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调查问卷,食谱调节新闻稿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3 0
别吃得太精细!张文宏提醒: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北方人偏爱面食,南方人偏爱米饭。

2020 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新冠治疗中,营养饮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特别提醒:以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营养方式,很难支撑我们活到 90 岁以上。①

会议现场

什么是精加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日常说的米面谷物、蛋糕甜点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其中,像蛋糕、甜点这样,经过精细加工的食物,就可以被理解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再比如:奶茶、饮料里的糖是精加工碳水;咱们吃的精白米面,都属于是精加工碳水化合物。

很多人特别是一些老人,吃饭主要是吃主食,蔬菜摄入过少,为了清淡饮食,更不敢吃肉。

早上:包子、油条;

中午:米饭、面条;

晚上:馒头、稀饭。

这就是很多国人一日三餐的标配。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最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些列问题。

2014 年武汉晚报报道,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 30 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僧人在寺庙里不是都吃素吗?怎么还会得脂肪肝?

归结原因其实就是精米、白面吃多了。素食者肉是吃得少了,那容易饿了怎么办?精米白面就可能吃多了,增添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当摄入量超过人体代谢的需要时,会转换为脂肪积于肝内。

2021 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Health》(国际健康)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基于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的研究,调查了 6506 名居民发现,中国老年人主食摄入量多,则会比较胖。②

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每天食用 6~10 两主食的人比那些每天食用 1~5 两主食的人有更大的腰围;而且主食摄入量越大,体重指数越大。

此外,对于老年男性,与吃大米相比,食用面食更易发胖,而在老年女性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关系。在即吃大米也吃面食的男性人群中,也观察这种关联。②

我们都知道腰围超标和肥胖是导致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基础,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和过度肥胖有关。

健康长寿的饮食应该怎么吃?

2021 年 1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 ( U.S.News & World Report ) 公布了 2021 年全球更佳饮食排名。地中海饮食被评为综合饮食榜单之一,而这已经是地中海饮食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更佳饮食榜首。③

U.S.News&World Report 官网

所谓地中海饮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植物食品为基础,以大量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为主的饮食风格。

传统的地中海饮食强调吃水果、蔬菜、全谷类、橄榄油、豆类、坚果和香料;每周至少吃几次鱼和海鲜;家禽、鸡蛋、酸奶和奶酪要适量,红肉和甜食要少吃。

实际上,地中海饮食之所以健康,是因为此饮食方式坚持多蔬菜、多全谷杂粮、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适量蛋奶鱼类、少吃高度加工食品,也就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供应。

而之所以能连续多年位居更佳饮食榜首,原因在于地中海饮食益处多次得到证实。

1.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8 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的饮食中富含植物和橄榄油以及低水平的肉类和甜食时,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5%。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含有 40 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盘,阐明了地中海饮食如何减缓人群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这些生物标志物是诱发心脏病的特殊生物因素。④

2. 更有助于延长寿命

2019 年,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中的橄榄油可能是延长寿命和减轻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关键。橄榄油中的脂肪真正激活了已知的细胞中的某种途径,该途径可延长寿命并预防与衰老相关的疾病。⑤

3. 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国《老年病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地中海饮食或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帮助。研究人员邀请 5907 名老年人参与了一项名为"退休生活研究"的课题,让参试老人填写饮食习惯问卷,并进行认知测验 ( 主要测试记忆力和注意力 ) 。

结果发现,与不健康的饮食者相比,采用地中海饮食和"健脑"饮食法的参试老人,其认知测试结果明显更好。其中,严格按地中海饮食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降低 35%,不完全依照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也降低 15%。研究人员表示,采用地中海饮食法,不仅对老年人的整体认知能力有益,且能降低未来出现认知缺损的风险。⑥

