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槐树 *** ,黄槐树能种院子里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9 0
最常见的园林植物国槐,为何有民族凝聚力?

#生活好物分享家#

槐树原产于中国,为区别原产于北美的刺槐,特称其为“国槐”。槐树寿命极长,树冠浓密,槐荫下常常呈晦暗色,有种神秘感,《说文》称:“槐,木也,从木, *** 声”。 *** 在古代绝非贬义,人们崇拜槐树,相信其是可沟通人与 *** 神的一种媒介,如《天仙配》故事里,仙女和董永二 *** 结成良缘便是请槐树来做媒的。


《周礼·秋官》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槐九棘,三公九卿各站立其下,“三公”为众臣之首,是指3个最 *** 职太师、太傅、太保。因三槐树下为“三公”位置,后以“槐棘”喻三公九卿,以“三槐”喻“三公”。《宋史·王旦传》载:北宋初,兵部侍郎王祐遭贬后,亲手在山东聊城莘县院中种植3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必定有担任三公的。”后其次子王旦(957—1017年)果然为宋真宗朝宰相。于是构筑“三槐堂”成了“三槐王氏始祖”。苏轼还曾写《三槐堂铭》为之大唱赞歌:“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槐”,怀也,含望怀之义,国人遂选择槐树作为社树;而立于槐树之下,可有助于怀念故人,面向未来。《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有所爱槐,令吏守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醉而伤槐者,且加刑焉。”汉、唐以来,槐树是宫中必植之树,有“宫槐”“守宫槐”之称。汉朝皇帝宫殿称为“槐宸”,官衙称“槐衙”,长安城的行道树尽植槐树,称“槐路”;南朝梁元帝《长安道》诗云:“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说明南朝道路也为槐路。唐长安宫城天街行道树仍选槐树,王维《送邱为往唐州》诗有“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之句,韩愈《和李司勋过连昌宫》诗有“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后尘”的句子。

今西安临潼和长安仍有2000多年的汉槐,也多有隋槐、唐槐、宋槐;北京的槐树之王,位于怀柔雁栖镇柏崖厂村,树干周长7.5m,树龄已达2000年,弥足珍贵;太原晋祠仍可见古老的隋槐和唐槐;扬州的何园,即是在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改建的,槐树仍是园内主景。北京国子监现存古槐古柏40余株,距今已700多年,其中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最著名。

农历四月时逢梅雨季节,被另称为“槐月”。槐树秋七月开花,故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谚,意谓举子到了秋天,就要收心读书,以备来年应试。槐花很早就用作染料,而且染出来的色彩亮丽,多年不褪色,很实用。中华书局1962年版《中国染料史话》载:“栌木叶、黄檗、地黄、槐花、荩草、姜黄……等等,都可以染 *** ”。槐叶可食,杜甫便有“槐叶冷淘”之诗作菜谱传世。


天下最知名的国槐,莫过于山西省洪洞县贾村的“大槐树”了。元朝末期,朝政 *** ,连年天灾,民不聊生,最终导致红巾军 *** ,战乱纷争,人口锐减。据《明史》《明实录》等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从山西往全国各地 *** 共计18次之多,是明代的一处 *** 外迁基地。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 *** 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清朝以后,海外游子大量增多,国槐因寓意“怀念家国”而备受海外游子青睐,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

讲国槐,必不可缺“鉏麑【chúní】触槐”典故。春秋晋国执政(相当于今 *** )、中军元帅赵盾(?—前601年)屡次劝谏晋灵公(前620—前607在位)德政,灵公不胜其烦,竟派刺客鉏麑杀赵盾。某日凌晨天色未亮之际,刺客潜入赵家,门已敞开的卧房内,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的赵盾;因时辰尚早,正和衣坐着打盹儿。刺客窥罢感叹:“时刻不曾懈怠国事,真乃百姓靠山啊。 *** 百姓的靠山为不义,背弃国君的指令是不忠;但必须要在这两者中选其一,取义还须尽忠?”刺客待艰难抉择之后,决意捍卫正义和良知,竟一头撞死于赵家院内的槐树下。壮士选择如此方式,是向 *** 的国君做出的 *** 。


还有一个成语“南柯一梦”,出自唐代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传》,讲述了隋人淳于棼【fén】一日大醉,恍惚中被2位使者接往“大槐安国”。槐安国国君器重于淳于棼,因治国有功,深受百姓爱戴,朝中广结人缘;国君将女儿金枝公主下嫁于他,使其在槐安国享尽荣华,一时极盛。后国遭入侵,淳于大败,得王赦免。随后,公主染疾不治而亡,淳于痛心疾首,乃称病辞官,王再遣使者送其出槐安国。原来所见“槐安国”竟是院南一棵大槐树下的蚂蚁国,一切皆梦!

