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和莴苣是一种菜吗,莴笋和莴苣是一样的菜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8 0
火锅店吃起来嘎嘣脆的“贡菜”是什么菜?长得像莴笋,晒干似豆角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火锅店吃起来嘎嘣脆的“贡菜”是什么菜?长得像莴笋,晒干似豆角

又到了吃火锅的季节了,而在南方的很多火锅店里常会吃到一种叫“贡菜”的美食,它吃起来更是嘎嘣脆,好吃到停不下来。

不少人也对贡菜的大名有所耳闻,但却并没有见过它。有些见过的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菜。因为和莴笋长得傻傻分不清,所以有些人还以为贡菜就是莴笋茎干晒干而成的。

实际上贡菜并不是莴笋,而且它的价格可比莴笋贵得多,晒干以后一般要比莴笋贵十倍左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很多南方人吃火锅必不可少的一种配菜——“贡菜”。

“贡菜”是莴笋吗?

从贡菜的植株外形来看,它们确实长得非常相似,无论是植株,叶片和茎干都是像双胞胎一样,让人难以分辨。

贡菜是我国最早的一种脱水蔬菜了,它在民间也叫苔干,由于它吃起来的味道有点像海蜇,因而有些地方也叫它山蜇菜。听说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还是周总理给取的。原因是这种菜的口感很清脆,在口里吃起来会发出嘎嘣脆的响声,因而就也取名“响菜”。

不过它最有名的叫法还是贡菜,从这名字大家也应该猜到了它是和古代的朝廷贡品有关系。因为当时是把它当成贡品仅供给皇亲国戚吃的,所以就有了“贡菜”这个俗称。

贡菜和莴笋长得极其相似,甚至难以分辨,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属于莴苣属的植物,二者长得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仔细对比,就会发现莴笋和贡菜的区别也还是有的,之一个就是莴笋的植株更为矮小、粗壮一些,而贡菜的就要高大、细长得多。

第二个就是看它们的叶子,莴笋的叶子很粗大,叶子间距较为密集。而贡菜的叶子就要细长得多,尤其是叶子的尾部偏尖长,同时叶子之间的间距较为稀疏。

最后一点就是看茎干。莴笋的茎干很粗壮,植株也不太高,一般都是下面粗壮,上面的细小。最关键的是表面会有一层很硬的皮,比较难以清除,剥皮后还有白色的汁液。

而贡菜的茎干细长得多,有些能长到一米以上,这样可比莴笋高一大截了。而且贡菜的茎干头尾一般差别不是太大,并且在外面的皮不像莴笋那么硬,是很容易削掉的,这也很方便其加工。

莴笋一般都是鲜吃,贡菜却是晒干了吃

其实莴笋和贡菜还有一点很不同,大家都知道莴笋是有一种很浓烈的香味的,爱吃的人说这种味道吃起来很下饭,不爱吃的就会被它吓跑。同时莴笋一般都是新鲜的炒菜来吃,而且是越新鲜的就越好吃,很少会把它做成干菜。

而贡菜却一般都是做成干菜,就是把它削皮以后,然后一分为二切成两瓣,再把它们分别切成数条。这样晒干了以后就得到了贡菜,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脱水蔬菜了。

晒干以后的贡菜颜色翠绿的,都是细长条形的,看起来和新鲜的长豆角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吃起来一点异味也没有,并且口感清脆,味道也很不错。正是由于贡菜都是加工以后售卖的,在市场上一般见不到新鲜的贡菜售卖,这也是很多人对它不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别看晒干了以后的贡菜很像绿色的长布条,可是吃起来味道是很不错的。它的吃法也很多样,可以泡发了以后直接凉拌着吃,也可以用来炒着吃,另外还可以炖汤、烫火锅等,无论怎么吃,味道和口感都是不错的,这是和莴笋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正如一些吃过的美食学家所称赞的那样:色泽翠绿,响脆有声,味甘鲜美,爽口提神。

不过由于贡菜种植的面积不如莴笋广,它是喜冷凉怕热的一种蔬菜,适宜在15~20℃的环境生长,因此在国内一般都是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安徽部分地区有种植。

再加上这种蔬菜采收、加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般切好后还要天气好才能晾晒出品质好的贡菜,所以在市面上它的价格一直都不便宜,普遍都要卖到30几元一斤,而像莴笋也就是两三元一斤,足足是莴笋的十倍以上。

但即便如此,贡菜也还是凭借着清香、翠绿、鲜嫩、响脆、爽口等优良的品质,而获得了一大批消费者的喜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很多的火锅店里贡菜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配菜。估计不少人都有吃过,却不知道它是贡菜,更不知道它原来还和莴笋是“近亲”关系。

但虽然莴笋和它长得很像,可如果把莴笋像贡菜一样晒干了,却完全没有贡菜这样的口感哦,而这也是贡菜的独特之处。

各位粉丝朋友们,你们吃过贡菜吗?如今这个季节,又到了贡菜收获季了。如果动手能力强,并且当地也有人种植的话,可以自己去购买一些回来 *** 成为贡菜,这样的就会更便宜一些,并且自己 *** 吃起来也更放心。

莴苣是莴笋吗?莴笋叶是油麦菜吗?区别挺大,别再弄错了,涨知识

莴苣是莴笋吗?莴笋叶是油麦菜吗?区别挺大,别再弄错了,涨知识

一种食物,可以有很多种“别称”,比如玉米在不同的地方叫做“苞米”、“粟米”,那么问题来了,莴笋是莴苣的一种别称吗?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关于莴苣的小知识,不懂的快跟我一起涨知识吧。

什么是莴苣?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已经有很多变种,目前栽培的变种有莴笋、生菜、卷心莴苣。

什么是莴笋?

