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是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的野生蘑菇,味道非常的鲜美,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也被大家称为"口蘑"。
又名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银盘。是直接食用的名贵真菌,主要品种有白蘑、青腿子、马莲杆、杏香等。
它的产量不大,但是需求量又特别大,所以它的价值也很昂贵,它目前是中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蘑菇。口蘑颜色是白色的,菌杆比较粗壮。
口蘑含有硒、钙、镁、锌等十几种矿物元素,其含量仅次于灵芝,在人体吸收中的效果也很好。
如何挑选口蘑?
1、看外观 手感坚实,口蘑根据品种不同,外形也有些许区别,一般的口蘑呈乳白色、有光泽,外表白净光洁,好的口蘑拿起来手感坚实。
2、看菌盖 近球形或呈半球形,均匀规整,直径好的口蘑的菌盖应近球形较小,一般为2~4cm,如果有破裂、不规整则不建议挑选。
3、看菌柄 菌肝短,品质好的口蘑菌柄应较短,并且菌柄应被菌盖紧紧包围着,从小往上看不到菌丝的口蘑为更佳的口蘑。
白蘑菇又叫双孢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它的肉质肥厚。
白蘑菇属于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和磷等。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
它和口蘑的区别,最简易的分辨 *** 是,白蘑菇高度没有口蘑高。
武陵山珍专注蘑菇养生25年 ,中国养生专家毕麦提醒您,每天养生五个一工程,一荤一素一菇一奶一笑,是合理膳食搭配的之一步。
(声明:本文中图片均来源于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雨后菜地里长出“白蘑菇”,老夫妻吃了上吐下泻一整天近日阴雨连绵,温暖湿润的天气使得各种菌类纷纷破土而出,长势旺盛,但这也导致一些常州市民因误食毒蘑菇进了医院。
这不,9月12日下午,已经上吐下泻了一整天的吴先生(化名)夫妇被儿子送到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他们可能吃了毒蘑菇,蘑菇我也带来了!”吴先生的儿子告诉医生。原来当天上午,老夫妇二人在菜地干活时,发现地里一夜之间多了许多蘑菇,一簇簇长得洁白圆润又鲜嫩,两人便想摘一些回家炒菜。虽然以前也听过有人吃蘑菇中毒,但他们想,一般有毒的不都是说得颜色鲜艳,这些看着跟市场卖的口蘑也差不多,回家多煮煮,加热时间长一点再吃应该问题不大。
谁知八点结束早餐后,不到两个小时两位老人便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整个早上,家里的卫生间都在超负荷“工作”,夫妇俩拉的手脚发软,吐得胃都要出来了。中午回家的儿子得知情况后,赶紧把他们带到了医院。
经过仔细辨认,医生们怀疑吴先生夫妇是食用了一种叫大青褶伞的蘑菇。这种蘑菇是每年因误食导致蘑菇中毒的病例中最常见的菌种,食用后往往几个小时内就会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等明显肠胃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但中毒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多在1-3天好转,且预后良好。
“已经告诉过他们很多次了,不要乱吃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听。”治疗期间,吴先生的儿子守在病床旁,生气又无奈的说。因为吃得并不多,在经过洗胃、补液、导泄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老夫妇二人情况逐渐稳定,次日便康复回家了。
常州二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周亮提醒,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等不同类型。这些毒蘑菇并不都色彩鲜艳,很多外表长得相当“朴实”,普通人很难从外观上分辨出它们是否可以食用。因此,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任何野生菌类才是避免中毒最根本的 *** 。
周亮强调,一旦怀疑有人食用蘑菇中毒,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要尽快催吐,减少毒物的吸收,同时立即到正规医院寻求救治,送医过程中,如果可能,要记得带上剩余蘑菇样品及蘑菇相关照片,以便专业人员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通讯员 葛佳丽 刘歆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校对 王菲
只有彩色蘑菇有毒?这种白色蘑菇也要当心,已有人中招近日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
误食野生蘑菇引发中毒的患者
经过专家救治后
9月10日上午已经出院
