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虾、梭子蟹、鲅鱼……各种新鲜海鲜马上要来啦!9月1日中午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休养生息了四个月的渤海、黄海再度敞开怀抱,有渔民四个小时捞了一百多斤爬虾,烟台芝罘岛东口码头海鲜市场一下午光鲅鱼就卖了万斤。
9月1日下午,结束了四个月休渔期,烟台初旺港的渔船驶出港口,开始捕鱼作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吕奇实习生刘军龙摄
9月1日开海当天,烟台东口码头海鲜市场内,市民在争先买鲅鱼。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杜晓丹摄
休渔期结束,日照中心渔港,即将出海的船老大对新的捕捞季满怀期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涛摄
开海当天,烟台东口码头,渔船靠岸,渔民将刚打捞上来的爬虾端上岸。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杜晓丹摄
添冰加油锣鼓响起,渔港上一片忙碌
根据伏季休渔政策,伏季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渔业辅助船与捕捞渔船同步休渔,定置作业(含鳀鱼落网)、持证回捕增殖对虾等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拖网渔船则需要9月1日12点以后才能“解禁”。
在日照当地,8月20日的开海,俗称“小开海”,梭子蟹、皮皮虾、小黄花鱼、乌贼等可以捕捞到。而鲅鱼、刀鱼等鱼类则需要9月1日的开海后方能捕捞到。
9月1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山东规模更大的中心渔港日照市黄海中心渔港看到,整装待发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红旗招展,用竹子做成的“摇钱树”随风摇摆,喜庆热闹。
渔民们正往渔船上加水加冰、加油添炭,搬运出海所需的生活物资,一片忙碌的场景。一辆辆运满冰块的车辆来往穿梭,渔民们将冰块收集到船舱里。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是渔民的一句俗语。随着鞭炮声的响起,中午12点的“开海时间点”到了。
经过4个月的等待,停放在日照市黄海中心渔港的300多艘渔船百舸争流,扬帆起航,场面十分壮观。红旗在海上迎风招展,渔民们踏上了开海后的首次航行。据了解,日照此次合计3300余条各类大小渔船参与出海生产。
而在青岛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码头,沉寂了4个月的码头也再次热闹起来。当天上午10:38开海仪式正式开始。开海仪式以情景剧的形式还原了渔民出海的场面,伴随着古老的渔家号子响彻海岸,游客在欢庆锣鼓声中领略千帆出海的盛况。
出海四个小时,捞了一百多斤爬虾
下午1点多,在烟台芝罘岛东口码头海鲜市场,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等待进入市场。由于开海赶上周末,市民大多带着家人一起来逛市场买海鲜,人格外多。
开海当天,东口码头市场主要以爬虾为主,螃蟹、巴蛸等数量很少,极为抢手。市民孙先生下午一点半就带着妻女来到东口码头,一直在等待、观看渔船卸货。下午三点,孙先生已经购买了爬虾、本地红虾、桃花蛸、沙丁鱼等海鲜。“你看那野生大螃蟹,真是稀罕人啊,但是在船上就被装箱买走了,压根儿就不上岸,我们只能远远看看了。”孙先生站在码头望着岸边的船感叹。
“今天出海四个小时捞了一百多斤爬虾,其他的海鲜比较少,爬虾25元两斤,还可以吧。”渔民周洪海说。
郑明玉贩鱼已有十余年,开海当天,他和妻子拉了一千多斤鲅鱼和数百斤带鱼到东口码头销售,下午两点东口码头人头攒动,进入卖货旺时,郑明玉以小鲅鱼6元一斤、半斤以上鲅鱼12元一斤的价格开始吆喝售卖,到下午四点钟,鲅鱼全部卖光,带鱼也仅剩一小部分。
郑明玉告诉记者,他的鲅鱼是从初旺码头拉过来的,一艘船七八千斤鲅鱼,在东口码头卖不上高价,但是销量大。“根据我和同行的交流,东口码头这一下午大约卖了一万斤鲅鱼。”郑明玉说。
一船收获600斤,开海首日大丰收
9月1日,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渔码头,下午2点,渔民们满载而归,码头上的摊铺前都是前来购买海货的市民游客。“我们今天是专门从市区开车过来的,周末领着孩子来看看海、吹吹海风、尝尝鲜。”市民王先生说。
记者看到,捕捞上来的鲜货有虾虎、螃蟹、小牛舌头、鳗鳞鱼、小黄花、白米子、对虾、大海螺等,其中,最多的是虾虎、螃蟹和历虾。
据了解,港东渔码头有捕捞渔船160余条,200余位从事打捞的渔民,捕捞要根据潮汐涨落来,渔船每天一般出海一次。“今天渔船均产量为三百斤,最多的达六百斤,实现了首日大丰收。”港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元欣说。
当天下午2点左右,在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码头,出海渔船陆续归港。“虾虎真新鲜,怎么卖的?”一位渔民刚打开装着虾虎的网兜,就被众多游客团团围住,纷纷争相购买,几分钟工夫一网兜新鲜虾虎就被抢购一空。“今天捕的东西不多,就这些。”另一位渔民指着眼前摆放的海鲜说。
记者看到,当天渔民捕捞的海鲜主要有虾虎、螃蟹、八带和一些小海鱼。在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单只五六两重的螃蟹每斤35元,一些较小的螃蟹每斤15元,虾虎、八带每斤20元左右,新鲜小鲳鱼每斤10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永斌 刘涛 杜晓丹 张菁 宋祖锋 台雪超 见习记者 郑玥)
休渔期结束,秋鲅鱼上市,只要7元一斤,这样做肉质鲜美休渔期结束,秋鲅鱼上市,只要7元一斤,这样做肉质鲜美。
