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
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的患者
经过专家救治后
9月10日上午已经出院
秋天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
假期不少市民会到野外游玩
专家提醒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危险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医院四天前接收了一位来自南京溧水的阿姨,她在家里面干农活时,在水塘边看到了白色的蘑菇,采回家炒熟了吃,之后她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检查以后发现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有肝损的症状。
家人告诉医生,在午饭时看到烹饪过的野生蘑菇,也进行过劝阻,因此患者没有食用过多。医生对患者进行保肝、利尿、补液的急诊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根据患者提供的图片,专家推测应该是一种名为“白毒伞”的蘑菇,尽管看上去并没有毒性,但实际上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白毒伞,资料图
医生表示,广大群众对于蘑菇的认识有一点误解,比如颜色鲜艳、长相好看的,会认为它是有毒的。实际上有一些颜色并不是很鲜艳、长相也不是非常耐看的蘑菇,也是有毒的。
专家表示,想要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并没有简单易行的技巧,预防中毒的更好 *** 就是不要采摘食用。
春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病例的高发期,在此专家建议,尽量去购买常见的可食用菌菇种类,比如平菇、香菇等。如不小心发生了误食,请尽快就诊。
医生提醒,野生蘑菇的毒素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细胞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严重的话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以前也收过这样一例非常严重的病人,如果出现上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华中、华东地区常见毒蘑菇
注意分辨!
↓
珍爱生命,远离毒菇!
综合: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人民日报
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
广东疾控:这些野菜野蘑菇,都有毒!这个季节升温多雨,
野菜、野蘑菇都到了生长旺盛的时候,
据报道
近日云南有多人因采食野菜中毒。
随着气候变暖,当前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时期,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市民不应随便采食野生蘑菇。图片摄于2023年5月3日,广州大桥南。
5月4日,广东疾控发布紧急提醒:
这些“野菜”都有毒!
路边野菜不可随意采食!
广州也即将进入夏季高温季节,
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
5月4日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
鲜黄花菜、野生蘑菇、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
一起来看看
↓↓↓
食用野菜“大白花”
云南多人中毒送医
近日,云南有多名市民
因误食有毒野花而被紧急送医
据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部医生介绍:“先来了3个,后来又来了3个,他们说是在朋友家一起吃的大白花,呕吐、腹泻、心率慢、血压低,出现休克的情况。特别有3个是比较严重的,心率差不多都是四五十次。心率持续慢的话会出现心肌损伤,可能就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状况。“
那么导致多人中毒的大白花是什么?
云南人所说的“大白花”又叫玉荷花,也叫山荷花,多生长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坡、路旁、村寨周围,花中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等,有化痰、止咳、降血脂、血压等功能,常被采摘食用。
而与玉荷花有双胞胎之相的白杜鹃,却是带有毒素的,白杜鹃也可以叫做大白花杜鹃,又名大白花、羊角菜、白花菜、白豆花。花和叶都有毒,花在四川和云南一些地区是一种可供食用的野菜,但往往因漂洗煮沸除毒不够及食用过量而致中毒。
图源:昆明市场监管
据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医生介绍,在三四月份,医院收治的食物中毒的患者中,大白花中毒的占了首位。
广东疾控提醒
这些野菜有毒
不要随意采食野菜!
5月4日,广东疾控发文提醒:
路边的野菜不可随意采食,
需谨防中毒!
陌生野菜不能采,注意辨别有毒植物
在广东,常见的野菜有蒲公英、苦麦菜、野茼蒿、白花蒿、荠菜等。部分野菜存在易混淆的有毒品种,需谨慎辨别。那么,常见不可食用的有毒植物有哪些?
