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文化简介,闽菜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1 0
念念山海 不忘闽味


佛跳墙、卤面、荔枝肉、兴化米粉、沙县小吃、厦门沙茶面、泉州面线糊……说起闽菜,对于福建人再熟悉不过了。闽菜是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





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在莆仙各地,市民每天基本上会吃到。福建山海资源丰富,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齐青”“蛏蚶蚌蛤西施舌,入馔甘鲜海味多”……从这些古人对福建食材表达的诗句中不难看出福建人餐桌上繁多的食材。

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注重调汤。这可能是闽菜比较大的特点之一。昨日,在歆宴缘餐厅里,该店负责人陈煌歆告诉记者,闽菜5个地方,口味各异,但以炒、蒸、煨技术最为突出,且善用糖、巧用醋,追求保存原料本味,并以“香”“味”见长,以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如佛跳墙、福州鱼丸等;闽南菜讲究“清、鲜、淡、脆”,既有小海鲜,也有传承百年的地道闽南家常菜,如姜母鸭、土笋冻、醋肉等;而闽西菜俗称客家菜,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福建山区风味,如泡鸭爪、宁洋风鸭。而莆仙菜更不用说,这是莆田市民最熟悉的家乡味。作为闽菜重要组成部分的莆仙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称。

陈煌歆介绍,莆田人特别讲究舌尖上的文化,有莆田卤面、焖豆腐、炝肉、海蛎煎、麦煎、红团、妈祖面、兴化米粉、套肠、焖炒黄花菜、荔枝肉等数百种莆仙菜,其中很多菜品和海鲜有关,非常契合作为沿海城市的我们。

无汤不成席,在莆田,每个宴席大都离不开各类汤。这是闽菜的另外一大特点。

汤是闽菜之精髓,在福建素有“一汤十变”之说。善于创新求变的福建人,也许最擅长的就是做汤。念念山海,都在那一盅特色的汤品里,味道更是味中有味、鲜嫩柔润、浓郁荤香,是福建人念念难忘的家乡味。

本报记者

朱建婷/文 林罗晓/图

来源:湄洲日报

001

中国八大菜系之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闽菜由福州、闽南和闽西三路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组合而成。其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偏于酸甜。如"茸汤广肚"、"肉米鱼唇"、"鸡丝燕窝"等菜肴,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三杯鸡

- 做法 -1.所有食材、调味准备好。葱姜蒜辣椒切好剥好备用。

2.鸡腿清洗切成块,放在冷水锅中煮沸。

3.捞出锅中血沫。焯完拿出鸡块沥水备用。

4.把8勺米酒和3勺生抽1勺老抽,再加上2勺冰糖混合调成汁,酒酱油冰糖比例按4:2:1。勺子就是平时喝汤的勺,如图。

5.锅热加少许油,再加少许黑麻油。先下姜片煸香,姜片耐煎,煎焦黄了也没事。

6.锅中下蒜瓣继续煸香。锅中再加葱段和红辣椒丁煸炒出香味。

7.锅中倒入备好的鸡块大火翻炒,逼出鸡皮上的油脂,炒至颜色焦黄色。

8.倒入调好的调味汁,翻匀,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

9.焖煮中途翻一下鸡块。等到汤汁快收干,放入罗勒叶,加盖再焖一会儿。

10.起锅前浇上些许黑麻油。装盘开吃!

茸汤广肚

1. 将水发广肚切成4.5 厘米长、2.4 厘米宽的条块,下沸水锅中稍煮捞出,沥干水分;

2. 煮过的鱼肚放一碗内,加老酒25克、味精抓匀,用烧沸的上汤125毫升冲入,浸渍片刻,滗去汤汁;

3. 按此法,再重复一遍后,将广肚块装入汤碗,加入白酱油、味精,用烧沸的上汤冲入即成。

肉米鱼唇

做法:

一、将鱼唇切成长1寸半、宽1寸的块子,放入开水锅内,加葱、姜、酒川一下,以拔除腥味;猪排也切成块,放入开水锅内川一下,以拔除血水;将猪腿肉去皮,切块,剁成肉末。

二、将鱼唇放在碗中,上面放猪排,上笼蒸约一小时后取下,猪排取去不要。

三、开热猪油锅,将肉末放入锅内炒一下,随即将鱼唇、酱油、清汤、盐放入,再下湿菱粉勾薄芡,撒上胡椒粉,浇上麻油和醋即好。

盐水虾

- 做法 -

  • 1.

