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批发市场在哪里,香菇批发市场大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7 0
“野生菌之乡”这样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菌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

冬日里,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顶山乡新村村委会一家食用菌种植基地,菌香扑面而来,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金黄色的菌朵,它们大小不一,不过都厚实饱满,样子格外好看。

这是当地试种不久的榆黄菇。因为全身呈现金黄色,又称其为“黄金菇”。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榆黄菇不仅有“颜值”,“内涵”也不错。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既有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养身的药用价值,在食用菌市场上竞争力不小。

云南人大多知道南华县野生菌出名,为什么这里偏说人工菌呢?确实,南华县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有二百九十多种,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31.2%,是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乡”。

可冬季野生菌少,除了松露等少数野生菌外,其他野生菌要等到来年六七月份雨季到来后才能再次和食客见面。

当地村民采挖的松露。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野生菌少的这几个月,谁来填补食客的味蕾?南华县有招,当地以野生菌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抓手,打造人工食用菌种植,补齐野生菌受季节、区域限制的短板,推动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吃又好看的榆黄菇就是当地尝试打造的人工菌之一。

“起初乡里动员我种植人工菌,说实话,没种过,心里没底。”基地负责人、养猪专业户李成虎实话实说。

“后来怎么又同意种了?”记者追问。

“乡里不停给我做工作,说榆黄菇不难种,冬季野生菌少,种榆黄菇刚好能填补市场空缺。还说我是致富带头人,要带头干。说场地免费提供,种菌有补贴,技术免费培训,能帮争取创业贷款……”李成虎听得甚至有些烦,不过确实心动,“有好政策,干干无妨。”他说。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李成虎说的“干干”不是随便干,他可是下了血本。今年7月,拿着争取到的50万元创业贷款,又拿出多年积蓄,共投资200多万元种榆黄菇。

“之一茬种了5万棒,8月开始采收,能收到年底。”李成虎说,每棒产量差不多9公两,总的就是4万多公斤,鲜菌每公斤能卖12块,预计之一茬产值能有50多万元。“这样算下来,如果菌子‘没病没灾’,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

有了李成虎的示范带动,不少村民效仿,跟着种榆黄菇。李成虎不怕榆黄菇种的多影响价格,“市场那么大,一起种才好!”他还负责回收,解决村民们后顾之忧。

不止新村村委会,在沙桥镇鹅毛树食用菌种植基地,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朵朵大球盖菇争相探出脑袋,有的正吐露着菌芽,有的撑出了菌伞,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把这些食用菌发往昆明、贵州等地。

在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沙桥镇抓住产业发展“龙头”,引进企业,既解决技术、投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又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进而实现农企共赢目标。

种植基地里的榆黄菇。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放眼南华县,近年来,当地把人工食用菌产业作为菌类产业发展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旨在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截至今年10月底,当地发展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3177亩,涉及44个村委会,34家合作社,10家企业,惠及农户1620户,种植品种主要为大球盖菇、香菇、羊肚菌、平菇、木耳、灵芝、羊肚菌、榆黄菇、仿生鸡枞等。

如今,人工食用菌陆续上世,“无缝衔接”了野生菌市场空档,“野生菌之乡”就这样实现了一年四季都能吃新鲜菌子的“小目标”。

南华还有“大目标”。“‘野生菌之乡’是我们的名片,我们将持续加大菌类产品的研发力度,培育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南华县 *** 相关领导说。

【中国特产乡 荆楚新丰景④】一朵菇何以“傲娇”海外19年——探访“中国香菇之乡”随州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实习生 龙思琪 王诗琪

七月流火,一组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让随州香菇频频“出圈”——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0.85亿元,位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

连续19年出 *** 易量排名全国之一,近三年占全国出口量达25.5%。

香菇起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我国最早栽培香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香菇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品源现代公司建成的香菇规模化种植基地。

炎帝故里,自古“菇”香天下。随州,地处北纬31度的香菇黄金生长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造就了优质香菇生长的理想环境,有着“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美誉。

一朵随州香菇的“绽放史”,也是一部产业创新与大众创业史,让人深切感受到湖北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

种数字菇——

出品率是行业平均水平3.5倍

入伏后,气温节节攀升。

正是菌棒养菌的关键时期,湖北宝蕈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靳明兵,每天都会打开手机,“指点”菇棚。

