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食用油各色各样,一般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主要种类有:色拉油、葱油、蒜油、辣椒油、香油、橄榄油、鸡油、牛油、猪油、花椒油、芥末油等等,当然还有不少是大厨们自己琢磨的自制油。
成品油的用法说的比较具体,各种自制油的 *** *** 也很好。尤其是无锡陈志勇的一组自制油,基本包括川菜中各种常用的油,实用性比较强。
无锡陈志勇:川菜常用油
以前在四川做川菜,现在在无锡,虽然换了地方,但是只要用自己调制的几种油,一般的川味菜足以应付,而且口味还非常正宗。
红油:
很多人是用色拉油熬红油,我是用的菜子油,熬出来的红油香味特别浓,而且熬制过程中辣椒面分三次下锅。
具体熬制办法:
25千克菜子油烧至八成热离火凉至六成热(必须要烧到八成热然后再凉,如果直接烧至六成热菜子油会有生油味),放500克姜、500克葱离火浸炸20分钟捞出,加30克香料(八角、山奈、桂皮各10克,下锅之前要先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可以更好地出香,还可以去除苦涩味)小火熬至七成热,然后分三次下入辣椒面(之一次下2000克,离火浸炸至油温降至五成热,再下1500克,搅匀,离火浸炸6分钟后香味已经出得差不多了,再下1500克,搅匀,继续离火),待油温降至二成热时下30克生白芝麻,搅匀出锅在通风阴凉处静置两天即可使用。
注:
辣椒面一定要分开下锅,之一次是为了出香味,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了出颜色,做出来的红油色泽红亮,香味浓。而且更好要静置两天使用效果才好,可以充分发挥红油的香味和色泽。
这种红油一般用来做凉菜、拌面。
咸蛋黄油:
咸蛋黄香味浓,色泽金黄,适合做素菜、清炖菜肴,既调味又调色,还可以用来做蟹黄类的菜,比如“蟹黄豆腐”。
具体 *** *** :
50克生姜丝、100克大蒜丝、150克大葱丝下入烧至五成热的2500克色拉油中,小火轻炸5-6分钟至出香捞出,下500克煮熟的咸蛋黄(制成泥),小火慢炒20分钟至色泽金黄(一定要用小火,这样出来的香味、色泽都很好,如果用大火蛋黄容易焦),香味四溢,离火撇去浮沫,在阴凉通风处放置一天即可。
泡椒油:
此油是用新色拉油熬制的,因为要求色泽红亮,炸过东西的色拉油效果不好。这种油泡椒味浓,色泽红亮,做泡椒类、鱼香类的菜肴效果非常好。
具体 *** *** :
10千克色拉油烧至四成热,下1500克泡椒蓉,小火炒香,下500克葱、400克姜、300克蒜,小火炒香,至油中起鱼眼小泡时下150克香菜梗,小火炒5分钟左右,离火,静置一天即可。
葱油:
此油除了葱香味浓,还加了一些香料,适合各种炒、蒸菜肴。
具体 *** *** :
色拉油25千克烧至三成热,下各种香料(10片香叶、4个八角、10克桂皮、10克白蔻,下锅前先用清水浸泡1小时),小火炸出香味,再下1千克老姜、10千克大葱、500克洋葱、500克干葱、250克大蒜片、150克香菜根、150克芹菜根,小火炸至葱微黄捞出,再用大火收干油中的水分(往油锅中滴两滴清水,如果有“叭叭”的干脆的声音,证明水分已经收干),离火即可。
老油:
这种老油不是平常所说的火锅老油,它是用菜子油熬制的,麻辣鲜香,色泽红亮,特别适合做干锅类的菜肴。
具体 *** *** :
10千克菜子油烧至八成热,晾至三成热时下500克葱、400克姜、300克蒜小火炒香捞出,下1200克剁细的郫县豆瓣酱、500克扬名红酱,小火炒香,下香料(八角、山奈、白蔻、香叶、草果、排草、小茴香共120克,下锅之前先在白酒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小火炒香,下500克干辣椒、400克干花椒(辣椒和花椒先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继续小火炒至辣椒发硬时,下100克白酒(可以增加香味),离火,至油温降至二成热的时候加50克生白芝麻,静置两天即可。
鸡油:
鸡油加入了花生油,味道更香,而且是用砂锅熬制,不用铁锅,因为铁锅会影响鸡油的味道和色泽,熬完后还要上笼蒸,这种做法很少人知道。适用于各类鸡菜,还可用于金汤系列的菜肴,效果很好。
制法:
取5千克鸡 *** 上的肥油斩成小块,入开水大火飞水5秒钟,捞出(飞过的水不要倒掉,晾凉后表面会结一层鸡油,用勺撇出,熬鸡油的时候一块加入效果很好),取砂锅,放入肥油、150克葱、150克姜、150克蒜、5片香叶、6克白蔻(香叶和白蔻先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小火熬30分钟,至熬剩的油渣发黄时,滤渣,加入500克花生油,小火熬6分钟左右,离火,用保鲜膜蒙上,上笼中火蒸30分钟,取出即可。
注:
熬完再蒸的做法是为了使鸡油的香味和花生油的香味更好地融合,如果直接在锅中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因为鸡油已经熬了2-3个小时了,再继续熬至鸡油和花生油完全融合会影响鸡油醇香的味道,不如蒸的好。
豆瓣油:
此油是用郫县豆瓣酱、红酱、各种香料熬成的,还加入一些辣椒、花椒,香味浓厚,用于红汤类的菜肴,一般家常味型的菜肴都适用。而且这种油色泽不是清亮型的,可以用炸过东西的废色拉油熬制,为厨房节省了成本。
具体 *** *** :
25千克色拉油烧至三成热下2500克剁细的郫县豆瓣酱、1000克四川扬名牌红酱小火炒香(至豆瓣酱稍微翻沙时说明水分已干,但不要太干,否则后边再熬的时候会糊),下香料(八角、山奈、白蔻、香叶、草果、排草、小茴香共250克,下锅之前先在白酒中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因为这里用的香料量比较大,用白酒泡比用清水能更好地出香),小火炒香,至白蔻微黄时,下150克干辣椒、50克干花椒(辣椒和花椒先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能更好地出香),小火炒至辣椒微硬时,下50克葱、50克姜、50克蒜,继续小火炒出香味,放在通风阴凉处静置一天即可。
