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
一只“魔性”的可达鸭玩具
突然在全网爆火
让无数网友“上头”
据了解
这个“魔性”的可达鸭
是肯德基5月21日推出的
儿童节套餐搭配玩具之一
从其小程序可查询到
购买59-109元不等的指定套餐即可
获得随机一款宝可梦联名玩具
可达鸭即为其中一款
据中新经纬消息
可达鸭在网上爆红后
不仅多家肯德基门店玩具断货
二手市场还出现了
“代吃”和炒作高价的现象
可达鸭呆萌的外形
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但其实
可达鸭更像一种
会下蛋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
↓↓↓
图源:视觉中国
鸭嘴兽是少有的卵生哺乳类动物,用肺部呼吸,是原兽亚纲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Ornithorhynchus)的唯一一种动物。鸭嘴兽有着像鸭子的嘴巴,像河狸的身子,像水獭的爪子,以及扁平的尾巴以帮它们在游泳时获得平衡。
当鸭嘴兽的标本初次被送到博物馆时,奇怪的外形使当时英国博物馆的动物学家认为这是个恶作剧。动物学家乔治·肖在1799年才于《Naturalist's Miscellany》正式报告了鸭嘴兽。
欧洲之一件鸭嘴兽标本,保存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图片:lindahall.org
不同种类的鸭嘴兽体型有大有小。体型较大的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而较小的生活在昆士兰。成年鸭嘴兽的体重范围从不足1千克到3千克,体长30~40厘米,其中尾巴的长度就占了10~15厘米。雄性的体型比雌性要大1/3左右。
鸭嘴兽在动物界不算最奇特,但却颠覆了人们对哺乳动物的印象。作为一种神奇的哺乳动物,它身上有着许多独特的“神奇”特征:
鸭嘴兽没有牙齿
鸭嘴兽长着一张鸭子般的嘴,嘴里并没有牙齿。并且鸭嘴兽的鸭子嘴非常柔软,可以弯曲,其中遍布神经,更多的是起到传递感觉的作用,不能像牙齿一样咬断食物。进食时,鸭嘴兽会将沙砾和食物一起吞下,在水中来回吞吐,从而将食物磨碎再吞入腹中。
鸭嘴兽既能哺乳也能产卵
虽然是哺乳动物,鸭嘴兽却靠产卵繁殖。它们产下来的蛋稍微不同于鸟类的硬壳蛋,其直径往往只有1cm,而且是软壳革质的。
同时,鸭嘴兽幼崽的营养来源主要是乳汁,酪蛋白在鸭嘴兽的乳汁中尤其丰富。然而鸭嘴兽并没有哺乳器官,它的泌乳腺体隐藏在腹部两侧,小鸭嘴兽通过舔食腹部来取食乳汁。
鸭嘴兽后脚有毒刺
鸭嘴兽有一个哺乳动物少有、而爬行动物常见的特征,那就是分泌毒液。雄性鸭嘴兽的后脚上有一个刺突,与腺体相连,可分泌毒液。科学家认为鸭嘴兽的毒液更多用在求偶活动中,鸭嘴兽会在争夺伴侣的时候分泌这种毒液,双方互刺,谁能率先将竞争对手麻翻,就能在激烈的战斗中获胜。而如果人不小心被刺伤,也会引起长时间的疼痛。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哺乳期外,鸭嘴兽为独居生活,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14小时。它们栖息于河川,以锐利而且带有蹼的脚在水中活动,在河岸、湖岸上挖洞居住。鸭嘴兽是夜行性动物,也是肉食性动物,通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在水边猎食甲壳类、蚯蚓等动物。
鸭嘴兽种群数量并不多,只在澳洲部分地区栖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近年已将鸭嘴兽列为“近危”。
图源:视觉中国
而早在2019年,澳大利亚研究员Hawke通过调查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数据,发现由于狩猎、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州的河流与小溪中的鸭嘴兽数量骤减。
近年来澳洲的持续高温干旱,河流污染,鸭嘴兽的栖息地进一步加速消失。澳大利亚东海岸40%曾经有鸭嘴兽活动的区域,现在已经没有了鸭嘴兽的踪迹。
科学家预计,到2070年鸭嘴兽的数量将会锐减73%,并认为需要提前制定保护措施“以将(鸭嘴兽)灭绝风险最小化”。
来源丨中新经纬、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国科学网、大科技杂志社、科普中国等
编辑丨二十三画
几天前,bbc发了一篇文章说:地球上“已经消失的物种”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地球上的物种会以更快的速度陆续灭绝。
点开文章一看,里面的数据直接惊到报妹: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上已经有将近一百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威胁!
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开始走向死亡,仿佛在宣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真的开始了...
