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尤其在小寒大寒之间,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更低。气温低水温肯定低,鱼的活性不足,一切感官都会受到阻碍。进食范围变小,扎堆在适宜的地方,这个现象气温越低越是明显。觅食范围变小,并且变小,所以冬季钓鱼时找不准鱼窝通常的收获都会比较惨淡。找到鱼窝,打窝养窝,开始垂钓,这还涉及到钓组、饵料、浮漂、调漂等多个环节的技巧,所以说冬季钓鱼尤其重视细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冬季的这种鱼情,浮漂应该怎么调呢?
一、调漂的核心在于让鱼方便进食
调漂的 *** 很多,但是各种 *** 之间都是相通的,调漂的 *** 之所以不同,其实目的在于追求的状态不同。不同的鱼情,需要不同的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效果来应对。不管哪种调漂 *** ,都需要有个找口的步骤,一般都会需要微调,微调的目的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让鱼方便就饵,同时漂相又比较明显,在这个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熟悉调漂的钓友都知道,鱼方便就饵,就需要钓钝,漂相明显而且及时,就需要钓灵,所以调漂、找口,就是在两个对立面找到一个平衡。
冬季的鱼情特点是什么呢?鱼口轻,所谓的口轻还不是不进食,只是鱼受到低温的影响进食动作变得比较轻微,非常容易出现吃不进去饵料的情况。对于底层的鲫鱼来说,饵料悬浮着肯定不好就饵,在鱼口轻的冬季几乎吃不进去饵料。可以说是越灵,饵料越是越不好入口。所以我们说冬季钓鲫鱼肯定是不能钓灵的。钓钝,饵料好入口,但是本来进食动作就轻微,还会因为钓钝导致漂相甚至不显示,所以说又不能太钝。所以冬季调漂大致的要点就是不灵,也不能太钝,大致在不灵不钝和钝之间。
二、调迟钝钓灵敏
从调目的高低来说,调目高叫做调灵敏,调目低较多调迟钝;从钓目的角度来说,钓目高叫做钓迟钝,钓目低较多钓灵敏。所以冬季调漂调迟钝钓灵敏就非常不错。因为冬季鱼口轻,导致漂相比较轻微,在寒冬时节就算使用吃铅量小的浮漂,并且使用细硬尾,漂相也往往只有半目左右。所以为了让轻微的漂相更容易被察觉到,注意钓目一定要低,不建议超过3目。
调迟钝钓灵敏,就是调目要低,钓目要低,并且调目和钓目之间不能有较大的差值,甚至是要比较接近才好。在冬钓调漂时,其实可以大致有个参考区间。假设调N目,注意N目一定也是低目。那钓目确定在N目到N+1目左右为宜,如果钓目小于N目,往往过灵,如果钓目大于N+1目,往往过钝,为何有这种说法,这个是根据冬钓鲫鱼是饵料、鱼钩重量来决定的。
假设我们空钩半水调2目,挂单饵,浮漂的目数会小于2目,但是冬季鲫鱼的时候使用的饵料比较轻,一个很小的拉饵往往只有半目。所以当我们挂双饵钓1.5目时,大致就是不灵不钝的状态。那钓2目的时候会比不灵不钝稍稍钝一些,这个是适合冬季鱼情的。还是假设我们空钩半水调2目,去掉双钩看目数,此时钓鲫鱼鱼钩都是2、3号的袖钩,非常轻,2个鱼钩大概只有1目左右的重量。如果钓3目,双钩始终躺底,这样会稍钝一些。
所以钓目在N目到N+1目之间,比不灵不钝稍钝,比双钩躺底稍灵,不但鲫鱼更方便就饵,漂相也能比较及时地传递。但是毕竟气温太低,鱼口太轻,抓半目左右的小顿口是常态,所以一定要留意漂相。想要等较大的动作,在此时基本没有。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如何选择一款灵敏度较高的夜光漂?时下已是仲春,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的活性也越来越大,需要的能量也逐渐增多,因此鱼儿的进食不是只在白天了,所以夜钓的序幕即将拉开。钓友们在准备夜钓装备的时候,恐怕最纠结的就是如何选购一款好的夜光漂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以前买的夜光漂,更大的缺点就是自重过大、吃铅比过小,再者就是漂身截面积太大,如果钓鲤鱼用,个人倒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钓鲫鱼,就太钝了
特别是野钓水库,钓三、四米的水深,浮漂的吃铅在3克以上,这样的浮漂体积大的吓人,抛竿时浮漂入水的声音也很大,整条线组感觉特别笨重,灵敏度可想而知。
小编也是夜钓爱好者,最近淘到了一支芦苇材质的夜光漂,细长漂身,自重只有1.5克,吃铅3.4克,吃铅比2.26倍,而且配备两支漂尾:一支11目小碎目水无影漂尾;另一只是11目日夜两用漂尾。
*** guolin旗舰店的,日夜两用高灵敏芦苇夜光漂电子漂,39.90-49.90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
特别是这支日夜两用漂尾,白天用时与普通浮漂没有区别,视目清晰。到了晚上,接通电池就是夜光漂,都不用重新调漂,现在这个季节夜钓鲫鱼,鱼讯传达非常灵敏。
这支夜光浮漂我在上周六的夜钓已经使用过,以上是个人的使用感受,分享给钓友们作个参考。
你看看,今天选择这支浮漂行不?
