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高粱与小麦,是醉美浓香的一对超级CP
中国白酒有三大主流香型,分别为浓香、清香和酱香。三香各有其色、各有其味、各有其美,共同奠定了中国白酒香型基石。
清香型白酒讲究“一清到底”,酱香型白酒强调“酱香突出”,浓香型白酒则着重口感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
构成浓香型白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含香量较高的己酸乙酯。因此,一杯优质的浓香型白酒入喉,一定具有“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高辨识度。
同样都是粮食+酒曲,缘何工艺上的差别竟能导致最后口感上的巨大差异?或许这就是白酒工艺的魅力,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浓香白酒原料与口感的秘密。
白酒中的“皇帝”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这是电影《红高粱》里的歌曲,唱出了几千年来老百姓酿好酒的淳朴与善良。而歌中所说的“咱的酒”,就叫“三十里红”。
那一张张美如画的高粱,便是“三十里红”的源泉之一。
在高粱、大米、糯米、豌豆、玉米、小麦、大麦、荞麦等农作物中,高粱又被称为“酒皇帝”,没有它也就没有酒,更无好酒,可见它的地位非同小可。
关于高粱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在张华的《博物志》里这样写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高粱又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名禾,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目前关于高粱的起源,普遍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中国,另一种说法是由非洲、经印度传入中国。
中国学者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高粱栽培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继续栽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由中原传入东北。1986年在甘肃民乐东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5种炭化籽粒,其中就包括高粱籽粒,经鉴定为中国高粱较古老的原始种。
还有学者认为,5000年前居住在苏丹尼日尔河流域的爱丁人,已经开始栽培野生高粱,并于公元前4世纪传入印度,然后传到中国。照此说法,高粱这个在中国土地上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便与玉米、马铃薯、胡椒一样,都是远古的“舶来品”。
民以食为天,酒以粮为先。无论高粱起源于何方,其酿酒界至高无上NO.1的地位却无可争议,有“粮为酒之肉”的美誉。
我国是农业大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粮食播种面积就达到11763万公顷;其中,高粱种植面积达634.7千公顷、产量为297.0万吨(2020年数据)。
一方水土育一方粮,从产地而言,主要分东北粳高粱优势区、西北和华北高粱优势区、西南糯高粱优势区、长江及黄河流域中下游高粱优势区。
其中,南方高粱历来以酿酒为主,多为糯型,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北方高粱则以食用和饲用为主,多为粳型,出酒率上则南方的糯高粱更胜一筹。
对浓香型白酒而言,要得到“口感丰满,绵柔甘烈,绵甘适口,回味悠长”的口感,优质高粱少不了。在“千年老窖,万年糟”周而复始的浓香工艺之下,高粱更大的作用就是为窖池中的己酸乙酯等微生物提供能量源泉。
简单来说,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的高粱籽粒更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其颗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单宁、多种维生素及无机元素等,为这些看不见的“益友”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补给,让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丙三醇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充分释放,构成了浓香的主要成分。
浓香型白酒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要属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其中,五粮液以多粮著称,是多粮浓香的典范;而泸州老窖则是单粮的代表,“浓香鼻祖”的称号历史悠久。
听浓香奏一“曲”
宋 *** 学家朱熹在《素食诗》里这样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朱熹认为豆腐的发明者来自汉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行业,被称为“炼丹术士”,豆腐的由来就是通过卤水点化而来,便有了这一神奇的美食。
酒的由来,也充满古老的点化智慧。酒曲就好比点化豆腐时所用的卤水,发挥着催化剂、糖化剂的作用。
俗话说:“曲为酒之骨”,酒曲的质量对浓香酒的质量和出酒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浓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麦为主,伴有少量大麦,通过选粮、润粮、粉碎、压曲、卧曲、翻曲等环节,历经180天储存的“陈年伏曲”就此而成。
长时间储存的酒曲有一大优点,就是曲内的酵母菌活性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杂菌含量少,小麦曲化程度高,这样酿造出来的酒体口感更丰富、协调。
真正决定白酒口感的C位还是酒曲内部的微生物群。酒曲中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霉菌主要产生各种水解酶等酶类物质;酵母菌则主要发酵产生酒精,同时提供多种醇、醛、酯等芳香物质,有助于浓香白酒芳香成分的形成。
浓香型白酒讲究“泥窖发酵、混蒸混烧”,酿酒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糟粕发酵。这个过程中,环境中的微生物、酒曲中的微生物和窖泥中的微生物在酒醅的固、气、液三相界面发生复杂的能量代谢反应,并产生了丰富的代谢物质,这些物质与浓香白酒的风格密切相关,是浓香白酒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形成的前体。
目前,成品曲的 *** 工艺相对成熟,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舍得等大酒厂都会对大曲的感官鉴定、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数量作出综合评价,通常用百分制打分。一级曲综合分数在90~100分,二级则在75~89分,以此对大曲 *** 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为酿一杯好酒,奏上一“曲”。
编后:
一个是红彤彤的高粱,一个是金灿灿的小麦,当我们把他们融到一起,就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谷物之间的交融转化为杯中佳酿,讲述着天人共酿的人与自然之美。
这就是浓香白酒口感的奥秘。
参考文献:
胡承,邬捷锋,沈才洪,王忠彦,胡永松. 浓香型(泸型)大曲的研究及其应用,2004
唐贤华,张崇军,隋 明,周 文,舒学香. 原料成分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感官质量的影响,2020
张雪瓶,罗艳平,陈 波,赵华丽,吴 勇,杨 阳,游 奇. 不同高粱品种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研究,2022
... end ...
