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高清图片,鳙鱼高产养殖技术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43 0
湖北百斤花鲢鱼王“寿终正寝”,寿命到底有多长?能长多大?

湖北的一个人工湖里,出现了一尾花鲢王,体长和成年人差不多,体宽超过普通成年人,据目击者称“重量应该超过100斤了”。

发现花鲢王的是一位罗姓钓鱼爱好者,据罗先生讲:“当时他正在湖边钓鱼,忽然发现湖中好像有一段烂木头。正当他诧异湖中哪儿来的烂木头时,却发现那不是木头,而是一条大鱼!”

“一开始都没以为是条鱼,因为太大了嘛,感觉像截烂木头,后来发现是条鱼,很多人都围过来看了。怎么也想不到,湖中会有这么大的鱼?”发现的时候这条大花鲢已经死亡。

工作人员对它进行检查发现:这条大花鲢除了巨大之外,外观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受伤的痕迹,也就是说它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受伤。如此之大的花鲢十分罕见。从外观来看没有受伤,这条花鲢应该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因为鱼类都是有寿命的。

前段时间在美国,也发现一条花鲢,重量达到惊人的114斤,推测寿命超过20年。花鲢作为一种常见的鱼类,那么它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到底能活多少年?这要从认识花鲢开始说起。

1、花鲢、花鲢又叫胖头鱼、大头鱼、鳙鱼、黑鲢等。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1/3。为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鱼类,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青、草、鲢、鳙)花鲢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泛的鱼类之一。

花鲢主要生活在水中上层,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自然状态下可达30-40公斤,也会出现巨大个体。但是不耐低温,一年中最活跃的季节为夏季,当水温降低到10°以下就会聚集在河流或者湖泊深水处越冬,但在冬季它并不停止觅食,钓鱼人在冬季钓获鲢鱼也比较正常。

2、繁殖、自然条件下,鲢鳙的性成熟时间比较晚,一般需要3-5年,体重达到10公斤左右,或者10公斤以上即可产卵。但是在有些温度比较高的地区,比如南方沿海地区等,性成熟时间比较早,甚至3-5公斤都有鱼卵,我钓获过一条17斤的花鲢,肚子内已经很多鱼卵。

花鲢性成熟后,当水温达到20°左右(每年4-7月)开始产卵,如果按照产卵量来算,成鱼1公斤产卵6-8万粒,也就是说一条10公斤的花鲢产卵量可达60-80万粒,产卵量非常大。每当产卵的时候大群鲢鳙聚集到一起产卵。花鲢的产卵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流动的水流,因为流动的水流内含氧量充足,对于这种高耗氧的鱼类来说,流动的水流能够满足花鲢和鱼卵的氧气需求。(静水中花鲢几乎不产卵)

3、孵化、自然水域内花鲢鱼卵需要多久才能孵化?这个并没有固定时间,因为自然水域内水温一直在变化,比如:白天水温高、晚上水温低、浅水温度高、深水水温低等等,水温相差很大,所以即使是同一种鱼类鱼卵的孵化时间也不一样,大致需要3-7天。

不管任何鱼类,从产卵开始,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花鲢也不例外。花鲢的鱼卵为沉性卵,也就是产卵后鱼卵缓缓沉入水底,而水底有大量杂食性鱼类生存,比如:趴地虎、麦穗鱼等等,这些鱼类都会食用鱼卵,并且如果产卵后水流不在流动,那么大量鱼卵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一条10公斤的花鲢产卵量60-80万,最终孵化的也不一定有十分之一!但孵化仅仅是之一步。

4、生长、任何鱼类的生长都离不开食物,花鲢也不例外,幼苗阶段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花鲢鱼最喜欢在肥水中生长,一些养殖鲢鳙的水库,会把水质调得很肥,主要为了让浮游生物快速繁殖,让鲢鱼的食物更多,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花鲢鱼生长速度很快,1龄鱼可重达0.8- 1公斤,2龄可达2-3公斤,自然水域内有些花鲢重量可达30-40公斤,为大型鱼类。但是很多花鲢鱼根本长不大,因为捕捞太容易!其实钓鱼人都能发现,自然水域内,底层鱼最多,中上层鱼最少。

比如:自然水域内鲫鱼、鲤鱼等为底层鱼类密度比较大,而鲢鳙、翘嘴鱼、草鱼、鳊鱼等为中上层鱼类密度很小,为什么密度小?因为太容易捕捞。中上层鱼类不管是面对拖网,或者电捕鱼,都很难逃脱。自然水域内鲢鳙10斤以上的很少,捕捞的严重根本长不大,甚至很多河道内上层鱼类早已消失不见!


5、寿命、花鲢鱼的寿命有多长?可以说远比我们知道的要长,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下,鲫鱼的寿命为15年左右,鲤鱼的寿命为40年左右,草鱼鳊鱼的寿命为10年左右,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寿命为20年左右,但凡事都有例外,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寿星的存在,而花鲢鱼和白鲢鱼也不例外。

鱼类一生都在生长,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个体也越来越大,就拿鲢鱼来说,更大的个体在百斤以上,生长到这个重量估计最少要20-30年,甚至超过30年,这么大的花鲢鱼有多少人见过?不要说百斤,就是30斤的鲢鳙自然水域内都是凤毛麟角!因为年龄不大,长不了这么大就被捕捞了。

最后:花鲢鱼的寿命为20年左右,当体重达到10公斤的时候,一次产卵60-80万粒,到底有多少鲢鳙“寿终正寝”?个人认为这个几率可以忽略不计!从它产卵开始,鱼卵被其他鱼类吞食,并且受到天气水温影响孵化率非常低,不知道有没有十分之一的鱼卵孵化。

