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蜗牛能吃吗有什么好处,非洲蜗牛能吃吗有什么好处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77 0
能危害500多种作物 还能啃水泥!近期厦门街头雨后频现非洲大蜗牛

来源:台海网

非洲大蜗牛

又称褐云玛瑙螺。体长一般为7-8厘米,更大可超20厘米,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列为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喜好在下雨和夜间出没,在本地的自然天敌较少。

厦门街头雨后出现的非洲大蜗牛。(谢瑞真 摄)

台海网7月6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期有市民反映,大雨过后,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经常会有体型庞大的蜗牛出没。有些好奇的孩子拿在手里玩,甚至还有人把大蜗牛拿回家当宠物养。

不过也有市民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这类大蜗牛到底是什么物种?对人体有害吗?记者就此咨询专家答疑。

蜗牛拳头大

有人当宠物 小孩用手抓

“下雨后在小区的道路、草丛里经常能看到。”市民田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雨后散步时,常遇到一种拳头大小的蜗牛,有时甚至会不小心踩到。

市民钟女士反映,自己所住的小区内也有很多这种大蜗牛,她还曾看见几个小孩蹲在地上用手抓大蜗牛。她对此十分担忧:“我小时候也玩过白色壳的小蜗牛,但是这种蜗牛又大又多,两者完全不一样。我担心有毒,或是什么寄生虫传染到小孩身上。”

一些本地网友称,也曾在五缘湾、中山路附近看到过类似的大蜗牛。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蜗牛个头很大较为罕见,还有人带回家当宠物养。更大胆的网友则发出疑问:法国蜗牛能吃,那这个大块头是不是也能吃呢?

这是非洲大蜗牛

能危害500多种作物 还能啃水泥

集美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师、昆虫生态学博士谢钦铭介绍,这是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体长一般为7-8厘米,更大可超20厘米,起源于非洲东部,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它可危害500多种作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已被列为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谢钦铭说,非洲大蜗牛喜好在雨后和夜间出没,在本地的自然天敌较少,近期潮湿的环境也使得它集中出现。

谢钦铭提醒,非洲大蜗牛是广州圆管线虫的中间宿主,市民千万不要触碰和食用。“非洲大蜗牛的黏液及粪便携带各种致病菌、病毒及寄生虫,如果不慎被感染,轻者或感冒发烧,重者可导致脑膜炎、结核病和失明等多种疾病。”谢钦铭说,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洗手,做好消毒并及时观察,一旦出现症状,马上送医治疗。

谢钦铭介绍,遇到大蜗牛,不建议用脚踩。发现少数蜗牛时可撒少量食用盐,其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网传的在大蜗牛附近撒咖啡渣也同样有效。如果发现小区的非洲大蜗牛数量较多,可以联系物业或专业的杀灭病虫害的公司处理。

(记者 蒙 婧)

恐怖杀手?人间美味?非洲大蜗牛真相大揭秘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一些非洲大蜗牛实物图,其实就是个头大点儿的蜗牛而已,实在害怕的读者慎点噢~)

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居民常常会在夏天雨后看到巨大的蜗牛成群结队,在路边“横行霸道”,同时,也有不少人注意到,童年时期随处可见的小蜗牛好像都没了踪影?其实,这要归结于一种很多人可能已经有所耳闻的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
作为一种如今在中国南部较为常见、更大可以长到20厘米的大型蜗牛,非洲大蜗牛时不时会以非常惊悚的方式出现在各种新闻或者热搜之中,就像——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有时它可以化身为浑身携带病菌的可怕杀手,似乎人一碰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有时它被传说喜欢同类相食,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甚至连水泥都能吃;而有时它又以白玉蜗牛的身份成为桌上佳肴,或者在宠物市场上成为受欢迎的新奇宠物。

那么,关于非洲大蜗牛的这些种种说法,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成人巴掌大的非洲大蜗牛(图片来源:? R. Zimmerman, USDA-APHIS)

爬到中国的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在大陆的标准中文名是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是来自于台湾的称呼。它属于软体动物门,真有肺类Eupulmonata,玛瑙螺科Achatinidae,它曾经属于玛瑙螺属Achatina,不过最近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非洲大蜗牛和玛瑙螺属关系较远,应当归类于滑胚玛瑙螺属Lissachatina,所以如今的学名是Lissachatina fulica

左边是贝壳近20厘米的个体,右边是普通个体的非洲大蜗牛 (图片来源: *** )

世界上更大的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在西非的亲戚真玛瑙螺,目前没有入侵国内,壳长可接近30厘米,软体长达40厘米,重900克(图片来源:pinterest)

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非洲大蜗牛来自于遥远的非洲东部以及马达加斯加。实际上,非洲大蜗牛是最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之一,如今几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然而没有翅膀、也不会游泳的蜗牛之所以可以这样到处入侵,和人类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的帮助密不可分。
非洲大蜗牛在国内的之一例发现记录是在1931年的厦门,据研究,很可能是当时的归国华侨从新加坡带来的热带植物中混杂了蜗牛的幼体或卵。之后这种外来蜗牛就以燎原之势一路在福建、两广、海南扩散,此外这种蜗牛还从别的路径潜入了台湾和云南两地,逐渐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除了意外引入,养殖逃逸野化也是非洲大蜗牛反复入侵南方各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于恐怖杀手的传说