宝蕈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的数字化菇棚位于随州市曾都区,自动控温设备、内外循环风机、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等一应俱全,依托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应用,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菌丝生长情况。棚内还配有智能全自动菌棒装袋机,拌料、套袋、装料、扎口、封口,全程电脑控制,不仅节省用工17人,而且效率提高20多倍。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传统香菇种植高度依赖人力、经验,靠天收,风险难控,稍有不慎,减产减收。

近年来,随州积极引进菌棒工厂化生产、数字化菇棚等先进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一批香菇智能化生产基地先后建成投产,从生产源头保障香菇品质。

湖北长久菌业公司基地内,智能化大棚依托农业物联网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一年四季出菇。

随州市炎顺菇业公司投资近千万元,采用自动化制棒、规模化种植发展香菇产业,今年制棒200余万袋、规模种植近100万袋,成为规模化种植示范引领者,带动菇农稳定增收。

据统计,随州市标准化、规模化香菇种植基地达444个,10万袋以上的种植基地超过110个,50万袋以上的种植基地有8个,日生产能力1万袋以上的集中制棒厂75个,年集中制棒能力8000万袋以上。

香菇产业链最前端,当属菌种研发。

目前,随州市已有83家规模化菌种生产企业,香菇菌种年生产量3000万公斤以上,其他菌种200万公斤以上,总量占全省菌种年产量的50%以上,除满足本市所需外,还远销十堰、襄阳、贵州等30多个省市。

好原料造就好产品。据农业农村部权威机构检测,随州香菇粗多糖和干物质含量名列榜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也名列前茅,富含活性多糖和硒,综合评定为“外观品质优良,内在品质上乘”。

《2022—2023年度“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报告》显示,随州香菇优质菇出品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5倍,长期雄踞全国榜首。

卖网红菇——

“香菇+”端上60余国家和地区餐桌

农产品产得好,更要卖得好。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全国香菇产量从769万吨上涨至1115.9万吨,鲜香菇、干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批“菇勇者”纷纷走出随州,重新审视市场。

基地种植的香菇。

不同于老一辈华人华侨保留熬汤、炒菜等中国传统烹饪习惯,年轻一代饮食习惯更偏西化,喜欢面包、牛排,离不开各种蘸酱和罐头。品源现代公司集中精力开发以清香即食为特点的“菇的辣克GOODLUCK”牌香菇酱,填补全省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空白。2021年,公司产品出口量居全省同行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消费异军突起,营养保健品需求旺盛。香菇含有丰富的多糖体和蛋白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裕国菇业在行业内首家通过美国食品安全FDA认证,研发出香菇多糖产品,上市两个月便出口900余万美元,近6年累计出口近8亿美元。

从干香菇到香菇酱、香菇系列精深加工产品,随州香菇“朋友圈”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走向6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力大幅上升。

疫情以来,货柜难求、运费飞涨。企业纷纷调整“泳姿”,加快融入“双循环”。

品源公司深耕佐餐酱市场,在清香型香菇酱基础上,增加了国人喜欢的香菇辣酱系列产品,并组建专业电商团队,打造网红爆款产品;线下将产品销售到航空公司、商超、餐饮与高铁,仅2022年春节7天,卖出200万罐产品。

裕国菇业主打“年轻态”流行食品路线,推出即食香菇、香菇调料、香菇提取液、香菇饮品等8大系列近100种产品,刷新了市场对于传统香菇产业的认知,满足广大消费者便捷化、潮流化养生消费需求,畅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原木童农业、万佳食品、山之珍食品、合泰食品等企业,在香菇酱、香菇浓缩汁、香菇风味食品、香菇多糖口服液、香菇脆等加工领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精准营销。

龙头引领,让随州香菇产业实现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以外贸为主向“双循环”发展的升级。当前,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在出口中占比达80%,远超国内同类地区。

兴共富菇——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

小香菇,大产业,也撑起一把把“致富伞”。

随县军成菌业种植合作社是随州市规模较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之一。合作社负责人汤成介绍,合作社包制袋、包成活、包技术、包销售。菇农一个大棚可种植7000多棒香菇,每棒只交5角钱服务费,每个大棚利润2.8万元左右。在基地务工的黄霞一脸满足,“平时干杂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如果是在拌料、装料旺季,每天能挣200多元!”