图源:BBC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很难再看到野生动物了,更别提那些濒危的物种。忽然听到濒危和灭绝的物种,之一印象还是一些猛犸象、大海牛之类的远古生物。
但实际上,物种灭绝从未停止发生。就在当下,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艰难的情况。
2020年伊始,澳大利亚的国宝鸭嘴兽就已经难以为继,被宣布局部灭绝。
图源:wordpress
印象里该是在原野驰骋的猎豹,也因为中东富豪喜欢非法购买和圈养,如今全球也终有不到7000头。若是再不采取行动,离灭绝也不久了。
图源:nickgarbutt
还有躲过六千多万年前生物大灭绝的珊瑚,被科学家发现再一次呈现出“避难”的特征。
图源:ecowatch
随着近几十年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受到利益驱使的偷盗捕猎等行为,越来越多的物种遭到生存的威胁。
有数据证明,人类活动加速了野生动物的灭绝,已经超过正常灭绝速度100-1000多倍,许多野生动物也因此过早的消失在地球上。
科学家直言:在未来几十年,还将有550个物种直接灭绝。
最新研究指出,人类几乎要为过去几十年哺乳动物的灭绝负全部责任。如果再不采取保护行动,那些已经濒危的动物将会在未来以更快的速度灭绝。
换句话说,人类就是导致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2018年8月,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就意味着,北白犀牛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灭绝了。
图源:The Guardian
北部白犀牛曾经生活在非洲的中、东部草原,曾经最多的时候有2000头北部白犀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但是在短短40年后,研究人员已经无法在野外找到任何一头北部白犀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的屠杀。
不知道是哪一天起,在亚洲国家流传起了犀牛角的神奇功效,比如犀牛角磨成粉吃下去能壮阳,或者用犀牛角做成的装饰品更高贵…流言一旦传开,市场几乎是同步打开,于是利益熏心的捕猎者就开始捕杀犀牛。
图源:nytimes
虽然说没有角的犀牛还能保着一条命,但也是一头“残疾”的犀牛了,很难在野外的环境下独立生存。
而从小就被抓进动物园取悦人类的苏丹,侥幸逃过种族被猎人大屠杀的几十年。只是在成年后也没逃过被捕猎者盯上的命运——毕竟年龄越大,角越值钱,更何况是世界上仅存的几头北部白犀牛!
图源:CNN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我们听过太多动物的悲鸣。有的动物甚至为了适应人类的规则,而改变了刻在基因里的进化方向。
同样因为“角”值钱的非洲象,就是在人类麻木残杀下的另一个鲜活的例子。
图源:dailymail
和犀牛一样,象牙也被一些国家认为有神奇效用,比如治百病、辟邪、贵族地位的象征等等。
一只雕饰精美的象牙,至少能卖到3万美元。
图源:Washingtonpost
因此大象也被人类大肆捕杀:几乎每隔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殒命。
图源:Dailymail
象牙之于大象,是用来挖掘食物,推到树木和吸引异性的,但是在人类眼里,象牙同等于金钱。在非洲,猎人一直在猎杀拥有完整、粗壮象牙的大象。越是年长的大象,越是健壮的大象,越是收猎人青睐。
因为大象特殊的头骨构造,象牙是不可以单独被扒下来的。如果想要完整的象牙,捕猎人需要切开大象的整个面部,再把肉和皮毛一点一点剔除。遇到捕猎人的大象,没有一头能活下来。
图源:Indiatimes
长此以往,大象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彻底改变自己的基因。你再看今天非洲的大象,因为害怕被捕杀,一部分地区已经有98%的雌象不长象牙。即使是还有象牙的大象,它们的象牙也比上个世纪小了一半。
几百万年间进化出的牙齿,几百年就退化回去了,对于这些庞然大物来说是何等的讽刺。
图源:Mental Floss
另一方面,除了人类活动的威胁,还有的物种是因为气候和环境的改变,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性。
比如北极熊,这几年,它们的生存状况也十分恶劣。
今年6月,北极圈的温度再次破纪录达到38℃,加上西伯利亚的山火熊熊燃烧,大量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变暖,直接导致北极圈内的冰层和永冻土开始融化消解。
图源:The Globe and Mail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和北极海冰融化,北极熊被迫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为了追捕猎物,他们不得不游更远的距离,许多北极熊在路上精疲力竭而死。好不容易不到的猎物,却没有足够厚的冰层可以储藏食物。
越来越难以捕捉到食物的北极熊,正在放弃原来的饮食习惯,开始到陆地上寻找食物。
它们开始偷偷去鸟类的窝边,等到鸟飞走找食物的空隙,就去吃鸟下的蛋。
图源:newscientist
去年12月,56头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就闯入俄罗斯的Ryrkaypiy村庄觅食。
这五年来,它们经常跑到村庄里来找东西吃,简直快要把这个村庄当成食物补给区,以至于村庄的原住民不堪其扰,开始考虑离开他们的家,搬到更安全的地方生活。
图源:BBC
他们会进到楼房里找吃的。
图源:siberiantimes
就算是天黑后,这些庞然大物也不会离开。当地居民说:“当它们晚上从你的窗户下走过时,你会觉得毛骨悚然。”
它们还会翻垃圾堆,找到有食物味道的,或者看着像食物的,不管有没有害都塞到嘴巴里。
图源:The New York Times
北极熊为了适应现在的生存环境,食物类别从海狮改到鸟蛋、垃圾...即便是如此,北极熊们还是找不到足够的食物,那怎么办呢?