鱼卵孵化后,要面对各种肉食性鱼类的捕食,并且还要面对人类的捕捞,水域内迷魂阵铺满河道,只要鱼类进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孵化的幼鱼大部分无法度过童年。即使度过童年,还要面对的是更为残酷的捕捞,丝网、拖网、拦网、电捕鱼等捕捞方式,在这个时间段几乎消失殆尽!很多河道内早已没有鲢鳙的痕迹。

不管是花鲢鱼还是其他鱼类,想要“寿终正寝”太难了,主要是捕捞力度大,鱼类寿命短。其实想要鱼类活的时间长也简单,主要是加强管理,有环保意识,而不是断子绝孙式捕捞。有朋友说“鱼类寿终正寝对我们有啥好处”?主要是环境的问题,相信水域内的鱼类只要能长大,水域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您说呢?

中国鱼在美国成了精,渔民捕获114斤花鲢,在国内能卖出天价?

长江君:鳙鱼,钓鱼人都很熟悉,民间俗称大头鱼、花鲢,是我国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是我国江河湖库里最常见的淡水鱼。

花鲢生长迅速,以体型大著称,经常也有钓鱼爱好者钓起十几斤乃至几十斤的“大花鲢”,但因为花鲢肉质散淡细刺多,因此又被许多钓鱼人称为“最下等的鱼

然而近日,一条“美国大花鲢”在国内 *** 刷了屏——因为这条鳙鱼有114斤重,体型壮硕远超成年人,不仅是美国密苏里州的更大鳙鱼记录,而且是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更大鳙鱼记录!

等等,这中国鳙鱼养殖历史悠久,竟然没有捕获过这么大的鳙鱼?为何这中国鱼反而在美国成了精?

01国内没有这么大的鳙鱼吗??

长江君"搜肠刮肚",想了想还真没有,过百斤的鳙鱼,无论是图片影像,还是官方文献,都没有确切记载——虽然鳙鱼本身生长迅速,各地都时常钓鱼爱好者钓起几十斤的大鳙鱼(即花鲢),但上百斤的鳙鱼还真没有见有人钓起过。

(十几斤、几十斤的鲢鱼倒经常有人钓到。)

另外,各地的大湖、水库捕鱼时也常声称捕获“百斤大头鱼”,但大多是营销的噱头,实际上有个七八十斤就顶了天,甚至有地方“捕鱼节”捕获50斤不到的花鲢,就敢称“百斤鱼王”......

张家界江垭水库号称捕获“百斤大头鱼"

当然,在长江、黄河边上的老一辈渔民口中,以前的大江大河里,别说一百斤,就是两百斤的巨型花鲢都捞起来过。

对此,长江君是愿意相信的,只是年代久远,又没有影像资料留存,这里就不好作为确证了。

综上,美国密苏里州的这条114近“超级大花鲢”,还真是目前有记载的“花鲢之王”了。

02为何中国鱼在美国成了精??

据长江君了解,这条超级大花鲢是密苏里州的渔民马特在河里钓鱼时“钓”起来的——他们在发现水中巨大黑影后,使用弓箭射中,合力拉上岸。

面对这样一条庞然巨物,钓鱼人都知道心情会非常的激动,而这位渔民震惊之余,也是赶紧称重,发现有整整57公斤,果然是更大花鲢记录!

而据当地渔业专家估计,这条花鲢至少活了有10年以上!

示意图,非现场画面

其实,这就是关键所在,花鲢虽然生长迅速,但在国内如此频繁的渔捕之下,无论是江河里的野生花鲢,还是湖库里的养殖花鲢,大多是将将“成年”,就被送上了餐桌。

而少数能侥幸逃过的大花鲢,往往也因为“禁不住诱惑”被钓鱼人钓起,或者被沿岸的捕鱼人捕获。

反观在美国,花鲢属于“亚洲鲤鱼”,在美国的五大湖流域泛滥成灾,没有天敌,也没有人捕捞,疯狂生长之下,出现这种庞然巨物也就不稀奇了。

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

03网友:这鱼搁在东北能卖出天价??

花鲢虽然肉质散淡细刺多,但鱼头可是美味,尤其越大的花鲢越是极品,面对这条“超级大花鲢”,许多我国网友已经开始怎么盘算怎么吃“全鱼宴”了。

而还有网友半真半假表示:美国人不吃鲤鱼花鲢,这么大的花鲢大概率要被做成标本甚至做成饲料了,实在太浪费,如果是在中国,在东北能卖出几百万的天价,毕竟查干湖的头鱼也就50斤不到.....

(这条“114斤大花鲢,如果是在国内稍微营销一番,可能就是数百万了)

长江君:这位网友的说法还真有几分道理,可惜在我国如今的江河生态背景下,要长出这么大的花鲢,确实比较难。

当然,随着长江禁渔等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行,长江君相信各地的江河湖库里类似的“超级鱼王”,是迟早的事。

老司机们,你们怎么看?

助力江河生态保护、科普各类野生鱼水族知识,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也欢迎大家吐槽投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渔民#

白鲢和花鲢有什么区别?养哪一种更赚钱?