随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需要,食用菌机械越发重要。在湖北扶星农业机械公司,从香菇、平菇、木耳到羊肚菌等种制棒自动化设备,到装扎机、烘干机、灭菌柜全系列产品齐全,客户可以“一站式”采购。据介绍,随州市现有16家食用菌生产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香菇文化体验也成为随州市旅游热点。仅随县,就有三里岗“香菇小镇”、“百里画廊”香菇主题农家乐、香菇采摘、香菇品尝、香菇种植等观光景点,“神农药菌谷生态科技旅游园”等观光项目。以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裕国香菇工业旅游园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据统计,随州香菇产业从业人员达3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已形成集菌种繁育、机械制造、标准种植、科技加工、仓储物流、出口创汇、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全国香菇菌种研发中心、种植中心、精深加工中心、贸易中心与全国一流的香菇文化博览中心,随州正不断加快补链、延链、强链。

今春以来,依托湖北农发集团成立的湖北香菇集团、湖北农发楚香菇业公司相继在随州揭牌,将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实力和品牌优势,引进、整合产业链优质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大食用菌贸易,进一步做优、唱响随州香菇品牌。

“菇”往“金”来。2022年,随州香菇产业发展再创历史新高:香菇种植规模3.21亿袋,居全国香菇四大主产区之首;香菇干品总产量7.62万吨,占全国香菇总产量的5%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00亿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武威凉州:食用菌产量居全省县区第1位

武威凉州:食用菌产量居全省县区第1位

食用菌

每日甘肃网12月26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据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武威市凉州区依托众兴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市场、品牌上的优势地位,统一由企业和合作社收购进行分类加工,凉州全区生产的鲜品食用菌实现即产即销,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2022年上半年食用菌产量达到2.8万吨,产值1.8亿元,预计全年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3.46亿元,食用菌产量居全省县区第1位。

凉州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凉爽、大气水土无污染,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凉州区委、区 *** 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食用菌产业富民发展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科学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南部沿山冷凉灌区布局建设“一核心、八基地、多点发展”产业带,以众兴菌业作为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培育5家企业、11家合作社、350多户家庭农场参与食用菌生产。

目前,凉州区新华、韩佐、清水等镇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以“抓产业促振兴”为理念,积极招商引资,不断构建产业布局,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2022年全区用于食用菌生产日光温室607座,袋栽规模达955万袋,畦栽面积5.99万平方米,其中羊肚菌116座4.52万平方米;大球盖菇30座1.47万平方米;姬菇103座206万袋;香菇23座50万袋;黑木耳95座210万袋;金耳36座21万袋;滑子菇30座25万袋;茶树菇2座6万袋;平菇151座377万袋。新建成新华镇新华村、韩佐镇头畦村、清水镇上四村、古城镇五畦村4个食用菌产业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文/图

贵州:镇远县金盆村香菇销售火爆 村民走上致富路

眼下,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羊场镇金盆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络绎不绝的商客,村民们乐的合不拢嘴。

近年来,金盆村立足自身气候土壤条件,发展香菇产业,共建设占地面积45亩的香菇种植基地,在陈俊伦、黄远彪与黄大根3人的带领下,提高香菇种植技术和开拓市场齐头并进,让金盆村的香菇产量高、品质好,线上线下市场订单不断。

今年以来,该村已对外销售香菇11.5万公斤,收入120多万元。香菇采摘期从今年9月到明年5月,预计产量达40万公斤,销售额达400万元。金盆村香菇得到广大收购商的认可,很多顾客均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销售网已初步搭建。

下一步,金盆村将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交口香菇成长记:从零星种植到出口海外

山西省交口县发展香菇产业,菌棒、香菇远销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李海凤 摄

中新网吕梁7月31日电 题:山西交口香菇成长记:从零星种植到出口海外

作者 高瑞峰 李海凤 穆艳丽

31日,山西省交口县尚家沟村香菇种植基地内,菌棚内菌棒上长满了一朵朵成熟的香菇。“正是香菇旺的时候,一人一天能摘10筐左右。”村民李水丽说。

交口县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海拔在830米至2054米之间,受纬度、地形和海拔高程影响,气候温凉,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9℃,境内多数区域昼夜温差达10度以上,为香菇种植特别是夏季香菇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

