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红豆粥的禁忌做法,薏米红豆粥的禁忌性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89 0
养生误区之红豆薏米粥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谓其气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谓赤小豆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去湿有些出入。但去湿之功效确实是有的,尤其是薏苡仁,去湿化浊的作用很好。去湿化浊要生用,才有效果,很多人用炒薏苡仁,去湿化浊之效大大减弱。

最近几年由于养生热的兴起,红豆薏米粥可谓家喻户晓,平时人们也都觉得湿气重,就自己煮红豆薏米粥吃,对不对呢,对,但是生薏米偏寒,很多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有人说我用炒薏米不就可以了,是的,炒薏米确实可以减去其寒凉之性,但是中药的药效往往就在于其偏性。炒薏米虽然不寒但是去湿化浊的功效几乎荡然无存。

再有就是很多人的说红豆薏米粥是不加大米的,因为有中医告诉他说大米滋阴生湿,那么究竟做红豆薏米粥要不要放大米呢?答案是肯定的,放大米,必须放。大米确实是滋阴的但是滋阴的效果非常平和,况且红豆薏米粥去湿化浊主要是通过利尿来实现的,之所以红豆薏米粥不能天天吃,长期吃就是因为薏米偏寒,二者皆有利尿的作用,去湿不是一日之功,红豆薏米粥若天天吃,长期吃就会是人体津液暗耗,所以煮红豆薏米粥一定要加大米,并且不能天天吃,长期吃。

最后就是要选用赤小豆而不是选用红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食材,功效还是有差别的。

想祛湿,喝了那么久的“红豆薏米汤”,竟然喝错了!

中医认为,“湿气重则百病生”。作为祛湿的明星良方——红豆薏米汤被广为宣传,许多人自行熬制,天天饮用,却发现非但没能祛湿,身体反而越来越沉重。其实,红豆薏米汤怎么用很有讲究。

适用于湿热人群同样是湿邪为患,但有寒湿(怕冷、舌苔白腻)、湿热之分,红豆薏米汤主要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群,症状表现为身体困倦、头发面部容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疮、常感到口苦口臭、小便发黄、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等。

用赤小豆和炒薏米红豆薏米汤中红豆和薏米可不是随意买来煮了就行。红豆要选细长的赤小豆,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善下行,利水消肿功效非常强。

薏米又名薏仁,性寒,直接煮来吃会伤脾,所以应选炒薏米。将薏米倒入炒锅,全程开最小火,慢慢翻炒至表皮金黄色,带有微微焦香味。炒过的薏米寒凉之性降低,增强了其健脾祛湿之力。

赤小豆

浸泡一小时后再煮赤小豆、薏米很难煮烂,更好用热水浸泡1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很难出来。

加点芡实脾与湿气是“难兄难弟”: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喝红豆薏米汤祛湿的同时要健脾。推荐一个简单 *** ,可以在红豆薏米汤中加一些芡实,芡实性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之效。

阴虚体质慎用红豆薏米汤有服用禁忌,薏米会促进子宫收缩,妊娠期禁用。另外,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更好也慎用。■

转自:广东中医药

来源: 经视健康家

原来大多数人熬的红豆薏米汤都是错的!

每到湿热的季节,很多人都会煮些红豆薏米汤。殊不知,大多数人熬的粥或汤都是错的。

红豆用错了

红豆薏米汤这个方子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而不是真的指红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在疗效上,赤小豆的除湿功效,红豆远远比不上。大家吃前必须分清楚。

注意: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

薏米用错了

薏米的确很好,但性寒,直接煮粥易伤脾。而炒薏米寒性会减少,所以脾胃较弱的人,在煮薏米前,还需要先炒制

炒薏米是取干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炒薏米,也可以去中药店买。

同时,赤小豆、薏苡仁很难煮烂,需要用热水浸泡一小时后再煮。很多人都是直接煮,没能完全发挥它的好处。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这两者搭配正好能起到一个清热、祛湿、消水肿的作用


祛湿同时,还需健脾

湿气通于脾,脾与湿气相互影响:脾虚了,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气重了,加重脾的负担,导致脾虚,引起恶性循环。

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就是有些人喝再多薏米红豆粥,食材、煮法都没错,可湿气还是很重的原因。

因此,在煮水熬粥的同时,建议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类似芡实、茯苓、莲子、山药等味甘性平的食材,它们可以增加补脾健胃、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的功效,且对于寒性与热性体质的人群都适用。

祛湿+健脾,一物搞定!

