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医生,说起附子理中丸,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它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的症状,像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腹泻清稀等等这些就很适合参考,但是如果说你除此之外还伴有其他情况,比如说肾阳虚、肝郁脾虚等等,那这时候就不能单用附子理中丸,因为会出现效果不好的情况,那怎么办呢?这里李医生就教大家附子理中丸搭配一味药来改善它们。
那么首先搭配金匮肾气丸可以用于肾阳虚的人群,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阳,它可以像阳光、像火一样温煦照耀全身,但是当肾阳亏虚,那这时候不能温煦全身,以至于就会出现畏寒怕冷,腰膝冷痛酸软,面色发白无光泽,小便清长,大便久泻不止,另外还有男性哪方面不行的情况,那这时候你就可以参考这两味中成药改善。
其次搭配逍遥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并同时还伴有肝郁的人群,我们说肝木生于脾土,因此当脾阳虚了,那肝气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脾虚的人往往同时存在肝郁的情况,那这样的人都有哪些症状呢?一般来讲除了脾阳虚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心情郁闷,喜爱叹气,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郁寡欢,并且还有胁肋胀痛、经常打嗝、头晕目眩等情况,那这种情况你就可以搭配逍遥丸来疏肝的同时还能健脾。
接着搭配二陈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痰湿内生的人群,我们说脾可以运化水湿,所以若脾阳虚了,那水湿运化失调,就会生湿,而湿聚成痰也就形成痰湿了,所以像这样的人通常还伴有嗓子痰多,经常咳痰吐痰的,另外生活中也容易犯困,看舌苔的话苔白腻,这种情况就可以搭配一个二陈丸来化痰。
最后搭配八珍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气血不足的人群,中医讲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阳虚了,就会导致气血亏虚,所以如果说你出现了面色淡白无华,没有精神,另外还有气短懒言、头晕心悸等等,那这时候你就可以搭配八珍丸来补气养血。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有关于附子理中丸的搭配 *** ,大家学会了吗?好啦,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身体不适请线下找专业医生指导用药,喜欢的话请长按点赞三秒,关注转发收藏一下,我是中医李小娟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什么样的人吃才最有效?图片仅为参考,用药还需专业医生指导。
大家好,我是中医赵玉舒。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味中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脾肾并治的方子,出自宋代官方医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附子而制成,而理中丸出自《伤寒杂病论》。 其作用于中焦脾胃,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及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泄泻、胸满腹痛等症状。附子理中丸也有上述功效,不但有而且要比理中丸的作用要强,因为它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之一要药”,其大补阳气, 还能散寒是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
附子理中丸,这个“中”指的就是中焦脾胃,“理”是调理之意,调理脾胃的意思,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附子理中丸能调理脾胃,使其恢复升清降浊的功能,总的说来,附子理中丸性温热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
那附子理中丸适合什么样的人用呢?
首先之一种四肢冰凉的人,我们的脾主四肢,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肌肉,从而就会出现四肢温度变低,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全身怕冷的表现,那我们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阳健脾。
第二种腹泻的人,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脾阳的推动,脾阳不足,推动就会无力,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这时大量的水液不能被身体利用,最后只能沿着消化道向下走而导致腹泻、便溏、大便不成形,这时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脾阳。
第三种湿气重的人,人体内的水湿都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所致,而脾的运化则需要脾阳的推动才能有力,而附子理中丸里的白术可以健脾益气化湿,附子和干姜则可以鼓舞脾阳的推动,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脾气和脾阳都充足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形成水湿了。
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在后台咨询!
#健康##养生##健康养生##中医##中药##腹泻##怕冷##秋季养生#
大肚腩大粗腿,一身赘肉减不掉?多是体内有寒!教你轻松甩掉脂肪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是易胖体质,特别容易胖,明明饮食差不多,就你一个人胖了。想要减肥吧,又感觉特别困难,不管是运动还是节食,总是看不到效果,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得放弃,过一段时间想起来了,又要重新开始减肥,简直是当成了终身事业,今天啊,崔医生就教你如何轻松甩掉一身脂肪!
