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司是什么意思 *** 用语,起司是什么意思 *** 用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6 0
考据:炉石传说新卡描述中的那些梗(下)

玩梗玩一辈子我都不烦!

考据:炉石传说新卡描述中的那些梗(上)

让我们书接上文,继续寻找新卡牌中那些有意思的描述~

●获救的流民

◆描述:稻草可以救命,树枝也可以。
源于18世纪美国谚语“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t a straw ”,原指溺水时的人哪怕是稻草、树叶这样不能救命的东西也想抓住,比喻危急时刻慌乱地采取无效的办法。
已故哈佛大学英语教授Bartlett Jere Whiting(1904~1995)在他的著作《早期美国谚语和谚语性短语》中,搜集了1720年至1814年间,关于“救命稻草”的14种表述,其中较早的几例如下:
1720年语例:Their case being almost desperate,they were glad to lay hold of any thing to save themselves from drowning.(他们处境几近绝望,他们愿意抓住任何东西来使自己免于溺水。)
1733年语例:I see the party are still willing(as drowning man) to catch at straws or firebrands.(我看到当事人作为溺水的人仍想要抓住稻草或火把。)
1733年语例:Being ready to catch at every twig in hope to escape drowning.(准备抓住每一根小树枝,以冀能逃脱溺水。)
1758年语例:This seems like a drowning man catching at a straw.(这就像溺水的人去抓一根稻草。)
至此,这一谚语基本定型,只是稻草(straw)一词有时会替换成树枝(twig)、树叶(leaves)等。

●马戏团树艺师

◆描述:腐树之下,岂有完果。

化用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泡沫元素

◆描述:爱悠悠,恨悠悠,碳酸饮料岂可休。

出自周华健演唱的经典歌曲《让我欢喜让我忧》,该歌曲改编自日本组合恰克与飞鸟的歌曲《男と女》。

歌词:爱到尽头 覆水难收/爱悠悠 恨悠悠/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又想起你的温柔/

●狂踏的犀牛

◆描述:奔跑的犀牛,像一个人在梦游。不打到英雄不罢休。

化用自孙楠的经典歌曲《拯救》,收录在其2002年10月01日发行的专辑《缘分的天空》中。
2003年03月28日,该歌曲获得第三届音乐风云榜“内地年度十大金曲”奖 ;2010年04月11日,该歌曲获得第十届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内地十年十大金曲”奖 。

歌词:一个人在梦游/像奔跑的犀牛/不到最后不罢休/

●游戏管理员

◆描述:“这时候,你听到了鱼人愤怒的叫声在向你接近。骰先攻吧!

“骰先攻”的意思指的是用骰子决定人物攻击顺序,出自经典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

《龙与地下城》是一款奇幻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并且是世界上之一个商业化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
该游戏脱胎自战棋游戏Chainmail,一般认为龙与地下城是近代桌上角色扮演游戏(TRPG)的开山始祖,对后世的各种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游戏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游戏并无明确限制参与人数,通常会有3-5名玩家,以及一位主持人,称为地下城主。游戏大多都在室内进行,参与者们会围坐在桌边,因而称为“桌上角色扮演游戏”。

卡牌中的游戏管理员很明显就是地下城主,在为玩家描述实时的遭遇。

●戈霍恩,鲜血之神

◆描述:其他上古之神都在嘲笑可怜的戈霍恩,恣意直呼他的名字,就连玩游戏都从来不带他。

戈霍恩是魔兽中出现的第5个上古之神,其副本中有一个BOSS叫做恩佐斯的传令官,也就是说戈霍恩的地位要低于恩佐斯和其他古神。

●纳兹曼尼织血者

◆描述:织血者最初的艺名叫“茄织酱”,观众并不买账。

“茄织酱”是“茄汁酱”的谐音,茄汁酱是意式料理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酱汁,配料多有整粒番茄罐头、番茄蓉、纯帕玛森起司粉、大蒜、白洋葱、意式综合香料、橄榄油、盐。

●狐人老千

◆描述:他的托是个树人德鲁伊。老千也要和桩配合。

“桩”通“庄”,指的是某些牌戏或赌博中每一局的主持人。

●摇滚堕落者

◆描述:“精英牛头人酋长太——主流了。你听说过凋零野猪吗?”

凋零野猪(Blight Boar)是暗月马戏团的一支被遗忘者死亡金属乐队,他们每个小时的半点举行一次演出,地点在暗月岛东部的一个新洞穴——岩石之釜。

乐队的主要成员有:德芙琳·斯蒂克斯、凯吉·海德、乔恩·格里弗斯。

他们的 *** 人是杰·马奎尔,死亡金属骑士是他们的敌人。乐队的粉丝叫做“凋零猪头”。

●舞台跳水

◆描述:舞台跳水是什么东西?我还是喜欢原地复活。

是《风暴英雄》里的英雄精英牛头人酋长的台词:作为一个牛头人就应该有原地复活技能,哦,别这样,这就是你为我设计的所有技能了吗?舞台跳水是什么东西?我还是喜欢原地复活。

●雷区挑战

◆描述:就像玩扫雷加上坦克大战一样躲开炸弹!

综合了两个经典游戏——《扫雷》和《坦克大战》。

●碰碰车

◆描述:警告:该车随时可能爆炸。

出自时代的眼泪砰砰博士:

●巡游领队

◆描述:随从跑得快,全凭领头带。领队带好头,随从有劲头。

化用自经典马屁用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大家熟知的可能有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里的这么一句: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带好头,小偷有劲头,小偷没领导,肯定头不好,不是偷的少,就是跑不了。

在马威的《谤语的文学性》也有这么一句话:“当然,拟物也可以用于正面,如‘领导班子强,屋脊一根 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抒发了人 民群众对领导尊敬和爱戴的感情。”

●狂欢小丑

◆描述:关门,放小丑!

恶搞猎人的卡牌关门放狗,二者都是召唤N个随从。

●暗月飞船

◆描述:木马非马,飞船非船。

化用自“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原文: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翻译:

问: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答:可以。
问:为什么?
答:“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看起来这个说法有点滑稽,但是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诡辩之术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利用数学中的 *** 论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清楚地看到这个辩论的要点在哪里。

马做为一个 *** ,定义为A。白马属于马这个 *** 中的一部分,是元素B。
1、B∈A
2、B ≠A
翻译成语言就是:
1、B属于A(成立) => B是A(成立) => “白马是马”(当然成立)。
2、B不等于A(成立) => B非A(成立) => “白马非马”(当然成立)。

这些有名却容易被读错的食物,你中枪了没?

【阅读前注意】1. 本篇仅作大方向教学,不会探究细微的发音细节2. 很多单字原文不是英文,本文只提供英文念法教学3. 某些字在各地念法有差别,所以没有绝对的大是大非4. 语言经常约定俗成,有时候就将错就错了。因此也许你念对,别人不一定听得懂(还觉得你是怪咖)5. 正确发音使用了中文来标示相近音,但仅作参考用,还是要以语音为主。


1. Foie Gras 鹅肝:


(X) foy-grass

(O) fwah-grah(发瓜)

2. Espresso 意式浓缩咖啡:


(X) ex-press-oh

(O) es-press-oh(诶斯普瑞搜)

3. Macaron 马卡龙:


(X) ma-ka-long; ma-ka-roon; 马卡茸

(O) mak-uh-run; 或是法文发音 ma-ka-hon

4. Sriracha 是拉差酱:其实这有争议,各有一派说法,但总之绝不会是 Siri-ra-cha

(X) sree-rah-cha; siri-ra-cha

(O) see-rah-cha; 很多美国人会念 se-ra-cha

5. Gyro 希腊三明治:


(X) gee-ro 肌肉

(O) yee-ro (依柔)

6. Tortilla 墨西哥薄饼:


(X) tor-ti-la

(O) tor-ti-ya(偷ㄦ 踢亚)

*同理,西班牙海鲜炖饭 Paella 应该发成 Pa-eh-ya 的音,而不是「趴诶拉」

7. Jalape?o 墨西哥辣椒:加拉呸no? NO! 西文里的 "J" 发成 "H" 的音喔。


(X) ja-la-peh-no; ja-la-pee-no

(O) hah-lah-p(b)eh-nyoh(哈拉杯扭)

8. Hummus 鹰嘴豆泥:地中海/中东料理必备沾酱,沾 chips 吃还是涂在 pita 饼上都棒棒的。


(X) hum-iss; hum-uss; hiu-muss

(O) hoom-us(呼马斯)




9. Cocoa 可可(亚):


(X) koh-koh-ah

(O) koh-koh(就是李玟 coco)

10. Bruschetta 意式烤面包前菜:在烤面包上面堆叠不同馅料、酱料,通常有蕃茄、橄榄油和酒醋。


(X) broo-shet-ah; broo-chet-ah

(O) broo-sket-ah(布鲁斯K塔)


11. Pear 梨子:


(X) p-ear

(O) pei-er (佩ㄦ )

12. Raspberry 覆盆子:


(X) rasp-berry

(O) raz-ber-ee

13. Gnocchi 意大利土豆面疙瘩:


(X) ge-no-chi; gee-no-chi

(O) nyoh-kee(妞ki)


14. Mascarpone 马斯卡彭起司:用来做提拉米苏的那种奶酪。


(X) mas-car-pon

(O) mas-kar-poh-nay(马斯卡波内)

15. Ceviche 凉拌海鲜:秘鲁传统美食,酸爽口感让人食欲大开。


(X) civic(车?)

