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魏的拼音组词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魏的拼音组词的知识,包括魏组词和拼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魏徵怎么读组词
1、魏徵的读法是【zhǐ zhēng】组词是魏徵讽谏。
2、魏(拼音:wèi、wēi、wé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形声字。此字本义是指山高大,假借为古国名,引申为阙宫门的台观,亦指朝代名、古郡名、今县名;亦可作姓氏。
3、“魏”的本义为“宫阙门的台观”。《玉篇·鬼部》:“魏,象魏,阙也。”《文选·班固〈引典〉》:“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张铣注:“观、魏,皆阙也。”正由于此,所以又有“魏阙”、“魏观”、“象魏”等名称。
4、“魏阙”是指古代宫门外的阙门,是古代悬布法令的地方,后来也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淮南子·傲真训》:“魏阙。”高诱注:“魏阙,王者门外,阙所以悬教象之书于象魏也。
5、巍巍高大,故曰魏阙。”“魏观”即“魏阙”。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十四:“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故谓之阙,又名魏观。”“象魏”亦即“魏阙”。《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悬也)治象之法于象魏。”魏后来用来指国名、州郡名以及朝代名等。
6、魏亦姓氏之一。《广韵·末韵》:“魏,姓。”《史记·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
7、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势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方言“魏”有能、会之义。《方言》卷十三:“魏,能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谓不能曰不魏,声小变如会,通以会字为之。”
8、魏又有“独立貌”之义。《庄子·天下》:“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巍然而已矣。”郭象注为“任性独立”。成玄英疏曰:“巍然,不动之貌也。”魏还可作为“巍”之异体,其音义与“巍”同,读wēi,是“高大”的意思。《说文·嵬部》:“巍,高也音。”
二、魏的组词大全(约50个) 魏的词语解释_魏是什么意思
1、魏字的拼音是wèi; 2、魏字的解释:(1)(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部和河北南部等地。(2)(名)三国之一。(3)(名)北魏。(4)姓。
精选部分魏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阿魏造句:结论阿魏酸钠可以显著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且能抑制VEGF的表达,但不能抑制ECV304及H22细胞的增殖。
解释:(ēwèi)(1)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叶柄阔而大,呈鞘状,花黄色。(2)阿魏根中所含的乳汁干燥后凝成的块状物,淡棕色,味苦。中医入药,有通经、祛痰等作用。
2、北魏造句:再加上北魏政权救济应对的不力和镇将的贪婪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起义和随后的南迁,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解释: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3、魏书造句:第二,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魏书》副词的发展变化,揭示其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解释: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共一百三十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大致记载了公元386?534年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的历史。
4、东魏造句:龙兴寺的佛教造像风格丰富多变,其中风格独特的东魏、北齐时期的作品广受关注。
解释:朝代,公元534?550,元善见所建。参看〖北魏〗。
5、西魏造句:罗西魏考克斯表示:「馆内所有的玻璃模型都需要清洗,且大部份都有断裂与破损的地方需稍做修补。」
解释:朝代,公元535?556。文帝元宝炬所建,建都长安。参看〖北魏〗。
6、魏碑造句:一个人看见一幅字,便可以知道写字者有没有看过许多魏碑。
解释:北朝碑刻的统称,字体结构严整,笔力强劲,后世作为书法的一种典范。
7、围魏救赵造句:后来中国的军事家就用“围魏救赵”来说明类似的战法。
典故: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 *** ,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有关魏字组词的词语列表魏的组词魏怎么组词魏的多音字组词魏字组词
姚魏、元魏、阿魏、象魏、魏两、魏草、魏氏、魏珠、魏郑、魏党、魏丙、魏源、房魏、魏强、魏碑、荆魏、三魏、魏科、魏红、魏魏、魏巍、魏阙、魏象、魏观、魏堤、魏妃、魏花、魏家、魏姚、魏蚕、魏台、魏紫、曹魏、后魏、邴魏、丙魏、北魏、王魏、魏瓠、魏徵、韩魏、观魏、二魏、东魏、酬魏颗、魏公子、魏良辅、魏家品、魏鹤龄、魏征西、魏王堤、魏司格、魏公扫、魏长生、魏王池、魏忠贤、魏夫人、魏石经、魏伯阳、魏王瓠、魏阙心、魏国山河、魏文手巾、魏紫姚黄、魏车委照、姚黄魏品、魏勃扫门、赫赫魏魏、生张熟魏、熟魏生张、魏王大瓠、心在魏阙、心驰魏阙、姚黄魏紫、魏国山川、心瞻魏阙、魏宫妆奁、魏鹊无枝、魏颗结草、围魏救赵、魏玛共和国、魏孝文帝改革、秦不收魏不管