很多人试着喝红豆薏米水或粥,麻烦不说,若在过程中选错了食材, *** 不得当,反而湿气越来越重

如果除湿不尽,暑湿又趁虚而入,很可能让我们的脾脏受到2次伤害

中国人讲究“顺时而食”,为了顺应季节变化,古人多会调节饮食,借助食物的滋养,让自己拥有好身体。

比如,冬天多吃萝卜滋补身体,春天吃艾团助长阳气生发,到了夏天,为了抵御湿气,可以多吃些薏米、红小豆等物

因此推荐这款红豆薏米丸,来自具有百年历史的胡庆余堂,不仅含有红小豆、薏苡仁,还有茯苓、山药等多种养生好物,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小零食,解馋、滋养两不误!

自然食材,醇香四溢

胡庆余堂红豆薏米丸依循传统,地道选材,选用8种自然食材协同搭配,醇香四溢。

薏米经过一系列炮制后,不用担心会有寒性。加入红枣,更让整个配方更温和

茯苓与山药,能宁心静气,温暖脾胃,快速减轻脏腑的运转压力,加速有效成分吸收,身心重获舒畅。

另外红豆薏米丸中,还有核桃、花生、腰果、蜂蜜等,入口清甜不腻,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健康,久食更另让人面若桃花,红润有光泽。

手工技艺,口感密实

胡庆余堂,在制丸工序上的繁复细致、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制丸工人的手艺跟力道可以说是:“道行在于精也在于深!”

*** 红豆薏米丸,首先需将8种原料反复细致地清洗干净,再根据每一味食材的特性调整烘烤

如果温度过小,则不透;温度过大,则会焦。熟透后,反复研磨出油,出的油还要恰到好处,才可制成小小一丸。

这样做出来的小丸子,可口耐嚼,口感密实,单单从味道上说,就比其他的红豆薏米丸好吃太多了!

包装精巧,方面携带

相比传统谷物食材需要长时间的熬、蒸、煮,红豆薏米丸简直是懒人的福星,单独用铝箔纸包装,可以防止氧化、酸化,剥开即食。

此外,红豆薏米丸方便随身携带,出门时随手在包里放一罐,或者办公桌上放一罐,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味美又营养。

最后要提醒大家

避免内湿,就要把甜食、水果、补品、油腻这四个湿气源头管控好;拒绝外湿,要让双脚保持温暖干燥。

再做到少思少坐多运动,把脾胃气血养起来,这样全面防护起来,湿气就拿你没办法啦!

煮红豆薏米粥,改掉两个错误习惯,祛湿效果更好,脾胃也更舒服

春夏之际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红豆薏米粥”必不可少。

但是,很多人在服用“红豆薏米粥”后并不起效,甚至有脾胃受伤的问题出现,这是怎么回事?

01豆子用错了

“红豆薏米粥”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小豆,二者虽然同属豇豆属,外形、口味也比较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区别的。

赤小豆身形瘦长,而红小豆颗粒更圆,个头也稍大于赤小豆。

二者都有祛湿的效果,但论祛湿、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红小豆远不如赤小豆。

《本草纲目》中记载:“赤小豆以紧小而赤暗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色淡者,并不治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小豆所含的皂苷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所含的叶酸有催乳的功效;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减肥等作用。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容易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容易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赤小豆莫属。

02薏苡仁没有炒

粥方中的薏米即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两者都擅长祛湿。

不同之处在于:生薏苡仁偏寒凉,直接煮粥易伤脾。而炒薏苡仁寒性会减少,其祛湿效果比生薏苡仁更好。

因此,熬制“红豆薏米粥”应用炒薏苡仁。

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动手炒,取干净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即可,亦可到中药店买炒薏苡仁。

煮粥要点

炒薏苡仁、赤小豆都比较难煮,煮粥前可用热水把薏米和赤小豆浸泡1小时后再煮,可使粥易煮烂,释放出所有的营养。

在熬制红豆薏米粥时,可加一点芡实,以增强健脾的作用。

薏米红豆粥的禁忌做法,薏米红豆粥的禁忌性-第1张图片-

因为脾主运化,对体内的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要想祛湿,就必须健脾、祛湿一起进行。

薏米红豆芡实粥可按3:2:1的比例投料,粥熟后可适量加冰糖调味食之(糖尿病人忌放糖)。

此粥可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补肾益精。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不宜服食。

(养生中国)

用红豆薏米除湿气,小心伤了脾胃,用这一招避免伤害,一举两得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在吐槽,今年春节,在家躺的时间太长:“下巴圆了,腿粗了,小腹也有游泳圈了”“在家一办公犯困,工作效率太低”“小腿发沉,感觉身体好重……”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典型的“久居不动,湿气乃生”。这个春节特殊,无法外出运动,又不控制饮食,脾胃运化功能迟钝了,湿气只能不断的累积。难怪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身上各处的赘肉也逐渐显现!

