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种类大全及图片,野生蘑菇种类大全图不能吃的蘑菇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70 0
慎吃!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来了,海南发布提示

来源:海南发布

夏秋季节

野生菌菇资源丰富

但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5月28日

海南省食品安全办发布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消费提示

提醒广大群众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避免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

↓↓↓

据介绍,我国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

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 *** ,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发生中毒。所以在户外踏春郊游,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现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肠中毒型较为普遍,肝脏损害型致死人数较多。一般误食毒蘑菇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在6至12小时后发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蘑菇时,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同时还要求,在野生蘑菇采食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地区的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广而告之公众,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同时,根据各地误食毒蘑菇中毒特点,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议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蒙健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大连野外50多种毒蘑菇,别乱采食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 随着气温升高、雨季到来,很多人喜欢上山采蘑菇。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要购买食用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
吃蘑菇要做到“三熟”:一是蘑菇的种类要“熟”。据统计,大连地区的野生蘑菇品种多达200余种,约有50多种野生蘑菇不同程度有毒,其中4种有剧毒,分别是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和鹿花菌。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这三种毒蘑菇广泛分布于大连地区,主要生长在山坡、林下、潮湿沟谷、草地等处;鹿花菌主要生长在林下。另外,大连地区还有一种叫墨汁鬼伞的毒蘑菇(俗称柳树蘑、杨树蘑),主要生长在林下、道旁和潮湿的草地上,虽然毒性没有前四种强,但因其味道鲜美,每年也会发生多人中毒现象。
二是蘑菇要做“熟”。部分蘑菇因其有轻微毒性,一定要煮熟炒透。食用的蘑菇中一般含有秋水仙碱,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它对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 *** 作用。一般在食用30分钟至4小时内,会出现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大量食用还可能会引起发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血、尿血等严重症状。所以烹饪时一定要煮15分钟,使秋水仙碱遇热分解,才能安全食用。
三是误食后处置办法要“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误食剧毒蘑菇后,首先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性中毒症状,之后会出现面色蜡黄、肝脏坏死等肝损性中毒症状。食用者在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之一时间停止食用,并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 *** ,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拨打120,及时就医。注意保留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同时拨打 *** 12345或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
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市场开办方及入场销售者应加强对蘑菇销售的食品安全管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日常入场查验,定期对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发现有销售野生蘑菇的,要立即制止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要认真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不得采购、销售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一旦发生毒蘑菇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积极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不认识的蘑菇更好都别尝!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进入雨季后,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专家表示,目前民间流行的“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等说法其实是毒蘑菇的识别误区,更好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尝试不认识的蘑菇。

据介绍,人们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不少人认为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其次,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依据这些条件来判断。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黏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此外,很多人相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理由是虫子吃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对人却有致命伤害。

民间还流传将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等说法。专家表示,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万一不慎进食毒蘑菇该怎么办?据介绍,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多变。毒蘑菇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极高。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应立即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然后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催吐的同时可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送医,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另外,还应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应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针对性治疗。

医生提醒,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越早治疗,越可以及早地控制病情,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农家十大顶级山珍,之一位数量稀少,想吃都吃不到,你吃过几种?

#暑期创作大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片土地都蕴藏着神奇之处。比如曾经号称“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充满着名贵的山珍野味;而云南、四川更是以其绿水青山闻名,金山银山不仅是形容,更是实实在在的景观,只需看一看这两个省份的旅游资源,便可了解其中的壮丽美景。而这些地方不仅风光迷人,还盛产珍贵的各种菌类,如乔巴菌、松茸、灵芝、虎掌菌、冬虫夏草等。这些菌类珍贵稀有,价值昂贵,有的甚至比黄金还珍贵,真正诠释了“山可生万物,地能发黄金”的农村俗语。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介绍下这些珍稀山珍中最著名的十种,也许你家乡的味道就在其中。

第十名:羊肚菌

羊肚菌,一种食药兼用的珍贵菌类,拥有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有机锗,一直被欧美等国家视为高级的营养保健品。其高含量的有机锗,被认为有助于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并增强人体免疫力。目前市场售价大约每斤600元,可见其珍稀与珍贵。

