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诗句,除夕的诗句-学知识-

除夕的诗句,除夕的诗句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94 0
春节诗句50首,你的心情或许都在诗里

【春节诗句50首,你的心情或许都在诗里】又一年新春将临,你踏上回家的路了吗?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古人今人都有共同的情怀。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念,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也是“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喜悦。50首佳节诗句↓过年顺口而出,转发收藏! ????

50首春节诗词,你的心情都写在了诗里

又一年新春将临,你踏上回家的路了吗?

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古人今人都有共同的情怀。

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念,

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

也是“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的喜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 *** 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庚辰元旦试笔》

宋·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

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

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新年呈友》

唐·许棠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屠苏酒》

明·瞿佑

紫府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除夕的诗句,除夕的诗句-第1张图片-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迎新春》

宋·柳永

懈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一寸金·霜落鸳鸯》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除夕》

明·德祥

五十明朝是,兹宵不得眠。

杯盘分节序,火炬照村田。

春色来何处,梅花在目前。

自然添白发,岂为惜流年。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已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之一声。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哪一首诗词说出了你的春节呢?

10首最美除夕诗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温暖了一整年

小时候,一年一年,盼着过年,时间走得真慢呀。


长大后,一年一年,害怕过年,时间却走得飞快。


又是一年除夕到了,伴随着阵阵爆竹,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一夜,注定是个无眠的夜晚。关于过去,关于未来,心中思绪万千。


诗词君分享十首最经典的除夕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种心情吧!



1、最有仪式感的除夕: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除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戴复古笔下的除夕,满满的仪式感。


给家里做个大扫除,将器具都擦干净,上一柱清香,拜一拜天上的先祖与神仙。


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生盆火,放爆竹,开筵席守岁,给祖先和长辈敬一杯酒,拜贺新年。


除夕,是一个传统节日,沿续了上千年,扫尘、祭祖、放爆竹、守岁等等习俗,是中国人对除夕更大的重视。


除夕满满的仪式感之外,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最喜气洋洋的除夕: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清·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李慈铭笔下的除夕,全家喜气洋洋。


除夕之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候。李慈铭此时非官非隐,不管政事,十分逍遥。


这一年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饮屠苏酒,气氛喜气洋洋。


诗人还在回味着自己写的对联,真是妙极,等他酒醒了,一场鸡叫,这样的除夕,诗人已经过了五十六年了。


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就是更大的仪式感。



3、最伤感的除夕: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一代文豪苏轼在守岁之时,感慨时光流逝。


除夕晚上有守岁的习俗,这一年除夕,苏轼夜坐守岁,身旁的儿童嬉笑玩闹,笑语喧哗,不亦乐乎。


看着点点灯花坠落,北斗星已经横斜,苏轼颇为感慨:努力应从今日开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除夕到了,说明一年时光逝去,总是在告别时,才惋惜没有好好相聚。总是在时间逝去之时,感慨没有珍惜时光。


又是一年除夕,又是一年时光逝去,珍惜时间吧,朋友,多年后,你一定会为今日的珍惜而庆幸。



4、最苦闷的除夕: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这一年的除夕,袁凯飘零在外,想家想到哭。


除夕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年,不管你在哪里,一家人都会从天涯海角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度过一段团聚的时光。


可飘零异乡的袁凯,除夕时依然不能返家,真是莫大的不幸。


眼看着别人的儿女一年一年的长大,而自己依然漂泊无着,令人心酸。战乱不断,回家之日遥遥无期,他只能饮下一杯酒,落下了千行泪。


漂泊在异乡的人啊,如果你想家了,就看看头顶那轮明月吧,让明月带去你深沉的思念吧!



