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有几种品种,鲅鱼有几个品种哪个更好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5 0
辽宁沿海地区市场上常见的鱼类您都认识吗?(之一)

我们这些辽宁沿海吃货们常见的、爱吃的鱼类有哪些?其实我平时也没觉得会有几个品种,但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

也许平时去逛农贸市场的“海货摊位”时还真没发现竟然会有好几十种之多呀!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归拢归拢”吧。

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鱼类并不是产自我们辽宁沿海(黄、渤海),而且它们的俗称仅为辽宁地区的叫法,可能与其他地区不符。而且小编由于毕业好多年了,鱼类学的知识难免会有很多遗忘,如有遗漏或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1、学名:蓝点马鲛。俗称:鲅鱼,燕鲅。

是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厘米~50厘米,体重300克~1000克,更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公斤以上。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诸岛海域、朝鲜半岛南端群山至釜山外海和中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

在外形上与鲐鲅鱼有些相似,但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鲅鱼体侧为许多深蓝色的小斑点,而鲐鲅的体侧分布着不规则的深蓝色花纹。另外鲐鲅鱼的眼睛较大,而燕鲅的眼睛较小,而且燕鲅的尾鳍类似燕尾,也是较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蓝点马鲛的肉质鲜美,炖着吃非常美味。另外,大连地区的“鲅鱼馅饺子”更是一绝。


蓝点马鲛(燕鲅)

2、学名:鲐鱼(鲭科)。俗称:鲐鲅鱼,花鲅。

鲈形目,鲭科,鲐属。体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30cm。头圆锥形,体被细小圆鳞。体背青黑色,两侧在胸鳍水平以上有深蓝色的不规则斑纹,腹部白色或微黄色。

鲐鲅与燕鲅的区别在上面有介绍。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鲐鱼为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晒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


鲐鮁


3、学名:孔鳐。俗称:老板鱼,华鱼(化鱼)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鳐形目,犁头鳐亚目,鳐科鳐属。

体盘略呈圆形或斜方形、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盘宽度大于长度,体重1000~5000克、尾平扁狭长,侧猪发达、吻中长,吻端突出。幼体和雌体成体前缘稍波曲,吻稍突出;雄体成体前缘波曲很显著,吻显著突出。尾较宽扁,侧褶发达。眼小,椭圆形,吻长比眼径大3.6~4.4倍。喷水孔位于眼后。前鼻瓣宽大,伸达下颌外侧,后鼻瓣前部作半环形突出于外侧,形成一入水孔。口中大,横平;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雄体尖锐,雌体平滑。

另外,与之相似的还有美鳐和赤魟,也可以叫“老板鱼”。其中赤魟与鳐的最明显区别在于“尾巴”,赤魟的“尾巴”非常细长,是它的体盘长的2倍多。

肉多刺少,无硬骨。其肉可鲜食,其中“老板鱼炖豆腐”是大连地区的一道特色菜

但更多的是腌制加工成淡干鱼。“老板鱼干”是辽宁、山东等省沿海居民习惯而喜食的水产品。


孔鳐(老板鱼)


赤魟


4、学名:牙鲆。俗称:牙片。

鲽形目,鲽亚目,牙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

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它的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是做生鱼片的上等材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

其中炖牙片鱼、清蒸牙片鱼更是美味无比。


牙鲆


5、学名:大菱鲆。俗称:多宝鱼。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鲽形目,菱鲆科,菱鲆属。

严格来说,大菱鲆不是咱们本地的“土著鱼类”,它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从引进到现在养殖做的很成功。

大菱鲆身体扁平,体形略呈菱形,由于背、臀鳍较宽,所以整体观又近似圆形尾鳍宽而短,背鳍与臀鳍无硬刺。两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呈灰褐色、深褐色,有黑色和咖啡色的花纹隐约可见,会随环境变化而变更体色的深浅,体表有少量皮刺(角质鳞)。无眼侧呈白色,光滑无鳞。


大菱鲆


6、学名:高眼鲽。俗称:偏口。

鲽形目、鲽科。高眼鲽系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左右不对称。头中大,长大于高,吻端钝尖。口大,前位,斜裂,左右对称。下颌稍长于上颌。齿小而尖锐,两颌齿各1行,有时下颌交错成2行。眼大,突出,两眼位于头右侧,上眼位于头背缘,下眼稍前;眼间隔窄,明显小于眼径。

油炸小偏口、炖偏口鱼的味道真是绝了!


高眼鲽

7、学名:黄盖鲽。俗称:小嘴。

鲽形目,鲽科,黄盖鲽属,比目鱼类的统称,产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两眼位于头右侧。欧洲黄盖鲽产量大,是重要食用鱼,体型小,一般在25公分(10吋)以下,体浅褐色,有或无暗色斑点。锈色黄盖鲽为大西洋种,体淡红褐色。具锈色斑,尾黄色。刺黄盖鲽产于太平洋,体淡褐色。长头黄盖鲽也是北太平洋种,体淡褐色,具浅斑,体缘黄色。


黄盖鲽


8、学名:许氏平鲉。俗称:黑鱼、刺毛子

鲉形目,鲉亚目,平鲉科,平鲉亚科,平鲉属。

体背部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背侧在头后、背鳍鳍棘部、臀鳍鳍条部以及尾柄处各有暗色不规则横纹。体侧有许多不规则小黑斑,颊部有3条暗色斜纹;顶棱前后有2横纹;上颌后部有1黑纹。各鳍灰黑色,胸鳍、尾鳍及背鳍鳍条部常具小黑斑。

黑鱼汤绝对鲜美无比,另外黑鱼的肉是“蒜瓣肉”,口感非常好。


许氏平鲉

9、学名:六线鱼。俗称:黄鱼。

鲉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六线鱼亚科,六线鱼属,大泷六线鱼。

头较小,略尖突,背缘浅弧形,体腔中大,腹膜白色。胃囊状,壁厚。肠长约等于体长,盘曲数次。幽门盲囊21个。无鳔。体黄褐色,赤褐色或紫褐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具大小云状斑纹。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浅凹处有1黑斑。臀鳍灰褐色,末端黄色。胸鳍、腹鳍和尾鳍具灰褐色斑纹。雄鱼成熟时有鲜艳的婚姻色。


10、学名:大黄鱼。俗称:黄花鱼。

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大黄鱼。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

体背侧及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金黄色。背鳍和尾鳍灰黄色,臀鳍、胸鳍和腹鳍黄色。胸鳍基上端后方具一黑斑。上唇的上缘在吻端为黑色,其他部分为橘红色。


大黄鱼

11、学名:梅童鱼。俗称:大头宝

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

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一般体长9~14厘米、体重 15~50克;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 7.5~9. 5厘米、体重 9~20克,其鳃腔上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


梅童鱼

12、学名:虾虎鱼。俗称:胖头鱼(海胖头)、楞吧

鲈形目 ,虾虎鱼亚目,虾虎鱼科。

虾虎鱼的一个突出形态特点就是腹鳍并成一体,形成了一个吸盘样的结构。这种结构非常适应于潮间带的环境,当大浪袭来的时候,能够使虾虎鱼紧紧吸附在岩石或其他固定着的物体上不被冲走。

虾虎鱼的更大特征是寿命短。澳大利亚大堡礁中生活着一种虾虎鱼,其寿命只有短短的59天!当然,这种鱼长得也快,它们能在3个星期内长成成体,交配产卵后死去。

虾虎鱼的虽然看似经济价值不高,但它的肉质还是比较鲜美的,烹调方式一般以:炖、炸、熬汤等为主。也可以用来腌制并晒干成“胖头鱼干”,蒸或烤着吃都很美味。


虾虎鱼


13、学名:鲬鱼。俗称:辫子鱼、老头辫子。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头宽、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圆形,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跨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前鳃盖骨后缘有2个尖棘,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

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200克;其肉质坚实,成蒜瓣形,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2.0克。


鲬鱼

14、学名:半滑舌鳎。俗称:舌板、牛舌板、牛舌头

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另外还有“带纹条鳎”也属于“舌板鱼”

吻部钝圆,吻长小于上眼至背鳍基距离,吻钩不达左侧前鼻孔下方。两眼位于头左侧中部稍前方。左侧前鼻孔短管状,位于上颌中部上缘附近和下眼前方。右鼻孔位于上颌中部上方,远离。口歪,下位。唇光滑,右侧较肥厚。

半滑舌鳎属于近海大型底栖暖温性动物,栖息于干泥沙质海底,只做近距离洄游。在自然海区中主要摄食底栖虾类、蟹类、小型贝类及沙蚕类等。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渤海(在渤海湾北起河北秦皇岛,南到天津塘沽)、黄海、东海、南海(在黄、渤海较常见)。

半滑舌鳎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鱼类,其内脏团小,出肉率高,少刺,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老幼皆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半滑舌鳎


