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针对部分用户反映吃知乎月饼腹泻一事,知乎微博官方账号回应称,相关月饼符合食品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知乎为此诚恳道歉,并进行产品召回。
有网友指出,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对此。知乎微博官方账号回应称,此次知乎月饼委托业内口碑较好的成熟企业生产,选择了厂家提供的低糖配方。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是知乎方面的失误,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知乎称,对于出现不适的知友,已经联系并提供尽可能的补救与服务。已经发出的月饼将召回。“非常感谢知友们在出现问题后之一时间反馈,并自发用专业知识分析原因,积极在站内做糖醇不耐受的科普。在未来的选品和采购过程中,我们会执行更严格更高的标准,也邀请知友们参与到选品采购和评测环节中。”
据报道,知乎月饼是知乎为用户、KOL等邮寄的定制月饼,许多用户反应,食用后出现腹泻的情况,更有网友称知乎月饼为“泻药”。
来源:新京报
贵州茅台双节放量超8000吨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贵州茅台节前放量来势凶猛。9月16日早间,有媒体从市场获悉,2021年双节贵州茅台预计投放茅台酒总量将保证在7500吨以上,加上茅台1935和香溢五洲茅台酒两款新品,合计将投放超8000吨。(《财经》新媒体综编)
许家印“老友”刘銮雄减持恒大
港交所文件显示,刘銮雄夫妇在9月10日以每股3.58港元的均价减持中国恒大2443.6万股,持股比例由8.96%降至7.96%。此前,刘銮雄夫妇还在8月26日以每股4.48港元的均价减持了631.2万股,持股比例由9.01%下降至8.96%。以均价计算,这两次减持共套现约1.16亿港元。
碧桂园15亿美元投资万达商管
碧桂园已投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投资金额约15亿美元。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提交境外IPO申请材料,据媒体报道,其在上市前已筹资近60亿美元资金。(财联社)
字节下半年将推出音乐app“飞乐”
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处了解到,字节跳动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国内推出一款音乐流媒体产品,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关键开发阶段,产品名称暂定“飞乐”,项目内部代号为“luna”,目前由抖音团队负责。字节计划从音乐流媒体和版权 *** 分发两端发力共同推进音乐业务,前者通过采买版权、与抖音联动扶持独立音乐人打造差异化音乐产品,后者通过成为版权的管理方和发行方,享受音乐 *** 发行带来的分成。(36氪)
*** 直播更换负责人独立内容APP获更多支持
有消息称, *** 直播业务负责人由俞峰(花名玄德)更换为程道放(道放)。前者调往淘系消费者运营事业部,负责店铺和手机 *** 的互动产品。后者原为点淘 APP 负责人,如今职权范围扩大,管理整个直播事业部。一位熟悉 *** 直播业务的阿里人士表示,此前 *** 端的直播业务与点淘 APP 是两套独立运作的体系,“两边的人,大家各做各的,明知道可以打通,但优先级不高。” 这次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两端的数据打通。(晚点LatePost)
极氪汽车就月饼礼盒发霉事件致歉
9月16日晚间,在知乎因原料问题导致部分麦芽糖醇不耐受用户出现腹泻情况后,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汽车为已经预定极氪汽车的准车主赠送的价值299元的月饼礼盒,被曝光有发霉现象,甚至有车主收到了礼盒取消派送的通知。对此,极氪表示,8月27日生产的一小部分黑色月饼,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包装及航空运输环节中的气密性受损,导致产品在保质期内发生变质不可食用的可能性。对此,极氪汽车对尚未发到用户手里的礼盒进行快递撤回,已经收到礼盒的用户如果有8月27号生产的黑色款月饼,极物商城的 *** 会在接到反馈后48小时内重新补发一份。(《财经》新媒体综编)
腾讯游戏公告中秋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时间
