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锅圈加盟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9 0
锅圈食品拟在港股挂牌上市,三年扩店近8000家,仅5家直营店

新京报讯(记者张洁)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日前在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以及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总收益由2020年的29.65亿元增加33.5%至2021年的39.58亿元,并进一步增加81.2%至2022年的71.74亿元。公司的毛利由2020年的3.29亿元增加7.9%至2021年的3.55亿元,并进一步增加251.5%至2022年的12.49亿元。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1.1%、9%、17.4%。

2020年、2021年,锅圈录得净利润亏损分别为4329.2万元、4.61亿元,亏损原因是人力增长及对加盟商进行的推广活动中投入资源以支持门店 *** 扩张及建立品牌知名度。2022年实现盈利,净利润达2.41亿元。

锅圈在2020年初的门店总数为1441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已在中国建立了9221家品牌门店的 *** ,包括9216家加盟店及5家自营店,加盟店占其门店总数的99.9%。锅圈大部分收入来自加盟商销售的自有品牌产品,主要包括火锅烧烤产品。锅圈产品组合共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等共计755个SKU(最小存货单位)。

招股书中称,锅圈存在多重风险因素,加盟商门店是风险点之一。来自加盟店的在家吃饭产品销售额由2020年的29.10亿元增加28.1%至2021年的37.28亿元,并进一步增加73.7%至2022年的64.7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8.2%、94.2%及90.3%。因此,锅圈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等加盟店的业绩,表现欠佳的门店将对其收入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编辑 王琳

校对 付春愔

100万开一家锅圈实惠2023年到底还能不能干?现在这...

老国展加盟品牌:锅圈食汇。加盟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全国累计签约门店。

二三年还能不能?首先来看一下他前期的投资。装修费用是6万,设备费用是5,品牌使用押金是2万,首次进货是8万,培训服务费是2万,这合计下来就是2。

假如说在北京开一个50多平的这个,大概他的房租费用好一点位置就是要四五十万,有 *** 金就得又加上十几万20万。这样下来70万,加上二十几万将近一百万了。店里边大概用工是三四个人,疫情的时候应该是一天能卖个万八千块钱。

不知道现在这个锅圈能卖多少营业额,毛利能够做到多少?多长时间能够。干过锅圈的多长时间?二三年还能不能干?全国累计签约门店10000。

零售数字化浪潮下,锅圈如何“越过山丘”?


1984年9月30日凌晨,天还没亮,原本应该空荡荡的 *** 南路会稽路口聚集了一批市民。他们正等待着,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即将在这天早晨开业。

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这是当时上海更大的超级市场,也是上海最早的超市之一。

尽管粮油食品自选商场的面积,还不足当时上海食品一店的六分之一,但顾客进店后能自由挑选货架上的商品,任意比较商品价格和重量,四百多件商品都是明码标价。

以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为起点,中国零售业在过去近三十年里突飞猛进,之一家连锁超市、之一家综合商场、之一家外资商超、之一家会员超市相继落地中国。期间诞生了永辉、大润发等一批零售巨头。

时过境迁,在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业开始更多提及“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无论互联网巨头或传统零售企业,都在尝试让技术与零售擦出别样的“火花”,但最终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尝试,往往是一地鸡毛。

数字化转型专家、全球商业服务(GBS)前副总裁托尼·萨尔德哈曾表示,“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高达70%”,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流程”。

那么,在数字化转型的康庄大道上,零售企业如何才能走得更顺畅?

零售转型“大浪淘沙”

自2016年“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以来,盒马、永辉超市、锅圈食汇等互联网巨头和零售企业,都在加速推动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新零售转型的浪潮下,零售商超的门店装潢越来越大气、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变,商品种类更丰富,数字化支付方式逐步得到普及。

不过,新零售如果仅仅改变交易方式与门店环境,也只是学到“皮毛”。

正如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所言:不能说弄个App就是新零售。

新零售的“新”是区别于传统零售的,是从供应链到销售端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传统供应链流通环节冗余的问题,都是零售转型过程中有待解决的。

就比如食材领域,整个供应链上游极为分散,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缺乏标准化管理,食材零售平台要将生产源头的农户集中起来,难度非常大;同时,中餐食材多为生鲜品类,对冷链运输的标准化要比一般食材更严格。

传统供应链端存在的问题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

多点DMALL董事长、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表示,如果零售企业要抱团取暖、要做大规模,一定要推进彻底的数字化、全面的数字化;要回归商业本质,就是要用数字化的理论、技术、 *** 对流通企业重新来过一遍,而不是简单地加一个电商系统或者数字化的CRM。

用数字化再造零售链路,平台不仅要大量接入技术工具,更要在业务中贯彻互联网思维,在管理架构中强调扁平化,以实现企业经营视角的转变。

因此,经历过2016年新零售风口的大浪淘沙后,如今零售企业再“言及”零售转型,也从原先的“皮毛”,深入到供应链、组织架构等本质环节。

专注食材领域的锅圈食汇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锅圈CEO杨明超表示,锅圈一直在探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直达工厂和产地,即反向供应链,如何去掉中间化,将大量的数字化接入,是锅圈数字化重构传统食品供应链的关键问题。

知名的供应链管理学家马丁·克里斯托弗也表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上游,锅圈通过自建产品研发中心、合作代工厂及食品产业园等方式,将分散的食材企业加以集中,缩短流通链路,提升流程中的标准化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不仅如此,锅圈还在2019年自建云信息中心的数字化系统,目前云信息中心已经涵盖了动态盘点、SAAS云平台、智能补货、供应商协同等功能。

依托于数字化系统,供应链端不仅能有效缩短中间环节,更能基于数据跟踪新品、加速产品迭代,有利于高效整合供销两端。

目前,锅圈还开始向B端中小餐饮企业开放包括产品和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解决中小餐馆在食材采购方面的诸多难点。

可见,以供应链升级为触点,锅圈正走在零售转型的正确道路上。

而另一方面,基于云信息中心的大量数字化功能,锅圈正在提升门店及消费者运营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链接“人货场”。

链接“人货场”

今年4月,疫情“袭击”上海,民众正常的“买菜吃饭”一度成为难题,锅圈食汇在此期间成为民生保供单位,在保障民生物资的同时,也通过企业微信社群的方式,链接更多消费者。

锅圈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锅圈刚刚上线团购套餐时,很多消费者都想咨询开团时间、产品种类等问题,但仅靠门店有限的人手,很难全面解答消费者的疑问。

于是,锅圈方面迅速组建了名为“小区团购突击队”的企业微信群,并在锅圈商城小程序上开放群二维码,引导顾客加群,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上述负责人透露,企微群开放当天,加群人数就超过1000人;最终建成八个群,而居家办公的锅圈员工被逐一分配到各个群内,解答顾客问题。

不止在疫情期间,目前每家锅圈食汇门店都有专属的企微群,店长会引导在门店消费的顾客加群,方便与顾客沟通。

企微群是门店与周边消费者建立链接的有效方式;此外,锅圈的APP、会员系统等,都是门店链接消费者的重要桥梁。

以会员系统为例,当消费者成为锅圈会员后,后台管理系统就会记录下顾客每次的选择偏好、金额和频次,便于更好的为消费者推荐产品。

从企微群到会员系统,为何链接消费者如此重要?

