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10月4日是重阳节。随着年轻人表达孝心的需求和老年生活品质快速提升,近年来,围绕“银发经济”而诞生的新业态层出不穷。各大平台上,老人助浴、适老化改造、老年婚纱照等助老服务搜索热度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适老化改造、父母婚纱照,“表达孝心”催生服务新业态
“今年是妈妈本命年,父母当年结婚的时候没拍过婚纱照,带着他们拍一套,妈妈说没想到自己还挺会拍照的,看到老妈开心的笑容值了。”大众点评上,关于“父母婚纱照”的笔记评价近年来越来越多,字里行间满溢的是孝心与感动。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父母婚纱照”线上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41%,不少商家专门推出了面向老年群体的专属 *** 摄影服务,婚纱照、旗袍照、工笔画等中国风成更受欢迎老年 *** 风格。
年轻人爱摄影,也爱把自己喜欢的美好事物分享给父母。深圳商家薇薇新娘婚纱摄影负责人熊欢向记者介绍,不少是年轻夫妻拍完婚纱照,再给父母定一套。“最近两对客户,就是去年国庆期间拍过婚纱照的小夫妻,今年又分别给男女方父母各定了一套婚纱照和中国风旗袍照。”
“大部分都是子女来咨询,给父母下单拍摄。”熊欢说,“很多老人家心疼钱,或者有点害羞,有的子女就会买一个全家福的套餐,带着父母孩子来拍摄大家庭的全家福,再给老人家单独拍一套婚纱照。”
一些小众但专业的养老服务也已成当代年轻人尽孝新选择。成都一家专做适老化改造的商家“益老生活”市场经理付女士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到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的重要性,会通过美团等 *** 平台,找到“益老生活”线上门店进行咨询下单,最远甚至有西宁、黑龙江、大连的年轻人在线咨询。
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高级运营总监陈维对记者表示:“大家对‘适老化改造’比较陌生,会用旧房翻新或者旧房改造来替代,实际上是有一定偏差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原来就是‘适老化改造’。颐家从去年开始做适老化改造,主要承接上海 *** 的集采项目,但今年以来个人客户的需求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大多是子女为父母购买的。”
美团数据显示,“适老化改造”这一小众服务的线上搜索热度今年以来同比攀升698%。上海、成都等地出现专门为居家养老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商家,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重视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问题,并以此作为更实在的“孝心礼物”。
“适老化改造提倡‘小改动大便利’,通过评估每个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来定制方案。不同于费用高昂的装修装潢,通常一次基础的改造三四千就能完成,而更简单的小改造,可能只需要几百块。”付女士介绍,“我们提倡的是丰俭由人,只要子女孙辈有孝心,多关心老人,几百块也可以解决家中安全隐患,其实这并不是一项门槛很高的服务,不要等老人摔了才想到做安全措施。”
记者了解到,基础的家庭适老化改造中,首先注重的是解决“老人摔倒”的安全隐患,包括地面防滑、老式卫生间改造、地面高差改造、扶手安装等;其次是其他居家生活的安全隐患,例如燃气安全、紧急求助、起夜安全的问题等,都有对应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帮助老年人更好生活的辅具,相当细致和全面。
广阔市场催热品质助老服务 “老人助浴”订单量同比增长12倍
近来被广泛热议的“老人助浴师”,正是上门养老服务细分出来的一个新职业。洗头洗澡服务是困扰高龄或失能老人的一项日常自理活动,不少子女也希望让老人生活品质更高。市场有需求,上门助浴的新业态应运而生。
“相关需求主要来自民政局、残联等 *** 有关部门,其次是保险公司。”北京的一名“老人助浴师”陈世军介绍,“近年来,来自互联网平台的需求增长最快,很多子女会通过美团、大众点评下单,而且下单频率越来越高。”
据美团平台数据,2021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808%,“老人助浴”订单量同比增长12倍。
除了上门助浴,不少家政企业也为居家养老推出专门的服务项目。买菜、做饭、洗衣、保洁,这些上门照顾老人生活的家政工作,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可供选择的市场服务也越来越多。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提供照护老人相关的家政服务类团购数量同比提升230%,商家数量同比提升166%。
“陪诊师”的兴起,源自于当下快节奏生活中,老年人高频医疗服务的痛点。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陪诊服务的线上搜索热度同比猛增1152%。
在北京从事就医陪诊等老人养护工作的白晓荣看来,陪诊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协助老人和医生进行沟通,还要跟没时间次次陪同老人就诊的家属进行充分交流,和医院、老人家属一起做好养老服务。
此外,不少子女近年来也热衷于为父母购买健康体检、口腔保健、中医理疗等消费医疗服务,帮老人“防未病”。据善诊报告,近4年来,60岁以上银发群体的体检量逐年递增,增幅均超过35%。美团数据也显示,2022年至今,“老年体检”服务的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1%,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到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养老产业,明确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养老产业目前市场化程度偏低,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及对养老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深度挖掘,未来,围绕健康养老需求而诞生的市场新业态、新服务势必将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潜力。
重阳节,那些很多人不知道的九个小知识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 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来源:中新网
重阳登高、吃“糕”、敬老……你做了哪些?今日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九九重合,又称重九节,同时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
古代笔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可推知重九大约在汉代便成为节日。至今,很多地区仍保留着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孝敬老人等习俗。而在食俗方面,有重阳节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说法。
重阳糕