16日,腾讯游戏发布公告称,中秋节假期,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 *** 游戏将继续执行未成年人游戏限玩,具体如下:未成年人可于9月17日(周五)、9月19日-9月21日(中秋节假期)的每天20时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9月18日(周六,工作日)则无法进入游戏体验。(36氪)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8日电 8日晚间,对于部分知友食用月饼后出现腹泻症状一事,知乎在官方微博发文致歉。
截图来源:微博
知乎表示,的确是其在采购环节中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周全。知乎的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知乎称,对于出现不适的知友,已经联系并提供尽可能的补救与服务。已经发出的月饼,知乎将进行召回。
知乎表示,非常感谢知友们在出现问题后之一时间反馈,并自发用专业知识分析原因,积极在站内做糖醇不耐受的科普。在未来的选品和采购过程中,知乎会执行更严格更高的标准,也邀请知友们参与到选品采购和评测环节中。
此前,有消息称,中秋将至,知乎给自己的国内大V发月饼,陆续有大V反馈试吃后腹泻拉肚子。8日,话题 #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 登上了微博热搜。
截图来源:微博
对此,有网友调侃称“泻药,正好便秘,能送我一盒吗?”“泻药,我耐受,我可以帮忙解决”。也有网友表示,建议可以吸取教训推出两个类型的月饼。(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代餐行业需标准规范□岳倩
近日,“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持续登上热搜,为广大网友做了一次糖醇不耐受的科普。9月8日,知乎就“腹泻月饼”一事道歉,称初衷是提供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代替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带来身体不适。这提醒人们,对于当下受到追捧的代餐食品要理性看待。
麦芽糖醇做成的月饼被认为“更健康”,是因为其本身不是糖,而是一种代糖,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产生的热量较低。但正因为不易吸收,摄入过多就可能产生腹泻等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麦芽糖醇单次摄入20g就可能让敏感的人腹泻,而一次吃50g就会让人群中一半的人腹泻。此次的涉事月饼,单块的麦芽糖醇含量已超过了20g。
虽然吃坏了不少人的肚子,知乎也表示要召回,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在道歉声明中表示,月饼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这让人感到困惑,却又不难理解。根据相关资料,麦芽糖醇在面包、糕点、饼干等食品中的添加量目前按照国标规定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并没有涉及添加的 *** 。事实上,除了麦芽糖醇过量食用会产生问题,临床观察还发现,长期食用三氯蔗糖这种代糖,对人体胰岛素敏感度有影响。这表明,代餐食品虽然可以作为替代品来满足人体所需,但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普适性。
代餐食品大行其道,与不少消费者存在认识误区有很大关系。一些消费者把代餐食品和健康画上了等号,对商家的宣传笃信不移,甚至以代餐食品取代正常的一日三餐。然而,市面上很多代餐食品配方单一,这并不符合代餐的本意。既然称“代餐食品”,就应当讲求更为系统、全面的营养配方。以谷物代餐粉为例,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热量虽然够,但维生素和矿物质明显不足,和本来宣称的健康饮食背道而驰。然而,商家出于逐利的考虑,往往以偏概全,在包装上标注“0糖0卡0脂”“低糖低脂低热量”等标语,以获取消费者青睐。
以上情况表明,无论是针对存在诸多乱象的代餐市场,还是就需要对代餐食品建立正确认识的消费者而言,为了保证代餐食品配方的科学性、合理性,制定代餐食品相关标准都很有必要。相关标准的出台落地,将为相关企业提供生产销售的准绳,将各种各样并不合规甚至质量堪忧的代餐食品排除在市场之外。标准的宣传,是一场对消费者的知识普及,有利于树立对代餐食品的正确认识,在保障健康的同时,增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能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认可,都将对好的代餐产品形成正向激励,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岳倩
来源: 中国质量报
「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吗?营养专家教你看清月饼的真“面目”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