这是今天一位钓龄有三年的钓友,在刚开始垂钓之前问的一句话。可看到他拿的浮漂后,也是泛起了难处,只说到你打开你的漂盒,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浮漂。可打开漂盒以后,我更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
打开漂盒一看,多多少少也有十几支浮漂了,可仔细一看每支浮漂的垂钓功能都近乎一致。与其说是一盒漂,还不如说是一支漂。再当问起朋友来了其中的原因后,却说这些都是听商家介绍说好用,自己看着美观就买下来了。
到了这里才恍然明白,原来是因为朋友对浮漂的认识不太到位,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其实,在我们平常的垂钓当中,只需要选择三类浮漂的不同漂型就足够了。
到这里朋友就有疑问了,浮漂还能分类?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在垂钓当中,浮漂根据不同的长度分为小鲫鱼浮漂,大鲫鱼浮漂和混养浮漂,其更大的差别就是长度的不同,分别为三十厘米左右,四十厘米左右和五十厘米,这三个长度。自然在选择不同的漂型时,就要从这三个尺寸进行选择。
小鲫鱼浮漂的选择
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了,平常也就钓钓野钓和黑坑,怎么能够用到小鲫鱼浮漂呢?别着急,咱们慢慢聊聊。这是受到小鲫鱼浮漂较短的原因,能够垂钓较浅的水域。在黑坑垂钓中,小鲫鱼浮漂的长度范围,更适合垂钓前期的快鱼情。
所以,在选择上面小鲫鱼浮漂的漂型大都以漂肩粗漂身细的漂型,这样的漂型具有翻身速度快,下底速度快,能够过滤杂乱信号的优势。从而能够过滤野钓中小杂鱼的截食,也能够满足黑坑垂钓鲫鱼,实现控制节奏和提高垂钓效率的目的。
大鲫鱼浮漂的选择
到这里朋友就更迷糊了,大鲫鱼小鲫鱼不一样钓吗?说起来的话是这样的,但是垂钓中依然还要面对水深和鱼情的不同。在这里野钓和黑坑还有着兴许的不同,野钓大鲫鱼漂的用处主要针对深水垂钓,而黑坑则是以垂钓鲤鱼为主。
也就是说,这里的大鲫鱼浮漂只是一个定义,并没有要求必须用来垂钓大鲫鱼。在漂型的选择上面,野钓中多以比较夸张的枣核为主,这样能够更大限度地避免流水问题。而在黑坑中,这样的枣核漂型也更适合生口鱼垂钓。
混养浮漂的选择
混养浮漂这里就简单很多了,只要能够应用长度在五十厘米的浮漂,大都是针对大个体鱼类进行垂钓,所以在漂型的选择上面,也就不用去区分野钓或者黑坑了,只不过需要钓鱼人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吃铅大小罢了。
在漂型的选择上面,若非是垂钓超级巨物,那种柳叶型的浮漂,漂肩稍微胖一点的漂型,必定是垂钓当中的首选漂型。这样的浮漂漂型既能够满足底接口的展现,又具有十分灵敏的特点,也不会出现丢口的问题。所以,在选择混养浮漂的时候,多以此种漂型为主。
到这里了,大家可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心想成鼓励大家去买这三种类型的浮漂。其实,本意是在下次购买浮漂的时候,可以把上述的内容作为一个参考,当发现自己已经有相同类型的浮漂时,那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去购买了。
最后,小弟小学语文没学好,有不到的地方还希望钓鱼人们多多斧正,留下您的讨论!
拒绝使用“加粗尾”只因灵敏度不够!你还不知道选漂的步骤吗?钓友们经常讨论加粗尾浮漂的灵敏度,其中有不少人因为灵敏度不够而拒绝使用加粗尾。
加粗尾浮漂真的不灵敏吗?在钓鱼中这类浮漂真的不好用吗?
不灵敏是真的,同样两只浮漂(吃铅量、材质、漂型大致相同),一定是尾巴更细的更灵敏,这点毋庸置疑。但不灵敏≠不好用,要知道咱们是钓鱼而不是拼灵敏度!
再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有些钓友根本不会选漂,连选漂最基本的步骤都不知道!
选浮漂的之一步,不是针对鱼情,更不是看灵钝!
如果将选漂步骤分为一二三,那么看灵敏度这一块是最不重要的!
平常都说选钓鱼装备要针对鱼情、水情,不好意思,对于某些东西的选择,鱼情水情也不是最重要的,而浮漂就是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是啥?
答案是这件装备你能不能用、用的爽不爽!
为什么有人不爱用抛竿?因为喜欢看漂、喜欢看顿口!为什么你不用螺纹钢、不用那种巨物竿?这种竿真正能实现大小通杀哦。因为巨物竿太重了、拎不动,钓小鱼没手感,作钓体验差是不是!
选漂也是同理,如果你选一个浮漂,抛不出去、看不清楚,那么作钓体验就会下降甚至直接钓不了。就算能上鱼,但这鱼上的莫名其妙,照样也不会舒服。
所以,至少在我的文章里,一定是把“能用、用爽”这一点放在最前面。即使是冬天,鱼口弱、信号小,我也坚持选漂一定要在顺利抛投、看得清楚的前提下再去考虑鱼情和灵敏度。
选浮漂的第二步:选一个适合鱼情的浮漂,而非一味追求灵敏
更灵敏确实代表可以捕捉更多的信号,但垂钓某些鱼不需要太多的信号,信号多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野钓有杂鱼吧,浮漂要是灵敏度过高,杂鱼一吃一个顿口、一个黑漂,你觉得烦不烦?
钓大鱼的时候,大鱼由于个头大,进窝后稍微甩一下尾巴、摆一下头就会形成比较大的水流,浮漂要是灵敏度高,也经常出现顿口。此时随意起竿就容易锚鱼从而炸窝。
况且对于大体型的鱼来说,浮漂尾巴粗一点、细一点区别有那么大吗?还不都是黑漂?最起码顿口肯定是能出来的。
还有就是钓鲢鳙,钓鲢鳙都是钓浮、都是上大饵,如果你的浮漂漂尾过细,载饵能力就弱,稍微搓大点漂没了,稍微搓小点整个漂尾露出水面,难受不?
选浮漂的第三步:关于灵敏度的常识
钓鱼不是非灵即钝,不是细漂尾就灵,粗漂尾就钝,钓鱼的灵钝是相对的,越细的浮漂越灵,越粗的浮漂越钝。
同样属于细漂尾,稍粗那个稍钝,同样是粗漂尾,稍细那个稍灵。
比如咱们知道浮漂的加粗尾也分很多种,有小扁尾、有螺旋尾、有三棱加粗尾。
那些正常的圆柱形的加粗尾,也有分类,比如下图这两只,其实都是圆柱形的加粗尾。可是左边那个加粗的就不明显,而右边那个就比较离谱了。
所以当你视力不好需要用加粗尾,但同时又怕影响灵敏度的时候,就需要去掌握平衡。选一个在能看清的前提下稍微细一点的加粗尾,各位懂我意思吧?