作为一种热带蜗牛,非洲大蜗牛无法熬过平均温度低于5度的冬天,因此它在国内的入侵范围目前只能局限于南部。然而由于其极其广泛的食性和超强的繁殖能力,在它可以生存的区域几乎没有本地蜗牛可以是它的竞争对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常见说法,说非洲大蜗牛什么都能吃,甚至会同类相食,连水泥都吃的下去,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实际上,非洲大蜗牛基本上还是素食者,但是相比很多其它蜗牛,它的牙口胃口超好,从各种瓜果蔬菜到观赏植物、甚至到橡胶树、胡椒藤、茶叶、榕树等行道树的叶片……这种蜗牛都来者不拒,每天可以吃掉超过体重十分之一的食物,其巨大的食量导致了很多地区种在户外的经济作物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非洲大蜗牛的确可以说是植物的恐怖杀手,其强大的竞争能力也使得很多本土特有的蜗牛物种逐渐消失。

啃食坚硬的青木瓜的非洲大蜗牛 (图片来源: *** )

另一方面,非洲大蜗牛也有超强的耐饥饿能力,据研究,非洲大蜗牛可以缩在壳里完全不吃不喝长达8个月。它有广泛的植物性食谱和超强的忍耐力,不过,也有不少人观察到其吃同类尸体的行为(比如被车压死的非洲大蜗牛就经常成为同伴的美餐)。

至于所谓的“吃水泥”现象,其实很可能是来源于它被观察到会有啃食墙壁表层的行为。其实,这在很多其他蜗牛中都有出现,因为所有有壳的蜗牛都需要摄取钙质来构造自己的贝壳,在野外,碳酸钙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矿物质来源,而在城市里各种没有刷漆、 *** 着的外墙则是各种蜗牛们常见的选择,包括本地蜗牛。

还有一些说法声称,非洲大蜗牛是牙齿最多的生物,足足有2.5万颗牙!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蜗牛的用来磨碎食物的“牙”是一种叫做“齿舌”的特殊构造,一般是角质而不是钙质,类似一条长满密密麻麻一排排牙齿的舌头,蜗牛可以用这条“舌头”刮取食物的表面。不过“舌头”上每一排的齿舌的确可以像牙齿那样单独取下,其形态、数量也是各种软体动物分类中的重要依据。

齿舌在蜗牛的一生中会不断磨损不断生长,因此数量一直在变化,常见的蜗牛可能从几千枚到2万枚不等。另外,非洲大蜗牛远不是齿舌数量最多的软体动物,据研究,中华伞螺Umbraculum umbraculum一生可以累计生长过超过75万枚这样的齿舌。

蜗牛齿舌的工作示意图。这张图显示了蜗牛的口腔截面,蓝色的是食物,深红色部分是齿舌周围的肌肉,淡红色部分是所谓的“舌突起”,上面布满了一片片细小的齿舌,通过用肌肉控制布满齿舌的“舌突起”运动而将食物刮下 (图片来源 *** )

所以能吃吗?

对于如此个大肉厚的非洲大蜗牛,许多人不免要问一句:能吃吗?好吃吗?

很多文章都声称这是绝对不行的,甚至连碰一碰都会非常危险,表示它“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寄生虫、会导致结核病、脑膜炎等等疾病”。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就和我国另一种著名入侵生物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一样,非洲大蜗牛也有野生和养殖两种情况,而养殖这种蜗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食用

养殖的非洲大蜗牛大部分是经过人工选育的黑色素缺乏品种,肉色雪白,所以被称作“白玉蜗牛”。这种白玉蜗牛有时候甚至会被染色,出现在宠物市场上。不过被染色的个体很容易死亡,不建议作为宠物购买。

实际上,国内很多餐厅的烤法国大蜗牛用的都是这种白玉蜗牛,而不是法国那边常用的散大蜗牛Cornu aspersum或者盖罩大蜗牛Helix pomatia。一般而言,只要是出自于规范的养殖场和餐厅,食用这种养殖的白玉蜗牛是非常安全的。

白玉蜗牛(图片来源:wiki commons)

一些餐厅的爆炒白玉蜗牛 (图片来源: *** )

既然这种非洲大蜗牛在南方野外这么常见,那可以像摸螺蛳那样自己捡一些炒来吃吗?答案是绝对不建议。

非洲大蜗牛本身和野生的田螺之类一样,一定会携带一些细菌。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它会传播结核病之类的细菌性疾病,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能掉以轻心。真正把非洲大蜗牛和可怕杀手联系起来的是所谓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入侵人类脑部导致的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症状有头痛、发热、颈部强硬、面部神经瘫痪等,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这种寄生虫的最终宿主主要为各种鼠类,主要寄生在老鼠的肺部,但是它的幼体必须在软体动物的体内才能发育成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非洲大蜗牛是这种寄生虫最主要的中间宿主之一,感染率从10%到40%不等,相比之下其他的蜗牛和田螺、螺蛳感染这种寄生虫的概率都非常之低,只有零星记录。

广州管圆线虫的生活史 (图片来源:Spratt, 2015)

虽说这种寄生虫并不耐高温,但是由于非洲大蜗牛个头儿比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炒熟,而炒的时间长又会如同橡皮,对烹饪 *** 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食用野外捕捉的非洲大蜗牛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行为。

此外,直接接触这些大蜗牛如果不及时洗手也有沾染上寄生虫的风险,食用了被蜗牛污染的生菜或者淡水虾蟹蛙类也可能会感染。

因此,生活在广州管圆线虫疫区(主要是福建、两广、海南、台湾)的朋友一定要避免食用任何野生蜗牛或者野生淡水虾蟹蛙,与其一边吃一边担心自己会不会中招,不如安安心心买正规养殖场的白玉蜗牛并彻底熟食。

撒盐有用么?

