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家里做菜,肯定少不了用油,但做菜到底用什么油更健康,很多人搞不清楚。
毕竟食用油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花生油、葵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猪油、黄油等等,完全摸不着头脑。
食用油,到底应该怎么选?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记住两点:
1. 优先选择植物油,时常换着吃 ;2. 看烟点。
制图:孙诗佳
编辑:奚宇轩
资料:健康圈
注意点!别太“油”了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调用品,但烹调油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摄入会增加患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如何正确使用油呢?今天,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的陈宇星,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养成减油的良好饮食习惯。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主治医师
陈宇星
1
市面上的油有哪些分类?各自有什么功效?
陈宇星:我们现在常用的烹调油主要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常见的动物油,有羊油、牛油等。植物油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动物油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植物油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系列的植物油含有不同系列的脂肪酸,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建议是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便获得更多更丰富以及范围更广的脂肪酸。
2
摄入油过多,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陈宇星:如果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烹调油跟脂肪摄入过多,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等问题。一旦我们患有高脂血症,就会引发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脑卒中等一些疾病。烹饪油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湖北省的高血脂症人群已经达到了32.7%,血脂异常成为了现在很多人的一个痛。
3
这么多品类的油,不同的人群应该怎么去吃?
陈宇星:依据中国营养与慢性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近一半的成人人口处于超重和肥胖的状态。我们建议健康的人群,还是尽可能多的使用植物油。特别推荐大家使用橄榄油,因为它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好。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我们不建议食用动物油。
4
食用油每天的摄入标准
陈宇星:《中国成人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人每天的食油摄入量更好不超过25克,两人份的食用油量是每天不超过50克,三人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家三口,每天的食用油量是不超过75克。
5
哪些食物含油量比较高?
陈宇星:武 *** 过早喜欢吃的热干面,里面的芝麻酱油脂含量就非常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一些坚果类的零食,比如瓜子、碧根果、核桃,还有一些加工类食物,例如巧克力、咸蛋黄、腊肠,这些都是含油量比较高的食物。我们在摄入时,一定要注意摄入总量的控制。另外,咱们年轻人现在喜欢点外卖,大多数外卖的油含量肯定是超标的。油摄入超标,就带来了脂肪的摄入超标。脂肪不易消化,摄入超标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我们所说的高血脂症、肥胖,而且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6
蒸、煮等烹饪方式是否比较健康?
陈宇星:推荐大家使用使用蒸、煮、闷等做菜 *** 。相较于煎炸来说,它的用油量是比较小的。
7
烹饪薯条、炸鸡翅等食物,使用空气炸锅是不是更好?
陈宇星: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 *** ,建议大家使用。比传统的那种油炸方式,健康方便很多。
8
如何控制油的摄入量?
陈宇星:对于控油,首先还是要大家尽可能使用这种控油壶,我也教大家一个小妙招。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两个人吃饭,我们就把两个人吃的油,倒50克到控油壶里。那我们今天一天的炒菜量就从这里50克里出,这样就可以做到控制油的摄入。在烹饪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避免选择用油量比较多的煎、炸等方式。还有我们在烹饪的时候,少选择反式脂肪酸,比如说黄油、植物末,咱们中国人喜欢用猪油炒菜,这也不是很健康的一种炒菜方式。我们建议炒菜的时候,少使用动物油。
另外,大家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选择反式脂肪酸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9
有很多朋友喜欢用菜汤泡饭吃,这种吃法健不健康?
陈宇星:这种吃法是不健康的。首先汤泡饭,还有我们所谓的那个菜汁儿泡饭,它们这一盘菜的油脂比较多,然后你泡饭之后,摄入的油可能也会超标。
10
出去吃一顿火锅,接下来几天,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这样行不行?
