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传统中,减肥不仅仅是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达到的,还需要从整体调理身体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其中,祛湿被视为减肥的重要一环。国医大师李振华前辈创造了一方名为「理脾健运汤」的方子,下面将详细介绍其药材组成及功效。
理脾健运汤
理脾健运汤的组成包括白术、桂枝、泽泻、茯苓、薏苡仁、半夏、砂仁、木香、厚朴、玉米须、山楂和鸡内金。
在这个方子中,白术被用来健脾。它具有芳香气味,内敛而不浓烈,适合进入中焦脾胃。白术能够补充脾胃的正气,并且是健脾作用更好的药材之一。
茯苓则相对于白术来说,更擅长于祛湿。茯苓生长在地下的松根附近,靠吸取松木的营养存活。茯苓以其良好的祛湿能力而闻名,并且味道甘淡平和。
除了茯苓,薏苡仁、玉米须和泽泻也属于甘淡之物。这些药材通常没有明显的味道,但却能有效利尿,促进排湿。
茯苓和泽泻经常被拿来作比较,它们的功效相似但实力有差异。泽泻的药性比茯苓更为猛烈,而茯苓则可以作为食物常见于日常饮食中。
另外,在方子中还有桂枝,它具有辛温的属性,可以补充阳气。运动能够帮助减肥,从中医的角度看,运动能够增加阳气。桂枝能够温通心阳,暖化脾胃阳气,并将阳气传输至脾胃。此外,充足的阳气能够直接将湿气温化,就如同阳光能够晒干地面的水一样。
砂仁、厚朴和木香都是行气药材,行气即使气机顺畅运行,有助于湿气的消散。通过行气,湿气得以推动而有机会排出体外,并减少湿气的聚集,防止其形成痰。
山楂和鸡内金则具有消积化食的作用。在脾胃虚弱时,运化功能低下,容易产生积食,而积食正是湿气滞留的前兆。如果不解决积食问题,脾胃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湿气也无法全面祛除。
理脾健运汤服用 ***
主要药材:白术、桂枝、泽泻、茯苓、薏苡仁、半夏、砂仁、木香、厚朴、玉米须、山楂、鸡内金。
辅助药材(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添加):丹参、生地黄、当归。
煎煮 *** :将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锅中。
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煎约30分钟至药液浓缩为一半左右。
煎煮完成后,将汤液倒出,去掉渣滓,留下纯净的药液。
服用 *** :成人每次服用150毫升,分2-3次温热服用。
儿童和老年人的服用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和疗效,请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理脾健运汤」方子,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同时,建议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复诊,以便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理脾健运汤」方子的药材选择合理且各自发挥了祛湿的作用。通过祛湿,可以实现轻身减肥的效果。这一方子的医学原理基于中医的理论,经过层层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方子背后的医道。其中,药材的选择不仅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祛湿的作用,而且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进行搭配,使其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祛湿减肥的汤我是一名中药执业药师,也是一名吃货,平时喜欢做做好的!吃多了呢,就容易发胖,所以就研究了几种药膳汤,减肥祛湿,不伤身体!
今天分享的汤名字叫薏仁陈皮冬瓜排骨汤!材料就这三样,薏苡仁20g,陈皮10g,冬瓜100g,排骨适量.以汤炖之!冬瓜不削皮!简单易做!
从中药的方向给大家讲讲这个汤的好处!薏苡仁,属于利水渗湿的中药,性味甘淡,入脾、胃、肺经,利水而不伤正、健脾而不滋腻。陈皮,性辛、苦,温。入脾、肺经。能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湿浊。冬瓜就不说了,为什么冬瓜不削皮,就是因为冬瓜皮也是入药的,也是利水的!
薏米
当然,这个不是适合每个人,孕妇、婴幼儿和大便燥结的人群不能吃!记住了吗?那么做起来吧,好吃还能美美瘦!
一味化痰祛湿的千古名方,帮你甩掉痰湿、肥胖,化散结节在讲今天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自测一下自己是不是痰湿体质。
痰湿对照自查表 | |
1 | 舌头胖大,舌苔滑腻发白,舌头两边还有清晰的齿痕。 |
2 | 大便很不爽,黏腻,怎么也冲不掉,容易粘马桶上,而且臭气熏天。 |
3 | 脸上很爱出油,出汗,像渡了一层油光,还容易长痤疮。 |
4 | 多数是个胖子,虚胖,肚子上的肉肥满而松软。 |
5 | 有口臭,特别是戴口罩时有异味出现。 |
6 | 早上怎么都睡不醒,越睡头越沉,头重如裹,醒来后头晕晕沉沉。 |
7 | 好吃懒动,身上很沉重,很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躺着就不坐着。 |
8 | 睡觉时打呼声震耳欲聋。 |
9 | 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发甜,总感到有痰堵着咽喉部。 |
这些占了4条以上,基本就可以判断是痰湿体质了。占的条数越多,说明你体内的痰湿越重!