5、最令人怀念的除夕: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纳兰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除夕之夜时,纳兰容若陷入了回忆之中。


小时候,一到过年,小伙伴们就一起走街串巷,买了烟花,抢着糖吃,到处玩耍。


而在寒冷的除夕夜,纳兰容若看着眼前 *** 的红裙,勾起了他的回忆。


当年的除夕夜时,自家会在红烛上刻上痕迹,以等待春天的到来。


往昔的生活总是令人怀念。可有一位哲人说过: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尽头的路。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与其伤感,不如勇往直前。



6、最孤独的除夕: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黄景仕在除夕之夜,站在桥上发呆。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喜过年,街上也是一片热闹,在这一片热闹之中,诗人站在街桥上,他凝望着天空,把一颗星星当作月亮,看了许久许久。


耳边不时传来千家万户的笑语,而诗人却充耳不闻,他久久站立,陷入了沉思,仿佛这世间的热闹与他无关。


诗人落寞沉思,千家万户热闹过节,真是反差大。


人类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欢喜有人愁。



7、最热闹的除夕: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一枝春·竹爆惊春》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杨缵的除夕之夜,是热闹欢畅的。


伴随着爆竹声,街上喧闹了起来,千家万户敲起了箫鼓。


诗人兴致很好,他将酒杯放在一边,准备送上新年的祝福。他很谦虚,他说我的歌词不如那上林苑的莺歌燕语。


街上人马络绎不绝,绣车充盈了道路,我要把这夜晚的明月、花树细细珍藏。


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畅饮畅谈,很是温馨。



8、最心酸的除夕: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陈师道的除夕,充满了心酸。


陈师道才华横溢,却一生清贫,有一段时间,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长期随岳父一起生活。


人生坎坷,妻子儿女又远在他乡,这一年除夕,陈师道与好友秦觏开怀畅饮,酒醉之后,不免牢骚。


一年又过去了,回首自己的前半生,都是在忧患中度过的,仿佛一场梦境。忧愁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借着酒劲变红了。


不说了,我来唱歌,你来跳舞吧,我俩潦倒的情况,都一样。


也许,陈师道是想在酒醉歌舞中暂时忘掉潦倒的人生烦恼吧。


梦想是度过寒冬的信念,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9、最乐观的除夕诗: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这一年,于谦在太原,太冷了,他却安慰自己,十分乐观。


于谦是杭州人,杭州在南方,气候温暖。这一年,他在太原任职,领略了北方的严寒。


可他却并不伤怀,充满了乐观,他说:天涯的人啊,别为了这一点寒冷而发愁。不信,你看,那春风就要来了,就在那屋东头。


于谦真是一个乐观而豁达的人,他说春风来了,就在眼前,让人倍感安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请相信,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



10、最思念的除夕诗: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乙亥岁除渔梁村》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这天,思乡更甚。


大年三十时,黄公度还在赶回临安的路上,路过渔梁村。


这一年的除夕,是只能在外面过了。客居在外,总归是伤感的,他感慨时光匆匆,更思念家中的儿女。


想着家里的儿女们,坐在温暖的炕上,思念着我这个未归家的人吧!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在除夕佳节时,最盼望的不过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一千个诗人,同一个除夕,心情也各不相同。


世人总是向往美好,拒绝悲伤,也许,每个人的除夕都不一样,正如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想快乐也不止一条路,自己喜欢的日子便是更好的日子。


除夕来了,诗词君祝福所有人年年岁岁,尽可期待。愿你所求皆如愿,所行皆坦途,多喜乐,常安宁。

明日除夕,除夕诗词十二首

除夕,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用击鼓的 *** 来驱逐“疫疬之鬼”,这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节日习俗:年夜饭,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燃炮竹,祭祖,压岁钱......