带纹条鳎

15、学名:花鲈。俗称:鲁子、鲈鱼。

鲈形目,鲈亚目,真鲈科,常鲈亚科,花鲈属。

体长、侧扁。口大、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颌骨长,末端到眼后下缘。两颁、梨骨、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后角有一个大棘,下缘向后下方有3个大棘,鳃盖骨有一个大棘。具两个背鳍,之一背鳍以第5鳍棘最长。幼体的体侧及背鳍棘部有若干黑色斑点,成熟个体逐渐消失。

鲜鱼背侧灰绿褐色,稀疏散有不大于瞳孔的黑斑;向下色渐淡,腹侧白色。奇鳍灰黄色;背鳍有黑斑且上缘灰黑色。偶鳍淡黄色。虹彩肌灰色,内缘银色或黄色。

分布于北海道、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朝鲜到雷州半岛以西。在黄海流域仅见于济南以东黄河下游,沿长江曾见于江西省九江。鲈鱼为近海及河口附近中上层凶猛鱼类,亦进入淡水河内索食,以虾蟹及小鱼等为食。

花鲈肉嫩味美,其肉常做成生鱼片,余下部分则可炖汤,向来是上等的食用鱼类。除鲜销外还可以制成咸干品。

花鲈

16、学名:黄姑鱼。俗称:铜罗鱼。

体延长,侧扁,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裂大,端位,倾斜,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缘延伸达瞳孔后缘。鼻孔2个,椭圆形后鼻孔约为前鼻孔的两倍。

尾鳍浅黄褐色;臀鳍及腹鳍黄色有褐色细斑;胸鳍浅褐色,鳍基内缘有黑斑。鳃盖青紫色。鳃腔黑色。口腔白色。

黄姑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水深70-80米、泥或沙泥底海域。具明显季节洄游习性,具有发声能力,特是鱼群密集生殖盛期。幼鱼主要摄食小型虾类、幼鱼和多毛类,成鱼以小型鱼类、虾类和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

黄姑鱼系次要海产经济鱼类。沿海各渔场以春、夏两季为旺汛,产量以渤黄海最多,南海最少。味鲜美,油炸、清蒸、煮食皆宜。主要为鲜销及冰冻销售,部分制成干品。


黄姑鱼


17、学名:黄条鰤。俗称:黄犍子。

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鰤属。

黄条鰤,属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鰤属的一种海洋暖温性中上层掠食性鱼类。

体长椭圆形,稍侧扁。背腹缘微凸,背部凸出度较腹部为大;约在体中央处为体的更高部,头部的一端较粗,尾柄部细几乎成圆形,其两侧各有一隆起嵴。背部呈青蓝色,腹部为灰白色,从吻端经眼径至尾柄处有一明显的黄色纵带,腹鳍黄色,其它鳍条呈橄榄色,并有黄色边缘。

黄条鰤生长速度很快,通常在表层水温20℃~25℃以上时觅食活跃,主食是鳀鱼,玉筋鱼等小型鱼类及头足类和甲壳类海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各大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澳大利亚周边海域远离岸边的外海岩礁区附近水域。


黄条鰤


18、学名:真鲷。俗称:加吉鱼。

鲈形目,鲈亚目,鲷科,真鲷属。

体淡红色,稍带绿色光泽。在体侧背部散布若干蓝色小点。尾鳍边缘黑色。体椭圆形,侧扁,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甚钝。吻钝。口略小,端位;

真鲷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30~150米的岩礁、砂砾及沙泥底质之海区,平时生活于水深150米左右、泥沙底、底栖生物集中之处。真鲷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牺甲壳类、软休动物、棘皮动物、小龟、虾和藻类等。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菲律宾。

真鲷个体大,肉嫩味美,为名贵食用鱼,经济价值高。除供食用外,肉及鳔可作药用。肉甘、平,补肾益气、治血养血。鳔:清热消炎。


真鲷


19、学名:黑鲷。俗称:海鲋、黑加吉。

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黑鲷属。

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体青灰色,具银色光泽,侧线始处有1不规则黑斑,体侧有若干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尾鳍鳍膜褐色,边缘黑色。

黑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海区,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带移动,不作远距离洄游。杂食性,极贪食,主食软体动物贝类、多毛类、小鱼和虾类、蟹类、端足类海星及海藻等,并能用尾部挖掘海底的贝类及环形动物。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越南沿海。

黑鲷为各地鱼市场上常见的高级食用鱼,味道鲜美,料理方式以红烧或盐烤为主,若为新鲜鱼体,亦可制成生鱼片食之。


黑鲷


20、学名:绵?。俗称:鲶鱼(海鲶鱼)

体延长,略成鳗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70--15克。眼小、口大、上颌较下颌略长,吻钝圆。全身鳞细小,深埋于皮下。体色通常为淡黄黑色。

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黄、渤海及东海北部产量较多。


绵?

21、学名:斑鰶。俗称:灵鰶、鰶鱼。

鲱形目,鲱科,鰶属,斑鰶。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腹缘具锯齿状的棱鳞,18~20+14~16个。头中大。吻短而钝。眼侧位,脂性眼睑发达。鳃盖后上方具一大黑斑,其后有8~9列黑色小点状纵带。背鳍位于体中部前方,具软条15-18,末端软条延长如丝;

斑鰶为近海中上层鱼类,喜栖息于沿海港湾和河口,水深5~15米处。常结群行动,适盐范围较广,既可在海水又可在咸淡水中生活,有时可进入淡水中而不死。斑鰶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主要是各种藻类、贝类、甲壳类和桡足类幼体,有孔虫、沙壳纤毛虫等,有时也摄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以及小型甲壳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自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太平洋中部玻利尼西亚,北至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沿岸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斑鰶鱼肉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且赖氨酸含量丰富,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蛋白质资源;

斑鰶鱼是烧烤店里常见的一种食材;另外,还有一种吃法:把它去鳞、清洗干净之后用盐腌制半天到一天之后(放冰箱冷藏室里),再撒上点葱花、姜丝放锅里蒸10分钟左右,拿出来就着苞米面饼子吃.......不说了,哈喇子已经下来了。


斑鰶

22、学名:鳀鱼。俗称:鲅鱼食、离水烂、晴天烂。

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尾鳍叉形。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mm,体重5~20g。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其它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产于中国的主要是日本鳀,广泛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鳀鱼是一种营养美味的鱼类,具有一定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极高。属于一种身价低,但营养价值极高的鱼类。


鳀鱼


23、学名:鮻。俗称:梭鱼。

梭鱼身体细长,更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

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

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之一批梭鱼。

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之一批梭鱼。每逢冬季梭鱼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鱼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万物复苏,农历前后梭鱼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当今步入小康社会的一族,不惜高价,以争相品尝开凌之一梭的鲜美为快,梭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因而身价倍增。

鲻鱼,外形与鮻鱼比较相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鲻鱼的眼睑发达,而鮻鱼的眼睑不发达。


鮻鱼


鲻鱼

24、学名:马面鲀。俗称:扒皮鱼、扒皮刀鱼

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

主要品种分为绿鳍马面鲀和黄鳍马面鲀。体延长,侧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为体高之2.7-3.4倍;马面鲀属于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广泛分布于朝鲜、日本沿海以及东海、黄海。生活在外海底层,栖息于水深 50~120 米的海区,最适生长温度 13~20℃。性较迟钝,游泳能力弱,速度慢,不怕音响,喜群集,群体密度大。

食用前需将其外皮扒掉,故称为“扒皮鱼”。其肉质非常细嫩、鲜美。小时后更爱吃的“烤鱼片”其实就是用它做的。


马面鲀


25、学名:鮟鱇鱼。俗称:蛤蟆鱼。

辐鳍亚纲,鮟鱇目,鮟鱇亚目,鮟鱇科。

鮟鱇鱼的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生活在温带的海底下,鮟鱇一般底栖,静伏于海底或缓慢活动,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鮟鱇鱼属硬骨鱼类,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大嘴巴里长着两排坚硬的牙齿,鮟鱇鱼利用头顶上的鳍刺作为诱饵。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之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鮟鱇鱼随然“相貌丑陋”,但其肉质劲道、鲜美。富含胶质,可以熬制“鱼冻”。


鮟鱇鱼

26、学名:青鳞鱼。俗称:青皮子。

鲱形目,鲱科,小沙丁鱼属。

青鳞鱼又名青麟小沙丁鱼。体侧扁,长椭圆形,一般长10-12cm,大者可达15cm。头短小,头顶较平,体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鳃盖后上角餐有具1黑斑。为温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记得主要用它来晒鱼干.......


