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 肯德基,麦当劳肯德基炸鸡对比-百科-

麦当劳 肯德基,麦当劳肯德基炸鸡对比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1 0
2 年开出 2000 多家店的中式汉堡,能抢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地盘吗?

先来猜一猜,国内前五名西式快餐品牌是什么?

如果是以 2022 年底的门店数量排名,Top5 分别是华莱士、肯德基、麦当劳、塔斯汀、必胜客。

是不是混入了一个让你觉得陌生的名字?

塔斯汀,全名是「塔斯汀·中国汉堡」,定位为中式汉堡品牌,2 年狂开 2000 多家店,总门店数接近 3000 家。

你不一定听说过它,但它打出的旗号「中国汉堡」让人好奇。连之一名的华莱士最初都是模仿肯德基、麦当劳起家,为什么新生的快餐品牌挺直腰杆做「中国汉堡」?

中式汉堡,满足中国胃和打工人钱包?

在品牌故事里,塔斯汀自诩为「中国汉堡开创者」。

一方面,汉堡胚现擀现烤。手擀面团,现场烘烤,体现出一种包饺子要从和面开始的感觉,按品牌自己的话是「传承中华面点 *** 工艺,成就风味卓绝中国汉堡手擀胚」。

我点过他们的板烧凤梨堡,汉堡皮吃着口感像烧饼,有一定韧性,还有油香味。

同事小李吃过香辣鸡腿堡、培根煎蛋堡、藤椒鸡腿堡,都觉得还不错,尤其是饼皮——

「比较有嚼劲,但口感和味道又不完全像肉夹馍或者其他的饼,感觉挺特别的」。

另一方面,汉堡使用中式馅料,什么小龙虾、北京烤鸭、火爆辣子鸡,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国菜。

塔斯汀最近还推出了鱼香肉丝堡,灵感源于川菜鱼香肉丝,却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里面居然真的有鱼排。

当然,它也有香辣鸡腿堡、培根煎蛋堡等经典款式,但同事小刘觉得里面的炸鸡没有肯德基好吃。

汉堡之外,小食和饮料就相对常规了,小食包括粗薯、香辣鸡翅、上 *** 块、盐酥鸡米花、奥尔良烤翅等,饮料则有可乐、咖啡、牛奶、黑米浆等。

我尝试过的粗薯,同一盒的口感不同,有酥脆的也有软趴趴的,淀粉感重,油炸感少。

同事小李吃过鸡翅、鸡米花还有鸡块,来看看他的走心测评:

鸡翅普普通通,可能因为我当时在写稿,放凉了;
鸡米花倒是还可以,分量还挺多,最后没吃完;
鸡块也算不上好吃,就是很普通的、低成本的鸡块;
我都是点外卖,这些小吃送过来基本都没啥温度,应该有点影响。

塔斯汀的价格也是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麦当劳、肯德基之下,在华莱士之上,并且外卖和到店下单有差距。

首先,塔斯汀的外卖价格相对亲民。同事小刘发现,塔斯汀的三件套不到 20 元,四件套不到 25 元。

但同在外卖平台,同事小李的体验是,之一次点有新人折扣,香辣鸡腿堡加鸡翅加可乐不到 15 元,后续再下单基本 27、28 元起步。

其次,塔斯汀到店下单的优势则没有那么明显,我曾经有一次到店扫码下单塔斯汀,板烧凤梨堡、粗薯、冰柠可乐三件套 27 元。

所以,塔斯汀的客单价在 20 多元,在线下和麦当劳、肯德基相差不大,但线上因为麦当劳、肯德基的配送费,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从价格和定位来说,将塔斯汀比作汉堡界蜜雪冰城太夸张,它更像是汉堡界瑞幸。

塔斯汀认真做汉堡,其实是近几年的事情。

塔斯汀 2012 年创立于江西,2017 年推出「汉堡+披萨」双品类产品模式,2018 年「现烤堡胚」问世,2020 年才推出「中国汉堡」全新品类,同期启动「东方味觉觉醒计划」。

虽然之前主要做披萨,但做面团烤饼皮的功夫看起来没有白费,因为当时的宣传语是「塔斯汀秉承现场手拍,明炉现烤,只卖每日新鲜的披萨」,和现在的中式汉堡一脉相承。

国潮风格,是不是有点撞了

塔斯汀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国潮风。

国潮风在新消费品牌蔓延得无边无际,前有李宁、安踏等服饰品牌,后有文和友、茶颜悦色、虎头局渣打饼行等餐饮品牌,其实已经让人看麻了。

但塔斯汀还是跟上了这一波潮流,logo 以中国醒狮为原型,门店大红深绿配色,霓虹灯管,木桌木椅,海报上打印毛笔字。

2021 年 9 月,塔斯汀开设首家文化主题空间店「十二时辰」,首创「鸡鸣早食系列」,设有时间博物馆、食钟阵、深渊镜、亭台等国风特色造景。

万能的联名营销也没被它落下,与百事可乐发售联名国潮手办,虎年春节与文创品牌东方好礼合作,以非遗木版年画为基础,推出虎年福气包装……

今年 1 月 1 日,塔斯汀还官宣了说唱歌手万妮达为首位好味推荐官,上书几个大字:

「就是中国胃,就爱中国堡。」

国潮只是品牌的一种调性,回归品牌本身,还是要看它所在的品类和商业模式。

2017 年之前,塔斯汀是一个区域性品牌,主要在江西卖披萨,门店数量不到 100 家。

2020 年,是塔斯汀推出「中国汉堡」全新品类的一年,也是它真正起飞的一年,全国门店数突破 500 家;截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塔斯汀在全国 211 个城市开出 2890 家门店。

也就是说,塔斯汀在 2 年间开出了 2000 多家门店。开店速度之快,和它的定位转型、资本投资、开放加盟都有关系,但居功至伟的是它瞄准下沉市场的策略。

根据餐饮数据查询平台「窄门餐眼」,塔斯汀近 80% 的门店开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广东、福建、浙江是塔斯汀涉猎最广的省份。与此同时,塔斯汀的选址也十分讲究,62% 的门店开在住宅附近,剩下的以乡镇店和商场一楼居多。

而在加盟方面,塔斯汀只开放单店加盟合作方式,一家 60 平米的标准店,加盟费用共计 369800 元。界面新闻指出,这和华莱士有些类似,后者 1.6 万多家的门店数量一骑绝尘,也离不开它「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模式。

塔斯汀目前算是中式汉堡的头把交椅,但和它类似的中式汉堡品牌并不少。

2022 年 12 月,中式汉堡快餐品牌「楚郑」获 300 万元天使轮融资,估值达 3000 万。很有意思的是,「楚郑」创始人兼 CEO 曾在肯德基、华莱士任职。

看看「楚郑」的门店风格,是不是莫名熟悉?