除夕读美诗!古诗人除夕不为人知的情怀,尽在这十首诗中,收藏了

年轮转换,岁月更新,今天是牛年的最后一天,古代常常将这一天称为“岁除”,而一年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为“除夕”。星辰斗转,古人在除夕之夜会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所以历代文人留下诸多关于除夕的诗篇,抒发各种情感,以寄托除夕夜这一天诗人的复杂情感。在牛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除夕的古诗词,一起感受我国文化之精髓,体会诗人除夕夜的情感,共同肩负起传承我国文化之重任。

据记载,收录唐朝诗人关于除夕的诗有108首,宋人除夕诗39首,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对除夕是非常重视的。从古人的存世之作来看,我们可以从内容中窥探到古代除夕这一天人民的信仰、民俗以及民情风貌,直至今日的现代人,依然继承着“守岁”和各种庆祝仪式,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如此多的古代文人作品下,关于除夕的诗句都是积极向上的,更多的诗洋溢着欢快的场面,诗文内涵充斥着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阖家团圆、享受亲人之间的天伦之乐是除夕绕不开的话题,此情感是神圣的,是我国古老文化人情味的展现,可以感化一切国人。当然,在古代也有很多文人因谋生等原因无法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比如:唐朝人重视功名,具有高远的志向,所以在除夕这一天,他们依然漂泊在外,因此思乡与孤独由内心涌出,诗人会将此情感寄托于诗中,侧面反映出除夕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再有,因为除夕的一年的最后一天,生命的流逝让诗人悲从心来,因而产生忧患意识,如此对生命追求的执着彰显我国传统哲学观。

历年都会有除夕,但不同时代下,关于除夕的诗,体现出的色彩与情怀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盛世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是皇家气派与盛世气象,此类诗色彩春风得意,展现的是国家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诗文中充斥着欢快祥和的一面。但,在王朝没落时期,关于除夕的诗文展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情感是全然不同的。诗人描写的情景是衰败的,万物是凋零的,隐喻国家即将倾倒,又因为自己身体已经开始衰败,眼看着却无能为力,一种悲凉和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细品唐宋诗人关于除夕的诗作,不难发现,唐人的诗更多充满豪迈与乐观的生命情感,也有多愁善感的诗人叹息生命的短暂。而宋人也不乏豪情壮志,但他们与唐人在人生哲学方面出现差异化。宋人具有理性珍惜的一面,他们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永恒规律,而不是因为怀才不遇等原因而悲叹,宋人表现出来的是阔达、超然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在除夕这一天,除了辞旧迎新对生命的尊崇,宋人还会理性思考人生,在诗文中寄托珍惜生命,把握人生博远的人生态度,这一点是值得后辈人尊敬的。

最后来聊一下一位善于写除夕的诗人,他便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文中,充满着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他感慨时光飞逝,身体衰老,对生老病死不可逆的生命规律的感叹,流露出悲情的色彩。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又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一切变化,又能体现白居易阔达的一面。所以,白居易关于除夕的诗文,情感是多角度的,感怀是多层次的,人生悲剧与如何看待短暂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情感复杂,完美融合。

在牛年最后一天,我们又迎来一个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向前看,期待更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除夕的古诗,体会我国博大的文化,同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在这一天复杂的思想情怀,相信你会有所感触。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

<宋> 陆游

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觞。

明朝赖是无来客,雪後泥深一尺强。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

<宋> 魏了翁

太极光阴不计年,圣贤千古此周旋。

九夷自陋吾何与,长在回瓢点瑟边。

益昌除夕感怀

<宋> 苏辙

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除夕与家人饮

<宋> 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色来应早。

风开玉砌梅,薰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

又除夕绝句

<宋> 杨万里

紫陌相逢谁不客,青灯作伴未为孤。

何须家里作时节,只问旗亭有酒无。

除夕

<宋> 冯时行

峡裹江山暮,愁边日月穷。

酒浓新不饮,春近旧多慵。

岁事横胸臆,年华入鬓蓬。

明朝有王会,心与蜀江东。

除夕

<明> 文徵明

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七言绝句《除夕》


暮迟春暖羽鸽飞,

万户今夕换新楣。

竹报帝都福共赐,

東风千里伴祥辉。


柴门诗舍,闲云

古人的除夕怎么过?答案就在这些传世的唐诗宋词里

大年三十,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终于到了大幕拉开的时刻。此时的人们不再忙碌,而是放慢节奏、放松心情,从容恭敬地完成最后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作为节日发展至唐宋,已成为年终大节,受到人们的重视。唐宋时期,除夕节庆场面隆重盛大,气氛热烈,节俗活动形式多样,是一个全民参与、充满享乐的重大节日。文人们在这场重大节日中也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诗词展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除夕民俗。