有媒体报道称,北极熊已经被迫开始啃食自己的同类了。
图源:Mirror
不禁让人感到恐慌,如果再过几年,它们还能吃什么呢?
最近还有研究发现,海洋温度的升高,以及人类的过量捕捞,海里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少,食物根本不够满足大型海洋生物的需求,海豚、鲨鱼以及其它大型海洋生物可能已经面临着饥荒。
我们还时常能看见“鲸鱼饥不择食,满腹塑料垃圾最终搁浅死在海滩”类似的新闻。
图源:All That's Interesting
现在,地球上的几乎所有物种都在迫使自己加快适应环境的速度,因为一旦落后,只有灭绝这一个选项。
“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科学家说,“随着每一个物种的灭绝,我们都不可逆转地失去了地球自然历史中的一部分。”
可能近些年来,我们听到的物种灭绝的消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提到动物灭绝已经不觉得是什么稀奇事了。
而现在的事实是,仅仅在最近两年,就有不少生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地球:
2019年1月,最后一只金顶夏威夷树蜗——乔治,和世界永远告别了。
图源:downtoearth
2月,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珊瑚裸尾鼠因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栖息地被淹没,从此也从地球消失了。
图源:Washingtonpost
就在2020年的1月,我国的长江白鲟也静悄悄的消失在这个世界。
图源:百度百科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一个物种灭绝了,可能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直接的影响,几十个物种灭绝了,可能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活,但如果是几百个物种灭绝呢?
如果人类再不重视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最后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消失的话,那么人类肯定也就不具备生存下去的能力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9年底的那一场山火中烧到炭黑哭着求救的考拉,画面让人太过心痛。
图源:CNN
这只考拉最后还是离开了世界,和它一起离开世界的,还有全澳州数十亿受到山火影响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以及像蝴蝶那样的大昆虫。
也就是这一场山火,让澳州的考拉一度被认为是“功能性灭绝”。
但在2020年,人类经历的又何止一场山火。病毒、洪水、台风、极端高温…人们在前几百年对地球的“折腾”,已经陆续反映在气候中,也陆续反映在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身上。
今天,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拉响了警报,接下来5到10年到底如何做,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类需要思考的。
图源:Time Magzine
鸭嘴兽面临生存危机 可能会在50年内灭绝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9日报道,作为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鸭嘴兽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这种生物目前正面临着灭绝危机。
鸭嘴兽生活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和西北海岸。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威胁,到2070年,野生鸭嘴兽的数量可能会减少66%。全国气温上升、严重的干旱以及开垦荒地都会导致该物种数量的下降。新南威尔士大学生态系统科学中心的专家Richard Kingsford表示,鸭嘴兽的未来不容乐观,它们离不开水,而干旱的气候无疑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能力。该研究的首席作者Gilad Bino也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会影响鸭嘴兽的繁殖能力,并指出它们可能面临灭绝。
鸭嘴兽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研究人员称,为了防止鸭嘴兽灭绝,需要对其生存环境进行管理。维多利亚州的环境部门表示,他们正在与 *** 商讨是否需要将鸭嘴兽改为“濒危物种”。(中国青年网编译报道)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是谁篡改了人类的记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是歌曲《爱我中华》中的一句歌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我告诉你,这首从小唱到大的歌,你就没唱对过。
你,相信么?
如果你从网上搜索《爱我中华》的歌词,你就会发现,其中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印象中的“民族”居然是“星座”;如果你再问问身边的朋友、亲戚,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歌词是“民族”,而不是“星座”。
要知道,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唱《爱我中华》,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唱的都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为什么到了现在“民族”变成了“星座”?是我们的记忆出现了错觉么?
其实,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为“曼德拉效应”
什么是“曼德拉效应”
纳尔逊·曼德拉,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当新闻播报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后,很多人惊讶的认为: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去世了么?
在他们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在20世纪80年代死在了监狱中,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从电视上看到了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葬礼片段。
可现实却是,曼德拉1990年被监狱释放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1999年就任南非总统,一直活到了2013年。
很明显,大部分人对曼德拉的死亡时间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偏差。这种把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统称为“曼德拉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曼德拉效应”的例子
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明“曼德拉效应”的真实性,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被这种“效应”所影响,下面我们来说几个受到“曼德拉效应”影响的例子。
还记得小学学过一篇关于鸭嘴兽的文章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课文中提到鸭嘴兽是已经灭绝的动物,文中的配图还是一张鸭嘴兽的油画,连鸭嘴兽的照片都没有。
可是现在从网上搜一下,却发现鸭嘴兽并没有灭绝,在澳大利亚依然能够发现它们的踪迹,只不过数量比较稀少。
沉思者雕像是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我们上学的时候,在课本上就看到过这个雕像,在你的印象中,沉思者雕像的手,是托着额头还是托着下巴?
