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特点和风俗,潮汕霜降祭祖风俗-百科-

霜降的特点和风俗,潮汕霜降祭祖风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1 0
“霜降”有哪些习俗和活动?“霜降”是怎么来的?

“霜降”有哪些习俗和活动?“霜降”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马上就要来到了,霜降是秋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入冬的一个过渡节气。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将霜降分为了三候,这三候分别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捕猎,以兽祭天报本,树叶枯落,蜇虫冬眠。虽然说是在一个节气,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吗?霜降也是有着传统习俗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云淡风轻时,登高远眺,纵然不是一览众山小,也是清风拂面,云卷云舒,心旷神怡啊。不过秋尽天凉,还是要注意保暖的哦。

二、霜降赏菊

“霜打菊花开”,《续齐谐记》也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赏菊,在这霜降时节也是一大美事啊。

不过呢,对于小编这种吃货来说,霜降习俗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吃的啦!

三、霜降萝卜

白萝卜能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白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做熟,小编还是偏爱萝卜汤,想想就馋了呢?

四、吃鸭子

北方有“贴秋膘”一说,闽台地区也有“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新鸭养到秋季,肉质肥美,营养丰富,而且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是秋季润燥的首选哦。

五、霜降吃柿子

民间有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这些说法是有依据的,霜降时候的柿子不但皮薄肉厚,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维生素C。小编爱吃柿子饼,甜甜的香香的。柿子好吃,也要注意,柿子不能和高蛋白的食物同食,否则容易凝固成胃柿石。

好啦,这些习俗你都了解了没?吃货们,吃好吃的“贴秋膘”喽!还有,霜降之后,天气变凉了许多,大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哦!

霜降典故

曾经有个皇帝叫朱元璋,他曾经过得很不好,四处乞讨,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的节气,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参加义军,很快便成为一方首领。成为首领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无方,难以发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梦竟梦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远,当他见到定远城中的名士李善长时,猛然想起了晚间的梦,马上重用了他。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长为公爵,但是他担心武将们反对,便有意试探。又到一个霜降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班开国武将来到老柿树下,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讲到动情处,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红斗篷,披在柿子树上,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柿子当封凌霜侯!诸位武将被朱元璋感动,并没有显露异议。

第二天,朱元璋颁下诏书,册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李善长居首位。 古代爵封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更高爵位。后来,“柿子救命”的说法因此延续下来,霜降日吃柿子,也成为霜降节气最主要的民俗。

2021年霜降是几月几日什么时候 霜降有哪些风俗习惯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那么2021年霜降是几月几日?霜降有哪些风俗习惯?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霜降是几月几日2021年

2021年霜降节气时间:公历2021年10月23日12点51分0秒,农历辛丑年九月十八号,星期六。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节气时是秋季气候转向冬季气候的转折点,这个时候阳气也会慢慢收起来,“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所以要开始注意好御寒,防秋燥、秋郁,为之后过冬做准备。

霜降有哪些风俗习惯

吃柿子。

在很多的地区,有的时候会在霜降的那一天有吃柿子的习惯,因为这样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吃甘蔗、炒香饭。

在广东潮汕有霜降吃甘蔗、炒香饭的风俗习惯。广为流传着“霜降食蔗不容易齿痛”的叫法。本地民俗觉得,立冬季吃甘蔗,既能爱牙护齿,又有滋补养生的作用。而用莲籽、菌类、栗子、鲜虾、胡萝卜制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群众的热烈欢迎。

除开特点风俗习惯外,也有较为自主创新的霜降主题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南省商丘市、江西宜春、湖南长沙等地,每到霜降季节,游水发烧友都是会用冬泳的 *** 迎来冬季的来临。冬泳是冬天大家钟爱的一种加强锻炼的好 *** ,可以提升 抗寒力和免疫能力,增强体质,抗衰老延年益寿。

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来源:闽南网

24节气-霜降


<

霜降:气肃而凝 露结为霜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宋·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2022年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农历壬寅年“霜降”。

“霜降”,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斗指戌,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此时,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万物收敛。

我国黄河流域白霜盖地,千里沃野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随风飘零,桂花落地冷香入泥,柿燃枝,粮晒场。“霜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冬天的脚步已经近了。

【寒风落叶露成霜】

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由秋向冬的交界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进入“霜降”节气,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

“霜降”分为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此时豺狼这类动物开始捕捉猎物准备过冬,多捕捉的食物就堆在那里,看起来像是祭兽。又五日草木普遍呈现枯黄状,树叶黄了飘落下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寒冷,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再五日,蛰虫也躲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种麦莫放松】

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霜降杀百草。收获以后的庄稼地,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霜降”时节是种麦的大好时机,因播期的推迟,营养生长期变短,拔节抽穗所需的天数缩短,会使基本苗有所减少,影响总穗数,同时穗粒数也会减少,导致总产量下降,所以一定要在适宜的时间播种。