中国汉堡品牌「大大方方」则推出「西式汉堡,东方表达」的理念,同样是在汉堡胚和内馅上下了功夫。

「面团新鲜配送到门店,经过手工现擀,温度控制,再送入烤箱烘烤」「将北京烤鸭、中华烧鸡等经典中式食材融入」……

听听「大大方方」的产品创新,是不是似曾相识?

中式汉堡单拎出来挺有新鲜感,但放在一起,定位和风格似乎就大同小异。除了这几家,还有豪客吉、汉堡状元等中式汉堡玩家。

看来国潮俯拾即是,中式汉堡也不胜枚举。

「洋快餐」也在本土化,汉堡早该降级了

中国人吃汉堡,不过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1987 年肯德基入华, 1990 年麦当劳在深圳开出之一家店,那会儿还叫「洋快餐」。

在当时,汉堡、炸鸡、薯条不仅是一份吃食,还代表着新兴的生活方式和舶来文化,带来耳目一新的公共空间。

到如今,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是工业化时代最方便的「打工人套餐」之一。当然,一个汉堡定价超过 40 元的 Shake Shack、Five Guys 等高端品牌依然除外。

要日常,要下沉,要与年轻人同乐,别说中式汉堡,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菜单也在不断本土化。

2022 年 5 月,麦当劳推出夜宵平台「麦麦夜市」,其中的「哇藕带劲堡」和「菜菜真香堡」,在西式的板烧鸡腿排外,添加了足够中式的卤藕或梅干菜。

时间往回倒推,麦当劳之一次推出的中式餐点,应该是 2013 年的油条。

在中式快餐这方面,肯德基比麦当劳嗅觉更灵敏,从之一款老北京鸡肉卷,到近年的螺蛳粉、热干面、三鲜包、川香燃辣撸串桶,早餐和夜宵皆应有尽有。

究竟是什么时候,「洋快餐」真正融入日常了?进入下沉市场开店、花样更新本土菜单,还是中学生扎堆在麦当劳肯德基补作业?在我看来,还得是全网的花式薅羊毛。

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活动在 2018 年已经亮相,从 2021 年年底开始才逐渐风靡全网,并在 2022 年 8 月达到了顶峰,网友自发的「疯四文学」让人找到了看欧亨利小说的乐趣。

肯德基有疯四,麦当劳有 12.9 元的「随心配 1+1 套餐」。不过 2023 年的开年,麦当劳就传来噩耗——「穷鬼套餐」从 12.9 元上调至 13.9 元,为我写塔斯汀提供素材的同事们皆捶胸顿足。

另外,达美乐、必胜客、汉堡王等品牌每周也有限时的优惠活动。

中式汉堡品牌们自然也对此了然于心,在抖音团购、抖音直播等推出优惠套餐,三件套不到 18 元拿下,一招鲜吃遍天,频繁促销总是制胜之道。

其实不管是中式和西式,入华三十多年的汉堡,都已经回归了吃的行为本身,在一时的新鲜感之后,我们享受的依然是建立性价比之上的、高油高盐高热量的快乐。

解读麦当劳和肯德基品牌背后的秘密

解读麦当劳和肯德基品牌背后的秘密

作者:王新刚

该文来源于《品牌管理》教材229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多年前,看了一本书,名叫《永不言败:我挑战了麦当劳》,作者:乔赢,原红高粱品牌的创始人。让我对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品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留下疑惑:为何这么多年,中餐不能走向世界,做成国际化品牌?虽然,今天的海底捞火锅已经开始了国际化之路,但那是标准化的产品,并非我内心的中餐(传统的炒菜,而非快餐和火锅等标准化的产品)。前几年,有个朋友曾跟我说,20世纪初80年代,他去美国留学时,之一站是旧金山,吃饭的时候,见到一家麦当劳,旁边是一家中餐馆。30年过去了,麦当劳已经遍布全球,而那家中餐馆已经不在了。听到这些,心中多年的疑惑有增无减。最近几年,有幸与餐饮行业结缘,慢慢认识到中餐经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难度超出想象。那为何麦当劳和肯德基可以成功呢?答案如图。

图13-2 西方快餐品牌背后的秘密

首先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就这一点,足以让门店经营,一切尽在掌握。标准化背后隐藏的是可计划,正是因为标准化,洋快餐从原材料的采购、库存,产品的生产 *** ,到门店面积的选择和设计,以及销售的预测等等,都变的可以计划。标准化的产品可以采用机器来完成生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人为不稳定的因素和人工的管理成本。如此看来,要比中餐的经营简单清楚很多。并且,他们的产品很少,主打汉堡和可乐,再就是鸡肉卷、鸡翅、鸡腿等,但是他们的产品组合有很多,可以给你搭配好不同的组合。反观中餐,因为产品差异化,无法机器操作完成,由人工 *** ,大大增加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管理成本。中餐的产品非常多,每个单品都有可能需要很多食材,造成物流采购、生产 *** 等每个环节都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严重阻碍了品牌的成长与扩张。在外就餐时,喜欢看人家的菜谱,去研究门店的产品结构,发现不少中餐馆,鸡鸭鱼羊牛等等都做,包罗万象,有的甚至“东”“西”都有。老子《道德经》曾言:多则惑,少则明。

其次是顾客参与。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点餐、传菜、结账、打印发票都是顾客自己来做,而在中餐馆,这些几乎都要服务员来做。一个是通过顾客参与,增加了顾客体验,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另一个是通过服务顾客,增加顾客体验,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顾客的参与让我们看到洋快餐的服务员非常少,除了保洁的,没有像中餐厅的服务员和传菜员。而且后台的“厨师”也不多,机器操作让老板不再对大厨心有余悸。在洋快餐门店,顾客可通过自助终端机和手机APP点餐,这样就会降低很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比如:在中餐馆,点餐时经常会出现点错或上错菜等问题,而自己点餐,点错了算顾客的,因为事先结账。之后可以通过单据取餐,可以堂食,也可以带走。如果带走,洋品牌快餐就节省了更多营业面积的成本,或因顾客等待而造成的时间成本。最后是如果客人需要发票,可以扫二维码,回去自己打印发票,这样肯德基和麦当劳就节省了很多打印发票的相关设备、耗材、时间、管理方面的成本。再如果,您回去忘记打印发票了,那他们就要少交税了。

然后是单个座位毛收入。曾经我在多个课堂问过学生,对比中餐馆和洋品牌快餐的单位座位毛利率,结果让大家惊叹不已。中餐馆一天两顿饭,每顿饭3个小时,一般真正营业6个小时,按人均80元来算(大众消费),每顿饭翻两次台位,每个座位一天也就是320元的收入。而肯德基和麦当劳呢,一天24小时营业(火车站),有的是营业到晚上10点钟。按人均消费35元来算,半个小时翻一次台位,每天按8个小时的真正营业时间来算,每个座位一天就是560元的收入。这还不算他们的外卖,还不算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成本要比中餐低很多。由此可见,中餐馆的设备和人员利用率太低太低了。可这一切能改变吗?不那么容易改变,因为消费者头脑里面的刻板印象是中餐就是中午和晚上去吃,其它时间不会去。而肯德基和麦当劳不一样,他们是快餐,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吃。这也是为何有的中餐开始往休闲餐厅的方向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休闲餐厅可以延长营业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又增加了人员的成本。

