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 1868),俗名密鲴、银鲹、刁子,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的一种鱼类,是广布于江河、湖泊、水库中下层水域的小型经济鱼类。
银鲴适应性强,属广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长江、黑龙江等水域,通常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化边缘,在池底或底泥中刮取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银鲴以腐屑底泥为主食,同时也摄食硅藻和固着藻类。
银鲴喜欢在面大水深富氧且流动的自然水域中生息,对水质、溶氧要求甚高。其活动范围较小,白天有日照时,潜入深水中栖息。它的活动规律为昼伏夜出,一天中也只有天亮之前,下午落日以后的弱光时段,摄食较为活跃,以藻类、腐殖质、植物碎片和水虿、线虫等水生小动物为食。由于银鲴口下位和较为特别的捕食行为(用双唇刮食食物),发现可食之物会疾速地靠近目标,反复尝试以后才大口吸食。根据银鲴摄食行为和特点,使用—般钓法很难钓获它,唯有红虫拉饵钓法才是钓取银鲴的 *** 。
银鲴虽为中下层鱼类,但它栖息在水底的时候多,特别爱生活在24米深水下有乱石、障碍物的环境中。因此,要根据银鲴的习性选钓位。如在钓小水库、小湖泊等面积比较小的自然水域,可考虑在小鱼虾较多的地方,或是在岸边有巨石延伸至水下的地方。也可根据水里浮起的鱼星来选择钓位。银鲴的鱼星容易识别,一般是12粒,而且比一般鱼的鱼星略大比草鱼的鱼星要小。
难钓的黄尾鱼
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在前些年,放了不少黄尾鲴。几年下来,这种南方的鱼居然适应了金海湖的环境,逐渐的繁衍起来。虽说北京的沙场水库当年也放了不少黄尾鲴,但是现在那里已经沦为了大竿坑,水质逐渐恶化,所以金海湖已经成为北京唯一钓黄尾鲴的钓场。
这鱼一直是我们钓鱼人钓技的标准,因此是钓鱼界的热点话题。传统钓法的也好,悬坠的也好,都是煞费苦心,想尽了办法就是钓不上来,为什么?因为对于我们在水库钓习惯了的人来说,这鱼非常不好钓。一般去钓鲤鱼的都是搓大饵。钓鲫鱼的浮漂调的很灵。因此真正靠正口钓上来的很少,基本靠挂。因此钓黄尾鱼基本上我们当地的人都走了不少弯路。
通过不断总结,学习,获取了一套钓黄尾鲴的经验,只要去专门钓它,就没有下过5斤的渔获。具体钓法与各位钓友分享:
如何垂钓黄尾鱼
1、黄尾鱼的习性
黄尾鱼,学名黄尾鲴,头尖嘴小,体长而侧扁,属底栖鱼类,以水底腐殖质、高等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虫为主食,属高氧鱼类,群聚性极强,喜浑水逐食,春秋游浅水,夏冬入深潭。由于黄尾鱼嘴巴特小,上唇突出,属于天包地,在吸食的时候往往还未开始吸食,上唇就碰到了子线,造成浮漂假动作的产生。这时候扬竿,就绝对是空杆。因此垂钓银鲴宜用双钩,袖钩,大小动作忽略,停顿时提竿,三分钓七分挂。
2、钓位
根据黄尾生长特性,钓位应选择在水库黄泥坡、大坝、嘴、陡岩、深浅交汇、库内大弯处。初夏、秋季、阴天钓浅(1.5~2.5米),仲夏、晴天钓深水(2.5~4米)。相对阴雨和湿度大的天气,黄尾鱼更好钓一些,或者找到或等来鱼群可以爆连。
3、钓法
黄尾的爆发力大,挣扎强烈,钓法上讲求精细些的线组、调钓、水层、饵料状态。我用海竿(爆炸钩,串钩,)手竿都曾经钓上过此鱼,感觉用手竿最为 *** ,感觉最爽。
手竿:一般选择调性偏软的钓2米7或者3米6碳素竿。
浮标:2~3号11目以上长硬尾,可以抓一下到底接口。
钓钩:由于黄尾口小,吃口动作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故用1号有倒刺的伊豆钩,便于鱼的吞入。
线组:主线1.5号,子线0.8~1号(此鱼中钩后冲击力极大,线组粗一点能保证少跑鱼或不跑鱼。)
4、饵料
饵料因为黄尾靠刮食藻类、青苔,或者浮游物为食,因此饵料可以选用藻腥味的饵料,或者粮食本味的饵料。藻腥味如:丸九海藻一公斤,本味如:纯谷物。饵料适合拉饵,不适合搓饵,要求拉出的饵料小而圆,软,比重轻、不挡口为上。拉饵调2钓2,钓几条补2个鸽子蛋大的搓饵。如果鱼密度够大,可以打浮。命中更高。也可以用蚯蚓或红虫。黄尾摄食较刁,蚯蚓不宜整条上钩,断掉头部从此入钩,留尾部约4毫米左右让其在水中摆动。红虫4~5条捆在一起,切忌露尖在外。
诱饵一般采用,一包糠饼打成粉、面粉6小勺、白糖5小勺一起搅拌好,不要太硬或太软。诱饵料状态能捏成团更佳,投放要有规律一般10分钟投一次为好,每次投放宜少不宜多,有一个鸡蛋大小的饵料就够了。
钓上来的黄尾鱼2两左右的更好吃,再大的话小刺就硬了,而且越大鱼腥味越重。
什么是银鲴鱼
银鲴体长而侧扁;头小呈锤形;口小、下位,呈一横裂;上下颌具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背部为灰黑色,腹部及体下侧为银白色。 栖息于江、湖的中下层。刮食着生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鱼可达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产卵,卵漂流性。天然产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数量更多。总的来说,这货跟黄尾鲴差不多,非常像,但也有明显的区别,黄尾鲴尾巴是黄的,银鲴没有黄色的尾巴,我们老家习惯叫它斯鲴子,泥鲴刁子。
先来一段上鱼视频,嘿嘿