在南方,“霜降”是“三秋”大忙季节,要继续做好晚稻后期管理,晚稻成熟后抓紧收获,抢晴收割晾晒。对于冬麦和油菜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还要适时收挖红苕。

【登高赏菊成雅事】

“霜降”有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为渐寒渐冷的深秋增添了生动的韵味。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举行各种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霜降”时节菊花盛开,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登高赏菊花,也就成了节令雅事。

在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人们吃柿子可用来御寒保暖补筋骨,润肺养阴生津化痰止咳嗽。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一些地方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在广西玉林,人们习惯在“霜降”这天吃牛肉来补充能量。山东有“霜降到了拔萝卜”的农谚,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温润防寒入冬前】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节气,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不断光临,温度迅速下降,而且早晚天气冷、中午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传统中医认为,“霜降”时节要时刻注意保暖,防范外界邪气入侵的同时,养护自身的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以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宜平和温润健脾胃,忌油腻寒凉暴饮食,可多吃一些具有生津润燥、消食止渴、清热化痰、抵御寒气功效的食物,如梨、山药、百合、莲子、柿子、萝卜等,而西瓜、黄瓜等过于寒凉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在起居方面,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和 *** 脚底的习惯,可预防感冒,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缓解疲劳。

因为寒凉无常,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极易侵袭人体。要顺应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要做到“秋冻”有节,勤添衣物。坚持适度锻炼,多去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霜降”到来,秋色美到了极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街头巷尾浑似锦。从秋高气爽步入清冷深秋,成熟丰美,色彩斑斓的秋天即将画上绝美休止符,万物萧落气象迥异的冬天就要登场。

本报记者安奋伟

(责编:刘洋、褚嘉琳)

“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应该吃什么你了解吗?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10月23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是说霜降期间,天气变得更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这个时期,古人讲究“补冬不如补霜降”,食肉进补、吃柿子就成了这个节气的饮食习俗。

霜降北方秋收扫尾

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这个时期,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全国各地气温逐渐下降。气温的变化也在影响物候变化,这也是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意思是此时豺开始捕获猎物准备过冬;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

在农业方面,这一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农民会及时将收获后的庄稼地秸秆、根茬收回来,以防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而在一些南方地区,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开始收割;早茬麦、早茬油菜开始播种。

霜降传统美食有这些

古人讲究“补冬不如补霜降”,那么传统的霜降美食有哪些呢?

萝卜

山东地区有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在当地,霜降时节流行吃萝卜。而民间也有“十月萝卜赛人参”的说法,意思是指在十月吃萝卜有益健康。萝卜是秋冬家常菜,可以生吃、凉拌,也可以做成热菜、汤饮、粥品等。

柿子、柚子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福建泉州流行在霜降吃柿子,在当地人看来,霜降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加之霜降前后,正好是柿子完全成熟时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味美,营养价值高,广受追捧。

此外,霜降时节正好柚子成熟,有些地区也讲究吃柚子。这个时期的柚子水分多,营养丰富,正是口感更佳时。

牛肉、羊肉

霜降时节,气温逐渐变冷,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羊肉“进补”的习俗,俗称“煲羊肉”“煲羊头”。人们认为牛肉、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适宜这个季节滋补。在北京地区,霜降流行吃铜锅涮羊肉或者炙子烤肉,以达到“贴秋膘”进补的功效。

鸭子

在闽南,霜降来临会吃鸭子“贴秋膘”。据说,每到霜降时节,当地的鸭子就会销售火爆。

兔肉

古人“秋补”还讲究在霜降期间食兔肉,称“迎霜兔肉”。有说法认为,经霜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适宜秋冬滋补。这一习俗在北京地区较为流行,此前有报道称,稻香村这个时期还推出过霜降兔肉的点心。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新京报资料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项玲

“霜降四不忘,不富也安康”,这些霜降的风俗,你都get到了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本月的23号就是霜降节气了,霜降是秋日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它代表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霜降过后冷空气开始频繁来袭,万物都随着寒气的增长开始逐渐萧瑟,初霜也开始出现。

古时的人们非常注重节气的变化,每个节气都衍生出了不同的习俗,那么霜降的时候我国都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呢?老话说“霜降四不忘,不富也安康”,意思是在霜降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老传统,做好这四件事,往后的日子才能更加平安顺遂,快来看看get吧!

