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更好吃”的10种河鱼,过去经常吃,如今却难吃到了,你吃过几种
鱼的种类非常多,一般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而不同的鱼吃起来味道和营养价值而是有区别的。虽然多数人都认为海鱼才好吃,但实际上有些河鱼一样很鲜美,甚至比多数的海鱼更美味。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分享10种好吃的河鱼,在过去常见也常吃,但如今却都已经难吃到了,吃过5种以上的就是有口福的人,你们吃过几种呢?一起来看看吧!
①黄骨鱼
黄骨鱼也叫它黄鸭叫,黄辣丁,这种鱼的骨头确实很有特色,就是黄色的。它的学名叫黄颡鱼,是一种较为小型的鱼类,而且它的头部大,尾巴小,身体很细长。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这种鱼背上的脊骨和腹部有两根毒刺,如果被它扎到就如同被黄蜂蜇到了。
不过黄骨鱼对水质要求很高,都是在水流清澈的溪流,或者是水潭中。黄骨鱼自古就是河鲜中的名品,在过去基本都是野生为主,但现在野生很少见了,市面上售卖的绝大多数是养殖的,并且售价都不便宜。
②刀鱼
刀鱼的鲜美不用小编介绍,估计大家伙也有听说过它的大名。刀鱼也叫它刀鲚,毛鲚,学名叫长颌鲚。
这是是一种洄游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到了2-3月份就会成群结队的从海中游到江河里面,所以春季也是吃刀鱼更佳季节,在民间更是有“春潮迷雾出刀鱼”的农谚。
别看刀鱼的体型不大,身体狭长又扁平,看起来很像一把刀。可是它的肉质很细嫩,肥而不腻,关键是还有淡淡的微香。
③翘嘴鱼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以前吃不吃翘嘴鱼,在笔者的家乡以前翘嘴鱼可不怎么吃香,有些人还嫌弃它。说这种鱼个头小,鱼刺多,不好吃,但如今翘嘴鱼却是稀罕货了,野生的更是十分难得了。
翘嘴鱼的学名叫红鳍鲌,有些地方也叫它短尾鲌、黄掌皮、噘嘴子浮鲢等,它应该是鱼类中最性感的一种了,这种鱼的嘴巴小,下颌却向上翘,看起来很有特色也很性感。
翘嘴鱼虽然个头不大,一般也就是10到20厘米,最长的也可以达到30厘米。但是它的味道是真的不错,味美而不腥,会吃的人一直把它视为一种上等的经济鱼类。
④黑鱼
黑鱼在我的家乡多叫它财鱼,广东地区也叫它生鱼、蛇鱼等,这是一种长得像蛇又很像鱼的鱼。黑鱼不光是长得凶猛,而且性情也很凶猛,并且还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如果在水塘里面混入几条黑鱼了,时间长了它能把比它体型小的鱼全部吃光。
黑鱼虽然是鱼塘里谈之色变的“大魔王”,但是它具有生长快、个头大,经济效益高的优势,特别是黑鱼的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要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
⑤军鱼
前不久和钓友说起军鱼,在它的家乡养殖的军鱼都要五六十元一斤了,而野生的更是要上百元一斤了。不过在佩服军鱼价格上涨快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鱼确实很少了,在笔者的家乡就有好些年没捡到了。
军鱼的学名叫光倒刺鲃,地方也叫它青棍、黄娟鱼、砖鱼、光眼鱼、粗鳞鱼等等。它长得很像草鱼,可是比草鱼好吃多了,肉质相当的鲜嫩。
⑥淮王鱼
这种鱼也叫它“肥王鱼”,学名叫长吻鮠,在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气。据说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喜欢吃这种鱼,并且常用它来招待贵客,因此得名“淮王鱼”。
但现在野生的淮王鱼已经成为了保护动物,就是因为过去大量捕捞,导致其数量大减。幸好如今淮王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只是价格有点小贵而已,听说一斤售价都在300元左右。
⑦河豚
河豚的美味,让很多人明知道它是有剧毒的,依然还是愿意前赴后继去尝鲜。不过近些年市面上所销售的都是养殖的河豚了,并且这些养殖的毒性也要弱很多了。只要掌握合理的处理 *** ,一般不会出事的。
河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并且还被誉为“菜肴之冠”。但是需要注意河豚的卵巢、肝脏、肾脏、眼睛和血液中都是含有剧毒的。
⑧溪石斑鱼
这同样是一种有毒的鱼类,溪石斑鱼的鱼卵也是不能食用的。这种鱼一般都是在水质清澈的溪流中才有分布,个头也不大,普遍都是很小一条,一般一两以上的比较少见。
在过去我的家乡这边就是因为溪石斑鱼的个头小,且鱼卵有毒,所以很少人吃它。可是真正会吃的都知道,溪石斑鱼是非常鲜美的,并且一点腥味都没有。如今这种鱼在市面上也要上百元一斤了。
⑨细鳞鱼
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冷水鱼类,据说是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细鳞鱼的生长环境很特殊,一般都是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多大型砾石底质的溪流和河流中活动。
也因为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这种鱼的生长又很缓慢,所以它的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但因为早些年的过度捕捞,现在有些地方的细鳞鱼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⑩黄河大鲤鱼
别看在南方很多人不吃鲤鱼,可是黄河大鲤鱼却是古代的“四大名鱼”之一。现在市面上的黄河大鲤鱼,基本也是养殖的了,真正野生的已经很少见了。
而纯野生的黄河大鲤鱼它的鱼翅、鱼尾呈金黄色,肉质很紧实,吃起来野生有土腥味的。可也只有真正的黄河大鲤鱼才有这种味道,不然吃起来味道也会大打折扣。
写在后面
像过去这些河鱼都是比较常见,也经常食用的,但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它们变成了稀罕货,在市场上有些花钱也未必能吃得到了。
各位朋友,这十种好吃的河鱼,你们吃过几种呢?如果吃过一半以上,绝对是有口福,会享受生活的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生活中常见的8种鱼,很多人都会弄混,教你辨别 *** ,赶快学起来“导语:生活中常见的8种鱼,很多人都会弄混,教你辨别 *** ,赶快学起来。”
鱼,
主分淡水鱼和海水鱼,
虽然生长环境不同,
但对于肉质的鲜美程度而言,
二者确是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食用的鱼类少说也有上千种,
虽然有可能很多人这辈子也没有吃过上千个品种的鱼类,
但对于一些常见鱼货而言,
确是寻常百姓家的常客。
就拿今天主题中的8种鱼来说,
笔者特意把这些鱼分为四类,
每两种都是生活中最容易让人弄混的鱼类,
相对于没有鉴别技巧的朋友来说,
把二者放在一起基本都是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你也想了解一些关于鱼货的鉴别技巧,
不妨来看看接下来的简单介绍吧。
【大黄鱼和小黄鱼】
相对于部分人而言,他们印象中的大黄鱼和小黄鱼也就是在大小方面会有一定差别,其余的外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分别。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并不然。