一、唐代除夕诗词与民俗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重要的事莫不过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所记载,到了隋唐,这一习俗逐渐兴盛起来。唐人通常在黄昏之后便开始燃烛守岁,达旦不寝以迎新年。唐诗中有多首直接以除夕守岁命题诗歌,在宫廷内,“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在民间中,“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由此可见,在唐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除夕夜全民守岁的盛况。

除了守岁,在唐代的除夕夜还有更重要的仪式。唐人通常会在除夕夜点燃用木柴、黍秆、松枝等垒成的柴塔以迎接新年,燃烧的旺火既有驱邪避害之意,同时也象征着新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样的仪式被称为“筳燎”,也叫“点旺火”。在民间,人们通常“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在宫廷内则极尽奢华,隋炀帝时期的除夕夜要设几十处“筳燎”的火山,所用木材皆是名贵的沉香和檀木,焚烧木材的香气一直可以延绵几十里。唐贞观年间,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宫廷内虽也设大量的“筳燎”,但所使用的都为柴木。这既彰显了宫廷内筳燎活动的隆重,也并无骄奢淫逸之感。

逐出疫鬼的“驱傩”是唐代除夕夜里最热闹、更具群众性的活动。古人将季冬的寒气视为疫鬼,遂举行驱傩仪式,尽力驱除,以助万物的新生。在皇宫内,这是一场“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的盛大祭祀活动。这样的活动主要挑选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列队在宫城和皇城各门进行驱鬼和祭祀活动。每人分工各不相同,有穿着红衣、红帽,手执麻鞭的执事;有带着面具,披着熊皮的方相氏;还有手持木棒的唱帅。

这种声势浩大的驱傩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其功能在逐出疫鬼的同时,也兼有娱乐成分。那时,皇帝往往会率王妃、公主及大臣们一同观看由千余人表演的傩戏。除夕之夜,长安及州、县各地也会举行驱傩活动,民间的驱傩活动虽没有宫廷千人送疫的声势浩大,但同样隆重、热闹,且更具娱乐性。民间的驱傩仪式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假面表演,人们带着狰狞的面具扮作各种鬼神状,在激昂热烈的锣鼓伴奏下,跳着表现驱疫赶鬼的舞蹈,跳笑欢叫,一片沸腾。这样热闹的活动自然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赏,以至于“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

传统节日中,饮食习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叙旧话新,一起吃胶牙饧、五辛盘,喝椒酒、柏酒,饮桃汤、进蓝尾。这些既是唐人在元日中典型的节日饮食,同时也是除夕守岁的饮食必备。由于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度过这一天意味着年岁的增长,因而人们更喜欢把除夕之也饮的酒称为“岁酒”或“寿酒”,以表达来年身体健康的期许和祝愿。

二、宋代除夕诗词与民俗

宋人在守岁这一习俗中享有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来消磨慢慢长夜,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呼卢。这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卢”,即得头彩。掷子时会高声喊叫,希望得全黑,所以叫“呼卢”。人们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赌博形式赢钱,另一方面更把这一游戏的结果当做来年运气的征兆,因此人们争相参与。人们对呼卢的热情,有词这样描述“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相比于前代,宋代除夕燃放爆竹之风大为盛行,宋人往往在爆竹声中告别旧岁,迎接新年。陆游曾在诗中描述“前村后村僚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家家户户爆竹声此起彼伏,形成火光缭绕的热闹喜庆场面。爆竹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火爆,即把截断的竹筒放到柴火中燃烧,竹节在火中慢慢被烧透,最终形成一阵噼里啪啦雷霆般的声音,以达到驱鬼祈福的目的。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在南宋时开始出现升级换代的爆竹,出现使用硫礎、稍石为材料的火药式爆仗。