原产自我国,曾是主要粮食的高粱,为何现在被遗忘,少有人种植?导读:原产自我国,曾是主要粮食的高粱,为何现在被遗忘,少有人种植?
我国是人口大国,自古以来为了填饱肚子,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也非常多样。
在古代的时候,就有着“六谷”之说,指的是“稻、黍、稷、粱、麦、苽”六种粮食作物。其中就有人说在当时所说的“梁”就是现在的高粱。
对于高粱的起源向来都有争议,有学者说它是起源非洲,然后传入我国的。可是考古却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高粱了,并且它在我国的栽种历史也非常悠久。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可是在最近几十年,高粱却似乎被人遗忘了一样,种植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曾经南北方大面积种植
高粱这种作物的适应性非常强,它长得高大,叶片也很宽大,但是却有极强的耐旱性,这是因为高粱的根系很发达,能深入到土壤深处。
同时高粱的叶子也很特殊,既能反射太阳光照,同时上面还有气孔,可以帮助减少蒸腾作用。
再加上高粱的抗病性很强,基本没什么病虫害。这一点在古代就很受农民喜爱,种下以后,只要及时除草就可以了,哪怕很少施肥,产量也不错。
在我小的时候,到了八月份的时候,高粱也就成熟了,当时能看到山上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红色,那就是高粱熟了的颜色。
不光是在南方有种植,高粱在北方也很受欢迎,曾经也是一种仅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可是现在我所在的村子里,已经没几个人种植了,仅有极少数特别爱好喝酒,又会酿酒的老农民还在坚持,那为何现在却很少人种植高粱了呢?
高粱是粗粮,口感不好
高粱这种作物虽然适应性很强,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在当时靠天吃饭的时代,它确实很有优势,产量不会受到干旱等天气的影响。
但是高粱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粗粮,而粗粮也就是偶尔能吃吃,是不宜天天吃的。高粱就是如此,它的口感并不好,一般都是和其他的食材搭配一起来吃。
同时高粱的营养物质也很一般,特别是作为粗粮的高粱,在被人吃了之后并不太好消化。
所以它虽然在过去曾经大面积种植,但是却都是和其他的食物配合着吃,或者是做成小吃来吃。
一旦其他的粮食作物产量提上来了,高粱也就被抛在一旁了。
其次,高粱的产量不高。
高粱的生命力是很强,也很抗旱,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它确实是一种很好种植的粮食作物。并且全身都是宝,不光是高粱可以当粮食,它的秸秆还可以用来建房子、编制凉席、高粱穗 *** 扫把,余下的还可以用来烧火。
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高粱是全身都被充分利用了。可是这种作物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产量并不太高。
特别是后来随着水稻、小麦的产量逐渐提升以后,很多的人更愿意种植水稻和小麦了,而把高粱抛弃了。只因它们的产量更高,口感也要遥遥领先高粱。
再次,农村酿酒的少了。
虽然我国种植高粱的历史悠久,但是真正被大面积种植还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朝以后,高粱才被真正重视起来,成为了南北方都很受欢迎的一种粮食作物。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后来蒸馏技术出现之后,人们尝试了各种粮食作物来酿酒,发现高粱和蒸馏技术是“天作之合”。
于是高粱酒开始火了,作为酿酒的优质原料,高粱也开始受重视,并且逐渐加大种植面积。
在后来出现了不少优质的高粱酒,其中现在家喻户晓的茅台酒,就是选用优质的高粱酿制的。
而最近几十年,很多人外出打工,农村留下的仅有一些老人了。他们多数人年纪大了,好些地方酿酒的技术失传了。
再加上又有了瓶装酒,更多的人图方便都是购买瓶装酒,而不是自己酿酒了。既然酿酒的少了,种植高粱的也就逐渐减少了。
结束语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需要各种杂粮来充饥了,而且就连会酿酒的人也少了很多,所以才导致种植高粱的人逐渐减少。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种植高粱,目的就是为了酿酒。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高粱曾是人们的救命粮食,南北方都有种植。但是在今天,它却逐渐被遗忘了,很多的90后、00后根本都没有吃过高粱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当地种植高粱的人还多吗?你会为了喝上高粱酒,而愿意种植高粱吗欢迎留言!