莴笋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因为外形像笋,所以得名莴笋,食用部分就是粗大的地上茎。

生菜、油麦菜等,也属于莴苣,但它们是叶用莴苣,吃的是叶子部分。

所以,总结莴苣和莴笋的关系,就是莴苣包含莴笋,莴笋属于莴苣。对于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并不是只吃茎或只吃叶,比如莴笋,大家习惯吃下面的茎,上面的叶子直接就扔掉了,其实莴笋叶也是可以吃的,营养价值比茎部更高,别浪费了。

作为莴苣的2个变种,很多人分不清莴笋叶和油麦菜,认为是同一种东西,其实它们的区别蛮大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具体说一说,别再搞错了。

油麦菜和莴笋叶的区别

1、外观

作为叶用莴苣,油麦菜的叶子长得又细又长,而且表面比较光滑。而茎用莴苣的莴笋叶,长得就比较宽,由于叶脉突出,使叶子表面看起来凸凹不平,长度也比较短,没有油麦菜那么长。

2、品种

油麦菜和莴笋虽然都属于莴苣属,但油麦菜只有一个品种,但莴笋的品种就比较多了,比如圆叶莴笋、尖叶莴笋、紫叶莴笋等,它们和油麦菜的区别很明显。

3、口感

油麦菜是叶用莴苣,主要吃的就是叶子部分,所以它的口感非常好,脆嫩爽口。但莴笋叶是莴笋的附属品,叶子没有茎部好吃,口感不脆爽,还有淡淡的苦涩味。一旦莴笋叶变老,口感会特别差,苦味也很重。

4、吃法

对于叶用莴苣,油麦菜、生菜等都是可以直接吃的,口感脆嫩,味道鲜甜,也可以炒着吃、煮汤等。但莴笋叶的口感不好,只适合凉拌、炒食,不适合生吃、做汤。

5、营养

虽然都是叶子部分,但一个是叶用莴苣,一个茎用莴苣,油麦菜比莴笋叶更有营养。油麦菜营养丰富、口感鲜嫩,可生吃可熟食,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就知道它的营养价值了。尤其是维C、叶酸很高,钙比莴笋高了一倍多,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莴笋叶和油麦菜虽然本质都是莴苣属,但营养价值还是差了一些。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道好吃爽口的【凉拌莴笋】,莴笋叶也不浪费,吃着特别清爽。

准备莴笋、食盐、香油。

1、莴笋去皮,洗净后切丝,加适量盐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莴笋叶取中间的嫩叶,开水下锅,烫30秒后捞出,用冷水过凉。

2、莴笋叶捞出挤干水分,用刀剁碎。腌过的莴笋丝用清水淘洗掉多余的盐分,用手挤干水分。

3、把莴笋叶、莴笋丝放在一起,加入适量食盐、香油拌匀,就可以吃了,很素的一道菜,清新爽口,有刮油的作用。

4、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蒜粒、生抽、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味道也是不错的。

这菜正上市,多数人只吃茎,而叶子才是宝,好吃营养高,别不懂吃

这菜正上市,多数人只吃茎,而叶子才是宝,好吃营养高,别不懂吃

中国人的饮食,一直随着季节而改变,讲究“应季而食”。当季的食材,不管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远比大棚菜好得多。最重要的是,当季菜很便宜。随着秋收开始,各种新鲜的蔬菜瓜果都上市了,有莲藕、小白菜、茄子、土豆啥的,可便宜了,基本上都是1~2块钱一斤。

莴笋也是9月上市的蔬菜,是莴苣的一种,属于茎用莴苣。最近莴笋大上市,经常看见一车一车的莴笋在街边叫卖,一块钱一斤,一大捆才10块钱,是秋季不可错过的蔬菜呀。

莴笋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钙、钾、磷等成分,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强壮机体、宽肠通便、防癌抗癌等等作用,是非常好的保健蔬菜。

由于莴笋是茎用莴苣,所以大多数人都只吃茎部,叶子都是直接扔掉的。在买莴笋时,老板也是直接把叶子去掉的,大家也没人要,但每次我都会向老板要一些莴笋叶,买上10斤莴笋,还免费送10斤莴笋叶。

为啥我要莴笋叶?大家可能不知道,莴笋叶的营养价值要远高于莴笋茎呢!莴笋叶的维生素总量要高于茎部。

其中胡萝卜素比茎部高几十倍,而维生素B1是茎部的两倍,维生素B2是5倍,维生素C是3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3、钙、维C、钾、膳食纤维等,营养价值非常高。

所以,吃莴笋不吃叶的话,是一种浪费呀,因此我每次都会要一些莴笋叶回来。

莴笋含有莴苣素,味苦,无论叶子还是茎部都是用苦味的,不过莴苣素有镇痛的作用。莴笋叶怎么吃呢?和油麦菜、生菜等叶用莴苣差不多,可以炒着吃,还能煮汤,或是蒸着吃也很美味。今天我和大家分享2种做法,非常好吃,以后别再把莴笋叶扔了。

【蒜蓉麻酱莴笋叶】

准备莴笋叶一把、蒜瓣3个、芝麻酱1大勺、生抽1勺、蚝油1勺、香醋1勺、食盐1小勺、香油1勺。

1、莴笋叶去掉老叶、黄叶,放入清水中洗干净,捞出沥干。烧一锅开水,加入食盐、食用油,放入莴笋叶,焯烫半分钟,当莴笋叶变软后捞出,用冷水过凉,再沥干水分。

2、蒜瓣切末,放入碗中,加入1大勺芝麻酱,倒入适量凉开水,用勺子搅拌成细腻的芝麻酱,加入生抽、香醋、蚝油,搅拌均匀。

3、莴笋叶切成长段,摆放在盘子里,浇上调好的蒜蓉麻酱汁,即可上桌食用。

【蒸莴笋叶】

准备莴笋叶、面粉、食盐、香葱、蒜瓣、食用油。

1、莴笋叶洗干净,沥干水分,用刀切碎,也不用切成末,但不能太大,不然蒸不熟。把切好的莴笋叶放入盆中,加入适量面粉,用筷子搅拌均匀,让每片莴笋都裹上一层干面粉。

2、蒸锅里加水烧开,蒸笼里垫上纱布,放上莴笋叶,大火蒸5分钟即可,蒸熟后取出。蒜瓣切蒜末,香葱切葱花。

3、蒸熟的莴笋叶放在盆子里,上面放上蒜末、葱花,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加一勺辣椒面,锅里烧一些热油,浇在葱蒜上激发出香味,加适量盐拌匀即可

【小贴士】

莴笋叶这么有营养,做法也多,以后吃莴笋别再把叶子扔掉了。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

“莴苣”是“莴笋”吗?是不是同一种食物?涨知识了!