陈宇星:大家偶尔出去吃顿大餐,不要惊慌,也不要心里有负罪感。如果今天吃的很油很荤,那么在后面几天,大家就可以选择清淡的饮食。只要不经常吃这种大荤大油的食物就可以了。
特别支持: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问健康》栏目
转自:湖北发布、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湖北发布
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到底该选择哪一种?一文说清!过去的地沟油让人胆战心惊,经过不良商家的调味,最终实现出各种美味佳肴,顾客到餐馆吃饭也可以大快朵颐。过去,物质匮乏时,人们在家多用猪油等提炼出的动物油,因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味道也不差。
可在这个大鱼大肉的时代,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很多专家不再建议人们吃猪油,猪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会威胁心脑血管的健康。那么,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植物油,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从身体健康上考虑,以及在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上,给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榄油、茶籽油等排名的话。
之一种建议大家食用橄榄油,和普通的植物油相比,橄榄油的等级更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含有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高,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进食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橄榄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延缓衰老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橄榄油还有很多研究,都指向它的益处。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橄榄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50%糖尿病的发病率。
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有关橄榄油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橄榄油中的一种油斑蝥成分,可去除大脑中积累的β淀粉样蛋白,进而对改善老年痴呆病情有益。
不过,橄榄油在烹饪方式上要求比较高,不能作为普通食用油, 炒菜、炖菜、煮菜,正是因为橄榄油的抗氧化物质方面占优势,而这类营养不耐高温,所以最适合凉拌,尤其是冷榨橄榄油。
第二种双低菜籽油,这里说的双低指的是双低油菜榨出的食用油,更大程度提高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
因突出的特点芥酸和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从目前统计来看,单纯饱和脂肪酸是更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双低菜籽油有着“东方橄榄油”的称号。
对于普通的菜籽油,因为含有芥酸,在动物实验上发现,芥酸可能会危害心脏。
还有人们闻起来有些许怪味的硫代葡萄糖苷,即芥子油苷的成分,可能会抑制机体甲状腺组织中的甲状腺素合成,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危险。所以,建议有条件的人,应选双低菜籽油。
买食用油怎么选才好?看这一篇就够了!看到带3个字避开就对了!几乎家家户户的厨房当中都会备有食用油,在炒菜做饭的过程当中也离不开食用油,正是因为有了食用油的存在,所以才使得菜的口感更加鲜美。但是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品牌的食用油,这也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对。
其实在认认真真看完这些食用油之后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是看起来差不多的油,但是它价格却会相差很多,而且这些便宜的油看起来也比贵的油更加透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就是由于勾兑油所引起的,如果经常吃勾兑油的话,对于我们的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辨认食用油是否为勾兑油呢?只需要注意这三个字就可以了。
一、辨认食用油是否为勾兑油的小技巧。
1、配料表没有标注占比。
由于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及品牌非常多,所以绝大多数人在购买的时候也会看一下它的配料表。常见的食用油有花生油,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不同的食用油,口感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能够有效判断出食用油的相关情况,很多人的之一反应就是看看食用油的相关配比。
2、调和油写在不明显位置。
如果想要看一下食用油是否为勾兑油的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一下食用油的位置,如果在食用油上面显示调和油,那么就说明是勾兑油的一种。要知道,绝大多数的调和油价格要比普通的食用油价格更加便宜,如果是一些商家为了能够刻意提升价格,也会将调和油写在不明显的位置,然后将花生油的字体样式写得非常大,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种视觉混淆。
当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将调和油当作花生油买回家去,而付钱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占了便宜,但等到真正吃这种油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看起来占了便宜的食用油与我们平时吃的花生油口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进行食用油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避开调和油。
二、如何买到优质的食用油?