非洲大蜗牛作为一种在我国严重危害当地植被作物以及本土蜗牛的入侵物种,无疑是需要尽量控制消灭的,其中撒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消杀 *** 。

蜗牛的皮肤本身保湿能力很弱,会在体表分泌一层粘液进行保湿和辅助爬行,一旦在上面撒上大量的盐,粘液就会变成浓盐水,从而在蜗牛脆弱的皮肤周围形成了一个高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蜗牛体内的水分被大量抽出,最终脱水而死。不过虽说撒盐的确是控制蜗牛数量的有效 *** ,但这种 *** 更适合对付小型蜗牛,想要完全杀死非洲大蜗牛这样的大型蜗牛无疑需要不少盐,这会对植物土壤等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很难大范围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使用对环境安全性更高、效率更好的各种杀螺药剂对非洲大蜗牛进行毒杀,如磷酸铁、 *** 铝、四聚乙醛等等,并且一般会人工大量捕捉统一杀灭。所以,要想真正想有效清理一个区域的非洲大蜗牛,还是需要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专业、规范、大面积的消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转发分享这篇推文向更多人科普吧!

作者:张乐嘉

(本文于2021年9月8日首发于科学大院,此处略有修改)

非洲蜗牛中国泛滥成灾,非洲人的“顶级食材”,为何我国无人敢吃

都说中国是吃货大国,但非洲人疯狂起来也完全不输给中国,非洲加纳一年可以吃没1500万公斤的蜗牛,把蜗牛快吃到灭绝。

咱们常说吃是一门学问,尤其是中国的吃货们更是深有体会。对于享誉世界的中国吃货来说,世界上的美食都应该去尝一尝,可唯独这个非洲一年能吃上万斤的国民菜肴,咱们中国人是难以下咽啊。

这就是恐怖的非洲蜗牛,虽然咱们国内也有这种大蜗牛,但是肉质和体内的病菌这些东西就足够阻止吃货的嘴了。可是在非洲人眼里,蜗牛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还能清热解毒,深受非洲人的喜爱与欢迎。非洲人吃蜗牛就像我们吃火锅一样,热热闹闹的。据悉,非洲人每年都要吃掉几千万斤的蜗牛,就算蜗牛的繁殖力很强,照非洲人这么个吃法,不得把蜗牛吃绝种了?而且每年都会有进口的大蜗牛供非洲人食用,所以有不少的当地人干起了饲养蜗牛的活,为了就是能够及时提供食用。蜗牛这种美食,法国人也曾吃过,但中国吃货表示无福消受。

非洲人所食用的非洲大蜗牛,又叫做褐云玛瑙螺,这种大蜗牛原产地是非洲,它与其他蜗牛更大的区别就是体型上的差别,它比一般蜗牛的体型大很多,成年的大蜗牛有7厘米长,更有甚者可以超过20厘米。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更大陆地蜗牛就是一只非洲大蜗牛,长达39.3厘米,重900克。 非洲大蜗牛的寿命大约3到5年,最长的可以存活10年。大蜗牛的壳略成纺锤形,通常是棕色的,但随着饮食种类的不同,还呈现其它多种颜色。它的外壳特别坚硬,具有所有蜗牛物种中更高的重金属含量。 作非洲大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像果园,花园,农田,菜地以及草丛这类地方,都可以成为它的栖息地,这种蜗牛在爬行时能够分泌粘液,用来保护自己的腹部。那么问题来了,非洲大蜗牛是怎么入侵中国的呢?为什么它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又是因为什么让中国吃货都不敢吃呢?

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人们知道这个物种后,就开始以食物和宠物为目的,将它带往世界上各个地方繁殖。非洲大蜗牛1936年作为教育和宠物被带到夏威夷,因为人们觉得把它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太酷了,但是他们很快就为这种酷付出了代价,非洲大蜗牛在夏威夷攻菜地掠田园,让夏威夷人苦不堪言。1966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位小男孩去夏威夷度假,看到非洲大蜗牛就带回去三只想要当宠物,结果祸害完夏威夷的非洲大蜗牛转战佛罗里达州,泛滥成灾。佛罗里达州用了10年时间以每年100万美元的费用为代价将非洲大蜗牛清除得无影无踪。二战期间,美军看到又大又肥的非洲大蜗牛,萌出了将蜗牛用作军粮的想法,于是将作为粮食的大蜗牛引入南太平洋岛屿,可谁知蜗牛不是人,它们并不会守规矩听军令,它们四处乱窜,导致这些岛屿上变成了大蜗牛的地盘。

截至目前非洲大蜗牛已入侵全球,大部分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湿热的地域中。中国台湾现在全岛都有大蜗牛的踪影,带它进来的是一个日本人,台湾小吃很出名,那台湾人自然也是爱吃的,非洲大蜗牛变成了受欢迎的炒螺肉,当然它也让400多人因它染病,15人因它死亡。非洲大蜗牛进到中国内地,是在1931年,一个华侨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里不小心携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其实非洲大蜗牛入侵中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它们可以通过火车,轮船,观赏植物以及集装箱甚至是板材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这些方式,入侵中国的大蜗牛在将近100年的时间,让中国多个地方泛滥成灾,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以及云南这些地方,最严重的地方甚至每平方米就可以发现80只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生存能力极强,它们在很多潮湿环境中都能存活,而且它不挑食,树叶,农作物,地衣,藻类和各种各类的瓜果蔬菜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一只非洲大蜗牛每天要吃掉占体重一半的食物,被它祸害的农作物就有500多种,为了填饱肚子,非洲大蜗牛甚至连油漆、石膏、灰泥这种东西都吃。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它也会不择手段吃掉其它蜗牛、真菌或者是动物。非洲大蜗牛身上还有多种病原体的存在,就连各种寄生虫在非洲大蜗牛身上也能找到。