看商业模式,传统零售以卖货为主,经营思维以销售商品为中心,但在新零售时代,互联网应用高度普及,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基本都能在线上完成。

因此,零售企业的思维也需要从销售商品转变为运营消费者,及时感知、应变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让供应链和销售端距离消费者更近。这正是锅圈深入链接消费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仅如此,伴随智能系统的升级,锅圈整体的运营精细化水平一直在提升。

以补货环节为例,过去餐饮零售门店进货往往是通过excel表记录,甚至店长直接手抄进货单,然后再发给经销商或批发商,环节低效其极易出错。

最关键的,在缺少数据指导的情况下,餐饮零售门店往往会出现库存滞销或积压的问题,热销商品经常缺货、冷门商品却卖不动,导致门店库存成本持续增加。

现在,利用锅圈的智能补货系统,不仅能实现所有产品的库存实时数据在系统上清晰可示,同时还能根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以及天气、季节、节假日等叠加因素,计算出门店的更佳补货方案。

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补货系统,门店的产品周转天数可以从30天缩短至10天。

智能补货系统之外,锅圈还有能对仓储、EPR、报货等实现数据动态管理的SAAS云平台,以及能对数据进行搜集、整合、清洗、汇总、分析的智能BI系统。

以多元的数据工具为基础,锅圈在门店经营方面沉淀了大量经验,例如门店备货虾滑时,可以根据一人食或多人用餐等不同场景,备货规格大小不同的产品。这类运营经验借由门店督导,可以直接传达给加盟店店长。

可见,从供应链到门店销售再到消费者,锅圈正通过数字化方式将三者紧密整合,以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沉淀大量可贯穿前中后端经营的有效数据。

过去,传统零售企业主要考虑如何把货卖出去;如今,以锅圈为代表的新零售平台更要考虑“如何把货卖好”,如何让消费者与平台产生紧密联系,如何让门店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在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大路上,锅圈还要坚定的走下去。???

锅圈冲刺上市:三年开万店,被加盟商抬上市

9月6日, *** 通过了锅圈食品的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0.23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23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约17.21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据了解,锅圈食品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杨明超拥有十多年餐饮创业经验。自成立起,锅圈食品的定位就是“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品牌”,商业模式为销售火锅和烧烤等食材。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末,锅圈食品在中国共开出了9221家“锅圈食汇”品牌门店,其中只有5家自营店,超99%为加盟店,这意味着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商。在这方面,锅圈食品不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而是收取保证金和服务费(每年支付固定金额),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加盟商。

依靠加盟模式,锅圈食品在过去三年急速扩张。2020年初,锅圈食品的门店规模为1441家,2020年-2022年,每年新增超2500家加盟店,三年共计新增8276家加盟店。截止目前,锅圈食品的门店规模进一步扩大至9645家。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锅圈食品还得到了资本的支持。据招股书,自2019年以来,锅圈食品共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约28.3亿元,投资方包括IDG、招银国际、启承资本、天图基金等机构。

公司的业绩也因门店的快速扩张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的营收从29.65亿元增长至71.73亿元。目前,锅圈食品拥有三个业务,其中火锅产品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更高,报告期内的占比一直维持在75%以上;其次是其他产品,包括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等,去年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14.1%;营收占比最小的是烧烤产品,去年为10.1%。

利润方面,锅圈食品在去年首次扭亏,年内利润约2.41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加盟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产品毛利率的提高。

2022年,锅圈食品主要产品的毛利率都大幅提高,其中火锅产品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7.3%增长到2022年的18.5%,烧烤产品的毛利率则从6.7%增加到14.1%,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9%提升至2022年的17.4%。

总体来看,受益于加盟模式和市场需要,锅圈食品在过去三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形成了规模效应。公司未来的看点在于,能否在火锅和烧烤产品之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并维持加盟店的扩张速度。

作者 / 四海

锅圈食品IPO,靠加盟商挣钱,关店率逐年攀升

近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锅圈食品”)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向着港股上市公司的目标发起冲刺。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锅圈食品此番IPO之前已获得数笔融资。除了投资方的青睐外,节节攀升的营收也给了锅圈食品冲击港股更多底气。过去三年,锅圈食品分别录得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的营收。去年锅圈食品更是首度实现盈利,一扫2020年、2021年连亏5.04亿元的阴云。

锅圈食品之所以能实现飞速发展,离不开其庞大的销售 *** ,而锅圈食品能在短期内达成近万家门店的规模,与其实行的加盟模式有关。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锅圈食品加盟门店的数量占所有门店的比重均在99%以上,这也成为锅圈食品盈利的主要来源。

然而,加盟模式让锅圈食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隐忧。随着加盟门店的数量越来越多,锅圈食品对于加盟商的管理难度也将随之增加,如若多数门店的管理或经营出现了问题,便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价值和整体经营指标。与此同时,重营销、轻研发也是锅圈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疫情消退,在家吃饭规模缩小,消费者重回购物中心、街边的餐饮店,这或许会对锅圈食品带来冲击。

锅圈食品赴港上市

与蜜雪冰城、卫龙等网红品牌一样,锅圈食品也诞生于河南的土地上。天眼查显示,2015年1月,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公司如今已成为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2007年1月,锅圈食品的之一家零售店正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亮相。凭借加盟模式,锅圈食品在全国“疯狂”地跑马圈地。经过几年的发展,锅圈食品目前的版图已遍布全国25个省及4个直辖市,如今锅圈食品距离成为“万店俱乐部”成员的目标已越来越近。