    河虾半斤左右在清水中略养一会,多换几次水。

  • 2.

    姜切丝,葱切成小节。

  • 3.

    锅里放清水烧开,放入姜丝。

  • 4.

    水烧开后放葱节,下河虾入锅。

  • 5.

    锅里水再烧开后加盐起锅即可。

  • 6.

    姜蒜末加入生抽做调味料,可适量加入芥末。

闽菜文化知多少?不了解你会后悔!

由福建商务“一键通”最新资讯可知,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的闽菜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据悉,这是全国之一个以闽菜为主题的博物馆,将打造成为一张好看好玩、香味浓郁的福建文化名片。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擅制山珍海味著称,是以福州菜为核心,融合闽南、闽北、客家等地方风味的特色菜系。

闽菜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等地方风味菜为主的菜系。菜肴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汤菜居多。

福州菜善于用红糟为作料,尤其讲究调汤,予人“百汤百味”和糟香袭鼻之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代表名菜有:“佛跳墙”、“煎糟鳗鱼”、“淡糟鲜竹蛏”、“鸡丝燕窝”等。

闽南菜,盛地于厦门和晋江、尤溪地区,东及台湾。代表名菜有“东壁龙珠”、”炒鲎片”、“八宝芙蓉鲟”等。

其菜肴特点是鲜醇、香嫩、清淡,并且以讲究作料、善用香辣而著称,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药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较为突出地反映了闽南浓郁的食趣。

闽西菜,盛行于“客家话”地区,其菜肴特点是鲜润、浓香、醇厚,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善用生姜,在使用香辣佐料方面更为突出。

鲜明地体现了山乡的传统食俗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名菜有:“油焖石鳞”、“爆炒地猴”等,具有依厚的山乡色彩。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流口水了?一日早、午、晚三餐,天天离不开吃,所以,美食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闽菜文化博物馆尤为值得我们去走走了解,它总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共三层,其中一层、二层为常规陈列展示区域,由闽菜悠远、正宗闽味、名店盛宴和传播传承四部分组成,馆藏品1000多件。

依托场景复原、数字互动、菜肴仿真等表现手段,闽菜文化博物馆多维度打造闽菜历史文化空间。

比如,在佛跳墙360度LED艺术展示厅里,通过先进的光电技术,将佛跳墙的用料、做法、历史文化等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集中展示闽菜文化,该博物馆还具有交流、服务等功能。位于博物馆三层的福宴馆,就是一座有味道、有体验感的“闽味印象馆”。

注:来源:福建商务“一键通”,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

刘辉|过年了,吃什么?舌尖之福:闽菜,太巴适,不可错过!

【扬扬导读】“民以食为天。”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认识,就有“仓禀实而知礼节”的深刻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可追溯到上古。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包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可谓“无一饭无来历,无一菜不文化”。春节将至,“食”一顿什么样的团年饭?去哪里“吃”?又摆在了每个家庭重要的议题中。大家来分享一下“闽菜”文化,感受浓浓的年味。

福州本家刘立身先生,对闽菜颇有研究,上次来建阳开刘氏宗亲会时,特别带二本书给我学习,其中一本为《闽菜史谈》。我老家从福州南屿迁到建阳,小时,就常看爷爷奶奶煮福州大菜,品左邻右舍烹的闽北菜,后工作时,游山玩水,学习开会时,对天下美食较兴趣。

闽菜由来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创造出许多菜肴流派,其中以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形成的"八大菜系"更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闽菜,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融合、交流而形成,迄今为止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自唐宋以来,随着北方移民和福州、泉州、厦门的对外通商,外埠食材与烹饪法相继传入,使得闽菜形成了丰富包容的体系,蔚为大观。

晚清的《清稗类钞》一书曾写到:"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共举十个地方,福建名列其中,可见在清代闽菜就已享誉各地。

闽菜以福州菜为主流和代表,不仅流行在闽台地区,更是海内外唐人街随处可见的闽菜代表,更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

闽菜代表菜之一:荔枝肉

福建在宋代设置八个府级地区,始称八闽。福州地处福建上四府与下三府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又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府、县在福州均设会馆以联系乡情,会馆聚餐必做家乡菜,北有山珍南有海味,各地物产经过精湛的福州烹饪技艺重新演绎得以升华,由此融汇而产生了灿烂的闽菜文化。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