它除了能吃,还特别能生,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同时具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系统。也就是它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生育,但基因里的交配欲望还是会让它们选择和另外一只蜗牛进行交配,一般情况下都是年轻的非洲大蜗牛选择年老的非洲大蜗牛进行交配,因为年轻蜗牛只会产生 *** ,而年老的蜗牛才会同时产生 *** 和卵子。非洲大蜗牛四个月大就可以怀孕产子,一年可以生5到7窝,产卵量还非常的高。一次可产200枚卵,算下来一只大蜗牛一年能生1000多个孩子,哪怕有不幸早夭的,那还能剩下几百只。这生孩子速度可称为生育中的扛把子。

这能吃能生还好活的大蜗牛就这样在中国开始泛滥了起来,这么多大蜗牛肯定是需要很多食物的,为了不被饿死,它们开始祸害荆棘苗树,蔬菜及其他农作物,给林业和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认为非洲大蜗牛体型大,肉量多,所以就有些人把非洲大蜗牛引入养殖,但是因为缺乏环境隔离和数量控制的不严格,导致这些大蜗牛散落到自然环境里。缺少天敌的非洲大蜗牛,开始大肆泛滥,中国对于外来物种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吃,可是这次却吃不了了。

非洲大蜗牛在小的时候大多是以藻类和真菌为食,因为大蜗牛吃的东西比较杂,而且生活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非洲大蜗牛携带各种细菌,病原体,还会携带线虫和吸线虫,一旦人体感染,很容易得有结核病和脑膜炎。可是非洲大蜗牛对于非洲的本地人来说确是美味,他们依靠非洲大蜗牛来补充蛋白质,尤其是非洲的加纳地区,还有人把蜗牛当做主食,其实可以理解毕竟非洲比较贫穷,非洲大蜗牛不只肉多而且数量多,非洲人拿他当食物也是正常的。同样都是人,非洲人敢吃,中国吃货为什么不敢吃?难道号称地球最强吃货的中国吃货战斗力下降了?

其实不是,是因为中国吃货知道珍爱生命远离蜗牛。1985年的时候台湾当地知名的企业金兰酱油的第二代董事长钟秋桂听说一道日本的偏方,说是生吃蜗牛可以愈治多种疾病。于是他在自家养起了蜗牛,而且像生吃鱼片那样生吃蜗牛。不过这蜗牛刚吃下肚没多久,钟秋桂一家就感到剧烈头疼,外加发烧、呕吐、视线模糊等症状接踵而至。钟秋桂被一家人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一家三代共计五人不治身亡,只有小儿子因为在海外而幸免于难。金兰酱油家族被非洲大蜗牛灭门,都是因为非洲大蜗牛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特别是令人恐惧的广东住血线虫。

广东住血线虫又名鼠肺虫,人类感染鼠肺虫后,可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引发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的异常感觉,有时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严重紊乱甚至死亡。非洲大蜗牛体内有这种鼠肺虫,可想而知吃过非洲大蜗牛的人感染几率有多高。当然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说 煮熟了不就没啥事了么,我劝各位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不吃非洲大蜗牛就没事了。科学家在非洲大蜗牛爬过的地面和植物上检测到各种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这就有可能代表大蜗牛的身体上也带有这些寄生虫和病原菌。并且也有相关的医学机构也曾对非洲大蜗牛进行过检测,监测发现非洲大蜗牛感染管圆线虫的几率也很高,达到30.4%以上,而福寿螺才只有2.7%。所以非洲大蜗牛不只不能吃,还绝对不能碰,尤其是小孩子。

就是因为这些,就算非洲大蜗牛营养多高,蛋白质多多,非洲人有多爱吃,中国吃货也不愿意品尝一口,中国吃货虽然爱吃,但更重视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后提醒各位,虽然经过高温烹煮可以杀死非洲大蜗牛身上的细菌,但是如果处理不到位依然会有风险,吃蝙蝠已经吃出过麻烦和疾病来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葬送自己的健康。

路边惊现非洲大蜗牛,别碰也别吃!已有人因抓它发高烧,还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

注意了,在广东很多地方看见这种巨型蜗牛,千万不要乱碰!特别家里有小孩的父母一定要注意!

?▼

台风已过,经过两天的降雨,这种巨型蜗牛大量冒了出来,怒刷存在感!

△广东东莞网友拍摄

有多大?来感受一下↓↓↓

很多小朋友对大蜗牛非常感兴趣,有的学校还布置过观察蜗牛的作业,甚至有传言,这蜗牛能吃……

小编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 不能吃! 不能吃! 不能吃! 实际上,“大蜗牛”不仅不能吃

也不能乱碰。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大蜗牛”体内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虫,小朋友和大蜗牛亲密接触极易被感染,千万要小心!

家长反映:抓蜗牛后,一个班三分之一的学生因病请假

记者在社交群上发现,有家长反映,学校老师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蜗牛,结果抓完这些大蜗牛后,孩子就发烧,烧到40度,班里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请假了。

大蜗牛和发烧有没有关系,尚不得知。不过,因它是管圆线虫幼虫的中间宿主,食用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大蜗牛(褐云玛瑙螺)寄生虫感染率高

“大蜗牛”是什么蜗牛?