雷达财经了解到,在此次赴港IPO之前,锅圈食品曾在2020年传出过计划上市的消息,直到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锅圈食品终于显露出了自己的上市“野心”。事实上,在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之前,锅圈食品已是不少投资方争抢的“香饽饽”,来自投资方的鼎力支持,也为锅圈食品的港股之旅增添不少底气。

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锅圈食汇(锅圈食品旗下品牌)共计获得过7轮融资。2019年8月,锅圈食品拿下不惑创投4500万元的投资。两个月后,锅圈食品又获得5000万元的A+轮融资,除了此前的老“金主”不惑创投外,参与本轮融资的投资方还有三全食品。

2020年2月,嘉御基金、IDG资本、不惑创投对锅圈食品进行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7月,前述三家投资方与启承资本再次押宝锅圈食品,助其完成价值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2021年3月,招银国际、天图投资携3亿美元的投资入局;五个月后,茅台建信基金、物美集团两家投资方相继跟进,参与了锅圈食品的D+轮融资。

锅圈食品最近的一轮融资,则是在去年11月末披露。除了新任“金主”春雨霏霏(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外,招银国际已二度对锅圈食品进行投资,而另外一个投资方不惑创投更是五度参与锅圈食品的融资。

作为一站式的火锅烧烤食材品牌,锅圈食品在过去的三年里营收屡创新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锅圈食品的营收为29.65亿元;一年之后,锅圈食品的营收便实现33.5%的增长,达到39.58亿元;到了2022年,锅圈食品的营收更是飙升至71.74亿元,相较去年大涨81.2%。

具体来看,锅圈食品的销售收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火锅产品、烧烤产品和包括饮品、一人食、即烹包等食品在内的其他产品。截至去年末,锅圈食品旗下火锅产品、烧烤产品和其他产品的SKU分别达到312个、163个、280个。

其中,火锅产品可以称得上是锅圈食品的营收支柱。2020年至2022年,火锅产品分别取得23.9亿元、30.91亿元、53.52亿元的营收。尽管该分部取得的营收不断上涨,但其对锅圈食品总销售收入的贡献占比却一路走低,从2020年的81.9%下滑至2021年的79.7%,又在2022年进一步下滑至75.8%。

与火锅产品营收占比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相反的是,过去三年,烧烤产品和其他产品所录得的营收占锅圈食品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从5.8%、12.3%一路上涨至10.1%、14.1%。

靠加盟门店撑起98%的营收

锅圈食品营收飞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其庞大的销售 *** 。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年末,锅圈食品在国内已拥有9221家品牌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食品如此庞大的门店销售 *** ,绝大部分由加盟门店组成。2020年初,锅圈食品的加盟店仅有1441家;第二年初,锅圈食品的加盟店数量已经达到4296家;到了去年末,这一数字更是直接飙升至9216家,占到同期锅圈食品门店总数的99.95%。

而锅圈食品截至去年末的9221家门店中,品牌自营门店的数量仅有5家。之所以设置5家自营店,这是因为锅圈食品希望借此为加盟店提供一个模式,以及作为创新门店运营管理策略及工具、营销活动、数字化工具及新式装饰风格等的试点,然后再将其引入公司的加盟店。

基于以加盟商为主的门店 *** ,锅圈食品的营收主要依赖向加盟商销售自有品牌的产品。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通过向加盟商销售产品分别录得29.18亿元、38.8亿元、70.59亿元的营收,占同期锅圈食品总营收的比重均在98%或98%以上。

雷达财经注意到,尽管锅圈食品的门店距离万店规模近在咫尺,但锅圈食品近来门店扩张的速度已有所放缓,2020年、2012年锅圈食品年内净增加的门店数量从2855家下降至2568家,又在2022年进一步降至2352家。

对于营收与加盟门店规模息息相关的锅圈食品而言,门店扩张节奏的变缓,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锅圈食品的营收增长趋缓。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加盟店 *** 的适度扩张,将有助于其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但对加盟商而言,如果门店密度过高,将对加盟门店单店的营收、盈利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锅圈食品的商业模式本质上仍是 *** ,其产品和模式的门槛相对较低,且收益率并不高。对于营收增长较为依赖门店的锅圈食品而言,一旦营收增速放缓,则意味着该商业模式触及到了“天花板”。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锅圈食品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加盟门店,若多数加盟门店出现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同样也会影响到锅圈食品的整体经营,给其营收、盈利等经营指标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加盟商数量的不断增加,也让锅圈食品对加盟店的管理能力经受考验。如若锅圈食品对于加盟店的管理无法与门店扩张的速度相匹配,便容易透支品牌自身的价值,从而降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

此外,加盟门店越开越多的同时,锅圈食品关店的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关闭的加盟门店数目分别为28家、194家、279家,关店率从最初的0.7%涨至3%,呈现出数量不断递增的趋势。

对于前述这种情形,锅圈食品在招股书中给出的原因是加盟店未能遵守公司的门店运营标准或以其他方式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协议,以及加盟商因个人原因主动终止经营。

重营销轻研发,存货激增

除了销售 *** 过于依赖加盟门店外,锅圈食品此次IPO背后还藏有重营销、轻研发的隐忧。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锅圈食品的年内亏损分别为4329.2万元、4.61亿元,两年合计录得5.04亿元的亏损。对此,锅圈食品解释称,这主要与其人力增长及对加盟商进行的推广活动中投入资源以支持品牌的门店 *** 扩张及建立品牌知名度有关。

刚刚过去的2022年,锅圈食品首次实现盈利,全年录得2.41亿元的年内利润,但暂未抹平公司前两年的亏损。对于去年实现扭亏为盈,锅圈食品解释称,这主要与其采购量增长及规模经济提升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品牌越来越受认可使得其可以进一步优化销售及分销开支。

不过,锅圈食品近三年的毛利率水平并不稳定。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的毛利率经历了从11.1%到9%的下滑,又在2022年蹿升至17.4%。

若按照产品类别划分,火锅产品和烧烤产品为锅圈食品的毛利率增长助力不少,这两者的毛利率分别由2020年的9.6%、9.7%上升至2022年的18.5%、14.1%。相比之下,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则从2020年的10.2%下降至2022年的4.3%,给锅圈食品毛利率的增长拖了后腿。

事实上,锅圈食品此前能快速打响品牌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的确离不开其在营销方面的豪横“砸钱”,比如锅圈食品2020年曾聘请相声演员岳云鹏担任其首位品牌代言人。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品用于销售及分销的开支分别为2.2亿元、6.29亿元和6.25亿元,占到公司同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4%、15.9%、8.7%。

