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高蛋白、低脂肪,一直都备受养生人士们的推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还曾提出过“一荤一素一菇”的饮食结构,可见菌菇在日常餐桌上的重要性。
那么今天,小二就给大家推荐一种外表白白胖胖、口感软糯滑嫩、满满都是营养的菌菇——口蘑吧~
口蘑
隐藏的“养生高手”
很多人可能以为口蘑的“口”,是暗喻它个头正好一口一个;但实际上,“口”字指的是河北张家口市。
口蘑原本是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野生蘑菇,因为以前这些物资都需要通过张家口市加工周转,再销往内地,所以就有了“口蘑”这个称呼。
在菌菇大家族里,口蘑不仅外表白胖可爱十分出众,营养价值也算是名列前茅。比如:
【蛋白质】菌菇被称为“零脂肪素肉”蛋白质含量大多较高,口蘑在其中更是一枝独秀,蛋白质含量高达38.7g/100g。要知道猪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0%~20%,牛肉平均也就在20%左右,用口蘑替代一部分肉类,有助于控制脂肪摄入、预防肥胖。
【钾】口蘑的钾含量为3106mg/100g,是香蕉的12倍之多,可作为食物补钾的良好来源。
【膳食纤维】口蘑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为17.2g/100g,约是韭菜、芹菜的10余倍,在蔬菜中也算是相当出色的了。
【烟酸】在常见食材中,口蘑的烟酸含量也是排名前列的,可达到44.3mg/100g。烟酸可起到激活胰岛素、辅助稳定血糖的作用,因此对于需要控糖的人群来说,口蘑是种不错的食材选择。
注意:烟酸不怕热、不怕光、不怕碱,但它怕水。所以处理烟酸丰富的食材时,迅速清洗即可捞出,不宜久泡。
此外,口蘑中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锌、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素。相比其他菌菇,口蘑的味道往往更鲜美,肉质肥厚,香气也很是浓郁。那好吃的口蘑,又该怎么挑呢?
牢记5点
挑出一颗好口蘑
1.看大小
口蘑不宜买个头太大的,口感通常都比较老。选购时建议挑选直径不超过4厘米的,口感一般会比较鲜嫩。
2.看颜色
口蘑本身颜色是白中略带一点灰的,而且因为运输途中难免有磕碰,所以会有部分地方变色的情况。如果摊位里所有的口蘑都一样通体洁白,那很可能是涂抹了保鲜剂或其它药物。
3.揉表面
用手指轻轻揉搓口蘑表面,约过一两分钟,其表面会因氧化而变成浅褐色。如果揉搓很久也没有任何变色,那也要小心,可能存在涂抹药物的情况。
4.看菌盖
好的口蘑表面较为光滑,菌盖比较圆厚。一般菌盖能将菌柄紧紧包住的口蘑,会更为新鲜。
5.闻气味
优质口蘑闻起来清香无异味,如果闻到了发酸、发臭的气味,那就不能购买了。
入菜这样做
味道尤其鲜
口蘑味道鲜美,清炒、红焖、煲汤、烧烤……做法十分多样。想问具体怎么做?下面这3种高手、大厨在《回家吃饭》里的烹饪 ***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缤纷口蘑虾酿
这道菜虾肉Q弹嫩滑,与口蘑搭配味道更是分外鲜甜。再加上洋葱碎、胡萝卜、蛋清,口感丰富有层次,清淡却又不寡淡。
银杏五彩牛肉粒
口蘑与牛肉搭档,蛋白质含量更丰富,而彩椒、芹菜、青豆这些配菜也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让这道菜的营养价值更为全面。
而且,经过上浆、焯水、再炒制的牛肉,十分嫩滑好嚼,对于牙口不好、又需要补充营养的老年人来说,这道菜再合适不过了。
银杏五彩牛肉粒
口蘑配上橄榄菜,既提香,又提鲜,口感清新不油腻,用来下饭、下酒都是一绝。
(CCTV回家吃饭)
吃蘑菇首选这蘑菇,比香菇鲜,硒仅次于灵芝,这样做,孩子抢着吃本期导读:吃蘑菇首选这个蘑菇,比香菇鲜,硒仅次于灵芝,这样做,孩子抢着吃
冬季滋补身体,别总是吃大鱼大肉,还适合吃一些蘑菇来补充营养,吃蘑菇首选这个蘑菇,口蘑也叫白蘑菇,菌盖洁白、肉厚、柄短。比香菇还鲜,味道异常鲜美。野生口蘑的营养价值尤其高,口蘑中含有硒、钙、镁、锌等十几种矿物元素,硒含量仅次于灵芝,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也非常好。
口蘑可以单炒,或是搭配其他的食物炒、炖,煎,涮,还可以煮汤。今天分享一道口蘑的做法,用口蘑和猪肉一起搭配做,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好吃下饭,学会了,做给孩子吃,让不喜欢吃蘑菇的孩子,也能抢着吃,下面分享这道菜肴的详细做法:
【酿口蘑】所需材料:口蘑10几个、猪肉150克、尖椒1个、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料酒半汤匙、白胡椒粉1茶匙、酱油1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口蘑冲洗干净,沥净水分,再把口蘑的伞柄掰下来不用。
2.把猪肉剁成肉馅,要把肉馅剁得细腻些。
3.大葱切成末,姜切成末,尖椒去蒂去籽,先切成丝,再切成末。
4.把肉馅放在大碗内,加入料酒,酱油,少许盐,白胡椒粉,葱姜末,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匀,再分次淋入适量的水,朝一个方向把水搅进肉馅里,把肉馅搅匀上劲。
5.把口蘑顶部切十字花刀,再把口蘑顶部朝下,伞窝朝上,摆在盘子内,把每个口蘑的伞窝处撒上少许面粉,面粉有粘性,这样 *** 时肉馅就不会脱落。
6.把肉馅逐个酿进口蘑的伞窝处,肉馅要压实,抹平。
7.锅内加入油烧热,把口蘑带肉馅的一面朝下,逐个放入锅内一起煎制,把肉馅的一面煎制金黄,再翻面,煎制口蘑的顶部。
8.把口蘑的顶部煎至微黄,再把口蘑翻面。
9.淋入少量的水,再加入少许酱油,蚝油,烧开,盖上锅盖,焖制1-2分钟,期间,把口蘑翻一次面。
10.到时间后,打开锅盖,把口蘑盛出,摆在盘子内,把汤汁留在锅内,下入尖椒末,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薄芡,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
11.把芡汁淋在口蘑上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酿口蘑就做好了。
小贴士:口蘑伞盖表面黏滑颜色太白的可能是漂洗过的,伞盖已经展开菌膜破裂露出菌褶的是比较老的,蘑菇根的地方发褐变色,一动把儿容易掉,这样的不新鲜不适合买。口蘑的蘑菇柄带土的说明没洗过,比较好储存。菌褶外露得会比较老口感不好,更好不要买。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欢迎关注:冬至雪夜,每天都会发布原创家常美食做法!