根据《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今年海域的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到9月1日12时,随着9月1日12点的钟声一响,海边码头也正式结束了四个月的休渔期,渔船开始正式驶出港口,开始捕鱼作业。
出海当天,山东烟台、日照等地的渔港上热闹非凡,因为今年的开海恰逢周末,很多都是全家老小早早的就来等着了,就是为了吃到之一网新鲜的海货。一直以来渔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鞭炮一响,黄金万两。”当天也是迎来了海鲜的大丰收。有的渔民出海四小时就捕了100多斤皮皮虾,还有螃蟹,刀鱼,鲅鱼等等,这些海鲜海鱼一上岸就被横扫一空。还有的直接在船上就装入集装箱,根本到不了岸上,很多市民也觉得可惜,有特别肥美的海鲜是买不到啦!除了当季的梭子蟹、皮皮虾,鲅鱼也是非常抢手的,有商贩到港口码头去卖鲅鱼,一天就卖上万斤,可见鲅鱼的受欢迎程度。鲅鱼不仅肉质鲜美,细腻好吃,而且它还可以作为馈赠佳品,所以极受人们欢迎。
鲅鱼名字的由来。
提到鲅鱼,让我不仅想起了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从前有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名叫小伍,自小父母双亡,一个人流落在街头无依无靠。有位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就把这个孩子领回家收养起来,老太太有个女儿,等小伍长大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人这天终于病倒了,在生命垂危之际,滴水不进,就想吃新鲜的海鱼,但是老天却偏偏开玩笑,这个时候起了狂风暴雨,小伍非常孝顺,为了给老人找到新鲜的海鱼,冒着风雨出海了。
小伍出去很长时间,眼看老太太就要闭眼,女儿在她的床边说:“娘啊,你一定要坚持住,小伍马上就回来了。”老人点点头说,“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于是就死去了。这时小伍拿了一条新鲜的海鱼跑回来了,可是已经来晚,老人吃不到了,只能把鱼做好了,供在老人的坟前,以后每年老人忌日这天,小伍夫妻都会把这种鱼放在坟前供奉。老人死前一直念叨罢了罢了,于是把这鱼的名字起为“罢鱼”,也就是现在的鲅鱼。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流传开来,也给后来的子孙后代上了一堂课,就是在老人身体好的时候一定要尽孝道,让他吃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到等到老人走了而去抱憾终身,警示着后生晚辈一定要对长辈孝敬。
传承孝道––“鲅鱼礼”。
“鲅鱼跳,丈人笑。”在山东青岛流传着这样一个民俗,一到鲅鱼上市的季节,可忙坏了女婿们,这个时候女婿就会挑选更大更好的鲅鱼送去给老丈人,让老人家尝鲜,以此来表达孝道。老丈人们看了新鲜的大鲅鱼,当然是笑得合不拢嘴,更重要的是女婿的一番孝心让他笑在脸上,甜到心里。而且这一习俗还已经被确定为“青岛市崂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鲜鲅鱼上市季节,因为女婿们的孝顺,鲅鱼的价格可真是不含糊。越大的鲅鱼价格也越飙升,5斤以上的大约都要到25元以上,有时甚至飙到40元1斤。送鲅鱼小一点的拿不出手,5斤以上的随随便便一条都价格三位数以上,所以大鲅鱼一般是来馈赠亲人,如果自己吃的话选新鲜的小鲅鱼,肉质也是鲜嫩好吃,非常美味。
春鲅鱼的价格昂贵,相比较来说秋鲅鱼就便宜多了,只要7块钱一斤,今天球球妈去逛海鲜市场,就选了几条非常鲜的小鲅鱼回来,红烧了一下,做出来的味道非常好吃,接下来向大家说一下具体的 *** 步骤,想吃鲅鱼就学起来吧。
红烧鲅鱼的 *** *** :
~~【食材准备】~~
【主料】
鲅鱼。
【辅料】
大蒜,生姜。
【调味品】
料酒,生抽,白糖,盐,植物油,鸡精。
~~【开始 *** 】~~
①新鲜鲅鱼买回来以后把它放在清水中冲洗一下,去掉内脏再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
②取一块生姜,放在案板上拍一下,拍碎以后再切成小粒,大蒜也拍一下去掉皮备用。大蒜和生姜都能够起到去腥的作用,也能提味,可以多放一些。
③先把锅底烧热,然后用姜擦一下锅底,接着倒入植物油,油温不要太热,直接把鲅鱼放入煎一下,煎好一面再翻面煎一下另一面。注意煎的过程中也是使用温火,火太大容易导致鲅鱼掉皮。
④放入生姜和大蒜,再放入调味品开始调味料酒,生抽,白糖,盐全部放入以后,再倒入漫过鲅鱼的清水。
⑤开大火把水烧开以后再转中火,盖着盖子把鲅鱼焖至成熟,熟透以后即可关火,撒上鸡精即可装盘。
烹饪小提示:
⒈选择鲅鱼有窍门,吃鲅鱼一定要吃新鲜的,什么样的鲅鱼最新鲜?要看鱼身表面,皮非常光滑,没有破损,肚子完整如初,时间久的鲅鱼会先破肚子,如果腹部完好说明比较新鲜。
⒉用姜汁擦一下锅底,能够起到防粘锅的作用,否则鲅鱼皮很容易被粘掉糊锅,这一步不要省略。
⒊装盘的时候一定先把鱼先铲出来放入盘底,再把汤汁浇到鲅鱼上,这样整个把鱼会浸泡在汤汁中,吃的过程一直保持汤鲜味美的感觉。
结语: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鲅鱼到底是不是海鱼?其实鲅鱼是海鱼,它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都产鲅鱼。鲅鱼的肉质鲜美,细腻嫩滑,常见的吃法还有鲅鱼水饺,五香熏鱼,烹饪好的味道不腥不腻,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鲅鱼也成为人们饭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喜欢鲅鱼的不妨烹饪试一下哦。这里是铲子爱厨房,我是球球妈,一个爱分享的美食博主,每天都会在头条分享美食的 *** *** 和烹饪技巧,喜欢我的原创作品,记得点赞,转发和关注哦,您的支持是我更大的动力,感谢您的观看!