秋天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
假期不少市民会到野外游玩
专家提醒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危险
南京市之一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医院四天前接收了一位来自南京溧水的阿姨,她在家里面干农活时,在水塘边看到了白色的蘑菇,采回家炒熟了吃,之后她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检查以后发现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有肝损的症状。
家人告诉医生,在午饭时看到烹饪过的野生蘑菇,也进行过劝阻,因此患者没有食用过多。医生对患者进行保肝、利尿、补液的急诊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根据患者提供的图片,专家推测应该是一种名为“白毒伞”的蘑菇,尽管看上去并没有毒性,但实际上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白毒伞,资料图
医生表示,广大群众对于蘑菇的认识有一点误解,比如颜色鲜艳、长相好看的,会认为它是有毒的。实际上有一些颜色并不是很鲜艳、长相也不是非常耐看的蘑菇,也是有毒的。
专家表示,想要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并没有简单易行的技巧,预防中毒的更好 *** 就是不要采摘食用。
春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病例的高发期,在此专家建议,尽量去购买常见的可食用菌菇种类,比如平菇、香菇等。如不小心发生了误食,请尽快就诊。
医生提醒,野生蘑菇的毒素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细胞都会产生影响,如果严重的话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以前也收过这样一例非常严重的病人,如果出现上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要及时就诊。
华中、华东地区常见毒蘑菇
注意分辨!
↓
珍爱生命,远离毒菇!
综合: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人民日报
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
白蘑菇可以生吃吗?生吃白蘑菇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在很多人的养生观念里,生吃一些食物是比较养生的 *** ,当然生吃蔬菜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白蘑菇可以生吃吗?生吃白蘑菇有什么坏处呢?
白蘑菇可以生吃吗?
市场上流通的白蘑菇更好不要生吃,因为经过流通后,白蘑菇表面可能会沾染空气中的致病菌,吃了后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状,所以一般建议煮熟吃比较好,白蘑菇味道清香鲜美,肉质肥厚,用来炖汤或者清炒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清洗白蘑菇时可以在水里先放点食盐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将蘑菇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再洗,这样泥沙就很容易洗掉。
除了白蘑菇之外,一般的蘑菇也不宜生吃,特别是野生蘑菇,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白蘑菇的美食做法推荐
一、白蘑菇豆腐汤
材料:豆腐半块,白菜心一小根,白蘑菇,葱花,小虾米
做法:1.所有材料洗净都切片;2.锅里放少许油,葱花爆锅,添汤,然后下豆腐和白菜;
3、汤烧开后下白蘑菇,煮一小会后加盐和少许小虾米就可以出锅了,不需要放任何味精和鸡精。
二、白蘑菇炒肉片
材料:五花肉200克、白蘑菇230克、酱油、白糖、盐适量,葱1小段、姜2片、蒜1瓣、红辣椒2个、大料1粒。
做法:1、五花肉切片,白蘑菇洗净一切两半过水,水开后放入蘑菇开锅即可,捞出控水待用;2、锅内放油烧热至6成热时,放入五花肉煸炒;3、再放入葱姜蒜、大料、红辣椒翻炒,同时倒入适量酱油翻炒;4、将白蘑菇放入后,大火翻炒,最后放入适量的盐、白糖炒匀即可。
食用白蘑菇的注意事项
1、更好吃鲜菇,市场上有泡在液体中的袋装口蘑,食用前一定要多漂洗几遍,以去掉某些化学物质。
2、宜配肉菜食用。 *** 菜肴不用放味精或鸡精,以免损失原有的鲜味。
所以白蘑菇更好不要生吃,否则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白蘑菇的做法也很多样,可以煲汤,炒菜,烤着吃等,都能吃到白蘑菇鲜美的口感,喜欢吃白蘑菇的朋友可不要错过这个美食哦!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美国《 *** 》报道,今年以来美国南加州地区雨水充沛,为真菌类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最近连续几场降雨过后,不少华人在南加州的树林里发现了一些较为少见的野生蘑菇品种,例如鸡油菌、羊肚菌等。