“大蜗牛”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也是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它本身究竟有什么危害?

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则危害极大。

吃了感染这种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或者接触它们的排泄物,广东住血线虫就可能进入人体,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有人说,完全煮熟后能灭掉寄生虫,但仍有一定风险。

千万不要吃!!!

非洲蜗牛能吃吗有什么好处,非洲蜗牛能吃吗有什么好处-第1张图片-

更好也别摸!!!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做宠物,这千万不行!它的粪便或是黏液中,可能带有虫卵!受到污染的水或蔬菜也可能传播血线虫,感染人类!要注意,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看到这些大蜗牛不要去碰,特别是小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作为宠物饲养。

看到应该怎么除掉?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融化成水而死。

内容来源:中国乡村之声、南方日报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非洲大蜗牛入侵全球,非洲的顶级食材,为何中国吃货不敢下口?

居然还有中国吃货下不了嘴的动物?有,它就是非洲蜗牛。非洲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它和其他蜗牛更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体型,非洲蜗牛的体型非常大,成年的非洲蜗牛一般壳长7-8厘米,大的甚至超过20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足球。

非洲蜗牛的“入侵史”

  • “入侵”中国

非洲蜗牛“入侵”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0年一篇报道称在福建厦门大学首次发现非洲蜗牛,至于它怎么从非洲来到我国大陆的,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进口果蔬里带着非洲蜗牛的卵,有的说是随着船只来到我国的。而关于非洲蜗牛是如何“突袭”台湾的过程却很具体,1932年台北帝国大学的日籍教授下条久马一以想吃非洲蜗牛的理由,擅自从新加坡将非洲蜗牛带到台湾,导致台湾也遭了非洲蜗牛的毒手。直到现在,我国南方各地都偶尔可以看到这种大型蜗牛,不过非洲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它对我国北方“水土不服”,所以只在南方出没,现在它已经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 “入侵”美国

1966年一名美国男孩去夏威夷旅游,看见如此大个头的非洲蜗牛,爱不释手,甚至回国的时候也不忘“顺”走3只带回美国迈加密,一开始男孩将非洲当宠物养,但是后来发现这些蜗牛竟然是没有感情的“干饭机器”,它们什么都吃,不仅吃蔬菜水果,连纸壳铁皮都敢啃,养了一段时间男孩对这3只非洲蜗牛腻歪了,于是将它们放生于奶奶家后院。这一放生可不得了,仅仅7年,它们就在当地孵化出17000只后代!直到现在,如何解决非洲蜗牛泛滥这个问题还令美国地方 *** 相当头疼。

非洲蜗牛强悍的繁殖能力

  • 雌雄同体的独特体质

非洲蜗牛能靠一己之力被多国“拉黑”,和它强大的生殖能力分不开,非洲蜗牛一般年轻的时候只能产生 *** ,而当它们变老时却雌雄同体,自带两套生殖系统,据说它们进化出两套生殖系统,是因为身为蜗牛行动迟缓,又不属于群居动物,平常出去串个门可能都得“从少年爬到白头”,万一蜗牛长大出门找对象,爬了半天遇到的都是同性怎么办?为了不耽误繁衍,年纪大的非洲蜗牛便揣着性别不明的身份,出去遇上年轻蜗牛就化身雌性,如果碰上同样揣着两套生殖系统的老蜗牛,它们还会“针锋相对”,将两套生殖系统纠结在一起,“左刺右突”使双方受孕,这样可以提高交配的概率和效率。

  • 用“恋矢”刺对方的交配前奏

图片为“恋矢”类型

你以为这就是繁衍姿势的极限了?那可小看它们了,非洲蜗牛在交配前会朝对方射出一种由碳酸钙形成的“恋矢”(love dert,又称丘比特之箭),这对蜗牛来说可是实打实的“箭”啊,而且雄性蜗牛在用箭的时候也颇为豪放,基本就是随便插,根本不管这箭是不是刺到对方的内部器官或者脑袋上了,射完一通乱箭,非洲蜗牛才正式进行 *** 转移。那为什么蜗牛在交配前要用“恋矢”(箭)伤害对方呢?据科学家调查发现,这些箭的粘液中含有利己素,可以提高雌性的 *** 保存机制,意思是雄性这一通乱刺,其实是为后期的繁衍做准备,这样雄性蜗牛的 *** 可以在雌性身体里存活2年,在2年内雌性可以随时用身体里囤积的 *** 完成受孕,就不用再出门找同类交配了!

  • 惊人的繁衍能力

非洲蜗牛不仅繁衍“姿势”独树一帜,连繁衍能力也让人惊叹。非洲蜗牛一般4个月就可以成年,成年的非洲蜗牛如果遇上适宜的环境,一年可以繁殖5、6次,一次可以产卵100颗左右,而且其孵化率高达90%,这样算下来,一只受孕的非洲蜗牛一年可以产500个左右的小蜗牛,可以说是“早生优生多生”的典范了,同时非洲蜗牛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5-6年,而最长寿的可以活10年,这样算下来,一只非洲蜗牛一生可以孵化出大概3000只小蜗牛!也难怪当年3只非洲蜗牛就能入侵美国了。