大黄鱼的眼睛略大,嘴巴稍圆,尾柄略低;小黄鱼虽然和大黄鱼的外表特征差不多,但它在体征方面眼睛略小,嘴巴稍尖,尾柄也会稍微高点。当然了,它们二者也会有其他的细微差别,但对于能够进行对比的部位而言,上述的几个部位应该是从外形方面最容易辨别的了。
【鲤鱼和鲫鱼】
是不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鲤鱼和鲫鱼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这两种鱼类辨别起来也非常简单。单从外形上看,鲤鱼的头后部稍稍隆起,嘴角有胡须,而且鳞片较大;鲫鱼的隆起部位在背部,鳞片较少,最关键的是嘴角没有胡须。
【胖头鱼和白鲢鱼】
其实这两种鱼在生活中也是经常吃,好在光看外表的话,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胖头鱼的身体两边微黑,腹部泛白,甚至还会带有黑色斑纹,而且相对于头和身体的比重来说,胖头鱼的鱼头占到了身体总长的1/3;
而白鲢鱼一般身体是银白色的,鱼鳍略显灰白,加上鱼头和鱼生的比例只有1:4,这方面相较于胖头鱼来说,其实很容易分辨。
【青鱼和草鱼】
青鱼和草鱼应该是活中最常用及的鱼货食材,类似于红烧鱼,酸菜鱼等等美味,用这两款鱼都能烹制出非常不错的味道。其实相对于这两款鱼的辨别,过程也是非常的简单。
青鱼的身体颜色一般呈现出乌黑色,而且嘴巴会呈现出尖尖的状态;
而草鱼的身体颜色一般会呈现出茶黄色,嘴巴的形状确是圆圆的。
【新鲜鱼货鉴别法】
说了一些关于八种鱼货的简单辨别 *** ,你是不是已经学会了相关技巧了呢?如果已然知晓,接下来就为您介绍一些关于鱼货新鲜的鉴别法,喜欢的可以看一看。
首先看鱼的眼睛——鲜鱼一般鱼眼凸起,而且眼珠没有浑浊感,非常的透彻有光泽;
其次看一看鱼鳃——通常呈现出鲜红色,而且没有粘液和污垢;
之后看鱼的鳞片——排列整齐,光洁有致,没有脱落现象;
而后闻鱼的味道——虽然也会有鱼腥味儿,但绝对没有腐肉变质的味道;
最后摸一摸鱼肉——鱼肉一般紧致有弹性,按压一下,迅速回弹的就是鲜鱼。
不知道对于今天的鱼货鉴别 *** ,您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了呢?喜欢的朋友不妨在以后买鱼的时候适当尝试一下,没准别人也会把你当成行家哦。
22种鱼的辨别图片,带你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买鱼前不妨看看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家常食材。和买猪肉、牛肉不同,大家平时去海鲜市场选购鱼类食材时,很容易就一个头,两个大,因为鱼类大家庭里的成员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不同的外观,各式各样的吃法,常常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鱼的种类非常多,下面就跟大家分享22种鱼的辨别图片,带大家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都是海鲜市场里经常能见到的,一起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吃过几种?
1、鲈鱼
鲈鱼,又叫花鲈,有海水鲈鱼和淡水鲈鱼之分。海水鲈鱼的体型较大较粗,淡水鲈鱼的体型较小较扁。海鲜市场里的鲜活鲈鱼,以淡水鲈鱼居多,海水鲈鱼多以冰鲜或冷冻的方式售卖。从口感上对比,淡水鲈鱼的腥味较轻,肉质更细嫩,要比海水鲈鱼好吃。鲈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蒸好的鲈鱼,清香鲜嫩,能充分凸显出鱼肉的原汁原味。
鲈鱼
2、鲫鱼
鲫鱼,属于鲤科、鲫属鱼类,适应能力较强,但是生长速度较缓慢,从鱼苗长到重量3两左右,差不多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野生鲫鱼,个头都比较小。海鲜市场里卖的个头比较大的鲫鱼,多为杂交鲫鱼,是用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鲫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用来煮汤,如鲫鱼豆腐汤等。
鲫鱼
3、大黄花鱼
大黄花鱼,又叫黄花鱼、黄金龙,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主要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不过,野生的大黄花鱼目前已经非常少见,到了稀有的程度。市场里卖的大黄花鱼,一大部分都是养殖的,其中福建宁德沿海一带养殖的大黄花鱼,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大黄花鱼可以清蒸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鱼肉饺子馅。
大黄花鱼
4、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主要产自我国渤海和黄海海域,它和大黄花鱼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外观形状跟大黄花鱼十分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很多。小黄花鱼的价格要比大黄花鱼低一些,肉质也要更加细腻,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常见的有油炸、红烧等等。
小黄花鱼
5、黑鱼
黑鱼的学名叫乌鳢
黑鱼
6、草鱼(脆皖鱼)
草鱼,又叫脆皖鱼,属于鲤科、草鱼属鱼类,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种鱼。草鱼的产量较高,价格比较便宜,鱼肉质地也很嫩,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很多,吃起来要格外有耐心。草鱼非常适合烤的吃法,像很多烤鱼店里用的鱼,就有草鱼。
草鱼
7、青鱼
青鱼,属于鲤科、青鱼属鱼类,体型较粗壮,外形跟草鱼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个头要比草鱼大,鱼身表面呈青灰色,价格通常也要比草鱼高一些。青鱼的肉质鲜美,非常适合红烧和油爆的吃法。
青鱼
8、石斑鱼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因鱼身上有类似石头的斑纹而得此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及南海海域。石斑鱼的外观多呈长椭圆形,体型较扁,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鱼类。最能凸显出石斑鱼原汁原味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
石斑鱼
9、鲢鱼
鲢鱼,又叫白鲢,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和青鱼、草鱼、鳙鱼一起,并称为“四大家鱼”。鲢鱼的外观呈纺锤形,外表有个典型的特征,其眼睛的位置要比嘴巴低。鲢鱼适合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红烧、清炖,也可以做酱烧鱼。
鲢鱼
10、鳙鱼
鳙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胖头鱼,它的外观跟前面提到的鲢鱼非常相似,只是个头要更大一些,表面带有黑灰色的花斑,因此又被称作花鲢。吃鳙鱼的时候,最精华的位置在于鱼头,其鱼头占了身体差不多1/3的位置。像我们平时吃的剁椒鱼头,很多用的都是鳙鱼的鱼头。
鳙鱼
11、罗非鱼
