常被叫错的地名之一。
山东
莒县的莒:读jǔ,不读lǔ。
茌平的茌:读chí,不读shì,地名专用字音。公元前221年建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也即建县历史超过2200年。
临沂的沂:读yí。江苏新沂,沂蒙山、沂水的沂,都是相同的读音。山东省南部有临沂,北部有临邑(yì),容易混淆,山东人多称北临邑南临沂。
临朐的朐:读qú,地名专用字音。战国时期,该地区被称为“齐之朐邑”。西汉初,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名。
郯城的郯:读tán,地名专用字音。
无棣的棣:读dì。
兖州的兖:读yǎn,不读yǔn,地名专用字音。
淄博的淄:读zī。淄河,在山东境内。
东阿的阿:读ē,不读ā。
曲阜:读qū fù。曲阜得名于地形。《尔雅·释地》云:“高平曰陆,大陆曰阜。”东汉应劭注:“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曰曲阜。”今之曲阜城东,还残存有一条委曲长八九华里的大阜,即土山。
单县的单:与姓氏单同音shàn,不能念dān。
鄄城的鄄:读juàn,不读yān,地名专用字音。
芝罘的罘:读fú。
徂徕:读cú lái。
莘县的莘:读Shēn,不读xīn。其发音与“莘莘学子”中的莘读音一致,如果这个成语你读对了,也就不会误读了。不过,读错了也没关系,北大校长就把这个给读错了,照样当北大校长。不过,上海莘庄的莘,应读xīn,可别读错。
山西
隰县的隰:读xí。隰指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处所。
洪洞的洞:读tóng,不读dòng。传统京剧《苏三起解》中的那句闻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临汾的汾:汾水、汾酒的汾,统读fén,不读fēn,也不读fěn。
忻州的忻:读xīn。
繁峙的峙:读Shì,不读zhì。
解池的解:读xiè,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也是传说黄帝斩杀蚩(chī)尤并将其尸解的地方。
解池边上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位于盐池边上的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和原王庄,都有一个奇异的风俗:从不敬关公,也不上演关公戏。
解池全景,摄影@畅民
原来,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宋朝年间,蚩尤化作一青面獠牙的怪物,危害当地百姓。于是,皇帝就请道教张天师去降服这妖物。只不过张天师的道行不足,一下子降服不了蚩尤,无奈之下,只得用神通把关老爷的神魂从天庭请下来。
几场斗争下来,关羽带来的人手就剩没几个了。这时,他看见盐池工地上正在休息的盐工,于是就把他们的魂魄借上来,说是午时三刻,必定归还。他借来这些人后,就和蚩尤进行打斗。见此,狡猾的蚩尤把手底下的小兵们变成如关羽手下一般模样。
这些人全都变成一样的,那怎么办?机智的关羽就下令去摘皂角叶子戴在身上,皂叶见到太阳越发明亮光鲜。而这次,有样学样的蚩尤没学到精髓,他命令手下摘树叶,可摘的却是槐树叶,太阳见到后一晒就蔫了。
就凭借这个,关羽才打败了蚩尤,然而时间早已过了午时三刻,征调的盐工已经回不去了。盐工的身体经烈日暴晒而腐烂,无法回生,人们只好把尸体掩埋,坟址就是原王庄,谐音为冤枉庄。
有意思的是,解池隔壁的解州,就是关羽的故乡,有全国现存更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不过,解州的解,应读hài,如今容易被误读为解(xiè)州 和解(jiě)州。
安徽
歙县的歙:多音字,读shè,不读xī。
六安的六:读lù,不读liù。江苏的六合也读lù,方言字音的残存,江淮方言六陆同音,是古语,从这可知为什么六字的大写是陆。
