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生日”火了!社区书记刘红英火了!
昨天晚上郑州的一场发布会,估计对于郑州市民、河南百姓、全国网友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社区书记刘红英的缺憾:因为紧张的防疫工作,缺席了女儿18岁生日!
有细心网友统计了一下发布会上刘红英的出镜时间,发现道歉用了10秒,谈女儿成人礼用了50秒。
看了刘书记在发布会上的视频,感觉自己得重新认识一下生日的仪式。
印象里,中国人并不像电影里的西方人那样重视生日的仪式感。多是有时间有心情有条件,过;没时间没条件,不过。
以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生日那天会煮一个鸡蛋或下碗面条,改善一下生活。现在条件好了,也多是加个蛋糕而已。没有特意的为生日而生日。
过与不过,没什么讲究。也不会因为不过生日,就造成多么大的缺憾。
因为,咱们就没有这个过生日的传统。老人过生日,那也是在特殊的年龄,比如60、80,而非年年过。
所以,刘书记把女儿这个18岁生日拿到发布会上,不知道是个什么用意?是普及一下18岁生日很重要?
虽然网友们认识不到18岁生日的重要性,但刘书记的属下们却对此积极踊跃,他们把她发在圈里的一段女儿18岁生日那天拍的和猫的小视频,立刻截图在居民群里广泛转发。由此,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祝福。
原来,社区管理下的居民群不光是传达信息、沟通问题、反映问题、下达指令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以为主任女儿18岁生日祝福的地方!
另外,也得重新定义一下发布会,不光是面对市民讲政策、讲措施,也可以自我表扬“炫”一下公而忘生日!
对于网友对18岁生日的不理解,刘书记表现得淡然有气度,并批评某些网友是“喷子”,感谢了要给她助阵当键盘侠的志愿者。
刘书记,人气很旺!
一位80岁老人的肺腑之言:晚年更好的活法,不过就是做到这些秋日生活的精彩时光#
生活可以自给自足,这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年迈的夫妇决定与子女分居,他们珍惜自己的独立生活。每天,他们都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自由和充实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满足。毫不浪费时间,他们投身于毛笔字的练习之中,挥洒着汗水和思考。
他们的居所一尘不染,摆放整齐。床上铺着洁净的床单,床头叠放着整洁的被子。每天早上,夫妇俩在六点多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他们独自打扫卫生,亲自烹饪美味的餐点。吃过早餐后,他们下楼购买新鲜的食材,漫步在小区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他们的购物清单只包括他们真正喜欢的食物,绝不多余,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珍惜。在小区里,他们找到一条长椅,坐下来和邻居们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扛起购物袋,回到自己的家中。
他们心怀大爱,从不过问他人的闲事。但一旦有人不舒服,另一个人便会成为最贴心的护士,守护着对方的健康。他们少生病,偶尔感冒,只需服用一些简单的感冒药。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尽管血压略高,但其他指标都保持正常。
傍晚时分,他们一起外出散步,牵手漫步在院子里,相互依偎。他们的情感温暖而深厚,让人感到动容。冬日里,他们坐在温暖的院子里晒太阳,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寻找幸福的痕迹。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与虚伪和势利之人来往,哪怕是亲戚。他们理解感恩的真谛,只与那些懂得珍惜的人保持亲近。他们追随内心的声音,活得自由自在,轻松愉快。有空闲时间,他们在家中种植花草,或者出门跳广场舞,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
