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介绍资料,鲈鱼的介绍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2 0
这鱼全身都是宝,营养比鲈鱼高,以前常见现在稀有,有钱也难吃到

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导读:这鱼全身都是宝,营养比鲈鱼高,以前常见现在稀有,有钱也难吃到!

现在的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大家都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美食,而且现在的菜品也不像之前的那么单一,接待宾客的餐桌上都是十分丰富的,如果你是一个吃货的话,那么肯定不会错过吃鱼,而鱼作为一种食物在人们的餐桌上也已经出现了上千年的时间,中国人吃鱼的历史十分的悠久,而在我们的餐桌上所见的鱼类也非常的多,像四大家鱼、以及鲈鱼之类的都非常的受人欢迎!

其实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很多鱼的营养都非常的丰富,不过在农村有一种以前很常见,现在很稀有的鱼,这种鱼浑身都是宝,在我小的时候,农村的田间、小河沟都会经常看到这种鱼,而这种鱼所含有的营养比清蒸鲈鱼都还要高,味道也非常的鲜美,这种鱼就是泥鳅。

“池塘的水满了,到处是泥鳅”这首歌伴随着我的童年时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来看,可以看出泥鳅在以前真的是随处可见,这就说明当时泥鳅的数量还是很多的,但是如今它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大不如前,变得比较珍惜,有钱都很难吃到了,但是庆幸的是大家对它的喜爱仍是只增不减,因为泥鳅做出来的口感鲜嫩美味,它本身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谁不喜爱呢?

论泥鳅的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层出不穷,那么今天我来为小伙伴们来介绍一种泥鳅的最经典的做法---红烧泥鳅,只需要四步,简单易操作,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食材的准备,泥鳅的选择,我建议大家不要选择眼睛凹陷,皮肤外没有光泽的,因为这样的泥鳅一般都是不新鲜的,死掉很久的;辣椒更好是准备线椒,这样做出来的口感会更好,然后把一些常见的调料都放在手边,比如姜,蒜,鸡精,盐,这些调料的放入都要适量,自己酌情加入;

买回来的泥鳅一定要是处理好的,建议在卖家那里处理好再带回来(因为如果在大家不会处理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会伤到自己的),把处理好的泥鳅泡在清水中散血,同时可以节省时间,把事先准备的线椒,姜和蒜切碎,切成颗粒,颗粒不要太大了;

把泡好的泥鳅捞出来,等水变干,之后再用盐进行腌制,一般腌制十几分钟就可以了;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等锅烧热,然后放入腌好的泥鳅,火不要太大,因为太大的火会让鱼粘到锅上,泥鳅翻炒成淡淡的金黄就可以了,翻炒的时间不做规定,自己根据情况决定;

泥鳅炒成金黄后,开始加入之前已经切好的调料,如果怕腥的人可以加入料酒和酱油,最后香气溢出来的时候,撒一点葱花,就可以出锅啦!

怎么样?简单吧,这样简单又好吃的做法,喜欢吃泥鳅的人赶紧学起来吧!

由一条鱼引起的产业革命——加州鲈

前言:

近年来,加州鲈产业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江浙等地风生水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从苗种到养成再到饲料,针对加州鲈产业而衍生出的动保等服务性产品也是层出不穷。

加州鲈商品成鱼一般是鲜活销售,并且近10年来市场行情相当稳定,效益一直不错。据了解,在珠江三角洲养殖加州鲈,如果成鱼出塘价低于17元/ kg,养殖就会亏损,也就是说,这条鱼养殖成本在8.5元/斤左右。

加州鲈鱼

加州鲈是目前中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猛的品种。饲料端、养殖端、动保端的从业人员都觉得这条鱼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说,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州鲈将继续领跑水产市场,加州鲈产业链也将更加完善、成熟。

那么,加州鲈加州鲈到底是怎样的一条鱼?为什么它能长期为水产带来丰厚的利益?