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鱼类,原产自非洲,是非常典型的热带性鱼类,还有“白肉三文鱼”之称。罗非鱼的肉鲜、刺少,加上产量高、价格便宜,因此得到不少人的喜欢。罗非鱼的肉质相对要粗糙一些,比较适合红烧或是煎炸的吃法。
罗非鱼
12、黄颡鱼
和“黄颡鱼”这个学名相比,相信大家更熟悉它的俗称:黄辣丁、黄骨鱼、响鱼等等。黄颡鱼的鱼身发黄,鱼鳍上带刺,几乎没有什么鱼鳞。在烹饪黄颡鱼的时候,因其没有很小的肌间刺,下锅的时候要少翻动,不然容易导致鱼肉散掉。
黄颡鱼
13、多宝鱼
多宝鱼,又叫欧洲比目鱼,外形很特别,两眼位于头部的左侧,外观体色的深浅度会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多宝鱼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鱼刺较少,吃起来不费力,加上肉质丰厚 *** ,非常适合清蒸的吃法。
多宝鱼
14、带鱼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海产,因外形呈带状而得此名。带鱼一旦离开海水,会迅速死亡,因此我们在海鲜市场里基本就没有见过活的带鱼。带鱼不是越大越好吃,像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舟山带鱼,个头就非常小,长度多在40cm~60cm左右。在带鱼的吃法上,无论是清蒸还是油炸,都非常适合。
带鱼
15、鲅鱼
鲅鱼,学名叫蓝点马鲛,属于鲭科、鲅鱼属鱼类,南方一些地方也称其为马鲛鱼。鲅鱼的鱼身颜色有点像发灰的生铁皮,个头较大,鱼刺很少,肉质厚实而有嚼劲。个头小一些的鲅鱼,适合香煎的吃法,个头较大的鲅鱼,比较适合做鲅鱼饺子馅。
鲅鱼
16、鲤鱼
鲤鱼在民间传说里,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鱼类,像古语里的“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等,指的都是鲤鱼。根据生长地域不同,鲤鱼还有南、北之分。南方的鲤鱼腥味较重,口感粗糙,不及北方的鲤鱼好吃。说到鲤鱼最出名的吃法,当属那道经典鲁菜—糖醋鲤鱼。
鲤鱼
17、银鱼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一带,体色呈半透明状,身形较细,长一些的能有十几公分长,小的只有2、3公分长。银鱼的鱼刺较小,并且很软,烹饪熟后直接吞咽都行。银鱼常见的吃法有银鱼蒸蛋,或是晒成小鱼干后再炒菜吃。
银鱼
18、武昌鱼
武昌鱼,俗称鳊鱼,学名叫团头鲂,属于鲤形目、鲂属鱼类。它的身形较扁平,背部隆起较明显,鱼头和鱼尾均比较小。武昌鱼的肉质鲜嫩甜美,鱼刺较少,最适合清蒸的做法,烹饪的时候一定要少放佐料,避免盖过鱼肉本身的鲜味。
武昌鱼
19、红杉鱼
红杉鱼,又叫金丝鱼、红三鱼,属于金线鱼科、金线鱼属鱼类。它的鱼身中间带有金黄色的竖形条纹,侧面看轮廓比较扁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海域。红杉鱼更好吃的做法,莫过于拿来清蒸,或是先煎至金黄再拿来煲汤,都非常美味。
红杉鱼
20、鳗鱼
鳗鱼,又称白鳝、青鳝、日本鳗,外形跟蛇非常像,表面无鳞片,主要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海域里。鳗鱼一年四季都有,但属夏季和冬季的鳗鱼最为肥美。它的吃法也非常多,无论蒸炸还是炖煮,都非常美味。
鳗鱼
21、秋刀鱼
秋刀鱼的外形非常修长,跟刀的形状很像,再加上主要产于秋天,因此就有了“秋刀鱼”这个名字。秋刀鱼中的鱼肉脂肪含量较高,烤着吃更加美味。刚出炉的秋刀鱼,再淋上些许酸酸的柠檬汁或青桔汁,能瞬间让人胃口大开。
秋刀鱼
22、鳜鱼
鳜鱼,又叫桂鱼、桃花鱼,属于鮨科、鳜属鱼类,两侧较扁平,眼后背部明显隆起。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句经典的诗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鳜鱼最为肥美的时候。鳜鱼比较适合清蒸的做法,更能凸显出鱼肉鲜甜的口感。
鳜鱼
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来自美国的太阳鱼也在我国泛滥!味道很鲜美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人类社会全球化的推进也使得许多生物物种得以在全球扩散,不少区域性物种在之前不存在的地方疯狂扩张泛滥成灾。比如我们常听到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的消息,实际上我国也有来自美国的一些物种在扩散,比如美国白蛾,早已成为我国农林牧业的“大敌”,因为对付它每年都消耗不少资源,而近些年一种叫做太阳鱼的美国原产物种也在我国不少水域中大量出现,很多地方已对当地物种及生态链造成了较大冲击。
美国白蛾
太阳鱼
据《农视网》等媒体6月25日报道,四川省南充市升钟湖中有大量太阳鱼,当地钓友表示半小时便能钓到30多条,其实不单是四川升钟湖,浙江千岛湖中的太阳鱼就更多了,也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太阳鱼的主要养殖基地,所以野生水域中也较多,据说有些地方钓一天能吃三天。
在我国南方水域中,太阳鱼实际上已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大部分天然水域中都能看到这种鱼类的身影,现在就连北方不少水域中也出现了这种鱼类,去年5月份媒体报道称山东临沂的10多个水库中都有太阳鱼,今年5月份,黄河流域青铜峡附近的黄河大峡谷中也发现了太阳鱼,这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黄河流域的水域中出现这种鱼类。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洲,美国各大水域中几乎都有,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水域中也存在,它的外形和罗非鱼很像,太阳鱼的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这是所有太阳鱼的共同特征。
太阳鱼的成鱼体长多在15~40厘米之间,重量在100克到两公斤之间,目前其种类已达30多种,既有野生种类,也有人工培育种类,因为某些太阳鱼早已被作为观赏鱼培养,成为水族新宠。
?这种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大部分温带天然水域中都能生存并大量繁衍,而且其性情凶猛,十分贪吃,爱吃小鱼和鱼卵,这势必会对当地水域中的物种造成较大冲击,日本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引入了这种鱼类,后来这种鱼类在日本的天然水域中大量传播,导致其本土鱼类日本鳑鲏在很多水域中灭绝,所以它在美洲之外的天然水域中的出现也是一种生物入侵。
日本鳑鲏(体型较细长)
我国是于1987年开始引入这种鱼类的,引入目的是作为一种食材用鱼类饲养的,但规模化养殖难保它不进入天然水域中,所以30多年来这种鱼已经在我国不少天然水域中出现,南北水域中均有,需要评估这种鱼类在我国天然水域中的生态影响并做好对策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淡水鱼食材,太阳鱼肉嫩蛋白高,刺少味道好,据说鲜美程度不下于鲫鱼、罗非和鲈鱼,而且别有风味,还并非我国的保护动物,钓友和吃货们可以行动起来了哟。
?参考资料:
《成都商报》6月15日文章《半小时钓几十条太阳鱼!网友却担心了》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和大家一起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敬请鱼友们关注!