一、吃红柿子

民间一直有:“霜降吃丁柿”的说法,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柿子红彤彤的果皮,皮薄汁多,入口后的味道美味甘甜,并且果肉中有着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C,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每日吃上两个柿子满足一天所需的维生素,所以民间许多地方都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二、拔萝卜

民间有句谚语叫“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在北方的有些地区在霜降这天会有拔萝卜的民俗,还因为霜降过后的早晚温差逐渐拉大,萝卜如果不能及时收获采摘,可能会出现冻坏的现象,从而影响到萝卜的品质和口感。

并且我们一直都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秋冬天里的萝卜味道和品质都是一年中最为上乘的,吃起来十分脆嫩甘甜。

三、登高远眺

霜降时节还有登高远眺的习俗,许多人认为到了霜降的时候天气渐冷,此时已经不适合出门了,其实此时更为适合登高远眺。

登高本身就是一个运动项目,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登高远眺秋日的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四、进补

家里的老人常说“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的顶要紧的事,可见霜降这天是非常适宜进行进补的,并且民间的许多地区都有着特色的食俗习惯,有的地区有“煲羊肉”、“迎霜兔肉”的传统。

不过霜降时节秋燥较为严重,也要多吃些补水生津的食物,而喝茶也是润秋燥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天就来给大家推荐两款适合霜降前后饮用的茶水。

1.华中医枸杞茶

每年到了秋冬换季的时候,大家纷纷开始把“秋补”提到日程上来,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起“养生小达人”——枸杞了。

枸杞作为全民知晓的滋补佳品,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温度的不断下滑,大家的保温杯中都开始漂浮着枸杞,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能使得到更多营养元素的滋养。

如今市面上各种品质的枸杞层出不穷,一不小心就会踩雷,而这款华中医的红枸杞,历来受到广大养生人士的推崇。

它精选特级大颗粒枸杞果实,果实饱满纤长,肉厚皮薄,经过多层锁鲜技术后自然烘干,干果微甜味香,冲泡过后汤色呈淡淡的黄色,入口之后杞香回甘悠长,多次冲泡仍有余香。

2.青驰菊花茶

菊花是金秋盛开的菊花,一直可以开放到霜降过后,所以不少人有秋季赏菊的习惯,但是赏菊不如饮菊,今年的新鲜菊花已经上市,菊花中有着丰富的菊甙、维生素等精华,这个时候用菊花来入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缓解秋燥。

不少朋友不知道如何挑选菊花茶,小编倒是知道一款菊花茶,味道好喝、品质上乘,非常值得一试,那就是来自开封的青驰菊花。

青驰菊开花的时候硕大饱满,花瓣的色泽金黄明亮,每一朵都带有天然的菊香味,经过层层筛选后烘干装罐,品质看得见。,将它冲泡之后汤色金黄透明,入口之后是顺滑的甘爽感,一点也不苦涩。

霜降的由来与习俗

霜降的由来与习俗

霜降,是我国秋季最后一个节气,这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日渐临近。古时霜降当日黎明时分驻军祭旗,祭旗完毕后,整队武装 *** ,操列完毕后放纸鸢。霜降日如果有云,称为护霜云。霜降,是我国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斗指辛戌而交乾位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主要习俗有:吃柿子苹果、登高、赏秋菊红叶、拔萝卜、吃鸭子喝鸭汤、吃牛肉、祭旗整军、战射操演、扫墓放风筝、游牧民族打猎、狩猎、围猎等。

霜降节气的农事: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霜降又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 *** ,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逐渐变得浓重。霜降时节,虽然落叶纷飞、草木枯黄,但却不乏秋日胜春朝的好景致。霜红的枫叶、色彩斑斓的菊花,让秋的清寒中多了一份静美和淡雅。登秋山、观秋叶、赏秋菊、饮菊花酒,自然成为乐事与习俗。


在这欲冷未冷之时,趁着今年秋色未尽,让我们一同在古诗词里感受深秋的美好吧!

霜降九月中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泊舟盱眙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霜降前四日颇寒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迎霜降明-何景明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注相关专业资料来源于 *** 问答与收集整理!特以致敬致谢!)

今日霜降!习俗“冷知识”来啦:为何此时要吃柿子?

霜降,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霜降正值秋冬之交,此时身体保健显得尤为重要。防寒保暖、调整饮食结构之外,许多地方一般习惯吃柿子,南方则流行吃鸭子进补。

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如诗中所言“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它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资料图,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香山红叶也进入了更佳观赏季节。 金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提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思就是,“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这个时节,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还会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之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当然,由于此时菊花盛放,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

民俗专家萧放解释,“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但就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霜降是寒气到来的日子,所以会有这样的民谚“霜降霜降,移花进房”。

登高饮酒赏菊花

霜降来临后,季节已近寒冬。在漫长的时光里,人们形成了一些霜降习俗,希望能够借此祛除凶秽,在之后的生活中顺遂平安。

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

资料图: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菊展上的菊花。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例如,在山东烟台等地,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则有“送芋鬼”的习俗。