华人M先生是采集蘑菇的“重度爱好者”,平日对蘑菇的品种颇有研究。最近,他在洛杉矶县西边的图潘加(Topanga)地区竟发现了大量的鸡油菌(Chantarelle),十分惊喜。鸡油菌又称黄蘑菇、黄虾菇,是一种木材腐朽后产生的真菌,通常生长在橡树、榆树、枫树等硬木上。鸡油菌外观鲜艳,表皮呈鲜黄色并有小细孔,有时还会长出白色的菌柄。鸡油菌质地柔软,口感鲜美,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
M先生表示,鸡油菌在北加州雨后的树林里比较容易发现,但在气候温暖干燥的南加则很少见。鸡油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华人钟爱的食材之一。每年特定时节,好市多(Costco)的货架上也会出现鸡油菌,但价格往往较高,一小盒就要花费十几美元。
家住圣迪玛斯(San Dimas)的艾女士也在自家附近发现了很多野生蘑菇。她表示,最近只要是下雨过后,树林里就会长出很多蘑菇。一般来说,橡树林里的蘑菇最多,特别是鸡油菌。不过,虽然加州的树林里确实有很多非常美味的野生蘑菇,但在采集野生蘑菇时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野生蘑菇可能是有毒的,甚至可能致命,非常不建议新手自行采集。即便对已经熟知一些常见蘑菇品种的人来说,也无法完全区分毒性品种和食用品种之间的差别。
若对采蘑菇感兴趣,可以参加由专业蘑菇猎人或蘑菇协会组织的徒步旅行项目,或是通过Piture Mush、Fungi Finder等手机软件学习,见到不熟悉的蘑菇时,通过软件拍照上传照片后,就可以得知蘑菇的品种和详细数据。
艾女士还补充道,在采集蘑菇时应注意当地的法律规定,有些公园允许访客采集一定重量内的野生蘑菇,但也有很多公园明文禁止采集蘑菇。另外,加州法律禁止在未取得加州公共卫生部门或县卫生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销售野生蘑菇。(赵健)
紧急提醒!不要采!不要吃近日,长沙县黄花镇大兴村的田地里长出了很多野生蘑菇,引来当地及周边不少村民前去采摘作为食材。
村民杨先生表示,村里张贴有“禁止食用野生蘑菇”的警示标语,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人采摘,至于这野生蘑菇是无毒的还是有毒的,大部分采摘者都分辨不出。对此,杨先生担心有人会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田地里长出的野生蘑菇
记者在现场发现,田地里除了白蘑菇以外,还有一种褐色的小蘑菇。
褐色的小蘑菇
记者视频连线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教授,陈教授表示,白色的蘑菇学名为四孢蘑菇,是一种无毒的可食用的蘑菇,但目前地里的蘑菇已经过度成熟,不适合食用。而另一种褐色的蘑菇为裸盖菇,是一种有毒蘑菇,广大市民切勿食用。“裸盖菇是有毒的,吃了以后会对神经产生幻觉,有时会出现神经错乱、昏迷等症状。”
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
记者:王一力综合@央视新闻
来源: 政法频道
一锅野生蘑菇汤,男子把自己吃进了ICU!专家:野外的蘑菇不要采,不要吃“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首科普毒蘑菇的歌曲:红伞白杆颜色鲜艳的蘑菇有剧毒,不可食用!然而,颜色鲜艳并非判断蘑菇有毒的唯一标准,许多“灰扑扑”的蘑菇也有可能含有剧毒。前不久,五十余岁的张大伯(化名)就因一锅自采的蘑菇汤进了ICU,如今仍未脱离危险。
原想尝尝“家乡的味道”
结果不慎中毒
家住观海卫镇的张大伯是一名新慈溪人,上周和亲友去宁波游玩时,看到了许多野生的蘑菇。灰伞白杆,长得很像以前在老家吃的一种蘑菇。自认为对野生蘑菇很熟悉的他们便采了一大捧,带回去清洗了一下便煮了食用。
蘑菇很鲜美,张大伯不禁多吃了几口。哪承想,刚吃完饭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始出现上吐下泻,还出现胸闷、头晕头痛和肌肉酸痛症状。采的蘑菇有毒,张大伯意识到不好,但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症状有些许缓解,想到平日里身体不错,加上天色已晚,便没有及时就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送到就近的医院。经血液检查,张大伯磷酸肌酸激酶涨到接近25000U/L(正常55-170U/L),还出现了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考虑到病情严重,于是火速将其转至宁波医院。
经过检查,考虑是毒蘑菇中毒。经过一番急救后,张大伯的命保住了,随后在ICU经过积极补液、及时血液灌流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后,张大伯的肝功能、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灰伞白杆的野生蘑菇也要当心
“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和患者的中毒症状,我们判断是亚稀褶红菇中毒 。这种菌多在野外生长,菌盖表面多为灰白色、浅灰色,菌褶厚、呈白色,菌柄粗短多为污白色,看着十分‘低调’、‘安全’,但它的毒性很强,主要引起横纹肌溶解型症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检科副科长徐新悟介绍道。