到今天为止,养鱼老道在某平台上的时间,正好是1500天,好像是个应该值得纪念的整数日子,在这1500个日日夜夜里,我所接触到的新手养鱼问题,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
就算是一天碰到十个问题吧,那也是一万五千个新手养鱼的问题,我都已经解答了,况且还不止一个自媒体平台,每天也不止10个问题,成百上千的时候都有……
那么,在这些问题中我发现,令新鱼友们损失更大的观赏鱼,不是什么孔雀、七彩、燕鱼,也不是地图、银龙、鹦鹉鱼,而是锦鲤,土炮锦鲤,伤亡大大滴。
为什么新手养锦鲤的损失更大?关键问题在哪里?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数量
我们说普通的小型鱼,什么孔雀、玛丽、月光等等,新手不可能使用大鱼缸饲养,买个十条、二十条就算多的了,再贵能有多少钱呢?
就算是鹦鹉鱼、地图鱼之类的,价格也都很便宜,银龙虽然有点小贵,一般的一个鱼缸内只养一条。
唯独锦鲤,只要是饲养了,鱼缸都不是太小,一旦购买,至少五六条,即使是大个体的土炮,也要百八十一条吧?这可能是最保守的估计了。
而且呢,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出在了水质上,和选鱼的问题上,根本没有提前养水,往往一死就是一缸鱼,这个损失就大发了。
同时,由于锦鲤的个体较大,新鱼友根本没有那个条件,把患病的鱼只隔离,很多鱼友患病的锦鲤,都死在了隔离的水桶里……
新手的通病,永远改变不了,盲目追求大个体、高密度,看着过瘾,还要混养点别的品种,再去造个景啥的
鱼越大、适应性越差,缓食的时间越长,胆子越小,这是观赏鱼的通病。
而新鱼友的通病,和锦鲤的通病正好对路了,那就是不管鱼缸多大、过滤如何,盲目追求大个体、高密度养鱼,看着那叫一个心旷神怡啊。
关键问题是,养锦鲤不是看流星啊,只追求刹那间的辉煌和绚丽,这可能是很多新鱼友没想到的吧?
昨天晚上养鱼老道正在录视频,一位鱼友发来语音说,自己饲养的汗鲨,两个多月了,终于开口摄食了,两个月零六天,就是因为个体较大的缘故。
不过人家的鱼缸也大啊,之前也是因为饲养几次锦鲤严重受挫,最后改成了一米八的鱼缸,只饲养一条40多厘米的汗鲨,结果呢,整整等待了66天,这条鱼才开始吃了条小鱼,多不容易啊。
如果这是一群个体较大的锦鲤呢?可能等不到这天的到来,早就全部拜拜了,包括了大个体的蝴蝶鲤,都是一样的道理。
更何况某些新手还需要在鱼缸内造个景,混养点什么草金啦、金鱼啦之类的,那就不一定谁先死了……
远途的鱼敢买、地摊的鱼敢买、病秧子鱼也敢买,只要是个体大、价格便宜就行,它不死谁死?
我们老鱼友选鱼,是不看个体大小的,至少不会总去挑选那个鱼缸里更大的一条,极有可能还要看看品相、花色、状态等。
新手可不管,只要更大的,越大越好,也不管买鱼的地点在哪里。
寒冷的冬季,锦鲤在地摊上冻得结冰了,也敢买,季节更替时期,锦鲤整体溃烂、红血丝了,也敢买、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远方锦鲤,也敢买,只要个体大、价格便宜,不是还有什么二手市场吗?
岂不知这些东西,一分钱必定对应一分货,谁的鱼怎么样,为什么低于常规市场价售卖?
除了他自己以外,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连他老婆都不知道,而新手朋友呢,就敢去购买。
这些都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过滤根本跟不上,也是很大的原因,什么内置、小滤盒、三合一、小滤桶的,那是饲养锦鲤的设备吗?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未必是密度,还有过滤的因素。
比如说就那么一个一米八的鱼缸,偏偏只有一个三合一水泵和一个小上滤,这个鱼缸水体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次滤棉呢?
这个滤棉的滤除效率,能不能赶上鱼缸内大量锦鲤排便的速度?
我们都不知道。
就算是饲养密度不是太多,这个水质也是无法保证的,打眼一看,过滤完蛋,这缸鱼也要报废掉,就是这么简单。
因此来说,为什么总是锦鲤,给新手造成的更大的损失?
那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小鱼缸,弱过滤、高密度的水体环境所能玩转的,本身的饲养方向就是错误的,所以此局无解。
就不必再说什么之后的水质应该如何处理,我的鱼每天应该投喂几顿、鱼病该怎么治的问题了,这些问题根本已经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
选鱼不适、饲养环境不合适、鱼的个体太大了,就这几个问题。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20年前,夏季河里涨水后常捕捞到的12种野生河鱼,如今都不多见了导读:20年前,夏季河里涨水后常捕捞到的12种野生河鱼,如今都不多见了
自从端午节以后,南方的降雨就明显增多了。而且相比于春雨绵绵,夏季的雨水来得更大更猛,往往一会儿功夫就河流涨水了。
在过去一到夏季,当河里涨水以后,许多人就会在雨停了去池塘、小水沟里面捕鱼,因为涨大水会带来很多的鱼,并且基本都是野生的河鱼。
而在20多年前,因为农村的资源好,河里的野生鱼也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下面这12种,但是现在都很少见了,大家都还认识几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之一种是酷似草鱼苗的麦穗鱼。在小时候一直以为它是没有长大的草鱼苗,后来才知道它和草鱼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长大很像而已。
麦穗鱼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鱼类,估计许多爱钓鱼的朋友们,对它是比较讨厌的,甚至有些人都对它恨之入骨了。
这种鱼对水质要求不太高,在很多的河流、池塘里面都有。等到夏季涨水以后,在一些水沟的草丛里面就常捕捞到它,但是它耐低氧能力很差,一般捞上来不久就死翘翘了。别看一些钓鱼人讨厌它,可是麦穗鱼油炸着吃非常美味,连骨头都很酥脆。
第二种是被称为“水中人参”的泥鳅。泥鳅是过去稻田里面十分常见的鱼类,当时到了晚上打着手电筒用铁钳子就能抓到它,特别是清明节前后的泥鳅最多了。
泥鳅虽然爱在泥巴里面活动,可是当河里涨水以后,很多的泥鳅也会大量涌入到一些水沟、水池里面。
如果用簸箕堵在下游的口子处,从上往下踩水里的草丛,就会把泥鳅赶到簸箕里面来,有时候一条水沟就能抓到好几斤,全部都是又肥又大的泥鳅,抓起来非常的过瘾。
第三种则是河虾了。这也是小时候更爱吃的一种河鲜了,当时很多人去河里捞鱼,就是为了它才去的。
把它油炸一下,然后和韭菜一起炒着吃非常的下饭。也可以用河虾来煮酸菜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把它烘干了留着以后慢慢吃。
如今野生的河虾已经非常少了,而它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在近些年有些地方都已经能卖到上百元一斤了,这可比养殖的虾类都要贵不少,毕竟河虾对水质要求太高了,它一点泥腥味都没有。
第四种是五颜六色的鳑鲏鱼。这种鱼在20多年前,一旦涨水了是最多的。如果在一些涨水的口子处放一个鱼篓,那么过十来分钟再来看一下,里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其中鳑鲏往往是最多的,运气好一次能捕捞好几斤。
鳑鲏这种鱼虽然很小,不少人也嫌弃它很苦,其实它吃起来还是不错的。只是要把它的内脏去掉,一点苦味都没有。
而且在近些年鳑鲏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观赏鱼,城市里都是论条卖,一条就能卖到3-5元钱。
第五种是爱吃蚊子的大肚鱼。大肚鱼只是民间的一个俗称而已,它的学名叫食蚊鱼,并且它还是我国历经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鱼。