中秋临近,月圆团聚,怎能少了吃月饼这一环节。以前,大家都是忍不住每个口味都品尝一下,但随着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普通人担心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害怕多吃两口影响血糖。为了能让大家“安心”吃月饼,一些号称“无糖”的月饼深受消费者追捧。“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健康吗?是不是商家的营销噱头?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
朱毅表示,“无糖月饼”并非绝对无糖。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低于 0.5克,就能标为无糖食品。但如果只用这么一点点糖,做出的月饼绝对不好吃。为了保持月饼的口感,商家要么会放很多油,之前就有调查显示,一些“低糖月饼”总体油脂含量非常高;要么使用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代替糖,它们虽然热量比蔗糖低,但会产生一定健康风险。比如,有些人对麦芽糖醇不耐受,吃多了会致腹泻、引起腹胀、胃痉挛、出现肠鸣等肠胃不适;赤藓糖醇虽然是较为理想的低热值甜味剂,可避免普通糖品带来的高热量,但据最新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赤藓糖醇,比如10克以上,可能会给特定人群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比如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血糖升高等风险。此外,月饼本身是淀粉类食品,不管有糖无糖,饼皮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内馅也可能通过增加油脂和果脯的用量,让糕点变得更好吃,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由此可见,一些打着“无糖”“低糖”等字样的月饼不见得就是真的健康。
为了吃月饼没有“健康负担”,朱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一个普通大小的月饼切成4~8块,普通人群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糖友建议每天吃1~2小块,并且不要连续食用。2. 吃了月饼要减少其他热量的摄入,比如在用餐时食用,应减少饭、肉、菜的摄入,把它作为这顿饭整体热量的一部分,避免消化不良。3. 购买无糖月饼时学会查看配料表,避免选择标注淀粉糖浆、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成分的产品,选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少的。4.不宜搭配油腻食品,比如肥肉、辛辣食品等,以及果汁、水果、粥等糖分高的食物,否则血糖会招架不住。可以搭配清淡的茶水、低热量的水果,如柚子、橙子等,不仅解腻,还助消化。5.进食不要过快,容易导致消化不良。6.“三高”人群、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冠心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及幼儿对月饼要“口下留情”。
朱毅最后强调,“无糖”与减肥、健康并无直接关系,摄入任何食物都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无糖”噱头,便忽视了月饼主要原料、保质期等基本品质信息,掉进消费陷阱。
责编:赵子莹
主编:屠丽美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甲方:我把一辈子的月饼都发了丨氪金Lite作者 | 刘艺晨
编辑 | 尚闻多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又到一年中秋时,月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情往来的主角,从互联网大厂到新消费品牌,无一不在节庆礼盒上大下功夫。
然而,再精巧的心思也逃不过翻车的意外情况。今年不少大V在吃了知乎定制的低糖月饼后,因麦芽糖醇不耐受而出现了腹泻的症状,一时间“谢邀”变“泻药”,知乎月饼在被围观中刷足了存在感。
而“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登顶热搜的背后是供应链的纰漏。9月9日,中粮集团控股公司中粮丰通向媒体证实,其确实代工了知乎月饼。今年为各企业生产了糖醇类月饼5万余盒,其中1.8万盒提供给了知乎。
维护关系的节庆礼品变成了收送双方的负担,产品的创意推新变成了品牌内卷的试验场,上达天价的月饼还能是简简单单的团圆象征吗?
