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刚开始的图片,糖尿病脚刚开始有什么症状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77 0
血糖升高,小心截肢?若出现这4种现象,警惕糖尿病足可能会到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最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们自己也知道,若是没有控制好血糖,身体受到的慢性损害就会加重,当糖尿病的周围神经和腿脚受到严重的损害之后就容易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并发症之中算是发作率比较高的一种,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腿脚位于下半身。

若人体的血糖值过高,大量的血糖就容易聚集在下半身,下半身受到的损害会更多。

而糖尿病患者若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有没有加重,可以通过腿脚的表现来了解,因为糖尿病足发生之前,腿脚会在一早出现征兆。

出现这4种症状,警惕糖尿病的到来!

一、腿脚发冷和发麻

很多人都认为腿脚发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长时间的蹲着或者坐着不动都容易出现这种现象,需起来活动活动让腿脚的血液循环恢复,就能使麻木症状消失。

糖尿病患者腿脚发麻也和血液循环有关,而且血液的流动速度相对较慢,患者的整条腿都容易处于比较冰凉的温度,用手掐脚上的肉甚至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这种情况同时也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周围神经病变之后,脚步的感知能力就会渐渐的减弱,甚至脚上受了伤患者都很难之一时间得知。

二、脚趾指甲发黑

当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的脚趾指甲发黑,就要警惕是血糖没有被控制好,病情有加重的迹象。

这个时候腿部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大量的血液滞留在脚部,让本该粉红的脚趾甲大量充血,颜色就会变得越来越深。患者不要误以为这是灰指甲而使用错误的方式进行治疗。

三、小腿经常抽筋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非常容易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长时间下来就容易导致腿部的肌肉缺血缺氧,使小腿经常发生抽筋的症状。

肌肉组织长时间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就会慢慢的发生萎缩,让人看起来小腿的腿肚越来越细。

四、行走功能受到影响

糖尿病患者若平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腿部的血液循环减弱,大量的毒素以及有害垃圾沉积在腿部容易引发腿部肌肉发凉、麻木,甚至是萎缩

患者会明显的感觉自己的行走功能出现异常。

比如平时走路的时候像踩在棉花里面,无法长时间的走路,稍微站久一点或者走的久一点就会觉得非常劳累,所以走着走着就会出现跛行的模样。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脚部出现以上几种症状就要及时监测血糖,更好是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症治疗,这样才可以减轻并发症的症状。

平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双腿,双脚不要受到外伤,因为糖尿病患者愈合功能要比正常人差,还容易受到感染导致病情恢复得更慢。

若是骨骼受到影响还有可能需要截肢才可以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截肢的痛苦,任何人都应该积极的控制好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严格根据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注糖尿病#

天气转凉糖足多发,专家教你如何严防糖足反扑,让脚安稳过冬

#岳阳市中医医院##岳阳头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患糖尿病后多年。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40倍。

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再发生率在90%以上。

岳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与血管外科,骨伤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带您一起了解如何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形成三因素: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

①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保护性感觉下降:不合适的鞋子,洗脚的温水过热而不能感知,鞋子进了小石子,剪指甲不小心剪破皮,长期卧床对脚后跟的压迫,皮肤瘙痒抓破皮肤,感染脚气导致皮肤破溃.......都是糖足开始折磨我们的常见诱因。

②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下肢供血不足,尤其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双脚。

破溃形成后,正常人修复所需要的一切养分极度缺乏,导致糖足迁延不愈,甚至短期内加速恶变。

③失去了皮肤的保护, *** 的组织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各种细菌争相竞争在此处繁衍生息,能来抗争的白细胞也少得可怜。各种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糖尿病足形态。

高危因素

夏科关节病:是糖尿病晚期一种慢性非感染性,进行性,以关节脱位,病理骨折,足底结构破坏引起的双脚变形。

变形后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鞋子,受力点的变化导致我们的脚更容易破损,而发生糖尿病足。

重要的事说三遍:糖尿病足重在预防,糖尿病足重在预防,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所以,如果您是一位糖尿病患者,请保护好您的双足。

至少每年一次在糖尿病治疗中心系统评估糖尿病进展情况,糖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就是评估内容之一。

