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类主要指家禽的蛋,包括鸡、鸭、鹅蛋,其他一些禽类的蛋,如鹌鹑蛋、鸽蛋等也可供食用。日常居民大宗消费、食用量较大的主要是鸡蛋。蛋类主要由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以经常食用的鸡蛋为例,每只蛋重约50g,蛋壳的重量约占全蛋重量的11%。
蛋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为13%左右;脂肪含量约10%-15%;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约1.5%左右;维生素含量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微量的维生素C;矿物质含量为1.0%-1.5%,其中以磷、钙、铁、锌、硒含量较高。鸡蛋所含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
今天咱就来聊一聊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蛋制品。
蛋类食用的注意事项
1.弃蛋黄不可取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胆固醇主要集中在蛋黄中,每100g蛋黄胆固醇含量≥1500mg,基于此,一些血脂异常人群往往对蛋黄“敬而远之”。事实并非如此,人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约1—1.2g,而来源于膳食的胆固醇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7-1/3。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删除了对膳食胆固醇的上限值(2000年版胆固醇上限值是300mg/d)(注:mg/d:毫克/天)。
2.不吃生鸡蛋,不喝生蛋清,谨防沙门氏菌感染
生鸡蛋的蛋白质呈胶状,人体不易消化吸收;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物质,前者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后者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碍蛋白质的消化。禽类可以直接经由卵巢把沙门氏菌传播给带壳蛋。煮鸡蛋时,至少内温﹥75℃,鸡蛋要煮到蛋黄变成固体,不吃各种半生不熟的鸡蛋。
这三种常见蛋制品的优劣特点
你知道多少?
1.松花蛋:B族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存在铅污染问题
松花蛋,又名皮蛋、变蛋、彩蛋等。松花蛋是我国名产,其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松花蛋一般选用新鲜的鸭蛋经特殊的加工 *** 制成。加工后的成品在营养素的组成与含量上与新鲜蛋有一定差别。
松花蛋的水分少,因而蛋白质的含量稍有增加,特别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碱和盐的作用,使松花蛋中矿物质的含量增加明显。新鲜鸭蛋变为松花蛋后,营养素的组成有所改变,营养价值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表现在B族维生素,由于碱的作用,几乎被全部破坏,降低了蛋类维生素的营养价值。
另外,在松花蛋 *** 的过程中,有时还加入一定的铅,以提高其外观产品质量,但铅对于人体是一种有害元素,因此,目前已有一些新的加工 *** ,使松花蛋成为无铅或低铅蛋品,更符合人体的健康。
2.咸蛋:不宜多食,警惕每日食盐摄入超标
咸蛋,又名腌蛋、盐蛋。我国生产咸蛋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鲜家禽蛋放置于盐水中储存,后来发现经过盐水储存的蛋,不仅长时间不变质,而且具有特殊的风味。所以,这种以盐水储存蛋类的 *** 逐步演变为加工 *** 咸蛋的 *** 。咸蛋的加工 *** 简单易行,加工费用低廉,加工技术容易掌握,产品风味特殊,食用方便,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鲜蛋经过腌制成咸蛋后,由于食盐的作用,蛋内的营养素比例发生了变化,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咸蛋比鲜蛋内的含水量下降,而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有所上升,蛋白质可能由于部分渗出,含量反而下降,钙等无机盐的含量上升明显。
从总体看,鲜蛋与咸蛋在营养价值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咸蛋在腌制过程中使用食盐,在腌制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食盐中有比较多的钠进入蛋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因此,不宜多食,特别是高血压和肾脏病的患者。
3.糟蛋:风味独特、钙含量高,是冷食佳品
糟蛋是用优质的鲜鸭蛋经糯米酒糟糟制而成。糟蛋成品的蛋壳全部或部分脱落,仅剩壳下膜包裹着蛋的内容物,是如同软壳似的一种蛋制品,故人们又称之为软壳糟蛋。其蛋质细嫩,蛋黄呈橘红色的半凝固状态,气味芬芳,滋味食后令人回味无穷,为我国特有的冷食佳品。
糟蛋在糟溃的过程中,所生成的醇可使蛋清与蛋黄凝固变性,并使蛋有轻微的甜味,在产生醇的同时,还能产生醋酸,使蛋壳软化,蛋壳中的钙盐借渗透作用渗入蛋表面的薄膜内,故糟蛋的钙含量特别高,比普通鲜蛋高40倍左右。因此,这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制品。文/高春海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注册营养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这是真的吗?营养“传言”我来辨民以食为天。从小我们便听闻“吃核桃补脑”“营养都在汤里”等关于营养的“传言”。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与微生态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张丽娜主治医师,辨一辨这些传言的“含金量”。
营养都在汤里?错
马腾辉:煲汤的汤里面主要是水分和少量的水溶性氨基酸等,营养密度很低,因此更好是喝汤连同肉、配菜一同吃掉。营养不良或需要进补的人群,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鱼汤熬到发白更有营养?错