4. 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2018 年,一项发表在《国际老年病学与老年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坚持使用地中海饮食呈正相关的关系。这项研究涉及 1639 名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此前已知地中海饮食可能会促进人们睡眠质量更好,而睡眠质量较差则会导致人们吃更少的健康食物。该研究的作者则注意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⑦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问,照搬国外的饮食方式,中国人是否适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罗斌及吴萍 2020 年 6 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地中海饮食是非常好的膳食模式,对于国人来说,可以试试"改良版"。⑧

【五谷杂粮】如小米、燕麦、玉米、高粱、荞麦、各种豆类等。推荐食用杂粮饭,例如白米搭配黑豆、荞麦或者高粱、玉米、燕麦等,可以有效进行氨基酸互补。

【肉类】我国居民传统的食肉习惯还是以吃红肉为主,因此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三次,并尽量以鱼肉或鸡肉、鸭肉等白肉替代。

【海鲜类】内陆地区的人群要经常吃到新鲜的海鱼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所以建议大家用河鱼、河虾去替代,并保证每周至少摄入两次以上。

【奶类及其制品】要求自己每天饮用 300 毫克左右。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饮用其它奶制品,如酸奶、干酪等。

【蔬菜水果】培养多吃新鲜蔬果的习惯,按照膳食指南要求,蔬菜摄入量大约为 0.6~1 斤 / 天,水果 200~350 克 / 天。尽可能选用应季的蔬菜和水果。

【食用油】可用茶油代替地中海饮食中的橄榄油;若不允许,则应在日常烹调中使用各种植物油如稻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 ( 不过也需控制每天食用量 ) ,少用不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

【葡萄酒】不必刻意去喝,平时饮用白开水、淡茶等都可,但要避免甜饮料和果汁饮料。

【食用盐】每天少于 5 克。盐腌制品、各种酱料、膨化食品等也要少吃。

来源: 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促炎饮食又一大“功效”:夺走你的雄性激素


“病从口入”这句言简意赅的短语不仅是在强调饮食卫生,它同时也映射了疾病与食物的关系。众所周知,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等一系列疾病的两大重要因素,而饮食占绝对比重。常言道:人如其食。不同的饮食习惯成就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体。

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糖、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尤其是加工过的)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从而帮助有害细菌茁壮成长。随着时间推移,促炎环境会“馈赠”宿主一系列的疾病体验;而对于男性生殖健康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又多了一条。

近日,发表在泌尿学领域顶刊《Journal of Urology》(IF=7.45)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邱实和杨璐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食用促炎饮食的男性,患睾酮缺乏症的风险更高,如果伴随肥胖,影响更为严重。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肥胖已是慢性炎症状态,因此,医生应该意识到饮食等因素可能会加剧炎症并导致其他健康状况的风险,例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睾酮(又称睾丸激素、睾丸素)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丸素。它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

当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低于300纳克/分升时,就会出现睾酮缺乏症。已有研究证实, *** 低下、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都与睾丸素水平下降有关。睾酮缺乏也与心脏病甚至肥胖等慢性病有关。

此前在人类与动物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通过有力证据表明促炎饮食与肥胖、心脏病发作、早逝、结直肠癌、胰腺癌、呼吸道癌和口腔癌等癌症以及抑郁症相关。不仅如此,睾酮水平较低的男性也被发现体内有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这是细胞在受损、感染或对环境中的炎症因子作出反应时释放的小蛋白质。因此,科学家们将体内炎症水平增加与睾酮缺乏联系了起来。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研究中4151名男性中膳食炎症指数与睾丸素缺乏之间的关系。所有男性都提交了一份24小时饮食调查问卷,并接受了性激素检测。

膳食炎症指数(DII)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癌症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开发的,旨在提供一种定量 *** ,用于评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范围从炎症细胞因子的血液浓度到慢性疾病。DII共由45种膳食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都会增加或减少个体总体炎症水平分数。近年来,DII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研究人员计算了DII中27种食物的炎症指数,包括酒精、蛋白质、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ω3和ω6、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镁、烟酸、锌、铁、核黄素、叶酸、β-胡萝卜素、 *** 、硒、硫胺素和维生素A、B6、B12、C,D和E。DII得分越高表明饮食更容易导致炎症;相反,得分越低,饮食的抗炎作用越强。