这个痰是湿气转化来的,湿气长期排不出去,就慢慢地出现了三个特征:黏、稠、滞。痰,可以流窜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上达头脑部位,下至脚底部位,中存脾胃肝胆等处。
- 痰在头部,会导致头部昏沉,头重;
- 痰在肺,可导致咳嗽咯痰、胸闷气喘;
- 痰湿在脾胃则容易脘腹胀满;
- 痰在躯体,会引发肥胖、水肿;
- 痰在皮下,可见局部结节、包块、纤维瘤等;
- 痰在经络,可导致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
痰湿黏浊难缠,想要连根去除是特别难的事,哪怕现在调理好了,可能过阵子就会卷土重来。
今天要说的这个千古化痰之一方:二陈汤,是治一切痰症的通治方、基础方,一般的痰湿症,它都能处理,而且只有四味药,就能把痰湿连根拔除,让你内外清爽。
二陈汤:法半夏、陈皮、白茯苓、炙甘草
方剂解析
化痰一定要健脾,这才是中医的治本之法,这里面陈皮、茯苓、甘草,都有健脾的功效,可见本方是多么的重视健脾。咱们再逐一地来看这四味药的分工:
半夏
不用多讲,半夏是化痰必备的一味中药,而且它能祛全身之痰,不管浊物在哪个脏腑,哪条经络,半夏都能给你化掉。
陈皮
陈皮同样是理气化痰的,它一方面配合半夏化掉痰浊,一方面给身体清理道路。
你想啊,痰湿滞留久了,会阻塞气机出现瘀滞,就像道路上出现了交通堵塞,先把道路通了,车子才能正常通行。
陈皮能理顺全身气机,阻塞没了,气血流通顺畅,痰也能顺利排出去了。
茯苓
可以健脾祛湿,它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像一块大海绵,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吸走,通过小便排出去,切断痰湿的“苗”。
甘草
既调和又能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脾胃的运化也就有力了,水液的代谢也正常了,就不会再生湿气,痰湿的根源也解决了。
这四味药合用,既能益气健脾,又可利水祛湿化痰,可谓标本兼治、功效宏大。而且夏天是一个助长湿邪的季节,所以特地在这个时候推荐二陈汤。
有用过的朋友,也可以分享下感受,大家一起探讨~
关注@甲乳专家王梅主任,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
身体肥胖?喝水都胖?简单几味中药,化痰、清热,给胖子减减肥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就是身体特别容易发胖,就连喝口凉水身体都能长肉的那种,身上的赘肉一层一层的,那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喝口凉水就长肉呢?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得?迅速,人们的生活和饮食都变得越来越好,难免有时候会有点贪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摆在面前,谁不心动,总是上顿吃完还没消化,下顿就跟着来了,食物都堆积在胃里,没有消化,这时脾胃的负担就会变大,晚上打的嗝,都散发着中午的饭菜味,不发怕才怪呢,还有就是跟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关系,平时上班一天都坐在椅子上对着电脑,这样一坐就是一天,基本没什么活动量,中午刚吃完饭,没有消化就又坐在电脑旁工作,晚上下班回家吃完饭就是躺床上玩手机,基本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不运动,日积月累,体内津液运转就会变得缓慢。
中医上讲,肥胖之人,体内就容易生痰,很多人。再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出现一些发福的现象,以前明明很瘦,怎么吃都变不胖,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胖,那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自然不如以前好,所以就会出现发福的现象,那应该怎么改善呢?当然是要先下气降逆,燥湿化痰,然后再来温阳化气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味化痰、清热的中药,这几味药分别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柏、苍术。
首先之一梯加入了半夏、陈皮这两味中药,众所周知,这两味药材都属于化痰的良药,也都属于辛温的药材,都入脾、胃、肺经,半夏善于燥脾湿化痰浊,还善降气,陈皮则善于调理脾肺气机,把气机在体内推动,运化,和半夏一起可把痰湿向下推动,行气化痰祛湿。
这第二?梯?加入了茯苓和甘草,茯苓是一味健脾祛湿的良药,其平和的性质善于利水,然而不会伤及正气,刚好可以把半夏陈皮降下的痰给排出体外,甘草的药性缓和则可以起到调和的作用。
这第三梯加入了黄柏和苍术,黄柏是一味苦寒的药材,入肾、膀胱、大肠经,中医上讲苦能燥湿,寒能泻热,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泻火除蒸的作用,入肾经,还可温化肾阳,刚好把体内流失的阳气给补充回来,苍术则是一味温苦的药材,辛能行散,温能祛风散寒,入脾、胃经,可以起到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
以上方中六味药材其实是二陈汤和二妙丸的组合,两个方子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燥湿化痰,还可以利水渗湿、清热泻火,温化肾阳,体内痰湿没了,火也清泻了,阳气也补回来了,脾胃吸收运化也好转了,身体自然而然也就瘦下来了。
?