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的正宗做法,汤浓味美,看得我直流口水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味食光记!我是亮子。今天咱们做一个小鸡炖蘑菇。
这是山里采的榛蘑,先给它泡上。倒点热水泡一会儿,用热水泡,时间能缩短一些,而且泡发的充分。
再把鸡块洗干净。昨天还留了几个鸡冠子,今天把它跟小鸡一起炖上得老香了。
现在咱们给鸡块焯一下水,把鸡腰子还有鸡肝先挑出来了。放点料酒去腥。
再来切点葱、姜、蒜、姜片。
锅里水开以后,捞出控水。
另起锅烧油,油热以后倒入葱、姜、蒜。炒出香味以后倒入鸡块翻炒,稍微多炒一会,炒至鸡块干香。
倒点老抽调色,再倒点生抽调味。
炒匀以后添水,稍微多添点汤,多炖一会儿,这个小笨鸡不好烂。
现在开始调味:放适量精盐,来一勺十三香,盖盖先炖一个小时
这会儿把蘑菇摘一摘,如果有大根的话给它撕掉,然后大朵的撕开,
摘好以后再给它清洗几遍,然后攥干水分备用。
现在有一个小时了。打开锅盖把蘑菇倒里面,把鸡腰子、鸡肝也放进锅里。
开小火再炖20分钟。
时间到,放点味精,不喜欢吃的可以不放。
然后开大火收汁,汤汁收干以后关火出锅。
这样这道小笨鸡炖蘑菇就做好了。这个不是普通的小鸡,是自己家养的小笨鸡。
特别好吃,而且这个蘑菇是野生蘑菇。味道特别鲜!
喜欢的话你也试试吧!
我是亮子,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谢谢
山鸡炖榛蘑,入味深透,咸鲜味正,酱香浓郁山鸡炖榛蘑
小鸡炖蘑菇是东北的传统菜,此菜对其进行了简单改良,在大骨鸡中添入土豆干,炖出的汤浓稠得恰到好处,可直接入口;榛蘑提前用葱、姜、八角、鸡汤煲熟后再与鸡肉同炖,入味深透,更添鲜美。
原料:
大骨鸡(又名庄河鸡,体型较大,肉质细嫩)、土豆干、 野生榛蘑。
调料:
葱、姜、八角、东古一品鲜酱油、老抽、盐、味精、鸡粉、十三香。
提前预制:
1.土豆烀熟后切成片,晒制成干。
2.土豆干、水晶粉用清水泡软。
3.大骨鸡剁成小块,汆水后洗净。锅入底油烧热,下葱、姜、八角炸香,放入鸡块煸炒至鸡皮微黄,添清水没过鸡块,调入适量盐、鸡粉、东古一品鲜酱油、十三香烧沸,倒入高压锅压熟,盛出鸡块待用。
走菜流程:
1.泡软的土豆干与榛蘑一起入锅内焯水,起锅沥干水分。
2.锅内下入豆油、鸡油,放入葱、姜、八角煸香,然后倒入土豆干和榛蘑,大火翻炒。
3.烹入东古一品鲜酱油、老抽翻炒均匀,调入十三香,加入四勺鸡汤,大火烧沸。
4.调入盐、鸡汁,倒入提前压熟的鸡块,放入泡软的水晶粉,炖约5分钟,起锅盛入盆内,撒入香葱花、香菜,带卡式炉上桌,边加热边食用。
*** 关键:
水晶粉要泡发得稍微欠一点,放入锅中后才能充分吸入鸡汤,更入味。
小鸡炖蘑菇,年夜饭桌必备硬菜,这样做全家都吃不够-“孩子,来个小鸡炖蘑菇!”
-“没有。”
-“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不差钱》,不但捧红了小沈阳,还捧红了一道东北菜:小鸡炖蘑菇。不过这道菜,在东北早已是家喻户晓,甚至被作为招待贵客的必点之菜,所谓“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断魂”,足见这道菜的影响力之大。
在东北,“小鸡炖蘑菇”号称四大炖之首的,几乎家家逢年过节都会做,但是不见得谁都能够做的好吃,如何能够把它做的好看又好吃,妈妈菜 今天教你做。
准备一只小笨鸡,越笨越好,越笨越香。
改刀剁成大块,处理干净,注意鸡翅,鸡腿别切碎了。
用温水泡上红薯宽粉备用,起锅烧水,水开下蘑菇。蘑菇更好是选用野生的榛蘑,家里有条件或者有亲戚的就吃香啦。如果没有就用香菇就可以了。
起锅,将鸡肉冷水下锅,倒入两勺料酒,烧出血沫后将鸡肉捞出,清水洗净。
起锅烧豆油,放入葱、姜、八角、干辣椒爆香
爆香后加入小鸡,加入一大勺黄豆酱油炒至干香,这样炖出来不腥
加水没过食材,加入一小勺盐,味素,倒入泡好的蘑菇,盖上锅盖小火炖半小时。
半小时后,加入备好的红薯粉条,再次盖上锅盖炖10分钟。最后撒上葱花即可。
一道传统的东北硬菜就做好了,这道菜可算是地道的原汁原味了绿色食品了哦!味道那真可是鲜美无比了。
我是 学做妈妈菜,一个热爱生活做法的干饭人。
野生蘑菇怎样做孩子更爱吃?八种烹饪 *** 火遍全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世界粮农组织,已经把菌菇列为更佳饮食结构!
它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膳食纤维、呈鲜味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族、钙、铁、磷、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不仅如此,它还是地球上是最早的物种之一。历经亿万年而不灭,说明在它们的身体里一定有着“长生”的神奇密码。是当之无愧的“山珍”!
所以,为了健康和品质生活,我们也应该把它提到餐桌上来了!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蘑菇的烹饪 *** :
一、香煎:
香煎,就是在平底锅上煎着吃。这种手法适合肉厚的蘑菇。
1、香煎松茸:
材料:松茸、黄油、黑胡椒碎、罗勒草、盐等。
做法:松茸洗净,切厚片,平底锅放黄油(其他油也可),小火融化;
放入松茸片煎至两面金黄色,撒入精盐、黑胡椒碎,出锅装盘。
(如果有罗勒草,可以跟松茸片一起煎,味道更鲜香)
2、香煎草白蘑:
材料:草白菇(香菇、鸡腿菇)、黄油(其他油也可)、洋葱、耗油、盐等。
做法:蘑菇洗净去蒂拭干,洋葱切碎,平底锅放黄油(其他油也可);
碗口朝下大火煎2分钟,翻过来,把洋葱碎和耗油拌匀,放入蘑菇碗口里;
碗口朝上,再煎2分钟左右,里面出汤汁即可。汤汁千万别扔,特别好喝!