四川张顺文:混合用油的奥秘
川菜中的家常菜一般将菜子油和猪油混合起来用,因为这两种油一个是植物性的、一个是动物性的,这样做出的菜香味非常浓,比如“红烧甲鱼”,结合使用这两种油比单纯用一种油做出来的口味香,肉质更鲜嫩。不过冬天温度较低,使用猪油做菜,服务员要为客人勤加热,一般10分钟左右就要询问食客是否加热,否则猪油很容易凝固,影响口感。
也不是所有的动物性油和植物性油都可以结合使用,比如豆油和猪油就不合适,因为豆油比较粘稠,跟猪油混合后浓度很大,做出来的菜品口感发腻,效果不好。鸡油和菜子油结合也不好,因为鸡油的味道太浓,体现不出菜子油的作用,而且还会遮盖菜品中主料的味道,吃不出原味。鸡油跟色拉油混合比较适合做一些茎质类的蔬菜,比如西兰花、芦笋等;但是不适合做肉类、海鲜类原料,否则肉质不香,成菜口味不好。
做海鲜更好用花生油,因为海鲜原料本身含盐,可以跟花生油发生反应,从而体现海鲜的原汁原味,其他色拉油、猪油、鸡油等效果都不好。不过花生油本身的味道也很浓,用来做西兰花等蔬菜效果就不好,会遮盖西兰花本身的味道。
无锡陈勇:豆油做出家常味
一般用豆油做家常口味的菜品,尤其是清蒸类的,如“清蒸鱼块”“清蒸野生大黄鱼”等,以前做这些菜都是用猪油,口感香,但是发腻;后来改用豆油,色泽更好,鱼可以保持原色,汤汁发黄;口感肥而不腻,家常味浓,食客反映吃在嘴里很亲切,就像自己家里做的一样;而且豆油属于植物性的,跟鱼类一块成菜,荤素搭配营养合理。
用豆油做菜以前更好先把油“炼一炼”,就是把豆油倒进锅里,冷油加葱、香菜、西芹等下脚料,小火熬至八成热,原料开始发焦时即可。这样烧出来的菜口味更好,否则会有豆腥味。
另外,有些食客习惯吃无锡本帮的传统口味,这个时候做菜就只能用菜子油,用菜油做的菜汤汁颜色发黄,有特殊的香味,是其它任何油代替不了的;而且无锡的本帮传统菜都是用菜子油来做,换用其它的油就没有传统的口味,食客会觉得不纯正。比如“家常炒青菜”,要想吃无锡传统口味,必须用菜子油,而且做法上也有所不同,现在的做法一般是清炒,传统做法除了炒还要烧:先把青菜在菜子油中炒香,再加少许高汤、盐、味精、糖调味,小火烧2分钟左右,待收完汁再炒,这样做出来的青菜口感酥烂,而且还能保持原色,出锅的时候还会有微黄的汤汁,一般要用鲍鱼盘装盘。
福建廖卫明:自制香油
橄榄油在厨房一般用来做煎、扒类的菜品比较多,比如“煎牛排”“扒仔鸡”等,这种油比其它任何油效果都好,成菜口感油而不腻,而且没有油烟;还可以用来腌牛排等肉类原料(跟其他腌料一块加),可以使肉质更细腻,一般500克牛排加150克橄榄油。
另外,我们还熬了一种香油,用来淋明油、拌凉菜效果都非常好。
具体熬制办法:200克葱、100克姜、100克香菜梗、100克芹菜、100克蒜下4千克冷色拉油中,小火熬至原料发焦即可。
广西韦宁:自制蒜油
厨房里蒜油是用多种油混合熬制的,用来做菜非常香,尤其是蔬菜类;还可以用来做凉拌菜,不过因为熬制过程中加入了猪油、鸡油,用来做肉类菜口感很腻。
具体熬制 *** :
250克大蒜米加75克清水入搅拌机搅成蓉,加2克味精、2克鸡精、2克胡椒粉、8克盐(一定要加盐,否则很容易变质)调味装在比较大的容器内备用;4千克色拉油加250克猪油、750克鸡油烧至九成热,浇在调好的蒜蓉上,边浇边搅拌均匀即可。(一定要用大一点的容器,因为蒜蓉内含清水,浇热油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气泡,如果容器太小会溅得到处都是)
加入的鸡油更好用自己炼制的那种,市场上卖的成品鸡油不如自己炼制的口味香。鸡油的炼制过程:取500克鸡 *** 上的肥油,入4千克冷色拉油中,加8粒八角、5克香叶、蔬菜下脚料(香菜、大葱、葱花、芹菜等)小火把鸡肥油熬干滤渣即可。这种鸡油香味浓,除了用来熬蒜油,还可以单独用来做菜,尤其是一些鸡肉类的原料,成菜效果非常好;另外,蒸米饭的时候加入这种鸡油,口感非常香。
武汉岳礼文:自制五香油
一种自己熬制的五香油,香味浓,可以用来做海鲜菜的尾油。
具体熬制办法:5千克色拉油烧至五成热,下750克大葱、150克姜、150克蒜,中火炸至大葱发焦,再加入2500克香油,烧至五成热,下500克花椒、250克八角、500克香菜、250克小茴香,继续中火炸至香菜发焦,滤渣即可。
*** 此油要先把葱、姜、蒜在色拉油中炸香,出来类似葱油的味道,再加入香油、花椒等,这样出来的香味醇厚,相当于熬了两次,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用料混合,香味发挥得不够充分
这种油可以做任何菜品的尾油,不过为了节省成本,只有一些高档菜、海鲜菜才用;这种油不适合炒菜,虽然香味很浓,但是成菜色泽发暗,效果不好。
杭州周华民:牛油、橄榄油
牛油口味纯正,香味浓,比较适合做肉类原料,我们厨房一般用牛油做铁板类的菜肴,如“铁板猪手”,也可以用来做煎类的菜,如“煎鹅肝”、“煎牛仔骨”等,做出来的菜肉质鲜嫩,色泽明亮,口味醇香;搭配洋葱使用口味更好,做“姜葱炒蟹”时加入牛油香浓可口。但是牛油不适合做蔬菜类的原料,会破坏原料的鲜味。
另外,还有一种橄榄油,营养成分特别高,用来做菜口味、色泽都非常好,但是成本也相对很高,我们一般用来做高档类的菜肴,如“蛋白炒东星斑”。
重庆纪楚本:自制简易辣椒油
一般的辣椒油熬制过程都比较复杂,我调制了一种辣椒油,更大的特点就是 *** 简单,还加入了芥末油、香油,香辣中带有香料的清香,又有芥末的辣味,特别适合各类香辣味型的菜肴,如“麻婆豆腐”等。
具体熬制办法:
取5000克李锦记辣椒油加20克桂皮、20克八角、10克香叶小火加热至五成热,离火放凉滤渣,加入500克芥末油、1000克香油拌匀即可。
另外,用番茄沙司做凉拌类的菜肴时加入一点葱油,酸甜可口,效果比单独使用番茄沙司好得多。
我们吃日本寿司或者刺身时,常会配一点酱油加“芥末”。
图自 ***
但是,我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芥末”,大概率都是“假的”!!
