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ɡ ěr
别名卷耳(《诗经》),葹(《楚辞》),苓耳(《毛诗传》),地葵(《本经》),枱耳(《楚辞》王逸注),白胡荽(郑玄),常枱(《广雅》),爵耳、耳珰草(陆玑《诗疏》),常思(《别录》),常思菜、羊负来(陶弘景),只刺(《千金·食治,),进贤菜(《记事珠》),道人头(《本草图经》),喝起草(《斗门方》),佛耳(《履巉岩本草》),缣丝草(《证治要诀》),野缣丝(《搞元方》),野茄、猪耳(《纲目》),痴头婆(《生草药性备要》),虱麻头(《广州植物志》),粘粘葵(《福建民间草药》), *** 头婆(《广西中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粗糙或被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长4~10厘米,宽3~10厦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缺刻及不规则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粗糙或被短白毛,基部有显着的脉3条。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花托圆柱形,有鳞片;小花管状,顶端5齿裂,雄蕊5枚,花药近于分离,有内折的附片;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一个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一个,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瘦果倒卵形,包藏在有刺的总苞内,无冠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苍耳甙、黄质宁、苍耳明(有中枢神经系统抑 *** 用)。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 *** 钙等。
药理作用叶浸剂能增加离体兔肠的运动;抑制蛙心的兴奋传导,导致心脏阻滞;在离体兔耳上,可使血管扩张;在蛙后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扩张后收缩。叶的酊剂对猫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下降(20~40毫米汞柱),并抑制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苍耳各部分都含相当量的碘。
毒性此植物据云能止血,人接触苍耳,可致皮炎;家畜(特别是猪)吃未生真叶之幼苗,可致中毒。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①《别录》:"治膝痛,溪毒。"
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
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
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捣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①《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
②《唐本草》:"忌米泔。"
③《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复方①治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如常酒服一大钱。(《斗门方》)
②治中风伤寒头痛,又疗疔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疗本草》)
③治中风,头痛,湿痹,四肢拘挛痛:苍耳嫩苗叶一斤,酥一两。先煮苍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盏半,煎豉取汁一盏半,入苍耳及五味,调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苍耳叶羹)
④治赤白下痢: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以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医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鲜苍耳草,捣烂涂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大风及诸风疾:苍耳不以多少,碾为细末,用大风(子)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治癞:嫩苍耳、荷叶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袖珍方》)
⑧治疔肿,出根:苍耳烧作灰,和腊月猪脂封之。(《本草拾遗》)
⑨治热毒攻手足,赤肿焮热,疼痛欲脱:苍耳草绞取汁以渍之。(《千金方))
⑩治中耳炎:鲜苍耳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冲开水半碗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疥疮痔漏:苍耳全草煎汤熏洗。(《闽东本草》)