还在担心煎鱼不好看?掌握这3步,鲜美黄金鲅出炉!学起来吧~
“给我把这筐蛎虾秤了吧!”。12月中旬,青岛的气温跌入到冰点,清晨六点多钟街头行人寥寥无几。坐拥城市中心的西海岸新区的农贸市场里,买海鲜的摊位早已摆好的各种海鲜食材,蛎虾、红头鱼、八带鮹、刀鱼···。整齐地排列在街市一角,看着天气寒冷,搬货的师傅不停地跺脚取暖。
“蛎虾15块钱一斤,有少部分还是活得”。一位裹着棉袄的大妈不停地打量着箩筐里的海货。相比年轻人卖货,老年人经验丰富,买东西总是习惯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道理。蛎虾不仅可以鲜着吃,还能用来晒虾米了。鲜蛎虾不容易保存,时间久了头部容易发黑坏掉。
做海鲜生意的老板,什么样的海货好卖受欢迎,根据季节差异,他们给分得明明白白。眼下就是海鲜销售淡季,田间地头瓜果蔬菜多、猪肉价格回落、农副食品供应充足,人们生活必需品可选择性多,所以他们发货的海鲜价格不会太贵,消费主体多为本地中老年人,售价都在10~20块钱一斤,太贵了卖不动,海鲜储存久了就会赔钱,所以当下什么海货便宜他们就卖啥!
这刀鱼“颜值”堪称一流,时间变迁,相比过去的拖网作业,捕捞到的鱼虾不管大小都是“一锅端”,由于鱼虾在网兜里互相摩擦,鱼鳞很多被蹭破了皮,上岸时间稍长,就容易破肚子,卖不上价钱。
随着海里渔业资源的减少,人们也开始注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前在东海或者南海热带区域,采用垂钓方式,不仅钓上岸的刀鱼个头大,而且外观保存良好,售价从10多块钱到几十块不等。
青岛做海鲜 *** 单一,虾、海螺、蛏子、螃蟹水煮是家常做法之一, *** 鱼和粤菜一样大多会选择清蒸;如果是鲅鱼(马鲛鱼),家常烧是最常见的或者做成熏鱼;如果是刀鱼(带鱼)或者沙丁鱼,就是裹面油炸了。如果是新女婿之一次来老丈人家,在家做海鲜和包饺子是最亲切和隆重的待遇了。
市场里个头较小的黄花鱼,售价10块钱一斤。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大块头黄花鱼都是养殖的,野生黄花鱼在八十年代常见,但最近十年越来越少了,近海很少能见到它的身影,一般大渔船出海半个月能捕到一两条,野生黄花鱼成了稀罕物,被称为“软黄金”,个头越大越值钱。
个头较大的红头鱼,野生“草根”海鲜,售价9块钱一斤。红头鱼每年9月份开始上市,秋冬季节正是吃鱼的好时候,不过本地红头鱼没这么大,这些都是被分类挑拣过后的。入冬后,天冷人们出门少,海鲜供应充足,所以市场价格普遍较低,不少本地大妈乘此机会囤货。
吃鱼补脑,鲅鱼胜出“吃鱼补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但科学研究发现,吃什么鱼,吃多少,怎么吃,只有这些问题把握对了,才能少花钱多补脑。
鱼里含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属于“欧米伽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它们对于大脑和视力的早期发育很重要,在大脑皮层和视网膜中的含量很高。胎儿和初生婴儿获得的DHA/EPA几乎全部来自母亲的脐带血或母乳,母亲可以通过吃一些富含DHA/EPA的食物,将这些有益物质输送给孩子。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选择添加了DHA/EPA的配方奶粉。添加辅食后,可以给宝宝逐步吃一些含有DHA/EPA的食物。世界粮农组织和国际围产医学会建议,孕妇和乳母每天摄入DHA的量不应少于0.2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水产品的摄入量为40~75克。
需要注意的是,鱼里含有甲基汞,而且它常和DHA/EPA相伴。科学家已经证实,甲基汞有神经发育毒性,尤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有负面影响。但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吃鱼总体上利大于弊,但具体吃多少、吃什么鱼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科学家在舟山渔场调查了人们最常吃的30多种海鱼,估算吃鱼带来的IQ(智商)值变化,结果有一些有趣的发现。1.扁舵鲣(金枪鱼的亲戚)的DHA/EPA含量更高,但吃得越多补脑效果越差。2.尖头斜齿鲨甲基汞最多(鱼翅同理),吃了反而IQ降低,所以千万别以为贵的一定是好的。3.鲻鱼甲基汞含量更低,但DHA/EPA含量拖了后腿,补脑效果一般。4.按照普通人的饮食结构,补脑效果更好的是鲅鱼;排名第二的是刀鱼,但它价格相对较高。5.金鲳、海鲈鱼和小黄鱼的补脑效果也很好,价格也相对平易近人。
此外,不同的鱼要想达到更佳补脑效果,需要吃的量也不同。上面推荐的四种鱼,鲅鱼、金鲳鱼、海鲈鱼和小黄鱼,每周更佳食用量分别是:鲅鱼2两半;金鲳鱼3两半;海鲈鱼3两半;小黄鱼4两。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吃3两左右就可以获得足够的DHA/EPA,但相比上面四种,其价格略高。由于一些常见的海鱼并未纳入研究,比如鳕鱼、秋刀鱼、海鲶、多宝鱼等,这里无法给出具体建议。总体来讲,越是野生、深海、大型、肉食性鱼类越要小心。还有研究显示,沿海和河湖地区的女性母乳中每100 克脂肪酸DHA 含量分别为0.47和0.41克,因此也有研究者建议淡水鱼和海鱼可以对半吃。
