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山珍海味,往往代表着更高级别的美食。
今天我们不谈山珍,只说海鲜。
全世界海鲜的品种多达上万,但是能堪称顶级的却寥寥可数!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哪一种菜系,要想成就一桌高逼格的宴会,必然离不开一些高端的海鲜食材。
高超的厨艺,加上顶级的食材,就是相得益彰!
就像东星斑,苏眉,老鼠斑,蓝鳍金枪鱼等等。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它们在餐桌上都是永恒的经典。
看看这些高逼格的海鲜刺身,你吃过几种,大厨们把他弄成这样,你还吃得下去吗?
苏眉
苏眉是大名鼎鼎的高逼格鱼类食材代表。
苏眉最常用的重量是600克左右更佳,价格也最贵。
中国市场的500克左右的苏眉售价在600-900元1斤。
更佳重量在500克左右,此鱼越大,价格则相对便宜。
苏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经常在高端宴席中出现。
做为刺身更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老鼠斑
此鱼的中文名实际为驼背鲈,中文俗名:老鼠斑、锐首拟石斑、尖嘴鲙仔、观音鲙、斟鳗鲙。老鼠斑又称驼背鲈,因为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背鳍棘10枚,无大牙,一般在45厘米以上,最长长度可达70 cm。
幼鱼体白色,布满黑点,成鱼体色较深,体上斑纹特别明显,色彩艳丽,行动缓慢,具有抢食性,为海产品的名贵鱼之一,在市场上的价格特别昂贵,它是一种高级观赏鱼类,又是一种高级食用鱼类。
一般鱼市中少见,而多销售至海鲜餐厅。肉质佳,以清蒸,刺身,火锅为首选。
老鼠斑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区,从日本南部(小笠原群岛)到昆士兰南部(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向东到达斐济。
夏威夷的发现记录可能是由于水族馆观赏鱼的放生。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生态习性:礁区、近海沿岸、泻湖:棲息于珊瑚礁繁盛之水域及泻湖区,亦常可发现于潮池区,一般在10-40公尺深处。
重要鉴别特征:体呈淡色至绿褐色,头部、体侧及各鳍上具许多隔开的大小不一的圆形黑斑;体侧的一些斑点和奇鳍基部被一个较大的暗斑覆盖。
幼鱼上的黑色斑点比成鱼少,其大小与眼睛相同甚至更大。
其肉质细嫩,味道特别鲜美,
上等的老鼠斑肤色偏白,经烹调高手用心料理过后,端上桌来光彩焕发。
东星斑
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通常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深海,生长周期较长。
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
在海鲜中有这么一句说“花中樱,鱼中鲷,若论东星,二者皆抛 ”。
东星斑是拥有超高味觉体验的深海贵族鱼,其表面全身通红,内里却晶莹雪白,加上肉质鲜甜,鱼皮爽弹,一贯给人高贵的印象。
东星斑成为名贵食用鱼,以大红为贵,是很多高级宴会的首选。
东星斑在中国,属于高端宴席的必备食材,不管是鲜活的还是冰鲜的都有刚需的市场,供不应求。
皇帝星斑
皇帝星斑又名豹星斑,主要分布于西印度洋的日本南部至澳大利亚海域,最长长度可达70 cm。
身及头橄榄色至红褐色。
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的蓝点。
胸鳍红色,尾鳍后缘部分有不明显深色带。
豹星斑刺身
池鱼王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
生活在日本海域。
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腭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
刺身界的网红池鱼王,之所以称之为“王”,因为其油脂非常厚,但却不腻口,鱼肉爽脆清甜,富有层次感,切成厚片入口,这种油脂的层次感提现得淋漓尽致。
老虎斑
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鱼皮厚,头腩丰满,多肉爽脆。
野生老虎斑原产于深海海域,纯野生鲜活海产,饕客更爱上等海鱼,肉质鲜美紧实,可出品刺身,清蒸等经典菜品做法。
是可遇不可求的深海顶级食材之一。
吃过一次,终身难忘!
红瓜子斑
为热带珊瑚礁与沿岸鱼类,红瓜子斑是一种高档食用海水鱼,身体橙红色至黄褐色,有褐红色或深棕色小点布满全身。
体形像瓜子而得名,经常栖息于岩石底质的浅海中。
一般体长300—500mm。以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
鱼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鱼皮柔韧,鱼味浓郁,是石斑鱼中的精品。
旗鱼
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旗鱼全年均有产量,一般市面常见的有雨伞旗鱼(芭蕉旗鱼)、立翅旗鱼(白旗鱼)、黑皮旗鱼(黑旗鱼)、红肉旗鱼。
中国产于南海诸岛、台湾海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一般体长200~300厘米,最长可达348厘米,重约90公斤(200磅)或更重,体重可达100多千克。
旗鱼肉白多筋,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宜作上等生鱼片、煎食及作炼制品等。
泰星斑
原产于澳大利亚,主要栖息於珊瑚繁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礁区,亦常出现於外礁斜坡。
生性兇猛,极为贪食,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偶捕食甲壳类。繁殖期时会迴游短距离而聚集於礁区產卵;为浮性卵。
幼鱼底栖性,警觉性高,主要栖息於珊瑚碎屑堆。
体延长而硕壮,头中大。
口大;下頜侧边具小犬齿。
体绿褐色或红色,有甚多小蓝点散在,体侧无黑色横带。
肉多刺少,肉质幼嫩,味道鲜美而且颜色雪白,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喜爱。
石九公
石九公鱼体颜色呈常褐色,形状与石斑鱼相似,嘴巴宽大,头部长着一排长刺,故又有“小石斑”之称,石九公鱼生长很慢,海岛所捕获的石九公鱼大的一条约半斤左右。
石九公鱼似乎离不开石头,不管水有多深,一定得在底部有石头,石九公才会出现并在那里生活,底部小虾作食物对象,也吃其他海中微生物。
石九公鱼一般生活在海域中的石头缝或石洞里。
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有分布。
这种鱼鱼生不仅鲜美肉嫩,煮汤也既甜又鲜,很有营养,据说孕期可以经常喝,产妇喝了对下奶也很有帮助。超能补钙,和骨头一起熬汤,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真鲷
真鲷是近海暖温性小型珊瑚礁鱼类,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以2斤左右居多,因此这么大的真鲷,真是很罕见啊!真鲷的游速很快,性情凶猛,也增加了海钓的难度。真鲷体背至腹部颜色由鲜红色渐转为白色,全身呈现淡红色,有金黄色光泽,整体色泽十分鲜艳。
真鲷由于鲜艳的颜色,被视为喜庆的象征,常常为喜庆宴席上的佳肴,素有加吉鱼之称。真鲷的做法也多种多样,无论是煎炸烹炒,都能做出美味,快过年了,用真鲷就能做出一桌美味!