二、爆炒:
爆炒,就是用大火快速的炒。这种手法适合肉薄的蘑菇,当然也可以把厚蘑菇改刀薄片或小块。大多数蘑菇都性格随和,可以跟很多食材搭配。
1、榛蘑炒土豆片
材料:榛蘑、土豆、尖椒、油盐、葱、姜、大蒜、生抽、水淀粉、白糖等
做法:土豆切片,尖椒去蒂切,榛蘑洗净焯水;
油烧热,将土豆片炸制金黄,捞出待用;
葱、姜、蒜爆锅,下入榛蘑翻炒2-3分钟,再下入炸好的土豆片,尖椒片,生抽、耗油、白糖等调料,大火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2、黄蘑炒鸡蛋
材料:黄蘑、鸡蛋、十三香、鸡精、盐、耗油、葱姜蒜等。
做法:黄蘑去跟洗净攥干,鸡蛋打散,葱姜蒜切碎;
油热后滑入蛋液,定型后盛出;
葱姜蒜爆锅,放入黄蘑翻炒,放少许耗油、十三香、鸡精;
倒入炒好的鸡蛋,撒上葱碎即可出锅。
3、猴头菇炒青椒
材料:新鲜猴头菇2个,葱姜蒜少许,青椒2个,盐小勺,蚝油2勺。
做法:将猴头菇、青椒掰成小块;
葱姜蒜爆锅,大火爆炒猴头菇,炒至软塌微微有点出水后,加入盐和蚝油等调料;
最后再加入青椒,大火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4、松树伞炒肉
材料:松树伞、五花肉、土豆、葱姜蒜、生抽、耗油、鸡精、淀粉等。
做法:蘑菇焯水,葱姜蒜切碎,五花肉、土豆切片;
土豆片炸熟;
葱姜蒜热油爆锅,放入五花肉翻炒几下,放入生抽、耗油,肉变色放蘑菇,大火翻炒;
蘑菇入味,放入土豆片、 少许盐鸡精,淋入水淀粉,勾薄芡,撒上小葱碎即可出锅。
5、榛蘑炒小白菜
材料:小白菜,榛蘑,胡萝卜、五花肉、生抽、蚝油,淀粉,葱姜蒜等
做法:榛蘑、小白菜洗净焯水并沥干水分,五花肉、胡萝卜切片;
葱姜蒜爆锅,放入五花肉翻炒1分钟,放蚝油、生抽调色调味;
依次下入蘑菇、胡萝卜、小白菜,翻炒片刻,淋入水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如果追求菜品颜值,滴几滴香油,既能提升亮度又能增添香味。
三、干炸:
干炸,就是用淀粉、鸡蛋等做糊,包裹食材,进行油炸。适用于鲜蘑或冷冻的蘑菇。(风干的蘑菇即使泡发好了,口感也不如鲜蘑好。)
1、软炸黄蘑
材料:黄蘑、淀粉、面粉、干辣椒、花椒、葱姜蒜、椒盐等
做法:黄蘑撕成小块,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攥干备用;
盆中打入两个鸡蛋,放入淀粉、面粉(1:1),倒入少许白醋搅拌均匀,再分次加入清水,调成能够拉丝的脆皮糊;
黄蘑条放入脆皮糊中拌匀,然后淋入一些植物油(起酥又防粘);
油温6成热,挂糊的蘑菇下锅,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控油;
锅内留底油,放入干辣椒、花椒和蒜片小火煸炒出香味,放入炸好的蘑菇、葱花和红椒粒,利用余温炒出葱香味,最后撒入白糖孜然、椒盐,美味即成。
2、干炸榛蘑
材料:榛蘑、淀粉、面粉、十三香、辣椒粉、盐、耗油等
做法:榛蘑撕成条状,盐水洗净攥干备用;
盆中放入淀粉、面粉(2:1)、十三香、耗油,用少量清水调成糊;
油温5成热,蘑菇条挂糊下锅,炸至定型后捞出;
待油温再次升高,下锅复炸,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控油;
撒上椒盐、辣椒粉即可装盘。
四、乱炖:
乱炖,就是各种食材一起放到锅里,长时间炖煮。这种手法适合干蘑菇。
1、小鸡炖蘑菇
材料:干榛蘑、小笨鸡(三黄鸡)、粉条、葱姜蒜、生抽、老抽、耗油、食盐、花椒、大料、桂皮、草果、干辣椒等。
做法:干蘑和粉条温水泡发,鸡切块焯水;
葱姜蒜爆锅,放花椒、大料、桂皮、草果、干辣椒等各种调料炒香;
放入鸡块翻炒2分钟,放生抽、老抽、耗油调色(也可以炒糖色调色);
倒入热水(老汤、啤酒更好),水开后小火炖30分钟(普通白条鸡炖10钟就行);
鸡肉熟了,放蘑菇、粉条,继续炖十分钟,大火收汤即可。
2、鲍鱼黄蘑小焖鸡
材料:黄蘑干、小鲍鱼干、干元贝、鸡肉、葱姜蒜、干辣椒和香菜
做法:黄蘑干、小鲍鱼干和干贝温水泡发,鸡肉剁块;
葱姜蒜爆锅,放入鲍鱼、鸡肉块大火爆炒至金黄微干,加水、生抽、耗油、白糖煮20分钟;
收汤后,放入黄蘑翻炒1分钟,淋入水淀粉勾芡,撒上香菜,出锅即可。
五、煲汤:
煲汤,就是用砂锅长时间慢熬食材。这种 *** 熬出来的汤,尤其是菌汤是最补人的!
