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荠,饽荠-问答-

饽荠,饽荠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26 0
它被誉为“地下雪梨”,别生吃,教你4种熟吃做法,好吃极了

  马蹄,学名叫荸荠,它是一种水生植物,既是食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就有过它的记载,适当的食用还能帮助我们清热降火。

  我们食用的部分是它的球茎,吃起来鲜甜脆爽,类似于梨的口感,所以在民间它也被人们称为“地下雪梨”。老一辈的人都说可以生吃,但不太建议这样吃,因为马蹄生长在淤泥之中,在马蹄的表皮会经常附着一些虫卵和细菌,吃进肚子里就不太好了,所以,尽量不要生吃马蹄。

  其实,煮熟的马蹄吃起来会更加甜,推荐马蹄的4种家常做法,喜欢的可以试一试哦!

  一、 马蹄迷你狮子头

  用料:

  马蹄,猪肉,鹌鹑蛋,生姜,淀粉。

  做法:

  1、 马蹄先用水冲洗掉表面的泥,削去外皮以后剁成末;生姜拍碎切成末。

  2、 锅中加水,把洗净的鹌鹑蛋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浸泡在冷水中方便剥壳。

  3、 猪肉用水冲洗一下,剁成肉末,加入少许盐、生姜末、生抽、料酒、淀粉、浓缩鸡汁和香油,用筷子充分搅拌。

  4、 锅中倒入足量的油,油热后,把剥好的鹌鹑蛋用肉泥包裹中,放入油锅中炸制,炸到表面金黄捞出。

  5、 另起锅,锅中倒入足量的水,加入适量盐、白糖、酱油、浓缩鸡汁调味,用铲子推散,把刚刚炸好的丸子倒入锅中,盖盖儿焖煮一刻钟。

  6、 煮到汤汁明显变少,淋上少许水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二、 马蹄橘子水

  用料:

  马蹄、橘子、冰糖。

  做法:

  1、 马蹄冲洗干净削去外皮,再清洗一遍,切成小块。

  2、 橘子剥去外皮,掰成小瓣,撕掉上面的筋络。

  3、 锅中倒入足量的水,把马蹄块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开小火焖煮。

  4、 煮好以后把橘子一并倒入锅中继续焖煮,煮开盛出放凉就可以食用了。

  三、 马蹄炒肉片

  用料:

  马蹄,猪肉,青蒜叶。

  做法:

  1、 马蹄削去外皮,清洗干净以后切成片;青蒜叶洗净切成小段;大蒜去皮切成末。

  2、 猪肉冲洗一下表面,切成片。

  3、 锅中倒入少许油,如果有肥肉,咱们可以把偏肥一点的肉先倒入锅中,炒出肥肉里面的油脂,把蒜末也倒进去炒香,接着把所以的猪肉片倒进去翻炒。

  4、 肉片变色后倒入马蹄翻炒几下,加入适量的盐、白糖、生抽调味,接着把青蒜叶倒进去一起翻炒一小会就可以装盘锅了。

  四、 马蹄肉丸汤

  用料:

  马蹄,猪肉,生姜,葱。

  做法:

  1、 马蹄削去外皮,清洗干净后剁成末。

  2、 猪肉用水冲洗一下,剁成肉末。

  3、 把马蹄和猪肉末混合在一起,加入少许盐、葱姜水、白胡椒粉、料酒、淀粉,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充分搅拌上劲,静置一会。

  4、 锅中烧水,水开后,用虎口把肉泥捏成丸子的形状,再借助勺子把肉丸下入锅中。

  5、 煮到肉丸漂浮以后加入一点点盐调味,继续焖煮一小会。

  6、 出锅前撒上一点香菜就可以了。

  (粥粥)

《庄子·马蹄》:人马同病,千年殇,致我们失落的“黄金时代”

“蝉解庄子”第12期

《马蹄》图文精读版


《马蹄》这篇文章,相对来说名气不大,但它短小精悍,说理透彻,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篇。

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它从头到尾都在以马喻人。

在人类驯养的动物里,马是最特别的一个,它天性奔放、自由,桀骜不驯,所以在《易经》里,马作为乾卦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的是天道刚健,自强不息。

可就是这样一种充满力量与美的动物,在《马蹄》一文里,却给我们展示了其异常惨烈的一面,不由得让人扼腕痛惜。

文章由马写到人,用了很大篇幅介绍远古的至德之世,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妙图景。

这个老庄眼中的“黄金时代”,我们难道不想回去看看吗?

一、至德之世:像马儿般自由

文章开篇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就这几句话,把马的动态、性情全都描述出来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凛凛寒冬,雪霁初晴,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骏马奔腾驰骋,践霜踏雪,尽情撒欢,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张力。

——“此马之真性也!”

当然,作者写马的真性,意不在马而在人,所以后文说: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和马一样,人类也是有真性的。织布穿衣,耕种吃饭,都是人的本能。纯朴守一而无偏私,天生放任,无拘无束。

接下来,作者浓墨重彩介绍了所谓的“至德之世”: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至德之世,人们行动从容不迫,目光凝神专一。在那个时候,山中没有路径通道,水上没有舟船桥梁。万物群居共生,居处相互毗连。飞禽走兽繁衍成群,花草树木繁茂生长。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时代,飞禽走兽居然可以任人牵着到处游玩,鸟鹊的窠巢也可以任人攀爬窥探。

至德之世,人类只是天下万物之一,没有私心,更没有恶意,人类本能地跟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自以为能征服自然,独霸世界。

再看后文: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人与禽兽混杂而处,万物真正融为一体,哪里区分什么君子小人呢?