非洲蜗牛的“宿主”体质

  • 携带寄生虫劝退中国吃货

“在中国吃货面前,任何入侵物种都是一盘菜,小龙虾的下场就是铁证”。但是在非洲蜗牛面前,咱该认怂还是得认怂,把筷子收回去吧,这非洲蜗牛啊,吃不得,而且在野外看到也绝对不要碰。它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优秀”的中间宿主,比如西伯利亚原线虫、曼氏血吸虫、广州管圆虫都喜欢和非洲蜗牛混在一起,广州管圆虫一般喜欢寄生在老鼠身上,但是非洲蜗牛对它来说也是不错的宿主,管圆虫会破坏人的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等疾病。这些寄生虫即使是用沸水煮也不能保证完全杀死,再说就算真的煮熟了,你对这坨寄生虫墓地一般的蜗牛能下得去口吗?不仅仅是不能食用非洲蜗牛,甚至野外看见也不要“上手”,因为你压根不能想象它从什么地方爬出来的,身体表面又携带着多少致病致命的寄生虫。

1985年,台湾金兰酱油董事长种秋桂去日本旅游,听信日本专家说的“吃非洲蜗牛大补,可以预防疾病”等言论,回台湾后在自己家养起了非洲蜗牛,还“上手”将非洲蜗牛切片生吃了,结果一家五口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医院抢救无效,最终五人都命丧非洲蜗牛。

  • 非洲百姓敢下口?

就是这样强悍得让人无从下“口”的非洲蜗牛,却深受非洲老百姓的欢迎,非洲人民将非洲蜗牛当作补充蛋白质的营养品,在东非加纳,当地人一年就能干掉1000吨的非洲蜗牛!甚至当地的非洲蜗牛被吃得近乎灭绝

非洲蜗牛让人如此头疼,当然不只是因为它生得多,而我们无法用“吃”解决问题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非洲蜗牛个头大,吃得极多且极杂,它们的菜谱上有500多种食物,红薯、西红柿它们吃,辣椒、茄子也吃,如果逼急了,它们连沙土、水泥都啃!因此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民见到非洲蜗牛,都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彪悍的体型,强悍的生育能力,什么都敢吃的体质,什么寄生虫都往身上揣的“本事”,让非洲蜗牛可以说是“横行霸道”,不过在我国非洲蜗牛还没到那种“横行”的程度,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要记得遇见了非洲蜗牛不要“上手”,煮没煮熟都不要“下口”。

这种蜗牛,吃不得也碰不得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蜗牛,它们俗称“非洲大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牛如其名产于非洲。它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应该消灭的害虫。

这种蜗牛胃口惊人,每天能吃下相当于自己体重一半重量的食物,而且从不挑食,各种瓜果蔬菜、草木幼苗,几乎没有它不吃的,饿极了连同类的尸体也能凑合吃。

不仅胃口好,它们的个头更惊人。非洲大蜗牛体重通常有400g,更大的甚至可以长到750g,没错,一斤半!大小差不多等于成年人的一个拳头,有些体长甚至能超过20厘米,一只就能爬满你的整个手掌。

图虫创意

个头这么大又能吃,自然成为了农作物的天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省份都能看到非洲大蜗牛的足迹,被它们侵害的农作物高达500种以上。更要命的是,非洲大蜗牛还特别能生,一年产卵数可达600枚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200枚,简直是爬行的繁殖机器。而且它们的生命力还廷顽强,能够通过分泌粘液堵住壳口来捱过干旱季节。

万幸的是,这些大蜗牛与其他蜗牛一样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爬得慢,传播起来主要靠人类的货运夹带,这多少让它们的扩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图虫创意

介绍了这么多,有些心思活络的吃货朋友们早就按捺不住了:看看这非洲大蜗牛的性能,个大=肉多,爬得慢=好捕捉,这不就是老天赏饭吗?就让我们吃货来消灭它吧!

且慢。

如果是正规养殖且经过检疫的非洲大蜗牛,尚可一吃;但如果是野生的,别说捉回家做菜了,那可是碰都碰不得!

图虫创意

别看这种蜗牛胖乎乎的样子似乎人畜无害,其实它们是多种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可以传播很多疾病。比如广州管圆线虫,就会感染非洲大蜗牛,人如果接触或者加工食用时未做熟,就有可能被蜗牛身上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导致嗜酸性脑膜炎。

了解到这些,想必大家见了这巨型蜗牛之后别说吃了,只想把它一脚踩碎……

再次且慢。

图虫创意

你想想,非洲大蜗牛这么大一坨肉,一脚下去得有多少零碎沾在你的鞋底上被带回家……里头可能还有寄生虫,清理起来多费劲啊。所以,应当不直接接触而用盐撒,这算是居家消灭蜗牛的好 *** 了。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洲大蜗牛

站在阿比让菜市里的这个摊子前面,我双眸圆睁,像刘姥姥。

摊子上,都是蜗牛,哎哟,我可从来、从来没有看过比这更肥硕、更活泼的蜗牛,一只只从壳里好奇地探出头来,露出了小半截丰满的肉体,蠕蠕而动。

“这些蜗牛,是养殖的吗?”我问摊主。“哈哈,蜗牛繁殖力那么强,又何必费劲去养!”健谈的摊主笑嘻嘻地说道:“在雨季里,我们带根竹杖,背个竹篓,到阴暗潮湿的丛林去。蜗牛一般喜欢藏在树木茂密的落叶堆里,把落叶拨开,总能看到蜗牛一家大小躲着乘凉;此外,它们也喜欢藏匿在石头下方和洞穴里面,一天要抓一百来公斤,易如探取囊中物哪!”