高粱的故事:解读茅台、汾酒和泸州老窖背后的独特风味酿有时节,造有工序,方成好酒。
一壶好酒是谷、水、阳光、风土、人的合力,所谓酿酒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白酒的水、粮、曲、窖、技,与一壶好酒的酿造而成息息相关,这不仅仅只是体现酒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是体现出好酒酿造的道法自然。
粮为酒之韵
“好酒是种出来的”,没有好的原料酿不出好酒,粮食在白酒酿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酿酒历史悠久,回顾整个漫长的酿酒史,发现中国人曾用过各种各样的原料酿酒,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麦、大麦、荞麦、豌豆,甚至红薯、甘薯、马铃薯等一系列富含淀粉和糖分的粮食作物都曾被用来酿酒。
但是酿酒粮食“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持续,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高粱才是酿造白酒的更佳原料,不同地区的优质白酒,都开始选择高粱作为酿酒主粮。
相传,酿酒的粮食原料也存在几个档次,更佳的金字塔塔尖是高粱,第二层是小麦、大米、玉米等,最下面一层是薯类。
这样的划分不能说十分严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依据。
不同的粮食用来酿酒,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成分不同、含量不同,酿造出的白酒风味也各不相同。
就算是同样用高粱酿酒,不同地域、品种的高粱,对酿酒风味的影响也有差异。
以三个香型的代表品牌: 茅台、汾酒、泸州老窖来说,三款酒的主料都是高粱,但高粱品种不同,所呈现给消费者的体验感是截然不同的。
泸州老窖用的是川南有机糯红高粱,颗粒小、皮厚,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因此更适合酿造口感浓郁的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
茅台酒在扩产能之前,使用的都是贵州本地的高粱,扩产之后,本地高粱的种植满足不了茅台的需求,也在川南地区进行采购。
汾酒用的是北方平原高粱,皮薄、颗粒大,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含量低,单宁含量低,不耐蒸煮和发酵,和南方高粱截然不同,因此更适合酿造口感清爽的清香型白酒。
粮为酒之韵,这是构成美酒美妙韵味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尽显出酿酒人的勤劳智慧。
好酒的味道不仅源自优质的高粱,还需要经过精心的酿制工,。准确的配比和科学的发酵控制,使得高粱中的淀粉和糖分得以转化为酒精,更添了白酒的香气和口感。
比如,在茅台酒的酿制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泥封窖发酵工艺,确保酒体的丰满和浓郁。
令人惊叹的是,不同地域的水质也会对酒的风味产生影响,某些地方的天然水源,如山泉水或井水,具有独特的矿物质成分,这些成分会在酿酒过程中与高粱相互作用,拓展了酒的口感层次。
茅台镇的酒水源于当地的河流和泉水,被誉为“地藏之水”,为茅台酒赋予了独特的风味。
除了水质,气候和环境因素也对酒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成熟,所产出的酿酒原料更加优质。
而土壤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的海拔高度也能影响酿酒的成果,以泸州老窖为例,川南地区的地势较低,气温适宜,土壤肥沃,这些地理条件造就了泸州老窖独特的浓香型白酒。
粮为酒之韵,宛如天籁之音。
酿酒人用心选择粮食原料,用智慧掌握酿制工艺,用情感打造独特口感,他们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创造出一壶又一壶的美酒。
无论是茅台、汾酒还是泸州老窖,它们背后都有一段关于粮食的故事,带给世人属于中国的美味。
好酒,离不开高粱的选择;好酒,离不开酿酒人的智慧;好酒,离不开地理环境的赐予。
每当品饮一杯醇美的白酒,我们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感受到了中国酿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向那些默默耕耘在酿酒一线的酿酒人致敬,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壶又一壶的好酒,让我们在美酒之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好了,今天聊到这,我是阿强。使命:帮助1000个志同道合的爱酒之人,认识中国白酒文化,喝好酒,喝得健康!
酒是粮 *** ,为什么高粱是这么多粮食中的精品?我们中国的白酒大多是曲药作为糖化发酵剂与淀粉发生反应得到的,地大物博的中国也有着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粮食。那么多粮食,为什么高粱就成为了中国美酒的灵魂呢?
其实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当然也是因为高粱的特性导致的。
一、高粱耐寒,耐旱,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生长。这就让大家都喜欢种植这种不娇气的农作物。
二、高粱吃起来口感粗糙,苦涩。相比稻米这些粮食来说,它不是饱腹的选择。
前人秉承着不浪费粮食的传统,把不吃又多的高粱用来酿酒。在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终于发现,高粱才是酿造中国白酒的最合适原料。
酿酒的粮食等级
一直流传着:“大米净、玉米甜、高粱香”的说法,其他主要酿酒原料特性为:
玉米:酸、脂含量高,甜味也较高,脂肪含量高,酿出的酒味较杂,不好控制。
大米:脂肪和纤维含量低,酿出的酒风味单一,干净。
糯米:粘性过高,发酵率低。
大小麦、豌豆:蛋白质含量过高,发酵过程中杂菌过度生长,容易产生杂味物质。
红薯:果胶质含量重,杂醇不好控制,影响酒的口感。
稳坐酿酒原料之一的高粱
高粱:淀粉含量高,易发酵,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适当。
高粱的单宁含量高,单宁能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抑 *** 用,可以提高出酒率;同时单宁在酿制过程中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赋予了白酒特有的芬芳。
公众号:贵州酒道馆
全谷物知多少?全谷物知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日常饮食要以谷类为主,其中每天摄入全谷物、杂豆类食物50-15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谷物以精致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
什么是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或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组分的谷物。稻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黑米、玉米、裸麦、高粱、青稞、黄米、小米、粟米、荞麦、薏米等,加工得当均可作为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按照《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团体标准,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51%(以干基计)。含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25%(以干基计)。
全谷物与精制谷物的区别
谷物精细加工过后,只剩下胚乳部分,称为精制谷物。
精制谷物与全谷物的营养成分比较
注:“—”表示微或无
上图及表格摘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科普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谷物的益处
从上表看出,与精致谷物相比,全谷物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矿物质含量上更有优势,全谷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还较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指出: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还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延缓体重增长。
全谷物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让全谷物融入每日三餐主食中,做到餐餐有谷物。
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等都可以与精白米面搭配,如小米粥、燕麦粥等,可以在面粉中混合全麦面粉、荞麦粉等,或者选用全麦粉做馒头、面条、烙饼,白米中放些糙米、燕麦、黑米、薏米等烹制米饭。
2.善用炊具巧烹调。
全谷物的口感比较粗糙,有些人觉得难以接受,需要在烹调上多花一些心思。可发挥厨房炊具的作用消除入口粗糙感,如采用电饭煲、高压锅烹煮八宝粥,采用电蒸锅蒸玉米棒、杂粮馒头等,使其口感更柔软。还可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枣等,使全谷物食物更香、更美味。
3.学会辨识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51%。可通过查看配料表,选择配料表中之一位是全谷物的食品,如“全麦粉”、“黑全麦粉”、“全玉米”等。
【作者:陈京蓉 主治医师 重庆市疾控中心】
为啥好酒离不开“高粱”,更高等级的高粱长啥样?有啥区别?所谓高粱酒,便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的白酒。
通常,市面上多数名优白酒都是高粱酒,茅台、五粮液也不例外,因此,白酒圈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好酒离不开高粱,这是为啥?
