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人过腊八节的时候一般都会吃腊八粥,古代的人也会过腊八节呢,和我们过这个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小编为你带来最新答案,各位也可以正好涨一波知识哟。
蚂蚁庄园腊八节今日最新答案
古代人过腊八节吃腊八粥,在古代最早的腊八节,人们会
吃腊肉
祭祀祖先
答案:祭祀祖先
答案解析: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腊日”。岁终之月称“腊”,上古时期,腊日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一般在岁末举行,人们会祭祀天地、祖先。从先秦起,腊日还要逐疫。隋唐后,祭祀和驱傩与腊日分离,腊八节人们开始喝腊八粥。
来源:手机乐园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腊八节来历纪念谁?腊八节习俗有哪些吃什么传统食物“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记者 上官云)
来源:新华网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 *** 现场。 党田野 摄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你那里怎么过腊八节?
大家都在看
夜享 | “生存”与“生活”,一字之差
2020年,“学习强国”积分“清零”,教你一招,起跑领先!
2020全年公职类考试时间表来啦!(强烈建议收藏)
中办国办通知:干部职工正常福利待遇要保障(最新全国31个省区市职工福利标准)
来源:七一网(七一客户端)/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冬梅 段雅婷
你“在看”我吗?
古代腊八节最早不是喝粥而是打猎!喝腊八粥的习俗宋代才有1月20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腊八节”。提到腊八,可能大多数人的之一反应是“腊八粥”,但对于它背后的历史可能了解就比较少了。腊八节的习俗是从哪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过腊八节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梁博宇。
腊八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
梁博士告诉记者,庆祝腊八这一习俗,比绝大多数的传统节庆出现得都要早。根据记载,腊八习俗的历史很可能要追溯到上古的炎黄时代。
据《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历法和现在不一样,蜡祭其实是新年的庆典,并没有被规定在腊月初八。人们在年终岁尾的时候,结束了一年的辛勤劳作,聚在一起祭祀天地祖宗、共享美食,想为来年讨个好彩头。不过,到了汉代,“蜡祭”的名字渐渐转变成了“腊祭”,时间也确定为冬季之后的第三个戌日。
随着国家系统的成熟,盛大的祭祀活动一般都由官方举行,民间则多半把“腊祭”的日子——“腊日”当做一个节日来过。到了南朝,已经有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明确记载,“腊八”传统就真正定型了。
原先腊日的习俗不是喝粥而是打猎
“在汉字产生的初期,很多形近字意思不分。像‘蜡’‘腊’‘猎’三个字,就出自同源。”梁博宇介绍,其实,腊八节最初的样子,和古人打猎的习惯密不可分。
上古时代不像现在,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和生产能力让我们过冬。那时的冬季天寒地冻,没法生产粮食,此前收获的粮食也未必够吃。因此,打猎就成了冬季必要的生产手段。东 *** 应劭的《风俗通义》记载:“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意思是人们在腊日打猎,用猎物来祭祀先祖。而此时吃不掉的肉类,也会以风干、腌制等方式保存下来,用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就是“腊肉”的由来。
“值得一提的是,汉唐时代,腊八节是没有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倒是打猎之风一直在被沿袭着。”梁博宇博士引用了盛唐诗人岑参的诗《玉门关盖将军歌》中的一句:“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这句诗就记载了一位将军腊日射狐的事迹。
腊八喝粥,是宋代佛教产物
而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梁博士说,南宋末年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提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可见,腊八喝粥的习俗是从寺庙中传出的,与佛教的兴盛有关。
“有一种说法是,释迦牟尼苦行时饿倒在菩提树下,一位牧女用杂粮、野果熬成粥给他吃,救活了他。随后,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初八这天悟道,佛教徒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每天的这天煮粥。”梁博士告诉记者,由于这一日期恰好与中国的“腊日”相同,佛教在中国流行后,两种习俗也渐渐地合而为一了。
“今天的人们已经破除迷信,不太讲那些神仙鬼怪的东西了,但很多广受欢迎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腊八节这天喝五谷杂粮、干果鲜果煮出的八宝粥,也成为了它更大的标志。”梁博宇博士解释道。
羊大师:腊八节喝“腊八粥”起源于哪个朝代?腊八节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而腊八节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
腊八节喝“腊八粥”起于宋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节一直以来都是祈求丰收吉祥、好运、平安、幸福的象征。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风俗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
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传统腊八粥
传统的腊八粥一般有8种食材,糯米、芝麻、苡仁、桂圆、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不同地域的食材可能有所不同,在白米等精细食材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些糙米类、杂粮类等谷物,这样粗细搭配不仅吃起来更有质感,而且可以摄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传统的腊八粥很大众,很多人都吃过,但羊奶腊八粥大家吃过吗?营养和口感更丰富,做法简单。
羊奶腊八粥
材料:鲜羊奶、五谷杂粮、白糖适量。
1.将五谷杂粮淘洗干净,放在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熬至熟。
2.随后加适量白糖调味,关火后5分钟,加入鲜羊奶。
这样做的腊八粥不仅寓意好,营养还丰富。尤其适合肠胃消化弱的人群,因为中医认为羊奶属温性食品,有暖胃、补肾的功效。《本草纲目》258页中记载:“羊乳甘温无毒,可益五脏、补肾虚、益精气、养心肺;治消渴、疗虚劳;利皮肤、润毛发;和小肠、利大肠”。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资料图:在北京雍和宫舍粥点前,人们排起百米长队等待领取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资料图:腊八粥 *** 现场。 党田野 摄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资料图:在山西太原老陈醋厂,民众排队打醋。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北方民众有“醋泡蒜”的民俗,又称“腊八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说起腊八节,它是我国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那么,为什么腊八节这天要喝腊八粥呢?下面几个小故事就足以说明喝腊八粥的原因: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冬,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里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八种杂粮,他变把这些东西放到一口破锅里熬成粥,美美的享受一顿,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给这锅粥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美其名曰“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上了皇帝,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也是世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领大军抵达朱仙镇,被金国大军围困,正值数九寒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附近众百姓偷偷摸摸相继送粥,战士们饱餐一顿之后,一举歼灭围困大军,大胜而归,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每到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死后的岳飞,便以杂粮煮粥,最终成为习俗流传至今。
腊八粥更是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脚下的民工,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大部分民工奉命前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的,住的都不好,有些民工由于长年累月干活,身体承受不住,便死在了工地上。这年的腊月初八,没有粮食吃的民工们合伙积攒一些五谷杂粮,把这些杂粮放在一口大锅里,熬成了稀粥,每人只能喝一碗,最后,有的工人还是饿死在长城脚下了,人们为了纪念那些饿死在长城脚下的修筑工人,便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喝腊八粥,以此来慰籍那些逝去的灵魂。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为何要喝腊八粥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到来,也意味着年关将近,大家期待的欢喜年也就要来临。
腊八节,顾名思义是腊月初八,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耳濡目染——在腊八节这一天,我们的习俗是要喝腊八粥的。
那么这个习俗,到底是起源于哪呢?