在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沉思着雕像的姿势是手托额头,很多人在模仿沉思者雕像的时候,手都会放在额头上。但是,如果你上网查询一番就会发现,沉思者的手是托在下巴上的。
再比如,大家是否记得当年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其中有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
可实际上,真正的台词是:“你还记得大名湖边的夏雨荷么”,很多人都把“湖边”记成了“湖畔”。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是人类的记忆被外星人篡改?还是多元宇宙真的存在?
对于“曼德拉效应”,有人怀疑是科技发达的外星人篡改了人类的记忆,导致部分人群的记忆出现偏差。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从始至终,人类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我们生活的宇宙有外星人存在。所以,外星人篡改人类记忆这个观点,根本不成立。
与之相比,更多人相信人类受到多元宇宙的影响,从而出现记忆性混乱。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在另一个空间中,存在着一个或者多个宇宙,因为特殊的关系,多个宇宙在同时运行时,导致不同的时间线混合在一起,出现了时空交错的可能,影响到人类的记忆出现混乱。
例如,在A宇宙中曼德拉的确在80年代死亡,葬礼的影像记录因为某种原因传播到B宇宙中,造成了B宇宙的人,误认为曼德拉真的死亡。
不过,多元宇宙只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否真的存在另一个宇宙,同样没有充足的证据。
在我看来,“曼德拉效应”是人类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错误的记忆
咱们拿开头《爱我中华》的歌词举例,之所以把“星座”唱成“民族”,是因为在我们国人的思想中,看到“五十六”这样的字眼,脑海之一个联想到的就是“民族”二字,“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的观念,早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其次,有一首歌曲歌名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虽然它的曲调和《爱我中华》完全不同,但两首歌开头的歌词高度相似,导致大部分人对歌词出现记忆错乱。
从心理学上讲,外界有意识的心理暗示同样会使人出现记忆偏差。
曾经有科研人员做过实验,对100名孩子进行反复性的询问、引导,让他们“仔细回忆”一段从没发生过的事,其中有29%的孩子产生了对这件事的虚假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科学界主流认为,“曼德拉效应”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暗示,或者是一种以讹传讹的猎奇心理。
说在最后
“曼德拉效应”,并不是外星人篡改了人类的记忆,也不是多元宇宙影响人类的记忆混乱,只不过是我们在平时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脑海中出现了错误的记忆。
其实,“曼德拉效应”从侧面体现出谣言的传播力多么可怕。
因为谣言本身就是比较震撼的,当你听到这则谣言的时候,你肯定不会相信,但时间久了,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则谣言的时候,你会坚信这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忘记了它本身就是一则谣言。
来源:一木森林
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濒临灭绝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鸭嘴兽列为濒临灭绝物种。
今年 1 月,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和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鸭嘴兽的数量在未来 50 年内减少多达 73%。
去年 10 月,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在《全球生态与自然保护》(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鸭嘴兽的活动范围大幅缩小,还不到以前记录的 41%。
(来源:Robert Dockerill)
2019 年 12 月是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最热最干燥的 12 月;2019 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和最干燥的一年,这个国家已经经历了三年的严重干旱,这也是为什么持续的野火如此严重的一个关键因素。
鸭嘴兽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海岸,那里是受火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东部各州也拥有澳大利亚 80% 人口。
今年 1 月,动物福利组织澳洲方舟 (Aussie Ark) 在干涸的水道中发现了两只死鸭嘴兽。鸭嘴兽还受到污染、土地清理,以及来自狐狸、野狗和猫等入侵物种的捕食的威胁——尤其是当鸭嘴兽选择在陆地上寻找新的水体时。在陆地上,它们可以收起脚上的蹼,用爪子走路。在 19 世纪,数以万计的鸭嘴兽因为它们的厚皮而被杀死,这些厚皮被制成拖鞋或地毯。
Gilad Bino 博士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员,也是 1 月份鸭嘴兽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说在以前的报纸和研究中能看到这样的描述,“二十几只鸭嘴兽在水池里,并且使用我们现在不会使用的词语,比如‘鸭嘴兽迁移’。”如今,这些数字已经不复存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哺乳动物灭绝率更高的国家。
图 | 鸭嘴兽(来源: *** )