像知乎这样送礼送出问题的,只是公关们中秋节心酸故事的冰山一角。
每到节假日,大家都不缺这一盒月饼,甲方最头疼的点是如何让媒体记住被送出去的月饼。用公关米米高的话来说,送月饼就是为了维护人情,记不住等于商业价值的丧失。“现在天天各种创意脑暴,在包装上,在月饼的材料上,除了月饼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一些附属品,都得想。”
媒体出身的互联网小厂公关小哥米米高,既体验过收月饼的“快乐”,也经历过搜肠刮肚的月饼创意脑暴。“媒体可能一次性就要收到好几盒甚至十几盒,然后很多公关可能会在这个月饼花样上做文章,比如说包装或者干脆不送月饼。”
而卡住甲方公关从业者喉咙的是预算,“在预算有限的范围之内,必须把创意更大化。当然市场预算充足的企业可以随便买,那可能就不买月饼了,比如送大闸蟹券或是其他产品,总之让人家一看见礼物就想到你。”
在米米高的眼中,品类众多的月饼太过内卷,各家企业争相送月饼的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内卷与攀比创意的形势。
“心疼知乎的公关一秒钟。但不是说他们做的对,从公关的角度上来说,他们也不知道这个月饼里是否有不耐受的成分,当然这也是他们没有做好这个供应商与产品的管控。导致本来是想做一个关系维护,没想到成了一个灾难,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企业公关挖空心思推陈出新的同时,很多人已经把“如何处理过剩月饼”提上了日程。
中秋前的半个月开始,国贸白领庞佳每隔几天就收到甲方送来的月饼,目前已经堆成了小山的高度。单身漂在北京的她一个人根本吃不完,“有的公关会微信询问寄送地址,一般我都婉拒,但有的公关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给寄公司来了。”
年入百万的自媒体人Ivy也有同感,既当甲方又当乙方的她早已被月饼的迎来送往搞得疲惫不堪,“今年我都不怎么送客户了,太烧脑了,对于我这种不爱吃月饼的人,真的没什么心得。”
“以前收到之后也会感动,觉得还是有朋友在远方惦念,现在更多的是商务往来。”
当然,作为媒体人的她还是收到了不少来自各个车企的月饼。“对于不爱吃甜食的人来说,太多的月饼礼盒就是负担。”Ivy收到的月饼中比较有创意的是联名款,以及配红酒的月饼礼盒。“月饼包装好看、口味新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好吃吧。”
实际上,在Ivy眼中,送月饼的行为很多都被拒收,“说实话这个心意比较轻吧,谁也不缺,对方收了也会觉得有点亏欠也没必要。”
那已经收到的月饼要怎么处理?庞佳会把“包装顺眼”的当作下午茶和同事一起就着咖啡吃了,还有一些会寄到老家给亲戚朋友。
“虽然一线城市上班族对月饼有审美疲劳了,但老家的老人和孩子还是特别喜欢,很多月饼在县城线下是买不到的,不过快递费比较贵,寄一盒月饼二十多元。”
内卷之路
在联名创意已不再新鲜的今天,月饼迈上了内卷之路,万物皆可包进月饼已经是不值得称道的常规操作。
螺霸王今年推出的纯黑螺蛳粉月饼在外皮中添加墨鱼汁,在内馅中添加酸笋和螺蛳,力图进一步逼近“黑暗料理”;盒马不久前传出内测臭鳜鱼月饼的消息,据说端上桌后“整个屋熏得纸都不够用了。”
当然,内馅上的“月饼迷惑行为”充其量只能算作内卷入门,低糖、水果、植物肉的健康之路才是当代网红食品的至上选择。
良品铺子延续了鲜果月饼的路线,以“减糖60%”为招牌,新推出的敦煌特色水果李广杏内馅,一举踩中“国潮”和“小众水果”两个消费痛点。主打低卡代餐的薄荷健康力图摆脱月饼高糖高热量的刻板印象,宣称其添加了膳食纤维的月饼单枚热量仅167大卡,热量约等于一盒牛奶。
在这一点上,就连传统月饼商家也不甘示弱。以高热量流心月饼走红的美心,推出了以糖醇代替砂糖的低糖蛋黄白莲蓉月饼;老字号杏花楼与雀巢咖啡的联名礼盒中除了咖啡月饼、豆沙月饼,还有两枚植物肉五仁月饼;苏州稻香村的低糖礼盒包含的低糖桂花酒酿流心桃山月饼、低糖青柠百香果奇亚籽流心桃山月饼,连堆叠原料的取名方式都在朝网红奶茶看齐。
《2021年中国月饼市场与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近4成消费者会因为口味独特而购买月饼,消费者对于月饼口味的挑剔早已不仅仅停留在“五仁难吃”的水平。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正是消费端对产业端的倒逼,才带来月饼市场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的结果。
这份“创意升级”压力下的内卷,在月饼礼盒的包装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月饼盲盒首先成为拉近与年轻人距离的之一选择。喜茶与Seesaw联名的中秋月饼礼盒中添加了两款隐藏口味,阿里在礼盒中放进了能够自主拼装的随机玩具,茶颜悦色则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小贪杯”盲盒。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礼盒在这个标准上进一步升级,别人的盲盒是拆出来的,他们的盲盒是自己“挖”出来的。其今年推出的“金沙星月”自带月球盲盒,只要使用配套的考古工具就可以自己动手挖出宝物、组装留念。