我们平时吃的莴苣不是一块块碧绿的莴笋吗?怎么光看叶子就让人眼馋呢?告诉你吧,这些碧绿的叶子菜也是我们莴苣大家族的一员,来了解一下莴苣这个大家族吧!

莴苣,春天里的“千金菜”!它和油麦菜有啥关系么?

摘要:封控的日子里,莴笋是最常见的保供蔬菜之一,但你知道它的故事吗?

5月初,淅沥的春雨洒落在因封控而寂静的街道上,但笔者所在小区的人们却有些焦躁,毕竟封控的日子里,新鲜蔬菜的补充不比往常便利,而社区的补给已经超过一周没有了。不过傍晚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援助的一车莴笋就要到了,负责搬运的人们来到小区门口,在雨中翘首企盼着。终于,一辆重型卡车承载着众人的目光奔驰而来,卸下了近一千斤莴笋。

社区派送的莴笋

不到一个小时,这些莴笋就派送到了等菜下锅的住户家中。很快,小区业主群里就有人晒出了收到的莴笋 *** 的菜肴,让每天核酸接龙的群里多了些烟火气。

社区派送的莴笋

能有莴笋吃,真好。不过在最开始,莴笋并不是那么好吃的。

埃及的“ *** ”和罗马的“神药”

在清洗莴笋时,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在掰下莴笋的叶片时,断口上会流出白色的乳汁,如果是之一次见,可能还会被吓一跳。不过这乳汁可是莴笋血统的表现——毕竟具有白色乳液这一特征正遗传自它的祖先:莴苣。

没错,莴笋就是一种莴苣。而莴苣的历史则可说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在尼罗河两侧的谷地中种植莴苣了。不过古埃及人种植的莴苣,更接近于莴苣的野生祖先——野莴苣(Lactucaseriola)。

荒地上的野莴苣

如果你看到野莴苣,一定无法和现在的莴笋联系在一起。野莴苣茎细但高大,叶片边缘带有小刺,活脱脱就是一丛野草。而待到开花之时,黄色小菊花一样的花朵则展现出它菊科植物的身份。当然,有一点是一脉相传的,那就是茎叶的白色乳汁,而莴苣属的属名就自于拉丁语Lactus,意思是“牛奶一般的”,而这一词也衍生出英文的lettuce.

莴苣花

古埃及人种植野莴苣以及它的近亲毒莴苣(L. virosa),一大用处就是收集这白色的乳汁——这和中亚地区广泛种植的罂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莴苣的白色乳汁,也被称为“lettuce opium(莴苣 *** )”。当然现在人们也已经证明,这白色的乳汁中含有不少萜类和生物碱,如莴苣苦素、毒莴苣素等,它们的一大作用是当遭到昆虫啃噬时能够麻痹它们,并且苦涩的口感也让大型食草动物退避三舍。但人类却发现了这些物质的妙用:镇定及催眠。

莴苣茎中的乳汁

而在地中海北部的罗马人,也使用着野莴苣。他们认为这些乳汁及其制品简直是神赐予他们的礼物,在药物中大放异彩,并且认为直接生食莴苣叶片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同时,随着种植范围的扩张,贫苦的人们也采摘野莴苣苦涩的叶片作为果腹的蔬菜之用,并且刻意选择苦涩味不那么重的植株。终于,在”吃“这一原始的欲望的驱动下,专门作为蔬菜种植的莴苣(L. sativa)粉墨登场了。

生菜,就是“生”菜

莴苣是何时从野莴苣驯化而来的,目前依然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因为从基因组角度来看,在早期莴苣和野莴苣之间依然有不少遗传交流,但目前人们认为至少在罗马帝国时期,莴苣就已经作为一种叶用蔬菜食用了。罗马帝国兴起而又衰落,但莴苣这种保障基本民生的蔬菜却不断地种植,继而又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品种。

人们对叶菜类植物的驯化有个普遍的规律:为了尽可能高地提高产量,那么就需要让植物的叶子多且大,因此叶片变大变多、植株在营养生长期变矮成为了栽培品种的显著选择特征。而由此得到的,就是各类“生菜”。

绿玫瑰生菜 皱叶莴苣

“生菜”一词是国人的称呼,顾名思义代表其大多可以直接生食。而在欧美各种莴苣衍生而来的蔬菜都可以lettuce一词指代。不过,不同的莴苣品种还是可以加上不同的形容词来区分。例如作为长叶莴苣代表的罗马生菜,就是我们菜市场里最为熟悉的生菜品种之一,而叶片褶皱、有时还带有破碎叶缘、常用做沙拉主角的玻璃生菜和奶油生菜,则又是皱叶莴苣的典型成员;而长的像卷心菜一样、口感最为爽脆的西生菜,则又是结球莴苣的成员。但无论是长叶莴苣、皱叶莴苣还是结球莴苣,它们体内的萜类物质和生物碱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吃起来涩味几乎品尝不到,白色乳汁也难以见到。这也是它们能够成为“生菜”的有力资本,成为沙拉中最常出现的蔬菜。

生菜是沙拉的主角之一

苦涩犹在的东方遗子

当然,莴苣们苦涩味的降低并非一日之功,用作沙拉的那些“生菜”,在中世纪中末期才逐渐走上欧洲人的餐桌。而莴苣传入我国的时间则是在隋朝时期,在唐朝成为较为常见的蔬菜,著名诗人杜甫就作有《种莴苣》。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晨炊光口砦》中写到“新摘柚花熏熟水,旋捞莴苣浥生虀(jī)”,表明唐宋时期的莴苣依旧苦涩味较重,要用先柚子花熏过的开水焯过,再配上调味品来吃。而直到元末明初,诗人刘菘才写到“莴苣宜生啖,蔓菁可熟菹”。

不过,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主要将蔬菜烹熟而食的饮食习惯,而正是在这种饮食习惯的大环境下,我国劳动人民培养出了另两个莴苣品种:莴笋和油麦菜。

你能看出这是莴笋头还是油麦菜吗?