如果您已经发生过糖尿病足,请至少半年来评估一次糖足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终末期并发症,如何在早期合理管控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才是预防糖足的不二法门。

糖尿病足的治疗

一旦发现双足破溃,请之一时间到糖尿病足中心就诊,将糖足控制在萌芽,不但可以省钱,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糖足愈合很慢,但进展却很快,所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糖足的进展较快,切勿抱着让其自愈的心态,或者自行处理,导致病情恶化,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临床上不少见哦)。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糖足的专业处理过程:

1、评估:包括全身情况,比如一般情况,高危因素,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情况等等。局部情况,比如神经损伤程度,血供情况,感染情况。

2、全身治疗:包括血糖控制,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如控制血压,抗动脉硬化,抗感染,改善循环,抗氧化应激等等,会根据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

3、局部治疗:根据神经、血管、感染评估,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伤口,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治疗 *** ,常用清创术有锐性清创,超声水刀清创,酶学清创,生物清创,中药清创。

血供不佳者及时给予改善血供,如药物,血管内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血管旁路移植、横向骨搬运等。

恢复阶段及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负压辅助闭合伤口(VAC),自体富血小板凝胶(PRP),各种现代辅料的使用,局部表皮生长因子或其他药物的使用等等。

如创面较大,后期创面允许就需要植皮。

如果病情很重,不允许保肢治疗,就只能截肢保命了。

“一千个糖尿病足,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治疗方案”,同一个糖尿病足不同的时期,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简称就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完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多学科联合的支持,比如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在糖尿病中心为主要牵头科室,联合血管外科,骨伤科,皮肤科的精英,成立的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其原则就是:一切以病情为基准,千方百计服务患者,减少截肢率,改善糖足预后。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 *** ,侵删)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糖友脚上有4大“信号”,别迟疑!赶紧测血糖小心并发症

糖尿病出现应该引起重视,这类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许多人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生活质量降低,都是因为疾病应对不当,应该去了解血糖控制的技巧,通过各种良好习惯养成让指标稳定,否则疾病入侵还失控恶化,会带来并发症。其中有的人糖尿病足来袭,双脚会有许多异常改变。

1、出现溃疡伤口

那些有糖尿病在影响健康的人,许多变化要留意,有时并发症在悄悄发展许多人还不清楚,后果难以承担。,其中人的双脚有特殊的溃疡伤口,不要当做小问题。溃疡伤口出现除了局部感染,不小心受伤,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

长时间的血糖高会让脚上皮肤抵抗力变薄弱,后续某些病菌入侵,受感染之后皮肤状态变差,容易就形成伤口,还会有这些溃疡出现,反反复复,在高糖环境下伤口还很难愈合,有时会流脓,出现疼痛感

2、皮肤瘙痒

皮肤发痒许多人会当做普通皮肤问题去对待,但实际血糖高会有这种情况。血液中糖类物质含量丰富,会给皮肤组织造成 *** ,还降低皮肤抵抗力,容易引发某些感染,从而发展为皮肤问题

反复疾病困扰,血糖高,一段时间后会表现为多个部位皮肤发痒,其中较明显的就是人的双脚。要跟某些细菌,真菌感染所引发的皮肤问题进行区分,本身有糖尿病出现,根据医生指导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还应该注意双脚皮肤的护理

3、足部发麻

双脚总是发麻,这种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局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好,实际上是长时间血糖高威胁着健康。

高糖环境下会加速局部神经炎出现,在周围神经炎发展期间麻木是常见感觉,另外,血糖高会加速血管病变,血管在病变后正常血液循环无法保持,局部的供血出现问题,肢体末端长时间在血糖高后缺血,缺氧,通常局部会有麻木感

4、双脚疼痛

有的人双脚疼痛没有及时处理,有可能并发症越来越严重。双脚疼痛要判断是出现在骨骼还是皮肤,那些糖尿病不断加重的人,局部伤口形成,皮肤抵抗力变得薄弱,在伤口发展期间有疼痛感,这种疼痛还会因为病情进展而越来越明显,有时多个部位都疼痛