(O) se-vi-che(色V切)

16. Mocha 摩卡:


(X) mo-cha

(O) mo-kuh

*不要和抹茶搞混,抹茶是 Matcha (Ma-cha)

17. Bánh mì 越南三明治:拜托不要说成 Bang >___<


(X) bang-mi

(O) bahn-mi (帮密)

18. Nutella 榛果酱:应该是 Nut 起头发音吧? NO


(X) nut-ella

(O) nu-tella(纽te拉)

更多精彩,请关注阿卡索家长帮,私信回复英语测试一下你的英语水平吧~

10个超酷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人类的DNA中相近的基因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研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之间共享99%的基因,但是这1%的差异足以让我们拥有智能、语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大多数人认为鸡蛋是健康的食品,但是实际上每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达186毫克,甚至超过了定量标准。所以,每个人每天更好只吃一个鸡蛋,并记得多吃水果和蔬菜。

3.你知道吗,起司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奶酪,但实际上它是从凝固的牛奶中提取出来的。起司 *** 的 ***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将牛奶和酸混合,制成了原始的起司。

4.海马是一种特殊的鱼类,它们在交配时会将卵产到雄性海马的体内,在体内孵化出小海马。不仅如此,雄性海马还会负责孵化和哺育小海马,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存为止。

5.墨西哥联邦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蜜蜂可以掌握颜色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利用色块来解决数学问题。这表明蜜蜂的智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

6.患有“克卜勒综合征”的人可以同时听到两种不同音乐,这种症状由耳蜗耳突混淆引起。这些人更容易在噪音环境中集中精力,如开车或上课,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因为过度 *** 会导致大脑疲劳。

7.大多数蛇都有良好的视觉和嗅觉能力,但是它们没有耳朵。相反,它们使用下颌骨来感受声音,并且可以感觉到从地面上传来的振动。

8.英国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在一次探险中死于冰原,但是他的日记却被顺利找到。这些日记在几十年后被解密,发现斯科特在生命最后时刻并没有绝望,而是在记录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9.你知道吗,人类的大脑中有1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之间都有可达到40万亿个联系的细胞连接点。这使得我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和情感经历,并且成为了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之一。

10.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有一种称为“喀秋莎”的特殊语言。这种语言是通过唇部发音和口型来传达信息的,而并不需要使用声音。因此,使用喀秋莎可以在不打扰到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对于狩猎、躲避敌人等场合非常有用。

宝宝学英文视频:速食餐点篇

大家好,我是D妹,今天给大家介绍速食餐点的英文单词。

欢迎回到D妹的日常英文单词系列。今天就要教大家跟速食相关的英文单词,不是吃菜的vegetarian素食,而是fastfood 速食。速食是源自于美国的fastfood culture,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如果在赶时间的话就要快速的得到食物,今天要介绍的有些是在台湾看的到,有些是国外比较常见的食物,希望大家看这一集的时候已经吃完晚餐了,要不然会肚子饿哦。

首先来介绍主食类。


汉堡 hamburger

速食店最常见到的就是hamburger汉堡,就是面包夹着肉片,Hamburg这个字来自德国Hamburg这个城市,如果拆开来的话就是ham Burger,ham是火腿,Burger通常是hamburger的简称或者单纯指汉堡里的肉排。如果你想要吃起司的话,那就点cheeseburger。

酪梨酱 guacamole

这个在外国比较常见的,许多人喜欢在汉堡里加guacamole,也就是酪梨酱,这个字其实是源自于阿兹特克族在 Aztlan 的语言,直译过来就是avacado sauce酪梨酱,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

热狗堡 hot dog bun

在便利店里就可以买到的hot dog bun热狗堡,bun在这里的意思是小圆面包,通常是指里面有包东西的,像我们吃的肉包,通常会翻译成meat bun,外国的速食店有一些会买热狗堡,最常见的是在体育场里面或者电影院里面的小摊贩。

披萨 pizza

在台湾为了配合民众不同的口味研发出了不同的披萨口味,在国外最畅销的pizza口味就是pepperoni,也就是腊味香肠,或者是什么都不加双倍起司的披萨。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墨西哥式的速食店的主餐类,台湾的墨西哥式连锁速食店比较少,但在美国比较有名的有chipotle、Taco Bell。

墨西哥卷饼 burrito

burrito里面通常包的是米饭、起司、肉跟生菜,有一些会有酱汁,吃起来比较油一点。

另外一种类似的卷饼叫做wrap 料用卷饼包起来,吃起来比较清爽,馅料比较偏生菜类。

墨西哥馅饼 quesadilla

这个字的念法不是凯撒地啦,因为是西班牙文,所以它的ll必须要念Y的因,它是tortilla,墨西哥国饼里边加了起司,鸡肉馅做的料,记法:quesadilla里边有料,tortilla只有饼皮而已。

玉米饼 tacos

tacos是玉米片饼或是薄饼,上面放料,然后折一半的食物,通常料的内陷是沙茶酱或者是鸡肉块之类的东西。

玉米片 nachos

补充的这个是墨西哥速食店会卖的点心,nachos通常就是三角形的玉米片,需要蘸酱或者起司,最常听到的就是nachoscheese。

除了主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配餐。

薯条 Frenchfries

虽然薯条叫做Frenchfries,但是它并不是源自法国,普遍的说法是它源自于比利时,

讲到薯条就要提一下英国人喜欢的版本,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在英国的时候也有介绍到。

马铃薯泥 mashed potatoes

Mashed是捣碎、捣成泥的意思。在国外配餐不仅可以选薯条,也可以选择mashedpotatoes。

鸡块 chicken nuggets

nugget本身就有一块一块的意思,自然而然鸡块就叫做chickennuggets。

薯饼 hashbrown

注意哦薯饼不是potato cookie或potato cake,而是叫hashbrown,hash跟mash有点像,但hash偏向于把食物切成细细的条状。

介绍完主餐和配餐,就是甜点时间了。

松饼 pancake

pan是家里厨房的平底锅,所以pancake可以记成用平底锅煎的饼,pancake通常是指扁扁的一片片的松饼,如果是有格子的话,那就叫做waffle。

圣代 sundae

圣代的发音跟星期天的Sunday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拼法不同,最早是只在星期天卖,拼音不要拼错了哦。

奶昔 milkshake

奶昔跟圣代蛮像的,圣代偏向于冰淇淋,奶昔则是饮料,奶昔热量比较高。

讲完这么多速食餐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饿了呢?希望这些速食单词有帮助到大家,也可以在下边留言区留下你希望你看到的主题分享单词哦。


宝宝学英文视频:速食餐点篇

http://www.333fun.com/thread-8558-1-1.html

(出处: 吓歪宝宝了_小说迷_原创文章论坛)

大女儿嫁王子,二女儿嫁富翁,全仰仗这位从矿工家庭出身的妈

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我们盘点过很多的皇室王妃,除了仙逝的黛安娜,在那么多王室王妃当中,名气最响、讨论度更高的,当属凯特王妃。


作为三个王室后代的母亲,又是未来英国王室第二顺位继承人的配偶,她比卡米拉大有机会,在未来坐上王后之位,地位和讨论度不容小觑。


但今天,我们的主角并不是她。


关于写凯特、夸奖凯特的文章已经足够多,足够详细,然而,关于她的母亲Carole(卡萝尔)的报道则少之又少。


凯特王妃的母亲,Carole Elizabeth Middleton(卡萝尔·伊丽莎白·米德尔顿),原来是建筑工人的女儿,往上数三辈,也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


祖辈都是做着类似的底层工作,譬如建筑、矿工、园丁或清洁女工等。


曾经有一位研究凯特祖辈的作家如此评论:“除了拥有名字,他们几乎是奴隶。”

左边之一位女性就是卡萝尔,和女王成为了亲家


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出身,却让她的女儿超越其他贵族女子,不仅有机会接触到了威廉王子,甚至嫁给了威廉王子,成为了未来英国继承者的夫人。


这一切,不仅仅是靠凯特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背后的家庭绝对在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不少努力。

卡萝尔一家人


门第观念,不是中国的特产,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这样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还保留着皇室和贵族的头衔来说,更为深重。


当年戴安娜嫁入英国皇室,成为王妃,大家都说她是“平民王妃”,但她从小住的房子,是有10间睡房,有室外游泳池,以及网球场、板球场等运动场所的豪宅。

黛安娜王妃的童年故居


而且,家里还请了六个 *** 的仆人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这起点,如果还算平民的话,那平民的门槛未免也太高了!


当然,英国贵族的划分并不是看财富这么简单,看的还是从祖祖辈辈那里遗传、并且继承的贵族蓝血。没有爵位的称呼,那只能算是个土包子,和中国的暴发户没什么两样。


戴妃的父亲,虽然地位不高,可至少还拥有一个伯爵的称呼,是地位,是身份,是血统的象征。


而凯特王妃的家庭出身,能让她从灰姑娘一路晋级到王妃,这期间有很多不得不说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建筑工人的女儿,前英国航空空姐,Carole Elizabeth Middleton,是如何实现社交圈子的逆袭,成为未来英国国王的祖母,让孩子全都飞上枝头当凤凰的?


卡萝尔,在未出嫁之前,原名叫Carole Elizabeth Gold *** ith(卡萝尔·伊丽莎白·戈德斯密斯),1955年出生在伦敦西部的一个郊区。


母亲是Dorothy Harrison(多萝西·哈里森),曾是一名服装店的售货员,父亲是Ronald Gold *** ith(罗纳德·戈德斯密斯),当过司机和建筑工。


这两个在英国,算不上是好的职业,普通到尘埃了。


卡萝尔的父母结婚时,穷得叮当响,不对,可能连响声都听不到几个。

卡萝尔的父母结婚照


结婚的婚纱,是借了Ronald嫂子穿过的;房子更是买不起,只好和卡萝尔的奶奶一起居住,充当啃老族。


卡萝尔的奶奶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婆婆,稍微有些不称心,就脱下自己的鞋子砸向别人。


看起来没有任何希冀、一无所有的原生家庭,实在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家庭只是决定出身,未来的道路,终归还是自己一脚一印地踩出来。

卡萝尔的父母在照顾小凯特


好在,Dorothy是个人穷但志气不穷的母亲,她对自己的长相非常得意,每天都会精心地打扮,烫卷发,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还劝诫自己的丈夫下海经商,以此改变家族的命运。


咬牙不服输的劲,后来也遗传给了卡萝尔,以及孙女,未来的王妃凯特。


是运气,也是努力,到了卡萝尔11岁的时候,父亲经商有了起色,家里已经从肮脏、臭气熏天的平房,搬移到了一栋属于自己的小别墅。

卡萝尔的母亲年老后还精心打扮


可是,买房子让家负债累累,养育两个小孩,付出的财力和精力,更是不比买房子少。


母亲Dorothy咬咬牙,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决定不再当 *** 太太,出去给一家房地产经纪人打工。


说起来很简单,但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孩子,谈何容易?