其中,用于雇员福利的开支分别为6983.5万元、2.15亿元、2.24亿元;用于仓储的费用分别为8671.6万元、1.31亿元、1.89亿元;用于广告及推广的开支分别为3992.1万元、1.85亿元、1.38亿元。

对于销售及分销开支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的增长,锅圈食品称这与业务增长的趋势保持一致。一方面,锅圈食品需要增加运营员工来支持业务扩张;另一方面,锅圈食品还需要通过电视广告、线下广告投放以及直播推广等营销活动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销售及分销开支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有所减少,锅圈食品则将其归功于公司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改善销售及分销效率。据了解,锅圈食品自推出数字系统以来,其门店运营团队每名员工所管理的门店平均数量从2020年末的3.2家增加至2022年末的10.7家。

而相较数额庞大的销售及分销开支,锅圈食品2020年至2022年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0万元、350万元、1000万元,研发成本占公司同期总营收的比重远不及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

与此同时,锅圈食品的存货也在过去一年里急速攀升。招股书显示,2020年锅圈食品的存货为6.47亿元,第二年锅圈食品的存货降至6.02亿元。但到了2022年,锅圈食品的存货达到10.47亿元,同比增长74.1%。

锅圈食品存货的激增,除了受到加盟店规模扩张的影响外,还与去年锅圈食品因应对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提高存货水平、以及迎接春节加大制成品的采购有关。

有餐饮人士指出,锅圈食品在招股书中称自己可以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在家吃饭“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但随着疫情对于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渐消退,消费者外出到店就餐的意愿愈发强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以“在家吃饭”为卖点的锅圈食品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本文源自雷达Finance

锅圈再融3亿美金!是什么成就了食材超市“独角兽”?


今天,锅圈食汇宣布获得3亿美元融资,约合人民币20亿元。
这是锅圈成立以来的第五次融资,也是金额更大的一笔。
过去一年多,锅圈累计融资近30亿(人民币)。
为什么锅圈能拿钱拿到手软?


不到两年,融资近30亿

锅圈门店数突破5000家


今天,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已经完成招银国际、天图投资主导,老股东超限跟投的3亿美元D轮融资。


从2019年8月拿到之一笔融资起,短短一年零7个月,锅圈连续完成5轮融资,共计融资近30亿元人民币。融资频率之高,金额之大,实属罕见。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判断,本轮融资之后,锅圈的整体估值将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成为妥妥的独角兽公司!


据悉,2019年锅圈门店销售同比增长400%,并连续2年实现盈利,增速与规模均稳居行业之一。


而在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时候,过去的2020年,锅圈也保持了大体量规模增长。


2020年2月到11月的9个月时间中,平均每天开店12.2家,服务1.3亿用户,2020年门店总数量已达5000家



2021年将继续保持快增长,门店数计划在年底攀升到1万家,继续一骑绝尘。


当前,锅圈食汇已经成为火锅食材领域的当红炸子鸡,几乎无人不知晓。


锅圈食汇是餐饮老兵再创业,之一家门店于2017年1月落子于河南郑州某核心居民区。


本着“人均不到50元便可吃上一顿地道火锅”的初心,食材丰富加上价格实惠,锅圈迅速赢得了社区消费者的喜爱,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餐饮赛道——在家吃火锅/烧烤,创立头一年便收获了丰厚的营收。



基于此前多年的2B火锅食材供应,锅圈相对完善了供应链从源头到终端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S2B2C做火锅的模式走通,锅圈便迅速开疆扩土。



资本为什么投锅圈?

千亿级别,崭新赛道是更大动因


在埋头跑马圈地的前两年,锅圈一直没有引进资本。直到2019年的夏天,为进一步渗透行业,锅圈开始接触资本。


这年5月,锅圈负责人来到北京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的办公室,在紧密的洽谈后,李祝捷决定投出一笔:“我们研究了美股比较大的对标公司US FOOD,以及专注在社区边卖吃的食品及杂货连锁巨头 Kroger,都是百亿美金级别。”


在4500万元A轮融资进入后,锅圈火力全开,两个月后再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者是食品业巨头三全食品,不惑创投继续加磅跟投。这一年底,锅圈实现了超1500家门店的布局。


完成近5倍增长,锅圈引来了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不惑创投、三全食品、IDG资本、嘉御基金、启承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慷慨解囊。


为什么在资本寒冬之下,锅圈却拿融资拿到手软?


事实上 ,资本才是最聪明的钱,背后各有各的考量。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海涛认为,火锅是中国老百姓更爱的吃食没有之一,因此看好锅圈在家庭场景的食材供应。


天图投资创始合伙人冯卫东表示:“锅圈通过火锅、烧烤两大品类切入家庭食材市场,非常精准。这不仅是存量需求转化,更是优质供给下增量需求的创造。同时看好锅圈团队的行业经验和强执行力。”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分析,火锅食材是一个千亿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锅圈将火锅食材和社区生鲜二者相结合,将会是一个比火锅堂食连锁更大、发展更快的领域。


“疫情期间同比400%的增长,也进一步拉开了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差距。”卫哲说。




锅圈最新动作

开卖全品类生鲜,淡季加码烧烤


近日,餐见君发现,在锅圈食汇的门店和APP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预售形式的生鲜菜品,覆盖了日常烹饪、便利速食、休闲零食等多种用餐场景。



尤其在“大本营”郑州市场,部分门店正式开卖生鲜果蔬,积极向大生鲜零售赛道迈进。


同时,也有消费者惊喜地发现,锅圈推出了无油烟的家庭烧烤神器,降低家庭烧烤的门槛,并研发上架将近100款的中外烧烤食材。



4年前,锅圈食汇就开始渗透烧烤领域,如今的动作,更加证明了弥补火锅淡季的决心。


在此时机下,从火锅食材到家庭食材,启动全品类生鲜战略,意欲如何?


