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秦市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秦市乡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形成“企业+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在秦市乡东陈岭村一千余平米的温室养鱼大棚里,六个养鱼桶依次排列,数不清的鱼苗游弋其中。2022年元月,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东陈岭村投资建设了这个高密度循环水产品养殖基地,保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提高鱼苗成活率。
江陵县秦市乡东陈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陈才学:“鱼苗预计是养两批,每个桶放了是将近8万到9万,六个桶全年可以生产将近100万鱼苗,预期今年收入可以突破30万元。”
为聚集产业发展合力,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东陈岭村与水系发达的永丰村强强联合,将前期孕育的鱼苗投放至永丰村。2021年,永丰村原四组、五组村民集体商议,将废弃鱼塘流转给村里后,通过联隆水产为村里供种供苗供技术,建立起以鲈鱼养殖和鱼苗孵化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
江陵县秦市乡永丰村村委会副主任 李圣月:“其中养殖有鲈鱼、青鱼、草鱼、鮰鱼这几类鱼的品种,2022年正式投入生产,每年预计可以创收20多万元,现在鱼塘里有鲈鱼25000尾左右,青鱼苗十几万尾,草鱼苗70000多尾。”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设备投入的不断加大,鲈鱼养殖步入正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的鲈鱼备受消费者青睐,广阔的市场前景驱动着村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共建共享中。
江陵县秦市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李文:“我们将对鲈鱼养殖片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围绕特养场、江监分家渠、九大渠、永丰河、发展特种养殖产业,形成路路相通、渠渠相连的环形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产业。”
顺昌:小鱼苗“游”出致富路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6日讯(通讯员 朱城铖)“尾巴抓住!这个可以,这个不错……”近日,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兆兴渔业迎来了一年中最关键的季节,今年之一批种鱼进入“待产”状态,工作人员忙着准备育苗工具,等待种鱼排卵产精的更佳时机。
兆兴渔业苗种项目运作至今已有13年,凭借闽北地区优质的淡水资源,研发繁育马口鱼、半刺厚唇鱼等多种土著鱼类,目前已成为福建省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繁育基地,每年向全国各地出售数亿尾鱼苗。
“从初生鱼苗到可出售鱼苗仅需一个月。我们全年产量为3亿到3.5亿尾,一年的产值大约800万元。”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兆兴说。
作为渔业大户,章兆兴常年与各类鱼种打交道,经验丰富的他一提到自己养殖的鱼苗总是滔滔不绝。这几年,在顺昌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企业陆续引进长丰鲢、银盾鱼等优质鱼种进行研发繁育,对于鱼苗销售的市场前景,他充满信心。
“这些鱼生长快,口感好,抗病能力比较强,效益也相对较高。”顺昌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邓志武说。兆兴渔业苗种研发的成功离不开 *** 的扶持。在顺昌县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在各方努力下,鱼苗不断更新换代、提升品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驻企科技特派员薛凌展说,苗种研发除了供给本地外,也为全省鱼苗更新换代提供了苗种。
近年来,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顺昌县利用复耕后的闲置荒地开展水稻种植与稻花鱼养殖,实现稳粮增鱼、粮鱼双收。兆兴渔业繁育的鱼苗易活、快长,恰是稻花鱼养殖的优选,这也为顺昌县做好农渔结合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兆兴渔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大批乡镇青年,以及返乡的企业家们投入到鱼类养殖产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
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平淡,价格有升有降三月份,受需求转淡等因素的影响,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平淡,市场主要品种价格有升有降。本月市场成交量为7450吨,成交额为7680万元,环比分别上升2.6%和4.07%;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6.07%。具体表现为:
鲜鱼价格亲民。本月鲜鱼市场整体货源不多,仅从上市的鲜鱼品种价格来看,市场价格普遍不高。本月市场上南方养殖大黄花鱼价格一般在40-44元/公斤,新鲜小黄花鱼价格一般在24-30元/公斤,新鲜大鲅鱼价格一般在36-40元/公斤,小鲅鱼价格一般在24元/公斤,条重400克左右的鲳鱼价格一般在160-180元/公斤,养殖鲈鱼价格一般在20-22元/公斤,新鲜大牙鲆鱼价格一般在50-56元/公斤。
虾蟹高位坚挺。本月市场梭子蟹货紧价高,其中本地200克以上活的母梭子蟹价格在300元/公斤,200克以上活的公蟹价格一般在160-200元/公斤;市场对虾价格稳中有降,4-6个头的对虾价格一般在240-260元/公斤,新鲜鹰爪虾价格一般在66-70元/公斤;30个头的南美白对虾每公斤价格在70元左右.本地活爬虾陆续上市,市场价格持续高位稳定在每公斤120元。
本月海参稳中有降。养生之道的人都知道,初春是进行滋补养生的绝佳时节,所以,每年一到三月下旬,很多养生爱好者就开始忙着购买滋补品准备食补养生了。由于目前池养海参出皮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月市场仍以销售大棚养殖活海参为主。目前市场大棚养殖活海参每公斤价格在104-110元。目前部分产区的养殖户对今年春季海参价格的走势还是比较乐观。
淡水鱼价格涨跌各异。本月市场淡水鱼价格稳中有降。目前市场活鲤鱼每公斤价格为13元,活花鲢鱼价格在16-17元,活鲫鱼价下降至20元左右,活草鱼每公斤价格为14-15元。据养殖户介绍,后期淡水鱼将陆续进入鱼苗养殖繁育阶段,出产量减少,将会造成市场供货减少;同时,受人工及气温逐渐升高、运输费用增加的影响,尤其是到了四五月份,常规淡水鱼供应会逐渐进入青黄不接的阶段,草鱼等部分品种淡水鱼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贝类价格稳中趋降。本月蛤蜊价格一般在6-8元/公斤,扇贝价格一般在7-8元/公斤,牡蛎价格一般在9-10元/公斤。预计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威海水产品市场货源将较为充裕,市场交易有望逐渐活跃起来,部分品种价格相应会有所回落。(本文转自【威海水产品市场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清塘量增加,部分市场小草鱼批发价不到3元!上半年鱼价反弹概率有多少?往年的时候,一个冬天加上一个春节,等到开春之后,主产区四大家鱼的存量一般最多有三成左右,今年普遍都在五六成,原因只有一个,草鱼鲫鱼等品种价格太差,养殖户卖鱼速度太慢,部分产区开春之后甚至还有七八成的存量。庞大的存量,加上节后市场销量整体下滑,这两个叠加的因素导致开春后的鱼价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持续低价之下,一些不得不卖鱼的养殖户还是忍痛割肉,近期华中地区出塘量开始增加,局部产区清塘量大增,对不少市场价格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有些养殖户在清塘抓鱼的时候能省则省,连下网之前的消毒成本都能抠则抠,导致一些小草鱼拉到市场后皮毛不好,只能卖出不到3块钱的超低价。
从存量上来看,全国的几个主产区里,华中的存量更大,其次是华东,然后是华南等地。3月份以来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养殖户清塘甩卖,有的人是直接转养不养鱼了,有的人干脆就是直接离开水产行业里,塘口价格继续在疲软中下跌,2-3斤小草鱼,湖北武汉东西湖地区塘口价大概在3.7元/斤,湖北仙桃地区大概在3.3元/斤,湖南常德安乡地区大概在3.6-3.8元/斤,江西南昌地区大概在3.3元/斤。5斤以上草鱼价格也很惨,湖北洪湖一带仅报价4.9元/斤,武汉新洲地区报价4.3元/斤左右,江苏兴化一带仅报价4.1元/斤。珠三角地区太大,草鱼价格在不同地方也有差价,惠州江门等地偏低,中山佛山珠海价格相对好点,但近期总体而言,受江西等地货源冲击的厉害,收购商报价高不了,再加上本地存量不断消耗,珠三角养殖户近期卖鱼积极性不高,熬不住的已经基本都卖完了,能撑到现在的,多少对后期的鱼价还有些期待,尤其是近期普水料价格一降再降,成本方面的压力有些减轻。
从市场销量方面来看,开春后销量的数字下降是必然的事实,但像重庆成都这样的市场,销量总体还是比较不错的,基本比较稳定,鱼价很便宜,也是终端销量能维持的重要原因。在广东江苏等省份的市场里,不少档口老板感觉销量不行,一方面是市场总体销量确实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现在专业的水产市场数量增加了,规模并不一定是非常大的,但架不住市场的数量多,新市场的档口数量又是只多不少,具体到每个档口的量肯定是要减少的,之前销量越大的,这种感觉越强烈,市场多、档口多,销量分流了。
上半年的这几个月里,四大家鱼的行情还有反弹的机会吗?这是很多养殖户都想问的问题,还没有卖鱼的人,想卖有不想卖的,主要是看看能不能再熬一阵子;已经卖鱼的,还没有确定开春养什么品种的,也是希望能在品种选择的时候多一个参考的因素。据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观察的情况,上半年鱼价反弹的希望还是存在的,但即便反弹的话,幅度不会太大,养殖户朋友不能抱太高期望。之前由于存塘量太大,市场走鱼速度很慢,本网站对2019年鱼价的走势非常悲观,但今天的这个预测,绝不是打脸的行为。事实上,这两年草鱼价格,加上很多品种价格起起落落太厉害,很难有人再敢做长远的预测了,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预测对了,有人说是蒙对了;预测错了,又有人要开骂!但基于近期的一些信息,2019年的草鱼价格或许还有的救,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如果要拍砖,请轻拍。