亳州的亳:读bó,不读háo。读错的人,可能是更喜爱“豪宅”多一点。
枞阳的枞:多音字,读zōng,不读cōng,枞(cōng)即冷杉。
黟县的黟:读yī,地名专用字音。黄山古称黟山。本地人多将其称为黑多县,外人如果这样念倒也能避免出错。这座县城的原名叫黝县,黝既可以念yǒu,也可以念yī。后来,黟县规范用黟,不然,外地人恐怕还得念成黝黑县了。
濉溪的濉:读suī。安徽名酒口子窖就是产自濉溪。
蚌埠:读bèng bù,不读bàng fù。
砀山的砀:读dàng,不读Yáng,也不读dāng,地名专用字音。
涡阳的涡:读guō,不读wō。
陕西
柞水的柞:读zhà,不读zuò。
华州的华:读huà,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
吴堡的堡:是个多音字,读bǔ,不读bǎo。吴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5000多年前,这里绽放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之光——龙山文化。
栎阳的栎:读yuè,不读lè。是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下辖的一个以蕃茄制种而享誉全国的农业大镇。古代的栎阳城是位于西安的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之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
二、少数民族文化地区
对于不少跑过祖国大西北、大西南的老司机来说,少数民族地区地名也可谓不简单。这些地名多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来命名,所以遇到这些地名时,不少人只知其表,不知其内涵。
新疆
巴音郭楞的楞:应读léng,不读lèng。在蒙古语中,巴音是富饶的意思,郭楞则是河流或流域。
尉犁的尉:读yù,不读wèi。今天当地 *** 尔族人称尉犁县为“罗布淖尔”。
鄯善的鄯:读shàn,地名专用字音,西汉时有鄯善国,地处今天的若羌县罗布泊镇、米兰镇(兵团36团团部)、若羌镇、瓦石峡乡一带,其国都为今若羌县且尔乞都克古城遗址。今鄯善县在吐鲁番盆地东部,为清朝设县时以古鄯善国名为县名。
托克逊的逊:读xùn,新疆人常读为sūn、sùn。托克逊县在吐鲁番盆地西端,“托克逊”为古突厥语Tokhsun的汉译,意为“九乘十”即“九十”之意。
喀什的喀:读kā,西汉时有疏勒国,清朝有疏勒县,1954年从疏勒县分设喀什市。 *** 尔族称喀什为“喀什噶尔”。“喀什噶尔”有多种解释,一为“各色砖房”,二为“玉石集散地”。
乌鲁木齐市:蒙古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古代称“迪化”。准噶尔蒙古语为“红庙子”之意。
阿勒泰市:蒙古语“金山”的意思。也译作阿尔泰,来源于突厥语,意为“金子”。
库尔勒市:来自维语,有“眺望”、“张望”的意思。
克孜勒苏自治州:来自维语,即“红色的水”之意。
博尔塔拉自治州:来自蒙古语,有“银灰色的草原”之意。
吐鲁番市:维语意为“低地”。
阿克苏市: *** 尔族语,即“白色的水”。阿克”为“白色”,“苏”是“水”。
阿图什市:来自柯尔克孜语,即“岭”。
布尔津县:蒙古语有“奔腾的河流”和“ 口吐白沫的骆驼”双重含义。
黑龙江
穆棱的棱:多音字,应读líng,不读léng。
讷河的讷:读nè,这是一个县级市,属于齐齐哈尔市管辖,有“北国粮仓”之美誉,而且它的名字由来也是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