青鳞鱼

27、学名:太平洋鲱。俗称:青鱼

太平洋鲱,是鲱属的一种鱼类。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淡水“四大家鱼”中的“青鱼”。它分布于北极海及北太平洋海域,头小,流线形体,体色鲜艳,体侧有银色闪光、背部呈深蓝的金属色,成体长20—38厘米。栖息在沿海海域,繁殖期时会洄游至淡水溪流,成群活动,主食桡足类、翼足类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以及鱼类的幼体。有鳕鱼、鲑鱼和金枪鱼等天敌。

这种鱼产量高,价格便宜,但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都是冻品,所以烹调时如果用黄豆酱加重口味去炖的话味道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它的鱼籽很好吃。


太平洋鲱


28、学名:带鱼。俗称:刀鱼、海刀。

辐鳍亚纲,鲈形目,带鱼亚目,带鱼科,带鱼属。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

带鱼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带鱼

29、学名:银鲳。俗称:鲳鱼。

鲈形目,鲳亚目,鲳科鲳属。

体侧扁,体呈近椭圆形,背、腹缘弧形隆起。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而圆钝。口小,斜裂;上颌略突出;

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深30~70米的海区。喜在阴影中群集,早晨、黄昏时在水的中上层。有季节洄游现象。成鱼主要摄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鲳主要摄食小鱼、箭虫和桡足类。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区,包括朝鲜至日本的西部海域、中国诸海、太平洋印度洋区以及印度的孟加拉湾、波斯湾等海域。在中国以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分布较为集中,即吕泗渔场和舟山渔场。

还有一种跟它长得有些类似的金鲳,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多做介绍了。

银鲳肉质洁白、细嫩、少刺,蛋白质含量为16.76%、脂肪含量为5.0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 11~22.50%,EPA和DHA之和占脂肪酸总量的7.18~10.08%。


银鲳


金鲳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问题,先说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很多种鱼类没有说到,例如:玉筋鱼(面条鱼)、叫姑鱼(叫古子)、日本鱵(真亮鱼、棒鱼)、狭鳕(明太鱼)、绒杜父鱼(先生鱼)、繸鳚( *** 鱼)........以后再给大家介绍吧。

买鱼时,内行人专买这8种野生海鱼,难以人工养殖,看完长知识

秋冬季节鱼肉最为肥美,我们在市场买鱼时,一般分为淡水鱼和海鱼,市场能买到的淡水鱼,大多数都是养殖的,因为淡水鱼生长在池塘,养殖比较方便。海鱼的种类比较多,有的是养殖的,有的是野生的,在购买的时候很难区分。很多人不知道,野生鱼和养殖鱼的区别是什么呢?野生鱼肉质比较紧实,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体型偏瘦小;养殖鱼一般肉质松散,脂肪含量高,体型壮硕,肉质丰富。相比较而言,养殖鱼比较肥美,野生鱼更加鲜嫩。

有的海鱼既可以养殖也有野生的,而有的海鱼不能够养殖。所以在买鱼的时候,如果分不清野生的和养殖的,那么只要认识这几个鱼的种类,就不会选错了。下面这8种海鱼,都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这些海鱼是不能养殖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带鱼

带鱼是市场比较常见的海鱼,它是属于洄游性鱼类。我国南北海域均有带鱼,北方带鱼体型较大,每年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秋天结群返回越冬,所以春秋两季在渤海和黄海分别形成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

由于带鱼的特殊习性,所以是不能够在固定或者较小的海域生存的,所以难以人工养殖。市场的带鱼一般都是冷冻或者冷鲜的,因为打捞上来的带鱼很难人工养殖,所以冰鲜的带鱼就已经是很新鲜的了,也可以放心食用。

糖醋带鱼

食材:带鱼2条,葱1根,蒜5瓣,姜1块,干红辣椒适量,花椒适量,料酒1勺,生抽1勺,老抽1勺,白糖3勺,醋4勺,五香粉适量,胡椒粉适量。

步骤:1、把带鱼的鱼头和内脏去掉,切成均匀的段。然后放在案板上,用刀在鱼身上划上两道,方便入味。

2、划上花刀的带鱼放入盘中,在表面用手抹上一层料酒和少量盐,用手揉搓,方便带鱼腌制入味,料酒可以去腥。

3、把生姜切成片,葱切成葱段,大蒜切小块备用。

4、准备一个小碗调一个带鱼酱汁,碗中加入1勺料酒,,1勺生抽,1勺老抽,3勺白糖,4勺醋,用清水调匀备用。

5、平底锅或者炒锅烧热,放入带鱼,煎至带鱼表面酥脆,颜色变黄。然后翻面把另一面也煎成金黄酥脆。

6、把煎好的带鱼盛入盘中,然后锅里留少量底油,把花椒和干辣椒放入油中炒出香味,辣椒变色,然后倒入葱姜蒜,炒出香味。

7、把煎好的带鱼放入炒锅中,倒入碗中调好的酱汁,先轻轻翻动带鱼,先让带鱼微微上色,然后加清水没过带鱼。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汤汁,然后转小火炖20分钟左右。

8、汤汁收的浓稠后,把带鱼盛入盘中,然后把锅里剩下的汤汁淋在带鱼上,表面撒适量香菜末。

二、鲅鱼

鲅鱼是马鲛鱼的一种,鲅鱼也是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鲅鱼的洄游习性,导致鲅鱼也是不能人工养殖的。鲅鱼营养价值非常高,肉多刺少,肉质鲜美。鲅鱼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新鲜的鲅鱼味道非常鲜美,沿海地区产量丰富,价格不贵,鲅鱼常见的做法有清蒸,红烧,炖汤或者包饺子。

鲅鱼韭菜饺子

食材:鲅鱼,韭菜,面粉,花椒,盐,油,香油,白胡椒粉

步骤:1、鲅鱼处理干净,表面抹上一层花椒水。

2、从鱼后背下刀,把鲅鱼片成两片。然后顺着鲅鱼的皮沿着一个方向把肉刮下来,剁下来的鱼肉用刀剁碎,注意要用手捏几下,如果有鱼刺就挑出来。

3、鱼肉放入盆中,加一点花椒水和花生油,顺着一个方向搅匀。喜欢香一点的可以在鱼肉中加一点肥膘肉。

4、韭菜洗净切碎放入鱼肉馅中,加入盐和香油,再放一点胡椒粉,顺着一个方向搅匀。

5、面粉和成偏硬的面团,醒半个小时后,搓长条、切小剂子,擀皮,包馅。

6、锅里水烧开,下入包好的饺子,水开后点两次凉水,再次沸腾就可以了,鱼肉馅很容易煮熟。

三、黄花鱼

黄花鱼又叫黄鱼,市场常见的有大黄鱼和小黄鱼,黄花鱼也是一种洄游鱼类,一般春季向近海洄游,冬季返回深海过冬。一年四季往返于深海与浅海之间,这种生活习性也是不具备养殖条件的。黄花鱼肉质鲜嫩,肉多刺少,小黄鱼体型较小,可以用来油炸、香煎或者烧烤。大黄鱼可以红烧或清蒸。

香煎小黄鱼

食材:小黄鱼,盐,葱,姜,胡椒粉,淀粉

步骤:1、小黄鱼处理干净后,去掉内脏,在鱼背上划上三道。

2、放入盘中,表面抹一层盐,再放点葱丝、姜丝、胡椒粉 *** 均匀。

3、腌制半个小时后,把葱姜丝扔掉,在鱼身上拍一层薄薄的淀粉。

5、平底锅倒油,把小黄鱼放入锅里,煎至两面金黄酥脆,就可以了。

四、马面鱼

马面鱼就是北方常见的扒皮鱼,在食用的时候是需要剥皮的。目前国内的马面鱼都是野生的,它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也就是主要生活在近海的海底。马面鱼目前是不具备养殖条件的,虽然是野生,但是产量相对较高。马面鱼的肉质是很鲜嫩的,而且无毛刺,但是它的皮很硬不能吃,头比较小,一般也都是直接扔掉的。所以北方市场见到的扒皮鱼都是没有鱼皮和鱼头的。

红烧扒皮鱼

食材:扒皮鱼,盐,料酒,生抽,白糖,醋,葱,姜,蒜,胡椒粉,香菜

步骤:1、扒皮鱼处理干净后,去掉内脏,在鱼背上三道。在鱼身上抹一点点盐腌制10分钟。

2、平底锅倒油烧热,把扒皮鱼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如果没有不粘锅,可以在鱼身上拍一层薄薄的淀粉,可以防止鱼粘锅。

3、锅里热油,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煎好的鱼,再加入2勺料酒,2勺生抽,1勺白糖,1勺盐,1勺醋,1勺胡椒粉,然后加水没过鱼。

4、大火烧开汤汁转小火炖20分钟,中间翻几次面。

5、最后转大火收一下汤汁就可以了,盛入盘中后,表面撒点香菜末。

五、章鱼

章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其生活和繁殖对海水的温度、含盐度等要求都很高,所以章鱼无法进行人工养殖,市场上买的基本都是野生的。章鱼和鱿鱼不同,鱿鱼虽然也是生活在深海,但是鱿鱼的生长和繁殖可以进行人工干预,来控制产量。