郜金柱是尚家沟村之一批食用菌种植户,2015年,他与6户农户以每棒0.5元酬金,从河南聘请技术人员学习食用菌种植。如今,一座座食用菌大棚遍布尚家沟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喜平介绍,目前全村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50余万棒,茯苓种植面积近400亩。

山西省交口县,食用菌种植成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高瑞峰 摄

山神峪村是交口县更先尝试发展香菇产业的试点村,从试种1万棒香菇起,村民发挥“房前屋后”香菇种植便于管理、节省成本、节约土地等优势,“一户一棚菇”实现了“种一棚菇、富一家人”,全村200余户,村民收入八成来自于香菇产业。

香菇批发市场在哪里,香菇批发市场大全-第1张图片-

2012年引进食用菌种植起发展至今,交口县香菇产业从零星种植到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超3000万棒,覆盖全县60%的行政村。菌棒、香菇远销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小香菇”成就了大产业,成为交口县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韦禾、天麟等龙头企业相继涌现,培育52个专业村,4个种植规模200万棒以上示范乡镇,形成“制菌、栽培、分选、加工、包装、冷藏、销售”全产业链格局。

走进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菌棒加工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工人在灭菌、接种、转运等各个岗位上忙碌着,工作人员尹慧青说,“近期,菌棒要求量大,8台机器全部运行,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完成菌棒加工订单。”

山西省交口县香菇产业从零星种植到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超3000万棒。 李海凤 摄

作为交口县香菇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该公司生产菌棒逾1085万棒。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劳务就业、承包菇棚、金融合作、辐射服务带动等模式,带动2040户农户增收,带动23个村集体经济破零。

交口县下蒿城村韦禾香菇种植大棚内,鲜嫩的香菇紧紧簇拥,村民韩林芝说,“在这里干了4年,摘菇、洒水,一天可以挣八九十块钱,离家近,能挣钱,挺好的。”(完)

湖北随州:中国香菇之乡“菇”事忙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村民采摘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随州市是鄂北门户,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菌类生长。在当地,香菇种植和加工已形成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链。

据统计,随州香菇产业惠及全市30余万人口,年综合产值超300亿元,已成为湖北省外贸支柱产业。预计到2025年,随州市香菇种植量将达到5亿袋,香菇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出口将超12亿美元。

“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随州收获了众多靓丽名片。如今,越来越多的随州香菇漂洋过海,畅销国际市场。“菇”往“金”来,一朵香菇奠定了随州坚实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更释放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种植的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村民展示采摘的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市随县殷店镇的香菇基地。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村民采摘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村民采摘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市随县殷店镇的香菇基地。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种植的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湖北随州军成菌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村民采摘香菇。新华网发 王新格 摄

新疆兵团戈壁上建现代香菇产业园

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冷棚建设在大片戈壁上。 史玉江 摄

中新网新疆图木舒克6月7日电 (史玉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持续向荒漠要效益,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该师市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着力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目前已在戈壁上建有千亩蔬菜、香菇大棚,进而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中新网记者6日在该师44团13连看到,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冷棚建设在大片戈壁上,如同方阵排列延伸至远方,每座棚顶部都安置着光伏设备。

走进冷棚,只见一排排比人高的菌棒架上设有喷水设备,地面上铺有降温滴灌带,菌棒上“伸展”着圆润饱满的香菇。工人正在部分冷棚内采收,并按照香菇的菇形、品相分类入筐。

当地适宜生产一级花菇,且商品率高。 史玉江 摄

据介绍,该产业园是2022年新疆农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3亿元,在该连周边的戈壁上建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建成投产100余座大棚,已形成集菌棒 *** 、香菇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前期生产的鲜菇以及 *** 的干香菇在疆内外市场已全部消化。”新疆农发集团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富才告诉记者,一个大棚一年可以种植14万菌棒,菌棒全生育期可产4茬,目标是达到5茬,商品菇收购价每公斤在10元左右。

“今年2月,我们种植的210万棒香菇菌棒集中上架,每天出菇量在40吨至60吨。目前是国内香菇市场的淡季,我们可以错峰上市。”谢富才说。“之一批采收的鲜菇,乌鲁木齐与河南西峡县客商已收购近200吨。”