最后是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麦当劳和肯德基通过不断地扩张门店,不断地壮大自己,增加自己在整个 *** 销链条中的话语权,通过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大幅度,尽可能的减少人的因素,由此会减少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让门店管理变得更为简单易操作,这样有利于增加对众多门店运营管理控制的稳定性。如此就不会像中餐那样,依赖人的因素过多,很难扩张开店。另外,门店多了之后,可以全世界、全国范围内打广告,增加品牌效应,而中餐在没有众多门店的情况下,很难打广告,只能靠口传,现在有了手机,会比以前好些,但依然不能跟肯德基和麦当劳全国范围内打广告相提并论。企业一旦具备了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竞争对手往往很难追赶。

大家可以试想,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很多年,中国物价一直不停的在涨,中餐馆很多门店利润越来越低,已经步履维艰;但麦当劳和肯德基依然存在较大的盈利空间。值得国人深思。由此可见,中餐馆要想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前面的路还很长。

霍特林法则: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什么总是开在一起?

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什么总是开在一起呢?原来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博弈论现象。霍特林法则表明,在理性市场条件下,竞争者有时候更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和对手一样,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总是紧挨着开店的原因。

起初,他们分别在街道两端开店,凭借各自的优势一路领先。然而,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他们开始采用相互竞争的策略,将店面往市中心靠拢。多次博弈后,他们甚至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这种邻居都挨在一起的现象,实际上是红海市场的必然结果。

原来如此,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竞争现象,比如星巴克和丽华快餐、华莱士和连锁奶茶店等,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竞争对手进行博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

双十一来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哪些产品值得凑单购买?

本文首发于什么值得买平台请关注本账号获取更多好文,作者:手环部的部长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昔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个小资聚会场所如今已经成为成年人填饱肚子和满足小孩子口腹之欲的快餐场所了,这几年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开始积极的改变自己,不但推出APP点餐,同时发放各种电子优惠券,最近两年,这两家店也开始积极的参加双十一和6.18的各种活动了,放下了曾经高高在上的身段。

这次双十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活动很给力,不但采用预售的 *** 降低产品单价,同时还可以使用购物津贴,合理凑单的话,基本都可以做到到店点单原价5折甚至更低的价格。

我家和我上班的地方只有肯德基和麦当劳,肯德基就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所以我平时吃肯德基更多一点,麦当劳在方便的时候也会去吃。今天来聊聊这个双十一肯德基和麦当劳有哪些值得凑单购买。

肯德基

肯德基有很多产品都参加双十一的活动,不但参加预售的价格已经比较低了,同时还可以叠加400-50的津贴,合理凑单的话,相当于折上再打87折了。

套餐一:吮指原味鸡30块(有效期180天) 157元+黄金鸡块10份(有效期90天)50元+乌龙奶茶10杯(有效期90天)88元+香辣鸡翅20份(有效期180天)138元。以上合计为433元,叠加400-50的优惠券,最后实付383元。这个套餐适合纯吃肉派,大块吃肉,吃肉吃过瘾。主食的话3-4人吃6次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果饮料不够的话,可以多买10杯饮料。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吮指原味鸡(1块装)买15送15KFC兑换券157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10份黄金鸡块(5块装)KFC优惠兑换券50元

电子券码肯德基10杯九龙金玉黑糖珍珠乌龙奶茶KFC优惠兑换券88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20份香辣鸡翅(2块装)KFC优惠兑换券138元

套餐二:老北京鸡肉卷10份(有效期90天)80元+奥尔良烤翅20份(有效期180天)140元+缤纷小食套餐5份(有效期60天)115元+中杯咖啡10杯(有效期90天)100元。以上合计为435元,叠加400-50的津贴,实付385元。这个套餐适合3-4人吃5次左右,每次点一个缤纷小食套餐,配上咖啡和鸡肉卷以及奥尔良烤翅,有主食有饮料,还有小吃,因为缤纷小食套餐里面也有可乐,所以不会发生有人没饮料喝的现象。当然如果不爱喝咖啡的话,改成奶茶也行。

电子券码肯德基老北京香辣鸭肉卷/老北京鸡肉卷买5送5KFC兑换券80元天猫精选

去购买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20份新奥尔良烤翅(2块装)KFC优惠兑换券140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缤纷小食套餐(5选1)5份装KFC优惠兑换券115元

电子券码肯德基10份中杯现磨咖啡拿铁(冰/热)KFC优惠兑换券100元

套餐三:全家桶4份(有效期180天)265元+缤纷小食套餐5份(有效期60天)115元+原味圣代10份(有效期90天)52元,以上合计432元,使用400-50的津贴以后,实付382元。此套餐适合有小孩子的家庭,因为没有小孩能拒绝圣代的诱惑。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4份超值全家桶KFC优惠兑换券265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缤纷小食套餐(5选1)5份装KFC优惠兑换券115元

电子券码KFC原味圣代(北美蓝莓酱/冲绳黑糖珍珠酱)买5送5兑换券52元

套餐四:大薯条10份(有效期90天)82元+乌龙奶茶10杯(有效期90天)88元+早餐30份(有效期180天)180元+蛋挞25份(有效期180天)100元。以上合计:450元,使用400-50的津贴以后,实付400元,这个套餐适合吃早餐和喝下午茶的朋友,除去早餐以外,剩下的就是薯条配奶茶和蛋挞,做下午茶最合适不过了。另外使用津贴以后,每份不到6元的早餐其实也是很划算的了。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10份薯条(大)KFC优惠兑换券82元

电子券码肯德基10杯九龙金玉黑糖珍珠乌龙奶茶KFC优惠兑换券88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30份早餐(套餐4选1)KFC优惠兑换券180元

电子券码双11预售肯德基25份葡式蛋挞(经典)KFC优惠兑换券100元

以上就是我所搭配的肯德基的套餐,不但便宜而且搭配比较合理,肯德基的电子优惠券使用期限比较长,一般最短有30天,最长的有180天,最主要是兑换不限次数,你可以一次把所有的东西兑完,也可以分很多次来兑换,丰俭由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电子券如果超期了还可以延期或者退款,基本上不会发生浪费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看麦当劳,麦当劳我吃的比较少,因为不顺路。这次麦当劳双十一的活动做得也还可以,但是我觉得没有肯德基大气,肯德基不但电子券的使用时间长,而且使用的次数也没限制,比麦当劳人性化的多了,当然如果家里或者公司楼下刚好有麦当劳的话,选择麦当劳也是不错的,它有些单品比肯德基要便宜。