重阳糕也称花糕,重阳节吃重阳糕,实为取“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有说法称,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但因一些地区没有山,转而以吃重阳糕代替。如今的重阳糕并无固定做法,依据当地饮食习俗 *** 即可。
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间,故而也有重阳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很多诗词中都提到这一习俗,比如唐代诗人岑参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中即有“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菊花酒通常由前一年采摘的菊花酿制,一年后饮用。
寿桃
重阳节,我国一些地区有吃寿桃的习俗,意在祈求家人长命百岁。而随着老年节的确立,寿桃也被赋予更多含义,承载着对长辈的祝福与敬爱。
羊肉面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还有重阳节吃羊肉面的习俗。“羊”同“阳”音,吃羊肉面意为庆祝重阳节。此外,有说法称,吃羊肉面一定要吃白面,因为“白”为“百”字去“一”,百去一即为九九,既与“重九”呼应,又有长长久久之意。
无论是怎样的食俗,人们在节日当天都想要图一个好彩头,表达美好祝愿与希望。你的家乡重阳节这一天有哪些饮食风俗呢?
新京报记者 张明璇 图/IC photo
编辑 李严 校对 王心
重阳节:这些习俗你记得多少?寒露过后,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为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1
重 阳 来 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
重 阳 习 俗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赏菊花】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糙花糕”以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更好。
茱萸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3
重 阳 谚 语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4
重 阳 传 说
九九重阳节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说呢?
【传说一:求寿说】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
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传说二: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
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为了纪念除魔的日子,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把茱萸插到高处,洒上菊花酒,慢慢的,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
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
来源: 丽江市气象台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九九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需要注意?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这首诗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不过,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为何又叫“重阳节”呢?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重阳节的雏形,只是到了唐朝,才被正式确定为民间节日,后流传至今。
重阳节被正式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而如今,我国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时,每逢重阳时节,人们就会登高望远,踏秋赏景,祈求好运与平安。因此又将重阳节称为“登高节”。
现如今特殊时期,大家不能出远门旅游,可以全家人一起在附近爬山郊游,欣赏美景之余又可以强身健体。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人们利用重阳登高的机会,祭祖扫墓,纪念先人。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赏菊
在我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之时,正值菊花盛开时节,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菊花大会,供人们欣赏游乐。在古时,人们都会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很是美哉!
插茱萸
茱萸香味浓厚,具有祛火、驱虫、去湿等作用,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赶走一切不利。
所以人们会选择在重阳节这天,将茱萸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佩戴。有些地方的男性也都会佩戴。
重阳节三不宜
不宜送人菊花
虽说重阳节盛行赏菊花、饮菊花酒的习俗,但是切忌把菊花送人。因为在我们的民俗中,菊花是向逝者表示哀悼的花,会让人误会你的意图,影响感情。
不宜说节日快乐
一到节日,人们总会互相祝福节日快乐,但在重阳节的时候,切勿这样说。重阳节是因战胜不利而存在的,所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阖家平安”比较恰当。
不宜做大事
重阳乃不吉之日,这天诸事不顺,所以不适合进行一些比较重大的活动,比如:婚嫁、搬家、入宅、动土、开业、提车等。建议等重阳节过了再做,方能稳妥一点。
九九重阳节,多陪陪家人,给他们最温暖的爱与陪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天文年历显示
21世纪这100年里
重阳、国庆“喜相逢”的情况
共发生19次
其中,之一次发生在2003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
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
自从唐代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以来
已成为中华民族
尊老、敬老、助老传统的象征
此时节已入深秋,天气渐凉,草木凋零
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
迎霜宴、放纸鸢、吃重阳糕……
不少民俗延续至今
如今,跟随时代的发展
重阳节又被定为“老年节”
父母在身边
就是人生更大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我们都曾见过父母之爱的模样
它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
是朱自清文里的“背影”
是无数作家笔下一次次的“牵衣送”和“倚阁望”
父母老去
我们又可以做点什么?