张丽娜:鱼汤并不是越白就越有营养。白色的物质其实就是脂肪,油脂乳化后会变成白色,油脂通过不断地煮开、翻滚,与水不断地混合,混合得越彻底就越白。高血脂、高血压、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喝这种汤类。
吃核桃会补脑?对
张丽娜:核桃属于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错
马腾辉: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再干燥而成,脂肪含量可降低至1%左右,相比于全脂奶粉26%以上的脂肪含量也算是很少了,更适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不适于摄入脂肪的人群。
但问题是:脂肪少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也会随之丢失。脂肪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给人供给能量,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去除脂肪后,对人体健康并不友好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会增高。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全脂奶粉营养成分更全面,也适宜更多的人群,并且味道也更好。
半生的鸡蛋营养更丰富?错
张丽娜:半生不熟的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半生不熟的鸡蛋中的蛋清里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煮熟的蛋经过高温灭活了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使得蛋白质更好消化吸收。
另外,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吃保健品补充营养更佳?错
张丽娜:普通人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保健品一般侧重某一方面强化,如钙剂、维生素或者蛋白质,营养不够全面。有些保健品长期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对于病人,尤其是胃肠道不完整、饮食量少、医嘱为流质饮食等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液。此时肠内营养粉/液是作为食物提供高密度营养的,不是保健品。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错
张丽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很少吃主食,大脑得不得足够的血糖供应,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容易疲劳、没有精神。
如果不吃主食,人们往往会用其他食物来代替,这会给身体造成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食物也吃得很少,饥饿难耐,身体、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特别容易坚持不住而暴饮暴食,让减肥前功尽弃。
吃红枣可以“补血”吗?对
马腾辉:中医认为大枣可以“补气养血”,现代医学也证实大枣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之一,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经常吃红枣是有益的。
不过,如果是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应立即就医,通过输血、药物治疗、补充铁剂甚至手术止血等方式迅速纠正贫血。(记者 薛仁政通讯员 戴希安 唐小雨)
来源: 羊城晚报
全球超20亿人处于“隐性饥饿”!老年人增加营养“第四餐”可降低慢性病风险营养“第四餐”是一类能够促进健康的食品的统称。通常是指“膳食营养补充类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其他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普通食品。日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就发布了2023中老年营养第四餐蓝皮书,全面普及营养补充剂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由于营养不均衡或者缺乏某种或部分营养元素,同时在其他营养成分上过度摄入,从而产生的隐蔽性营养需求而不是饱腹方面容积不足的现象,称为“隐性饥饿”。中老年营养第四餐蓝皮书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20亿人处于“隐性饥饿”,中国是世界受“隐性饥饿”问题严重挑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膳食营养需求已从过去的吃饱向吃好、吃对转变,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丁冬梅:营养缺乏主要的年龄段,一个是五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还有年轻的成年女性,60岁及以上,尤其是80岁及以上老人的营养不足率也需要关注。
加强营养摄入 降低慢性病风险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专家认为,通过营养补充剂这样的“第四餐”,来补充日常饮食不足,对老年人特别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
牙齿松动、脱落,对食物咀嚼不良,再加上胃肠收缩蠕动无力,消化酶分泌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营养“第四餐”可以改善和预防中老年人相应营养元素摄入不均衡的问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 石汉平:首先可以进行评估。之一,年龄是否大于65岁;第二,饮食有无减少;第三,体重是否有下降;第四,体力活动能力是不是有下降或减少。如果任何一个有问题,就存在风险。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进行评估,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食用“第四餐”。
来源: 央视财经