白鲢和花鲢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价格实惠、营养美味,而且还都位于四大家鱼的行列。这两种鱼在中国市场上占有很重的分量,堪称“国民淡水鱼”。

在2019年,全国只有草鱼的产量突破了500万吨,白鲢和花鲢的产量紧随其后,都突破了300万吨,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花白鲢的产量加起来共有690万吨,占当年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7%。

水库花白鲢大获丰收

这两种鱼在市场和餐桌上的出场率虽然都很高,但就鲜活个体而言,无论是外观性状还是生活习性都比较相似,这也导致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区分。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好好探讨一下。

白鲢和花鲢有什么区别?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花鲢的体侧有黑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遍布鱼的侧身;白鲢的体侧则银光闪闪,没有色斑,看起来非常白净,这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

花鲢(上)与白鲢(下)

其次,花鲢也被称为胖头鱼、大头鱼——顾名思义,这种鱼的头部很大。一般而言,花鲢的头部能占到整个体长的1/3左右,而白鲢的鱼头则占体长的1/4左右。相比之下,花鲢的头部所占的比重更大,用来 *** “剁椒鱼头”这道名菜的首选材料也正是花鲢的鱼头。

在外观上,白鲢和花鲢还有另外一个区别,体现在胸鳍下方的腹部区域。如果用手指触摸花鲢的胸部,触感是柔软光滑的,触摸白鲢的胸部则能够明显感觉到一条棱线。这是因为白鲢的腹部有一条完整的腹棱,而花鲢的腹棱则不完全,只存在于腹鳍和 *** 之间。

在美国捕获的巨型花鲢

一般情况下,通过鱼身的体色就能一眼区别出花鲢和白鲢,不过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花鲢和白鲢体色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出现体色变异的现象。这时候再结合鱼头的大小、腹棱的特征,基本上就能将两者区分开了。

清除蓝藻“水华”,全是白鲢的功劳?

花鲢和白鲢在生活习性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食性。很多人都认为,白鲢以浮游植物为食,花鲢以浮游动物为食,清除蓝藻“水华”全都是白鲢的功劳。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家都知道,花鲢和白鲢都是通过鳃耙过滤食物,起关键作用的是鳃耙的间距以及食物颗粒的大小。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存在很大分化,仅仅凭借鳃耙的过滤作用很难将这两种食物类型分开。

花鲢

国内的科研人员曾对花鲢的消化道内容物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肠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是浮游动物的4.5倍左右,和人们以往的认知有很大出入。不过,由于浮游动物的个体更大,重量是浮游植物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对花鲢的摄食贡献更大的还是浮游动物。

另外,白鲢也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同样会摄食一部分浮游动物。不过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白鲢还是更倾向于取食浮游植物,尤其是蓝藻类。

花鲢和白鲢都以浮游生物为食,在国内往往被用于控制蓝藻“水华”、调节水质,而且成效颇为显著。比如在2014~2018年间,太湖的渔业管理委员会曾连续放流了5亿尾花白鲢的鱼苗。专家们经过估算认为,这批鱼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清除掉658万吨的藻类,是治理蓝藻水华的“主力军”。

江苏渔业部门将花白鲢放流到太湖

据测算,这些放流的鱼苗每天能够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5%~20%的浮游生物,经过10个月的生长肥育,平均体重能增加20倍。在每年太湖开捕后,仅仅是人工放流的花白鲢就能提供8万吨的商品鱼产量,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亿元

当然了,清除掉有害藻类不仅仅是白鲢的功劳,花鲢同样也会吃掉一部分藻类,对于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花鲢和白鲢,养哪一种更赚钱?

从市场价格来看,花鲢的价格比白鲢更高,而且花鲢的价值主要集中在鱼头和鱼身的上半部分,后半部分以及鱼尾都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花鲢的“身价”之所以能够力压白鲢,还是和前面提到的“剁椒鱼头”这道名菜有关。剁椒鱼头营养丰富,鱼肉软糯,肥而不腻,风味十足,是一种地道的湖南名菜。为了迎合市场,育种专家们还培育出了缩骨大头鱼,具有头大身小的特征,将花鲢的经济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以今年4月中旬重庆井口市场的水产品批发价格为例,当地2~3斤的白鲢价格为4.5元/斤,3斤以上的白鲢能卖到5元/斤。而对于2~3斤重的花鲢,批发价格则为9元/斤,3斤以上的能卖到11元/斤左右。

白鲢

总体而言,同等规格的花鲢和白鲢,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2倍左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不愿意投放经济价值较低的白鲢。但实际上,白鲢的生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维持池塘的藻相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看,如果一口池塘中全部都投放花鲢,那么蓝藻的生长繁殖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池塘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水华”爆发风险必然会成倍增加。因此,白鲢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蓝藻水华

花白鲢在养殖过程中都不需要额外投喂人工饲料,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就能够满足生长的需求,因此成本很低。但在苗种的投放比例上还有一定讲究——相关研究表明,白鲢和花鲢按照7:3或者6:4比例投放比较合适,而像博斯腾湖、千岛湖、查干湖等大水面放养的花白鲢,在投放比例上都向花鲢倾斜。

如何确定更佳的投放比例?民间认为是“一鲩三鳙九鲢”,养殖企业则是“鲢鳙五五开”,各方说法不一,这也是当前“保水渔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结

总之,只有兼顾了花鲢和白鲢,才能充分利用水中的初级生产力,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是更大的。一般而言,每亩水面投放200~300尾的花白鲢苗种即可,其中花鲢的数量更好控制在50~100尾之间,不宜过多。

事实上,养殖户能否赚到钱靠的并不是白鲢和花鲢等配养鱼,而是鲤鱼、草鱼、黄颡鱼等主养鱼。鲢鳙的投放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的“生力军”还是那些吃食性鱼类。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农创作挑战赛#

鲶鱼真的很脏吗,为啥中国人很少吃它?鲶鱼的名声是如何臭的?

它是泛滥印度的河道蟑螂,它是被国人嫌弃的淡水流氓,今天我们来认识,从美味代名词,到化粪池常住客,鲶鱼的名声是如何臭的?