一般也就是钓鲫鱼这类小体型鱼的时候需要这样考虑,钓鲤鱼草鱼青鱼鲢鳙这一类力气大、体型又大的鱼,真的没那么讲究,尤其是野钓!
钓鲫鱼还得分情况,天热活性高、吃饵力度强,粗点也没事,只有天冷活性差或者什么原因导致口弱口轻的时候才需要用细一点的漂尾。
通常情况下,你也不会用那种钓大鱼的三棱加粗的浮漂去钓小鲫鱼吧?
加粗尾浮漂怎么调钓?
由于视力不好,所以很多人无奈选择了加粗尾,可是又听说加粗尾不灵敏会影响信号传递,于是就想通过调钓让它增加一些灵敏度。
其实有比调钓更好的方式,那就是使用短子线。子线越短,信号传递就越及时,钓鲫鱼就不要再使用二三十公分的子线了,那都是黑坑的玩法,野钓正常10cm左右就行,想更灵敏点就再缩短子线。
如果你的子线只有四五公分,那么即使是铅坠到底,它也是很灵敏的!
可既然聊到这了,调漂肯定是要说的。
如果你是使用玉米、活饵等体很轻的饵料,可以不带钩调平水或一目,带上钩饵钓二三目,注意子线不要过长。
这种调法就是“小跑铅”,子线横躺,八字环触底。
如果使用商品饵,那一般我会相对钓灵一些,所以是带钩调二三目,钓二三目。建议加粗几目就调几目,然后钓目保持和调目差不多就行了。
这种调法,如果你是钓大鱼,肯定用搓饵、而且饵料比重大搓的也大,所以双饵都到底。如果是钓小鱼,使用拉饵,基本是一钩到底一钩轻触底。
除非浮漂尾巴很粗、钩子很小上的饵料也小,那会变成一钩触底一钩悬浮。
结语:
不要因为一点灵敏度就杞人忧天,真的没有必要,没有谁是通过灵敏度而连竿爆护的,钓鱼最重要的一是资源二是天气三是钓位,无论在哪钓、钓什么鱼,都逃不过这三点。
何况灵敏度也并非完全是由浮漂尾巴的粗细决定的,还得看浮漂吃铅量、材质、漂型、调钓以及线组搭配等等。对于咱们野钓的人来说,没鱼才是最头疼的!
黑坑该用哪种漂型?对比枣核与细长身,谈不同鱼情下浮漂的选择我记得我刚学钓鱼那会儿,浮漂的种类和款式很单一,除了最原始的七星漂之外,最常见的当属那种短脚长身长尾的底钓漂了(不过那会儿村里还没通网、也没有像样的渔具店,所以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而现在再走进渔具店或者是打开购物网站搜索浮漂,你可以很轻松地看到几十甚至几百块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浮漂了,从浮漂整体的形状来看,枣核漂应该是目前的主流,其风头明显盖过了细长身的漂型。尤其在黑坑等收费水域,我个人是很少看见有谁用细长身漂型的,可能夏季钓罗非的时候偶尔会有人用。
我倒并不是说枣核漂不好、也不是推荐大家去用细长身的,只是感觉钓鱼人应该对自己所用的装备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何况浮漂还是钓鱼人的眼睛相当地重要。浮漂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个人的使用习惯,如果你用惯了细长身这类漂,突然拿一只枣核来你就会用不惯,如果自己用不惯、不知道该怎么去抓口,那么即使它再好都没用,当然反过来也一样,你用惯枣核漂突然给你一只细长身,你也用不爽。
如果说不考虑个人习惯,或者说你愿意花时间去慢慢读懂自己的浮漂,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即浮漂的使用要针对鱼情。比如大家现在都喜欢枣核漂,枣核漂有枣核漂的优势,但它肯定也有自己的短板,并不是万能的,要记住浮漂的作用是及时给你提供真实有效的信号,只要能满足这一点就足够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选漂用漂的一点拙见。
为什么黑坑大多喜欢用枣核漂?
我认为很多钓友其实都是盲目跟风,不信下次大家可以随便逮个钓友问一问,我估计得到的答案基本差不多,要么是说枣核漂更灵敏、要么是XXX推荐买的,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枣核漂的特点。
我们目前在黑坑看到的枣核漂,比如长脚短身长尾有很多,就拿它举例:首先浮漂整体越长就越稳定,其次浮漂越长相当于延长了主线,这就可以使得我们钓得更远,在作钓的中后期,鱼如果往深远的地方靠,那么谁钓得更远肯定会有优势。黑坑大多都是限竿的,刚开始鱼口好我们用3.6、3.9,后期鱼往远处跑我们就用4.5,当4.5还钓不到鱼且鱼塘规定限竿4.5的时候,要想钓更远又不想损失灵敏度,那就可以通过加长浮漂的方式作钓。
再把长脚短身长尾这种漂型拆开来说:
浮漂的漂脚越长翻身的时间就越慢,这样就相当于延长了饵料下摆的时间,有利于诱鱼;浮漂的漂身越短整体越接近于圆球型,那么意味着横截面积就越大、漂肩越宽,这样的浮漂在翻身后会有短暂地滞留、然后下降很缓慢,同样也是增加饵料到位的时间,有利于鱼发现、接口;浮漂的漂尾越长,意味着在下沉中我们可以接受到更多地信号,比如一只7目漂和一只15目漂,那必然是15目的漂能够反映更多行程上的鱼口。
小结:长脚短身长尾浮漂总体来说通用性比较强,正钓时鱼口快、上浮接食,这类浮漂能够尽早地发现信号、捕捉鱼口,提升垂钓效率;偷驴时鱼数量少、相对分散,这类漂可以使饵料缓慢下沉,从而增大了诱鱼的范围。虽然偏向于行程,但它也依然可以兼顾底钓。
说完枣核漂,再来说说细长身浮漂的特点与适用鱼情
细长身浮漂和枣核漂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首先细长身的漂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一般漂脚做的都比较短,反正是漂身越细、越长,漂脚就越短,可能只有几公分。漂脚短,意味着翻身快、漂身细则代表下沉时受到的水阻小,故能够更快到底,所以细长身浮漂更适合底钓,它在中上水层是不会有太多停留的。
那么这种漂用在哪里呢?