古诗六首谈谈黄荷花的来历:浅白轻黄两未分,敌尽千花百草春


珍品黄荷花古诗六首:开向秋江谁比貌, *** 人何用更餐英

荷花原产我国,这种水泽植物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经历了地球数次灾难,顽强在我国的水泽地带存活。正是因为是古老的遗存,所以在人工种植和干扰之前,在广大的水泽地域,往往荷花都非常类似,比如一个区域是粉色的荷花,那么数十里甚至数百里都是同类型的荷花。它们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母本。

荷花靠莲子和藕根繁殖,所以当一个区域荷花盛开时,有一种花朵类似的壮观,象征家族的繁茂。所以古诗有,同心莲的称谓,这种同心莲,是广义的,是指的荷花产自一个家族,同根,花开近似,宛如兄弟姐妹家族同心。古代看中人口的增殖和延续。荷花旺盛的生命力, *** 家族繁荣荫蔽。所谓开枝散叶,连绵不断,最形象的是荷花。

那么谈这么多,是来谈黄荷花的珍贵和稀少。

由于荷花生长的稳定 *** ,一片荷花,大约需要十万年或者几十万年,才能逐渐产生适合在某一区域生长的颜色。

比如唐朝白居易在长安和家乡,往往看到的红色或者粉红粉紫的荷花多。他40多岁从京城贬谪江西九江做地方官,在庐山,发现这里的寺庙种植的是纯色的白荷花,深感惊讶。但是从荷花的植物特 *** ,也能够理解。这是原始荷花在九江水泽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品种。白色的荷花更香,想必是荷花为了适应这里山地气候,形成的。所以他很想将白荷花移植到长安。但是当时长安的审美,流行紫色和红色,也就是各地的荷花品种,紫色红色的荷花早已经落户京城。

十年之后,白居易到杭州和扬州,再次看到这里的野生的白荷花,这种白荷花比九江还好看。那么这里的白色荷花来源于哪里呢?从地理上看,来源于福建。那是上古荷花的另外一处遗存。

晚年白居易致力花卉的推广种植,将江南的白荷花引进长安。

那么白荷花和黄荷花有什么联系呢?

唐朝一定在某个地方,有黄的荷花。只是这种荷花由于交通和审美,没有太多人知道。

而且通常 *** 的花朵,都有着秋天开的习惯,耐寒,吸收秋天太阳的光,可以约略知道,这种荷花生长在高纬度的山林水泽,有人肯定见过,但是白居易没有见过。白居易是园林专家,但是他不是徐霞客那样的旅游人士,白居易在于到一个地方,尽力研究当地的花卉,所以黄荷花和白居易没有缘分。

到了宋朝,宋朝和唐朝在花卉种植和欣赏上有两点不同,一种主流更高档的审美,不是红色紫色,而是象征帝王和富贵的 *** ,金色,二是花卉有着巨大的文化市场,宋朝 *** 行四季种植簪戴欣赏不同的花卉,这些需求无疑推动了花卉新品种的发现和人工栽培。