为此,我们可以先从加州鲈鱼的生物学特点入手,这样就很容易看出它在养殖生产中所显示出的压倒性优势。

一、生态习性

加州鲈主要栖息于水质清爽、有水生植物的浅水水域,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幼鱼喜欢集群活动。

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加州鲈

加州鲈对水温有较好的适应性,其生存水温为1~36℃,10℃以上开始摄食,在生态学上10℃也叫作加州鲈的发育阈温度,也就是说只有当环境温度高于10℃时加州鲈才开始生长发育。和大多数淡水鱼一样,加州鲈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加州鲈对水质和溶解氧的要求较高,水中溶解氧在1.5毫克/升时开始浮头,而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对溶解氧的要求为5毫克/升。从这些条件来看,加州鲈可以说是“能摔耐打”,“不娇不躁”了。

二、食性与生长

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仔鱼期主要摄食轮虫和水蚤等浮游动物,全长5~6厘米时,捕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10厘米以上时,主食小鱼虾。饲料不足时,常出现大苗吃小苗的残杀现象。说到自相残杀,其实很多肉食性的鱼类都有这种现象。解决办法就是控制苗种密度,不易过大,其次就是要提供充足的饵料,提高水体中的饵料密度。这样一来,饥饿的鲈鱼苗遇到食物颗粒的概率远就大于遇到其他规格更小的苗种的概率了,自相残杀的问题就会随之得到解决。

肥美的加州鲈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且生长良好。 不仅如此,加州鲈还具有食量大、生长快的优点。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南方地区当年鱼苗可以达到0.5-0.75公斤,这个规格已经满足上市要求。饲养2年的加州鲈,可以长到3斤左右,3年可以长到5斤。

三、养殖特点

加州鲈肉多刺少,味道清香,是一种优质淡水鱼类,很受消费者欢迎,有"淡水石斑"之称。加州鲈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易起捕,可在池塘中与家鱼混养,也可在清水塘中单养,饲养要求简单,很受养殖者欢迎。

加州鲈适应能力强,容易繁殖,因此,不宜在野外放流,否则,容易形成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水产资源造成不良影响。

分析: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加州鲈具备了成为"爆款"的诸多因素。

首先是肉质好,消费者喜欢,这就从需求端打开了市场。其次是生长性能优越,抗病力强,产量高,这就保证了供给侧有充足的生产能力。无论是哪一款产品,只要打通了供应和需求链并保持稳定,那么这款产品就一定可以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在全国范围内,水产品中产生的"爆款"也并不少。比如前段时间火爆 *** 的小龙虾,还有被"酸菜鱼"带火的黑鱼(有的地方叫生鱼,学名为乌鳢)。

从生长性能来看,加州鲈和黑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生长快、适应力强、而且两者都适合高密度养殖。加州鲈是否会像黑鱼一样经历爆火以后遇到冷门的落差变化我们不得而知,其产业发展变化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进一步检验。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加州鲈和生鱼最近的价格数据,从对比中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加州鲈各大主产区塘口价格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加州鲈出塘价格因地区和规格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能维持20元/斤左右的价格,而且与上周价格相有降低的趋势,降幅0.5-5元/斤不等。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加州鲈近几天价格跌落与前段时间的南方高温天气有关,随着后期入秋天气转凉,塘内的鲈鱼会更加容易进行养殖管理,因此价格会稳定上涨。

各地生鱼塘口价

我们反观生鱼,出塘价普遍在7、8块每斤左右,升降幅度不明显。 两种鱼的经济价值高下立判。

造成水产品价格浮动的原因有哪些呢?最近猪肉价格暴涨会对鱼肉价格产生影响吗?

其实,水产品日常的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1)水产品成本-价格关系造成价格波动;

(2)水产品的价值特性造成价格波动;

(3)水产品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价格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最近猪肉价格上涨,作为猪肉的替代品,鱼肉的价格按照理论来说应当也会有所上涨。而上面的数据却显示价格回落。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供给侧不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唯一因素。举个例子来说,2017年上半年猪肉、禽蛋、禽肉价格疲软,淡水鱼价格却保持坚挺,说明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来自需求,而是来自于供给。因此,供给侧产量的高低也会对加州鲈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北方地区当年养成模式探索