1
毒芹
茎上有沟,下有暗红斑点,开白色小花,整棵散发臭味,其有毒成分是毒芹素,全株均有毒,其中根茎最毒,儿童误服10g可致死,对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力,国内外常有关于动物食用毒芹中毒的报告。
×毒芹×
水芹
2
曼陀罗
别名大喇叭花,植株较高,约0.5-1.5米,全株均有毒,种子毒性更大。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食用和外敷曼陀罗叶均能引起全身性中毒,一般在食用30分钟后出现症状,多为急性突然发病。
×曼陀罗×
藜
3
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又名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大型常绿草本植物。海芋茎和叶内的汁液有毒,含草酸钙、氢氰酸及生物碱。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外接触会引致痕痒、麻木及发疹。
×海芋×
芋头
广州市监局: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三明治等食品
广州即将进入夏季高温季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
食物容易腐败变质,
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
5月4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提醒餐饮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供餐安全;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 *** 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
资料图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出,市民如发现餐饮单位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或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时,请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 *** 热线投诉举报。因食物中毒就医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保存就诊记录等证据。
知多D
这些野菜有毒!千万别碰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野菜有毒
当心!!!
这些“野菜”也有毒!
千万别碰
野菜并无特殊营养价值
1、野菜真是纯天然、更健康、更营养吗?
事实上,大部分野菜虽是自然生长的,但并不算绿色食品。长在公路、工厂附近的野菜,受到污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在野菜叶片表面沉积,长在公园、绿化带等地的野菜也可能喷洒过农药等,食用并不安全。
营养方面,虽然很多野菜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含量比栽培的蔬菜高,但因为野菜比较苦,且存在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大家在食用前会先浸泡、焯水,而经过处理后,野菜本身的营养物质也会流失,营养价值并不见得就比普通蔬菜高。加上野菜内草酸、生物碱的含量比较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此野菜并不存在营养上的优势。
2、特殊人群需注意
食用野菜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除了与野菜的种类、食用量有关之外,也与个人体质有关。
如鱼腥草、野生小蒜等野菜含有大量挥发油等植物活性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一些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马齿苋后,如果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
另外,春季的野菜大多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多数野菜属于寒凉食物,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食用。
食用野菜、野蘑菇中毒怎么办?
停止食用、催吐、就医
食用野菜、野蘑菇后有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食用。
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及时进行催吐。
携带剩余野菜、野蘑菇及呕吐物,及时就医。
出品:大洋网
综合:广东疾控、春城晚报、昆明市场监管、广州日报、@人民日报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宇、何颖思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来源: 大洋网
这两种蘑菇貌不惊人却含剧毒,湖南2周已有24人中毒“我堂叔特别喜欢吃这个蘑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摘回来吃,这次是在别人手中买了一斤做好后,给我妈妈送了一碗,没想到会出事 ”,看着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病房虚弱的母亲,来自湘潭韶山的小谭表示,与母亲王女士一起吃野蘑菇的堂叔已经不治身亡,另一对邻居夫妇则比较幸运,目前已经好转出院。
据小谭介绍,他所在的韶山市银田镇最近有不少人因为食用野蘑菇中毒,他心有余悸地表示:“味道再鲜美,以后也不敢吃了”。
“每年5~7月是发病高峰,最近两周我们科就收治了24名中毒者,其中家属放弃治疗3人、好转出院3人,其余的仍在抢救室和病房接受治疗。”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韩小彤教授表示,湖南地区每年5~7月雨水丰富,有利于蘑菇的生长繁殖,每年这个时候食用野蘑菇中毒的人也相对较多。
韩小彤介绍,该院收治的蘑菇中毒患者基本都来自农村,很多人是在出现不适两三天后才到医院就医,由于病情危重,从当地医院转到长沙,其中不少人出现了严重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更严重者还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全身多脏器衰竭,救治时间较长,救治难度也很大。
“最近这24名中毒者来自长沙、湘潭、永州等省内不同地区,大部分都是误食的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菌”,韩小彤表示,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菌是湖南地区常见的“肇事”毒蘑菇,别看这两者貌不惊人,却都是剧毒,其含有的肽类毒素误食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强烈的毁坏作用。
“很多农村老百姓对食用野蘑菇存在中毒风险不够了解和重视”,韩小彤表示,入院的蘑菇中毒者绝大部分都不是之一次食用野蘑菇,他们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以前吃过就没事。
对此,韩小彤提醒,毒蘑菇面前千万不要自诩为专家,不是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只要混入一个有毒的就能毒翻一桌人。野蘑菇味道再鲜美,也不值得拿生命去尝“鲜”!