因为麦当劳的限制比较多,而且没有单独的饮料组合参加400-50的津贴活动,所以我在这里就列两个组合套餐。

套餐一:超级省麦香鱼套餐15份(有效期60天)255元+麦乐鸡20份(有效期2019.11.11-12.31)100元+麦辣鸡翅20份(有效期2019.11.11-12.31)100元,合计455元,使用400-50的津贴以后,实付405元。说实话,麦当劳的确实很难凑单,看看这个使用日期,要在50天之内吃完这么多东西其实也不容易,基本上每2天要去一次,因为它一天只能兑换一次。

麦当劳天猫超级省麦香鱼套餐5次券85元

】麦当劳麦乐鸡(5块)买十送十20次券100元

麦当劳麦辣鸡翅(2块)买十送十20次券100元

套餐二:巨无霸经典餐10份(有效期60天)208元+大薯条20份(有效期2019.11.11-12.31)130元+美味时刻纷享家庭餐1份(有效期30天)69元,以上合计407元,使用400-50的津贴以后实付357元。其实这套组合是比较别扭的,因为每个每天都只能兑一份,如果总是一起兑换的话最后面就只剩下大薯条了,有需要的值友可以额外买一个3份装的特价欢享餐。

【预售】麦当劳巨无霸经典餐10次券208元

【预售】麦当劳薯条(大)买十送十20次券130元

麦当劳美味时刻纷享家庭餐(3人餐)单次券69元

麦当劳天猫特价欢享餐3次券69元

另外说一句,麦当劳这次推出了30天畅吃的套餐,一个是板烧鸡腿堡,一个是麦辣鸡腿堡。如果公司楼下或者家里楼下刚好有麦当劳,而且确实也很热爱麦当劳的话,可以试一下每天去麦当劳打卡的感觉。这两个套餐也能凑单使用400-50的津贴。

麦当劳麦辣鸡腿堡30天畅吃198元

麦当劳板烧鸡腿堡30天畅吃216元

最后,小结一下,还是肯德基比较厚道,电子券时限长,不限兑换次数。我这次买了不少肯德基的套餐,就等双十一付尾款了。

当然,凑单方式绝对不止这些,这次的400-50的津贴可以跨店凑单,也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也可以凑在一起的,还可以和其它的商品一起凑单,大家可以好好动动脑筋,尽量多薅点羊毛。

8000亿中式快餐为何出不了“麦当劳肯德基”?


文/余源


近万亿中式快餐,为何迟迟出不来我们自己的麦当劳肯德基?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中式快餐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然而相比门店数量分别超过7000家的肯德基和4000家的麦当劳,中式快餐不仅规模差距甚大,而且没有一家叫得响的世界品牌甚至全国性品牌。


近日,安徽证监局信息显示,老乡鸡和国元证券于2021年9月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准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开资料显示,主打鸡汤和各式炒菜米饭的老乡鸡,目前门店数量已经突破1000家。


此番老乡鸡能否顺利成为中式快餐之一股?我们的中式快餐,距离自己的麦当劳肯德基还远吗?


暂无一家上市公司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局近日公布的“安徽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据老乡鸡首次辅导备案报告,2021年9月,老乡鸡和国元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对此,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不予置评,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老乡鸡的前身为肥西老母鸡,成立于2003年10月,于2012年升级为“老乡鸡”,餐厅菜品以鸡汤和各式炒菜米饭为主。


有消息称,老乡鸡门店目前共计拥有1180家直营店,覆盖12个省份32座城市,其中安徽省以757家门店排名之一,江苏省174家位列第二,湖北省163家列第三。截至2020年,老乡鸡已累计服务消费者6亿人次,日均服务50万人次,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今年以来,有多家VC/PE机构试图以200亿元估值投资老乡鸡。不过到目前为止,老乡鸡一共仅获得过两轮融资。2018年,老乡鸡获得加华资本2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0年疫情期间,老乡鸡再获10亿元银行授信和战略投资。


对于本次拟在A股上市,老乡鸡在此次辅导备案报告中表示,为了拓展公司市场销售渠道,增加公司中央厨房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竞争实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老乡鸡希望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股权融资,增强资本实力、推动主业加快发展。


在中国的餐饮市场,米饭的普及程度更高。


据《雀巢餐饮2021中式餐饮报告》统计,目前中式快餐占中式餐饮份额24%,2020年市场规模7425亿元,2021年预计达到8408亿元。其中,门店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米饭快餐,是国人更爱的日常刚需品类之一,占比达到52%。除了老乡鸡,国内的中式快餐品牌还包括永和大王、真功夫、乡村基、大米先生、老娘舅、南城香、田老师红烧肉等。


然而长期以来,米饭快餐乃至整个中式快餐,都无缘资本市场。此前乡村基曾于2010年登陆美股,但由于此后业绩不佳,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真功夫曾计划冲刺IPO,但之后由于内部股权问题未能成行。


走不出的区域市场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看来,餐饮企业要想上市首先需要达到一定规模。过去,中式快餐长期处于多而杂的状态,连锁化程度有待加强。数据显示,中式快餐55%的门店连锁率,远远不及西式快餐的78%。


近年来,中式米饭快餐品牌步入快速规模化时期,陆续涌现千店品牌。去年年底,乡村基集团旗下的乡村基和大米先生门店数量合计达到1000家;今年5月,老乡鸡也宣布门店数量过千。不过与7000家的肯德基和4000家的麦当劳相比,中式快餐的规模差距仍然巨大。


而规模上不去的背后,则是中式快餐标准化程度不高这一难以解决的行业痛点。和君资深连锁专家文志宏表示,相比西式快餐以烤和炸为主,中式快餐的烹饪手法要复杂得多,如炒、炸、熘、炖、焗、蒸等,要把操作程序进行改良以实现餐品标准化,困难可想而知。


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众多餐饮企业选择用预制菜来实现标准化,但如何实现口味还原依然是一大难题。文志宏指出,中国消费者普遍追求现炒的口感,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的难度。有关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快餐时,50%的人选择口味,34%以上的人选择场景和环境,16%的人选择性价比。有锅气、烟火气的现炒快餐在当下更受青睐。


“既要保证风味,又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个度非常难把握。”文志宏表示。


由于标准化程度不高,中式快餐大多偏居一隅,基本为区域品牌。比如大米先生专攻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南方城市,老乡鸡绝大多数门店都驻扎在安徽省内,另一家餐饮企业老娘舅则主攻长三角地区。


2021年4月,老乡鸡进入北京市场。大众点评显示,老乡鸡目前在北京共有11家门店,评分基本都在4分以下,口碑不及其在安徽大本营的表现,消费者的主要槽点都集中在性价比方面。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老乡鸡北京餐厅的人均消费额大约在34-45元之间,而其在安徽合肥门店的消费额基本在21元到27元之间,相比之下北京门店的价格涨幅超过一半。