要甩掉脂肪,首先就要弄清楚脂肪是什么,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脂肪是因为摄入的营养过剩、吸收不了,被身体作为储备能量堆积起来的。但是在中医看来,脂肪的过度堆积,跟体内有寒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啊,脂肪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暖,维持人体的体温,所以哪里寒,身体就会默认为你这里需要更多的脂肪来保温,为什么有的女性朋友,明明胳膊腿哪哪都很瘦,就小肚子上脂肪多呢?就是因为小腹这个部位,也就是你的这个胞宫内啊比较寒、所以说啊,体内有寒的人,相对其他人来说就更容易囤积脂肪,也就是更容易长胖。
同样的,这种人想要减肥也非常困难,一个是因为身体默认你需要这些脂肪,不会轻易让它流失;另一个呢,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气温非常低,河水都冻住了,你想要捞走河里的东西是不是很困难啊。所以说这种人减肥啊,关键就是要让你的体内温暖起来,也就是要温阳了。
那要温阳呢,就得弄清楚你是哪里的阳虚,人体最重要的三大阳,是心阳、脾阳和肾阳,阳虚的人多有脸色发白,手脚凉,舌质淡白,舌苔呢,是白滑的。如果你同时还容易心慌心悸、胸闷气短,那多是心阳虚,可以参考柏子养心丸;那如果你是经常腹胀,大便常年不成形,多半是脾阳虚,就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如果你伴有腰酸腿软,小便量多、颜色浅,偶尔还会有水肿,那多是肾阳虚,这时候呢,就参考一个桂附地黄丸。
有的人会觉得我好像哪个都有,好像又不全对的上,这是因为啊,临床经常见合并证,比如脾肾阳虚、心脾两虚等,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进行加减,这时候呢,中成药就显得过于死板,更好是有针对性的一人一方。
好了,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减肥,哪些中药能帮到你?之前我们讨论过一个减肥药的话题,认为通过阻断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吸收或进食)的减肥药,都不是好的选择。什么是好的选择呢?很简单,就是从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角度入手,别无捷径可走。文章发表后,很多人留言说,还是希望能够介绍一些辅助减肥或帮助减肥的药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减肥与节食
首先强调,今天所讨论的药物,都是辅助减肥或帮助减肥的,真正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你自己,而不要全部寄希望于药物。根据《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辨证选药。
1. 肥胖患者是否经常有疲乏无力、肢体困重、食欲不好、腹胀、舌苔薄腻的表现?
如果有,提示您可能是脾虚痰湿型的肥胖,可以选用补气健脾祛痰湿的方剂来辅助减肥,例如参苓白术散、健脾汤、人参健脾丸等。其中,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能够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图片来源于 *** )
2. 肥胖患者是否经常有头晕头胀、容易饿容易渴、口干喜凉食的表现?
如果有,提示您可能是胃热湿阻型的肥胖,可以选用祛胃肠湿热、清胃泻火的方剂来辅助减肥,例如小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其中,枳实导滞丸由枳实(炒)、大黄、黄连、黄芩、六神曲、白术、茯苓、泽泻组成,能够消食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的肥胖者患者。
枳实导滞丸(图片来源于 *** )
3. 肥胖患者是否经常有胸闷胁痛、腹胀腹痛、口苦易怒、失眠多梦的表现?
如果有,提示您可能是肝郁气滞型的肥胖,可以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剂来辅助减肥,例如逍遥散、越鞠丸等。其中,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组成,能够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的肥胖症患者。
4. 肥胖患者是否经常有腰酸腿软、怕冷乏力、阳痿 *** 低下的表现?
如果有,提示您可能是脾肾阳虚型的肥胖,可以选用温阳补肾化湿的方剂来辅助减肥,例如真武汤、附子理中丸等。其中,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能够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的肥胖症患者。
附子理中丸(图片来源于 *** )
5. 肥胖患者是否经常有头晕眼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尖红的表现?