1、榛蘑筒骨山药煲
材料:筒骨、干榛蘑、胡萝卜、山药、葱姜、枸杞、骨头汤料1包、盐、鸡精、料酒。
做法:筒骨剁块(可以买现成的),胡萝卜山药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榛蘑温水泡发洗净;
砂锅里加半锅水,筒骨焯水洗净放入锅里,加入料酒、葱姜片、骨头汤的调料和榛蘑;
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炖煮1个小时;
1小时后加入山药和胡萝卜块,中火继续炖煮20分钟;放盐、鸡精、枸杞、香菜关火焖5分钟即可。
2、鲜虾鸡蛋杂菌汤
材料:鲜虾、鸡蛋、杂菌、胡萝卜、香菜、盐、鸡精、胡椒粉等
做法:虾挑虾线、去头去壳(头和壳留着),虾仁切段,杂菌和胡萝卜切丝,香菜切段;
鸡蛋炒熟炒散盛出,热油炒虾头虾壳,炒出虾油后,倒入开水,大火煮3分钟,捞出头和壳;
放入杂菌丝、萝卜丝、虾仁丁、鸡蛋碎,盖盖熬5分钟;
关火,放香菜段、盐、鸡精、胡椒粉即可。
3、猴头菇炖鸡汤
材料:猴头菇1个,鸡腿1只,猪大骨头2块,枣(干)2颗,食盐1茶匙,姜1块,山药莲子等。
做法:干制猴头菇用盐水浸泡一夜,再用开水煮5分钟,捞出撕成小块;
鸡腿及猪骨焯水洗净;
砂锅倒入半锅清水,放葱姜八角桂皮,鸡腿猪骨,猴头菇,红枣山药莲子等,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1小时,放盐调味!
六、烧烤:
既可以用木炭,也可以用烤箱。
1、白兰地烤白菇(烤箱)
材料:草白菇、培根或火腿(片)、芝士碎,洋葱、香菜,黑胡椒、盐、白兰地(酒)。
做法:蘑菇去柄留帽,洋葱、培根或火腿(片)、香菜切碎;
蘑菇上、下小火煎至微黄,盛出备用;
热油爆香洋葱、火腿碎,淋入白兰地(酒),放入香菜碎、黑胡椒和盐,翻炒均匀关火;
将洋葱碎等填入蘑菇的空心里,撒上芝士碎,放入烤箱;
烤箱180度、5分钟左右,芝士融化即可出炉,表面撒些罗勒碎或者香菜碎。
2、蒜蓉烤金针菇(炭火或烤箱)
材料:金针菇、蒜、小米辣、小葱、生抽、耗油、锡纸等
做法:金针菇洗净沥干,蒜、小米辣和小葱切碎,锡纸做成盒子;
金针菇放到锡纸盒里,在炭火或烤箱里烤软,取出;
蒜碎、小米辣碎、生抽、耗油均匀的搅拌一起,倒在金针菇上;
放炭火或烤箱中,再烤5分钟,撒上小葱即可。
七、做馅
1、黄蘑馅饺子:
材料:黄蘑、韭菜、猪肉、葱姜、花椒、酱油等调料,面和温水。
做法:温水和面,饧10分钟。肉绞馅,葱姜绞碎,黄蘑剁碎;
肉馅加水顺一个方向搅打上劲,放葱姜碎,酱油、耗油、花椒面、香油等。加入黄蘑和韭菜碎。
擀面包饺子!
2、香菇油菜包:
材料:面粉、酵母、温水、白糖;油菜、香菇、胡萝卜、鸡蛋、油、蚝油、盐、胡椒粉、鸡精、香油。
做法:用酵母、温水、白糖发面(面和酵母比例100:1),油菜、香菇、胡萝卜洗净切丁;
热油把鸡蛋炒熟炒散盛出,再用油把油菜、香菇、胡萝卜丁炒软,出锅装盆;
鸡蛋碎和菜丁放一起,加盐、胡椒粉、鸡精、蚝油调味,最后淋入香油,搅拌均匀。
发好的面,切成面剂,擀成面饼,放入适量的馅料,捏成褶子收口。
包好的包子盖上保鲜膜,二次醒发15分钟,放入笼屉里,冷水上锅蒸12分钟,关火后再焖3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仔细看看,其实他们做的也没什么难度嘛!只要用心,咱们也能做到!
民以食为天!吃都吃不好,我们的生活能有品质保障吗?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从现在起,我们也要为自己用用心了!
健康和品质,就从一朵小小的蘑菇开始吧!
舌尖上的野三鲜,五月抓紧吃,这样做太香了,鲜嫩可口,好处多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五月,是野菜最丰富的季节,南方早已过季的野菜,北方才枝繁叶茂,遍地野菜分外香。五月是采摘野菜的黄金季节,所以,无论多忙,舌尖上的野三鲜,五月抓紧吃,这样做太香了,鲜嫩可口,清热解毒又去火,好处多多。
1、刺嫩芽
刺嫩芽也叫刺老芽,被誉为"山野菜之王"。营养成分极丰富,富含16种氨基酸和22种微量元素,多种含量都比人参高,被誉为“天下之一山珍”,"山野菜之王"。有强壮筋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的作用。
推荐食谱:凉拌刺嫩芽
食材:刺嫩芽1把;蒜、熟白芝麻、生抽、自制辣椒酱、糖、胡椒粉、蚝油、麻油、小米辣各适量。
做法:采摘回来的野生刺嫩芽,浑身带刺,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清水冲洗干净,焯水后再摘掉老叶是比较安全的。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滴几滴油,下入刺嫩芽焯水。
将叶子捞出,放凉水中浸泡一下,此时可以摘掉老叶,去掉根部,然后挤干水分放盆中,最后用凉白开清洗一遍再食用。
将刺嫩芽码入盘中,大蒜去皮洗净切碎,生抽、醋、蚝油、白糖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所有的调味料倒入碗中调匀,口重的还可以加点盐。
将拌好的调味料倒在刺嫩芽上就OK了!吃的时候可以拌一下,直接蘸调味料也不错。
2、刺五加叶
刺五加属五加科,与人参是同一科。药食两融食材,能镇静安神也能调节神经,并能提高人体的抗衰老能力,有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的作用。
推荐食谱:香炸刺五加叶
食材:刺五加叶200克;面粉70克;油、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采摘回来的刺五加叶摘洗干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加一勺盐和少许油,然后加入刺五加叶焯水。
捞出过冷水,然后攥掉水分,更好分成一片一片的。
面粉加入盐、绿胡椒粉拌匀,加入适量的水调成面糊,然后把刺五加叶均匀地裹上面糊。
锅内加入适量的油,油开下入裹上面糊的刺五加叶,炸至酥脆捞出装盘,控净油或者用厨房纸吸干净油。
3、山芹菜
山芹菜的学名叫短果茴芹,是芹菜中的高級珍菜。山芹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盐酸、钙鉄磷等。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高出西芹38倍,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出西芹五倍以上,铁含量則是常見蔬菜的10-30倍。有散寒解表,祛湿止痛,降血压,助消化等保健功效。
推荐食谱:山芹馅水饺
食材:面粉300克;猪肉300g克;紫薯、小叶山芹菜、猪肉300g克;油、盐、生抽、料酒、五香粉、蘑菇粉、葱、蚝油各适量。
做法:面粉一分为二,一半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团揉匀,另一半加入适量的紫薯粉、适量的水揉成面团揉匀,盖上保鲜膜饧着。
小叶野芹菜摘洗干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加少许盐、油,下入小叶野芹菜焯水,颜色变深绿捞出过冷水,攥掉水分切碎。