在烹饪方面,羊肚菌的可口之处也不可小觑。其炖汤是最为出名的料理之一,以其醇厚的口感和美妙的香气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搭配鸡肉、鸭肉、猪肉等肉类,羊肚菌能够将肉类的鲜味与自身的香气相融合, *** 出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深受食客喜爱。

第九名:葛仙米

葛仙米,听起来像是一种米,然而它实际上是一种可食用的蓝藻,之所以被称为“米”,是因为它的形状像米粒,但干燥后颗粒更加圆润,煮熟后比普通米粒要大。葛仙米以其高蛋白、高营养的特性而闻名,同时其鲜美的味道更是让人爱不释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由许多细胞组成念珠状的群体,呈现蓝绿色调,颗粒圆润玲珑剔透,令人联想到珍珠的美丽,因此被美誉为“珍珠菜”。

葛仙米可干吃,也可以像普通的蔬菜一样蒸、炒或凉拌。无论怎样烹饪,它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味。干吃时,口感酥脆,似乎能品尝到大自然的清新滋味;蒸炒时,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与其他食材搭配相得益彰;凉拌时,更能带来一种清爽的享受,是夏日里的美味佳肴。

第八名:香椿

香椿是民间喜爱的传统“树头菜”之一,也是备受时令推崇的名品,以其浓郁的芳香气味而受人喜爱。这独特的植物富含钙、磷、钾、钠等多种成分,被认为有着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舒筋、行气理血、健胃养肠等多种药用功效。

香椿的幼芽嫩叶非常美味,散发着令人愉悦的香气。春季时,香椿的嫩芽和梢枝被作为蔬菜供人食用,其中主要分为紫椿和油椿两种品种。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香椿都能展现其独特的风味。“香椿拌豆腐”更是一道广受喜爱的小菜。在城市里,由于香椿的美味和药用价值,其市场价位也逐渐上升。每斤几十元的售价,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和珍贵价值。

第七名:灵芝

灵芝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珍贵菌类,而在中国,它的分布非常广泛,尤其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自古以来,灵芝在中医传统中被高度推崇,被视为一种珍贵的养生宝物。其药用价值极高,据传说它对人体有着多种益处,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调节免疫系统,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等。因此,灵芝一直被视为延年益寿、保健长寿的灵丹妙药。

除了药用价值,灵芝在烹饪中也有独特的用途。在中国的烹饪传统中,灵芝与各类肉食的搭配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无论是猪肉、牛肉、羊肉还是鸡肉,都可以与灵芝搭配炖制。其中,灵芝鸽子汤、灵芝大枣汤和灵芝炖鸡汤等都是常见的拿手好菜。

第六名:土人参

土人参是土人参科土人参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拥有补气、补血等丰富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肺脾气虚和肺阴不足等症状。除了土人参的根部,其鲜叶也是药用的,可以捣烂外敷,有效治疗疮毒问题。不仅如此,土人参的根部和鲜叶均可作为食材食用。这些部分不仅营养丰富,口感嫩滑,而且具有独特的风味。近年来,土人参在蔬菜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兴的叶菜类蔬菜。

它既可以用于药用,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又可以作为美味的食材融入日常饮食。人们可以将土人参用于凉拌或炖汤,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食。例如,可以将土人参根部凉拌,加入姜丝和蒜蓉,制成清爽开胃的凉菜;也可以将土人参鲜叶炖汤,与排骨搭配,汤汁鲜美,营养丰富。

第五名:野生松子

松子是我们常见的坚果之一,它的颗粒小巧且壳光滑,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零食,松子还是重要的中药之一,久食可促进身心健康,滋润皮肤,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也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小兴安岭和云南的针叶林地带。

松子除了可以作为单独的营养补充品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多种美食 *** 。例如,用松子制成糕点、糖果、饮料和菜肴等。炒制松子会使其变得松脆、酥化,味道香甜可口。苏州的粽子糖就是用松子仁制成的,展现了松子在糕点中的独特魅力。在烹饪中,松子也有丰富的用途。松仁与玉米、鸡肉、冬菇等的搭配,形成了一系列美味的菜肴。松仁玉米、松仁鸡、冬菇松子等菜品常见于餐桌,为食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口味享受。