发现这种情况时进行检查,了解疼痛来源,如果是糖尿病足出现了,正确控制血糖,还要注意伤口保护,促进伤口恢复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杏林微科普】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你知道糖尿病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能回答得上来,但是,“你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吗?”,可能许多人就不知道了,例如急性并发症有乳酸型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

今天就介绍一下脉管科专病之一——糖尿病足这是一种由糖尿病导致神经及血管发生病变的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可能要截肢。那具体有哪些早期症状?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间歇性跛行

早期糖尿病足由于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休息后能够缓解。

感觉异常

手足麻木、刺痛、烧灼感,严重时感觉丧失。

足下垂颜色变化

足下垂时,微血管扩张,动脉血压低,血流缓慢,皮肤较薄呈紫红色,如将下肢抬高30~60秒,见足背面明显苍白。

骨骼、肌肉变化

肌肉萎缩,弓形足或爪状趾,骨质脱钙、骨质破坏。

静息痛、夜间痛

下肢缺血加重时引起静息痛,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夜间疼痛加剧。

皮肤表现

营养不良至皮肤干燥、无汗、变脆而无弹性、变薄、苍白。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血糖,关注自己的肢体有没有异常的变化,如果出现以上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男子背部一小疙瘩,20余天烂出个洞,医生:糖尿病患者伤口更难治

文:嘉兴

在我国著名典籍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种族,它们的名字叫贯胸国,顾名思义就是胸口有一个贯穿的大洞,但是他们却活得好好的。当然,这种人目前只存在于神话当中,可是最近,我们医院碰到了一例“贯背”的患者。

这位患者今年33岁,姓黄,无新冠疫情流行病史。

黄先生来到我们医院时是5月3号,当时他把衣服脱下来的时候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他背上左侧的位置有一个排球那么大的溃烂,直径应该有20cm,表面的皮肤早就已经消失了,肉眼可见鲜红的肌肉和组织,异常狰狞。

黄先生表示:“就在前段时间,晚上洗澡的时候我摸到背上有一个小疙瘩,刚开始大概就直径5cm那么大吧,我就没理它,后来公司派我出差去杭州,一来一回就半个月了”。

“回来以后,我发现这个小疙瘩变得越来越大,而且还弄得我非常不舒服,就是一种热痛的感觉,晚上睡觉还会搁着我,但是由于没有其它的症状,我又没管它”。

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黄先生感觉背上的异常感越来越强烈,有一天他觉得不舒服就一直挠那个肿块,结果将一层皮直接挠了下来。这时他才感到有些害怕,于是立即来到我院接受治疗。

当我们看到黄先生的肿块区域时,他的肿块直径已经达到了25cm,安排他做完所有检查后,我们发现他的肿块里面有大量的脓液,那既然是脓液,就必须引流。

由于肿块太大了,所以需要到手术室进行引流。当外科医生切开脓肿的部位时,被黄先生里面的景象惊呆了,里面的大部分结缔组织已经坏死化脓,脓液堆满了整个区域。看来,黄先生的感染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此时,外科医生也不由地埋怨了起来:“要是早点来多好啊”。虽然有些埋怨,但还是闷头干活,医生用刀小心翼翼地切开脓腔,将里面的脓液全部引流出来,然后又如履薄冰的切除了所有的坏死组织,在巧夺天工的操作下,一整个脓腔就被剥离了出来。

基本完成手术后,医生给黄先生消毒、杀菌、上药,然后将它转到了普通病房静养。

在普通病房呆了两天后,我们发现黄先生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还有些感染加重的症状,这时外科主任也关注到了黄先生的问题,亲自和黄先生沟通,结果问出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黄先生还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多年,效果一直不好。

这就难怪他伤口的愈合能力这么差,原来是糖尿病捣的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先做降糖处理,二是再继续清创彻底把脓灶清除。其实先降糖治疗是比较安全稳妥的做法,但是外科主任还是坚持清创,并且准备亲自主刀。

经过了三四次的清创,黄先生的脓灶总算是彻底被清理干净了,但是如果黄先生的伤口没办法愈合,那危险依旧没有解除。

于是,我们从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降糖等多个方面入手,给他制定了标准、科学的降糖 *** ,同时创伤团队也不断的为黄先生清理创伤和更换药物,同时我们还利用了3D激光扫描仪评估黄先生的伤口。