在加州鲈的养殖模式上,广东和江浙是最重要的主要产区,但这两个地区的养殖模式有明显的不同。广东地区多为高密度精养,追求高投入高产出。一般为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头批鱼模式、中尾鱼模式和旧鱼模式。江浙地区则多为中密度养殖,经济效益适中。

达到商品规格的加州鲈

而对想要涉足加州鲈产业的北方地区来说,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加州鲈的当年养成问题。在南方地区,由于全年日照时间长,总体积温高,因此当年养成上市规格并不困难;而北方地区受温度限制,加州鲈的有效养殖期短,主要集中夏季,因此当年的规格普遍偏小,价格不太理想,再养一年就会增加养殖成本,不太划算。

目前广泛采取的措施是放养大规格的秋繁苗种,也就是在夏花的基础上再经过4-5个月的养殖,养成体重1-5两的鱼种,由于出塘时间是在深秋,因此秋繁苗种也叫秋片、秋花鱼种。放养秋花鱼种能够保证在加州鲈苗种的更佳生长期吃到充足而丰富的饵料,再加上北方地区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光合植物同化作用高,养殖池塘的基础生产力较高。

这样,经过夏季高温季节与秋季的后期培育,北方地区加州鲈也能因此达到上市规格。


加州鲈养殖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笔者也只能通过查阅现有的期刊资料和生产数据,思考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再有,生产一线和公布的养殖数据存在稍有延迟,因此文章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也欢迎您留言讨论、转发分享!

买鲈鱼时,要分清“河鲈”和“海鲈”,区别挺大,弄懂再买不吃亏

买鲈鱼时,要分清“河鲈”和“海鲈”,区别挺大,弄懂再买不吃亏

原创2023-04-17 11:12·梁隆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健康,追求高品质、高营养的鲜美食材。调查数据显示,鱼类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河鲈和海鲈是常见的食用鱼类。然而,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鲈鱼时,往往分不清“河鲈”和“海鲈”,这两种鱼的区别却挺大。如果弄不清楚再买,就很容易吃亏。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河鲈”和“海鲈”的区别以及如何分辨!

一、河鲈和海鲈的区别 河鲈和海鲈即便长得十分相似,但是它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首先,它们生活环境不同。河鲈是分布在淡水中的鱼类,主要栖息在江河湖泊中,而海鲈则是海洋鱼类。其次,河鲈和海鲈在口感、肉质上也有不同。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河鲈相对海鲈来说更嫩,肉质更加鲜美,口感也更加细腻。而海鲈的肉质则更加紧实,口感相对河鲈较为粗糙。

二、如何分辨河鲈和海鲈 在市场上购买鲈鱼时,如果不是专业的渔民或者鱼贩,很难分辨河鲈和海鲈。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分辨 *** 。

首先是体型差别。河鲈一般比海鲈要小,身体细长,鳞片也相对较小,而海鲈则稍大一些,身体比较饱满,鳞片也更加大一些。

其次是肉质的差异。河鲈肉质相对海鲈更加细腻,口感更加柔嫩。如果搭配合适的烹饪方式,口感更是一流,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同时,河鲈肉色偏白,鱼鳞比较细腻;而海鲈则是肉色偏红,鳞片比较多。

最后还有价格的差别。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周期的不同,河鲈的价格相对海鲈来说稍高一些,但是也因为其肉质要好一些,口感更佳一些。

三、如何正确选购鲈鱼并保存 在选购鲈鱼时,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外观。看鱼的体型是否匀称,鱼身上有无明显划伤或凹陷,并检查鳞片是否完整有光泽。其次是闻味道。新鲜的鲈鱼应该没有腥味或异味,而且应该有一种淡淡的海水和藻类的香气。最后是触摸感受。新鲜的鲈鱼应该触摸起来比较湿润、滑嫩、有弹性。

在保存鱼肉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其新鲜度,避免变质腐败。一般来说,将鲈鱼放入冰箱中或者用保鲜膜包裹好,尽快食用。如果打算长期保存,则可以采用冷冻的方式,将鱼肉放入密封袋中,存放在冷冻室内,这样可以使鱼肉的保鲜时间更长一些。