第四名:野生黑木耳

黑木耳是一种珍贵的胶质真菌,被誉为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野生黑木耳不仅富含营养,还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多种功效。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在中医传统中备受推崇。

除了其药用价值,黑木耳在食用方面也有丰富的应用。它可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例如,黑木耳炒娃娃菜,将嫩绿的娃娃菜与黑木耳炒制,清爽鲜嫩,营养丰富;黑木耳炒鸡蛋,将鸡蛋与黑木耳翻炒,口感丰富,营养均衡;还有凉拌黑木耳,将黑木耳与蔬菜一同凉拌,清凉开胃,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第三名:野生竹笋

在农村,野生竹笋是一种常见的宝贵食材,然而,大多数竹笋都埋藏在深处,想要挖掘出来需要费一些功夫。竹笋在江南被誉为美食之材,过去甚至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之说。这种美味佳肴的食用价值极高,春笋更是被誉为春天的之一道鲜味,无论炒、炖、焖、煮,各种烹饪方式都能带来不同的风味,其口感清脆,风味十足。在南方一些省份,在竹笋食用季节,笋片炒酸菜是一道必备菜肴。

第二名:竹荪

竹荪,又称竹笙、竹参,有四种常见且可供食用的品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它们被人们赞美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以及“菌中皇后”。竹荪以其丰富的营养、浓郁的香味和鲜美的滋味,自古就被视为“草八珍”之一。

在各大菇类饮食文化中,竹荪几乎都有着名菜。湘菜中的“竹荪芙蓉”更是我国国宴的一道著名佳肴,其美味令人回味无穷。此外,还有许多如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等美味佳肴,都以竹荪为主要食材,深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

之一名:野生蘑菇

野磨菇是一种伞菌科、蘑菇属的真菌,其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云南和四川等地。它通常生长在草山、草场、牧场等地,春季至秋季常见于林中、林缘、草地等处,常形成蘑菇圈。野磨菇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备受人们喜爱。

除了吸引人们的目光,野蘑菇还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中,保护级别为数据不足(DD),说明其珍稀程度和保护重要性。野蘑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点关点赞不迷路,祝各位友友们2023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有毒,野生蘑菇吃不得!

衡阳市拥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水热条件,非常适合蘑菇生长。夏秋季雨水充沛,山上、树林、菜地、瓜田、农田、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居家花盆里......野生蘑菇随处可见。

近期误采误食导致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大家要高度警惕,一不小心,真的可能要全家“躺板板”了。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衡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一、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我国野生毒蘑菇不少于540种,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 *** 鉴别真假毒蘑菇。

有一个现场试验:46名有丰富采蘑菇经验的老人参加毒蘑菇辨认活动,现场毒蘑菇辨认全对仅1人!

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不误采毒蘑菇,所以个人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同时,也不要购买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购买个人采摘的野生蘑菇。

二、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就医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我省主要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5种,即急性肝损害型(最凶险)、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最普遍)、横纹肌溶解型。

肝脏损害型早期常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且有假愈期,很容易掉以轻心,一旦出现内脏损害,死亡率极高。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有其他不适,要立即催吐,并就医。就医时明确告知野生蘑菇食用史,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或图片供医生参考。

野生蘑菇种类大全及图片,野生蘑菇种类大全图不能吃的蘑菇-第1张图片-

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美兰 张玲玲

多雨夏季:路边“野菇”别乱采,专家带你走进“蘑菇圈”

什么是蘑菇?我国常见食用菌有哪些?华南常见毒蘑菇有哪些种类?近期广州潮湿多雨,各类蘑菇生长旺盛,华南国家植物园通过开设“ 走进菌类世界——华南常见蘑菇识别”科普课堂,带公众走进奇妙的蘑菇世界。

◆湿热的南亚热带气候适合蘑菇生长

“当前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易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相信近日不少广州街坊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提醒大家不要采摘、不要购买、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那么关于蘑菇,大家究竟认识多少呢?