我市近日开展城区鱼类增殖放流,在珠晖区汽车码头,4辆充氧槽车一字排开,经过精心挑选与防疫检测的781万尾鱼儿在志愿者的呵护下,顺着鱼槽欢快跃入江水,为湘江水域“添丁加口”。这次放流主要涉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及银鲴鱼,其中鱼苗长度3厘米以上的“夏花”760万尾,10厘米以上大规格鱼儿21万尾。
连日来,我市多地同步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向湘江、耒水、蒸水等天然水域放流各类鱼种2000万尾。近年来,我市加大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強力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全市792户渔户1291人、渔船796艘退捕上岸,湘江衡阳段及支流水域的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副市长彭玉明参加放流活动。
野钓鲴鱼 *** 方案,请务必收下!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这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其中,黄尾密鲴、银鲴这两个品种较为钓鱼人所熟知。
中文学名鲴鱼 汉语拼音Gù Yú
分布区域水库、湖泊、哑河等大中水域 食性杂食性鱼类繁殖期5-6月份 活动水层水域中底层
适钓温度 16℃~30℃ 别称黄尾、 *** 、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银鲹(shēn)
什么是鲴鱼
鲴鱼是一种底栖类鱼种,是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圆吻鲴和银鲴这四种鲴鱼的总称。多以底层藻类和动植物碎屑为食,因为中鱼后强烈的冲击力手感和美味的肉质让很多钓鱼人印象深刻。其中,黄尾密鲴以及银鲴是钓鱼人所熟知的两个品种。
生活习性
鲴鱼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的中下层,其中银鲴和黄尾蛔多栖息于江河的中上游水段,细鳞斜颌鲴栖息于下游,圆吻鲴常栖息于上游。冬季在深潭越冬,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鲴鱼以自然水域中固有的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和水生昆虫为主食。
分布范围
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多分布于亚洲,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
品种分类
黄尾密鲴
黄尾密鲴俗称黄尾、 *** 、黄姑子、黄瓜鱼等,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点。
1.形态特征
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长为体高的3.2~3.6倍,为头长的4.4~4.8倍。头长为吻长的2.7~3.7倍,为眼径的3.7~4.7倍。下咽齿3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背鳍Ⅲ,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9~11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63~68。 *** 靠近臀鳍, *** 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
2.生活习性
黄尾密鲴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5℃~38℃,最适生活温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1.5mg/L时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pH范围在6.0~8.5,最适pH6.8~7.5。
3.食性与生长
黄尾密鲴属杂食性鱼类,食性特点偏于植物性,主要食物以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藻类为食,摄食方式以下颌角质边缘刮取。仔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长达3cm以上转食附生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有机碎屑以及一些底栖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刮取有机碎屑、腐殖质及水体中的附生藻类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菜籽饼和配合饲料等)。若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量适中时可不必增加投喂饲料,只靠其它鱼类摄食的剩余饲料残渣和天然饵料生物即可。
银鲴