其一,众多“重量级选手”入局火锅食材超市,该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其二,火锅是低频产品,且单店覆盖人数有限,进一步抢夺线下流量必不可少;


其三,生鲜产品直接与火锅食材捆绑营销,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薄利多销;


其四,锅圈拥有零售基因、生鲜供应资源丰富,具备先天优势


同时,锅圈仓配、冷链建设完善,通过其“中心仓+前置仓”模式,构建起社会化协同仓配 *** 。遍及下沉县乡市场,并利用其数据化SAAS系统,解决效率问题。


锅圈的大仓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锅圈以净菜形式进击生鲜品类,前期为求稳重,这次生鲜扩品打法,打得小心翼翼,未来很有可能推出全新的净菜组合拳


以高频生鲜产品拉动火锅食材销量增长,锅圈能否跑赢生鲜赛道,还得等待市场检验!



1年涌现2000个食材超市品牌

打铁还需自身硬!


“几乎每天,都有成百家新店开张;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品牌进入。”


此前,餐见君前往周口市鹿邑县,发现一个小小的县城就有30多家火锅食材超市,临近的一个县更为夸张,仅一条街上就有10家火锅超市。


这块“香饽饽”,也不乏业界大佬眼馋,继三全、安井、盒马后,又一批“新选手”,如海底捞、信良记、思念、王老吉、国美等,手握资本大摇大摆走进来,欲从中分一杯羹......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与火锅食材超市相关的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有2000余家是一年内成立。


据悉,此轮融资后,锅圈将继续向上游供应链投资。实际上,锅圈不断融资,正是为了构建坚不可摧的行业壁垒,用锅圈负责人的原话是,“虽然我认为拿钱是很烫手的事情,但我拿这几笔钱比较踏实。”



首先,锅圈用大量的资本打造了先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拿到了拓店数量和速度“双料之一”的好成绩;


其次,供应链效率壁垒,独立研发产品超过400+SKU、上游管控500多家专业食材工厂,极大地优化了供应链效率。


第三,物流壁垒,物流的下沉能力。锅圈拥有中心仓10个,前置仓超1000个,日流转20万件货;


第四,品牌壁垒。“德云一哥”岳云鹏正式代言锅圈,成为锅圈一哥,对品牌传播;


第五,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壁垒,打造圈食汇·云系统,保证未来2万家门店的运转。


打铁还需自身硬,锅圈能得到投资方的一致认可,并能快速稳步,真正的内因或许就像锅圈负责人说的,“拿踏实钱、做踏实事,把事做扎实!”


火锅食材是个看上去门槛低,实际上要求高的赛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除了锅圈之外,火锅食材领域还能跑出多少独角兽,我们也拭目以待。

锅圈食汇三年净增7775家门店背后:加盟商利润单薄,有店长外出打工养店

近日,火锅烧烤食材品牌“锅圈食汇”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华泰国际、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从招股书中可以窥见,2022年是锅圈食汇迸发的一年,其于这年扭亏转盈,利润2.41亿元。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锅圈食汇总收益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11.1%增加至2022年的17.4%。


锅圈食汇营收狂奔,离不开其背后的加盟店。据了解,锅圈食品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加盟商的服务费和产品销售。前者包括两万元/年的综合服务费以及两万元的保证金,后者则是锅圈食汇将控股工厂的产品,卖给加盟店后获取的差价。


招股书披露,锅圈食汇绝大部分客户均为加盟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汇已在中国开店9221家,包括5家自营店及9216家加盟店。另从2020年1月1日开始的三年间,锅圈食汇加盟店数量净增长7775家,这意味着锅圈食汇每天至少要开出7.1家门店。


然而,密集开店给锅圈食汇带来了可观利润的同时,大多小型加盟商的日子并不好过。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的70多家门店,真正能赚钱的可能不到20家;武汉市一家锅圈食汇加盟店的店员于涂(化名)更是直言:开店就要做好亏损的准备,真正赚钱的都是有好几家店的大老板。


九派财经搜索粗略发现,武汉市区内,锅圈食汇门店共有164家,店与店的间隔大多在3公里左右,与外卖配送范围相当。于涂告诉九派财经,近半年,周围新开了3家锅圈食汇,其所在店铺的销量明显下滑了。


“原本这一块就我们一家,顾客都从我们店点外卖,开了新店之后,他们就从更近的门店买了。”于涂进一步解释道,加盟店都大同小异,不具备独特性,顾客会更愿意选择距离更近、配送费更低的门店购买食材。而对于门店来说,附近每新开一家门店,老门店的订单量势必会损失。


一位北京的锅圈食汇加盟商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同样表示,品牌方违规开店让他这个本就羸弱的门店更难实现盈利,因为在双方此前签订的协议中,锅圈食汇对加盟商承诺,门店周围的1.5公里不会开设其他门店。互联网上,不少加盟商都在指责锅圈,“只管门店数量,从不考虑加盟商的利益”。


此外,随着12月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火锅消费回归常态化,大家更愿意前往门店聚会,这导致主打“在家打火锅”的锅圈食汇门店销量进一步下滑。于涂告诉九派财经记者,其所在的门店开业刚满一年,去年10月和11月的“旺季”过后,几乎每个月都处于亏损或薄利状态,店长夫妻无法承担风险,现在双双外出打工。


订单虽少,店内的支出却不能停。大量的冷冻、冷藏食材需要存放,每个月的电费高达七、八千元;总部对食材存放时间要求严格,门店督导定期检查,发现临期就会要求门店处理,造成的损耗门店自行承担——锅圈食汇在招股书中提到,他们通常要求加盟商在交付产品前提前付款。


于涂告诉九派财经记者,为了缩减成本,门店只聘用了她一个店员,月薪六千元,每天“朝九晚九”。九派财经记者走访时,于涂正在店内独自备菜。她介绍称,除了丸子、虾滑、面条等食材是从总部进货的包装产品外,火锅最常用的各类肉卷需要她使用机器二次加工并包装,总部只配送冷冻肉块。另外,菌菇和蔬菜为加盟店自采品类,于涂通常在线上购买,而后摘净装盒。


除了备菜,于涂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导购和收银。她提到,由于前几个月的月销售额不到7万,她的到手工资刚过五千元。“看着老板一直在亏,也不好意思问他要。”面对当下情况,于涂称,加盟店只有开设多家门店,薄利多销,才能从中挣到钱。
可这并不能阻止锅圈食汇加盟模式存在的显性问题。虽然锅圈食汇招股书显示,其对加盟商强有力的持续支持使得2022年的闭店率低至3.0%,但在两年前,这一数据则不到1%。


九派财经见习记者 黄依婷
编辑 郭梓昊

锅圈拟港股上市:减少加盟商折扣后扭亏为盈,是否可持续?