他们不过多干涉子女的事情,学会了放松,与孩子们保持一些距离,让他们能够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每到周末,子女们会带着孙子孙女回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老人过生日时,子女们会带着大蛋糕和鲜花光临,为老人送上生日祝福。那欢声笑语可以远远地听到,老人的笑容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老人不渴望子女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他们只希望子女们多陪伴自己,让子孙绕膝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常态。在年近八旬的时候,老人总结道:只有到了人生尽头,才会真正明白,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宽容平淡,不嫉妒别人,不攀比,不追求虚荣。
年轻时,他们一同奋斗赚钱,如今在年老之际,他们一同享受生活的美好。只要健康无虞,没有疾病困扰,这就是他们更大的幸福。这种幸福会永远感动着他们的心,陪伴他们度过余生。
总结#
秋日生活充满了智慧和满足,年迈的夫妇展示了一种与世无争、宽容平淡的生活哲学。他们在独立自主中找到了满足感,不与浮华和虚伪为伍,而是享受着每一天的平凡。他们教给我们,幸福不必追求奢华,而在于简单的陪伴和关爱。岁月如歌,只要身体健康,人生就会充满幸福的旋律,感动着每一个时光的刻度。让我们向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学习,用宽容和满足来迎接未来的每一天。让我们珍惜亲情,放下虚荣,活得更自在,更幸福。
18线小县城无审美老式裱花蛋糕为什么又火了?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旧厌新了。
别说反复看老剧和去KTV只唱老歌了,如今连蛋糕界,都开始文艺复兴了。
以前的蛋糕并没有多牛x,蛋糕胚粗糙,气孔大,吹口气好像能过到另一半。最上面的裱花又硬又沙,就几朵,吃好几口蛋糕才舍得吃一个花,谁过生日的时候蛋糕上要是有个小动物,大家都是抢着吃的。
而现在它却又重现江湖了。
十八线小县城的无审美裱花和廉价的塑料包装。
曾经家家户户必备装猪油的搪瓷盆。
味道像极了童年记忆干吃奶粉的老奶油。
越来越多的蛋糕店放弃了法式和意式的噱头,
开始主打老奶油。
甚至还有人定制蛋糕的标准变成了:越土越好。
如果你很想找回过去的味道,这些仿制品其实不够劲儿,真正的老蛋糕店才是你的归属。
@福州&台湾
红叶蛋糕
如果不是亲自尝过,外地人可能永远不会相信,红叶才是鲜奶油蛋糕的始祖。
虽然很多人吐槽它的包装不讲究。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在闽台人心目中神一样的地位。
甚至很多人已经从小时候自己过生日,吃到了给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孙子过生日。
红叶蛋糕,始创于1966年,之一家店在台湾。
林志颖家不管是谁过生日都买的是同一款红叶蛋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它的“摆烂”的“佛系”。
没有复杂的香料和添加剂,它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只要食材够好,味道就可以登峰造极。
网友 @俏克力米米 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自从吃过了红叶,我再也没买过其他花里胡哨的蛋糕。”
@北京
新侨三宝乐