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也被人们称为“佛粥”。其实,喝腊八粥的这个习俗,最初来源于佛教。
因为传说中,阴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刚刚好是释迦牟尼成佛之日,佛祖的信徒们为了纪念他曾经所经受的苦难,特在这一天吃杂拌粥来作为纪念。这种杂拌粥,就是用谷米、果实等食材杂拌而成,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食“腊八粥”的滥觞。
于是,“每到腊月初八,就吃杂拌粥”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个说法一开始在古印度流传,随着佛教传入中原,这种习俗也跟着迁移过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四海八方的佛寺广建,一到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各寺院都会用谷米等食材做成粥,或自己食用,或随缘发放,赠送给来拜佛的信徒们。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各寺庙送粥,几乎达到一种盛况。“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哺。”这是宋朝诗人苏轼在《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中所记载,可见作为寺庙“龙头”的灵隐寺,在宋朝时就已经把“腊八节”过得有模有样了。
同样的,也是在宋朝,每逢腊八节就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除了各地常见的寺庙“施粥”之外,“腊八粥”也飞进寻常百姓家。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熬粥,这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快要来临,去除寒气,等着过一个好年。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不只是腊八这天才会熬粥、喝粥,在腊月二十五日还有“人口粥”,可以祭祀食神,也有避瘟疫之意。所以,“腊八节”在宋朝形成就很自然了。
此外,人们热衷于过“腊八节”,也离不开他们对新年的期待。在古代,“腊月”有被视为一年之伊始的经历。正如司马迁《史记》所记载:“腊明日‘发阳气,故曰初岁’”。因为古人讲究阴阳调和,有的“腊明日”,是引发阳气的时候,所以称为一年的开始。
除了腊八节要喝“腊八粥”的习俗之外,随着岁月的变迁,“腊八节”也被赋予多元的涵义。比如,腊八节也是“慈善日”的象征。
据《天津府志》记载的“兼饲贫”,还有清朝乾隆年间《延庆县志》中“僧人作粥施舍穷人,于他处同”,都和兴起最早的宋朝寺庙赠粥,有差不多的意思。哪怕是底层饥寒交迫的穷人,到了腊八这一天,也能有免费的粥喝,以此迎接新的一年。
当然,除了上述的来源之外,“腊八粥”和“腊八节”也被赋予了多重的传说故事和文化色彩。不管来源如何,过腊八节喝“腊八粥”这一习俗,已然成为我们铭刻在记忆深处的文化特色。
现如今,每逢腊八节,很多工作单位也会给员工们发放腊八粥一袋,可以回家自己煮着吃,热气氤氲间,满是数不清的温暖与情谊。
寒冬腊月,一份热腾腾的腊八粥,带来的可不只是节日的欢喜,更是过日子和烟火气的温暖与热情。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腊八节源自纪念岳飞?喝腊八粥还有这些讲究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 *** 腊八蒜等习俗。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
腊八节的那些起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逐疫”活动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有关,远古时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先民们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采用医疗 *** 之一即驱鬼治疾。
此外,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这个节日是纪念岳飞吗?
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可能就是腊八粥了。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堪称享受。那这个节日为啥要喝腊八粥?
传说,腊八节是出自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最后成为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提到,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败光了老人传下来的家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后来,小两口改掉了恶习,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警示后人,人们便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日积月累,这个风俗逐渐便流行起来。
节令食品其实还有腊八蒜、腊八面……
其实,腊八节的节令食品,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
比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有 *** 腊八蒜的习俗:要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剥去蒜皮,把蒜瓣浸入米醋中,再装入小坛或其他容器封严。一段时间后,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蒜香和醋香融合在一起,吃饺子、拌凉菜都挺合适。
还有一种说法称,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就叫“腊八算”。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腊八节也少不了美味的豆腐。据说,“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人们要晒制豆腐,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就叫“腊八豆腐”。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也流行吃腊八面。
有趣的是,腊八前一天,人们还会用盆舀水放在院子里,等水结冰后,在腊八节当天把冰取出敲成碎块,传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