价格贵了的同时,分量却没有水涨船高。有消费者评价道:“鸡汤没几块肉”,“菜量少、菜钱贵、吃不饱”,“小炒肉里一共就有两片肉”。


餐饮连锁顾问王冬明表示,相比从一线下沉二三线,餐饮品牌从二三线向上扩张,难度要大得多。一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高,势必导致价格上涨,但品牌力能否支撑上涨后的价格还需要时间检验。


商业模式仍需打磨


除了上述问题,中式快餐跨区域发展还要面对更多困难。


赖阳指出,餐饮品牌跨区域扩张需要面对人员管理、供应链保障,以及运营体系等多重挑战。“不同于正餐或者火锅,中式快餐的生存法则主要是薄利多销,如果要跨区域发展,势必会推高成本。到新的地方去开店,培养新的运营团队需要时间;如果要保证品控或许还需要在当地建立中央工厂,这些都是成本。叠加中式快餐较低的客单价,进一步拉长了资本回报期。”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补充道,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幅员辽阔,成就了中餐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同时也导致一两种单品很难拥有极强的统治力,来征服所有人的味蕾。


事实上,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上市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般风光无限,也存在着巨大风险。


朱丹蓬分析称,上市确实能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增加融资便利性,为下一步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但无法带来直接的业绩提升。


上市后,餐饮企业往往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开店来提升业绩。如果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或者对形势产生误判,快速扩张反倒容易导致企业亏损,进而拖累整个公司发展。


海底捞在2018年上市后,三年时间开店超过1000家,虽然营收有所增长,但巨大的开店成本不断蚕食公司利润,以至于近日不得不做出关店300家的决定。


此外,上市后的财务规范使得利润更加趋薄。中式快餐本身是薄利行业,如果加上规范后的财税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其成长的难度和负重可想而知。


从产品端来说,赖阳认为,不管上市与否,中式快餐还是要持续在研发上保持投入,在标准化和口感还原上实现突破;文志宏也表示,企业对产品与单店模型的打磨依然是重中之重。


而从商业模式来说,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要尽力做到“多快好省”。


王冬明认为,对于中式快餐来说,直营模式扩张太慢、成本太高,老乡鸡等直营连锁企业可以考虑采取加盟模式,自身负担不重,又能有利于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事实上,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以加盟店为主。“国内中式米饭快餐依然沿用的是做餐饮的思维,即加法思维及乘法思维,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做快消品起家,采用的是几何裂变的思维。”


朱丹蓬也认为,单靠自身的积累,难以支撑中式快餐进行全国化扩张,资金投入太大,而且中间无法估量的风险太高,因此企业要适时借助资本的力量。

热闻|9块钱!肯德基麦当劳的配送费为何一直“居高不下”?

你有没有被配送费“劝退”的经历?

“麦当劳9块钱的配送费让我望而却步,于是我转头点了隔壁汉堡王。”

这是一位网友在外卖平台上订购麦当劳辛酸的心路历程。

没错,近期肯德基、麦当劳等多数连锁品牌的配送费“居高不下”的问题,

再次被网友们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的配送费高达9块钱且迟迟不降价?

这一直是众多人心中的疑问。

有不少网友跟风吐槽,品牌连锁店的配送价不仅高,而且商品也比别处贵!

也有网友表示,期待国货可以在这时和肯德基麦当劳“内卷”起来: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虽然配送费贵,但是配送得又好又快:

对于“高价”配送费,麦当劳和肯德基都进行了回应。

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连锁店在外卖这块的服务态度比一般的餐厅要更好

麦当劳的配送费贵是贵,但时间上基本不含糊,说30分钟内到就不会迟到。

就算不慎耽搁误了时辰,平台也都会在之一时间发放优惠券作为赔偿。

其次,麦当劳肯德基有独立于外卖系统的配送体系。

为了保证“30分钟必达”和“24小时服务”的理念,麦当劳将配送外包给了顺丰快递,合作建立配送系统。

一来可以保证配送速度,二来又不影响企业的自主管理。

据公开的信息,麦当劳、肯德基的外送员,基本都是驻店外卖员,只为这一家店配送。

驻店骑手送完外卖后,会带着空保温箱回到店里,实际上是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这些骑手处于一店对多顾客的模式,不能擅自接其他的外卖单子,且骑手24小时待命(部分麦当劳餐厅除外)。

而外卖平台上的骑手往往可以同时配送好多单。

据报道,一个骑手在高峰期,手上同时有六七个订单,配送时间几乎重叠。

最后,麦当劳肯德基驻店骑手的装备都是“高科技”。

驻店骑手配置的保温箱区别于普通的外卖保温箱,冷热分层,热食和冰品分开存放。

所以在成本方面,麦当劳的保温箱看起来是比普通外卖箱要贵一些。

而这一价格估算也能从麦当劳此前发布过的「外卖箱周边」可以得知。

在产品详情页,可以看到保温箱功能丰富。

除了可以保温,还有终极锁鲜、智能除湿等功能。

驻店骑手速度快,平台服务好,加之骑手配备的高科技保温箱等,

高成本的加持下,无疑也带动了配送费的上涨。

有些时候,专业往往确实与昂贵相匹配。

并且,肯德基麦当劳也曾对媒体表示,在不同的售卖渠道上价格会有差异。

工作人员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说,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而且,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举个例子,肯德基到店取一个汉堡20元,外卖同一个汉堡22元,外卖配送、平台研发这些都需要费用,顾客到店吃,商家就没有额外付出。

“顾客在家不用去店里就能吃到东西,商家多收几元也是能说通的,这是社会经济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情理之中,没办法用法律界定它是否违规。人们有时心里会不舒服,但只要商家明确把价格公示出来,监管部门就没办法认定有问题。”

此外,在外卖平台点餐,多数配送费只要1-2元,有时甚至可以免费送餐。

这也是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高价配送费被嫌弃的原因之一。

实际中,低价配送费是“赔本买卖”。

美团3月24日发布的最新业绩显示,

2022年全年,美团配送成本为801.9亿元,配送服务收入达到700.6亿元。

由此可见,配送成本比收入高了100多亿元。

美团在财报中提及,美团全年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至177亿单。

这样算下来,美团每单配送成本约为4.53元,每单配送费不但不赚钱,还倒贴约0.57元。

那麦当劳肯德基的配送成本呢?会更高吗?

记者搜索 *** 平台信息发现,麦当劳 *** 送餐员的薪资详情显示,

每单提成为6-7元,每天有30-45单可送。

一 *** 平台招募麦当劳送餐员的信息内容截图。

这意味着仅支付骑手工资,每单的配送成本就有6-7元,

还不包括置办配送箱、电动车等其他费用。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在家点麦当劳肯德基的外卖怎么办?