这可能是全国唯一一家现在还在用初乳黄油(自鲜牛奶中珍贵的之一次提炼而成)的面包店。
老北京人都知道,最早这里属于崇文新侨饭店,是专门服务外国友人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慢慢逐渐对北京人开放(当年能来这里来买蛋糕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网友 @Chaybult 就是其中一员:“上一次吃新侨三宝乐还是十岁。”
它跟其他面包店的松软不是一卦,面包的质感紧实有嚼劲,奶油也是那种老式的硬硬的奶油,不是西式面包房里软乎乎的奶油酱。最重要的是几十年来味道一直都没变。
招牌老式奶油牛角。
干净的配料表。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凡是总被吐槽服务态度的店,肯定都不会难吃。
三0四蛋糕坊
你很难想象一个医院居然会因为蛋糕房成了名。
很久之前它开在304医院(空军总医院)里面,很多人从它还是医院的小推车就开始买过,现在搬到了马路对面。
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在来这里寻找小时候那种巧克力的味道的。
你唯一可以吐槽的就是它的包装。
@上海
红宝石
没有人会质疑红宝石是上海蛋糕界一姐这件事。
虽然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鲜奶小方(上海人小时候的味道)。
但如今栗子蛋糕已经即将要取代前者地位了。
如果非要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好吃是真的好吃,丑也是真的丑。
凯司令
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白脱奶油蛋糕,上海的凯司令永远是更好的选择(白脱就是老式硬奶油)。
网友 @chammyG 对这种质感形容的非常贴切:“一勺硬奶油吃到嘴里,用舌头去抿压的柔滑感一下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用手指压妈妈用的老式雪花膏的感觉。”
你永远想象不到人们为了吃到它可以有多努力。
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
就算真的出了什么错,你也总有一种邻居家老奶奶失手的亲切感。
只要跟白脱相关的都有了滤镜。
有人说,正是因为现在蛋糕都太精致了,这种粗糙单纯的奶油蛋糕才显得弥足珍贵。
而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与其说重新爱上了老式蛋糕,不如说大家都想找回当年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古早蛋糕(8寸原味)古早蛋糕算是一个网红产品了,抖臀、细腻、绵软都是它的标签,其实和戚风蛋糕的区别也并不太大,基本都是日式蛋糕风格,含水量高,口感更细腻。
材料:鸡蛋6个、低筋粉100克、白砂糖70克、玉米油75克、牛奶60克,柠檬汁少许。
先把8寸蛋糕模具铺好油布或者油纸,油纸的高度稍微比模具高出来边缘一点点就可以了,我这个懒得修剪了,弄的很高,其实不需要的哦。预热烤箱,150度。
6个鸡蛋进行蛋白和蛋黄分离,容器做到无油无水,分离后蛋白冷藏。
玉米油加热到80度。
离火后筛入低筋粉。
搅拌均匀,让面粉和油充分混合成细腻的糊状。
放入牛奶,继续搅拌均匀。
牛奶混合后从面糊慢慢变成了面团的状态。
加入蛋黄,搅拌均匀。
搅拌到状态变为细腻的蛋黄糊。
开始打发蛋白,为方便蛋白打发,滴一点柠檬汁进去。
打蛋器中速,蛋清出现大的泡泡状态开始之一次加入白砂糖。
继续中速搅打至出现细小泡泡,第二次加入白砂糖。
搅打出现纹路第三次加入白砂糖。
打蛋器转低速,打至蛋白湿性发泡,状态如图,有明显纹路,提起打蛋器有小弯钩状态。
取1/3蛋白放入蛋黄糊,翻拌手法混合均匀。
混合好以后倒回蛋白里,翻拌手法混合均匀。
倒入蛋糕模具,轻摔震出大的气泡。
放入烤箱中下层,采用水浴法(下面放个烤盘,里面放上一定量的水)烤60分钟。
烘烤到50分钟以后注意观察上色情况,颜色过重适当调低上火温度。
出炉后放到烤网上自然冷却降温。
冷却后用面包刀分割成大小适中的块就可以吃啦。