因为这种鱼爱吃蚊子的幼虫,一天就要吃掉近千只蚊子幼虫,是名副其实的捕蚊高手,所以被多个国家引进。
可是它却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并且适应能力也很强,所以近些年在很多地方这种鱼都已经泛滥了,也带来了不少的生态危害,因为它不光是爱吃蚊子的幼虫,也会吃鱼卵。
第六种是中国斗鱼。估计许多农村娃对它都很有印象,这种鱼非常爱打架,并且生存能力较强,把它捕捞上来以后也能长时间不死。在过去不少农村娃还把它放在水盆里当宠物鱼养殖。
中国斗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鱼类,它在一些臭水沟、水池的草丛里面较为多见。而夏季涨水以后也常捕捞到。但是在以前很少人吃它,基本都是把它扔给猫和鸭子吃了。
第七种是禾花鱼。它实际上是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我国的一种土著鱼。因为在以前很多人都喜欢在稻田里面养鱼,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禾花鱼了。
而在夏季涨水以后,很多稻田里面也会涨水,养殖的鱼就会随着水流而逃匿,其中多数都是逃到河流、水沟里面去了。
禾花鱼一般都不大,也就是一二两一条,但是它吃起来却味道非常的鲜美,不仅没有鲤鱼那样的泥腥味,而且刺少,吃起来还有禾花的香味。
第八种是桃花鱼。它的学名叫马口鱼,因为嘴巴很像“马口”而得名。
这种鱼绝对算得上是河鱼中的极品了,它的个头也不是太大,但是它的肉质鲜美,只要简单清蒸就很好吃了,如果是油炸就更鲜美了。
马口鱼在繁殖的季节,雄性的会在腹部有着红蓝相间的花纹,它们成群在水中游动,看起来就像是一朵朵的桃花,所以而得名桃花鱼。
由于这种鱼对水质要求高,只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才有,捕捞起来又很有难度,如今它变得十分少见了。
第九种是背上带有“暗器”的刀鳅鱼。刀鳅鱼就像是尖嘴猴腮般的泥鳅,它要比泥鳅个头大,但是却嘴巴很尖,身体也没有泥鳅的圆润。
这种鱼看似很丑的样子,却很不好惹。因为它的背上有一排锋利的倒刺,如果直接用手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它划伤。
在过去也因为这个原因,它被视为一种“晦气鱼”,抓到了都是用石头砸死,或者是脚踩死了。而现在这种鱼却非常稀罕了,在有些地方要上百元一斤了。
第十种是野生鲫鱼。现在野生鲫鱼在市场上非常难买到,这也是很多钓友喜欢垂钓的一种鱼。鲫鱼虽然个头小,鱼刺也多,可是用它炖汤喝可是极品,非常的滋补。
在20多年前夏季涨水以后,在一些水沟里,甚至在路边的草丛里都能捡到野生的鲫鱼,有些个头大的还有好几两重。但是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野生鲫鱼,基本都是“冒牌货”。
第十一种就是章公鱼,一种名字非常奇怪的鱼。它在民间也叫秤星鱼、花星鱼等,因为它的身上有类似秤星一样的斑点。
这是从古至今都很受欢迎的一种高档野生鱼,在民间就常用它来煲汤喝。因为它很滋补,对于一些大病初愈,或者是刚做过手术的人来说,可是难得的珍品。但是现在野生的也极其罕见了,幸好目前已经有人养殖它了。
最后一种就是生鱼了。在我的家乡这边也叫它财鱼,因为它身上的斑纹很像古代的铜钱,这种鱼长得有点吓人,并且还非常的凶猛,是一种可怕的肉食性鱼类,就喜欢捕食鱼类。
相比前面介绍的鱼类,野生的生鱼在过去也不多,是比较稀少的鱼类。它的力气也很大,运气好捕捞到一条,往往要几个小孩子合作才能抓得到。因为它的力气大,身上又很滑,所以不容易捕捉。
夏季到了,南方的汛期也到了。往往下大雨以后,河里面就会涨水。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河里的鱼也少了,很少有人再去河里捕鱼了。
相信这些鱼都会勾起不少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那么以上这些野生河鱼,你家乡还多吗?你们认识几种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为什么中国常见的锦鲤,日本能卖到1300万,它是不是交智商税?很多人不知道,公园池塘里常见的锦鲤有着“观赏鱼之王”的荣誉,还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
日本则是世界上更大的锦鲤生产国,他们拥有大量高品质、血统纯正的锦鲤,受到各国爱好者追捧。日本每年都会举办锦鲤“选美”大赛,在来自全国各地的锦鲤中,挑选出品质最卓越的一条。
别看给锦鲤“选美”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能夺得桂冠,“最美”锦鲤的身价就会暴增,被富豪们抢着购买。2018年,日本一条锦鲤“S传说”以破天荒的2亿300万日元的成交价,成为全球身价更高的锦鲤。
可能大家对2亿300万日元没啥概念,换算人民币的话大约是1300万。1300万,即便是在我国的北上广深都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买条锦鲤居然要花掉上千万?有钱人的世界,普通人是真的看不懂。
那为什么在中国很常见的锦鲤,日本能卖到1300万,它是不是交智商税?老规矩,烦请各位读者老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要想了解日本的锦鲤,我们还得先从它们的发源说起。
日本的锦鲤最早发源于中国,大概在唐宋年间,有日本过来的商人把中国的锦鲤带回国内,随后锦鲤逐渐在日本发扬光大。
最开始,锦鲤只有日本贵族能饲养,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后来才慢慢流入民间。由于当时的日本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他们普遍接受从中国传来的“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因此锦鲤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就披上一层神圣的色彩。
锦鲤流入日本民间后,民众被它的雄浑和气质打动;其亲人的性格,也被日本人解读成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君子之风。锦鲤就这样被日本人赋予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众多的观赏鱼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的“国鱼”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和锦鲤对应的特色民族文化。比如每年的五月五日,是日本的锦鲤日。那天,日本的孩子会把鲤鱼型的彩色风筝放飞,蓝天下飘舞的锦鲤,俨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此外,随着日本培育锦鲤技术的进步,当地已经有一百多个锦鲤品种;并且因此而衍生出一整套细致、复杂的锦鲤审美标准。
能在各这套复杂细致的审美标准下,夺得“选美”冠军的锦鲤,可谓是“万里挑一”。而高价值的背后,对应的是艰难的培育过程。
日本养殖户想要养殖“赛级”锦鲤,需要挖掘几十亩大的鱼塘,鱼塘的水源必须是无污染的自然水。有了鱼塘之后就投放十万条鱼苗,养殖大概二十五天到一个月,需要进行之一次筛选,这个过程会淘汰掉95%的不合格的锦鲤。
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淘汰掉剩余锦鲤中的95%。经过层层筛选,10万条锦鲤中大概就400到500条有接受专门培养的资格。
而且,在培养阶段还会陆续淘汰掉绝大部分锦鲤,只留下20到30条成为能售卖的“超级锦鲤”。不过这个时候的锦鲤,还不会直接拿去卖而是继续养殖。精心挑选出来的锦鲤,有专人照顾,吃的是严格配制的饲料,为的就是提高锦鲤的质量。
等大概4、5年之后,已经长到七八十公分长的精品锦鲤就能拿去卖了,售价根据品相而定,一条的价格在人民币几十万到一百万不等。