瑷珲:读ài huī,满语瑷珲,汉意“母貂”之意,即母貂生息繁衍之地。现称为黑河市爱辉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斡:读wò。达斡尔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当时达斡尔或以地区被称为萨哈连(满语对黑龙江的称呼),或以贡物特点称为萨哈尔察(满语译音意为黑貂皮)部,或与鄂温克等泛称为索伦部。
梅里斯区稻田里忙碌的稻农身影,摄影@王国军
至康熙初年,才出现“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齐齐哈尔:不要望文生义,理解为大家笑语,实际是达斡尔语草原的意思。
佳木斯:一说赫哲语意为“尸骨”,一说满语“驿丞”之意。
哈尔滨:女真语,汉译“扁状的岛子”。
牡丹江:满语穆丹乌拉,穆丹汉译“弯”,乌拉汉译“江”之意。1937年改名牡丹江市。
伊春:满语皮衣料之意,即生产皮衣料之处。
吉林:满语吉林乌拉,吉林汉译“沿近”之意,乌拉汉译“江”,即沿江的城市。
延吉:满语岩羊或悬羊的意思,即岩羊或悬羊生息之处。
四平:四平当然不是四平八稳的意思,实际是满语“锥子或细直”之意,即细直的河流,市依河而得名。
法库:满语鱼梁或鱼脊,即地貌如鱼脊骨状。
普兰店:满语荆棘,即荆棘植物生长之地。
内蒙古
巴彦淖尔的彦:应读yàn;淖应读nào,不读lào,也不读zhuó。汪曾祺小说《大淖纪事》。
磴口的磴:读dèng。
呼和浩特市: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是城市的意思,即为青色的城市。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在蒙古语中为宫帐,斯为复数,鄂尔多斯即为宫帐群。
呼伦贝尔市: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贝尔”意为“雄水獭”,因古代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其古老的以动物名称命名湖泊名称的习惯为两个湖泊命名。
乌兰察布市:蒙古语红色崖口之意,因清初会盟于红山口(今呼和浩特市东北大青山脚下)而得名。
锡林郭勒盟:锡林,是山的意思;郭勒,是河流。锡林郭勒在蒙语中,意即辽阔起伏山地间的河。
阿拉善盟:蒙古语为温泉的意思,因地处阿拉善草原而得名。阿拉善词源是匈奴语,与贺兰山的发音同源。阿拉善草原曾是清王朝的皇家牧马场,又名御马圈。
甘肃
宕昌的宕:读tàn,不读dàng。当地人自古读“tàn”音,起源为宕昌当地羌人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宕昌国”,意为百姓安居乐业,引为政权稳固之意。
崆峒区的崆峒:读kōng tóng。
巉口镇的巉:读chán。
四川
郫县的郫:读pí,地名专用字音。
珙县的珙:读gǒng。
犍为的犍:读qián,不读jiān;犍牛的犍,读jiān。
邛崃:读qióng lái。
筠连的筠:读jūn,不读yún。
阆中的阆:读làng,地名专用字音。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三、地名生僻字
一些生僻字的发音,确实让很多专业播音员感到苦恼,为此犯错的更不少见。读错地名,很多时候并非因马虎粗心,而是因为地名中读音使用范围狭小。比如台(tāi)州、六(lù)安、蔚(yù)县,都是这一类。
吉林
珲春的珲:应读hún。
桦甸的桦:应读huà。
辽宁
阜新的阜:应读fù,易误读为“bù”以及“fǔ”。
桓仁的桓:不读héng,应读huán。如齐桓(huán)公。
岫岩的岫:读xiù。著名的北方玉都,产岫玉。
天津
蓟州区的蓟:读jì,蓟为一种草本植物。
江苏
盱眙:不能根据字读半边的原则来读,其音不读yú tái,正确的读音为xū yí,地名专用字音。不少人都是因为十三香龙虾,才知道了盱眙。
邗江的邗:读hán,地名专用字音。扬州古称邗沟,邗江现为扬州市的一个区。
邳州的邳:读pī,地名专用字音。
氾水:氾字的音、义皆同“泛”,读fàn。河南有条汜水,汜读音为sì,你能发现它们的不同吗?