如果有,提示您可能是阴虚内热型的肥胖,可以选用滋阴补肾泻火的方剂来辅助减肥,例如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等。其中,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能够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的肥胖症患者。
杞菊地黄丸(图片变为编委)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昨天和大家聊了给瘦子增肥的方子,
底下的胖子不乐意了,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减肥的问题。
吃得多、吃得杂
“民以食为天。”我们老祖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人吃货的本质。大家去看,现在商场中大排长龙的大都是吃饭的地儿,火锅、日料、烧烤、港式、泰式、西餐,想吃什么,应有尽有。
再去看超市,但凡是人头攒动的,也多是肉类区,或是水果区。
反观那些卖衣服的店家,基本上都是店员多过顾客,要是不小心看到人潮涌动的场景,那一定是价格被打了“骨折”。
原本逛逛吃吃的平衡彻底被打破,只有少部分人有着自律的健身习惯,不过,健身虽好,切勿盲目超负荷运动,因为你流的不止是汗,还是你的精血。这个问题,我们之前聊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话,可直接点击进入查看。
所以,肥胖的首要原因是吃得多且杂,运动量又少。
肥人多痰
再来,大家可以去看,现在的“低头族”真的好多,地铁里,商场里,走在路上,到处都是低头看手机的人,不仅如此,上班对着电脑工作,下班对着平板追剧,整一个“宅”的状态,人不是坐着就是躺着。
在中医的认知范畴中,脾胃位于中焦,脾主升,善将水谷精微上供于心肺,胃主降,将消化后的食物下行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一升一降,中焦转运起来了,身体之中的阴阳才得以平衡。
若是长期坐着或是躺着,脾胃运转缓慢,体内津液运转就会缓慢,日久则聚积成痰,中医常讲的“肥人多痰”就是这么一回事。因此,脾素有“生痰之源”之称。
所以,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小时候吃完饭,家里的长辈总会说,吃完饭别老躺着,出去走两步。我们的老祖宗也说过,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论及痰堵中焦的方子,首推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可能有人要问了,说是二陈汤,就一个陈皮,怎么能称为二陈呢?
其实啊,这里的“陈”,说的是放置“陈久”的意思,主要是指半夏和陈皮“陈久者良”。
半夏
陈皮
然而,半夏、陈皮大都偏于温性,所以二陈汤比较适合寒痰体质人群。
那么热痰体质人群咋办呢?别急,还有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汤: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甘草。
细心的人立马可以看出,温胆汤枳实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竹茹和枳实两味药材,取其微寒之性,而中和半夏、陈皮之热性。
竹茹
枳实
中年发福
还有啊,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发福”,似乎发福这件事对于年龄来说,相当不友好。只能感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
然而,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一到中年,人体之阳气已不比从前了。阳气之于人体,就像是太阳一般,阳光充足的地方,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一旦失去了阳光的沐浴,万物自然就会生长缓慢,代谢进程也随之减慢。
所以有些人上了年纪,就开始怕冷,身材也慢慢走样,就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这个时候就要温阳,附子理中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子理中丸: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
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以助阳气滋长,
附子
干姜
添以人参补气升阳,
人参
白术健脾益气,
白术
甘草调和诸药而免伤脾胃。
甘草
这里简单讲一下哦,附子理中丸和二陈汤或是温胆汤不宜同用。
什么原因?半夏附子,十八反呗!
啤酒肚
酒逢知己千杯少,是古人对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向往。
有戏谑的称,白酒伤肝,啤酒伤胃,不喝伤心。
千杯酒下肚,感情是深厚了,可肚腩也跟着增厚了。
究其原因啊,酒易生痰生热,湿热中发,近于相火。
因此,经常喝酒的人,体质偏于湿热,然,湿阻中焦,有碍脾胃,则健运有失。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脾胃运转不动了,湿气和热邪全都淤堵在中焦,所以肚子也跟着大了。
远志的不少文章底下,都有人在询问,这个方子可以泡酒吗?那个药可以泡酒吗?
须知,中药炮制用酒制的更大的两个原因,一是助其活血通络之功,二是矫臭矫味而便于服用。
因此,在这里统一讲一下,非活血通络之方,非腥臭味重之药,并不推荐。不然,到时候病症去得七七八八了,痰啊,热啊又来了,麻烦。
所以喝酒就喝酒,吃药就吃药,不要借着吃药的由头喝酒。
言归正传,湿热体质该用什么方子调理呢?