同时养殖户还会在这些锦鲤中,挑选出品相更好、质量更高的一条,去参加每年一度的锦鲤大赛。经过资深评委对锦鲤的泳姿、体型,颜色、花纹分布等进行评估,挑选出“最美”锦鲤,获奖的锦鲤身价就能暴增。
在日本的文化背景里,花几百万上千万买一条锦鲤,或许算不上智商税。因为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锦鲤放在家中的池塘里就象征着福瑞,是一种荣耀。
七种最凶猛的淡水鱼,鳄雀鳝堪称水中杀手,你钓到过几种?你知道吗?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淡水鱼居然有6000多种,事实上除了日常见到的鱼以外,在水中还有很多凶猛的淡水鱼,而鱼袭击人类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他们有的体型甚至可以达到百斤,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垂钓人,看到也不一定认识。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最凶猛的几种淡水鱼。
之一种黑鱼
黑鱼别名乌鱼,也叫蛇头鱼。这种鱼浑身呈现出灰白色,同时还有不规则的黑斑,体型好像一个圆柱体,头部较为扁平,这种鱼不仅生性十分凶猛,而且繁殖得也很快,吃得也很多。在一个湖泊中如果任其生长,他就会吃掉湖中所有的鱼类,如果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他甚至还会吃下自己的后代,可以说是“六亲不认”了。
而作为一只鱼为什么黑鱼可以如此横行霸道呢?那是因为在黑鱼的口中有许多的小齿,这些牙齿交错分布,成为了黑鱼攻击其他水生动物的利器,在捕猎时,黑鱼往往会隐匿在水质混浊或者水草交错的地方,然后在其他小鱼经过时,突然发起攻击,将其吞入口中。
此外,黑鱼的适应能力也很强,有的甚至还可以在陆地上滑行。当河水干涸时,像冬眠一样,黑鱼会将自己的尾巴插入泥中,仅留头部在外面呼气,使身体处于蛰伏状态;当水源再次充足时,他们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美国,黑鱼甚至已经开始泛滥,他们将湖中其他的鱼吃了个精光,还被美国人称为“水中恶魔”。不过在我国,由于黑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因此成为了我国餐桌上的一个“美味佳肴”,数量也就得以控制了。
第二种马口鱼
马口鱼是一种淡水杂食性鱼类,不过更喜欢食肉类,他们多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河段,属于群居性动物,体长多在10-20厘米。不过虽然体型不大,但是这种鱼杀伤力很强,生性凶残,主要以河中的其他小鱼和昆虫为主,擅长跳跃,时常会跃出水面,捕食飞在湖面上的昆虫。
除此以外,这种鱼也十分贪婪,在遇到食物时,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引起过度肥胖。虽然这种鱼在水中很强悍,但是还是逃不过人类的筷子,由于今年的过度捕捞,野生的马口鱼越来越罕见了。
第三名鳄雀鳝
鳄雀鳝是一种大型鱼类,体长一般在1.2-1.8米,更大的甚至可长达3米,体重多在45-72千克。这种鱼被称为是比食人鲨更可怕的水中大型猛兽,对我国来说,鳄雀鳝属于入侵物种。
在上世纪80年代,鳄雀鳝被引入我国。不过由于其庞大的体型,家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的鳄雀鳝被放生在野外的河流中。这种鱼属于食肉类动物,对于河流的破坏力极大。因此放生的鳄雀鳝对水中的鱼类,进行了疯狂的啃食,给我国的水生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鳄雀鳝的卵也含有剧毒,如果有人招惹他,就会遭到他的攻击。和蛇类似,鳄雀鳝的进食方式也主要是靠吞咽。据了解他们更大可以吞下自身体型四分之一的食物,因此鳄雀鳝也被称为“水中杀手”。只要是看到水中有鳄雀鳝的痕迹,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个湖中没有什么其他的鱼类了。
鲜为人知的是,鳄雀鳝还是“活化石”。据统计,凭借强大的生存本领,鳄雀鳝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属于史前鱼类。
第四名巨魾
巨魾又称老鹰坦克,是一种热带鱼类,体型巨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更是惊人,有的甚至能长到200多斤。是目前鮡科中更大的鱼类,论起体型来看,说巨魾是鲶鱼中的巅峰级种类也毫不为过。
这种鱼可以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段,就是靠他一身的肥膘。毕竟200多斤的巨鱼,一般的河流肯定是冲不走他,巨魾身体呈现流线型,使他们可以在水中穿梭自如。不过最让人害怕的还是他那一口如钉子一般锋利的牙齿。
虽然巨魾身形庞大、性情迟钝,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如果掰开他的嘴,你就会发现这种鱼的牙齿粗壮而又锋利,根本不像是正常鱼类会长出来的,如果将巨魾放入水中,他捕猎的凶狠程度甚至和老鹰不相上下,由于巨大的体型,巨魾也被称为“水中坦克”,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第五种哲罗鲑
哲罗鲑属于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这种鱼身体很长,一般在一米以上,最长的可达四米多,身体略扁,呈现圆筒形,一般生活在在气温很低、水流湍急的河水中,有洄游的习性。
这种鱼非常贪食,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黑暗时期就是他觅食的绝佳时刻。这种鱼除了会捕食水中其他的鱼类以外,靠近岸边的蛙类和蛇鼠也在他的食谱上。不过哲罗鲑的食欲受到温度的影响,这种冷水鱼在炎热的夏季进食量会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食的现象,而在寒冷的冬天他的食欲就会恢复正常。
著名的喀纳斯湖怪说的就是哲罗鲑。在阿勒泰地区,当地人经常会看到水中有大型的鱼类出没,当地人还将这种鱼称为“大红鱼”。关于喀纳斯湖怪的谣言,也多次登上新闻,后来经过证实正是巨型的哲罗鲑。
第六种达氏鳇
达氏鳇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他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作为和恐龙一起生存过的鱼类,达氏鳇在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仍旧保留着原始鱼类的特征。这种鱼身型庞大,是目前淡水鱼中体型更大的鱼类之一,长达5.6米,体重有的甚至长到了1000公斤,可以说是一种巨型淡水鱼了。
据研究,达氏鳇目前多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中。作为淡水鱼达氏鳇非常“有原则”,他们绝不会游进海里。除此以外,达氏鳇的寿命也很长,可以存活五六十年之久。这种鱼也很活跃,一年四季都在觅食,他们以水中的小鱼为主要食物,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大型鱼类。
第七种鲶鱼
鲶鱼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各个地区都可以看到鲶鱼的影子。这种鱼浑身光滑,体表还有一层粘液,同时长着四根长长的胡须,身体又长又扁,很具有辨识性。除此以外,鲶鱼的体型庞大,身长多在一米以上,大型鲶鱼的体重也可高达百斤。
庞大的体型使他们可以在水中打败大部分的鱼类,鲶鱼生性凶猛贪吃,以水中其他的鱼类为主要食物,在长到500克左右的鲶鱼便会攻击吃掉水中的鲫鱼、鲤鱼等鱼类,有的甚至还会捕食小鸟或者鼠类。
导读:鲤鱼的“愤怒”:北方50元1斤,南方没人吃,南北差异我背锅?