促炎饮食主要包括酒精加工肉、红肉(猪、牛、羊肉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

而富含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全谷物,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食物被称为抗炎食物

这项研究计算出的DII分数从-5.05(最抗炎)到+5.48(最促炎)不等,研究人员将其作为一个连续变量进行分析,并将参与者分成三组。

他们发现,食用促炎饮食的男性平均总睾酮水平为410.42纳克/分升而食用抗炎饮食男性的平均总睾酮水平为422.71纳克/分升。总体而言,大约26%的男性有睾丸激素缺乏症

他们发现,DII每增加一个单位,睾酮缺乏的几率就会平均增加4%。与抗炎饮食组的男性相比,促炎饮食组男性的睾丸素降低风险高出近30%。

研究人员在调整了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吸烟等其他因素后,发现相关性仍然显著。

此外,DII得分较高且肥胖的男性患睾丸素缺乏症的风险更大。对于这一组来说,与DII得分较低的肥胖男性相比,睾丸素缺乏的几率高出近60%

研究人员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一些局限性,例如,DII是使用数量有限的抗炎和促炎饮食因子计算的。他们表示,虽然这些发现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确实支持了先前的研究,即促炎饮食可能导致睾酮缺乏以及其他使人衰弱的潜在健康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补充说,少吃促炎饮食可能是降低累积炎症的可行 *** ,并具有使睾酮水平升高的潜力。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7/JU.0000000000001703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编排:戴卫 夏冰冰

“盐值”有多高“口味”有多重——重庆市民饮食习惯调查

来源:重庆日报网

火锅,你是不是隔三差五要去吃一顿?水煮鱼、尖椒鸡、大刀烧白是不是你的更爱?

你知道吗?大饱口福之余,重盐重油重糖的饮食会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为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6月13日,《重庆市民健康公约》正式发布,其中之一条就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到“膳食多样巧搭配 控盐减糖油要少”。

重庆市民饮食习惯究竟如何?在日常饮食中有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1 大量中小学生饮水严重不足

专家:家长对少年儿童饮食习惯缺乏正确引导

“走,去吃烧烤!”“今天我想去吃炸鸡柳。”6月15日晚10点过,记者在市内某中学门口看到,一群刚下晚自习的中学生正相约去吃夜宵。

“省事、方便,味道又好。”“也不是天天吃,应该没得问题。”当记者和其中几位学生谈起他们的“美味”夜宵时,几个学生这样说。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习惯整体显示良好,但有近三成学生营养膳食习惯较差。”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王玮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市教科院曾经对我市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从关于营养膳食情况的统计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吃坚果、水产品和喝水三个方面表现出不足。

王玮虹解释,在坚果的食用情况方面,只有9.6%的学生能够保持每天都吃,48.9%的学生偶尔会吃,而41.5%的学生表示很少吃。在水产品的食用情况上,只有14.5%的学生能保持每周吃2次以上,50.9%的学生偶尔吃,有34.6%的学生很少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两成学生达到正常人每天摄水量为2000毫升-2500毫升的标准,34.4%的学生每天喝水4-5杯(相当于800毫升-1000毫升),42.4%的学生每天喝水量在3杯以下,即600毫升以下。“可见很大一部分学生饮水量严重不足。”王玮虹说。

无独有偶。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赵勇等曾对我市一所中学初一、初二共15个班826名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比较普遍,有59.26%的学生早餐食物摄取不足,14.39%的学生晚餐摄入过多;65.30%的学生吃宵夜。此外,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热衷吃烧烤类食物、喜欢吃零食和西式快餐等。