最明显的一种鱼情就是有小杂鱼闹窝的地方,小杂鱼的抢食本领是很强的,往往饵料一入水它们就会立马聚集过来,如果你的漂翻身慢、到位慢,饵料不能快速到底,那么极容易被小鱼截杀,对钓底层鱼造成很大障碍。野钓杂鱼肯定多,所以细长身很适合,而黑坑一般情况下杂鱼是比较少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如果有杂鱼大家不妨试试这类漂型。
第二种鱼情是面对轻口鱼:鱼在低水温、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是不太会把嘴巴长得很大、很用力地去吸饵的,往往只是轻轻一嘬,这个时候如果是枣核型漂,由于横截面积大、下行时受到地水阻大,反映出来的信号就很小,可能只是微微一点;而浮漂的身子很细长,水阻就比较小,才能加大下顿的幅度。大家可以去看一些冬天垂钓小鲫鱼的浮漂,一般都是细长身的偏多,而且漂肩会比较窄、尖尖的,无论是下顿还是上顶,出口都非常地强烈。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用枣核漂钓轻口鱼也很好啊,漂相很漂亮、出口的幅度也大,比细长身好用多了。咱们现在只是讲漂相,而一只浮漂的灵敏度、出口,并不完全是由漂型决定的。而且就算看漂型,枣核漂它也可以细分成很多不同地类型,比如圆球型、梭型、水滴型等等,这正是下面要说的。
针对不同地鱼情,具体应该如何选择使用浮漂
上面简单地分析了枣核和细长身浮漂的特点及适用鱼情,细长身浮漂还比较简单,因为它造型比较单一,但枣核漂就不同了,它可以细分成很多种类,比如长枣核、短枣核,再比如同样是长枣核,它又有宽肩与窄肩之分。为了不让大家越看越乱,所以下面我以具体的鱼情为例,聊聊浮漂的选择与使用,咱们就说比较常见的鱼情吧。
鱼多、口快、体小,我们需要采用以行程为主的钓法时:
一般是在正钓的时候,如果鱼的数量很多、口非常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短枣核,比如那种接近圆球型的浮漂,这种漂翻身后会停顿一下,然后下沉比较缓慢,鱼比较方便截口,如果鱼还在底部我们想把它们引上来,可以饵料到底不等,增加抛竿换饵的速度,一直让饵料处于一个下降的状态,让窝点有持续不断地雾化,这样鱼就会慢慢上来。为什么要强调“体小”呢?因为越小地鱼越聚群、越容易起浮,这对我们打行程或者钓浮是很有帮助的。
鱼多、口不快、体大,我们需要主攻底层兼钓行程:
比如说咱们玩小炮坑,收费一百多、两百多的样子,这时候鱼情可能并不会特别快,即使你的窝子里有很多鱼,它们也不太会上浮很高去接食。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是以钓底为主,但行程还是要兼顾,至少饵料到位慢一点有诱鱼的作用,而且虽然它们不会上浮很高,但离底接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这种鱼情我比较建议使用上宽下细的漂型,就像一个倒过来的水滴型,漂身长度基本在五六公分左右。此类漂翻身还是比较快地,又因为肩膀较宽且整体还是偏枣核,所以在翻身后做短暂停留后会缓慢下沉,到底后鱼若咬钩,比如容易出口,而且信号干脆利落,看着比较舒服。
鱼少、口慢、口轻,我们需要观察到更多、更大的信号时:
此种情况可以用上面提到的细长身型浮漂,如果你十分钟爱枣核,或者不想完全放弃行程,那么建议使用长枣核,而且要两头尖中间略鼓的形状。这种浮漂其实和细长身是比较像的,只不过它的漂肩会更尖一点,同时漂脚可以做的比较长,这样就可以稍微带点行程,而对于一些极其细微的口又能很好地反映出来,用于糗鱼钓轻口、滑口比较不错。
注意:有些浮漂的漂身,两头很尖中间很鼓,同时身子比较短;有些浮漂的漂身则是像我说的两头很尖中间略鼓,同时身子拉的比较长可能会达到七八公分的样子。身子越短、中间越鼓,翻身快但翻身后停留时间长、下降速度也慢;反之身长、中间不明显鼓起,翻身略慢但停顿时间很短、下降比前者略快些。
鱼杂、口乱,我们需要浮漂的稳定性或者抗风浪性更出色时:
当我们作钓一些混养池时,由于鱼的品种、大小不一,所以导致吃口也会比较乱,这个时候灵敏度就不是重点了,可能稳定性会更重要,浮漂更好能够帮我们排除掉一些杂乱无用的信号。
此类鱼情下我比较喜欢使用“肩宽身大 *** 细而长”的浮漂,可能和上述第二种主攻底层兼钓行程的漂有点像,但这种的漂身会更长一些,通常在十公分左右的样子,有点细长身+枣核的结合体。
写在最后: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对垂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选择、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鱼情,而不能盲目跟风,别人说什么好用自己就马上去买,就像人家说枣核漂多么好,可事实真就如此吗?未必吧,而且正如文章所言,枣核也有很多分类,如果自己不了解各种浮漂的优缺点,只靠别人推荐,恐怕很难钓好鱼。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长杆配大漂作钓鲫鱼,学会这样去调钓,命中率百分之七十以上对于喜欢台钓的钓友来说,浮漂的选择往往是一大难题。因为浮漂的种类实在太多,不同漂型,不同材质,不同漂尾(空心实心,有粗有细),不同吃铅量大小,不同长短等等。往往让很多钓鱼新手无从下手,选对了漂型,却选错了吃铅量;选对了吃铅量,却选错了漂尾粗细;选对了漂尾粗细,却选错了长短等等,选个浮漂真的是太难了!