在朱丹蓬看来,最近五年的中国月饼市场正在呈现出高端化、网红化、时尚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网红品牌、新晋品牌都在依托月饼作为一个载体。
回顾月饼市场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尽管曾经上达千元的豪华包装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这些新消费品牌月饼用于营销的花哨噱头却在另一种“繁复”的路上越奔越远。
但其中有几成堪称“有效营销”呢?品牌定位专家张知愚认为,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应用于加强品牌的核心价值,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做到这一点。
随着月饼赛道越来越拥挤,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创意”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层出不穷的推陈出新下,品牌的本真面目反而在“低糖”“国风”“联名”的标签下变得模糊。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比起那些“身外之物”,或许寄托在月饼上的团圆、思乡的美好情思才是更为宝贵的存在。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1日
今天是中秋节了,祝大家中秋快乐,吃好喝好玩好。
放假、过节、团圆,必然大多数人也没啥心思学知识,所以还是轻松过个节吧,过完节之后该学学,该干干,回归成年人该做的跟赚钱相关的事情。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讲点轻松点的事。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每逢中秋都没啥心思上班,特别是临近节前假期的最后一天工作日,几乎一整天都是浑水摸鱼过去的。
带薪拉屎,带薪抽烟,带薪去楼下便利店买饮料,带薪玩手机,带薪抢票......浑水摸鱼都在干这种事。
招商部、市场部、 *** 部、技术部的同事,大家也都在这天心照不宣,没有喊彼此去开会。有啥事情,都是直接群发邮件了事,有事情则节后回来再开会。
这天大家一般只会处理一些基本的日常工作。
当然,有例外的。
老板有事交代,肯定要喊开会的,这时就看哪几个倒霉蛋会被喊去会议室了。
例如中秋活动的事,基本老板会抓运营部的人去开会问问情况的。
因为我们的业务并不像电商类那样非常重视中秋节日,就只是应应节日气氛而已,让客户感受一下。所以,也不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蹲点,监测数据之类的。
特别是以前做游戏,让美术部出个logo图片,策划自行配个数据表,让运营后台上个中秋月饼大礼包就ok了,中秋当天登录游戏就发放中秋大礼包。又或是搞个充值送的活动,充500送200之类的。
打工人嘛,过节就是期盼着放假和节日福利的。
互联网公司的中秋福利,无非是那几样,月饼、酒、超市卡、现金红包。其中大点的公司,都会做公司订制月饼,颜值还挺高的。
无非也只是代工厂代工,设计个专属包装盒,印上自己的logo。生产线啥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可能自己参与进去,再牛逼的公司也不可能。
所以会出现一个问题,月饼本身的材料和工艺是不可控的。
例如今年知乎月饼火了,也翻车了。虽然不是质量问题,是麦芽糖醇不耐受,但也是略微翻车了,上了小热门。
自从我出来创业之后,就再也没机会收到公司发的月饼和礼品了。虽然那些东西可能不值几个钱,但有东西领的感觉,还是好好的,感受得到关怀。不得不说,企业文化确实能让员工感受得到温暖。
我现在偶尔也会收到合作商和客户的礼品,只是感觉不一样。现在收礼是属于生意场上的价值交换,打工则是表现得再烂都会有一份福利。
不过,换一种角度看,创业就是变强,能自己创造价值了,自然也不需要索取了。这种等公司发放福利的心理,就是索取,说难听点就是等待施舍。毕竟,这东西,只能被动接受,公司发什么,你就只能要什么,没有任何选择权。
还是变强好,想买啥就卖啥。再贵的月饼买起来也丝毫不用眨眼,直接就下单了。
世界上有强者,也必定会有弱者。但我喜欢做强者的感觉,强者才有选择权。
说到送礼,中秋节前,送礼知识付费的业务,需求是真的多。
之前来付费咨询的一个小伙子,原本做的是职场自媒体,缺一个好的变现方式。我让他做送礼群,送礼指导+带货。结果在8、9月份他就收了好多学员,以及卖出了好多货。特别是上周,天天都卖得出100单以上的水果、大闸蟹、月饼。
需求还是抓对了,做营销才有用,特别是这种节日营销,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卖爆。怎么才能信任?知识价值就能产生信任。都已经付钱给我教你怎么送礼了,你怎么可能还不信任?