之一、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主产区存塘量消耗速度加快,二个是2019年养鱼成本将大减。存量的情况不多说了,3月份清塘卖鱼的养殖户多了不少,现存的养殖户,想卖鱼的心理没有那么迫切了;成本下降的问题,主要是体现鱼苗和饲料的成本下降了,现在各地草鱼苗价格低到什么程度了?这一两周广东中山黄圃镇1-3两草鱼苗交易价格是4.8元/斤,2-5两草鱼苗交易价格是4.2元/斤,3-7两草鱼苗交易价格是3.9元/斤,这个苗价已经差不多到底了,目前已经有一些本地养殖户开始趁着价格低的时候进苗了。之前广东江西湖北很多育苗户鱼苗很难卖出去,导致价格基本上已经低到谷底了,平均比往年要便宜一两块钱,有的育苗户因为价格太低再加上不好卖,干脆选择了甩卖一批,自己又留下来一部分养,能留多少是多少,苗价真的太低了。饲料价格近期也不断掉价,像是在降价比赛,这个对养殖户是非常有利的,有很多养殖户担心连续降价之后,会不会再提价,导致养殖户会被再次“套牢”,从中国水产养殖网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至少在今年,像普水料这样的品类,很难出现先降价再提价的套路,负责任的饲料厂在留下适当的利润空间的情况下,保证饲料质量不下降,这就是养殖户的福利了,据说个别饲料厂甚至会尽可能地压缩利润达到冲击市场销量的目的。对养殖户来说,只要质量能保证,降价只会是好事,只是对于很多饲料厂来说,这样的降价力度和频率很吃不消,2019年将是很多饲料厂煎熬的一年。
第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和淡水鱼有一些关联性的品种价格走势。比如说最近的猪价强势反弹,最终都是会对鱼价产生拉动作用的。从短期来看,近期猪价持续上涨,今日全国生猪价格0跌21涨5平,整体趋于上涨走势。从全国来看,更低价是云南的6.2元/斤,更高价是浙江的9.1元/斤,大多数区域上涨,无区域下跌,海南,天津,甘肃,云南,贵州与昨日持平。受疫情影响,各地生猪存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比较明显,同时仔猪补栏积极性不高,整体供应呈现偏紧的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需求逐渐回升,从长远来看,猪价上涨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养殖户还要不要继续养四大家鱼了?还能怎么养?这个也要分区域来说,如果你那里是传统的主产区,建议增加混养的品种,充分发挥水体容量空间,不要再抱着草鱼玩精养了,先度过这个难关再说;对于非主产区的养殖户来说,由于大多数时候,你所在的区域都是要靠外地鱼支撑市场,四大家鱼还是可以考虑的,今年这个行情,主产区养殖量减少的必然的,到了下一个周期,从外地拉鱼的价格水涨船高的可能性很大,本地鱼价格也会受益的。实际上,无论你身处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对于普通养殖户来说,不需要考虑太多,现在整个的消费环境对于常规鱼不是太有利,也许这就是所谓消费升级带来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常规鱼是低档鱼,没有消费的价值?越是这个越要注意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你继续养鱼的话,之一,尽量控制成本,第二要养出好鱼,尽人事顺天命,行情好坏不是哪个人能控制的,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自己。
番禺|6月中旬前,农科所预计1亿尾“禺山牌”优质鱼苗投放市场目前春耕春种的时节也到了,不管是种植户还是科技人员都在为春耕春种做好准备。番禺区农科所在战“疫”的特殊时期,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优质蔬菜育苗生产和亲鱼越冬,确保种苗市场供应,保障广州市“菜篮子”蔬菜供给。
近日,记者走进农科所种苗繁育示范中心,在甜豆、番茄地里看到工作人员正将成熟的蔬果摘下,将集中分批供应给市场,而在水稻蔬菜种苗中心看到,育苗架上种满了密密麻麻的种苗,一些先前的种苗叶片已分化出许多青嫩的枝芽,娇嫩可爱。
农科所所长许光健介绍,防疫期间,农科所累计为广州番禺及南沙78户蔬菜种植农民育有冬瓜、节瓜、辣椒、西兰花等各类秧苗60万株,克服各种困难送达农户田间地头。试验组累计向广州、番禺市场有效供应绍菜、菜心、西兰花、椰菜、甜豆等各类蔬菜8吨,为保障菜篮子供应贡献了一份力量。
据了解,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交通管制,很多村居暂时封闭多个进出路口,严格控制车辆与人员流动,加上农业生产物资的商户多关门闭市,涉农产品的供销均不畅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科所积极打通春耕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春耕季节,他们派专人专车挨家挨户为农户配送种苗,为疫情防控期间不便出门的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期里,我们加强对种苗的保护,亲自将种苗送到农户、田间地头。如果是农民现在资金紧张的话,那么可以先用我们的苗,之后再计数,或者我们采取其它优惠政策,帮助农户渡过难关。”许光健如是说。
三月的岭南地区,春意盎然,在农科所水产种苗中心的鱼塘上,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将越冬鱼池上的保温塑料薄膜拆除,为下一步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自然繁殖做准备。
农科所水产种苗中心主任伞桂宝介绍,为保证鱼苗生产的数量和质量,2020年春节期间,农科所水产种苗中心做了大量的亲鱼培育工作、鱼苗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技术人员春季开塘亲鱼挑选标准的培训工作。