最开始人们用高粱酿酒,只是出于“迫不得已”:
其实,高粱并非一开始就是酿酒原料,早期的时候,高粱作为一种农作物,甚至连粮食都算不上,因为大部分品种都难以下咽。
那个时候,高粱籽被用来喂马,高粱杆被用来编织,再加上产能有限,所以种植面积一直都不大,压根就没人想到高粱还能用来酿酒。
直到明清时期“禁酒令”的出现。
那个时候由于人们常年吃不饱饭,为了满足储备粮和生活用粮的基础,民间便禁止用大米等粮食酿酒,但可以用高粱酿酒。
至此,高粱酒才普遍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如今。
为何如今粮食连年丰产,人们却还喜欢用高粱酿酒呢?
首先是高粱皮厚,耐蒸煮。
众所周知,酿酒需要反复蒸煮、发酵而成,如果原料不够糙实的话,就十分容易糊锅,导致成酒中带有邪杂味,影响品质。
其次,高粱中含有丰富的单宁。
高粱难吃,是因为单宁又酸又涩;而高粱酒好喝,也是因为单宁。
酿酒过程中,适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的抑 *** 用,减少杂菌的产生;并且,单宁发酵后会生成呈香物质,使得酒香更浓郁。
就连大名鼎鼎的茅台酒,其主要酿酒原料也是高粱,不过这种高粱是贵州茅台镇独有的高粱,也被称为“更高等级”的高粱。
同样都是高粱,更高等级的高粱到底长啥样?有啥区别?
这种高粱生长海拔较高,颗粒饱满坚实,并且其支链淀粉高粱高达88%,远高于普通高粱,其吸水性小、耐蒸煮、不易糊化,是酿酒的更佳原料。
也只有这种高粱,才经得起正宗坤沙酒的反复蒸煮、摊晾、翻拌要求,在传统12987工艺的反复蒸煮下,才有了那一缕“茅香”。
要说这种高粱的不足之处,便是产量不高、价格昂贵,每公斤收购价格高达12元,是普通高粱的3倍,许多小酒厂都舍不得用。
除了茅台酒用此种高粱酿酒之外,位于同一产区的君中元私藏酒,用的也是这种高粱,并且用料的标准同等严格。
每年,酒厂都会赶在最早一批高粱成熟前提前预定,恨不得一粒一粒挑选,只要那种颗粒饱满,破碎率不足20%的高粱。
除了用料标准一致之外,就连工艺也与茅台酒一模一样,都是传统12987工艺,整个酿酒过程长达1年,之后还需足足窖藏6年。
期间,酒体中的有害物质充分挥发,确保了酒体的安全性,等到开坛之后,还需由酿酒师傅反复勾调而成,成酒的品质都在优级标准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其勾调大师曾传政,不仅是钓鱼台调酒师,还是茅台原副厂长李兴发的弟子,经他手勾调出来的白酒,色香味俱全。开瓶之后,马上就能闻到浓郁的酱香味,入口丝滑,醇厚饱满,茅香十足,粮食的焦香在口中久久不散,令人难忘。
综合来说,这款酒的品质确实不错,但由于酒厂前期鲜少宣传,这才导致名气不高,确实有点可惜了。
写在最后,我们今天能喝到如此多的美酒,高粱自然是“功不可没”,你认为呢?