所以,商家给用户量身定制了不同需求的会员卡。

麦当劳买oh麦卡,肯德基来个大神卡。

减免配送费的同时还能享有其他优惠等等。

或者,在各大平台找优惠。

某书某团某各种软件都会时不时发布各种优惠。

“羊毛”找得好,配送费减少不是“梦”。

来源:中心财经、北京晚报、法治日报、华商网-华商报、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

齐鲁壹点出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麦当劳对上肯德基,赢了全世界,却输了中国市场

有这么两家来自美国的快餐巨头,都起源于二战时期,都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创始人的创业经历,都称得上是段传奇。凭借着 *** 制度,它们都把门店开遍了全球。它们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


今天,路上读书为你讲述两家快餐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商战风云。

1. 起跑时,麦当劳晚一步


在美国,麦当劳和肯德基,一个卖汉堡,一个卖炸鸡,基本没什么太大的竞争。麦当劳的头号竞争对手,是一样做汉堡的汉堡王。而肯德基的头号竞争对手,则是另一家做炸鸡的福乐鸡。


但是,到了中国,管它是做炸鸡的还是做汉堡的,统统都是一个名字:洋快餐。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激烈了起来,变成了一对相爱相杀的CP。

早在1982年的时候,麦当劳就开始研究中国市场了。从国家政策,到市场环境,从原料产地,到饮食习惯,从收入水平,到家庭结构,什么都研究了一遍,迟迟下不定决心:中国人要不就喜欢吃米,要不就喜欢吃馒头大饼和面条,怎么让他们接受外国人的汉堡包呢?感觉不是很靠谱,要不再等等吧。


肯德基就不一样了。它是想了就去做,不做怎么知道成不成,万一成了呢。于是,早在 1987年,肯德基就在北京前门开了之一家中国分店。开业当天,仅仅一天,就创造了几十万的营业额。

而那时候的麦当劳呢?还是按兵不动、继续研究,暗中观察肯德基的表现。在确定自己会稳赚不赔以后,它这才在1990年,选择在深圳开了之一家中国分店。


所以,麦当劳虽然研究中国比肯德基还早,可进入中国市场,却比肯德基要晚了三年。这其实就暴露出一个问题:麦当劳在中国的战略眼光,比起肯德基还是差一截。而在之后的竞争当中,战略眼光的差距,就成了决定两家公司谁胜谁负的关键。


在最初的几年里面,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吃尽了作为洋品牌的红利,尝尽了甜头。

论市场,市场足够广。对于成年人来说,它们满足了对美国文化的朦胧想象。而对于孩子来说,它们更是梦想中的餐厅。考试进步了,要过生日了,要是很请小伙伴们吃一顿汉堡和薯条,那简直太有面儿了。


论租金,租金足够低。哪里的商场要是有麦当劳和肯德基入驻,那周围的商铺租金肯定要往上跳一跳。所以,商场们都特别主动地给它们送上更优惠的租金,吸引它们过来开分店。


就这样,麦当劳和肯德基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一个从北京出发,一个从深圳出发,把门店开遍了一线的大城市,再开进二线的大城市。等到基本每个一二线城市都有那么几家店挂着金灿灿的M,或者白胡子爷爷的时候,真正的战争就要打响了。见证实力的时刻,就要到了!


2. 抢市场,麦当劳放不开


不管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它们从一个小小的州,走向全美国、走向全世界的最根本的成功要素,就是特许加盟。特许加盟是什么意思呢?业务是你的,牌子是我的;员工你来招,培训我来做;利润由你赚,收入让我分。这么一来,企业不用投入太多的资金和资源,不用一个一个找选址,招员工,就能快速地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门店的数量和产品的销量。


到了中国以后,肯德基很快就放开了加盟制度。1993年就在西安开始做特许经营,而且从1998年开始,就颁布了一个新的特许加盟政策,叫“不从零开始经营”。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加盟肯德基,就得先带着钱去面试,做好培训以后,自己从零到一地开始做一家新门店。可在新的加盟政策下面,肯德基就不让你“从零开始”了。它自己有一些已经成熟了的直营店铺,它就直接 *** 给你。

这就像养小鸡苗,好不容易养到会下蛋了,怎么还卖掉了?你别说,有的人就专门养蛋鸡。就像现在有些企业孵化器,就专门做早期公司的投资,等到公司盈利了、估值上去了,它反而还退出了。这就叫术业有专攻,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肯德基和加盟者相比,最突出的优势在哪儿?不是对店铺的经营管理,而是对生产操作的标准化培训。如果加盟店从零开始,前期至少也得花个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把门店整得像模像样。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把成熟的店铺 *** 过来?肯德基就专门负责把店铺从零到一,做到基本成熟。接下来的经营、发展壮大,就留给加盟商去做。这么一来,加盟商很高兴,因为返利周期缩短了,风险下降了。而肯德基也很高兴,不但门店的质量更有保障,而且加盟费收起来也很爽。


可是呢,此时的麦当劳,却是静悄悄的没动静。它在美国,在其他国家,特许加盟起来那都是甩开膀子迈大步,可到了中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儿,突然就变得畏手畏脚的,步子怎么都放不开。

到底是直营呢,还是开放加盟呢?是巩固一二线的市场,还是下沉到三四线呢?它老是在犹豫、纠结,下不定决心。虽然它自己开店的速度也挺快的。可是再快,基本的调研总得做吧?选址规划、门店装修,总得花时间精力吧?有这工夫,人家肯德基都能开十家加盟店了。


就这么着,肯德基迅速扩张,迅速地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而麦当劳呢?还在慢吞吞,直到2003年才开始做特许经营,比肯德基整整晚了十年。十年磨一剑,这剑也没快多少。


可以说,论市场下沉,论亲民路线,麦当劳比肯德基差得太远了。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加盟政策上,也体现在它们俩的菜单上。


3. 本土化,麦当劳慢八拍


一家餐饮品牌,能不能走得远,就在于它能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


麦当劳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它当时早就研究过了,中国的小孩,4到7岁是味觉形成期,7到12岁是味觉固定期。不管是馒头还是汉堡,是香辣土豆丝儿还是炸薯条,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没什么吃得惯、吃不惯的问题。


既然这样,那菜单是什么就不要紧了。按照在美国的经验,只要装潢的时候多一点红红黄黄的标志,在儿童套餐里面加个玩具,门店里面专门划出一片游戏区,孩子们肯定都喜欢来。而且,来了一次以后,还想接着来第二次。接下来,等孩子们长大了,味觉固定了,也不会吃不惯这些西式快餐。

于是,麦当劳到了中国以后,打出的菜单和在美国基本没有差别,还是它的核心老三样:汉堡、薯条、快乐肥宅水。


但是,肯德基的经营思路就不一样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的嘴早就被养刁了。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一方水土养一方口味。光菜系就有八大,不管是月饼粽子还是豆腐脑,甜咸两党都能吵得不可开交,众口难调啊!想要一招鲜、吃遍天,难度太大。


所以,肯德基就确定了一个方针:不要等着让中国的消费者来适应我,而是要积极地做本土化,去适应中国的消费者。


从2004年开始,肯德基喊出了一句口号:“立足中国,融入生活。”而到了2008年,这句口号就变得更加直白了:“打造新快餐,为中国而改变。”肯德基用实际行动表明,为中国而改变,真不是说说而已。

2002年的早餐粥,2003年的老北京鸡肉卷,2008年的安心油条和川味嫩牛五方,2009年的法风烧饼,2010年的豆浆和米饭……。到了最近这几年,肯德基上新品的速度就更夸张了,每年都会推出将近50种新产品。连螺蛳粉都能有,还有什么是肯德基不敢有的?