鲤鱼,这可是我国养殖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鱼类了。它在我国民间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过年的时候很多的年画,都有鲤鱼的身影。
并且在民间,很多人还常常把鲤鱼误认成是四大家鱼,甚至有人还认为鲤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原因是这种鱼生命力强,繁殖能力强,而且还是我国养殖最早的鱼类。
但是四大家鱼是没有鲤鱼的,民间的一种说法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是李姓的王朝。而鲤和李是同音字,所以就禁止养殖、食用和销售鲤鱼,从那以后就发展了草鱼、青鱼、鲶鱼和鳙鱼四种鱼,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四大家鱼”的说法了。
不过虽然鲤鱼在我国名气很大,甚至在国外也是一种让人头痛的鱼类,但是它在我国南北方的待遇却明显不一样:在北方地区鲤鱼是可以上席的,像黄河大鲤鱼在市场上要卖到50元以上一斤。
可是在南方地区,市场上基本见不到鲤鱼,就算是偶尔钓到鲤鱼了,多数也是把它放生了,很多南方人都是不吃鲤鱼的。同样都是鲤鱼,为何南北方却区别对待呢?鲤鱼:南北差异我不背锅!
南方人不吃鲤鱼?鲤鱼是发物
也并不是南方人都不吃鲤鱼,至少相比于北方人来说,绝大多数人对于鲤鱼是嫌弃的,像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市场上很难见到鲤鱼销售的。之所以没有人卖鲤鱼,就是因为没人买啊。
在当地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吃鲤鱼,那多数人给你的答案就是鲤鱼是发物。可以说,多数人不管喜不喜欢吃鲤鱼,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因为受此影响,很多人本来想要吃鲤鱼的,可是受到这句鲤鱼是发物的影响,也就打消了念头。
南方鲤鱼多用于祭祀
笔者的家乡湖南衡阳这边,其实也是吃鲤鱼的,并且很多人还非常喜欢吃鲤鱼。可是后来去广州打工之后,我想要吃鲤鱼,好几次找遍整个市场都没有见到鲤鱼。
而问了当地的人才知道,鲤鱼在市场上平时是买不到的,只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才会有少量的售卖,因为在当地鲤鱼一般是祭祀祖先的时候才会用到鲤鱼。因此这种鱼不管是生的,还是煮熟了,在当地也是没有人吃的。
可能也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很多人都不吃鲤鱼,认为吃鲤鱼是对祖先的一种不尊敬。何况还有一点,在南方的水域比较多,尤其是靠海的地区,水产资源非常的丰富,各种鱼类可选择的也就多了,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吃鲤鱼了,这也是为了突出差异化。
南方的鲤鱼腥味重
这个估计是很多人不爱吃鲤鱼的主要原因,这种鱼的个头不大,鱼刺却很多,还都是细小的软刺。关键一点在于,鲤鱼的泥腥味非常重。这一点笔者也吃过北方的鲤鱼,发现区别真的很大。
南方的鲤鱼肉质很松散,口感不佳,再加上泥腥味很重,确实很一般。可是北方地区的鲤鱼,腥味就明显少很多,而且吃起来口感也要好很多。至于其中的原因,笔者猜测可能是南方的水温高,水中食物充足,鲤鱼长得快。
而北方地区,到了冬季有几个月的冰冻期,食物短缺,鲤鱼长得慢不说,还会消耗掉体内大量的脂肪,因此肉质更紧实一些。何况北方的河流,多泥沙,不像南方的都是泥巴,自然泥腥味也要少得多。
饮食习惯的差异
同样一种食物,因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饮食习惯,会导致 *** 和烹饪的 *** 不一样。像近些年在网上关于汤圆咸甜、粽子咸甜之争,就屡屡上了热搜,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关于鲤鱼在南北方的烹饪 *** 也有很大的差异,做法不同,饮食爱好也不同,这也就导致了鲤鱼的食用好感度也不同了。
在南方地区吃鱼喜欢清蒸,这也能更大程度保留鱼的原汁原味,可是这样 *** 的鲤鱼,泥腥味肯定很重了。而在北方地区,一般都是重口味了,像糖醋鲤鱼、红烧鲤鱼等就很有名气,这样的做法也就盖住了鲤鱼的鱼腥味。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北方地区鲤鱼是上品鱼,能卖到50元一斤,可是在南方地区,市场上难觅鲤鱼,很多人也不爱吃鲤鱼,主要还是因为南北方的差异所致,其中包括饮食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还有地理环境的差异,这才导致了南北方人对待鲤鱼的区别。这个真的不能怪鲤鱼,因为鲤鱼的品种没变啊。就如同古人所说的那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切不能让鲤鱼来背锅,它们是最“冤屈”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们喜欢吃鲤鱼吗
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为什么美国人不靠吃解决?实在吃不完在我国,逢年过节时餐桌上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而且我国国人对野生鱼往往会另眼相待,因为野生鱼的味道更加鲜美,这让我国野外水域中的鱼需要专门保护才能维持稳定的种群规模。
不过在美国,想要吃野生鱼简直太容易了,从我国引入的“亚洲鲤鱼”在当地已经泛滥成灾,个头又大又胖,长得像头猪。而这些亚洲鲤鱼给美国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让当地 *** 和民众苦不堪言。
那么亚洲鲤鱼为什么会在美国泛滥成灾呢?当地人为什么不靠吃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亚洲鲤鱼入侵美国
亚洲鲤鱼对美国来说是外来物种,它指的也不是我们红烧鲤鱼的那种鲤鱼,而是包括了青鱼、草鱼、鲫鱼、鲤鱼、鲢鱼和鳙鱼等在内的鲤形目鲤形科鱼类,指的是一类鱼。而这些鱼,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几种鱼。
20世纪60年代,美国境内淡水水域意外爆发了大量水生植物和藻类,水中寄生虫也泛滥成灾,对当地淡水水域的生态和鱼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淡水水产养殖业。
想要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又不想使用化学 *** 以免污染水源,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生物的方式进行对抗。美国人把关注点放在了亚洲鲤鱼身上,因为它们生存能力强,又同时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美国主动将亚洲鲤鱼引入国内,并首先在南部的阿肯色州放生。结果立竿见影,亚洲鲤鱼不负众望,它们大开吃戒,让令人烦恼的藻类和水生植物几乎销声匿迹。
此后,美国又相继在不同地区的各大水域中放生亚洲鲤鱼,让它们履行“清道夫”的责任,直到被引进30年后,这些被关起来工作的“清道夫”竟意外地逃了出去。