原来在若干年前,广西一对兄弟花五万块买了一栋楼,这价位,让现在火遍全国的鹤岗都自愧不如,但便宜也要付出代价,每到晚上,楼里总会发出异响,邻居也跟着添油加醋,此栋楼都换过四次主人了,所以在对外出售时,一次比一次便宜,都说了,建国都多少年了,现代人哪信什么妖魔鬼怪,但关于“鬼楼”的风言风语直接惊动了当地电视台,为了破除封建迷信,连记者也出动了,就这样两方一拍即合,他们决定把异响的来源找出来所有地点都一无所获,只剩下小楼后面的化粪池,当他们奋力打开上面的水泥盖子,一种长着胡须的灰色身影池中游动,用网捞时,好嘛罪魁祸首竟然是两条大鲶鱼,当地俗称塘角鱼。也叫革胡子鲶,它们正是导致房屋掉价的元凶,真相水落石出!


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句话在东北广为流传,地位比胖头鱼还吃香,但刚过去二十多年,它就毁誉参半,逐渐淡出餐桌?在听闻了化粪池鲶鱼事件后,人们想吃鲶鱼的欲望,瞬间被打消,传出的谣言,直接变成,鲶鱼吃粪长大的!当鲶鱼脏臭的认知,在吃货心中根深蒂固时,即使对方再肉多刺少,大多人还是把筷子伸向四大家鱼!难道本土真没好吃的鲶鱼了吗。有的,黄辣丁!

个头虽小,却备受欢迎,下火锅,炖茄子的不二之选!经常被人诟病的,是外来物种,埃及塘鲺,生长速度快,对环境不像鲤鱼草鱼那样娇惯, 上世纪80年代被引进,由于是野外养殖,一个不注意它就越狱成功,硬生生凭实力在淡水河沟拼出了一番天地,埃及塘鲺的食谱相当复杂,众所周知的动物粪便,腐尸,只要有水,它们就能过得如鱼得水,俨然呈现泛滥趋势!


话说回来所有的鲶鱼都很脏吗,未必,本土鲶,吃奥利给长大的是外来入侵物种,埃及塘鲺,

能在便便池里养殖!长有八条胡子,反观四条胡子的是本地鲶鱼,一旦水质差,就会停止生长,甚至还有一股土腥气,毕竟是做长期生意,从生活环境就能看用心,模仿野生环境,喂的饲料也是活鱼,利用山泉水的低温,让它们处于半休眠状态,如果送往周边销售时,做到随取随抓,保持新鲜,所以这样的鲶鱼,即使售价高达25元一斤,依旧供不应求,对比养殖的埃及塘鲺,本土的肉质,嫩而不腻,入口即化!


为了解决本土鲶一长大互相攻击问题,养殖户想方设法,让水产生一定流速,本身鲶鱼就有逆流的特点,运动过程中,一款吃着Q弹的瘦身鲶诞生了!要不怎么说野猪就比家猪香呢,仿野生鲶鱼也同理!真要说难下口,印度鲶鱼才是王者,每条都是会游泳的元素周期表!加上印度人的无休止的投喂,泛滥数量用鱼养水都不为过!退一步讲,鲶鱼作为杂食性动物,因为吃的东西比较混乱,所以都认为鲶鱼脏,实际动物粪便是作为天然肥料的。如同种菜需要洒翔一样,都是为了让它们更好生长!

所谓,

一身绿衣无龙鳞,满腹獠牙吞素荤。上吃腐物后食粪 !过路鱼虾称其尊。

千岛湖现50斤鳜鱼王,体型丑怪,活太久变异了?网友:送我也不吃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新安江大坝拦截而成的巨大人工湖库区,湖中水族繁盛,大鱼无数。

而前不久,因为开闸泄洪,千岛湖中的无数大鱼也是纷纷奔泻而下,下游的民众也是“捞鱼捞到手软”.......

不过,泄洪冲出的大鱼,大多为上层浮游的大白鲢、鳙鱼等,虽然大多个头不小,但经济价值有限。

然而近日,却有网友展示出一条在千岛湖流域捕获的“鳜鱼王”,其重量竟达到了惊人的50斤,令人感觉匪夷所思!

——图片来源,赣农兄妹

体重近50斤,背上的鱼鳍一根根粗壮似铁钉,这么大的鳜鱼估计没几个人见过。

因此,它也是在 *** 上迅速“走红”,不少网友纷纷惊叹其“太大了、没见过”.....

不过,这条“鳜鱼王”的独特外形,更是引来无数讨论。


这条巨型鳜鱼古怪的外形,是因“活的太久变异了”?

抛开这条“千岛湖鳜鱼王”的巨大体型不说,其独特的外形更令人惊异:有头有身无尾、肚子滚圆,看过的人纷纷惊呼“怕不是成精了的鱼怪”.....

看起来奇怪甚至有点诡异,甚至有人直言“这鱼谁敢吃,送我都不要”


其实,长江君看来,这条鳜鱼之所以长成这样,并非因为“活的太久变异了”,而是一种外伤导致的畸变,是自然现象。

也就是说,这条鳜鱼在很小的时候(可能是鱼苗阶段),就受了严重的外伤,其尾部被“切割”掉了。

(正常的鳜鱼尾部被切割后,就会形成类似体型)

比如丝网、鱼钩撕拽或者其他的锐利物体,都有可能造成这种难以恢复如初的创伤。

而随着鱼体的生长,其创口愈合后,就形成了这样“古怪”的体型了......