睢宁的睢:读suī。
栟茶的栟:读bēn;栟榈即为棕树,栟榈的栟读bīng。
浒墅关的浒:读xǔ,不读hǔ。墅:读shù。
甪直的甪:读lù。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甪,这个字很容易误读为用(yòng),浙江有个甪堰,也是读lù。
溧阳的溧:读lì,地名专用字音。
湖南
耒阳的耒:读lěi,不能读lái。
郴州的郴:读chēn,不读bīn,地名专用字音。
汨罗的汨:读mì。位于湖南东北部的汨罗江,是洞庭湖水系河流之一,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
芷江的芷:读zhǐ。
筻口的筻:应读gàng。因境内有新墙河,游港河流经汇合,旧时乡民多置筻捕鱼为生,故名筻口;一说二水相交,地形如筻而得名。
枨冲的枨:应读chéng。
湖北
黄陂的陂:有三个读音:bēi、pí以及bō。黄陂的陂应读为:pí。
郧县的郧:读yún,地名专用字音。
秭归的秭:读zǐ,地名专用字音。
蕲春的蕲:读qí。
沌口的沌:读zhuàn。
猇亭的猇:读xiāo,不读hǔ。猇亭,得名于西汉,虎啸为"猇",十里为一亭,故称"猇亭",三国著名战役"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这是一场关系蜀国国运的战争,也是刘备生前最后的大战。
当时,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由此结仇。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及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猇亭古战场楚塞楼,图@ *** 宜昌市猇亭区委宣传部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这一仗让刘备输得很惨,甚至最后一病不起,丢了性命。作为三国中最经典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最终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损兵折将了不说,直接让蜀国失去了大批的人才,为蜀汉后期的人才凋零埋下了伏笔。
浙江
丽水的丽:不读lì,读lí。
台州、天台的台:不读tái,读tāi。估计不少之一次去台州,肯定会郁闷,台州的台不是台湾的台吗?其实,这是浙江人的方言,应该念之一声。
嵊州的嵊:读shèng,地名专用字音。
鄞州区的鄞:读yín,不读jín,地名专用字音。
乐清的乐:读yuè,不读lè。
诸暨的暨:读jì。
福建
长汀的汀:读tīnɡ,不读dīng。
硖门的硖:读xiá。
江西
铅山的铅:读yán,不读qiān,地名专用字音。
婺源的婺:读wù。
弋阳的弋:读yì。
广东
东莞的莞:读guǎn,不读wǎn。
番禺的番:读音有两个:fān以及pān。番禺应读为:pān yú。
石碁镇的碁:读qí,不读jī,因为村头有一处石质的碁盘及石质的碁子,所以取名为“石碁镇”。
香港尖沙咀的咀:读zuǐ。
澳门氹仔的氹:读dàng。
畲江镇的畲:读shē,这是广东客家先民的发源地之一,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小镇。不过,这里的菊花糕和姜糖却是非常著名的。菊花糕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姜糖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大埔县的埔:读bù。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大埔的埔常被误读为黄埔的埔(pǔ)。有网友爆料,梅大高速 *** 段多处路牌,大埔的拼音也误写成了dà pǔ。
霞涌的涌:读chōng,不读yǒng。用后者时的意思是水向上冒,前者多用于地名。来到珠三角地区的朋友,都“涌”字应该不陌生,很多人之一次见到,就将其读作yǒng,因此还闹出不少笑话。
涌字在广东用的最多,由于城市发展,市区被河涌覆盖,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地名专用词。如广州荔湾涌、东濠涌、十九涌,东莞麻涌,新会东涌等。
广州东濠涌,图@广州文旅局
广西
百色的百:读bó,这是现代字典、辞典注明的读音,现多习惯读为bǎi。
岜谋的岜:读bā。
邕宁的邕:读yōng,不读bā。
海南
儋州的儋:读dān,不读zhān或shàn。
云南
勐海的勐:读měng。
重庆
涪陵的涪:读fú,涪陵榨菜让涪陵出了名。易误读为péi以及fù。