三种芥末,原料大不同!
被统称为“芥末”的 *** 性调味品,其实有三类,分别来自三类不同的植物。
真正的芥末,主要是用芥菜(Brassica juncea)的种子磨成的——“芥末”这个名字的来源,一目了然。芥菜原产于中国,中国人也很早就开发出了芥末作为调味料。这种芥末呈土黄色,或可去除固体成分留下芥末油(芥子油)。除了芥菜,欧洲人还会用黑芥(B. nigra)或白芥(Sinapis alba)的种子来 *** 芥末,鉴于它们都是“芥”,这两种芥末大概也能算作真·芥末,英文统称为mustard。现在芥末在中国菜里不太常见,但以芥末为基底调配的各种酱料在欧美大受欢迎。
芥末与芥菜种子 | 图自 ***
芥末在中国菜中的运用:芥末墩 | 图自 ***
芥末在外国菜中的运用:芥末酱配热狗 | 图自 ***
欧洲除了真·芥末,还有辣根芥末。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俗名马萝卜(大概来自英文horseradish直译)或西洋山葵(显然是日本人视角),原产于欧洲,具有粗壮的根部,可以磨成乳白色的酱,作为烤肉或鱼类的调味品。
辣根植株 | 图自 ***
辣根的根 | 图自 ***
辣根酱 | 图自 ***
但真正的(高级)日本料理中的绿色辣味酱料,是用块茎山萮菜(山葵,Eutrema wasabi)的根状茎(rhizome)磨成的。这种植物原产于日本,生长缓慢、对环境要求很高,价格昂贵。日本人对山葵可谓爱得深沉,除了吃寿司和刺身要配山葵酱,吃荞麦面、烧鳗鱼、烤肉串也可以来点山葵酱,还有以山葵的各个部分为主料的山葵叶天妇罗、山葵茎寿司、山葵盖饭,甚至开发出了山葵味冰淇淋和巧克力……
山葵 | 图自 ***
山葵可以生长在非常干净的流水之中 | 图自 ***
将新鲜山葵在鲨鱼皮制成的磨板上打磨成酱 | 动图来自《孤独的美食家》、知乎@碗丸
相似的辛辣,都不能防止寄生虫感染!
三类芥末的原料物种和食用部位各不相同,但它们也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十字花科同科不同属的表亲,类似的直冲天灵盖的通透辣味也都来源于相似的化学成分——异硫氰酸酯。不同植物中的异硫氰酸酯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辛辣风味的主要来源都是异硫氰酸烯丙酯。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结构式和球棍模型 | 图自Wikipedia
这类成分并不是植物中原本就存在的,而是植物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出黑芥子酶,催化组织中的硫葡糖苷水解,才产生了异硫氰酸烯丙酯等辛辣风味物质。除了芥菜、山葵和辣根,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也有这个特性,只不过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的量有所差别。生吃萝卜感到辛辣,或者吃到没煮熟的白菜、菜心会有股奇怪的辣味,都是因为这些异硫氰酸酯类物质。
这是植物在自然选择下演化出的一种防御手段,辛辣的味道能劝退很多想要吃掉它们的动物,只有我们裸猿特立独行,反而以此为乐。而不爱这种辛辣的裸猿,可以培育出异硫氰酸酯含量低的十字花科蔬菜,或者直接把菜煮熟——加热后,黑芥子酶失活,无法催化异硫氰酸酯类生成,已有的异硫氰酸酯类也会挥发,此时食用就不会感到辛辣了。
能生吃萝卜,要么是不怕辣,要么是这个品种不辣 | 图自 ***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还可以杀死异尖线虫,可以被用作食品防腐剂。其他异硫氰酸酯类物质也具有杀菌、杀虫、除草等效果,在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但要充分发挥其杀灭寄生虫的作用,需要高浓度、长时间的彻底处理,只是将“芥末”(还往往经过酱油的稀释)与食材略微接触,杀虫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吃生鱼片蘸“芥末”也并不能防止可能的细菌和寄生虫感染。
“冒名顶替”的真相
不管是辣根酱还是山葵酱,实际上都不是“芥末”,只不过因为味道与芥末相似,所以被我们搞混了,只统称为芥末或芥辣。
前文提到,山葵生长缓慢、对环境要求严苛,不管是在日本本土还是中国引种,栽培规模相对消费需求而言都不算大,因此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并不是寻常人能消费得起的。那我们在平价日料店或者便利店里,几乎像不要钱一样供应的“芥末”,又是什么呢?
请看配料表:
在 *** 上售卖的一些“青芥辣”产品的配料表,多为辣根+异硫氰酸酯+色素
因为辣根产量大,价格便宜,所以辣根酱加上绿 *** 素被大量用作山葵酱的替代品。加上我们已经清楚芥末独特辣味的化学本质,甚至可以纯靠人工合成,以比辣根酱更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完全人造的青芥辣。
甚至有如此迷惑的标注 | 图自 ***
像这样标注「本わさび」的,才是添加了真正山葵成分的 | 图自 ***
据说,真正的山葵酱味道十分复杂细腻,有着温润的甜味和植物特有的清新,并不会非常辣(所以才会有山葵盖饭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五郎一吃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料理)。而辣根酱或者人造山葵酱则比较生硬、单调、 *** 。
祝大家财源滚滚,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真正的新鲜山葵酱!
银屑病在秋冬季节易加重,如何避免?学会2点很关键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银屑病患者500万~800万。时至今日,该病尚不能根治,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合理的生活、工作安排,绝大部分是可以获得缓解的。
但对于一些银屑病患者来说,秋季和冬季白天较短,气温较低,银屑病症状会加重。至于为什么银屑病症状会在秋天和冬天变得更严重?下面就给大伙讲一讲。
为什么银屑病症状在秋天和冬天变得更严重?