举几个例子,黄牡丹是宋朝培育成功的,姚黄牡丹欣赏盛行于宋朝。

腊梅是宋朝从深山发现,并且流行都市的,原始名称叫作黄梅。

宋朝人喜欢 *** 和 *** 的花,黄葵,黄杏,银杏,菊花,腊梅,黄瑞香,都是宋人的挚爱。

那么,在唐朝名不见经传的 *** 荷花,也被人们留心发现并且引种。

这是时代的审美,让黄荷花走进都市的水塘庭院。

且物以稀为贵。


“浅白轻黄两未分,飞来人世作朝云。

天教细雨常遮护,留得清香数日闻。”北宋 · 韩维《 黄莲花 其一 》

韩维北宋中期宋真宗时期人,他看见过盛开的黄荷花。

那黄荷花,和白荷花颜色近似,是那种淡淡薄罗一样的浅 *** 。

黄荷花成片 *** ,仿佛是天上早晨的黄云,落下人间。

更好看的是雨中的黄荷花,不仅姿态婀娜高贵,更有一种特殊的芬芳,几天不散。

那么植物的花卉有素净和艳丽之分。

通常艳丽的花朵,靠色彩吸引蜂蝶和动物,前来摇曳授粉。但是素净的花,格外用香气保证物种的繁殖和延续。

所以他说黄荷花香,是准确的。


“只将萧洒与温醇,敌尽千花百草春。

欲赋清诗写深愿,却疑潜笑白头人。” 其二

浅 *** 比白色柔和,在宋朝是温柔富贵的颜色。

黄荷花静静 *** ,那水中洒脱的姿态,那颜色的富贵温和,赛过了春天里的百草千花。这是将 *** 的荷花隐喻黄牡丹,所谓天香国色。

我打算用清丽的诗来写黄荷花,我打算许下荷花一样的愿望,但是看见黄荷花端庄温柔地 *** ,仿佛淡淡在笑。

它在笑什么呢?是它的大气潇洒,仿佛嘲笑白发的诗人没见过世面吧。

高贵的 *** 荷花,不是悲秋的人,能够领略那种风露中的低调和淡然美。

这也暗示了,黄荷花多开在早秋,比其他荷花的花期晚。你的中年,是我的青春,我虽然来迟,并不伤感,没有你们世人的年华秋悲。

“一水盈盈 *** 时,六铢衣薄透冰肌。

临川已没龙丘远,辜负芳妍乞好祠。”其三

诗人看到了最清丽的 *** 荷花, *** 在一片水中。

那黄荷花花瓣,远看像纱衣一样轻盈。六铢衣,是指的 *** 中的仙衣,但是后来往往是指的修道穿的 *** 的衣裳。

他在这里,将黄荷花比作仙袂飘飘的道家仙子。

真是可远看不可亵玩。而且是带着虔诚和尊重去看它的仙意。

不知道为什么钟爱黄系的宋朝人为什么没有广泛种植黄荷花。

或者还是因为这是野生品种,在莲藕的和莲子的品质上逊色早已经存在白荷花红荷花。

中国人的审美,往往也颇现实,又要好看,又要好吃。

不过 *** 荷花作为珍品,还是保存下来,当然非常小众。




"水花分别种,红白敢争妍。

南国灵根老, *** 正色鲜。

宫妃重入步,院吏误相传。

安得濂溪种,移来共岁年。" 明 · 朱诚泳 《咏黄莲花》

朱诚泳是谁?是明朝宗室,世袭秦王。不过在明朝,这些世袭的藩王不能参与军政,但是朱诚泳兴办学校,致力教育,被称为一代贤王。所以在他府上能够看到黄荷花,是正常的,或者是下面地方官员的进贡,或者是皇室得到珍惜品种,赏赐给了他。

*** 的莲花是荷花中奇异的品种,黄荷花开时,红白荷花都黯然失色。

当南方的荷花都已经凋谢时,黄荷花开得正好,色彩鲜明。

黄荷花之美,仿佛盛装的宫廷妃子,端庄却摇曳,而这里的人,都误会这是历史上潘妃的步步金莲。也就是人们都说这是金莲花,但是被博学的朱诚泳否定了。

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宠爱潘妃,又笃信 *** ,在宫殿的地面铺设金色莲花的地砖,让爱妃行走在上面,从此金莲是个 *** 的词。作为大明秦王,怎么会接受这样的说法。

黄莲花, *** 着宫廷的清贵,至少 *** 他的清且贵。

所以他说,我要将它种植在书院里,黄荷花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又有他身为秦王的那种的贵重。早秋开花的黄荷花,象征大明永恒。