《药你明白》专栏:每天学一味中药 大黄1、西大黄
别名:锦纹黄,锦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及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eum Maxim ex 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主产于青海、甘肃。
采收加工:家种品栽植3-5年后,在立冬前后采挖。干燥 *** 有晾干法和烘干法,由于加工时间过程需时较长, *** 讲究,故立冬起上要延至春节后商品才能上市。
掌叶大黄种植园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性状鉴别:蛋黄又称箱黄,呈类卵圆形或不规则短圆柱形,修削圆滑,长5-12cm,直径3.5-7cm。表面鲜黄色至浅棕黄色,具细致弯曲的淡红色和白色纹理,习称“槟榔纹”。横切面具菊花状“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鲜黄色。
吉黄是截成节段的根茎部或主根上部的规格,长6-15cm,直径4-8cm,呈圆柱形、圆锥形或束腰形。表面栓皮削去、黄色,有稍粗的白色类网状纹及凹陷的浅沟。两端平截,中央常凹陷。断面黄色,有“槟榔纹”及菊花状“星点。”有的部分显糠枯。
边锦黄又称片吉黄,广东习称为边锦黄,是大个的根茎在采收加工时纵向切开两瓣或三瓣,目的是避免糠心。边锦黄外形似龟背壳样,一端宽平,另一端稍狭细,一面为半圆形,黄色,略有凹沟,纵切的一面稍平坦或中间稍凹入,具“槟榔纹”及菊花状“星点”。并常见中央有横向梯状的节纹。
水根大黄 为大黄的主根尾部或较粗的支根所加工。表面浅棕色或黄褐色,断面淡红色稍带黄色或灰褐色,具放射状纹,不具“星点。”
掌叶大黄药材
唐古特大黄药材
掌叶大黄横面表面观(显示星点)
掌叶大黄横切片
掌叶大黄
掌叶大黄根茎纵切片
掌叶大黄根纵切片
唐古特大黄星点、唐古特大黄
二、雅黄
别名:川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及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等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采挖后除去细根,刮去粗皮,切短段或横切成马蹄状厚块,微火烘干。
性状鉴别:过去药材行业经营将川北主产的野生大黄(集散于雅安故亦称雅黄)和川东及湖北所产的家种大黄均称为川大黄,又因两者均有切成马蹄状厚块,故亦同称为马蹄大黄。广东习惯是将川北产的称为雅黄,川东及湖北产的称为马蹄黄,厚4-6cm,直径8-12cm。表面色老黄,近于黄褐色,外皮常有未括干净的粗皮,切面中央髓部多稍虚松,有的呈虚裂,髓部周围常见有菊花状星点排列或散在。川大黄应是野生品优于家种品,而野生品的体重一般是比家种品为轻,故过去有“雅黄取松”之说,其实体轻松是指与家种品相对而言。按质量还是以个大、坚实、无糠心者为质好。
药用大黄
三、南大黄
别名:马蹄黄,川南大黄。
来源:原植物同雅黄,但多为家种。
产地:主产于湖北及川东。
采收加工:栽植三年以上,于立冬前后采挖,除去细根及粗皮,横切成厚块,或切段,缓火烘干。
性状鉴别:过去药材行业称本品为马蹄黄,亦归属于川大黄类,广东历来习惯以湖北和川东所产为马蹄黄的正规产品,因其形状为横向切成厚4-5cm的厚块,直径7-10cm,表面多棕黄或棕褐色,体坚重,质板结,肉色青黄,苦味稍淡。
四、品质评价
西大黄色鲜黄,锦纹明显,断面星点多,气清香,嚼之粘牙,是大黄的更佳品类。其次是雅黄,再次是南大黄,最差是水根大黄。
五、说明
1、根茎有“星点”,(如图1、2)。“水根”无“星点”(如图3、4)。根茎及根共同的特点:①高粱茬:黄(或白)红相间的纹理。②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2、检验大 *** 要先闻后掰,闻着有霉味的拒收;掰断面颜色比切面黑的拒收;用力都掰不动的不正常,用解剖镜看有结晶的(如图8)拒收;一折就弯不用费力可无声响地掰开者,是含水分多的表现,拒收。
3、土大黄(又叫“山大黄”,贵州、北京、山西有土大黄标准)是蓼科植物红丝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泻下作用很弱或无泻下作用,不能作大黄用(如图6)。
4、土大黄鉴别:①看:没有星点。②闻:有酸腐气,与正品大黄不同。③刮去表面黑色氧化层露出黄色,放在紫外光灯下,刮去表面处有亮蓝色荧光(如图10)。正品大黄刮去表面处有棕色荧光(如图9、图10下)。其中③法比①、②法准确,因为亮蓝色荧光是土大黄苷的特点,而正品大黄没有土大黄苷。
5、土大黄掺杂地上茎(属于杂质)的(如图7)拒收。
图1大黄饮片
图2星点放大
图3 大黄水根
图4 水根大黄切面
图5 大黄炭
图6 假大黄(土大黄)
图7 假大黄(羊蹄掺地上部分)
图8 土大黄加了增重粉(放大镜下可看到白色结晶)
图9 大黄荧光
图10 土大黄荧光(下面是正品大黄)
五、功效应用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⑴实热积滞便秘。⑵血热吐衄,目赤咽肿。⑶痈肿疔疮,肠痈腹痛。⑷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⑸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⑹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疮。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亦应慎用。
我们医院研制制剂凉性筋经通贴膏如下: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以后的讨论和分享,感谢支持~
文|瓜汁橘长Dr
编辑|瓜汁橘长Dr
引言
干旱严重影响全球粮食生产,高粱是一种典型的耐旱模型作物,基于多个时间点的高粱RNA-seq数据和灰色关联系数。
通过均方差测试选择候选基因,并构建了加权基因差异共表达 *** ,基于罪行重连原则,利用WGDCN和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分别确定了五个发育阶段的耐旱关键基因。
富集和序列比对分析揭示了,筛选出的基因在耐旱响应中可能发挥关键功能作用,筛选基因的多层差异,共表达 *** 显示高粱对开花前的干旱非常敏感。
高粱抗旱关键基因调控模块
建立一个关键基因调控模块,通过植物激素信号传导、MAPK级联和转录调控来调节干旱响应,所提出的 *** ,可以通过RNA-seq数据很好地挖掘关键基因。
对改善耐旱能力的新品种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粮食安全已成为严重的全球问题,干旱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粮食安全的非生物胁迫。
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是最严重的,据估计,干旱每年可以直接导致平均损失约29亿美元,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和培育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作物。
探索作物的抗旱机制和相关关键基因,是培育新型抗旱品种和减轻干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之一步,不同的作物对维持生长和发育的水需求各不相同。
与玉米、大麦和小麦相比,高粱极其耐旱,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存活数周,高粱以其低水消耗、高水利用率和高光合效率而闻名,因此广泛种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已经成为研究耐旱响应的理想植物,高粱的基因组于2009年首次发布,随后进行了大量的转录组测序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从组学数据系统地探索其耐旱机制。