綦江的綦:读qí,不读jī。綦江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石壕红军烈士墓等。
北碚的碚:读bèi,不读péi,地名专用字音。重庆大都市区之一,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素有“嘉陵江畔明珠”、“重庆都市花园”的美誉。
中国,地大物博,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多音字、形体相似比比皆是。误读地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习惯成自然,往往错了也不知道。
就如以上161个地名,我敢保证,除非是地理博士及专门研究过这一套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读对这些地名的字音,及熟悉其中少数民族语言背后的含义。
当然,看完这篇文章,get到知识点,你就已经超越全国大部分人。如果你还知道哪些地名是大家容易读错的,欢迎你留言补充。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更多精彩内容/线路,欢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
中国这些地名,没有人敢说他全念得对中国之大,同中国文字表达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就让许多人常常遭遇一种尴尬:好些地名念不对。
单是行政区划名,就没有人敢说全都能念对。
看看下面几个地名,你一试便知。
郫都区,原名郫县,成都近郊县。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有望丛祠等古蜀胜迹。“郫”字读pi,专为郫县而生,少见,又与“碑(bei)”、“粺(bai)”形近,常常有人读错,或者干脆不识。
沭阳县,江苏地名。“沭shu阳”一晃眼就读作“沐mu阳”,不稀奇。
邗江区,江苏扬州的“邗han江区”,如果弄成“刊kan江”,地方就不好找了。
相城区,江苏苏州地名。“相”读xiāng呢,还是xiàng呢?应属后者。
句容市,江苏地名。“句ju容”还是“句gou容”,好像有点纠缠不清了。
盱眙县,随着小龙虾闻名全国,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江苏的这个xuyi县。不过,喜欢认字认半边的人,怕是容易读作“于台县”的。
黟县,安徽这个县名念成“黑hei县”、“多duo县”的,怕是比念yi县的更多。
歙县,安徽县名。喜欢文房四宝的,当然知道歙州砚台。否则,念“合he县”的,恐怕多于念she县的。
亳州,安徽地名。亳(bo)州的“亳”与“毫(hao)毛”之“毫”近似,易误读。
子长县,长(chang)不可误读为zhang。因其系为纪念陕北红军领袖谢子长(chang)烈士,以其名命县名。一如“左权县”、“靖宇县”、“尚志市”般。
郴州湖南郴州的“郴(cen)”,与“彬(bin)”、“杉(shan)”字形相近似,故可能误读。
莘县,山东县名。知道的读shen县,不知道的误读作“辛xin县”。
茌平县,山东“茌chi平县”,太容易误读作“仕shi平县”。
鄄城县,山东这个“鄄juan城县”,被读作“湮yan城县”,不算稀奇。
芝罘区,山东烟台的“芝zhi罘fu区”,误读为“芝不bu”的,不少。
单县,“单shan县”非“单dan县”,属山东。
柘城县,“柘zhe城县”属河南商丘,“柘”恰有搞成“拓tuo”的可能性。
荥阳市,河南“荥xing阳”读作“荣rong阳”、“营ying阳”,也不算是差得太远。
闵行区,上海“闵行hang区”被读作“闵行xin区”,也是有的。
珲春市,吉林“珲hun春”读作“挥hui春”、“恽yun春”,不足为奇。
且末县,“且末qiemo县”属新疆,想当然地读作“jumo”音的也不少。
接触几率越小的地名用字,读错几率就越大。如属福建漳州的芗xiang城区,属安徽淮北濉sui溪县。
如果加上人名、山川河流地名,闹笑话的就更多。不赘述了。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词,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的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大卫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一起涨知识吧~
安徽
1、歙(shè)县
歙:歙县,地名,在安徽。所产砚石,简称“歙砚”。
2、六(lù)安