爆炒小章鱼

食材:章鱼,盐,葱,姜,蒜,红辣椒,青椒,胡椒粉,生抽,蚝油,淀粉

步骤:1、小章鱼处理干净,把中间的牙齿挤掉,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表面的泥沙,然后把内脏去除。洗干净后装盘备用。

2、青红辣椒洗干净后,切片备用。葱姜蒜切末。

3、碗中加入1勺生抽,1勺蚝油,1勺胡椒粉,适量淀粉调成料汁。

4、锅里加水烧开,把章鱼放入沸水中焯烫15秒钟。

5、锅里倒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爆香,把青红辣椒放入锅中炒软。

6、放入小章鱼,淋入之前碗中的料汁,收一下让料汁变浓稠,就可以出锅了。

六、比目鱼

比目鱼又称鲽鱼、偏口鱼,它是一种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见。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导致比目鱼难以人工养殖。比目鱼习惯生活在冷水中,所以肉质非常鲜嫩,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比目鱼肉质都是久煮不老,非常软嫩鲜美。

酱焖比目鱼

食材:比目鱼,盐,葱,姜,蒜,辣椒,糖,生抽,黄豆酱,香菜

步骤:1、比目鱼洗净去内脏、去腮、刮鳞备用。

2、平底锅烧热,放入适量油,把比目鱼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定型。

3、放入葱姜蒜片,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4、淋入2勺料酒,2勺生抽,2勺黄豆酱,1勺白糖,加清水没过鱼身,大火把汤汁烧开。

5、水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炖20分钟。

6、炖好之后开大火收一下汤汁,出锅撒香菜末就好了。

七、沙丁鱼

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密集群息,沿岸洄游,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沙丁鱼体型细小,繁殖能力强,鱼群资源丰富,也是一种洄游鱼类,所以不需要人工饲养。沙丁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可以起到海洋净化的作用。沙丁鱼常见的吃法就是油炸,香煎,肉质比较嫩,但是体型细小,所以油炸酥脆之后可以连肉带骨一起食用。

油炸沙丁鱼

食材:沙丁鱼,盐,白胡椒粉,淀粉,油

步骤:1、把沙丁鱼处理干净,加入1勺盐,1勺白胡椒粉抓匀后,放一旁腌制一会。

2、在腌制的鱼身上撒一层薄薄的干淀粉。

3、锅里倒油烧热,把裹了淀粉的沙丁鱼放入锅中炸酥脆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平底锅煎一下。

八、鲳鱼

鲳鱼就是我们常见的镜鱼,也叫银鲳鱼。它的体型较小,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鲳鱼也是季节性洄游鱼类,无法人工养殖,所以市场上买到的都是野生的。

红烧鲳鱼

食材:鲳鱼,料酒,生抽,白糖,盐,醋,葱,姜,蒜,香菜

步骤:1、鲳鱼处理干净后,在鱼背划上三道。

2、平底锅倒油烧热,把鲳鱼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

3、锅里热油,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煎好的鱼,再加入2勺料酒,2勺生抽,1勺白糖,1勺盐,1勺醋,1勺胡椒粉,然后加水没过鱼。

4、大火烧开汤汁转小火炖20分钟。

5、最后转大火收一下汤汁就可以了,盛入盘中后,表面撒点香菜末。

鲅,鲐鲅,马鲅,黄金鲅,刀鲅,说说那些叫“鲅”的海鱼知多少?

#渔业##海鲜##海鱼#?水产海鲜市场上的商人经营业主喜欢把很多海产“鱼获”称之为“鲅”——大概是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吧。在这些“鲅”中,一般认为只有马鲛鱼是真正的“鲅”了。而且鱼类分类学中还特地划了一个科叫做“鲅科”。我国沿海常见的马鲛有蓝点马鲛,康氏马鲛,斑点马鲛,朝鲜马鲛,中华马鲛等——它们都是鲅科的,都可以认为是真正的“鲅”鱼。





除了上面的几种马鲛以外,水产海鲜市场上还有很多鲅:比如鲭科的廉价鲐鱼被称为“鲐鲅”;我们这里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水产商经常要进一种大鱼称为“黄金鲅”,有鱼类科普博主介绍说它的学名其实是“黄条”;然后,还有鲯鳅鱼被称为“刀鲅”;南方海域还有马友鱼被叫做马鲅,还有一种刺鲅等!



这些被称为“鲅”的鱼——当然大部分是有“经济价值”的也就是可以“吃”的<嘻嘻>。但好吃不好吃,就必须展开讨论了。这些“鲅”中,更好吃的当然是真正的鲅鱼了,也就是马鲛鱼了,当前这个季节的大号鲅鱼品质更好了。又到了我山东半岛地区“鲅鱼跳,丈人笑”的时候了啊。








其他叫鲅的鱼,鲐鲅鱼其实就是鲐鱼,也是常见的食用鱼啊。马鲅(马友)和刺鲅是南方的,南方网友介绍过马鲅鱼新鲜的好吃味道还行,刺鲅肉质不佳不太好吃。黄金鲅其实是黄条,好像是近年来大量上市的一个海产新品种,以前不太常见。好像它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了而且资源还比较丰富等——反正过年期间的黄金鲅个头挺大的。有见多识广的博主介绍说如果黄金鲅捕获或者收获后及时杀死放干净鱼血它的肉质和味道还是挺不错的,但我国处理鱼似乎没有抓到鱼后就给它们放鱼血的习惯于是味道就不如真正的马鲛了,但也绝不算差烹饪得法了也不妨吃吃。




最被人厌恶或者说不受待见的那就是刀鲅了,它的学名其实叫鲯鳅,然后还有鯕鳅科。这鱼刚捕捞到的时候是鲜艳的浅绿色还挺好看的,但是肉质不好,再复杂的烹饪办法做了也不好吃。于是有博主认为它只能用盐腌了晒咸鱼了。

喜欢吃鱼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些鱼,需要买鱼的时候啊可别买错了。

买鲅鱼,记得分清“黄尾巴”和“黑尾巴”,差别挺大,别花冤枉钱

如果是一个笨拙的陶罐,非要贴上水晶瓶的标签,会是什么感觉?

说起鲅鱼,大家很容易的想到马鲛鱼,特别是鲅鱼刺身、鲅鱼饺子的鲜美,让很多山东人趋之若鹜,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鲐鲅鱼,也叫做鲐鱼,是各种鲭鱼的总称,虽然它同鲅鱼长的比较相似,但一个是笨拙的陶罐,一个是水晶瓶,它们是不可能一样的。

鲐鱼看起来像纺锤,体型较短,比鲅鱼小很多。鱼体白里透黄,而且还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花纹,价格也相差很多,鲅鱼10多元钱一斤,而鲐鱼才几元钱一斤,从体型上就能分清楚是哪是鲅鱼、哪是鲐鱼。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买鲅鱼,记得分清“黄尾巴”和“黑尾巴”,差别挺大,别花冤枉钱,其实吧,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鲅鱼是黑色的尾巴就行。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您会分辨鲐鱼和鲅鱼吗?

一、马鲛鱼和鲅鱼名字的由来?

马鲛鱼在南方沿海城市,是很多消费者和渔民对某一类鱼,由大家口口相传,继而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俗称。

马鲛鱼在分类学中,应该属于鲭科,而在马鲛鱼属里有5个物种:中华马鲛、康氏马鲛、蓝点马鲛、斑点马鲛、朝鲜马鲛。

再来说说鲅鱼,马鲛鱼是南海沿海城市大家都这一类鱼的俗称,而鲅鱼是北方沿海的说法,大家要记住这个区别,鲅鱼和马鲛鱼的不同叫法,首先是南方沿海和北方沿海的两种不同叫法。

鲅鱼在分类学中除了指马鲛鱼外,还包括分类学中的鲭科、鲭属里的鲭鱼,鲭鱼又包含日本鲭和澳洲鲭。在北方沿海,为了区分鲭鱼和马鲛鱼这两种俗称都可以叫做“鲅鱼”的鱼,他们将马鲛鱼叫做燕尾鲅鱼,将日本鲭和澳洲鲭叫做鲐鲅鱼。

二、鲅鱼是不是马鲛鱼、马鲛鱼是不是鲅鱼?