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
有时间可以多多陪伴在家人身旁
为长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
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给予一个拥抱
对他们道一声感谢
拍一张合影
……
尊老敬老,陪伴尽孝
我们最美好的心愿是
我已长大,您尚未老
我有力报答,您仍然健康
今日重阳
向家中父母长辈
道一声问候
祝老人健康长寿
愿家人幸福安康
在留言区写下你最想对长辈说的话,
为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吧~
青橙融媒综合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各地积极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慈善公益报( *** )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10月4日是重阳节,也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美德的传统佳节。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在重阳节期间,各地纷纷举办传统风俗活动以及敬老爱老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红旗漫卷迎国庆,岁月如歌又重阳。连日来,甘肃省敦煌市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情暖重阳节”慈善助老活动、“喜迎二十大·欢庆国庆·敬老爱老情谊浓”主题活动、“情暖金秋 欢度重阳”趣味联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重阳节系列活动。同时,深入留守老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家中开展走访,为老人们送上了温暖和祝福。
一直以来,敦煌市委、市 *** 不断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精准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持续加大养老等方面的投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金秋重阳,天津市慈善协会募集46万余元物品,慰问本市困难家庭老人,同时走进需要帮助的养老院,使老人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据了解,“九九重阳”助老是天津市慈善协会十大品牌之一。活动开展以来,将全市60 岁以上热心慈善的老人、家庭困难的老人定为受益群体,根据不同老人情况开展送荣誉、送福利、送健康等活动。如今,该项活动在社会上已产生积极反响,成为每年重阳节老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天津市慈善协会的“九九重阳”助老活动,一是向本市困难老人赠送“ ‘惠民保’和‘津惠保’”合计660份。二是联合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为本市慈善公益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百位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验配价值 500元的花镜一副。三是通过市民政局向本市养老机构捐赠口罩1万只和由爱心企业捐赠的电子额温计,助力养老机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另外,市慈善协会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联手向本市革命老区蓟州的养老机构捐赠价值13万元的生活及防疫物资,助力蓟州养老机构抗疫。
为进一步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风尚。重阳节当天,山东省德州市民政局在社会福利院举办了2022年德州市民政局“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市民政局邀请德州市颐和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演出。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还准备了水果及零食,老人们也积极展示各自的才艺,表演的太极拳、太极扇、京剧联唱等精彩纷呈。节目过后,“你来比划我来猜”、运球比赛等互动游戏,更是把气氛推向了 *** ,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此次重阳节主题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
邵阳市第二中学以重阳节为契机,开展了一次以“情暖金秋,感恩重阳”的敬老感恩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号召下,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对身边长辈的感恩之意。他们有的为长辈洗脚、捶肩、揉腿;有的帮长辈扫地、洗碗、叠衣服;还有的帮长辈洗衣、做饭、干农活。这些小小的举动,忙碌的身影,传递的是对家里老人满满的爱,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出了爱老敬老的动人乐章;就像一支支画笔,描绘出了温馨和谐的美德画卷。
重阳节 | 九九重阳节 这些养生常识您要知道【导读】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计毅主任提示您:九九重阳话养生,这些养生常识要牢记。
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从阴阳观念来看,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与重阳之处,且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故重阳节登临;“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秋菊自古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长寿之草”,菊是汉方医学重要的入药植物,陶渊明曰“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故重阳节赏菊、饮菊花美酒;晚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恶气,有驱风逐邪、消积祛寒作用的茱萸便成为驱病疗疾的重阳节用品。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重阳糕亦称“花糕”,是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所以不易空腹食用。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 “改良〞,选择或 *** 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 *** 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九九重阳宜艾灸,众所周知,艾灸可以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经常艾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补阳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敬老爱老的重阳节让老年人做艾灸更是大有裨益。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肾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关元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养生的重要穴位。
