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是水产业践行生态养殖理念的典型代表,实现了种养和谐,不仅让资源得到了更大化利用,而且利于获得多元效益。本文对“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结构形式、技术特点、效益等进行分析,以期能更有效地推广和发展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详情如下:
一、“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结构形式
“鱼菜共生”模式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将养鱼和种菜两种本无关联的农业类型进行科学融合,利用二者生物特性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是一种对于传统农业模式的伟大探索和革新。“鱼菜共生”模式的更大优势是养鱼无需换水、种菜不必施肥。这种模式采用大棚技术,在大棚内建设养鱼池,在结构上表现为池面种菜、菜下养鱼。鱼池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是水区,用于养鱼,上层是温室,种植各种蔬菜。养鱼池安装了特殊过滤器,过滤器的细菌将鱼粪里的氨基盐转化为硝酸盐,富含硝酸盐的水被水泵抽起来灌溉温室里的蔬菜。该模式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和磷需求较高等特性,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达到鱼菜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该模式适合多种类型的蔬菜和鱼种共生,可充分体现资源利用更大化和效益更优化。
二、“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
“鱼菜共生”模式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现。这种模式的主要技术特点表现为绿色环保、经济实惠。首先,该模式下利用大棚生产温度、湿度、光照、水源等生产要素的可控性,能为鱼菜种养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利用鱼类产生的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丰富的养分,减少肥料和药物的使用量;而蔬菜采用无农药的绿色种植方式,可以优化水质,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种利用生物特性创造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了无土栽培和绿色环保。其次,因为蔬菜无需施加药物,鱼类也无需投放大量饲料。鱼与蔬菜可在大棚内实现长期规模化经营,而且建设成本不高、无需反复建设。所以,这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
3、“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效益
“鱼菜共生”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养殖和种植模式有着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将两种农业类型进行综合发展,不仅能获得健康鲜美的鱼类,还能收获绿色环保的各种蔬菜,从而获得更大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首先,“鱼菜共生”模式可提高蔬菜产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鱼菜模式能实现蔬菜667 m2产量平均提升12%,蔬菜年产量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增长2倍。例如,空心菜、豆芽、生菜、白菜和豆尖等蔬菜品种667 m2产量基本在750 kg以上,并且这些蔬菜品质纯正、绿色健康,能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样,该模式下养出的鱼不仅健康鲜美,而且产量极高,相比普通养殖鱼有较大的市场优势。
其次,“鱼菜共生”模式能有效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资源浪费,提升经济效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用该模式养鱼可节约水电成本约30%,养鱼的日补水量相比传统养殖节约45%,节省农资投入约50%。该模式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作用。以空心菜为例,对其蔬菜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可知,每1 kg空心菜可以消纳1.45 g氮和0.30 g磷。另外,该种养殖模式可有效改善水质,使氨氮含量降幅达50.6%,养殖病害降低7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
再次,“鱼菜共生”模式能减少养殖空间的资源量,实现利用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更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能更好地满足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其生活品质。该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食源,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最后,“鱼菜共生”模式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农业结构。现代农业讲究的是高产高效、绿色健康,是当前我国 *** 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点要求内容。相对于传统农业形式,“鱼菜共生”模式优势明显,建立了一套立体循环的种养模式,将非相关产业联结成正相关产业,突破了传统农业模式的限制,在农业资源的空间利用上、农产品发展结构上以及农业效益上都是一种革新。通过扩大化推广这类种养模式,将更多的农业产品进行科学配合,可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引领我国农业结构的根本性改善,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规模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