如果要分门别类,那么,闽菜就是金庸笔下的逍遥派,集各家之所长,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又荟萃而成具有自己独特风韵的菜系。

山珍海味,尽收囊中,它有一汤多变的高深功夫和对独特调味的巧妙运用,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刀工,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魄力。

这就是闽菜。

闽菜代表菜:佛跳墙

闽菜经典

以福州菜为代表的闽菜系,是八闽大地丰盛物产的缩影。精湛巧妙的刀工,变化无穷的羹汤炒盘,别具一方的调味,雅致细腻的烹饪技艺,一道道经典闽菜,是山珍和海味的荟萃交融,更是八闽大地文化的融汇升华。

福州经典名菜淡糟香螺片,这是闽菜中著名的刀工菜之一。将新鲜香螺肉,片薄如纸,入热水中氽后捞起;再将精选的闽北冬笋片过油后捞起;配以红糟、姜末、花菇、淀粉等辅料,快炒出锅装盘,红红的糟汁淡妆着白白的螺片,宛若牡丹绽放,食之脆嫩沁鲜,醇香味爽。

经典名菜淡糟香螺片

一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福州经典名菜"佛跳墙"堪称闽菜的"首席代表"。母鸡、番鸭,羊肘、上排再加上鱼翅、刺参,鲍鱼,干贝、蹄筋等,主辅料达几十种,做法精致,分别采用蒸、汆、煮、煸等烹法,再以分煨、合煨、慢火煨、小火煨,汇簇成一坛香,醇香、清香、荤香、鲜香,香香相融,氤氲座间,入口腮芬颊香。外观朴实无华,内在追求"大道无形" 。这也充分体现了八闽文化的特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故有客诗赞:"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经典闽菜"佛跳墙"从福州走向海内外,味满天下。1984年,"佛跳墙"成为国家接待美国总统里根的国宴首席;2008年,聚春园佛跳墙 *** 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菜另一个特点,善用糖、醋。荔枝肉便是其中的代表。它甜中微酸,酸里透咸,有荔香盈腮,又有肉韵隽舌,深受大家喜爱。

八闽大地,建、延、邵、汀上四府,山珍荟萃;福、兴、漳、泉下四府,海味丰盛。福州,上下四府交汇之地,山珍与海味的融叠,各府的烹饪风格,又经福州一代代厨师的演绎下,创新提升定型,成为闽菜的核心技艺与灵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代表菜太极明虾

闽菜文化

中国人常常把"民以食为天"挂在嘴边,这个说法恰恰说明了饮食文化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重要位置,自古福州被称为有福之州,自然是少不了这个口福。被誉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自唐宋伊始,融汇南北,并蓄八方,历经千年时光淬炼,构成了一个食材独特、技艺高超、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体系。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独有内涵,令闽菜自成一脉、名扬四海。

代表菜软溜鱼片

在河南开封有一道名菜,叫做"糖醋软溜鱼焙面",它是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溜鱼"上面,据传清朝慈禧太后曾经在开封吃了一次之后,连声称赞。而闽菜的"软溜草"与河南的"溜鱼焙面"的烹法非常相似,因为福建习俗一般不吃鲤鱼,在这里把鲤鱼换成草鱼。"软溜草"虽似简单实则不易,烹饪要点只六个字:"肉会翘,卤会跳" ,这里涵盖着刀工、锅工的技艺。这便是典型的中原文化与福建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福州小吃

鼎边抆是一道人们喜爱的福州小吃,用鼎边抆"做夏"在福州已成久远的风俗。福州是中国更先引进早稻种植的地区,由于占城早稻等早稻品种的引进,使水稻可分早晚二季种植,增产增收。立夏时节人们就用隔年的早稻米,做成鼎边抆、花糕等赠谢乡邻。占城早稻简说成"占早" ,"占早"也变成福州方言中"讨赠" 意思的一个特定含义而流传下来,正是这些生动悠远的文化蕴含让闽菜成为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海外的文化、物种、习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不断传入福建,与福州当地的饮食生活融合,形成蔚然一家的闽菜传统,促进了福州餐饮业的繁荣昌盛。清末民初,福州发达的服务业藉由"菜刀、剪刀和剃刀"传播至全省各地,闽菜的技艺及文化也随之流传。