这是真的吗?营养“传言”我来辨民以食为天。从小我们便听闻“吃核桃补脑”“营养都在汤里”等关于营养的“传言”。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与微生态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张丽娜主治医师,辨一辨这些传言的“含金量”。
营养都在汤里?错
马腾辉:煲汤的汤里面主要是水分和少量的水溶性氨基酸等,营养密度很低,因此更好是喝汤连同肉、配菜一同吃掉。营养不良或需要进补的人群,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鱼汤熬到发白更有营养?错
张丽娜:鱼汤并不是越白就越有营养。白色的物质其实就是脂肪,油脂乳化后会变成白色,油脂通过不断地煮开、翻滚,与水不断地混合,混合得越彻底就越白。高血脂、高血压、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喝这种汤类。
吃核桃会补脑?对
张丽娜:核桃属于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错
马腾辉: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再干燥而成,脂肪含量可降低至1%左右,相比于全脂奶粉26%以上的脂肪含量也算是很少了,更适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不适于摄入脂肪的人群。
但问题是:脂肪少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也会随之丢失。脂肪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给人供给能量,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去除脂肪后,对人体健康并不友好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会增高。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全脂奶粉营养成分更全面,也适宜更多的人群,并且味道也更好。
半生的鸡蛋营养更丰富?错
张丽娜:半生不熟的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半生不熟的鸡蛋中的蛋清里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煮熟的蛋经过高温灭活了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使得蛋白质更好消化吸收。
另外,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吃保健品补充营养更佳?错
张丽娜:普通人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保健品一般侧重某一方面强化,如钙剂、维生素或者蛋白质,营养不够全面。有些保健品长期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对于病人,尤其是胃肠道不完整、饮食量少、医嘱为流质饮食等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液。此时肠内营养粉/液是作为食物提供高密度营养的,不是保健品。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错
张丽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很少吃主食,大脑得不得足够的血糖供应,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容易疲劳、没有精神。
如果不吃主食,人们往往会用其他食物来代替,这会给身体造成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食物也吃得很少,饥饿难耐,身体、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特别容易坚持不住而暴饮暴食,让减肥前功尽弃。
吃红枣可以“补血”吗?对
马腾辉:中医认为大枣可以“补气养血”,现代医学也证实大枣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之一,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经常吃红枣是有益的。
不过,如果是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应立即就医,通过输血、药物治疗、补充铁剂甚至手术止血等方式迅速纠正贫血。(记者 薛仁政通讯员 戴希安 唐小雨)
来源: 羊城晚报
这是真的吗?营养“传言”我来辨民以食为天。从小我们便听闻“吃核桃补脑”“营养都在汤里”等关于营养的“传言”。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与微生态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张丽娜主治医师,辨一辨这些传言的“含金量”。
营养都在汤里?错
马腾辉:煲汤的汤里面主要是水分和少量的水溶性氨基酸等,营养密度很低,因此更好是喝汤连同肉、配菜一同吃掉。营养不良或需要进补的人群,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鱼汤熬到发白更有营养?错
张丽娜:鱼汤并不是越白就越有营养。白色的物质其实就是脂肪,油脂乳化后会变成白色,油脂通过不断地煮开、翻滚,与水不断地混合,混合得越彻底就越白。高血脂、高血压、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喝这种汤类。
吃核桃会补脑?对
张丽娜:核桃属于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错
马腾辉: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再干燥而成,脂肪含量可降低至1%左右,相比于全脂奶粉26%以上的脂肪含量也算是很少了,更适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不适于摄入脂肪的人群。
但问题是:脂肪少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也会随之丢失。脂肪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给人供给能量,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去除脂肪后,对人体健康并不友好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会增高。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全脂奶粉营养成分更全面,也适宜更多的人群,并且味道也更好。