2018 年,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估计,一些鸭嘴兽可能会从墨尔本附近溪流中的水生昆虫中摄入人类一半剂量的抗抑郁药物,这些昆虫已经被证明含有大量的抗抑郁药物和其他药物。
一个关于鸭嘴兽的民间故事,说它的起源是一只老鼠和一只鸭子求爱的产物。鸭嘴兽有毛皮、喙、蹼足和海狸一样的尾巴,但它们是卵生的。目前,地球上只有两种卵生哺乳动物,另一种是针鼹,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幼鸭嘴兽和母亲一起生活长达四个月,吮吸母亲胸部毛孔分泌的乳汁。它们在 1.2 亿年前进化而来,为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线索。
鸭嘴兽可能对医学有价值
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科学家称,鸭嘴兽的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抗菌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能会产生新型的、抗超级细菌的抗生素。它们的毒液可能有助于对抗 2 型糖尿病。2016 年,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和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科学家发现,雄性鸭嘴兽的毒液中含有一种能促进胰岛素释放的长效激素。
塔隆加动物园的高级饲养员 Robert Dockerill 称鸭嘴兽为“博士”。他喜欢开玩笑说,鸭嘴兽和针鼹是唯一能做蛋奶沙司的动物,因为它们既能产蛋,也能产奶。
“我们很容易把一个物种推向灭绝”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水生生态学家 Richard Kingsford 是最近记录鸭嘴兽数量下降的研究报告的另一位作者,他也是看着悉尼以西的阿伯克龙比河中的鸭嘴兽 (Abercrombie river)长大的。
他描述了它们的求爱仪式。他说:“它们似乎在做这种奇怪的翻滚,它们在水里打转,互相追逐。”在仪式中,雄性和雌性互相咬对方的尾巴。
图 | 游水的鸭嘴兽(来源: *** )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有人居住大陆。 Kingsford 博士说,人造水坝和引水灌溉农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文之一作者 Bino 表示,按照当前趋势,“如果我们不继续清理土地和改善栖息地,以及假设对淡水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随着气候变化只会进一步导致鸭嘴兽的消失。随着当地种群的分裂越来越小,我们很容易把一个物种推向灭绝。”
澳洲鸭嘴兽或濒临灭绝,上岸太热下水缺氧,鸭嘴兽:我太难了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区域。随着澳洲大火造成的自然环境急速恶化,鸭嘴兽的生存十分堪忧。据1月20日《每日邮报》报道,由于陆地上的酷暑和连月大火引起了干旱,河流逐渐干涸,水中也被燃烧后的灰烬污染,让鸭嘴兽无法生存,很可能濒临灭绝。
据报道,研究人员担心除了土地清理、水坝建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外,近年来澳洲的干旱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都不断恶化了鸭嘴兽这种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处人迹罕至的灌木丛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只死亡的鸭嘴兽,他们都腹中空空,染上了病菌。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吉拉德·比诺(Gilad Bino)称,许多河流中的鸭嘴兽死亡,情况正在不断恶化。“这些都是澳大利亚独有的进化遗迹,而干旱程度加重和持续时间过长等因素肯定会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近几个月来,学者、救援人员和环保组织不断接到人们的 *** ,为在干涸的河流中死去的动物紧急寻求帮助。另外,水中的燃烧灰烬也会导致氧气缺乏,对于两栖生活的鸭嘴兽来说也是致命的影响。
据悉,持续的干旱、酷暑和熊熊大火在澳大利亚造成了一场生态灾难,不仅鸭嘴兽,包括考拉、袋鼠在内的多个物种也受到严重威胁。最近几天,虽然暴雨和山洪袭击了一些城市,却也减轻了肆虐各处的数十起森林大火。生态专家指出,仅依靠目前的拯救行动是远远不够的,除非采取更广泛的行动,否则还是无法拯救澳洲的物种。
图源 ***
毛茸茸的鸭嘴兽会变成濒危物种吗?鸭嘴兽研究员、生态学家Josh Griffiths抱着一只刚抓获的雌性鸭嘴兽。研究人员正在游说澳大利亚国家和州 *** 为这种独特的物种提供更多保护。
摄影:DOUG GIMESY
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
19世纪初,大英博物馆的自然历史藏品管理员George Shaw看到一份从澳大利亚运到英格兰的动物皮毛,那一刻他惊呆了。看上去就像是有人把鸭子的蹼足和喙,缝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动物身上。虽然最终他接受了鸭嘴兽是真实存在的,但最初他怀疑这是个恶作剧,有人把各种动物缝在了一起。
两个世纪后,鸭嘴兽依然令科学家感到震惊。除了四种针鼹,它们是唯一产卵的哺乳动物。它们也是少数几种有毒的哺乳动物之一:雄性鸭嘴兽长着有毒尖刺,造成的疼痛相当于被胡蜂蛰几百次。(最近科学家发现,它们的毒液中含有一种激素,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除此之外,鸭嘴兽没有胃,它们的食道直接通向肠道;它们有10条性染色体,而人类只有2条。这似乎还不够,今年科学家发现,鸭嘴兽的皮毛具有生物荧光,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明亮的蓝绿色。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Tahneal Hawke把一只鸭嘴兽放归维多利亚州的米塔米塔河。研究人员捕捉鸭嘴兽进行健康评估、采集基因样本,并给它们植入微芯片。
摄影:DOUG GIMESY
森林里,晨光微曦,Josh Griffiths和博士生Tamielle Brunt在整理他们用来捕捉鸭嘴兽的网。鸭嘴兽在夜间较为活跃,所以科学家大多数在日出和日落时分研究这种动物。
摄影:DOUG GIMESY