在很多钓友的认知里,往往都会认为浮漂吃铅量越小,传递信号就会越灵敏。但在我看来,这个认知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一支浮漂的灵敏度,看的并不单单是它的吃铅量。还要看浮漂的漂型、材质、漂尾是空心还是实心,以及它的做工,这几点综合到一起才是考验一支浮漂整体的灵敏度。如果只是单单看吃铅量,那吃铅量悬殊不是很大的情况下,2克的漂比1克的漂要灵敏的真的有很多,这就是因为漂形不同,材质不同,做工不同,漂尾粗细不同所导致!
今天我们不谈漂型,也不谈漂尾和材质,我们就来谈谈吃铅量这个话题。同等漂型材质的浮漂,吃铅量大传递信号确实会钝。所以很多钓友在选择浮漂时,往往都会选择吃铅量小点的浮漂。尤其是喜欢作钓鲫鱼的。但也有些特殊的水情鱼情,注定我们就用不了短竿作钓鲫鱼,只能选择使用长竿作钓。长竿作钓更大的弊端就是抛竿难度大,如果选择吃铅量太小的浮漂那将会更难抛竿。
长竿台钓鲫鱼,浮漂吃铅量如何选择?
使用长杆台钓鲫鱼,我们首先要考虑抛竿的难度。为了方便抛投,让抛竿更加准确一些,那我们浮漂选择的吃铅量就不能太小,有风天气下更是如此。我个人认为5.4的2克左右,6.3的3克左右,7.2的起码3克以上。如果有风抛竿难度大,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放大。但如果抛竿技术不错,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减小。也就是在我能抛得出去抛得准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抛不出去抛不准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灵敏,而放小吃铅量,那你连抛竿都抛不准,东一竿,西一竿,又怎能把鱼钓好呢?
如果再说的细致一点,那你还要去考虑作钓的水深,以及你线组的粗细,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
吃铅量大的浮漂,为什么传递信号就会钝?
吃铅量大的浮漂作钓鲫鱼,出口确实往往不明显。这个我也尝试过很多次。但也就是因为多次的尝试,让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和应对办法。吃铅量大的浮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漂身会比较粗大,也就是跟水的接触面积更大,那根水的阻力自然也就会越大。这就好比两个不同大小泡沫板,一个小的泡沫板你放在水面,轻轻一压就很容易压入水中。而如果把它不断放大,那你下压时也就会越来越费力,放到一定大时,就算你整个人站在上面也没问题。这就是跟水的接触面积越大,那浮力也就越大,往下去的话,也就会越费力。
浮漂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吃铅量大的浮漂传递信号就会比较钝的原因。这里往往也会产生一个误解,那就是很多钓友认为浮漂吃铅量大,传递信号钝,那我是不是就应该调钓的灵一点,其实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调钓灵一点,才导致鱼口信号出的更加不明显。上面说了,吃铅量越大,跟水的阻力也就会越大,浮漂自身的浮力也就会越大,那鱼吃口时,浮漂产生向下去的动作也就会越小,也就是顿口很轻,很难去抓住鱼口。
吃铅量大的浮漂作钓鲫鱼该如何调漂抓口?
这里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吃铅量越大,浮力也就会越大。浮力越大那上浮的速度自然也就会越快。就像两个不同大小的皮球,同样放在1米的水深,同时放手,那大的那个皮球上浮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出水时弹的也会越高。
吃铅量大的浮漂,不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顿口出的不明显,那我为什么不去抓送漂。这样岂不是更加明显,方便抓口。浮漂想要以送漂为主,调钓自然也就是钝一些。这也就是我所常说的大漂钓小鱼的调钓之法,我称之为“以钝钓钝法”。这个 *** 我一直都在使用,而且屡试不爽,非常好用。
大漂使用“以钝钓钝法”有何优势?
在野钓环境中,我们长竿主钓鲫鱼,一般用的都是拉饵,蚯蚓红虫多,而野钓环境中小杂鱼白条基本少不了。吃铅量越大的浮漂,铅坠就会越重,那自然也就会带着我的钩饵快速到底,白条等小杂鱼就很难去接口。就算到底也有小鱼闹,但是我本身调钓就比较钝,浮漂传递信号也钝,刚好也就能把小鱼闹漂的信号给它过滤掉,主抓目标鱼吃口送漂的漂相,命中率可以说起码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最后总结
大漂有大漂的调法,小漂有小漂的调法。就看你如何去灵活运用。不要总是一味的去追求灵敏,顿口。追求灵敏的同时随之增高的往往就是你的空竿率。合理的运用灵钝,你管它是顿口,还是送漂,能打到鱼口的就是好的。
这个长竿配大漂作钓鲫鱼的“以钝钓钝”调漂 *** 和原理就分享给大家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有所启发。都能调好巧,抓好口,钓好鱼,大鲫大鲤,渔获满满。我是小刘,你们最最真挚的钓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小刘,谢谢大家!