阿比让是西非国家象牙海岸的首都,国人嗜食野生大蜗牛,因此,在雨季前后,菜市里总有许多摊子出售蜗牛,每公斤1000西非法郎(折合人民币12元5角)。

有个精神抖擞的老妪,一开口便要五公斤。摊主手脚利落地以锥子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串在铁枝上,一串10只;串满之后,便用手从铁枝上将蜗牛捋进塑料袋子里。我好奇地问那妇人: “嗳,你买那么多,怎吃得完呀?”她慢条斯理地答道: “我曾罹患重症,身子虚弱。蜗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所以,我天天都吃。五公斤,可以吃上整整一个星期。” “天天吃,不厌吗?”“烹煮蜗牛的方式很多,可以餐餐变新花样啊!”她微笑地应道:“熬汤、烧烤、水煮、清炒,或者,煮熟了切片蘸酱而食,都很美味哪!”

“可以生吃吗?”我看着那肥硕的肉,心想:处理成蜗牛刺身,应该也不错啊!“啊,不不不,绝对不可以!”她把头摇得好像拨浪鼓般:”野生蜗牛身上有许多寄生虫,会传染给人类,严重者能危及性命哪。蜗牛一定得熟食,而且,要大熟。我惯常的做法是以沸水煮上45 分钟,才着手烹调。”

摊主这时插口说道: “蜗牛肉美味,它的黏液还具有多种功效呢!”说着,她示范给我看: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后,壳里残存着一小滩液体,她倒在掌心里,快速地抹到脸上去,说:“天天以它敷脸,比什么美容霜更有效哪!”我看她,滑嫩的皮肤亮光闪闪,就知道她不是信口开河的。现在日本和韩国不就盛行所谓的“蜗牛美容法”吗?让蜗牛在脸上一点一点爬行——业者相信蜗牛的黏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皮肤保湿、去除死皮。

摊主进一步表示:这蜗牛粘液还有助于怀孕哪,她笑嘻嘻地说道:“天天喝它,可以生一堆孩子呢!”哎呀,难怪非洲处处都是满地乱跑的孩子!

象牙海岸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我以为把蜗牛搬上饭桌是法国的遗风,没有想到,阿比让人却以万分肯定的语调说道:“吃蜗牛,在非洲大陆早已蔚然成风了,我的祖辈,世世代代都吃蜗牛。也许,这是我们对法国饮食的一大贡献呢!”

中午,到阿比让一家名字唤作“Mets Royal”的餐馆去,点了一道蒜泥炒蜗牛、一道炭烤蜗牛。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蜗牛才端上桌来。肥硕的蜗牛肉黑得发亮,我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才一咀嚼,头发便齐刷刷地竖立起来了。天呀,我从来、从来不曾吃过比这更腥臊的东西,隐隐约约还有一股杀虫剂的臭味,我无辜的牙齿,全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走……

提醒!大雨过后遍地爬的这种大蜗牛千万别碰,有人摸了后发烧到40度

最近,进入雨季,各地雨水繁多。一场大雨过后,马路或者公园的草丛边,就出现了一群气定神闲的大蜗牛!

可有人却觉得它很萌,蹲在路边逗它玩,甚至还有老师觉得“机会难得”,赶紧布置观察蜗牛的作业。但有人却因为摸了摸这种大蜗牛,导致发烧到40度。

提醒!

大雨过后遍地爬的这种大蜗牛千万别碰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了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①

更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更容易中招!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

医生提醒:夏季一定要防六条虫!

寄生虫之所以能进人体内,大都是因为人们这张贪吃的嘴。多位专家在2013年6月3日健康时报一篇文章中提出忠告:夏季防好六条虫!②

1.醉蟹——肺吸虫

随着醉蟹入口,肺吸虫也堂而皇之地进入肺里。“宁波市每年都会查出60~80例肺吸虫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虾导致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张劼楠介绍。

张劼楠说,肺本身比较娇气,里面有了寄生虫,除了常见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积液等,如果任其游走到大脑,会有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②

2.生鱼——肝吸虫

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据广东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的数据显示,仅在1990年至2004年间,广东约500万居民感染肝吸虫病。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卞华伟介绍,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②

3.嫩牛排——牛带绦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高键介绍,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惟一终宿主。现在不少人应酬时为了显示自己“洋派”,牛排要五六成熟,或干脆点价格昂贵能生吃的牛肉,万一感染了牛带绦虫真是得不偿失。②

特别是从菜场、超市买回的牛肉,自己做牛排时一定不要贪图尝鲜,完全做熟了再吃。

4.螺蛳——管圆线虫

看着各个海鲜大排档上种类繁多的螺,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员郭增柱隐隐担心。

广州管圆线虫并不仅仅藏身在福寿螺体内!早在2006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詹希美教授就做了对东风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比例高达27%,最多的一只携带了622条广州管圆线虫。②

这条虫子很凶猛,发病迅速,一进体内就直奔人体司令部的神经系统,除了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5.涮锅——弓形虫

“来我们科看弓形虫感染的备孕或孕妇比较多,再就是吃涮锅后的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朱丽影介绍,弓形虫病最会隐藏,除了接触过猫狗,最多的原因就是涮火锅一味追求鲜嫩口感,肉片入锅蘸蘸热水就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涮”。②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性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弓形虫感染便会转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这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