⑿治风疹和遍身湿痒:苍耳全草煎汤外洗。(《闽东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苍耳嫩叶尖和膏盐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缣丝,捣汁一盏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治虫咬性皮炎:鲜苍耳茎叶、白矾、明雄各适量。共捣成膏,外敷螫咬处,固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麻风
对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用药后能使患者结节消失,恢复正常皮肤,或红斑颜色变淡、范围缩小,面部、耳垂浸润性损害减轻,胀大的尺神经变细变软,手足活动灵活,部分恢复知觉。麻风杆菌也有减少趋势。病理浸润亦稍有进步。但上述疗效多发生在用药后3~4月之间,以后进步便不明显,且有部分病人发生新生损害,少数病人继续用药至12~15个月又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显。因此认为苍耳草宜与砜类药或氨硫脲同时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剂量及用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剂量标准。一般采用新鲜苍耳草制成浸膏丸或片内服。浸膏丸每粒相当于生药1~2两或4两。开始用4两,每日1次,3日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轻重逐渐增加用量,最多每日16两,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两,连服3个月,休息两周;也有主张每日用12两,3次分服,若出现副作用可酌量减少,如无不良反应而见效迟缓者,可酌情渐增剂量。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及发热、神经症状等,但均较轻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剂量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②治疗慢性鼻炎
据50余例临床观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过敏作用。对急性副鼻窦炎也有效果。用法:苍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苍耳草2两(干的1两),煎服,每日1剂。轻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见效。
④治疗早期血吸虫病
用苍耳全草2两,槟榔1.5两,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患者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一般体征均见好转;3个月后28例曾复查大便,血吸虫卵阴转率为78.6%。常见的药物反应有腹痛、腹泻、头晕和恶心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浏览今日头条,看到了永阳公园种植马鞭草的消息。看看时间已是下午4点50分,立即出门乘车前往。【马鞭草】马鞭草,多年生马鞭草科马鞭草属草本植物,又名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和野荆芥等。高30~120厘米。茎方形,节及棱上被硬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明显的粗锯齿,两面均被硬毛,尤以下面脉上为多。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每朵花下有1枚卵状钻形的苞片;花萼管状,膜质,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至蓝色,5裂,近二唇形;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2强,花丝短;子房上位,4室。蒴果长圆形,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1月。可入药,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和利水消肿等功效。
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关黄柏多产于辽宁、吉林、河北,以辽宁产量大;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以四川、贵州产量大、质量优。3~6月间采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别名】檗木,黄檗木,黄菠萝,元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应用】
- 肿瘤治疗
本品用于治疗湿热阻滞证型的肺癌、肠癌、肝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
治疗肺癌常配伍石见穿、山慈菇、蛇六谷、芦根、枇杷叶等;
治疗肠癌常配伍黄连、野葡萄藤、红藤、马齿苋等;
治疗肝癌常配伍栀子、茵陈蒿、大黄、柴胡等;
治疗膀胱癌、前列腺癌常配伍金钱草、海金沙、土茯苓、白毛藤等;
治疗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常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白术、土茯苓等。
- 其他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泻痢、黄疸: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治湿热泻痢、黄疸,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可配伍栀子、茵陈蒿等。