四、烹饪技巧 在烹饪河鲈和海鲈时,要采用不同的技巧。

河鲈可采用清蒸、煮汤和红烧等方式进行烹饪。其中以清蒸最为经典,清蒸河鲈的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是保留鱼肉原味的更佳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椒盐、麻辣等方式进行烹饪,提高其口感的多样性。

海鲈则可以采用煎、烤、炸等方式进行烹饪。其中以煎的方式最为常见,煎海鲈可以使其外酥里嫩,口感美味。

总之,鱼类是一种非常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在购买与烹饪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好的鱼类品种,掌握科学的烹饪 *** ,可以烹饪出美味又健康的鱼菜,保障人们健康饮食的口味和体验。因此,在买鲈鱼时,要分清“河鲈”和“海鲈”,这样的区别挺大,弄懂再买不吃亏。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鱼类食材,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养好身体。

鲈鱼别只会清蒸了,教你一种更美味的做法,汤汁金黄,味道鲜美

大家好,这里是【刘一手美食】,关注老刘,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实用的家常菜

1、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



2、 今天老刘就来分享一下“金汤鲈鱼”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


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

鲈鱼700克、金针菇、杏鲍菇、冬笋、生姜、小葱



4、先把生姜切片,小葱切末,鲈鱼鱼头切下,沿着鱼龙骨片下两侧鱼肉,把鱼尾切下和鱼头放在一起备用,鱼肉的肋骨片下,鱼肉片成鱼肉,鱼骨斩成小段清洗干净


5、热锅倒油,先放入姜片爆香,放入鱼骨爆炒,放入少许料酒去腥,放入大半锅热水,这样烫更白,中小火烧30分钟。再把鱼片腌制下,先放入少许盐、一个蛋清,上手朝一个方向搅拌起黏性


6、再放入适量木薯淀粉,搅匀腌制三十分钟、金针菇切去老根,清洗干净,把洗干净的杏鲍菇切菱形斜片,冬笋削去老皮切笋片。再把鱼头鱼尾放在鱼汤锅中,烧两分钟把鱼头鱼尾烧熟捞出备用


7、热锅倒油,先放入姜片和泡野山椒爆香,然后放入金针菇、杏鲍菇、冬笋翻炒均匀,放入两勺黄灯笼辣椒酱,翻炒入味,再过滤烧好的鱼汤,鱼骨丢弃不用,再大火烧开,放入两勺食盐、烧三分钟


8、再捞出所有食材放入玻璃盆中,再在锅中放入腌好的鱼片,烧三十秒马上捞出,放入盆中,再放入鱼头和鱼尾点缀,倒入汤汁,放入蒜末、红椒丝、姜丝、葱末,浇上热油美味即成,一盘又鲜又辣的金汤鲈鱼就做好了


9、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我是老刘,感谢大家对刘一手美食的支持,我们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大家参考,喜欢做饭的朋友别忘记点点关注,老刘谢谢大家观看

欧洲梭鲈侵入中国,一次能产30万枚卵,如今变成“高端货”?

梭鲈(Sander lucioperca)是一种性情凶猛的外来鱼种,在国内的自然水域中几乎没有天敌。和加州鲈、鳜鱼相比,梭鲈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在新疆地区一般被称为“十道黑”(也有人称之为“九道黑”)。梭鲈的原产地位于欧洲的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境内并没有野生梭鲈的分布。

梭鲈模式图(Sander lucioperca)

梭鲈不仅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甚至还有“淡水鱼王”的称号,深受消费者追捧。其实早在苏联时期,梭鲈就已经风靡海外市场了,后来还被开发成了重要的商业鱼种,被移植到了众多的水库中,比如新西部利亚水库、伊尔库茨克水库等等,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梭鲈能够在国外市场走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鱼肉中基本没有肌间刺,蛋白质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的淡水鱼。梭鲈的这些特征高度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几乎就是为国外吃货们“量身定做”的。有了市场的认可,梭鲈很快就成为了欧美市场的“明星水产”,这也为后来引入到中国奠定了基础。