真鲷的鱼肉主要是由快肌纤维组成的,红肌细胞的肌红蛋白含量低,所以颜色白皙通透,味道清淡优雅,口感又很坚韧,鲷鱼肉富含甘氨酸。
所以是首选的刺身食材之一。
鹦哥鱼
鹦哥鱼,长相非常的漂亮,拥有亮丽的红色、蓝色、绿色的身体,是一种色彩非常艳丽的鱼类。
因为它的嘴巴和身体融合在一起,形状如鹦鹉的嘴巴,所以被取名鹦哥鱼,又叫鹦鹉鱼。
所以鹦哥鱼在珊瑚礁生态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珊瑚转换成沙”的角色。
鹦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
章红
章红,俗称红甘,体呈长圆形,腹面圆。上下颌各有一宽大齿带,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有齿。之一鳃弓下枝鳃耙数11-16,侧线无棱鳞。尾柄两侧之肉质棱脊幼时不明显,随著成长而逐渐发展。无离鳍,尾柄处有凹槽。
章红的鱼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此类蛋白质包含各种必需的氨基酸,是人类的优质蛋白食物,而且优于禽畜产品,更易消化吸收。除此以外,章红鱼还含有丰富的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和EPA、DHA,不仅是优质食物,还是保健营养品。
体重在4~5公斤之间的章红,是最适宜作为鱼生食用了。章红鱼生食要严格按照生食标准,经过放血、去脏、洁身、取肉、排酸、消毒、隔离、保鲜等一系列专业化 *** ,新鲜没有专业处理过的章红鱼和冰冻过的章红鱼生食都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章红鱼的肉质鲜美,可作生鱼片,亦可煎食、煮汤。
舌尖上的大悟 之一篇《土菜篇》吃在大悟
大悟县隶属孝感市。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周恩来、董必武、 *** 、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大悟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大悟也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大悟特产及特色食品:板栗、花生、荠菜、红薯、蕨菜、马齿苋、黄花菜、黑瓜子、大悟绿茶、臭豆、煨葫芦、八宝饭、米酒、珍珠花、玉皇李、乌桕。
之一篇《土菜篇》
野生泥鳅汤
野生泥鳅汤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松软,易消化吸收;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
大悟小麻鱼
小麻鱼,又称沙钻,主产于宣化、丰店、姚畈、东新、三里一带河沟、塘堰中。鱼体小而圆,脊背带花斑;头小而尖,腹内肠杂极少;肉质坚密而细嫩,多肉少刺,味道极其鲜美。
农家土鸡汤
土鸡汤是以土鸡为原料的一款炖汤,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可加点当归,当归能补血活血,改善心脏功能,还有镇静、镇痛、抗炎作用。
珍珠花
珍珠花,又称珍珠菜,据清《孝感县志》载:此菜“产山中,成树,白花。花未开时,采之如珠颗。
马齿苋
野生马齿苋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 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凉拌马齿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臭豆腐
有名的大悟“臭豆腐”味道较之“腐乳”和“懒豆腐”更佳,吃到口中奇香无比,且 *** 味蕾。县内有俗语说:“桌上有碗臭豆腐,进餐多吃两碗饭”。如果当你没什么胃口、吃不下东西时,请吃几口大悟臭豆腐,包你食欲大增。不信者,可前来大悟一试。
作者:谦卑的麦子
写下这个题目,这个学名叫鳢肠的植物,还有一个秘密没告诉我,那就是家乡盐山,它的俗称是什么?期间问了很多朋友仍不得而知,愿见到该文的朋友,帮我破解这秘密。
鳢肠是菊科鳢肠属鳢肠,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墨草、乌田菜、旱莲草等,盐山老家叫什么,开篇我说过,对我是个秘密。在盐山老家,略显湿润的地方就常见鳢肠,是最普通不过的杂草,常见到你视而不见。于我就长在我家门口右侧的门墩旁,天天见天天不见,只是有一天触动了我的灵犀,鳢肠就是这样子吧?然后一番网上查,又一番翻阅资料,它就是鳢肠。
鳢肠生长在万物复苏的时节,不似早春植物那样,冰雪中招摇,又不鲜嫩可食,其貌不扬不伟岸,其花细小不鲜艳,儿时就是喂猪的菜,所以长在我门口以至我无视,想来,你到我家可能也不见,但见与不见,它在,包括现在。
鳢肠,用句文玩界的话,儿时常“盘它”。外白内黄的花似莲更像身边的向日葵,结籽后更象,曾几何时,小小向日葵花盘,不论嫩绿青涩时还是暗黑成熟时,撕剥开来,真的是和我们春节嗑食的葵花籽一样,只是比芝麻还要细小很多,没法嗑食,但每每放在掌心,它的精致细小,总是引我无限遐想,想这造物主的神奇。
其实,问过八十多岁的母亲,她早把鳢肠的俗称忘在了岁月里,但老人家告诉我,她的奶奶常用它熬出墨一样的水洗头,说可以染发。
今天上午,我在门口的鳢肠上剪了一段嫩茎置于几上,初始为嫩绿色,额尔为黑色,渐有墨汁样液体流出。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鳢,乌鱼也,其肠也乌。此草柔茎,断之则有墨汁出,故名”,这是鳢肠大名的由来。而《救荒本草》称其:”一名莲子草,以其花骨朵状似小莲蓬样,故名。生于湿地中。苗高一尺余。茎紫赤色,对生茎叉,叶似小桃红而长,稍间开细瓣白花,淡黄心,叶味苦”。道出了鳢肠的形态特征。
让我们以我家门口这株鳢肠为标本,认识一下它吧。
鳢肠,一般高10至60公分,我门口这株30多公分高吧,较矮小,茎直立,斜升生长(也有的平卧),从基部开始分扠,叶对生形长而宽,似桃叶又象柳叶,披针形,叶缘全缘或具细锯齿,上披短短的糙毛(资料说,苗时叶卵圆形)。头状花序,单个生于叶腋或顶端,细长的花梗顶着小拇指甲盖大小的花盘。鳢肠和其它菊科植物一样,貌看似一朵花,实际是许多小花簇拥的头状花序,花序外围是二层舌状白色花瓣,中央为淡黄的管状花。
7月中旬进入果期,瘦果无冠毛,初为未成熟的绿,成熟为暗褐色,上面说过似小莲蓬,又是向日葵果盘。
唐代药学家苏敬,主持编撰了世界上首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唐本草》,对鳢肠药性的描述是这样的:“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涂发眉,生速而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相同的观点:“乌须发,益肾阴”。