卡萝尔作为长姐,这个身份给予了她更大的责任心,再加上底层出身,尝遍人间冷暖,从小卡萝尔就很懂事。


自己想要的,自己努力去争取,与其怨天尤人地抱怨,不如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

小时候的卡萝尔长得的确有点像洋娃娃


为了帮母亲补贴家用,从小学开始,卡萝尔周末一有空闲,就在时装店里打工。


母亲爱美的性格也遗传给了她,她会偷偷地留下一些钱,来给自己添置新衣服、化妆品,改变自己的容貌。


卡萝尔读的是公立的学校,虽然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但卡萝尔依旧保持着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关系,她的学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十六岁时,卡萝尔曾经短暂地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可是不久之后,又立刻返回了学校,还考取了4个A的好成绩。


她渴望上学,渴望获得知识的灌溉,她成绩也不差,可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1974年,18岁的卡萝尔,再朦胧的照片都抵挡不住她的美


穷人的孩子,哪怕成绩好,没有钱,就等同于没有教育。


卡萝尔曾经有一个梦想,是学成之后,去当老师,稳妥地过一辈子。


然而她的父母,负担不起她大学的费用,让她高中后就中断了自己的学业追求。


离开了高中,步入社会,卡萝尔换过几份工作,当过秘书,当过速记员,可这都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知道,她想要爬得更高,就需要自己更加不断地上进。


其实年轻的卡萝尔,有着别人羡慕不来的外在条件,相貌姣好,身高出众,声音轻柔。


她的女儿凯特王妃,身高175,可是她和凯特走在一起,似乎穿平底鞋的她,要更有气场一些。


而且,还有媒体盘点了她和自家女儿撞衫的图片,说凯特王妃的穿搭,完全是遗传卡萝尔,她甚至比王妃穿得还要有味道。

卡萝尔2014年7月 vs 凯特2018年1月

卡萝尔2018年5月 vs 凯特2019年4月

卡萝尔2019年7月 vs 凯特2019年7月


有出色的外在条件,只能充当敲门砖,社会更需要的 是充满内在美的职工。


为了争取到多一份工作的选择,卡萝尔决定去学习法语。


补习完法语之后,她在英国找到了一份地勤人员的工作,后来成功晋升到了空姐。


空姐是卡萝尔改变命运的之一步。


当空姐期间,卡萝尔吸引了无数异性同事的目光,其中就有一名皮肤黝黑的飞机调度员,他就是凯特王妃的父亲,Michael Francis Middleton(迈克尔·弗朗西斯·米德尔敦)。


迈克子承父业,他的父亲Peter Middleton(皮特·圣安德鲁斯)显然更有来头一些,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新学院,二战时期加入飞行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62年,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去南非的两个多月,Peter一直随行,还是以机长的身份陪同,有光环,有地位。

Peter Middleton和菲利普亲王的合照


作为一名空姐,她必定能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群,政界名流,一掷千金的富豪,演艺圈的明星......


随便选择一个投怀送抱,卡萝尔马上可以从辛苦的工作环境中挣脱出来,空姐嫁给富商、政界名流的例子,国内外大有人在。


卡萝尔依然选择了迈克,而且进展神速,1979年才认识的两人,1980年6月21日就结了婚。


进展如此神速,让人不得不陷入了阴谋论当中,她到底为什么不选择富豪,而是选择了一个普通的,还不是飞行员的调度员?

丈夫迈克的眼神都是爱


在我看来,这是她非常成功,且能放进教科书里的一个选择。


富豪和她,至少要跨越两个阶级,步子迈得太宽,容易扯到裆。


除非遇到的是真的把她当作心肝宝贝的富豪,以她空姐这样常见的身份,出身和品位是刻在骨子里的,要么只能充当情妇,要么只能结婚后又迅速离婚。


富豪的圈子,比任何人都精明。


可迈克就不一样了,他的家庭属于中上阶级,和她只存在一个阶级的距离,而且家世、人品和谈吐都是一流的。


卡萝尔也需要一位彬彬有礼且善于社交的丈夫,迈克在钱财方面比不上富商,但综合条件下,绝对是卡萝尔当下更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卡萝尔的选择完全如预判的那样,嫁给迈克之后,她一下子从底层跃升到中产阶级,地位和面子得到了质的飞跃。

年老后,丈夫迈克倒是越长越帅


两人的婚礼,选在了明媚的夏日,在白金汉郡美丽的多丽小镇,充满田园诗般的浪漫温情,而后又在附近的庄园里举办了盛大的招待宴会。


和当年母亲Dorothy的婚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结婚后,两人立即买了一栋带有阁楼的别墅,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拥有四间卧室的家,虽然不是很大,也没有奢华的家具,却非常温馨。


1982年,两人的之一个孩子降生了,Catherine Elizabeth Middleton(凯瑟琳·伊丽莎白·米德尔敦),也就是未来的凯特王妃。

怀抱凯特的卡萝尔


因为怀孕,卡萝尔不能继续她空乘的工作,只能在家里守着年幼的孩子,偶尔带着孩子散散步,和其他新手妈妈聊聊家常。


好不容易喘过气来,第二个宝宝已经在肚子里了。


迈克工作繁忙,也为了家庭做出了妥协,放弃了飞行员的梦想,继续从事地面飞行调度的工作。


命运发生了转折,迈克拿到了英国航空公司2年高管的职位,代价是全家必须要从英国的乡间别墅,举家迁移到中东的约旦。


此时,两人的小女儿Pipaa才刚满1岁半。


外派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薪资酬劳高不说,还能接触到不同圈子的人,从中扩展自己的人脉。


我敢保证,卡萝尔听到外派工作的时候,心情一定无比的愉悦,即便最小的孩子才会走路,即便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她还是选择一家四口来到了约旦首都安曼。


不过,对卡萝尔而言,薪资是一回事,摆在她面前更大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丈夫迈克和两个女儿


很多外派管理层的子女,面临的是教育的不对称性,出国接受的是国外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回国接受的又是另一种教育,导致子女学习跟不上。


而年幼的读书经历,是卡萝尔心中的刺,她完全有机会更好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学历问题阻拦了她。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卡萝尔将凯特送进了约旦首都安曼的一家英语幼儿园,接受英式教育。


然而,天不遂人愿。凯特在学校学习生日快乐歌,更先学会的,并不是英语版的,而是 *** 版的。

当花童的凯特和妹妹


语言是之一关卡,尤其是想改变孩子命运,它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吓坏了卡萝尔,她和丈夫商量着,等任期结束,不管如何挽留,自己也要搬回英国,让孩子接受正统的英式教育。


这是卡萝尔做的第二个无比正确的选择。无疑,这一决定改变了凯特,改变了整个米德尔敦家族未来的命运。


回到英国,大女儿凯特要上小学,卡萝尔并没有选择就在隔壁的村庄小学,而是舍近求远,把她送到距离自家10分钟车程的,位于西伯克郡的名叫做Pangbourne的大村庄的St Andrew’s Pangbourne(圣安德鲁斯)小学。


圣安德鲁斯小学是一所传统的英格兰贵族小学,专门培养年轻的淑女和绅士。


贵族意味着学费昂贵,而这所小学,每学期的学费高达4000英镑。在80年代,这是个天文数字。


幸好卡萝尔嫁的是中上层阶层的迈克,家族的遗产和在约旦的工作收入,让家庭能承担起这项庞大的开支。


进私立小学的目的也很明确,国内外都一样:好的学校,意味着有值钱的社交圈子,把孩子都送进名校,让他们从人脉上,领先同龄人一大截。


事实证明,卡萝尔的眼光非常毒辣,也正是在这所小学,凯特之一次遇到了威廉王子。


那时是1991年,威廉王子作为拉德格罗夫预备校来小学参加比赛。


威廉在比赛中表现了非常出色的体育竞技能力,一下子就吸引了从小也喜欢体育运动的凯特的目光。


年幼的孩子,是单纯的喜欢,无关阶级,也无关财富。不知道年幼的凯特喜欢威廉到何种地步,但至少威廉在她心里有一个不小的角落。


到这里,卡萝尔已经在她生命的三个重要阶段,做出了三个令人敬佩且果断的选择:嫁给中上阶级的迈克,和丈夫举家到国外工作,而国外的高收入让她的孩子有足够优质的教育。


为了一视同仁,不偏心任何一个孩子,卡萝尔把剩下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凯特所在的圣安德鲁斯小学。


一学期光是学费,就已经一万多英镑了,还不算家庭的日常支出,这是多么庞大的开销,而迈克家族留给他们的遗产,也不过10万英镑。


入不敷出,钱总有花完的一天。换到不那么在乎孩子学业的中产阶级父母,早就给孩子转学了 。


但卡萝尔绝对不允许教育的失败再在自己的身上重演。一咬牙把房子抵押了,向银行贷了款,背上了债务。


说真的,她选择了迈克,估计也是一早计算好了。


迈克家里的祖辈对教育尤其看重,专门把家族的财富留了一部分给自己的子女,换做是其他人,或者是富豪,哪会那么轻易允许自家的媳妇抵押房产?