闽菜魅力难当,不论是福州先贤林则徐借福州名菜"八宝芋泥"戏谑外国领事的巧趣,还是著名作家郁达夫与闽菜的邂逅,名人与美食常结下不解之缘,闽菜也因此登堂入室,四海扬名。一碗汤里可以喝尽一个时代的味道,一道菜中可以品味一段传说中的历史,吃的文化滋味宜人,闽菜也因此而永恒。

福州名菜八宝芋泥

闽菜传承

闽菜源起闽都,凝结了八闽大地的精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千百年来所凝聚的饮食文化底蕴,使闽菜在八大菜系中独树一帜,也曾创下不少辉煌历史。

民国初,北京闽菜馆"忠信堂" 一次办过1500桌闽菜宴席,成为北京之最。

中国之一本由教育部认定的饪烹教科书是由福州人陈衍著写,多以福州菜为例。

1983年,由史以来之一次评定"全国更佳厨师",福州名厨强木根、强曲曲二人榜上有名,当时全国只有10人获此殊荣。

1990年,聚春园"佛跳墙"被授予中国菜肴更高奖"金鼎奖"。

1997年,强木根荣获全国首届"中华技能大奖",成为全国厨师界获此殊荣之一人。

2008年,"聚春园佛跳墙 *** 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各路菜系在全国"攻城略地",闽菜却未能在全国"遍地开花",原有的光芒已显黯淡。闽菜怎么了?成为民众的问号。诸多原因,其中业内令人堪忧的境况,闽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路上受阻是重要原因之一。名师之后传人凋敝,闽菜厨师教育层次参差不齐,诸多闽菜技艺已濒临失传,闽菜文化失真。

闽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闽菜,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溶入我们的血液里,是亲情,也是我们记忆深处的故乡。

惟有珍惜它、爱护它,扶持它,并进一步加大对闽菜文化保护的力度,加快福州创建"中国美食之都"的步伐,才能重振闽菜昔日的辉煌。

绝活!刚刚,6位闽菜国宴大师做了这几道菜

台海网5月28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今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组织的“致敬经典 福州味道”——“全福游 有全福 有口福”国宴闽菜大师手作美食分享会在三坊七巷文儒九号闽菜馆举行。

姚建明、林水俤、杨伯钦、陈松俤、陈辉、陈伟杰等六位国宴闽菜大师应邀来到现场,展示他们的拿手好菜,并与大家分享这些经典名菜背后的故事与传承。

这六位闽菜大师都师出名门,都是国宴级名厨,在国内国际获奖无数。他们悉数登台,与大家分享自己职业生涯中难忘的故事以及对闽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并与到场的几十位美食达人、媒体记者进行交流互动。

闽菜文化简介,闽菜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第1张图片-

陈松俤师傅的美食雕刻作品——“福”字盛世果蔬组寓意“全福游 有全福 ”,这道作品他和徒弟协力费时一天半时间才能完成,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林水俤师傅用传统佛跳墙开坛仪式展示佛跳墙,随着坛盖开启,现场观众瞬间感受到“坛启室沁香,味撩饕客欲,隔花佛劝尝,莫待金樽满”的闽食文化底蕴。

姚建明师傅展示了他的拿手绝活——鸡汤汆海蚌。海蚌特选福州漳港海蚌,虽只有一个“阔约两指,长及二寸”的蚌肉和一小盅鸡汤,但它囊括了闽菜“清、淡、鲜、脆”四大特色。

杨伯钦师傅展示分享他的手作美食——古法银丝卷。这道菜肴食材主要是萝卜丝,做法将近2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手工完成。

陈辉师傅和陈伟杰师傅分别展示分享了他们的手作美食淡糟香螺片以及枣汁燕窝汤。前者用到的糟汁浓度和温度、后者用到的枣汁和冰糖汁熬制都极其讲究。

每一个菜肴都传承经典、精益求精,每一道菜品都是故事,都是吃在嘴里印在心里的回味,同时饱含着大师们对传统的敬意。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部分研究闽菜文化的专家,刘立身、黄履冰、韩明、林山等专家对闽菜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历代名厨等等都如数家珍,在现场专家们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技艺与味道,又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先进烹饪 *** ,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与菜品改良。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10个字正是当下闽菜传承的现状。据介绍,福建正在着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有口福”是“全福游、有全福”的子品牌和福建旅游品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重在体现福建好茶好诗好故事和福建生活的艺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是时候了解一下福建菜了!这10道特色闽菜,你吃过几种?