四、总结
“鱼菜共生”模式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综合养殖模式,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创新型生产模式。不仅能促进资源的极致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经营者获得更大的利益价值,同时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农业经济实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不断开发、不断创新与之类似的新型农业模式,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环境改善、加强农业经济优化,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烟台优品 | 鱼儿肥、蔬菜香!烟台鱼菜共生形成小型生态系统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生长板上的蔬菜碧绿青翠。
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3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宋秀英 摄影报道)养鱼不换水而鱼类能健康成长,种菜不施肥而蔬菜口感更好。这样新奇的鱼菜共生模式,在烟台蓬莱盘中参生态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成功实现。
“鱼菜共生其实就是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农耕模式,用养鱼的水种菜,用菜的根系过滤水,过滤后的水再养鱼,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3月24日,蓬莱盘中参生态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于佳强解释说,鱼肉没有土腥味,蔬菜能“吃出小时味儿”,这种可以自证有机的种养模式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农场年生产蔬菜产值40万元左右,鱼类产值16万元左右。
省工省力循环利用
养鱼池里,鱼儿活蹦乱跳,激起阵阵水花;生长板上,蔬菜碧绿青翠,一片勃勃生机。
在蓬莱盘中参生态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记者见到了这种鱼菜共生的场景,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系统,通过水泵将养鱼大棚鱼池里的水抽到蔬菜大棚的菜池里,然后再流回鱼池,一直不停地循环。
于佳强说,在循环过程中,需要加入硝化细菌,分解水体里的鱼粪和饵料残渣,使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植物的根系在水里纵横交错,充分吸收分解后的养分,过滤水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然后再流回鱼池,帮助鱼类健康生长,让鱼、菜、微生物三者和谐共存,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简单说,就是鱼粪和投喂的饵料残渣,经发酵后为生长板上的蔬菜瓜果生长提供各种营养成分,再由蔬菜根系吸收净化循环回养殖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他说道。
正是这种循环利用,实现了省工省力的目的。每周只需补充约5立方米水,用水泵抽20分钟左右,就够一周的蔬菜吸收和阳光蒸发了。
省工省力的优点,还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在鱼菜共生模式中,菜苗被一棵一棵种在种植篮里,悬浮于水面,所以不会长草,对比常规农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日常管理两个人就够用了,种菜和收菜的时候可以临时雇佣本村的闲散劳动力。”于佳强说。
绿色有机风味十足
清香、甘甜、筋少、水足,与普通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芹菜风味十足,吃完后口有余香。
“这里的蔬菜都是绿色有机的。因为系统里有鱼,我们不能、也不敢用农药化肥,所以生产出来的蔬菜是真正的绿色有机蔬菜。”于佳强说。
他告诉记者,鱼粪是所有动物粪便里养分最全面的有机肥之一,而在鱼菜共生模式中,所有的蔬菜养分都来源于水体里的鱼粪和饵料残渣。这也意味着,蔬菜全程以鱼粪为养料,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肥料。“通过三年多的种养,已经验证了一个鱼池供养8个菜池,养分足够。”于佳强说。
此外,鱼菜共生模式不用、也不能打农药。“因为水里有鱼,也不敢打农药,万一鱼出现了问题,整个系统都会崩溃,这也是我们鱼菜共生可以自证有机的一点。”他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全部种在水里,地面也全部硬化,隔绝了害虫的繁殖。通风口全部架设了防虫网,害虫不会轻易进到棚内,即使进来了也是个别的,人工清除就可以,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
零污染的鱼菜共生模式也做到了低碳环保。鱼菜共生模式不对外排放任何废物,水常年循环,只需要每年清理一次菜池里沉淀的鱼粪即可。不过,这些鱼粪已经完全发酵,对果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肥料。
线上下单线下直发
目前,农场有10个大棚,其中1个养鱼大棚,8个蔬菜大棚,1个黄蟠桃大棚。经营的蔬菜产品有生菜、头菜、花菜、甘蓝、韭菜、苦菊、西兰花、西红柿等品种,鱼类有鲂鱼、鲤鱼、中华鲟、鲤鱼四种。
于佳强说,因为所有蔬菜养分都来源于鱼粪,加上全程在水里栽培,所以口感特别好,客户嘴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因为水质好,又是全程高暴氧,逼迫鱼儿在水里不停游动,所以鱼肉质紧致口感非常好,味道鲜美,没有土腥味。