尤其是国外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绩不那么看重,更看重的是孩子的体育成绩,你不懂体育,你就没法社交。


但卡萝尔不这么认为,体育和文化课,她都要两手抓。


也正是因为抵押房产这件事,和凯特王妃结婚后,威廉一再强调她的家庭到了青春期已经很富有了,可是八卦的英国狗仔还是不相信。


不过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凯特如此坚信不疑地认为自己富裕,一方面是家里给她的教育真的比同龄人优质,另一方面是,哪怕生活再捉襟见肘,卡萝尔也努力让孩子的身心不受家庭经济的影响 。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卡萝尔在当 *** 太太期间,并没有放松心态,而是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创业,成功让整个家庭再往前迈了一大步。


她创业的灵感来自和小女儿Pipaa朋友的母亲的聊天。


国外 *** 太太们,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圣诞节的表演,常常会因为要讨论表演的服饰而时不时聚个会,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生日派对。


全天下的母亲都一样,每周都有母亲为孩子的生日派对烦恼,气球应该怎么买?派对上应该玩什么样的游戏?是否要找一些表演的人在派对上演出?可问题是,上哪儿找.......


作为一位每年都要举办2次生日派对的老母亲,我自己非常能理解,没有时间、没有计划地安排孩子的生日会,真的真的非常让人恐慌。


在卡萝尔的童年记忆里,有次生日会她就过得非常糟糕。


因为父母忘记买气球了,到生日派对开始时都没想起来,导致那次生日会气氛单调到令她不想回忆。


那时候的英国, *** 这类的 *** 不用想,甚至线下的实体店,都是各自卖各自的商品,想要购买到所有儿童派对能用的东西,得跑好几家店铺,有时候可能得绕大半个伦敦。


所以,卡萝尔决定成立一家派对礼品公司。


最开始成立,也没想着把它当作事业,纯粹想帮助这些新手妈妈更方便快捷地买到生日派对所用的礼品,解决她们的烦恼。


说干就干,卡萝尔没有找办公地点,也没有打算雇佣员工,在自家的花园里,收拾出了一件闲置房,配上桌子、 *** 、电灯。


一家只有一名员工的创业公司的雏形,就这么诞生了。


卡萝尔每天晚上把孩子送到了床上后,在那间布置好的小房间里打包礼品,第二天带去妈妈们聚集的地方进行推销。


不出意料,大受好评和欢迎,给了卡萝尔非常大的自信心,丈夫迈克看到妻子有自己的小事业,无比支持。

这一张很像女强人背后的男人


说实话,拥有一枚懂事的好老公,卡萝尔已经幸运地把其他女人甩开一大截了。


这又不得不感叹卡萝尔选老公的毒辣眼光,如果选择 了富豪,别说小事业,抛头露面都是问题。这点小钱,富豪们可是看不上的。


生意繁忙,本该让卡萝尔开心,可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此时第三个孩子詹姆斯已经在她的肚子中了,意味着她必须要放弃自己的事业。

和儿子詹姆斯拍摄的宣传照


可是,这个女人叫卡萝尔,不叫田萝尔,也不叫章萝 尔。她决定成立自己的派对用品公司,把意外当成事业。


如果此时有一位主持人,看到这里,一定会问出那个虽迟但到( *** 词:虽然迟了,但一定会到来)的问题:“卡萝尔,在繁忙的工作中,你是怎么平衡家庭和事业的?”


这问题对卡萝尔而言,并不是问题。


她在极尽全力拼事业的同时,不曾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对家庭的责任。


空闲时间,坚持参加孩子学校的各项活动,陪孩子参加棒球比赛,还夺得了明星球员的称号。


并对孩子制定了一项补偿方针:如果孩子比赛时,她没有到场助威,那么她就会和丈夫一起举办一场野餐聚会,邀请孩子和孩子的伙伴来庆祝。


这也是为什么家庭实际情况不好,但凯特仍觉得自己家庭很富裕的原因。


有一说一,卡萝尔真的非常具有经商头脑,这是他们的邻居都承认的事实。

左边是小儿子詹姆斯,中间是Pipaa,最右边是凯特


她会让自己的孩子充当模特来宣传,自己充当摄影师、推销员和传单员,以减少自己的开支。


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产品线,从一开始只做儿童派对用品,到现在,卡萝尔的公司的产品囊括了婴儿派对用品、成人派对用品、圣诞派对用品,甚至想要私人定制,她也能做。


成立公司6年后,卡萝尔和自己的丈夫从居住多年的小房子,搬到了伯克郡富人区的乡村里,一直居住到凯特嫁给威廉成为王妃。


为什么选择昂贵的伯克郡富人区,这也有卡萝尔的一番思考。


英国的富人区常出好学生,进入剑桥、牛津等名校的几率大,这也让英国父母坚信居住地和孩子的教育息息相关。


并且,对孩子而言,出身也是他们介绍自己的名片。出身富人区的孩子,会自信而骄傲地介绍自己:“我是来自伯克郡,或者肯特郡”,而其他地方的孩子,则会含糊其辞地用“伦敦北部”这种字眼。

伯克郡的房子


卡萝尔的派对礼品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也让她的心情焦躁不安,但与此同时,更令她烦躁的,是凯特正在遭受校园暴力。


从圣安德鲁斯小学毕业后,卡萝尔为凯特选的是昂贵的女子私立中学Downe House School(唐屋中学),每年的学费和食宿费是3万6英镑。


贵是缺点,优点是离家只有15分钟的车程,凯特在周末可以回家,享受短暂而温馨的家庭时光。

唐屋中学


卡萝尔忘记了,选择进入这所学校的家长,大部分都有着同样的目的,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出人头地。


我写过,校园凌霸的起因有三个:贫富差距,文化差距,容貌特殊。归根结底,所有的原因都刻着两个字 :阶级。


而这一切,凯特全占了。


她家不算真正的富有,一个人是真富有,还是装富有,从小混迹在这些圈子里的孩子,最能感知到 。


她的成绩很好,尤其是体育,13岁就被称为全能运动员。


最后,她长得很高,童年时期的凯特容貌也并不出众,青春期还带着牙套,身材也很瘦弱。


于是,凯特就成了女孩们的欺负对象,被排挤在外。严重时,她们还把粪便倒到了凯特的床单上。


知道了凯特的遭遇后,卡萝尔坚持立刻退学转学,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为什么不闹大?


我认为卡萝尔有几点考虑:之一,以自己的出身和阶级,找学校并没有用,她的女儿既不是公主,也不是上流阶级的孩子,闹,是没有用的;


第二,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进贵族学校已经很荣幸了,贵族圈很小的,闹,不仅没用,传开后反而还会被其他贵族学校拒之门外;


第三,长期被校园凌霸的孩子,在往后的生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心态损伤,不及时止损,更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卡萝尔才毅然决然地选择转学。


而凯特迈向王妃很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卡萝尔所作出的决定。


在凯特选择大学时,卡萝尔并没有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爱丁堡大学,尤其是知道威廉次年要入学圣安德鲁大学后,让凯特放弃之一志愿并休学一年,重新选择王子的大学和专业,和王子成为同学。


这一步骤细思极恐,保证了更大的利益化。


且不说是不是把王子当成了最终目标,就算不能和王子谈恋爱,王子的同学呢?


我敢保证,卡萝尔能想到这一步,其他上流社会的人也想到了,不会坐以待毙地等着王子来结交他们的孩子 。


所以,即便凯特没有和威廉恋爱,她在那个时间段,在那所学校,所谈到的未来夫婿,不会差劲到哪里去。


在知道自己的女儿和王子恋爱后,卡萝尔也非常用心地促成两人开花结果,和那些棒打鸳鸯的家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说,卡萝尔会投其所好,在地窖里放了威廉最喜欢的红酒,起司点心和海盐巧克力,经常带着威廉一起旅行,感受家庭的美好,大打感情牌。


众所周知,黛安娜王妃的离世,给威廉留下了不小的心里阴影,家人的关爱是威廉王子所稀缺的。


卡萝尔还经常假扮空姐的声音来在航班上模仿讲话,常常逗得威廉哈哈大笑。


甚至,凯特和威廉的婚事,也是卡萝尔一手促成的。她使出了最后一招杀手锏,逼婚。


2009年圣诞前夕,威廉来到了卡萝尔的家里拜访,卡萝尔单独约了威廉,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谈话,为的是凯特的婚事。


确切的内容不得而知,只知道威廉保证自己不仅会和凯特结婚,还会生孩子,生了孩子也会让卡萝尔帮忙带娃。


很多人会把这当成卡萝尔心机的表现,但作为母亲,我非常能理解,女儿和王子走到了一起,一举一动在聚光灯下曝光,名誉和清白世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两人经历了分手,又复合,如果再分手,那对凯特未来的婚姻,将是一个灾难。


这对于从小把女儿当成精英来培养的卡萝尔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她不得不主动出击。


并且我想,就算凯特没有嫁给威廉,嫁给任何一个男子,她都会为她把好这道关。


凯特嫁入皇室后,大家几乎听不到任何从她母亲卡萝尔口中流传出来的任何对于皇室不好的话语。

背着外孙的卡萝尔


在凯特生了两个可爱的外孙,乔治和夏洛特小公主后,俩娃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卡萝尔包办。


从几点睡觉几点吃饭吃什么,到公主王子房间的布置,都是她说了算,一度让英国女王十分嫉妒。

黑色斗篷的也是卡萝尔


可这不正是威廉从小所欠缺的吗?如此细致到极致的呵护,也难怪威廉在订婚宴上会说出:


“迈克尔和卡罗尔是非常慈爱的父母,十分关心家人,也很风趣,对我一直很友好,所以我觉得我真的已经成为他们家的一分子了。”


大女儿凯特晋升成为王妃之后,二女儿Pippa也不负众望地嫁给了亿万富翁詹姆斯·马修。


Pippa虽然没有凯特王妃如此有名,但其实她的能力也不弱,从小严格自律,运动学习两不误。


游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登过阿尔卑斯山的更高峰,骑自行车穿越过美国,还到长城跑了马拉松。


如此优质的生活经历,自然也能吸引到优质的男性,交往过的男人非富即贵。


Pippa婚礼当天,半个英国皇室、贵族名流都来了,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兄弟俩还盛装出席。


乔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充当婚礼花童。


就这配置,放到40年前的卡萝尔面前,她想都不敢想。


但这的的确确也是她步步为营后,能让她,她的家族,鲤鱼跃龙门的更优的路线。


差一丝一毫,整个路线就偏离了轨道。


当然,我这并不是鼓动女性,如此精细地计算自己的婚姻,用婚姻来实现人生质的阶级跳跃。


纵观卡萝尔的故事,她所做的每一步,也不仅仅是为了钓金龟婿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历经三代人所做的“局”,一个平凡家族的女性,奋斗的故事。


卡萝尔的母亲,努力打开了这个局的起点,作为核心骨的卡萝尔奋力创造这个局的更佳条件,她自己也在不断地向上爬,最后成功收获果实的凯特、Pippa,也一直在磨练,让自己配得上这个母辈所创造的成果。


所以,出身、背景算不了什么,成功的必然因子已经隐藏在每一步的选择当中,平凡和非凡的转变,往往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

二次元里面的萌宠们,你想拥有谁?

二次元,是ACG次文化中对于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虚构世界的一种称呼用语。在二次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大名鼎鼎的宠物,它们被漫画家们用画笔赋予了各式各样的元素。如果是你,你想养它们之中的哪一个呢?

【比卡丘】

《口袋妖怪》中男主人公小智的宠物小精灵比卡丘的名字在中国算是如雷贯耳了,在这个精灵多如牛毛的世界里,先不说比卡丘有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能力(毕竟咱们养宠物也不是想让它们出去打架的),光是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就足够让我们为之付出一切了。

可爱系数:★★★★☆

战斗系数:★★★★☆

饲养难度系数:★★★☆☆

【定春】

《银魂》中万事屋女主人公神乐在大街上捡来的外星未知物种,身材巨大,极难驯服。所谓一物降一物吧,神乐毕竟是战斗一族的后裔,降服定春也是绰绰有余,从此死心塌地跟随神乐并成为万事屋的吉祥物。

可爱系数:★★★☆☆

战斗系数:★★★★★

饲养难度系数:★★★★★

【小起】

日本泡面番《甜甜起司猫》每集只有短短7分钟左右,但是这只萌得不行的小猫让所有人印象深刻,萌天萌地萌世界,甚至有一种让本来就不喜欢宠物的人也有一种跃跃欲试想要养一只的冲动。

可爱系数:★★★★★

战斗系数:☆☆☆☆☆

饲养难度系数:☆☆☆☆☆

【哆啦A梦】

神话一般机器猫哆啦A梦,相信当初看这部动画片的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但是不得不承认,就算是砸锅卖铁、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你也想拥有它吧?毕竟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

可爱系数:★★★★☆

战斗系数:未知

饲养难度系数:★★★☆☆

【小白】

《蜡笔小新》中野原新之助在路上发现的被遗弃的小白狗,平时胡闹、惹事、没个正经的小新被这条小白狗触动了心弦,被他带回了家,起名叫小白。回家后妈妈美伢极力反对,但是看小新坚决的很,便同意饲养。小新不辞辛苦训练小白两个特技,“棉花糖”“抓小鸡鸡”。哎,真是不是一家人,不仅一家门啊。

可爱系数:★★★★☆

战斗系数:☆☆☆☆☆

饲养难度系数:★☆☆☆☆

【龙猫】

龙猫《龙猫》是大师宫崎骏笔下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带着淡淡的自然和丝丝的感伤,但是也可爱的不得了啊。那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和丰富的想像,因为唤起观众的乡愁而广受大众欢迎。

可爱系数:不好说

战斗系数:未知

饲养难度系数:不可饲养

【伊丽莎白】

《银魂》里坂本辰马送给桂小太郎(外号“假发”)的外星生物,白色外罩,形似全身白色的鸭子。几乎不说话,经常举着一块木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不时的能看到伊丽莎白下面有两条毛腿,有传说这是银魂作者空知英秋本人的化身,迷之生物……

可爱系数:★★★★★(如果我说不可爱会遭到攘夷志士追杀的……)

战斗系数:未知

饲养难度系数:★☆☆☆☆(通常假发吃啥它吃啥)

迷糊了这么多年,终于知道芝士、奶酪、奶油、黄油有啥区别了

这些年,用“芝士”做的美食越来越受欢迎,这种“舶来品”和中国的原生食物组合起来,迸发出更加迷人的滋味。

无论是烤红薯、烤冷面、火鸡面,还是做蛋糕、做饼干、做奶茶,只要加些芝士进去,都让食物增添了一种醇厚的奶香味,而且吃起来柔软还能拉丝,几乎没有女生能拒绝。

那如此受欢迎的芝士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经常说的的奶酪、乳酪、起司和芝士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烘焙、烹饪时也很常用的黄油、奶油和芝士、奶酪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来自国外的食物名词混在一起总是让人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几种烘焙、西餐烹饪中常用的西式食物吧!

其实上述提到的这几种西式食物很好分清,只是各地叫法不同,名字有些多就显得很复杂,先把它们的名字归好类,就很方便大家理解了:

Cream=奶油(淡奶油/稀奶油)=忌廉(港译)

Butter=黄油(国际用词)=牛油(港译)=奶油(台译)

Cheese=芝士(音译)=起司、起士(台译)=乳酪、奶酪、干酪(国际用词)

奶油、黄油和芝士这三种都是以牛奶为原材料的乳制品,虽说现今也有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但这三种最初都是用牛奶进一步分离或浓缩、发酵而诞生的产物。了解了这一点,再做进一步认识就会更好区分了。

一、奶油

1、奶油是什么?

奶油是将鲜牛奶经过离心分离的 *** ,把鲜奶分为脂肪层和脱脂乳两层,其中脱脂乳层得到的就是常说的脱脂奶,而脂肪层所得到的就是奶油。不过,脂肪层并不全是“油”,其主要成分是脂肪,占比在30%-38%左右,一般不会超过50%,脂肪含量越高奶油的稠度就会越高。

稀奶油和淡奶油都是指的这种动物奶油,只不过每个地区叫法不同以及品牌翻译不同,像港澳地区就习惯称奶油为“忌廉”。

稀奶油、淡奶油混用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鲜奶油一词,鲜奶油是包含动物性奶油和植物性奶油这两种的,植物性奶油是人造奶油,由大豆等植物油和盐、奶粉、水等加工出来的,口感、味道以及营养都远不如动物奶油,所以在看到鲜奶油时,更好先查看或是问清楚是动物奶油还是植物奶油,优先选择动物奶油。

2、奶油的分类及用途

打发用奶油:在做烘焙时,经常用到的盒装淡奶油、稀奶油就是用来打发的奶油。通过电动打蛋器将液态的淡奶油进行高速搅拌,破坏掉奶油中的脂肪球膜,让里面的脂肪都流出重新排列组合,并包裹住打入的空气进行新的融合结晶,由液态转化成泡沫状的固态奶油,再来装饰蛋糕、点心等甜品。

但打发用奶油的脂肪含量必须要大于30%,若是脂肪含量过低可能就无法打发成功。另外,还有一种瓶罐装的打发奶油,是可以直接喷出来的,像在咖啡店常喝的一些带有奶油雪顶的咖啡就是这种罐装打发奶油喷上去的。

这种奶油的结构不太稳定,容易消泡,适合做咖啡、奶茶或是喷到面包、甜点上直接食用,但太不适合做蛋糕裱花。

半对半奶油:这种奶油是由一半的稀奶油和一半牛奶混合得到的,国内一般很少见到半对半奶油,在国外比较常见,口感醇香丝滑常用来兑咖啡喝,也有的会用来做菜做汤。其实,半对半奶油就和如今咖啡店所卖的厚乳咖啡中的“厚乳”很相似。

二、黄油

1、黄油是什么?

黄油就是将稀奶油再进一步的脱水浓缩得到的一种固态油脂,脂肪含量在80%以上,水分减少后油脂都聚集在一起故而颜色为淡黄色,所以也叫做乳脂和白脱油。

可以说黄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奶油”,这也是为什么会将奶油则称为“稀奶油”的原因,而台湾则会将黄油直接称为奶油,港澳地区则喜欢将黄油称为“牛油”,大概是牛奶油的缩略叫法。

2、黄油的分类及用途

无盐黄油:指的是没有再添加盐等任何佐料的纯天然黄油,无盐黄油很好的保留了黄油的原味,适合在烘焙、烹饪时用,比如烤饼干、做面包、蛋糕,或者煎牛排、大虾等时候选择无盐黄油,这样会更容易把控所做食品的含盐量。

有盐黄油:指的是黄油在 *** 时里面添加了适量的盐,一般盐含量在1.2%-1.5%,适合于直接涂抹在温热的面包、马芬蛋糕上或是烤好的玉米上,口味会丰富一些,也无需再额外添加盐了,也就是说当你想将黄油当做调味料时可以优先选择有盐黄油。

起酥黄油:也被称为“无水黄油”、“片装黄油”,这种黄油的含水量非常低,熔点高,脂肪含量基本能高达99.8%以上,也是完全不含盐分的,主要用来做牛角包、蛋挞、千层酥、蛋黄酥这类需要起酥层的甜点。

涂抹黄油:指的是一种少量添加了水、菜籽油等植物油,或是其他香料的黄油,这种黄油的质地要比普通黄油柔软一些,即使是从冰箱中拿出来也可以很方便的涂抹到面包上食用,不像普通黄油冷藏后取出多是硬邦邦的,很难在面包上涂抹开。但这种涂抹黄油是不适合烘焙、烹饪的,只适合即食。

三、芝士、奶酪

1、芝士、奶酪是什么?