现代中医学认为,鳢肠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消肿、强壮之功效。
怎一个强壮了得,讲一个唐代流传下来的传说,希望有心人重视鳢肠的养生功效。唐代刘简,痴迷寻仙问道,遍寻名山仙踪,开元初年遇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感刘简的虔诚,带刘简至药园,指着自己药园的仙草说:“我常用这种草药,不敢说长生不老,但活百岁发不白,耳聪目明的”,并赠刘简药种一包,刘简遵虚无子嘱:“苗高半尺当菜食,夏秋采鲜茎叶煎水喝,冬则用阴干的茎叶煎水,长期以往,必有所成”。果然刘简至百岁“发不白,耳不聋,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是不是很诱人。
据说,鳢肠俗称的“墨斗草”,就是刘简传下来的。
石斑鱼怎么选,如何吃?常见石斑鱼大全在海洋中有这么一类鱼被统称为石斑鱼,已有记录的近100多种,其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北部湾及南沙群岛广泛分布着其中的10属67种。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石斑鱼大家族中有的周身色彩艳丽斑点貌若天仙,有的色温性和静若处子,更有的形怪色异,凶狠残暴。同一个名称不同的性情,不同的相貌却又都是美味的至臻。
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是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石斑鱼属类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
这种鱼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口感至臻。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今天易哥带大家盘点下这些年那些更受欢迎的石斑鱼。
东星斑
东星斑也称七星斑或豹纹鳃棘鲈,原产于中国东沙群岛,生性凶残贪吃,喜欢清晨及午后觅食,幼鱼喜欢吃龙虾而成鱼则以珊瑚鱼为主,有时也吃同类的幼鱼。东星斑主要分布在非洲、日本、澳洲、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及中国。这种鱼鳃盖骨有三个扁平棘,胸鳍宽大,头部、体侧及鳍散布着淡蓝色小斑点,体呈橘红色至红褐色有时也带黑色小斑点,吻圆钝而口裂很大。
东星斑得名源于在中国东沙群岛的星斑,其外形和色彩与一般的石斑鱼不同,颜色缤纷,美丽诱人。其鱼味淡中含鲜,肉质嫩滑洁白,深受美食家的喜爱,全年可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经常用珊瑚斑冒充东星斑,两种鱼粗看相似,但细看珊瑚斑体色要比东星斑深,斑点也较为大,肉质正宗的的东星斑要差,因此其价格也较低。
花尾龙趸
花尾龙趸也叫龙胆石斑,其实龙趸也是个统称,它们的共同点是体型巨大并且鱼鳞被鱼皮所覆盖。全年可上市,它是鮨科类更大体型的暖水性鱼种,原产地在澳洲,现在也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中国的台湾及香港地区。
龙趸石斑生性凶猛领地意识非常强,甚至以小型鲨鱼及海龟为食,除此之外它还以龙虾、蟹类、鯆鱼为食。由于经常独自生活在深水海域的珊瑚区及沟壑中,因此肉质结实皮层丰厚坚韧,成鱼更大可长至2.7米体重可达半吨。其巨大的体型也被成为“斑王”也是昆士兰海洋生物的代表。
鱼不可貌相,这种鱼鱼鳍大而锋利,体侧呈七条横斑,鱼皮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同时由于其以龙虾蟹类为食间接摄取了虾青素是天然的胞外抗氧化剂,因此长相丑陋的它也被誉为“美容护肤之鱼”。
老鼠斑
老鼠斑也叫苏鼠,是原产于东西沙群岛的暖水性鱼种,现在分布于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澳洲、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它们是昼伏夜出的鱼类,觅食时会利用进化后的长嘴啄食缝隙里的鱼贝,比一般的石斑鱼“善良”,体长更大可达70cm一般为20-30cm,可人工繁殖,但其生长速度很慢,容易夭折,因此市面以野生为主。
老鼠斑上市期主要集中在6-8月,其肥美肉软,鱼油丰厚且鱼味浓香,在全世界老鼠斑仅一属一种,在石斑鱼大家族中“鱼口”凋零较为稀有,因此在各大饭店中也被当做顶级海鲜食材。
蓝星
蓝星也称蓝点鳃棘鲈,来自于中国西沙群岛,主要分布于越南、红海、东非、澳洲和日本。与东星斑觅食规律相似,但是在马达加斯加的蓝星一般是在晚上觅食,体长可达60cm。该鱼体长且呈椭圆形,体色呈暗褐色,头部、体侧及各鳍都布有蓝色大而 *** 的斑点。胸部有一大片淡蓝 *** 域。
蓝星斑鱼味清淡,肉质滑嫩细致,外皮比东星斑厚,有时也被叫做西星,一般主要上市季节为5-8月。
豹斑
豹斑有时也被叫做星斑,原产于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主要分布在东非、日本、澳洲、中国、菲律宾。该鱼生性凶猛,繁殖期会做短距离洄游,主要上市期为3-10月。
成鱼体长一般为1.25m,体重24公斤。其胸鳍红色,头、身及鳍布满细小蓝点。主要分为两种颜色,有五条黑色横带,体延长而壮硕。
星斑皮薄带胶质,肉质洁白结实滑嫩食味颇佳。这种鱼身存霸气,又皇帝斑的美誉,业内也称其为“大豹斑”简称杂斑。另外竹星、泰星斑都属于星斑系列产量不多。
红瓜子斑
红瓜子斑也叫红九棘、尾纹九刺鮨,来自于印尼和菲律宾,其次在日本、澳洲、非洲、印度、缅甸、泰国、中国也有分布。这种鱼同样生性凶猛有弱肉强食相互蚕食的特性,喜欢独居。红瓜子斑属于雌雄同体,可按成长转换性别,首次性成熟为雌性,次年转换为雄性,更大体长可达57cm。红瓜子斑身呈红色,有时覆盖着斑点,尾部有V字形白色条纹。
其肉质洁白,结实且滑嫩,鱼味浓厚和老鼠斑相似,体型整体丰满,鱼腹和鱼背的线条分明,活像一颗瓜子。
燕尾斑
燕尾斑也叫侧牙鲈,原产地是菲律宾或越南,在斐济岛、印度洋、斯里兰卡、南非、柬埔寨、中国等地也有分布。它们喜欢白天在礁石区域游荡,也是雌雄同体,外形与东星斑相像,区别是其尾鳍呈弯月或燕尾形。燕尾斑喜欢栖息在岩礁,所以无法用渔网大量捕捞,产量有限,再加上从海上捕捞后见光即死,所以渔民捕捞后会饲养一段时间,待它适应光线后才敢放入暂养池,现在市面上的多为养殖产品。
红斑
红斑也叫赤点石斑鱼,主产于中国,喜欢单独生活,每年夏季开始大量繁殖,成鱼体长一般为20-30cm,最长可达50cm。
香港地区在20世纪80-90年代原也有红斑,但后来由于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现在已是一鱼难求。红斑肉质鲜美滑嫩,肉质丰厚,含有浓厚丰富胶质,风味口感盛佳。选购红斑区分养殖和野生较难,最简单的 *** 是看其外观颜色,野生色泽鲜明,鱼鳞闪烁,养殖红斑鱼皮略带黝黑。