——比如前不久广东一位钓鱼人,在珠江里钓起一条“双尾罗非鱼”,也是因为类似原因产生了畸变。

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条鳜鱼其实就是一条正常、健康的千岛湖大鳜鱼,只不过确实活的时间比较久,称一句“老成精了”并不过分.....


网友大多希望将其放生

即使非钓鱼爱好者,都对鳜鱼很熟悉,毕竟是我国淡水里最名贵的食用鱼之一。

而这么大的鳜鱼,其经济价值可能非常高,保守估计可能也价值上千。

但大部分网友纷纷表示“这么大的鳜鱼放生吧”、“一年能生好多的鱼仔”、“吃了太可惜了,应该将其放生”......

(鳜鱼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垂钓、捕鱼碰到的常见鳜鱼,不过在1-2斤左右,而鳜鱼要长到50斤可能需要二十多年)

确实,从珍稀程度来讲,在如今的江河生态背景下,长出这么大的鳜鱼,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应该放生吗?

应该说可以提倡放生,但是不能强求

毕竟,如果这条“老成精的鳜鱼王”真的是从千岛湖中捕获的,那么它大概率是湖区管理方投放的人工鱼苗,本身就是养殖用于食用的。

鳙鱼高清图片,鳙鱼高产养殖技术-第1张图片-

放流、生态保育是好的理念,但只是对野生鱼而言,如果以此去强求,则有因噎废食的嫌疑。

当然,从食用价值的角度来讲,鳜鱼更佳食用区间在2-3斤左右,太大的鳜鱼可能反而不够细嫩好吃。

因此,将其放生,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可能更经济......

同为“四大家鱼”,为何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看完心里明白了

导读:同为四大家鱼,为何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看完心里明白了

文/农夫也疯狂

鱼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太常见的肉类了,在农村里很多人从小就喜欢去河里、水塘里面捞鱼,像夏季下雨以后,河里面的鱼就特别多。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去野外捞鱼的要少了很多,但是喜欢钓鱼的人却多了不少。有些水库里面,就能钓到一些特大的鱼,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那大家可知道四大家鱼是指哪四种鱼吗?为何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呢?看完心里明白了!

在我国养鱼的历史非常悠久了,而“四大家鱼”就是指在过去养殖范围最广的四种鱼类,它们分别是青鱼、草鱼、白鲢和花鲢。有些人认为鲤鱼也是四大家鱼,还有些则把鲫鱼当成四大家鱼,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鲤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就算是不用人工养殖,一样也能正常繁殖并且生长,所以算不上是“家鱼”。而鲫鱼现在虽然养殖范围也很广,在市面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鱼类,但是养殖历史并不悠久,因此也不能算是四大家鱼。那同为四大家鱼,为什么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呢?

白鲢的价格确实一直以来都不贵,想起在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买的最多的鱼类就是白鲢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好几条白鲢,当时吃起来还是非常美味的。毕竟以前的生活条件差,一年中也吃不上几回鱼。而白鲢则因为价格便宜受到青睐,大家也舍得购买。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喜欢吃白鲢的很少了。提到白鲢,有不少人就会露出嫌弃的表情。

之所以白鲢如今不受欢迎了,这和其自身的缺点有关,那就是腥味很重,并且刺多,吃起来口感也很一般。在有些地方还一直有着白鲢是发物的说法,所以很少购买白鲢。白鲢这种鱼的腥味很重,如果技术不到家,做出来的菜真的难吃。而且它的肉口感都不如其他三种鱼类,再加上刺很多,还都是小刺,在食用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然就很容易被鱼刺卡喉咙。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对白鲢没什么好感了,这也是为什么白鲢价格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白鲢的产量较高。白鲢养殖是比较简单的,并且相比于其他的几种鱼,它的养殖成本要低一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产量。这种鱼一般亩产可达到几千斤,如果管理得当,白鲢生长很快,亩产上万斤也不难。试想一下,本来吃的人就不多,但是却产量又高。为了把它卖出去,价格只能是下跌了。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的养殖户是顺带养殖白鲢。白鲢这种鱼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很多的养殖户都会养殖一些。其实就是因为白鲢不仅适合混养,而且在鱼塘里面放养白鲢,一方面能合理利用水层,另外一方面它还能净化水质,吃掉水中的蓝藻,为其他的鱼类生存提供空间。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说,白鲢就相当于是顺带养殖。

总结起来就是白鲢的产量高、养殖简单、喜欢吃的人不多,所以价格才一直在四大家鱼中是垫底的。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白鲢吗?欢迎留言讨论!


它是“四大家鱼”之首,市场15元1斤,为何农民却不乐意养殖?

摘要:它是“四大家鱼”之首,市场15元1斤,为何农民却不乐意养殖?

文/农夫也疯狂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五了,也就是说再过5天就要迎来农历2020年底春节了。在腊月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杀鸭,同时还要购买猪肉、鱼肉。尤其是在今年因为非洲猪瘟的原因,猪肉价格偏高,估计很多家庭都不会像往年一样购买猪肉了,更多的人会选择购买鱼肉、鸡肉、牛羊肉了。毕竟这些肉类的价格更低,性价比要更高一些。说到鱼类,在我国春节期间更受欢迎的就是四大家鱼了,这些鱼养殖的范围也是最广的,很多人也爱吃。可是它作为“四大家鱼”之首,今年的市场价格也是15元一斤,为何农民却不乐意养殖呢?