综合营养成分、价格、适宜摄入量等因素,对于备孕的准妈妈和孕妇、乳母来说,选择鱼类有以下几个建议:1.尽量避免金枪鱼、旗鱼、剑鱼、鲨鱼、方头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2.遵循“三三原则”:每周吃3次鱼,每次3两左右,至少吃一次海鱼。海鱼推荐鲅鱼、三文鱼、海鲈鱼、金鲳鱼和小黄鱼。3.DHA/EPA不耐热,更好的食用方式是生吃(比如三文鱼,但要注意卫生)或清蒸、煮汤,煎炸和烧烤等加工方式最不推荐。4.鱼肝常含有较高的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孕妇和乳母应尽量避免。5.如果没有条件经常吃鱼,可以根据需要服用膳食补充剂。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均衡的膳食模式才是确保孩子健康的基本保障,不可本末倒置,将孩子的未来寄托在DHA/EPA身上。
扇贝、生蚝、黄条鰤鱼……大连海王九岛多样海产带来大财富(央视财经《生财有道》)在大连庄河市的海王九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澈湛蓝的海水孕育了一种特产,这种特产在当地海洋中的养殖面积达到了20万亩,每年可以带来四五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海中特产呢?要想知道答案先往天上看。
一端是海里的小船,一端是岛上的大院,这吊车运的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来到海王九岛中更大的岛屿大王家岛。不看不知道,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原来是在进行扇贝分苗换笼。
正在忙碌的大姐们,只是按季节打零工,每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三万多元。而岛上玉洋贝类养殖合作社的30多户成员,一年的收入高的更是可以达到三四百万元,最少的也能收入四五十万元。
合作社的创办人叫于志洋,26年前,18岁的他还只是庄河港务处的工人,每天接触上岸的岛民让他发现了个商机,因为岛民上岸总会捎着螃蟹贝类,于志洋就趁周末自己上了岛,没想到岛上海鲜品质好,价格低,这让他决定小试身手,之一次收了1000多斤螃蟹贩卖到大连居然就赚了四五千元,要知道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二三百元。巨大的差额让于志洋果断辞掉了工作,开始专职干起海鲜贩卖,短短两年时间,他净赚五十多万元。
意气风发的于志洋又看到了扇贝的巨大市场,当时一斤的扇贝丁可以卖到30几元钱,一台筏都可以赚到上万元。于志洋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进了扇贝养殖,却不料因为品种落后,连续亏损四五年。但出于对海王九岛生态环境的自信,于志洋顶住压力,最终通过养殖中科院培育的中科红取得了成功,成功后他主动联合因为扇贝养殖破产和亏损严重的老百姓组成了合作社,共同养殖扇贝新品种,以前单打独斗没有话语权,成立合作社产量有保证、品质有保证,海王九岛的扇贝在市场上开始掌握主动权。
扇贝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海王九岛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于志洋并不满足,他又开发了深加工产品,让扇贝带来的利润因此增加百分之三十。
海王九岛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扇贝、海参、生蚝、海胆、螃蟹等各种海产品,但还有一种更为独特的鱼类,它就是原产在鸭绿江口岸一直到海王九岛这条线上的黄条鰤鱼,黄条鰤又叫黄金鲅,主要是出口到日本做刺身食用。黄条鰤每年的捕捞期只有15天左右,捕捞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养殖到15公分它的价格可以卖到30元一条。
如今他的黄条鰤非常受日本客户的推崇,每年给他带来的收入能够超过千万。
敢闯敢干,在优势资源里抢得先机;诚实守信,在商海沉浮中不忘初心,正是像于志洋这样志在海洋的创业者,让海王九岛因为发展而更具魅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12月11日18:55分播出。
鲅,鲐鲅,马鲅,黄金鲅,刀鲅,说说那些叫“鲅”的海鱼知多少?#渔业##海鲜##海鱼#?水产海鲜市场上的商人经营业主喜欢把很多海产“鱼获”称之为“鲅”——大概是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吧。在这些“鲅”中,一般认为只有马鲛鱼是真正的“鲅”了。而且鱼类分类学中还特地划了一个科叫做“鲅科”。我国沿海常见的马鲛有蓝点马鲛,康氏马鲛,斑点马鲛,朝鲜马鲛,中华马鲛等——它们都是鲅科的,都可以认为是真正的“鲅”鱼。
除了上面的几种马鲛以外,水产海鲜市场上还有很多鲅:比如鲭科的廉价鲐鱼被称为“鲐鲅”;我们这里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水产商经常要进一种大鱼称为“黄金鲅”,有鱼类科普博主介绍说它的学名其实是“黄条”;然后,还有鲯鳅鱼被称为“刀鲅”;南方海域还有马友鱼被叫做马鲅,还有一种刺鲅等!