“目前,许多家长对少年儿童饮食习惯缺乏正确引导。”王玮虹认为,要改变中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需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形成合力。首先学校应对青少年开展营养饮食宣传教育;其次,食堂及家庭减少油炸、烧烤食物,以蒸煮烹饪为主;第三,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监督,鼓励孩子多饮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第四, *** 部门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减少学校周边零食快餐店。

2 “盐值”高“油腻”重

专家:烧菜做饭要减少“隐形盐”摄入量

“老板,二两小面,干熘!”6月16日早上8点半,家住南岸区的陈鹏准点出现在公司楼下的面馆,每天早上一碗小面是他多年的早餐习惯。

“鸡蛋牛奶吃起来没味道。”陈鹏告诉记者,晚上一般在外就餐,平均每周要吃三四顿火锅、两顿烧烤。

陈鹏的饮食习惯是一些重庆人的生活写照。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了30名市民,约六成市民表示每周会吃1-2顿火锅,约一半市民每周会吃2-3顿小面。

据市卫生健康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重庆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9.1克,摄入超标率达53.8%;每日食用油摄入56.4克,摄入超标率高达76.0%。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市民每天的食盐量推荐为6克。相较之下,不少重庆人的每日盐摄入量就大大超标了。”重医附三院营养师张龙龙认为。

“吃得太油太咸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埋下健康隐患。”重医附一院心内科主任罗素新称,市疾控中心最近一次重庆居民健康抽样调查显示:全市高血压患病率为24.5%,其中,30—3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1.5%,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

如何掌握每日的食盐和油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正好是一个啤酒盖的量),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30克(约两小勺)。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除了烧菜做饭时放的盐,“隐形盐”也是食盐摄入的重要来源。

张龙龙解释,生活中的调味品,例如酱油、蚝油等也含有不少的食盐。“平时做菜的时候,如果觉得不够味,可以尝试多用醋、番茄或柠檬汁调味,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葱、姜、蒜、鲜辣椒等配菜来提味,以此来降低食盐的摄入量。”

3 红肉摄入多 蔬菜吃得少

专家: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二分之一

红烧肉、肉圆子汤、糖醋排骨、鱼香肉丝……6月17日晚上6点,家住南岸区融侨云满庭小区的王念蓉家开饭了。“儿子和孙子都喜欢吃肉,所以我们家顿顿不离肉。”王念蓉说,即使有素菜也是点缀,他们可能连一口也不会吃。

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重庆市2018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在重庆,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红肉摄入107.9克,红肉摄入过多比例为27.7%;每人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23克,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率60.4%。

“这种饮食习惯的后果就是肥胖,并易引发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市健康教育所有关负责人说,调查显示,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检出率35.2%,这意味着每10个重庆成年人中就有3人超重。成人肥胖率为13.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9%与12.9%。其中30-39岁年龄组和50-59岁年龄组肥胖率较高,分别为17.8%和16.2%。

“三餐饮食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奶制品摄入不足,也是重庆人日常饮食的坏习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茂直曾做过市民膳食情况调查,他称,市民首先应该多吃水产品,在肉类的选择上,优先次序依次为禽肉、畜肉瘦肉、畜肉肥肉,少吃烟熏和腌制肉。

“平时应多吃水果,同时做到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陈茂直说。

市教科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我市中小学学生在吃坚果、水产品和喝水三个方面表现出不足

坚果食用情况方面,只有9.6%的学生能够每天吃,48.9%的学生偶尔会吃,而41.5%的学生很少吃。

水产品食用情况上,只有14.5%的学生能保持每周吃2次以上,50.9%的学生偶尔吃,34.6%的学生很少吃。

每天摄水量方面,仅有两成学生达到2000-2500毫升的标准,34.4%的学生每天喝水800毫升-1000毫升,42.4%的学生每天喝水量600毫升以下。

鱼、蛋、土豆,防跌关键食物

来源:【生命时报】

老人跌倒十分常见,与多种因素有关。从预防角度讲,增加肌肉和骨骼的营养非常必要。近期,日本九州齿科大学和东京保健大学等研究小组在《营养素》杂志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日本饮食模式能有效减少老人跌倒,其中鱼、鸡蛋和土豆3种食物,可明显降低老人跌倒风险。