最后说: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大家同样的无知、无欲,所以人人合乎道德,人人心地素朴。素朴,就是人类所保有的真性。

马有马的真性,人有人的真性,万物都各安其性,自由地驰骋,自在地撒欢,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可惜,好景不长,马和人的命运,后来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二、马和人的命运转折

还是先说马!

据考古研究,马大概是公元前4000年被人类驯化的,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它们供人类骑乘,帮人类驮运货物,陪伴人类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人和马,似乎成了历史更佳拍档。

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

马,常常出现在画家的笔下,出现在文人的诗句里,人马之情也常被写进小说,拍成电影。看上去,人是多么地爱马呀!

然而《马蹄》一文戳破了这些幻像,文章说,马的世界,随着一个人的出现而天翻地覆。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伯乐”。

我们都知道,伯乐是相马专家,他极其擅长辨别马的优劣,所以古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但《马蹄》告诉我们,我们想得太简单了,伯乐不光是相马,而且是善于治马。

怎么个治法呢?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皁栈”

烧灼马身,剪剔马毛,凿刻马蹄,用烙铁在马身做出标记,然后套上缰绳,系上绊索,编入食槽,赶上马床,这一套程序下来,“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加入伯乐训练营的马,还在修整仪表和处理内务的阶段,被治死的就有十分之二三了。

幸存者进入训练阶段后,“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伯乐让马儿忍受饥渴,催促它们快速奔跑,而且还要步伐整齐,保持队形。

“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前面有衔口饰物的妨碍,后面有皮鞭竹条的威迫,在这种情势下,“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还没等 *** 结束呢,几乎一半的马就都被虐待而死了。

这,就是在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伯乐相马”的真相!

从文章这一连十二个“之”,我们不难想象,在“幸运”地得到伯乐大师的 *** 后,马儿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由马再说到人。

和马儿遇到伯乐一样,至德之世那些心地素朴、包容万物的人类,也遇到了改变他们命运的一种人,即所谓的“圣人”,文章说: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擗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蹩躠”(bié xiè)的意思是跛腿行走,“踶跂”(zhì qǐ)就是踮起脚尖,很形象地刻画了圣人勉强用力推行仁义的样子。

自圣人推行仁义后,天下人就开始疑惑了。

“澶漫”就是放纵,“摘擗”则是琐屑的意思,这里是说,当圣人违背人性制定礼乐,划定等级,天下人就开始分化了。

儒家推崇的“仁义礼乐”,在这里被庄学门人一股脑儿全推翻了,理由呢?

后文说“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这也就是《道德经》说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对于老庄道家来说,“道德”是人类天性里本来就有的,而“仁义礼乐”这些人为的造作,违背了人类的天性,使原本素朴的人心,因热衷于追逐仁义,而遮蔽了自身道德的光辉,所以文章接着说: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读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的内心,是不是会有一个强烈的疑问:儒家推行仁义礼乐,把人塑造成君子、好人,难道不是好事吗?

老庄倡导道德而排斥仁义,难道在他们看来,连君子、好人都不做了吗?

是的!在老庄那里,确实无所谓君子、好人。

因为有君子就有小人,有好人就有坏人,有仁义,就有邪恶,人类这种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正是老庄极力要破除的。

先秦道家的修行讲究修心,而修的就是“抱一不二”。

但我们还是会有点担心:没了仁义礼乐的教化,人难道不会变坏,不会危害他人吗?

文章最后一段,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还是先说马,马一开始是什么样呢?

“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马知已此矣!”

马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平常就是吃点草,喝点水,在一块玩高兴了,就用脖子互相摩擦表示亲热,闹别扭了,就背对背用后腿相互踢几下,仅此而已。

而当伯乐开始治马,施加各种约束之后,马就学会了一系列的技能,比如故意损坏车,曲颈从轭下逃脱,乱蹦乱跳试图挣脱,或者狡猾地吐出衔口,偷偷地啃咬辔头,等等等等。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瞧,马被伯乐逼得智商飞跃提升,都知道去干人类眼中的这些“坏事”了。

好一个“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那么,被圣人施以教化的人呢?

文章说: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

上古明王赫胥氏时代,人民安居没有什么事要做,也没有特定的地方要去,他们嘴里含着食物,鼓着肚子到处闲逛、游玩,仅此而已!

“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悬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等到圣人出现,因为推行仁义礼乐,建立了等级制度,然后就有了各种曲折身体的礼节,又标榜仁义来安慰天下人的心灵,于是人民就竭力运用才智,竞逐私利,不可抑止,这都是圣人的罪过啊!

总之,最后这段话告诉我们,圣人推行仁义礼乐,恰恰是人类堕落的重要原因,如果当初人类没有丧失道德,迷失真性,自然就用不着教化和约束了。

那么,人类陷入疑惑、分化,真的全是“圣人”的过错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深思,接下来,老蝉要试着为“圣人”一辩了。

三、“圣人”在为谁背黑锅?