(2)痿证: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伍苍术、牛膝;若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可配伍知母、熟地黄、龟板、鳖甲等。
(3)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伍生地黄、山药等,或配伍熟地黄、龟板、鳖甲等滋阴清热之药。
(4)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常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或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文献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泻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药性论》:主男子阳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植物染料——马鞭草马鞭草(拉丁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 L.),别名: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狗牙草、马鞭稍、小铁马鞭、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疟马鞭、土荆芥、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
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唇形,花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内,小坚果。花果期6-10月。
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全草供药用, 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释名:龙牙草(《图经》)、凤颈草。
恭曰∶穗类鞭鞘,故名马鞭。
藏器曰∶此说未近,乃其节生紫花如马鞭节耳。
时珍曰∶龙牙、凤颈,皆因穗取名。苏颂《图经》外类重出龙牙,今并为一。又今方士 谬立诸草为各色龙牙之名,甚为淆乱,不足凭信。
集解:
弘景曰∶村墟陌甚多。茎似细辛,花紫色,叶微似蓬蒿也。
恭曰∶苗似野狼牙及茺蔚,抽三、四穗,紫花,似车前,穗类鞭鞘,都不似蓬蒿也。
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 *** 。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现代研究证明,马鞭草含马鞭草苷、马鞭草醇、鞣质及挥发油。其针剂在控制疟疾症状和杀灭疟原虫方面有较好效果;其水及醇提取物,均有消炎和镇痛作用;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 *** 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本草纲目》 草部(中)马鞭草 释名 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 (苗、叶)苦、微寒、无毒。
《咸淳毗陵志》 第2部分 马鞭草 :茎似细辛叶微类蓬蒿花紫色。
古籍中对马鞭草的记载表明:马鞭草在中国主要作为药物使用。现代各地大面积栽培并不是做药物,而是作为观赏使用,以替代薰衣草。但观赏期过后,马鞭草几乎废弃,造成很大的浪费,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此物可否作为天然染料使用/笔者花了时间进行染料提取及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实践,证明是可以作为染料使用,且该物有消炎及抑菌效果,可作为功能性染料。
染料来源:湖南浏阳
染料提取及染色实验:国染馆 黄荣华
时间:2018年5月29日
欲学习传统天然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6月23日在北京国染馆开班的《传统染色专业研修班》。
心叶荆芥
来源产地
为唇形科植物心叶荆芥的全草。
7-9月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或鲜用。
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宅旁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 *** 等地。
别名假荆芥、假苏、山藿香、小荆芥、 *** 土荆芥、樟脑草、荆芥、似荆芥
【原形态】
心叶荆芥,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茎直立,四棱形,基部木质化,被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7-3cm;叶片卵状或三角状心形,长2.5-7cm,宽2.1-4.7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盯粗圆齿,两面被短柔毛。
聚伞花序二歧状分枝;小苞片短于花萼筒状,长约6mm,外面被白色短毛,萼齿5,后齿较长,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白色,下唇有紫点,长约7.5mm,外面被白色柔毛,上唇短,先端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4,后对较长,内藏;子房4裂,无毛,柱头2裂;花盘杯状,4浅裂。