研究小组以186名平均年龄83.0岁的社区老年居民(男性67人,女性119人)为对象,首先对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之后采用简易自填式饮食史问卷,调查和了解其营养状况,并使用日本—地中海饮食评分 *** 进行评分,分析和研究日式饮食与跌倒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式饮食与跌倒事件显著相关,评分每增加1分,跌倒风险可降低28%。在13种食物成分中,鱼、鸡蛋和土豆与减少跌倒有明显关系。同时还发现,动物蛋白、钾、镁、锌的摄取也与跌倒风险下降有显著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大约20%的社区老人(超过65岁)每年都会摔倒,受伤频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上述研究说明,日本饮食模式是预防老人跌倒事故的重要因素,其中密切相关的是鱼、鸡蛋和土豆三种食物,平常可以多吃点。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聊城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民心、关系民生。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开展了“食安护佳节”、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致力于解决全市食品领域突出、顽疾问题,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 *** 聊城市委 市 ***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群众对身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及时掌握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意见》实施效果,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要求,经聊城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同意,聊城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请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参与本次调查问卷。


编辑|柴士增

医生日记:蛋糕与食谱

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一整天的忙碌,我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医生办公室,办公桌上的一幕让人眼前一亮:一个镶满花边的精致纸盘上托着一块金黄蛋糕,洁白的奶油上面点缀着一颗鲜红的草莓,蛋糕的甜香和草莓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蛋糕是俊杰小朋友送的,今天是他11岁生日!

看着鲜艳的蛋糕,闻着浓郁的芳香,我内心却充满了惆怅和酸楚。

食谱调查问卷,食谱调节新闻稿-第1张图片-

虽然临床上接触的病人形形 *** ,但当初刚见到小俊杰时,我心中还是难免一惊,一个刚刚10岁的孩子,肚大如鼓,他怎么会得这种病?

孩子的妈妈在陈述孩子发病经历时,常常会“跑偏”,说他是个小灵通、大人物,在学校里各门功课样样优秀,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小年纪已经是小记者站的资深站长了,从确定主题、联络采访、编辑文稿、版面布局、发行宣传,样样在行,他办的小报是学校的抢手货。聪明、勤快、懂事、热心,这是大家伙儿对他的评价,小俊杰在老家县城早已是个“小名人”。

然而天妒英才,去年九月,快活充实、朝气蓬勃的俊杰升进四年级,开始了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一天,他在课堂上突发肚子胀痛,无法坚持上课被同学送回了家。父母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除了肚子疼外,肚子胀得越来越厉害,出现了大量“腹水”。县医院排除了阑尾炎和肝炎,简单治疗后,建议转上级医院。这样,他们先转到省医院,又转到上海的儿童医院,一直没查清什么病,医生决定开腹探查,发现肚子里充满了黏液肿瘤,取活检后就关腹结束了手术,病理诊断为黏液腺癌伴印戒细胞癌。医生说这是罕见的腹膜癌,没有治疗办法,回家听天由命吧。怀揣一纸绝症诊断书,父母抱着不幸的俊杰踏上了沉痛的返乡之路。