芝麻斑
芝麻斑也叫宝石石斑鱼、流氓格仔,是暖温性中下层鱼类,生性凶残但极为机警,以肉食为主,饥饿时会互相残杀,也是雌雄同体,成语一般体长为25-30cm。这种鱼头、鱼身和鳍都呈褐色。鱼体呈纺锤形,体侧斑点大于瞳孔。
芝麻斑一般在5-8月集中上市,而且经常与黄石钉混淆。更大的区别是芝麻斑身体会布满明显斑点,而石钉的斑点并不明显。
红钉
红钉也叫黑边石斑鱼,主要分布在东非、日本、韩国、澳洲及中国。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躲在石头后边捕猎,也是雌雄同体,在20世纪80年代其成鱼体长一般为40cm,而如今只有16cm。这种鱼体侧有8-10条横纹,口大眼小吻长,全身有殷红、浅红相间的横带。
其肉质爽滑,但嫩滑程度不及东星斑,较小肉薄。主要上市期为每年的3-7月。
老虎斑
老虎斑也叫棕点石斑鱼,学名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英文名:Tiger Grouper。老虎斑主要分布在马来、 日本、澳洲、 非洲、 中国,为暖水性鱼类,生性凶猛多疑,一般不会轻易外出捕食,一旦捕食后会迅速游回到隐蔽处。另外老虎斑很挑食,当食物不合口味后,会将其吐出。一般成鱼体长为50cm最长可达1.2m,寿命可达40年。
这种鱼眼小口大,头部及体侧散布许多不规则褐色斑。整体呈长椭圆形,尾鳍有黑色鞍状斑,同时有五块不规则深褐色斑纹排列。老虎斑近年来渔获体积也在不断减小。其头大骨多,皮厚又韧,入口比一般的石斑口感粗糙,但是养殖的石斑鱼口感上有很大的改善。
杉斑
杉斑也叫纹波石斑鱼、清水石斑鱼,主要分布在东非、大溪地、日本和澳洲,是珊瑚礁常见的鱼类,喜欢在23-29℃的海水中生活,也是雌雄同体。每到繁殖期,杉斑会从不同区域的珊瑚礁做长距离的洄游聚集。杉斑乍看略像老虎斑,只是皮上斑块不同,颜色深浅各异,另外二者更大的区分是老虎斑眼睛长在头顶,杉斑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更大体长可达35cm,体重6-7斤。
杉斑是渔民眼中物美价廉的斑类,好吃又划算。其肉厚鲜甜,骨少爽脆有嚼劲味道很鲜。
海青斑
海青斑也叫点带石斑鱼,主要产于非洲、日本、澳洲和西太平洋。是一种珊瑚鱼,性情活跃且摄食量大,有多次产卵的特性。该鱼身上隐有5条云纹的深色斜带,最后一条在尾柄上。
海青斑养殖和野生区分以色泽最为明显,前者色泽柔和,鱼身有自然感,野生鱼眼为青色。
乌丝斑
乌丝斑也叫横纹九棘鲈,分布非常广泛,背鳍与一般的斑类有区别,身有多条斑纹,看似油斑,但条纹多于油斑,据了解盛产于南中国海七洋州附近。
乌丝斑名字有斑但是其外表与斑类并不相似,除了高耸的背鳍,深咖色的外表,血色的嘴唇外,倒与冧蚌相似。所谓乌丝是指其色泽。主要上市期为3-10月。
油斑
油斑也称褐带石斑鱼,主要产自日本沿海,生性凶残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外出觅食。油斑体侧有6条暗棕色斑带,体呈浅褐色。在日本相扑选手很爱吃油斑的火锅。在日本和韩国其作为高级食材,价格要比青斑高出3-4倍。
油斑之所以被冠以“油”是因为养在渔港总是不停的游弋,从鱼缸观赏全身油润捞出后更是光可鉴人。
花鬼斑
花鬼斑也叫玛拉巴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Malabaricus,英文名:Spotted Grouper。花鬼斑主要产自日本、澳洲、非洲和红海生性凶残且贪吃,经常栖息在洞穴中,属于雌雄同体,更大体长可达2.34m。但是有些花鬼斑品种的鱼体呈团圆而侧略扁。
花鬼斑也俗称青鬼,20世纪80年代的青鬼斑比较大,颜色也靓丽许多。青斑和花鬼斑相似,差异在于花鬼斑有白色白点,而青斑没有。
花头梅
花头梅也叫六角石斑鱼,是暖水高层鱼类,若水温降至18℃就会失去食欲,该鱼会自相残杀一般夜间觅食,也是雌雄同体。
花头梅口味一般,肉质粗糙硬实,不够滑嫩。因此在选购时应该多挑选体形肥胖的。
花英斑
花英斑也叫带帽石斑,主要产自中国、日本、澳洲,属于较小型的石斑鱼,全年均产,但是以春夏季较多。其口大眼小,腹部在胸鳍基部前方有两条暗色带,尾鳍圆形,全身布满不规则玳瑁似的斑点或网状图案。因为斑间隔之狭窄成网状图案,因此也叫花英,另外花头梅与花英斑相似但是身上的斑块不同。
梭罗斑
梭罗斑也叫纵带石斑条板或宽版鮨,实际上也属于杂斑类,包括纵带石斑、宽带石斑和小纹石斑。都属于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他们对水温要求较高,不能生活在15℃以下的环境中。更大体长可达2.7m,口大眼小吻长,鱼体呈椭圆形并且粗壮,有两条灰色纵带边褐色且鳍与尾上有不规则暗褐色斑,体侧有5条绿色和灰色相间的纵带。
市面上常见的两种梭罗斑,一种外表布满浅红色的幼细星点,与芝麻斑相似,只是鱼头至尾部多了3条窄身的灰白色纹,鱼身流线优美;另一种外表褐白色相间,鱼纹鲜明,鱼体略肥。至于为何叫梭罗斑,主要因为两色间的坑纹与一种梭罗鱼相似,但确是一种斑类,故称其为梭罗斑。梭罗斑鱼肉雪白,鲜甜清香,鱼皮富含胶质,略带粘却非常可口。
黑龙江鱼类“三花五罗十八子”名实图考(最新修订版)作者按
【五次方按】关于“三花五罗”的话题,已经写过两次了,总体上失之粗陋,错误不少,为避免谬种流传,特推出《最新修正版》。
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淡水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民间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之说,本篇综合各种资料,对其进行考证、梳理,不当之处请不必赐教。
三花:鳌花、鳊花、鲫花
1.“鳌花”,翘嘴鳜
图1.1 翘嘴鳜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即“桃花流水鳜鱼肥”之“鳜鱼”,也叫桂鱼,广布于南北水系,自古为老饕所珍视。体表具暗色斑纹,两侧各有一条垂直于侧线的显著长型黑斑。据说一斤半以内的个体肉质尤佳,大则偏硬。宜清蒸及各种烹饪手法。鳜,音同桂。
图1.2 斑鳜
图1.3 大眼鳜
图1.5 三种鳜的比较
常见的同属近缘种还有斑鳜/S. scherzeri和大眼鳜/S. kneri,前者的分布区域北至辽河和鸭绿江水域,似可算在“鳌花”之内,后者限于长江流域或淮河中、下游,北方无。识别要点:斑鳜浑身布满黑斑,最为显著;翘嘴鳜眼小嘴大,口裂深达眼睛下方;大眼鳜眼大嘴小,口裂没到眼睛下方就刹住了。
2.“鳊花”,长春鳊
图2 长春鳊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或简称鳊,不要被“长春”二字迷惑,它可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中。体型侧扁呈菱形,自胸基部下方至 *** 间有一明显的皮质腹棱,略似武昌鱼(团头鲂),看上去很欠扁。体重可达4斤,常见1斤左右,肉味鲜美,是鲤科鱼中少有的适于清蒸者。鳊,音同边,注意不是三声。
3.“鲫花”,花?