每每进入春夏两季,在广州处处可见蘑菇的踪影。

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虽然蘑菇的很多属性接近植物,但它们其实是一类真菌。华南植物园自然教育课程导师王曦告诉记者,蘑菇也叫大型真菌,是异养型生物。由于它们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生成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所以就需要靠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等物质转化为自己需要的养分。

每每进入春夏两季,在广州处处可见蘑菇的踪影。“湿热的南亚热带气候给广州孕育了很高的菌类物种多样性,在广州市区就发现和报道了不少新的物种。城市森林公园、公园,连草地上都有蘑菇。”王曦说道。

大青褶伞(华南国家植物园可见)

雪白草菇 (华南国家植物园可见)

细心观察,在城市里比较阴凉、潮湿的地方,都能寻觅到蘑菇的踪影。华南国家植物园生境多样,林木葱郁,湿润阴凉,更是蘑菇们安家的好地方。无论是在木兰园林地、温室前的大草坪、药园、兰园,还是科普信息中心对面等区域的草地、枯枝朽木上,都能看到大青褶伞、间型鸡枞、皱波斜盖伞、小皮伞等各种有趣的蘑菇。

皱波斜盖伞(华南国家植物园可见)

小皮伞(华南国家植物园可见)

既然找到了蘑菇们的藏身之地,那么该如何鉴别有毒品种呢?据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超群介绍,华南常见的毒菇种类除了有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欧式鹅膏等“白毒伞”,还有纯黄白鬼伞、铅绿褶菇等有毒的种类。

对于不认识的蘑菇,王曦提醒大家,肉眼辨别毒蘑菇是很难的,不认识、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采食!

◆食用菌除了“顶流”还有更多选择

近年来,蘑菇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可见随便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风险很大。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蘑菇,才符合我们的“食用标准”呢?

王超群告诉记者,我国产量前十名的食用菌,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菇类之外,还包括黑木耳、毛木耳、银耳等菌类。此外,在我国十大野生菌里,还能看到羊肚菌、鸡枞、牛肝菌等“山珍”的身影。

说到“蘑菇圈”的顶流,非松茸莫属,比如巴西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红松茸”。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段俊研究团队获悉,近年来科学家选育出了松茸在广东“更佳替身”——中科1号红松茸,口感接近野生松茸但价格适中。相信爱吃的广州街坊用不了多久,就能更方便地品尝到新鲜的“松茸”味道。

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团队选育出松茸在广东“更佳替身”——中科1号红松茸。

食用菌家族庞大,除了“顶流”成员之外,还有不少常见的品种,不但味道鲜美,样子也很可爱。记者留意到,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售卖食用菌的种植包,非常适合家庭养殖。

“小朋友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合相应环境下生长的蘑菇,比如夏季可以从白平菇、红平菇、榆黄菇等品种入手尝试。”据王曦介绍,蘑菇的种植 *** 非常简单方便,在家里找一处阴凉,没有穿堂风的位置放菌包,如厨房、卫生间或阳台的地面上,在菌包上剪开一个十字的口子,每隔几天用喷壶适当喷水保持湿润。“就这样等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收获自己种植的可食用菌,又好玩,又能吃!”

华南国家植物园通过开设“ 走进菌类世界——华南常见蘑菇识别”科普课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李碧秋、李诚斌、张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

16万种已命名1.6万,吃野蘑菇前不容忽视的数据|新京报专栏

作为真菌的一种,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人类目前对其仍所知不多。图/新华社

又到菌菇中毒高发季。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广东省卫健委近日报告了一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云浮市罗定市报告的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病15例,死亡5例。

这起突发悲剧,不仅让人为逝去的生命惋惜,也再一次把野生蘑菇的食用安全问题拉回公共视野里。

实际上,在我国,每年6月至10月,都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数据表明,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全国共报告10036起食用野生菌源性蘑菇中毒事件,导致38676起发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

这些数字背后的一起起悲剧,也告诉人们,路边的蘑菇莫乱采,更别随便吃。而慎食野生蘑菇,不仅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也是为了对大自然保持必要的敬畏。

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图/新华社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快速增加