Tahneal Hawke在给一只被麻醉的鸭嘴兽的喙抽血,静脉窦就在皮肤下面。研究人员将用这份样本研究鸭嘴兽的DNA和RNA。
摄影:DOUG GIMESY
在维多利亚州麦克马洪溪,一只小鸭嘴兽刚被放生到一根原木上。研究人员动作迅速,不会让研究对象离开水超过半个小时。
摄影:DOUG GIMESY
但最近,在惊叹之余,鸭嘴兽研究员也深感担忧。气候变化、人类发展、干旱、丛林大火,正在破坏澳大利亚东部的河流,而那里是鸭嘴兽赖以觅食和交配的地方。科学家现在正在敦促澳大利亚 *** 和几个州把鸭嘴兽列为易危物种,从而为它们带来更多的保护。
缺水
由于鸭嘴兽容易受到惊吓,再加上通常在夜间活动,所以统计它们的数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所有迹象都表明,它们的数量在下降。根据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基金会等机构最近的报告,过去30年里,在超过22%的栖息地里,鸭嘴兽消失了。
历史记录进一步证明了下降趋势。“一些记录显示,成千上万的鸭嘴兽因为皮毛被射杀,”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态学家Tahneal Hawke正在研究鸭嘴兽的种群动态,她说:“有人说,曾在一条河里看到了20只鸭嘴兽,而我一次最多只看到了4只。”
Josh Griffiths和研究员Farley Connelly在设网捕捉鸭嘴兽。日落之后,他们每三四个小时会检查一次网,在黎明时把它们带走。
摄影:DOUG GIMESY
2019年和2020年初,丛林大火席卷了澳大利亚。与袋鼠和考拉等其他标志性物种相比,作为水生生物,鸭嘴兽似乎情况更好一些,但它们的河流栖息地也受到了影响。
摄影:DOUG GIMESY
鸭嘴兽的皮毛浓密、防水,当它们在河流和小溪中觅食和交配时可以保暖。历史记录显示,欧洲商人为了它们的皮毛,杀死了成千上万的鸭嘴兽。
摄影:DOUG GIMESY
19世纪的博物学家George Shaw之一次看到鸭嘴兽的皮毛时,以为有人在开玩笑,把鸭子的蹼足和喙缝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动物身上。
摄影:DOUG GIMESY
鸭嘴兽的蹼足可以让它们在水中快速前行。不过,在陆地上行走则是另一回事。它们的腿短而重,像爬行动物一样向外张开。与体型相似的其他陆生哺乳动物相比,它们在陆地上行走所耗费的能量要多30%。
摄影:DOUG GIMESY
研究人员必须小心地避开雄性鸭嘴兽后腿上的毒刺。虽然对人不致命,但据说尖刺分泌的毒液会让人非常痛苦。
摄影:DOUG GIMESY
鸭嘴兽把脂肪存储在尾巴上,以防食物短缺。雌性鸭嘴兽还会用尾巴在温暖的身体上孵蛋。
摄影:DOUG GIMESY
在2月发表的论文中,她的同事Gilad Bino预测,如果气候变化如预料中那样继续恶化的话,那么在未来50年里,近四分之三的鸭嘴兽将会消失。
根据预测,气候变化会增加干旱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丛林大火的风险,比如2019年和2020年初席卷澳大利亚的大火。根据环境咨询公司Cesar Australia的生态学家Josh Griffiths和同事最近发布的报告,这些火灾后,在14%之前见到过鸭嘴兽的地方,鸭嘴兽已经消失了。
Griffiths研究鸭嘴兽已有13年,他告诉我们,鸭嘴兽面临五大威胁是:“缺水,缺水,缺水,缺水,还是缺水。”
他工作的地方靠近墨尔本,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城市化。随着道路、人行道和其他硬化路面变多,雨水会迅速注入城市河流,导致河岸被侵蚀,沉积物增加,鸭嘴兽的猎物被赶走,给它们带来不小的挑战。
水坝会改变水流,阻碍鸭嘴兽的活动,也是一大威胁。新南威尔士大学生态系统科学中心的主任Richard Kingsford说,在他所在的州,有三项提议让他特别担心。
“新南威尔士州认为,这会让整个国家不再干旱,但实际上却会让这些河流的情况雪上加霜,包括鸭嘴兽生活的河流,”他说:“如果(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种脆弱的物种,那么在批准提议时,要求会高得多。”
易危物种
澳大利亚保护基金会的环境政策分析师James Trezise说,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标志,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对于一些原住民来说,鸭嘴兽有着特别的意义。鸭嘴兽是瓦迪瓦迪人的图腾动物之一,也是他们的精神象征,但距离鸭嘴兽上一次出现在他们的领地上,已经有很多年了。
为了确保这种标志性动物不会消失,包括摄影师Doug Gimesy在内,研究人员和倡导者向澳大利亚和几个州 *** 提出申请,要求将鸭嘴兽列为“易危物种”。11月下旬,维多利亚州的科学咨询委员会建议批准这个申请。南澳大利亚州已经将鸭嘴兽列为濒危物种。
将鸭嘴兽列为国家层面的濒危物种,要求澳大利亚 *** 提高对鸭嘴兽的监管力度,同时在评估水坝等大型开发项目时,官员必须考虑到鸭嘴兽的情况。
此外,科学家表示,他们希望 *** 在河道整治时考虑更周全;减少为农业清理土地,这会导致河流被侵蚀;禁止“淡水螯虾陷阱”,这种陷阱被用于捕捉甲壳动物,但往往也会困住鸭嘴兽。
Gilad Bino和Tahneal Hawk把临时无线电应答器粘在一只雌性鸭嘴兽的尾巴上。应答器可以帮助他们收集鸭嘴兽的活动信息,以及水坝上游泄洪带来的影响。
摄影:DOUG GIMESY
他们说,希望全球物种保护状态的权威机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也能重新审视对鸭嘴兽的分类。2016年,鸭嘴兽被列为近危物种,而列为易危物种,则意味着距离濒临灭绝只有一步之遥,这会给澳大利利亚 *** 增加一些压力。
“趁现在来得及,我们还有机会做点什么,”Kingsford说:“如果它们现在或是明年不在名单里,那么两到五年后就会濒临灭绝,那时为时已晚。”
(译者:Sky4)
大约距今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白垩纪,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降临,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霸主恐龙灭绝,450万年前才出现了人类。直到今天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还是有一些古老的生物延续了下来。尽管它们同时代的其他生物已经陆续消失,但是它们却适应了地球的环境,生活在狭小的区域里到了现在。下面是地球上至今存活的6种史前动物,它们也被称为动物界里的“活化石”。