莴笋和油麦菜大约在宋朝时期就被选育了出来,它们还带有较为原始的特性:叶片狭窄而长、叶和茎皮中乳汁丰富。从形态上来说,油麦菜就像是小而绿、茎细而短的莴笋头,只是苦涩味略淡而已。而莴笋更大的特征,就是它膨大而肉质化,成为了主要的食用部位。因为莴笋茎的表面有早期叶片脱落而形成的节,故而笋称之。直到现在,四川等地依然把莴笋称为“青笋”。

种植的莴笋

对于莴笋和油麦菜来说,在中式烹饪的加持下,能够做出的花样就比多用做凉拌的生菜要多了,烫、焯、炒、腌均可。莴笋的茎还可以削成条晒干保存,这就又成为了所谓的“贡菜”。当然,莴笋叶片也是能够吃的,不过要焯水或者要热锅炒熟后食用。那淡淡的苦涩,能够让人回想起当年杜甫和杨万里品尝过的莴苣的滋味。

由莴笋加工而成的“贡菜”

相比于生菜,莴笋在我国的关注度更高。很多老一辈人并不喜欢生吃生菜,认为这是在“吃草”,而对莴笋的做法则是如数家珍。这也和莴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相比于叶片,茎中纤维更加丰富,而含水量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保存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所以生菜的保存时间只有两三天,买到就要尽快吃完,不然很快就不堪食用,而莴笋则能够轻松保存一周以上。很多时候,即使莴笋的叶子已经萎焉甚至霉烂,但肉质的茎还依旧坚挺可食,成为餐桌蔬菜的有力支撑。

也许,这也是社区送来一千斤莴笋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6月,遇到这菜别错过,买50斤晒干,放1年不坏,冬天炒肉炖肉特香

6月,遇到这菜别错过,买50斤晒干,放1年不坏,冬天炒肉炖肉特香

夏天气温高,阳光毒辣,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对夏天的一致评价都是“晒”。也正是夏天的“晒”,为农作物、蔬菜、水果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都长得非常茂盛,而且都绿油油的。蔬菜长得好,产量高,价格自然就便宜了,所以夏天的蔬菜,比如其它季节多,而且便宜。

莴笋是一种夏季蔬菜,昨天去菜市场,看到菜农挑来的新鲜莴笋,一斤才8毛钱,我一次买了50斤,还送了我30斤莴笋叶。

很多人都不吃莴笋叶,其实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磷等成分,对身体非常好。

莴笋含有丰富的水分,口感脆爽,可以生吃,还能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都非常 好吃。莴笋吃起来有点苦,是因为它含有莴苣素,有镇痛的作用。

别看夏天的莴笋才几毛钱,到了寒冷的秋冬季,正常栽培的莴笋下市了,只能吃大棚里的高价莴笋了,一斤5块多,贵了好几倍。所以趁现在莴笋便宜,多买点存起来,才是省钱之道。

不过,新鲜莴笋放一周就坏掉了,如何保存呢?其实可以晒成莴笋干,放一年都不会坏哦。

晒干的莴笋干,除了没有水分,保留了莴笋的其它营养,能够长时间保存,解决了天冷时没菜吃的大难题。莴笋干的口感比新鲜莴笋更好,吃的时候用水泡发,香脆可口,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肉,都特别好吃。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晒莴笋干的 *** ,可不是把莴笋直接放在太阳下晒那么简单哦,想要又香又脆,还久放不坏,要掌握一个技巧。

【自晒莴笋干】

准备50斤新鲜莴笋、一袋食盐。

1、买一些新鲜莴笋,把莴笋叶剥掉,用刀削掉外皮,莴笋肉用清水冲洗一下,再切成5毫米厚的莴笋片。晒莴笋干,一般都是切片晒制,比较方便,但厚薄要掌握好,太薄的话一晒干就没啥了,5毫米厚是比较好的。

2、把切好的莴笋片,放进一个大盆里,加入一袋食盐,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翻拌均匀,让食盐和莴笋片混合均匀,放在阴凉通风处腌制2小时,除去莴笋的水分。

小贴士:莴笋太多,可以分次进行腌制,这样翻拌更均匀,杀水更彻底。

3、2小时后,戴上一次性手套,挤干莴笋片的水分,放在透气的篦子或铁丝网上,在太阳下晒3天左右,把莴笋片晒得皱巴巴,比较干燥后就可以了。

4、用保鲜袋把莴笋干分装好,如果冰箱够大,可以冷冻保存,放一年都不会坏。如果冰箱太小,就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只要避免受潮,也能放一年之久。

【技巧总结】

1、莴笋的水分很多,达到96%左右,水分挥发后就没啥了,所以想晒莴笋干,一定要多买几斤,不然就划不来晒。至少买10斤,因为晒干后只有1斤,买50斤也只有5斤莴笋干。

2、晒莴笋干,不能直接晒,干得比较慢,就容易发霉变质。也不能焯水,焯水后变软,口感就不爽脆了。正确做法就是加盐杀水,然后晒干就行了,这样又香又脆,还不容易坏。

分享一道好吃的【莴笋干炒肉】,做法简单,特别好吃。

准备一把莴笋干、一块五花肉、2个蒜瓣、1根香葱、4个干辣椒、食盐、生抽、老抽、十三香、香油。

1、莴笋干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泡软后搓洗几遍,去除盐分。五花肉洗净切片,干辣椒切段,大蒜、香葱切末。