归纳《马蹄》一文的主旨,无非是说,马的灾难来自伯乐的 *** ,而人类的堕落,则是圣人推行仁义的结果。

但是,客观地讲,我们不能一味归罪于圣人,因为圣人毕竟只是人类中的一员,一个对大众有影响力的个人而已。

归根究底,人类的历史和现状,都是人类集体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物。

从黄帝算起,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仁义就差不多推行了五千年,其中包括庄子之后的两千多年。

有句名言说得好:

“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亚伯拉罕·林肯

个人的影响总是有限的,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形势比人强”这个定律也始终发挥着作用。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势,让人类从“至德之世”退化,失落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呢?

这还要从远古时期的一种野草说起!

这种野草,我们现在叫它“小麦”。

早在一万多年前,中亚先民就驯化出了“小麦”,使它成为人类最早的农作物。

而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另外,他们还成功驯化了野猪。

于是在房子里养头猪,就成了中国人心心念念的“家”。

同一时代,同样的事情在世界各地发生,人类开启了伟大的农业革命。

而“至德之世”的失落,正跟农业革命息息相关!

我们再看《马蹄》一文对“至德之世”的描述,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还有后边的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等等,可见当时的人,成天就是吃饱了饭到处闲逛,还和飞禽走兽混居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有块地要种、有群猪要喂的样子,对吧?

那这说明什么呢?

“至德之世”,是远古采集者的时代!

按我们现在的观念,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是人类社会一个巨大的飞跃,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这样看。

甚至有人将农业革命视为人类史上“更大的骗局”

尤瓦尔·赫拉利,世界级畅销书《人类简史》的作者,他以“原始的富裕社会”为标题,用一系列的考古证据,告诉我们一个颠覆性的事实:远古采集者相比于古代农民,其实是更幸福的一群人。

书中说,一位远古采集者,一天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早上出门,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闲逛,采采蘑菇,挖挖地里的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等中午过后,他就带着劳动成果,回到部落吃午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娱乐、休闲,聚在一块聊八卦,讲故事,逗逗孩子等等。

而一位古代农民的生活情形,通常是一辈子就守着他那块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地翻土、除草、灭虫、灌溉,除了严冬季节,全年很少有闲暇时间。粮食收获以后要先缴税,剩下的粮食才用来养活一大家子人。如果遇上荒年,那可就惨了。

这种情形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就不用想了,“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更不可能。这时的飞禽走兽看见人类,恐怕也早就逃之夭夭了。

据《人类简史》考证,相比于古代农民,远古采集者的工作时间更短,食物花样更多,营养也更全面,还不用担心荒年饿肚子的问题。

生活迫使他们每天都要亲近大自然,因此拥有丰富的之一手知识,而且几乎个个都是野外生存专家。

他们远离困扰古代农民的诸多病痛,比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疝气等等。

至于瘟疫、战乱等天灾人祸,他们也很少遭遇到。

而农业革命发生之后呢?赫拉利这样写到: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 *** 炸,而且产生了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

人 *** 炸?是的!

因为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且有了粮食储备,人口自然会大幅增加,这也被史学界视为农业革命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可以说,没有农业革命,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

然而,《人类简史》一针见血地指出:

“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当然,随着人类的扩张,包括马在内的所有动物,从此也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这也是事实。

以上是《人类简史》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或许以上所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何老庄与他们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反而推崇远古采集者的“至德之世”,而且都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我们不要忘记,老庄是得道者,是大宗师!

物质层面的繁荣,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三维世界的幻相罢了,他们更关注的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下,人们是否保全了自然天性,是否过着合乎道德的生活。

采集时代,人们自身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存放于大自然,随取随用,一切都不是我的,一切又都是我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共处,没有谁比谁高贵,也没有谁比谁高等,没有谁就该成为人间之王,也没有谁就该成为地球霸主?

对他们而言,生命是游戏,也是冒险,是闲暇,也是狂欢。

对他们而言,生命中充满无限可能,今天跟昨天不一样,而明天又跟今天不一样!

对他们而言,“天人合一”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更易于升华,升华至天道。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何仁义礼乐,还有法治,会成为社会必需?

因为按《人类简史》的说法,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是一条不归路!退回去已绝无可能,人类没有后悔药可吃。

当人类有了私有的土地、牲畜及其他财产,社会又分化出所谓的“精英分子”,那就免不了会有自私,有浪费,有不公,然后还会有扩张、掠夺乃至战争……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人类历史真的就像一条长河,除了这么顺势流淌下来之外,似乎也别无他途。

老庄呼吁的“小国寡民”,并没能阻止帝国时代的来临,也没能改变“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鲁迅语)

在这过程中,人类活得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也越来越“物质”,越来越“自我”,于是道德的丧失难以避免,而仁义礼法的约束也就不可或缺了。

对于迷失在物欲中的人类来说,如果连这些约束也没有,那社会就更加不可想象了。

所以《马蹄》说“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老蝉认为,“道德”还真不是圣人毁的,而是人类集体的选择,也是历史演化的结果。至于人类当初为何这样选择?历史又为何如此演化?这个话题太大了,人类已经思考了几千年,恐怕还会一直思考下去。

所以说,《马蹄》一文虽然篇幅很短,结构也很简单,但里面涵盖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道德和仁义的抉择。

时至今日,人类正面临着种种问题,如饥饿和贫困,冲突和战争、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肆虐全球的传染病等等等等,这也促使我们反思:人类这一路走来,每一步,真的都是更好的选择吗?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蝉大侠“经典导读”,让经典更好读,咱们下期见!