在秋季和冬季,干燥的空气以及暴露于阳光中紫外线的时间减少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导致银屑病症状恶化。
暴露于阳光中紫外线的时间减少
在冬季,不仅白天变短了,大多数人在户外的时间也更少了。而且,当他们勇敢外出面对冬季的环境时,他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头到脚都裹起来。而春夏正午时是紫外线 B 最强的时候。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大大减少了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而紫外线在春季和夏季可能会缓解银屑病。专家认为,紫外线会阻碍银屑病患者皮肤细胞的快速生长。所以患者会发现当自己在阳光下所处的时间较少时,自己的银屑病更有可能会爆发,并且斑块会恶化。
空气变得更为干燥
此外,在寒冷的月份,室外空气湿度不足,而屋内较为干热,这样会使患者的皮肤无法吸收所需的水分。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给皮肤保湿和在家里使用加湿器来减少干燥,从而缓解银屑病症状。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家里使用加湿器。
另外在秋冬季由于天气变冷,秋冬季吃的食物会变多,这些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秋冬季吃东西更多,也会影响银屑病?
大部分食物可能不会引发银屑病。尽管医学研究人员尚未证实某些食物会引发银屑病,但许多患者报告说,某些食物似乎会加重他们的银屑病。具体饮食方面可以参考以下:
1、蔬菜、水果方面要忌食生姜、大头菜,尖椒、香椿等,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以及新鲜的绿叶蔬菜、豆腐等清淡饮食。
2、肉类忌食牛肉、驴肉、羊肉、狗肉、鸟肉等热性食物,忌食各种海鲜,可以多食用猪肉,鸡肉牛奶等。
3、调料忌食花椒、大料、胡椒、茴香、芥末、孜然、芥末油、辣酱、火锅调料等。
银屑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一定要禁忌。遵循饮食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益于康复,可以避免好转后复发加重病情。
当然,药物治疗也不能忘记,可以选择本维莫德乳膏,其有效成分为本维莫德,是一种非激素小分子化学物质,是国家级1类新药,能够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吸收好、用于治疗银屑病作用持久,停药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过具体用药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准。
总之,银屑病患者在秋冬季节一定要多关注,及时护理,避免病情加重,才有利于病情更快治愈。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妙手医生·执业药师审核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更多问题可关注妙手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法治课|老农卖芹菜赚14元罚10万,“小过重罚”争议在哪获利14元,罚款10万元?近日,福州当地媒体披露,该市闽侯县一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法院审理后认为处罚畸重,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
卖了70斤芹菜收入136.5元,纯利润仅为14元,却被罚款10万多元,涉案案值与罚款之间相比高达730多倍,这种错位令人愕然,舆论哗然。
澎湃新闻注意到,类似的“小过重罚”屡有报道,也屡屡引发争议,原因是涉案金额很少,收到的罚单却是惊人数字,而且,处罚似乎符合法律规定,但不符合社会的认知。
多位律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小过重罚”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是机械执法,忽视了行政处罚法的总则性规定,处罚金额不符合群众朴素的认知,也不利于让执法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律师建议,有必要对处罚标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等条款进一步细化,避免自由裁量弹性过大。
法院认定处罚畸重,不准予强制执行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9年9月11日,家住福州闽侯的陈依伯出门路过隔壁王大姐家的菜地,花122.5元买下了70斤芹菜。
拉着70斤芹菜的陈依伯来到某蔬菜批发商行,以每斤1.95元的价格将芹菜都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行,赚了14元。隔天,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督执法中,抽检了该超市的这批芹菜,经送检,发现毒死蜱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更大残留 *** 》要求,该批次芹菜检验结论不合格。
市场监管部门于2022年4月22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采纳了陈依伯的立功表现行为,责令陈依伯改正并对其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
因陈依伯无力履行,市场监管局于2023年2月14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及加处罚款等。
闽侯法院经审理认为,陈依伯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案涉不合格芹菜货值136.5元,获利仅14元,金额明显属较小,其本人并不知晓销售芹菜不合格,且案发后陈依伯能够配合调查,如实说明不合格芹菜来源,积极举报他人无照经营,具有立功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减轻或不予处罚。
法院认为,市场监管局作出“处以罚款五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畸重,且该案行政程序违法。故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随后,市场监管局提出复议申请,二审法院裁定驳回复议申请,维持原裁定。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对澎湃新闻表示,虽然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超过食品安全标准 *** 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换而言之,要过罚一致,要惩罚和教育并举,行政机关的行为要把握比例原则,要适当地进行管理,而不能机械执法。
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本案的争议主要是事实情节的认定和法律适用,是否属于轻微、初犯、主观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存在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情节?
首先,从实体上要看事实的认定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本案老农的违法行为是否属于轻微、初犯、主观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存在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情节?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其次,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即“过罚一致”的原则。最后,行政处罚的程序必须合法。
黄舟雄说,在本案中,几点问题还值得注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拟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本案处罚5万元,应属于较大数额,是否告知?
此外,《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办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而据媒体报道,市场监督管理局逾期近一年才作处理决定?为何2022年4月22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老农未缴纳罚款,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何未在三个月内申请执行,而是在7个多月后加罚5万元后再向法院申请执行。这些都是程序上的问题。
“小过重罚”并非个例,机械执法难获支持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起“小过重罚”案固然令人费解与惊诧,但更引人关注的是这并非个案。
去年8月份,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组在陕西督查发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等问题,榆林市高新区某超市售出4过期4天的酸奶退货后被罚2万元;某煎饼店购进一瓶芥末油,被检查时发现该芥末油未标明生产日期,认定违法所得1.6元,罚款5000元。
尤其是,国务院督查组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的行政处罚台账发现,对小微市场主体罚款超过5万元的食品安全案件有21起,案值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罚款数额与违法所得的比例达到100倍至200倍,个别案件超过3000倍。
无独有偶,去年8月,黑龙江大庆一家蔬菜店在成本没有上涨的情况下,将土豆的价格从每斤1.2元调整到了每斤2元,被认定违反价格法、涉嫌哄抬物价,被罚款30万元。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卢义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小过重罚”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是机械执法,忽视行政处罚法作为“总则”的作用。
他说,行政处罚法相当于所有行政处罚的总则,该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三种不予处罚情形,“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近年引起争议的陕西榆林等多起“小过重罚”案件,几乎均是未准确适用行政处罚法造成的。前述案件中,法院已查明闽侯老人并非职业菜贩,也不知晓芹菜不合格,获利金额极低,完全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不予处罚条件。
卢义杰指出,此类案件动辄几万元罚款的“小过重罚”,处罚金额不符合群众朴素的认知。表面上是依法处罚,实际上不利于让执法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更深层原因是一些执法机关未为基层执法人员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对执法人员发挥一定裁量权的不予处罚情形,动辄反复追问、质疑,导致执法人员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依据所谓量化标准“闭着眼睛”处罚。这种干事环境反过来也伤害了执法对象。”卢义杰说。
执法需“力度”与“温度”并存
而作为执法人员,要怎样去平衡执法“力度”与“温度”,才能做到既能真正打击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又不会过度损害中微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利益?