这些被称为“鲅”的鱼——当然大部分是有“经济价值”的也就是可以“吃”的<嘻嘻>。但好吃不好吃,就必须展开讨论了。这些“鲅”中,更好吃的当然是真正的鲅鱼了,也就是马鲛鱼了,当前这个季节的大号鲅鱼品质更好了。又到了我山东半岛地区“鲅鱼跳,丈人笑”的时候了啊。
其他叫鲅的鱼,鲐鲅鱼其实就是鲐鱼,也是常见的食用鱼啊。马鲅(马友)和刺鲅是南方的,南方网友介绍过马鲅鱼新鲜的好吃味道还行,刺鲅肉质不佳不太好吃。黄金鲅其实是黄条,好像是近年来大量上市的一个海产新品种,以前不太常见。好像它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了而且资源还比较丰富等——反正过年期间的黄金鲅个头挺大的。有见多识广的博主介绍说如果黄金鲅捕获或者收获后及时杀死放干净鱼血它的肉质和味道还是挺不错的,但我国处理鱼似乎没有抓到鱼后就给它们放鱼血的习惯于是味道就不如真正的马鲛了,但也绝不算差烹饪得法了也不妨吃吃。
最被人厌恶或者说不受待见的那就是刀鲅了,它的学名其实叫鲯鳅,然后还有鯕鳅科。这鱼刚捕捞到的时候是鲜艳的浅绿色还挺好看的,但是肉质不好,再复杂的烹饪办法做了也不好吃。于是有博主认为它只能用盐腌了晒咸鱼了。
喜欢吃鱼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些鱼,需要买鱼的时候啊可别买错了。
在互联网上,各种令人震惊的事件、故事和视频经常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最近,一段被标为“青岛男子海钓鲅鱼,鱼身上卡有金镯子”的视频,成为了网友们的热议焦点。
时间回到9月1日,这段被称为"金镯子"的视频流传到了各大社交平台。视频中,一条鲅鱼被钓上岸,它的身体上似乎被一块金色的物体卡住。
众多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震惊,不少人纷纷猜测并调侃说:“这必然是真金鱼,中了大奖的节奏!”“真金不怕火炼,看来这鱼应该是去 *** 了。”等等。
随着视频的传播,更多的网友加入了讨论。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条鱼可能是在海底探索时不小心碰到了这块“金镯子”。他们揣测,由于鱼的好奇心和玩耍的习惯,它可能被这金色的物体所吸引,然后不慎卡住
但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这块所谓的“金镯子”可能并不是真金。有的网友提出:“看这个‘金镯子’的颜色,感觉像是生锈了,真的是金的吗?”还有人表示:“应该是塑料制品,不是真的金子。”
为了深入了解真相,记者努力联系到视频中的主人公,刘先生。经过采访,他表示,这个所谓的“金镯子”其实只是一个金色的塑料环,并不是真的金子。
他还表示,自己也为了澄清事实,上传了一个剪断“金镯子”的视频。刘先生也透露,这个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数百万的点击量。
而拍摄这段视频的翟先生也证实了刘先生的说法。他表示,当时在海边垂钓时,突然有一名鱼友欣喜若狂地钓上了这条鲅鱼。为了增加趣味性,他当时戏言钓到了“大金镯子”。没想到,这段视频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很快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
据两位先生提供的视频,记者看到刘先生轻松地用剪刀将鲅鱼身上的“金镯子”剪断。翟先生也表示,当他们发现这是塑料环后,心中都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这条鱼的同情,因为塑料环可能已经卡在鱼身上很长时间了。
总的来说,这段被误解的视频再次提醒了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此多的垃圾在海中,对海洋生物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我们应当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正确处理垃圾,以保护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
螃蟹没上岸就抢光 烟台一海鲜市场一下午卖万斤鲅鱼9月1日下午,结束了四个月休渔期,烟台初旺港的渔船驶出港口,开始捕鱼作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吕奇 实习生 刘军龙 摄
9月1日开海当天,烟台东口码头海鲜市场内,市民在争先买鲅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晓丹 摄
休渔期结束,日照中心渔港,即将出海的船老大对新的捕捞季满怀期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摄
开海当天,烟台东口码头,渔船靠岸,渔民将刚打捞上来的爬虾端上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晓丹 摄