半生的鸡蛋营养更丰富?错
张丽娜:半生不熟的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半生不熟的鸡蛋中的蛋清里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煮熟的蛋经过高温灭活了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使得蛋白质更好消化吸收。
另外,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吃保健品补充营养更佳?错
张丽娜:普通人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保健品一般侧重某一方面强化,如钙剂、维生素或者蛋白质,营养不够全面。有些保健品长期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对于病人,尤其是胃肠道不完整、饮食量少、医嘱为流质饮食等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液。此时肠内营养粉/液是作为食物提供高密度营养的,不是保健品。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错
张丽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很少吃主食,大脑得不得足够的血糖供应,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容易疲劳、没有精神。
如果不吃主食,人们往往会用其他食物来代替,这会给身体造成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食物也吃得很少,饥饿难耐,身体、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特别容易坚持不住而暴饮暴食,让减肥前功尽弃。
吃红枣可以“补血”吗?对
马腾辉:中医认为大枣可以“补气养血”,现代医学也证实大枣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之一,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经常吃红枣是有益的。
不过,如果是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应立即就医,通过输血、药物治疗、补充铁剂甚至手术止血等方式迅速纠正贫血。(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戴希安 唐小雨)
来源: 羊城晚报
给孩子选食品,要会看营养标签绝大部分预包装食品的外包装上,会有很多的文字和图表,包括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和营养成分表等,这就是食品营养标签。 其中的营养成分表,就是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心内容,包括食用份量信息、营养成分“1+4”及其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NRV%),那它们应该怎么读懂呢?
一看食用份量 一般是以100克/毫升为标准,但是有些特殊食品是自定义份数重量,如一些高能量的膨化或者油炸食品等。 这种时候,妈妈们要注意换算成100克/毫升再与其他食品比较。
二看营养成分“1+4” “1”为能量,“4”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四种核心营养素,这是国家强制要求标识的5种基本营养数据。钙、铁、维生素A等其他成分则是企业自愿标识。
三看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素参考值%(NRV%),是指每100克/毫升或每份食品中该元素占人体一天所需的百分比(正常成年人)。参考下图,最右一列就是NRV%,表示每100毫升该食物中含有能量272千焦,占能量NRV的百分比为3%,如果我们吃100毫升这个食物,大概满足一个成人每天能量需求的3%。其他营养元素同理。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这是真的吗?营养“传言”我来辨民以食为天。从小我们便听闻“吃核桃补脑”“营养都在汤里”等关于营养的“传言”。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营养与微生态科马腾辉副主任医师和张丽娜主治医师,辨一辨这些传言的“含金量”。
营养都在汤里?错
马腾辉:煲汤的汤里面主要是水分和少量的水溶性氨基酸等,营养密度很低,因此更好是喝汤连同肉、配菜一同吃掉。营养不良或需要进补的人群,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鱼汤熬到发白更有营养?错
张丽娜:鱼汤并不是越白就越有营养。白色的物质其实就是脂肪,油脂乳化后会变成白色,油脂通过不断地煮开、翻滚,与水不断地混合,混合得越彻底就越白。高血脂、高血压、尿酸高的人群建议少喝这种汤类。
吃核桃会补脑?对
张丽娜:核桃属于坚果类食物,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是一种适合全年龄段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错
马腾辉: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再干燥而成,脂肪含量可降低至1%左右,相比于全脂奶粉26%以上的脂肪含量也算是很少了,更适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不适于摄入脂肪的人群。
但问题是:脂肪少了,溶解于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K等,也会随之丢失。脂肪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给人供给能量,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去除脂肪后,对人体健康并不友好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也会增高。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全脂奶粉营养成分更全面,也适宜更多的人群,并且味道也更好。
半生的鸡蛋营养更丰富?错
张丽娜:半生不熟的鸡蛋难消化,浪费营养物质。人体消化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肠里的胰蛋白酶,而半生不熟的鸡蛋中的蛋清里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会妨碍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煮熟的蛋经过高温灭活了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使得蛋白质更好消化吸收。