关于四大家鱼,各位朋友们你认为是哪四种鱼呢?有人认为鲤鱼和鲫鱼也是四大家鱼,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青鱼作为四大家鱼之首,在过去一直很风光的,很多人也爱吃。现在青鱼还是四大家鱼中价格最贵的,这些年一直价格比较稳定。昨天去集市上购买年货,就买了一条青鱼,像草鱼是八块左右一斤,鲢鱼更便宜了,鳙鱼的价格稍贵一点,但是比青鱼还是要便宜。青鱼在笔者这里一般都是15元左右一斤,今年草鱼、鲫鱼、鲢鱼等鱼类价格都较去年便宜了,但是青鱼的价格却纹丝不动。然而即便是这样,养殖青鱼的却并不多,为什么农民不愿意养殖青鱼呢?笔者认为现在养殖青鱼的越来越少,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青鱼的消费人群小。青鱼虽然是四大家鱼之首,它的名气也很大,但是喜欢吃青鱼的人并不多。在笔者的家乡这边,一般都是用青鱼来 *** 腊鱼,新鲜的鱼类则会选择草鱼、鲫鱼,或者是鲢鱼,很少有人购买青鱼。一方面是青云的个头大,价格贵,一条鱼就要100多块钱。像笔者昨天购买的一条青鱼就花掉了120多块钱。这么贵的价格,是很多人不愿意购买青鱼的原因。而购买的人少了,市场空间有限,农民也就不愿意养殖了。

其次是青鱼的养殖成本高,周期长。在四大家鱼中,青鱼应该是寿命最长的,个头更大的鱼类了,有些能活几十年长到上百斤一条。这种鱼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它主要是食用螺蛳和一些小鱼。在前面生长慢,只有等到长出青鱼石之后才会快速生长。所以个头太小卖了不划算,而养得个头大,那就养殖成本高。也是由于青鱼的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这才是它价格贵的原因。对于养殖户来说,越快回本越好,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养殖草鱼、鲤鱼和鲫鱼等淡水鱼。

?

再次是青鱼养殖的风险高。对于搞养殖的朋友来说,最怕的就是养殖的动物生病了。而养鱼也是这样,如果鱼长大了,空间有限了,那就容易得病。一旦有一条鱼得病,搞不好整个鱼塘的鱼都会遭殃,这样对于养殖户来说可能就会血本无归了。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为了减小病害的发生率,很多养殖户也都会选择那些养殖周期比较短的鱼类。

虽然青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名气也很大,但是现在养殖青鱼的真的很少了。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食用的鱼类更加丰富了,不仅有淡水鱼,而且还有很多的海水鱼,如此一来青鱼的消费人群更小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养殖青鱼了。各位朋友们,你们爱吃青鱼吗?在你们当地有人养殖青鱼吗?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114斤重鳙鱼被捕获!嘴巴能放进水桶,就问你敢不敢吃?

近日,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渔民马特·纽林捕获了一条巨型鳙鱼,重达57公斤,也就是114斤,创造了新的密苏里州记录,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据马特回忆,当天他和朋友一起外出钓鱼,就在路亚的时候,突然发现水中出现一团黑影,把假饵抛过去没动静,情急之下就拿出自己买的弓箭,对准就是一箭。

就在射中的一刹那,水里的黑影疼痛难忍突然发动了,跳起了老高,然后就是拼命地游,马特发现这是一条亚洲鲤鱼,至于具体的品种却说不出来。

由于鱼太大,马特一人根本拉不住它,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把鱼从水里拉了上来,喘气之余,看着旁边的“怪物”,感叹它竟然能长这么大,大到一个19升的水桶可以轻松地放进它的嘴里!

此事后被报道,密苏里州环境保护部的专家说这是一条鳙鱼,估计至少有10岁,而它们是来自亚洲的入侵鱼种,当地 *** 早已鼓励居民捕捉这种鱼,以帮助清除入侵物种。

鳙鱼在美国活出了灾难

鳙鱼也叫花鲢,属于四大家鱼之一,由于生活习性差不多,所以经常和白鲢放在一起笼统地叫做鲢鳙,它原本在我国生活的好好的,为什么会跑到美国去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亚洲鲤鱼了,可能有的朋友对此有一些了解,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以草鱼,鲢鳙,青鱼为主的四大家鱼,还包括鲤鱼,鲫鱼等其它鱼类。

而鳙鱼被“请到”美国,其实是为了干苦力,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过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早已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但环境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尤其是水质问题。

比如密西西比河等水域,重金属物质污染严重,水草过度生长,在人为治理宣告失败后,于1963年引入四大家鱼,鳙鱼就开始了兢兢业业地“喝水”工作。

一开始老板很满意,水变清了,草变少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鳙鱼数量越来越多,还趁着发洪水的时候外逃到其它大小水域当中。它们破坏力巨大,在美国人眼里,曾经的四大家鱼变成了四大害鱼!

以鳙鱼为代表的亚洲鲤鱼们对所在水域的食物进行了收割式地清除,本土鱼类没了食物只能饿死;它们能轻松长到几十斤重,还能跳出水面一两米高,对行船和旅游业影响极大。

好好的一幅牌被美国人打得稀巴烂,为了解决自己摆出的烂摊子,从2004年开始,累计直接投入的治理费用就高达6.07亿美元。美国五大湖区的经济价值高达1790亿美元,为了防止鳙鱼破坏五大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不得不先投入15亿美元的专项治理经费。

这条114斤重的鳙鱼虽然能解美国人民一时的心头之恨,但水里还有数量庞大的亚洲鲤鱼在泛滥,说不定还有体型更大的鳙鱼,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鳙鱼在中国丰富多彩

如今鳙鱼已经被引进到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俨然成了世界的“家鱼”,但要说到生活的丰富程度,还是以中国最多彩,围绕鳙鱼我们有很多故事要说。