1、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誉。早在中国古代,就保存着有关大熊猫的记载。在这些古籍里,大熊猫竟有着众多截然不同的称呼,如貘、貊、花熊、驺虞、食铁兽等等。相传大熊猫曾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领袖蚩尤的坐骑,黄帝打败蚩尤后,大熊猫又成了黄帝的坐骑。
自大熊猫被发现以来,人们就喜欢上了这种性情温顺、憨态可掬的动物。在唐代,大熊猫就被看作祥瑞的象征,担负着传达友谊的国际使命。而如今,大熊猫依旧是中国最珍贵的礼物,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传达着中华民族的最友好的情谊。
2、考拉
考拉又被称为“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化石证明,在距今2500万年前,古老的澳洲大陆上就出现了考拉的祖先。那个时候的考拉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生活在树林里,而是居住在热带雨林中。像考拉这样动作缓慢的动物,居然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千万年,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惊讶?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林火持续肆虐,已经毁掉了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上千只考拉葬身火海。澳大利亚树袋熊基金会主席称澳大利亚考拉的数量正在大幅减少,面临功能性灭绝。同样是国宝,看来中国的大熊猫还是要幸运很多啊!
3、鸭嘴兽
鸭嘴兽早在2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至今仍然生活在澳大利亚。作为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也是更低等的哺乳动物,鸭嘴兽至今都没有完成进化。虽然鸭嘴兽也是用乳汁哺育后代,但它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在后代出生前,鸭嘴兽会像鸟一样孵化自己的蛋。
2013年11月,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昆士兰州的一个沙漠地区发现了鸭嘴兽祖先的化石。这种鸭嘴兽和现在的鸭嘴兽长得差不多,但是比现在的鸭嘴兽整整大了一倍,可以说是鸭嘴兽中的“哥斯拉”。鸭嘴兽在科学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们历经了上千万年的时间,既没有灭绝,也没有进化,一直保持着“中间”状态,这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4、中华鲟
中华鲟是生活在我国长江和珠江等水域里的稀有鱼类,在目前世界上仍存活的27种鲟鱼中,中华鲟是最古老的,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中华鲟就被称为“王鲔鱼”。现在的中华鲟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已经基本绝迹。作为溯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每年都会逆流而上,到几千公里外的金沙江一带繁殖,等幼鱼长大再重回故地。中华鲟世世代代不忘故地的品格,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被命名为“中华鲟”。
据古生物资料记载,鲟科动物曾在2亿3千万前的早三叠世盛极一时,资格可能比恐龙还老。中华鲟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的祖先古棘鱼和恐龙生活在一个时期,而中华鲟本身也有1亿4千万年的历史。现在的中华鲟已经濒临灭绝,再不拯救中华鲟,这种古老的鱼类恐怕真的就要成为绝响了。
5、娃娃鱼
娃娃鱼又称“中国大鲵”,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作为一种两眼全瞎的动物,它们仍然艰难地存活了1亿6500万年。因为它们的行动迟缓,很难捕捉到食物,所以娃娃鱼进化出了一种更加缓慢的新陈代谢系统,即使饿上两到三年都不会死亡。
人类活动让娃娃鱼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这也是导致娃娃鱼成为濒危动物的主要原因。尽管现在娃娃鱼已经被人工养殖,但是科学家发现,娃娃鱼并非一种,而是可能存在5到8种。如果不考虑不同种的娃娃鱼需要不同的保护措施,随意将人工饲养的娃娃鱼放归野生环境,可能造成遗传均一化的出现,那么这种地球上现存体型更大的两栖动物终将灭绝。
6、鳄鱼
排在最后的鳄鱼应该是所有动物里最不让人惊讶的存在了,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它们曾和恐龙等史前霸主打过架。作为现存最原始的动物之一,鳄鱼以其强壮的身体和繁衍能力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活化石”之一。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子鳄就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扬子鳄又被称为“猪婆龙”或者“土龙”,在它们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当初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对科学家研究远古时期的生物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恐龙统治地球至今,鳄鱼在这两亿多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据科学家估计,鳄鱼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与它们的捕食习性脱不了关系。鳄鱼行动的迟钝,无法捕捉那些快速移动的目标,所以运动量小,体力消耗少。所以在冰川期食物极度短缺的条件下,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都因为不能满足能量的消耗最终难逃厄运,鳄鱼却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你还知道哪些从史前存活至今的远古动物?