2、起锅烧油,放入五花肉,小火煸炒出肥油,倒入葱姜蒜、干辣椒,大火炒出香味,倒入莴笋干炒一分钟,吸收油脂和香味,口感更加丰润。

莴笋和莴苣是一种菜吗,莴笋和莴苣是一样的菜么-第1张图片-

3、加入适量生抽、老抽翻炒均匀,淋入适量清水,焖煮1分钟,出锅前加入适量食盐、白糖、香油,撒上葱花点缀,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觉得我的文章不错,请给我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下次见。

莴苣种类与菊苣种类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









青笋是莴苣吗?苔干是不是莴苣 *** 而成的?虽为同祖,但各有名分

苔干是一种小众而又高档的优质脱水蔬菜;之所以说它小众,是因为人们对它认知不足,别说吃过,甚至很多人没有见过它,更不知它为何物;说它高档,是因为它曾经贵为“贡菜”,一直拥有较高的身价,在价值不菲的时期,百元每公斤还供不应求实属常事;直到现在,优质苔干的身价仍处在50至100元每公斤之间;虽然苔干已经走上了普通百姓餐桌,但它的小众属性与高档身段,让它远没有达到成为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主蔬的可能;那么,苔干究竟为何物?它是什么 *** 而成的?它为何有价值不菲的身段?它又为何只能当作小众食品,而不能成为大众常蔬呢?

苔干是一种纯天然的脱水蔬菜,其质地鲜嫩,色泽鲜绿,口感脆爽,味如海蜇,嚼之脆响;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大量微量元素,常食有强健体魄、娇美容颜、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深受一部分人群喜爱;苔干也叫响菜,苔菜、山蛰;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作“皇帝菜”,因为旧时的苔干曾是进贡朝廷的御用贡品。

相传公元前218年,张良刺秦未果,后逃至下邳遇黄石公;黄石公见张良气色虚弱,令张良生食苔干;张良食后果然气色红润容光焕发;后来张良任西汉军师时,对苔干的味道念念不忘;于是命令地方官员到下邳寻找苔干,并献给刘邦品尝,刘邦尝后赞不绝口,于是赐名“贡菜”;另一说是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时,有地方官员将苔干献给乾隆食用,乾隆食后甚是喜欢,于是命令地方官员将苔干进贡给朝廷,并将苔干命名为“贡菜”。

由此可见,旧时的苔干是贡品,民间 *** 的苔干全部进贡给了朝廷,民间普通百姓是难以见到和吃到这种菜的;而苔干进入皇宫后,与皇脉沾亲带故,这也让苔干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特产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御菜,身价也由此倍增,民间普通百姓一般也吃不起这种食物;其实,苔干之所以能从民间特产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倍增的御用贡菜,除了与它具有味道脆爽,质地脆嫩,让人食之难忘的优越品质之外;还因为这种菜在民间种植稀疏, *** 工艺复杂,优质的苔干产品更为稀缺;物以稀为贵,所以苔干能成为贡品不足为奇。

旧时用于 *** 苔干的植物,种植面积极少;不是因为老百姓不愿种,也不是旧时官府不大力推广种植这种植物;而是因为用于 *** 苔干的这种植物,只有极少数的地方才能生长,这与生长这种植物的土壤土质生态环境应该有直接关系吧;对于用于 *** 苔干的这种植物,民间也曾用“一畦苔干苗,十里不同菜”的谚语,来说明用于 *** 苔干的植物,对土壤土质与生态环境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比如同在一块苗畦育出的苔干苗,分别种植在相隔十里的田块,长出的苔干原材料品质截然不同;所以,能够长出适宜 *** 苔干的种植地在当时少之又少;直到现在,全国能够生长和 *** 出优质苔干的产地仍是凤毛麟角;直到现在,苔干价格高昂的原因也多因于此。

写到这里,不少人会心生好奇,适用于 *** 苔干的植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其实,吃过苔干的人可能会猜到,用于 *** 苔干的植物,是茎用莴苣家族中的一个变种,全称应该是莴苣族莴笋类变种青笋或红笋;有人会问,苔干是莴苣 *** 而成的吗?严格来讲不是,虽然用于 *** 苔干的青笋或红笋,是莴苣的衍生变种;但青笋或红笋与莴苣相比,最少存在三个方面的区别;这三个方面的区别,分别体现在种群属性上、生态上、形态上;甚至在品质上,价值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在纲族属上有区别

在谈到苔干是不是莴苣 *** 而成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来先来了解一下莴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先来弄清苔干与莴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莴苣是一种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地中海沿岸;有研究成果表明,早在4500年前,埃及是最早种植与利用莴苣的民族;埃及人最早种植的莴苣,是由野莴苣驯化而来,当时的利用目的不是食用莴苣的茎叶,而是为了榨取莴苣籽粒中的油脂。

因此,埃及人从野莴苣驯化而来的最初莴苣名称叫作油用莴苣;这是因为,虽然野莴苣经过物种驯化,但以当时的人类驯化植物的水平,仍难消除莴苣茎叶中的苦味;这是因为莴苣是一种含有莴苣素的植物,莴苣素内含半萜内脂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味道苦涩,有镇定安眠的作用;包括现代的莴苣中,仍然含有莴苣素的成分;比如,我们在削莴苣皮的时候,能够看到莴苣根部有一种白色液体溢出,这就是含有莴苣素的半萜类化合物,只不过含量极少,苦味不至于影响当今食用而已。

后来,埃及人发现莴苣籽粒中的油脂味道没有莴苣中的苦味;所以,埃及人当时培植莴苣的目的,主要以榨取莴苣籽粒中的油脂为主;在随后的岁月里,埃及人将油用莴苣传遍地中海地区,并经过地中海沿岸各民族的精心培育,最终将油用莴苣驯化成可以同时食叶与食茎的植物;相传公元五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莴苣由地中海沿岸地区传入我国。