对于组学数据分析,一个挑战性问题是,开发适当的数学和统计工具,来探索有用的生物信息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开发了各种数据驱动技术,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关技术包括维数减少和变量预选择、 *** 重建和基于 *** 的信息挖掘、用于关键基因识别的复杂基于模型的 *** 等,将简要回顾一些与组学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
大量的组学数据通常包含太多的协变量,但只有很少的样本,数量实际上不相关或独立的协变量,会严重阻碍后续的分析和应用,需要进行维数减少或变量预过滤。
RNA-seq数据通常包含用于处理和对照的样本,离散的分类响应变量可以代表样本所处的实验环境,而基因的表达谱可以视为协变量,也可以将一些感兴趣的基因作为响应变量。
在实践中,响应变量和协变量之间的独立性检验可用于排除不相关的变量,已经开发了许多 *** 来执行独立性检验。
检验是一种非参数 *** ,用于检验样本的分布是否与另一个一致,但仅适用于连续定量数据,Pearson χ2检验将连续随机变量离散化,以检查两个变量之间的独立性。
但可能由于离散化过程而导致信息丢失,两样本t检验仅适用于连续变量,并且需要假定样本服从正态分布。
无模型均值方差检验可以用于检测,连续随机变量和分类变量之间的独立性,除了上述的独立性检验,还可以使用许多其他 *** 来实现维数减少和变量选择。
相关 *** 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地排除非关键变量,并减少计算负担。
复杂 *** 已广泛用于探索组学数据,已经开发了各种基于 *** 的 *** ,来探索药物靶标和基本蛋白质,以及植物中的应激响应关键基因。
提出一种构建基因差异共表达 *** 的新 *** ,开发三个指标来评估改变全局共表达模式的基因的重要性。
至于基于模型的关键基因识别 *** ,已经报告了许多 *** 或算法,包括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HMRF模型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中的非因果上下文关系或空间关系。
HMRF模型已广泛用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于罪行关联原则,将生物通路信息整合到HMRF模型中,以筛选信息丰富的GWAS信号。
忽视生物 *** 的动态特征,将基因重连 *** 整合到HMRF中,研究克隆和帕金森病,在HMRF模型中引入罪行重连原则,以优先考虑基因。
基因调控模块及地球科学意义
现有模型需要整合多个组学数据,包括基因表达数据和GWAS数据,这对于没有所需数据的情况是不合适的。
使用多个组学数据,不可避免地引入偏差和批处理效应,这启发开发仅依赖单个组学数据的新 *** 。
使用MV测试排除了与响应或表型无关的基因,并将PMV≤0.01的基因保留为统计分析的候选基因。基于所选基因的RNA-seq数据,为每个阶段构建了WGDCN。
结合WGDCN和HMRF模型,获得了每个阶段的候选基因的后验概率,获得的后验概率反映了基因与干旱胁迫的关联趋势,可以根据后验概率对候选基因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基因被视为关键基因。
根据高粱的RNA-seq数据,MV测试在五个阶段分别筛选出了6.682、12.276、1.712、4.672和3.983个基因。
其中335个基因在五个阶段都被选择,不同表达的基因更多是下调的;而在第五阶段,上调的DEGs多于下调的DEGs,约一半的候选基因没有差异表达。
通过结合WGDCN和HMRF模型,获得了候选基因的后验概率,相当数量的基因的后验概率范围从0.96到1之间,在不同阶段之间存在轻微差异。
PMV和后验概率的分布显示出相反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最后两个阶段。
在识别的关键基因中,基于与拟南芥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许多基因与拟南芥中已知的与干旱相关的基因同源。
许多研究已经报道,MPK在植物中调节发育过程和对各种 *** 的响应中起作用,Tsugama等人报道说,MPK6可以直接受到干旱的调控,而在干旱条件下,ROS诱导的MPK6活化充当了上游信号。
Sobic.007G077466.v3.1同源于WRKY66和WRKY75,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应激响应中,WRKYs扮演重要角色。
拟南芥中的其他同源基因包括PDC1、PMH1、LEA、SOS6、IAA7、PBS1、ARSK1、ERD14、RBOHD等,其中许多涉及干旱相关的生物过程,部分已经被先前的研究证明。
GO富集分析和与拟南芥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识别的前20个排名的基因与干旱胁迫密切相关,这表明所提出的 *** ,在高粱中识别关键的耐旱基因方面是高效的。
目标是在高粱中统计性地识别对干旱响应的关键基因,所提出 *** 的概要,由于高粱从第3周到第17周发生了巨大的表型变化。
为了更具体地筛选不同发育阶段的关键基因,将RNA-seq数据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三周,这个分类主要考虑了高粱的发育特点以及每个阶段的样本平衡。
WGDCN是一种用于构建基因共表达 *** 的 *** ,它考虑了基因之间的权重信息,在处理小样本数据时,传统的相关性分析可能会导致不稳定的结果。
这种 *** 特别适用于小样本情况,基于这些相关性构建共表达 *** ,权重信息可以根据不同基因之间的生物学关系来调整,使 *** 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HMRF模型是一种用于建模基因表达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的 *** ,与传统的线性模型不同,考虑了基因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
它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基因表达数据中的潜在模式,特别是在小样本情况下,HMRF模型基于隐马尔可夫随机场理论。
通过学习隐藏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来揭示基因之间的关联性,这使得HMRF模型能够在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并更准确地描述非线性关系。
WGDCN和HMRF模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基因表达数据处理的准确性,WGDCN可以构建基因共表达 *** ,识别出相关性较强的基因组。
HMRF模型可以在这些基因组中进一步挖掘非线性关系,揭示隐藏的模式,通过将这两种 *** 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基因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在基因表达数据处理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使用结合了WGDCN和HMRF的 *** 来计算候选基因的后验概率。
这个概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每个基因与研究兴趣相关的程度,具有较高后验概率的基因,更有可能在相关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后续实验的优先选择。