外观并不出奇、也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就是凭借健康的材料、简单的烘焙、细腻的组织、松软的口感,成为实力派走红的一款蛋糕。缺点就是不如戚风蛋糕保存的时间长,不过也不用担心,这么好吃的蛋糕似乎也没有长时间保存的可能性。
今天做一款简单的老奶油蛋糕,醇厚老奶油,绵软细腻蛋糕。
外面满满的香浓奶粉,一口咬下去,满嘴奶香。
满满小时候的味道,让人食指大动。
【原料】
鸡蛋————5个
酸奶————100克
植物油———50克
低筋面粉——50克
玉米淀粉——10克
柠檬汁———5克
细砂糖———50克
淡奶油———300克
无盐黄油——80克
糖粉————35克
奶粉————适量
【 *** 过程】
1、鸡蛋5个提前把蛋清和蛋黄分离,蛋清冷藏备用。淡奶油300克,提前3小时取出来,让淡奶油回温到室温状态备用。
2、低筋面粉50克、玉米淀粉10克,一起过筛在盆里。然后把植物油50克,加热至有油丝滚动的状态,大概在70-80℃左右,倒入面粉里,搅拌均匀呈糊状。
3、酸奶100克(更好用浓稠型酸奶),加入进去搅拌均匀。
4、蛋黄5个,加入后搅拌均匀。
5、搅拌至丝滑无颗粒状后,放一边备用。
6、冷藏的蛋清5个、柠檬汁5克,先打发一下,打至泡沫呈大的鱼眼泡即可。
7、细砂糖50克,分三次加入打发,在粗泡、中泡、细泡,这三种状态时加入打发。
8、打发至提起打蛋器有弹性的小弯钩即可。
9、取1/3蛋白糊,加入蛋黄糊里,翻拌均匀。
10、再全部倒回蛋白糊里,翻拌均匀。
11、模具提前垫好油纸,面糊从高处倒落模具。
12、用刮板抹平面糊,震两下烤盘,去掉大的气泡。
13、烤箱150℃提前预热,烤制35分钟(注:烤制蛋糕表面上色后,盖一张锡纸表面就不会焦了)。
14、烤好出炉后震2下,震出蛋糕内部热气,然后脱模放凉。
15、放凉的蛋糕胚,切掉四边,再对半切开。
16、接着我们做老奶油,室温软化的无盐黄油80克,糖粉35克,放一起打发至颜色变淡,体积变大。
17、室温状态的淡奶油300克,少量分次地加入打发,记得每次打发均匀后,再加淡奶油,一次加太多容易水油分离。
18、2/3的老奶油装裱花袋用来挤在中间,另外1/3的老奶油用来抹在表面,可以放冰箱冷藏备用。
19、在一块蛋糕上均匀地挤上老奶油,抹平奶油叠上另一块蛋糕。
20、把蛋糕切成适量的小块。
21、取一块小蛋糕,四面抹上奶油,再沾满奶粉即可。
22、老奶油蛋糕,完成O(∩_∩)O
23、醇厚老奶油,绵软细腻蛋糕,外面满满的香浓奶粉。
24、冷藏后吃起来有种冰激凌蛋糕的感觉,非常适合在夏天食用。
【小贴士】
1、蛋清里不能有残留蛋黄和水,不然不宜打发。蛋清冷藏后,会更容易打发和稳定。
2、切蛋糕的刀,用热水泡一下,切面会比较光滑。
3、淡奶油一定要放到室温的温度,不能是冷藏拿出来就用,会导致黄油结块。
小时候的经典,长大了更爱!绵软丝滑好吃惨了朋友们好哇,欢迎光临菜菜蛋糕屋。
*** 今日 *** ——复古花篮蛋糕。
应该没有哪个80、90后,不为它着迷吧?
小时候,每到生日那天,除了全家共享的大蛋糕,菜爸还会额外给我买一个专属小花篮蛋糕。
小心翼翼打开盖子,生怕碰坏了上边的花花。
用叉子把玫瑰花完整地舀起来,送进嘴里,嗷呜一大口,幸福感瞬间爆棚!
绵软的蛋糕胚,要混着剩下的奶油,小口小口地吃,一盒蛋糕要吃出两集电视剧的时长。
当年真的好迷恋这种色素樱桃,谁懂!
吃完后,还得把花篮洗干净,用来放头绳和各种小物件。
边上的小纸伞,也会擦干净攒起来,插到头发上,假装自己是古装剧女主。
啧啧,现在想想真是怪羞耻的。
后来,这种老式奶油蛋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精致的西式蛋糕。
不过,这几年复古怀旧风火爆得很,老式蛋糕也跟着翻红。
今年9月份,好利来推出了30周年 *** 款复古奶油蛋糕。
其中花篮蛋糕最戳人心,送你一朵小红花,朴素中带着浮夸,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回来啦!
图源好利来小红书
不得不说,好利来这一波拿捏了,北京、天津等多地门店每天一开门就售罄,甚至有人不惜花重金跨城 *** 。
本来我也想凑个热闹,可惜广州没有好利来,老手艺人只能自己动手。
这卖相,这还原度,不输好利来吧?