另外,大约10%的鲜蛋里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鸡蛋不新鲜,带菌率就更高。
吃保健品补充营养更佳?错
张丽娜:普通人合理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保健品一般侧重某一方面强化,如钙剂、维生素或者蛋白质,营养不够全面。有些保健品长期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对于病人,尤其是胃肠道不完整、饮食量少、医嘱为流质饮食等病人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液。此时肠内营养粉/液是作为食物提供高密度营养的,不是保健品。
不吃主食可以减肥?错
张丽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完全不吃主食或很少吃主食,大脑得不得足够的血糖供应,影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容易疲劳、没有精神。
如果不吃主食,人们往往会用其他食物来代替,这会给身体造成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其他食物也吃得很少,饥饿难耐,身体、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特别容易坚持不住而暴饮暴食,让减肥前功尽弃。
吃红枣可以“补血”吗?对
马腾辉:中医认为大枣可以“补气养血”,现代医学也证实大枣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元素之一,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铁的吸收,有助于改善贫血的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经常吃红枣是有益的。
不过,如果是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应立即就医,通过输血、药物治疗、补充铁剂甚至手术止血等方式迅速纠正贫血。(记者 薛仁政通讯员戴希安 唐小雨)
来源: 羊城晚报
这些成分,或将强制性标示!近期,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对《关于推动食品行业急需标准制定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回复。回复中称,正组织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拟增加“糖”和“饱和脂肪”的强制性标示,增加“预包装食品应在营养成分表下方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性用语,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选购食品。
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2022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提出应在预包装食品的外包装上使用醒目、简单且易读的图形或者文字标识,对“高盐、高脂、高糖”食品作直观提示。此外,委员还建议明确儿童食品专门分类,出台用于未成年人的专门食品包装标识标准,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标识、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
近期,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回应提到,我国现行标准体系能够保障适用于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群等在内的所有普通食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安全。为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倡导3岁以上儿童逐步过渡到成人膳食、多样化进行食物搭配,因此,未单独制定儿童食品、老年食品等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组织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拟增加“糖”和“饱和脂肪”的强制性标示,增加“预包装食品应在营养成分表下方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提示性用语,修改部分营养成分作用声称标准用语,进一步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选购食品。
编辑:路景斓
营养成分表上的骗局,让你多胖20%!天索队要聊的是“食物卡路里的谎言”,这可能让很多人屡屡上当。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这几年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在意健康食物了。
例如低卡、低脂、低碳、高蛋白、高纤等概念,受到消费者和卖家的追捧。
但你知道不,很多食物的卡路里不仅不准确,甚至还有“合法”的骗局!
包装的卡路里标识可能不准确
早在几年前,索队就说过,考虑到食品生产的流程,法律其实允许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有一定偏差的,比如:
普通预制食品有营养素偏差在10%到20%的,也有甚至超出达到120%;
特殊膳食类的食品则允许偏差在20%以内。
可能这么说还不具体,索队举个例子就行:
你原本想买80%蛋白质含量的蛋白粉,实际到手可能只有64%。
下图是索队在研发的蛋白粉,和工厂讨论的截图。
当然,这个事情还可以反过来:
你原本想买某款标注200大卡的食物,实际它的热量确是240卡,而且它的蛋白质比标注的还低了20%,碳水却高了20%。
也就是说——这20%的差距,可能是真的对增肌减脂有很大影响!
虽然这种做法并不道德,但是却符合法律法规。
身体并不能完全吸收热量
你知道我们怎么测食物的热量吗?
首先现代测定食物的热量方式是利用一种叫弹式热量计的装置,将已知质量的样品置于氧弹中,通入氧气,点火使之完全燃烧,燃料所放出的热量传给周围的水,根据水温升高度数计算出样品能量值。
如果每公斤水的温度上升1度,食物就有1卡路里。如果上升2度,它就有2卡路里。
看起来非常清晰,但又很模糊,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是机器啊!