爬虾、梭子蟹、鲅鱼……各种新鲜海鲜马上要来啦!9月1日中午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休养生息了四个月的渤海、黄海再度敞开怀抱,有渔民四个小时捞了一百多斤爬虾,烟台芝罘岛东口码头海鲜市场一下午光鲅鱼就卖了万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永斌 刘涛 杜晓丹
张菁 宋祖锋 台雪超
见习记者 郑玥
添冰加油锣鼓响起
渔港上一片忙碌
根据伏季休渔政策,伏季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渔业辅助船与捕捞渔船同步休渔,定置作业(含鳀鱼落网)、持证回捕增殖对虾等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拖网渔船则需要9月1日12点以后才能“解禁”。
在日照当地,8月20日的开海,俗称“小开海”,梭子蟹、皮皮虾、小黄花鱼、乌贼等可以捕捞到。而鲅鱼、刀鱼等鱼类则需要9月1日的开海后方能捕捞到。
9月1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山东规模更大的中心渔港日照市黄海中心渔港看到,整装待发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红旗招展,用竹子做成的“摇钱树”随风摇摆,喜庆热闹。
渔民们正往渔船上加水加冰、加油添炭,搬运出海所需的生活物资,一片忙碌的场景。一辆辆运满冰块的车辆来往穿梭,渔民们将冰块收集到船舱里。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是渔民的一句俗语。随着鞭炮声的响起,中午12点的“开海时间点”到了。
经过4个月的等待,停放在日照市黄海中心渔港的300多艘渔船百舸争流,扬帆起航,场面十分壮观。红旗在海上迎风招展,渔民们踏上了开海后的首次航行。据了解,日照此次合计3300余条各类大小渔船参与出海生产。
而在青岛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码头,沉寂了4个月的码头也再次热闹起来。当天上午10:38开海仪式正式开始。开海仪式以情景剧的形式还原了渔民出海的场面,伴随着古老的渔家号子响彻海岸,游客在欢庆锣鼓声中领略千帆出海的盛况。
出海四个小时
捞了一百多斤爬虾
下午1点多,在烟台芝罘岛东口码头海鲜市场,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等待进入市场。由于开海赶上周末,市民大多带着家人一起来逛市场买海鲜,人格外多。
开海当天,东口码头市场主要以爬虾为主,螃蟹、巴蛸等数量很少,极为抢手。市民孙先生下午一点半就带着妻女来到东口码头,一直在等待、观看渔船卸货。下午三点,孙先生已经购买了爬虾、本地红虾、桃花蛸、沙丁鱼等海鲜。“你看那野生大螃蟹,真是稀罕人啊,但是在船上就被装箱买走了,压根儿就不上岸,我们只能远远看看了。”孙先生站在码头望着岸边的船感叹。
“今天出海四个小时捞了一百多斤爬虾,其他的海鲜比较少,爬虾25元两斤,还可以吧。”渔民周洪海说。
郑明玉贩鱼已有十余年,开海当天,他和妻子拉了一千多斤鲅鱼和数百斤带鱼到东口码头销售,下午两点东口码头人头攒动,进入卖货旺时,郑明玉以小鲅鱼6元一斤、半斤以上鲅鱼12元一斤的价格开始吆喝售卖,到下午四点钟,鲅鱼全部卖光,带鱼也仅剩一小部分。
郑明玉告诉记者,他的鲅鱼是从初旺码头拉过来的,一艘船七八千斤鲅鱼,在东口码头卖不上高价,但是销量大。“根据我和同行的交流,东口码头这一下午大约卖了一万斤鲅鱼。”郑明玉说。
一船收获600斤
开海首日大丰收
9月1日,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渔码头,下午2点,渔民们满载而归,码头上的摊铺前都是前来购买海货的市民游客。“我们今天是专门从市区开车过来的,周末领着孩子来看看海、吹吹海风、尝尝鲜。”市民王先生说。
记者看到,捕捞上来的鲜货有虾虎、螃蟹、小牛舌头、鳗鳞鱼、小黄花、白米子、对虾、大海螺等,其中,最多的是虾虎、螃蟹和历虾。
据了解,港东渔码头有捕捞渔船160余条,200余位从事打捞的渔民,捕捞要根据潮汐涨落来,渔船每天一般出海一次。“今天渔船均产量为三百斤,最多的达六百斤,实现了首日大丰收。”港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元欣说。
当天下午2点左右,在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码头,出海渔船陆续归港。“虾虎真新鲜,怎么卖的?”一位渔民刚打开装着虾虎的网兜,就被众多游客团团围住,纷纷争相购买,几分钟工夫一网兜新鲜虾虎就被抢购一空。“今天捕的东西不多,就这些。”另一位渔民指着眼前摆放的海鲜说。
记者看到,当天渔民捕捞的海鲜主要有虾虎、螃蟹、八带和一些小海鱼。在价格方面,记者注意到,单只五六两重的螃蟹每斤35元,一些较小的螃蟹每斤15元,虾虎、八带每斤20元左右,新鲜小鲳鱼每斤10元。
时令稀缺价格高,四月崂山“鲅鱼节”你会给老丈人送新鲜鲅鱼吗?在北方地区,对出嫁女儿的丈夫称为女婿,女婿是尊称,俗称之为姑爷,比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则中有"看他一表人材,又会写,又会算,招得这般女婿,须不辱了门面"。婚姻家庭关系中,姑爷称自己妻子的父亲,就是姻亲男长辈为"岳父",北方也叫作"丈人"或者"泰山",前面冠之"老"字为尊称。