回家后,俊杰的病情急转直下,肚胀如鼓、不能进食、频繁呕吐,家人心痛不已,经人介绍,辗转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接诊后,我们快速安排了相应的检查,仔细评估后,认为可以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缓解病情。经过全院会诊、精心准备后,决定手术。可是对于如此鼓胀如球的肚子,如何保证安全开腹呢?手术前一天,经验丰富的麻醉科主任赵斌江亲自给小俊杰放置了腹腔引流管,引出上千毫升腹水,孩子的腹胀减轻了,一个多月了,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正式手术,赵主任又全程亲自麻醉监护、精心调节,尽量保证小俊杰的血压平稳。开腹后,腹腔黏液腹水喷涌而出,我们紧急舒缓减压,放出腹水,进一步探查发现,肿瘤宛如一只巨大的毒蝎,牢牢地趴在大肠上,一只只蜿蜒的魔爪,紧紧抓住小肠。乍一看,几乎是无从下手,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小心翼翼,一点儿一点儿成功切除了大肠和大小网膜的黏液腺癌,彻底松解了粘连的小肠,顺利进行了热灌注化疗。

术后俊杰恢复很快,在护士阿姨的指导下,俊杰逐渐增加饮食。小俊杰不仅是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在听了医生和护士的饮食建议后,他亲自制订了食谱问卷表,每天增加一点运动量,身体渐渐好起来。

11岁的生日,只能在病房度过,不能和同学老师一起庆祝,小俊杰有些遗憾,但是他还是要求妈妈买了个蛋糕,他要和医生叔叔、护士阿姨一起过生日,感谢大家对他的救治和照顾,也希望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幸福和快乐!

蛋糕是香甜的,我们祝福这个懂事的孩子坚强战胜病魔,今后的日子多一点甜蜜,少一点苦楚,早日回到带给他快乐和充实的校园!

(腹膜肿瘤外科 李雁)

“中国内地青少年儿童饮食健康调查问卷”正式启动

4月16日,由新华青少年儿童食品质量研究发展中心和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溯源中国”支持,联合龙济食神(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育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展的“青少年儿童饮食健康调研”正式启动。

我国有4亿多青少年儿童,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民族兴旺和国家发展。此次调研活动就青少年儿童大健康所涉邻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将详细地了解青少年儿童饮食搭配、身体素质及营养健康状况,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行动。

据了解,本次调查问卷将以实名制的调研方式开展,主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在线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研将在5月10日前完成,总计划收集调研数据不少于10000份。调研结束后新华青少年儿童食品质量研究发展中心还将会同国内权威机构专家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将于2020年底前出版《青少年儿童食品与健康白皮书》。

2023更佳饮食榜单,这种饮食方式连续6年居榜首!

近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了其2023年更佳饮食榜单,地中海饮食法(Mediterranean diet)第六次蝉联了“更佳饮食法”的称号。

01

什么是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连续6年蝉联整体更佳饮食排行榜榜首,而且在最健康、更佳植物性和骨骼和关节健康的更佳饮食3个分项榜单也全部位列之一。

地中海饮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饮食。

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以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橄榄油和香料为主的膳食模式;在每天都有这些食物的基础上,一周至少吃2次鱼类或其他海鲜;适当食用一些禽蛋、奶制品;尽量少吃红肉、甜点;多喝水,不得不饮酒时宜选葡萄酒,且男性每日不多于2杯、女性不超过1杯。

从食物构成来看,地中海饮食非常地均衡、全面。

02

地中海饮食的四大好处

1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的饮食中富含植物和橄榄油以及低水平的肉类和甜食时,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25%。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含有40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盘,阐明了地中海饮食如何减缓人群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这些生物标志物是诱发心脏病的特殊生物因素。

2

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国《老年病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地中海饮食或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帮助。

研究人员邀请5907名老年人参与了一项名为“退休生活研究”的课题,让参试老人填写饮食习惯问卷,并进行认知测验(主要测试记忆力和注意力)。

结果发现,与不健康的饮食者相比,采用地中海饮食和“健脑”饮食法的参试老人,其认知测试结果明显更好。

其中,严格按地中海饮食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降低35%,不完全依照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也降低15%。研究人员表示,采用地中海饮食法,不仅对老年人的整体认知能力有益,且能降低未来出现认知缺损的风险。

3

呵护肠道健康

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中大量的纤维素使特定微生物菌群增加,这些微生物与改善的认知功能相关,与炎症标记物负相关,减少炎症发生,促进肠道蠕动,助力肠道健康。