卢义杰认为,保护食品安全与维护营商环境不是矛盾的,如果在个案中产生矛盾,通常问题不是出在法律上,而是出在机械适用法律上。
他建议,一是精准适用法律,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但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等情形,也要坚决适用,大胆、精准地发挥行政处罚法的总则功能,扭转机械执法的错误理念,对“小过”行为进行包容审慎监管;二是建立容错机制,避免动辄无端质疑执法人员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的所谓动机,同时减少设置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某种意义上,为一线执法人员松绑,也就是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松绑;三是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从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两个维度,对“小过重罚”的执法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
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小过重罚”,黄舟雄律师表示,法律要严禁行政机关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相关法律有必要对处罚标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等条款进一步细化,避免自由裁量弹性过大。
黄舟雄认为,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是得在于完善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让执法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留下操作模糊的空间。法律要严禁行政机关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相关法律有必要对处罚标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等条款进一步细化,避免自由裁量弹性过大。
蓝天彬则认为,要注意以人民为中心,要综合国法、天理、人情,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要注意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对当事人违法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的,采取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教育、引导、督促其自觉守法。
蓝天彬建议,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碰到“小过重罚”问题,一是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二是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向媒体反映。
科学控制家庭厨房里的“盐油糖”在“减盐、减油、减糖”这场健康保卫战中,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工食品和外卖上。殊不知,家庭厨房也是“盐油糖”的重要来源。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的盐和油,一半以上来源于厨房,每日摄入糖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厨房。因此,控制家庭厨房中盐、油、糖的使用至关重要,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教你减盐不减咸,少放盐或咸味调味品,菜能好吃吗?其实解决此问题并不难,只要注意食物的烹调 *** 和调味方式,就可在获得美味的同时保证健康。
(图片来自网页,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晚放盐
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量要少。原因在于,人味蕾上的咸味感受器会跟食物表面附着的钠离子发生作用。如果晚放盐,盐分没有深入食品内部,但舌头照样可以感觉到咸味,这样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用盐量。若早放盐,人们在无意间可能吃下更多的盐。
2、多放醋,少放糖
食品当中的味道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少量的盐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
3、限制含盐食品配料
除了盐和酱油之外,很多调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盐分,比如鸡精、豆瓣酱、黄酱、豆豉、海鲜汁、虾皮、海米等。使用低钠调味品。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 *** ,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轻轻松松把摄盐量降低,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图片来自网页,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4、少用油,多用调味料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43.2克,远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25-30克。众所周知,吃油过多会给健康带来伤害。做菜时尽量少用油,有哪些妙招呢?
5、炒菜之后控会儿油
把菜锅斜放2-3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然后再装盘。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非常适合这种 *** 。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味道比色拉油更香。
6、拌凉菜时更好放油
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然后马上食用。这样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这样吃凉拌菜摄入的油脂自然也就少了。
(图片来自网页,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7、煲汤后撇掉上层油脂
鸡、排骨、牛腩、骨头等炖煮后都会出油,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可以减少不少油脂的摄入。撇出来的油可以加一点肉汤或鸡汤,用来做冬瓜汤、白菜炖豆腐之类的素菜,比用素油做更鲜美。
8、把过油的材料改为焯水
*** 肉片时,可用水焯法,用沸水把材料快速烫熟,一般肉片变色捞出即可。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就能做出口感柔嫩的肉片。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这样一来,就不必再为炒肉单独放一次油。同时,还能把肉里的一部分油先煮出来,减少肉的脂肪总量。炒菜时,等其他原料半熟时,再把肉片扔下去,一样很香,不影响味道,口感还会清爽很多。
9、通过“调味食材”调味