瘦猪肉馅加入葱末、老汤沿一个方向搅拌均匀,让肉馅充分吸收老汤的汁液,再加入山芹碎、盐、油、葱、五香粉、生抽、蘑菇粉、少许料酒、蚝油拌匀。
包饺子,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均匀的小面剂子,擀成饺子皮,包上馅两手对捏就好了,非常简单人人都会包。
煮饺子:锅中水开后下入饺子煮开,点入冷水,第二次翻开再点入冷水,第三次翻开即可出锅,饺子煮的恰到好处。
舌尖上的野三鲜,五月抓紧吃,这样做太香了,鲜嫩可口,好处多多。欢迎留言,共同交流,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炖鸡真香此文为大海微澜原创图文,盗文盗图必究
本期导读: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随吃随取,冬天炖鸡真香
在东北,过了立秋节气后,是野生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个季节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野生蘑菇,其中,榛蘑更受欢迎,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榛蘑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们所认知,但仍然无法人工培育的野生菌类。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好处。
如果你是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建议你多吃点榛蘑,对眼睛视力保护很有帮助。榛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滑嫩爽口。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高要求,榛蘑一直是绿色保健食品的代表之一。野生榛蘑每年随着气候条件的不同,产量差异很大,榛蘑味道虽非常鲜美,所以,入秋后,看见这个榛蘑别手软,都是纯天然野生,但却因为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可以买上一些保存起来,榛蘑的保存 *** 有两种,腌渍和冷冻法,和晒干保存,随吃随取,太方便了,晒干的榛蘑,留到冬季炖鸡吃,真香。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就是用干榛蘑和鸡肉一起炖制而成。
榛蘑在食用上可荤可素,鲜榛蘑可以用来炒,干榛蘑炖鸡最为理想,下面分享下榛蘑的保存 *** 和做法:
*** 一: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摊开,放在太阳下晾晒,把榛蘑晒干,晒干后的榛蘑,要用密封的保鲜袋装好,防止榛蘑过多的与空气接触,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密封保存。
*** 二: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再把榛蘑投洗干净,锅里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水开后,煮1-2分钟,把榛蘑煮至变软,关火,将榛蘑捞出晾凉,装进可以密封的保鲜袋内,榛蘑要带一些水,不要太干,放冰箱冷冻保存,吃时,取出室温解冻即可。
还可以把榛蘑焯水后,捞出晾凉,放在坛子内,放一层榛蘑,撒一层盐,直至把榛蘑都装进坛子内,最后再撒上一层盐,盖上盖子,放到阴凉处保存,随吃随取,吃时,捞出一些,放道清水中投洗一下,洗去一部分的咸味。
榛蘑的家常做法:
【榛蘑烧土豆片】所需材料:榛蘑(鲜)、土豆、尖椒、油盐、葱、姜、大蒜、生抽、水淀粉、白糖、
做法步骤:
1.这道菜肴用的是腌制的榛蘑,味道比较咸,所以,要把榛蘑放到温水中浸泡一下,再投洗2遍,去掉一部分的咸味。
2.把土豆去皮洗净,再把土豆切成稍厚一些的片,土豆片切得太薄,烧制时,容易碎。把尖椒去蒂、去籽,再切成片。
3.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土豆片炸制,将土豆片炸制金黄,表面炸出一层硬壳,将土豆片捞出,沥净油待用。
4.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葱花、姜末、蒜片爆香。
5.下入榛蘑翻炒2-3分钟。
6.再下入炸好的土豆片,尖椒片,一起大火翻炒均匀,淋入生抽,加入白糖,翻炒均匀,淋入适量水淀粉勾芡,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烧土豆片就做好了。
【榛蘑炒白菜】所需材料:白菜4-5叶、榛蘑(鲜)1斤、猪肉150克、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大蒜2瓣、酱油1汤匙、料酒1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白菜叶剥下来,洗净,沥净水分。
2.再把白菜叶用手撕成块,白菜帮用刀片成片,白菜片成片,更容易入味。
3.把猪肉切成片,葱切葱花,姜切末,大蒜切片。
4.把榛蘑挑去杂质,剪去根部,投洗干净,锅内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把榛蘑焯水至变软,将榛蘑捞出,沥净水分待用。
5.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猪肉翻炒,将猪肉翻炒至颜色变白,下入葱花,姜末,蒜片一起翻炒出香味。
6.下入白菜大火翻炒,将白菜大火翻炒至菜叶变蔫。
7.下入榛蘑一起翻炒2-3分钟,使榛蘑的味道和白菜,猪肉融合在一起,加入盐,酱油和料酒翻炒均匀,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薄芡,大火加热至汤汁包裹在食材上,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炒白菜就做好了。
【小鸡炖蘑菇】所需材料:小笨鸡1只、榛蘑(干)200克、粉条1把、油盐适量、大葱1段、姜1块、大蒜3瓣、花椒10几粒、大料2个、桂皮1小段、干辣椒2-3个、红烧酱油半汤匙、酱油2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半汤匙、
做法步骤:
1.把鸡在火上烤一下,把鸡皮上的绒毛烤掉,再把鸡清洗干净,斩成块。
2.用冷水将干榛蘑表面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温水发开菌褶,再用手朝一个方向轻轻旋搅,让泥沙沉入盆底。把榛蘑捞出来沥净水分,放在盆内,重新加入温水浸泡10分钟。
3.把干粉条放在盆内,加入温水,把粉条泡软。
4.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鸡块翻炒,将鸡块的水分煸炒出来,表面微微发黄时,加入葱段、姜片、蒜粒,花椒,大料,八角、桂皮、干辣椒,继续翻炒,翻炒出香味,淋入料酒,红烧酱油和酱油,翻炒均匀,使鸡块上色和去腥。