在好味道的基础上,线上、线下结合,创新营销方式。“我们建立了‘鱼菜共生’家庭农场微信群,及时推送销售信息和线下活动。接到订单后,‘时时鲜’货车农场发车直达蓬莱城区,之一时间送货上门,确保客户收到最新鲜的农产品。”他说,目前,合作社年生产蔬菜的产值在40万元左右,鱼类的产值在16万元左右。
下一步,农场将适当增加餐饮和旅游业态,让顾客在农场就能品尝到放心产品,还能让孩子自己动手采摘蔬菜,了解新型农耕模式。依托附近温泉,增加游玩场地,让游客喜欢来、待得下、留得住、还想来,做成一个袖珍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在此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更高效益,为周围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为村集体带来更大收益。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浙江德清:鱼菜共生管护忙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在发展智慧农业过程中,积极推广鱼类和蔬菜共同种养的生态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即通过水循环系统将养鱼产生的粪便等微生物进行分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管护无土栽培的蔬菜。(无人机照片)CICPHOTO/王树成 摄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管护无土栽培的蔬菜。(无人机照片)CICPHOTO/王树成 摄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管护无土栽培的蔬菜。CICPHOTO/王树成 摄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管护无土栽培的蔬菜。CICPHOTO/王树成 摄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查看澳洲宝石鲈长势。CICPHOTO/王树成 摄
↑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检测鱼菜共生池的水质。(无人机照片)CICPHOTO/王树成 摄
编辑:黎颖
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台湾“农三代”打造“鱼菜共生7.0”在大陆发展智慧农业中新社重庆10月26日电 题:台湾“农三代”打造“鱼菜共生7.0” 在大陆发展智慧农业
作者 张旭
皮肤黝黑,满脚的泥,腰间挂着大水壶,两部手机不断有 *** 进来……近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的“鱼菜共生”基地施工现场,台湾“农三代”赖拉汗忙碌着。历经多年试验、数月打造,300余亩基地初见雏形,正待投放鱼苗。
图为10月19日,航拍初见雏形的“鱼菜共生”基地。(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我‘登陆’近20年,早年在大陆开物流公司,为我现在实现农业梦打下了基础。”赖拉汗成长于台北,父亲和爷爷均从事农业研究。受家庭影响,他对农村农业发展颇有想法。经多年探索、实验,赖拉汗决定用“鱼菜共生”项目投身乡村振兴。
图为10月19日,在“鱼菜共生”基地的鱼苗孵化区,工作人员正在给鱼苗喂食。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在赖拉汗看来,“鱼菜共生”具有从1.0到7.0的七个不同版本。其中,1.0是鱼和菜在一起,模式较老,盈利困难;2.0是鱼和菜分开,形成生态系统,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达到和谐共生;3.0则优化了鱼和菜的比例,提高了鱼或菜的养殖(或种植)密度;此后的版本则在智慧农业、密度等方面不断突破。
早年,赖拉汗在重庆开辟8亩试验场,进行多种鱼类高密度养殖,并在鲈鱼、黄辣丁等鱼类获得成功。迄今为止,他拥有23个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个,应用型专利20个。
图为10月19日,“鱼菜共生”基地里即将完工的蔬菜种植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今年3月,更大规模的“鱼菜共生”工程正式启动。按照预计,整个项目占地1600余亩,分多期推进,一期占地300余亩,其中75亩用于养殖鲈鱼,其余区域用于鱼苗孵化、种菜、种植牧草等,一期可实现年产鲈鱼350吨,加上牧草、菜的产值,预计年入近2000万元人民币。
“鲈鱼基本不愁销路。”赖拉汗说,仅重庆每年就有数万吨鱼类的消费订单,鲈鱼更是供不应求,需要从其他省份进货。此前,他试验场的鲈鱼已进入当地商超,获消费者好评。
“扎根”农业多年,赖拉汗非常看好大陆的乡村振兴。“ *** 用心程度很高,不仅给予了很多政策补贴,也实实在在地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举例,基地的用地、用水、用人等得到了当地 *** 的大力支持,创业千头万绪,正是有了这些帮助,诸事才得以顺利推进。
图为10月19日,赖拉汗在“鱼菜共生”基地查看施工进展。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去年,大陆出台“农林22条措施”(即《关于 *** 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助力台湾农业人士在大陆发展。一年多来,赖拉汗已感受到这一政策的效力。他认为随着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胞投身大陆乡村振兴,实现更大作为。
这些年,赖拉汗也见证了大陆乡村振兴的历程,明显感觉投身这一领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以公司员工为例,以往90%以上员工是老年人,而现在年轻员工已近40%,且在不断增加,最近还招收了西南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项目方面,他的“鱼菜共生”也是跟多个乡村振兴项目竞争后,才获准入场。
图为10月19日,“鱼菜共生”基地即将投入使用的鱼类养殖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大陆的各种新兴事物也在为乡村振兴赋能。入驻伊始,赖拉汗就将基地的坐标写入各大地图软件,便民且起到广告效果;教员工在管护鱼苗时使用各类APP,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养殖;未来还将启动直播带货、研学等,进一步扩大销路、扩展经营。