芝士就是Cheese音译过来的,台湾地区多音译为起司、起士,常说的乳酪、奶酪、干酪也都是指的芝士。芝士虽和奶油、黄油一样都是一种牛奶制品,但芝士的 *** 过程更为复杂,它是需要通过凝乳和发酵才得来的。

鲜奶中要先后添加发酵剂和凝乳酶,让奶中的蛋白质开始凝集产生凝块,之后把凝块全部收集起来,再按照奶酪的种类,进行发酵或是熟化等 *** 工艺,从而得到一块美味的芝士。

芝士与奶油、黄油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主要成分除了脂肪外,还有蛋白质,一块芝士一般是由35%的脂肪、30%的蛋白质、30%的水及其他矿物质成分所构成的,相当于是浓缩发酵后的牛奶,每十公斤牛奶才能 *** 出一公斤芝士,营养价值是很丰富的。


2、芝士、奶酪的分类及用途

全球的芝士品类大约有八千多种,估计没人能真的讲全所有的芝士,所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八种常见的经常能吃到的芝士。

奶油奶酪:是一种未经发酵的新鲜奶酪,口感微酸有种吃固体奶油的感觉,像芝士蛋糕、轻乳酪蛋糕都是用它 *** 而成的。

马斯卡彭:是一种产自意大利的白色软质新鲜奶酪,比奶油奶酪的口感更厚重一些,打发后仍着保持细腻的状态,像大家爱吃的提拉米苏主要原料就是它。

马苏里拉:也是产自意大利的一种淡味奶酪,分为新鲜的和非新鲜的,正宗的马苏里拉是用脂肪含量更高的水牛奶 *** 而成的,质地柔软细腻,吃起来奶香味会更为浓郁,甜度也要高一些。

大家经常能吃到马苏里拉,因为披萨就是用它 *** 的,切开后拉出的丝都是马苏里拉的“功劳”,另外像做焗饭、千层面等美味也会用马苏里拉。

切达奶酪:也被称作“车达奶酪”,它是英国最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奶酪,因此也被誉为英国的全能奶酪,它属于半硬质奶酪,不管是做菜、烤披萨,还是切片夹三明治都可以。

帕玛森干酪:是产自意大利的硬质奶酪,每个意大利家庭的必备奶酪,口感醇厚,吃起来微甜,适合配葡萄酒、水果食用,也可以做成酱料,磨丝后撒在意面、沙拉上,如果想在家中做焗饭、焗意面也可以买些帕玛森干酪来 *** 。

埃文达芝士:是一种产自瑞士的硬质奶酪,奶酪里面分布了大小不一的孔洞,像经典的芝士火锅就是用这种芝士 *** 而成的,当然也可以做沙拉或是切成薄片干吃。

现今市场推出的奶酪棒很受欢迎,家长觉得奶酪棒比较有营养,要比孩子吃其他零食要强的多,就会常给孩子买来吃。

但其实奶酪棒并非如奶酪一样有营养,因为奶酪棒是属于再制干酪,是由奶油、干酪、水、糖、乳粉等共同 *** 出来的,里面所含的干酪量并不多,而且还含有不少的添加剂,所以家长还是少买给孩子吃,如果买也要挑选干酪含量多的,配料表中干酪排在之一位的,添加剂少的给孩子吃。

(来源:礼县融媒)

金宇澄为什么要用方言写《繁花》?谈谈《繁花》中的方言艺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也最讲究说话的艺术。有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这是指一个人的话对他人的影响,也有人讲"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将说话的本事与人品挂钩,可见说话是一门大艺术。说话有好坏之分——反正话、俏皮话,亦有地域之辨,若以江湖武功来论,北方人骂人如狮吼功,声声见血,半分情面不留,南方人骂人如唐门暗器,绵里藏针,话中带刺。而在广阔的南方地域中,上海人说话又是一绝,这在金宇澄的《繁花》中就可见一斑了。《繁花》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上海弄堂里的故事,金宇澄在北方乡土文化如火如荼的潮流中为日渐式微的上海文化呐喊,书中的上海语言文化将此书推至炙手可热之处,甚至被拿来与《红楼梦》和张爱玲比肩。

1、 女性的特定称谓

祖国南北,一江之隔,地域的差别不知不觉间造就了文化的差异,上海临海,海洋业发达,口头上便有许多与海相关之物,金条被上海人称为"黄鱼",简单一词占尽了形状和颜色两全,还带些贵气,使人不觉联想到装潢精美的复式阁楼角落里的一只只樟木箱。有鱼便有蟹。上海人称女人别出心裁,为"蟹"。老女人叫"老蟹",漂亮女人叫"枫蟹",顶漂亮的便叫"好枫蟹",而"玉蟹"有"玉",听起来极好,却恰恰相反,指的是又老又难看的女人,但有钱,财富多,可见这"玉"字前缀只是证明钱多了。与"蟹"相比,"樱桃"则听起来温婉得多。女人嘴巴能说会道称为"樱桃尖",一句不会讲称为"樱桃钝",两个女人相吵称为"斗樱桃"。以"樱桃"喻女性之口是有迹可循的。白居易家中有妓名"樊素",小口如樱桃,因此他在诗中写道"樱桃樊素口",后人流传下来便以"樱桃小嘴"赞扬女性。上海人称呼小姑娘则为"乖囡"或"小囡囡","囡"有小孩之意,也可称呼男孩,但久而久之便成了女孩的专属,男孩则用"囝"来代替了。还有较为俏皮的称呼便是"小娘皮",是长辈女性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的称呼,疼爱中还带些厌恶,感情饱满而复杂。除此之外,"花瓶"便是略带着贬义的称呼,意思与如今无太大差别,指的是外表好看但徒有其表的女性。

2、 尖刻的骂人之语

上海方言中有许多略显尖刻的辱骂之语,细究起来也颇有门道。上海人骂人为"赤佬""小赤佬","赤佬"一词原本是指旧时穷人家死了人买不起棺材只好用草席一卷埋掉,曝尸荒野被人看到会被当做不吉利之事,长期沿用下来便成了骂人的话,一除胸中晦气。将生死之事与辱骂联系起来似乎并不是个例,《繁花》中有许多骂人之语都是与死亡紧密联系的,骂人"老棺材",相当于北方话"老不死的","挺尸"则有"等死"之意,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恐怕没有什么话比将人和死亡联系起来更恶毒的诅咒了。就骂人而言,比"赤佬"更甚的是"瘪三"一词,如果说"赤佬"是普世意义上的骂人之语,人人都可骂得,那"瘪三"指的则是城市里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是辱骂里的下等词。"瘟生"是另一个高频出现的贬义词,是吴语里常用来骂人的话,骂男孩子居多,没什么口头标准,只作出气之用。巧合的是,李碧华曾在小说《胭脂扣》中写到 *** 如花决定"找个瘟生,斩之",这里的"瘟生"则不同于上海话中的意思,指的是冤大头了。上海人骂人是十分刁钻的,除人以群分,以尖刻之语概括外,也为某种行为做概括。吴语称人出轨为"外插花",这与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有不谋而合之意,该诗句并无出轨的本意,而是后人根据字面意义进行的歪曲解读。更恶毒的例如"嚼蛆(胡说)"之类便是小弄堂里市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3、 日常生活用语

上海的日常生活用语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种类。上海曾属"孤岛",殖民时期受到多国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也使得上海成为一所文化包容的城市,上海的口头文化中最不缺的便是"音译词","起司(cheese)""白脱(butter)""多士炉(toaster)"都是由英文单词音译而来,词意为英文原意,却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氛围。上海话中还有一些仅表示概念而无情感倾向的词,譬如"搵食",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找口饭吃";"辰光"有"时候"之意,但当今年轻人已很少使用了;"汰浴"有洗澡、冲凉之意,老上海则称"淴(音huo)浴";"米田共"便是繁体字"糞"的拆分了,颇有汉字象形的意味;"腻心"指厌恶、恶心。此类种种,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出现了某些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名词,它们随着历史而来,也伴随历史而去,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已经知之甚少了。"两万户"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两万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设计的一种房型,"沪东沪西建造约两万间,两层砖木结构,洋瓦,木窗木门,楼上杉木地板,楼下水门汀地坪,内墙泥草打底,罩薄薄一层纸筋灰,每个门牌十户人家,五上五下,五户合用一个灶间,两个马桶座位。"对于棚户区的赤贫阶层来说,"两万户"便是遮风挡雨的人间天堂。后来随着城市改造,"两万户"也成为了历史的遗迹,不复存在了。

金宇澄在《繁花》序中写道"古罗马诗人有言,不亵则不能使人欢笑",这里的"亵"不仅是指故事更是指语言,吴语之"亵"使得上海文化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小说虽然借助了旧故事与旧语言,带给读者的却是小说里的人生和语言本身的魅力。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以一颗真诚之心敬畏语言,敬畏文化。

春日的特拉维夫

杜欣欣/文

春分日,我们从多伦多飞往特拉维夫。登机口完全封闭,进入时要扫描手掌。我的手上因残留了洗手液,扫了两次都不过关,只好去洗净再扫。很多年前,我飞往克什米尔,曾经过三道安全检查,五号电池都要交出。麻烦多的地方安全检查总是很严。