中药减肥,绿色、安全、更健康中药减肥作为当下一种绿色、健康的减肥 *** ,其原理是:通过调理脾胃的运化机制,使体内的脂肪通过体内正常的代谢途径排出体外。
中医学认为:“肥胖的形成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湿浊内生,脂肪堆积。大部分人会出现疲劳、出汗、身体沉重、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口臭、怕冷、腰膝酸软等一系列症状。
为什么中药减肥,绿色、安全、更健康?
中药减肥是使用具有健脾、祛湿、降脂类的中药,通过消泻的 *** ,来恢复身体脾胃等脏腑的功能,将体内的湿与脂肪排出体外。只有体内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脏腑才能协调运行机制。
推荐中药配方:
生大黄、荷叶、白术、茯苓、泽泻、焦山楂、决明子、陈皮、甘草。
推荐用法:
建议打成粉末,制成茶包,当茶饮用。
祛湿之一方五苓散,竟能逆转脂肪肝?提到五苓散,号称利水祛湿之一方,其健脾化湿的功效可以治疗肥胖、水肿、小便不利等多种疾病,然而五苓散治疗脂肪肝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让我们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1、脂肪肝就是肝脏的脂肪增多吗?
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从而影响到肝的正常功能。我国整体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27%,高热量、高脂肪、高果糖的不健康的膳食结构,加上多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还有饮酒等原因,导致目前脂肪肝的起病年龄也趋向于年轻化。
大部分人基本通过超声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脂肪肝,一般按照肝细胞脂肪变的比例分为轻度(55-32%)、中度(33%-65%)、重度脂肪肝(>66%)。
2、中医如何认识脂肪肝的?
脂肪肝最早记载于《难经》中的“肝之积,名曰肥气”,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胁痛”“积聚”“肝癖”等范畴。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机不利,气化失调,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温化,可以导致体内津液、血液的代谢异常,从而引起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血行不畅,湿痰瘀血互结,导致脂肪肝的形成。所以治疗脂肪肝,首先要把体内痰、湿、淤血等排出体外,五苓散恰是利水祛湿的良方。
3、五苓散是如何清除体内的湿浊之邪的?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和桂枝5味中药组成,其中猪苓、茯苓、泽泻都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把身体内蓄积的水分收集到膀胱后排出;有人把泽泻和猪苓形象的比喻成西医学中的“靶向药”,形象的描述了猪苓和泽泻把排水的药力引入肾经,肾司二便,促进体内的湿浊之邪排出体外。方中白术和桂枝,白术是培土治水的要药,健脾的同时推动体内湿气运动;桂枝温阳化气,主要是振奋阳气的作用。水湿、痰浊之邪排出体外,不仅能使身体轻便,脂肪肝也能够逆转。
4、什么样体质的脂肪肝患者适合用五苓散呢?