在处理基因表达数据时,特别是在小样本情况下,我们需要稳健的 *** 来评估非线性关系,WGDCN和HMRF模型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
这有助于揭示基因在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一 ***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发展。
多层GDCN仅反映了基因之间的差异共表达模式;基于PlantRegMap,可以进一步预测可能的基因相互作用,并探索高粱抗旱响应的基因调控模块。
这些基因的表达在根部的变化比在叶片中更为严重,进一步基于STRING数据库, *** 芥中的同源基因在蛋白质相互作用 *** 中也有联系。
PPI *** 包括了一些已被报道与抗旱胁迫密切相关的著名基因,如MPK6、MYC2、IAA7、ERD14、ERD10、WRKY75和AUX1。
PPI *** 中的关联基因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信号通路和应激响应,富集分析显示同源 *** 中的基因在各种应激响应过程中富集,包括对脱水、水剥夺和水的响应。
高粱抗旱的研究及其地球科学重要性
随着全球变暖和供需矛盾加剧,干旱已成为影响全球粮食生产的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农作物的抗旱机制仍然大部分未知。
高粱是一种具有强大抗旱性的典型作物,是研究抗旱响应机制的理想作物,对高粱的研究在培育新的抗旱品种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从高粱的RNA-seq数据中探索抗旱关键基因,建立了严格的统计程序,为了排除冗余基因并减少后续的计算负担,对每个阶段的样本进行了MV测试。
显示与处理之间存在一定依赖关系的基因,被保留作为后续分析的候选基因,基于GCC,在每个阶段为候选基因构建WGDCN。
有报道称GCC对数据处理更为稳健,适用于在小样本情况下评估非线性关系,最后,将WGDCN和HMRF模型结合起来计算候选基因的后验概率。
总结
GO富集分析显示,确定的前20个基因在与抗旱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富集,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一些基因与 *** 芥中的与抗旱相关的基因高度同源。
所提出的基于HMRF的 *** ,筛选出了几个不同的潜在关键基因,这些额外选定的基因被证明,更有可能在高粱的抗旱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展示了所提出 *** 的优点。
批判文学都带有政治性质,因此,作家也都有其立场莫言早期的《红高粱》还有点正能量,中后期的作品大多是怨妇式的、泄私愤的批判。《丰乳肥臀》说是赞美母亲的,可母亲有这样赞美的吗?这已经颠覆了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一直认为他写《丰乳肥臀》就是冲着诺贝尔文学奖去的,就是在讨好瑞典人,为什么最后拯救他母亲的是瑞典传教士,西方的传教士多了去,为的是瑞典皇家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瑞典传教士的儿子金童,那他这个金童去瑞典拿奖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他拿这个奖,我感到特别恶心。
我也认为颁奖词是对莫言作品的概括,还是十分准确的概括,批判文学都带有政治性质,因此,作家都有其立场,批判什么?为谁批判。这就是立场,中国的批判文学多了去,为什么只有莫言更具争议,以前是文学圈里的,现在是大多国人对他的批判。不要以为国人没看或看不懂他的作品,也不要认为是无脑爱国。有的作家的批判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有的是消极作用的,莫言的中后期作品就属后者,只是把阴暗面魔幻化,读者看不到光。这也许诺奖看中他的原因吧,一个愚昧、迷信、贫穷、落后、自私、狭隘、混乱,无序的中国符合他们的想像。像鲁迅、余华或路遥等一些有正能量的作家,不符合他们的倾向,是不会得到他们的肯定的。因为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永远都在。
山西为何盛产高粱?|品质文|醉美团队
有人说世界高粱看中国,而中国高粱要看山西。
早在20世纪30年代,山西省万荣县荆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碳化高粱,至今约有5000年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高粱就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至今。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悠久的高粱种植历史,使其具备了酿酒的先天条件。
清代雍正年间《山西通志》中描述:“高粱,无壳者米硬可为粥,有壳者米软可为酒醋”。可见古代高粱有口粮和酿造两大重要的作用。
而酒、醋与高粱更好的结缘地,无疑是在山西。
山西高粱史
高粱在中国古代称为蜀黍、乌禾,明代以后统称高粱。直到现在各地也有称为秫秫、芦穄,山西民间也有称为茭子的。
南北朝时期,《广雅》里记载:“乌禾,塞北最多,农家种之,以备它谷下熟为粮耳。”
明崇祯年间,《山阴县志》也曾记载,当时高粱品种有大老汉、小老汉、蓬头高粱,红、黑、白、黄高粱等。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山西北部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二娥黄、猪抬头、棒槌红、铜锤茭、白软高粱等;中部有离石黄、一把抓、娥儿黄、大红袍、大狼尾等。
也正是因为山西高粱种植时间长、品种齐全,山西的高粱种植也得到了更高层面的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山西省就开始了高粱地方品种的收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更是大规模地开展了这项工作。
通过鉴定和评选,山西的地方品种离石黄(离石产区)、三尺三(汾阳产区)在当时的粮食增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高粱单位面积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10%左右,缓解了当时粮食紧缺的矛盾,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当时,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和高粱研究所承担了全部的资源收集任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张桂香介绍,前期的收集主要以农家品种为主,后期则转向具有抗病虫、抗逆境等遗传特性的育种材料,以及国外不同类型材料的收集保存,共向国家资源库提供了国内外高粱资源3298份。
这对高粱育种的改良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了山西高粱产业在种子培育上的发展,尤其是对酿酒高粱品种的选育。
如今,山西已经是我国高粱栽培较早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山西高粱”区域品牌。
高粱也是汾酒的主要酿造原料之一,汾酒通过山西省农业资源优势,以企业牵头、 *** 推动、政策扶持、农民自愿为原则,进一步拓展、优化汾酒高粱基地,坚定发展壮大山西农业的信心,从而带动山西省原粮种植的整体发展。
那么,山西为何既能产好高粱,又能酿好酒的山西?这得归结于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山西为何能种出好高粱?