野生蘑菇当然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这种财富蕴含着大量复杂的密码,一旦密码不符,就会轻则伤身,重则中毒身亡。因此,贸然食用野生蘑菇比“拼死吃河豚”还要危险。

因为,人们知道河豚是有毒的,但对于野生蘑菇,神农尝百草也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辨别各种野生蘑菇的经验和知识,绝大多数野生蘑菇是人们所不知道和不了解的。

野生蘑菇可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中,如大山深处、丘陵地带、甚至沙漠里。而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如今的很多居民小区的绿化带里,也常能看到漂亮的野生菌。这些五颜六色的野生蘑菇,就像小精灵一样,吸引了一些人采摘和食用,但不幸也随之产生。

在我国,毒蘑菇中毒的地域性也比较强,以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等最为严重,近年来湖南、浙江食用野生蘑菇的中毒事件也快速增加。

2023年6月12日,“湖南疾控”发布6月野生蘑菇中毒指数Ⅰ级提醒,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和气象相关因素分析研判,近期中毒“风险极高”。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间,湖南省6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数发生最多、发病人数最多,致死人数最多。

事件主要为含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引起,尤其是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中毒后病死率高。近6年来,湖南省鹅膏菌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死亡人数达30余人。

对于野生蘑菇,一些省市,如云南、湖南等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已提出,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虽然这种提醒并没有强制性,但从相关举措的着眼点来看,这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谨慎采摘和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方式。

辽宁省庄河市蘑菇大棚里的菌棒。图/新华社

更好选择食用人工栽培蘑菇

蘑菇属于真菌,真菌是地球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真菌以其300万种的巨量,占了地球生物一半规模以上。但目前被命名的真菌仅约10万种,尚有96%的真菌仍未被人们认知和命名。

蘑菇则是真菌界的大型真菌。迄今,人们也难以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蘑菇,只是估计约有16万种,而被命名的仅约1.6万种。我国也至少有10万种蘑菇,而已知的不到1万种。

在知之甚少的全球蘑菇种类中,对人体有害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经报道的毒蘑菇也有435种。看似毒蘑菇在野生蘑菇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农业专家、药农、草药采集者,都不容易准确识别,一般人则更难区分。

毒蘑菇造成的伤害还有一种特点,就是由于对其毒性和毒素并不了解,至今没有特效解毒剂。尤其是,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身体部位的伤害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现在已知的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之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

对于这些中毒,只能是用药物来保护肝、肾和胃肠道等。如水飞蓟宾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其用于蘑菇中毒,目的也是保肝。而蘑菇中毒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都只是过滤血液中的毒素,而非解毒。很多中毒者,就是因为无药可用或血液透析不充分而死亡。

当然,对于野生蘑菇这种大自然的恩赐也并非不可利用,但前提是要有充分的认知基础。这无疑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食用蘑菇。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世界上之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蘑菇,说明蘑菇是可以食用和药用的。但这都是在“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基础上,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为了避免误食毒蘑菇,部分野生蘑菇如今已经被驯化并实现人工栽培。到今天,仅在我国就有超过100种蘑菇实现人工栽培,如香菇、平菇、鸡腿菇、银耳等,一些药用蘑菇也实现了人工栽培,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因此,要吃蘑菇,更好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如果要食用野生蘑菇,也需要在有特别经验的药农或生物工作者的指导下采摘,如猴头菌、枞树菌(松茸)、鸡爪菌(鸡枞)等已经被多次证明无毒的野生蘑菇。

如此,既是珍爱生命,也是敬畏自然。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

秋吃蘑菇正当时!一张蘑菇地图,带你看全国特色吃法

受访专家:

于海龙,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主任

高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


秋吃蘑菇正当时!一到这个时候,各式各样、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口味有差的蘑菇就纷纷上市了,鲜美至极!