图3.1 花?
花?/Hemibarbus maculatus,产于国内南北多个省区,在浙江、福建等地已成为较为重要的养殖种类之一。体长,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听说味道一般......
图3.2 唇?
另有同属唇?/H. labeo,黑斑不如花?显著,唇部肌肉发达,俗名“虫虫”,或为“重唇”之谐音。?,音同滑。
五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4.“哲罗”,哲罗鲑
图4 哲罗鲑
哲罗鲑/Hucho taimen,冷水性淡水食肉鱼,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新疆也有。体大,成体身长1米以上,鳞极细小,背部青褐色,腹部银白,头部、体侧有多数密集如粟粒状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野生资源稀少,已有人工养殖。鲑,音同归。
5.“法罗”,中国鲂
图5 中国鲂
中国鲂/Megalobrama mantschuricus,水产领域称“三角鲂”,黑龙江、鸭绿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闽江等水系均产。长春鳊和中国鲂形态近似,区别之一是:长春鳊的腹棱完整,从胸部一直到 *** ;而中国鲂的腹棱仅从腹鳍基部到 *** ,曾被叫做“平胸鳊”。鲂,音同房,注意不是三声。
《中国鱼类志》中另有一种三角鲂/M. terminalis,仅产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业内叫“广州鲂”。有些 *** 资料将“法罗”的拉丁名定为M. terminalis,误矣,本砖家就犯过这样的错。
6.“雅罗”,瓦氏雅罗鱼或拟赤梢鱼
图6.1 瓦氏雅罗鱼
一般认为“雅罗”即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俗名华子、白鱼,中国北方平原中上层鱼类,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各水系,黄河流域也有分布。肉味鲜美,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东北地一些水库建库初期的主要渔获对象之一。
图6.2 拟赤梢鱼
很多欠儿欠儿的东北朋友指出,“雅罗”实为“鸭罗”,嘴巴扁扁得像鸭子,瓦氏雅罗鱼显然不具备这个特点,另有一种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更符合,分布于黑龙江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又名红尾巴梢、尖嘴。此鱼肉瘦少脂肪,一般制成咸鱼供食用。到底是雅罗还是鸭罗,由东北人民自己定吧。
7、“胡罗”,黑龙江鳑鲏
图7.1 黑龙江鳑鲏
图7.2 大鳍鱊
黑龙江鳑鲏/Rhodeus sericus,又名斯氏鳑鲏,俗名葫芦籽。更大亦不过火柴盒大小,因体态优美、发色艳丽而备受原生鱼爱好者追捧,可惜收拾不好容易发苦。也有人认为,“胡罗”是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东北各水系均有分布。鳑鲏,音同旁皮;鱊,音同玉。
8.“铜罗”,白吻梭鲈
图8.1 白吻梭鲈,图片来自饶河 *** 网
图8.2 白吻梭鲈
白吻梭鲈/Sander lucioperca。体侧和腹部淡白色,背青灰色,成鱼有12至13条褐色横斑。本种非黑龙江原生鱼种,乃是在上个世纪中叶由中亚引进黑龙江水系放流,从而定居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成为陆封性物种。
图8.3 细鳞斜颌鲴
也有人认为“铜罗”是细鳞斜颌鲴 /Xenocypris microlepis (俗称“板黄”)或其近似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罗指代的对象也发生了变迁,本篇以饶河 *** 网站提供的图片为准,官方说它是,不是也是。
十八子:青根棒子、山鲤子、草根棒子、黄姑子、紫泥肚子、花里羔子、七粒浮子、川丁子、麻连子、柳根子、白漂子、沙姑鲈子、红眼瞪子、鲤拐子、胖头鲢子、鲫瓜子、斑鳟子、嘎牙子
关于“十八子”,有顺口溜曰:龙江子,鱼十八,青山草,黄紫花,七川麻,柳白沙,红鲤胖,鲫斑嘎。从“青山草”开始,每个字代表一种鱼,即上述十八种。
9. “青根棒子”,青鱼
图9 青鱼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四大家鱼之一,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长江以南更多。体亚圆筒形,青黑色,生长迅速,体长1米余,更大个体达70公斤。养殖量日渐式微,产量远不及其它三种家鱼。
10.“山鲤子”,东北鳈
图10.1 东北鳈
图10.2 华鳈
东北鳈/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成鱼整体黑不溜秋,横带纹不明显。本种的图片非常稀少,一般都错用华鳈/S. sinensis的图,我费老鼻子劲儿才在一个俄罗斯网站上找到。话说华鳈在黑龙江有分布,说不定“山鲤子”也包括它,比东北鳈好看多了。鳈,音同泉。
11.“草根棒子”,草鱼
图11 草鱼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青黄色,体长1米余,生长快,更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养殖量居全世界所有鱼类之冠。
12.“黄姑子”,银鲴
图12 银鲴
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属冷热不惧的广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长江、黑龙江等水域。体长而侧扁,头小呈锤形,体背部为灰黑色,腹部及体下侧为银白色,鳃盖有明显的桔黄色斑块。鲴,音同固。
13.“紫泥肚子”,贝氏?
图13 贝氏?