“芙蕖异种擅轻盈,宛在 *** 弄色明。

日莹缃云香雨过,月移金井露华清。

似随西土毗卢现,不逐东昏顾步生。

开向秋江谁比貌, *** 人何用更餐英。”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黄荷花 》

这是明末清初彭孙贻写的黄荷花、显然这是庭院移植的黄荷花,且就开在院子里的池塘中。

黄荷花开始,色彩娇嫩鲜明,被月光照耀更加圣洁。

仿佛卢舍那的佛容佛光,端庄优雅,绝对不是萧宝卷的步步金莲。

如果这种荷花开在汨罗江上,屈原就不会吃菊花的落英,因为黄荷花看起来更有仙意和食补的效果啊。

我很怀疑他的黄荷花来自朱诚泳的王府,因为遣词造句,都有朱诚泳的痕迹。

“几度江南唱采莲,秋容疑在洞庭船。

临波檀晕双文浅,坐蕊蜂王一色妍。

全学道装浮太乙,可随仙掌削金天。

菊衣更觉婵娟甚,制芰灵均更惘然。”其二

我曾经到过江南,看见过无数次荷花盛况,但是黄荷花还是之一次见,那淡淡 *** ,仿佛像洞庭秋色。

那黄荷花花是黄的,蕊也是黄的,蜂王进入黄荷花里,都浑然一色。

这是谁穿着道教的衣裳浮在澄澈的天水间,那莲花如掌,高擎秋天。

像菊花一样的衣裳,更觉得荷花之美,如同月色,屈原若是看到了,该如何写呢?

这也是明末遗民的一种无奈困境。是像屈原蹈水殉国,还是像荷花一样,靠自己的高洁沉淀和改造浊世?

那么至少在清朝早期,还是有黄荷花人工种植和观赏的。

黄荷花来源于何处?一定来源于山野。

没有广泛推广种植,其原因,一是这种野生荷花在根茎和莲子的食用 *** 能上逊色其它荷花,二是可能异地种植,成活率不高,容易死亡。

有一种说法是黄荷花在中国已经绝迹。

但是,我不相信,我相信在北方的原始的山林水泽,一定还存在这种略微耐寒,早秋开花的 *** 荷花,只是等着有心人发现珍惜。

现在的黄荷花,是美国黄荷花和中国荷花杂交的品种。

不过美国的黄荷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因为植物学家说,荷花起源于中国,这不能不想到在上面居住的 *** ,是否在很久远之前,来自中国 *** 。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来自 *** 。#诗词#

从郁达夫《故都的秋》,来谈谈早秋的槐花,兼赏槐花古诗五首

中元节最美情词,纳兰 *** 德诚挚的愿望,惟愿结来生

美丽的黄槐树


在贫瘠而熟习的山坡上

一棵棵 一棵棵

紧紧扎根大地的黄槐树

在循环而有序的匆忙季节里

冬天 皱巴巴的面脥

赤条条的身躯

你内心 坚守着消声除尘的执著

却惹来 不屑的神色

忧郁的叹息

春天 阳光的 ***

雨露的滋养

轻柔而和煦的风抽出了新颖的萌芽

蕴藏一个大胆而煎熬的秘密

夏天 突然催化了生机的枝条

点燃了跳跃的花朵 橘 *** 的辉煌

于是你便倏地脱变成了

餐桌美味的佳肴

田野禾苗的肥料

农家灶的火苗

煤矿撑顶的支柱

力拨千斤的杠杆

释放了一个美丽生命的尊严

实现了一个美丽价值的绽放

从此 你 便点亮了羞愧人们的梦




黄槐树花开? ?蜜蜂采蜜忙


作者: 创建日期:2020-08-11 来源:天中晚报客户端

摘要: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成

8月11日,市驿城大道西侧的小游园内,满树的黄槐树(又称国槐树)花开正盛,一簇簇黄花挂满枝头娇 *** 滴,金灿灿一片。

黄槐树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再加上不停采蜜的 ***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中晚报原创文图( ***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黄槐决明花盛开的美,金 *** 的花朵开满枝头,高颜值的观花树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每年在南方的许多城市,一种金 *** 的花朵就会簇拥着开满一树,在绿叶的衬托下,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明艳夺目,适逢阳光照射,更是明亮璀璨。这就是豆科决明属的黄槐决明花,黄槐树姿优美,枝叶茂盛,花蕾娇小别致,花色金黄灿烂,是高颜值的观花树,花果期几乎全年,五月开始进入盛花期。