1、看生产工艺。
如果想要买到品质比较好的食用油,更好的方式就是看一下食用油的生产工艺,要知道绝大多数的食用油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压榨或者是浸出工艺,而这种工艺也会直接显示在瓶身上面。所谓的压榨工艺,主要就是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压榨,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油脂。而浸出工艺就需要采用更多的工序了。
2、看食用油等级。
在进行食用油选择的时候,也需要看一下它的等级,在市场当中常见的食用油等级通常分为1~4级,相对一二级食用油来说,三四级食用油的颜色会比较深,而且杂质也会更多一些。如果是家用的话,更好还是选择一二级食用油才行。
食用油选购指南食用油,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每日摄入所需,可同时,它又低调得像不存在 —— 如非亲自下厨,多半会忽略掉这个让盘中食物变得营养和美味的元素。
动物油和植物油是食用油的两类构成,提取自动物油脂的前者由于不利于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量越来越少,而植物油作为食用油的主导被广泛使用。面对超市货架上五花八门,包装、品牌各不同的食用油,该如何选择?下文就以食用植物油展开,从底层逻辑出发,旨在让挑选食用油不再是难事。
油浸小番茄在 *** 时使用大量橄榄油,为小番茄增添了风味,延长了保质期,适合做佐食面包。? The Original Dish
就算对食用油一无所知,从包装开始绝对没错 —— 选对合适包装和读懂包装上的信息,是正确选购食用油之一步。市场上虽偶尔可见铁桶装,但塑料瓶以便于运输存储、避光、密封性好等诸多优势几乎一统天下。包装材质之外,另一个要考虑的是分量。从经济角度衡量,大包装食用油的单位价格会更实惠。但当你准备抱走货架上 5 公升家庭装(很可能还有因促销附赠的额外份量)前,更好先考虑一下这桶油大概需要多久才能用完?食用油的保质期通常是 18 个月,可一旦开封,只要约 6 个月,桶中的食用油就会因氧化而开始生成各种过氧化物,形成酸败,酸败通常静悄悄地出现,不像其他变质食品那样易被察觉,当闻到不好的味道 —— 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哈喇味」,意识到油脂变质时,酸败很可能已大大超标,并对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食用油选购的首要原则是按需购买,不要囤积。
什么才是合适份量?不妨计算一下:取每人每日摄入食用油的标准(25 ~ 50 毫升)的中位数算,一个经常在家吃饭的三口之家(按在家就餐比例为 2/3 ),消耗完 5 升食用油大概需要 3 个多月。以此类推,人口少或在家就餐频率更低的家庭,5 升装食用油的分量显然有些多,1.8 升相对更为合适。如果只在休息日偶尔做菜,备一瓶 900 毫升装的食用油就已足够了。无论购买哪种大小,都建议在开封时用马克笔在瓶身记下当天日期,这样就可以随时检查,不至于因为吃了过期油而影响健康。
摩洛哥马拉喀什的女性在使用传统 *** 压制坚果油。? Flickr
提取方式和是否转基因是选购食用油的两个关键词。植物油榨取方式大体分为压榨和浸出两种。相比出油比例高而速度快的化学浸出法,物理压榨作为传统古法,出油少、成本高,但因为能更好保留油脂中的香气和营养成分而更受消费者认可,市场主流的食用油品牌,都会选择这一方式并在包装上醒目标注。是否转基因则更容易选择,出于食品安全性考量,非转基因油永远是正确之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中国市场,特别标注出转基因食用油的只有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和棉籽油。其他品种,尚没有转基因作物及加工食品。
如果说提取方式和是否转基因是相对简单的二选一,那么油品等级的选择则因人而异,稍微复杂些。等级数字代表的不是品质,而是精炼度 —— 一、二级精炼度高,颜色清亮少杂质,但营养成分也有所流失;三、四级精炼程度相对低,虽卖相不好但营养更丰富。非转基因、物理压榨、等级……这些标识通常醒目地出现在食用油包装上,而字号小、位置隐蔽的产品配料表,同样值得仔细解读。最需要关注的信息是脂肪构成。脂肪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现代科学观点,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易导致胆固醇增高。因此,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更有益健康。此外,有益健康的油酸值通常会被列出,胆固醇和钠含量为 0,也是高品质好油的特征。
在出锅前浇淋明油,可以为菜品增添香味,让成菜颜色透亮,卖相更佳。? Pexels
读懂了食用油包装上的入门级选购概念后,如果希望通过选用不同食用油来提升菜品口味,获得更均衡而丰富的营养,那还需进阶,去了解食用油的原料和特点。
在中餐中,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芝麻油一直以来都是最主流的选择。作为全球产量更高的油脂,大豆油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广泛的市场,东北是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地,当地也一直有消费大豆油的传统。无论是做锅包肉还是猪肉炖粉条,正宗的菜谱中都会标明要使用大豆油。不过大豆油通常颜色较深,卖相不讨喜,并且略带「豆腥」味,加热后会产生泡沫,在烹制色深味重的菜肴时不易察觉,但如果烹制口味清淡的菜肴,则要避免使用大豆油,而是考虑个性没那么鲜明,更百搭的花生油。