5.把泡榛蘑的水和榛蘑一起倒入锅内,水量要没过鸡块,加入白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制1小时左右,把鸡肉炖酥烂。
6.到时间后,下入粉条,加入盐调味,继续炖制,把粉条炖至变透明,关火,盛出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鸡炖蘑菇就做好了。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欢迎关注:冬至雪夜,每天都会发布原创家常美食做法
蕈美菇鲜菌芝香 (八)来源:【中国食品报】
说起美食,鲜美可口的食用菌自然是少不了的。食用菌是世界最古老的食材之一,仅在我国,食用菌种类就达350多种。无论是东北的榛蘑、华北的平菇、西北的羊肚菌,还是江浙的香菇、岭南的草菇、云南的牛肝菌,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古人认为食用菌无根无蒂、无体无形,是采纳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而生,因此将其称为“山珍”,顺理成章的,食用菌也登上了中国菜中上品食材的殿堂。
几千年来,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被人们通过千式多样的方式精心烹饪,在满足华夏先民味蕾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饮食文化与饮食风尚流传至今。
滑嫩口蘑草原生
美食家汪曾祺在《菌小谱》中提到,自己因为曾画过一套《口蘑图谱》,所以对口蘑有那么点了解。
口蘑,又名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银盘,是生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蘑菇,主要产地在锡林郭勒盟的东乌旗、西乌旗和阿巴嘎旗以及呼伦贝尔、通辽等地,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鲜美。“口蘑”之名,并非“一口一个蘑菇”之意,由于以前河北张家口是华北有名的货物集散地,从草原收获的这些小白蘑菇都要通过这里输往内地,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其为“口蘑”。由于口蘑产量不大,需求量大,因此价格比较昂贵。
汪曾祺认为,口蘑有些有趣的特性,比如一经采摘就必须穿线晾干,要不然很容易坏。而且新鲜的口蘑其实一点也不香,要吃干制的才好。
真正好的口蘑呈白色,肉质肥厚、质地细腻,是口蘑中的最上品,而地道的吃法,则是配莜面。“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汪曾祺就一直念念不忘曾经吃过一次的口蘑羊肉臊子蘸莜面。嫩滑的口蘑就着鲜美的肉汁,挂在莜面上送进嘴里,谷物的清香和着羊肉臊子的醇厚,加之菌类的鲜嫩,各种鲜味在齿颊间交织回响。
口蘑和羊肉臊子需要重油,吊出的口蘑的香气和羊肉的淡淡膻味才能相得益彰,再配着麦香筋道的莜面,让人开怀过瘾。
汪曾祺觉得,口蘑跟重油大荤之食非常般配。比如单单一盘炒口蘑,想要好吃,就要以慢火油焖,让油浸透了口蘑片,这样炒出来的口蘑油鲜无比。
张家口的传统美食“烧南北”,就是以塞北的口蘑和江南竹笋为主料,切片煸炒,加入鲜汤烧开,最后淋上鸡油。北味厚实,南味清新,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虽然口蘑不是张家口产的,但以张家口为代表的华北北部地区饮食中,却绝对不能缺了口蘑。特别是在当地人爱吃的打卤面里,口蘑的重要性已超过了其他辅料。
打卤面的卤讲究荤素搭配,五花肉煸出油、木耳撕小块、青蒜切碎、蛋液打匀,一起翻炒后加水吊出浓汤。但最关键的是撒入一些口蘑,它的作用相当于天然味精,能让卤更浓、更鲜美。最后拌入白水面条充分搅拌,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对于张家口人而言,口蘑并不单纯指野生白蘑菇,事实上,作为草原贸易品集散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青腿蘑、马莲杆、杏香等,都是口蘑家族的成员。所以,判断一碗打卤面够不够档次,口蘑种类的丰富与否是重要的标准。
口蘑虽然好吃,但清洗却是个麻烦事。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总结清洗口蘑的 *** 是,四两口蘑,先用开水泡,沉去砂泥,然后过冷水漂洗,再用牙刷仔细地擦洗,最后还要用清水漂洗四次。繁复的清洗之后,就可以烹饪了。
现在人们清洗口蘑常用的 *** 是,将口蘑用温水浸泡约1小时,然后用手向一个方向搅动约10分钟,使口蘑的“鳃页”慢慢张开,让它们携带的沙粒落下并沉淀。尤其是干口蘑,应将其浸泡在足量的水中,泡到一定时间,将口蘑轻轻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香菇百搭入馔鲜
相比口蘑,香菇的气味更加浓郁。
香菇,又叫香菌、香蕈,是起源于我国且栽培历史悠久的一种食用菌。我国的香菇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人工栽培几乎遍及全国。夏末秋初,正是香菇收获的季节,一颗颗香菇交错的从菌棒上探出头来,朴实敦厚,那是大自然更好的馈赠。
新鲜香菇的菇体坚实有弹性,柄短肉厚,菇形圆润,呈半球形或铜锣形;菌盖呈栗色或灰褐色,菌褶舒展,白色或浅黄色;菇味鲜香浓郁,口感脆嫩细滑。烘干后的香菇菌柄短小,菌盖肥厚呈深褐色或栗色,略带光泽,部分上布菊花状白色裂纹,下缘微内卷;菌褶淡黄色、细密匀整;泡发后食用,香味浓厚、嫩滑筋道。
就像汪曾祺在《菌小谱》里所说,香菇独有的气味决定了烹饪时可以不用浓油赤酱,只需要稍微和其他食材调和一下就可以了。
在浙江,新摘下来的嫩香菇用来炒红烧肉,再合适不过。四方块的五花肉冷水焯过后,晶莹剔透。一分为二的手撕鲜香菇,也早已做好了准备释放自己的鲜美。而随着蒜、酱油、料酒等调味料的依次加入,那股热油炒肉的本香,混合着鲜香菇的清香味道层层挥发,在空气中又紧紧地融合,在汤汁中翻滚。在慢火的催化下,食材和汤汁做着最后的融合。等上半个小时,一盘鲜香菇红烧肉便大功告成。做这道菜的关键就在于挑选的香菇是否鲜嫩。香菇的成熟期非常迅猛,如果不及时去采摘,就会快速退化,影响品质。所以,一盘鲜香菇红烧肉的成功诞生,可真的是需要和时间赛跑。
在湖北,香菇最家常的做法便是香菇炖鸡。土鸡剁块,洗净沥干水分。红油旺火将豆瓣酱炒香,加入火锅底料、花椒继续煸炒,待香味全出,倒入鸡块,直到炒干水分,鸡肉完全入味,加清水继续炖煮。鸡肉炖至七成熟,加入干香菇继续炖煮,起锅前加入青红椒段再用盐调味后就可以出锅了。鸡肉酱香鲜美,香菇浸满汁水爽滑脆嫩,椒红菇黑整盘菜色泽鲜亮,诱人食欲。
除了荤菜,香菇同样适合素炒,并扮演着素肉的角色。比如与青菜、豆筋一起 *** 成素什锦,更能体现香菇肥厚的肉质和独特的香气。
人们还喜欢把香菇的芳香“嫁接”在饺子上。比如经典的香菇猪肉饺子,香菇在其中起到了解腻去腥、提鲜增味的效果,软嫩的馅在嘴里慢慢融化,丝丝鲜香,用饺子锁住了这份鲜美。
雪白竹荪煲汤香