干旱污染致大量死亡 研究:澳鸭嘴兽有灭绝危险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澳洲新快报》报道,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由于干旱污染等原因,澳大利亚标志性动物鸭嘴兽恐面临灭绝。
据报道,近日,一批鸭嘴兽被发现死于新州干涸的河道溪流,主要是因为旱灾和人类活动,如筑坝和蓄水用于农业灌溉,以及来自国家公园内的其他野生物动捕食,还有畜牧业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报告的作者宾诺说,现在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阻止鸭嘴兽从我们的河流水道中消失。
宾诺说:“迫切需要对鸭嘴兽进行一次全国风险评估,以分析这一物种的保育状况。”
但澳大利亚联邦环境部长发言人则表示,按目前的国家环境法,鸭嘴兽未被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
据报道,保育团体澳大利亚方舟见证了新州大巴林顿地区鸭嘴兽种群数量大幅下降。澳方舟主席福克纳说,干旱对这种动物影响更大。在该地区,鸭嘴兽都已消失,无法找到它们。
福克纳说:“许多水坑已干枯或充满淤泥,剩下的水坑则被国家公园内外的野马,野猪和牲畜使用时破坏。”
他透露,在找到的鸭嘴兽尸体中,腹部空空,而且都染上霍乱病菌或其他病菌。
据悉,鸭嘴兽是冈瓦纳古陆恐龙时代的物种,它们是产卵的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谱系之一。
福克纳说:“它们一直处于这种持续不断的东海岸温带环境中,几百万年来一直未变。”
他还称:“现在来看,一个个充满细菌且死气沉沉的污水坑,在我们的地区非常多,鸭嘴兽终将被赶尽灭绝”
鸭嘴兽被认为未完全进化,却停止进化,从2500万年前存活至今在动物世界中,动物的外形千千万万,有些习以为常,有些却出乎所料,地球上长相奇特的动物有很多,但鸭嘴兽必然能上榜,初次发现这种物种,一度还认为是恶作剧,鸭嘴兽的嘴和脚像鸭子,身体和尾部像海狸。
鸭嘴兽最为奇特的就是被认为是未完全进化哺乳动物,是因为鸭嘴兽违背了对已有的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划分,鸭嘴兽能像爬行动物或鸟类般产卵;卵孵出后,又能像哺乳动物般喂奶水给幼仔,最终将鸭嘴兽列入“卵生哺乳动物”,这种动物代表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环节!
鸭嘴兽还是一种充满神秘感的动物,既然被认为是未完全进化,说明还需要进化,但鸭嘴兽又早已经停止进化了,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更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又选择了停止进化,但在2500万年前就已出现,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亚,它们凭借什么适应自然变化,一直停留“过渡阶段”,既不进化,没有退化。
蠢萌蠢萌的鸭嘴兽还是具有生存技能的,在澳洲这适合动物生存地方,若没有人类捕猎,本身不懒的话,都是能够捕捉到足够食物,毕竟考拉也是在澳洲的,鸭嘴兽比考拉勤劳N倍,一天24中大概有12个小时都在觅食,而且鸭嘴兽的嘴能感受到震动,还能接收到微弱的生物电流,小鱼小虾难逃鸭嘴兽的追捕。
鸭嘴兽还是自带毒刺的哺乳动物,长在后足的毒刺可以很轻易地杀死小型动物,若人类不小心被刺到,虽不致命,但会有剧烈疼痛,这是蠢萌蠢萌鸭嘴兽的自保和攻击武器!
也许鸭嘴兽凭借它的生存技能能适应大自然规则,但鸭嘴兽也面临其它动物一样最强大的敌人——人类,为获得鸭嘴兽珍贵毛皮或 *** 成标本,鸭嘴兽被过渡捕捉,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最终当地 *** 制定保护法规,才让鸭嘴兽数量有所恢复,现在种群数量也恢复到无危状态!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