透亮的金黄色和芬芳清香是花生油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尽管没有权威数据,但从来自各大超市的食用油排行榜可以清楚看出,花生油是中国更流行的食用油品种。无论是用于爆炒还是煎炸,花生油都能在食物成熟过程中为其赋予香气,却又不喧宾夺主抢了食材本身的风头,和大多食物搭配得天衣无缝。另外,花生油高达 80% 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它作为健康油脂的更好佐证。
使用机器压榨茶籽油。? 中国网
菜籽油的原料没有花生那么广为人知,但春天金黄遍野的油菜花田是很多人熟悉的场景 —— 油菜花谢之后,油菜籽就开始生长。油菜是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广泛的经济作物,而菜籽油在当地饮食领域的地位,就如同大豆油在北方地区一样不可撼动。特别是在从四川到云南的西南地区,菜籽油几乎就是食用油的代名词。早年的菜籽油因为含有芥子甙成分而略带俗称「青气」的 *** 性气味,但随着压榨技术的提升,这种味道变得不易被察觉。对喜欢烹制川菜的人,菜籽油是更佳选择,无论将豆瓣酱炒出红油还是煸香花椒,或者炸制肉类,菜籽油都表现出色,做出的菜味道正宗。
植物调和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制成的油脂混合调配而成。很多消费者会简单粗暴地认为,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油脂不如单一食用油品质好。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调和油是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合理配比让食用油更完美的一种方式。食用油的几个问题 —— 脂肪比例、风味以及功能性 —— 正是通过调和解决。营养学界认为,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比例为 1:1:1,单一食用油因为肪酸比例的不同很难达到此要求,而调和油则通过精准配比可达成这样的平衡,除此外还能保留油脂受欢迎的味道特征。此外,某些单一油脂如烟点低、易浑浊等缺陷,也能通过调配得到解决,然它成为在各种场景下都适合使用的「万金油」。
调拌凉菜时,适合使用色拉油、芝麻油。? Pexels
当然,调和油也有其弊端。一些廉价低端产品会在生产调和油时偷换概念,用极少比例的优质油脂大量加入廉价油脂。从而降低成本。所以选购调和油,除了要仔细看产品配料表外,更省心的办法,是选择有品质保障的大品牌产品。
相比前四种,芝麻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有着不同于其他食用油的浓郁味道,芝麻油较少用来热炒,多用来为凉拌菜赋予特别香气,或者热食(特别是汤品)刚刚出锅上桌前少量加入以提升风味 —— 用量虽少,但它四溢的香味总能为菜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芝麻油单价远高于其他食用油,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选用哪种食用油,厨房中都还需要一瓶芝麻油。与芝麻油情况类似的还有色拉油,名字源自功能性(Salad)而非原料,不同食用油经过脱胶、脱色、脱脂等工序,都可以被加工成高级食用植物油,也就是色拉油,它色泽清淡,没有突出的味道,用于沙拉等凉拌菜中,更像一个中间人,让各种食材、调料完美融合连接,为食物带来油润的口感。
中餐之外,最为流行的食用油非橄榄油莫属。它在主产地欧洲无处不在,法餐、西班牙餐、意大利餐中都大量用到橄榄油。此外,从南美到北非,橄榄油也被广泛使用,它可能是世界版图中,更受欢迎的食用油。橄榄油分若干等级,在特级初榨橄榄油、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三个基本级别下又分为好几种类型,尽管种类繁多,但特级初榨橄榄油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人的多数烹饪需求,它不仅有很好地抗氧化作用,还保留了浓郁的橄榄香味,与柠檬汁、黑胡椒和海盐混合,就是最百搭的西餐沙拉酱汁,无论果蔬还是海鲜,将其洒下调匀后,味道均可媲美高级餐厅的出品。需要注意的是,特级初榨橄榄尽管可以用于炒菜,但它的烟点较低,只适合快速煸炒食物,温度升高后会产生过多油烟。
橄榄是 *** 橄榄油的原料,在欧洲地区种植广泛、历史悠久。? Pexels
和橄榄油同样被广泛使用的还有棕榈油,它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发生氧化变质,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较受欢迎,同时,棕榈油烟点高,也更适合 *** 当地流行的各种油炸食品。产地相似的椰油常与棕榈油经常同时出现,它也是做东南亚菜的理想油脂,椰油炒化的棕糖和加入的椰浆,是众多东南亚菜的经典基底。
除上述主流食用油,小众食用油也一直层出不穷。它们有些随着时间在市场中受到认可,正在栖身主流,另一些则被包装成网红产品,靠着营销大行其道。