“预计2020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能向市场提供8000万至1亿尾优质鱼苗,包括‘禺山牌’奥尼罗非鱼苗、禺山鲫鱼鱼苗、胜斑鱼苗和宝石鲈鱼苗,稳定了4种鱼苗的市场供给。”伞桂宝说。
据了解,农科所目前是国内更大的奥尼罗非鱼苗生产基地,具有年产1亿尾优质奥尼罗非鱼苗的生产能力,每年推广养殖面积50000多亩。近年来,“禺山牌”奥尼罗非鱼苗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广州市名优农产品”、“番禺十大特色农产品”等称号,2004年-2019年连续16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眼下正值春耕季节,湖北优质水稻种植状况同样牵动人心。据了解,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湖北省优质稻主产区黄梅等鄂东地区深受农户喜爱,“番桂丝苗”米质优吃味好,曾在黄冈市优质稻米品鉴中获金奖,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
此外,新育成的与杂交稻相近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产量“中番4号”和广东丝苗型香稻“中番香丝苗”参加湖北省2020年早熟中稻区试。
“中番香丝苗”稻米
此外,农科所还培育出了广东丝苗型香稻“桂香丝苗”、“五香丝苗”及丝苗型优质稻“中泰丝苗”、“长丰丝苗”等。
农科所水稻蔬菜种苗中心成太辉表示,今年早造或中造将在湖北黄梅、蕲春等鄂东地区进行优质稻区多点试种,示范试验推广。同时进行广东丝苗型优质香稻品种的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和相关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培训指导。
成太辉介绍,近年来,农科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进行广东丝苗型优质水稻新品种培育合作研究,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培育出广东丝苗型香稻等高产品种。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湖北优质稻区累积推广达200多万亩,取得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
“如今正值春耕春播更佳时期,我们将会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湖北农科院粮作所相关课题组做好广东丝苗型水稻新品种在湖北优质稻主产区的示范试验及推广,让香软可口的优质米饭早日上到市民餐桌,助力湖北优质水稻生产,为农民增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贡献一份力量。”成太辉说。
【图文记者 小觅风】
【编辑 子禾】
来源:微社区e家通文明石碁(微信号: xx *** ejtwmsq)
湖北南漳:小鱼苗“游”出致富路近日,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龙博渔种场迎来鱼苗销售“黄金期”,近10万斤鱼苗正整装待发,“游”进市场,“游”出百姓的致富路。
来源:南漳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陈松/见习记者:邹宝剑
黄冈市黄州区:抗疫不误农时 渔农鱼苗销售忙中国发展网 “今年的‘双春草鱼’还不错嘛,一尾有2斤左右重。”3月10日早上不到8点,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苏家铺村10组村民杨新忙就起获了之一网鱼苗。“请吴书记放心,我们都戴了口罩,劳力比以往减少了,只有8个人。草鱼、花白鲢、鲫鱼、鳊鱼等鱼苗,估计今天可以打捞11000斤。” 杨新忙一边干着活,一边向前来落实防控措施的村支部书记吴国良说。
3月9日,该村6组村民吴友平的20多亩鱼塘, 8个人的捕捞队经过8个小时的作业,8000多斤鱼苗顺利装车,销往团风县黄草湖。自3月8日起,短短3天,苏家铺村已销售鱼苗及双春草鱼将近10万斤。
目前,该乡幸福村的鱼苗孵化合作社已取得黄州区水产品保供点资格,负责陶店乡、陈策楼镇水产品的收购和销售。作为湖北鱼苗孵化之一村的幸福村,年产各类优质鱼苗超过165亿尾,“四大家鱼”鱼苗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主要销往安徽、河南、山东、福建、江苏、浙江等30多个省市区。该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周华平介绍,他们已通过 *** 、 *** 、微信、短信、 *** 群等联系方式联系客户,区农业部门和乡里的工作专班也多次到合作社调研摸底,并积极协调解决运输车辆的相关手续,争取3月底前鱼苗能全部投放到市场。
陶店乡是黄州区唯一的乡,水产面积1.6万余亩,每年水产养殖产量8千余吨,鱼苗产业已成为该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打产品。时值鱼苗投放的关键季节,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该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渔业生产,组建了4个工作专班对全乡的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渔场、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开展鱼苗、成鱼库存量摸底调查,全力以赴抓好水产养殖业复工复产工作,努力把疫情带来的损失减到更低程度。(廖亮 尹宏伟 余芳)
福建耕海牧渔鱼虾满仓来源:经济日报