奶油蛋糕嘛,拆解开就是奶油+蛋糕胚+造型装饰。
奶油部分,我这次做的是白脱奶油(Butter Cream),也叫奶油黄油霜。
它是动物奶油的一种,不像普通奶油那样轻飘飘,吃起来更像冰淇淋,细腻又香滑。
更重要的是,它稳定性高,方便造型,而且即使在常温环境下,也不易融化。
因为有黄油加持,奶香味格外浓郁。
打发过程中,我还加了一丢丢盐,让奶油的口感层次更丰富,也不容易发腻。
老式蛋糕胚通常采用全蛋打发,更加蓬松,美中不足的是,口感有点粗糙、发干。
我换成了质地轻盈、湿润的戚风蛋糕,香而不腻,更符合现在的口味。
再加点水果罐头,清爽解腻,带来咀嚼的惊喜~
至于造型,为了更大程度还原小时候内味儿,我用了高饱和度的色粉。
咱们在家做,建议替换成食用色素或果蔬粉,同样好看、好味,也容易上手。
- 怀旧白脱奶油蛋糕 -
< 食材 >
鸡蛋4个 牛奶40g 细砂糖40g 玉米油40g 低筋面粉50g 柠檬汁3-5滴 水果罐头适量
白脱奶油:蛋清75g 细砂糖(加入蛋清中)15g 水25g 细砂糖75g 盐2g 软化黄油230g
此配方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鸡蛋分离蛋清蛋黄,放入无水无油的碗中备用
2.碗中加入40g牛奶、40g玉米油搅拌至完全乳化,筛入50g低筋面粉搅拌至无干粉
再倒入蛋黄搅拌顺滑,封上保鲜膜备用
3.蛋清加入柠檬汁,分三次加入40g细砂糖打至出现弯钩状
4.取三分之一蛋白霜加入蛋黄糊中混合均匀,再把蛋黄糊倒入剩余的蛋白霜中翻拌均匀
5.蛋黄糊倒入铺了油纸的烤盘中,用刮板抹平表面
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上下火170℃烤20分钟,晾凉备用
6.小锅中加入25g水、75g细砂糖、2g盐小火加热至110℃
7.糖浆煮至110℃时,开始打发蛋清,蛋清打至6分发,加入15g细砂糖,保持低速打发
8.待糖浆升温至118℃,把糖浆缓慢倒入正在搅打的蛋清
9.待蛋清降温至35℃,加入230g软化好的黄油搅打至顺滑,白脱奶油完成
10.在盒子内放入罐头水果,挤入白脱奶油,再铺上蛋糕胚
再用白脱奶油挤上玫瑰和叶子的装饰,喷上色粉即可
今天这一桌,大概可以用“回忆杀”来形容。
小红花蛋糕、大白兔奶糖、喜之郎果冻、娃哈哈AD钙奶、麦丽素......全是时代的眼泪。
某人也罕见地拿出相机拍拍拍,有哪个 *** 可以拒绝这个画面呢?
终于到试吃环节啦!
颤巍巍的一大勺入口,丝滑的奶油在舌面上慢慢晕开,释放出浓郁的奶香。
蛋糕软fufu的,牙齿像是误入了云朵床,满足感推上顶峰,今天我就是最快乐的人!
人们为什么怀旧呢?
大概是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世界如何变化,我们总想抓住一些不变的东西,它们就是安全感。
老蛋糕是否好吃,小红花是否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拥有让人穿越回那些快乐时光的魔力。
最后,附上几张壁纸图,祝大家工作愉快~
小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平时没有什么好的吃食,所以特别盼望过节,过年和过生日,只有遇到这样的日子才能改善伙食。
农村家庭基本上都是重男轻女多一些,所以作为小丫头的我在家里基本上都属于是讨人嫌的存在,尤其是大伯家生了两个儿子,而我家是两个女儿,我和姐姐的处境就更不用提了。每年到我和姐姐的生日时,奶奶就只会给我们煮一个鸡蛋就算过生日了,不过就算是这样我还是渴望过生日,因为那时候鸡蛋也是很稀罕的吃食。
我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六,而七月初七是我们当地的一个节日,当然不是现在的中国情人节,而是“叫魂节”,在这一天需要邻居聚在一起,给家里的每一个孩子烧一个鸡蛋。所以我很盼望过生日,可以连着两天每天吃到一个鸡蛋,现在想想当时的愿望多么的卑微呵。然而我8岁的生日却连着三天都有蛋吃,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细细道来哈。