此外,宋代的除夕还要悬挂桃符。桃符起源很早,上古先民认为桃能驱鬼。用桃木制成器具来驱邪辟祟,在桃符上写吉祥字句的习俗则源自五代时后蜀。到了宋代,文人对于题写桃符有着浓厚的热情,他们在桃符上书写吉祥诗句,每年岁末之时更换,如陆游就曾有过“灯前小草写桃符”的经历。由此可见,桃符在除夕夜不仅扮演着驱鬼避邪、保家护宅的传统角色,更成为展现文人才华禀赋与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

与唐人相同,宋代文人在除夜守岁聚饮时有饮椒柏酒和屠苏酒的习俗。在古人心中,“椒”是一种香草,具有性温、多子、气香的特点,具有食用价值,可制成椒酒供新春祝颂;“柏”也是长青树,经冬霜而后调,常被作为长寿之象征。因此,除夜饮椒柏酒不仅能为节日助兴,更具有延年益寿之美好寓意。

屠苏本是一间草庵的名字,只因传说中这间草庵曾住着一位名医,每逢除夕,他便分送给附近居民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入井中,至元日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全家齐饮,一年中便不会生病得瘟疫。之后人们便以草庵的名字来命名这种酒,以求养生保健的效用。文人们在全家团聚,和乐融融的夜晚,一边喝着美酒,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天伦之乐,在一片欢庆的氛围中寄托美好的祈望,因此吟诵出了“寿亲惟此尔,一笑柏椒边”;“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这样的诗句。

三、文史君说

当下我们距唐宋时代已有千年,有些习俗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原来悬挂的桃符变成了张贴的对联,原来丰富多样的五辛盘变成了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饺子。但我们依然会在除夕夜里守岁,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依旧会虔诚地祭拜祖先,以求祖先保佑家族在新的一年能够繁荣兴旺。这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对除夕节、对年节的重视和情感寄托。

【参考文献】

【1】林文娟:《唐代除夕节俗与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2】施杉:《宋代除夕诗词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碾冰为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更好的支持!

5首关于除夕诗词,感受古人的过年,值得收藏

今天是大年三十,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五首关于除夕夜的诗词,在诗词中感受一下古人对于除夕的不同感觉。

《除夜寄弟妹》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弟妹的无限思念,在除夕这天,与亲人们相隔甚远无法团聚,唯有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浓浓思念之情。也表达了终有一天家人重聚的美好向往。

在除夕夜这天,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回到家里面跟家人们重聚。现在我们可以借助通讯工具、社交软件与家人们进行联系,向在远方的亲人送上我们的一份祝福。

《除夕与家人饮》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色来应早。风开玉砌梅,薰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

这首诗写出了不同人对于除夕的不同态度。小朋友很开心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却又老了一岁。不管怎么样,在这一天一家人能够温暖团聚一起,就是更大的幸福。

每个人对于除夕的感觉都是不同的,但是对于除夕的那一份温暖的渴望和团圆的幸福却是相同的。

《乙丑除夕》明·王人鉴

除夜今年暖更晴,不须随俗爇松明。遭逢如此翻堪笑,闻见于时尽可惊。石罅土凝留腊意,竹间泉韵泻春声。漏深暂得销群动,坐向寒灯见一生。

除夕的到来也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新年的到来也是新春的到来,预示着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这也是我们向往除夕的一个理由。