在短短两个月内,黄先生的创口越来越小,伤口的愈合速度越来越快,他的血糖、营养、炎症指标也变得越来越好,又过了半个月,黄先生的脓肿彻底痊愈,整个人的精神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先生非常高兴,临走前十分感谢我们医务人员对他的照顾和治疗,让他取得了这么好的疗效。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比糖尿病更难治

其实,黄先生的问题要是放在正常人身上,可能根本就不算问题,当肿块出现时可能很快就会被身体机化、吸收,根本来不及演变成黄先生这么严重的脓肿,而让黄先生变得如此严重的罪魁祸首就是糖尿病。

当患者的血糖不断升高时,细胞内葡萄糖不足而细胞外大量存在葡萄糖,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于是细胞营养、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导致伤口愈合变慢或者直接不愈合,在长期溃疡、糜烂的伤口上再加上高血糖,那简直就是细菌的洞天福地,因此细菌感染会越变越严重,伤口会越烂越大。

见过糖尿病足你就会明白,眼睁睁看着脚腐烂到掉落,最后不得不截肢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因此,对于医生来说,碰到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比治疗糖尿病还要头痛,如果不降低血糖,无论你用什么药,患者的伤口都不见好转,因此病情会一拖再拖,变得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要注意什么?

首先,一定要早点去医院看,不要在家用药。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后要立即寻找医生的帮助,居家治疗有细菌暴露的风险,如果伤口一直得不到无菌处理,很可能发生感染,只要感染,就有病发脓毒血症的可能。

其次,保护伤口。出现伤口后,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让伤口接触到水,这都是加重伤口感染、恶化的重要因素,还要避免感染,以防伤口化脓。

第三,相信医生的话,建立信心。糖尿病伤口的愈合非常艰难,因此要用到的时间比较长,这可能会让患者觉得久久看不到效果有些灰心丧气,但是请相信医生,如果你放任伤口不管,最后的结果要么截肢,要么因此丧命。

总结:

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任何不适或伤口,都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接受治疗,由于糖尿病的特性,它会放大其它兼症的治疗难度,所以争取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患者康复的必要保证。最后,医生也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感受糖尿病之痛苦。

每2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预防糖尿病足,紧绷五根“弦”

67岁的赵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有着20多年的糖尿病史。有天晚上,赵女士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在小区里散步,由于穿的是拖鞋,在经过灌木丛时,脚不小心被树枝划了个小口子,稍微破了点皮,不疼不痒没啥感觉,赵女士也没在意,想着过阵子就好了。谁知过了一个月,原来的小伤口不仅没有愈合,还慢慢有扩大的趋势,而且附近的皮肤颜色也在慢慢变黑,赵女士意识到了不对劲,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足,医生告诫:如果再拖下去,脚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糖尿病足,发病率高,危害严重

糖尿病足,是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患者会因此致残,甚至死亡,是糖尿病导致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有关数据统计:15%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其中10%-14%的患者会因此截肢,截肢后30天内死亡率为10%。也就是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而被截肢,特别是对于有足溃疡病史者,其截肢率会增加2-3倍。

糖尿病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对于糖尿病人,相信都会听过这么一句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双脚。一旦确诊糖尿病,下肢以及双脚就成为比较敏感的部位,长期高血糖会使糖尿病人下肢血管会受损伤,会导致下肢神经、皮肤等发生病变,病变部位如果受到损伤,伤口不易愈合,易感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就像上述病例那样,对正常人来说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小伤口,但放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针对于糖尿病足,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加重要,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积极进行预防,将会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表现很多,也是很明显的,常表现为:脚部皮肤干燥、起皮、颜色变得晦暗,感觉麻木,并逐渐出现疼痛感,另外,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长时间行走后腿痛并逐步发展到休息时也痛,严重的可引起皮肤溃烂、感染化脓,甚至坏死。特别是对于肢体麻木,皮肤颜色变暗,表现最为明显,很多糖尿病患者脚上扎了一个钉子,短时间内也没感觉出来,导致病情延误。如果您是一名长期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以上异常症状,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糖尿病足,紧绷五根“弦”