银鲴体长而侧扁;头小呈锤形;口小、下位,呈一横裂;上下颌具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背部为灰黑色,腹部及体下侧为银白色。鳃盖有明显的桔黄色斑块。栖息于江、湖的中下层。刮食着生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鱼可达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产卵,卵漂流性。天然产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数量更多。
1.生活习性
银鲴适应性强,属厂温性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长江、黑龙江等水域,通常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化边缘,在池底或底泥中刮取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银鲴以腐屑、底泥为主食,同时也摄食硅藻和固着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春、夏季以腐屑底泥为主食,兼食少量固着藻类,秋、冬季则完全以腐屑底泥为食。
2.繁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银鲴2冬龄达性成熟,属一年一次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3-5月份,4月份为繁殖盛期。银鲴的怀卵量与鱼体大小有关,怀卵量一般为1万—3万粒。卵径小,为漂浮性卵。受精卵在20-22℃水温条件下,经30小时即可孵化出膜。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繁殖,必须经人工催产。
细鳞斜颌鲴
细鳞斜颌鲴又名沙姑子、黄尾刁、黄板鱼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它是鲴属鱼类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鲴类是中小型鱼类。
1.形态特征
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白色,鳃盖后边缘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臀鳍淡蓝色,尾鳍橘黄色,其他各鳍浅黄色。体形侧扁,体长而略高,腹部稍圆。头小而尖,呈锥形。吻钝,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颌的角质缘比较发达,常用于刮取食物。鳞片细小,排列紧密。侧线鳞71~84,咽喉齿3行。背鳍具有不发达的硬刺;腹棱明显,其长度约等于 *** 至腹鳍基后端的距离。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3倍,腹腔膜黑色。臀鳍淡黄,尾鳍桔黄色。
2.生活习性
细鳞斜颌鲴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较开阔的水体里,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适应流水生活,性较活跃。有集群摄食、活动的习性,一般冬季群栖于开阔水面的深水处,春暖后分散活动、觅食。
细鳞斜颌鲴属中下层鱼类,平时喜生活于江河干支流水域,到了产卵季节,有一定的短距离洄游现象,上溯至适合条件的产卵场进行集群产卵。产后,亲鱼分散游动,离开产卵场,至秋季有一部分群体进入干流附属的湖泊或支流中进行索饵、育肥,冬季则又返回干流水深的潭穴中越冬。
3.食性与生长
细鳞斜颌鲴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腐殖质、硅藻、丝状藻等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为食物,通过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水底刮取而获得。
细鳞斜颌鲴的食性很杂,自全长2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开始,除摄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摇蚊幼虫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均以腐殖质有机碎屑、腐泥及着生藻类为主要食物。
圆吻鲴
1.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头呈锥形、眼小、侧位、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横裂、下颌有锐利而发达的角质边缘,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其长度短于头长,胸鳍不达腹鳍、臀鳍起点紧靠 *** ,无腹棱。尾柄宽大,尾鳍分叉,两边缘斜上翘,呈新月牙形。侧线完全,背部体色微黑,腹部淡白色,体侧有10-11条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背、尾鳍青灰色,鳍缘灰黑,其他各鳍色较淡,呈淡桔黄色。
2.生活习性
圆吻鲴十分贪食。在天然水域中,主要刮食周丛生物、丝状硅蒸及蓝绿藻和细菌、动植物碎屑、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人工饲养时,喜食有机粪肥、米糠、麦麸之类。鱼苗阶段主食轮虫、原生动物和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