但最早记录莴苣传入我国的史料,是宋代陶谷所著的《清异录》,文中描述:“呙国使者来汉,有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由此可见,最早公元前两世纪时期,刘邦称帝国号为汉的时候,莴苣即已传入我国;这也与张良献苔干,刘邦赐苔干名为“贡菜”的民间传说也相互印证,这足以证明莴苣在我国已经有2200多年的栽植历史了。

莴苣传入我国后,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驯化,物种由最初的带有苦味的叶用莴苣,改良成口感俱佳的叶茎同食莴苣;比如以青笋和红笋为代表的可食性茎用莴苣,以及以油麦菜为代表的叶用莴苣;其中,青笋或红笋是莴苣衍生出来的变种,虽同为一植物界,但纲族群各异;比如莴苣是被子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苣族或莴苣亚族、舌状花亚科、莴苣属植物;而青笋是被子门、单子叶植物纲簕竹超族、菊科、刚竹属植物;简单的说,莴苣与青笋在纲派、族群以及植物属性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还认为苔干是莴苣 *** 而成的,显然是不准确,不严谨,不科学的。

在形态上有区别

此外,莴苣与青笋或红笋在形态上也有较大区别;比如莴苣的茎秆比较粗胖,呈纺锥形;莴苣的身高比青笋矮,只有25厘米至75厘米左右;莴苣的叶片多为倒披针形或椭圆形,叶柄紧实,叶面褶皱不光滑;莴苣的茎质粗糙,容易空心,表皮层较厚较硬,削皮后有大量乳白色奶浆溢出;莴苣老成后,皮色由青变白,光泽度差;莴苣的花色多为蛋黄色。

而青笋株型高挑,天生大长腿,一般株高75厘米至150厘米左右;青笋虽然长相高挑,也比较英俊,但单株显得比较单薄;青笋叶片比莴苣小,叶片多呈细长尖叶型或圆叶型,叶片光滑,叶肉较薄,叶基较长,叶缘平齐无披针;青笋茎秆较瘦,但高低粗度基本均匀,果肉饱满青翠,含水量丰富,肉质细嫩紧实,不易空心;青笋表皮较薄,皮质较软,非常容易削除,皮后有少量白色乳浆溢出;青笋的花色多为浅黄色。

一般情况下, *** 苔干的原材料是比较老成初现花薹的青笋;因为质地脆嫩的未抽薹的青笋,在 *** 苔干的过程中容易断损,不利于 *** 成细长优质的苔干;用青笋 *** 的苔干,粗细均匀,颜色青盈,糖霜密布,不容易返潮,商品价值较高;而莴苣也能 *** 脱水蔬菜,只不过 *** 出来的产品,颜色暗淡,粗细不匀,常常割不成条,品质较差,易返潮变质,商品价值低下,最多能称为笋干。

在生态上有区别

莴苣是一种半耐寒型蔬菜,喜欢冷凉气候,能耐霜冻和低温雨雪;但莴苣的耐热能力一般,尤怕高温暑季,温度过高会抑制莴苣的生长能力;莴苣生长适温要求在15至20度之间,超过25度粗质纤维增多,易抽薹;如果炎热的季节无保护措施,一般种不出优质高产的莴苣的;莴苣是全日照作物,光照充足,利于叶片光合制造和转化营养物质,利于果肉营养物质累积;莴苣喜欢偏酸性土壤,过酸或过碱土质均利于莴苣生长;莴苣喜深厚肥沃土质,喜欢疏松通透潮湿土壤,如果将它种植在有机成分高,微量元素均衡全面,排灌便利的沙壤土地或壤土地里,更利于提升莴苣的品质与产量。

用于 *** 苔干的青笋对于生态环境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对土壤、温度、环境、水质、光照等条件要求苛刻;只有适宜的土质和环境,才能长出适宜 *** 苔干的优质青笋;青笋与莴苣一样,同为半耐寒型蔬菜,性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不耐酷热;青笋适宜在15至20度的环境中生长,茎的生长适温要求在11至18度之间,抽薹结实温度要求在19至22度之间,但青笋喜欢较大的昼夜温差;青笋喜粘重一点的壤土质,如果将它种植在土质深厚肥沃,土壤疏松通透,有机质丰富,墒情较好,排灌便利,通风状态良好的壤土地里,更利于 *** 出质优量高的苔干产品。

概述

苔干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高档脱水蔬菜,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价值不菲的身价;它是由莴苣的变种青笋或红笋 *** 而成的,不过红笋 *** 苔干颜色暗淡,口感软绵,品质不高,我们常见和常食的苔干多为青笋 *** 而成;有人会问,苔干是不是莴苣 *** 的?严格意义上来讲,苔干不是莴苣 *** 而成的;因为莴苣与青笋在纲派,族亲与属类上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区分,青笋只是莴苣的一个变种;打个比方,莴苣与青笋虽同祖同根,但青笋已经分家,自立门户,并有名分;所以说,青笋不是莴苣,苔干也不是莴苣 *** 而成的。

#中国地道风物##头条群星10月榜#

买莴笋,挑“根大”还是“根小”?老菜农:挑错了,难吃还浪费钱

前几日陪我岳父岳母回农村老家祭祖,忙碌了一天,下午返程的时候,二老非要我们带回一些后院里种植的蔬菜,还别说,直接从田埂上收获的生菜是真好吃,口感无比的鲜嫩。

带根 *** 的莴笋还带着泥土和莴笋的香味,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是难以体会到的。

第二天,我妈去菜市场购买了几条黄颡鱼,回家红烧之后,同莴笋一起炖,莴笋软烂,入口即化,带着一点点的辣味,我爸妈喜欢的不得了,说莴笋比黄颡鱼还美味。

第三天,又用莴笋搭配新鲜的猪肝炒了一盘莴笋片炒猪肝,我爸妈将好吃的莴笋“夸上了天”,二老“破天荒”的还多吃了两碗米饭。私下里我媳妇说:“那是真心喜欢,平时爸妈非常注重养生,米饭都是只吃一小碗的。”

第四天,从农村带回家的莴笋吃完了,我妈又去菜市场买回了几根莴笋,看着非常不错,也蛮新鲜的,也不知道是吃多了,还是菜市场购买的莴笋不脆嫩,我爸妈对待莴笋的态度那是“两重天”,同样的做法,黄颡鱼吃光了,莴笋却没有吃多少,我妈非常留念我岳母后院种植的蔬菜,催促我们尽快回娘家,再带一些蔬菜回来。

隔壁的王奶奶前几日也买了莴笋,在我老妈的建议下,也是搭配黄鳝鱼炖了一大锅,王奶奶也是喜欢的不得了,也说这个季节刚刚上市的莴笋好吃。

我妈有点疑惑,王奶奶说:“那是你不懂得如何挑选莴笋?”