无论是已在市场出现多年的葵花籽、玉米油、稻米油、核桃油、还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米糠油、茶籽油、亚麻籽油,这些食用油都在中餐烹饪中开始被接受,它们各具特色 —— 玉米油富含丰富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烟点高适合煎炸;核桃油有浓郁的坚果香气;茶籽油烟感极高,适于大火爆炒和相对较长时间烹饪食物。
除了 *** 菜肴,优质的橄榄油还经常被用来佐食面包。? Pexels
牛油果油、杏仁油、奇异果籽油、葡萄籽油、夏威夷果油、棕仁油、紫苏籽油、摩洛哥坚果油……这些进口食用油是更为小众的存在,由于价格高昂,通常以小包装出现在进口超市中,主打健康卖点。其中一些已经渐渐开始被接受,比如牛油果油,它受到健身爱好者的追捧,已经显现出早年橄榄油在市场上的趋势。不过选择这些产品前,建议先了解更多的食品知识以及关于产品厂商本身的信息,以免给善于用故事营销的舶来品交了智商税。
选购食用油并无标准答案,在遵循基本常识前提下,因人而异是理想解决之道:如果是对食品知识了解有限又不想费心琢磨,调和油是首选,它能兼得健康和味道的平衡;如果热爱烹饪、经常下厨且对风味有要求,厨房中应该至少有一瓶用于烹制中餐的单一油脂(建议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轮换购买使用,保持营养成分互补均衡);就算极少下厨,备一瓶小包装色拉油或橄榄油也很有必要,在不想出门又吃腻外卖时,至少可以做个简单凉拌菜。
在烹饪的过程中,食用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众多种类的食用油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本文将为您揭示常见食用油的区别与用途,助您在烹饪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1. 菜籽油:菜籽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植物油,以菜籽为原料提取而成。它具有中性的口感和较高的抗氧化性,适用于煎炸、炒菜和烘焙等多种烹饪方式。
2. 花生油:花生油以花生为原料提取而成,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和高温稳定性。它常用于炒菜、炖汤和烤制食品,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3. 橄榄油:橄榄油被誉为健康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它适用于凉拌、煎炸、烤制和调味,可赋予食物丰富的口感和天然的香气。
4. 大豆油: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它具有中性的味道和高温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炒菜、烹饪和 *** 调味品等方面。
5. 玉米油:玉米油是从玉米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具有清淡的口感和高烟点。它适用于煎炸、炒菜和 *** 沙拉等各种烹饪用途。
6.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健康的植物油。它适用于高温烹饪、炒菜和烘焙,能够为食物提供轻盈的口感。
除了上述常见的食用油外,还有调和油、稻米油和芝麻油等多种选择,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烹饪需求。
在选择食用油时,品牌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金龙鱼食用油是国内知名品牌之一,其产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调和油、稻米油和芝麻油等。金龙鱼食用油以其高品质和广泛应用而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合的食用油是保障食品口感和健康的关键。通过了解不同食用油的特点和用途,您可以为您的烹饪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为您和家人的健康护航。
“柴米油盐酱醋茶”事关大家的一日三餐。
食用油,每天都会用到,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但目前市面上食用油种类繁多,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调和油等……
经常看到小伙伴有这样的困扰:
到底该怎么选?贵的会更好?在日常用油过程中该注意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认真分析一下食用油,快跟上……
编辑:孙诗佳
资料:新华网
挑油挑花了眼?哪种食用油更好?本文为你解读柴米油盐酱醋茶。油脂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必不可少。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买油的时候站在货架前,看着琳琅满目的油,不知道如何选择。做菜又不能少了油,没有油饭都吃不香。油能给人体提供热量,以及提供一些身体无法合成的脂肪酸,维生素等。如果长期缺乏就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产生多种疾病。哪种食用油更好,怎么挑选呢?