3.垂钓技巧
一 、专找石头堆钓。由于圆吻鲴是素食主义者,食物以水中的藻类为主,而水中有石块的地方往往有大量的石苔等,是圆吻鲴更爱的食物。所以,在垂钓时,只要找有石块的钓位下竿,必有好收获,水中石头越大,鱼也越大。曾在石塘水库一公路边的大石堆中,钓上3500克清一色的圆吻鲴。
二 、专找流水处钓。在池塘水库,由于风平浪静,水中溶氧不足,圆吻鲴往往喜欢在有水流动的涵洞口,大坝头聚集进食。因为这里溶氧丰富,筑坝用的大石块上藻类丰富,鱼儿比静水处要大要多。在流水处垂钓,不足的地方是,台钓竖漂不稳定,只能靠拉住风线来定位,或者只好改用七星漂了。
三 、专找新钓位钓。圆吻鲴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们一群群在水中生活,形成各自的“部落”,遇到外敌入侵,就会用铲形的圆吻争斗,将对方赶出领地。所以,每次垂钓更好去找一些没人钓过的新钓位。
钓鲴鱼季节
夏秋季钓鲴鱼的技巧
1、鱼竿
比较倾向硬竿,2H~3H的硬度比较适合,长度2.1感觉短了些,2.4、2.7的比较合适,冬天要适当长些,可选3.6。软竿有个大问题就是把鱼抬起的过程中竿尖颤动过大,不好抓线/鱼,另外就是起鱼比较慢。当然,竿子的调性还要考虑目标鱼的大小,不过,建议3两以上的鲴鱼更好动用抄网。
2、鱼饵
常见的鲫鱼饵都比较好用。要根据水温和窝子周边杂鱼的状况控制腥饵比例,否则会造成小鱼闹钩。钓鲴鱼以拉饵为主,可以开得相对稀一点,饵球不能太大,形状要圆,抛竿频率要快,吃口下降的时候可用搓饵补窝。
3、线组、鱼钩
钓鲴鱼尤其注意钩子不能粗,否则容易挡口。2两以下的鲴鱼用0.2号子线2号袖钩足够,以上的更好用0.3号以上子线、3号以上袖钩。子线的长度不宜太大,否则鱼剧烈挣扎时容易把另外一副钩子甩到衣服或手上。条件允许的话建议戴防滑的丝网手套,用有倒刺的鱼钩,鱼飞起来后直接抓鱼摘钩,可以提高入护速度,同时避免切子线或钩子。
4、浮漂
因为鲴鱼吃口小,我原先倾向于灵敏的竞技用鲫鱼漂,后来皮皮用廉价漂表演狂拔鲴鱼,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浮漂的灵、顿固然有一些影响,关键还在于钓手对漂的熟悉程度,而且,比较顿的漂可以过滤一些杂鱼的信号。所以,带上你熟悉的漂就好。
5、调目和钓目
可以采用调零钓一目或两目,在实际垂钓中效果确实,但是必须要考虑水底的情况,如果水底是比较松软的泥质,这种调漂方式会导致饵料部分沉入泥中,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沙底或者石头底可以采用。另外还可以采用经典的调四钓二。不过不管怎样,要根据鱼情、水情即时调整。
6、漂相
鲴鱼因为嘴小,上颚比长,所以吃饵一般是先用上颚碰一下饵球,确认没有问题后叼起饵球上浮,转过来以后才开始把饵球吸进嘴里。反映到漂相上,就是浮漂下沉到位,鲴鱼来后,先缓缓下沉一目,这时抓之一口命中率非常低,几秒钟后浮漂会慢慢顶起2、3目甚至更高,短暂停顿后向下出现一个1目左右的阴口。定讯语言是浮漂到顶停顿的瞬间或者阴口到底停顿的瞬间。少数情况下,鲴鱼因为抢食在水底即被鱼钩洞穿,这时候它大多会迅速上浮,漂相上会出现非常快、幅度很大的上顶,极少数情况下不上顶阴漂后直接黑漂,这两种情况下不用客气,直接抬竿即可。
7、上鱼
鲴鱼的上颚比较坚硬,所以刺鱼的时候要比鲫鱼加一些力,上鱼的过程更好一气呵成,尤其是竿子比较硬的情况下,一定要始终绷紧,不然鱼很容易在水面附近脱钩。可以先遛几秒钟鱼,消耗其体力,免得飞上来后挣扎太厉害,这种情况适合于2两以上鱼体,竿子比较软的情况下使用。
8、天气
鲴鱼对水温的适应性很好,和鲫鱼差不多,但是它对溶氧量和水质非常敏感。所以,天气变化,准备下雨,尤其是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鲴鱼是绝对不开口的。另外,大雨过后涨浑水的时候也很难钓到。更好的天气是1、2级北风,气温15-25度,气压1000-1010,钓早晚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段。
9、钓位
更好选在出水口的尖上,水深1.8-2.5米的位置,如果水底下有树桩之类的东西形成回水的位置也不错。
10、打窝
桂林人喜欢用米饭打窝,确实有一定效果,不过鱼的密度如果不大或者杂鱼较多的话慎重,尤其控制窝子食数量,否则会造成停口或者小鱼闹钩的情况。
钓鲴鱼常用钓法
由于鲴鱼的嘴形特殊(嘴向下)所以在钓时应注意钓法:打窝不能大,但又不能无窝料。应先打乒乓球大小的一两个诱饵,拉饵要大,使一部分脱落溶散,起到诱鱼作用,感觉口慢了,手搓几颗打下去续窝,调低钓高(例 调2目钓3目,调3目钓4目)。如调高钓低(例调 5钓4或调4钓3目)要注意放一个信号再提竿,提竿频率要快一些,不能死守。不可钓得太钝,钓太钝容易刮鱼。鲴鱼最稀的水域,但搓饵要软散一些。
钓鲴鱼饵料配方
在好多地域钓友们一直喜欢用化氏4#鲫和龙鲫拉饵钓鲴鱼。
1、化氏拉饵钓黄尾鲴鱼银鲴鱼饵料配方:
① 化氏4#鲫 60%、6#鲫 20%、全能4号 20%。
② 龙鲫 40%、4#鲫 20%、凤鲫 20%、3#鲫 20%。
2、化氏搓饵钓黄尾鲴鱼银鲴鱼饵料配方:
① 化氏广谱饵 40%、4#鲫 40%、全能5号 20%。
② 凤鲫 30%、龙鲫 30%、龙鲤 10%、广谱饵 30%。
钓鲴鱼技巧
钓鲴鱼应选择中小型湖泊和水库,特别是与河道相通的小型湖泊,以及河口水生植物茂盛处。可用粮食碎屑和米粒作诱饵。鲴鱼咬钩多为“抬漂”,更能半途将下沉的钩饵衔住。当它们成群集中到钓点后,常使钩在下沉过程中屡屡受阻,仿佛被什么物体托住,难以沉到水底。这种半途接钩的鲴鱼个体都不大,大约在100~150克之间。当钩沉入水底后,鲴鱼的咬钩能很快使漂浮起。鲴鱼的食欲夏季最强,且不因气压变化而有所减退。钓鲴鱼饵以蚯蚓为方便,可采用半截装钩。一次装钩可连钓几尾,即使蚯蚓体破碎而露出钩尖也无所谓。钓具可选中调和软调竿。钓钩以尾柄连坠的朝天钩合适,因为朝天钩易于装蚯蚓,同时尾柄上的坠会反射微光,使鱼误以为是饵。