不同地域蘑菇种类不同,口感和营养价值也不同。此外,依据当地饮食特色,蘑菇吃法多样,各有特色。

健康时报图


1. 吉林 红蘑:有助提升气色

红蘑是一种产在松树林中的暗红色小蘑菇,不仅味道鲜美,同时富含脂肪酸、风味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多酚和萜类等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素肉”之称。红蘑中的微量元素和铁元素含量较高,在增加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能提升气色,对产后及身体虚弱有良好的益气补血功效。

推荐吃法:红蘑土豆片。红蘑土豆片是吉林本地特色吃法。红蘑洗净后焯水,先炝锅翻炒土豆片,然后加入红蘑以及胡萝卜、尖椒等配菜,加水略炖,色味俱佳。

2. 辽宁 榛蘑:铁、锌含量比较高

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是棕褐色,含有人体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所含的铁和锌也在众多菌菇中名列前茅,而且富含榛蘑多糖这种活性多糖,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血糖、增强免疫力,还常被使用到药品中,在临床医学上,榛蘑多糖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腰腿 酸痛、风湿、耳鸣、眩晕等。

推荐吃法:小鸡炖蘑菇。用榛蘑炖汤、干炒、烧烤都不错,比较推荐东北特色小鸡炖蘑菇,洗净的鸡肉加料酒焯水,然后捞出来冲洗干净。热锅凉油,放入葱、姜、蒜和花椒、大料炒香后倒入鸡块和洗净的榛蘑,倒入生抽,开中火不停翻炒,锅快干时加水,开始小火炖半小时左右即可。

3. 内蒙古 口蘑:高钾低钠鲜味浓

口蘑别名白蘑,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健康,维持能量平衡。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特别是尼克酸)、 维生素E及铁、锌、硒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高钾低钠,很多营养成分都高于其他菌类。口蘑的鲜美来源于其中丰富的鸟苷酸盐,和新鲜肉片炒制,鲜味成倍增加。

推荐吃法:肉片烧口蘑。口蘑适合调味、烹炒和煲汤,在烹饪搭配上,口蘑宜跟肉片、豆腐、虾等一起吃。但烹饪口蘑不宜添加味精和鸡精,因为口蘑本身就有鲜味成分。推荐吃肉片烧口蘑,可以增强体质;或者口蘑西兰花,利于美容减肥。

4. 江苏 杏鲍菇:有助于降低血糖

杏鲍菇因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目前江苏是杏鲍菇生产工厂化更大的产区。杏鲍菇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镁、锌等矿物质,还含丰富的杏鲍菇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经常食用杏鲍菇,能促进胃酸的分泌、促进消化、辅助治疗饮食积滞症。

推荐吃法:杏鲍菇炒牛肉。杏鲍菇适合炒、烧、烩炖、做汤,亦适宜用作西餐 ,做凉拌菜,口感都不错。杏鲍菇多跟牛肉一起炒,把杏鲍菇切成片煎一下,这样就会得到既有肉的口感又有鲍鱼味的杏鲍菇炒牛肉。

5. 河南 花菇:有助预防佝偻病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因秋冬季温差大其表面膜的生长慢于肉的生长,导致花菇菌盖裂开形成天然花纹。花菇中有一种麦角甾醇借光可转化成维生素D,有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推荐吃法:花菇焖排骨。一般,大而厚实、凹凸明显、爆花的花菇味道更佳。蚝油花菇焖排骨食疗价值高,花菇香嫩可口,与排骨荤素搭配,是老少皆宜的 菜肴。此外花菇也可用于煲汤,如鸡汤、冬瓜汤加入花菇可以提鲜。

6. 四川 松茸:天然药用菌类之一

松茸又名林芝松茸,生长于海拔1600~2600米的温带和寒温带松树与栎树混交林带的林地上,目前还没有实现人工栽培。松茸有补益肠胃、理气止痛、化痰功效,有不少保健和药用价值。松茸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天然药用菌类之一,还拥有独一无二的抗癌物质松茸醇。

推荐吃法:煎松茸。新鲜松茸可炭烤、油煎、煲汤、蒸蛋。比较推荐黄油煎松茸,还可做慢烤松茸、松茸粥、松茸焖饭、松茸蒸蛋。

7. 贵州 竹荪:能帮身体“刮油”

竹荪被誉为“竹林里的香菇”,现代研究发现,竹荪为高蛋白、多氨基酸、营养丰富的食药兼用真菌,菌体中含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竹荪中含有生物碱、倍半萜和多糖等多种功能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竹荪提取物具有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可“刮油”,而且还有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及保护肝脏等作用。