【文/观察者网 邹煦晨 编辑/张广凯】

近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锅圈食品”)向港交所递交申报稿,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申报稿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于2022年,按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食品于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之一。按零售销售额计,锅圈食品为中国更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不过,锅圈食品报告期内营收主要仰仗加盟店,且加盟店的行政处罚不少。

业绩仰仗加盟店

锅圈食品虽然成立于2019年7月,但其业务始于2015年成立的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稿显示,锅圈食品主要从事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即向消费者提供即食、即热、即烹食品或预配食材。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品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55个SKU。

在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餐厅关闭、感染风险及封锁措施,人们开始更多在家用餐,使2020年至2022年在家吃饭市场激增。

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锅圈食品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9.18亿元、38.8亿元、70.59亿元,其中火锅产品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分别为81.9%、79.7%、75.8%。

产品销售收入摘要,数据来源:申报稿

锅圈食品产品销售收入2021年和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2.98%和81.92%,光看这一指标,似乎锅圈食品“越跑越快”。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锅圈食品的客户大多为其加盟商。报告期内,锅圈食品产品销售收入中加盟商的有关金额分别为29.1亿元、37.28亿元、64.77亿元,占比分别为98.2%、94.2%、90.3%。对此,锅圈食品在申报稿中表示,公司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广泛的门店 *** ,此为推动业务增长及强劲业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与加盟商保持关系,并吸引新加盟商加入公司的门店 *** 。

从侧面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品虽然已建立了9,221家品牌门店的 *** ,但自营店仅有5家,剩余9,216 家均为加盟店。

利润方面,锅圈食品2020年至2022年年内利润分别为-4329.2万元、-4.61亿元、2.41亿元,报告期内合计数为亏损2.63亿元。并且,锅圈食品2022年扭亏为盈也有一些看点。比如,锅圈食品毛利率由2021年9.0%上升至2022年的17.4%。对此,锅圈食品在申报稿中列举了4个原因,一是优化现有产品组合,并在各品类中推出利润率相对较高的新火锅及烧烤产品;二是保持了不俗的成本控制能力,并受惠于采购量增长及规模经济的提升;三是从自营生产设施采购主要产品,包括牛肉、肉丸及火锅底料,有效降低有关采购成本;四是2022年向加盟商提供的折扣较少。

此外,锅圈食品2022年广告及推广开支为1.38亿元,相较2021年少了4752.8万元。

财务摘要,数据来源:申报稿

值得一提的是,锅圈食品虽然在申报稿多处例举自己为细分之一,比如按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食品于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之一。按零售销售额计,锅圈食品为中国更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但如果把口径扩大,锅圈食品的优势或许就没这么明显。2023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其中锅圈食品处于30-50名的TO50档。比如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便在锅圈食品之前,并且盒马鲜生也将火锅作为营销场景。另外,海天味业、恒顺醋业、金龙鱼、农夫山泉等上市公司也有预制菜的布局。

从价格来看,锅圈食品似乎没有太大优势。截至2023年4月13日,锅圈食汇微信小程序上,一款200g的优品肥牛为24元。而盒马上一款300g的精选肥牛为19.8元;京东上,沃尔玛田林店羊倌叔叔牌500g雪花肥牛片为39.8元,折合成200克则为15.92元。京东上,大牧汗牌精制原切肥牛540g为38.21元,折合成200克则为14.15元;拼多多上,200g恒都牌好食邻精选肥牛更是只要9.99元。

价格对比摘要,数据来源:锅圈食汇微信小程序和盒马

那么,锅圈食品未来竞争压力几何,向加盟商提供的折扣,以及广告及推广开支是否可能会增加?

加盟店处罚频频

前文提及,锅圈食品自营店极少,其主要是依赖加盟店。申报稿显示,锅圈食品的加盟商独立管理其业务,并负责自有零售店的日常运营。锅圈食品亦依赖加盟商实施公司的战略举措及营销计划。因此,加盟店的成功及质量最终取决于加盟商本身。

并且,锅圈食品在申报稿中进行风险提示,比如加盟商可能会偏离公司的指引,甚至可能从事非法行动或不当行为,从而使公司的品牌定位及形象受损。

这段提示并不是“空穴来风”,锅圈食品加盟店有不少违法违规行为。锅圈食品销售的产品中有超过95%为“锅圈食汇”这个品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显示,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2年2月对海陵区锅圈实惠食品经营部和海陵区锅锅圈食汇食品经营部罚款16.81万元,原因包括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相关处罚可能还被写入报道。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告号于2022年2月发布《“春雷1号”专项执法行动①——两家锅圈食汇的故事》一文。其中提及,陵区市场监管局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其从锅圈食汇门店里购买的牛肉卷颜色太红、冷冻的肉丸是烂的、价格标签混乱误导消费者等问题。执法人员对此高度重视,“锅圈食汇”门店遍布整个海陵区,考虑到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可能不是个例,决定先行暗访,避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发现两家门店存在销售标签标注生产日期、生产商信息与实际不符的牛羊肉卷产品的行为。

文章摘要,数据来源: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公告号

被处罚的例子并不少,比如,阳新县锅圈食汇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因经营过期食品被罚1万元;恩施市锅圈食汇火锅烧烤食材超市因经营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被罚5000元;太和县锅圈食汇烧烤食材门市部因经销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 被罚5000元。

企查查显示,在企查查信用大数据中搜索关键词“锅圈食汇”,且设定发布日期为2020年以后,共搜出行政处罚65条。比如阜南县苗集镇锅圈食汇店被没收1袋超过保质期的“锅圈食汇”牌羊腿卷,罚款5000元;淮北市相山区锅圈食汇火锅烧烤食材庆相桥店被没收超过保质期的虾仁三鲜水饺2盒,罚款5000元;太和县赵庙镇锅圈食汇火锅烧烤食材店被没收超过保质期食品47袋,罚款5000元;临泉县高塘镇锅圈食汇美食部被没收超过有效期的小方砖火锅底料2袋,罚款5000元;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锅圈食汇食材超市销售虚假标注散装日期、散装保质期的“美人脂雪花肥牛”,被没收违法物品“美人脂雪花肥牛”8盒,罚款5000元;临泉县姜寨镇锅圈食汇食材超市被没收超过保质期的马铃薯鲜粉21袋,罚款5000元。

那么,锅圈食品未来如何加强食品安全?

行政处罚摘要,数据来源:企查查

从火锅、烧烤到快手菜,锅圈在谋什么局?