肾俞穴。肾封藏肾精,主水纳气,是人体阴阳根本, *** 肾俞穴,可改善人体肾脏的生理功能,防治肾虚所致的病症。
足三里穴。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足三里穴称为“长寿穴”。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中脘穴。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以上四个穴位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本期专家】
计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及中医康复临床工作,擅于用针灸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系疾病,如神经系统中风、帕金森、偏头痛等,骨科系统颈椎病、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科如带状疱疹、湿疹等。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为阳数,九九两阳相重,故曰“重阳”。民俗中,“九”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期望与祝愿。
古时,重阳节就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下面就来聊一聊重阳的养生之道。
1避秋燥
重阳时节,时已深秋。寒露过后,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北风一起,天气明显变凉、干燥。干燥凉爽的秋风容易耗伤人体津液,损伤娇肺,使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不适,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凉燥)。此时,人们应调饮食,适度饮水,多吃当季的新鲜水果、蔬菜等,保持室内湿度。老年人尤其要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畅情志
老年人的精神调养尤为重要。重阳时节,气温渐冷,风起叶落,更易悲秋。重阳登高,远观红叶,让人心旷神怡。也可高歌咏曲,配以欢快的音乐,穿着暖色调的服饰,既能调节心情,又能消除忧愁烦恼。生活中,老年人不妨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运动,以陶冶情操,让自己更加乐观豁达。
3调饮食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米酒度数较低,加上菊花酿制,有清肝明目、健脑延年的功效。但是,老年人不宜贪杯,平时有饮酒习惯者,小酌即可;平时不饮酒的人,则不建议贸然尝试。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长期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为了老年人的身体着想,应戒烟限酒。另外,不提倡老年人自己在家酿酒,这是因为自酿酒的环境温度、湿度等不易控制,难以避免细菌及真菌的滋生,甚至可能产生甲醇,这些都不利于健康。
在我国南方地区,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节令食品。重阳糕亦称“花糕”,少量吃几小块重阳糕,既有节日的仪式感,也不至于因过食引起消化不良、血糖升高等问题。重阳糕的主要成分有糯米粉、豆沙、干果、果脯、糖、油等,属于高糖、高脂、不易消化的食物。空腹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反酸、烧心等情况,因此不宜空腹食用重阳糕,有胃炎、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不宜食用。另外,不建议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过多食用重阳糕,以免引起血糖和血脂升高。
重阳时节,正值深秋,饮食以滋阴润肺、少辛增酸为原则。辛辣 *** 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和生津的作用,因此可适当吃点橘子、葡萄、山楂等酸性食品,收敛补肺,生津止渴,以防秋燥。但要注意不宜多吃,以防酸多伤胃。老年人消化功能弱,如无糖尿病,早餐宜喝粥,粳米、糯米粥可健脾胃、补中气,酌加沙参、麦冬等,可滋补肺胃,也可加些红枣、莲子等健脾胃食品。
4适劳逸
随着天气转凉,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强身健体。运动应循序渐进,散步、快走、慢跑等逐渐加量,提高心肺功能,亦可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之时,可叫上三五好友,一起爬爬山。气温偏低时,更好等出太阳后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再出门锻炼,避免过多出汗,耗气伤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也可在室内进行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等锻炼,以调节脏腑、疏通血脉。
5慎起居
生活中,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冷风直吹身体。秋季气候干燥,要注意室内保湿,可种植绿植、花卉,如绿萝、富贵竹、万年青等,以净化空气,保持湿度。
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防寒要从足部开始,尤其是平素体质阳虚、手足不温的人群,更要避免寒邪乘虚而入。做好腹部保暖,预防腹痛、腹泻。
从起居上讲,宜早睡早起。早睡有助缓解疲劳,而早起能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睡前不妨用热水泡泡脚,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预防阳虚、调节经络,既解乏又利于睡眠。
来源 | 《老年健康报》
作者 |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辉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主任中医师 朱广家
策划 | 王俊聪 谭嘉
编辑 | 王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