8月16日12时,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福建海域正式开渔,晋江、石狮、漳州、厦门等地的渔港千舟竞发。渔民们也重新忙碌起来,开启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征程。几天时间,首批出海的渔船就将新鲜渔获运回港口,大量生鲜海味被端上餐桌,让人们大饱口福。
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近年来水产品消费已成为衡量各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标志性指标。身为海洋大省的福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3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水产品出口额等指标均居全国之一,大黄鱼、鲍鱼、河豚、梭子蟹、牡蛎、海带、江蓠等品种养殖产量全国之一。
养殖水产供应足
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是一个以养殖业、浅海作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村,海上多品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全村有700多户村民从事养殖,生产经济鱼类、虾类、贝壳类等,年产值上亿元,是东山县更大的“海上牧场”。在当地从事金鲳鱼养殖的养殖户陈景川告诉记者,金鲳鱼成长周期相对较短,从鱼苗到成鱼大概只需要4个月时间。
“现在市场上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的金鲳鱼出货量一天大概在2.5万斤至3.5万斤之间。除了漳州本地,还销往泉州、厦门乃至广东等地。”陈景川表示,预计今年的养殖收益在300万元左右。
在宁德福鼎市店下镇巽城村闽威鲈鱼养殖基地,养殖户陈伯辉刚把饵食撒向塑胶深水大网箱,肥硕的鲈鱼群就跃起抢食。陈伯辉说,去年他投放了50万尾鱼苗,鲈鱼养殖收入超过120万元。
福鼎是全国规模更大的桐江鲈鱼人工育苗、养殖和加工基地。福鼎市鲈鱼养殖协会秘书长、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晴表示,福鼎市鲈鱼产业已形成“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地鲈鱼及其制品进入全国各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并与电商合作,有效拓宽了产品销路。由于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不用愁,鲈鱼成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致富的首选产业。
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渔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水产品供给充足。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3.7%;渔业产值750.51亿元,增长3.5%;水产品加工产值390亿元,增长18.7%。“202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增长的预期目标是2%左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种类丰富价格降
开渔之后,福建各地水产批发商都开始忙碌起来。福州马尾海峡水产批发市场是福州规模更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每年开渔后,“懂行”的市民就会来这里采购海鲜,商户们早早就开始提前准备。
记者了解到,休渔期间,福建不少地方的水产市场经营的主要是冻品海鲜或养殖水产,种类不多,而且价格也较贵。随着大量渔船出海捕鱼,接下来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据了解,前往外海的渔船最快需要3天到5天时间返航,大型渔船成批返航的高峰期则是开渔15天左右,如果前来采购的市民恰好赶上这段时间,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海鲜。以蟹为例,平时五六十元一斤的价格,这时候只要二三十元一斤,略有瑕疵的海鲜产品价格会更低。有商户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海鲜的价格会比去年更低一些,市场上螃蟹会多起来,而且价格会逐渐下降,甚至能降到开渔前的一半。鱿鱼、章鱼、乌贼等海产价格应该也会稳中有降。
目前来看,福建省主要水产品销售量正常,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的主要食品价格动态显示,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除了价格,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为规范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福建省加快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上半年,全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产地监督抽查300余批次,市县开展快速检测1478批次,合格率达100%。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副处长耿来强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从严管控水产品质量,推动渔业健康发展。”