我国八大菜系为川、粤、鲁、湘、徽、苏、浙、闽。身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最早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闽菜根据地域可以分为福州菜、闽西菜和闽南菜。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所以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1.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菜百年压轴之作,起源自福州,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佛跳墙是由福州聚春园老板郑春发研制,因“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故名佛跳墙。

这道大菜贵在食材,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一应俱全。从鲍鱼、海参、干贝、鱼唇、牦牛皮胶、猪蹄筋、墨鱼、鹌鹑,到冬菇、冬笋等山珍。这道大菜的难在于工艺:厨师需要先用鸡、鸭、猪骨、火腿等食材炖煮12个小时,熬出清澈浓郁的汤汁,再依次处理泡发鲍参翅肚和山货,经过煎、炸、熬、炖等多道工序后依次放进坛子里码好,最后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用文火煨制几个小时。汤浓色褐,浓香馥郁,味道厚而不腻。

2.鸡汤汆海蚌

能够与“佛跳墙”齐名的就是一道鸡汤汆海蚌,同为闽菜系的国宴珍品,被郁达夫称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正宗的鸡汤汆海蚌必需选用福州地区长乐市漳港所产的海蚌,其做法并不算太复杂:海蚌滚水汆至六成熟后捞出,再淋上以鸡肉为主吊成的高汤即可。此道菜要求鸡汤清澈见底,切开的蚌肉如同芙蓉宛在水中央。难度就在于漳港蚌的稀少和刀工、火候的拿捏。

3.东壁龙珠

东壁龙珠是一道泉州地区的特色名菜,是一道取用福建特产精心烹制的传统名菜。

在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有几株百年的龙眼树。僧侣们每天用供佛的茶水浇灌,竟结出珍品龙眼,被人们誉为“长生不老果”,它是泉州特产东璧龙眼的母树。

“东璧龙珠”便是由东璧龙眼演化而来的美食,当地名厨以这龙眼做主料,用猪肉,虾肉,香菇做馅,龙眼去皮去核,把馅填入其中,上盘蒸熟。

4.淡糟香螺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更佳。”

淡糟香螺被誉为闽菜状元佛跳墙之后,最上得台面的榜眼菜。长乐出产的香螺肉质肥嫩、味鲜质脆、色泽洁白。做法上,把螺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入热水一汆,旋即捞起。再把螺片稍稍腌制,起一个炒锅,冬笋片过油,蒜米、姜末、再加上红糟稍微煸炒,用青红酒酒调和这一锅之味。最后把事先汆烫好的螺片回锅装盘。

用红糟来调味烹菜,算是闽菜的一大特色,糟鱼、糟肉、糟鸡、糟鸭、糟螃蟹、糟笋、糟蛋等。比如红糟鳗鱼,是福建大小宴席必备的冷碟;红糟爆蚬子,是著名的海滨排挡菜;红糟炒肥肠;此外,还有红糟肉、红糟鸡、红糟黄鱼、红糟笋等。

5.荔枝肉

说到酸甜口的菜,最有名的闽菜当属荔枝肉,它是福建福州、莆田等地的名菜

荔枝肉里没荔枝,它只是把肉做成了荔枝的样子,形似荔枝。经典的荔枝肉做法,会将猪里脊肉切花刀用红糟、湿淀粉调色上浆后过油锅,未切断的一面受热收缩卷成了荔枝状。再用酸甜橙红的酱汁勾芡,摆盘后如同一颗颗新鲜荔枝一般。

荔枝肉,最考刀工。荔枝肉中切肉的手法名为“剞(jī)花刀”,需要灵巧地在肉表面切划出深度不一的刀口,才能让肉呈现出荔枝皮的形,同时也能让芡汁的滋味渗透进每一块刀口。

除荔枝肉外,酸甜口的家常菜还有南煎肝、醉排骨等。

6.南煎肝

南煎肝、醉排骨、荔枝肉、爆炒双脆是闽菜馆里最常登场的“四大天王”。

南煎肝的“南”,在福州话里的发音和“两”一样,所谓“两煎肝”,意思就是两次加工才得道成仙的美食。

*** 上:先用清水泡猪肝,还要加些白醋,泡干净了,用快刀把猪肝切成棱角分明的薄片后泡在酱油、白胡椒里渍到入味。再接着起个大油锅,油要热,“哗”地一下,只十几秒钟,肝片就要出锅。最后,用糖、酱油、酒加淀粉调成“南煎汁”。

7.醉排骨

醉排骨是福建的经典名菜。这道菜里的“醉”和酒没关系,只是在腌制的过程中,酸甜微辣都融入到食材中,让菜品更加有味。

醉排骨,考验对食材的处理。取猪脊背骨,捶打剁条裹上淀粉,先热炸再冷醉。这还不够,冷醉讲究“十香”,10种调料一步到位,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醉排骨。肉的纤维感十分明显,醉、酸、甜三味完美融合。