小坚果卵形,灰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淡,凉。
散瘀散肿,止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中药大辞典》
辛,温。"
祛风发汗,解热,透疹,止血。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结膜炎,麻疹不透。炒炭后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中华本草》
含挥发油,可作芳香剂或驱风剂,咀嚼其叶,可治牙痛。
味辛;性凉
疏风清热;活血止血。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麻疹透发不畅;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疮痈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55种野菜大图片,带你见识不同的野菜和吃法,你想要的野菜这里有55种野菜大图片,带你见识不同的野菜和吃法,你想要的野菜这里有。野菜是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吃过的一种生在野外无人管理,自生自长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菜最多的季节是春天,很多人也会在春天出去挖些野菜来炒菜食用。其实野菜在其他季节也都有,就算是现在寒冷的冬天,也有很多野菜已经生长出来,比如荠菜,野蒜,刺儿菜等野菜已经都生长出来了。我这里的菜市场有些老人会去弄些荠菜拿来卖。野菜的品种有很多,下面经过我的收集有55种野菜,分享给大家,看看你都认识几种呢?
1、荠菜
荠菜是现在大量上市的野菜,前天我还在菜市场买了些荠菜用来炒蛋食用。冬天的荠菜最为鲜嫩,可以用来和猪肉一起包饺子,或是和鸡蛋一起用来炒菜,做煎饼食用都很不错。荠菜是很多人认识并且认可,也食用过的野菜。
荠菜
2、黄鹌菜
黄鹌菜一般生长在湖北,江西等地的野菜。黄鹌菜的颜色翠绿色,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黄鹌菜焯水后用来凉拌,或是炒菜食用。黄鹌菜吃过的人不多,没有尝过黄鹌菜不要轻易尝试。
黄鹌菜
3、灰灰菜
灰灰菜是一种生长在山里或是路边的野菜。灰灰菜的颜色是翠绿色,叶子上有白色小点。灰灰菜焯水后用来凉拌,或是炒菜食用。
灰灰菜
4、槐花
槐花是春天上市的野菜,是长在槐树上的花朵。槐花的颜色是白色,香味芳香,非常好闻。槐花可以用来凉拌,炒菜,或是和鸡蛋一起炒菜,也可以加入面粉拌匀蒸熟食用。
槐花
5、花椒芽
花椒芽是花椒树上的嫩芽,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反面是紫红色。花椒芽加入面粉后放入油锅炸熟食用。
花椒芽
6、鱼腥草
鱼腥草是四川,云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鱼腥草叶子正面是深绿色,反面是紫红色,有种特殊的气味,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野菜。鱼腥草洗净后可以直接凉拌食用。
鱼腥草
7、芡实茎
芡实茎是芡实的嫩茎,是生长在水里的野菜。芡实茎有点像藕带一样有很多小孔。芡实茎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肉食用。
芡实茎
8、刺嫩芽
刺嫩芽是生长在小乔木树上的嫩芽。刺嫩芽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菜。刺嫩芽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鸡蛋食用。
刺嫩芽
9、马齿苋
马齿苋一般生长在菜地或是田埂里。马齿苋的叶子厚实,梗是实习的。马齿苋焯水后用来凉拌或是炒菜食用。马齿苋的口感偏酸。马齿苋还可以用来晒干炒肉食用。
马齿苋
10、面条菜
面条菜的别名也叫麦瓶草。面条菜叶子细长,颜色深绿色。面条菜是很多人爱吃的野菜,一般是加入面粉蒸熟食用。
面条菜
11、扫帚菜
扫帚菜的叶子细长,颜色是翠绿色。扫帚菜的别名叫地肤,一般是加入面粉放入蒸笼里蒸熟食用。
扫帚菜
12、艾草
艾草是生长在路边或是野地里的野菜。艾草的叶子正面是深绿色,反面是白色。艾草可以打成汁水加入糯米粉,做成艾草粑食用。
艾草
13、鼠曲草
鼠曲草的叶子颜色是翠绿色,一般是生长在野地里。鼠曲草是一种做为清明粑的原料,鼠曲草也叫清明草。
鼠曲草
14、构穗
构穗是生长在构树上的花朵。吃过构穗的人不多。构穗洗净后加入面粉拌匀蒸熟配上蘸料就可以食用了。
构穗
15、水芹菜
水芹菜就是野芹菜,一般生长在水边。水芹菜气味香浓,可以用来炒菜,炒肉食用,都不错。
水芹菜
16、蒲公英
蒲公英是药食两用的野菜。蒲公英一般用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煮粥或是凉拌食用。
蒲公英
17、榆钱
榆钱是生长在榆树上的果实,榆钱的颜色是翠绿色。榆钱是可以加入面粉蒸熟食用,也可以用来做成窝窝头食用。
榆钱
18、野笋
野笋是一种生长在大山或是路边的野菜。野笋是一种非常好的野菜。野笋焯水后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肉食用都非常好吃。
野笋
19、刺儿菜
刺儿菜是现在生长出来的野菜。刺儿菜的颜色翠绿色,叶子上有很多的小刺。刺儿菜焯水后可以用来炒菜食用。
刺儿菜
20、苦苣菜
苦苣菜是一种苦菜,苦苣菜的叶子上有很多小刺,开的是黄色小花。苦苣菜焯水后可以用来炒菜食用。
苦苣菜
21、鹅肠草