历年来,亚稀褶红菇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事件,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
“每年6-10月是各类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青褶伞、日本红菇、亚稀褶红菇、鹅膏等都是江浙地区较多出现的剧毒菌类。”徐科长表示,据统计,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毒蘑菇中毒后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有毒的蘑菇不仅仅会让你“见小人”(即神经精神型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症状等中毒。
?
如果不慎误食了毒蘑菇,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赶紧催吐,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然后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最后,徐科长提醒市民,预防毒蘑菇中毒,降低死亡率的更佳选择是:不采、不买、不吃野蘑菇。
记者:冯梦苓
来源: 慈溪日报
夏天到了,16种云南野生蘑菇辨别图片,带你认识不同的蘑菇和吃法提起云南地区更具特色的美食,一定少不了各种野生食用菌。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分布之多、之广,素来享誉盛名,因此云南还有“真菌王国”之称。
夏天到了,也是云南大山中野生蘑菇生长的好时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18种云南野生蘑菇的辨别图片,带大家认识不同的野生食用菌和吃法,一起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吃过几种?
1、松茸
松茸,学名叫松口蘑,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能生长在无污染的高海拔林区,因此产量非常稀少。品质好的新鲜松茸,闻起来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可以做刺身食用,也可以炖汤或烤着吃。
松茸
2、松露
松露,是一种长在土里的茎块菌类,常附着于松树根下,它的质地比较坚硬,不像普通的蘑菇那样柔软。我国出产的松露,主要集中在云南永仁和四川攀枝花一带。云南人吃松露,习惯切块炖鸡,或是整块放火里烤。
云南松露
3、竹荪
竹荪,又叫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外形非常特别,带有雪白色的、网状型的菌柄,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竹荪味道香甜脆爽,非常适合煮汤食用。
竹荪
4、干巴菌
干巴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800米的松林下,是产自云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干巴菌从外表上看干巴巴的,但是口感却一点也不赖。它吃起来带有一股类似腌牛肉干的香味,适合炒、蒸、凉拌等吃法。
干巴菌
5、羊肚菌
羊肚菌,外观看上去很像羊肚,属于食药兼用菌,在云南当地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的质地较酥脆,香味特别,适合炖汤吃或拿来蒸鸡蛋。不过,市面上卖的很多羊肚菌,都属于人工种植菌,野生的羊肚菌产量较小。
羊肚菌
6、虎掌菌
虎掌菌,学名叫翘鳞肉齿菌,因外形酷似老虎的虎掌,就有了这个昵称。虎掌菌主要生长在高山针叶林中地上,个头较大,菌体肥壮,较难人工栽培,以野生的居多。虎掌菌一定要趁新鲜吃,放的时间长了会带有苦味。
虎掌菌
7、青头菌
青头菌的菌盖呈灰绿色,看上去非常像毒蘑菇,但其实它是在云南当地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用菌,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青头菌的口感细嫩,带有浓郁的香味,跟鸡肉一起炖汤吃,味道尤其鲜美。
青头菌
8、鸡枞菌
鸡枞菌,应该属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类菌种,它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内部带有纤维结构,很像鸡肉,吃的时候也有跟鸡肉类似的香味。鸡纵菌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可以拿来炖汤,也可以小炒或是烤食。
鸡枞菌
9、鸡油菌
鸡油菌,又叫鸡蛋黄菌、黄菌,它的色泽呈杏黄色,菌肉较厚,多在夏、秋季节生长在林中地上。鸡油菌的口感鲜美,还带有一股水果的香味,可以煎着吃,也可以拿来炒肉。
鸡油菌