这个鱼漂知识太全面了 我都跪了浮标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台钓使用的浮漂属于立漂。
浮漂的分类:
按材质分:孔雀羽(去壳、不去壳)、巴尔杉木、芦苇、通草等。
按漂尾分:硬尾实芯和软尾空芯。
按漂脚分:碳脚和竹脚。
按漂型分:细长身流线型,和粗短身枣核型等等。
按钓水层分:底钓漂,浮钓漂。
各种浮标的差异
芦苇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最差;
孔雀羽灵敏度高,稳定性差;
巴尔杉木灵敏度更低,稳定性更好。
硬尾实芯比较灵敏,下降快、鱼讯信息大、顿口强;
软尾空芯能过滤假信号,降迅平缓、鱼讯信息准确、送漂清晰。
漂脚越长,翻身越慢,行程越大越适合钓形程和接口;
碳脚越短,翻身越快,越适合钓快鱼;
肩宽型的浮漂启动困难,乱信号少,顿感强。
肩窄型的浮漂启动灵敏。
漂身越短的越灵敏。
漂身越长越稳定。
鱼漂的选择:
外观检查: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漂尖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
触摸检测:一只手拿起鱼漂的漂脚轻轻转动,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从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动,细细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细度。做工考究的优质鱼漂一般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基本上都会处理得很好。
重心居中检测:将鱼漂放在光滑的台面上,用手轻轻地拨动鱼漂,如果它能够在光滑的台板上滚动快捷、流畅,所经之处相连接可构成一个扇面图形,并且在滚动中没有摇晃、抖动等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支不错的鱼漂。
鲫鱼吃食常见漂相
1、浮标轻点轻触,多为鲫鱼在试探,连点连触则提竿。
2、浮标微微上升一点,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说明鱼已吃稳,可提竿。
3、标尾缓缓顶起,只送半目或最多一目,然后漂标不动,是提竿时机。
4、浮标偶尔慢慢下沉。不可忽视,动作越慢、鲫鱼越大。
5、浮标微微颤动后,略沉半目至一目,标动即停止,这时提竿时机为浮标刚刚下沉,其过程很短,垂钓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迟缓,即可痛失良机。
6、浮标一点一点,连续点动,动作很小。也是鲫鱼已吃稳的迹象,即可提竿。
7、浮标点动后,接着慢慢上送。动作越慢鲫鱼越大,动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鲫
鱼。
8、浮标轻轻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即提竿。
9、浮标有力猛点时。只点一下动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鱼饵已吃到嘴里,鱼儿较大应及时提竿。
10、浮标横向移动,还有点向下的动作,即提竿。
11、浮标横移。不送标也不黑标,只作平行横向移动,此时鱼已咬钩,可提竿。
12、未见浮标下沉,但送标时往往是大鱼。说明鱼已吞饵,提必获鱼。
13、浮标微微颤动时,连续不停,鱼已咬钩。
14、浮标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鲫鱼咬钩。
15、浮标横卧水面不沉不动。这往往是大鲫鱼半路咬钩,及时提竿起鱼。
16、浮标在水面微微连续点颤、轻送或轻沉,是鱼咬钩,应及时提竿。
17、找窝及试点时,如果空钩下送,浮标不下沉或突然下沉。往往是鱼咬空钩,及时提竿。(情况较少)
18、送标后浮标迅速恢复原状,标相为一目送平后又恢复原状。出现这种现象多为虾蟹脚拨动所致,起竿多为空竿。
19、黑标后迅速恢复原状,标相为一目斜向入水,然后恢复原状。多为小杂鱼咬钩.不必提竿。
如何调漂
参考野钓日记自媒体中的视频教程
使用秘籍
深水用大漂,潜水用小漂
鱼多,爱蹭子线,如漂小,灵敏度高,假信号多。
深水用大漂,浅水用小漂。漂尾
大鱼调高钓低,小鱼调低钓低。(口轻除外)
根据季节,浮漂的调钓要注意高低。
小鱼多,硬尾可调8钓7或6目,软尾调5钓4或3目,或者都调2目钓3或4目,抓大信号。
开口小,或者水温低,浮标目数可调低,钓低,还可用相对的小号浮标。
野钓时,因为地形的原因,浮标的目数可调的高一些。
如果觉得不错,那还不关注一下,更多钓鱼干货爆料,就在野钓日记。
在很多钓友的眼里往往都是不屑钓小鱼的,都喜欢长杆、大钩、大线、大漂,打个重窝,在那进行守钓!刚接触钓鱼的时候我也是这样,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慢慢发现钓大鱼真的很枯燥!还不如钓钓小鱼,打打频率,短杆细线,手感一样有,还能过过连竿的瘾!而且钓小鱼还是很考验我们钓鱼人的基本功的,抛竿频率,抓口准确度,整体的流畅度等等!
今天我要讲得就是如何打浮钓鱼,毕竟想要打频率也只有打浮会更快!在本篇帖子中我将重点揭示浮钓所需要的漂的选择,钩的选择,杆的选择,线的选择,以及整个的一个钓组搭配。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新手朋友能够迅速的掌握一些浮钓的基本技巧,剩下的就只有靠自己多练了,浮钓也好,底钓也好,都没有捷径的,个人认为,浮钓相对于底钓更难,慢慢来吧,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
一,钓竿长短选择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浮钓的用杆选择,这里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是杆子的长度,好多钓友为了追求上鱼的个体想偏大一些,就会默认的认为需要钓远钓深,往往就会用4.5米甚至5.4米的来钓浮,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你杆子长了以后,之一,你体力跟不上。第二,对手的关节损伤也是很大的,钓浮不同于钓底,它需要反复高频率的抽杆,所以用长杆是完全没必要的。
我个人的建议浮钓的用杆就在2.7至3.6区间选择,这是浮钓最合理的杆长配置,之一,回鱼快,第二,体力损耗也小。还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杆子的硬度。好多朋友为了回鱼快,往往会选择硬杆。我个人经过长期的做钓总结,个人建议大家还是用偏软一点的杆子,为什么呢?因为野钓打浮的话除了极个别水域鲫鱼会个体大些,大部分水域都是以小鲫鱼为多,你用偏硬的杆子,之一溜鱼的手感差。第二起杆稍微重一点往往就把鱼嘴钩下来了(我想大家也都遇过这样的情况)这个度很难把握。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野钓打浮的时候用偏软一点的2.7至3.6米的软杆做钓为更好。
二,浮漂的选择
说了这个打浮杆的选择,然后再说一下这个漂的选择与运用。关于浮钓这个用漂,我是运用两个极端,要么用小一点的类似于冬钓漂一样,选择7至10目小漂,它的优势在于翻身快,能够之一时间捕捉鱼口,至于这种漂我个人的做钓习惯就是带饵调一至两目,打黑漂,因为它入水翻身是很快的,便于观察漂入水后的状态。这是之一种漂,它适合于做钓鱼口快一两以下的小鲫鱼,往往能增加上鱼的频率。
第二种漂的运用就是20至30目之间的行程漂。这种漂的运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钓技,它的行程调钓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个人习惯带饵带饵调一目至3目,根据你个人的喜好。打行程从浮漂翻身站立到到位都要不断观察鱼口,在做钓中还是相当的难的,慢慢来吧,先有个概念。
以上就是浮钓用漂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就是,如果你想钓小鲫鱼钓频率,你就用7至10目小漂。如果你想增加垂钓难度和乐趣磨练钓技。你就用行程漂。看你最终的选择了。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打浮的雏形,希望能帮到各位钓友。
三,线组粗细选择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打浮情况下,多数都是以小鲫鱼为多,因此线组不宜过粗,我个人习惯的线组,0.6+0.3或者0.4+0.2,在保证不切线的前提下,能放多细你就放多细。线越细越柔软,传递信号也就越灵敏,而且也方便鱼儿吸食入口,不挡口。
还有一个重点,线组长度更好比杆长短10公分,或者齐杆线,不宜过长越长回鱼越慢,对我们打频率速度影响较大!