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个体小,数量多,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黑龙江、黄河以及长江流域。既可作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又可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14.“花里羔子”,花羔红点鲑
图14 红点鲑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因其体侧有淡红色点而得名。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珲春河、鸭绿江等流域均有,在图们江为陆封型鱼类,经济价值不大。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15.“七粒浮子”,施氏鲟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中国鲟鱼中更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鱼体呈细纺锤形, *** 无鳞,其嘴边到腮边,通常有七个明显突起的“疣状突起”,故名“七粒浮子”。一般供食用的鲟鱼均是本种或杂交鲟。
16.“川丁子(船钉子)”,蛇鮈
蛇鮈/Saurogobio dabryi,数量较多,分布极广,从黑龙江向南直至珠江各水系均产。小型鱼类,体延长,略呈圆筒形,体侧和背部有黑斑。出肉率高,味较美,有一定经济价值,是人们爱吃的食用鱼类。鮈,音同拘。
17.“麻连子”,红鳍鲌
图17 红鳍鲌
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中国海南岛与台湾亦有分布。体型较扁,自胸鳍基部至 *** 有明显的腹棱,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桔黄色,尤以臀鳍色最深。常见体长100~200毫米,最长达300毫米。鲌,音同搏。
18.“柳根子(柳根池子)”,洛氏鱥
图18 洛氏鱥
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现在叫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分布于东北、华北各水系以及长江中上游支流、钱塘江水系等地,为我国江河土著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养殖较多。体背侧灰黑色,腹侧浅色,体侧常有疏散的黑色小点,背部正中自头后至尾鳍基有1黑色纵带,体侧自鳃孔上角至尾鳍基有1黑色纵带,尾部较为显著。鱥,音同贵。
19.“白漂子”,?条
图19 ?条
?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小型鱼类,广布于全国各地水系。体长而扁薄,生长缓慢。一般体长1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音同餐。
20.“沙姑鲈子”,葛氏鲈塘鳢
图20 葛氏鲈塘鳢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分布于辽河、黑龙江、松花江、兴凯湖等水系。体圆,近纺锤形,后部侧扁,体背部和体侧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褐缘色不规则横条纹。p.s. 此鱼又名“老头鱼”,有人说也叫“沙姑鲈子”,另有人表示“沙姑鲈子”类似于“船钉子”,并非本种,未知孰是。俗名不重要,就这么着吧。
21.“红眼瞪子(红眼睁子)”,赤眼鳟
图21 赤眼鳟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为优质食用鱼类。体呈长筒形,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赤眼。鳟,音同尊。
22.“鲤拐子”,鲤
图22.1 鲤
图22.2 “三道鳞”
鲤/Cyprinus carpio,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养殖。体延长而侧扁,长可达1米,肥厚而略呈纺缍形;须两对,吻须较短,颌须较长。体背部暗灰色或黄褐色,侧面略带黄绿色,腹面浅灰色或银白色。黑龙江又有引入的镜鲤,俗称“三道鳞”。
23.“胖头鲢子”,鲢
图23.1 鲢
图23.2 鳙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体长达1m余,银灰色,更大体重15-20kg,为中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养殖对象。注:有些地方口语中将“胖头”和“鲢子”分开,“胖头”指鳙/Aristichthys nobilis,因体侧有不规则黑斑而俗名“花鲢”。
24.“鲫瓜子”,银鲫
图24 银鲫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且宽,体色较深;生长速度较鲫鱼快,个体也较大,更大个体可达3公斤。
25.“斑鳟子(或斑撑子)”,黑龙江鮰鱼
黑龙江鮰鱼/Thymallus arcticus,为冷水性底层栖息物种,生活在高海拔的中大型及寒冷和清澈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黑龙江有分布。体形长而侧扁,背鳍长且高,呈旗状,体背部黑紫色,体侧上方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鮰,音同回。
26.“嘎牙子”,瓦氏黄颡鱼
图26 瓦氏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现在归入拟鲿属,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和普通的黄颡鱼模样差不多,但个头较大,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更大的一种。另有“白嘎啦眼子”,似为同属的光泽黄颡鱼/P. nitidus。颡,读音为sǎng,三声。
其它俗名以“子”字结尾的鱼类
*** “三花五罗十八子”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但各地民间关于“十八子”的说法不尽相同,俗名以“子”字结尾的鱼类还有一些,比如牛尾巴子、麦穗子、红尾巴梢子、红翅子等,简要介绍如下:
27.“岛子”,翘嘴鲌
图27 翘嘴鲌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俗称“白鱼”,我国东部南北各水系均有产出,黑龙江兴凯湖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体长150~431毫米,长形侧扁,腹部在腹鳍基至 *** 具腹棱,体背侧灰黑色,腹侧银色。肉嫩味美,最宜清蒸。p.s. 翘嘴鲌的腹棱不完整,体侧鳞片银白;红鳍鲌腹棱完整,鳞片上有黑点。
28.“牛尾巴子”,乌苏里拟鲿
图28 乌苏里拟鲿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泽湖、太湖也有。体长,头宽显著大于头高,吻钝圆,外形略似牛尾巴,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据说此鱼出了黑龙江不值钱,南方还有人拿来冒充野生黄颡鱼出售。鲿,音同尝。
29.“麦穗子”,麦穗鱼
图29 麦穗鱼
麦穗鱼/Pseudora *** ora parva,分布很广,南至广西、云南,北达黑龙江,西达甘肃,在此区域内几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其踪迹。个体很小,经济价值不大,大多作为家禽饲料。也有人当成“原生鱼”系列的观赏鱼饲养,比如本砖家的鱼缸里就有......
30.“扁担钩子”,北方花鳅
图30 北方花鳅
北方花鳅/Cobitis granoei,产于黑龙江上游、中游,松花江、嫩江、镜泊湖等水域。小型鱼类,体棕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具13~18个大斑,体侧及头部具蠕虫形花纹或不规则斑点。另有“尼勒沟子”指北方泥鳅及近似种,不再赘述。
31.“黑鱼棒子”,乌鳢
图31 乌鳢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又名乌鱼、黑鱼,分布于中国各大小水系(新疆 *** 未报导)。体形呈长棒状,头部扁平,体色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体侧有明显黑色条纹,头部有三对向后伸出的条纹。鱼肉细嫩厚实,通常处理成鱼段或鱼片后烹调。鳢,音同里。
32.“鲇鱼球子”,土鲇
图32 土鲶
土鲇/Silurus asotus,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鲇,音同年。
33.“怀子(怀头)”,怀头鲇
图33.1 六须鲇
图33.2 六须鲇
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又名东北大口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黑河下游至抚远江段,东北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体长,尾头侧扁,外观和土鲇近似,但本种个头硕大,据说能长到1米多长,且有须3对,成体土鲶是2对。