鹅肠草的叶子是翠绿色,鹅肠草是农村里随处可见的野草。鹅肠草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蛋,煮汤食用。鹅肠草吃过的人不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鹅肠草
22、马兰头
马兰头是很多人爱吃的野菜。马兰头颜色翠绿色,梗是紫红色,所以马兰头也叫红梗菜。马兰头可以用凉拌,炒菜食用。
马兰头
23、猴腿菜
猴腿菜的菜梗上小绒毛,颜色紫红色。猴腿菜是生长在大山里的野菜。猴腿菜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肉食用。
猴腿菜
24、鸭儿芹
鸭儿芹的叶子有三片,颜色是深绿色。鸭儿芹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蛋食用。吃过鸭儿芹的人不多。
鸭儿芹
25、猪尾草
猪尾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猪尾草的叶子深绿色,又细又长。猪尾草焯水凉拌,炒菜食用都不错。
猪尾草
26、薇菜
薇菜是一种生长在大山深处的野菜。薇菜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菜。薇菜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炒肉食用。
微菜
27、草头
草头的叶子有三瓣,颜色是深绿色,是江浙沪等地人爱吃的野菜。草头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肉炒菜食用。
草头
28、血皮菜
血皮菜是一种非常好的野菜。血皮菜的叶子正面是深绿色,反面是紫色。血皮菜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肝一起炒菜,也可以用来煮汤食用。
血皮菜
29、薄荷
薄荷的颜色是翠绿色。薄荷是很多人知道并听说过的野菜。薄荷可以用来煮粥,做成薄荷糖,薄荷糕食用。
薄荷
30、枸杞芽
枸杞芽是枸杞树上的嫩芽。枸杞芽是一种非常滋补的野菜。枸杞芽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肉一起炒菜食用。
枸杞芽
31、香椿芽
香椿芽是香椿树上的嫩芽,颜色是紫红色或是深绿色。香椿芽有种特殊的香气味。香椿芽最适合和鸡蛋一起炒菜,或是做成鸡蛋饼食用。
香椿芽
32、皂角尖
皂角尖的颜色是翠绿色,是一种生在皂荚树上的嫩芽。皂角尖可以用来炒菜食用。皂角尖是云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
皂角尖
33、野蒜
野蒜的一种生长路边或是田埂上的野菜。野蒜也是现在上市的野菜。野蒜可以用炒菜,或是和肉一起炒菜食用。
野蒜
34、蕨菜
蕨菜是生长在大山里的野菜,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野菜。蕨菜可以焯水后凉拌,或是用来炒肉食用。蕨菜晒干后用炒肉吃非常不错。
蕨菜
35、紫苏
紫苏有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两种。紫苏的叶子正面是翠绿色,反面是紫红色。紫苏可以用来煮鱼汤,或是用来做腌菜食用。
紫苏
36、蜇麻子
蜇麻子是东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蜇麻子的叶子上有很多小刺,颜色是翠绿色。蜇麻子可以焯水后用来炒菜食用。
蜇麻子
37、莼菜
莼菜是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野菜。莼菜的叶子深绿色,可以用来炒菜,或是煮汤食用。
莼菜
38、木槿花
木槿花是一种长树上的观赏花朵。木槿花颜色是紫色,非常好看。木槿花可以加入面粉,放入油锅炸熟食用。
木槿花
39、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种非常好看的观赏花朵,气味香浓。茉莉花可以晒干后用来泡茶喝,也可以用来煮汤,做菜食用。
茉莉花
40、菊花脑
菊花脑是一种颜色翠绿,非常好的野菜。菊花脑也是无公害的野菜。菊花脑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鸡蛋一起煮汤食用。
菊花脑
41、费菜
费菜是一种观赏的盆栽。费菜是药食两用的野菜,费菜也被称为“护心菜”。费菜焯水后可以用来炒菜食用。
费菜
42、洋荷
洋荷是一种姜类的野菜,因为洋荷的气味特别像生姜。洋荷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肉一起炒菜食用。洋荷也可以用来泡菜食用。
洋荷
43、黄花菜
黄花菜的颜色金黄,非常好看的野菜。黄花菜有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两种。黄花菜焯水后凉拌,或是炒菜食用。黄花菜晒干后用来炖肉食用非常不错。
黄花菜
44、金银花
金银花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金银花有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两种。金银花晒干后用来泡茶喝更好了。金银花也可以用来炖汤或是做菜食用。
金银花
45、虎杖
虎杖是一种生长在大山里的野菜。虎杖的杆上有很多的小斑点。虎杖的口感偏酸,因此也叫酸筒。虎杖可以用来炒菜,炖汤,或是做饮料喝。
虎杖
46、苜蓿
苜蓿也叫金花菜。苜蓿的叶子有三片,颜色是翠绿色,是一种非常好的野菜。苜蓿焯水用来炒菜,或是焯水后凉拌食用。
苜蓿
47、马蹄菜
马蹄菜是东北等地的野菜。马蹄菜叶子深绿色,开的黄色小花。马蹄菜可以用来炒菜食用。
马蹄菜
48、棠梨花
棠梨花是棠梨树上的花朵。棠梨花是云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棠梨花颜色翠绿色,也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肉一起炒菜食用。