其实,在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并不称作"丈人"或者"岳父",而是叫做"舅"或"妇翁"。比如晋代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提到"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董承不是汉献帝的舅舅,而是他的叔辈,因女儿做了献帝的贵人,所以称"舅"。裴松之注释为"(董承)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可作明证。
那么丈人、岳父,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唐朝著名经学家、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在注解《周易·师卦》时说"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可能有此意。岳父一词,也比较好理解,因为旧称"泰山",而泰山为五岳之尊,称呼"岳父"或者"岳丈"也就理所当然。
姻亲中,婆婆和媳妇往往是对掐比较严重的,少有婆媳和谐的典范,反之,姑爷和老丈人之间,却多数处之平和,故有"女婿半个儿"的提法,如果翁婿之间出现问题,多半就是这个女婿不咋地。
崂山地区,可以说是青岛的人文发祥地,也是青岛地区口口相传的"福地",有"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说法。虽说伟大的青岛,起根儿说不过是建在小渔村上的德国殖民地,但是尊老敬老的传统,却是流淌在崂山人骨血中的记忆。
崂山地区,特别是沙子口一代流行着很久以来的传统,每逢春季四五月份,女婿都要给老丈人家送上几条肥美鲜活的鲅鱼。这是崂山人特有的民间习俗,也是当地富有人文意蕴的姻亲礼仪。逐渐的,这种习俗传遍岛城,还有句俗语叫"鲅鱼跳、丈人笑",正是形象的注解。
鲅鱼,学名叫做蓝点马鲛,其更大的特点是刺软、味美、肉多,红烧、清炖、熏制皆可。不过在胶东地区,尤其是青烟威三地(青岛、烟台、威海)最特色的吃法是"鲅鱼水饺"。胶东地区可以入馅的海产其实有很多,比如嘎啦、黄花、鱿鱼、虾仁、蟹肉等等,但是传统有名的,还是鲅鱼一味。
用鱼包饺子,对外地人还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一条大鱼怎么就包进了小小的面皮?其实对于胶东地区生长的人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像是年节 *** 的风干腊肠,这鲅鱼水饺也是一家一个味道,绝对没有重复。
记得小时候,家大人 *** 鲅鱼水饺,不免要絮叨一下"选鱼经"。市面上的鲅鱼,除了青岛本地鲜鲅,还有冻鲅和外地鲜鲅,价格上自然是本地鲅更高,外地鲜鲅次之,冻鲅最下。冻鲅自然不如鲜鲅,鱼鳃暗红,鱼身偏软,眼珠暗淡,也不难分别。外地鲜鲅理论上与青岛本地鲅鱼无甚区别,但是嘴刁的青岛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天壤之别。青岛本地鲅鱼全身蓝绿,富有荧光,背部有蓝斑,体型较外地鲅偏小。入口之后,那种鲜美的嚼劲更是外地鲅鱼所无,应与生长的海洋环境有关。
鲅鱼提取肚囊和腮(青岛人叫肚子和嘎芯),然后去骨去皮,用刀剁碎放入料理盆,将鱼肉顺向搅散,边搅拌边添入适量水,并根据口味添入调料,直至搅成糊,最后加一点韭菜提鲜。整个工序完成,就可以入馅了。出锅以后,饱满的鱼肉吃到嘴里的感觉,爽滑鲜美不可方物。
过去不像如今,物质丰富都喜欢吃个"缺货儿",那时候渔业资源相对丰富,胶东地区吃上一顿时令的海鲜水饺,还是比较普通的事情。青烟威三地,都属于渔业起家,而且都是胶东半岛的大中型城市,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不相上下,在鲅鱼水饺上,却是各有特色。
作为青岛人,也曾经云游去过威海的荣成、烟台的蓬莱,发现大家都会把鲅鱼水饺认为是自己地区的最正宗。别的不知道,单说起个头来,以烟台、长岛无出其右者,那里的鲅鱼饺子单只竟然可达二两左右,据说经常有人会质疑这是饺子还是包子。也可见好客山东之大气吧,不过胶东地区的饺子售卖,都是论个不论斤,却是真实不虚。
近年来渔业资源渐趋枯竭,新鲜的本地鲅鱼日渐稀少,随着物价日涨、需求过旺,作为时令供应的食材更是紧俏难得,价格咂舌不已。新鲜鲅鱼上市的时候,无论什么价钱,无论收入多少,当姑爷的都要给两边长辈们送上几条鲅鱼,即便囊中羞涩,买不起好的,也要备上几条小的,作为本地的固有习俗,非常讲究,绝对不能失礼,否则会被人看做"不孝"。接到礼物的老人,也不免道一声"辛苦,破费了",然后叙叙家常,留一顿便饭。在走动中拉近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不懂礼数的就会被称为"木头疙瘩",意思是缺少教养、不懂事。
其实,崂山一带物产丰饶,春季食材也不仅鲅鱼一味,还有出名的各类食蔬鲜果,比如胶南的草莓、北宅的樱桃、仰口的桃杏,也都是年轻人孝敬长辈的好东西,叫"应景儿"、"吃个新鲜"或者"变季数"。晚辈们尽了孝心,做长辈的自然喜笑颜开。所以叫做"缴了皇粮不怕官,敬了父母不怕天"。
关于崂山鲅鱼礼俗的传说
"鲅鱼跳,丈人笑",是女婿给岳丈家送鲅鱼的俗语,但是崂山地区流传的送鲅鱼传说,却不那么令人愉悦。