要除湿气,大部分人之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红豆薏米水,不错,红豆薏米水的祛湿功效的确很显著,连很多明星都用它来除水肿,可是,它却有一个事关身体利害的弊端:

那就是它性味偏寒凉,普通人长期喝下去都可能引发胃痛、腹泻等问题,更别说很多湿气重的人,本身就是因为脾胃不好才导致的,就更不能长期大量食用了。

那么这种两难问题就没法解决了吗?并不是!

如果你能够不怕麻烦,愿意到超市购多买点食材,那么就教你一个升级版的红豆薏米配伍食疗法:

将性寒凉的薏米、红豆,与温中养胃的茯苓、白芝麻、芡实米等物一起煮粥。

其中,薏米、红小豆负责将湿气连根拔起,排出体外;

芡实米、茯苓、白芝麻负责健脾养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这样搭配起来祛湿更加直接,对身体也更加温和,还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脾胃功能好了,湿气又将去的更快。

做法:

1.到超市挑选后上述食材,取适量的红豆和大约等量的薏米,再取数量约为红豆一半的茯苓和芡实,洗净,白茯苓装进小药包里,其他放入大碗里浸泡两个小时。

2.放入砂锅中,加水烧煮,水沸腾后,小火慢煲直到红豆和薏米软烂。

3.接下来就可以盛出来直接食用了。

经过配伍中和之后,红豆薏米的寒性被大大去除,而祛湿作用还得到了大部分保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夏天湿气特别重,天热又不爱运动怎么办?试试这款薏米红豆粥

夏天到了,湿气特别重,平时又不爱运动怎么办?试试薏米红豆粥可以祛湿气哦! 我最近买了一款电压力锅,简直是 *** 薏米红豆粥的神器! 只需准备好材料,选择好功能,按下开关,等待10分钟,就可以享受到热腾腾、香甜可口的粥啦! 这个电压力锅真的很方便,可以自动保温,还有智能预约功能,不用担心粥煮过了或者凉了不好喝。 一下子煮了好大一锅啊!薏米可以祛湿健脾胃,红豆可以消肿利水,再加上几颗红枣有补血益气的作用, 一碗薏米红豆粥,喝下去满满的都是滋补和爱,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哦! 夏天就是要喝这样清爽又健康的粥,吃货们赶紧动手试试吧!

“薏米红豆水”并非人人适合 祛湿健脾还要注意这些

有人说喝薏米红豆水最有效,这种做法可行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薏米红豆水确实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这个食疗方只适用于体内有湿热的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谢吟灵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介绍,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无论是健脾利湿还是清热祛湿,都要看每个人的体质、症状,针对病因及类型进行治疗或者调理。《中国妇女报》则进一步给出具体解释,《黄帝内经》记载“寒者热之”,说明寒性疾病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寒性,红豆性平,整个方子偏凉性。湿邪分湿热和寒湿,薏米红豆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喝了薏米红豆水把湿气压下去,好像症状减轻了,但却伤了脾。脾胃运化食物需要阳气,若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会损伤阳气,抵抗湿气的能力越来越弱。

生薏米性凉,寒湿体质的人不宜服用。对此,《健康报》建议,我们可以用炒薏米。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另外,健脾祛湿还要在日常饮食上有所注意。《新民晚报》介绍,饮食原宜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同时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食物。

除了饮食,湿气重的人也不应该忽视运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医师丁曙晴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建议,湿气重的人日常应多运动,越不爱运动,体内积聚的湿气越多,时间长了会导致五脏六腑受到湿气侵袭,引发一系列疾病。坚持运动可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另外,不要长时间待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多出门晒晒太阳,否则外界的湿气很容易入侵、“驻扎”在体内。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医学博士、博士后宋歌进行科学性把关,其擅长领域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亚健康状态调理等。

红豆薏米粥这样喝,湿气反而更严重

古谚有言:千寒易除,一湿难祛。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并恶化多种疾病,同时也是诸多慢性病的根源所在。

关于祛湿这件事,很多人知道用红豆薏米粥可以祛湿!但是 *** 错了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为什么喝了那么多红豆薏米粥,湿气还是那么重?