四,钩子大小选择
再来说说这个浮钓鱼钩的选择。它也是有两个极端。经过大量的实战做钓总结,从新关东,伊豆,伊势尼,袖钩,几种常见钩型中反复做钓,我个人感觉最适合野钓浮钓小鲫鱼的钩是袖钩,新关东次之,伊豆,伊势尼因为有倒刺,不适合打浮。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因为野钓浮钓小鲫鱼个体一般不会太大,袖钩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就是钩条细,重量轻,这样在我们快速打浮的时候,鱼更容易吸入嘴中。由于钩条细钩轻,鱼吸入这个饵感觉不到异常,所以也就基本放弃了吐钩的念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命中率。
至于两个极端,就是要么你把钩用到最小,这样袖1,袖2是更好选择,用到最小,它的优势就是吃了就不吐钩,打中概率增大,劣势在于有时吸入比较深,会增大取钩难度,这是用小了的优缺点。要么你就把钩放到更大,3至7号之间。放到这么大有一个优点就是鲫鱼吃了钩就吐不出来了,也间接增加打中概率,劣势在于小鲫鱼吸不进去,往往空杆率会比较高。这就是钩的两个极端,希望钓友们根据当时钓场鱼情及时选用适合当时鱼情的钩,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篇叙述的一些用杆,用漂,用钩我个人做钓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各位钓友。感觉不错的也可以给小刘点个赞,点个关注!谢谢大家!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大鲫大鲤,渔获满满,钓得过瘾,玩得开心!
综合漂,底钓漂,行程漂的区别,野钓鲫鱼该用哪种浮漂鲫鱼是野钓常钓的一种鱼,先不说鲫鱼有多大,钓它可比钓其他鱼类有意思得多,甚至有钓友说,野钓没有鲫鱼好像失去了快乐。虽然说钓鲫鱼没有鲤鱼草鱼等鱼类困难,不过想要钓好鲫鱼,垂钓的一些技巧和知识也应该掌握。经常有钓友问:野钓鲫鱼该用哪一种浮漂好,区别又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来讲讲野钓鲫鱼该如何选择浮漂。
野钓鲫鱼
钓鱼所用的浮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综合漂、底钓漂、行程漂,这些浮漂都是可以用来钓鲫鱼的,但要结合水域环境和鱼情进行合理选择,因为它们的作用存在一定区别。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所在水域是否走水,所用的饵料轻重,鱼竿长度等,都关系到这些浮漂的选择,都能用,但得看你怎么用,没有哪一种浮漂能胜任所有鱼情和水情。
1、综合漂
综合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顾及全面的浮漂,既可以用来钓鲫鱼,也可以用来钓其他鱼类,但钓友们大多只会用综合漂来钓中大个体鱼类,它可以钓鲫鱼,但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综合漂自身重量大,吃铅量大,用来钓这些小个的鲫鱼就明显过于笨重了,除非河道有走水或者在使用长竿,需要一定重量的铅坠,那么综合漂才能发挥它钓鲫鱼的优势。
综合漂
2、底钓漂
底钓漂是钓罗非鱼、土鲮的一种专用浮漂,它的特征是漂肚细长,漂脚较短,有着入水翻身快,信号灵敏的优点。相比综合漂,野钓鲫鱼底钓漂比较好用,没有季节限制,且在小鱼多的时候很好用。底钓漂对鱼情没有要求,什么样的鱼情它都能应对,但有个缺点,遇上走水很容易走漂,因为漂身过长的缘故,和水的接触面大,只适合在静水使用。
底钓漂
3、行程漂
行程漂是钓鲫鱼最常用的一款浮漂,特征为漂身短圆,漂脚和漂尾都较长,也被大家称为枣核形浮漂。其实行程漂的定义只存在黑坑,野钓鱼上浮接口很少的。大家使用行程漂野钓鲫鱼,主要看重它自重轻,容易抓住微弱鱼口,在面对不同鱼情都能很好应对。行程漂在冬季天冷的时候使用较多,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使用,不过比起底钓漂会逊色不少。
行程漂
其实野钓鲫鱼哪种浮漂都可以用,不能说以上三个哪一个更好,非得较真的话,那真的不好选择,只要围绕一个自重轻吃铅量小为基础,哪种浮漂都可以用来钓鲫鱼。鲫鱼本身不大,吃饵也相对温柔,要是使用吃铅过大比较笨重的浮漂,鲫鱼的轻微吃口很难体现出来。野钓鲫鱼,一般用1.3到两克吃铅的浮漂较为合适,当然得根据所用鱼竿的长度,还有水域环境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野钓鲫鱼这样调漂简单又好用,一吃就出信号,命中率蹭蹭上涨经常有钓友问:野钓鲫鱼是调五钓三好还是调四钓二好?