梭鲈

据资料记载,60年代初梭鲈首次从国外引到了新疆的伊犁河水系。梭鲈属于亚冷水性鱼类,而伊犁河的水质非常适合梭鲈的生长,野生梭鲈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后来,梭鲈的分布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额尔齐斯河流域。如今,黑龙江水系的下游、乌苏里江以及兴凯湖中也有野生梭鲈的分布,数量也都不少。

为了评估新疆地区的梭鲈种群,1982~1983年新疆水产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专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资源调查。结果发现,捕捞上来的梭鲈大多在34~57公分左右,体重0.9~2.2公斤不等,3公斤以上的大规格梭鲈也有很多。

国外钓手钓获的巨型梭鲈

据资料记载,在80年代捕获到的梭鲈样本中,体重更大的达到了12公斤——这样的体型足以成为“水中霸主”,不少专家对此表示十分担忧。在国内,由于移植和引种而引发的物种入侵事件不在少数,而梭鲈作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引发生态危机的风险比普通淡水鱼明显更高。

在幼龄阶段,梭鲈主要以小型的鱼虾为食,在饥饿时甚至能吞食掉相当于自身体长2/3的鱼苗。随着体型的不断增大,梭鲈的威胁性也会明显升高。一条体长30公分的梭鲈就能够吞掉一条16公分左右的贝加尔雅罗鱼或者湖拟鲤,对新疆土著鱼种的威胁很大。

梭鲈虽然性情凶猛,但在种群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竞争对手。新疆的河流湖泊中还生活着另一种从欧洲“偷渡”而来的淡水鲈鱼——赤鲈(Perca fluviatilis),在国内俗称“五道黑”。

赤鲈(Perca fluviatilis)

196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赤鲈被引到了博斯腾湖,结果差点给博斯腾湖的土著鱼带来了灭顶之灾。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赤鲈就“强势上位”,成为了博斯腾湖中的绝对优势种。物种数量更高的时候,博斯腾湖渔获物的78%都是赤鲈。而在此之前,扁吻鱼(博斯腾湖的土著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才是湖中唯一的顶级猎食者,妥妥的“老地主”。

赤鲈在博斯腾湖中“反客为主”,将扁吻鱼逼上了绝境。后来,新疆的渔业部门投入了500多万元的“救护资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在2005年攻克了扁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截止到2020年,扁吻鱼的累计放流量达到了33万尾,但是效果依然不太明显。

扁吻鱼

在上世纪60年代,扁吻鱼的年产量一直稳定在300吨左右;如今,扁吻鱼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量想要恢复如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总之,渔业部门为了拯救一条土著鱼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无异于是在为当初盲目引种的行为“买单”。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梭鲈的引入和推广会不会引发和赤鲈相似的惨剧呢?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和赤鲈比起来,梭鲈的潜在风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从体型上看,梭鲈更大能长到130公分,记录在案的更大体重则为12公斤。相比之下,赤鲈就小得多了,更大体长只有60公分,更大体重则为3.75公斤。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曾在梭鲈的消化道中发现过赤鲈的尸体,这也表明赤鲈是梭鲈的目标猎物之一。

其次,从繁殖周期来看,梭鲈最快只需要2年时间就能达到性成熟。在水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梭鲈的性成熟时间更快,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当地的梭鲈只需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此外,梭鲈的怀卵量也相当惊人,一条2~3公斤重的雌鱼就能产下30~40万粒卵,繁殖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悍了。

粘附在草叶上的梭鲈受精卵

此外,在过去的20多年里,梭鲈被当作养殖品种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如天津、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区。早在1992年,国内就突破了梭鲈的人工繁殖技术,梭鲈的养殖产量也跟着突飞猛进,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梭鲈逃逸到自然水域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梭鲈却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梭鲈没有肌间刺,鱼肉的蛋白含量超过20%,营养丰富,鲜味十足。有不少消费者都反映,梭鲈的食用口感比鳜鱼还要好——这些口碑进一步提高了梭鲈的知名度,市场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梭鲈幼鱼

2017年的市场调查显示,梭鲈的塘口价格已经飙升到了70~80元/公斤,高端水产品的地位已经坐实。梭鲈的价格比加州鲈、海鲈都要高,但养殖的难度并不算高。梭鲈不需要驯化就能够适应国内的水域环境,而且在当年就能长成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养殖项目。