评判是否适用五苓散证,有几个关键性的特点:
1)口渴;
2)吐水;
3)腹泻,大便不成形;
4)神经症状:头痛、头晕、眼花等;
评估一个患者是否适用五苓散,主要看的是患者的脸色,一般五苓散体质的患者脸色会发黄,会有明显的浮肿面貌,或伴有明显的眼袋,舌体胖大伴有齿痕。
5)腹部触诊虽然可以感受到紧绷,但是触及内部是软软的,可以听到腹部或肠道内“咕噜噜”的水声,患者往往会自述“虽然口渴但不能多喝,喝完不解渴,但是喝多就会肚子胀胀但难受,有时候打嗝还会吐出水”,这其实是非常适用五苓散的症状。
5、五苓散加减可以治疗各种脂肪肝
1)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五苓散按照比例打成粉,用大麦粥或者一般白米粥进行调服,或者用五苓散代茶饮也可以;
2)对于酒精性脂肪肝,可以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葛根,葛根可以解酒毒;
3)对于胆红素指标高的肝病,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茵陈;对于乙型肝炎“大三阳”的患者可以配伍小柴胡汤一起服用;肝病伴有黄疸的,需配伍大量赤芍或白芍,有助于清退黄疸;
4)对于肝病患者,要在五苓散方中加大白术的药量;
5)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需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当归和芍药等活血之药;
小结: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肝硬化,严重的可以发展成肝癌,所以一旦体检发现脂肪肝,是需要重视的。关键脂肪肝是可逆的,通过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完全可以逆转脂肪肝,何况还有五苓散保驾护航呢。
它是除湿草,除寒养血效果好!春天这么用一用,一年少生病!春季虽然天气转暖,但是阴雨天也随之开始多了起来。清明一到,天气阴沉,湿气加重,疾病就上门了。
常言道:“清明食艾,无灾无难”。因此,清明时节,除了吃“艾”,还能用“艾”。
艾草怎么用
艾草可食、可戴亦可入药,不同的搭配,疗效也大有不同:
1.艾草入食
艾叶也被称为“女性的养生草”,善温中、逐冷、除湿,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此外,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艾叶还可以帮助人体升阳,抵抗外邪,对脾胃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艾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能增进食欲。
2.艾叶蛋
材料: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艾叶、干姜可到中医院或中药店买)
做法:
(1)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
(2)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加进红糖,吃蛋喝汁,美味可口。
功效: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治女性气血寒滞;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胃部冷痛。
“艾姜煮蛋”不仅能治常见的寒性痛经,更能扫净女性体内的诸多恶寒症状,比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唇舌青紫、小便清长、大便稀而不成形、肚子冷痛、月经紫暗夹血块等。
3.艾草泡脚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可以缓解因肝肾亏虚导致的黑眼圈。
此外,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草还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
做法: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1/4,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入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出汗。
一般连续泡数次,约2~3天后即可见效。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
坚持一段时间后,由体内虚火引起的黑眼圈就会明显好转。
4.艾草洗澡
艾草浴不仅有利于防治感冒,对湿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艾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新陈代谢,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但具体情况须遵医嘱。
做法:取新鲜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然后取出艾草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洗浴。
5.熏艾
随着春季雨水逐渐增多,湿气日渐加重,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增加,室内熏艾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做法:用艾条进行熏烟30分钟,能起到对居室消毒杀菌、驱除虫害、清洁空气的作用,对呼吸道传染病等也有预防效果,且气味清香,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一些敏感患者可能对艾条气味不耐受,会觉得胸闷加重、咳嗽增多。
6.艾叶坐垫
怕冷、怕风、喜热饮、遇冷腹泻,这可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此时,不妨给自己做一个艾叶坐垫。
坐垫法曾受到清代名医吴尚先的推崇,他曾在《理瀹骈文》中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忧矣。”
做法:取艾叶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即可。
7.艾灸
艾灸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历时几千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意思是说:“点燃艾绒的火如同阳光一样,可以振奋唤醒人的元气,挽回人的生命。”