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积极从思想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重视,并付诸于行动的。糖尿病患者脑子里要时刻紧绷五根“弦”,从生活点滴做起。

①控制血糖。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预防措施,糖尿病足主要由于糖尿病造成肢体周围血管病变感染所致,而控制血糖是减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②保护脚部。不要穿过紧的鞋袜,不要光脚行走,平时修剪指甲时一定要小心,不要修剪得太短,与皮肤边缘保持一定距离,并把边缘磨光滑,小心损伤皮肤。

③足部保健。每天用温水泡脚。建议温度应低于37度,切忌用热水烫脚。洗完后可 *** 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症状。

④治疗脚气。脚气也会引起脚部创伤,导致伤口难愈合,引发感染。

⑤有长期糖尿病史者,特别是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足部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情况,及早治疗。

血糖不稳,“腿”先知?腿上出现这一异常,是血糖升高的“预警”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也是一种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存在着很大威胁的疾病。

目前为止,医学上仍然还没找到完全根治糖尿病的 *** ,现有的医疗手段多是起到控制血糖稳定,保护各个器官和系统,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重中之重就是血糖稳定达标。

一旦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幅度太大就会影响各个器官和神经以及系统,诱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不过,你知道吗?血糖控制效果如何,除了监测血糖水平外,也可以通过自身症状展现出来。若糖尿病患者发现小腿出现这种症状,说明血糖控制不好。一起来看看吧!

腿上出现这一异常,是血糖升高的“预警”

胫前色素斑是糖尿病患者独有的皮肤病变,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胫前色素斑,简单来说,就是小腿前有色素斑,并呈现深褐色斑块。

因为持续性高血糖可损害神经和微血管,导致局部营养不足,本身胫骨前皮下脂肪比较少,一旦受到外界 *** 就会留下色素斑,这是血糖控制不好的表现。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有6个特点。

之一,难以估算胫前色素斑数量。

第二,胫前色素斑无痛无痒。

第三,下肢干燥和脱屑,营养状况比较差。

第四,胫前色素斑直径约几毫米,或大或小。

第五,气血虚患者胫前色素斑颜色比较浅,肾虚和瘀血患者胫前色素斑颜色深或偏褐色。

第六,因为皮肤修复能力比较差,气血不足,虽然色素斑颜色变浅,不过皮肤仍然向下凹陷。

糖尿病:日常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

1、坚持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每天的运动不能少于30分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肌肉利用葡萄糖,从而帮助降血糖,有效预防糖尿病足。不过,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下肢动脉病变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以免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足。

2、控制血糖

要知道,想要预防糖尿病足,就是要做到稳定血糖,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止糖尿病足。除了控制血糖外,还需积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可加重周围动脉病变,提高患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同时也易导致间歇性跛行。

3、控制血脂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合并血脂异常者患糖尿病足的风险高,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出现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4、多观察双脚

坚持每天检查双脚,每一个部位都不能放过,一旦发现皮肤红肿、有伤口或皲裂等,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泡脚10~15分钟左右就行,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干,及时涂抹润肤乳,防止脚皮肤干燥皲裂。

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发现小腿前有色素斑、出现下肢发凉、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时需及早就医。另外,糖尿病患者应着重保护双脚,避免光脚走路,不能穿着拖鞋出门;时不时的抬高下肢,对双脚 *** ,能促进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与此同时应适当的增加腿部活动,比如散步或骑自行车等。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得了糖尿病足,竟需要截肢!?这些细节,你一定要注意!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很多糖友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血糖时好时坏,想起就吃药,想不起就不吃,

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就是因为不重视,才发生!