黄槐决明别名黄槐、金凤树、豆槐、金 *** 树,喜欢高温和湿润的气候,广泛栽培于广西、广东、福建、 *** 等省区。

常见的黄槐决明它是不挑地就能够生长的树种,在路旁、城市绿化带等处,都能生长成景,但也是需要细心照顾的树种,成年的树木喜爱阳光。

黄槐决明不但颜值高,还是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一树树金灿灿的黄槐决明花已然开得热热闹闹,许多蜜蜂围着花树飞来飞去,忙着采蜜有趣极了。

黄槐决明花盛开的美,金 *** 的花朵开满枝头,高颜值的观花树。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白色槐花,紫色槐花, *** 槐花,区别你知道吗?没搞懂可别乱吃

“人间四月芳菲尽,槐花袅袅暗香来”。四月,桃花、杏花、樱花竞相 *** ,草木翠绿,有看不完的春日美景,还有吃不尽的鲜嫩野菜,即使到了暮春,也有香甜味美的槐花相伴,但槐花可不单单只有我们常见的白色,还有紫色和 *** 的槐花,那么这些槐花到底能不能吃呢?很多人还不知道。

国槐—— *** 槐花

其实古时候槐花的味道,并不像现在的洋槐花一样甘甜鲜嫩,而是一味略带苦味的中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槐花,苦、平、无毒”,在美食界的地位并不如现在之高,而且在《救荒本草》中也曾有记载,当时的槐花只是灾荒之年不得不食的食材,可以说与美食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槐花通常被称为“国槐”,花色一般为 *** 或米 *** ,基本没有什么香味,一般用来入 *** ,不作为美食来食用。

富贵树——紫色槐花

还有一种就是花色为紫色或者粉红色的香花槐,又被称为富贵树,通常作为观赏树使用,是城市道路两旁常见的绿化树种。紫色槐花本身没有毒 *** ,香味浓郁,按常理来说是能吃的,但这种槐树培育出来的时间不长,没有经过大规模的验证和实验,加上它的主要价值是观赏作用,所以更好不要食用。

洋槐——白色槐花

洋槐又叫刺槐,在清代后期漂洋过海来到我国,香甜浓郁的味道、软嫩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让其摇身一变为春日里惹人垂涎的好滋味,所以在命名时加了一个“洋”字做前缀,以表示它是舶来品的身份。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洋槐与国槐并不是一个属的植物,若非要将它俩扯上关系,充其量只能算是“远房亲戚”,现在我们所吃的基本上也都是这种花色为白色的“洋槐花”。

了解之后,在 *** 槐花、紫色槐花和白色槐花之间,只有白色槐花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因此在大街上看到紫色或者 *** 的槐花,可不要再想着摘一些来食用了。

虽然洋槐从清后期才传入我国,但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它烹饪 *** 的研究,像蒸、入馅、凉拌、炒等都是值得让人寻味的佳肴,分享一款槐花窝窝头的做法,好吃营养又不怕胖。

槐花窝窝头

所需食材:槐花、细玉米面、小麦面粉、牛奶、泡打粉。

1、槐花摘回家后挑拣除杂质和多余的枝叶,用清水多淘洗几次,清洗干净。

2、大盆中加入200克玉米面粉,加入50克小麦面粉,4克酵母粉,搅拌均匀制成混合面粉。

3、加入清洗好的槐花,搅拌均匀让槐花和面粉融合,少量多次地倒入牛奶,一边倒牛奶一边搅拌,直至可以团成型即可。

小贴士:玉米面粉和小麦面粉的比例没有固定的配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决定,建议面粉少一些,槐花多一些,这样蒸好的槐花窝窝头,槐花味才会更突出、更香。

4、两种面粉、槐花和牛奶混合成能捏成团的状态后,将其团成一个个小窝窝头的形状,醒20分钟左右。

5、放入蒸锅中,开大火蒸锅上汽后转中小火蒸20分钟左右,这里每个窝窝头的大小差不多为100克,如果团的窝窝头比较大,可以延长蒸的时间,以免蒸不熟。

——老井说——

槐花的味道很清香,在蒸槐花窝窝头时不用加任何调味料,重点突出槐花的香味。尤其是一些味道重的五香粉、十三香等更不要加,以免喧宾夺主,掩盖槐花的香甜味。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品鉴|“槐”抱古城 树影 ***