吃点这个小果子,润肺化痰、强化呼吸道

冬季天冷多风,人很容易着凉、受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很容易出现咳嗽、咽喉不适等情况。

面对越发干燥的天气,我们应该将保健重点放在养护肺脏之上。

药补不如食补

冬季养肺,很多人会选择吃梨。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荸荠。

荸荠素以营养丰富著称,其汁多味甜,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称号,北方人则视之为“江南人参”。

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化痰、消积之功用。

冬季常吃荸荠,更可收获3个好处——

01润肺化痰

每100克鲜荸荠中含水分84克,它富含丰富的水分和粘液质,秋冬气候干燥,食用荸荠能润肺、缓解咽喉不适、口干舌燥。

02通肠润便

荸荠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功能,这主要就源于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荸荠中含有1.1克的不溶性纤维。

03抑菌抗菌

另外,荸荠的外皮和果肉之间有一层黄色部位,这里面含有丰富的荸荠英。

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的作用。

荸荠怎么吃?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吃法众多,风味别致。

荸荠鸡丁

主料:荸荠200克,鸡胸肉300克。

配料:盐、糖、料酒、葱、姜各适量。

制法:荸荠去皮改刀焯水,鸡胸肉切丁;锅中油开后下鸡丁,加入姜、料酒,将鸡丁进行翻炒;鸡丁变色后放入荸荠,再加适量盐、糖,翻炒下,撒入葱段,即可出锅。

荸荠排骨汤

主料:荸荠150克,猪排骨300克。

配料:盐、料酒、葱段各适量。

制法:荸荠去皮改刀焯水,猪排骨斩块备用;锅中水烧沸,放入荸荠、猪排骨,加适量盐、料酒慢炖,出锅时加葱段即可。

甘蔗荸荠汤

主料:新鲜甘蔗1段,荸荠7个。

做法:将甘蔗、荸荠各自削皮、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消食除胀。

荸荠拌陷

饽荠,饽荠-第1张图片-

冬季调制肉馅时,不少人会放木耳或胡萝卜等食材来调味,事实上,在肉馅中加入一些荸荠粒,可以让肉馅出锅后更清甜脆口,还能有效解腻。

不过荸荠也不用放太多,打馅时将瘦肉和荸荠以3:1的量放入绞肉机中搅拌成均匀肉末,其余调料正常放入即可。

荸荠不宜生吃

荸荠多种植在水田里,容易被姜片虫寄生。

人误食姜片虫,会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导致姜片虫病,可造成肠道溃疡、腹泻或面部浮肿。

另外,荸荠皮上还携带了一些其他的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学物质。

因此,荸荠千万不要带皮生吃。

食用前必须洗净外壳,然后去皮,再用淡盐水冲洗干净,更好加热至成熟后再食用。

西院区

急诊急救 *** :8190075(全天)

就诊咨询 *** :8060000(白天8:00-18:00)

8060201(白天8:00-11:30 13:30-17:30)

夜间值班 *** :8190100(夜间18:00-8:00)

东院区

急诊急救 *** :8590858(全天)

就诊咨询 *** :8060000(白天8:00-18:00)

8590501(白天8:00-11:30 13:30-17:30)

夜间值班 *** :8590386(夜间18:00-8:00)

在我国香脆可口,在美国是有害杂草,中国菱角在外国没人吃吗?

可能不在湖边上住的人很难看懂下面的一张图片:

你一定会非常好奇这几个坐着“盆状”小船的人在干什么?

首先,排除一个答案,这肯定不是在摸鱼。

实际上他们坐的也不是“船”,而是相当传统的“菱盆”。菱盆是用来采菱角的一类交通工具,每年菱角成熟后,很多种植户都会坐着这种菱盆在湖里采摘菱角。

菱角,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吃过吧?

小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菱角是长在树上的“水果”,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菱角原来是长在水里的水果,它原来是这样生长的(见下图)。

菱角是菱科菱属的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在菱科中,只有菱属一个属类。我国是吃菱角最久的国家,也是菱角的原产地之一,但菱角并非仅产于我国。全球菱属植物一共有30多种,我国有15种以上。菱角以前在欧亚大陆普遍存在,但是当下商业化种植最旺盛的只有我国和印度两个国家。

小时候吃的最为经典菱角就是这种“棱角分明,有点儿像牛角”的菱角,脆嫩的菱角可以直接生吃,吃起来香脆可口,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极致的美味享受。

我国吃菱角的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特别是南宋时期,当时的江浙地区已经把菱角当成了一种水生主粮。南宋时期,我国还选育出了菱角中的经典品种“乌菱”。

可以说,菱角在我国一直都是受到大江南北大多数人欢迎的美食。

但就是这么一个美食,传到美国去居然被美国列为了要重点防范的“入侵生物”,难免让我们想不通,难道外国人都不吃菱角吗?是不吃还是不会吃呢?