巨大的利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养殖梭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确实是一个“福利”。在封闭的环境下开展梭鲈的养殖倒也无可厚非(生态风险较小),但是将梭鲈移植到天然的湖泊、水库以及河流中就需要高度警惕了(风险很高)。

总之,单纯从营养和口感的角度来说,梭鲈确实是一条“好鱼”,但是盲目的引种和推广也可能使其成为“生态杀手”,银鱼、池沼公鱼以及赤鲈就是 *** 裸的教训。

对于梭鲈的引种,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梭鲈##保护生态##我要上头条#

锦州话:春梭、夏鲈、白眼割谷

锦州沿海地区有俗语说:“春梭、夏鲈(方音lǔ)、白眼割谷。”

锦州笔架山海滨(免费图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吃梭鱼,夏天吃鲈子(方音lǔ zhi)鱼,到了秋收时节吃白眼鱼。在不同的季节里,相应的鱼最肥,味道也最美。

梭鱼,亦称梭子鱼,因其在快速游动时节奏似投梭而得名。过去,锦州近海鱼类以梭鱼更具盛名,春夏秋三季皆有出产。而其质地,则以春季为最美,秋季次之,夏季最差。

梭鱼(免费图库)

春季的梭鱼,被称为“冷水梭鱼”,因其尚未开始进食,被称为“素肠”。其肉质鲜美,且其内脏炸酱尤为鲜美,以鱼脐更佳。食用内脏时,要注意去除苦胆,否则甚苦,不可食。夏季,其内脏中往往有满满的海泥,称为“泥肚子”,且处于旺盛生长期,肉质松懈。秋季,这种情况差一些,其质地尚好。

鲈子鱼,是鲈鱼的一个亚种,为渤海特产,又以锦州近海所产“黑花鲈子”最为肥美。鲈子鱼是近海的海上霸主,在水中上下活动的空间大,以各种鱼虾为食。到了夏季,鲈子鱼已经膘肥体壮,食之甚美。大的鲈子鱼,体长可达一米余,近年本地人戏称其为巡洋舰。

黑花鲈子(作者摄)

白眼鱼即鲻鱼,也称白眼梭鱼,其活动范围较梭鱼距海岸线远,没有梭鱼的“泥肚子”,体型较大,秋季食用比较相宜。

白眼鱼(免费图库)

时值夏日,正是吃鲈子鱼的季节。可是,当前也正值休渔季节,渔船不能下海打渔,所以,很难吃到应季鲈子。只是在一些养殖场,或沿海潮沟才有零星捕捞,市场偶有出售,但体型较小。

渔民休渔(免费图库)

(作者为非遗项目《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

#头号周刊##东北话#?#锦州方言#?

行业预览!中国鲈鱼行业全景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一、鲈鱼简介以及养殖产量


鲈鱼又名鲈板、花鲈等,是我国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也是比较常见的水产鱼之一,鲈鱼有两种,一种是淡水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还有一种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


鲈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黄海、渤海较多,是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国内以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产量较多。主产于辽宁大东沟、旅大、营口,河北秦皇岛,天津北塘,山东羊角沟、烟台、石岛、青岛。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鲈鱼养殖产量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鲈鱼养殖产量为90.12万吨,同比上升10.62%。2020年鲈鱼的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年份的原因其一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其二是由于鲈鱼本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加上相对较低的价格,所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2017-2021年中国鲈鱼产量以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从产量来看,中国鲈鱼养殖产量更高的为淡水养殖的鲈鱼,2021年中国鲈鱼淡水养殖产量为70.21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78%;2021年中国鲈鱼海水养殖产量为19.91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2%。

2021年中国鲈鱼海淡水养殖产量分布情况

就产量省市分布而言,我国淡水养殖难度不同于海水鱼养殖难度大,省份分布较广。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可以看到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省这几个地区的鲈鱼的产量分布较多,其地理位置好,靠海,捕鱼业发达,气候条件适宜,2021年中国广东省海水水鲈鱼的养殖产量更高,为12.13万吨, 占鲈鱼海水养殖总产量的60.93&%;2021年中国广东省淡水水鲈鱼的养殖产量更高,为36.86万吨, 占鲈鱼淡水养殖总产量的56%