调味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油来得到香味,还可以多用一些浓味的调料。比如 *** 蘸汁时放些葱、姜、蒜、辣椒碎和芥末油;蒸炖肉类时放点香菇、蘑菇增鲜;烤箱烤鱼时放点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炖菜时放点大茴香(八角)、草果、丁香等。即便少放一半油,味道也会很香。
(图片来自网页,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0、减糖,多吃“天然甜”
中国营养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均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多不超过50克,更好能控制在25克以下。添加糖指的是蔗糖(平时以白糖、红糖、冰糖的形式出现)、葡萄糖、果糖、糖浆等,通常存在于软饮料、果汁、甜点、饼干、糖果、冰淇淋、蛋糕等。所以,如果能戒掉这些食物,添加糖的摄入量一定能大幅度降低。
除此之外,有些菜肴也是“含糖大户”。比如有些人喝粥要放糖;鱼香味的菜要放糖;红烧菜为了增鲜提色也要放糖。有人专门进行过测算,餐馆中的一份红烧肉含糖40克左右、鱼香肉丝含糖30克左右、八宝饭含糖80克左右。
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加糖的习惯,尤其是喝杂粮粥、银耳羹、红豆沙、绿豆汤、牛奶、豆浆、咖啡等饮品时,一定要少放甚至不放糖。如果喜爱甜味,可以用红枣、桂圆等天然甜味食物代替白糖等添加糖。
芥末辛热无毒,利膈开胃以及利九窍、健胃消食等芥末是一种辣味调料,芥末辛辣蕴香,辣味独特,芥末有两种的,两种芥末的完全不同的植物,分别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绿色芥末是山葵的根和茎制成,黄色芥末是芥菜的成熟种子碾磨成的,作为调料是很开胃,芥末辛热无毒,具有温中散寒,通利五脏、利膈开胃以及利九窍、健胃消食等。
芥末主要的辣味成分是芥子油,香辣味强烈可以 *** 唾液以及胃液的分泌,可以增强食欲,还具有解毒功能,以及可以解鱼蟹之毒,而且芥末还具有预防高血脂、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减少血液黏稠度等功效,除外芥末油还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以及芥末呛鼻的成分有着异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不仅可以预防蛀牙、防止血管凝块、以及预防癌症等治疗气喘有着一定的效果。
芥末粉润湿后香气喷出,是具有催泪性的强烈 *** 性辣味,以及对于味觉、嗅觉是有着 *** 的作用,芥末是不宜长期存放,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食欲不振、高血脂患者是很合适食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有消化道溃疡、胃炎的患者是忌食、以及孕妇、眼睛有炎症者都是不宜食用。
芥末还可以抑制引发癌症的物质,以及抑制肝脏内酸化酵素,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而且对于关节炎患者有着很好的止痛的作用,在运动肌肉疼痛,可以放一些芥末在洗澡水里,泡过后可以使疼痛感顿时消失。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它是一种由农作物加工而来的调味剂,加工后颜色不一,有黄、有绿、还有白。
有多少人爱它就有多少人恨他,均因食用后那一股直冲鼻腔的浓烈味道,爱的人享受,恨的人着实受不了。
我们管它叫作“芥末”。
可是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们,市面上芥末的来源不同,是由三种不同农作物的不同部位加工而来,它们“身份”有真有假,“地位”有贵有贱。
于是黄色芥末成了“名门正统”,本来白色却多“装”成绿色的芥末成了“寒门子弟”,绿色芥末则成了“达官贵人”。
由于人为给予的身份和地位区分,多数人对芥末“三兄弟”的态度不一样了,食客多以“达官贵人”为美,农业人觉得要发展种植就得种“身份真、地位高”的,可它们之间真的有真假贵贱之分吗?三种芥末能发展种植吗?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依农和大家一起从多角度深入了解芥末“三兄弟”,看后我们再作评判。
多角度了解芥末“三兄弟”
一、“名门正统”黄芥末
- 从农作物角度看: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黄芥末,是由芥菜子研磨加工而来,芥菜子是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类作物的种子。之所以称其为“名门正统”,多半是因为农作物名字里有一个“芥”字,且芥菜是我国原产蔬菜。相信大家对芥菜并不陌生,这是一个品种庞大的家族,前段时间支援武汉的茎用芥菜“儿菜”就是其中之一,而驰名中外“涪陵榨菜”的原料茎瘤芥也这个家族的成员,另外还有叶用雪里蕻、梅干菜等,根用的大头菜均是芥菜类作物。芥菜类作物均可以开花结子,国内有部分主要产籽品种但多作自家零星栽培,当前用于加工黄芥末的主要是“子芥菜”,和其它芥菜一样它也是芥菜类作物的一个变种,我国为其第二起源中心,种子多为黄色,内含的硫代葡萄糖苷是其“呛鼻子”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这里多说一点,其实油菜籽(十字花科芸苔属油菜的种子)中也含有硫代葡萄糖苷,不过它的用途主要是榨食用油,与子芥菜选育标准不同的是,优质油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必须低)。
- 从种植生产情况看:芥菜是国内种植栽培时间相对较早的一种蔬菜作物,芥菜子被研磨成芥末加以利用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目前我国芥菜的总栽培面积已超过1500万亩,但用于芥末加工的子芥菜占比相对较小,主要有两个栽培品种细叶型和大叶型,分别分布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前者加工后味道更辛辣,后者则味道比较平缓。除我国外,中亚地区、美洲、欧洲、非洲均有栽培种植,从总体上看我的栽培种植面积不算太大。
- 从市场消费端看:黄芥末在欧美、印度(咖喱的原料)市场较受欢迎,不过欧美市场经过加工后的黄芥末酱,芥末子多只是原料之一。而“芥末”消费大国日本,主要消费的是绿芥末,黄芥末多做商品芥末的辅料。当前我国产出的芥末子,基本多以原料的形式对外出口,另有一部分被加工我们市面上常见的芥末粉、芥末油。
二、“寒门子弟”白、“绿”芥末
- 从农作物角度看:当前国内外市面上大部分的白芥末和“绿”芥末,均是由辣根加工而来,辣根是十字花科辣根属辣根(马萝卜)的肉质根。之所以说它是“寒门子弟”,依农认为多是由于它的产量相对于其它两者较好,且该作物的根部多为白色或黄白色,研磨加工后应近白色,那些加工后呈“绿”色的多是因为添加了色素,因此才有了它是“假芥末”、“寒门子弟”一说。而辣根之所以也被称为芥末,也是因为作物肉质根部含有硫代葡萄糖苷,且它的辛辣味道是“三兄弟”中最烈的,原磨辣根“很上头”。
- 从种植生产情况看:辣根是原产于欧洲东部的作物,在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利用历史。我国近现代以来也进行了引种种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以辽宁省种植面积更大,山东、浙江等地也有少量栽培。对于“芥末”需求量较大的日本,也在早年间对其进行了引种种植,辣根这个“假芥末”的称号,与日本引种栽培后有很大的关系。辣根比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山葵更易种植、亩产更高(亩产约在5000斤左右),因此在日本被广泛推广种植,日本人还给它起了别称,叫做山葵萝卜或山山葵。