据称,当地小孩会用瓦片垒梵塔,在塔里点燃柴禾,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举动祛除“不祥”。

霜降刚刚到来时,天气还不甚寒冷,登高望远、饮酒赏菊花仍然流行的雅事。秋菊仍然盛开,国内很多地方此时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从生活角度讲,天气寒冷的时候,则应该适当进补。有俗语称“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足可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所以此时,南方一些地区,会在霜降前后吃鸭子。这是因为鸭肉脂肪较少,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适宜当做进补饮食。

资料图:霜降时节,地处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清水县,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杨兆康 摄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霜降时吃牛肉。比如,某些地方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等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强健。

说到应时当令的食物,人们多半会在霜降前后吃柿子,认为有“暖胃”的效果。在北京,各式火锅很受青睐,还会吃菊花火锅跟烤肉,这就是人们根据节气特点,对饮食的调整。

实际上,包括霜降在内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据此,人们安排农事生产乃至衣食住行。这二十四节气,也在丰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得以绵延至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夜读 | 霜降

夜读

霜降

2019/10/23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肃杀。

霜降习俗知多少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之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 降

2019/10/23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祝夜读的朋友们秋天快乐!

朗读:雷力

武汉音乐广播FM101.8 9:00《岁月恋歌》主持人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责编:沈佩枫

配乐:雷力

编辑:雷力 李梦媛

实习编辑:梅思思

霜降 | 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来了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秋来秋去,窗外落蕊蹁跹,舞尽一世痴缠;秋山枫叶红坠,散落一池意绪。霜降开始,是落、是简、是冰、是冻。这样的时节,你的心中是否有可念之物、可念之事和那可念之人?

10月23日12时51分,许一份深情,迎接“霜降”节气,珍待晚秋的最后一次回眸。


月落乌啼霜满天

作者 | 申赋渔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朗读 | 敬一丹 配乐丨巫娜 - 寂寥清秋


这是一个源于“霜降”的美丽传说:

据说掌管霜雪的青女,每逢九月十四就会来到人间,在青要山顶峰上,弹奏七弦琴。随着乐声徐徐而出,霜花一起飘飘而下,荡涤世间万物。

此后的千年之间,每当人们看到霜降大地,就会知道: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霜降到了。

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林间的小道上,铺满了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这一刻,你会觉得与自然真正地融于一体了,你就是从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历经风雨,饱经风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秋色,让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

对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

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动杀机之时。

你要是在霜降这一天,愿意再往树林的深处走走,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诡异而残酷的场景。《周书》上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

与“豺祭兽”十分类似的,是在霜降这一天,古人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纛(dào)之神。纛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旗纛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

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是战前的操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

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民俗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来祭天。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三候“蜇虫咸俯”,“俯”是低头,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枫叶尽染。登至高处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阴霾、悲秋的情绪随之隐没,心身感到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花是霜降节令的雅事。“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吃食

霜降,万物收藏,但柿树还挂着红色铃铛。“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柿子初红,是酸涩的。唯有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有甜蜜的汁水,凛凛白霜,减苦增甘。霜降吃柿子,也有“好柿成霜”的美好寓意。


▲乌金鸡汤做法

霜降这一天,要吃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一句谚语,叫作“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自然是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


霜降·絮语


愿深情,浓烈似这深秋


“红红黄黄叶儿伴我窗,

飘他方的你可有着凉?”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适合坐在温暖的午后,听一首老歌,细听扑簌打窗声。

适合沏一杯焦糖色的咖啡,让淡淡的孤独和宁静萦绕心间,思念心头的可爱之人。

适合捻一枚落叶,轻蘸笔墨,写下心之一隅的感悟,寄给深秋的悠悠岁月――


霜降的特点和风俗,潮汕霜降祭祖风俗-第1张图片-


秋来秋去,冲洗季节更迭的胶卷,总能显映出生活的百色百味:有闪耀枝头的欢乐,有从高光处飘落的黯然,有对生命的遐思和感悟,也有对流年的感恩和珍惜。这个秋天,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总是那么难舍难弃。

霜降之后,冬天开始叩响季节之门,万物着手为过冬做好蓄备。此时的你,准备好迎接冬天的到来了吗?回首过往,愿你每进一步,自有进一步的欢喜。一路向冬,别过所有,愿你明了,唯有身上衣、眼前人、心头暖最堪珍重。

天气愈冷,我们越要做一个光明热烈之人,用心中暖暖的情谊捂热每一个来临的日子。用春天、夏天、秋天合拢的能量,照耀生命温暖如阳。


文丨央视新闻《夜读》

配图丨《看见美丽中国》团队视觉中国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的霜降絮语



制片人丨马文佳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 | 李津婵

标签: 霜降 风俗 潮汕 祭祖 特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