2021年中国主要省市鲈鱼养殖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二、鲈鱼苗进出口情况


根据相关海关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鲈鱼苗进口量呈现波动变化,2020年鲈鱼苗进口量为7.92吨,同比增长了16.2%;2021年鲈鱼苗的进口量为2.90吨,同比下降了63.40%,鲈鱼苗的出口量也呈现先增后减趋势, 2018年鲈鱼苗更高,达到135.32吨,2021年鲈鱼苗的出口量为5.78吨,同比增长了87.32%。

2017-2021年中国鲈鱼苗进出口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国内鲈鱼苗的进口金额呈现波动趋势,2020年鲈鱼苗进口金额更高,达到69.28万美元,同比增长134.59%;鲈鱼苗的出口金额从2018年后开始下降,2018年达到193.11万美元,同比增长156.50%, 2021年中国鲈鱼苗的出口 金额只有6.86万美元,同比下降了86.69%。

2017-2021年中国鲈鱼苗进出口金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7-2021年中国鲈鱼苗的进口均价高于出口均价,鲈鱼苗的进口均价波动比较大,先上升后下降,2021年鲈鱼苗的进口均价为3.27万美元/吨,同比下降62.63%,鲈鱼苗的出口均价无明显波动趋势,2021年鲈鱼苗的出口均价为1.19美元/吨。

2017-2021年中国鲈鱼苗进出口均价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


三、鲈鱼苗进出口格局


根据相关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鲈鱼苗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最多的地区都是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的进口量为2.9吨,进口金额为9.49万美元

2021年中国各类鲈鱼主要进口地区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21年中国鲈鱼苗出口地区最多的国家都是日本,出口量为5.4吨,占鲈鱼苗总出口量的96.85%,出口金额为6.78万美元,占鲈鱼苗总出口金额的99%。

2021年中国鲈鱼苗出口地区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相关海关数据显示,我国鲈鱼苗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最多的地区是广东省和福建省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好,适宜鱼苗的繁殖,其中进口量最多的地区是广东省,进口量为2.48吨,占总进口量的85.52%,进口金额最多的广东省有5.89万美元,占总进口金额的62%。

2021年中国各地区鲈鱼苗进口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鲈鱼苗出口量和出口金额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和广东省,其中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出口量为5.6吨,占总进口量的96.86%,出口金额最多的山东省有6.78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99%。

2021年中国各地区鲈鱼苗出口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鲈鱼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鲜美醇香 滋补养生 桐江鲈鱼 | 福建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今日,要向大家介绍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就是福建省福鼎市的特产——桐江鲈鱼(编号:CAQS-MTYX-20230044)。

还在纠结吃不吃?“内陆海鲜”了解下

近日,在地处内陆、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图片源于 *** 图文无关

很多人有疑问: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答案指向一个关键词——“海鲜陆养”模式。“海鲜陆养”模式,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

海虾淡养+盐碱池造“海水”

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市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到了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季节。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介绍,养殖基地有两个塘子占地16亩,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是从海南引进的,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

那么,如何让海虾适应淡水环境?周京森介绍了三个步骤:之一步的关键是淡化池,要把这个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第二步是加水淡化,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第三步是换池子。淡化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以后,就可以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了。

图片源于 *** 图文无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当地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的‘人造海水’,模拟海洋环境。9月份预计集中上市的50余吨‘海鲜’,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处水产养殖基地,近期也将上市一批南美白对虾。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所在区域是盐碱地。为了把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大棚,调节虾苗用水,克服高盐碱和高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千亩盐碱地造8000万产值

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可能有人会问:盐碱水里养殖的海产品会好吃吗?