其实鳙鱼原本并不是家鱼,和草鱼,青鱼,花鲢一样属于野鱼,最早的家鱼是鲤鱼,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池塘鲤鱼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之后的《诗经》,孔子都和鲤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鲤鱼的巅峰时期是在唐朝,由于它和皇帝同姓,就被封为“赤公”,不允许随便养殖和杀害,自大唐之后,鲤鱼就被踢出了家鱼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从野外被驯化的草,青,鲢鳙鱼,就是延续至今的四大家鱼。

1958年,我国实现人工繁育四大家鱼的幼苗,自此四大家鱼的产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占据了淡水鱼产业的半壁江山。2019年四大家鱼产值创造了新高,其中草鱼以550万吨遥遥领先,花鲢产量为380万吨,鳙鱼为315万吨,青鱼60万吨,为国民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蛋白质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而此时鳙鱼的头成了新的宠儿,想必大家都吃过剁椒鱼头,一吃还根本停不下来,这足以说明鳙鱼的受欢迎程度。

其实剁椒鱼头是湖南省的传统名菜,早已有之,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就不得不说查干湖了,年捕捞量在300万斤左右,运气好的时候单网的产量就能高达30-40万斤,而其中大部分都以鲢鳙鱼为主,这么多的鱼主要是靠鱼头打开的销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查干湖冬捕将捕鱼的“仪式感”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带动了第三产业和渔民们的收入。而冬捕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其中的头鱼拍卖环节,所谓头鱼,其实是指祭湖之一网捞出更大的鱼,不仅要看个头,还要看身形和颜色,头鱼寓意着吉祥和鱼跃龙门之意。

通常情况下,头鱼不是花鲢就是白鲢,而它的身价也是一路飙升,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从2008年的11099元,到去年的2999999元,起拍价就高达199999元,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激烈竞拍,才以300万元的高价被吉林省浙江商会拍下。

要说这300万的鳙鱼好吃吗?卖鱼的肯定说真香,买鱼的也不是傻子,这么吸睛的事不干白不干。而美国小哥捕获的超级巨型鳙鱼就逊色不少,虽然在体型上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但在价格上甚至还倒贴钱去掩埋处理鱼的尸体,网友不禁感叹:他少赚了300万,甚至可能更多!

除了吃剁椒鱼头,水煮鱼之外,在钓方面,美国人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居然用弓箭去射鳙鱼?钓它不香吗?这种级别的鱼手感可想而知!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次,美国小哥估计也想钓它,但肯定不知道如何去钓而已!

因为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它们是靠“喝水”然后用鱼鳃过滤水,留下一些浮游藻类和生物的,不管是路亚还是蚯蚓,基本上是钓不到的,而专门的鲢鳙饵料美国估计也买不到,即便能买到,肯定也不会开饵,更别说钓了。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马特才会用弓箭去射杀鳙鱼,而 *** 也在鼓励消灭亚洲鲤鱼,在既成的偏见下,马特才出此下策。

国内朋友看着就酸了,因为国内可能没有这么大的鳙鱼,这点必须承认,因为吃货,国内的鳙鱼基本上靠养殖,三五斤的时候就被上市卖掉了,即便野外有,也难逃钓鱼人的诱惑,总体来说都活不过童年!

从生长速度来说,1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5年,3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10年,5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25年,当然美国食物多肯定长的就快,很多地方几十斤的鲢鳙比比皆是。

但在中国却很少见,前两个月,一位四川省泸州钓鱼爱好者,在一个50多年没干的山体水库,用20号主线,8号大力马子线,14号伊势尼鱼钩,钓到一条长1.4米,重75斤的巨型鳙鱼,这放在国内都罕见!

虽然国内的鳙鱼生活异样丰富,有在桌子上展风采的,有在镜头面前露风头的,也有被钓鱼人追着膜拜的,但贪玩的背后就是短命。再瞅瞅美国的鳙鱼,一辈子平淡无味,只知道吃喝,最后长成了废物,被美国人民痛恨至极。

“四大家鱼”的白鲢,曾是年底腌腊鱼首选,为何越来越不受待见?

导读:“四大家鱼”的白鲢,曾是年底腌腊鱼首选,为何越来越不受待见?

马上就要迎来大雪节气了,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而这个时候又要开始腌制腊味了。像腊鱼、腊肉和腊肠就是最经典的腊味了。

在过去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很多的腊味,这样不仅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到了冬季和来年春季食物不足的时候可以吃上一阵子。同时经过腌制以后吃起来也要更美味了。


而说起腌制腊味,在过去年底的时候腌制腊鱼一般首选“四大家鱼”的白鲢鱼了,一次就要购买几十斤,留到后面慢慢吃。可是如今白鲢鱼却越来越不受待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们还喜欢吃白鲢鱼吗?

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

白鲢和花鲢鱼虽然都叫“鲢鱼”,但是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花鲢是对鳙鱼的一种俗称,有些地方也叫它大头鱼、胖头鱼、鳙头鱼等,而在笔者的家乡湖南这边叫法更奇怪了,叫它“雄鱼”。

这种鱼的更大特点就是头部很大,这也是它身上最鲜美的地方。老话说“花鲢要吃头,青鱼要吃尾”,就是说这两个部位是它们最鲜美的地方,而且在湖南有一道经典的美食——剁椒鱼头,就是用花鲢的头 *** 的。


而白鲢和花鲢虽然长得十分相似,但区别也还是很明显的。之一个就是白鲢的头部没有花鲢的大,花鲢的头部几乎可以占到真个身体三分之一以上,而白鲢的头部就要小很多了。

第二个是它们的体色,其实白鲢和花鲢从名字就看得出来。白鲢的身体遍布的是白色鱼鳞,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但是花鲢却身上的鱼鳞却不是一个颜色,还有些淡黑色的斑点,就像是花斑一样。