在西安街头,数量最多的行道树是国槐(中国槐),这与国槐作为西安市市树的身份非常吻合。作为陕西的乡土树种,国槐与十三朝古都西安 *** 前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小雁塔景区里的一棵古槐,树上的沧桑痕迹见证了古城的蹉跎岁月。


放眼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西华门大街、莲湖路、长安路、雁塔路以及东、西、南、北门外四条正街的两则,都站立着魁梧的国槐。龙骨般的枝杈,撑起墨绿的树冠,俨然一顶顶硕大的遮阳伞,豪气地为这座古城擎出荫凉、消尘除噪;就像随处可见的西北汉子,挺拔、朴实、伟岸、粗犷。国槐,早在汉代就已定居长安。梅尧臣诗曰:“汉家宫殿荫长槐,嫩色葱葱芣染埃。”盛唐时,有君子之风的国槐是 *** 的一种美好象征。唐代的长安与洛阳,街道两旁清一色的国槐,如同大小官吏排列如仪,形成特色景观和内涵;国槐夹道,也隐含时代的社会生活寓意。唐代天街两侧青槐成行,天街因此被百姓称为“槐衙街”。皇宫四周槐树众多,青枝绿叶不时探出宫墙,陈羽诗云:“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槐花黄,举子忙。唐代以“槐” *** 科举 *** ,书生们参加 *** 称为“踏槐”, *** 的月份称为“槐黄”。风起云涌,历史变迁, *** 古槐却穿越时空存留下来。依然蓬勃的树冠,犹如一部绿色的长卷,城市的历史就藏在根枝干叶间。小雁塔景区(西安博物院)里古槐密布,是我见过的古树最密集的地方。从古树的 *** 上看,这里多棵古槐生长超过 *** 。最年长的一棵1300岁,它的树皮像耄耋老人的肌肤,粗粝,多皱,青筋暴突,皱纹如沟壑。树干旁边,还竖有几块朽木,显然是古树曾经的一部分。树身上的疮疤、树瘤、虫洞和裂隙,像凝固了的语言,用沧桑述说着流逝的时间,冲淡了我对人生苦短的叹喟。该国槐树围2.7米,株高9.2米,树冠投影面积35.23平方米。如此庞大的树冠,伸向天空的枝干上,大都顶出了盎然的叶子,俨然一个不服老的顽童,用青翠的绿叶告诉我,它的身体依然硬朗。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枝干已经向下倾斜。为此有专门设立的仿树干“拐杖”。拄着拐杖的古槐,与不远处的小雁塔,辉映出甘苦与共的时光感。一株长命千岁的树,总使人敬畏。走近古树,抚摸斑痕深重的老树皮,像是抚摸没有生命的山石;可当低头贴近树皮深呼吸,木头腐朽的味道,能量流动的味道,风霜雨雪的味道,太阳月亮的味道,就会一层层漫出,丝丝缕缕钻入鼻孔。在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办胡王小学院内,我“拜访”了一株有22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树冠面积达330多平方米,胸围11米。它是可考的西安地区树龄更大的古树。经过修复的树干,看起来表层完好,六七根粗壮的枝杈,被仿生支柱牢牢撑住,新生的枝干正穿过苍老的表皮萌发生长。这株古槐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鸿门宴当晚,刘邦在逃亡中曾匿在这株槐树下,躲过追兵保全了 *** 命。后来它被人们称为“护王槐”,所在的村子曾被称为“护王村”,就是现在的秦陵街办的“胡王村”,“胡”是“护”的谐音。这棵国槐经历了无数风雨和朝代更迭,和人命运一样,在岁月静好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无助、辛酸和悲苦吧。那树上留下的沧桑,是面对噩运时的奋力挣扎吧。作为行道树,国槐也有缺点。比如病虫害多,蚜虫、叶柄小蛾、尺蠖和红蜘蛛。但树木和人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法国梧桐、青桐、柳树、栾树……这些行道树都有缺点。所以,人们还是多想想它们的优点吧,毕竟瑕不掩瑜,千万别因噎废食,轻易将行道树砍伐或置换。幸运的是, *** 之后的今天,国槐依然是古城西安行道树的基调树种。在西安人心目中,国槐也是故乡的标志,是一种怀念,这个城市的人们都曾生长在它的怀抱里。每当夏日,国槐椭圆扇子般精致的羽状复叶在炎阳下温柔闪烁,把西安的古老街道盖得满满的,金色的槐米在绿叶间如滴水凝冰。阳光穿过绿叶,染出淡绿、翠绿、黄绿和墨绿的层次,清凉在叶子间流淌。双脚起落间,像是行走在时光的深处。(祁云枝/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图)