“目前主要生产香菇、平菇和雪莲菇。”该基地技术员胡文斌说,虽然全国许多地方种植香菇,但凭借地域优势和科技,这里种出的香菇不仅花菇率高,而且商品率高。“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配合控温、控湿、控光等技术,适宜生产一级花菇,比起普通香菇,花菇价格要高30%以上。”

每座棚的顶部都安置着光伏设备,可降低生产成本。 史玉江 摄

据了解,这些菌棒原料采用的是当地修剪废弃的果树枝,解决了废弃果树枝焚烧污染环境难题,废弃的菌棒可做肥料,烘干后也可作燃料,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0团夏河镇、51团唐驿镇、53团金胡杨镇已建成规模化菌菇生产大棚,带动连队集体经济发展,为职工群众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在南疆,菌菇产业发展前景很好,通过引进企业带来新的科技和管理理念。”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德江说。(完)

以“菌”为媒 福建古田向世界展示“闽人智慧”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墨西哥菌草技术培训班第二批学员来到宁德市古田县,走访了食用菌批发市场、食用菌博物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以及福建珍菌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晟农农业开发公司、十方田商贸公司等地,详细了解古田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食用菌在菌种研发、培育及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

菌草技术培训班对开展食用菌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走向世界,让外国友人切身体验到“又美又甜 快来古田”菌都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古田全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行业,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和农户70%的现金收入均来自食用菌产业。古田县公共区域品牌“十方田”目前已有71家企业合作社的400多种优质农产品获准使用。2022年,古田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14多亿袋,总产量91万吨(鲜品),产值62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23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达38.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古田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产业链非常完整。通过现场参观、交流、学习,让学员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直观认识,也为今后同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合作交流打下一个良好基础。”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朋虎说。

据了解,菌草技术是我国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涵盖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生态治理、菌草及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古田县倾力打造“开放古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菌草技术对外援助与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古田县先后为七十多个国家的学员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雷银清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员充分利用参观考察,了解食用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加深对菌草技术应用的了解,共同探讨菌草技术在学员所在国的发展前景和必要性,促进开展技术合作洽谈。”(姚剑平 李文君 李雅婷)

江苏苏州市南环桥批发市场食用菌价格行情分析

根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江苏报价点王经理6月2日报价显示,与1月18日报价相比,该市场食用菌价格呈下降趋势。该市场价格上涨的品种有1种,海鲜菇价格由5元/公斤涨至7元/公斤,涨幅为40%;该市场价格下降的品种有6种,其中香菇价格由10.4元/公斤降至10元/公斤,降幅为4%,蟹味菇价格由10.83元/公斤降至8.33元/公斤,降幅为23%,白玉菇价格由10.83元/公斤降至8.33元/公斤,降幅为23%,杏鲍菇价格由5.5元/公斤降至4.5元/公斤,降幅为18%,茶树菇价格由10.07元/公斤降至9.09元/公斤,降幅为10%,秀珍菇价格由10元/公斤降至9元/公斤,降幅为10%;该市场价格持平的品种有2种,其中金针菇价格均为4元/公斤,花菇价格均为11元/公斤。王经理表示,由于疫情原因,从年后市场就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近期刚刚解封,导致大部分菇类价格走势下降,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菇类价格将恢复如常。

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蘑菇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北街村的蘑菇大棚内,阵阵菌菇清香扑鼻而来,种植户正忙着摆放菌棒、喷洒营养液。摆放整齐的菌棒上,一朵朵肉质饱满的小平菇已冒出头,长势喜人。

“这块地共400余亩,拥有大棚99座,最多一天能出平菇20000余斤,除了供应本地商超,大部分发往万邦蔬菜批发市场,还有一部分走进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餐桌,价格十分可观。”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现在正是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蘑菇大棚外面,二十多个农民正忙着给菌棒装料、运输。“在这儿干活的都是我们本村人,这里离家近,不耽误大伙儿做饭接送孩子。他们忙完自己地里的活儿,就来这里装菌棒,装一个菌棒2毛,手快的一天能装700多个,挣一百多块钱。”北街村妇女主任秦彩玲说。

据悉,该基地积极加快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加强同科研机构合作,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从单一平菇种植到平菇、香菇、灵芝盆栽等多品种,实现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冷藏、销售到有机肥的转化,一体化生态循环生产。

北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是朱曲镇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朱曲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以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切实发挥特色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标签: 香菇 批发市场 哪里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