钓鲴鱼注意事项
黄尾鲴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 *** 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
另外,黄尾鲴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
钓鲴鱼常见问题
1.钓鲴鱼钓位应该如何选择呢?
更好选在出水口的尖上,水深1.8-2.5米的位置,如果水底下有树桩之类的东西形成回水的位置也不错。
2.钓鲴鱼应该如何正确解读浮漂信号含义?
基本观点是可以照搬鲫鱼的钓法,这没问题,完全可以上鱼,但如果你总想比周围钓友多一点钓获,那就得做更加细致的探索,毕竟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鲴鱼的嘴巴很特别,上唇厚而突出,这就造成了它索饵时上唇首先碰到脑线,如果脑线绷得很直,饵料还没进嘴,浮漂就出现动作,是钓手做出误判。有钓手说钓鲴鱼靠挂,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垂钓鲴鱼一定要钓钝,可以调水平钓2目,调4目钓5目、6目。在小杂鱼多和大风大浪的天气,还可以采用钓跑铅的 *** ,效果不错。有时即使钓钝也要放口,等黑漂或者上顶至停顿时再提竿,几乎正口。钓钝、放口的程度要通过饵料残留和鱼口轻重来控制。
水泽之处,看山清水秀; 振兴之中,看发展嬗变!
--题记
(作者:涂琼)六月流火,阳光释放着金色的光芒,走进太和堂镇,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多年前“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祁东县太和堂镇,如今在镇党委 *** 的努力下,实现了华丽转变,道路宽了、收入多了、村庄漂亮了,欣喜的笑靥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田间地头的笑语中,茶余饭后的闲谈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见证着这份风雷激荡的蓬勃。
据了解,太和堂镇位于祁东西部巍峨的腾云岭脚下,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总人口6.23万,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是一座六百多年的古老小镇,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文脉传袭,千古不绝是传说中的藏龙之地、龙脉之处,也是县内红色旅游胜地,素有祁东“西部明珠”之美誉。
近年来,太和堂镇以打造“幸福小康、生态宜居、健康长寿、特色魅力”之“四好”太和堂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保障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为根本,结合镇情民情实际,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兴建支柱产业、打造人文环境、精准扶贫等途径,逐步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蝶变。
“数”说传奇
沐浴着脱贫、振兴的春风,近年来太和堂镇致力脱贫致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稳推民生工程、乡镇蓬勃发展。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该镇落实易地搬迁187户,补助资金1708.83万元;产业扶贫签约1940户,签约资金1578.4万元;中小学幼儿园、贫困生“两免一补”1679人;实施贫困户和“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计950户;实施涉农项目220个;新建8个贫困村和12个非贫困村及改建2个(社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927户,7882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多次得到省市县领导好评,2019年荣获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第2名。
基础设施全面完善。近年来为给城乡居民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该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打通了城镇与S317连接线,完成通村组硬化道路280公里,改造升级桥梁10座;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扮靓城乡,新买垃圾桶6000余个,新购置斗车300台;安装2554盏路灯;对农贸市场进行搬迁升级改造;新建22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对祁水河段沿河公路进行治理,整修堰坝5座、加固维修桥梁3座;全镇改厕430户。以高龙村为乡村振兴试点村,整体推进“空心村”、“废旧房”拆除,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完善。