在美国是入侵生物和有害杂草?

不管是南美还是北美,都是没有原生的菱角的,像美国的菱角是从外边引入的。

1874 年左右美国哈佛大学把菱角引入了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当时只是种在了植物园里。但后来一个叫“Louis Guerineau”的园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菱角的种子撒在了附近的水域里,这导致了菱角在美国水域的之一次泛滥。

后来,菱角又一次次在美国的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泛滥成灾”。万不得已下,菱角被美国相关农业部门宣布为入侵物种,后又被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州,列为了有害杂草。

时至今日,在美国菱角依然是一种入侵生物和有害杂草。

这主要是在美国的水域中,菱角没有任何天敌和环境上的制约,开始无限制的大面积生长,导致整个水域都被菱角侵占了,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那么,问题来了。

美国人为什么不吃菱角呢?用吃货来消灭这种入侵生物,不是一个好办法吗?

外国人真的不吃菱角吗?

谈到菱角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外国人或者美国人都不会吃菱角。

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对。

全球吃菱角的不仅仅是我们,像印度也是吃菱角的大国。

另外,欧洲也是菱角的原生地之一,欧洲在以前也是吃菱角的。

大多数国家欧亚国家的人都是吃菱角的,像美国当时欧洲人过去的很多,按道理来说也应该知道菱角是可以吃的。

可惜有些事情、有些人是不讲道理的。

欧美人没有养成吃菱角的习惯,并不是他们不会吃,或者没有吃过。而是他们对菱角这种美食的传承断了代。

很久以前,欧洲的水果市场上是能买到大量的菱角的。

意大利等国家都习惯把菱角当成坚果吃,也有不少欧洲人“烤菱角”吃。当然了,当时欧洲的菱角可能与我们这里的菱角不是一个品种。

不过,当时欧洲并没有像我们这样,把菱角进行商业化的栽培种植,只是当成一种野生美味吃。后来,不知道是由于欧洲水域环境的变化,还是其它问题,野生菱角在欧洲变得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了“稀有植物”。

从这个时候,可能欧洲人吃菱角的习惯就“断了代”。

而到了美国的欧洲人,好像也逐渐忘了菱角这个美食儿,时至今日,吃菱角的欧美人的确不多。

但吃得不多归不多,欧美人也不一定是真不吃菱角,只是吃得比我们少而已,不像我们对菱角这么执着。不仅仅吃湖里的菱角,还有会通过人工设施来栽培菱角,把菱角彻底变成了一种商业化的“水果”。

菱角和荸荠

除了菱角外,还有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水生“水果”,那就是荸荠,又俗称“马蹄”。菱角叫“牛角”,荸荠叫“马蹄”,一个牛角一个马蹄,取名真的很有趣。

但在很多老外眼里,有时候就会把菱角和荸荠搞混,把它们统一叫成“中国水栗”,意思是“水里的栗子,”像菱角和荸荠的味道吃起来的确有点像栗子。

只不过,荸荠和菱角根本不是同一科的植物,荸荠也不是果实,而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的球茎,它是一类多年生浅水性草本植物。

这2类水下的“水果”当下在我国都非常火,已经成了水中的“鲜味”,商业种植也已经如火如荼了。

当然了,眼下采摘菱角还是一件非常费人工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湖边上的劳动者坐着小船去一点点采摘菱角,看似很惬意,实则很辛苦。

最后,不知道你是否爱吃菱角呢?能否回忆起小时候吃菱角的美好时光?

壹邦小知识:荸荠能生吃吗 荸荠里面的丝是寄生虫吗

荸荠是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于浅水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蔬菜。我们常吃的是其膨大的地下球茎,肉质鲜嫩,口感鲜甜,可以直接作为水果,也可以做成菜、罐头等,还可以研磨成荸荠粉,用沸水冲泡食用。那么荸荠能生吃吗?荸荠里面的丝是寄生虫吗?

荸荠能生吃吗

荸荠是可以生吃的,但是从健康角度出发并不建议生吃。

荸荠对人体好处较多,生吃的话口感较好,清甜可口,但是一般并不建议生吃荸荠。荸荠一般生长在地下或沼泽,会导致其表皮会附有很多的细菌和寄生虫,如果生吃荸荠的话可能会导致出现肠道溃疡、腹泻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会导致面部浮肿,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外观。

荸荠里面的丝是寄生虫吗

有可能是。

荸荠生长环境比较复杂,非常容易被寄生虫污染,如果里面荸荠里面有丝,有可能是寄生虫,寄生虫个体较小,主要寄生在宿主体内,以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而生存。

当然也有可能果虫,果虫是一种以发酵的水果为食的生物,如果荸荠存放时间过长的话,就有可能会出现有果虫的现象。

荸荠煮多久杀死寄生虫

10分钟以上。

寄生虫不耐高温,很容易煮熟,而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高温可以将寄生虫杀死。一般在水开5分钟之后就可以杀死表面的寄生虫,但是荸荠的里面的温度比较低,为了让荸荠里面的肉质煮熟,确保荸荠内部寄生虫死亡,防止寄生虫感染,更好煮10分钟以上。

荸荠煮水要去皮吗

根据个人喜好决定。

荸荠煮水可以去皮,也可以不去皮。荸荠的果皮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连着果皮一起煮可以为人体补充营养,但是不去皮煮的荸荠汤会有一些偏紫、褐色,汤水看起来不是很清透,味道也没有去皮的好。

并且荸荠的生长环境复杂,荸荠的果皮中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泥土、寄生虫卵等,如果要带皮煮,一定要先将其清洗干净,去掉果柄,这样经过高温煮制后一般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柳州数百人争着挖免费马蹄?真相让人叫绝!