推荐吃法:竹荪鸡汤。竹荪煲汤效果更佳,比较出名的吃法是竹荪鸡汤,在鸡汤炖出锅前15分钟加上竹荪,味道更鲜美。推 荐的菜品有竹荪芙蓉、凉拌竹荪等。

8. 云南 鸡枞:是需要补磷人士的佳品

鸡枞因其纤丝结构状似鸡肉而得名,是中国西南云贵川一带特有菌类。鸡枞的一大价值是含磷量高,是需补磷人士的佳品。鸡枞有降血糖的功效,还有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

推荐吃法:鸡枞油炒饭。鸡枞的吃法,除了常规的炖汤、烹炒、凉拌、焖烤外,云南本地人还会做成油鸡枞,以鸡枞为原料,与植物油、香辛料 *** 而成,可佐饭也可作调料,用油鸡枞拌面、拌粉、炒饭均很美味。


本文首发自:2023-08-29 健康时报《秋天有个蘑菇地图》(健康时报记者 刘玫妍 实习记者 王宁 策划编辑 乔靖芳)


编辑:任璇

审核:鲁洋

美国南加雨后多种野生蘑菇涌现 华人分享采集注意事项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美国《 *** 》报道,今年以来美国南加州地区雨水充沛,为真菌类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最近连续几场降雨过后,不少华人在南加州的树林里发现了一些较为少见的野生蘑菇品种,例如鸡油菌、羊肚菌等。

华人M先生是采集蘑菇的“重度爱好者”,平日对蘑菇的品种颇有研究。最近,他在洛杉矶县西边的图潘加(Topanga)地区竟发现了大量的鸡油菌(Chantarelle),十分惊喜。鸡油菌又称黄蘑菇、黄虾菇,是一种木材腐朽后产生的真菌,通常生长在橡树、榆树、枫树等硬木上。鸡油菌外观鲜艳,表皮呈鲜黄色并有小细孔,有时还会长出白色的菌柄。鸡油菌质地柔软,口感鲜美,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

M先生表示,鸡油菌在北加州雨后的树林里比较容易发现,但在气候温暖干燥的南加则很少见。鸡油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华人钟爱的食材之一。每年特定时节,好市多(Costco)的货架上也会出现鸡油菌,但价格往往较高,一小盒就要花费十几美元。

家住圣迪玛斯(San Dimas)的艾女士也在自家附近发现了很多野生蘑菇。她表示,最近只要是下雨过后,树林里就会长出很多蘑菇。一般来说,橡树林里的蘑菇最多,特别是鸡油菌。不过,虽然加州的树林里确实有很多非常美味的野生蘑菇,但在采集野生蘑菇时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野生蘑菇可能是有毒的,甚至可能致命,非常不建议新手自行采集。即便对已经熟知一些常见蘑菇品种的人来说,也无法完全区分毒性品种和食用品种之间的差别。

若对采蘑菇感兴趣,可以参加由专业蘑菇猎人或蘑菇协会组织的徒步旅行项目,或是通过Piture Mush、Fungi Finder等手机软件学习,见到不熟悉的蘑菇时,通过软件拍照上传照片后,就可以得知蘑菇的品种和详细数据。

艾女士还补充道,在采集蘑菇时应注意当地的法律规定,有些公园允许访客采集一定重量内的野生蘑菇,但也有很多公园明文禁止采集蘑菇。另外,加州法律禁止在未取得加州公共卫生部门或县卫生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销售野生蘑菇。(赵健)

一家五口采食野蘑菇被“放倒”,湖北推出“毒菇”图谱,这一种最多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8日讯 每到夏季,便进入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节。7月5日,湖北一地一家5口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被“放倒”,4人进了ICU,目前均已脱离危险。7日,记者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悉,我省出台常见毒蘑菇图谱,其中9种标称为“剧毒”,致死率极高;11种标称为“有毒”,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专家提醒:这张图将更有利于医生辨认毒蘑菇,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不吃野生蘑菇才是更好的预防。