史书记载:‘皋陶卒,葬之于六(lù)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六’和‘陆’是通假字,可以互用,意思是水边的高坡。”
3、亳(bó)州
亳:地名用词
4、枞(zōng)阳
枞:撞钟用的木棒。
5、黟(yī)县
“黟”字本义为黑、黑木。
6、濉(suī)溪
水名。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
7、蚌(bèng)埠(bù)
蚌埠:在安徽省北部,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8、砀(dàng)山
砀:本意是有花纹的石头。
9、涡(ɡuō)阳
涡:水名。
重庆
1、涪(fú)陵
涪:本意是水名。
2、綦(qí)江
綦:有青黑色、极之意。
3、北碚(bèi)
碚:地名用字。
福建
1、长汀(tīnɡ)
汀:水边平地。
2、硤(xiá)门
硤:地名用字。
广东
1、东莞(guǎn)
莞:地名用字
2、番(pān)禺(yú)
番禺:县名。
3、霞涌(chōnɡ)
涌:河汊,多用于地名。
4、蓢(lǎng)底
蓢:指沼泽地或滩涂(多用于地名)。
广西
1、岜(bā)谋
岜:地名用字。
2、呇(mèn)塘
呇:水从地下冒出,也是泉水,用于地名。
甘肃
1、太莪(é)
莪: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像针,开黄绿色花。嫩茎和叶子可以食用。
2、宕( tàn)昌
读dàng时,有拖延、放纵之意;读tàn多用于地名。
3、崆(kōnɡ)峒(tónɡ)
崆峒:山高峻貌。
4、巉( chán)口
巉:山势险峻。
海南
儋(dān)州
儋:读dān,用于地名;读dàn古同“担”,负荷。
河北
1、蔚(yù)县
蔚:读wèi有草木茂盛、盛大、有文采的意思;读yù多地名。
2、井陉(xíng)
陉:山脉中间断开的地方。
3、蠡(lǐ)县
蠡:读lí是瓢的意思;读lǐ用于人名或地名。
4、藁(gǎo)城
藁:本义指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多用于地名。
5、涿(zhuō)州
涿:水名。
6、乐(lào)亭
lè引申愉悦;yuè多为音乐、乐器、姓;yào爱好,喜爱;lào用于地名。
7、大(dài)城
大dài:义同“大”(dà)。用于“大夫”“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
8、冉(rǎn)庄
冉:柔弱下垂的样子;作为副词是慢慢地;姓。
9、邯(hán)郸
邯:用于地名。
10、鄚(mào)州
鄚:旧读mò,地名。
河南
1、浚(xùn)县
浚:念jùn的时候主要表示疏通,挖深的意思,作动词;在地名中念作xùn。
2、柘(zhè)城
柘:是桑科、柘属植物。
3、武陟(zhì)
陟:登高、晋升的意思。
4、泌(bì)阳
泌:读mì从生物体里排出某种物质;读bì是泉水涌出的样子多用于地名用字。
5、渑(miǎn)池
渑:读miǎn时是地名用字;读shéng时是古水名,在今山东。
6、荥(xíng)阳
荥:读xíng时指地名;读yíng时指县名;也指古代湖泽名或穴位名。
7、长垣(yuán)
垣:墙;矮墙;旧时用为城市的代称。
8、中牟(mù)
牟:读mù时为地名;读móu时为贪取之意或姓。
9、睢(suī)县
睢:地名用字。
10、汜(sì)水
汜:水名。
湖北
1、黄陂(pí)
陂:读bēi试池塘、池塘的岸、山坡;读pō是倾斜不平;读pí多为地名。
2、郧(yún)县
郧:地名
3、秭(zǐ)归
秭:古代数目;地名。
4、监(jiàn)利
监:读jiān时为监视、督察、牢房、关押之意;读jiàn则是古代某些官府的名称或姓。
5、猇(xiāo)亭
猇:指猛虎怒吼声,形容语言粗野。
6、蕲(qí)春
蕲:草名、祈求、地名。
7、沌(zhuàn)口
沌:读dùn形容我国古代传说中称天地未分以前的状态和模糊、糊涂之意;读zhuàn地名用字。
湖南
1、耒(lěi)阳
耒:古代农具,形状像木叉;古代翻土农具耜上的曲柄。
2、郴(chēn)州
郴:地名用字。
3、汨(mì)罗
汨:汨罗江,水名。
4、芷(zhǐ)江
芷:多年生草本植物。
5、筻(gàng)口
筻:多用于地名。
6、枨(chéng)冲
枨:古时门两旁所竖的木柱,用来防御车过触门;触动。
7、崀(làng)山
崀:多用于地名。
黑龙江
穆棱( líng)
棱:读léng时是立体物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平面连接的部分;物体表面凸起的条状部分;读lēng时为拟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读 líng为地名。