这个月进来了将近5个精英班的新同学,我是有点忙,要不是长期以来培养出了强悍的战斗能力,可能就觉得累了。
精英班的很多同学倒是挺强悍的,都表示要在家好好工作。
普通人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还是坚持啊。
有坚持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执行力,源源不断的专研能力。
很多事情,虽然困难重重,但总得去干才会有结果的。
我有个朋友,去年开始做短视频,花了3个月时间,做死了3个账号。要么限流,要么违规,要么不温不火,投dou+都起不来,一度想放弃了。
但还是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不断起新号,还花钱去咨询,花钱去上课。
结果几个月后,第四个号就做起来了,爆了好几个视频,今年靠卖网课都已经赚了7位数。
创业其实没那么复杂,只要肯干,所有的困难几乎都是可以解决的,谁都一样。
两个徒弟现在已经可以分享一些非常干的干货了,让我倍感欣慰,不过我会继续对他们展开魔鬼式训练,需要越来越强,给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今天的文章,反正不讲太沉重的东西,就这样吧。
我去吃月饼看月亮去了,看完晚上还得继续战斗呢。
标榜健康的赤藓糖醇真的适合所有人吗?不知道这点很容易出问题赤藓糖醇的甜味与糖相似,几乎不含卡路里,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为零。另外,它不会像糖一样损害牙齿的健康。
那,这种甜味剂真的适合我们吗?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什么是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是一种从植物中的糖和淀粉中提取的糖醇,多是由玉米提取而来,最常作为低热量无糖甜味剂用于食品和饮料。
普通食糖每克含有4卡路里,而1克赤藓糖醇仅含有0.2卡路里,也就是说赤藓糖醇所含热量不到白砂糖的6%,而赤藓糖醇的甜度约为普通蔗糖的60%~70%。
赤藓糖醇的好处
与普通食糖相比,赤藓糖醇具有多种健康益处。
1. 零血糖指数
赤藓糖醇对血糖没有影响,也不会引发胰岛素反应。此外,人体消耗的90%以上赤藓糖醇会耐受胃肠的消化,吸收后可通过尿液排泄。这与麦芽糖醇等一些升糖甜味剂不同。
2. 很甜,没有苦味
目前我们发现有一些甜味剂的味道不太像糖,尝起来有点苦。甜叶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不怎么喜欢这种强烈的苦味,而赤藓糖醇具有甜美的味道,没有苦涩的味道。
3.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糖醇有时候会导致副作用,比如腹胀、胀气,以及其他的消化道不适症状,这通常取决于个人情况和具体剂量。不过幸运的是,人体对于赤藓糖醇的耐受性似乎比其他糖醇更强。
4.对牙齿有益
当我们摄入普通糖时,口腔中的细菌(如链球菌)会将其分解成乳酸,这会使得口腔的PH值偏向酸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损坏我们的牙釉质。
同时这些细菌会利用糖产生粘性物质,在牙齿周围形成牙菌斑,而牙菌斑是蛀牙的前兆,因而过量摄入精制糖与蛀牙密切相关。
而赤藓糖醇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对牙齿有一些良好的影响。
5.遇热比较稳定
赤藓糖醇在高达180°C 的温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由于赤藓糖醇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低碳水化合物或无糖烘焙的好选择。
赤藓糖醇潜在的缺点
虽然这种糖醇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注意。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肠易激综合症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需要执行FODMAP饮食。 这种饮食模式代表着“可发酵寡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
这四种化合物是我们无法完全消化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因此它们会在肠道中发酵。
当摄入这些碳水化合物之后,可能会导致各种症状,例如腹胀、胀气、肠绞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等。
不幸的是,赤藓糖醇是一种多元醇,属于FODMAP饮食来源之一。鉴于这一原因,赤藓糖醇可能不适合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使用。
总述
如果你想减少糖的摄入,而赤藓糖醇又不太合适,还有其他一些选择,比如罗汉果,甜叶菊等。
#健康真知计划##健康知识科普#?#谣零零计划#?#南方健康#?