城市行道上盛开的黄槐花

在章江新区的琴江路,有一排道树,每到5、6月份,满树一片鲜黄和深 *** 的花朵,显得格外耀眼。天睛时引来一群群蜜蜂前来采蜜,使整棵树都显得热闹。后来,通过识物查了一下,才知道这种树叫黄槐决明子,花也就俗称为黄槐花。

黄槐决明灌木或小乔木,高5-7米;分枝多,小枝有肋条;树皮颇光滑,灰褐色;小叶7-9对,长椭圆形或卵形,下面粉白色,被疏散、紧贴的长柔毛,边全缘。总状花序生于枝条上部的叶腋内;苞片卵状长圆形,外被微柔毛,萼片卵圆形,大小不等;花瓣鲜黄至深 *** ,卵形至倒卵形,荚果扁平,带状, *** 有光泽,花果期长达数月年。

这种黄槐与中国的国槐有区别,国槐是国产的,而黄槐决明的原产地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地,后来引进栽培于中国广西、广东、福建、 *** 等省区。

黄槐决明主要用途为园林绿化、城市行道树等,一树可成一景,一排树就成了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黄槐决明的其皮、枝叶、花蕾、花及 *** 均可入 *** ,似乎普通百姓也喜欢它的这种喜庆的色彩。

这几年也能看到有黄槐蜜 *** ,好像还挺受欢迎的。

“国槐皇后”黄金槐,有颜值亦有实力

黄金槐,又称金枝槐,槐属落叶乔木,是国槐的芽变品种,其特点是冬季枝条金黄,春秋两季树叶金 *** ,冠型紧凑美观,四季成景,观赏价值较高。在园林绿化中用途颇广,是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应用较多且较为出色的彩叶树种之一,有“国槐皇后”的美誉。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就迅速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不仅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途径,也丰富了国内园林绿化品质的多样 *** 。

一般国槐的枝条和叶子是绿色的,而黄金槐最突出的特点是春季新叶初放呈淡 *** ,多丛状,展叶后又变成金 *** ,且小枝众多,所以十分醒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尤其在色彩单调的冬季里更显得金碧辉煌。

黄金槐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 *** ,且因生态学特 *** 使其在和其他树种混交中提高群体的稳定 *** 和良好的成景作用。其生长速度中等,根系发达,为深根 *** 树种,萌芽力强,寿命长;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可以在零下25℃的严寒中越冬;且耐涝、抗腐烂病,适应 *** 强,栽培成活率高;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种植,但在酸 *** 及轻度盐碱地中也能正常生长。同时耐烟毒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氯气、 *** 气等有毒物质均有较强的抗 *** 。

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黄金槐的叶、花、果实、枝条都能随着季节推移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季相景色,同时能给观赏者带来持久的美感。在景观配置上既可做主要树种又可做混交树种,适用孤植、丛植、群植等各种方式种植效果的景观配置。例如,与冬青、松柏等长绿树种相搭配,整体上能够给人以明快、活泼的感受,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的独特风韵;而在湖滨堤岸与垂柳、重阳木、乌桕树、香樟、枫树、桃树等花木配置时,又能使湖光倒影显得更加灿烂美观;在面积较大的地点如道路隔离带、城市 *** 绿化带或自然风景区的风景林,将其以片林状栽植,也别有风味。

要保持黄金槐的优良 *** 状,一般采取无 *** 繁殖,而黄金槐无 *** 繁殖更好的 *** 就是用国槐作砧木进行嫁接。用国槐嫁接黄金槐亲和力强,在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情况下,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