图片源于 *** 图文无关

近日,新疆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这里的龙虾体大肥厚、肉质嫩滑、口感鲜甜。养殖基地负责人说,龙虾自9月陆续上市以来,卖了快500公斤。当地一家海鲜店老板说:“自从麦盖提县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我们就不再从外地进货了,节约成本的同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里,圆形鱼池内分别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盐碱水养的虾风味独特,口感特别好,肉质鲜甜又不失淡水虾的弹性。”

近日,位于甘肃张掖的一家养殖合作社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今年一月,合作社投入之一批虾苗,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进行工厂化养殖。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产出6茬,每茬产量可达2万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000多斤虾已经销售一空。”

图片源于 *** 图文无关

在湖北省更大的“海鲜陆养”基地,采用工厂化的海水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一年四季有虾上市,年产量预计达100万斤,并对周边农户开展养殖培训和虾苗输出,促进农户增收。

今年8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建设项目开工奠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培育南美白对虾苗3亿尾,年产商品虾1200吨,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83户,有效利用盐碱地近1000亩。

“海鲜陆养”,不仅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还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鲜”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

(扬子晚报)

「鱼百科」鱼的基础知识,了解主要生理特征

钓鱼是一种同鱼打交道的体育休闲活动。唯有熟知鱼的一些形态构造,熟知鱼的一些生活习性,并能正确地识别鱼的种类钓鱼经验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为大家理解和接受,钓鱼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才算找到了正确的途径。因此,我们就五方面一从鱼的关键特点、鱼的食性、鱼的感觉、鱼的分布等与钓鱼的关系,给钓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今天很分享之一部分,鱼的特征!

(一)鱼有哪些主要特点

平全球海淡水鱼类约计27000多种。我国产2800多种,其中生活在淡水里的有800种左右。

从表面上看,鱼的外形各异,形态互不相同,但作为一类动物的鱼,也必有其共同的特点。这类特点便是:

背鳍、尾鳍、侧线、臀鳍、 *** 、腹鳍、胸鳍、侧线、背鳍


图1鱼体外形



图2鲈鱼解剖图

1、用鳃呼吸,头后两侧各有1个鳃孔

鳃是鱼儿的呼吸器官,从水中吸进氧气然后进入血液输送到鱼身体各处,与此同时把身体各处的二氧化碳输送到鳃里排至水中水从口进入,通过鳃区,然后从头后方两侧的鳃孔排出。

但凡鱼,必有鳃,有缌必有鳃孔。因此只要检查鳃孔是否存在,就可以判断是否是鱼。

乌贼鱼、娃娃鱼、鳄鱼、鲸鱼这一类动物虽然也叫鱼,有的外形也很像鱼,但这些不是真正的鱼。因为它们不用鳃呼吸,头后两侧也没有鳃孔。

2、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平衡

鲈鱼的介绍资料,鲈鱼的介绍-第1张图片-

除个别品种外,鱼都是有鳍(江南一带通常称鳍为“划水”)鳍便是鱼的附肢,作用与动物的四肢有些相似。鲸鱼、 *** 也有“鳍”,但只是一张皮膜,不像鱼的鳍那样,里面有一根根鳍条支撑着。

鳍分作背鳍、尾鳍、胸鳍、腹鳍和臀鳍。背鳍和臀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胸鳍和腹鳍的功能以转向为主,但也有平衡、制动作用尾鳍的作用很重要虽不是游泳的唯一动力,但是一个重要的推进工具,此外,平衡、转向也离不开它。

3、用侧线感知物体

在鱼儿身体两侧中线上各有一条由细小点子排列成的“虚线”,这里就是鱼(指成长个体)的一种感觉器官—侧线。但凡鱼都是有侧线,只不过是有的非常清晰,有的细小难辨,或是在身上看不见,但在头上依然存在。侧线可以看作是鱼的远距离感觉器。

4、用鳔帮助升降运动

鱼鳔别名鱼泡或鱼肚,它是调节鱼体密度,控制鱼体在某水层的器官。从淡水里钓上来的鱼都是有鳔。

鱼鳔中的气体可胀可缩。倘若充气膨胀,有利于向上游动,如排气收缩,有利于下沉运动。大家都了解鯽鱼比较机灵,稍有动静,即行遁走,这与它的鳔具有感觉作用是分不开的。

标签: 鲈鱼 介绍 资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