棠梨花
49、沙松尖
沙松尖的颜色是翠绿色,叶子细长。沙松尖是沙松树上的嫩尖。沙松尖也是云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沙松尖焯水后用来炒菜食用。
沙松尖
50、柳蒿芽
柳蒿芽是东北等地人爱吃的野菜。柳蒿芽叶子是深绿色,菜梗是深紫色。柳蒿芽焯水后用来炒菜,或是和猪肉一起炒菜食用。
柳蒿芽
51、广东菜
广东菜的颜色是深绿色,是生长在大山里的野菜。广东菜的气味像黄瓜,因此也叫黄瓜香。广东菜用来炒菜,或是和肉一起炒菜食用。
广东菜
52、山韭菜
山韭菜也叫野韭菜,颜色是深绿色,叶子比较宽。山韭菜可以用来炒菜,或是和鸡蛋一起炒菜食用。
山韭菜
53、荆芥
荆芥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荆芥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开的白色小花。荆芥可以焯水后凉拌,或是炒菜食用。
荆芥
54、沙葱
沙葱是一种生长在大山里的野菜。沙葱也是野葱,沙葱可以用来和鸡蛋一起炒菜食用。沙葱吃过的人不多,见过的人也少。
沙葱
55、地皮菜
地皮菜也叫地软菜,是下雨后生长在土地表面的食用菌。地皮菜颜色深绿色,像木耳一样。地皮菜是很多人都吃过的野菜。地皮菜可以和猪肉做馅料包包子食用,或是和鸡蛋一起炒菜食用。
地皮菜
总结
55种野菜大图片,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野菜和吃法,你想要的这里有。以上就是55种野菜的图片和说明。以上的野菜大多数是药食两用的野菜。其中的蕨菜,香椿芽,荠菜,地皮菜,紫苏,鱼腥草,野笋都是很多人吃过的野菜。也有的野菜是很多人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的野菜。不要拿以上的图片去挖野菜,因为野菜生长的环境不同,会有改变。想吃野菜的朋友,可以去菜市场买些野菜回来炒菜吃,这样也比较安全些。我是@湖北人燕子,欢迎你留言评论或是关注我,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的野菜图片和文字仅供参考。不要自己随意去采摘野菜吃,以免错认导致误食,一切不良后果都与本文作者无关!
中药材山佩兰山佩兰
拼音Shān Pèi Lán
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生长沙山坡间,细茎直上,高二三尺,长叶对生,疏纹细齿,上下叶相距甚疏。梢头发葶,开小长白花,攒簇稠密,一望如雪,故有白头之名。"据以上描述及其附图,与菊科单叶佩兰相符。 单叶佩兰分布甚广。很多地区亦作药材佩兰使用。《中药志》则以本品为药材佩兰的一个品种。 此外,本品原植物也称为泽兰,因此,有些地区亦作泽兰使用。按泽兰药材为唇形科地瓜儿苗 Lycopus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单叶佩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单叶俩兰 多年生草本,高1-2m。地下根茎匍匐,木质化;根细长,多弯曲。茎直立,常丛生,基部木质化,上部绿色,有紫色斑点,被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被针形,长7-16cm,宽3-8cm,基部渐狭,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疏毛,脉上较多,有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或分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序基部有1小苞叶,总苞钟状;总苞片约9枚,先端钝,覆瓦状排列;头状花序含5朵白色两性管状花,先端5裂。瘦果具5棱,有毛或有腺点;冠毛白色羽毛状。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地带的山坡向阳草丛中及沟边。除新疆、 *** 外、广布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40-80cm,表面棕色或暗紫红色,具纵皱纹及散在紫色斑点,被白色毛茸;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纤维状,中央具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破碎,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常3裂,裂片呈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膜易脱落。花序着生于枝端,管状花多存在,外有膜质总苞残存,有的还带有瘦果。气芳香,味微涩。
以色绿、叶多、质嫩、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①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较多腺毛和非腺毛散在,腺毛头部由4个细胞组成,直径36-80μm,非膜毛由3-6(-10)个细胞组成,长220-400(-520)μm,基部直径20-75μm,表面陷现疣状突起,有时中部细胞缢缩,下表面叶脉上非腺毛尤多。