错误一:红豆错了

红豆薏米粥这个方子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红豆比较圆,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能疗饥,不能利水祛湿,吃多了会败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功效。

提 醒: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样,红豆薏仁粥用对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错误二:薏米,错了

薏米可以祛湿,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会伤脾,建议把薏米炒一下,减轻它的寒性。

错误三:煮法错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更好用热水浸泡一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很难出来,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错误四:只祛湿不健脾

湿气是脾虚引起的,湿气又会使脾虚加重,所以健脾+祛湿要一起进行才正确。

我们身体里有个器官叫脾,脾在我们的身体内起什么作用呢?

它是负责把身体的水汽运送到各个地方的,比如运送到肾脏,就可以通过排尿排出去,运送到毛孔,就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去。

脾最喜欢干燥,不喜欢湿哒哒,所以如果体内湿气过多,脾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会累,会伤,脾伤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虚,脾虚弱的话,运化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堆积在体内,无法出去,自然湿气就更重。

也因此,要想祛湿,就必须祛湿加上健脾,同时进行,才有用。

祛湿+健脾才能吃出健康,推荐经典食疗方。

薏米红豆芡实粥

食材:薏米、芡实、赤小豆、冰糖。

做 法:

1、赤小豆、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或者直接用热水浸泡1小时。

2、薏米仁用文火炒,炒到变成微黄色。

3、把赤小豆、薏米、芡实、冰糖一起放锅里,加水,熬煮2个小时左右。

姜 糖 膏

祛湿暖身补气血,改善体寒的体质。

食材:老生姜500g、手工红糖250g

之一步:老姜去皮洗净,切成碎末。

第二步:姜碾成泥,挤出姜汁。

第三步:姜汁和红糖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煮;边煮边搅动,防止粘锅。

第四步:煮到红糖融化后,倒进之前的姜末。

第五步:继续慢火熬煮40分钟,还要不断搅拌。

第六步:将煮好的姜糖膏装入罐子里,想喝的时候舀一小勺出来泡水即可。或者待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切记:罐子要先消毒,且无油无生水。)

喝姜糖茶可以去寒气,让身体温暖,而且自己做的喝着更放心。

编辑 /黄骞文

资料/ 高质量生活家

红豆薏米不祛湿反伤脾,只因你……太多人犯错,必须提醒你!

春天,本该是赏花游玩的大好时光,可不少人会觉得身体很累、很重、不清爽,就连五一小长假也懒得出门活动。

宅在家休息吧,胃口又不好,上厕所还会碰到大便黏腻、冲不干净这种烦心事。尤其是在回南天或春雨淅淅沥沥、绵绵不绝时,身体的这些表现更明显!

其实,这多半是湿气在作祟!

体内有湿气,全身不爽利

湿邪是中医理论中致病的“六淫”之一,常被称为“万恶之邪”。

湿气具有特别容易渗透的特点。假如湿邪停在胃肠,人就会大便稀溏、腹泻;湿气跑到脚,会生成脚气;湿气流进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

另外,湿气有沉重、粘滞的特点,因此关节疼痛时,人体还会感到沉重无力、不清爽。

由此可见,湿气对人体百害无一利。可它是怎么招惹上人们的呢?

常做这些事,湿气找上门

“湿气”有内外之分。外界环境导致的湿气为“外湿”,人体内水湿停聚为“内湿”。

脾胃是人体运化水谷的重要脏腑。吃太多甘甜肥腻之物、生冷瓜果,烟酒不离手,都会损伤脾胃功能,使水湿运化失常,以致寒湿内生。

另外,生活得过于安逸舒适,脾胃的运化功能会减弱,也会使人体内水湿运化不畅。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过剩,也会使人体被“外湿”缠住。

有没有湿气,看这6个地方就知道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就说明你体内有湿气。大家不妨花上1分钟来自测一下!

看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看大便:大便溏烂,黏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

看身材:一般来说,“肥人多湿”。

看精神状态:中医认为“因于湿,首如裹”。病人会觉得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

看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看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一旦发现自己体内有湿气,那就免不了要祛湿了。说到祛湿,大家之一个想到的便是红豆薏米粥啦!

但不少人会发现,自己喝红豆薏米粥,好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甚至有些人还觉得湿气更严重了些!这个红豆薏米祛湿难道是骗人的?