来源:柳州晚报

近日,在柳江区拉堡镇木罗村下板桥屯,数百名市民围着一块农田在挖马蹄。视频发到网上后,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免费才会有这么多人去挖。事情果真如此吗?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下板桥屯,看到农田的泥土已被翻了一遍,还有一些马蹄留在土块中。不过当天因为下雨,没有市民前来挖马蹄。

市民体验挖马蹄

“在1月初的时候,马蹄到了采收时间,我估算着自己挖马蹄,一亩地需要半个月时间,到春节都挖不完。”刘欣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体验挖马蹄的消息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本以为能有二三百人来就算不错了,没想到消息发出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带着小孩来体验农活。“天气晴朗时,每天有上千人来,2天就把1.5亩的马蹄给挖完了。”

杨女士看到消息后,带着孩子过来挖马蹄,她说:“在城里面待久了,孩子几乎没有下过田,带孩子来体验下农活,让他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经过2个小时,她们大概挖了50斤马蹄,并购买了30斤。

有网友表示,种植户开设这样的体验活动,既能满足市民前来体验的需求,又能促进马蹄的销售,可谓一举多得。

“市民挖马蹄不要钱,但可以挑选大颗的带走,价格为2元/斤。”种植户刘欣介绍,今年他种了3亩马蹄。1月8日,之一块马蹄田被市民挖完了,现在这块马蹄田于9日开放,仅过去2天,也快被挖完了。

来源/全媒体见习记者 戴生玉

冬季吃点这个小果子,润肺化痰、强化呼吸道→

冬季天冷多风,人很容易着凉、受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很容易出现咳嗽、咽喉不适等情况。

面对越发干燥的天气,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将保健重点放在养护肺脏之上。

药补不如食补

冬季养肺,很多人会选择吃梨。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荸荠。

荸荠素以营养丰富著称,其汁多味甜,自古就有“地下雪梨”的称号,北方人则视之为“江南人参”。

中医认为,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化痰、消积之功用。

冬季常吃荸荠,更可收获3个好处——

1 润肺化痰

每100克鲜马蹄肉中含水分84克,它富含丰富的水分和粘液质,秋冬气候干燥,食用马蹄能润肺、缓解咽喉不适、口干舌燥。

2 通肠润便

马蹄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功能,这主要就源于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马蹄中含有1.1克的不溶性纤维。

3 抑菌抗菌

另外,马蹄的外皮和果肉之间有一层黄色部位,这里面含有丰富的荸荠英。

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的作用。

荸荠怎么吃?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吃法众多,风味别致。

1 荸荠鸡丁

主料:荸荠200克,鸡胸肉300克。

配料:盐、糖、料酒、葱、姜各适量。

制法:荸荠去皮改刀焯水,鸡胸肉切丁;锅中油开后下鸡丁,加入姜、料酒,将鸡丁进行翻炒;鸡丁变色后放入荸荠,再加适量盐、糖,翻炒下,撒入葱段,即可出锅。

2 荸荠排骨汤

主料:荸荠150克,猪排骨300克。

配料:盐、料酒、葱段各适量。

制法:荸荠去皮改刀焯水,猪排骨斩块备用;锅中水烧沸,放入荸荠、猪排骨,加适量盐、料酒慢炖,出锅时加葱段即可。

3 甘蔗荸荠汤

主料:新鲜甘蔗1段,荸荠7个。

做法:将甘蔗、荸荠各自削皮、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消食除胀。

4 荸荠拌陷

冬季调制肉馅时,不少人会放木耳或胡萝卜等食材来调味,事实上,在肉馅中加入一些荸荠粒,可以让肉馅出锅后更清甜脆口,还能有效解腻。

不过荸荠也不用放太多,打馅时将瘦肉和马蹄以3:1的量放入绞肉机中搅拌成均匀肉末,其余调料正常放入即可。

荸荠不宜生吃

荸荠多种植在水田里,容易被姜片虫寄生。

人误食姜片虫,会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导致姜片虫病,可造成肠道溃疡、腹泻或面部浮肿。

另外,荸荠皮上还携带了一些其他的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学物质。

因此,荸荠千万不要带皮生吃。

食用前必须洗净外壳,然后去皮,再用淡盐水冲洗干净,更好加热至成熟后再食用。

资料:中国中医药报、暖暖的味道官微、科普中国、养生中国

编辑:黄湄

“阳了”总是咳别慌,每天喝1碗汤,润肺止咳,减酸痛,健康过冬

千防万防,日防夜防家里的老人还是中招了,总咳发烧、全身酸痛、喉咙阵痛折磨得老人睡不着。一人感染后就独自隔离在自己的房间了,就是害怕老人也变“阳”。生病期间除了正常去医院治疗外,我们还得注意给老人的饮食有所调整。那具体需要注意什么呢?来看专家给出的专业性建议。