要说到“顶级食材”,竹荪必须要榜上有名。先不提味道,只看颜值便是胜出三分。褐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菌柄、粉红色的菌托、网状型如裙裾般从菌盖自上而下铺开,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也难怪竹荪自古就有“雪裙仙子”“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雅称,光听名字就觉得高贵典雅。
其实,竹荪并不属于竹子身上的某一部分,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多生长在高温高湿地区,主要产地为江西、四川、贵州、湖北、浙江、云南、福建等地。其中,福建三明、云南昭通、四川长宁等地的竹荪最为有名。
关于竹荪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孟诜《食疗本草》里有过“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的描述。一直到清代,才有了“竹荪”这个叫法的确切记载,且被列为朝廷贡品,用作御膳。清《素食说略》对“竹松”曾记:“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不宜夹杂别物”,这一点该是很好理解了,也是遵循了传统中华料理之精髓。所以,竹荪清炖做汤,是最能体现其之真味的做法。
竹荪还可以用来涮火锅。清汤锅底,下一盘竹荪。涮完一口下去,汤汁四溅、鲜美异常。它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咀嚼时有着类似黄喉或鸭肠的滑脆口感,妙不可言。
可能有人觉得竹荪有股怪味,这是因为它的底部、伞盖残留较多的菌液。所以在烹煮前,要把底部和伞盖这两个部位去除,然后再用清水泡发约20分钟。泡发后的竹荪吸满了水分,雪白的表面布满空隙,煲汤时竹荪厚厚的管壁吸饱汤汁,入口爽滑、脆嫩多汁,吃在嘴里有爆浆的过瘾感。
美味脆爽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野生羊肚菌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非常广,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它也是春天最早出现的菌类之一。
羊肚菌的菌柄奶白如脂,菌帽凹凸不平呈蜂窝状,形似羊肚,故而得名。可别看其貌不扬,羊肚菌可是与松露、松茸、牛肝菌齐名的世界四大野生名菌,自古便被列为“草八珍”之一。民间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俗语流传。
羊肚菌有点“刁蛮”,它会在发生过山火的土壤上生长得更为旺盛。
羊肚菌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食材。不管烹制什么,只要加了一点儿羊肚菌,都会增添独特的鲜美奇香:吱吱作响的黄油激发出菌子的香气,撒上海盐和黑胡椒就能出锅,尝一口,脆爽弹牙,咀嚼间竟有种牛排的口感。但却带着一种松林间的山野之气,满是春天的味道。
还可以来一道鸡肉烩羊肚菌。将鸡肉、羊肚菌洗净下锅,只需加盐提鲜,待水汽翻腾,鸡肉软化,满屋飘香。夹起一块羊肚菌放入口中,菌子里饱满的汁水瞬间漫溢满唇齿,鲜香激荡,而后咀嚼,牙齿轻咬微厚的菌壁,鲜香再度爆发,让人过舌不忘。
口味清淡的人将羊肚菌清炒、下火锅,或者煲上一锅简单的羊肚菌乌鸡汤,柔嫩味绝、香气四溢,都能让舌尖“跳起舞”来。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08月26日06版)
(责编: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蕈美菇鲜菌芝香 (三)来源:【中国食品报】
说起美食,鲜美可口的食用菌自然是少不了的。食用菌是世界最古老的食材之一,仅在我国,食用菌种类就达350多种。无论是东北的榛蘑、华北的平菇、西北的羊肚菌,还是江浙的香菇、岭南的草菇、云南的牛肝菌,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古人认为食用菌无根无蒂、无体无形,是采纳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而生,因此将其称为“山珍”,顺理成章的,食用菌也登上了中国菜中上品食材的殿堂。
几千年来,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被人们通过千式多样的方式精心烹饪,在满足华夏先民味蕾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饮食文化与饮食风尚流传至今。
食蕈由来胜茹芝
面对如此丰盛的食用菌大餐,古人是如何优雅地享用呢?其实,古人食用这些菌类的 *** 与菜品烹饪,一点也不输于今天。
北魏时期,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在“素食篇”中提到几种烹制菌类菜的 *** ,其中一种是“木耳菹”。所谓“菹”,原本指酸菜,但从原文来推测,木耳菹当是凉拌酸辣木耳丝。其做法是将木耳用清水煮开5次,取出置冷水中洗净,切成细丝,将少许香菜、葱白段切碎,与木耳丝一起装盘,下豉汁、淡酱和醋调和,然后加入姜末和椒粉即成,“甚滑美”。
《齐民要术》还有一种吃法叫“缹菌”。所谓“缹”,就是烹煮。选未开伞的鲜蘑菇(地鸡),用淡盐水洗去泥土,在开水中焯一下,取出撕成碎片。将葱白段切细,与麻油、酥油一起熬汤,然后将鲜菌、浓豉汁、盐、椒粉一起下入汤内煮熟即成。这种吃法也叫“素缹法”(素菜)。此外,还可将预先煮熟的猪、羊、鸡肉切片与鲜菌共煮,这里不需要加酥油,是为“肉缹法”(荤菜)。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了当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面上一种叫作“天花饼”的食物,卷七又载:“……(往宫中)送天花蘑菇、蜜煎山药、枣儿、乳糖、巧炊、火烧、角儿等。”有学者认为,天花或天花蘑菇即今天的平菇。这种菌菇在当时已是宫廷菜肴,市场中也有售,但价钱十分昂贵,据说一株可换一匹细绢,堪比今天的鱼子酱、松露。
宋人对食用菌食材的选用和烹饪十分讲究,选择食用菌时,会充分考虑食物特性,同时也会考虑什么样的食材可以与其合理搭配。食用菌食材被选定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的加工,主要包括择剔、清洗、刀切等流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这样描述食用菌处理步骤的:“采掘根,削其至白。”采摘后的食用菌,需要对其根部加以处理,到其出现 *** 的菇肉就可以了。有的食用菌如黑木耳,还需要对其进行剜净处理,将黑木耳中间的部分剜除;金针菇在处理时也需要去除整块的蒂根,才能进行烹饪。
洗涤是食用菌烹饪前必须经过的一个步骤,洗涤的行为贯穿于食用菌初加工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障食用菌烹饪的卫生和安全。《山家清供》记载,食用菌需要“采摘,洗净,盐汤洒”。