来源 | 锅圈食汇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中央厨房+零售连锁+预制菜”已成为餐饮业的新型消费模式,尤其是疫情之下的用餐吃饭,更是成为百姓民生的大问题,多数餐饮零售企业看到餐饮场景的变革趋势,纷纷布局预制菜。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在业存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共有7.19万家。仅2020年就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达到10年之最。


据国海证券测算,我国预制菜市场存量目前约为3000亿元。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六至七年时间,我国预制菜市场将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作为国内社区餐饮零售新物种,锅圈不仅是国内预制菜的先行者,也是目前国内更大的预制菜生产、销售公司。近日,锅圈还通过全新升级的线上APP上线了快手菜这一战略品类,进一步丰富了在家吃饭的场景以及预制菜细分品类覆盖。


从火锅、烧烤,到一人食再到如今的生鲜、快手菜,锅圈逐渐成为除“买菜在家自己做”和“外卖”之外的第三种居家餐饮解决方案的代名词。


那么,深耕万亿在家吃饭赛道的锅圈,是如何精准把握自身优势,制定快手菜的战略拓展逻辑?又凭什么能在众多入局者中脱颖而出?



预制菜的概念,最早应用于To B端的中央厨房,主要是向连锁餐厅提供半成品加工的食材。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让很多餐饮经营者意识到,与其将预制菜先在餐厅加工、再由外卖送到家庭餐桌上,不如将预制菜直接供应到每家每户的餐桌之上,更加省时高效,也能提升口感。


就目前而言,国内发力预制菜布局的玩家,有一部分是传统餐饮品牌基于自身定位需求,将堂食产品转化成预制菜产品,从而拓展消费者在堂食以外的消费场景。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90%以上的受访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有91.6%的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


在众多的预制菜赛道玩家中,锅圈无疑具备先发优势。因为早在2017年成立之初,锅圈就率先瞄准了在家吃饭的场景和需求,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更大的预制菜生产、销售公司。而此时上线快手菜,也是符合逻辑的战略动作。


锅圈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做火锅、烧烤,还是做快手菜,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好吃不贵为原则,深度挖掘华夏美食,丰富老百姓的餐桌,让他们可以更便捷地享受营养美味、高性价比的快手菜。


据悉,目前锅圈已推出10多种快手菜,如川渝地区的酸菜鱼、东北特色的筋头巴脑、客家菜系猪肚鸡、闽南菜系佛跳墙、海南椰子鸡、港式花胶鸡等。


有分析指出,锅圈上线快手菜,其实进一步打破了用餐场景局限,更好地解决了做饭时间不够、厨艺不精、营养不够等居家餐饮痛点。


锅圈提供了除外卖和买菜在家自己做之外的第三种居家餐饮解决方案,极大地缩减了在家做饭的“买、洗、切、配、调、做、吃”七大繁琐流程,进而简化为“买,做,吃”三个步骤,可以说是一场家庭餐桌的效率革命,而快手菜的上线则加速了这场革命的进程。


锅圈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作为锅圈的战略品类之一,发力快手菜也是为了进一步希望打破美食的地域限制。


一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餐饮业高度发达,城市居民可以遍尝全国美食。然而,二到六线城市的居民可能还受限于餐饮品牌的扩张布局,未必能随时随地吃到最可口地道的其他地域特色美食。


而锅圈通过快手菜的工厂直供,加之全称冷链仓储、配送的服务,让全国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各地特色的美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锅圈上线的快手菜在性价比方面也极具优势。根据锅圈APP显示,一份1.45公斤的酸菜鱼售价约29.9元,无论是与到店堂食还是买菜自己做相比,都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


据天猫数据统计,2020年,包括快手菜在内的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了111%,且呈现快速增长其趋势。


与此同时,2021年的春节,天猫的年货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春节期间京东平台上,1至2人小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同比增长3.5倍。据饿了么数据显示,2021年年夜饭半成品外卖同比增长4倍。

锅圈,锅圈加盟-第1张图片-


业内人士指出,爆发增长的消费需求背后,是疫情的催化下,快手菜逐渐被更多消费者认可,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离不开产业发展的进化。正如锅圈相关负责人所指出的,相较于过去,近几年快手菜的产业配套已经成长起来,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全程冷链、仓储、物流配送成为可能,这也加速了快手菜品类的发展。


就锅圈而言,为了做好快手菜品类,锅圈深耕产品研发,已先后在上海、成都等四地成立食材研发中心,组建了全国的产品规划团队。


同时,锅圈目前已有200多名“买手”,在全国范围内研究新品,通过不断地试菜和比较,与供应商共创研发,深挖 *** 工艺和原料细节。


例如,在开发猪肚鸡这一产品的过程中,除了找到最正宗、地道的鸡、猪肚等主材料之外,研发团队甚至针对其中的“胡椒”这一配料进行“死磕”,不仅对胡椒粒和胡椒粉的口感进行对比,还不断尝试适合更佳口感的胡椒粒的用量。事实上,这也是延续了锅圈一贯的精细化的研发、死磕产品的传统。


据悉,在成立之初,餐饮业出身的创始团队为了开发出火锅底料,曾遍尝全国各地的辣椒品类,并通过不断搭配调整,制定出了口感更佳的配方,为锅圈火锅品类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锅圈还利用数字化系统分析各地区消费偏好,不仅有效调控了10大仓储中心的存货量,还以消费者洞察高效反哺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据透露,锅圈APP上老北京风味羊蝎子在北京销售额较高,而江浙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偏爱筋头巴脑。


除了持续推进精细化研发之外,锅圈快手菜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供应链、物流等配套支持。


一直以来,锅圈都是与具有成熟经验的大型工厂合作,且多为上市公司工厂,为生产和供货提供品质保证。


据悉,锅圈合作的ODM/OEM工厂已超过600家。此外,锅圈还通过产投结合的方式,直接与上游供应链和工厂合作。


锅圈此前就投资了上游供应商澄明食品,共同建立了食品产业园。今年,丸来丸去食品、上海大家旺食品(菊花开卤味)2厂、上海和一肉业三家食品企业陆续落户园区。


基于与上游供应链的直接高效协作,锅圈极大地缩短了产销供应的链路,更大程度让利给门店和消费者。


据悉,目前锅圈的快手菜主要采用线上电商履约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锅圈APP下单,菜品会在48小时左右由全程冷链配送给消费者,以保证食物口感和状态。