民生工程全面稳推。该镇是人口大镇,为推进民生问题,镇党委 *** 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在全镇8个贫困村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自来水管网覆盖24个村(社区),大大改善了村民饮用水问题; 35KV变电站在太和堂村扎根,改善了太和堂全镇用电难的状况; 将 *** 大院改造成惠民场所,种植名贵树木2000余棵,铺成休闲健身小石子路500余米,安装景观灯60盏,机关铺设沥青路面5000余平米。
“树”起品牌
“我们镇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呀!村庄变美了,道路变宽了,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乡镇“品牌”树起来了”谈起太和堂近几年的变化,该镇居民宋桂云高兴地说。
“农业是基础,旅游是特色。”太和堂镇党委书记陈鹏如是说。他认为,该镇是农业人口之镇,也是旅游之镇,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了,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受益,因此,结合农民的需求,镇里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精心打造乌梅、金秋梨、锦绣黄桃、百香果、湘莲、龙虾 、养鱼、药材、油茶等主导产业,新增各类产业基地22个,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地一色”的产业格局,鱼虾满塘、禾谷满仓、水果飘香、风光旖旎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
中药材产业遍地开花。该镇中药材产业主要分布在大塘、湖湾、高龙、大路边、王陂桥、紫云桥等山区村,中药村主要种植品种有:玉竹、栀子、吴茱萸、枳壳等。高龙村祖源农业种植公司种植300亩,吉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高龙村流转山地1000余亩,大路边村惠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吴茱萸200亩,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提供强大支撑。
水产基地渐趋壮大。该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中高龙村高密度养鱼400亩、双排龙虾基地300,湖湾村四大家鱼和桂花鱼150亩,良村云发生态农场甲鱼、桂花鱼养殖120亩等,全镇先后建成黄颡鱼、桂花鱼、迥颡、银鲴鱼、鸭嘴鱼、鳝鱼、鲈鱼、非洲鲫鱼等名优水产品基地30余个计2000余亩。
▲图为高龙村水产基地
油茶发展异常迅猛。该镇油茶种植基地多,面积宽,已成为推动全镇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塘、桃源、高龙等江口水库沿线各村油茶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加上近年新增湖湾、园珠山、中和堂等油茶基地3600亩,至此,全镇油茶种植总面积逾10000余亩。
果业生产势头喜人。该镇为围绕“产业兴镇”,推进乡村振兴。全力补强结构单一、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产业短板。坚持以高龙村为样板示范,发展了乌梅、金秋梨等特色水果基地700余亩,包括大路边、把关口锦绣黄桃基地1000亩、桃源百香果基地500亩、建成中和堂猕猴桃基地200亩,五里堆田橙2000余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这一年四季的瓜果飘香,为全镇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图为五里堆甜橙种植园
旅游产业如日中天。旅游业是该镇的特色,有王如痴故居、王佐烈士墓以及 *** 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曹炎中学等革命遗迹。该镇发挥优势推动三产融合,重点打造以王如痴故居、王佐烈士墓、曹炎中学为主体的红色经典游、以国家3A级景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山水生态游、以江口水库为载体的乡村休闲游,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太和堂风光三日游”。
“塑”美环境