除了直接作为绿化品种之外,黄金槐还可用来嫁接黄茎垂槐、黄茎香花槐等,培育出的黄茎垂枝槐、黄茎香花槐观赏价值更高,是道路、庭园、风景区等景观绿化的珍品。

黄槐树图片,黄槐树能种院子里吗-第1张图片-

海上花语?|槐花: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古人赏春、叹春多因春花绚烂,开在夏季的花朵与之相比就低调得多。槐花,便是其中一种。

我们如今所说的槐花有两种,一种为洋槐,即刺槐,其花清甜可食,于清末传入我国;一种为国槐,是我国原生的植物。“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白居易这首《秋日》所咏槐花即为国槐。中国人对于槐树是不陌生的,在早年间,它是酷暑时道路两边为疲倦行人提供片刻凉爽的“遮阳伞”,也是村头街口亲朋好友闲聊家长里短、温情脉脉的社交场所……人们之所以对槐花无比熟悉,实在与它背后丰富而有趣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三槐立,得卿相

槐树在古代名木中“身居显位”。据《周礼》载,周代朝殿外植有三株槐树,三公分别站在槐树前面;其后是左右两侧各列植的九株棘木,分别是卿大夫、公侯伯子男的位置;再之后,是普通朝臣的位置。后世因此以“槐棘”、“三槐九棘”来指称三公九卿,槐树也由此身价倍增,被视为仕途通达、青云直上的祥兆。

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代有一读书人叫作李石,他有两个兄弟,分别叫作李程、李福。某年,庭院内的槐树突然抽出三条新枝,这三条枝桠长啊长,仿佛有眼睛似的朝着李氏三兄弟的房间生长。其中两条穿过堂前的屋脊,伸到了李石、李程二人屋前,剩下一枝不知为何却停止了生长。后来,李石与李程皆及第拜相。而李福尽管身居高位,历任七镇使相(使相位同宰相,但无宰相之权),但或许是缺少了早年间那枝神奇的树枝的庇佑,他最终也没能成为宰相。

槐花黄,举子忙

正是出于这种缘故,槐花在古代备受人们喜爱,尤其对于举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吉祥物”。唐代科考于春夏之际举行,宋代科考于秋季举行,两朝科举恰逢槐花 *** 的时节,因此对于唐宋举子而言,槐花开了,就意味着要抓紧收心,好好复习、准备 *** 喽。故而当时人调侃道:“槐花黄,举子忙”,如此看来,原来古 *** 有所谓类似“ *** 周”的概念呢!

对于芸芸举子而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毕生的梦想,但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晚唐诗人郑谷才华横溢,为时人所赞,及冠后便赴科考,及至十六年后才登进士第。他曾作有《槐花》,诗云:“毵毵金蕊扑睛空,举子魂惊落照中。”十多年的光阴倏忽而逝,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蹉跎于科举一事中。在诗人眼中,想必那簌簌而落的金色小花就是他意气风发却早已凋零的年少时光——难怪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诗人不仅无心欣赏,反而感到魂惊心悸了。

服响豆,寿祚长

国槐虽不可烹饪食用,有热衷于养生的人将其果实视为“保健品”。传说南朝庾肩吾按时服用槐实,年逾七十,仍耳清目明,须发乌黑。槐实的奇效至明清仍有传闻,据清人王士稹《池北偶谈》载,某翁年至九十时强健似四五十岁人,其秘方即在于服用响豆(即槐实的一种)。故事有几分真实 *** 已不可知,但槐实的确是一味中 *** ,有一定的 *** 用价值。

一年好景君须记

抛去槐花身上人为的光环,单是其婆娑的风姿就足以引人瞩目了。因槐花夏日开花,秋日结果,故咏槐的古诗常有夏秋交替、季节轮回的景致。遥想 *** 前的汉唐盛世,或许在同样灼热的烈日下,曾有一树树槐花轻摇着枝条,为路边赶路的行人、庭院中纳凉的主人扇去淡淡清香,投下绿荫清凉;在蝉声初歇后,一场秋雨不期而至,纤细的小花簌簌而落,满地尽染轻黄。年来岁往,世事变迁。幸好的是,徜徉在夏日午后的槐花香和初秋微雨的满地落花中,我们仍然能够有幸领略到诗人曾盛赞过的“槐花拂拂弄轻黄”、“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的绝美景致。

标签: 槐树 院子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