鲅鱼是不是马鲛鱼,马鲛鱼是不是鲅鱼?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说法,如果非要有一个答案,我只能说它是、它不一定是、或者不是。

因为在民间有一些约定成俗的叫法,所以,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以上的说法都是正确答案。这样因为:

1、俗称鲅鱼的主要有两种:分类学中的蓝点马鲛鱼、鲭鱼,这就对应了北方沿海的说法,他们将马鲛鱼叫做燕尾鲅鱼,将日本鲭和澳洲鲭叫做鲐鲅鱼。

2、在南方沿海,马鲛鱼是对某一种鱼类的统称,包含中华马鲛、康氏马鲛、蓝点马鲛、斑点马鲛、朝鲜马鲛。

3、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就固定的认为,鲅鱼特指蓝点马鲛,这样的认知,也是可以承认的。

4、遇到将鲅鱼宽泛的认为是蓝点马鲛和鲭鱼的群体,这样是说的过去的。

5、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南方北方,对一个物种或者是好几种物种,都有约定成俗的名称,但这些名称确实是有冲突的,即你认为的在我生活的地方可能指的就是另外一种鱼的情况出现。

三、黄尾巴和黑尾巴的鲅鱼,有啥区别?

黄尾巴和黑尾巴的鲅鱼,就对应上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两种鲅鱼。俗称鲅鱼的主要有两种:分类学中的蓝点马鲛鱼、鲭鱼,这就对应了北方沿海的说法,他们将将马鲛鱼叫做燕尾鲅鱼,将日本鲭和澳洲鲭叫做鲐鲅鱼。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首先它们的品种就不一样,俗称黄尾巴的鲅鱼,又叫做鲐鲅鱼,是鲭科、鲭鱼属下面的一种鱼类,而黑尾巴的鲅鱼,实际上是蓝点马鲛鱼,也是鲭科、马鲛鱼属下的一种鱼类。这样说大家就能明白,之所以都叫做鲅鱼,那完全是民间俗称,实际上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在某些地方,大家固定的将蓝点马鲛鱼叫做鲅鱼,所以,大家可以记住一点,蓝点马鲛鱼是黑色尾巴的。

2、蓝点马鲛鱼和鲐鲅鱼在外观上就完全不一样,鲐鲅鱼是椭圆形,整体看上去粗短圆润一些,而蓝点马鲛鱼体型呈细长条形,整体看上去又细又长。

3、蓝点马鲛鱼,就是俗称的鲅鱼,背部呈现青蓝色,鱼背上分布很多黑色的斑点,腹部是灰白色。而鲐鲅鱼背部是青黑色,鱼身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腹部是淡黄色。

4、它们的尾鳍也是不一样的,鲐鲅鱼的尾鳍是淡黄色的,而鲅鱼的尾鳍是黑色的,这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5、最后自然是销售价格,新鲜的鲐鲅鱼和鲅鱼的价格通常相差3倍左右,而鲅鱼的价格是真不便宜,比鲐鲅鱼贵好多。

6、鲅鱼的肉质紧致有弹性,呈蒜瓣状,带有一股特别的甘甜味,味道鲜美,腥味比较轻。而黄尾巴的鲐鲅鱼肉质干柴,腥味也比较重,而且还会有一股酸味。

四、买鲅鱼选择什么样的?

1、海鱼在购买过程中,如何挑选?大致情况都差不多,自然是需要购买体型完整,鱼肚没有破损的鲅鱼,鲅鱼的鱼肚子破了,即说明不新鲜了,口感和营养会大打折扣。

2、类似购买带鱼时一样,鱼眼睛需要湿润有光泽,如果鱼眼睛凹进去了,或者是干巴巴的,即说明这样的鲅鱼不太新鲜。

3、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有鱼腥味是正常的,但大家要懂得区分异味和鱼腥味的差别,比如腥臭味,即说明这样的鲅鱼已经变质,也是不能购买的。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买鲅鱼,记得分清“黄尾巴”和“黑尾巴”,差别挺大,别花冤枉钱。

鲅鱼是不是马鲛鱼,马鲛鱼是不是鲅鱼?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说法,如果非要有一个答案,我只能说它是、它不一定是、或者不是。

鲅鱼在分类学中除了指马鲛鱼外,还包括分类学中的鲭科、鲭属里的鲭鱼,鲭鱼又包含日本鲭和澳洲鲭。在北方沿海,为了区分鲭鱼和马鲛鱼这两种俗称都可以叫做“鲅鱼”的鱼,他们将马鲛鱼叫做燕尾鲅鱼,将日本鲭和澳洲鲭叫做鲐鲅鱼。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鳜鲥鳎鲉鲬鲿鳢鲷?鳓鳑鲏鲯鳅鳗鲡,你都认识吗?

鳜鲑鲱鲥鳎鲉鲬鲿鲅鳢鳐

鲷?鲀鳓鲟鳑鲏鲯鳅鳗鲡

……

之前我们说过鸟字旁的生僻字

其实鱼字旁的生僻字也不少

你有没有想过

把它们和那些水中游动的鱼

一一对应起来呢?

guì


这可能是最鱼字旁最容易被念错的字了

它确实有两个读音guì和jué

只有在特定词语鳜鯞(zhǒu)里才读(jué)

指的是鳑鲏(pánɡ pí)这种鱼

相比而言

鳜鱼则更加有名

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经常是白天钻入洞穴石缝水草中

到了夜晚便出来觅食

而且它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味道鲜美吧

徽州传统民间菜臭鳜鱼就是用它做的

烹制前鳜鱼要经过大通腌制

虽然闻起来有些臭

吃起来却是香嫩可口


guī

科学家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证明

鲑鱼在一亿多年前

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了

鲑鱼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鱼

它出生在淡水的河流中

却在成长期游入大海

在咸水环境里长大

等到产卵期时又会长途跋涉

再回到淡水环境的故乡生出下一代

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一路游回故乡颇多障碍

据说能够准确找到故乡

全有赖于它超群的味觉


fēi

鲱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全身覆盖着银色的鳞片

像一支支银色的飞镖

鲱鱼没有自卫的武器

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游动

或集群不断变化队形

让捕食它们的大鱼无从下嘴

不过正是它们这种群集方式活动

反而给了渔民捕捞的机会

一旦发现鱼群

现代捕鱼工具极易捕到鲱鱼

提到鲱鱼不得不说瑞典著名的鲱鱼罐头

它用自然发酵的方式腌制而成

据说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

被瑞典 *** 禁止在住宅区内开启

更是被严禁带上飞机

很多瑞典人爱它就像我们爱臭豆腐

即便用夹子夹住鼻子

也要吞下这散发着恶臭的美食


shí

鲥鱼平时栖息于海水中

春末夏初便会溯河作生殖洄游

幼鱼在江湖内生长

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

在海中发育成长

鲥鱼在长江口下游曾常年产量超50万公斤

1974年更高产达157.5万公斤

但因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加上捕捞强度过大

尤其是对幼鲥的过度捕捞

造成了如今鲥鱼趋于灭绝的现状


鳎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

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

更大的特点就是

眼位于头的一侧

前鳃盖后缘不游离

它们平时潜藏于砂泥中

仅露出双眼

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经过的小鱼虾

有些体色还会随环境而改变

是伪装高手


yóu

鲉头大多刺

鳍棘粗且坚硬

有些鱼的鳍棘带毒

人一旦被刺到会疼痛异常

鲉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水域

一般生活于岩礁间

因而也被称为岩鱼


yǒng

鲬鱼又被称为牛尾鱼

生活在近海底层

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

鉴于它的高蛋白低脂肪

特别适合减肥的人食用


cháng

鲿

鲿科是鲇形目下的一科

该科鱼类是淡水夜行性鱼类

栖息于河川溪流中

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

它们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

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

我们吃麻辣火锅必点的黄颡鱼

俗名黄辣丁

就是鲿科里的一种鱼


鲅鱼馅饺子你肯定吃过

所以这个字应该并不陌生

我们吃的鲅鱼又叫蓝点马鲛

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

不过因其肉坚实味鲜美

所以在分布区域内被大量捕捞

在日本内海还曾发生过局部消失

我国黄海、渤海蓝点马鲛渔业管理法规

和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

使其得到了有利的保护

开发利用趋于科学、合理


鳢和鲤读音虽然相同

但却不是一种鱼

鳢是鲈形目月鳢科下的一个属

体侧有黑斑

烹饪水煮鱼或酸菜鱼用到的黑鱼

就是鳢属里的乌鳢

别看它肉质紧致

颇受食客喜爱

在水里可是凶猛掠食者

据说一条黑鱼

吃光整个池塘的惨剧也曾发生过


yáo

鳐的身子扁平

尾巴细长

有些种类的鳐

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

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鳐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

口、鼻和鳃裂在底侧

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底栖生活

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diāo

我们日常说的鲷鱼

通常指的是真鲷

也就是俗称的加吉鱼

常见的有红加吉和黑加吉

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

那就是变性

红鲷一般都是

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

一旦雄鱼死去

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性

成为新的一家之长


yìn

?