老话常说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老人身体免疫长期处于低下,更应该注意。老话还说药补不如食谱,把健康吃出来!所以建议大家每天喝上一碗暖汤,让嗓子舒畅、减轻酸痛。今天动动手,做一碗好汤让家人们快快远离病痛。

之一道推荐:银耳羹

吃燕窝的看不起吃银耳的,其实真正的说法是:内行吃银耳,外行吃燕窝。作为清咽润喉的更佳菌物,银耳是菌种之冠,而且价格相较于燕窝来说简直是太便宜了。女性对银耳更是充满喜爱,一碗满满出胶的银耳,试问有谁不爱呢?

所需食材:银耳、红枣、枸杞、冰糖

1、银耳需要提前泡发2小时,剪去根部,将其撕碎成小朵。去掉内核的红枣和枸杞同样也一起放入水中泡发。

2、煮银耳羹剪建议用砂锅煮,砂锅的结构可以让银耳容易出胶。加入淹没砂锅2/3的清水,大火煮开水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0分钟。

3、30分钟后,下入枸杞红枣和冰糖或者白糖,一起煮5分钟,即可关火出锅。

第二道推荐:莲藕红枣汤

莲藕富含很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被誉为“水中之宝”。现在也是莲藕大量上市的时期,如果加上红枣,这碗莲藕红枣汤对于咳嗽的嗓子来说,分分钟就能缓解嗓子的干痒。

所需食材:莲藕、红枣、生姜、红糖

1、莲藕削皮切成藕片备用,生姜切片。

2、藕片放入热水中煮上2分钟,加入两勺红糖和姜片,搅拌均匀用中小火焖煮2分钟。

3、最后下入红枣,盖上盖子煮上5分钟,一道莲藕红枣汤就做好了。

第三道推荐:雪梨滋润汤

雪梨光是直接吃就已经很润喉了,汁水丰富香甜可口的雪梨同样也能用来做汤。一碗雪梨滋润汤把它学会,平常内热喉咙干也可以常喝雪梨滋润汤。

所需食材:雪梨、红枣、萝卜、枸杞、生姜

1、雪梨不用削皮、切开将里面的核去掉。萝卜切片、姜切丝、红枣去核、枸杞泡水。

2、起锅烧水煮萝卜,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煮,下入梨块和红枣盖上盖子继续焖煮5分钟。

3、最后下入姜丝和枸杞,姜丝包含的姜黄素特别适合去燥热,加入半块红糖调味,搅拌均匀煮化红糖,出锅!

第四道推荐:马蹄排骨汤

广东潮汕人喜欢在家煮马蹄称之为:在家煲凉茶,可见马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降噪。后来还将马蹄和排骨混合,做出了一道马蹄排骨汤,味道不错还降温降火,特别适合“阳”了的朋友。

所需食材:玉米、萝卜、排骨、马蹄

1、马蹄去皮洗净,切一根葫芦卜和玉米,排骨砍成大块备用。

2、首先要给排骨焯水除腥,加点料酒和生姜煮一会,捞出锅里的浮沫,用清水冲洗一遍排骨就可以了。

3、起锅烧油,下入葱姜蒜炒香,慢慢加入清水烧开。将烧开的汤水倒入砂锅中,下入玉米、萝卜、马蹄,再加入少许食盐调味,最后下入排骨开始炖40分钟。

4、最后依据个人口味下入味精、鸡精、胡椒粉,一锅广东靓汤就出锅了。

第五道推荐:清炖椰子鸡

海南名菜椰子鸡,其独特的椰子味有益气生津的效果,口感咸鲜,颜值颇高。特别是特殊时期来上一顿椰子鸡还有清热、解除烦热口渴的作用哟, *** *** 也不难。

所需食材:椰子一个、土鸡半边

1、椰子开壳,将里面的椰汁和果肉捞出放一旁备用。土鸡切小块能放进椰子内部就行。

2、土鸡块先焯水一遍,再放入椰子中加入食盐、料酒、椰子果肉和椰汁。

3、盖上椰子盖放在锅上慢慢蒸熟。像这样的清淡的好汤自然能引起食欲。

好了,那么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这样的居家抗疫的食方要赶紧收藏起来哦,不然下回我担心您找不到咯,如果还有其他的美食与小技巧,清清还会继续分享给大家,如果您看完觉得不错的话,您也可以转发分享给您身边的亲戚与好友,也希望您能多多关注与支持清清,那么我们下期再见啦!

这一采荸荠新技能,你get到了吗?

荸荠又名马蹄,是“水八仙”的一种。成熟的它色泽红润晶亮,剥去“外衣”,现出白玉般晶莹的肉质。因其口感鲜甜清脆,还有“清热、解毒、去燥”的功效,故深受人们喜爱。

视频加载中...