可以说,要论最中国风的洋快餐,肯德基当之无愧。


很多人就觉得,肯德基这些本土化的新品,真是花里胡哨。这还能叫肯德基吗?都给人整不会了。而当时的麦当劳呢?也很看不上这样的肯德基,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本土化可不是做油条这么简单,我们麦当劳有自己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什么策略和发展方向?就是好好地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出更好吃的汉堡包。也没用,代替不了原味鸡、香辣鸡翅还有鸡腿堡这些主打产品。还是人家麦当劳踏实,认认真真地做汉堡,不断地打磨这个核心竞争力。

但问题是,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是打磨了,可菜单却几十年没有大变化。老顾客闭着眼睛就能点单,没什么新鲜感。现在吃的喝的,选择那么多,没点新品,怎么吸引顾客来重复消费?

这不,麦当劳眼看着自己在美国打败了肯德基,在欧洲打败了肯德基,在日本韩国打败了肯德基,却唯独在中国市场,自己被肯德基落下了一大截,心里很着急。到了2013年,它终于妥协了。不再做纯粹的美式快餐,而是也卖起了豆浆油条。本土化的脚步和肯德基比起来,何止是慢了半拍,简直就是慢了一整个八拍!


不过,身体虽然很诚实,但是麦当劳的嘴巴还很硬。推出两款肉卷饼,还说自己依据的是国际上更流行的饮食理念。卖起了油条,说自己不是在做本土化,只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用餐选择,更符合他们的饮食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麦当劳对本土化这个词这么抗拒,以至于错过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黄金时期呢?答案,就在于麦当劳从成立之初就坚持的三个字:标准化。


4. 成也标准化,败也标准化


麦当劳 肯德基,麦当劳肯德基炸鸡对比-第1张图片-

麦当劳从发家开始,就是靠着标准化打天下。


到了90年代,麦当劳已经在全球拥有了几千家门店,积累下了丰富的全球化经验。经营的战略、门店的运营,还有日常的管理体系,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每到一个地方就往上套,用以前的成功经验,来把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给最小化。

特别是食物,一定要是标准中的标准。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所有的分店都要有一样的品质,用一样的配料,遵循一模一样的操作流程。

如果说得好听一点,这是麦当劳对美式标准的坚持。但是说真的,这太影响本土化了。不光是菜单的本土化,还有供应链的本土化。

你可能不敢相信,最开始在中国开店的时候,麦当劳都不怎么用中国的供应商。像土豆啊、冰淇淋浆啊这些核心原材料,全部来自美国。中国的门店要炸个薯条,还得千里迢迢地从美国运冷冻土豆过来。光运输费就得多贵?这得多影响公司利润?

所以,别看麦当劳当年要多火爆有多火爆,它的有些门店都营业20年了,竟然还是亏损的。这就直接影响了单店业绩,也影响了麦当劳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当肯德基在全中国已经有了六千多家门店的时候,麦当劳才只有区区两千多家。


到2020年底,肯德基在全国拥有7166家门店,占到它全球门店数量的47%。而麦当劳呢?在2021年6月的时候,才刚刚突破4000家,差不多是全球门店数量的十分之一。

所以,有很多人就这么说:麦当劳对上肯德基,是赢了全世界,却输了中国。

撰稿人:杨梅,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为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总开在一起?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

如果你想吃肯德基,只要你看到麦当劳,你就知道,附近一定能找到肯德基。

这么长的一条街,为什么非得挤在一起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从博弈论的角度,聊聊为什么。




1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原理,霍特林模型。

什么是霍特林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卖相似产品的店铺,因为竞争,最后都会开到一起。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理性市场中,两个竞争者更好的方案,就是做的越来越像。

比如,我们以A、B两家店为例,来推导一下博弈的过程。

假设,在一条大约一公里的街道上,要开AB两家店,并且两家店的产品非常相似。

你觉得他们开在哪比较好?

现在有a,b,c三个选项:

a:两家店分别开在街道两端。

b:分别开在距离两端200米的位置。

c:两家店都在这条街中间开。

你会选哪个?

我们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选择开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

之一种情况,假设A和B分别开在了街道两端,不考虑其他,从距离来看,去两家店的顾客是均等分布的。

但这种情况不稳定,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可能会有一方先挪动位置。

我们假设,B往左挪动了100米,这样他能够辐射的顾客范围就会更大,自然就会吸引更多顾客来。

A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这种局面发生,你往我这挪100米,那我也往你那挪100米。

一直博弈到最后,可能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

两家店挨在一起,开在街道中间。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达到一种均衡。谁也没法动了,不管往哪移,所能辐射的客户都会减少。

第二种情况,假设A在距离街道左侧100米的地方开了店。

对B来说,他的更优策略是什么,就是挨着A店,这样他就能覆盖右边900米范围的人群了。

但是,B这么做了,A就会往右移,直到两家经过激烈的竞争,还是会挨在一起开到街道中间。

虽然两边的顾客可能会觉得有点不方便,但从博弈的结果来看,这是最合适的,无论谁挪动位置,都不会比这更合适。

这也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总是开在一起的原因。




2


其实不只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车站附近的拉面馆也总是扎堆开在一起,还有很多奶茶店,喜茶,奈雪也是开一起。

再比如,很多政党最后的主张会越来越相似。从博弈的角度看,这背后都有一些相似的原理。

比如有两个政党,分别是保守派和革新派。大家一开始都有非常明确的政治主张。

但在渐渐地,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无论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过于极端的政策主张,都只能得到一小部分人的支持。

怎么办呢?