话说,这是几百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时候青岛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据说在,崂山的沙子口村,有男孩叫"小五子",自小父母双亡,身世来历也都记不得了,有个老渔翁见他可怜,就把他捡回家抚养长大,与自己的女儿一同生活。
小五子长大以后,继承了老渔翁忠厚善良的本性,待人热情,老实厚道,老渔翁见年轻人安稳可靠,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小伙子做妻子。小五子把老渔翁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的对待,每天勤奋劳作,种地捕鱼,养活一家人。老渔翁年纪大了,做不动劳作,所有的工作都落到小五子一个人身上,好在小五子身体强壮,啥都会做,加上有女儿持家,倒也过得平安顺遂。
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随着老渔翁年纪增大,身体有病,只能卧床不起,较少活动。小五子夫妻二人就不敢远离,只在近海打鱼。这年春天四月,正值鱼汛,小五子弄好渔船打算出海,突然老渔翁发了急症,直至生命垂危,昏迷之际念念叨叨想吃一口鲜鱼。
小五子嘱咐媳妇照顾老人,这就打算出海,谁知连日大风,无法出海。小两口眼看老渔翁日渐衰弱,沉疴难起,还是念叨着一口鲜鱼。小五子哭着说,现在风大实在无法出海。老渔翁长叹一口气,说"罢了,罢了,"闭上眼不在言语。
小五子无奈决定顶着大风闯一闯,好在老天爷眷顾,两三天天就打回几条大鲜鱼。当他兴冲冲的提着更大的一条回到家,只见媳妇身上戴孝,原来老人已经前一日去世了,还说老人临死之前还在念叨"鱼,罢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把鲜鱼做熟后,都不舍得吃,供在老渔翁灵前。从那时以后,夫妻俩每年到了老渔翁祭日,都在坟前供上这种大鱼,并把它叫做"罢鱼"(鲅鱼)以寄托哀思。
其实这个故事,除了传扬孝道,也是在提醒世人,老人能吃能玩的时候,要让老人享受,老人想吃的东西,要让老人吃上,不会后悔。这就所谓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了。于是,春天送鲅鱼就变成积久成俗,流传至今。而沙子口这一习俗已被载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说"好女婿"的历史故事
东床择婿。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篇,说"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意思是,东晋惠帝时期的太傅、著名书法家郗鉴,在京口(今镇江一带)时,打发自己的门生郗信给丞相王旷送了一封书信,向他提出老师想给女儿找个女婿。王旷也是个很爽快的人,对郗信说,你来吧,到东厢房去,我把儿子们都叫过去,你自己选,看好哪个带走就是了。好像卖白菜一样的感觉。
郗鉴的学生回来,兴冲冲的回答老师说,王丞相家的几个大公子都好得很,听说您老人家来选女婿,都很有信心,王丞相让我自己去东厢房挑,我去看了看,几个公子都规规矩矩的坐着。只有一个,不知道是哪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躺着,敞着胸膛,露着腹肌,就跟没看见我一样,真是有些失礼。
太傅郗鉴听了,寻思一会,说,就是他了。赶紧去问问,这是几公子,别让人抢先下手了。郗信心想,就这模样,除了当模特还能干啥,老是偏偏看上他。便打听了一下,获知这个臭小子是王羲之,可是高兴坏了,赶紧就把女儿嫁给他。
这就是东床快婿的来历。说的是魏晋风骨,不拘礼教、洒脱自然的人生追求。
金龟婿。这个称呼,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是一首闺怨诗,写的是嫁给豪门官宦的女子,虽然享受了荣华富贵,但是丈夫却没有很温柔的对待她,享受不到春宵一刻的欢愉,而是起早贪黑赴朝的心情。
诗中把自己的夫婿称为"金龟婿",其实是一种类比的修辞 *** ,这与唐代的衣服配饰有关。
按照《新唐书·车服志》的记载,唐代初年,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要佩戴相应的配饰,鱼符、鱼袋等物,以金、银、铜等不同的材质制成,目的是"明贵贱, *** 命",区别职务职级。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朝廷改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三品以上符袋用金饰,四品用银,五品用铜。
所以,金龟就是以黄金为装饰的龟符、龟袋,代表了三品以上高级官员,金龟婿当然就是代表了地位尊贵的女婿。如今而言,社会风气迥然不同,大家都知道"官身不自由"的道理,民间多以求"位"转而求"富",因此金龟婿更多的表示为家里有矿的姑爷。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皆属原创,灵感来自参考资料、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
部分图片、参考资料取自互联网和相关书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