?身体更大的特点

就是头部下方有一个椭圆形的吸盘

那是由之一背鳍变性而成的

它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浅水处

独特的吸盘让它能够吸附宿主身上

随着宿主四处游荡

鲸、鲨、海龟、翻车鱼

甚至于小船都可能成为它“寄宿”的对象


tún

每年吸引众多老饕

冒着生命风险也要吃的河豚

就是鲀科下的一种

它们更大的特点就是

在遭遇危险时

就会吸水或吸气

使腹部鼓成一个球

鲀科的很大一部分内脏、血液中有毒

如果误食很可能会中毒身亡


说鳓鱼你可能不熟悉

但说起曹白鱼、鲙鱼你可能就知道了

其貌不扬的它

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

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山东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

就曾发现鳓鱼骨头

还有成堆的鳓鱼鳞片

说明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喜欢吃鳓鱼

死后还要把它作陪葬品


xún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

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

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

处于濒危状态

其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

更是达到极危的级别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载

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

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

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

鲅鱼有几种品种,鲅鱼有几个品种哪个最好吃-第1张图片-


páng

说鳑鲏可能有点陌生

说四方皮可能湖北、湖南的小伙伴就听说过了

鳑鲏生活在淡水中

是一种杂食性小鱼

它体态优美、色彩艳丽

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

上世纪60年代

鳑鲏以观赏鱼的身份进入了欧洲

被称为中国彩虹

据说日本天皇还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

派人专门到无锡太湖边来寻找它


qiū

它是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

它的头很大

额部有一骨质隆起

随成长而越明显

尤以雄鱼为甚

它们喜欢生活在流木和浮藻下

借此隐藏自己的身体

待猎物接近后捕食

因此得了个“水下狐狸”的绰号


mán

鳗鲡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

原产于海中

溯河到淡水内长大

后回到海中产卵

据说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

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

而且它的性别也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

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

会变成公鱼

反之变成母鱼

(部分图片未能上传)

如何挑选好鲅鱼

“鲅鱼跳,丈人笑”,春季送几条鲜鲅鱼给岳父岳母,是岛城一个富含文化意蕴的传统,这一习俗已经被确定为崂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头茬春鲅鱼上市,该怎样挑选呢?记者请教了一些业内人士。

★新鲜鲅鱼VS冰冻鲅鱼

新鲜的鲅鱼鱼肉柔软富有弹性,鱼皮光滑细嫩。冰冻鲅鱼鱼眼发白。新鲜鲅鱼鱼鳃色泽鲜红、腮丝清晰,冰冻鲅鱼鱼鳃略显暗红。另外,冰冻鲅鱼由于受到低温影响,鱼皮弹性差,甚至很多已经破裂,用手拿起鲅鱼会发现鱼身偏软不够坚挺。

★本地鲅鱼VS南方鲅鱼

首先你得知道,其实本地鲅鱼与南方鲅鱼是同一个品种,不过由于北方近海海域水温、盐度适宜其生长,洄游到本地海域的鲅鱼口感更加鲜嫩。

本地鲜鲅鱼全身呈蓝绿色,背部有明显蓝色斑点,阳光直射下蓝绿色有荧光感觉。外地鲅鱼鱼背是灰黑色,鱼肚雪白,鱼背腹颜色分明。

来源: 青岛早报

鳜鲥鳎鲉鲬鲿鳢鲷?鳓鳑鲏鲯鳅鳗鲡,你都认识吗?

鳜鲑鲱鲥鳎鲉鲬鲿鲅鳢鳐

鲷?鲀鳓鲟鳑鲏鲯鳅鳗鲡

……

之前我们说过鸟字旁的生僻字

其实鱼字旁的生僻字也不少

你有没有想过

把它们和那些水中游动的鱼

一一对应起来呢?

guì

这可能是最鱼字旁最容易被念错的字了

它确实有两个读音guì和jué

只有在特定词语鳜鯞(zhǒu)里才读(jué)

指的是鳑鲏(pánɡ pí)这种鱼

相比而言

鳜鱼则更加有名

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经常是白天钻入洞穴石缝水草中

到了夜晚便出来觅食

而且它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味道鲜美吧

徽州传统民间菜臭鳜鱼就是用它做的

烹制前鳜鱼要经过大通腌制

虽然闻起来有些臭

吃起来却是香嫩可口

guī

科学家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证明

鲑鱼在一亿多年前

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了

鲑鱼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鱼

它出生在淡水的河流中

却在成长期游入大海

在咸水环境里长大

等到产卵期时又会长途跋涉

再回到淡水环境的故乡生出下一代

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一路游回故乡颇多障碍

据说能够准确找到故乡

全有赖于它超群的味觉

fēi

鲱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全身覆盖着银色的鳞片

像一支支银色的飞镖

鲱鱼没有自卫的武器

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游动

或集群不断变化队形

让捕食它们的大鱼无从下嘴

不过正是它们这种群集方式活动

反而给了渔民捕捞的机会

一旦发现鱼群

现代捕鱼工具极易捕到鲱鱼

提到鲱鱼不得不说瑞典著名的鲱鱼罐头

它用自然发酵的方式腌制而成

据说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

被瑞典 *** 禁止在住宅区内开启

更是被严禁带上飞机

很多瑞典人爱它就像我们爱臭豆腐

即便用夹子夹住鼻子

也要吞下这散发着恶臭的美食

shí

鲥鱼平时栖息于海水中

春末夏初便会溯河作生殖洄游

幼鱼在江湖内生长

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

在海中发育成长

鲥鱼在长江口下游曾常年产量超50万公斤

1974年更高产达157.5万公斤

但因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加上捕捞强度过大

尤其是对幼鲥的过度捕捞

造成了如今鲥鱼趋于灭绝的现状

鳎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

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

更大的特点就是

眼位于头的一侧

前鳃盖后缘不游离

它们平时潜藏于砂泥中

仅露出双眼

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经过的小鱼虾

有些体色还会随环境而改变

是伪装高手

yóu

鲉头大多刺

鳍棘粗且坚硬

有些鱼的鳍棘带毒

人一旦被刺到会疼痛异常

鲉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水域

一般生活于岩礁间

因而也被称为岩鱼

yǒng

鲬鱼又被称为牛尾鱼

生活在近海底层

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

鉴于它的高蛋白低脂肪

特别适合减肥的人食用

cháng

鲿

鲿科是鲇形目下的一科

该科鱼类是淡水夜行性鱼类

栖息于河川溪流中

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

它们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

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

我们吃麻辣火锅必点的黄颡鱼

俗名黄辣丁

就是鲿科里的一种鱼

鲅鱼馅饺子你肯定吃过

所以这个字应该并不陌生

我们吃的鲅鱼又叫蓝点马鲛

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

不过因其肉坚实味鲜美

所以在分布区域内被大量捕捞

在日本内海还曾发生过局部消失

我国黄海、渤海蓝点马鲛渔业管理法规

和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

使其得到了有利的保护

开发利用趋于科学、合理

鳢和鲤读音虽然相同

但却不是一种鱼

鳢是鲈形目月鳢科下的一个属

体侧有黑斑

烹饪水煮鱼或酸菜鱼用到的黑鱼

就是鳢属里的乌鳢

别看它肉质紧致

颇受食客喜爱

在水里可是凶猛掠食者

据说一条黑鱼

吃光整个池塘的惨剧也曾发生过

yáo

鳐的身子扁平

尾巴细长

有些种类的鳐

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

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鳐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

口、鼻和鳃裂在底侧

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底栖生活

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diāo

我们日常说的鲷鱼

通常指的是真鲷

也就是俗称的加吉鱼

常见的有红加吉和黑加吉

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

那就是变性

红鲷一般都是

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

一旦雄鱼死去

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性

成为新的一家之长

yìn

?

?身体更大的特点

就是头部下方有一个椭圆形的吸盘

那是由之一背鳍变性而成的

它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浅水处

独特的吸盘让它能够吸附宿主身上

随着宿主四处游荡

鲸、鲨、海龟、翻车鱼

甚至于小船都可能成为它“寄宿”的对象

tún

每年吸引众多老饕

冒着生命风险也要吃的河豚

就是鲀科下的一种

它们更大的特点就是

在遭遇危险时

就会吸水或吸气

使腹部鼓成一个球

鲀科的很大一部分内脏、血液中有毒

如果误食很可能会中毒身亡

说鳓鱼你可能不熟悉

但说起曹白鱼、鲙鱼你可能就知道了

其貌不扬的它

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

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山东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

就曾发现鳓鱼骨头

还有成堆的鳓鱼鳞片

说明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喜欢吃鳓鱼

死后还要把它作陪葬品

xún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

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

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

处于濒危状态

其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

更是达到极危的级别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载

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

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

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

páng

说鳑鲏可能有点陌生

说四方皮可能湖北、湖南的小伙伴就听说过了

鳑鲏生活在淡水中

是一种杂食性小鱼

它体态优美、色彩艳丽

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

上世纪60年代

鳑鲏以观赏鱼的身份进入了欧洲

被称为中国彩虹

据说日本天皇还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

派人专门到无锡太湖边来寻找它

qiū

它是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

它的头很大

额部有一骨质隆起

随成长而越明显

尤以雄鱼为甚

它们喜欢生活在流木和浮藻下

借此隐藏自己的身体

待猎物接近后捕食

因此得了个“水下狐狸”的绰号

mán

鳗鲡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

原产于海中

溯河到淡水内长大

后回到海中产卵

据说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

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

而且它的性别也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

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

会变成公鱼

反之变成母鱼

话题

你还认识哪些奇特的鱼?