1993年,阿肯色州境内发生了特大洪水,暴涨的洪水让亚洲鲤鱼从圈养的河流或者池塘里,顺利地漂流进了野外水域。大量的亚洲鲤鱼进入了密西西比河,并沿着河流一路北上,进入各个支流中。
在这个新的环境里,亚洲鲤鱼获得了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它们很快就在这些水域形成稳定的种群规模,并在适应了新的环境之后,呈现泛滥之势。
自此之后,亚洲鲤鱼在美国野外水域失去控制,迅速扩张并挤压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它们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很快便长成了较大的个体,有些甚至长到1米多长,体重跟一个小孩的体重差不多。
亚洲鲤鱼凭借庞大的体型彻底成为了当地水域中的巨无霸,不仅本土鱼类不是对手,连途径的船只都可能遭殃。
因为亚洲鲤鱼受到惊吓后,会高高地跃起,途径船只会让水中的亚洲鲤鱼惊慌失措,它们跳出水面砸向人们,当地还发生了几起与亚洲鲤鱼相关的死亡事件,当地渔民甚至为此在船只周围装上了铁网。
2、为什么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鲤鱼目鲤鱼科下的鱼类,虽算不上稀有,但绝不会泛滥成灾,尤其是野生品种,往往一鱼难求,这或许跟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这几种鱼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品种。
但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绝不仅仅是因为没人吃那么简单,而是因为那里有亚洲鲤鱼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首先,亚洲鲤鱼在美国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亚洲鲤鱼生存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美国的水生环境,而且它们被引进的目的是清除水草和藻类,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在美国拥有充足的食物。
其次,亚洲鲤鱼在美国缺少天敌。一个物种是否会泛滥,跟它在栖息环境中是否有天敌有直接关系,亚洲鲤鱼在美国淡水水域中缺少天敌,因此其数量能毫无限制地增长。
第三,亚洲鲤鱼的繁殖能力强。它们之所以能在美国泛滥成灾,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条成年雌性鲤鱼每年可生产100多万颗卵,其中大部分都能孵化并存活。
对于亚洲鲤鱼的泛滥,美国当地 *** 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遏制亚洲鲤鱼的增长。比如2009年时,美国 *** 召集了大量人员,开始对河里的亚洲鲤鱼进行捕杀。
在这场捕杀行动中,美国人大开脑洞,什么样的招式都用上了,有的用棒球棍打,有的用弓箭射,这些手段显然是无法解决亚洲鲤鱼的泛滥问题的。
当地 *** 甚至还用上了化学手段,他们试图通过往河里投毒来毒死亚洲鲤鱼,结果很快河面就漂浮起大量的鱼,但大部分都是本土鱼类,被毒死的亚洲鲤鱼并不多。
所以说,亚洲鲤鱼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有足够多的食物,又缺乏天敌,再加上它们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当地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遏制其增长,那么亚洲鲤鱼泛滥成灾在美国也就不奇怪了。
3、美国人为什么不靠吃解决?
亚洲鲤鱼在我国无法泛滥成灾,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需求,它们是我国国民餐桌上的一道菜。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不靠吃来解决亚洲鲤鱼泛滥的问题呢?具体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1、烹饪方式的问题
鱼类在我国有数不清的吃法,一条鱼都可以三吃、四吃,蒸炸煎煮,哪种都行。但以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烹饪鱼类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炸为主,而且也不会像我们那样放各种调味品。
因此在美国人的烹饪方式下,亚洲鲤鱼的味道并不可口,而且由于处理简单,具有很浓的鱼腥味,所以说他们不喜欢吃亚洲鲤鱼。
2、饮食方式不同
在美国人的餐桌上,人们都是看刀叉吃饭的,切牛排当然没问题,但想要吃亚洲鲤鱼,刀叉恐怕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因为亚洲鲤鱼的刺比较多,用刀叉吃鱼很难操作。
3、淡水鱼污染较重
不光是亚洲鲤鱼,其实美国人连其他淡水鱼都很少吃,包括他们本土的淡水鱼,尤其是野生淡水鱼几乎不会被端上餐桌。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早期以工业发展为主,对河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河水中的重金属超标严重,那么生活在水域中的鱼体内,有毒物质也比较多。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知道上述三点理由,也都比较认可上述观点,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事实上,美国曾试图靠吃来解决亚洲鲤鱼泛滥的问题,只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美国人意识到亚洲鲤鱼可能带来的灾难时,他们曾试图开发新的食品市场来遏制亚洲鲤鱼的泛滥,换句话说就是开发出一些适合食用亚洲鲤鱼的吃法,来吸引美国人来食用它们。
亚洲鲤鱼骨头多,但肉质温和而且白,非常适合磨成肉饼或油炸。南伊利诺伊州卡本戴尔大学还研究过如何将亚洲鲤鱼制成肥料和水产养殖饲料,以此来开发对亚洲鲤鱼需求的市场。
美国当地的一些教育机构还尝试过在学校餐厅供应亚洲鲤鱼,比如伊利诺伊大学曾把亚洲鲤鱼烹饪给学生吃。
在肯塔基州,一家公司获得了一项剔除亚洲鲤鱼细骨的 *** 的专利,可以将鲤鱼加工成无骨鱼片、鱼饼、鱼汉堡等,在美国被称为仿蟹肉,他们把这些产品拿到市场上或者快餐厅里售卖。
不仅如此,美国一家名为“银鳍集团”的私营企业,提出建议将亚洲鲤鱼的名字更换为“银鳍”,这让鲤鱼科下的这些鱼类更加好听,并以此来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知道,美国人曾在开发亚洲鲤鱼的食用市场方面下过大功夫,并让一些美国人接受了亚洲鲤鱼能吃这件事。
但是,这个市场在美国十分有限,光靠少数人的食用,根本跟不上亚洲鲤鱼的增长速度,也解决不了亚洲鲤鱼泛滥成灾的现实问题。所以说,不是美国人不吃亚洲鲤鱼,而是根本吃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