34.“红翅子”,宽鳍鱲
图34 宽鳍鱲
宽鳍鱲/Zacco platypus,产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及东部沿海各溪流,尤以山区溪流中为常见。体色鲜艳,背部呈黑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2-13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条纹间有许多不规则的粉红色斑点。腹鳍为淡红色,故名“红翅”。p.s. 现在认为黄河流域及以北的是中华鱲/Z. sinensis。鱲,音同列。
35.“狗鱼棒子”,黑斑狗鱼
图35 黑斑狗鱼
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高纬度寒冷地区水域的特产鱼类,国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体延长,头前部扁平,吻似鸭嘴(所以也叫鸭鱼),体背青铜色,腹部白色,体侧具有黑色斑点。一般体长在600 毫米左右,体重在1-2公斤之间,更大个体体重达16公斤以上。
36.“七星子”,七鳃鳗
图36.1 东北七鳃鳗
图36.2 日本七鳃鳗
我国共有3种: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ariae、日本七鳃鳗/L. japonica和雷氏七鳃鳗/L. reissneri,黑省境内均有产出。体呈圆柱形,光滑无鳞,头的两侧各在眼睛之后有一行7个分离的鳃孔,与眼睛排成一行共8个点,故又称八目鳃。鳗,音同蛮,注意不是四声。
七鳃鳗是圆口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物种的统称,是鱼形动物中较原始的一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布满锋利的牙齿,浑不似地球生物,看一眼终生难忘。网上流传的惊悚图“空手指”,即借鉴了七鳃鳗的口部特征。以七鳃鳗这种外星异形为压轴更好不过,希望多数打开本文的朋友没有坚持看到最后。
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爱过的黑龙江。Over。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高湾黑瓜子最近一年入坑了不少东西,电动车,露营,钓鱼,实话说都是大坑,不停的花时间精力去玩,最近还入了鱼缸的坑,以后再跟大家慢慢分享。
都说“飞蝇钩”是“路亚人最后的最严”,我觉得应该说成:飞蝇钩,是每位路亚玩家的入门必修课。会更加合适。
最近一些朋友经常在问“饵怎么选”这个问题,趁着有时间,详细思考了下我过往的一些经验,和踩过的坑,在这里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吧,不一定对,是我半年连续野钓的一些感受(广东地区)
首先,饵怎么选,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因为路亚饵分了很多种类,我们就先从一种饵飞蝇钩,的不同变种说起。PS你们看我短短时间就入手了这么多,就知道这个坑有多大。
我用过的“飞蝇钩”一共分为四种:
1.之一种:瓜子亮片+飞蝇钩(中间由太空豆相间隔)
这种应该是我们在市面上看到最常见的“破龟神器”发现中鱼率越来越低,瓜子会把很多鱼吓跑,另外在鱼活性不高时, 也会有同样反应。于是又要研究到底怎么样的饵更好钓。
2.第二种:瓜子亮片+飞蝇钩(中间有8字环与圆环相间隔),使用情况与之一种相似,但有个优点,可以一直保持瓜子亮片与钩的距离,之一种用着用着两者距离会越来越近,发生挡口现象。但同时会给鱼带来的警惕性更高一些。
以上两种原理相似,用瓜子 *** 鱼的天然反应,让其去咬钩,钩更好选择若虫或红色钩,让鱼发现弱点。
3.第三种,助投器+纯飞蝇,从图片数量大致能够看出中鱼率哈哈。这种原理与前两种有一个本质不同,前两种更偏向于打鱼的应激反应,所以你会看到偏口居多,但这是利用鱼进食的需求来设计。在任何天气与水情都可以尝试。但此种钓组的子线要留的长一些,在回收时,要注意一些小抽与停顿,效果更好。在颜色方面要根据所在水域不同目标鱼种不同来选择,一般来讲:绿色优棕色优白色优黄色与黑色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用前两种,尽量天气温度适宜,鱼的活性偏高,一般我做钓的经验是当亮片有追没有口,则会切换成瓜子。如果换完后没有追了那就切换成第三种。或者去一个陌生的水面直接用第三种,可以明显感知到是否有口,有时还会有惊喜。
好,先分享这么多吧,也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如果哪里说的不对,有任何见解与好的经验欢迎随时交流~还有更多的饵的用法,下次再分享。
冬天吃鱼,“内行人”专挑这5种,顺应时节营养又高,关键还不贵老话说得好: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日常生活中,鱼是餐桌上的“常客”。它不仅肉质细嫩易于消化吸收,并且营养也十分的丰富。
图片来源 ***
尤其是它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冬季人体补充营养更佳的食材之一!
但是,鱼虽然好吃,却也和蔬菜一样,更好也是顺应时节而吃,这样才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鱼!
可是,面对海鲜市场中琳琅满目的鱼类,很多朋友不知道,当下应该选择哪些鱼吃比较好!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最适合冬天吃的5种鱼,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之一种:带鱼
冬天是带鱼大量丰收的时候,此时的带鱼又肥又美,它不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价值极高!关键是带鱼的鱼刺比较好挑,除去两侧的小刺,便只剩下中间的主刺,非常适合有孩子的家庭食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质量生活家 微信号:gzlshzs
带鱼可煎、可熏,能清蒸,能红烧,无论哪一种做法都非常的好吃!最为关键的是,带鱼虽然是深海鱼,味道鲜美营养高,但是价格却不贵!可以说,它的价格是非常亲民的!
小贴士:带鱼好吃,但选择品种却很重要!黑眼睛的带鱼,肉嫩味鲜,适合清蒸,因为它的腥味淡。而黄眼睛的带鱼,肉质粗糙,腥味重,所以适合红烧、熏制的做法。
第二种:鲫鱼
民谚:冬吃鲫鱼夏吃鲤!因为,冬天的鲫鱼肉质最厚、最肥,营养价值也高!无论是煲汤喝,还是红烧都不错!鲫鱼俗称鲫瓜子,属于高营养、低脂肪的鱼类,对于体质较弱的朋友,冬季吃鲫鱼是更佳的滋补佳品!
图片来源 ***
第三种:鲈鱼
常吃鱼的朋友都知道,冬天的鲈鱼相当的肥美。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烟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诗中写道: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鲈鱼味道鲜美,却可用于烩菜、炸菜当中,也可以清蒸、葱油泼等等。
图片来源 ***
为什么都说冬季是吃鲈鱼的更佳时节?
这是因为鲈鱼有越冬的习性,一般入冬后便不再进食,只是依靠体内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存活。所以,鲈鱼不进食就没有鱼腥味了,吃起来自然味道就鲜美了!
第四种:光鱼
光鱼也叫作痴狗鱼、狗光鱼,它不仅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钙的含量也非常高!不仅如此,用光鱼炖豆腐,或者涮火锅前先煮上两条光鱼,你会发现汤汁非常的鲜美,而且光鱼的肉质软嫩且富有弹性。
图片来源 ***
但是,光鱼营养高也好,味道美也罢,价格却不贵!主要是因为,光鱼可以帮助养虾户筛选出优质的好虾来。
所以,现在养虾时一般都会与鱼虾混合搭配养殖,这样既能得到优质的好虾,可以卖出好的价钱,同时又能得到鱼获的丰收!
第五种:青鱼
青鱼被誉为“四大家鱼”之一,是很多朋友最喜欢的鱼类之一!它不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尤其是它的营养价值极高,被视为上等食用鱼类!
其次,青鱼还含有丰富的糖类、多种维生素,以及锌、钙、磷、铁、镁等矿物质,不仅如此,青鱼还富含硒、碘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
图片来源 ***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寻味开在顺德容桂格斗街的大排档,刺身、海鲜、烧烤
NO.1
『 性价比超高的极致刺身盛宴 』
炎炎夏日,一盘精致高性价比的刺身,就能让人舒爽整个夏天。
星期8饭店的刺身可以说是各位刺身控的绝佳首选!不仅选择丰富,做法专业,而且出品质量杠杠的!
〓 黑瓜子&三文鱼刺身 〓
这盘活造黑瓜子刺身拼三文鱼刺身,双拼双重口感带出来的双重幸福感,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黑瓜子鱼本身足够清甜,其肉质鲜美清脆、爽口、咬劲好,现捞现做的活造刺身,更加是一绝!