在全球每8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丧生,每30秒就有1名糖尿病足患者被截肢。

糖尿病足最严重的情况

李爷爷今年84岁,耄耋之年的他家里四世同堂,本应幸福地安享晚年的他却因为脚上的一个小口子,差点导致截肢。

原来,李爷爷患糖尿病已经三十多年,平时吃药也不规律,血糖好的时候经常忘了吃药,体检时候血糖上去了又再吃上。

半个多月前自己修剪脚指甲的时候,不小心剪破了个小口子,不太痛就没在意,没想到这口子越来越大,抹了点药膏没什么用,伤口逐渐发黑,最近几天还流脓,发出阵阵臭味。这可急坏了家里的小辈,赶忙把李爷爷送到了医院。

经过了血管外科医生的初步诊治,老李这是糖尿病足坏疽,而且已经出现了严重感染,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需要通过截肢才能控制和阻止感染的扩散,保住性命。

一、糖尿病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神经损伤病变

神经损伤病变会出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等症状,同时出现足部皮肤袜套样改变,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等症状。

2、下肢缺血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色素沉着,皮温下降,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

患者往往会因为腿疼走走停停,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休息一会才能继续行走,即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患者还会出现静息痛,即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疼痛,夜晚尤其严重。部分严重患者还会出现肢体感染,即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等。

二、患上糖尿病足的症状:

下肢麻木、有蚂蚁爬行感、刺痛、脚底有踩棉花感、下肢行走间歇性疼痛、夜间疼痛等症状,以及出现足部发凉、皮肤发暗、色素沉着等情况,应高度警惕。

尤其是糖尿病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更应该注意,若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控制血糖

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控制好血糖非常的重要,同时也要重视高血脂、高血压的预防。

2、检查双足

每天检查双足,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是否正常,皮肤是否有干燥、皲裂、胼胝、足癣以及嵌甲等情况,特别关注足趾间是否存在破溃伤口等问题。

3、足部护理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洗脚,水温要合适,温度不宜超过40℃;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足趾间;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润肤膏。仔细修剪趾甲避免皮肤损伤,冬日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4、选择合适的鞋袜

选择舒适宽松的鞋子和棉质柔软的袜子,穿鞋前需检查鞋子内部,有没有异物或坚硬物体损伤足部,平时不要赤足行走。

5、戒烟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造成足部缺血、缺氧,吸烟会增加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风险,建议及时戒烟。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平时做好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科学规范的足部风险筛查,足部一旦发现伤口,应立即清洁消毒,然后去正规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糖尿病领域,帮助全国患者逆转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实现停药减药的根本方针,提高生活质量,科学运动,健康饮食。

#糖尿病#想了解更多,点击关注,私信咨询#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 *** ,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80岁老太太外伤造成糖尿病足小腿截肢恢复之路(四)

介入手术之后,大概一两天,应该是6月28号左右,我母亲进行第二次的截肢手术,术前杨医生告诉我们,之一是截肢的三分之二,留脚后跟及前一点,以后简单掂着还能走一点路,第二是手术中如果看情况不行,就直接截到小腿三分之一处。我和姐姐哥哥商量过后,一致意见是尽量多保点。那次手术是一天中的之一台手术,早上9点多进手术室,下午2点左右出来了,截了半个脚掌,正常缝合,伤口的部位下的引流条,杨医生告诉我,手术大主任亲自做的,打开后,脚底的血液循环看起来不错,就决定做的截半个脚掌的手术。

做完手术后,回到病房母校更加的虚弱,医生交待什么时可以喝水,尿袋什么时间去除及观察血压心跳情况。因为怕母亲疼得厉害,给母亲用的是止疼泵,结果晚上她还把止疼泵给弄掉了。手术后除了尿管拨掉后尿滞留,别的还算正常。我晚上基本没能睡觉,住院的三天以后,我母校搬到了一个三人女性间,住中间,病床与病床之间通常用布帘隔开,一天有时也看不到外边什么样,非常的压抑。二个床位之间能放一张单人行军床, 我晚上就躺在母校病床旁,夜间母亲一晚上能解6、7次小手,根本没有休息的着的时候,所以照顾病号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要忍受身体及心理各种痛苦,我们兄妹三人,还能商量着解决事情,真不知道以后一个孩子怎么解决问题。然后狭小的空间,母亲变得更加沉默,我变着法子和她说话,说许多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尽量让她的心情好一点。

手术后,因为以前耐药杆菌的问题,医生使用了敏感的抗生素,我看了下价格,每天用二支150多元,其余的用活血等药物,一天大概花费700多元。血糖一直按方案走,但吃东西不好解决,都是去医院食堂买着吃,我尽量卖提高营养的东西,早上煮鸡蛋,豆浆,一小口饼,中午通常是牛肉汤、鱼什么的,晚上小米汤或者喝点奶粉,然后血糖并不稳定,通常都在6-13之间,也有一次很低3.5左右,有时忘记喊护士打针了,也有少打针的情况,总之并不是很准时。期间我一直记录着血糖,包括吃什么东西。