飞来多伦多时,邻座的女人告诉我,她来自田纳西,由教会组织去以色列朝圣,一行20多个人。两小时后,我已经了解她的家庭状况和大部分的人生经历。在美国30多年,我仍然会感叹美国人的坦诚,他们的自来熟仍让我感到温暖。此刻,隔着走道,我看到一个清瘦苍白的小伙子。他一袭黑袍黑帽,鬓角垂下小辫。嗯,他是犹太教哈雷迪教派(HarediJudai *** )的成员。数年前,我去纽约布鲁克林探望女儿,她的社区与哈雷迪教派集聚区相邻。那里的男性无论老少都戴着大黑帽,长须,鬓角垂小辫。女生大多盘头或戴头巾,男女与非本教的异性授受不亲。我还注意到,社区的孩子苍白瘦弱,貌似营养不良。据说他们尽量避开现代技术,其生活方式有点儿像住在城市里的阿米什(Amish)人。犹太人在安息日一般不工作,但哈雷迪派的传统还包括日落之前必须回到住所,不开车,不使用电器。一次女儿的朋友骑车经过哈雷迪教派的社区,被一居民叫进家中帮忙关掉电灯。

十多个小时之后,我们在特拉维夫落地。机场的电脑扫过护照,吐出一张入境证。以色列周边皆敌国,据说从以色列入境约旦,游客随身携带的犹太教物品或被扣留,或者让游客自行返回以色列境内丢弃。敌对是双方的,如果护照盖了埃及的入境章,在飞往以色列登机口也会被仔细盘问。为避免到访以色列后再入境 *** 国家可能有的麻烦,海关以入境证替代入境章。我后来从以色列入境其东邻约旦,约旦也是入境证一枚。这两个国家相邻,甚至曾经你中有我,海关又明知你是从敌国入境,这些独特措施是不是有些滑稽?

拿到入境证,我以为已经入关了。然而,赞扬高效率的话音未落,就见前面站了一群人。那个哈雷迪教派的小伙子快步超过我,眼看着他通过以色列护照通道,消失不见,而非公民通道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

队伍几乎不见移动,向前看,原来海关只有两个窗口办公。有经验的乘客说,一般只需十分钟就可通关,但遇到安息日(Shabbat)和赎罪日(YomKippur)则全国停摆,而今天为 *** 内塔耶亚胡司法改革海关 *** 了。两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走出机场。接我们的司机大概70多岁,只会俄语。我猜他是来自前苏联劳工阶层的之一代移民。犹太人从俄国和前苏联移居以色列,始于19世纪末,其后有过四五次移民潮。20世纪70-90年代初,大约100万以上的犹太移民来自前苏联。这部分移民中会讲英文的大多是知识阶层,而会讲意第绪语不在少数。虽然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都是犹太人使用的语言,意第绪语也是以希伯来字母书写,但两者在读音语法上仍有不同。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所有移居以色列的人都要学习希伯来语。在后来的旅行中,我发现火车站售票处,ATM机只有希伯来文,并无英文选项,而在巴勒斯坦却经常可见英文标识。

我们下榻的旅馆名为电影院,进门就见老式放映机。转头又看到了老式放映机、胶片盘等,不由地想起早年在中国看露天电影的“跑片子”。旅馆大厅、走廊都贴了大幅老电影的海报,里面有“飘”“雨中曲”等好莱坞影片,也有以色列的老电影。据介绍,旅馆有83间客房,每间都有影星的照片。我们的房间也不例外,可惜我不认识那位女影星。

大堂里贴了一张旅馆的历史,原来其前身就是一家电影院。电影院的主人是一对夫妻——埃舍尔、摩西·纳萨尼尔。夫妻俩都出生于19世纪末的亚丁,那时南也门的亚丁还处于英殖民地孟买的管辖之下。摩西的家庭贫穷,埃舍尔的家族很富有,人称“东方的罗斯柴尔德”。两个年轻人在家族的办公室相遇、相恋。相恋六年里,他们单独会面极少且短,主要靠书信以表情愫,而那些书信大多用密码写成。据后代回忆,1920年代,埃舍尔和摩西受犹太复国运动的鼓舞,移民以色列。他们在特拉维夫结婚,恋情得以公开。以色列居民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故事。我猜纳萨尼尔夫妇的恋情也是移民的一个原因吧?只是他们的后代不便写出罢了。

自19世纪末,以色列的移民主要分为两大类,阿什肯纳兹(Ashkenazi)和塞法迪(Sephardi)。前者来自中欧、东欧和俄国。后者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北非和中东。早年,绝大部分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称之为“科勒伊姆”的慈善机构。他们集中在“科勒伊姆”学习犹太教义,其生活方式也被称为”学者生活“。那时只有很少一部分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拥有收入,生活极度贫困。相对而言,塞法迪犹太人比较了解 *** 世界,有些人能流利地使用当地语言,因此这部分犹太移民通常依靠手工业和贸易维持生计,极少接受资助。在以色列,这两大族群不但文化、饮食习惯不同,政治倾向也不同。如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接受资助的那部分人大多支持左翼政党,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而另一方则偏右翼,更强调国家安全和犹太民族主义。埃舍尔和摩西属于塞法迪犹太人,他们在以色列从事工商,最后投资了我们现在居住的这家“电影院”。

按照纳萨尼尔后代的说法,1939年,正当以色列的艰难时刻,电影院开张了。纳萨尼尔夫妇的初衷是想让电影院成为文化中心,其投资几乎耗尽积蓄。然而,因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加剧,大量犹太难民涌入巴勒斯坦。犹太人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犹太人和 *** 人之间的紧张关系。1936-1939年,巴勒斯坦地区爆发了 *** 起义,犹太复国主义者伊尔古德组织伊尔贡(Irgun)以暴制暴,更使该地区局势极为紧张。那时的巴勒斯坦是英国的托管地,英国 *** 试图维持地区稳定,但又很难平衡各方利益。1939年11月,英国 *** 发布了《巴勒斯坦白皮书》。该白皮书限制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移民和购地权。为保障 *** 人的权益和利益,提议巴勒斯坦地区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 *** 和犹太人共存的国家。在这一提议遭到了 *** 人一如既往的强烈反对。在犹太人看来,白皮书等于推翻了1917年英国的贝福尔宣言,也就是放弃了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国家的承诺。1938年,约有54000名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而在白皮书实施后的1939-1945年期间,移民数量被限制在每年1500人左右。迫于形势,纳萨尼尔的电影院被改造成旅馆。

读完旅馆历史,信步走到门外的广场上。这个广场是特拉维夫的中心,广场和主要街道都以迪岑戈夫(Dizen-goff)命名。虽然迪岑戈夫没有犹太复国运动的奠基人西奥多·赫尔兹,国父大卫·古里安那样为外界所知,但在以色列,特别是特拉维夫,梅厄·迪岑戈夫也广为人知。他于1861年出生在摩尔多瓦东部一个村庄。那个地方曾经被波兰、奥斯曼、罗马尼亚和俄国统治过。他在俄国军队服役时驻军乌克兰,退役后入学敖德萨工匠学校。那时东欧和俄国的很多城市,犹太人是不能学习手艺的,而敖德萨却容许犹太人入学。

在巴黎大学学习期间,迪岑戈夫结识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表。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助下,他来到巴勒斯坦开办企业,参与购地和建设。1908年,他与其他65个家庭来到特拉维夫。那时的特拉维夫还是一片沙丘沼泽,地中海边仅有一个小渔村。那年的4月11日,这66个家庭聚集一处,对一块新的犹太社区(称为 AhuzatBayit)的土地进行抽签。梅厄和妻子吉娜抽到了43号,他们在那块地上建造自己的家。1910年,AhuzatBayit的居民一致决定将其社区重新命名为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TelAviv)是以希伯来语的“Tel”(土丘)和“Aviv”(春天)组成的词汇命名的,意为“春天之丘”。随着社区的发展并成为一个城市,迪岑哥夫成为之一任市长。他对特拉维夫的建设功勋卓著,与爱因斯坦和丘吉尔等世界知名人物都有合影。迪岑戈夫夫妇无后,去世前将住房捐给了以色列。1948年,大卫古里安就在迪岑戈夫房子里宣布以色列独立,现在作为以色列独立博物馆矗立在罗斯柴尔德大街。

我到过的大城市里,有很多大广场以人名或历史事件命名,比如阿根廷首都的圣马丁广场(PlazaSanMartín),伦敦的TrafalgarSquare(特拉法尔加广场),慕尼黑的Marienplatz(玛丽恩广场),柏林的路德广场….,虽然那些大城市也有以独立、和平、人民等抽象名字命名广场,但中国以“人民”命名的广场大约最多吧?