另外它们的腹部也有点不同,像花鲢的鱼腹侧方平坦顺滑,而白鲢的鱼腹位置上则有折痕存在。


除此以外就是价格方面了,花鲢的价格明显要比白鲢贵上一些。在四大家鱼中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在市场上往往是几块钱一斤,而花鲢的则要卖到十几块钱。

白鲢鱼不受欢迎的原因

花鲢和白鲢都是属于四大家鱼,在过去也是养殖范围最广的淡水鱼之一。特别是在几十年前,白鲢的受欢迎程度要明显超过花鲢,甚至还是四大家鱼中更受欢迎的。

一到年底了,很多家庭一买都是几十斤。一部分用来鲜吃,然后一大部分则是腌制成为腊鱼了,在笔者的家乡这边腊鲢鱼可是很经典的美食,现在一些湘菜馆依然还有这道菜肴。

而在当时白鲢鱼如此的受欢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便宜。白鲢鱼的个头也大,小的四五斤一条,大的十几斤,甚至更大。这样即便是一条很大的鱼,也就是几十块钱,还不够其他鱼一斤的价格,但是却能满足一个家庭吃好多天了。


有些人说白鲢鱼不好吃,那是因为它们不知道购买,白鲢鱼是个头越大的就越好吃,一般超过7斤以上的才好吃。并且以前的鱼都是传统 *** 养殖的,所以味道还是不错的。

而现在白鲢鱼在四大家鱼中是越来越没有“地位”,好多人嫌弃它了,笔者认为也和养殖 *** 发生了改变有关。

白鲢是一种滤食性鱼类,它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因此也被称之为水中“清道夫”。传统方式养殖的生长慢一些,口感还可以。

而现在基本都是喂食饲料了,生长速度更快了,鱼腥味更重了,吃起来口感就要更差了。如果是真正野生的白鲢鱼,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次是白鲢鱼的刺多,不好处理。吃鱼最怕吃到鱼刺了,毕竟鱼刺卡喉咙是相当危险的。而白鲢鱼又是一种刺多的鱼类,并且多数都是小刺。

这样吃起来就比较麻烦。即便是很仔细的,有时候还是会有小刺。过去很多人喜欢把白鲢鱼做成腊鱼吃,也是因为这样就能更方便地处理鱼刺。同时腌制以后的白鲢鱼,吃起来腥味也几乎没有了。

最后,鱼的品种多了,消费者口味也挑剔了。在过去养殖的鱼品种较为单一,常见的就是四大家鱼。而且交通也不太便宜,外地的鱼一般在市场买不到,就算有卖,价格也是偏贵的。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渔民养殖鱼品种更丰富了,好些本地不能养殖的,外地也可以运输过来。而且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了,大家的饮食标准自然提高了。


好多的鱼价格比白鲢鱼贵不了多少,但是口感、味道更好,关键是鱼刺还要少一些,于是白鲢鱼也就逐渐不受欢迎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连一些卖鱼的商贩也不愿意卖它了,因为利润不高,且难以走量。

写在后面

即便白鲢鱼如今在市场是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可是养殖它的人依然很多,在四大家鱼中白鲢鱼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这是因为白鲢鱼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并且产量高。而且在鱼塘混养一些白鲢鱼,既能合理利用水层,同时还能有效清除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

而且虽然很少有人把它鲜吃了,但是白鲢鱼却很适合用来加工和生产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比较常见的就是鱼丸了。

各位朋友,你们喜欢吃鲢鱼吗?当地还有用鲢鱼腌制腊鱼的习俗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51岁钟丽缇晒美人鱼造型,身材丰满惹人羡,却被网友调侃是“胖头鱼”

近日,女明星钟丽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美人鱼造型,并配文感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拍《人鱼传说》的日子”瞬间引起来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从照片中看,钟丽缇穿着绿色紧身吊带上衣,展露出精致的锁骨,纤细的手臂上也没有一丝赘肉,下身穿着蓝色的“人鱼尾巴”,将她的丰腴好身材完美展示。钟丽缇的皮肤紧致光滑,在水下看着白得发光,十分养眼。一些网友也忍不住夸赞,钟丽缇依旧那么美,魅力不输当年啊!

随后钟丽缇还开心地向大家介绍美人鱼是怎么走路,她双手叉腰,蹦蹦跳跳地往泳池边走去,看着很是可爱,少女感十足,完全不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状态属实令人羡慕了。

不过还有一些网友对于她此次化身“美人鱼”,吐槽不断,表示都一把年纪了,还在装可爱,发际线高出天际,并且还在评论区留言称她是“胖头鱼”,

其实按照钟丽缇现在的年纪,维持在这个身材已经非常不错了,虽然多多少少有些身材走样的痕迹,但是在衣服的衬托下,惊艳的S型曲线还是很优秀的。如今51岁的她肯定是比不过当初20岁的自己,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希望钟丽缇不要在乎这些过分的评论。

自从钟丽缇出道以来,给大家展示的就是开朗积极的正能量形象,她离过两次婚,作为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女儿,但她也从未放弃追逐自己的爱情,通过一档综艺节目,遇见了现在小12岁的老公张伦硕,两人不顾外界的流言蜚语,扯证结婚。据悉钟丽缇为了能给张伦硕生下一儿半女,年过半百的她努力调养身体,期望早日能够怀孕。

希望善良乐观的女神,能迎来自己的好消息,同时也希望钟丽缇能够多多出演影视作品,带给观众们精彩的角色。

标签: 鳙鱼 养殖技术 高产 高清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