买莴笋,挑“根大”还是“根小”?老菜农:挑错了,难吃还浪费钱,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一、买莴笋,挑“根大”的还是“根小”的?

莴笋的“根大、根小”,同莴笋的口感有密切的关系吗?从莴笋的种植角度来分析,根茎粗大的莴笋一定是同它的生长时间长短、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吸收多寡有关联。

相对来说,生产周期长、营养丰富,莴笋的根茎自然就会粗壮一些,那我们这时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根茎粗大的莴笋会不会长老了,莴笋的口感会不会比较老,不脆嫩?

所以,我们在购买莴笋的时候,有这两种情况是不能购买的,一是,莴笋的根特别粗壮,那一定是不能购买的,这种莴笋长老了,口感不会好,另外一种就是,莴笋的根比较细,而且是明显的细长,这种莴笋也不会好吃。

莴笋需要购买那种肉质脆嫩新鲜的,所以,我们在挑选莴笋的时候,根大根小都不是最理想的,而是要购买大小合适的,通常情况下,莴笋的根茎,特别是更底部的根,不能超过2根手指头的宽度,这样的莴笋才是最合适的,口感也是更好的。

二、挑选莴笋的4个技巧?

1、通过莴笋皮的颜色来判断

莴笋在生长过程中,非常嫩的时候,被 *** 食用,脆嫩的口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而这种脆嫩的莴笋,外皮的色泽偏白,这样的莴笋水分多,口感自然好。

如果是长老了之后,被 *** 售卖,莴笋皮的色泽会偏绿一些,同色泽偏白是有明显区别的,这种色泽的莴笋生产的时间较长,皮较厚,口感偏老。

2、莴笋采摘时的切口来进行判断

我岳母家的莴笋种植的少,所以对我来说,我感觉莴笋都是直接 *** 的,而大量种植的农户,通常为了方便且快速的采摘,都是直接割下来,所以,我们在菜市场购买莴笋的时候,大多都是割下来的,可以通过这个切口来进行判断。

底部的切口平整,色泽偏绿,没有空心的,那就可以购买,这样的莴笋比较新鲜,如果切口处发黄了,那就是放置了好几天时间,属于卖剩下的,可能口感就不好。

3、通过莴笋的结节来判断

莴笋的外皮上都是有结节的,在挑选莴笋的时候,可以仔细查看一下外皮上的结节,如果比较多,那就说明这样的莴笋能够吃的部分比较少。我们要购买莴笋外皮上的结节距离比较宽一些的。

4、通过莴笋的菜叶来进行判断

新鲜的莴笋,菜叶都是翠绿色的,而放久了的莴笋,叶子都是发黄枯萎了,所以,我们在购买莴笋的,叶子是很容易分辨莴笋的新鲜程度的。

5、最后通过单个莴笋的重量来判断

口感脆嫩,只能是水分多,水分多的莴笋自然会比同样大小的莴笋要重一些,我们在挑选莴笋的时候,可以拿2根差不多大小的莴笋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感受它们的重量,尽量挑选水分多,单个更重的。

三、我们吃的生菜、油麦菜、莴笋其实都是莴苣?

湖北人爱吃莴笋,但在菜市场莴笋叫做莴苣,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普及一个冷知识,我们吃的生菜、油麦菜、莴笋其实都可以叫做莴苣,其中的原因是这样的:

1、莴苣是一个统称,而且是植物学学名,在莴苣这个品种下面,有许多的栽培品种,大致分为茎用莴苣和叶用莴苣。

2、茎用莴苣有莴笋和贡菜,食用的部分主要是茎,虽然莴笋的叶子也可以吃,但是大家主要还是喜欢吃莴笋的茎。

3、叶用莴苣主要有生菜和油麦菜,也是莴苣这个品种下的变种,对我们人类来说,主要食用的是这几种莴苣的菜叶,它们在变种的过程中,茎不再发达,主要是生产菜叶。

四、莴笋片炒肉丝的做法?

大家都会做青椒炒肉丝吧,莴笋代替青椒来炒肉丝也非常好吃,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道不亚于青椒炒肉丝的下饭菜。

肉丝提前腌制,然后热锅冷油将肉丝炒至变色盛出,这样处理过的肉丝,口感才会更加的嫩滑。

清洗炒锅之后,放入食用油和蒜末爆香,放入莴笋片快速翻炒,之后来一点香醋和生抽调味,翻炒均匀后放入食盐胡椒粉调味,最后放入肉丝,再次翻炒均匀后,一盘美味的莴笋片炒肉丝就做好了。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买莴笋,挑“根大”还是“根小”?老菜农:挑错了,难吃还浪费钱。

我们在购买莴笋的时候,有这里两种情况是不能购买的,一是,莴笋的根特别粗壮,那一定是不能购买的,这种莴笋长老了,口感不会好,另外一种就是,莴笋的根比较细,而且是明显的细长,这种莴笋也不会好吃。

莴笋需要购买那种肉质脆嫩新鲜的,所以,我们在挑选莴笋的时候,根大根小都不是最理想的,而是要购买大小合适的,通常情况下,莴笋的根茎,特别是更底部的根,不能超过2根手指头的宽度,这样的莴笋才是最合适的,口感也是更好的。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莴苣直播好还是移栽好?如何种植才能长得又粗又长?老农告诉你

莴苣大家都不陌生,主要食用肥大的嫩茎,凉拌,炒食,腌制都可以,色泽淡绿,口感脆爽,可以说是色香味齐全。莴苣的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很大,很多菜农都会种植莴苣,很多人也会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植莴苣,家庭种植莴苣只要是夏莴苣。


莴苣和其他蔬菜一样,可以直播也可以移栽,那么很多人都会纠结,到底是直播好还是移栽好呢?如何种植莴苣才能长得又粗又大?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大家种植莴苣有所帮助。

莴苣直播好还是移栽好呢?