泡发也是南宋时期食用菌原料初加工的 *** ,主要是将食用菌放进水或米泔水中,使食用菌膨胀或变得松软,有助于下一步的食用菌加工。在《山家清供》中,黑木耳的初加工 *** 就绕不开泡发,“不拘多少,临用时先三两时辰泡开”。对干香菇的 *** 和泡发 *** 也有如下记载:“临食时汤浸令软”,都对食用菌的泡发加工 *** 进行了记录,这一 *** 甚至延续到现代家庭对食用菌烹饪的初加工过程中。
在《山家清供》中,还记载了食用菌相关食谱“酒煮玉蕈”“山家三脆”——“鲜蕈净洗,约水煮少熟,乃以好酒煮;或佐以临漳绿竹笋,尤佳”“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宋人是真会吃,把春天的两大鲜味——菌菇与春笋完美结合,简简单单、清清淡淡,便有了惊艳的味道。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记录了很多美味的菜肴,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一一列举制法,并留下烹饪心得。比如“蘑菇”字条:“蘑菇不止作汤,炒食亦佳。但口蘑最易藏沙,更宜受霉,须藏之得法,制之得宜。鸡腿蘑便宜收拾,亦复讨好。”又如“松蕈”字条:“松蕈加口蘑炒,更佳,或单用秋油泡食,亦炒,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功鲜。可入燕窝作底垫,以其嫩也。”
书中有道菜叫“鸡腿蘑菇”,袁枚记载道,住在芜湖的大庵和尚,特别会做鸡腿蘑菇。有客人来寺里,这位和尚就把鸡腿洗净,将蘑菇去沙,再用秋油和酒来炒熟鸡腿与蘑菇。来到寺庙的人们对这道菌菜无不称赞不已。另有“蘑菇煨鸡”一菜:“将鸡斩块放锅内,滚去沫,下甜酒、清酱,煨八分功程,下蘑菇,再煨二分功程。”袁枚认为,要在煨鸡的火候达到八分熟时,才下蘑菇。古人的这一经验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菌类的呈鲜成分在经过持续加温后,会受到破坏,便失去提鲜的作用,所以不可入锅太早。
《随园食单》还记录了一道传入宫廷的名菜——“王太守八宝豆腐”。袁枚曾到王孟亭太守家去做客,品尝了其家传的美味豆腐菜后,赞不绝口,询问配方后,将它收进了《随园食单》一书中,称之为“王太守八宝豆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用嫩片(嫩豆腐片)切粉碎,加香荤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用腐脑(豆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箸。”自此以后,此菜也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成为杭州一道脍炙人口的名菜。
始自梁武帝时,南京、镇江、无锡、苏州、扬州等城市中均有用面筋 *** 的菜肴,袁枚所说“蘑菇煨面筋”便是其中之一, *** 是“面筋入油锅炙枯(慢火炒干),再用鸡汤,蘑菇清煨”。
在清代,猴头菇也是一种极名贵的菌类食材。在慈禧身边担任过女官的德龄,在《御香缥缈录》有一段关于猴头菇的记述:“还有一种算是十分稀罕的东西,唤做猴头,大概跟打网球用的球一样大小……猴头有一种烹饪法,可以把整个东西搁在文火上蒸着,也可切成一片一片的煎炒,有时把它混合在各种肉食里,也可增加几许鲜味,尤其是和在羊肉里面,格外可口。就是用来做汤,其味亦不在鸡汤之下。”
除了做菜,菌菇还用来做调料。清代时,人们将炒好的香菇放入麻油中贮存起来,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菌油”,是高级调料。
名人与菌菇之逸事
几乎任何食物在北宋大文豪苏轼眼里都称得上是美味珍馐,大到粗壮的竹笋,小到娇嫩的菌菇。
有一年秋日,落叶纷纷,一派萧肃凄凉景象,没有什么蔬菜可以采食。时逢苏轼拜会参寥大师,两人边走边聊,忽然发现树上长了一些黄耳菌,喜出望外,于是就着白芽姜潇洒地吃了顿蘑菇大餐。饭后吃美了的苏轼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春天漫山遍野的春笋与蕨菜。一顿菌菇饭,就能从秋天一下想到春天,东坡先生的想象力总是那样出人意料。
清代大才子李渔曾说菇类集山川草木之气,是水中生的“莼”。李渔一生率性,亦善于找到生活中的乐趣。他和苏东坡一样,都是出了名的爱吃、能吃、会吃,还写了一本《闲情偶寄》。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这样的评价,对菌菇来说也是极高了。
李渔认为,菇类素吃很好,而伴上少许荤食食用则更好,这种植物虽然清香有限,但是“汁之鲜味无穷”。而与蘑菇相对应的便是水中生的“莼”了,它们都是“清虚妙物”。李渔曾经以蘑菇、莼菜、蟹黄、鱼肋做羹,起名为“四美羹”,食客们吃了以后都大为赞赏,感叹道:“从今往后,再没有可以下筷子的地方了!”
近现代关于名人与食用菌的逸闻也不少。国画大师张大千、学者王世襄等人都是菌菇爱好者。
张大千在甘肃敦煌临摹时,不仅找到了绘画的新灵感,同时也在大漠中找到了野生的苜蓿、蘑菇等难得的食材。临到离开敦煌的时候,张大千特意画了一幅野生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送给后来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
在地图上,张大千详细标明了这些野生蘑菇的采摘路线和时间,还注明哪一处的蘑菇长得好或怎么做好吃,这让常书鸿感动万分。张大千也是个菌菇烹饪高手,拿手菜是萱花烩松菌、鲜蘑菇炖羊肉。
采蘑菇的故事无独有偶,家住北京的王世襄,有一次想吃鲜蘑菇,于是上菜市场找卖菜的商贩打听。按照卖菜人提供的线索,在一所小学的传达室找到了以前给菜市场送蘑菇的老汉。老汉告诉他采蘑菇的路线图。第二天,王世襄便带着儿子一起骑自行车去永定河河沿采蘑菇了。
王世襄对鲜蘑菇的品种及烹饪 *** 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曾说,一种叫“柳蘑”的菌子,菌伞呈土褐色,簇聚而生,有大有小,烹调时宜加黄酒,去其土腥味,烩、炒皆可,而烩胜于炒,用鸡丝加嫩豌豆烩是味佳肴;还有一种叫“鸡腿蘑”,菌柄较高,色泽稍浅,炒胜于烩。
美食家汪曾祺写过的动植物不下百种,其中《菌小谱》里提到的“蘑菇”就有10多种。他在文中写道:有一天采到一朵大蘑菇,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短暂团聚时,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锅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为此,有作家特撰文盛赞汪曾祺是“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汪曾祺的蘑菇情,也可谓是食客中之翘楚了。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07月08日06版)
(责编: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