各种油的优点,越早知道越健康。从宋朝开始,中国就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油摄入的记录了。随着社会发展,目前可食用油脂已经达到了数百种。
调和油不能吃?江苏的小罗帮妈妈买油时随便选择了调和油,他认为调和油比较方便,但是拿回家妈妈却说调和油是质量不好的油,让他换成花生油。调和油真的不好吗?这是很多人的误区。调和油通俗的理解就是将各种油混合起来,这样可以使营养均衡。营养学家建议,不要长期买同一种油,换着来更能均衡营养,而调和油就可以帮你省去一部分麻烦。所以不想费事就可以买调和油。
大豆油,日常食用没问题。《本草纲目》中提到“涂疮疥,解发脜”有润肠通便,驱虫解毒的功效。同时它富含饱和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其高含量的亚油酸,可降低胆固醇含量,具有重要的功能。老年人如果体内缺乏亚油酸,可能会使患心血管病的概率增高。大豆油是家庭日常使用非常好的油类。
花生油,适合中老年使用。根据中国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吃油更健康:揭秘厨房里的食用油》。花生油里的白藜芦醇等成分能减缓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且经常使用花生油还可以防止皮肤老化,最适合中老年使用。
花生油因为种植面积广,而且炒菜有独特的香味深受大家喜爱。是大家家里常用的油的品种。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比较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也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能减少人体的胆固醇含量。但是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建议适量食用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来补充。
注意正常的花生油在夏季透明清亮,在冬季会变稠,变厚重。这是花生油里含有饱和脂肪酸的缘故,不要以为花生油变色就是变质,这是正常现象哦。看看你家的花生油是不是这样吧!
橄榄油,家家都该备一瓶。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油都是大豆或者花生油。他俩虽好,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够。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油中更高,每一百克可达73.7克。所以家里常吃大豆油的可以买一瓶放在家里,不时换换口味。橄榄油有“植物油皇后”之称。这种食用油无需加热即可食用,很受各营养学家推崇。橄榄油同时能减缓血管硬化,适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食用。
怎么买油也是个学问。
之一不买地沟油。地沟油是由各种劣质的废弃油,有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利,将这些废弃的油处理当做正常油来卖。它虽然成分和大部分的食用油一样,但是因为来源或者生产条件不卫生,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超标的重金属等。所以大家购买食用油之一步就是要到靠谱的商家购买,或者购买大品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不要贪图便宜,反而害了身体。
吃多少买多少。超市里购买的油,基本上都是桶越大越划算。家里人多就可以适量买大桶油,但是用油少的家庭就建议购买小桶。大桶因为拆封长时间没有吃完,可能会变质,当你家油有哈喇味,这时候就不要再吃了。
混合购买。营养学家指出,各种食用油要交替食用。一种油成分单一,有可能没法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要。调和油虽然是几种油的混合物,但是生产过程中亚麻酸可能会被破坏,所以即使你购买了调和油也更好再购买些初榨油混合着吃。
油虽好,但是吃法也有讲究,乱吃油会伤身体
油重复利用,油温过高,变质等情况下都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油温不要过高。重复利用的时候因为油脂已经被高温破坏,可能会含有有毒的油脂氧化物。
用量讲究,正常成年人 每天推荐的摄入量为25-30g,油吃多了会引发肥胖,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所以吃油的量要严格把控。
建议大家依据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油。养成健康的吃油习惯。
一张表总结!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在一天的饮食中,油的摄入必不可少。它不但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也有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从不同维度上来说,食用油购买也有优先级,大家不妨根据需求选择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