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双方必须推出让多数人理解和支持的政策。

比如,保守派推出的政策,可能会采纳很多革新派的观点。

革新派推出的政策,可能也会融入保守派的元素。

最后大家越来越趋近于中庸的政策,兼顾保守派和革新派,还要想办法打动没有明确政策主张的人群。

于是不同的政党,政策主张就会慢慢会趋于一致。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不理解,我当初支持你的时候,你明明不是这么说的,果然只是为了得到支持,说的违心话。

其实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一开始的政策主张可能是真的,最后趋于中庸也是真的。

就像有的人分不清,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政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开始不同的党派所持政见是有巨大差异的,他们也因此拥有各自的拥护者。

到底谁的主张是对的,谁的主张是错的,这就像公平和效率一样没法区分。但凡有绝对正确的,那个错误的政党可能就没有了。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两个政党越到后面,他们的政见就会越来越像。

因为走非常极端的精英治理,一定会吸引一部分人。但如果另一个党派稍微缓和一点,也照顾精英阶层的情绪,可能就会吸引一部分人。

所以,一旦有一方政见开始缓和了,另一方也会跟着缓和,你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我也关注公平的问题。

然后,大家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靠近。到最后选举的时候,已经看不出他们的政见有什么差异。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就是霍特林模型。




3


从你经常看的电视节目中,其实也能看出同样的博弈模型。

比如《博弈》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对电视节目来说,获得收视率很重要,因为收视率决定着广告收入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收益。

所以电视台的策略是什么呢?

与其迎合狂热的一小部分“粉丝”,不如为多数观众考虑。

所以你会发现一种现象,各家电视台的节目编排非常相似,相同时间段播出的节目也很相似。

作为观众,可能会抱怨,“每个电视台节目都差不多,真无聊。”“又是这些节目,能不能有点新意。”

但你要知道,对电视台来说,这种形式在商业运营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这种结构,可以看成是电视台为了获取更多收视份额(观众支持)向中间靠近的“霍特林模型”。

也可以看成是,大家都采取同样行动的协调博弈。协调博弈,就是参与博弈的人都保持同一步调,互相都得到利益。

如果你经常关注这些节目,你就会发现,如果有电视台在以综艺为主的时间段安排了纪录片或其他节目,或者在以电视剧为主的时间段,安排了综艺。

可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如果尝试顺利,有很多观众支持,收视份额不错,其他电视台就会纷纷跟风,在同一时间段会出现相同的节目编排。

如果尝试失败了,观众不买账,过不了多久,这家电视台也会重新安排节目,或者换回以前的节目。




最后的话


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什么喜欢开在一起,牛肉面为什么扎堆开店,不同的政党,为什么会越来越像。

当你了解了博弈论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似乎不合理的现象,其实都是合理的存在。

看起来并不完美的局面,有可能是经过多次博弈,形成的更优解。

麦当劳一件制服干掉了肯德基“疯四”?

今天是疯狂星期四,大家本该毫不犹豫地走进肯德基,但偏偏却拐进了麦当劳的城堡……


是什么,让肯德基疯狂星期四一败涂地?



01


最近,虎扑上有一个帖子,名为《肯德基你拿什么跟金拱门比》。真是奇了怪了,虎扑本来是“疯四文学”的素材 *** 地,每逢周四肯德基必然刷屏。


麦当劳怎么突然就后来居上了?


答案就在麦当劳的新制服上。照片里,麦当劳女性工作人员身着粉色衬衫,灰黑半裙,要么穿着小腿袜露出“绝对领域”,要么穿着黑丝显得腿细又长。



这些穿着新制服的女工作人员,个个青春可爱,腰细腿长,与我们印象中的麦当劳工作人员大不相同。


原来,这是麦当劳新开发的岗位,名为麦当劳品牌大使,她们负责打扮得俏丽迷人,在门店繁忙期给客人拿餐、帮小朋友点单、周六周日派发迷你甜筒、处理顾客投诉、完成促销任务……


总之,就是扮演麦当劳里那个最可爱迷人的角色。



02


如今,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搜索麦当劳,出来的不光是麦乐鸡翅麦旋风,还有蹦蹦跳跳娇俏可爱的品牌大使们。



谁不喜欢这些文能点单、武能劈叉的美丽 *** 姐呢?谁能拒绝去这样的麦当劳呢?


我们再搜索肯德基,左不过就是十翅一桶给得太多罢了,即使是无厘头的“疯四文学”,在可爱迷人的麦当劳品牌大使面前,也立马显得索然无味。



谁看了不说一句:肯德基你拿什么跟麦当劳比?!


如今,麦当劳品牌大使的粉红制服甚至在 *** 上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不少女生开始在闲鱼求购。还有人照着这样的配色打扮,力真成为麦当劳在逃大使、金拱门美式甜心。


如此一来,也不能怪肯德基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说金拱门太懂如何吸睛。


毕竟,疯狂星期四“V我50”的文案,每周四都在能网上玩,但我们想要看麦麦可爱的形象大使们,就只能乖乖到店消费。



03


当然,肯德基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在颜值营销方面,肯德基在大洋彼岸做得挺不错的。


毕竟,谁不爱有着银色头发和雅痞外貌的美式型男啊!



当这位肯德基爷爷掀起衬衫,露出腹肌和刺青时,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一样:他端什么炸鸡给我,我都吃!



反正,这样的桑德斯上校,就让人非常“嘶哈嘶哈”。尽管他一看就是从来不吃自家炸鸡的样子,却能让人对肯德基刮目相看。


该虚拟形象只公布在了肯德基Ins账号上,没有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但也挡不住国内博主们流着口水把他搬运进来给大家开眼。


如今,帅气的桑德斯上校在Ins上不仅拥有上千万粉丝,甚至还接到了男士护肤品广告,顺手就为肯德基开启了新的业务线。


“疯四文学”不敌麦当劳粉红大使,怕是只有让型男桑德斯上校亮相中国社交媒体,才能搬回一城了。


这个颜值为王的时代,若是竞品之间的颜值和品质没有太大差异,但只要其中一个能为品牌附加更多高颜值元素,就能立马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决策过程。麦当劳中国太懂如何之一时间抓住年轻人的眼球,以高颜值元素激发用户的消费力,肯德基中国还不快跟上!

在中国肯德基为什么比麦当劳强?


肯德基和麦当劳是一对相爱相生的伙伴,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会有麦当劳!

在全球市场麦当劳比肯德基要高出一个段位,但是在中国市场肯德基比麦当劳要高出一个段位,其中核心的原因是肯德基要比麦当劳更早实现了“特许加盟”,所以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目前是7000+,而麦当劳才4000。

了解麦当劳其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肯德基,在《商业经典案例课》里面有一个章节就是写麦当劳的,其中有一节课写的就是麦当劳的创新,巨无霸汉堡从研发出来,到全国推广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而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灵活性,已经让肯德基尝到了甜头。我曾经在山东的肯德基买到过“煎饼果子”!这种灵活性麦当劳也在学习,典型的动作在麦当劳中国的股份已经绝大部分卖给了中信,加盟的灵活性远远高于远程指挥管理。

肯德基的营销也一样受益于放开加盟带来的本地化灵活性,可以快速响应或者迎合市场的变化!

标签: 麦当劳 肯德基 炸鸡 对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