点开视频,一起get采荸荠新技能

练塘镇种植荸荠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人们的印象里,本地最传统的采荸荠方式为放水晒田,用铁锹、铁铲等工具挖开泥土,收获一个个荸荠。随着荸荠种植规模和产量的不断增加,昔日这种传统的方式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另一种新潮方式所取代——“冲荸荠”。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练塘镇芦潼村的上海佳欣“水八仙”蔬菜基地的阡陌田间,只见农人们“三人成组”,一人拿着高压水枪冲刷,将田底的淤泥冲开,一个个荸荠便顺着翻滚的水流浮了上来,另外两人则连忙用手捞起。不一会儿功夫,就能够捞满一小袋荸荠。“相比传统‘扒泥’采荸荠,用高压水枪冲刷的采收方式不仅省力,而且速度和效率也大幅提升,一条水枪一天采收1000斤荸荠很轻松。”“水八仙”蔬菜基地负责人万俊笑呵呵地说道。

据介绍,近年来,由 *** 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的“水八仙”蔬菜基地依托练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因地制宜发展茭白、茨菇、莲藕、荸荠等水生蔬菜种植。去年至今,种植荸荠面积约30亩,亩产量3000-4000斤。经过清洗、筛选过后的荸荠,主要销往沪大型商超以及电商平台。

万俊表示,荸荠除了生食,还能入菜入药,有地下“雪梨”之称。自去年11月底大量上市以来,一直颇受市场青睐。目前,供应市场已进入尾声,正对余下7亩地里的荸荠进行采收,部分用作留种。待到3月末至4月初,开始催芽;5月末至6月初,进行栽植。

随着荸荠在内的“水八仙”产业日益“枝繁叶茂”,在逐步构建基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发展框架的同时,更是带动了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为练塘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记者:陆龙辉

摄影:陆龙辉

视频:陆龙辉

编辑:池舒悦

它被称为“江南人参”!营养丰富,建议冬天多吃,分享4种做法

  马蹄又称荸荠,个头不大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有“江南人参”的美称。

  吃过马蹄的都知道,马蹄皮薄肉脆、清甜无渣、水分充足,既可以做菜也可煮糖水吃。马蹄中还含有丰富的磷、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清热解毒。

  一、马蹄荠菜丸子

  食材:荠菜、猪肉、马蹄、鸡蛋、葱姜、白玉菇、木耳、枸杞

  1:将马蹄洗净表面的泥土,消掉外皮,先切成块状,再剁成碎末;

  2:荠菜清洗干净,锅中放水,烧开之后将荠菜放入锅中烫10秒捞出;

  3:将捞出的荠菜放入冷水中过凉,再捞出,挤干荠菜里的水分,切成细末;

  4:木耳用盐搓洗干净切成小块,白玉菇用手撕成小朵清洗干净;

  5:猪肉洗净之后,切成块状,再剁成肉沫放入碗中;

  6:猪肉碗中加入切好的葱姜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盐、料酒和一个鸡蛋拌匀,最后将马蹄碎放入碗中,拌匀;

  7:再将切好的荠菜末放入肉馅中,倒入适量香油,顺着一个方向拌匀;

  8:锅中倒入半锅清水,开小火,将肉馅用手挤成一个个小丸子,放入锅中;

  9:开小火煮至丸子变色,转大火煮至丸子漂浮,用勺子撇去浮沫,加入木耳和白玉菇,煮至白玉菇和木耳变熟,加入适量的盐,撒上枸杞,煮上一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二、马蹄炒肉片

  食材:马蹄、蒜叶、猪肉、蒜头

  1:马蹄冲洗干净表面的泥土,削去外皮,切成片状;

  2:猪肉洗净之后切成薄片放入碗中;

  3:大蒜叶洗净之后切成小段,大蒜头拍成蒜末;

  4:热锅倒油,将肉片放入锅中,煸炒出油脂,放入蒜末炒出香味;

  5:随后将马蹄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盐、白糖和生抽翻炒2分钟;

  6:随后将大蒜叶倒入锅中翻炒30秒就可以出锅了;

  三、马蹄甘蔗水

  食材:马蹄、甘蔗、冰糖

  1:马蹄冲洗干净表面的泥土,削去外皮,切成片状;

  2:甘蔗削去外皮,切成小块;

  3:锅中放水,将甘蔗和马蹄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冰糖,慢煮30分钟;

  4:出锅之前可以撒上枸杞就可以喝了;

  四、桂花马蹄

  食材:马蹄、糖桂花、淀粉

  1:马蹄冲洗干净表面的泥土,削去外皮;

  2:锅中放水,烧开之后将马蹄倒入锅中煮至3分钟捞出,放入盘子中;

  3:锅中倒入半碗清水,加入桂花酱和少许淀粉水,小火熬制锅中变浓稠关火;

  4:将熬好的酱淋在马蹄上即可;

 不过吃马蹄要注意3点:

  1:马蹄性寒,属于生冷食物,脾胃虚寒和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2:马蹄不能生吃,马蹄生长在淤泥沼泽中,会有许多的细菌和寄生虫附着在表面,吃之前更好放开水中煮上几分钟再食用。

  3:马蹄带泥更易储存,但是外皮上可能携带寄生虫,建议放进冰箱时更好用保鲜袋装起来密封保存。

  (橙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