8.爆炒双脆

爆炒双脆的原料是猪腰和海蜇皮,偏酸口。猪腰虽脆嫩,但“膻味”及浓;海蜇虽脆鲜,但“咸味”颇重,二者的结合需要很好的去除猪腰的膻以及海蜇的咸。

这道菜最显火候功力,食材要切得均匀,爆炒要果断迅猛。判断一道爆炒双脆好不好,就看两方面,一看猪腰形状和嫩度,二看海蜇皮出水情况。

9.姜母鸭

姜母鸭是福建的一道传统名美食,在厦门很多大小美食街都能找到姜母鸭的身影。

姜母鸭原料选用红面番鸭,低脂营养高,老姜切片,配着米酒一起,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香料,放入带盖陶土砂锅中炖煮直至收汁。每只姜母鸭几乎要用掉差不多一斤的老姜。

姜母鸭的姜味虽然浓郁但并不觉得辛辣,鸭肉吃起来很有嚼劲,回味带着一丝甘甜。

10.白斩河田鸡

河田鸡位列世界五大名鸡之中,俗话说“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

“白斩河田鸡”和“盐酒鸡”为汀州客家菜之代表,白斩河田鸡做法是将整鸡放入大锅,注满水,文火慢煮一至二小时至皮黄肉嫩,取出风凉,斩成鸡块,整齐装盘后淋姜葱汁。盐酒鸡是河田鸡飞水后加入盐和长汀米酒蒸制,盐酒鸡多了一丝米酒的甜香。

福建的特色美食远不止这些,哪些又是你的心头爱呢

你有闽菜有多少了解,未来将如何发展?

由福建商务“一键通”最新资讯可知,7月15日,福建省商务厅在厦门召开新闽菜工作座谈会,就推进新闽菜发展初步方案进行调研。

近年来,闽菜在不断创新中实现新发展、闯出新高度,如何更好推广闽菜?如何进一步推动闽菜创新发展?

我们先来聊聊闽菜吧,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

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

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闽菜以口味清鲜、和醇、荤香、多汤为主,擅红糟、糖醋调味。

闽菜除招牌菜“佛跳墙”外,还有鸡汤氽海蚌、八宝红鲟饭、白炒鲜竹蛏、太极芋泥、淡糟香螺片、爆炒双脆、南煎肝、荔枝肉、醉排骨、荷包鱼翅、龙身凤尾虾、翡翠珍珠鲍、鸡茸金丝笋、肉米鱼唇、鼎边糊、福州鱼丸、肉燕、漳州卤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沙县拌面、扁食、厦门沙茶面、面线糊、闽南咸饭、兴化米粉、红糟鱼、五柳居、白雪鸡、长汀豆腐干等菜品和小吃,均别有风味。

其中,招牌菜“佛跳墙”已经无需多做介绍了,已经家喻户晓。

还有福州鱼丸、荔枝肉、厦门沙茶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沙县拌面、扁食、面线糊、闽南咸饭等等,都已经驰名全国。

近几年闽菜推广取得长足进展,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新闽菜发展需要更大作为,离不开一批具备带动、引领和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

新闽菜要在传承中弘扬,守正中创新。

福建有优质食材、优秀的厨师,商务部门要牵头做好推动新闽菜发展工作,同时要依靠餐饮企业的力量,依托市场的力量和宣传的力量,共同把新闽菜大文章“写好”。

新闽菜发展要鼓实劲,抓落实。弘扬八闽美食文化,促进闽菜及相关产业链发展是每一个福建餐饮从业者肩负的使命,厦门已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闽菜“走出去”。

商务部门要研究扶持政策,加大品牌推广,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闽菜产业全链条,推动餐饮行业新发展。

新闽菜推进要重点解决闽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商务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加大平台合作推广力度,扩大闽菜宣传渠道,不遗余力点亮闽菜之光。

注:来源:福建商务“一键通”,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

福建哪道菜更好吃?经过评选,这6道闽菜比较出名,你吃过几道?