在师傅精妙绝伦的刀工下,去皮剔骨,每一片黑瓜子刺身都切到厚薄均匀,不超0.5mm厚!
片好的鱼肉晶莹剔透, *** 透红,肉眼可见的肉质鲜美细嫩。肉质不会很散、鲜香弹牙,新鲜感在嘴里爆发,真的是无可抗拒~
这里的刺身处理非常讲究,底层还用碎冰铺垫,保持刺身的鲜甜原味和肉质的爽脆口感。
蘸着芥末酱油吃,新鲜感在嘴里瞬间爆发,这种鲜爽兼而有之的享受真是无可抗拒~
肉质肥腴鲜嫩的三文鱼,口感嫩滑,在口中慢慢融化,一口一块真的是绝了!
一边吃黑瓜子、一边吃三文鱼,在爽韧、柔软双重口感的猛攻下,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 加拿大象拔蚌&罗氏虾生 〓
还有他们的加拿大空运象拔蚌,也是到店必点的抢手靓货。
随随便便执起一只,都有手臂那么长!会吃的老餮都知道,象拔蚌首选刺身吃法。
这里由经验丰富的刺身师傅操作,手起刀落,片片厚薄均匀~
夹起微微透光,略带弯曲的新鲜蚌肉,白里透黄,还自带晶莹泛光的通透感,非常有食欲!
最值得表扬的是,这里还专业到配备了食用冰给你;
吃之前先将象拔蚌刺身放置冰碗中,浸泡十秒左右,低温让蚌肉更加冰爽且紧实无渣。
一咬落去就能听到“嗦嗦”的声音~把鲜、甜、爽、脆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 罗氏虾生 〓
顺德人的夏天,除了鱼生刺身,还有罗氏虾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的罗氏虾,全都在专业的鱼池存养,只只都劲生猛~客人下单,这时候才从池里捞出,并且现捞现做,100%的新鲜。
罗氏虾去头去皮,除虾线后,还用精致的日式装盘上菜,可见刺身师傅对美食的追求不是一般的用心。
每一只罗氏虾都处理得十分专业卫生,肉质晶莹有光泽,让人爱不释口,每一口都彻底吃出了海洋气息!
NO.2
『 到店必点的宵夜美食 』
1° 镬气十足的啫啫牛蛙煲
这里的牛蛙煲都是精选新鲜肥美的牛蛙来 *** ,现点现杀现啫,还未吃就已经被馋得流口水~
啫煲火候刚刚好,镬气十足有保持新鲜牛蛙细嫩弹牙的质感。
随便夹起一块都是肥美饱满的蛙肉,完美挂上秘制酱汁,配合青椒香葱增鲜的香气,一口下去,实在忍不住再来一口!
2° 焦香惹味的啫啫鸡子煲
星期8这里还有风味十足的啫啫鸡子煲,会吃的老飸一定不能错过了!
精选新鲜饱满的鸡子 *** ,明火瓦炉现啫,火气十足,又充分逼出啫煲应有的本味,光闻起来就馋得不得了~
鸡子外表金黄,内里 *** ,一口下去瞬间爆浆的口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真是谁吃谁上瘾!
3° 咸鲜香嫩的盐烧鲫鱼
这里的盐烧鲫鱼,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的讲鲫鱼的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点现捞的游水鲫鱼,在碳火的炙烧下,盐分渗入鱼肉里面,提鲜提香;
鱼肚里面还放入了姜葱、柠檬叶来去腥;每一块鱼肉都细腻柔软,咸鲜可口,满嘴都是鲜甜美味。
NO.3
『 舒适就餐环境,聚餐首选地 』
开在容桂“格斗街”附近的星期8饭店,不仅有丰富高性价比的美食,还有超舒适的用餐环境;吃饭聚餐、宵夜绝对一流!
1楼大厅环境简洁明亮,空间距离感充足,用餐体验感也十分舒适。
2楼还有偏厅和包房,简单朴实又不失格调,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团建活动,都能给你更舒适的体验!
炎炎夏日,赶紧约上你的亲朋好友们,一起享受刺身盛宴和!
星期8晚饭宵夜:顺德容桂凤翔北路10号
过年的瓜子,你家喜欢吃哪一种?葵花籽、南瓜籽、西瓜子,甜的,咸的,辣的,黑的,白的,炒过的,没炒过的……过年的瓜子儿,你家喜欢吃哪一种啊?
嗑瓜子是一项传统技能了,逢年过节那必然是少不了搁一盘的,就是平时看电视唠闲嗑想闲事,嘴里也嗑嗒嗑嗒停不下来。
很多朋友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把门牙都磕出个缺口来:刚刚够卡住瓜子,然后上下牙轻轻一合,清脆的一开,瓜子仁就落到舌头上,瓜子壳就顺口呸出来了。因为实在是过于轻巧,脑瓜根本还反应不过来,下一颗、再下一颗,连续不断的一盘瓜子就没了,没了又再倒一盘……直到你发现舌头疼了,一顶牙,起泡了……
半夜三更渴得起来找水喝吨吨吨,第二天嗓子眼齁齁的……
但还是挡不住你啊,再见到瓜子的时候,啥也还反应不过来呢,手已经伸出去抓了一把在吃了……
炒过的瓜子真是香,有放盐的,有放糖水的,还有花椒大料炒的,那谁稳得住啊!
就算什么也不放,光炒炒,那也香得人扛不住啊。平时还能咬牙顶住它的诱惑,过年过节就不得了咯,思想放松了,放开了嗑。有长辈怕吃多了不舒服,就吃生瓜子,那结果也是吃得地板堆起一层瓜子壳,也停不下来,生的自有生瓜子的香……
还有直接抱着葵花盘吃的,先一颗颗抠下来,再使巧劲儿把瓜子仁让出来,因为新鲜葵花盘的瓜子一般都还软着呢,没那么清脆好下来。因为加了一步动手步骤,嗑起来慢了点,似乎又比直接现成晒干的瓜子消耗量要少一些,但一旦熟练了,也还是停不下来。
小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大家也是嗑瓜子,买几毛钱瓜子,一边看一边嗑一边唠点评,满电影院都是此起彼落的嗑瓜子声音。要是现在早被赶出去八百回了,当时还挺“流行”的。
各种瓜子,各有各的香,南瓜籽比较油香,所以容易腻;白瓜子味道比较淡,但后劲儿足,慢慢的香上来,所以更容易停不下嘴。黑瓜子是基本款,仁儿大,又香,吃起来过瘾……
嫌吐壳麻烦。那就买不吐壳的,就买炒豌豆,呀,炒豌豆也嘿好吃啊。放点盐炒炒,真好吃,放糖水热炒,也好吃,啧啧,一电影院都是那种豌豆香,不吃的人真真架不住。
嗑瓜子这事儿啊,真是!!
春节的瓜子儿,你家喜欢买哪种啊?葵花籽?西瓜籽?南瓜籽?炒豌豆?炒蚕豆?
(图片整理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