近年来该镇通过多措并举,全镇城乡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治了“脏、乱、差”,成就了“洁、净、美”,社会群众有口皆碑。先后荣获“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进乡镇”、“市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大手术”改造翻天覆地。为改变城镇面积小、档次品位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面貌,该镇坚定“移开一座山,重建一座城”的战略目标,总投资上亿元,对城镇实施升级“大手术”。举全镇之力,自筹资金600余万元,推动实施了拆除棚亭、清理违建、改造下水道、铺设路沿石、硬化大街小巷等城镇“品位提升工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打通了城镇与S317连接线,新建了笔直宽阔、设施齐全、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城镇街道,铸就了太和堂一张亮丽名片;2020年3月,投入资金200余万元,铁腕取缔延续70余年的马路市场,成功实施农贸市场搬迁,结束了太和堂街道“路好走,车难过”的局面,群众都拍手叫好;2020年10月,争取上级支持,投资130万元,对S317线路口至农业银行路段摊铺沥青,全程油化,城镇街道披“新装”;在乡村安装路灯2554盏,植树造林9000余亩,栽种树木50000余棵,使绿化率达60%左右;投入资金68.8万元,加速厕所革命,全镇改厕430户,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太和堂城镇街道
“河长制”守护碧水清流。太和堂镇祁水(太和堂镇段)河道里程总长12.83公里,流经全镇三口湾至洄水湾等5个村,沿河居民近2万人。打造之前的的祁水,河床淤塞达70-80%、河堤崩塌近三分之一,功能设施效能极差,村民护河、爱水意识淡漠,是典型的“脏、乱、差”河段。该镇秉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实施“河长制”开展清“四乱”行动:对祁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河道清障暨垃圾清零专项大整治;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进行清淤疏浚、河堤护砌,整修堰坝5座、加固维修桥梁3座、绿化5河堤公里;彻底取缔非法占用河堤建设的规模养殖场一处,拆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根除污染源和恢复耕地2.3亩。
通过全镇上下的协力同心,苦干实干,如今境内祁水河道畅通、水质洁净、清澈透明、鱼翔浅底、岸绿堤固、生态景美。
▲图为祁水
“园林式”党建彰显特色。据镇长谭绪红回忆:几年前,太和堂镇 *** 机关院内道路坑洼破烂、空地杂草丛生、阴沟污水横流、废房残壁断垣,活动无场地、休闲无去处、机关无生气,干部不安心,工作没劲头。尤其是干部和城镇居民散步跳舞占用公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还曾出现过干部散步被车撞的事件。镇党委 *** 本着改善生活环境、丰富业余生活、方便周边群众的目标,花了近四年时间,投资近2000万元,将机关大院改造成了市级鲜有、全县乡镇唯一、独具特色的党建主题公园。
▲图为太和堂镇党建主题公园
如今的镇 *** 大院啊,说到这谭镇长声音提高了八个度,那是藏不住的自豪:沥青路面崭新光洁,花草树木青翠欲滴,鸟啭蜂鸣,党旗飘扬,封闭式塑胶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身影矫健,小石子路上居民悠闲散步,草皮上百姓谈笑风生,少年儿童追逐嬉戏,广场舞区干群载歌载舞,院内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是周边居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之理想场所,更成为了干群的“连心桥”、亲民的“桥头堡”。
一组组简单不凡的数据,生动而真实地体现了太和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个项目实施,形成了新建设、新发展中太和堂奋起勃发的好态势;一个个指标提升,增强了新时期、新机遇下太和堂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一项项荣誉加载,激发了新阶段、新要求下太和堂重新出发的正能量。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太和堂镇书记陈鹏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太和堂镇将继续以勇立潮头的气魄,不断超越的信念,创新实干,开拓进取,力争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湖南郴州河水猛涨,钓鱼人成桶捞老鼠鱼送人,这种鱼钓鱼人不吃湖南郴州因为雨水多,郴州河水猛涨,河道里岸边全是捞鱼人,他们都在捞一种叫老鼠鱼的鱼。但钓鱼人捞到的鱼,很多都送人了,自己并不要。
湖南郴州抓鱼现场
为什么这种鱼叫老鼠鱼呢?钓鱼人捞到了也不要,只图个乐呢?
因为这种鱼,钓鱼人是懂它的。不好吃,鱼刺多,肉比较粉。要么做鱼干、要么油炸再焖煮,或者用湖南的熏鱼做法。
很多人说,这些人捞的是青尾鲴,这个说法并不对!
郴州捞鱼人捞取的渔获
实际上这是银鲴鱼,学术上没有青尾鲴这种鱼。
常见的鲴鱼有哪些种类?怎么区分它们?
为什么又说它是老鼠鱼呢?其实老鼠鱼是多种鲴鱼的统称,因为鲴鱼的鱼嘴小,并且朝下,有点像老鼠嘴,因此有些地方叫它老鼠鱼,尤其是浙江地区这么称呼的比较多。
这几种鱼,为什么嘴是这样的呢?实际上,这跟它们的摄食方式有关系。
这几类鱼都喜欢吃水底石头上的苔藓水草之类,它们头朝下,尾巴朝上,用上颌顶住石头,用下颌刮石头上的青苔,也因此,它们下颌比上颌硬多了。
银鲴鱼
我们日常能见到的鲴鱼有哪些种类呢?