实际上两种调法区别并不大,野钓差个一目半目的真不算啥事,而且这两种调法钩饵在水下的状态也是差不多的。
这个季节,鱼活性好、吃钩也凶,说实话你只要把它诱到窝子里,怎么调都好钓。天气凉了,可能需要调低点钓低点,让鱼更好入口,这也是钓鱼圈公认的做法。
但今天我说的这种 *** ,一年四季可用,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杂鱼闹窝、抵抗走水,非常适合钓野生鲫鱼。
为了避免浪费大家时间,先把这种调法说了,知道的就不用往下看了,此 *** 就是比大跑铅更灵敏一些的小跑铅!
有些钓友会把小跑铅和大跑铅混为一谈,甚至怪我们这些钓鱼作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实不然,这两种调法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灵敏度却不在一个档次。
大跑铅是最钝的,而且理论上可以钝的没有底线。
什么叫大跑铅?铅坠到底就是大跑铅。比如吃铅1克的漂,你用2克的坠,就能让铅坠到底,当然了,用3克的坠也可以让铅皮到底。
所以如果你想钝点、更钝点,只要加大铅皮的重量即可,铅坠越大就越钝,一克两克鱼还能拉动,三克五克也能勉强出信号,但挂个秤砣那么大的,鲫鱼肯定就拉不动了。
相比大跑铅,小跑铅要灵很多,因为小跑铅还是需要调漂的,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是子线完全躺底,八字环触底。
小跑铅状态下,钓组的重力只比浮漂的牵引力大一点点而已,虽比正常调法钝,但比大跑铅灵太多。而且“比正常调法钝”这句话还得打个引号!
小跑铅的调法很多人都知道,也在用,但你们的用法有问题,可能你们自己也知道,只不过不在意而已。
小跑铅是需要不带钩调漂的,不带钩调到平水,然后挂上钩子和饵料,钓1~3目就行,钓目越少就越灵,但野钓有小鱼、水底可能还不平,所以钓一目就算了,钓二三目比较好。
到这里为止大家的操作应该都没啥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答案在子线上。有的钓友真的太爱用长子线了,也不知道是从哪学的,野钓钓个小鲫鱼动不动就是二三十公分长的子线。
正常调漂,用长点的线就算了,但小跑铅大跑铅都是需要配短子线的,有些钓友却不以为然,或者是稍微改短了一些,从30公分改为20公分,从20公分改为15公分,仅此而已。
我就这么说吧,无论大跑铅还是小跑铅,子线的长短对信号的显示真的非常重要,子线越长损失的信号就越多,太长了,可能压根就不给信号了。
一般情况下,跑铅钓鲫鱼用七八公分的子线就行了,遇到天冷、口弱等情况你可以再缩短。别怕子线太短影响鱼吃钩,参考朝天钩,鱼钩和坠都连在一起了,鱼不是照样上吗?这样还更灵敏!
还有鱼钩的问题也值得一谈,理论上说使用虫饵要比使用商品饵采用的鱼钩更大,钓钝要比钓灵使用的鱼钩更大。
但现实中就得根据情况来看,比如你本身就是个爱用大钩的人,那么鱼钩可以不调整,而喜欢用小钩的人,可能就需要放大好几个钩号。
钓鲫鱼的话,用商品饵,大家可以考虑用细钩条的袖钩、溪流钩一类,钓钝了我觉得带倒刺好点。比如袖钩,你用个三四号没啥问题,饵料多加点拉丝粉,附钩久一点。
用蚯蚓红虫这一类,可以用钩条粗一点的,比如伊豆、海夕等,像海夕的话五六号都没问题。当然,这个也看你针对的是多大的鲫鱼。
总有人问伊势尼钓鲫鱼行不行,反正法律没规定不行,道德上也没约束,你要愿意肯定可以用,只能说我是不用的,我觉得钓鲫鱼钩条越细越好。
调漂 *** 讲了、子线长度讲了、鱼钩也讲了,接下来再说说让信号更大的几件事,之一个就是用漂尾尽量细的浮漂,第二个就是用吃铅小一点更好还是细长身的浮漂,第三就是把线号放细。
还是那句话,钓鱼没有人规定必须得怎么做,大家非要用粗线大漂也没事,只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使用细线、小漂、细漂尾信号会更大!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很大的信号,比如现在这个季节,鱼活性很好、吃钩力度也强,加上小鱼还闹,追求极致灵敏可能会自讨苦吃。
所以细线、小漂、细漂尾这三件事,你可以放到冬天、鱼活性差了、吃口弱了再去考虑。
其实今天说这个小跑铅钓法也是考虑到杂鱼的问题,包括走水,小跑铅不能完全避开杂鱼,但钩饵至少比正常调漂下落速度更快点,子线完全躺底也确实能稍微过滤一些小鱼口。
最后再说说正常调漂和小跑铅的区别,除了钩饵状态的不同,还有就是给口的信号。正常调漂,大部分主打的是之一入口信号,也就是鱼把钩饵吸入嘴里的那一个动作,还有一部分是鱼吸入钩,转头的动作。
而小跑铅钓法是过滤了之一入口动作,主要抓的是鱼吃钩后抬头的动作,这还是子线比较短的情况下,如果子线很长,那就鱼吃钩后抬头的动作也会被过滤,要等鱼刁着钩饵游动了浮漂才有信号。
所以说我前面建议大家用很短的子线,抓口方面主抓顶漂,上顶过程中可抓,顶个一二目后停住了也可以抓。子线越短,顶漂信号越多,子线若是长了,可能顶漂信号就少了,又变成顿口为主了,但这种顿口其实已经是死口了!
文章就写到这了,有钓友可能会抱怨文章写长了,明明“小跑铅”三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非要扯一大篇文章出来。
其实说详细是为了照顾新手,也是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小跑铅的特点及和其他调法的区别,如果不说清楚,有的人依然认为子线长点短点没关系,依然会和大跑铅弄混。
最后感谢大家收看,文章有帮助希望帮我点个赞、关注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