- 从市场消费端看:当前以辣根为原料的芥末应该是市场上需求和供给量更大的一种“商品芥末”,其中日本消耗辣根的量较大,主要被加工成“绿”色的芥末酱,然后进行内耗和出口。之所以成品为绿色或是原料中含有山葵或是添加了食用色素。当前我国产出的辣根芥末,大概有三成内耗、七成以原料的形式出口日本。
三、“达官贵人”绿芥末
- 从农作物角度看:绿芥末的原产料是山葵茎,山葵茎是十字花科山嵛菜属作物中山葵的茎,可分为水生山葵和陆生山葵。为什么说它是“达官贵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吃的高大上,据说山葵得现磨并在磨后的15分钟内吃掉才能享受它更佳的美味,否者时间过了就会变质。②对磨具也有要求,铁具不行,据说是因为磨后会出现铁味(咱也不知道铁味到底是啥),因此得用粗糙的鲨鱼皮作为磨具(鲨鱼皮想想都觉得好厉害)。③广告效应下,日本人对山葵的崇拜心理,在日本尤其是水生山葵那被渲染的就像“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一样。④广告效应下连所谓“自己人”都不放过,山葵之间也被加上了鄙视链,据说水生山葵优于陆生山葵。(由此可见农产品分级的重要性)。山葵中也含有硫代葡萄糖苷,这个芥末味的源泉。
- 从种植生产情况看:山葵是起源较早的一种作物,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其相关药性的记载,但是早期我国一直未进行规模化栽培。最早对山葵进行栽培种植的是日本,越有300多年的种植栽培历史。当前仅有我国和日本对其有规模化的栽培种植,日本山葵既有水生品种也陆生品种,我国商品化栽培的山葵引种于日本,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小,属陆生山葵。相对于辣根山葵的产量较低,亩产在500斤左右,基本上也就是辣根的十分之一。
- 从市场消费端看:山葵的主要消费国就是日本,其本身种植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我国云南山区种植的山葵也主要出口日本,但是量很少。在日本对于山葵的加工,除被直接研磨食用外,还被加工成商品的芥末酱,但多与辣根掺混。我国市场对山葵仅有极少量的需求(少部分高端日料点有)。
回首去看,“芥末”只是名字,都因“硫代葡萄糖苷”呛鼻子,哪有真假贵贱
了解完了“芥末子”、“萝卜根”、“山葵茎”,我们再回头去看,从作物角度来讲把它们成为“三兄弟”不为过,因三种作物均属十字花科。而之所以把它们都叫做“芥末”,根本原因就是它们含有硫代葡萄糖苷这种“芥末味”(硫代葡萄糖苷只有被碾碎后会转化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才会产生“芥末味”,之所以“三兄弟”有所不同,原因就是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成分的区别)。若非得变个真假,那不同角度就是不一样的结果,从名字上看芥末子才是真正的芥末;从那股“芥末味”来看辣根是真正的芥末;从稀有和价格上看山葵才是真正的芥末。既然如此又何来真假一说呢?芥末只是个名字而已。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贵贱”,“贵贱”之别主要针对的就是山葵和辣根,据说山葵优于辣根是因为现磨后的山葵酱,吃下去之后在那股味道冲上鼻腔之后,会有甜香的回味。依农也尝试山葵的味道,当然是云南产的陆生山葵,说实话那股味道冲上鼻腔之后,只有眼泪没有回味。另外我们再看看山葵的“贵”,反过来讲我们把辣根也现吃先磨、也用鲨鱼皮磨,高度宣传它那股强烈直冲脑门的味道,是不是辣根也显得“贵态”些了;可能辣根更大的败笔就是被染了色,可白色的辣根没错啊。最后,其实我们吃到的那些商品性的芥末,没有纯粹的是哪一种原料加工而来,基本都要添加辅料,举个例子,日本把山葵含量超过50%商品芥末,就称其为由山葵加工而来的芥末。还有吃芥末要的不就是“呛鼻子”嘛,因此从这些方面看,哪有所谓的真假贵贱。
写在最后,给那些想发展种植的农民朋友的客观建议
依农是一个农业人,因此在文章最后,我们简单的谈谈芥末“三兄弟”的发展种植。对于农作物种植发展的前景我们要看什么呢?依农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是市场需求量和当前种植规模;其二是农产品单价和当前销售情况;其三是单位产量;其四是种植难度;其五是农副产品的加工链。
- 首先我们从需求量、种植规模上看,当前三种芥末国内需求量和规模都不大但是以后的发展如何我们不好判断,因此若规想模化发展种植芥末,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出口或是自己寻求国内市场需求、制造市场需求;
- 然后我们从价格、销售情况和产量上看,芥末子的价格约在10——20元/斤(市场价)亩产400——600斤,辣根的价格约在0.5——2元斤(市场价)亩产5000斤左右,山葵茎的价格几十到几千不等(优质价格极高)亩产500斤左右,当前国产的芥末“三兄弟”,芥末子和辣根主要供给内耗或以原料出口,山葵主要以原料供给出口;
- 最后我们从种植难度和农副产品加工链来看,子芥末和辣根的种植难度相当、种植范围较广,国内有一定的农副产品加工链,山葵种植难度较大,我国当前仅云南山区种植陆生山葵,区域性较强,所谓山葵鲜食为贵,国内少有需求因此也谈不上农副产品的加工链;
因此综合几点去看,若当前发展种植芥末“三兄弟”,均各具有优劣势,农民朋友或是涉农企业若想发展种植不仅得“种好”(用品质得当前的市场)还得“卖好”(会销售、懂宣传培育潜在的市场),因此对于农业要慎重。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名中医解读银屑病“四不”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
又到换季时节,各种皮肤困扰高发。秋燥之下,也是银屑病容易复发的季节。
银屑病是人类十大顽症之一,全球有超过1.25亿银屑病患者,中国银屑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虽然没有传染性,却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毕竟“牛皮癣”三个字,让患者承受了太多疾病之外的负担。
银屑病是什么?会传染吗?怎么治?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南方生活广播协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在8月17日开讲,著名银屑病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卢传坚教授为街坊们分享了很多实用知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实习生黄婧 通讯员胡嘉鸿
虽俗称“牛皮癣”
但不具有传染性
银屑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鳞屑性红斑,伴有瘙痒或疼痛。
人们听到它的俗称“牛皮癣 ”三个字,之一反应就是退避三舍。但卢传坚说,银屑病与日常生活中发生率比较高的头癣、手癣、足癣不同,不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直接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