10、红菇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生长在红棕壤或赤红壤坡地上,在我国主要产自云南、福建一带,其中以云南产的红菇最为出名。红菇较难实现人工栽培,因此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红菇,基本都是野生的。红菇可以拿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炖鸡。
红菇
11、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主要生长在阔叶林地中,被誉为“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它的菌肉和外体皆为黑色。黑牛肝菌的个头较大,肉质肥厚,菌柄粗壮,吃起来又香又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煲汤或是油煎食用。
黑牛肝菌
12、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也属于牛肝菌里的其中一种,外观色泽呈黄色。黄牛肝菌的吃法跟黑牛肝菌差不多,如果从口感上去区分它们,黄牛肝菌吃起来肉质要更厚实一些,黑牛肝菌吃起来味道要更香一些。
黄牛肝菌
13、红葱菌
红葱菌,又叫红葱牛肝菌,属于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是云南地区非常出名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用手触碰这种野生菌后,菌子会变成紫青色,因此它还被叫做“见手青”。红葱菌的菌体肥厚,口感甜中带少许酸味,可以炒食,也可以煮食。
红葱菌
14、白葱菌
白葱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也是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带有一股特殊的酱香味,在云南的大山里经常能看到它。白葱菌适合拿来炒肉吃,也可以用来炖汤吃,味道都非常鲜美。
白葱菌
15、奶浆菌
奶浆菌,主要生长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因其菌体部位断裂后,会流出跟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液体,就有了“奶浆”这个名字。奶浆菌也属于食用菌中的一种,口感鲜美,比较适合爆炒的吃法。
奶浆菌
16、油黄口蘑
油黄口蘑,在云南地区又被叫做黄荞面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色泽呈柠檬黄色。这种蘑菇的产量比较少,偶尔能在山上捡到,不过要靠运气了。油黄口蘑吃起来很有嚼劲,比较适合煮汤的吃法,也可以拿来炒食。
油黄口蘑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4月3日电 据美国《 *** 》报道,今年以来美国南加州地区雨水充沛,为真菌类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最近连续几场降雨过后,不少华人在南加州的树林里发现了一些较为少见的野生蘑菇品种,例如鸡油菌、羊肚菌等。
华人M先生是采集蘑菇的“重度爱好者”,平日对蘑菇的品种颇有研究。最近,他在洛杉矶县西边的图潘加(Topanga)地区竟发现了大量的鸡油菌(Chantarelle),十分惊喜。鸡油菌又称黄蘑菇、黄虾菇,是一种木材腐朽后产生的真菌,通常生长在橡树、榆树、枫树等硬木上。鸡油菌外观鲜艳,表皮呈鲜黄色并有小细孔,有时还会长出白色的菌柄。鸡油菌质地柔软,口感鲜美,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
M先生表示,鸡油菌在北加州雨后的树林里比较容易发现,但在气候温暖干燥的南加则很少见。鸡油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华人钟爱的食材之一。每年特定时节,好市多(Costco)的货架上也会出现鸡油菌,但价格往往较高,一小盒就要花费十几美元。
家住圣迪玛斯(San Dimas)的艾女士也在自家附近发现了很多野生蘑菇。她表示,最近只要是下雨过后,树林里就会长出很多蘑菇。一般来说,橡树林里的蘑菇最多,特别是鸡油菌。不过,虽然加州的树林里确实有很多非常美味的野生蘑菇,但在采集野生蘑菇时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野生蘑菇可能是有毒的,甚至可能致命,非常不建议新手自行采集。即便对已经熟知一些常见蘑菇品种的人来说,也无法完全区分毒性品种和食用品种之间的差别。
若对采蘑菇感兴趣,可以参加由专业蘑菇猎人或蘑菇协会组织的徒步旅行项目,或是通过Piture Mush、Fungi Finder等手机软件学习,见到不熟悉的蘑菇时,通过软件拍照上传照片后,就可以得知蘑菇的品种和详细数据。
艾女士还补充道,在采集蘑菇时应注意当地的法律规定,有些公园允许访客采集一定重量内的野生蘑菇,但也有很多公园明文禁止采集蘑菇。另外,加州法律禁止在未取得加州公共卫生部门或县卫生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销售野生蘑菇。(赵健)
“伞伞”预警!路边的野菇,你不要采——前几天,小编正在刷小
往日猫狗成群的推荐页上
被花花绿绿的“采菇笔记”占领
原来,一场凉爽的秋雨过后
山林、绿地、公园冒出了
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
“如何证明北京湿度大?长蘑菇啦”
“秋天带孩子去山里捡蘑菇”
“分享之一次捡蘑菇的快乐”
……
小编一个“鲤鱼打挺”起身
那首耳熟能详的蘑菇之歌