②茎表面观: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腺毛多,形状与叶上腺 *** 似。非腺毛由5-7(-11)个细胞组成,长200-400(-600)μm,基部直径30-70μm,外壁上有疣状突起。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已醛(hex *** ),2-己烯醛(2-hexenal),顺式-3-己烯-1-醇(3-hexen-ol),樟烯(camphene),苯甲醛(benzaldehyd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冰片烯(bornyl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β-罗勒烯-X(β-ocimene-X)β-罗勒烯-Y(β-ocimene-Y),α-松油烯(α-terpinene),紫苏烯(perillene),正壬醛(n-non *** ),反-松香芹醇(pinocarveol),龙脑(borneol),对聚伞花-α-醇(p-cymema-α-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桃金娘醛(myrtenal),橙花醇(nerol),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methylanisole),牻牛儿醛(gerania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百里香酚(thmol),香荆芥酚(carvacrol),α-毕澄茄油烯(α-及β-cubebene)β-柏木烯(β-cedrene),乙酸橙花醇酯(eryl acetat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旁波烯,β-bourbonene),β-及γ-榄香烯(el-emene),反式-丁香烯(caryophyllene),反式-金合欢烯(farne-sene)γ-及δ-毕澄茄烯(cadin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α-金合欢烯(α-farnesene),橙花叔醇(nerolidol),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又含大牻牛儿烯( germacrene)D。 叶含香豆精(coumarin),邻-香豆酸(o-coumaric acid),麝香草氢醌(thymohydroquinone)。 根含兰草素(euparin)。又从叶中分得白头婆内酯 (eu-panin),白头婆素(eupachifolin)A、B、C、D、E,华泽兰素(eu-pasimplicin)A、B及去乙酰基华泽兰素A(或B)
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生物总碱体外试验中,对宫颈鳞癌(Hela)细胞的IC50平均为103.4±9.8μg/ml。体内试验中,腹腔注射总生物碱50mg/(kg/ 天),连续7天,可使腹水型肉瘤S180小鼠的生存期限显着延长。相同剂量皮下注射时,抗肿瘤作用较差。总生物碱与环磷酸胺合用时,两种给药途径均呈现出协同作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生物总碱较不敏感。
2.抗菌作用:40%煎剂平板稀释法,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 *** 用。
毒性其鲜叶和汁喂饲兔,能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肾和肝组织,并引起糖尿病;叶的醇浸物0.3g,给予兔可引起全身麻醉,呼吸抑制,体温下降,血糖增高。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暑发表;化湿和中;理气活血;解毒。主百般伤暑湿;发热头痛;胞闷腹胀;消化不良;胃肠炎;感胃;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痈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6-9g,每日2次。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本品茎枝挺直而坚,散生紫色斑点,有如秤杆,故名秤杆草。头状花序顶生,白花稠密,故有“白头”之称。
摘录《中华本草》
早上发了个动态,评论区一下子热闹了。
本来分享的是一种可以 *** 酒曲的植物,没想到很多人一看图片就认定它是紫苏。
虽然它与紫苏确实长得很像,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紫苏,它的叶子要比紫苏小很多,并且味道与紫苏大不相同。不过,它与紫苏同为唇形科植物,不但叶子相似,连花籽也都很像,难怪很多人一眼看去就认错。它虽然不像紫苏那样能当香料用来调味,不过它的香味也是非常浓郁的。
它其实是唇形科石荠苎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具体学名不详,但别名非常多,有些地方叫作土荆芥、野荆芥,有些地方叫痱子草、母鸡窝,还有些地方叫野苏叶、野藿香、野薄荷等等。
在不同的地方,同一种植物叫法可能并不一样,不同的植物却又可能有着相同的名字,就如本文介绍的这种植物,它的别名也叫野薄荷,然而被叫作野薄荷的植物却不只有它,九层塔、兰香草等也同样可以叫作野薄荷。
除了上面提到的别名,这种植物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酒饼草。顾名思义,它是可以用来 *** 酒曲(酒饼)的一种草本植物。
酒饼草这个名字在广西地区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人认识,广西有一款比较有名的酒,酿酒用的酒曲应该就是采用这个植物 *** 的。
这种植物其实在两广及南方很多省份都有分布,是乡下非常常见的一种野草杂草,通常生长在农田及菜园周边,在比较湿润的河沟边或者荒地里也有分布,它的生命力很强,可以成片的生长。
在乡下,如果有小朋友长了痱子,可以割这个草煮水洗澡,可以祛痱子。
下面放一个它与紫苏的对比图:
确实挺像的!那就再看一组吧:
最后来一组花籽对比:
如果还是有人非要说它是紫苏,那我也没辙了。
还记得美剧《吸血鬼日记》中,让吸血鬼们瞬间丧失功力的马鞭草吗?