爷孙5人同食野蘑菇,4人进了ICU

7月5日上午,陈爷爷上山采摘了一些野蘑菇带回家。中午12时,陈爷爷将这些野蘑菇煮汤,一家老小5口人都吃了。一个多小时后,6岁的二孙女和2岁半的小孙子开始恶心呕吐、腹痛。随即,陈爷爷、陈奶奶以及9岁的大孙女也相继腹痛、频繁呕吐。三个孩子症状更加严重,年纪最小的弟弟甚至开始出现昏迷。爷爷发现,在家中同食蘑菇的小狗更先出问题,吃完蘑菇后不久竟全身抽搐、死亡。

村民将一家五口急送当地医院洗胃。爷爷症状相对较轻留在当地医院。当晚8时,奶奶和3个孙子被转诊至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中毒带来的伤害,与摄入剂量和自身体重密切相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症状会更严重,小狗会死亡。”该科副主任夏治介绍,ICU分别对三个孩子进行对症解毒和血液净化,通过体外循环方式清除蓄积在体内的毒物。值守儿童ICU的石步云医生介绍,目前祖孙四人均已脱离危险,很快就都能出院了。

湖北推出“毒菇TOP20” 这9种“试试就逝世”

近年来,采集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肖敏介绍,中国目前报道毒蘑菇超过520种,约占世界总数50%,其中湖北常见毒蘑菇图谱展示的,是毒性最强、中毒人群最多、接诊量更高的20种毒蘑菇。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化学中毒救治(湖北)基地,并与我省各地、市、州医院结成中毒救治联盟,该院是这张图谱的 *** 机构之一。从图谱下方可以看到,联合 *** 这张图谱的,还包括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恩施州疾控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及中国菌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湖北“蘑界”的“毒菇九强”,7种鹅膏是“毒王”  

图谱显示,有9种野生蘑菇都标注为“剧毒”,分别是裂皮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黄盖鹅膏、软托鹅膏、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菌、欧氏鹅膏以及假褐云斑鹅膏,堪称“毒菇九强”,食后会带来严重的肝损害和肾衰竭,致死率极高。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理化实验室主管 *** 张耕说,在“毒菇九强”中,有7种都是“致命鹅膏”类,“致命鹅膏”被称为“头号毒王”,俗名“白毒伞”,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因此被标注为“剧毒”。

剧毒有多毒?张耕介绍,在毒性分级中,剧毒是更高的第5级,一个60公斤重成年人的致死总量仅为0.1克。“这并不是说吃了0.1克的蘑菇就会死亡,而是指蘑菇中的所含毒素提纯达到0.1克时可致命。”张耕说。

“大青褶伞”离人群最近,长相“人畜无害”

图谱中标注11种“有毒”野生蘑菇,包括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穆雷粉褶菌、赫红似口蘑、新苦粉孢牛肝菌、紫红蘑菇、卵囊裸盖菇、球基鹅膏、格纹鹅膏、红褐鹅膏、圆足鹅膏,分别会带来胃肠型或神经精神型损害。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陈策医生介绍说,大青褶伞是中国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也是在湖北地区中毒发生率更高的品种,主要集中出现在6—11月。大青褶伞长相“人畜无害”,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品种。

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菌柄具戒指状菌环)

“假愈期”很危险 更好的预防就是不吃

“很多蘑菇中毒后会有一个‘假愈期’,让人以为自己好了。”肖敏介绍,不少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以后,自己忍一忍,或者经过对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但这往往是一种假象。

肖敏介绍说,“假愈期”容易出现在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类型中,“假愈期”一结束,患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不可逆的反应,谷丙转氨酶急剧升高,带来严重的肝损害威胁生命。“一旦发生中毒,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持续的规范化治疗,不可有侥幸心理。”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更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采食。”肖敏提醒患者,采食野生蘑菇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更好能带上吃过的野生蘑菇实物或者照片,方便医生对症用药。(记者罗兰 张鸣 实习生张伊倩 通讯员应述辉 黄洁莹 丁小婷)

【编辑:余丽娜】

标签: 蘑菇 野生 种类 大全 不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