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寻无觅处(揭秘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8 0

《长恨歌》中有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古代诗词中对花卉的喜爱和崇尚。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花卉为题材,用诗词来表达他们对花卉的情感和赞美。在这些诗词中,有许多花卉典故,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

梅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花卉之一,它是冬季里开放的一种花卉,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坚贞和孤独等情感。比如唐代诗人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七娘峰北坡,花開終不落。可憐兒女識途老,勸君更盡一杯酒。之涣用梅花来表达孤独的情感。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也是一种十分美丽的花卉。牡丹经常被用来表达富贵、显达和的情感。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杜甫用牡丹来表达的情感。

菊花是秋季里开放的一种花卉,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花卉之一。菊花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坚贞和高风亮节等情感。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菊花》中就有“洛阳花犯霜,菊菊开。高山久不雨,征夫徒可忧。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系马出门去。隔牆黄菊连阶瘦,共倚西风满目愁。杜甫用菊花来表达忠诚和坚贞的情感。

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也是一种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花卉之一。荷花常被用来表达清雅、高洁和的情感。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白居易用荷花来表达高洁和的情感。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丰富多彩,它们不仅仅是花卉,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了解这些花卉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对花卉的热爱和崇尚。

《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花卉典故。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带你走进唐代文学的花间世界。

一、长恨春寻无觅处

在《长恨歌》中,有这样一句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句诗中的“月华流照君”就是指月光照耀着杨贵妃的容颜,而“长恨春寻无觅处”则是指唐玄宗寻找杨贵妃的过程。长恨春是一种花卉,也叫长恨菜,因为它的花期很短,只开放几天,就会凋谢,所以人们称之为“长恨”。在唐代的文学中,长恨春也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短暂和无奈。

二、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唐代诗人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绿肥紅瘦,老年病不瘳。”这句诗中的“绿肥红瘦”是指梅花的特征,梅花的叶子是绿色的,花瓣是红色的,而梅花的花期正是在寒冬时节,所以梅花在冬季中显得格外鲜艳,但是到了春天,梅花就会凋谢,变得瘦弱。这句诗也被引申为比喻人的生命和命运的无常和短暂。

三、菩提本无树

长恨春寻无觅处(揭秘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第1张图片-

唐代诗人勃所写的《滕阁序》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流水,有哀怨而无言,有清风而无味,有明月而无光,有菩提树而无叶。”其中的“菩提树而无叶”是指菩提树的特征,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有开悟之意,而菩提树的叶子很少,甚没有,因为菩提树本身就是一种开悟的象征,所以没有必要有叶子。这句话也被用来比喻一些事物或者人的本质和真实的内涵。

四、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的《如梦令》中的一句诗。这句诗中的“桃花潭”是指桃花源,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在那里可以过着自由安逸的生活。而“桃花潭水深千尺”则是指桃花源的景色,清澈的水底下有着美丽的桃花,而“不及汪伦送我情”则是指李清照的爱情故事,她与汪伦之间的感情因为社会的阻碍而无法圆满。这句诗也被用来比喻人们心中的向往和追求。

五、芙蓉出水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这样一句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沉香亭北倚阑干,轻垂细柳绕前轩。 独有异香扑鼻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月皎皎,清风拂山岗。——芙蓉出水,泥鳅自知。”这句诗中的“芙蓉出水”是指芙蓉花,芙蓉花开在水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爱情。而“泥鳅自知”则是指泥鳅,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能够感受到芙蓉花的高洁和纯洁,因此“泥鳅自知”也被引申为比喻人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揭秘的古代诗词中的花卉典故,这些花卉典故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大家能够在欣赏古代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标签: 古代诗词 典故 花卉 揭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