那一年,在我生日的前一天也就是七月初五,因为我奶奶记错了时间以为是初六就给我煮了一枚鸡蛋,后面记起来就说是提前给我过了生日,第二天就不用再过了,当时我还挺失望的,好不容易盼了一年的生日,不过又有什么办法,身为家里不受喜爱的丫头片子就是这待遇。等到生日的当天早饭后,妈妈去河边洗衣服,我就陪着她一起去河边,到了小河边我发现有几只鸭子窝在河边的树下乘凉。我指着其中一只鸭子给妈妈说:“妈妈,那只鸭子看着好像要下蛋哦”。妈妈笑着让我在树荫下等着,如果真能捡到一枚鸭蛋就煮给我过生日。我听了很开心,就专心一意的盯着鸭子。
妈妈在河边洗衣服,我就一直在树荫下等着,等着,然而一直到妈妈都洗完衣服准备要走了,那只鸭子还卧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好失望,觉得今天的生日真的是要泡汤了。我忍着失望走到鸭子跟前将它赶起来,奇迹发生了,就在鸭子起身的瞬间生了一枚蛋。哈哈,我现在都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当时那种失而复得的激动。。。。。。
我赶紧捡起鸭蛋捧在手里,那种开心的感觉就像拥有了全世界。妈妈也很开心,她端起一盆衣服让我拿好鸭蛋准备回家去煮蛋给我吃。那天真是好运连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拾到了不少鲜花生,那是邻居家拉花生回家时从车上掉下来的。
到家后,妈妈把鸭蛋和花生洗干净后一起放进锅里,又放了一点盐煮给我和姐姐吃,好美味呀,啧啧,感觉那真是一个富足的生日。生日的第二天是“叫魂节”,奶奶给我们每个孩子都烧了一个鸡蛋,所以连着三天我每天都吃了一个蛋,感觉8岁的生日过的好富有,让我好久都没能忘怀。
不过姐姐10岁的生日就更有趣了,姐姐是出生在腊月的,快要过年的时候了,不过也和我的生日一样,每年吃一个煮鸡蛋。记得那一年我8岁,和姐姐一起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本来到腊月已经很少雨水了,但是那一天从早上就开始下大雨,很大很大的雨,等我们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路上已经很多积水坑了。我和姐姐走着走着,突然姐姐指着一个水坑说里面有一条鱼,我当时还不怎么相信,就看到姐姐一下子把伞伸进水坑里,像用篮子那样盛水,果然有一条大人手掌那么大的鱼被姐姐的伞盛起来了。
在我和姐姐的努力下,我们抓住了那条鱼,我记得当时的水非常的冷,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舍得撒手,硬是忍着寒风刺骨,将鱼儿带回了家。爸爸将我们抓到的鱼处理干净,裹着面糊炸的金黄,再焖熟给我们姐妹吃。那条鱼真的好美味,到现在我还能想到它的甜美。
转眼间姐姐已经满40岁了,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但是我还记得挺清楚的,哈哈。现在我的儿子已经满9岁了,每次他过生日前,都会提出很多要求,要全家一起吃大餐,然后再邀请很多要好的小朋友,一起来家里分享美食,有漂亮的蛋糕,各色的水果,零食,想想我们那一辈子的人是多么容易满足。
咧开嘴,乐呵呵,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一头黑发的沈伐正年轻……
今日(7月9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沈伐迎来了他的八十大寿。
李伯清(左二)送上自己撰写的对联
夫人黄家惠的一生相伴,兄弟李伯清的幽默散打,身着绘有沈伐漫画造型上衣的“沈家军”们……生日宴会现场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我能够有今天,忘不了一生的贵人、恩人、亲人。”向现场亲朋好友深深鞠躬后,沈伐直言自己八十正当年,“希望能为谐剧做出应该的贡献。”
除了沈伐本人,今天最幸福的自然是其夫人黄家惠。“希望徒弟们向师傅学习,我们当年对彼此的承诺就是‘白头到老’,现在也没有忘掉这句话。你别看她一头银发,其实我(头发)是‘装修’过的。现在我们都到耄耋之年了,一样恩恩爱爱。”
沈伐夫妇与家人