二妙丸即可。
二妙丸:苍术、黄柏。
苍术善于燥湿、黄柏长于清热,此二妙是也。
苍术
黄柏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其实想说,今天写的这几个方子本无减肥之效,只是对症进行改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痰的祛痰,缺乏运动的动起来,就是这么个道理。
大家好,我是许医生,很多人都是知道附子理中丸是脾胃虚寒者的福音,但在我们中医眼里,附子理中丸不仅是温脾散寒的良药,还可治这六种病。
之一,腹痛腹泻
像是肚子常常发凉发冷,总是喜欢喝热水,而且稍微一吃点生冷的饮食,肚子就会传来剧烈的疼痛感,而且没过一会就得拉肚子,这种脾阳亏虚,寒邪聚积在脾胃的情况,就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中散寒。
第二,消化不良
像是平时胃口不佳,一整天都不想吃东西,或者稍微一吃点东西,就会觉得肚子里面胀,不停的想要打嗝,甚至干呕,这种脾之阳气不足,无法为脾胃的消化功能提高能量的情况,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补脾阳。
第三,四肢冰凉
像是一年四季都比别人怕冷,特别是一到冬天,手脚更是跟冰窖一样,放在被窝里,甚至火炉旁都暖不热,这种脾阳不足,无力温养我们四肢,寒邪侵扰四肢的情况,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阳散寒。
第四,咳嗽痰多
像是平时经常觉得喉咙眼里有痰,不停的想要咳嗽,但是这口痰总是非常的粘稠,很难咳出,这种脾阳不足,无力温化体内多余的水液,聚湿生痰的情况,就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脾补阳,止咳化痰。
第五,风湿
像是平时关节处刺痛,有时还会发肿,发胀,尤其到了天气冷,或者下雨天的时候,情况会更加严重,这种脾阳亏虚,风邪和湿邪侵扰关节的情况,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散寒除湿。
第六,提高免疫力
像是平时一到换季,或者淋了点小雨,吹了一会风,回到家就开始不停的咳嗽,流鼻涕,鼻塞,感冒的人,这种阳气亏虚,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也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升阳补阳,提高免疫力。
郑重提示:以上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具诊断和治疗意义,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情况不同,具体用药也不同,请大家不要自行诊断和用药。
“身体这么胖,是不是脾虚?”其实,脾虚还分很多种很多人都问我:“我这么胖,是不是脾虚?我一直大便稀,是不是脾虚?我经常觉得很疲倦,是不是脾虚……”。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你可能犯了个更大的错误,就是直接拿病或者某个单一的症状去跟脾虚对应。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对应的结果往往都是错的,所以才会有“脾虚湿盛”吃了参苓白术丸这么对症的药还是不管用的事情发生。
其实,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要想搞清楚还需要深入了解以下这几种情况:
1.脾气虚弱
当你肚子胀吃的少,饭后肚子胀加重,大便稀不成形又同时伴有身体疲倦、乏力、不想说话,又面色萎黄或晃白,身体消瘦或浮肿的时候,很可能你就是脾气虚弱了。脾气虚弱的关键点是除了脾虚的“腹胀吃的少,饭后加重,大便不成形”之外,伴有明显的乏力。这种情况,舌苔往往不厚,舌头也不红,可能也会有明显的齿痕。此时用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就可以了。
脾气虚弱往往是饮食失宜或者劳累过度,或者其它慢性疾病消耗导致。因此,这类人群除了服药治疗之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忌讳暴食暴饮。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的便是脾气。
2.脾阳虚弱
不少人说我觉得我是脾虚,大便一直以来都是稀的,也不想喝水。但是,我吃了参苓白术丸就没什么效果。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脾阳虚。
而脾阳虚除了脾虚的“腹胀食少”之外,更常见腹痛、喜欢温暖、喜欢捂着肚子,又怕冷手脚冰凉,大便比脾气虚弱更稀,甚至每天多次腹泻,还伴有身体困重,严重的还有浮肿,小便不利,女性还可以伴有白带量多清稀。这种情况舌苔除了胖大齿痕之外,舌头伸出来的时候还会有水滴出来的感觉,这都是阴寒内盛导致的水湿停聚。这时用六君子、参苓白术丸就意义不大了,而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更合适。
和脾气虚弱相比,脾阳虚更着重于一个“冷”字。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平时吃太多生冷、冷饮伤了脾脏阳气所致。或者夏季过于贪凉,室内温度过低也可以导致脾阳虚弱。所以,除了治疗外,平时饮食温热,不吃生冷,注意保暖也是必须做的。
3.中气下陷
如果你的腹泻便溏用过以上两种还是没有效果,那你就需要考虑中气下陷了。当一个人脾气虚弱得不到医治的时候,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因为中气的虚弱而导致人体本应该向上走的清阳之气下陷,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腹泻。
除此之外,中气下陷还会引起脏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外阴脱垂、 *** 脱垂等。这都是因为脾气虚弱而升举无力导致的。中气下陷时也会导致脾不能输布精微而反下流膀胱,致使小便浑浊如米汤。当然,脾气虚弱的“乏力、倦怠、食少、食后腹胀”也是最基础的症状群。清阳之气不能上荣于脑,也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
而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补中益气丸为主来治疗,可以帮助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之气。这种情况往往跟腹泻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错误,导致中气受损有关。同时,错误的长期服用一些泻药治疗便秘或减肥也可以导致清阳下陷。