我们日常能见到的鲴鱼,是鲴亚科的4种:细鳞斜颌鲴、黄尾鲴、圆吻鲴、银鲴。
圆吻鲴因为湖北发现,也叫做湖北圆吻鲴,2015年3月在湖南沅江洞庭湖水系发现。
这几种鲴鱼,要区分也不难。
鱼种 | 腹棱 | 鳃盖边 | 鱼鳍 |
细鳞 斜颌鲴 | 全 | 橘黄 | 臀鳍淡蓝 尾鳍橘黄 |
黄尾鲴 | 1/4 | 橘黄 | 鱼鳍亮黄 |
圆吻鲴 | 无 | 无 | 鱼鳍灰黑 |
银鲴 | 无 | 橘黄 | 臀鳍杏黄 腹鳍杏黄 尾鳍灰黑 |
其实,单单从鱼鳍颜色就可以区分,郴州捞鱼人捞的这些鱼,是银鲴鱼,它们腹鳍、臀鳍杏黄,尾鳍灰黑。
郴州捞鱼人捞取的渔获
银鲴鱼就是湖北地区的刁子鱼,也叫白尾、水鱼密子。
而通常说的青尾鲴,是圆吻鲴。有的地方把它叫青尾鲴、青尾,有的地方叫它雷鱼、麦鱼、铁头、老鼠鱼。
这种鱼是2015年3月,在湖南发现,是在沅江洞庭湖水系做鱼种资源调查时发现的。
细鳞斜颌鲴,则是长江流域称呼的沙姑子、黄尾刁、黄板鱼。它跟黄尾鲴比较像,不过摸一摸鱼的肚子,可以发现细鳞斜颌鲴有明显的腹棱,而黄尾鲴则没有。还有就是细鳞斜颌鲴臀鳍是淡蓝色。
黄尾鲴则是湖南称呼的黄板刁。黄尾鲴则是钓鱼人很爱钓的鱼种,手感很好。
为什么刁子鱼是湖北闻名,而湖南地区银鲴鱼多呢?
湖北的刁子鱼是湖北菜的一大特色,虽然因为个体小,不少店家的香煎刁子鱼等菜式,已经用翘嘴鱼代替,但刁子鱼还是很多人追求的美味。
湖北干煸刁子鱼
我国鲴鱼主产区就是湖北、湖南。黄尾鲴就是洞庭湖特产。
那么,湖南的银鲴鱼为什么也很多呢?这就跟湖南水产所的成果有关系了。
1962年起,湖南就开始研究银鲴鱼的人工繁殖。因为这几种鲴鱼,对溶氧要求高,并且在静水里无法繁殖,因此繁殖期能看到大量银鲴鱼群逆水游动,在天闷的时候,则会在水面看到成群的银鲴鱼群。
之前吃银鲴鱼,都是在长江捕捞,湖南实现了银鲴鱼人工繁殖后,池塘养殖就多了。
这几类鲴鱼,都喜欢群体活动,要是钓鱼的时候,钓上来一条,就说明鱼群来了。
黄尾鲴
捞鱼的有不少是钓鱼人,因为钓鱼人都有抄网啊,有的人抄网都抄断了,其实不划算。相比较,这种鱼不算好吃,而且鱼刺多,因为是中下水层,有土腥味,要么做鱼干、要么油炸再焖煮多放辣椒。
银鲴鱼、黄尾鲴、青尾鲴这几种鲴鱼不好吃吗?当然不是不好吃,大家觉得不好吃,主要是它们鱼刺太多了,味道还是看烹饪和手法。
也是因为这样,郴州一些钓鱼人把捞上来的“青尾鲴”都送人了,相当于体验了一下捞鱼的乐趣。
钓鱼人展示捞鱼断掉的抄网
因为它们对溶氧要求高,一般不会在太深的水,钓这种鱼一般都是2米左右深水钓到的。尽量选有碎石的水底,纯泥底也行,尽量有一些起伏。
钓这几种鲴鱼,一般不要用长杆子,杆子软一点,因为一般用1+0.6或0.8+0.4的线组,软杆子护线,鱼钩小一点,袖钩3号左右。饵料用偏腥的鲫鱼饵料。
因为鱼嘴是朝下的,所以吃钩会有一个轻微的顶漂动作。
有人呼吁少捞一点,别给河里的“青尾鲴”捞绝了。这个大可放心,银鲴鱼属于无危鱼种,而且养殖规模很大,它们繁殖起来也很快。
参考资料:
雷娟.湘江永州段湖北圆吻鲴和似鳊年龄及生长特性
禁渔期依然偷捕 渌口区2人被判刑红网时刻4月26讯(通讯员 任洁)4月23日,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颜某、陈某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及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被告人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两被告人被限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购买价值人民币2610元的鱼苗在湘江渌口区水域投放。据悉,此案为2018年以来区法院审结的第22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案。
经审理查明,2021年1月9日22时许,被告人颜某、陈某明知在湘江禁渔期内,在湘江渌口区南洲镇江边村水域沿江段使用“背包式”电鱼设备进行捕鱼,被执法部门当场查获,现场扣押电鱼工具并查获白皮嫩、银鲴鱼、鳜鱼等共计5.42kg,造成渔业资源损失及恢复费用总计人民币2610元,需增殖放流2610元鱼苗到湘江进行生态修复。
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人非法捕捞水产品,影响湘江生物休养繁殖,给湘江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害,其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颜某、陈某主动缴纳了履行保证金,用于修复被其破坏的湘江生态环境,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渌口区法院将进一步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加强对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