韩小彤强调,一旦食用野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越早进行毒物清除,治疗效果越好;更好带着吃剩的蘑菇或者用手机拍照给医生看,以便专家对蘑菇种类和毒性进行鉴别;另外,蘑菇中毒存在假愈期,千万不要因为恶心、呕吐等不适减轻就掉以轻心,因为胃肠道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肝、肾功能损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哪些菌类不能食用?这些安全提示请查收野生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公众所喜爱,但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营养科主任、ICU二区科主任蔡阳平为大家科普哪些菌子能吃?哪些菌子不能吃?野生菌中毒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急救?
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健康提示来了→ < 潍坊食药监局提醒:切勿采食野生蘑菇谨防中毒近日潍坊降水丰富,温度、湿度较高,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风险较大。因此,潍坊市食药监局提醒广大群众切勿采食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就医,尽快抢救。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潍坊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据统计,2017年潍坊居民因采食野生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6起,占所报告数的24%。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食用者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病死率高且无特效疗法。
潍坊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 ***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因为好奇或满足口腹之欲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在路边摊贩处购买野生蘑菇。
潍坊市食药监局要求各餐饮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购和烹制来源不明、无法辨别是否有毒的野生蘑菇;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蘑菇混入其中。
此外,潍坊市食药监局提醒,市民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 ,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事故发生单位和救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发现食物中毒病人,应及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记者 孙小茹)
千万不要采摘误食!云南有毒野生菌种类最全识别进入6月
云南又到了一年一度野生菌大量采摘上市的季节
根据云南省统计数据显示,
近5年来,云南已有近千人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其中132人死亡。
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大家:
下面这些野生菌千万不要采摘和食用
有毒!有毒!
云南省疾控中心再次提醒:
1、不要采集和食用不熟悉的菌类。
2、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吃,一定要炒熟煮透;吃菌时不喝酒。
3、吃完菌后如有不适,如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等供图
多图!贵州最常见的30种毒蘑菇曝光,千万不要采摘和食用对云贵两省人来说,没有吃过野生菌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每到 7、8 月份,大自然的馈赠,美味的山珍——野生菌在山野间破土而出!
生活在野生菌的天堂,两省人在吃菌这件事情上自然是当仁不让。
然而,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是山珍,美味背后也 " 暗藏杀机 "。每年 " 食菌季 ",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今年以来,毕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已接收野生菌中毒病例 9 例,相比往年的中毒数量虽有所减少,但野生菌中毒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
野生毒菌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 *** 。因此,毒菌中毒防控更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
那么,哪些野生菌有毒呢?
这份权威吃菌手册记得转给家人!
下面这些野生菌千万不要采摘和食用
有毒!有毒!
来源:云上七星
颜色鲜艳就是毒蘑菇?没你想得那么简单!辨别毒蘑菇就看这一篇“红伞伞,白杆杆
吃完一起躺板板“
……
相信大家最近
都被这首歌彻底洗脑
调侃玩笑的同时
对不乱吃野生菌有了更深的印象
但你真的分得清它们是否有毒吗?
▼▼▼
“漂亮蘑菇不能吃”
“颜色鲜艳的有毒”
......