高粱适宜生长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温度、光照、水分。
首先是温度。
高粱属于喜温作物,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高粱种子的更低发芽温度为8-10℃,在20-30℃时生长情况更佳,能够耐受的更高温度在44-50℃。在高粱的生长发育期过程中,若温度低于16℃或高于38℃,都将影响高粱健康生长。
其次是光照。
高粱属于短日照作物,种植高粱时可以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并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量。高粱能在山西茁壮成长,还要得益于这里充足的阳光。
数据统计,山西太原的年日照时数为2360-2796小时,属于全国高日照率地区,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首府中排在了前五。而太原盆地的西侧,因为地处山之东南、水之西北,获得了充足的太阳辐射。
▲山西太原汾河风光
最后是水分。
高粱的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缺水情况,会进入休眠状态,影响正常生长。
夏季,太原盆地的生长季降水量能够占到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尤其每年的降雨大都集中在七月中旬至八月,正好和高粱最需要水分滋养的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重合,如此绝妙的配合有效避免了花粉活性低、籽粒灌浆不足等因生长季缺水导致的减产。
总体来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南北横跨6个纬度,中南部温和湿润,北部寒冷干燥,境内山涧、河川、盆地交错,形成了高粱等各种小杂粮不同生长需求的独特气候,是优质小杂粮的黄金产区。
▲黄土高原
山西沁县便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
沁县是首批入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市、县之一,境内平均日照时间可达2500小时以上,土壤肥沃,极适合高粱生长。目前,沁县发展高粱种植面积8万余亩,遍布11个乡镇200个行政村6500余农户,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对比发现,山西高粱中的一些品种含有的适量单宁,也抑制了有害微生物,使得成酒风味更醇厚,同时又不致因单宁含量过高,而造成酵母活性不必要的降低,影响出酒率。
▲晋杂22号(图源:搜狗百科)
以“晋杂22号”为例,其单宁含量达1.5%,这使得一、二级优质酒酿出率更高比普通品种提高了50%,达到30.5%。
所以我们说,正是优良的土质和太阳辐射、雨水都适宜的地理优势,让山西成了高粱等小杂粮的一大产区,并在这样绝佳的土地上,汾酒人培育出了晋杂18号、晋杂22号等山西高粱品种,为产自这里的汾酒带来了最纯正、最干净也最健康的清香之气。
讲好山西故事,离不开高粱
山西祁县,不仅仅有闻名中外的乔家大院,这里的高粱种植业也正在悄然崛起。
2021年,祁县种植高粱4816亩,主要包括“晋杂22号”“晋中405号”等酿造专用品种,这里也是汾酒集团原粮公司发展的酿酒园原粮种植基地。
沁县、祁县仅仅是汾酒在山西高粱产业中的“一小部分”。
▲汾酒高粱种植基地
据悉,目前汾酒原粮基地在山西省内区域高粱种植面积约61.25万亩,省外高粱种植区域包括东北及内蒙地区种植面积约15万亩。山西高粱种植规模占比达80%以上,这也意味着酿酒汾酒的高粱超过八成都出自山西本地。
此外,汾酒的大麦基地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豌豆基地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原粮基地整体达120万亩以上规模。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副部长柳青山表示,10多年来,他们收集了全国9个主栽高粱品种,通过不同品种酿酒的出酒率、酒体理化指标和口感品评等综合评价,确定了4个品种为汾酒专用高粱品种,分别命名为汾酒1、2、3、9号。
这4个品种具备传统汾酒酿造“一把抓”高粱的特性,普遍适合在山西汾河流域种植,适中的单宁含量有利于汾酒清香绵甜特质的保证。
有人说,山西高粱,一部分做了宁化府的陈醋,一部分做了清香型汾酒,拌曲发酵、入锅蒸煮,高粱酒由此生成。
讲好山西故事,离不开这里的高粱。讲好中国故事,品上一口陈醋,一口汾酒,才能讲出别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