莴苣也是一种喜欢温暖,怕炎热的植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0度,如果气温超过27度,种子就不能发芽。因此种植莴苣,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如果移栽种植,12月~来年3月份就可以大棚育苗,露地育苗一般在2月中旬~3月下旬,4~5月移栽,如果直播种植莴苣,一般要等到清明前后,这样上市期就会延后,对于菜农来说就会降低经济效益。


根据我多年种植莴苣的经验来看,直播种植的莴苣长势弱,因为直播种植莴苣,长出的幼苗会很稠密,植株之间争夺养分,幼苗就会长得很弱,即使即使间苗,也没有移栽的莴苣长势好,产量高。因为我们会选择健壮的幼苗进行移栽,其次就是株行距控制的比较好,移栽之后植株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自然长的就比较旺盛,为以后的丰产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田种植莴苣还是家庭小菜园种植莴苣,建议大家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不但采摘期可以提前,还可以高产。


如何种植莴苣才能长的又粗又大?

1,确定播期,培育壮苗

适时播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莴苣,春莴苣一般在前一年的12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都可以育苗;夏莴苣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下旬育苗;秋季种植莴苣一般在7~9月用遮阳网覆盖播种;越冬莴苣10~11月露地育苗。如今是阳历3月底,要想种植莴苣,可以进行露地育苗,4月底~5月初移栽。


选择优良品种:要想培育出健壮的莴苣幼苗,首先要选择好种子,种植春莴苣一般选择耐寒,晚熟,不易抽薹的品种;夏季温度高,会影响莴苣产量,因此,种植夏莴苣,要选择耐高温的品种;秋季种植莴苣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选择抗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冬莴苣同样要选择耐寒,抽薹晚的品种。无论是哪个季节种植莴苣,更好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强的品种,注意不要选择来自疫区的种子。


苗床消毒:育苗之前,要对育苗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的苗床用50%的多菌灵8~10克与细土混合,然后撒进苗床上。也可以用福尔马林,敌克松等消毒。

当然,不过不想使用药物,也可以用石灰粉对苗床进行消毒,先撒入适量的石灰粉,然后深翻25厘米以上,再灌水,之后覆盖地膜,盖20~30天就可以掀开地膜。注意这种消毒 *** 适合在夏季进行,因为夏季气温高,利用高温可以彻底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这种 *** 也可以用于大田消毒。


种子消毒: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温汤消毒,把种子放在50~55度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使水温降到30度左右,继续浸泡3~4小时,这样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浸泡种子消毒。注意用药剂浸泡消毒之后要用清水洗干净才能播种。

播种:把种子播种在土壤中之后,要淋透水,冬季和早春播种之后要覆盖薄膜,秋季要搭上遮阳网,也可以覆盖稻草,秸秆等,一般一周之后就可以出苗了。


2,整地施肥,合理密植

莴苣育苗的同时,要整理好定植的土地,整理土壤的时候要施入发酵的农家肥,建议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并施入15公斤的过磷酸钙,100公斤的草木灰。把土壤整理细碎,起垄栽培。垄宽一般为120~150厘米即可。

春季种植莴苣苗一般25~30天,也就是植株长到5~6片叶片时就可以进行定植,茎用莴苣每株距离20厘米,每行27厘米就行,如果是叶用莴苣,可以种植密一些,一般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即可,栽种之后盖好地膜保温。

秋季种植莴苣苗龄25天就可以移栽,株距25厘米,行距30~35厘米。一般在阴天或下午移栽,并搭遮阳网防晒,有利于缓苗。

越冬莴苣苗龄40天定植,株距30~35厘米,行距30~40厘米。栽种成活之后,可以浇1~2次淡肥水,越冬前要进行炼苗,在结冰之前,施一次淡肥水,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3,做好田间管理

施肥:在不同的季节对莴苣追肥也不一样,种植春莴苣一般少施多次的原则,每次浓度不能太大,肥料也不能太多,可以多施几次。一般在定植后半个月就可以施肥,可以追农家肥,也可以施复合肥。以后15~20天施一次肥,莴苣连坐期茎秆开始膨大,每亩可以施15~20公斤的尿素或农家肥。

秋季种植莴苣时气温高,天气干燥,如果水肥不足就很容易抽薹,因此要合理施肥。移栽成活之后可以施一次提苗肥,可以是复合肥,也可以是农家肥水。一个月之后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一周左右追一次农家肥或尿素,或复合肥,肥料充足,茎秆就可以长得粗壮。

越冬莴苣定植后1个月施一次肥,以后随时浇水进行施肥。除了追肥,还可以给莴苣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提高莴苣抗性。

浇水:春节莴苣移栽的时候浇透水,移栽后15天再浇水,以后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天气干旱就多浇水,天气多雨就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夏季雨水多,要注意排水。秋季气温高,莴苣移栽后2~3天就要浇水。之后也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越冬莴苣浇水也要看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既不能干旱也不能积水。


总结:莴苣种植更好进行育苗移栽,这样莴苣可以早上市,而且产量高。除了要移栽种植外,还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做好田间管理,适时采收,只有这样,才能种出又长又粗的莴苣。


#蔬菜#

#种植#

标签: 莴笋 莴苣 种菜 一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