这些流传甚广的毒蘑菇辨别 ***
你肯定听说过
事实上
这些 *** 并不靠谱
不靠谱的识别 ***
错误一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具有剧毒。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所以不能太过绝对地凭色彩判断。
错误二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
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蘑菇可以生蛆。
错误三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蘑菇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四
“毒蘑菇受伤处会变色”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五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蘑菇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毒性很强。
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
有毒蘑菇有400多种
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
有40多种
60种常见的毒蘑菇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 ***
可以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远离毒蘑菇
01
不采摘
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大家更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02
不买卖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03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安全。
04
留意预警宣传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 *** ,留意预警宣传,尤其是要留意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的警示,防止误采误食毒蘑菇。
如果真的误食毒蘑菇
你可以这样自救
①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②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更好用布包着指头) *** 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孕妇慎用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③加盖毛毯保温。
④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⑤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
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
请广大群众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
野生蘑菇等菌类
End
内容来源丨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来源: 宜宾发布
路边的野蘑菇你不要采!请收下这份常见毒蘑菇图鉴听说
又有人在路边摘野蘑菇吃了?
这件事可千万别乱做!
(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时长共1分22秒)
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
据自媒体爆料,近日,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该女子称自己看见绿化带旁有蘑菇,想起来童年的味道,于是采回去吃,吃了后身体不适去了医院。医院医生表示,该子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的症状,食用的野生毒蘑菇为大青褶伞,经过治疗,转危为安,已回家修养。
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是我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之一。
在菜地、公园草坪、路边草丛、垃圾堆旁,甚至居家花盆中,都可能生长,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
一般大青褶伞出现在3至12月份,集中在6月至10月之间生长。俗语讲:“六月菇,没人哭”,其中就包括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属于剧毒蘑菇,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等四种毒素,致死率非常高。
近日,深圳气候潮湿、雨水充沛
各种菌类生长迅速
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前几个月
疾控部门在龙岗区嶂背郊野公园
发现了毒蘑菇致命鹅膏——白毒伞
是蘑菇界的“毒王”
去年龙岗区也发生过
误食白毒伞导致的中毒事件
去年2月龙岗区某市民在野外采摘了10朵白毒伞,回到家里做了一锅蘑菇汤与家人一起食用,大约6小时以后,两人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经治疗一人病情稳定,另一人病情较重,最终死亡。
此外,深圳还出现过这些毒蘑菇
它们有些三五成群
颜色与泥土融为一体
它们就是鬼伞
有的蘑菇菌盖边缘
则出现了诡异的黑边
它们仿佛被火烧过
似乎融在了一起
鬼伞家族里有很多种,野外生长的大多是墨汁拟鬼伞(墨汁鬼伞),或者晶粒鬼伞、刺毛鬼伞、庭院小鬼伞,大多都是毒蘑菇。
墨汁鬼伞
菌盖直径3.5cm~8.5cm,初期卵圆形,后渐展开呈钟形至圆锥形,成熟时盖缘上卷,开伞时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有褐色鳞片。菌肉薄,灰白色。菌褶弯生,密,灰白色至灰褐色、黑色。菌柄长3.5cm~8.5cm,直径0.6cm~1.2cm,白色至灰白色,空心。担孢子7.5~10x5~6μm,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深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有明显的芽孔。
晶粒鬼伞
菌盖直径2cm~4cm,初期卵形至钟形,后期平展,成熟后菌盖向上翻卷,淡黄色、黄褐色、红褐色至赭褐色。幼时有白色的颗粒状晶体,后渐消失。菌肉近白色至淡赭褐色,薄,易碎。菌褶初期米黄色,后转为黑色,成熟时缓慢自溶。菌柄长3cm~8.5cm,直径0.2cm~0.5cm,淡黄色,脆。担孢子7~10x5~6μm,椭圆形,光滑,灰褐色至暗棕褐色,顶端具平截芽孔。 网上“鉴毒” *** 不靠谱
对于毒蘑菇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鉴毒” ***
下面误区大家千万别踩雷
↓↓
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
在华南地区,常见的毒蘑菇有如下20多种,包括白毒伞、灰花纹鹅膏、土红鹅膏等。各位小伙伴要注意识别,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误采误食。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总归一句话
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不要靠近!会变得不幸!
【来源】龙岗疾控、人民日报、之一现场、西部决策
【作者】
深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