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原(1901年-1970年),原名张国荣,字贞一,号达玄,福建省福州市人,是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化佛教的先驱者”。
释道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母和师长的喜爱。他曾就读于福州市的一所私立学校,并在学校里接触到佛教,从而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辍学出家,拜师于的佛教学者慧远法师门下,深入研究佛教经典和佛教哲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受到了的打压和迫害,许多寺庙被关闭或者改造,僧侣们被迫离开庙宇。然而,释道原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积极响应新中国 *** 的号召,投身于社会建设和人民教育的事业中。他曾担任过福建省教育厅宗教处处长和福州市文化局局长等职务,为推进教育和文化事业作出了的贡献。
1956年,释道原受邀赴美国参加了一次国际佛教会议,他在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化佛教的思考》的演讲,倡导佛教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推动佛教的现代化和普及化。这篇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被誉为“现代化佛教的宣言”。
释道原的著作丰富多彩,包括佛教经典研究、佛教哲学探讨、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其中较为的有《佛教与人类命运》、《佛教与现代文明》、《佛教道德与社会生活》等。
为了纪念释道原先生的贡献和崇高精神,福建省 *** 在福州市建造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供人们学习和缅怀。同时,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佛教寺庙和佛教团体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敬意和纪念。
释道原(1909年-1991年),原名吕承义,字道原,号人生,是中国近代的佛教导师,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释道原于1909年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家境优越。自幼聪慧好学,14岁时考入洛阳中学。在学校里,他成绩优异,尤其是对佛教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独自前往洛阳的白马寺参禅,探讨佛法。
1927年,释道原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主修哲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任学生会主席。毕业后,他先后在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同时,他也在佛教界活跃,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佛教的论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佛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保护佛教文化遗产,释道原于1953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协会,并任会长。他积极推动佛教的发展,倡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提倡佛教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在他的努力下,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还曾多次前往海外,参加国际佛教大会,为促进世界佛教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1年,释道原因病去世,享年82岁。他被誉为“中国现代佛教的奠基人”。
释道原著作丰富,主要有《佛教思想史》、《佛教文化》、《佛教教理》、《佛教史》、《中国佛教史》等多部著作。其中《佛教思想史》被誉为佛教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