- END -

图自:视觉中国、123rf、 ***

编辑 / Jackie

6.6元限时特惠

特惠截止至今日24:00

畅读《博物》

要有光

湖北,不止有武汉

该和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了

新型冠状病毒从哪儿来

谁是中国的火神

素餐盛宴 | 中国速度

夏天吃海鱼,内行专挑这5种,肉鲜不腥无法养殖,摊主都夸是行家

#头号周刊#夏季来临以后,天气也一天天地热了起来,这个时候人们饮食上喜欢吃点清淡的食物,不太愿意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因此高蛋白低脂肪的鱼成了不错的选择。

夏天因为已经进入到了休渔期,海鲜市场上鲜活的海鱼越来越少,即使有也都是小船垂钓而来的,因为上市量少,所以价格也高得离谱。

不过海鲜市场上还有很多远洋捕捞而来的冰鲜鱼类,这些鱼因为捕捞量大,因此价格即使在休渔期里也比较便宜,内行人一般喜欢挑这5种海鱼购买,肉鲜不腥无法养殖,摊主都会夸你懂行。

1、大棒鱼

大棒鱼属于生活在水面上层的鱼,这种鱼一般都是成群结队的在海面上游弋,因此产量是特别大的,以前捕捞上来以后都是加工成鱼米来售卖。

大棒鱼只有一根主刺,鱼肉成熟后块状,因为本身这种鱼腥味极小,所以即使冷冻后也不影响它的鲜味。

推荐菜谱:家常焖大棒鱼

所需食材:大棒鱼、干辣椒、黄豆酱、葱姜蒜、料酒、一品鲜酱油、白糖、胡椒粉、香菜

1.大棒鱼清洗干净后剪去尖嘴,去除鱼鳃和内脏,把腹内的黑膜抠洗干净,然后整齐地码入盘中。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干辣椒,下入黄豆酱炒出香味,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把大棒鱼轻推入锅,在酱汁里两面略煎。

3.锅中添水跟大棒鱼一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4.锅中汤汁浓稠后加入白糖少许提鲜,放入胡椒粉去腥,开大火收浓汤汁后撒香菜即可出锅。

2、鲭鱼

鲭鱼是深海捕捞的海鱼品种,由于这种鱼来自深海,因此它脂肪含量特别高,吃起来不腥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就是鲭鱼的鱼刺比较多,不过鲭鱼的鱼肉细腻,鱼白和鱼籽都非常美味,关键是通常鲭鱼的价格也就5元左右一斤,堪称物美价廉的海鱼。

推荐菜谱:红烧鲭鱼

所需食材:鲭鱼、八角一瓣、葱姜蒜、料酒、白糖、一品鲜酱油、盐、胡椒粉

1.鲭鱼清洗干净,去除鱼鳃和内脏,把鱼籽或鱼白取出洗净,鱼腹内的黑膜刮洗干净。

2.锅中入油,油热后下入鲭鱼两面略煎,煎至定型后取出。

3.锅中重新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八角,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后添汤,下入煎好的鲭鱼,放入白糖后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焖至汤浓,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后即可出锅。

3、鲮鲫鱼

鲮鲫鱼也被叫做“青皮子”,这种鱼的鱼鳞特别厚,鱼身上都是小细刺,不过刺多的鱼一般肉质都鲜香,鲮鲫鱼正是如此。

鲮鲫鱼一般都是远洋捕捞而来的,这种鱼的皮下脂肪特别厚,因此特别适合煎或烤来食用,经过煎烤的鲮鲫鱼滋啦啦的冒油,吃起来鲜香可口,一点鱼腥味都没有。

推荐菜谱:香煎鲮鲫鱼

所需食材:鲮鲫鱼、盐、葱姜、料酒、胡椒粉

1.鲮鲫鱼清洗干净,去除鱼鳃和内脏,把鲮鲫鱼腹内的黑膜刮洗干净,加入葱姜、盐、料酒和胡椒粉抓拌腌制20分钟左右。

2.锅中入油,油热后把鲮鲫鱼用厨房纸巾擦干水分入锅,煎至鲮鲫鱼两面金黄,外皮酥脆后即可盛出食用。(鲮鲫鱼的鱼皮特别厚,因此煎至时很难粘锅和糊底)

4、秋刀鱼

秋刀鱼堪称日本的“国鱼”,这种鱼的主产地就是日本海的北海道地区,以及中国的黄海和渤海等地。

秋刀鱼虽然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但是它在中国国内却是比较廉价的,因为秋刀鱼虽然没有多少刺,但是它略带苦味,这可能也是导致其价格低廉的原因。

推荐菜谱:煎秋刀鱼

所需食材:秋刀鱼、盐、葱姜、料酒、烧烤料

1.秋刀鱼从背部剖开,切成腹部相连的两片,去除鱼鳃和内脏清洗干净,加入葱姜、盐和料酒略微腌制一会。

2.锅中入油,油热后把秋刀鱼擦干水分入锅,用小火慢煎。

3.煎至两面定型颜色金黄以后撒入烧烤料,再把两面略煎使烧烤料散发出香味后即可出锅。

5、鲐鲅鱼

鲐鲅鱼是沿海地区非常常见的海鱼品种,因为都是成群结队的生长,习性跟鲅鱼有些类似,所以它的产量是特别大的。

鲐鲅鱼的油脂比较厚,不过因为这种鱼的鱼肉有股酸味,所以有些人也称其为“酸鲅子”,不过它的鱼肉特别细腻,刺少还带着一股香味,并且价钱也特别便宜,所以受到不少人的喜爱。

推荐菜谱:干烧鲐鲅鱼

所需食材:鲐鲅鱼、郫县豆瓣酱、干辣椒、白糖、白醋、葱姜蒜、料酒、一品鲜酱油

1.鲐鲅鱼去除鱼鳞和鱼鳃清洗干净,把洗净的鲐鲅鱼切成段,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去血水,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干辣椒,下入郫县豆瓣酱炒出香味,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后添汤,然后把鲐鲅鱼轻推入锅。

3.锅中烹入白醋和放入少许白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至汤汁浓稠后开大火收浓汤汁,沿锅边二次烹醋后即可出锅。

小贴士:鲐鲅鱼如果是眼珠凹陷,以及腹部破裂的就不要购买了,因为这样的鲐鲅鱼已经不新鲜了,烹制鲐鲅鱼时要用清水浸泡去血水,这样鲐鲅鱼的肉才不腥。

结语:

夏天吃鱼的好处多多,以上这5种海鱼价钱都不贵,而且休渔期里也是非常常见的海鱼品种,遇到的时候不妨买点来打打牙祭。

不过休渔期里的海鱼都是冰鲜,因此购买时一定要选择鱼鳃鲜红,鱼的眼睛明亮不混浊,以及鱼身没有破裂的新鲜一些的购买。

立冬前后,遇到这6种海鱼多买点,做成鱼干囤起来,冬天吃特下饭

#生活有温度#眼瞅着就来到立冬节气了!冬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这个周五大连的供暖期就要开始了!现在周围很多人都在开始储备越冬的秋菜和水果,小区门口和农贸市场周边也聚集了很多进城卖秋菜的菜农。

囤积秋菜越冬一直是东北人传统的生活习俗,虽然现在农贸市场和超市里一年四季都供应充足,但是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要囤点越冬的食物,对于大多数东北人来说总觉得缺点什么。

大连人越冬不光要囤点秋菜和苹果之类的,还有鱼也是大连人必须要储备的,因此这几天的海鲜市场上卖鲜鱼的摊位都挤满了前来选购的人群,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海鲜市场上最适合晾制鱼干的6种海鱼,这个季节遇到了一定多买点,做成鱼干囤起来,冬天的时候吃特下饭。

海鲜市场的摊主替顾客晾晒的鲅鱼干

1.刀鲫子鱼

刀鲫子鱼也叫“油扣”或“香片子”,这种鱼的个头比较小,身上都是小细刺。不过别看刀鲫子鱼个头小还刺多,但是它的油脂含量特别多,鱼肉一点都不腥,油炸或油煎后连刺都能嚼食,特别的鲜香美味。