“处处有花鸟陪伴,天天无车马喧嚣”。这是一首描写福建的诗。写出了福建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福建美食也深受福建文化所影响。福建菜自成一系,名为闽菜。

福建的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主要以 *** 山珍海味而出名,菜品清爽鲜香,喜欢用汤,擅长各类山珍海味。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闽菜的6道美食,有吃过的请打在评论区。

1.福鼎肉片

这道菜就算不是福建人也都听说过吧。疫情之下是非常流行的地摊经济,其中福鼎肉片也是大家的首推之选。这道菜将猪肉搅得稀碎,然后利用刮板刮入开水之中。看着好像白茫茫的一片,没有啥味道 。

但是有了店家的神奇佐料。一切都变得好吃了起来,类似于黄辣椒,葱油,猪油,酱油等等来拌着吃,Q弹爽滑的肉片夹杂着个种佐料的香味在你的口中迸发。这道小吃就算不是在福建,某些地方的夜市都会有的买,大家可以去尝一尝,回味无穷。

2.太平燕

这道菜看名字好像很高级,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东北的乱炖。只不过是用福建特有的食材来炖,在福建也称之为小佛跳墙。这道菜里面有燕肉,芋头,槟榔,大白菜,罗汉肉,鹌鹑蛋,猪肺等等。

一般在餐厅的这一道菜上来之后,那就等于说可以开餐了。可见这道菜是福建的压轴之选。

3.莆田卤面

全国各地都会有面食,不同地区的面食风格也受着当地文化的影响。福建也是如此,福建比较出名的就是莆田卤面,福建人非常喜欢吃这个菜。为什么在福建众多的面食之中,出名的是莆田卤面呢?

因为这面在 *** 的过程中不仅配料非常多,而且卤汁还是用高汤炼制的。这让卤面的味道香飘十里,同时营养价值也飙升。

不过莆田卤面出名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因为莆田人在结婚的喜宴上,在过春节时,都会有这一道面食。要是你去莆田旅游的话,隔那么几米就能看见一家卤面馆。

4.涮九门头

这道菜可丰富的营养价值了,因为它是一道药膳兼霁的佳肴,并且还列入了全国的名菜谱。是不是相当高级。

他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至于是哪九个部位?就算是告诉你,你也不会太懂,还是让评论区的福建本地人,接地气地告诉你是哪些吧!这道菜吃起来鲜香嫩滑,他的药膳还有会使人精气神充沛,让你脉动一整天。

5.泉州烧肉粽

现在市场上太多的速冻粽子了,我建议大家去福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吃一下本地的泉州烧肉粽。和冰柜里面的速冻粽子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咱首先说泉州烧肉粽的配料,不仅有香香的糯米,还有肉,板栗,香菇,芋头等等。你在当地吃的时候,他还会给你沙茶酱,蒜蓉或者辣椒酱,根据你的喜好加上这些风味酱,简直美味极了!

6.光饼

他可是一道具有历史的传统福建小吃,历史可和戚继光抗倭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毕竟是那个时候创造的。

他除了平常当个小零食单吃,还可以加一些酸菜或者福建本地的特色美食都可以,随便你怎么搭配,不过牙齿齿不好的可要小心尝试哦。

以上六道福建美食,福鼎肉片、太平燕、莆田卤面、涮九门头、泉州烧肉粽、广东饼。都是福建数一数二可以排的上名叫的出号的美食。


不知道各位亲们都吃过几种?如果你想分享家乡的美食,记得在评论区评论哟,说不定下一次的美食分享就是你的家乡。

用大白话聊美食,让大家都懂吃!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哦!

福建最出名的6道菜,浓浓地方特色,咸香味美,都是当地人心头爱


福建菜又叫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州,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也展示了闽地靠山临海地域特色孕育出的饮食文化。闽菜的特点很多,比较讲究用汤来提鲜,擅长烹饪各种山珍海味,吃上去也是清爽可口,香味醇厚。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去福建必点的6大名菜,每道菜都是福建人的心头爱,连老板都?以为你是福建人。

1、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福州的特色名菜,还多次成为国宴的主菜。 这道名菜始创于清朝,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说 *** 并没有特别的难度,但确实很繁琐,它汇集了鲍鱼、海参、鱼唇、墨鱼等各种名贵食材,再加入提鲜的高汤,历经数小时的文火慢炖制成,鲜美可口,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想不好吃都难,如果去福建玩,切记品尝这道佛跳墙!