不只是神秘瀑布镇才能长出马鞭草,原来,在咱们福建、江西等地就有成片的马鞭草种植。
马鞭草
马鞭草退下华丽的外表,其实她还是一味被广泛用于临床上的中药材。
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全草供药用,味苦,性寒,归肝、脾经。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
主要产地有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 ***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马鞭草虽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孕妇及脾虚者慎用!
临床上,马鞭草可治疗以下疾病:
疟疾:取鲜马鞭草60-150克(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毫升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
流行性感冒: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痢疾:马鞭草60克,土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咽喉肿痛:取鲜马鞭草茎叶适量,捣汁后加人乳调匀含咽;
黄疸:鲜马鞭草根(或全草)60克,水煎后调红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9克同煎;
妇女经闭:取马鞭草2500克,浓煎去渣收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每日2次。
此外,马鞭草亦可外用,如治疗疳疮:取马鞭草适量煎水洗之;治阴囊肿痛:取马鞭草适量,捣烂如泥涂敷患处;治乳痈:取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马鞭草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汗疱疹可用中药水煎泡洗,处方如下:马鞭草10g、马齿苋10g、苦参10g。用法如下:水煎放凉后浸泡双手,每天1次,每次20至30分钟。一般2~3周即可痊愈。
本文旨在科普,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夏秋天,蚊虫叮咬甚是烦人,还有传染疾病之虑。在广大农村,以前是没有什么蚊香、电子蚊香可用的,就是有也舍不得花钱买。但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他们会用一种草,拧成“辫子”,晒干,晚上点燃一根,产生的烟雾,可以达到驱蚊虫的目的,它就是野艾蒿。
野艾蒿,我们老家叫“火yao蒿”,沟坡、埝头、荒地等等处处可见,割回驱蚊是不花钱的。
相对野艾蒿来说,我们日常说的艾叶也叫“家艾”。野艾与家艾有相同的气味和功效。但是由于家艾的大面积种植,广泛应用。野艾就成为了“野草”,仅仅在民间还有点地位。
《中国植物志》:“入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食用。鲜草作饲料。”
“野艾蒿(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荫地蒿(内蒙古植物志),野艾(俗称),小叶艾、狭叶艾(河北),艾叶(江苏),苦艾(广西),陈艾(四川),”。从名字可以看出与艾的渊源。
艾产品现在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内服(艾附暖宫丸等),外用(艾灸,各种灸法),熏洗泡洗等等。中医文化更赋予了艾草的祛病、避邪、驱蚊虫等文化符号,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您家门前的艾草应该还在!
可以驱蚊的草有很多:艾、野艾蒿、荆芥、薄荷、薰衣草等等,大概还数野艾蒿便宜。
下面看几张大名鼎鼎的艾:
艾
艾
艾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