包括李伯清、刘正兴、彭登怀、潘虹、包德宾、严西秀等好友也亲临现场送上最暖心的祝福。同时,姜昆、李金斗、冯巩、大兵、张国立、岳红、吴文、王迅等也通过视频祝福沈伐八十大寿。
李伯清(左一)与沈伐夫妇在生日蛋糕前合影留念
接受家人、好友、徒弟们的祝福后,最幸福的瞬间莫过于吹生日蛋糕蜡烛。八层高的生日蛋糕装满了所有人对沈伐的爱意,再一次祝福沈伐老师,生日快乐!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何艳玲
摄影记者 王欢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山东一女子做“龙形馒头”为祖国庆生,当事人:龙象征吉祥如意,祝祖国繁荣昌盛9月30日,据山海视频报道,山东烟台一名80后女子用一天多的时间 *** 了80厘米高的龙形馒头为祖国庆生。
当事人姜女士介绍,她生活的胶东地区以面食为主,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就一直在做面点,自己对做面点也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已经做面点五年多了。
姜女士称:“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然后正好国庆73周年,我就想做一个(中式)蛋糕,它的高度有80多厘米,直径是40厘米。”
这个龙形馒头颜色部分是由南瓜、菠菜、仙人掌果的果粉 *** 而成。“黄色是南瓜做的,红色的就是红曲米粉,绿色的是菠菜,粉色是仙人掌果的果粉。”
姜女士表示,龙形馒头的 *** 比较困难。“这个其实挺麻烦的,就是龙行也比较难,而且需要单个蒸好再组合起来,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完成。”
她说:“龙的寓意比较好,象征着吉祥如意,富贵,希望咱们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对此,有网友打趣道,“山东人血液里流淌着馒头!”
也有网友表示:“哇塞,太好看了吧!”“这也太精致了吧!”“可可爱爱的龙,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山海视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农哥娘过生日,儿媳妇当司仪切蛋糕,吉祥话一套又一套农哥他娘过生日,农哥和媳妇回来了,犟媳妇买了漂亮的蛋糕,犟媳妇当司仪切蛋糕的仪式很浓重,吉祥话和酒店的套话一样顺口。
从左切到右,健康又长寿。
从头切到尾,顺风又顺水。
筷子一落,健康快乐。
蛋糕上头,鸿运当头。
看看这吉祥话一套一套的,看来没少学习啊。
农哥他娘过生日,大闺女来了,三闺女来了,小闺女来了。
闺女来了,闺女带来了女婿。
闺女来了,闺女带着婆婆一起来了。
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你看看倔媳妇给她娘买了棉袄棉裤,这是贴心暖到家了。
大妮她娘过生日,大外孙女二丫来了,二丫带着航航来了,二丫给老太太买了皮鞋,老太太美得只抖腿,要给乡里乡亲显摆。
农哥他娘生日,亲家组团助兴。你看亲家组团来了 。
憨婆婆来了,小丽公公来了。
倔媳妇的婆婆也来了,公公也来了。
农哥他娘生日,农家军的网红青年来祝兴。
婷婷来了,
小楠来了,小楠抱着孩子来了。
小红来了,
蛋蛋婷婷带着孩子来了,
丹丹鹏鹏带着杰森来了,
农哥他娘生日,
姐妹情深,农哥他姨也来了。
就看这阵势,大锅饺子依旧是主旋律,亲情友情还是主题,送衣服依旧是闺女孝顺的礼物。
感觉不好的之一是,农哥他娘生日当天,还围着个大围裙,这是做饭还是吃饭,尤其生日蛋糕前的造型,围着大围裙,戴着生日帽,两手合着感觉怪怪的,像是做好了饭拜祭的样子。
感觉不好的第二是,亲家洗碗。
不知道农哥他娘生日,亲戚邻居用不用给份子钱,我们农村老家,老人过生日过70,80大寿, 亲情邻居要随份子钱。
我们那里,不是每年都要过生日,只过整寿。
不过,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一个地方一个习惯,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