按规定使用,代糖也很安全 月饼致腹泻问题在哪?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代喆表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添加代糖,是符合食品安全的。但体质敏感的人应当注意控制摄入量。麦芽糖是糖醇,和其他糖醇类一样,少量食用对血糖基本没有影响,但不适宜大量食用,一般建议短时间内食用量在100克以下,食用较多就可能造成腹泻。麦芽糖醇在人体中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容易造成大肠内的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如果过量摄入,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据果壳解释,不仅麦芽糖醇会导致腹泻,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也会。只不过,它们导致腹泻的阈值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无糖饮料中常见的赤藓糖醇,是最不容易引起腹泻的一种;每瓶饮料中的赤藓糖醇,也还不到腹泻阈值。(via武汉晚报)
来源: 广东12320
代糖族爱用的赤藓糖醇可能造成心血管损伤?实际上并未证明存在因果关联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加,“抗糖”“抗氧化”一度成为健康生活的关键词,无糖饮料、0糖零食也成为饮品零食界新晋“顶流”。
不过,所谓“无糖”或“0糖”,实际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代替葡萄糖。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只能提供较少或不提供能量,因而成为控糖人群的选择。
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二十余种,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低倍甜味剂,以及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高倍甜味剂。其中,高倍甜味剂和赤藓糖醇几乎不提供能量。再加上赤藓糖醇是一种在部分水果、蔬菜中存在的天然甜味剂,口感也相对更好,因而备受食品行业和消费者追捧,成为目前主要的代糖选择。
此前,当红品牌元气森林以0糖气泡水掀起代糖风潮,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喜茶等品牌迅速跟进,其中采用最多的代糖均为赤藓糖醇。而全球更大的赤藓糖醇厂商三元生物在3月2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直言,现在的赤藓糖醇市场处于一种特殊阶段,以前只有三四家在做这个产品,现在有二十多家,新进投资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价格内卷。
不过近日,国际期刊Nature Medicine (《自然·医学》)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赤鲜糖醇既与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中风)风险相关,又会促进血栓形成。研究者认为,评估赤藓糖醇长期安全性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该文章是一篇名为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人造甜味剂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研究报告。当中的数个研究由来自美国知名医疗机构克利夫兰诊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完成。
首先,研究者们在一个包含1157人的队列中进行了一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这一发现队列研究经过3年随访显示,包括赤藓糖醇的多种多元醇甜味剂的循环水平与MACE风险相关。
此后,研究者又在美国队列(2149人)和欧洲队列(833人)两个观察队列中,进行了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证实了赤藓糖醇与MACE的相关性。此外,研究者在体外、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在生理水平上,赤藓糖醇增强了体外血小板反应性和体内血栓形成。
最后,研究者还在8名健康受试者身上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干预研究。受试者摄入30克含赤藓糖醇饮料后,其血浆中的赤藓糖醇水平在超过两天的时间内显著且持续升高,远高于与血小板反应性和血栓形成潜势升高相关的阈值。
就目前的试验结果而言,科研人员认为需要继续研究赤藓糖醇和人工甜味剂的影响,对临床结果进行适当随访,摄入赤藓糖醇后,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风险的延长期。
不过研究者们也在文中指出了上述试验的数个局限性。例如,观察队列的受试患者来自四级转诊中心,且在CVD(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传统风险因素上显示出较高的发病率,因此上述研究结果在普通人群中的适用性存疑。此外,该研究的临床观察只能显示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研究者指出,他们还认识到未建模的混杂因素的可能性,例如饮食。
对于上述研究,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向界面新闻表示,应当理性看待,不用过度恐慌。正如研究者在文中所说的,试验发现了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但不能证实因果关系。具体来说,试验中的观察队列研究没有建立在对研究对象饮食习惯调查的基础上,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健康风险。此外,上述文章中,关于赤藓糖醇对血管损伤、血管堵塞的结论仅来自体外、动物(小鼠)模型研究,而非人体试验。最后的8名健康受试者研究样本量也明显偏少。因此,阮光锋认为,大众完全没必要过分担心。
简单来说,这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表明了赤藓糖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并未证明其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赤藓糖醇等甜味剂的安全性此前已得到FAO/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肯定。
阮光锋介绍,1997年,赤藓糖醇获美国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认证;2007年,国家卫生部公告批准赤藓糖醇为甜味剂应用于口香糖、固体饮料、调制乳食品中,按需量添加。
目前,国内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赤藓糖醇归属于附表A.2《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即赤藓糖醇可作为甜味剂应用于各类食品中,无具体使用量的数值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阮光锋表示,只要相关食品合规生产上市,都是安全的。对于不希望摄入糖,或想要控制糖、控制体重的人群而言,目前包括赤藓糖醇在内的代糖,依然是安全的选择。
不过阮光锋提醒,赤藓糖醇,以及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可能存在部分人群不耐受的情况,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泻。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肥胖的人群,应该控制的也不简单是赤藓糖醇,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并在阅读营养标签的基础上,合理膳食。