03

这样改良更适合国人

不过,地中海饮食虽好,但它毕竟基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直接照搬对国人来说肯定会不太适应,要想利用,还得适当改良才行。

1

用多种植物油替代橄榄油

对于我国居民来说,橄榄油的价格没有那么“友好”,口味也没那么适合,所以不用非得把日常用油都换成它。

其实,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较高,而且适宜爆炒等高温烹调方式,更符合我国居民的日常使用习惯,把它们作为主要用油对健康也很有益。

不过要提醒大家,食用油不宜长期只认准一种,定期更换不同种类的油或是将多种油按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保证营养摄入。同时,无论如何烹调,成人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都应控制在25~30g以内。

2

增加乳制品摄入

根据《2019中国奶商指数报告》的数据,只有19.5%的人群每日乳制品摄入量达到300毫升,八成国人未能达标。也就是说,目前国人的每日饮奶量仍远低于推荐标准,需要着重增加。

所以,建议大家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日常饮用更好选择纯牛奶、低脂高钙奶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饮用酸奶、舒化奶,尽量避免喝风味奶、乳饮料等含糖高的品种。

3

调整肉食结构

中国人的肉食通常以猪牛羊等红肉居多,腊肠、咸肉等加工肉类出现频率也非常高。红肉和加工肉类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大家需要适当调整肉食结构,减少红肉比例,增加鱼类及海鲜的摄入量。

有人可能问了,电视里西方人吃得那些三文鱼、金枪鱼我吃不惯啊!其实,带鱼、鲫鱼、对虾等水产品也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它们都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价格更实惠,还更容易买到。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这份学校食堂调查问卷设计好,做得对

为推动学校食堂规范管理,提升学生和家长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满意度,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填一下这个问卷,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可能致癌!世卫紧急提醒 每天摄入不能超过这个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14日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正在不断扩大科学探索,评估癌症的可能诱发或促进因素,以期减少患病数和人类死亡,”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说。“对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问题,但已对潜在影响作了描述,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来进行调查。”

两个机构的审查既独立又相互补充,目的是评估与食用阿斯巴甜相关的潜在致癌危害和其他健康风险。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经过审查现有的科学文献,两方面的评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这种肝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第2B组)。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致癌证据也有限,与导致癌症的可能机理有关的证据同样有限。

联合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每日 *** 内放心食用。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危害确认工作,是通过确认一种物质的具体特性及其造成危害(即癌症)的可能性来了解其致癌性的首个基本步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反映了某种物质是否会引起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的强度,但它们并不反映在特定暴露水平下发生癌症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危害评估考虑了所有类型的暴露情况(如饮食暴露、职业暴露)。证据强度分类第2B组是更高4个级别中的第三级,并且通常用于存在有限但不令人信服的人类癌症证据情况或具有令人信服的实验动物癌症证据情况,但不能同时用于两种情况。

“人类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理证据也有限,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害的理解,”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规划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

联合专家委员会所做的风险评估确定在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情况下发生特定类型伤害(即癌症)的可能性。联合专家委员会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纳入其审议内容的情况并不罕见。

“联合专家委员会还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考虑了癌症风险的证据,并得出结论,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世卫组织食品和营养标准和科学建议处处长Moez Sanaa博士说。“我们需要开展更好的研究,在现有队列中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并重复开展饮食问卷调查。我们需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与胰岛素调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相关的机理途径的研究,特别是与致癌性相关的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联合专家委员会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是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议论文、 *** 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都已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价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将继续对新的证据进行监测,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使用阿斯巴甜的包括可口可乐旗下的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芬达零卡,百事可乐旗下的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玛氏旗下箭牌的部分无糖口香糖、薄荷糖等。

转自 中国新闻网

来源: 上游新闻

标签: 食谱 新闻稿 问卷 调节 调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