我们的胃不是通过焚烧食物,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体内消化、研磨、胃酸腐蚀,以及胃肠道黏膜分解和吸收,期间还需要依靠胃蛋白酶等多方面共同作用,食物才可以正常的被吸收以及分解。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的热量大概有90%能被吸收利用,以下是一个研究可供参考。(当然这还会涉及到更复杂的因素,比如食物的热效应,咀嚼或者吞咽的食物带来的吸收效率也不同,90%只是一个大概值)
一些荷兰研究人员对25名志愿者的粪便进行了称重和分析,发现如下:
从食物中吸收的总热量为89.4%
而专从脂肪中吸收的总热量为92.5%
蛋白质吸收的总热量为86.9%
从碳水化合物中吸收的总热量为87.3%
而且研究还发现:
与男性相比,女性从食物中吸收的热量更少,平均为88%,而男性为91.8%。
甚至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也呈现出比男性更少的趋势。
食物结构(以及加工)会影响卡路里吸收
没错,可能有些食物标注的热量,并不能被完整吸收。
像杏仁,尽管标签标注30克含有 168 卡路里的热量,但消化研究表明,普通人只吸收其中的 129 卡路里。
腰果也一样,30克是 137 卡路里,而不是标签上的 163 卡路里。
这可能与坚果细胞壁的坚固细胞结构有关。
尽管我们能把坚果咬碎,但大量的细胞并不会被碾碎,这就导致部分成分免受消化液、消化微生物和随后的同化。
豆类(谷物豆类,如干豌豆、豆类和扁豆)也是同理。
这样的热量差距从10%-30%不等,这么算算还是挺夸张的!
当然,像一些高蛋白、高纤的杂粮,也有类似的功效(毕竟同等热量,蛋白质越多,显然越优秀)。
然后是食物的烹饪方式,也会大幅度影响食物的热量。
索队一直说,煮的越多,食物本身的“吸收率”越好。
有相关的实验:当老鼠长期吃生红薯时,它们的体重反而会减轻,但是当老鼠摄入同数量的熟红薯时,它们的体重会增加。
如果把红薯做成“红薯泥”,那么其吸收/热量利用率会更高,甚至加上高GI的影响,反而让红薯泥变成了肥胖食物!
偶尔高热量餐不会增加体脂
不少读者总会因为一顿饭吃多了而惴惴不安,其实你大可不必。
科学家曾经进行过相关实验,对比了高热量摄入后人体的脂肪增长情况。
结论是:如果你连续一周每天多吃 500 到 1000 卡路里的热量,你可能会增加一磅脂肪。但如果你只是在一顿饭中多吃 500 或 1000 卡路里,你就不会增加一磅脂肪,甚至可能并不会增长脂肪。
因为我们的身体一次可以变成脂肪(通过DNL)的食物量是有限的。
消耗3500大卡即能减掉500克脂肪
早在1958年,有科学家测定了一磅脂肪会释放大约3500千卡的能量。
这带来了一个霸榜几十年的错误:减少热量摄入3500卡路里=减掉500克脂肪。
但是很可惜,现实非常的可怕。
减肥是由一个复杂的过程决定的,并不会以线性方式存在。
因此,一位名叫凯文·霍尔(Kevin Hall)的数学家测定:燃烧一磅脂肪所需的真实卡路里数接近 7000。
也就是说,脂肪减少的实际热量亏损,远远超过脂肪热量本身!