“大陆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我们大有可为。”赖拉汗说,自己已决心扎根于此,还娶了一位重庆姑娘,婚姻事业同步推进。他希望更多有志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走走看看,若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智与力,投身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红利。(完)
鱼菜共生 生态种养2021年8月12日,工作人员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现代粮食产业园区鱼稻共生基地管护水稻。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积极推广鱼类和蔬菜、水稻共同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潘帅摄/光明图片)
2021年8月12日,工作人员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现代粮食产业园区鱼菜共生基地管护蔬菜。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积极推广鱼类和蔬菜、水稻共同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潘帅摄/光明图片)
来源: 光明图片
海归“新农人”玩转“鱼菜共生”助力乡村振兴手机是农具,直播是农活儿,这是“新农人”程玉姣的生活。
在领略过异国他乡的风景后,“95后”程玉姣逐渐明白,家乡才是值得自己一辈子去奋斗的地方。
2020年,太原市晋源区三家村打造“鱼菜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
就在这个项目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一场暴风雨突然从天而降,把程玉姣打蒙了。
危急时刻当地电力部门主动上门检查用电线路,为基地提供科学的用电技术指导,保障了基地的可靠供电。
在智慧电力的加持下,如今的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辐射推广到更多的农户家里。
记者:原勋
报道员:张敏、吴坚、苏锦钰
新华社音视频部 ***
甘肃成县创新传统农耕技术:“鱼菜共生”模式跳脱土壤束缚5月中旬,甘肃陇南成县陈院镇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中,休闲垂钓、餐饮住宿、果蔬采摘等,吸引游客体验。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 (刘玉桃 高展)5月中旬,走进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陈院镇梁楼村“鱼菜共生”种养殖基地,6个鱼池中鱼儿不时浮出水面进食,每个鱼池面积16平方米、深度2米。在鱼池旁边,种植草莓、蔬菜等,鱼池的水源源不断给蔬菜供给。
“在传统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成县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赵利浆介绍说,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种植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图为成县陈院镇梁楼村“鱼菜共生”种养殖基地鱼池。 高展 摄
“鱼菜共生模式跳脱了土壤束缚,直接使用鱼粪转化的养分来实现纯水培耕作,省水、省力,变废为宝,是对传统农耕技术的创新。”赵利浆说,“如果鱼池使用养殖药物会危及蔬菜生长,蔬菜种植时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导致鱼直接死亡。所以,鱼菜共生是一个自循环系统,具备天然纯绿色生产属性。”
2021年,成县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鱼菜共生循环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亩,投资350万元。将水产养殖与水培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生态设计,达到科学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这种“鱼菜共生”模式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鱼菜共生”循环养殖基地位,位于一家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中,由成县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是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餐饮住宿、动漫游乐和真人CS及户外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
赵利浆介绍说,除了满足钓鱼、吃鱼爱好者,该合作社的产业已覆盖周边农户403户1512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村集体和梁楼村农民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梦想。下一步,示范园将打造户外婚礼基地、室外火锅、节目演出、恐龙乐园等游乐项目,吸引游客。
图为成县陈院镇梁楼村“鱼菜共生”种养殖基地种植的植物。 高展 摄
成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是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的天赐宝地,是陇南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陇右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成县因时乘势,扬优成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色农业逐步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县陈院镇镇长马媛媛介绍说,今年以来,该镇主动打好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两张牌”,积极吸引各类要素和资源向该乡村聚集,吸引城市人口生产和生活就地消费转化,不断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完)