所以,不必刻意避免与银屑病患者肢体接触。因为皮肤外表的异样与大众的误解,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落。其实,这一类患者很需要周围亲友的关心关爱。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银友”担心疾病会遗传给后代。这个病的遗传倾向到底有多高?卢传坚教授介绍说,夫妻双方均患病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50%,如果只有一方患病,则孩子得病的概率下降到16%。
其实更主要的问题是治疗过程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患者怀孕前需要做好准备,尤其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先将病情控制稳定,停用致畸性的治疗、药物等,并保持良好心态。“只要掌握时机,不必禁止怀孕。”卢传坚说。
不可根治
饮食有讲究但不盲目忌口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银屑病虽不可根治,但病情可控制。卢传坚教授介绍,银屑病的发病是在遗传基因基础上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我们无法消除遗传基因,但可以改变环境。这就决定了银屑病目前仍谈不上根治,但只要规范治疗,90%的银屑病是可以控制的。
对于患者而言,要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完成治疗为重中之重。也只有规范治疗,才能稳定病情,延缓进展,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
对此,卢传坚教授建议,若发现银屑病相关症状,如皮肤红斑、伴银白色鳞屑、伴有瘙痒,一定要主动就医。
对于轻度银屑病患者,只需要局部治疗;中度银屑病患者需光疗、口服系统治疗;重度银屑病患者则需要口服系统治疗、生物制剂。
从中医角度看,日常饮食需要避免部分食物,但也不用盲目忌口。
比如病未稳定情况下,进食红肉一类的“发物”容易加重皮损,让病情更严重,需要避免。皮肤的表皮过度增生和脱屑,有可能会造成锌的大量丢失,体内锌含量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关。
日常饮食宜忌
宜:建议日常多吃碱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为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忌:辛辣食品需尽量少食,如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韭菜、尖椒、洋葱等。
忌“香”:孜然、茴香、桂皮、火锅调料、方便面调料等;
忌辣:花椒、胡椒、芥末、芥末油等;
忌“浓”:浓茶、咖啡、酒等 *** 性饮料等。
“一方包治”不靠谱
中西医结合优选方案治疗
长期迁延的慢性疾病确实很考验患者。长期坚持治疗的过程,病友往往会打听各种“特效药”,比如期待中医药能“一方包治”。
卢传坚教授提醒,中医治疗银屑病讲究辨证论治和个性化治疗,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中西医优势互补更可提高疗效。
一般是在初始或进展阶段应用西医疗法联合中医疗法控制症状,后期或静止阶段单独应用中医药疗法维持治疗。但在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中,患者与医生一定要相互合作。
中医除了药物内治,药膏药浴等外治法,也有针刺、拔罐、穴位埋线等传统疗法来对付银屑病,但所谓的“一方包治”是不存在的。
至于时下病友关注的西医生物制剂,也是需要严格筛查适合人群,动态评估安全隐患,提醒患者,生物制剂不可乱用滥用,务必找专业医生综合评估与制定方案。
招募:卢传坚团队
多项银屑病研究课题正招募患者
为了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医学专家团队会持续开展临床课题研究,招募符合条件的病友加入研究。志愿者不但可以获得最前沿的治疗信息和多种药物、治疗免费,还能与医生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获益。
卢传坚教授透露,目前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有三项与寻常性银屑病中西医结合优选方案治疗相关的研究课题正在开展中,招募符合条件的病友作为志愿者入组参与临床研究。项目志愿者治疗费用全免,交通费可报销。
有意参与的银屑病病友,可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联系,由研究团队甄别是否符合入组条件。
作者:周洁莹
来源: 广州日报
“拌凉菜”,放半碗这调料,增香补钙,超好吃,多数人都不知道初夏季节,炎热的天气让几乎家家户户每餐都会做点凉拌菜,让饭菜吃起来爽口开胃,心情也不那么烦躁。小编也是,在夏季吃什么也离不开吃点凉拌菜。前几天,营养师大乔来家中做客,小编做了三碟子凉拌菜招待,她给小编分享了一款万能的凉拌菜配方,放半碗自己加工后的芝麻酱,不仅增香而且还补钙,巨好吃,可惜80%的人都不知道。大乔告诉小编,芝麻酱中的钙质元素含量很高,是牛奶的好几倍,常吃能够增强骨骼生长。小编用大乔教的 *** 做了几次凉拌菜后,全家人都喜欢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款用芝麻酱做的凉拌豇豆的做法,喜欢的宝宝们快快收藏起来吧。
麻酱拌豇豆
By 花青柔懿
配料:
豇豆 250克、芝麻酱 50克、糖 3克、精盐 适量、味精 适量、生抽 5克、红油适量 适量、芥末油 适量、凉开水 适量、冰水 适量
烹饪步骤:
1.将豇豆清洗干净;
2.切成寸段;
3.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
4.放入切好的豇豆和少许盐,焯熟;
5.将芝麻酱、糖、盐、味精、生抽放入碗中,分次放入凉开水,顺时针搅拌均匀;
6.加入红油、芥末油调匀;
7.将焯熟的豇豆,放入冰水中,过凉;
8.豇豆盛入盘中,倒入调好的芝麻酱即可。
烹饪小贴士:
1、用水焯豇豆时,一定要加入一点点盐,这样可以让豇豆的颜色更鲜绿,菜品更好看;
2、在调制芝麻酱的时候,凉开水一定要少量且分次地放入,避免油与水分离,影响口感;
3、调味时用的盐、糖、生抽、芥末油、红油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酌情加减,小编比较喜欢芝麻酱,因此多放了点;
4、焯熟后的豇豆,要迅速放入冰水中,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豇豆的口感脆爽,而且可以保持色泽鲜绿;
5、豇豆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腺的分泌以及肠胃蠕动,常吃豇豆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各位宝宝们平时拌凉菜的时候都会加哪些调味料呢?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今日继续为您介绍一味冬季暖味料
这个暖味料是从张虹老师家里带来的
冬天感冒后,回家赶紧做个热汤面
加一点特殊的油,出点汗就好了
除了特殊的油,汤面里还有家常的“三根”
都可以帮我们在冬天赶跑感冒,通窍暖身
主要食材
面条、芥末油、白菜根、葱根、萝卜根
鸡蛋、蟹味菇、口蘑、雪菜、猪肉馅
烹饪步骤
1炒肉馅
锅中烧油,2成油温放入肉末小火炒散,放些料酒、姜末煸干水分,再下入雪菜碎翻炒,烹入酱油炒香,加胡椒粉调味,盛出备用。
知识点
买来的雪菜如果太咸
可以用盐浸泡清洗
通过盐的渗透压
把雪菜里的盐分排出来
所有的咸菜都可以用这个 *** 洗
2煮汤
另起锅煎鸡蛋盛出切块,炒香口蘑和蟹味菇,倒入三根汤(白菜根、萝卜根、葱根),放入鸡蛋煮上色,加盐、胡椒粉调味。
知识点
萝卜根消食化积
葱根散寒
可以帮助改善感冒引起的不适
3煮面
下入面条,三开成熟后捞出,铺上雪菜肉末再点几滴芥末油即可。
知识点
芥末油辛温,温中散寒
还可以通气,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