刀鲫子鱼买来后清洗干净,把头部连内脏一起揪掉洗净,然后按照一斤鱼8克盐的量抓拌均匀,腌制半个小时以后控净水趁着北风天放到室外晾干,晾干以后收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吃的时候用清水浸泡洗净后用油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煎好的刀鲫子鱼早餐下白米粥非常下饭

2.鲅鱼

鲅鱼是北方沿海特别常见的海鱼品种,鲅鱼的肉厚刺少,不论是炖、红烧和包饺子都特别受欢迎,用鲅鱼晾晒干鱼更是北方沿海入冬前必做的一件事。

新鲜的鲅鱼从背部开刀使其呈腹部相连的两片,去除内脏后清洗干净,撒上盐把鲅鱼一层层的码入盆中,腌制24小时左右倒一遍再腌24小时,使其有股发酵的味道后再拿到室外晾到半干,然后用保鲜袋装起来入冰箱冷冻保存。

食用的时候把鲅鱼取出用清水漂洗去盐味,然后上锅跟腌制的萝卜干一起蒸,这是以前山东沿海和辽宁沿海冬季老百姓家的家常菜,特别的鲜香下饭。

腌制的鲅鱼也可以用油煎至酥脆,然后搭配新鲜玉米面贴的饼子,这就是大连街脍炙人口的美食【咸鱼饼子】。

晾晒至半干的鲅鱼干

3.大棒鱼

大棒鱼是北方沿海秋冬季常见的海鱼品种,这种鱼一到秋季以后都会成群结队的水面上觅食。这个时候渔民会 *** 一个小船,上面连上用一串串小木棍做的排钩,鱼钩上绑上鱼饵,乘着潮流把小船放到海里面去,到时候把线拉回来上面就会钓上很多的大棒鱼,因此海边渔民也把这种钓大棒鱼的方式叫做“放大棒”。

大棒鱼的鱼肉呈蒜瓣状,鱼身上只有一根主刺没有什么小细刺,晒成鱼干后回锅以蒸,提着鱼尾巴轻轻一抖鱼肉就会都脱落下来,海边人管这种鱼肉叫“鱼米”,它的味道要比海米还鲜。

晾晒大棒鱼时一定要选择眼睛明亮,鱼身泛着光的新鲜大棒鱼晾晒,把新鲜的大棒鱼剖腹去内脏后,撒上一层盐,腌制出水后挂起来晾晒至干透即可收回,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保存。

4.偏口鱼

偏口鱼是常见的海鱼品种,山东有些地方也管它叫“长脖”或“鼓眼”。偏口鱼的体型扁平,鱼肉细腻没有什么小刺,特别适合油炸和干煎食用。

用偏口鱼晾晒的鱼干也是常见的鱼干品种,挑选新鲜的偏口鱼去内脏后洗净,加上盐腌渍一会后,用绳子把鱼串起来挂在户外晾晒至干透后,收回来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

晾晒好的偏口鱼食用时浸泡去盐分和灰尘,然后入锅煎至金黄酥脆或者是直接上锅蒸熟后食用,都是冬季里特别下饭的美味。

煎偏口鱼干

5.老板鱼

老板鱼的学名叫“鳐鱼”,因为长相奇葩丑陋也有人管它叫“魔鬼鱼”。老板鱼浑身都是软骨,因此食用的时候不用担心被鱼刺卡到,所以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食用。

用晾晒好的老板鱼干过年“走油”,一直是山东和大连地区的传统,每年的过年前家里炸东西的时候都会炸上一些老板鱼干,油炸后的老板鱼干鱼肉呈一丝丝的,吃起来带有韧劲还透着干香,这一直是过年期间人们的下酒好菜。

晾晒老板鱼时要去除它的内脏,大个的老板鱼要在它身上划上几刀,这样便于晒透。一般在渔船上晾晒的老板鱼是无需加盐的,都是用海水清洗浸泡后直接晾晒,家里晾晒老板鱼时可以适量少加点盐以便于保存。

老板鱼干

6.鲮鲫鱼

鲮鲫鱼是经济实惠的海鱼品种,它背部的肉比较厚,鱼皮下面富含脂肪,烤制的时候会滋啦啦的冒油,吃起来特别的香。

鲮鲫鱼也是常见的鱼干的品种,把它去除内脏和腹部里面的黑膜后用盐简单腌制一下,然后控净水分用绳子串起来放在室外晾晒至干透,然后放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即可。

香煎鲮鲫鱼干

晾晒鱼干时的注意事项:

1.晾晒鱼干时必须要选择新鲜的海鱼来晾晒,否则晾出来的鱼干会发臭和有腐烂味无法食用。

2.晾晒的鱼干千万不能在室外被露水打湿,那样不易干透,而且鱼干也不易保存。

3.晾晒鱼干更好选择北风天来晾晒,这样的天气里比较“上干”,而且鱼干干的也快。

4.晾晒好的鱼干更好放在阴凉通风处和温度低的地方保存,这样鱼干不易变质,如果有条件更好还是放到冰箱里冷冻保存。

5.晾晒鱼干时盐的量要掌握好,腌的太咸影响食欲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随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家里一些该囤的东西还是要囤点,市场上这6种海鱼现在很常见,而且价格大多不超过10元一斤,因此遇到合适的可以多买点,晾成鱼干留到冬天里搭配白米粥、玉米饼子、馒头或米饭都特别下饭。

选鲅鱼有讲究,冰冻新鲜鲅鱼选法不相同,你会选吗?

鲅鱼被称作是“最有营养的十种海洋鱼类之一”。它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 和部分矿物质元素。并且长吃还有止咳平喘的效果,对贫血、早衰、营养不良和神经衰弱也有效果。

是不是突然觉得,这鱼不错?其实不论是什么品种,市场上总是鱼目混杂。就拿鲅鱼来讲,新鲜鲅鱼和冰冻鲅鱼挑选上就有不同。

新鲜鲅鱼这样挑选:

1、看鱼眼:鲜鲅鱼鱼眼发黑透亮;

2、看鱼鳃:新鲜鲅鱼鱼鳃色泽鲜红;

3、按鱼身:新鲜鲅鱼用手指按压鱼皮会弹起鱼身坚挺。

冰冻鲅鱼这样挑选:

1、看鱼眼:冰冻鲅鱼鱼眼发白不光亮;

2、看鱼鳃:冰冻鱼鳃略显暗红发乌。

3、按鱼身:受到冷冻保存的影响,冰冻鱼皮已经失去弹性,甚至很多已经破裂,用手按压鲅鱼身体会发现鱼皮不弹起或鱼身偏软不够坚挺。

最后,推荐几种不一样的鲅鱼做法。

熏鲅鱼

主料:鲅鱼

辅料:八角、葱段、姜片、酱油(用量必须能没过主料)、料酒、白糖、味精各适量。

做法:

1、鲅鱼去除内脏,清洗干净,斩去头尾(留做他用),取鱼中段顶刀切成厚片,撒上适量的盐入味备用;

2、 *** 腌熏汁:将酱油、白糖、料酒、八角、大葱段、姜片、味精一同入锅中煮沸,倒入容器中晾凉备用;

3、坐锅开火,加宽油,将鲅鱼片下入锅中煎炸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并趁热放入腌熏汁内,腌制两个小时;

4、将鲅鱼同腌熏汁一同倒入锅中,旺火煮沸,再改小火烧3分钟,关火,将鲅鱼捞出晾凉即可。

香酥鲅鱼

主料:鲅鱼

辅料:面粉、花生油、胡椒粉、盐、料酒、姜

做法:

1、把鱼去内脏清理干净,对剖开,剔去所有刺。

2、放料酒、半勺盐、姜丝和胡椒粉搓匀,放冰箱冷藏4小时;面粉加水、半勺盐、胡椒粉拌匀,成稀糊糊状。

3、锅内加油,烧8成热。

4、腌好的把鱼剔去姜丝,放面糊均匀挂糊。

5、放入热油中煎炸。注意油一定要热。

6、两面煎炸至金黄,然后就可以趁热开吃啦!

蒜苔烧鲅鱼

主料:鲅鱼、蒜薹

配料:葱姜蒜、花椒、八角、料酒、盐、糖等

做法:

1、鲅鱼去掉内脏洗净,切成3cm块状,用厨房用纸吸净水分

2、蒜苔洗净,切5cm段状

3、葱、姜、蒜切片备用

4、锅中热油,加入葱姜蒜爆香,加入鱼块稍煎,加水没过鱼块

5、加入花椒、八角,料酒、味极鲜少许

6、加入一点盐和糖调味

7、大火烧开转小火烧半小时左右

8、出锅前十分钟加入蒜苔,烧至汤汁浓稠基本收干,尝一下味道,稍作调整,出锅。

标签: 鲅鱼 品种 好吃 哪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