图为成县陈院镇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高展 摄
快来看鱼菜怎么共生……新鲜的时令蔬菜,正在生长的鱼苗,这一种一养两个完全不搭界的项目却被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在南漳县城关镇关庙集村一鱼一菜上下共生,为当地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
鱼和菜如何共生?原来,这是一种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鱼在堰塘里,蔬菜通过浮板生长在水面上。据了解,这种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让堰塘的利用率增加,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去年,南漳县城关镇关庙集村引进了该项目。以村里两处堰塘共15亩为实验基地,以堰塘面积的15%为比例投放浮板种植水生蔬菜或是中药材,首次的实验成功让他们对发展充满了信心。未来,他们将在全村26口堰塘1个水库进行推广,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近百万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李若水 | 通讯员:南漳台
编发:吕迪锐 | 编辑:杨豪雨
责编:何雯 | 审核:程钰
麻香辣香鲜香,久违的山东特色鱼菜“瓦块鱼”本人昨天下午在家一番料理,晚餐终于吃上了久违的“瓦块鱼”。儿子和媳妇评价甚高,外酥里嫩,麻辣鲜香。
十年前,在济南经十路历山路口有这么一家鱼馆,专营特色鱼菜,一家三口经营。父子俩做的特色鱼菜瓦块鱼,那叫一个绝!他们来自哪里,当时也没有细问。
在那家小店,我曾经请过单位里无数的酒友饭友。物美价廉,除了瓦块鱼,几款老鲁菜做得也是非常拿手,满意度相当的高。至今许多同事还记得这一口,说起这家小店依然津津乐道,久远的美食记忆。
有朋友说瓦块鱼是老济南菜,也有的说是鲁西南风味菜,特别是微山湖一带最擅长做这道菜。只可惜小店十年前就换了老板,鱼馆也变成了所谓综合类酒店,再也不想去了。好在前些年本人“自学成才”,渐渐掌握了这道菜的 *** 技艺,想吃的时候就自己做。
近日朋友聚餐,餐桌上探讨餐饮酒店究竟是环境重要,服务重要,还是菜品重要?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十年前那家小店,想起了那款久违的瓦块鱼。源此感慨,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说就餐环境,热情服务尽管重要,但相对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菜品好,物有所值,能给食客带来舒适美好的体验,让食客有“念想”才是硬道理,才是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根本所在。同时菜品有特点,还可以成为食客诚邀他人前来就餐的“由头”。
瓦块鱼 *** 料理分几个步骤:
1、选择鲜活的草鱼,尽量选份量重一些的,肉质肥美。
2、去除鱼头,鱼排,用刀将片出来的鱼肉切成条状。
当然鱼头、鱼排可以做鱼汤,也可以按同一步骤做成瓦块鱼。一般鱼馆里都是一块做,然家庭料理往往人少胃口有限,炒锅也小,一块炒制影响菜品效果,故鱼头鱼排就派了其它用场。
3、鱼肉加盐提前入味,用鸡蛋液、淀粉、面粉给鱼肉提前上浆。
4、油温九成热时改小火,鱼肉入油炸制自然卷曲至瓦块形状,至外酥里嫩成熟时出锅。
5、锅内放少许底油,将提前备好的姜片,辣椒,花椒煸出香气,然后将炸制好的鱼块倒入。为避免鱼肉破损,不建议用炒勺或铲子翻炒,用手颠勺炒制为宜。
6、翻炒片刻后放入白芝麻,再次翻炒尽快出锅,然后将香菜段撒在成品鱼菜上上桌。
菜品特点:此菜视觉味觉丰富,上桌后麻香辣香鲜香弥漫,令人食欲大开,为家庭饮食凭添喜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中国最知名的7种鱼菜,在你心中是如何排名的呢?鱼是中国人最常食用的海鲜,没有之一,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小吃鱼长大的,所以我们对鱼菜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从小到大,我们吃过无数次的鱼,也见识过很多不同种类的鱼菜,那么你有想过将它们在心中做一个排名吗?
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下中国最知名的7种鱼菜,看看你是如何将它们排名的。
①红烧鱼
这里的红烧鱼是指家常红烧鱼,属于最常见最普通的鱼菜,小时候之一次吃鱼基本上就是妈妈做的红烧鱼,所以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②酸菜鱼
作为近年来在全国爆红的川菜之一,酸菜鱼和米饭搭配在一起,已经逐渐从一道菜转变为了快餐,成为众多白领解决午餐的更好选择之一。
③水煮鱼
作为知名川菜之一,水煮鱼在川菜馆点单率非常的高,吃一口,香、辣、麻的味道会充斥着整个味蕾,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川菜的美食之一。
④糖醋鲤鱼
它是鲁菜中的经典菜品之一,是宴会上必不可少的名菜。糖醋鲤鱼充分发挥了鲤鱼肉质又肥又嫩的特质,让人们吃起来非常的爽口,回味无穷。
⑤剁椒鱼头
作为最出名的湘菜之一,剁椒鱼头深受各地人民的欢迎,因为鱼头的鲜嫩和辣椒的辣味相结合,让它看起来就非常的有食欲,吃起来更是满口留香。
⑥清蒸鲈鱼
它是广东的传统特色美食,通过蒸的方式将鲈鱼的味道和营养充分的发挥了出来,鲜、嫩、爽、滑的特点让鱼肉吃起来非常的香,欲罢不能。
⑦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是苏州非常著名的一道传统佳肴,吃起来口感鲜脆。人们通过剔骨、雕花、油炸等工序,将桂鱼的形状 *** 为松鼠模样,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看完这7种最知名的鱼菜,你们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想立马品尝一下呢?先别急,先将它们做一个排名吧,看看有没有人和你品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