因此,除药物治疗外不随便吃泻药,急性腹泻及时医治都是帮助尽快恢复的必要 *** 。
4.脾不统血
还有的人身体虚弱,面色萎黄,同时又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如牙龈、鼻腔、紫癜等出血问题,往往属于脾气虚弱造成的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但更常见的是女性月经量大,这在中医属于崩漏的范畴,如果伴有明显的身体虚弱、面色萎黄或苍白,脉象也弱,通常也是脾不统血引起的。
除了异常出血的症状之外,一般都还伴有气虚的基础症状如“食欲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等。最常用的药物是归脾丸一类,用黄芪、人参、白术、大枣、仙鹤草这一类药物来健脾益气止血,以帮助身体统摄血液。
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思虑过度或慢性病对正气的消耗,所以除药物以外还应该减少日常生活中各种对正气的消耗活动,不要剧烈运动,不要熬夜,不要思虑过度。还可以经常煎些枣汤、吃些桂圆,对身体的恢复都是有帮助的。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陈思思 YNZY001
说一件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一发小拉肚子,拉得是稀里哗啦,吃了消炎抗菌药无效,清热解毒止泻药也没用,肚子还凉嗖嗖的痛,朋友打来 *** 找我江湖救急,我首先排除了食物的因素,考虑到最近天气渐凉,很可能是寒邪侵袭,伤到了脾肾,又由于朋友身体较胖,基本能确定了脾肾阳虚,于是让朋友买一盒附子理中丸试试,结果一丸就下去,肚子里就有一股暧流,非常舒服,很快拉肚子症状就止住了。
附子理中丸最早出处为《伤寒论》,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有收录,功效为温中健脾。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方剂歌决为附子理中人参姜,白术甘草蜜同尝。温阳祛寒益脾气,寒热腹痛要辨清。从歌诀中看到,成份非常简单,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本方以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若白滑、脉沉细迟缓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
当年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它的药物组成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的后来,又增加了附子,就变成了现在的附子理中丸,由于这里的药物都是热性为主,所以附子理中丸更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病症的典型最症状就是特别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这也就诠释“理中”两个字的含义。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食物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完全没有经过胃肠吸收消化,再好的食物也都沦为了过客。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很胖的人,也是一边出着汗,一边还要护着肚子,如果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呆一会儿,可能就要去上厕所。中医认为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胖本身就是阳虚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脾肾阳虚,如果阳虚治好了,身体也会变瘦,达到减肥的作用
由于中焦、下焦的虚寒,导致了肚子冷痛,吃东西不消化,拉肚子。这里的“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就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如果去医院做肠镜检查的话,一般是慢性肠炎,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只能算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但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这也正是中医中药的神奇之处。
中焦、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三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十多岁,还会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出现 *** 减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照顾到下焦,起到温阳的作用。
中医讲温凉寒热,以偏纠偏,那么寒性体质的人,到了天气转凉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增减衣物,而现实社会的很多人,为了外表的光鲜,却往往忽视了身休的健康。
中医说“寒多而呕”,故驱寒的“附子理中丸”还能治疗呕吐,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仅仅是呕清水,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唾液会很多,而且质地清稀,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
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这就说明寒并没有从身体彻底驱散出去。故服用此药物同时建议喝一些凉性的茶饮,如果菊花,苦丁等。
茶余饭后,老付侃药,靠谱!!!