吉林
1、珲(hún)春
珲:美玉;地名用字。
2、桦(huà)甸
桦:本意木名。
江苏
1、盱(xū)眙(yí)
盱眙:为动词时表示张开眼睛往上看;名词为地名。
2、邳(pī)州
邳:地名用字。
3、甪(lù)直
甪:地名用字。
4、溧(lì)阳
溧:地名用字。
5、邗(hán)江
邗:本意是指边境城堡;也指水名,即邗沟;还指春秋时代古国名;引申意思为“防御”;邗也表示“边防要塞”。
6、栟(bēn)茶
栟:读bīng即为棕榈;读bēn地名用字。
7、浒(xǔ)墅关
浒:读hǔ为水边;读xǔ地名用字。
江西
1、铅(yán)山
铅:读qiān多为金属元素;读yán地名。
2、婺(wù)源
婺:古水名。
3、弋(yì)阳
弋:一种带绳子的箭。古人用来射鸟。
4、浒(xǔ)湾
浒:读hǔ为水边;读xǔ地名用字。
辽宁
1、阜(fù)新
阜:土山;多。
2、桓(huán)仁
桓:本指古代邮亭旁边用来表识的柱子。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的柱子;姓。
3、岫(xiù)岩
岫:山洞;峰峦。
内蒙古
1、巴彦(yàn)淖(nào)尔
淖:读nào是烂泥、泥沼、泥泞;读chuò古同“绰”,绰约;读zhuō为姓。
2、磴(dèng)口县
磴:山路的石级;泛指石阶;量词,用于台阶或梯子级数。
青海
窎(diào)沟
窎:深远。
四川
1、郫(pí)县
郫:地名。
2、珙(gǒng)县
珙:一种玉。
3、犍(qián)为
犍:读jiān为犍牛,阉过的公牛;读qián为地名。
4、邛(qióng)崃(lái)
邛崃:山名。
5、筠(jūn)连
筠:读yún为竹皮、借指竹子;读jūn为地名。
6、阆(làng)中
阆:读láng高大、空旷;读làng地名用字。
7、桤(qī)泉
桤:桤木。落叶大乔木,果穗椭圆形,木质轻软,可制器具。
山东
1、莒(jǔ)县
莒:县名。
2、茌(chí)平
茌:地名;姓。
3、徂(cú)徕(lá i)
徂徕:山名,后来是指生长栋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来去往复。
4、兖(yǎn)州
兖:古代九州之一;地名。
5、临朐(qú)
朐:读qú为地名;读xù古同“昫”,温暖。
6、无棣(dì)
棣:读dì为木名;地名;姓;读dài为文雅安闲的样子;读tì为通。
7、淄(zī)博
淄:水名。
8、郯(tán)城
郯:古国名;地名用字。
9、莘(shēn)县
莘:读shēn为众多、或地名用字;读xīn为药草名。
10、单(shàn)县
单:读dān有奇数、弱、独自等意思;读chán为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读shàn为姓、地名用字。
11、曲(qū)阜(fù)
阜:土山;多。
12、郓(yùn)城
郓:地名用字。
13、芝罘(fú)
罘:捕鸟、兔的网。
14、鄄(juān)城
鄄:地名。
上海
莘(xīn)庄
莘:读shēn为众多、或地名用字;读xīn为药草名。
山西
1、隰(xí)县
隰:指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处所。
2、洪洞(tóng)
洞:读dòng为洞穴、透彻、穿透等;读tóng为地名用字。
3、临汾(fén)
汾:水名。
4、解(xiè)池
解:读jiě为分开、打开等意;读jiè为押送等意;读xiè为懂得、马上表演的技艺、姓。
5、忻(xīn)州
忻:启发;同“欣”喜悦、欢欣。
陕西
1、栎(yuè)阳
栎:读lì为落叶乔木;读yuè为地名用字。
2、柞(zhà)水
柞:读zhà为地名;读zuò为柞木。
3、吴堡(bǔ)
堡:读pù地名用字;读bǎo为小城;读bǔ为堡子,有城墙的村镇。多用于地名。
4、鄠(hù)邑
鄠:古地名
5、华(huà)州
华:读huá光彩、繁荣等意;读huā古同“花”,花朵;读huà为华山或姓。
天津
蓟(jì)州
蓟:为一种草本植物。
香港
尖沙咀( zuǐ)
咀:读zuǐ同“嘴”俗作“咀”;读jǔ为品尝、咬嚼。
新疆
巴音郭楞(léng)
楞:音译用词。
尉(yù)犁(lí)
尉:读wèi古代官名(多为武职)、军衔名、姓;读yù为复姓。
云南
勐(měng)海
勐:勇猛;地名。
浙江
1、丽(lí)水
丽:读lì为漂亮;读lí用于地名。
2、台(tāi)州
台:读tāi为地名。
3、嵊(shèng)州
嵊:山名。
4、鄞(yín)县
鄞:地名。
5、乐(yuè)清
lè引申愉悦;yuè多为音乐、乐器、姓;yào爱好,喜爱;lào用于地名。
6、诸暨(jì)
暨:太阳初出;到;连词。
121个地名你认出了多少?
你的家乡有容易念错的地名吗?
快在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