痛苦的事情来了,大概是手术后4天,缝合的伤口边缘出现了黑色的斑块,与正常的伤口不同,杨医生看到后,表情凝重,告诉我有问题,需要观察,我的心情也立刻坏起来,让我感觉到心烦的厉害。果然几天后黑色的部分越来越多,我把情况告诉姐姐哥哥,大家都非常沮丧。杨医生也很难过,告诉我准备下次手术吧,直接截到小腿。

刚做完手术到下次手术有间隔,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什么也不能做,输液也停了,就是在那里等,我开始没敢把情况告诉母亲,怕她难以接受。母亲每天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去,她是一天也不想在医院待着。我们在13楼住院,从住院到现在,除了去做检查,母亲没有出过病区,第二次手术的前二天,我用轮椅把母亲推到医院小广场去散心,那天我和母亲说了很多,小心翼翼给她讲需要再次手术,告诉她手术后不用担心,大不了安装假肢,母亲以为伤口总能长好的,一直不能接受截到小腿,我说好了很久,她嘴上说着接受,估计心里仍是很难过。

第三次手术是下午的第二场手术,开始下午1点多了,本来杨医生想安排之一场,但因为我母亲有耐药菌感染,所以不能,安排第三场,但我母亲年龄大了,想象下晚上12点不让吃东西,一直到第二天第三场手术做完,快24小时不能吃一点东西了,后来我听进修医生说,杨医生好争取,让安排的第二场,在这里我再次感谢杨杨医生!这次手术做了好久,我感觉到7点左右才出来,在外边等的我无比煎熬,心里七上八下。手术做完后,回到病房,母亲身上各种管子,输液留的是锁骨上边静脉内留置管子。母亲极度虚弱,流了很多汗,躺床上一会,床单都湿透了,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询问护士后,快速去买了点护理巾掂到床上。

这次手术大概3天后,就停止了输液,伤口没有再出现那种黑色的边缘,但下导流管的地方一直有液体渗出,杨医生告诉我,问题不大,想出院就可以出院了。我们的计划是做好手术稳定后,把母亲安排在我们那的医院静养拆线就行了,提前也给这的杨医生说过,杨医生也基本同意我们的意愿。为了稳妥期间,第三次手术后,我们在这的医院又住了8天,然后办理出院手续回我们那里的医院了。

我们还回到了原来我母亲住的那个医院,原因还是离我上班及姐姐家近,方便照顾,我没有再上班,专心照顾,变得非常小心。我们是7月8日回到我们这医院的,又换了科室,回来后医院重新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心电图什么的。然后回来之一次换药后伤口原来下导流管的部位仍然有轻微的渗液,想着是伤口长得慢,也没有在意,医生告诉我是组织液一类的,然后我母亲蛋白低,建议输白蛋白,我们也同意了,然后输了6天吧,蛋白补到35左右,基本是可以了,然后大概三天打开看一次,结果每次打开,药棉上都有渗液,但外观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渗出,我们也以为母亲有糖尿病,伤口就长的慢,没有急着让拆线。

这次,姐姐、我都非常小心,我姐姐每天中午坚持做饭送到医院,尽量做含高蛋白的食物,如排骨一类的,除了正餐外,我每天都坚持让母亲喝二盒纯奶,吃三个鸡蛋,鸡蛋只让吃蛋清,让每天的10点和下午的4点左右吃。其实我一直不明白,我母亲蛋白低,为什么在截肢的医院,为什么不补补蛋白才做手术,蛋白低伤口怎么容易愈合。

手术后的第20天,最让人崩溃的时候到了。第18天的时候拆了二针线,等过了二天,又全拆了线,结果伤口崩了,成了一个大口子,里边的肌肉是灰白的,极度不正常。医生也呆住了,联系主任医师、院里领导来查看,非常坏的情况,伤口没有愈合一点的迹象,以为着手术后伤口没有愈合一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每一次满怀希望,担惊害怕,最后还是最坏的结果,失望透顶。我的心情极度沉重,不知道怎么做,在崩溃的边缘,母亲截肢时我都没如此难过,因为那时满心以为截了肢就能长好,可现在,正常的无菌伤口它都不愈合,你说怎么办。