同时,锅圈的快手菜可以在冰箱保存,也适合上班族或者无暇做饭的家庭每周或者每两周集中批量采购,然后在工作日烹饪食用。


锅圈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快手菜处于线上测试期间,但购买的客单价相对较高,复购意愿也比较强烈。未来,锅圈会逐步考虑通过线下门店履约,以便实现即时配送,为家庭消费者提供便利。

锅圈把社区小店开进农村,供应链布局和乡村振兴一举两得

近几年,在“宅经济”“居家聚餐”等概念变得火热后,锅圈也把“在家吃火锅”这件事变得容易。

不仅如此,锅圈还抓住了下沉市场的市场空间。锅圈的社区小店模式天然适合下沉,也易于渗透。

截至2022年底,锅圈在全国门店数量接近万家,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200+地级市,1000+县市。锅圈通过6年的发展,已经将触角深入了中国广大的下沉市场,一些农村的小卖铺里也做起了锅圈专柜。

更有意义的是,在布局供应链的同时,锅圈也挑起了乡村振兴的重任。锅圈在供应链上游整合专业食材工厂,并在部分地区投资助农工厂,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地域经济产业链升级。

2017年,锅圈在郑州开出之一家门店;2019年,锅圈在上海开设了第二总部,形成了郑州、上海双总部的管理模式。历经六年发展,锅圈旗下居家餐饮产品SKU已超700+,覆盖火锅、烧烤、卤味、一人食、快手菜、饮品、西餐等多个品类。

当下的锅圈,不仅以“多元品类” 的优势占领了消费者心智,更为 “多种场景” 、 “多样吃法” 提供了一站式餐饮解决方案,所以锅圈也可以说是“家庭食材的冻品仓”。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1年在家吃饭行业白皮书》此前也指出,锅圈已然是国内预制食品行业的先行者、产品标准定义者。

从线下来看,锅圈的门店分布在各大社区,步行5分钟可达,打造出了以消费者需求为支点的“在家吃饭”的更优解。锅圈门店如同毛细血管一般,深入家家户户。目前,锅圈不仅打通了一至六线城市,甚至已经将触角深入了中国广大的农村,一些农村的小卖铺里也做起了锅圈专柜。

从线上来看,在锅圈APP、小程序,或其他第三方平台下单,最快可实现30分钟送到家。锅圈通过优化“买洗切配调”繁琐的做饭步骤,将预制菜+食材+调料进行灵活组合,为消费者提供5分钟解决在家吃饭问题的便捷方案。

此外,锅圈还依托线上APP与线下门店O2O一体化协同以及灵活的选址,有效控制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实现了批量履约自提。

高效扩张背后是合理的商业布局。成立之初,锅圈的业务逻辑是“先建仓后开店”,即以仓库为中心,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社区中,每2000-3000户开设一家锅圈社区门店,以保证冷链仓库的快速配送。在一个仓库附近做到饱和,再去开拓其他的区域门店。在门店运营上,锅圈通过拓展品类来填补单品类季节性的波谷,摆脱季节性消费的限制。

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瞅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近年来,商务部也多次提到的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落实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作为城乡生产、生活和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锅圈的布局模式,恰好是以社区为单位的。锅圈像毛细血管般遍布全国社区的门店 *** ,需要大而稳的供应链为广泛下沉渠道的提 *** 能支持。而供应链的稳定性越强,下沉市场的运营效率就越高。

强大的供应链 *** 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正是锅圈的优势。在产品的研发、生产端,锅圈自建3大生产基地和6大食材研发中心,深入产业上游与超600家严筛精选的ODM工厂达成纵深合作,保障优质食材的稳定供应。一方面,锅圈用技术赋能生产力,助力工厂提升管理能力、食材产能,以确保食材品质;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工具,锅圈也携手工厂建设透明生产线,打通从食材生产到产品包装的一条龙可视化生产,优化管理效率,提升品控能力,保障食材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 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不少乡村地区的农产品却限于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难以做成品牌,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市场化效益。农村当地人员也难免需要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所以,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作为民营餐饮企业代表,锅圈食汇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是认真的。

7月3日,由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的“锅圈乡村振兴研究院”在京举行启动仪式。基于锅圈前期积累的大量案例素材和实践经验,研究院将致力于探索助农共富新模式,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样本和路径。

锅圈食汇创始人、董事长杨明超在仪式上表示,“锅圈乡村振兴研究院是聚合社会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举。锅圈食汇作为社区餐食零售商,一头连着亿万老百姓餐桌,一头连着乡村的田间地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全链路、数字化供应链体系,赋能、助力国内众多食材原产地的经济发展,有效促进相关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增收及农民工返乡创业、本地就业。”

锅圈在乡村振兴方面还不止于此。锅圈下一步将以“研究院”作为支点,着力从人才培养、文旅提升、产业提振、新经济促就业四个方面做精、做透,从而走出一条锅圈专属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锅圈创业实习基地”揭牌仪式也在“锅圈乡村振兴研究院”启动仪式的现场同期举行。据了解,锅圈食汇将通过全国万家门店,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同时为高校提供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食品科学等领域教学、教案支持。

至于文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锅圈食汇产品品类的不断增加,为更多地区土特产进入城市消费者购物篮,提供了高效率连接通道。广大消费者品尝到带有各种风味的乡村土特产,因美食而带来口碑,由口碑形成对土特产、食材源产地的更多了解和好感,最终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市场购买力。

在产业提振方面,各地农户不仅能让自家土特产卖个好价钱,进而打响品牌,还能借助平台所汇集的消费者需求,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订单。农户则专注于引入先进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和 *** ,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还可针对消费者反馈,丰富和细化产品种类。调整产品结构,让土特产扩品提质。

最后,锅圈还促进了新经济促就业。锅圈食汇在部分区域投资兴建食材加工厂,不仅提高了加工技术水平,还为青年回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了农村人才的流动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云南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是我国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尤以筇竹为甚,是锅圈线下门店在售的笋类产品的原料来源地之一。据了解,全国万余家锅圈门店每年消耗笋类原料上万吨,这些笋类产品由与锅圈合作的、接近原料产地的3家工厂加工生产,工厂自身能解决当地包括脱贫户在内的上千人的直接就业。

乡村振兴战略不但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为锅圈与农村地区的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锅圈通过与农村地区的合作,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锅圈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力带动了食材产地向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升级,直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地域经济产业链升级。

<

标签: 加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