2、鸡汤氽海蚌

鸡汤汆海蚌是福州一道经典特色名菜,与“佛跳墙”齐名,做法很是讲究,取材于海中珍品海蚌(海蚌是一种长在滩涂地沙滩里的贝类,以福建闽江口,长乐的漳港一带,质量更佳),洗净后氽至八分熟,再冲入煮沸的鸡汤即成。成品看着虽清淡,却将闽菜所讲究的“清、淡、鲜、脆”全部囊括,蚌肉脆嫩,鸡汤鲜美。

3、白斩河田鸡

白斩河田鸡是福建省的客家名菜,被列为闽西客家菜谱之首,以其香、脆、爽嫩滑和一脱骨而深受赞誉。这道菜的用料一定要采用长汀特产的河田鸡(河田鸡因主产于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和米酒料酒才行,然后更大程度上保留鸡原始味道,同时通过蘸料激发出鸡的鲜味。

4、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建莆田、福州等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在福建的饭店和卤味店等地方都有卖这道菜,酸甜可口,外酥里嫩非常的下饭。原料中没有荔枝,而是用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经过油锅炸成卷缩状态,再佐以酸甜的料汁包裹着,这样烹调后的菜品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味道上都酷似荔枝,令人胃口大开。

5、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福建闽菜之闽南菜的经典名菜,以前只有在婚宴、节庆和祭祀等大事上才能吃到,是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它是以猪腿肉为原料,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大块,涂上酱油,掺和着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等佐料,用白纱布包裹,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大印,故称封肉。口感软糯又不腻口,连皮带肉一起嚼,不仅唇齿留香,还营养十足。

6、爆炒双脆

爆炒双脆可以说一道很有福州传统风味的美食了,很上得了台面。它以海蜇皮和猪腰为主料,非常讲究刀功和火候,肥厚的猪腰剞出细格花刀,再搭配同样脆爽的海蜇旺火爆炒而成,处理得很干净的猪腰,不带有腥味并且入味,和海蜇搭配吃起来都非常的脆,兼具了酸甜和浓稠两种特色,是福州人比较喜爱的一道黏糊菜肴。

中国菜-闽菜

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后来者。它强调海鲜和河鱼。福建沿海出产鱼类167种,鳖贝类90余种。它还生产食用燕窝、墨鱼和鲟鱼。这些特色产品广泛用于闽菜。南宋以后,福建经济文化开始蓬勃发展。清朝时期,闽菜逐渐名扬中国。

闽菜更大的特点就是汤汤。烹调 *** 有炖、煮、焖、快煮和蒸。切菜是闽菜的另一项重要技艺。大多数菜肴都是用海鲜制成的,如果切得不对,菜肴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风味。福建菜味微酸甜,少咸。一道菜的咸味越少,味道就越鲜美。甜味使菜肴更美味,而酸味有助于去除海鲜味。在闽菜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和着色材料是红酒糟。它由用红曲发酵的大米制成。在密封容器中保存一年后,谷物获得酸甜味和玫瑰红色。鸡、鸭、鱼,猪肉可以用红粒调味,还有螺壳、蛤蜊、贻贝、竹笋,甚至蔬菜。

佛跳墙
这道菜主要采用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火腿、香菇等28种食材。端至壶中,加入绍兴酒,然后用泥封口,炖10小时左右即可食用。正如中国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开壶盖,香香传于佛教徒,放弃祈福,跳墙求香”,故名。

鱼丸汤
闽菜的烹调材料大多来自大海或河流。这道菜主要以鱼为原料。将鱼肉剁成泥,加少许盐,姜汁,揉成球状。这道菜遵循鱼的天然原味。鱼丸光滑有嚼劲。此外,福建人甚至中国人吃火锅时,鱼丸是不可缺少的火锅材料。

春卷
春卷,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一道菜。虽然在很多省份都能找到,但福建人把它当作闽菜。春卷是由面皮和馅料制成的。蘑菇、韭菜、鸡蛋、豆芽是常见的馅料。此外,福建人喜欢在馅料中加入一些像蛤蜊这样的海鲜。将馅料炒熟,然后用面粉包装纸将馅料卷起来。春卷呈长管状。

标签: 闽菜 文化 研究论文 传播 简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