一般来说,艾灸主要适合于寒性体质或是感受寒邪而导致的病痛,表现为火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凉、易疲劳、精神不振、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等。
而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群,表现为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施艾相当于火上浇油,反而伤身。
灸的时候可以按时间灸,比如10分钟左右;或者按患者局部表现来看,在皮肤红的基础之上,周边发赤发红,这样的量就够了。
艾草使用注意
1.实热体质
艾草性温,有眼睛冒火、口舌生疮、口气重、大便干燥等实热症状的人群,不建议用大量艾草。
2.不宜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艾草会损耗人体内的阳气,加重体虚,不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会使免疫力下降,带来疾病。
3.儿童和女性月经期间
有些孩童,食用艾草容易产生过敏症状,要特别注意;生理期的女性也不建议食用艾草,用量过多反而可能出现月经异常。
湿气重则懒,一个祛湿燥湿的方子,宣畅气机,清热利湿,赶走懒气大家好,我是沈医生。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啥也不想干,总是被说懒,很委屈。其实你的懒,可能不是真的懒,而是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想一想你除了啥也不想干,是不是还总是昏昏沉沉的,脸上头发出油比较多,感觉嗓子里总是有痰堵着,吐不完,而且经常吃不下东西,犯恶心,大便黏腻不成形,还经常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肚子也比较大。
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身上的湿气太多了,所以才把你变懒了。
因为身上的湿气阻滞了气血的运行,所以我们的脑袋,肌肉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自然不想动,不想思考,长期下来,还会变成越来越大的痰凝,长成包块,囊肿,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燥湿化痰,宣通气机,让全身的气血畅通运行,就不容易发困发懒了。
今天沈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叫做三仁汤,可以宣通我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的气机,可以说全身都能到达,全身的气机都可以达到畅通。
这个方子叫做三仁汤,用到的药物分别是杏仁,薏苡仁,白蔻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制半夏。
杏仁宣通上焦肺气,薏苡仁化利中焦水湿,通草可以通利下焦肾,膀胱的湿气,这三味药,可以通过三个方向,以三焦的部位不同,来对三焦里的水湿做到燥湿化湿利水的作用。
滑石和竹叶可以清热利湿,制半夏,白蔻仁和厚朴可以燥湿化痰,有寒有热,对于我们身上的湿热,寒湿,都可以起到对应的作用。
同时白蔻仁和厚朴,可以宽胸理气,在整个方子化湿利水的同时,调畅气机,让全身的气机,气血可以通畅运行,全身都可以得到气血的营养,活力百倍,精神充沛。
三仁汤整个方子,可以调畅气机,化湿燥湿,对于水湿阻滞气血运行导致的头晕,四肢困重,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也有很多医生,在辨证的基础上,在原方上做一些药物和剂量的加减,来更适合每个人不同的情况。
比如湿气较重,导致脾胃虚弱,经常拉肚子,没胃口的,可以添加白术,茯苓这类健脾化湿的药物。
如果热气偏重,出现了口干口苦,嗓子肿疼的情况,可以添加黄连,栀子来清热燥湿。
总之,要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用药,以免自己随意使用,伤害身体。
健脾除湿的减肥“妙方”,一升一降,用正气把痰湿赘肉消化掉有些人容易“积食”、小肚子大。人呢?感觉沉重懒得动、乏力、昏沉沉的,做事没动力。这类人通常是脾胃运化功能不好。
简单点说,就是精华吸收不好,不好的东西又堆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可不得堵在那儿,上又上不去,下有下不去。
怎么办?两味药帮助调理。
一个鸡矢藤消积化浊,降胃中浊气,化开肠道的积滞;相当于把堆积在体内的废物,加速卸掉。肠道轻松了,脾脏这个五脏六腑的轮子也就能运行得更轻松更快。
另一个就是苍术健脾燥湿,升脾中清气,加速恢复脾胃的运化能力。
这两味药,一升一降,也常作为减肥药的基础方,用正气把痰湿赘肉消化掉。
使用起来也方便,平时两味药一起煮水喝即可。
提醒:
1、中药的服用需要辨证论治,具体请找专业医生帮助辨证;
2、即使能够服用,也应从较小量开始,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胖人得多囊,就是要祛痰湿,一个古方,化痰除湿,从根除病因对于多囊,很多女性应该都不陌生,它是年轻女性健康的拦路虎,影响美丽和生育。
对于一些伴有肥胖,月经不调,痤疮、多毛的这些多囊患者,这类多囊大多以痰湿为主,只要用中药把体内痰湿排出,大部分人都能够痊愈。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痰湿型多囊的常用方,给大家举个案例说下。
于某,女,28岁,23岁检查出多囊,伴胰岛素抵抗。患者月经量少、延后,形体肥胖,咽中有痰,带下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开始患者没有太管过自己这个问题,婚后两年一直未孕遂来调理,看诊过程中,患者好几次焦急地询问自己是不是没希望了。
安慰过患者后,我告诉她别担心,你这个是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阻滞),好好调理,吃一段时间中药,坚持锻炼,会如愿的。
于是给予苍术导痰汤加减: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益母草、鸡血藤。
二诊,服用中药以后,月经来潮,经量比之前增加。
继续用药巩固,期间半月复诊一次,随证加减。如此调理三个月后停药,期间月经周期恢复35~40天行经一次,经量正常。半年后随访,患者月经量,周期等一切正常,并于次月成功怀孕。
对于痰湿型多囊,我们一般以化痰祛湿、化瘀行滞、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首方就是苍附导痰汤。
本案患者患病日程长,且从无接受任何治疗,所以体内痰湿瘀滞比较重,我用苍附导痰汤极简,则可起到健脾化痰除湿,通络调经的功效。
体内痰湿一去,月经恢复正常运转,则可顺利怀孕,而且痰湿去了,没有了滋生病因的种子,所以只要生活作息保持得当,患者后期也就不容易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