三、魏组词(魏组词组和拼音)
北魏、魏碑、魏阙、阿魏、魏紫、魏氏、元魏、魏魏、魏家、韩魏、魏珠、魏科、姚魏、魏花、魏观、魏台、魏妃、二魏、魏丙、魏草、魏堤、房魏、魏两、魏郑、魏党、观魏、西魏、魏姚、魏象、
一般是指楼台和高、大、威武的意思。扩展意思是:鬼神。委即神,鬼即鬼。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指魏姓或朝代。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
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羿的四传弟子。
魏组词汉字魏怎么组词1、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
2、魏阙[wèi què]古代宫门外的高大建筑物(公布法令的地方)。《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后用以借指朝廷。
3、魏碑[wèi bēi]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以《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龙门造像题记》等最为有名。
4、北魏[běi wèi]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见〖南北朝〗。
5、魏彊[wèi qiáng]复姓。春秋晋有魏彊氏。见《通志·氏族五》。
6、魏晋玄学[wèi jìn xuán xué]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7、魏两[wèi liǎng]魏太子。亦特指曹丕。两,贰;副。
8、魏珠[wèi zhū]宝珠。宋周邦彦《黄鹂绕碧树·春情》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参见“魏车委照”。魏组词有哪些象魏 xiàng wèi
魏碑 wèi bēi魏可以组什么词魏有哪些组词1、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详细解释对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亦指刻石文字的书体。
2、魏魏。高大貌。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陆德明释文魏魏,鱼威反,读作巍巍。一本作巍巍。
3、魏紫。牡丹花名贵品种之一。相传为宋时洛阳魏仁浦家所植,色紫红,故名。宋辛弃疾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
4、魏公子。指信陵君。唐高适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唐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魏可组哪些词魏碑、魏阙、北魏、
生张熟魏、熟魏生张、魏紫姚黄、围魏救赵、姚黄魏紫、魏颗结草、
魏鹊无枝、心驰魏阙、心在魏阙、心瞻魏阙、姚黄魏品魏组词怎么写
北魏、魏碑、魏阙、阿魏、魏紫、魏氏、元魏、魏魏、魏家、韩魏、魏珠、魏科、姚魏、魏花、魏观、魏台、魏妃、二魏、魏丙、魏草、魏堤、房魏、魏两、魏郑、魏党、观魏、西魏、魏姚、魏象、
一般是指楼台和高、大、威武的意思。扩展意思是:鬼神。委即神,鬼即鬼。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指魏姓或朝代。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
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羿的四传弟子。
四、魏组词和拼音
1、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2、指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古代宫门外的高大建筑物(公布法令的地方)。《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后用以借指朝廷。
4、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北朝魏国(包括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多为正书,风格多样,古朴、奇倔、流丽皆有,开隋唐楷法先河。
6、魏晋玄学[wèi jìn xuán xué]
7、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
五、魏的拼音和组词
曾(zēng):曾孙、曾祖父、曾孙女、曾祖母。曾(céng):曾经、似曾相识、曾几何时、曾经沧海。曾(拼音:céng/zē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本意是指重复使用的、二手的。一般是指曾经,过往。也可以用作姓氏引申义是。该文字在《忆江南》和《列子·汤问》等文献均有记载。曾 céng:1、副词。用来加强语气。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已经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4、通“层”,重叠。例:有虞之王,烧曾薮,斩。曾 zēng:1、竟,竟然。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洢《核舟记》)【此句中“曾”是“竟然”的意思,故读zēng】。2、从来,一直。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岂,难道。4、通“增”,增加。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