6.鳝鱼——颚口线虫

“曾有个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红肿,怀疑是荨麻疹,对症下药后,却总不见效,后来,皮肤看上去就像一幅‘地图’,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医生怀疑是感染了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是颚口线虫感染。追溯源头,发现是因为吃了爆炒鳝鱼。”湖北省襄阳市之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袁正丽说,除皮肤上的表现外,感染此虫后,有的还会有低烧的表现。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课题,为追踪颚口线虫的来源,他们曾采购了10斤黄鳝,然后解剖分离,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平均每斤黄鳝体内居然有25条颚口线虫。

除了在皮肤游走外,幼虫还可能会“流窜”到内脏,到达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钻入眼睛,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失明;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虫钻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起颅内感染、颅内高压,有生命危险。②

本文综合自:

①2021-06-28深圳疾控《大雨后遍地爬的大蜗牛,为啥不能让孩子碰?》

②2013-06-03健康时报《夏季防好六条虫》

来源: 扬子名医团

非洲蜗牛能不能吃 非洲蜗牛有毒吗

非洲蜗牛的个头非常的大,更大身长可超过20厘米。在非洲很受欢迎,那么非洲蜗牛能不能吃?非洲蜗牛有毒吗?

蜗牛我们都很熟悉,它是一种软体动物,不过在非洲生长的蜗牛都非常大,并且这种大蜗牛已经被当地人吃到了几乎濒临灭绝的境地。那么非洲蜗牛能不能吃?非洲蜗牛有毒吗?

非洲蜗牛能不能吃

在非洲国家,有一道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欢,在当地人疯狂的吃到即将灭绝,这是非洲人更爱的一道美食,叫蜗牛。也许很多人听到蜗牛能吃,估计都要吐了。主要在国内,这种东西吃了会得肺结核菌,一般蜗牛出现在一些下水管道,肮脏的河道里,所以对这蜗牛都恨之入骨,看到一只就要捏死它。

当地的非洲贩子为了多卖点蜗牛,很多都开始人工养殖蜗牛,主要原因人们吃的都不够卖了,像这种蜗牛跟国内看到的这种是有一定的区别,可能是生长环境导致的把,总之这种蜗牛很大。

将蜗牛里面的肉弄出来,可以作为烧烤,就是所谓的烤蜗牛串。

一般人家都会做这道菜,就是油爆蜗牛,材料主要是辣椒,蜗牛和其他的香料放着一起炒,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现实中看到这样的菜,你们敢吃吗?

非洲蜗牛有毒吗

非洲的大蜗牛,体长为7-8厘米,更大的可达到20厘米,体重32克。它不但能以作物、蔬菜、瓜果等为食,还能吃掉同伴的尸体和啃食水泥,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动物。它也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它危害极大。不过这对于生活在非洲的加纳人来说,它身上的这点毒素显然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当地只要有条件的人家,吃每顿饭都几乎少不了这道蜗牛。由于人们的大量捕食,这种野生大蜗牛已经被当地人吃到了几乎濒临灭绝的境地,以前随处可见的非洲大蜗牛,现在即使去丛林也未必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非洲蜗牛吃了有什么好处

在非洲这些国家,黑人却常吃烤蜗牛,确实蜗牛含有极高的蛋白质,据当地人描述这种美食都卖的很贵,被当地人民活生生地吃到需人工养殖才能存活。

特想知道:非洲大蜗牛有毒吗?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6月5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最近接连下雨,不少市民发现,在不少公园或者小区,经常能看到大只的蜗牛爬到绿化带或路面上,有人说,这些大蜗牛有毒,甚至会传染疾病,事实真的如此吗?

市民拍摄画面:是非洲大蜗牛,真的好大一只,它有毒的,赶紧走。

记者 彭煜:最近不少市民在路边、公园都能见到蜗牛的身影,不少人也是见蜗牛色变。这些蜗牛有什么危害吗?遇到蜗牛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的这些疑问,我们也特想知道,今天我就找到一位研究蜗牛的老师,让他给我们解答一下。

据陈老师介绍,大家在路边、公园常见的这种体型比较大的蜗牛,学名叫做褐云玛瑙螺,原产于非洲,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这种蜗牛喜欢以植物鲜嫩的叶子作为食物,在野外环境下,4-6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到6、7公分,因为体型比一般的蜗牛大,所以它也被叫做“非洲大蜗牛”。它们昼伏夜出,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近期厦门连续降雨,适宜蜗牛繁殖生长,所以它才频频出没。

蜗牛养殖专家 陈肇圣:它是雌雄同体,然后两只蜗牛交配以后,它两只蜗牛都会产卵,所以而且一蜗卵它是几百个,有的多的可以达到四五百个,所以它繁殖的速度非常快。

陈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非洲大蜗牛的繁殖速度快,但它在自然界中属于比较低等的生物,鸟类和蛇类都是它的天敌,所以不至于泛滥生长,对我市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和一般的可食用蜗牛不同,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它身上可能会携带传播结核病、脑膜炎等疾病的广州管圆线虫,所以不建议大家捕捉食用,也不要拿来饲养玩耍。

蜗牛养殖专家 陈肇圣:这个蜗牛它本身其实它是没有毒的,只不过是在野外的这种环境下,它也比较容易有寄生虫或者是携带一些细菌病毒,所以我们不建议去吃它。

陈老师说,非洲大蜗牛身上的寄生虫一般需要直接接触或食用才会进入人体,平时大家见到也不必太过紧张,只要不触碰、不食用,就不会带来伤害。另外如果大家不慎触碰到非洲大蜗牛,要尽快洗手,做好个人卫生,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标签: 非洲 蜗牛 好处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