非油炸、0反式脂肪并非真的没有脂肪 消费者应多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这些词汇对于减肥减脂人群并不陌生。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标榜健康的食品加上了这些前缀,跻身健康饮食行列。
食品中有了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的加持,食用者就没有变胖或患病风险了吗?这些食品真如宣传所说那么健康?专业人士表示,非油炸、0反式脂肪并非真的没有脂肪,消费者应多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尽量购买碳水、脂肪成分低的产品,避免长期摄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些人习惯通过广告或博主了解食品
为控制体重,青岛姑娘程程平时购物时会专门购买明确标注非油炸、0反式脂肪类食品。但最近她看了一些科普文章才知道,非油炸、0反式脂肪并不代表没有脂肪,有的仅是商家的宣传噱头。
健身达人孙前有着3年的减肥经历,日常饮食也会倾向于低卡低脂等食物。对于近几年食品广告中频繁出现的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字样,他表示,自己虽然不具备营养学的专业知识,但也会理性判断,“比如非油炸方便面,即便油含量再低,食材本身也含有碳水、脂肪等成分,这些都是减脂的克星。”
记者发现,一些年轻人习惯通过食品广告和视频博主的介绍,来了解一种食品是否健康,但当提出如何辨别产品是否真的低脂、哪些原料含有反式脂肪等具体问题时,很多人表示不太了解。
登录 *** 购物平台,搜索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关键字,出现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既有常见的方便面、薯片、果蔬脆,还是坚果、面包,甚至连轻食代餐、山楂糕、荞麦面这些本不属于高热量的食品,也打上了此类宣传标语。
在某大型商超,记者看到很多食品将非油炸、0反式脂肪作为卖点,设计在包装的醒目位置,超市也将此类商品摆放在热门销售区域。对此,该超市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是方便食品和零食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对于健康饮食也很注重,非油炸、0反式脂肪的食品是很多人的首选。”
非油炸食品可能也有较高脂肪含量
油炸、反式脂肪究竟含有哪些有害成分?会对人体带来哪些伤害?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卫生所副所长宋旭岩介绍,油炸是一种高温加工的烹饪方式,油温过高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易产生致癌物质,增加人体的油脂摄入量。反式脂肪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植物提炼加工出的奶油、起酥油等油脂中,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还会增加血液浓稠度造成血栓。
“薯片、方便面、蛋糕等常见食品,普遍通过油炸和添加含有反式脂肪成分的原料提升口感。”宋旭岩介绍,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国家相关标准的提高,很多商家也在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和原料成分。
记者也了解到,为保持食品酥脆的口感,很多商家即使不经过油炸处理,也会加入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成分,这些食品的脂肪含量都普遍较高。比如一款主打非油炸、0反式脂肪的芝士玉米脆,其脂肪含量4.4g(19%)、碳水化合物16g(70%)、钠40mg(2%),脂肪和热量都较高。
宋旭岩表示,“反式脂肪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种,人造反式脂肪主要来源是经过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其中含有反式脂肪。比如酥皮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等,这些出现在配料表中的原料都属于氢化植物油。”宋旭岩说,有些原料本身不含反式脂肪,但是经过加工和化学反应,极有可能转化成反式脂肪,长期摄入也会引发心血管等疾病。
宋旭岩介绍,全球每年有50余万人因冠心病过早死亡,而反式脂肪是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要在2023年底消除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反式脂肪,我国规定反式脂肪≤0.3g/100g可标注为0,所以即便有的产品含有相关成分,只要在标准之内也会归为0反式脂肪。
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被商家卖点蒙蔽
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陷阱,选择既便捷美味,又健康营养的食品?宋旭岩表示,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或者有减脂需求的人群,可以用橄榄油、亚麻籽油替代动物油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尽量少吃外卖、预制加工菜和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等。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配料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需要明确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方便食品时,不要被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卖点蒙蔽,应该选择配料表中不含“氢化”或“部分氢化”的产品,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碳水、钠等含量,尽量挑选不含人造奶油、酥皮油、代可可脂等成分的食品,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宋旭岩表示,致胖和增加心血管患病几率的因素很多,高糖、高盐、高油脂以及酒精的危害都不容忽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超过5g,但是很多方便食品中的钠含量都不低,比如一包螺蛳粉的钠含量就达3.7g。”宋旭岩说,即便自己烹饪食材,也要低盐低脂限糖,适量坚持运动,才能保证身体健康。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这些词汇对于减肥减脂人群并不陌生。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标榜健康的食品加上了这些前缀,跻身健康饮食行列。