喜欢@药师老付的文章请点赞、转发并关注。
肾阳虚补不上去?先用附子理中丸健脾阳,再补肾效果翻倍是不是有很多有肾阳虚症状的朋友吃补肾阳的中药,效果并不是很好呢,其实并不是用错 *** 了,而是缺少了关键的一步,健脾阳。先用附子理中丸健脾阳,再补肾效果翻倍。
为什么补肾还要健脾呢,在中医上讲,肾为先天之本,脾则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肾虽然是先天就决定好的,但是它后天的滋养维护全靠脾胃来提供营养。并且很多肾阳虚的朋友,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腹泻、拉肚子的情况,这可不单单是肾阳温煦不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脾胃运化出了问题,脾阳损伤,不能充养肾阳,肾阳受损,反过来不能温暖脾阳。这种情况不健脾直接补肾,就是药吃多少拉多少,一点吸收不了。
所以我们先用附子理中丸把脾阳健好,它只有五味药,附子、人参、干姜、甘草和白术能温阳祛寒,补气健脾。附子辛热,大补阳气,可以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干姜温脾暖胃,助阳祛寒;人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白术健脾益气,燥湿运脾,甘草调和诸药。五味药健脾阳,补脾气,助脾运化。像脾肾阳虚的脘腹疼痛,拉肚子,怕冷等情况,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如果肾阳虚主要症状就是畏寒腹痛,拉肚子的话,单用附子理中丸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是肾阳虚导致体内水液运化出现问题了,像总是感觉口干,小便清长,尿频尿急,夜尿多,有时肢体会出现水肿等情况的话,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搭配金匮肾气丸或者桂附地黄丸来调理,效果更好。
不过因为这三种成药中都含有附子,避免药量超过,建议大家在搭配使用之前找专业的医生朋友进行辩证,必要时减少药量。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张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从出生起就跟随着我的腹痛,服用附子理中丸收获奇效,3年治愈我出生在黑龙江,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地方。当我还在老妈肚子里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实在是又贫又寒。怀孕的女人都爱吃酸酸甜甜的东西,尤其肚子里怀的是个臭小子,就更想吃酸的,当时年轻的老妈也不例外。但实在是没得吃,有时候馋急了就把刚刚腌渍好的酸菜捞出来,生吃酸菜心。
腊月中临近年关,老爸的单位分了一袋冻梨。很多南方的朋友没有见过这种冻梨。黑黑的,硬硬的,要泡在冷水里缓一小时左右,冻梨表面会结一层厚厚的冰壳。这时候,把冰壳捏碎,冻梨就软了可以吃了,入口酸甜清爽,是冬天坐在炕头或者围着火炉吃的好水果。
于是,老妈吃了一个又一个,一下午吃了一小盆。可以想象我在老妈肚子里的处境,被一小盆冻梨给冰镇着,相当于睡在零度保鲜冰箱。
第二天,我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坚强地来到这个世界。从那时候起,绵绵无休止的腹痛就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不停地哭闹,老妈被我折磨得骨瘦如柴。
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稍有受凉就会上吐下泻,看过很多医生,也吃过很多不知道是什么药,腹痛却一直没有好转。直到我上了军医大学,再后来当了医生,腹痛也会时常发作。
某日,我在药房翻看各种药品的说明书,机缘巧合,遇到了我生命中的神药——附子理中丸。
药一入口,就感觉浑身舒坦,我从心里知道,这就是我的药。于是,从那天开始规律地服用附子理中丸,每次一丸,每天三次,整整持续了三年。这三年当中,腹痛越来越少越来越轻,直到不再发作。三年当中,体力越来越充沛,精力越来越旺盛,时常困扰我的手脚冷汗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理中汤,载于《伤寒论》,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方用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组方简明,力专效宏。
清末蜀中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这样评价:按附子理中汤一方,乃先后并补之方也。仲景之意,原为中土太寒立法,故以姜、术温燥中宫之阳;又恐温燥过盛,而以人参之微寒继之,有刚柔相济之意;甘草调和上下,最能缓中。本方原无附子,后人增入附子,而曰附子理中,觉偏重下焦,不可以理中名。余谓先后并补之方,因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
由此看来,附子理中丸完全适合我这种先天后天俱不足的状态。
多年后,研究《汤液经法》时发现,小补脾汤就是理中汤,小泻脾汤就是四逆汤,而两个方子融合在一起,恰恰就是附子理中汤。如此组方,既补脾之体,又促脾之用,在原理上可以通治多种疾病,尤其是与脾的运化功能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似乎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
如今,附子理中丸已经成为我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中成药之一,常收奇效,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