已经在脑内自动哼唱
(采蘑菇的小姑娘)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图片作者:
看“赶海”视频上瘾后
有条件的立马凑热闹去海边挖沙子
没时间的也要钻被子假装自己是月亮贝
▲图片来源:大庆赶海
看别人进山采蘑菇
朋友们立刻按捺不住了
把手伸向了家门口的野蘑菇
这热闹咱可不兴凑啊!!!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您——
目前,对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 *** ,一旦病情危重,就算来到经验设备力量雄厚的大医院救治,抢救成功率也不高。
野生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些是有毒的蘑菇,有些蘑菇就算是专家也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可以鉴别,一旦误食可引起中毒。有的毒蘑菇外观与无毒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常见的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类型。
中毒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北京常见的毒蘑菇有这些↓
肉褐鳞环柄菇(肝损害型)
黄盖鹅膏(肝损害型)
欧氏鹅膏(肾损害型)
卷边庄菇(溶血型)
变红丝盖伞(神经精神型)
晶粒小鬼伞(胃肠炎型)
鲜艳蘑菇才有毒?
别傻了!网上“鉴毒” *** 不靠谱
01. 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
一袭白衣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内心比容嬷嬷还“狠毒”;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
02.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错得离谱!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
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03.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04. 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05.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06.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怀疑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1. 尽快就医
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注意!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避免错过更佳治疗时机。
2、留存野生蘑菇样本
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
更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判断预后。
3、警惕“假愈期”
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自我感觉已“康复”,这时候特别容易忽视而不愿意就诊,而此时体内已经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超过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时转诊到有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
什么 *** 最靠谱?
一个秘诀:
野外的蘑菇统统
不采!不买!不吃!
1. 不采摘
非专业人员很难分辨有毒与无毒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民间或者网上流传的毒蘑菇鉴定 *** !
即便曾经采摘过的无毒品种,再次采摘时也可能混有有毒品种或者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仍会有中毒风险。
所以一定要做到不采摘野生蘑菇。
2. 不购买
做到从正规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店家的宣传而购买。
3. 不食用
做到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外出旅游或到农家院就餐时,要谨慎食用不熟悉、来源不明的菌类;如果食用,可以留个蘑菇的照片。
最后!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预防蘑菇中毒要做到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编辑:张楚佳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