环顾广场,街道呈放射状向四方延展。骑车的,滑板的,牵狗的,或穿梭或漫步。沿着弯曲的街道,公车从浓荫中缓缓驶来,乘客上下,不吵不闹。不知为何,我想起了70年代的上海。

虽是闹市区,这里以及后来我所到过其他地方都很干净,虽然人口多地方小,但建筑体量却不大。也正因为体量小,街口的建筑都为绿色遮蔽。再仔细看过去,我才注意这一圈的建筑都是白色,外观简洁流畅的线条,竟然与旅馆的一模一样。后来我得知这些建筑都是包豪斯风格,大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因德国纳粹政权压制包豪斯学派,学派成员流亡到此。从那时起,特拉维夫已有多达4000多座包豪斯风格建筑。它不仅成为德国之外更大的包豪斯建筑群体,而且也是联合国文化遗产。在继承包豪斯功能性,简洁风格的同时,当地也根据气侯做了建筑上的修改,比如为抵挡强烈的阳光,这里的露台深长带顶,而非德国式的大开窗阳台。后来我到耶路撒冷,再次注意到建筑简单坚实,窗户相对小,看着像一座座堡垒。但窗户的形状,墙面石块的修饰又不像堡垒那么乏味。我觉得在这片土地上,对人不友好的不仅是气候,也不仅是土地,最主要的是人以人为敌。

迪岑戈夫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喷泉。白天,灰色圆形叠层喷泉看上去就是一堆水泥,还不如那棵粉色的樱花引人注目。随着夜色降临,喷泉通体银白,望上去竟然像座水晶宫。白天喷出的水,若无蓝天映照,也不令人印象深刻,而灯光下的水略带橘色,不辜负“火与水”之名。广场四周的建筑一层都是咖啡店、餐馆和酒吧,而吃食店门口又都有露天座位。从早到晚,只要开门,总有客人,到了傍晚,往往是一座难求。

二十年前,在巴西的萨尔瓦多,我乘船向猴岛驶去。帆船的船尾端坐着一位老者。他干瘦,戴着墨镜,如石像般沉默。“石像”旁边坐着的却是一个美少年,他美得能让米开朗琪罗作画。午餐时,我们与那对老少同桌。攀谈中得知他们是父子,来自以色列。老人年少时随父母流放西伯利亚,之后移居波兰和以色列。谈及在前苏联的经历,老人说他加入过少先队,我听了大笑:“我们曾在同一个队伍里。”聊到以阿关系,老人说:“每个以色列人都能说至少一种外语,而 *** 人呢?”我问:“长期生活在紧急情况中,是不是挺可怕?”他答:“我们的收音机24小时播放,已经习惯了应对。”他给了我一张名片说:“如果你来以色列可以联系我。”名片上写着特拉维夫大学电影系,纽约大学视觉艺术系。当得知那位老者还是比较有名的导演时,我心想难怪有个年轻英俊的儿子。如今我来到特拉维夫,想起了那位导演。虽然名片已不知所终,但所见就是一个很能享受生活的地中海国家,完全不像我头脑中的那个,经常以坏消息占据媒体头条的以色列。

旅馆隔壁的面包店不仅卖面包,也有沙拉、烤红薯、起司等简餐。此时店内挤满了人,我拿起一盒沙拉和Boursin奶酪,准备付款。但前面的人把餐盒放在柜台上,却不付款。她们与店主用希伯来语聊着。旁边一个老妇人看出我有点儿着急,她对我说:“七点后半价,只有五分钟了。”啊,原来如此,所有顾客都在等时针指向七点。那老妇人看了看我的餐盒,指着沙拉说:“这个半价,这个不是。”她的英语并不流利,但热心地告诉我如何就餐盒标签辨认半价。隔天,我又来到同一家面包店。正在下雨,店里人不多。一个年轻的男人进来,看到我站在餐柜前,他略带几分不好意思地小声问:“你知道这里七点以后有折扣吗?”听到我的回答,我们都笑了。店主看着我们,也笑了。

(作者主要作品《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此一去万水千山》;近著《安第斯山脉随笔》,湖南科技出版社)

波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带你了解最真实的波兰现状

没去波兰之前,一直以为全球更大的耶稣像是里约热内卢那一座,来到波兰之后发现我错了,原来全球更大的耶稣像是在波兰希维博津,它设计高度33米,光顶部的王冠就高2米。还有大家读书时在课本上认识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他就是出生在波兰华沙。那么,波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接着往下看,带你了解最真实的波兰现状。

波兰国家概括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是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和 *** 分享行政权力。它东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国土面积32.26万平方千米,人口3816.9万。波兰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除山区外,年均气温为6~6.8℃。波兰有6个季节,除了春、夏、秋、冬4个典型的欧洲季节之外,还有“早春”和“早冬”2个季节。波兰的首都华沙,是波兰的之一大城市,也是波兰的工业、贸易和更大的科学文化中心及更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人口171.55万。

起司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起司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第1张图片-

波兰的历史

波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700年石器时代的斯拉夫人,后来, 斯拉夫人的一支——西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活动,在原始部族的农耕和游牧中度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

10世纪,波兰人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为了抵御金帐汗国的入侵,与立陶宛大公国共同组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国土面积更大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

18世纪下半叶波兰开始衰落,其后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国家先后三次瓜分,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其在欧洲地图消失了123年,直到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但好景不长,波兰在二战中被苏联和纳粹德国再次瓜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 *** 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共产主义建设,不过,波兰的共产主义道路并不平坦、政局动荡。

1989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获得了政权开始实行民主制度,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

波兰的经济

2020年波兰GDP是5.97千亿美元,人均GDP1.57万美元,截至2019年,波兰经济连续28年稳步增长,在欧盟中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以购买力标准衡量,波兰2020年的更低工资水平高于美国,波兰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

波兰的经济是一个工业化的混合经济体,拥有一个发达的市场,波兰一直奉行经济自由化政策,这个国家代表了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中最伟大的成功故事。它是欧盟中唯一一个在2007-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避免衰退的国家。

波兰经济的更大组成部分是服务业(62.3.%),其次是工业(34.2%)和农业(3.5%)。波兰的工业有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化学工业、木材造纸工业、轻工业、航空工业等。更大的出口商品包括机械、电子设备、汽车、家具和塑料。波兰主要粮食农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甜菜、马铃薯、油菜籽等,主要出口的农副产品有肉、奶、蔬菜、水果、可可及其加工食品。

波兰的科学

波兰在历史上是一个科学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天才人物”——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另外,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人,唯一一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欧洲的火星探测器项目,波兰科学家是主要的科研人员。波兰建立了众多的科技博物馆,全国各类科技博物馆共达661家。

波兰的文化习俗

波兰的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斯拉夫语支,同语支的还有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波兰语在十四世纪时正式产生书面文字,标准语形成于十六世纪。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

波兰人的穿着打扮极有自己的特点。除正式场合要穿西服、套裙之外,波兰人日常着装的更大特点,是崇尚个性,讲究与众不同;

波兰人普遍爱花。在所有鲜花之中,最喜欢三色堇,并将其定为国花。给波兰人送花时,宜送由一种鲜花所组成的单束花,但不宜送双束花。波兰人最喜欢的动物是白鹰,被定为国鸟;

波兰人十分忌讳就餐者是单数,他们认定此乃不吉之兆。吃饭时不论饭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争取多吃一点,并要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嘴里含着饭菜更好别说话,在波兰人看来,那样的行为是很粗鲁的。

波兰人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和红色,也是他们国旗的颜色。

波兰也有清明节,在每年的11月1日,和我们中国人的清明节类似,祭祖扫墓,缅怀逝者。

波兰的民族信仰

波兰族是波兰更大的民族,大约占全国的98%,此外还有德意志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立陶宛人、犹太人等少数民族,其中德意志人占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占0.6%。大部分的波兰女性都是高鼻梁,金发碧眼,皮肤白皙,五官比较协调,妥妥的高颜值。

天主教是波兰的国教,信仰人数大约占全国的95%,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教派占5%。

波兰的教育、医疗

波兰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孩子可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波兰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华沙大学、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华沙工业大学等。

波兰本国居民或者拿到移民身份后家属和子女身份和申请人一样,都可以享受波兰人医疗待遇,到国家指定医疗机构看病,无门诊费,所用药物会有按比例补贴,住院一切费用全免。波兰的医疗价格比西欧国家低得多,医疗条件也相当好,加上很多私人诊所针对外国人开展特种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波兰旅游看病。

波兰的交通

波兰地处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国际交通便利。全国铁路总长20253公里,公路总长25.2万公里;内河航线总长3638公里;海运商港6个,主要海港有:格但斯克、格丁尼亚、什切青等。德、法、英、荷、奥、俄等国均有航空公司飞往波兰。波兰国家航空公司“LOT”同34个国家77个城市有定期的航班往来。目前波兰没有直达中国的航线,旅客需经赫尔辛兹、法兰克福、莫斯科等地转机飞往国内。波兰国内铁路网四通八达,客运分为特快、普快和慢车,可方便到达各大城市,列车运行准时、安全;大部分公路路况较差,加之波兰人开车较快,交通事故频仍,需特别小心。

波兰的饮食

波兰人平时以吃面食为主。他们爱吃烤、煮、烩的菜肴,口味比较清淡。不喜欢吃酸黄瓜和清蒸的菜肴,主餐最常见的有:炸猪排薄饼和软起司以及各式的洋水饺,种类有肉、马铃薯、起司或蓝莓等。波兰人吃饭时喜欢先喝汤,汤的种类有甜菜汤、蛋花冷汤、大麦汤有的大麦汤还加上蛋和香肠。

波兰人最喜欢喝的饮料是咖啡和红茶,在饮用红茶之时,大都爱加入一片柠檬,并且不喜欢茶水过浓。波兰也是个爱酒之国,波兰伏特加享誉世界。

波兰的旅游

波兰的消费和中国不差上下,的确是值得旅游的地方。波兰拥有独特的欧洲建筑,也有着传统的风俗文化,波兰有童话里的森林城堡、雪山小木屋、滑雪温泉、彩色的房子、中世纪老城的华美古堡宫殿、瓦津基公园里露天弹奏的肖邦……

波兰最值得去旅游的景点有:克尔科诺谢山国家公园、奥伊楚夫国家公园、别布扎国家公园、德拉瓦国家公园、弗罗茨瓦夫百年厅、卡姆皮诺国家公园、 *** 兰国家公园、巴比亚山国家公园、皮耶尼内国家公园、威格里国家公园。

波兰:一个曾经遭到欧洲列强的三次瓜分,整个国家沦亡达123年之久,波兰人民决不甘当亡国奴,通过最终的努力实现国家的完整,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这样的国家还是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的!

关注“三哥话事”,每天和大家分享不同又有趣的真实故事,觉得有意思就点个赞吧,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标签: 用语 意思 什么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