当然不是了,是你没做对!

犯这4个错,红豆薏米不祛湿反加重

★ 错误1:薏米没选对

薏米有生薏米和炒薏米之分,两者都擅长祛湿。不同之处是:生薏米偏寒凉,直接煮粥易伤脾。而炒薏米寒性会减少,其祛湿效果比生薏米更好。

炒薏米是取干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炒薏米,也可以去中药店买。

★ 错误2:红豆没选对

红豆薏米粥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赤小豆和红豆极易混淆,但在疗效上,赤小豆的除湿功效,红豆远远比不上。大家吃前必须分清楚。

Tips: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

★ 错误3:烹煮 *** 错了

薏米、赤小豆都比较难煮,直接放锅里煮很难释放出它们的营养。

建议:煮红豆薏米粥之前,可用热水把薏米和赤小豆浸泡一小时后再煮。

★ 错误4:只祛湿,忽略了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运化水液,也就是说,脾对体内的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但是,如果体内水液湿气太盛,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工作、工作......时间久了,免不了会累、会伤、会变虚弱。

如果脾虚,则它运化水液的功能会减退,水液代谢也会发生障碍。过多的水积聚在体内,无法排出,湿气自然就更重了。

可见,脾虚和湿气重之间是个恶性循环。因此,要想祛湿,就必须健脾、祛湿一起进行。

这就是有些人喝再多薏米红豆粥,食材、煮法都没错,可湿气还是很重的原因。

要想健脾祛湿两手一起抓,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健脾超厉害的食物——芡实。

健脾祛湿食疗方:薏米红豆芡实粥

芡实的健脾作用显著,脾调理好了,其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祛湿也就容易得多。

另外,芡实还有固肾的作用,肾好,体内的部分湿气也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推荐一款健脾祛湿食疗方:薏米红豆芡实粥

食材:炒薏米、赤小豆、芡实、冰糖

做法:

  • 浸泡炒薏米、赤小豆、芡实(用冷水浸泡2小时或用热水浸泡1小时);

  • 全部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煮1.5—2个小时即可。

功效点评:此粥可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补肾益精。

注意:部分水肿患者,如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以及肥胖症患者不能喝。

红豆薏米粥祛湿没效果?因为你一直吃错了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近几日,全国各地都受到强降雨的影响,“闷热、乏力、黏稠、呼吸不畅”困扰了很多人。环境的湿还可以通过“燎沉香”、除湿机等缓解,身体里的湿气又该如何祛除呢?


人体为什么会有湿气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得温则化,湿有外湿和内湿,起病的原因外湿是与气候环境有关,阴雨连绵、久居于雾露潮湿之处均可以发生湿病,又由于脾胃属虚也容易感受外湿。


内湿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运化水谷精微不足而引起的聚痰,导致的内湿,所以常常应用一些健脾运肺的 *** 来治疗湿重。



身体有湿气的表现


1、舌苔厚腻: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厚腻,或者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那就基本上可以确定体内有湿;如果还同时伴有面色晦暗、发黄,早上起床的时候眼皮浮肿或者眼袋明显,就说明了体内湿气比较明显;


2、大便不成形: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的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有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则也说明体内有湿气;



3、食欲差:如果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吃一点东西就感觉到胃里胀胀的,在吃饭的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这些现象也都是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


4、小腿肚发酸:湿气重的人起床以后,会感觉到小腿肚的发酸、发沉、发胀,还可能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的特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



5、精神状态差: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需要长出一口气才觉得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动,有头晕脑胀的感觉,容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如何食疗祛湿


1、忌:生冷甜腻,比如西瓜、梨、香蕉等生冷水果;冰镇饮料、冰淇淋等冷冻食品。


2、宜:冬瓜、苦瓜、绿豆、米仁、陈皮、扁豆、淮山药、赤豆等,都有化湿之功。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食材并不推荐多吃,所有食物摄入超过脾胃运化负荷都会使得脾胃运化失常而造成湿邪内滞。



- 食疗方:红豆薏米粥 -


原料:薏米100克、枣(干)25克、赤小豆50克、仙鹤草1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大枣去核浸泡;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



敲黑板


1、有人在熬红豆薏米粥的时候,习惯加一把大米,其实这种 *** 并不利于养生。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但对养生来说,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也没了。


2、红豆薏米粥算是一种保健汤药,不可代替一日三餐食用,更好是在早饭后,午饭之前食用,而且不能过量食用。

标签: 红豆 薏米 禁忌 做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