从糖尿病足感染到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从糖尿病足感染到酸中毒

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溃疡和截肢,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可致死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时长01:11


近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这样一位患者——35岁某某先生经120送入我院急诊科,经会诊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足感染收治我院重症医学科,患者来时神志不清,呈昏迷状,呼吸呈烂苹果味,双下肢浮肿,化脓感染,有恶臭味。入科后查末梢血糖HI值测不出,静脉血糖45.3mmol/L。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8年,自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尿病足2年,未规律治疗,平素未重视足部护理,导致足部感染加重。入科后立即给予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留置导尿,急查生化指标及动脉血气。成立救治小组,给予补液、抗感染、严格计算出入量,观察尿量并根据指标给予CRRT治疗及联合烧伤科给予清创换药。经过为其一周的治疗,患者由刚入科后昏迷状态到清楚状态,双下肢消肿,感染得到控制,病情好转后转出ICU。


科普知识


什么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窝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的诱因


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常见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急性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等等。

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者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过度饮酒等等。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的减量:

患者中断、减量胰岛素治疗或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合并暴饮暴食、感染等诱因也会加剧酮症酸中毒发病机率。

应激状态:

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 *** 内相关升糖激素大量分泌会导致血糖急速升高。

如何预防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积极控糖,合理糖尿病膳食,规律用药,不擅自减药或者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

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要做到起居有常,定时进餐,按时睡觉,戒除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动态测糖,避免血糖坐“过山车”,平稳、安全、达目标地降糖。当出现血糖值波动或者过高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谨慎可能发生的肺部、胃肠道感染,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要预防和控制皮肤、软组织感染。


科学防治,从“足”开始


温水沐足,注意养护



1、温水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注意趾缝间的皮肤保护。

2、检查趾间、足底、易受挤压的部位,有无皮肤皲裂、水疱、割伤、红肿、疼痛、皮温高及皮肤颜色变化。

糖尿病脚刚开始的图片,糖尿病脚刚开始有什么症状-第1张图片-

3、避免干燥,可涂抹润肤乳(如维生素E乳),如有溃疡伤口,应注意避开。

4、定期修剪趾甲,使用锉刀挫平边缘;趾甲厚、难修剪或者存在真菌感染的脚气患者,需要就医。

穿鞋穿袜,舒适为主

1、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光滑,注意小砂粒等异物。

2、鞋子舒适合脚,不夹脚。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如果患者存在足部畸形,建议穿定制鞋子,比如定制鞋垫及矫形器械。

温馨提示:买鞋应选择在下午或黄昏。

3、选袜子要选择吸水性、透气性好的浅色棉制袜,袜口要松,不能太紧,或选择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专用袜。

及时就医,处置得当

1、不要用热水袋、小太阳等取暖,以免伤到脚。当足部温度升高,或出现水疱、切伤、划伤、烫伤或者溃疡,立即到医院就诊。

2、不要擅自使用化学制剂去除鸡眼和胼胝,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处理,以防处理不当加重糖尿病足症状。

3、如果有脚气导致瘙痒,切忌抓挠,可以涂抹抗真菌软膏,但足部严重的真菌感染,建议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坚持锻炼,定期检查

1、足部 *** ,从足尖开始做双足及小腿的 *** ,以促进血液循环。

2、每天坚持下肢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比如:提脚尖、抬脚跟、弯腰-下蹲、甩腿、爬楼梯等运动。

3、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双足,包括下肢血管及神经的筛查。

愿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双足,轻轻松松走路,开开心心生活!西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忘初心,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科室寄语: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没有硝烟,却似战场!我们本着“救死扶伤,尊重人性”的服务理念,守护 “生死之门”!我们将像珍重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每一位病人的生命。


END


作者:重症医学科 王霄

编辑:宣传科 严 格

审核:宣传科 张 狄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糖尿病 开始 症状 什么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