食品中有了非油炸、0反式脂肪、低脂的加持,食用者就没有变胖或患病风险了吗?这些食品真如宣传所说那么健康?专业人士表示,非油炸、0反式脂肪并非真的没有脂肪,消费者应多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尽量购买碳水、脂肪成分低的产品,避免长期摄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些人习惯通过广告或博主了解食品
为控制体重,青岛姑娘程程平时购物时会专门购买明确标注非油炸、0反式脂肪类食品。但最近她看了一些科普文章才知道,非油炸、0反式脂肪并不代表没有脂肪,有的仅是商家的宣传噱头。
健身达人孙前有着3年的减肥经历,日常饮食也会倾向于低卡低脂等食物。对于近几年食品广告中频繁出现的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字样,他表示,自己虽然不具备营养学的专业知识,但也会理性判断,“比如非油炸方便面,即便油含量再低,食材本身也含有碳水、脂肪等成分,这些都是减脂的克星。”
记者发现,一些年轻人习惯通过食品广告和视频博主的介绍,来了解一种食品是否健康,但当提出如何辨别产品是否真的低脂、哪些原料含有反式脂肪等具体问题时,很多人表示不太了解。
登录 *** 购物平台,搜索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关键字,出现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既有常见的方便面、薯片、果蔬脆,还是坚果、面包,甚至连轻食代餐、山楂糕、荞麦面这些本不属于高热量的食品,也打上了此类宣传标语。
在某大型商超,记者看到很多食品将非油炸、0反式脂肪作为卖点,设计在包装的醒目位置,超市也将此类商品摆放在热门销售区域。对此,该超市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是方便食品和零食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对于健康饮食也很注重,非油炸、0反式脂肪的食品是很多人的首选。”
非油炸食品可能也有较高脂肪含量
油炸、反式脂肪究竟含有哪些有害成分?会对人体带来哪些伤害?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卫生所副所长宋旭岩介绍,油炸是一种高温加工的烹饪方式,油温过高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易产生致癌物质,增加人体的油脂摄入量。反式脂肪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植物提炼加工出的奶油、起酥油等油脂中,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还会增加血液浓稠度造成血栓。
“薯片、方便面、蛋糕等常见食品,普遍通过油炸和添加含有反式脂肪成分的原料提升口感。”宋旭岩介绍,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国家相关标准的提高,很多商家也在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和原料成分。
记者也了解到,为保持食品酥脆的口感,很多商家即使不经过油炸处理,也会加入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成分,这些食品的脂肪含量都普遍较高。比如一款主打非油炸、0反式脂肪的芝士玉米脆,其脂肪含量4.4g(19%)、碳水化合物16g(70%)、钠40mg(2%),脂肪和热量都较高。
宋旭岩表示,“反式脂肪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种,人造反式脂肪主要来源是经过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其中含有反式脂肪。比如酥皮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等,这些出现在配料表中的原料都属于氢化植物油。”宋旭岩说,有些原料本身不含反式脂肪,但是经过加工和化学反应,极有可能转化成反式脂肪,长期摄入也会引发心血管等疾病。
宋旭岩介绍,全球每年有50余万人因冠心病过早死亡,而反式脂肪是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要在2023年底消除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反式脂肪,我国规定反式脂肪≤0.3g/100g可标注为0,所以即便有的产品含有相关成分,只要在标准之内也会归为0反式脂肪。
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被商家卖点蒙蔽
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陷阱,选择既便捷美味,又健康营养的食品?宋旭岩表示,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或者有减脂需求的人群,可以用橄榄油、亚麻籽油替代动物油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尽量少吃外卖、预制加工菜和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等。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配料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需要明确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方便食品时,不要被非油炸、0反式脂肪等卖点蒙蔽,应该选择配料表中不含“氢化”或“部分氢化”的产品,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碳水、钠等含量,尽量挑选不含人造奶油、酥皮油、代可可脂等成分的食品,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宋旭岩表示,致胖和增加心血管患病几率的因素很多,高糖、高盐、高油脂以及酒精的危害都不容忽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超过5g,但是很多方便食品中的钠含量都不低,比如一包螺蛳粉的钠含量就达3.7g。”宋旭岩说,即便自己烹饪食材,也要低盐低脂限糖,适量坚持运动,才能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