渔业升级在路上
除了内销供给稳定有序、供应充足之外,今年上半年,福建水产品出口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水海产品出口达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
福建采取了多种举措提升水海产品产业发展水平。比如,实施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形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苗生产基地。实施水产品增值工程,提升水产精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全省新增水产品加工生产线13条,实施渔业品牌建设工程,培育水产品外贸品牌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作为海洋经济传统优势产业,今年以来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稳健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渔业传统优势产业,力争打造10条百亿元级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陆续实施水产种业、水产加工业、渔业增汇、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等行动计划。全省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改造塑胶渔排1.13万口、贝藻类筏式养殖浮球0.45万亩,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28口。推动出台新一轮扶持远洋渔业发展8条措施。1月份至6月份,全省远洋渔业产量24.10万吨,产值21.52亿元,运回16.10万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要加快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渔港项目、智慧海洋建设等基础设施三大任务,做大做强水产种业、远洋渔业、水产加工、休闲渔业等渔业产业四项重点,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海洋防灾减灾、海洋伏季休渔、海漂垃圾治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管理五个关键,全方位推进“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更大台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春沐阳)
东安:芦洪市镇鱼苗市场销售旺芦洪市镇鱼苗市场交易一角
新湖南客户端2月28日讯(通讯员 秦裕蓉 胡中华)2月27日清晨,笔者来到东安县芦洪市镇鱼苗市场,看见商贩一根扁担,挑起鱼花盆,进入交易市场,抢占有利位置,等待顾客上门。纷至沓来的购苗农民让鱼苗摊位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的仔细观察,有的讨价还价,有的询问养鱼 *** ,交易场面十分活跃,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芦洪市镇鱼花销售旺盛的缩影,也是该镇大力发展鱼苗产业、鼓励村民走养鱼发家致富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芦洪市镇是东安县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养鱼的传统。眼下正是鱼花的销售旺季,勤劳的农民紧扣农事,抢抓农时,纷纷上街选购鱼花,早早地播下增收的希望。养鱼不仅改善水质,扮靓环境,而且还能增收,补贴家用,真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已的好事,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把“养鱼”推上一个新高度。
近年来,芦洪市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扶持农户走专业化养鱼路子,把鱼苗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责编:唐弥慧>
祁东:早春鱼苗俏销湖南日报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付姣龙 曾炜煜) 今天,祁阳市黎家坪镇养鱼大户蒋厚军,来到祁东县石亭子镇长安村的鱼苗孵化基地购买鱼苗。
“今天购买了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鳜鱼等鱼苗。这些鱼易成活、生长快,适合山塘喂养。”蒋厚军说,一年出产2000多公斤鱼不成问题。
近年来,长安村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成为祁东县更大的“四大家鱼”鱼苗孵化基地。去年,该村鱼苗孵化产值达2000余万元,今年预计突破3000万元。
祁东县素有山塘养鱼的传统,曾荣获全国山塘养鱼先进县。
记者在风石堰镇的鱼苗市场看到,这里鱼苗生意红火,前来购买鱼苗的水产养殖户络绎不绝。养殖户忙着选鱼苗、过秤、装车。
位于双桥镇的鱼苗鱼种交易市场十分火爆。特别是草鱼、鲤鱼等本地鱼苗,成为当地农民的抢手货。正在销售鱼苗的养殖户周长绵说:“现在的气温水温适合放养鱼苗,成活率高,是销售旺季,逢赶集一天可卖200公斤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