《除夕》明·郑作

除夕愁难破,还家梦愈频。十年江海客,孤馆别离人。残漏听还尽,寒灯坐愈亲。梅花满南国,谁寄一枝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除夕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无疑是遗憾的,作者也通过文字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除夕有感》明·李开先

少年不觉岁时迁,老景偏于除夜怜。前此宵分为次日,今番坐久是新年。雪中偏觉梅花艳,灯下频将竹叶传。不荷湔除多罪谴,当朝侍从久归田。

在少年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时岁的变化,但是到了老年的时候我们却开始敏感于时岁的更换。除夕就是意味着一年的更替,所以除夕对于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中国传统诗词里的春节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提到有关春节的诗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里出现了三样春节的标志性符号:屠苏酒,爆竹和桃符,突显了春节的节日特征。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自酿屠苏酒过节,但春节期间肯定少不了喝酒应酬。爆竹在城市市区一般是禁止燃放的,只有指定区域可以燃放,爆竹虽然有安全风险,但春节少了爆竹声似乎就缺了气氛,小孩子也少了很多乐趣。桃符如今已经被春联取代,新旧交替的传统精神不变,宋朝的年味我们也能有切身体会。

其实在王安石的《元日》出现之前,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是非常脍炙人口的一首春节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五律描写了大唐王朝东都洛阳大年十五夜盛大热闹的场景。烟花灿烂,明月当空,游人如织,美女如云,歌声不绝,彻夜欢腾。此情此景尽显大唐盛世繁华,让人读了不禁心驰神往。正如苏味道所写,古时春节最热闹的是元宵节那晚,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的也是元宵佳节的盛况,只是地点换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比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得更丰富多彩,不但写了节日盛景,还写到了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言。热闹处多了一丝寂寞凄清之感,众人的狂欢和一个人的孤单,两相映照,别有一番滋味。

以上几首写的都是城市过年的景象风物,而中国农村的年味也是非常浓厚的,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的《除夜》就写了乡村如何过年:“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乡村的年忙碌而温馨,白天大扫除清洁房屋,焚香祭拜天地,晚上生一盆暖暖的火,听屋外爆竹轰鸣,除夕守夜一家人吃年夜饭喝美味的椒酒,屋外的瑞雪未消,想着来年是个丰收年,心里别提多美了。诗中所写的情景,至今仍在很多农村地区上演,千年弹指一挥,过年的形式在乡村并没有多大改变,同样暖意融融,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充满了简单的快乐和希望。

春节的总体氛围是喜庆热闹的,但这只是大的基调,我们也不能忽视各种离愁别绪和不那么喜庆的成分,比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除夕当晚高适出差在外没能回家和亲人团圆,独自一人住在旅馆,难免心生寂寞诸多感慨。如今也有很多人春节不能回家,有在大城市打工的人,有守卫边关的战士,有在外留学工作的人,万家团圆的节日只能独自度过,他们的内心感受都在高适这首诗里。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欢乐喜悦的盛大节日,对成年人来说却是压力重重的考验,年纪越大这种考验越强烈,苏东坡的《守岁》就道出了成年人过年的真实体验:“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一年到头无所成就蹉跎岁月,心里焦虑难安辗转难眠,只有自我安慰自我勉励:在新的一年继续努力加油。如今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城市中产阶级,应该都能品出东坡诗中的滋味。春节有千百种热闹,也有千百般情绪,但有句话说的没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无论热闹冷清,节后还要继续前行,努力尽今夕,来年会更好。本报综合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春节唯美古诗词12首,诗意春节,过年必读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岁夜咏怀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我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的一年又将会如何?回忆过去一起交游的朋友,现在活着的还有多少?我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闲居的时候还来探望我。


桂州腊夜

唐代: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代: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帖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请捎个信去告诉居住在远方的友人,眼前尽管天气寒冷,这点寒冷算不了什么,不必为它发愁。春风已经吹来,离我们不远了,就在我们房屋的东头。


你喜欢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标签: 诗句 除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